首页 人体寄生虫学基础实验

人体寄生虫学基础实验

举报
开通vip

人体寄生虫学基础实验人体寄生虫学基础实验 第二章 人体寄生虫学基础实验 实验一 总论 线虫(1) 一、人体寄生虫学实验须知 【目的】 1. 加深和巩固课堂讲授内容。通过实验可以巩固和加深对医学寄生虫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悉寄生虫的形态结构。 2. 初步掌握寄生虫学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为今后从事寄生虫病的诊断、防治和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求】 1. 实验前做好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和内容。实验时要认真,操作要正规。 2. 进实验室一律穿白大衣。每位...

人体寄生虫学基础实验
人体寄生虫学基础实验 第二章 人体寄生虫学基础实验 实验一 总论 线虫(1) 一、人体寄生虫学实验须知 【目的】 1. 加深和巩固课堂讲授内容。通过实验可以巩固和加深对医学寄生虫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悉寄生虫的形态结构。 2. 初步掌握寄生虫学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实验观察的基本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 3.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为今后从事寄生虫病的诊断、防治和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 1. 实验前做好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和内容。实验时要认真,操作要正规。 2. 进实验室一律穿白大衣。每位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不得迟到、早退和无故缺席。有病或有事应向任课教师请假。实验室内要保持清洁、肃静,关闭手机,禁止吸烟、大声讲话和随便走动,以免影响他人实验。 3. 要爱护显微镜和标本。实验前,要认真检查所用仪器、器材、标本等是否完好、齐全,如有缺损应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不得随意调换仪器、标本等。使用油镜后务必将镜头擦干净。实验过程中如遇实验物品损坏或遗失,应立即报告教师,并按学校规定进行适当赔偿。 4. 示教标本不得随意移动,镜下示教标本,只在必要时,调节光源和微调,以免影响其他学生观察。 5. 作业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绘图应力求正确、客观。写报告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字迹清楚。 6. 实验完毕,显微镜和标本放回原处,玻璃器皿要洗净。每次实验应安排卫生值日,关好门、窗、水、电后离开。 【步骤】 1. 预习 在课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以及 教材 民兵爆破地雷教材pdf初中剪纸校本课程教材衍纸校本课程教材排球校本教材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四版四级教材 的相关章节,必须对该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内容、操作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2. 观看录像、示教 实验开始,一般先看录像,以便对实验内容有概括了解。每次实验都有示教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验课的有限时间内有更多的观察机会。 3. 讲解 教师一般仅对该实验内容的安排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按实验指导的要求进行独立操作与观察。 4. 自己观察和操作 由学生自己进行观察和操作。在实验中要按实验指导认真操作,仔细观察,有问题举手提问。有关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按操作程序反复练习,以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5.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必须强调科学性,实事求是地记录、绘制。在实验结束时,由学习委员将实验报告,按学号排序, 呈交教师。实验报告不要丢失。 6. 总结 实验结束后,由师生共同总结本次实验的主要收获、今后应注意的问题。提示下次实验课内容。 【实验报告绘图要求】 绘图是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寄生虫的形态结构,也是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之一,因此绘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实验前应准备好实验报告纸和绘图笔(HB铅笔、红蓝铅笔等),不宜用圆珠笔或钢笔绘图。 2. 绘图时应先认真观察标本,注意标本的长宽比例及其内部结构的位置、主要形态特征,力求准确;应特别注意不同标本的比例。 3. 根据标本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绘图方法,一般虫卵用铅笔绘点、线图,疟原虫可用彩色铅笔绘图。 4. 作图要求画面整洁、字迹清楚,用中文或英文标注结构时,在水平指示线后标注名称,横列书写,标本的名称一律写在图的下方。 二、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普通光学显微镜由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三部分组成。 【操作步骤】 1. 移动显微镜时,右手握紧镜臂,左手托住镜座,轻轻放在实验台上。将显微镜置于操作者前方略偏左侧,旋转粗调节器,使物镜与载物台距离略拉开。再旋转物镜转换器,将低倍镜对准载物台中央的通光孔。 2. 用低倍镜对光。将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弹簧夹夹好,打开光圈,上升聚光器,调节反光镜;如光源为自然光源,应用平面反光镜,如为人工光源则用凹面镜。双眼向目镜内观察,直到视野内光线明亮均匀为止。 3. 在低倍镜下找到清晰物象后,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换高倍镜,开大光圈,小心旋转细调节器,至物象清晰。 4. 使用油镜时,同样将待观察的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将高倍镜移开,在标本片上加一滴镜油,以肉眼从侧面观察,使油镜头浸入油滴中,此时光线宜强,须将光圈全部打开,升高聚光器。慢慢旋转细调节器,直至物象清晰。 5. 油镜使用完毕,下降载物台,把油物镜头移开,取下标本,把镜头和标本片擦净。 【放大倍数的计算】 用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上物镜的放大倍数是该透镜组的放大倍数。例如:目镜上为10×, 10 = 100倍。高倍物镜上刻有40,油低倍物镜上为10,则该低倍透镜组的放大倍数为10× 镜头上为100,则高倍透镜组的放大倍数为40×10= 400倍,油镜透镜组的放大倍数为100×10= 1000倍。 【注意事项】 1. 粗细调节器要配合使用,细调节器是显微镜最精细脆弱的机械部分,旋转一圈才使筒镜上升或下降0.1毫米,因此只能做往复的转动,不能单方向过度旋转。 2. 使用显微镜时须调节聚光器和光圈,以取得适当的亮度,观察颜色较浅或无色的标 本时,光线宜弱,此时可将聚光器降低,光圈缩小;观察颜色较深或染色的标本时,光线宜强。 3. 观察带有液体的标本时要加盖玻片,避免液体污染物镜头。并注意不能将物镜头压到盖片上,以免压碎标本、损坏镜头。 4. 显微镜的光学部件不可用手指、纱布等粗糙物擦拭,只能用擦镜纸擦拭。 5. 凡具有腐蚀性和挥发性的化学试剂和药品,如酸、碱类,碘、乙醇等都不可与显微镜头接触,如有不慎接触时,应立即擦拭干净。 6. 油镜使用完毕,下降载物台,把油物镜头移开,取下标本,把镜头和标本片擦净。 【显微测微器的使用方法】 1. 显微测微器主要包括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目镜测微尺是一直径为20mm圆形玻璃片,在一定的长度内,刻出100个小格。镜台测微尺是一张特制的载玻片,其上面刻有直线刻度。一种是将1或2mm划分为100或200个小格,每小格为10µ (0.01mm);另一种是将2mm划分为20格,每格为100µ(0.1mm),在2 mm的一端另将0.2mm划分为20小格,每小格10µ (0.01mm),其总长度为2.2mm。 2. 记录所用显微镜的牌号、目镜与物镜的倍数。用目镜测微尺测得物镜测微尺的格数。 3. 使用时将目镜测微尺装在接目镜光阑上,以正面数字放置(有刻度的一面朝下),再装上接目镜的镜片。 4. 目镜测微尺的标定方法是:将镜台测微尺夹于载物台上,调焦,直至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刻度。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左端的刻线与镜台测微尺左端的刻线直线重叠,然后从左到右找出两个微尺的另一重叠线。 5. 分别记录两条重线之间的格数,求出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格值(例如:目镜测微尺52小格为700µ,则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格值为700µ?52=13.45µ)。 为减少测量误差,对目镜测微尺的格值应测量三次,求其平均值。 三、线虫概述 线虫属线形动物门的线虫纲(Class Nematoda)一般为线样圆柱形,不分节,两侧对称。雌雄异体,雄虫一般较雌虫为小,尾部向腹面卷曲或有伞状交合附器。雌虫尾部较直。消化道为管形。体壁可分角皮层、角皮下层和肌层。在体壁和消化道之间无体腔膜,故名原体腔,其中充满液体,生殖器官浸浴其中。原体腔液不仅为虫体营养物质、氧及代谢产物的交换场所,而且因具有流体静压特点而有支架功能,在线虫生理上有重要作用。 常见或致病的约有十余种,如钩虫、丝虫、蛔虫、旋毛虫、鞭虫、蛲虫、结膜吸吮线虫、美丽筒线虫、棘颚口线虫、粪类圆线虫等。 四、似蚓蛔线虫 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简称蛔虫(round worm),是寄生于人体肠道的最大线虫,成虫寄生于小肠上段,可引起蛔虫病(Ascariasis)和严重并发症。 【学习要点】 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在外界发育为感染期卵,被人食入后,幼虫在小肠里孵出,侵入肠壁静脉血管,移行至肺、气管、咽,再回到消化道发育为成虫。其形 态为圆柱形,活时肉红色,死后为灰白色。两端尖细,体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光滑有横纹。雌虫较大,尾端尖细而直,雄虫尾端向腹面卷曲。 【目的要求】 掌握蛔虫卵(受精卵、未受精卵、脱壳卵)的形态特征。 1. 2. 认识蛔虫成虫的形态特征。 3. 了解蛔虫的寄生部位、感染阶段和感染方式。 4. 掌握粪便直接涂片检查法的操作步骤。 【项目与方法】 1.教学录像《蛔虫》 2. 自己观察:取蛔虫卵玻片标本,用低倍镜寻找蛔虫卵,将虫卵移到视野的中心,然 1-1。 后换高倍镜观察。图3- (1)受精卵:宽椭圆形,棕黄色,约60×45微米。卵壳厚,外被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内含一个圆形的卵细胞,在新鲜标本内卵细胞的两端与卵壳之间各有一新月形空隙。 (2)未受精卵:长椭圆形,卵壳较薄,外被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内含反光较强的卵黄颗粒。 (3)脱蛋白质膜受精蛔虫卵:蛔虫卵有时由于物理或化学的因素,将外层蛋白质膜脱掉,成为脱蛋白质膜蛔虫卵,无色透明,卵壳光滑,易与钩虫卵相混淆,应注意鉴别,以免误诊。 图3-1-1 左上为未受精蛔虫卵,右下为受精蛔虫卵 3. 示教 (1)蛔虫成虫:用肉眼观察,应注意其外形、大小、颜色、雌雄的区别等。 成虫为长圆柱形,活时呈淡黄红色,死后为灰白色。虫体的两侧各有一条白色的侧线。前端有唇瓣三片,呈“品”字形排列。雄虫较小,尾端向腹面弯曲。雌虫较大,尾部直,在前中1/3交界处腹面有一生殖孔。 (2)蛔虫生活史(瓶装标本)注意成虫的寄生部位、感染阶段和感染方式。 图3-1-2 蛔虫生活史 (3)蛔虫含蚴卵:是蛔虫的感染阶段,注意卵内含有一条盘曲的幼虫。 (4)蛔虫唇瓣(侧面和顶端观),注意三唇瓣的排列方式。这是蛔虫的特征之一,是鉴别蛔虫童虫的一个重要依据。 (5)眼蛔虫病一例(童虫自眼泪囊内钻出) 患儿×××,女,1岁,因发热,咳嗽三天而入市立儿童医院。 住院期间,某早晨家长发现患儿右眼泪小点处,有一小白虫露出,正在蠕动,随即赴市立第二医院眼科急诊。 既往史:患儿在数日前曾呕吐出一些白线样的虫子,当时除口腔外,鼻腔中亦有数条。 检查:患儿神志清醒,右眼泪小点处有一白色虫体,一端露在外面,粗约1毫米,露出 不停的摆动。 部分长约5毫米, 处理:用两把镊子接力式地自泪小点处缓缓拉出,共取出两条长约7,8毫米、粗约1.5毫米的白色小虫。 诊断:经鉴定为蛔虫的童虫(钻入眼泪囊内) (6)一大缸蛔虫(304条)从一个6岁蛔虫性肠梗阻患儿肠中取出的标本。 (7)胆囊内蛔虫残体:注意蛔虫在胆囊内被消化后残余的虫皮。 4. 技术操作 (1)粪便直接涂片法:此法简便易行,临床常用,适于检查蛔虫卵、鞭虫卵等。 方法步骤 滴一滴生理盐水于洁净的载玻片,用竹签或牙签挑取绿豆大小的粪便块,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涂片的厚度以透过涂片隐约可辨认书上的字迹为宜。一般在低倍镜下检查,如用高倍镜观察,需加盖片。 (2)注意事项 ?所涂粪膜的厚度应以透过粪膜隐约可见印刷字迹为宜,如粪膜过厚,影响透光,妨碍观察,而过薄又影响虫卵的检出率。观察前粪膜上加一盖片,以防污染镜头。 ?应注意虫卵与粪便中异物的鉴别。虫卵都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卵壳表面光滑整齐,具固有色泽;卵内含卵细胞或幼虫。 ?观察完毕,将涂片先用水冲去粪便,并投入来苏水中浸泡消毒。 【作业】 绘图: (1)受精蛔虫卵 (2)未受精蛔虫卵 【思考题】 (1)粪便检查是否可以诊断所有的蛔虫感染,为什么, (2)蛔虫卵蛔甙层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实验二 线虫(2) 一、 钩虫 钩虫(hookworm)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特征。寄生人体的钩虫主要有二种: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 duodenale)和美洲钩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 【学习要点】 钩虫寄生人体小肠里。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泥土里适宜条件下杆状蚴孵出并发育到感染期-丝状蚴,钻入人体皮肤,幼虫随血流至肺、气管、咽,再回到小肠而发育为成虫。传播途径与鲜粪施肥及耕作方式有关。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的成虫形态有显著差别,而虫卵相似。 目的要求】 【 1. 掌握钩虫卵的形态特征,并注意与脱蛋白质膜受精蛔虫卵的区别。 2. 掌握两种钩虫成虫的形态特征,并能识别它们。 3. 了解钩虫在人体的寄生部位,感染阶段和感染方式。 4. 掌握饱和盐水漂浮法查虫卵的操作步骤。 【项目与方法】 1. 教学录像《钩虫》 2. 自己观察 钩虫卵玻片标本:钩虫卵椭圆形,壳薄透明,大小与受精蛔虫卵相仿,卵内含4,8个细胞,在便秘者的粪便里,卵细胞可分裂至桑椹期或已发育为一条幼虫。 先以低倍镜找到虫卵(寻找虫卵时应将光线调弱),将卵移至视野的中心,然后换高倍镜观察。 图3-2-1钩虫卵 图3-2-2 钩虫成虫 3. 示教 (1)钩虫卵 (2)脱蛋白质膜受精蛔虫卵,易与钩虫卵相混淆,应注意鉴别,其区别点见下表。 表3-2-1 脱蛋白质膜受精蛔虫卵与钩虫卵的鉴别 鉴别点 脱蛋白质膜蛔虫卵 钩虫卵 卵壳 较厚 较薄 卵细胞 1个 4,8个 壳与卵细胞间的空在卵细胞两端各有新月形空隙 在卵细胞周围均有空隙 隙 (3)钩虫成虫玻片标本:成虫体细长,体壁略透明,前端微向背侧仰屈,有一发达的口囊,口囊腹侧缘有钩齿或板齿。雌虫尾端直。雄虫尾端膨大,其角皮后延形成交合伞,有交合刺一对。两种钩虫成虫主要鉴别点见下表。 表3-2-2两种钩虫成虫的鉴别 鉴别点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大小 较大 较小 ?虫1厘米左右,?虫小于1厘米 体态 前端与后端均向背侧弯曲,呈“C”前端背侧弯曲,后端均向腹侧 字形 弯曲,呈“S”形 口囊 腹侧缘有两对钩齿 腹侧缘有一对半月形板齿 ?虫交合刺 两根、末端分开 两根、末端合并成一倒钩 ?虫尾刺 有 无 注:?代表雌虫 ?代表雄虫 (4)钩虫成虫寄生在肠粘膜的大体标本,注意钩虫用牙咬住肠粘膜的情况。 (5)钩虫丝状蚴为钩虫第三期幼虫,具有感染性,又称感染期幼虫,口腔已封闭,食道变长,虫体尾端尖细,体外常披有第二期杆状蚴脱下的旧皮。 (6)钩虫生活史(瓶装标本),注意钩虫在人体的寄生部位,感染阶段和感染方式。 (7)钩虫病患者的特殊症状—异嗜症。 严重的钩虫病患者可伴有异嗜症,喜吃生米、头发、花生皮、纸屑、木炭、土块、瓦块等物。 (8)示范 钩蚴培养法:(具体方法详见统编教材实验诊断技术操作部分。) 4. 技术操作 饱和盐水漂浮法:利用饱和盐水比重大的原理,使虫卵浮集于液面,以提高检出率。此法不适于吸虫卵和未受精蛔虫卵的检查,因这些虫卵的比重较大,不易浮起。方法和步骤如下: 用竹签取黄豆粒大小的粪便置于漂浮杯(高3.5cm,直径约2cm的圆形直筒瓶)中,加入少量饱和盐水调匀,再慢慢加入饱和盐水到液面略高于瓶口,但不溢出为止。此时在杯口覆盖一载玻片,静置15分钟后,将载玻片提起并迅速翻转,镜检(图3-2-3)。 饱和盐水配制:将食盐徐徐加入盛有沸水的容器内,不断搅动,直至食盐不再溶解为止。 图3-2-3 饱和盐水浮聚法 注意事项: (1)查钩虫卵时粪便应新鲜,因钩虫卵在适宜的温度下,经1,2天就可孵出幼虫。 (2)粪便量不宜过少,一般约枣核大小。 (3)缓慢滴加饱和盐水至液面略高出杯口,以不溢出为度。 4)翻转玻片时,勿将粪液滴落,以免影响检出率。 ( 二、 蠕形住肠线虫(蛲虫) 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又称蛲虫(pinworm ),可引起蛲虫病(enterobiasis),呈世界性分布,儿童感染较为普遍。 【学习要点】 蛲虫寄生在人体大肠及小肠下部,雌虫在肛门周围产卵,卵经短时间发育为感染性卵,主要经口而使人感染,亦可自身感染。 【目的要求】 1. 掌握蛲虫卵的形态特征。 2. 掌握蛲虫成虫形态特征。 3. 了解蛲虫的寄生部位、产卵方式以及用透明胶纸检查烧虫卵的方法。 【项目与方法】 1.自己观察 (1) 蛲虫卵玻片标本:蛲虫卵柿核形,一面凸出,一面扁平,卵壳厚,无色透明,卵内含有一条幼虫(图3-2-4)。因虫卵无色透明,故应将光圈缩小,以便于寻找,找到后移至视野的中心,换高倍镜观察。 (2)蛲虫成虫玻片标本:肉眼观察成虫,注意其大小、形状及颜色等。 图3-2-4 蛲虫卵 图3-2-5 蛲虫成虫前端(示颈翼) 2. 示教 (1)蛲虫头部(玻片标本):蛲虫无论雌雄,其前端有颈翼(图3-2-5),食道末端有食道球,这两个结构是鉴定蛲虫的重要依据。 (2)蛲虫的生活史(瓶装标本):注意蛲虫的寄生部位、感染阶段和感染方式。 (3)蛲虫卵(透明胶纸法):注意虫卵内已含有发育成熟的幼虫,这种虫卵具有感染性。 3.技术操作:透明胶纸检查烧虫卵,方法简便易行,(详见教材实验诊断技术操作部分),但应注意下列几点: (1)检查时应使受检者的肛门充分暴露,肛周皮肤皱褶尽量展平。胶面应紧贴肛周皮肤。 (2)检查完毕应彻底洗手,以免虫卵污染手指而误食。 (3)镜检时应调暗光线,注意蛲虫卵与气泡的区分。 三、毛首鞭形线虫(鞭虫) 【学习要点】 毛首鞭形线虫 (Trichuris trichiura) 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盲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适宜条件下发育为感染期卵,被人吞食后,幼虫在小肠内孵出,经移行至盲肠发育为成虫。 【目的要求】 1. 掌握鞭虫卵和成虫的形态特征。 2. 了解其生活史。 【项目与方法】 1. 自己观察 鞭虫卵玻片标本:比蛔虫卵小,呈腰鼓形,黄褐色,卵的两端各有一个透明结节,卵内含一未分裂的卵细胞(图3-2-6)。 2. 示教 (1)鞭虫成虫(瓶装标本):成虫形似马鞭,前段纤细,后段较粗,雌虫尾部钝直,而雄虫尾部向腹面卷曲(图3-2-7)。 图3-2-6 鞭虫卵 图3-2-7 鞭虫成虫 (2)鞭虫的生活史: 注意鞭虫的寄生部位、寄生方式,感染阶段和感染方式。 【作业】 绘图:(1)钩虫卵 (2)蛲虫卵 (3)鞭虫卵。 【思考题】 (1)比较两种钩虫的形态(十二指肠与美洲钩虫)区别。 (2)比较饱和盐水漂浮法和钩蚴培养法诊断钩虫感染的优缺点。 (3)钩虫卵计数在临床上与流行病学上有什么意义, 4)怎样发现钩虫感染者,怎样确定所感染钩虫的种类,漂浮法检查钩虫卵的原理是( 什么, (5)为什么蛲虫病诊断不用粪便检查, (6)在肛门拭子检查未发现蛲虫卵时,还有什么方法, )蛲虫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是什么, (7 (8)注意鞭虫的成虫及卵形态有何突出的特征, (9)钩虫、蛔虫和鞭虫的生活史有何异同点, 实验三 线虫(3) 一、班氏吴策线虫及马来布鲁线虫 我国仅有班氏吴策线虫(Wuchereria bancrofti班氏丝虫)和马来布鲁线虫(Brugia 马来丝虫)。 malayi 【学习要点】 班氏丝虫及马来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系统内,雌虫产出微丝蚴,夜间出现于外周血液中。 幼虫在中间宿主蚊体内发育为感染期幼虫后,通过蚊的叮咬经皮肤而使人感染。 【目的要求】 1. 认识微丝蚴的一般形态,掌握班氏和马来徽丝蚴的形态区别。 2. 了解淋巴丝虫生活史的基本过程。 3. 了解厚血膜标本的制作和检查方法。 【项目与方法】 1. 教学录像《丝虫》 2. 自己观察 (1)班氏微丝蚴玻片标本:班氏微丝蚴经瑞氏或姬氏染色后可观察到其内部结构。先 用低倍镜在寻找微丝蚴(视野见到的小点是白细胞的残核,细长弯曲的微丝蚴分布其间), 然后再换高倍镜观察其内部结构。 微丝蚴呈蛇形,前端钝圆,后端尖细,体外披有一层鞘膜,体内有许多细胞核称体核。前端无体核的部分称头间隙,班氏徽丝蚴的头间隙较短,体核圆形,大小相等,粒粒可数,无尾核(图3-3-1)。 (2)马来微丝蚴玻片标本: 马来微丝蚴头间隙较长,体核椭圆形,大小不等,相互重叠,难以数清,有两粒尾核(图3-3-2)。 图3-3-1 班氏微丝蚴 图3-3-2 马来微丝蚴 2. 示教 (1)班氏微丝蚴: (2)马来微丝蚴:注意与班氏微丝蚴的区别(见表3-3-1) 表3-3-1 两种微丝蚴的形态区别 区别点 班氏微丝蚴 马来微丝蚴 大小 较大 较小 体态 弯曲自然,柔和 弯曲不自然,僵直 头间隙 较短,长宽之比为1:1 较长,长宽之比为2:1 体核 大小相等,粒粒可数 大小不等,相互重叠不易数清 尾核 无 有2个 (3)感染期幼虫:长约1毫米,正从蚊喙内逸出。 (4)丝虫生活史:注意成虫寄生部位,传播媒介(班氏丝虫的传播媒介——淡色库蚊,马来丝虫的传播媒介——中华按蚊)和感染方式。 (5)丝虫病晚期体征阴囊象皮中标本——附典型病例。 患者王××25岁,山东邹县人,务农,未婚。 病史:于5年前(1949)在阴囊内发现一结节,此后两侧腹股沟处出现结节,平时无压痛,但劳累后,结节常红肿、疼痛,数日后自愈,呈间歇发作。阴囊及其附近的结节逐渐增大。三年前阴囊肿大如拳,近两年肿大加速,大如篮球。 体检: 淋巴系统:左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如蚕豆,右侧无。两侧腹股沟股部淋巴结均肿大如蚕豆,无压痛,质软,无粘连。 生殖系统:阴囊肿大如篮球,重约20余斤,已将阴茎包入其内,阴囊皮肤粗糙如象皮。两侧精索均增粗,左侧粗如小指,右侧如食指,表面有小结节。 四肢:无肿胀。 处理:手术治疗(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照片)。 3. 技术操作——厚血膜法查微丝蚴:取血应在夜间9点以后,次晨2点以前。方法如下: 厚血膜检查:厚血膜的制作、溶血、固定与姬氏液染色见疟原虫部分。但需取血3滴。 注意事项: (1)血量要足(三大滴,约60立方毫米),避免血量少而漏检。 (2)载玻片要干净,涂的血膜边缘要整齐,厚薄要均匀。 (3)编号要清楚以免误诊。 二、 旋毛形线虫(旋毛虫) 【学习要点】 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成虫和幼虫寄生在同一宿主体内,不需在外界发育。成虫寄生在猪、鼠等动物小肠内,幼虫寄生在横纹肌内,因食含有活幼虫的肉而感染,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雌虫产出幼虫经血循环散布于全身组织、器官,但只有侵入横纹肌内的幼虫能进一步发育。 【目的要求】 1. 掌握旋毛虫成虫及幼虫的形态特征。 2. 了解旋毛虫生活史。 【项目与方法】 1. 自己观察 幼虫切片标本:幼虫细长,约124×6微米。在横纹肌内形成梭形囊包,囊内多含1,2条幼虫(图3-3-3)。 图3-3-3 旋毛虫幼虫(肌肉压片) 2. 示教 成虫:虫体细长,雄虫大小1.4,1.5×0.04毫米,雌虫为3,4毫米。咽管后段的背面有一列圆盘状杆细胞组成。雌雄生殖器官均为单管型。 【作业】 绘图:(1)班氏微丝蚴 (2)旋毛虫幼虫(囊包内)。 【思考题】 1. 用厚血片诊断丝虫感染应注意什么, 2. 班氏微丝蚴与马来微丝蚴的区别是什么, 3. 丝虫和旋毛虫的生活史与其他线虫有什么区别, 实验四 吸虫(1) 吸虫成虫为雌雄同体 (日本血吸虫除外),背腹扁平,两侧对称,呈叶状或舌状 (血吸虫雌虫为圆柱形);有口腹吸盘,消化道不完整,有口无肛门。 一、中华支睾吸虫 【学习要点】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寄生于人或猫、狗的肝胆管内,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含毛蚴的虫卵随胆汁排至肠腔,又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入水后被第一中间宿主(沼螺、涵螺或豆螺等)吞食,毛蚴在螺体内孵出,经胞蚴、雷蚴、尾蚴各期发育。尾蚴自螺体逸出,再侵入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内形成囊蚴,人因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而感染。猫、狗等为本虫的保虫宿主。 【目的要求】 1. 掌握华支睾吸虫虫卵和成虫的形态特征。 2. 了解华支睾吸虫的生活史。 3. 了解华支睾吸虫对人体的危害和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的方法。 【项目与方法】 1. 教学录像《华支睾吸虫病》 2. 自己观察 (1)华支睾吸虫卵玻片标本:华支睾吸虫卵是最小的寄生人体的蠕虫卵。在低倍镜下其大小和形态似一粒芝麻。高倍镜下如西瓜籽,卵壳较厚,黄褐色,卵的一端有小盖,另一端有一小棘,卵内有一毛蚴(图3-4-1)。 (2) 华支睾吸虫成虫玻片标本:肝吸虫外形如葵花籽状,虫体较薄半透明,前端较细,后端钝圆,虫体大小约10,25×3,5毫米,镜下见,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后者在虫体前端1/5处。口吸盘在虫体最前端,下接咽及短食道,然后分叉,延伸至虫体的末端形成盲端,有口无肛门。雌雄同体,两分枝的睾丸前后排列在虫体的后1/3,染成深红色。卵巢边缘分叶,位于睾丸之前,大而囊状的受精囊在睾丸与卵巢之间,卵巢与腹吸盘之间是盘曲充满虫卵的子宫,卵黄腺在虫体中部的两侧,染成棕黄色。生殖孔在腹吸盘前方(图3-4-2)。 (3) 鱼肌肉中肝吸虫囊蚴玻片标本:椭圆或圆形,内含幼虫,排泄囊内含微细折光颗粒(图3-4-3)。 图3-4-1 华支睾吸虫卵 图3-4-2华支睾吸虫成虫 图3-4-3 华支睾吸虫囊蚴 2. 示教 (1)肝吸虫成虫 ? 自然状态:未染色标本,观察肝吸虫的大小、外形、颜色等。 ? 染色玻片标本:观察体内雌雄生殖系统及消化系统。 (2)肝吸虫的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豆螺、涵螺及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 (3)感染阶段:囊蚴寄生在淡水鱼体内,呈椭圆形,大小约138×115微米,囊壁双层,排泄囊明显。 (4)肝吸虫寄生的猫肝大体标本:注意成虫在肝内的寄生部位,肝脏的病理变化。 (5)生活史各期:毛蚴、胞蚴、雷蚴、尾蚴。 (6)示范:肝吸虫病的诊断方法——粪便氢氧化钠消化法 3. 技术操作 鱼肉压片检查囊蚴: 将感染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鲤科淡水鱼(常用麦穗鱼)放在洁净的培养皿内,用小剪刀轻轻刮去鱼鳞,然后用小镊子撕去鱼皮,从鱼背部取肌肉一小块(绿豆粒大小),放在两玻片间用力压薄,用细线将载玻片两端扎紧,低倍镜下观察囊蚴形态(囊蚴绝大部分布在鱼体背部及肛区至尾鳍的基部),注意与其他吸虫的囊蚴(如猫后睾吸虫等)相鉴别。 二、布氏姜片吸虫 【学习要点】 布氏姜片虫(Fasciolopsis buski)简称姜片虫,可致姜片虫病(fasciolopsiasis)。该虫寄生在人或猪的小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毛蚴在水中孵出,侵入第一中间宿主扁卷螺,经过胞蚴、母雷蚴、子雷蚴与尾蚴各期发育,尾蚴从螺体逸出后,在水生植物媒介(如红菱等)的表面形成囊蚴,人因生食菱等水生植物吞入囊蚴而感染。姜片虫病的流行与养猪和水生植物的种植有密切关系。猪是最重要的保虫宿主。 【目的要求】 1. 掌握姜片虫虫卵和成虫的形态特征。 2. 了解姜片虫的生活史,注意囊蚴的存在部位。 【项目与方法】 1. 教学录像《姜片虫与姜片虫病》 2. 自己观察 (1)姜片虫卵玻片标本:姜片虫卵是最大的人体寄生蠕虫卵,约135×85微米,淡黄色,卵圆形,卵壳薄而均匀,一端有小盖(图3-4-4),但不明显,刚排出人体时,卵内含有一个卵细胞及20-40个卵黄细胞。 图3-4-4 姜片虫卵 (1) 姜片虫成虫染色标本:外形长椭圆形,长20-75毫米,宽8-20毫米。口吸盘亚顶位,直径0.5毫米。腹吸盘靠近口吸盘,肌肉发达,漏斗状,较口吸盘大5倍,肉眼可见。口下接咽及较短的食道,后分成两肠支呈波浪形向后延伸形成盲囊。两睾丸高度分支呈珊瑚状,前后排列于虫体后部;卵巢在睾丸前,缺受精囊,充满虫卵的子宫盘曲在腹吸盘与卵巢之间,卵黄腺在虫体两侧;生殖孔在腹吸盘前缘(图3-4-5)。 图3-4-5 姜片虫成虫 3. 示教 1) 姜片虫自然状态:注意其大小、颜色、口吸盘及腹吸盘的位置。活时象生肉片。 ( 腹吸盘呈小洞穴状,明显可见。 固定标本象生姜片,边缘深色区为卵黄腺所在, (2)姜片虫的中间宿主扁卷螺,传播媒介水生植物如红菱、荸荠、茭白等。 (3)姜片虫生活史各期: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囊蚴(感染期)。 【作业】 绘图:(1)华支睾吸虫卵 (2)姜片虫卵 【思考题】 1. 吸虫与线虫在形态、生活史方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 学习了华支睾吸虫的生活史后,请考虑如何对华支睾吸虫病进行预防, 3. 影响姜片虫病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是什么,请你考虑一下防治措施。 4. 怎样消除水生植物(可食用或做饲料用)上的囊蚴, 实验五 吸虫(2) 一、卫氏并殖吸虫 【学习要点】 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也称肺吸虫,成虫主要寄生于人、猫、狗等肺脏里,虫卵随痰液或粪便排出体外,进入水中发育并孵出毛蚴。毛蚴侵入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经过胞蚴、母雷蚴、子雷蚴与尾蚴各期发育,尾蚴从螺体逸出后,侵入第二中间宿主石蟹或蝲蛄体内发育为囊蚴,人因生食含有囊蚴的石蟹或蝲蛄而感染。 【目的要求】 1. 掌握肺吸虫卵和成虫的形态特征。 2. 了解肺吸虫的生活史:成虫主要寄生部位、中间宿主、幼虫的发育阶段、感染阶段(囊蚴)及人感染肺吸虫的方式。 3. 熟悉肺吸虫病的诊断方法。 【项目与方法】 1. 教学录像《肺吸虫病防治》 2. 自己观察 (1)肺吸虫卵的玻片标本:肺吸虫卵比蛔虫卵大,为大小为80-118×48-60微米,形态变异很大,但基本上为椭圆形,金黄色,最宽处多在近卵盖一端。卵盖大,常略倾斜,但也有缺卵盖者,卵壳厚薄不匀,卵内含有十余个卵黄细胞,从虫体排出时,卵细胞尚未分裂,常位于中央(图3-5-1) 。 (2) 肺吸虫成虫的染色标本:虫体椭圆形,长宽比例为2:1,口腹吸盘大小略同,腹吸盘位于体中线之前。消化系统退化,有口无肛门。生殖系统的卵巢、子宫并列于腹吸盘之后,两睾丸并列在虫体后部,生殖器官并列排列为本虫的特征(图3-5-2)。 图3-5-1 肺吸虫卵 图3-5-2 肺吸虫成虫 (3)肺吸虫囊蚴玻片标本:低倍镜观察囊蚴为圆形,有内外两层囊壁,囊内可见含有颗粒的排泄囊,还可见到弯曲的肠支。 2. 示教 (1)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成虫体肥厚,活时红褐色,半透明,死后灰白色,呈椭圆形,腹面扁平,背面隆起,体长7.5,12毫米,宽4,6毫米,厚3.5,5毫米,形如半粒花生米。 (2)卫氏并殖吸虫的生活史:肺吸虫发育的各阶段,注意成虫的寄生部位,第一中间宿主为川卷螺。第二中间宿主为石蟹或蝲蛄,感染阶段为囊蚴。 (3)肺吸虫寄生在肺内的大体标本(瓶装标本)。 3. 技术操作 示范:痰液氢氧化钠消化法检查肺吸虫卵(详见实验诊断技术操作部分)。 二、日本血吸虫 【学习要点】 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寄生于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门静脉系统中,主要寄生在肠系膜下静脉内,雌虫在肠壁小静脉内产卵,在卵的周围发生变态反应。虫卵从肠壁溃疡中落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入水后孵出毛蚴,侵入钉螺,经母胞蚴、子胞蚴与尾蚴各期发育,尾蚴从螺体逸出后,经皮肤侵入人体。部分虫卵随门静脉血流到达到肝脏,在小叶间静脉沿途引起变态反应,致肝硬化。感染方式与人的生活、生产方式有密切关系。 【目的要求】 1. 掌握日本血吸虫成虫和虫卵的形态。 2. 熟悉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 3. 了解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方法。 【项目与方法】 教学录像《血吸虫生活史与血吸虫病防治》 2. 自己观察 (1)血吸虫卵玻片标本:血吸虫卵为卵圆形,淡黄色,略大于蛔虫卵,卵壳薄,无盖。在卵的一侧有一小棘,因虫卵外常附着些污物,小棘常被遮盖不易见到。卵内含有一成熟的毛蚴(图3-5-3)。 图3-5-3 图3-5-4 图3-5-5 (2)尾蚴玻片标本:尾蚴是血吸虫的感染阶段。身体分体部和尾部,尾部分叉为其特征(图3-5-4)。 (3)血吸虫成虫雌雄合抱标本:雄虫乳白色,平均长10-18毫米,虫体两侧向腹面卷曲形成抱雌沟。雌虫较雄虫细长,平均长13-26毫米,前端尖细,后端较粗,灰褐色。成虫前端有一个口吸盘,其后有腹吸盘一个。雌雄两虫常是合抱状态(图3-5-5)。 2. 示教 (1)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血吸虫发育的各阶段,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感染期)、成虫。注意成虫的寄生部位,中间宿主钉螺的形态,尾蚴的形态。 (2)血吸虫卵沉积在肝的大体标本:虫卵引起兔肝硬化,肝表面可见弥散的灰色虫卵结节。 (3)血吸虫成虫寄生在肠系膜静脉内的标本(瓶装标本) 3. 技术操作 (1)示范:血吸虫卵水洗沉淀检查法及毛蚴孵育法(详见教材实验诊断技术操作部分)。 【作业】 绘图:(1)肺吸虫卵 (2)日本血吸虫卵。 【思考题】 1. 肺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如何,诊断方法如何,如考虑异位寄生应如何诊断, 2. 应从哪些排泄物中检查肺吸虫卵, 3. 通过线虫、吸虫的学习,应如何理解土源性蠕虫与生物源性蠕虫的概念, 4. 为什么说血吸虫虫卵是血吸虫的主要致病阶段, 5. 为什么血吸虫病在我国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的地区流行, 6. 你如何理解保虫宿主与动物源性疾病的关系, 7. 为什么说血吸虫是一种特殊的吸虫,为什么说血吸虫卵是组织性虫卵,该特点在血 吸虫的致病作用上有何意义, 实验六 绦虫 一、带绦虫 【学习要点】 带绦虫属于扁形动物门绦虫纲,营寄生生活,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体分节,雌雄同体,每节中均有雌性和雄性生殖器官,没有口和消化道。 链状带绦虫(Taenia solium)也称猪肉绦虫、猪带绦虫或有钩绦虫,成虫寄生人体小肠,引起猪带绦虫病;幼虫寄生于人体皮下、肌肉或内脏,引起囊尾蚴病。 肥胖带绦虫(Taenia saginata)又称牛带绦虫、牛肉绦虫,或无钩绦虫,与猪带绦虫同属于带科、带属,两者形态和发育过程相似。 带绦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妊娠节片排出体外后破裂,虫卵释出,被中间宿主(猪或牛)吞入,在其肌肉组织内发育成囊尾蚴,食用未煮透的含囊尾蚴的肉可感染,引起绦虫病。猪带绦虫卵如被人吞入后,可在皮下组织和脑、眼等器官内形成囊尾蚴,引起囊尾蚴病。猪带绦虫病患者也可通过自体感染方式,发生囊虫病。 【目的要求】 1. 掌握带绦虫卵的形态特征 2. 掌握猪带绦虫和牛肉绦虫头节、成熟节片和妊娠节片的形态特征。 3. 初步掌握实验室诊断带绦虫病的方法,并了解带绦虫的致病性。 【项目与方法】 1. 教学录像《猪带绦虫》 2. 自己观察 (1)带绦虫卵玻片标本:猪带绦虫卵和牛带绦虫卵极相似,不易区别。卵为圆球形、棕黄色,直径约31,43微米,胚膜厚,并且有放射状的条纹,卵内含有六钩蚴(图3-6-1)。 (2)猪带绦虫妊娠节片玻片标本: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节片,为长方形,内部主要是分支的子宫,其内充满虫卵。根据子宫侧支的数目可以区分两种带绦虫(猪带绦虫为7,13支,牛带绦虫为15,30支)。所用标本的子宫内由于灌注了绘图墨汁,故子宫分支是墨黑色(图3-6-2)。 图3-6-1 带绦虫卵 图3-6-2 猪带绦虫妊娠节片 (3)猪带绦虫囊尾蚴:为乳白色、半透明的囊,呈椭圆形,黄豆粒大小,虫头凹陷在充满了液体囊内。教学标本囊尾蚴的头颈部已伸出,头部有四个吸盘及顶突和小钩,结构与成虫头节一样。 3. 示教 (1)两种带绦虫成虫:成虫带状、背腹扁平、乳白色、雌雄同体、身体分有头节、未成熟节片、成熟节片及妊娠节片。两种带绦虫形态鉴别见表3-6-1。 表3-6-1 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的主要区别 成虫 猪带绦虫 牛带绦虫 体长(米) 2,4 4,8 头节 直径约1毫米,有顶突和小钩 直径约2毫米,无顶突和小 钩 节片数 800,1000 1000,2000 妊娠节片 子宫分支不整齐、每侧7,13子宫分支整齐、每侧15, 支 30支 节片脱落情况 数节在一起,常被动排出 常常单节主动爬出肛门 囊尾蚴 头部有小钩,寄生于猪或人 头部无小钩,只寄生于牛 图3-6-3牛带绦虫成虫 图3-6-4牛带绦虫妊娠节片 (2)两种带绦虫生活史:注意两种带绦虫生活史有何不同。 (3)两种囊尾蚴寄生于肌肉内的大体标本:注意在肌肉内寄生的情况。 (4)两种带绦虫成虫的头节:注意头部的吸盘,有无顶突和小钩。 (5)眼囊虫病病例:阅读眼囊虫病的病例报告并观察自该病人眼玻璃体内取出的两个囊尾蚴的形态。 3. 技术操作 (1)囊尾蚴压片检查法:取新鲜的米猪肉,用镊子取囊尾蚴夹于两张载玻片之间,加压把虫体压扁,玻片两端用棉线捆扎,放在低倍镜下进行观察。注意虫头上有无吸盘和小钩。 (2)带绦虫妊娠片检查法——示范 用镊子从患者的粪便中取出绦虫的妊娠节片,用水洗净后将节片夹于两张裁玻片之间,加压将节片压薄,两端用棉线扎紧,将玻片对光观察,检查节片的子宫单侧分支数目。以鉴别虫种。 二、细粒棘球绦虫 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us granulosus)又称包生绦虫或犬绦虫。成虫寄生于犬科动物小肠内,幼虫(称棘球蚴或包虫)可寄生于人和多种食草动物的组织器官内,引起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病,称棘球蚴病或包虫病(echinococcosis,hydatid disease,hydatidosis)。 【学习要点】 包生绦虫成虫寄生在犬、狼等食肉动物的小肠里。其棘球蚴主要寄生在牛、羊等食草动物内脏中,它们的感染和虫卵污染草原有关系。人因与病犬接触,误食虫卵而得棘球蚴病,成为偶然中间宿主。棘球蚴寄生在人体肝、肺等内脏,生长缓慢。注意棘球蚴的组织结构,在诊断棘球蚴病时应注意哪几方而, 【目的要求】 1.了解棘球蚴的结构特征及其寄生部位。 2.了解包生绦虫的一般形态。 【项目与方法】 1. 教学录像《细粒棘球绦虫》 2.自己观察 (1)成虫染色玻片标本:经明矾卡红染色制成,在低倍镜下观察,虫体由4,5节(头颈节、未成熟节片、成熟节片和妊娠节片)组成。头为梨形,有四个吸盘,有顶突,上有两圈小钩。最后一节是妊娠节片,大部分为子宫占据,子宫向二侧形成袋形分支,内含虫卵。 (2)棘球蚴虫头(棘球砂):注意虫头的大小及其上的吸盘与小钩。 图3-6-5 细粒棘球绦虫 3.示教 (1)成虫标本:从被感染的狗肠道内取得成虫,经福尔马林固定后,肉眼观察成虫为乳白色,体小,长约3,6毫米。 (2)病理标本:棘球蚴寄生在人及动物肝脏。 (3)犬绦虫幼虫—棘球蚴:骆驼肝脏大体标本。 棘球蚴呈圆球形,大小差别很大,直径可从几毫米到几十厘米,其基本结构如下: 囊壁分两层: 外层:透明,为角质层,无细胞核,此层状如厚粉皮,具保护作用。 内层:有许多细胞核,颗粒状,为生发层,由此产生许多的头节及一些幼囊(又叫子囊)。 囊液:无色透明或淡黄色,虫头或子囊可脱隔囊壁落入囊液中,称为棘球蚴砂。 【作业】 绘图:带绦虫卵 【思考题】 1. 两种带绦虫(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在形态和生活史中有哪些区别,两者哪一种对人体的危害大,为什么, 2. 联系包生绦虫的生活史考虑棘球蚴病为何多见于我国西北牧区, 实验七 医学原虫(1) ----溶组织内阿米巴和非致病阿米巴 【学习要点】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是一种致病的阿米巴,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发育时期。基本生活过程是包囊?滋养体?包囊。四核包囊是感染阶段,经口而入,寄生于大肠腔内,以二分裂法繁殖,能形成包囊,随人粪排出体外。在一定条件下,滋养体可侵入大肠壁,或经血流侵入肝、肺等组织,引起病变。 【目的要求】 1. 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的形态特征。 2. 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与结肠阿米巴的形态鉴别要点。 3. 学会从粪便中检查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的方法。 【项目与内容】 1. 教学录像《溶组织内阿米巴》 2. 自己观察 (1)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铁苏木素染色标本) 油镜观察: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大小10,60,m,常含有摄入的红细胞。滋养体借助单一定向的伪足而运动,有透明的外质和富含颗粒的内质,具一个球形的泡状核,直径4,7,m,纤薄的核膜边缘有单层均匀分布的大小一致的核周染色质粒(chromatin granules)。核仁小,常居中,其周围围有纤细无色的丝状结构(图3-7-1)。 (2)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铁苏木素染色标本) 在低倍镜下寻找包囊,应按顺序在染色较浅的地方寻找,找到后移至视野中心换油镜观察。 包囊为圆球形,外围常无色透明,囊内可见有1-4个细胞核。核圆形,有薄而染成黑色的核膜,膜内缘可见分布比较均匀的染色质粒,核的中央有点状的核仁。在未成熟包囊内可见染成黑色的棒状的拟染色体和空泡状的糖原泡(染色过程中溶解),而成熟包囊常见不到拟染色体和糖原泡(图3-7-2)。 图3-7-1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图3-7-2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3)人工培养的活的阿米巴滋养体 从人工培养液中吸取少量培养物滴于载玻片上检查。阿米巴滋养体在低倍镜下为透明的活动体。应注意其伪足的形成及运动方式,常因室温较低或放置较久而运动迟缓,故应耐心辩别。人工培养的滋养体细胞质中不含红细胞。此种涂片不可用油镜观察;也不可将显微镜倾斜,否则培养液流至镜台上污染镜头和桌面。 (4)结肠内阿米巴 (Entamoeba coli) 包囊(铁苏木素染色标本;) 结肠内阿米巴是非致病性阿米巴,常与溶组织内阿米巴在一起,故需鉴别。寻找包囊方法同前,然后换油镜观察。它的包囊较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大,包囊内有1-8个细胞核,8个核的是成熟包囊。核的特点是:核膜较厚,膜内缘有一层大小不均匀,排列不整齐的染色质粒,核仁大,偏位。拟染色体两端尖锐,呈稻束状。糖原泡空泡状(图3-7-3)。 碘染 铁苏木素染色 图3-7-3 结肠内阿米巴包囊 (5)布氏嗜碘阿米巴(Iodamoeba butschlii) 包囊:直径5,20,m,以包囊期具有特殊的糖原泡而得名。糖原泡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晰,常把核推向一侧。碘染糖原泡呈棕色团块,铁苏木素染色为泡状空隙(图3-7-4)。 图3-7-4 布氏嗜碘阿米巴包囊 2. 示教 (1)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铁苏木素染色标本) (2)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铁苏木素染色标本) (3)夏科雷登氏晶体(Charcot-Leyden crystal):急性阿米巴痢疾的粪便中常常有无色透明(经苏染后呈深蓝色)菱形结晶体出现,在诊断上有一定意义,发现此种结晶,应仔细寻找阿米巴滋养体。 (4)溶组织内阿米巴所致的肠壁溃疡瓶装标本:注意溃疡的形态特点。 (5) 肠腔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铁苏木素染色标本) 油镜观察:它是寄生在人的大肠腔内的共生成囊型。直径7-20μm(平均13μm)。内外质区分不明显,内质内食物泡多,含细菌而不含红细胞。核的结构与大滋养体的相同。 是非致病性阿米巴。在油镜下观察:它较溶组织内阿米巴大(20-50μm)。内外质区分不明显,内质里食物泡多,含细菌而不含红细胞,细胞核的特点与其包囊的相同。 (6) 齿龈内阿米巴 (Entamoeba gingivalis)滋养体 虫体小,仅有滋养体时期,直径5,15,m,其形态与溶组织内阿米巴相似。内质和外质的界限分明,食物泡内含有细菌、白细胞等物,偶有红细胞。核仁居中,有核周染色粒。 (7) 微小内蜒阿米巴 (Endolimax nana) 滋养体:新鲜标本直接涂片中虫体细小。运动缓慢,可有多个伪足。胞核一个,内外质不分明,内质粗糙,含有细菌。有一粗大明显核仁,无核周染色质粒(图3-7-5a)。 包囊:较溶组织阿米巴细小,类圆形或椭圆形,核1,4个,核仁粗大而不规则,核膜薄,无核周染色质粒,缺拟染色体(图3-7-5b)。 a 微小内蜒阿米巴滋养体 b 微小内蜒阿米巴滋养体包囊 图3-7-5 微小内蜒阿米巴 (8) 哈门氏内阿米巴 (Entamoeba hartmani) 滋养体(铁苏木素染色标本) 它是非致病性阿米巴。较溶组织内阿米巴小(3-12μm)内外质区分明显,内质内食物泡多,含细菌而不含红细胞。细胞核的核周染粒细小,分布不匀,核仁小,居中或偏位(图3-7-6)。 (9) 迪斯帕内阿米巴 (Entamoeba dispar)与溶组织内阿米巴形态相同,但不致病。 (10) 布氏嗜碘阿米巴(Iodamoeba butschlii) 包囊 (11)布氏嗜碘阿米巴滋养体:虫体细小,新鲜标本生理盐水涂片中伪足宽大,运动缓慢。食物泡内含有细菌,染色标本中核仁大而且居中央,核膜内缘的染色质粒不明显(图3-7-7)。 图3-7-6 哈氏内阿米巴滋养体 图3-7-7 布氏嗜碘阿米巴滋养体 (5)操作示范: ?粪便生理盐水涂片查滋养体:应在粪便的脓血部分取材,因该处找到滋养体机会较多;另外,切忌加碘液,因碘染可以杀死滋养体影响检查。涂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用低倍镜按顺序检查,找到滋养体,移至视野中央,换高倍镜观察其活动、伪足形成、以及吞噬的红细胞等特征。 ?包囊碘染法 挑取少许粪便制成涂片,加上盖玻片,在盖玻片旁边滴一滴碘液(碘液不宜过多),使碘液慢慢渗到粪液中,置镜下观察。涂片先用低倍镜寻找,找到包囊移至视野中央,换高倍镜观察。 包囊染色后,呈淡黄色,细胞核能看出,拟染色体不清楚,糖原泡染成棕色。常规检查无论滋养体或包囊三张涂片找不到时,方可认为阴性。 硫酸锌离心浮聚法(详见教材实验诊断技术操作部分): ? 此法利用溶液对包囊的浮力,以达到分离包囊的目的,用33%硫酸锌溶液,其比重1.18。 ?乙醚蚁醛法: 取粪便约2克,加10倍体积的水调和成混悬液,用纱布过滤入15毫升的离心管中,以每分钟1500,2000转的速度离心1~2分钟,倾去上清液,注入清水,调匀,再离心沉淀一 沉渣内加入8毫升10%蚁醛,用小玻璃棒或竹签搅动,使沉渣与蚁醛充次,弃去上清液, 分搅匀,静置5分钟,加入1.5毫升乙醚用橡皮塞将离心管塞紧,并用中指压紧橡皮塞,拇指托住管底,上下摇动,务使乙醚与沉渣充分混匀,除去塞子,再次离心,此时管内液体分为三层,上层为溶于乙醚的粪汁,中层为清液,下层为沉渣。弃去上两层,用吸管吸取沉渣作涂片检查。 【作业】 绘图: (1)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2) 结肠内阿米巴包囊 【思考题】 1. 溶组织内阿米巴与结肠内阿米巴的滋养体和包囊在形态上有何不同? 2. 用什么方法检查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 应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八 医学原虫(2) 一、杜氏利什曼原虫 【学习要点】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donovani)又名黑热病原虫,寄生于人体巨噬细胞里,通过昆虫媒体白蛉的叮咬而传播。在人体的发育阶段为无鞭毛体,又称利杜体,在白蛉体内的发育阶段是前鞭毛体(鞭毛体)。 寄生于人和其它哺乳动物单核吞噬细胞内的无鞭毛体,虫体很小,卵圆形虫体大小为2.9,5.7×1.8,4.0µm;圆形虫体直径为2.4,5.2µm,常见于巨噬细胞内。经瑞氏染液染色 后原虫胞质呈淡蓝色或深蓝色,内有一个较大的圆形核,呈红色或淡紫色。动基体(kinetoplast)位于核旁,着色较深,细小,杆状。在油镜下有时可见虫体从前端颗粒状的基体(basal body)发出一条根丝体(rhizoplast)。基体靠近动基体,在光镜下难以区别 µm×1.5.,1.8µm,前鞭毛体寄生于白蛉消化道。成熟的虫体呈梭形,大小为14.3,20核位于虫体中部,动基体在前部。基体在动基体之前,由此发出一鞭毛游离于虫体外(图2,1)。前鞭毛体运动活泼,鞭毛不停地摆动。在培养基内常以虫体前端聚集成团,排列成菊花状。有时也可见到粗短形前鞭毛体,这与发育程度不同有关。 【目的要求】 1. 掌握无鞭毛体(利杜体) 前鞭毛体的形态特征。 2. 了解杜氏利什曼原虫的生活史。 【项目与方法】 1. 教学录像《黑热病》 2. 自己观察 (1) 无鞭毛体玻片标本: 标本系姬氏或瑞氏染液染色。用油镜观察。 无鞭毛体呈圆或卵圆形,直径约2,3µm,染色后细胞质为淡兰色,核大而圆,染成红或紫红色,位于虫体的一边。动基体呈杆状,染成紫红色(图3-8-1)。 无鞭毛体常因其寄生的巨噬细胞破裂而游离于细胞外,因此必须与血片中的血小板相区别。血小板的形态不规则,常聚集成堆或团块,被染成淡紫红色,无明显结构。 (2)前鞭毛体玻片标本 前鞭毛体是感染阶段,寄生于白蛉的消化道内,也可生长在三N氏培养基上,涂片经瑞氏染色。前鞭毛体呈梭形,大小为10-20×1.5-4µm,细胞浆呈兰色,核大而圆,紫红色,位于虫体中央,动基体位于虫体前端,基体在动基体之前,由此发出一根鞭毛,其长度与虫体长度相近,常弯曲(图3-8-2)。 图3-8-1 杜氏利什曼原无鞭毛体 图3-8-2 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 2. 示教 (1)活鞭毛体: 取自三N氏培养基,在低倍或高倍镜下观察其活动。前鞭毛体的鞭毛常聚集在一起,呈菊花状(图3-8-2)。 (2)中华白蛉: 体小,约为蚊虫的1/3大小,全身密生细毛,灰黄色。 (3)黑热病田鼠解剖标本(瓶装),与正常田鼠解剖标本相比较,注意黑热病田鼠肝脾的颜色和大小。 二、阴道毛滴虫 【学习要点】 阴道滴虫 (Trichomonas vaginalis) 寄生于妇女阴道、尿道或男性的前列腺及尿道内,能引起滴虫性阴道炎或尿道炎。 图3-8-3 毛滴虫模式图 【目的要求】 1. 掌握阴道滴虫的形态特点。 2. 了解检查滴虫的方法。 【项目与方法】 1. 自己观察 阴道滴虫滋养体染色标本 虫体为梨形,长7,32µm,经染色后可见其有前鞭毛四根,波动膜短,仅及虫体长度的1/2,后鞭毛向后延伸附着于波动膜外缘,轴柱细长向后伸出体外。细胞核位于虫体的前部。 图3-8-4 阴道滴虫滋养体 2. 示教 (1)阴道滴虫滋养体活标本 取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悬滴法或直接涂片法,在低倍或高倍镜下观察活的滴虫,注意观察滴虫在低倍镜下的特殊跳跃式转动,在高倍镜下可见其鞭毛和波动膜的活动。因虫体活动性大,不易详细观察,可在涂片标本中加1:10稀释的血清一滴,以阻碍滴虫强烈运动而便于观察。在阴道分泌物涂片中还能找到大而多角形的阴道上皮细胞和小而圆的白细胞以及聚集成堆的脓细胞等,应予以识别。 (2)阴道滴虫滋养体染色标本 三、兰氏贾第鞭毛虫 【学习要点】蓝氏贾第鞭毛虫 (Giardia lamblia) 简称贾第虫,生活史中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发育阶段,寄生在小肠上段,可引起贾第虫病。 【目的要求】 掌握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和包囊的形态特征,了解其生活史。 【项目与方法】 1. 自己观察 (1)滋养体 呈半个梨形,大小长约9.5,21µm,宽5,15µm,厚2,4µm。两侧对称,背面隆起,腹面扁平,腹面前半部向内凹陷成吸盘。位于虫体前端吸盘区中线两侧各有一个卵圆形细胞核,核内无核仁。有4对鞭毛,按其位置分别为前侧鞭毛、后侧鞭毛、腹鞭毛和尾鞭毛各1对,鞭毛均发自两核前部之间的基体。一对平行的轴柱沿中线由前向后延伸。一对半月形的中体位于虫体中部(图3-8-5)。 (2)包囊 呈椭圆形,长约8,14,m,宽7,10,m。囊壁较厚,光滑无色。碘液染色后呈黄绿色,未成熟包囊内含2个细胞核,成熟的含细胞核4个。胞质内可见中体和鞭毛的早期结构。 图3-8-5 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 图3-8-5 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 2. 示教 (1)滋养体 (2)包囊 【作业】 绘图: 1. 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 2. 阴道毛滴虫滋养体 【思考题】 1. 怎样鉴别游离于血液涂片中的无鞭毛体? 2. 杜氏利什曼原虫常侵犯人体哪些组织器官,引起哪些临床表现? 3. 阴道毛滴虫寄生在何处,引起哪些临床表现? 4. 诊断和治疗阴道毛滴虫病的方法和原则是什么, 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有哪几种方法, 5. 诊断 6. 蓝氏贾第鞭毛虫寄生在何处,引起哪些临床表现? 实验九 医学原虫(3) 疟原虫 【学习要点】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三日疟原虫(P. malariae),恶性疟原虫(P. falciparum)及卵形疟原虫(P. ovale)。间日疟原虫及恶性疟原虫较多见,三日疟原虫及卵形疟原虫少见。疟原虫需要两个宿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在人体内进行裂体增殖,包括红细胞外期、红细胞内期,在蚊体内进行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 【目的要求】 1. 掌握间日疟原虫红内期各阶段及恶性疟原虫环状体和配子体的形态特征。 2. 了解间日疟原虫生活史。 3. 熟悉厚、薄血片的制作及染色方法。 【项目与方法】 1. 教学录像《疟疾与蚊子》 2. 自己观察 (1)间日疟原虫薄血膜染色标本 瑞氏或姬氏染色。先在低倍镜下确定血膜平面,血涂片薄而均匀或红细胞呈单层均匀 排列的部位(通常为血片近末端),加油后,换油镜观察。在红细胞内找疟原虫,疟原虫的细胞质染成蓝色,细胞核染成红色、疟色素(malarial pigment)为黄褐色。 ?环状体(Ring form)被寄生的红细胞尚无明显形态改变。疟原虫的细胞质染成蓝色环状,核为点状红色,在环的一边,很象一个红宝石戒指。环状体的直径约为红细胞直径的l/3(图3-9-1)。 图3-9-1间日疟原虫环状体 图3-9-2 间日疟原虫大滋养体 ?大滋养体(Large trophozoite)被寄生的红细胞胀大变形,颜色变浅,红细胞内有许多红色小点即薛氏小点(Schuffner’s dots)。原虫的细胞质增多有伪足伸出,红色的核也显著增大,细胞质内有褐色烟丝状的疟色素(图3-9-2)。 ?裂殖体(Schizont) 有未成熟与成熟两种。细胞质较致密,伪足已消失,核先分裂,然后细胞质分裂,未成熟裂殖体(immature schizont)核开始分裂,细胞质尚未分开,核的数目少于12个(图3-9-3a)。成熟裂殖体(mature schizont)核分裂成12~24个,每一个细胞核由部分细胞质围绕形成裂殖子。此时疟色素集中成团块(图3-9-1b)。 a. 未成熟裂殖体 b. 成熟裂殖体 图3-9-3 间日疟原虫裂殖体 ?配子体(Gametocyte) 被寄生的红细胞胀大。雌雄配子体均呈圆形,疟色素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中(图3-9-4)。雌配子体(macrogametocyte) 细胞质为暗蓝色,核为红色,特点 为核小、致密、在一边。雄配子体(microgametocyte)着色较浅,核大疏松,在中央。 a雌配子体 b 雄配子体 图3-9-4 间日疟原虫配子体 (2)恶性疟原虫薄血膜染色标本 环状体较间日疟的小,直径约为红细胞直径的l/5。一个环状体可有两个核,有的环状 9-5a)。体贴于红细胞边缘,尤如飞鸟状。一个红细胞可见二个或更多的环状体寄生(图3-恶性疟原虫的大滋养体与裂殖体隐藏在脏器的毛细血管中,在周围血液中不易查到。配子体所寄生的红细胞常被长形的虫体顶得变形。雌配子体呈新月形,两端较尖,胞质染成暗蓝色,核致密,较小。雄配子体呈腊肠形,两端钝圆,着色较浅,核疏松,较大。核的周围有疟色素(图3-9-5b)。 a恶性疟原虫环状体 b 恶性疟原虫雌(左上)、雄配子体(右下) 图3-9-5 恶性疟原虫 2. 示教 (1)间日疟原虫红细胞内期各发育阶段。油镜观察。注意各期形态特征和被寄生的红细胞的变化。 (2)恶性疟原虫的环状体和配子体。注意与间日疟原虫的形态鉴别。 (3)三日疟原虫的环状体、大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注意与间日疟原虫各期的形态鉴别,被它寄生的红细胞不胀大。 (4)子孢子染色标本。蚊唾液腺涂片。子孢子呈梭形,中间有一个细胞核。 (5)卵囊玻片标本。蚊胃的染色标本。注意胃壁上圆球形的卵囊。 (6)鸡疟原虫红细胞外期(玻片标本)。鸡脑涂片,可见鸡疟原虫的潜隐体内含有许多潜隐子。 (7)间日疟原虫的厚血膜玻片标本。红细胞已被溶解,疟原虫形状常不典型。注意鉴别各期形态。 (8)按蚊针插标体(肉眼观察) 中华按蚊是疟疾的传播媒介,翅脉上有黑白鳞片组成的斑点,参见昆虫纲部分。 3. 技术操作 血涂片制作及染色:检查疟原虫的方法有薄血膜和厚血膜两种。薄血膜上的红细胞仅一层,均匀分布,寄生在红细胞内的疟原虫形态容易辨认,但疟原虫的数量较少,不易寻找,需仔细、耐心。厚血膜上的红细胞则有20层,在固定和染色前需先溶血,因此红细胞被破坏,疟原虫的形态变得不典型,但疟原虫数量较多,容易检查。一般采用在同一张玻片上做厚、薄两种血膜,各取所长。 1)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感染鼠(鼠疟模型),载玻片,消毒棉球,乙醇,剪刀,蜡笔,吸管,蒸馏水,培养皿,姬氏或瑞氏染液,缓冲液等。 2)血膜制作 ?薄血膜(thin blood film)制作方法 采血:临床上取病人耳垂或指尖血,本次实验用感染疟原虫的小鼠尾尖血。 操作方法:剪去小鼠尾尖取一洁净载玻片,左手持玻片两端,另选1张边缘光滑平整的玻片作推片。用推片一端的中央从鼠尾端取1小滴血(约米粒大),置载玻片的中部,使推片和玻片保持30,40度夹角,将血滴在推片边缘展开后,匀速向前推动,即形成舌状血膜。 ?厚血膜(thick blood film)制作方法 采血同薄血膜法 操作方法:厚血膜可置于薄血膜的另一端。用推片的一角从鼠尾取血2一3滴,自里向外顺着一个方向摊成直径约1cm大小,厚薄均匀的血膜。厚、薄血膜间用蜡笔画线分开。充分晾干后,滴加蒸馏水于厚血膜上溶血,将水倾去,晾干后与薄血膜一起染色。 ?固定、染色 瑞氏染色:先用蜡笔在血膜两端划上线,以防染液外溢。瑞氏染液为甲醇溶液,血膜不需预固定、此染色法快速,适于临床检验,但较易褪色,保存时间不长。 滴加瑞氏染液数滴,使之覆盖血膜,约1,2min后血膜被染液中的甲醇固定,再加与染液等量的缓冲液或蒸馏水,轻摇载玻片,使染液与稀释液混匀,3,5min后用缓冲液或自来水从玻片一端冲洗,晾干后镜检。 ?注意事项 (a) 玻片要洁净,无油脂。血量适中,推速均匀,以防血膜过厚、过薄或出现条状横纹。 血片在干燥过程中,避免灰尘或苍蝇吸食。 (b) 厚薄皿膜制备在一张载玻片时,应注意在厚血膜溶血前必须先用甲醇固定薄血膜, 以避免接触水而使薄血膜上的红细胞溶解。厚血膜溶血时间不可太长,不要振荡,以 防血膜脱落。 (c) 染液是甲醇溶液,切忌混入水滴,否则发生沉淀,妨碍染色,故染液发现有沉淀时 不可再用。 (d) 滴加染料切忌太多,否则染料残渣粘在血膜上无法洗净,影响检查。加水后必须与染料充分混合,否则发生染色不均。冲洗血膜时应流水直接将染液冲去,避免染料粘着血膜。 图3-9-6 间日疟红内期厚血膜法镜下观 【作业】 1. 每人作一张厚、薄血膜染色标本(用鼠疟原虫做涂片)。 2. 用彩色铅笔绘出观察到的间日疟原虫红细胞内各期形态。 【思考题】 1(如何能做好一张厚、薄血膜,厚、薄两种血膜检查疟原虫各有哪些优、缺点,利用瑞氏或姬氏染色法染血膜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2(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内期能见到的有哪几种形态,间日疟原虫红内期有哪些形态特征, 3. 恶性疟原虫在人体内进行裂体增殖的部位与其他疟原虫有什么不同,这些不同在诊断和临床表现上有什么意义, 实验十 机会致病原虫 一、刚地弓形虫 【学习要点】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猫为终宿主,在猫的小肠上皮细胞里进行裂体增殖期及有性生殖期。囊合子从猫粪中排出,成熟的囊合如被中间宿主如人、猪、羊、鼠等吞食后,在组织内形成滋养体及包囊。包囊为中间宿主间相互传播的主要形式。人由于食入未煮熟的肉类或受囊合子污染的食物而感染。 【目的要求】 1. 掌握弓形虫滋养体的形态特征 2. 了解弓形虫的生活史 【项目与方法】 1. 自己观察 弓形虫滋养体(玻片染色标本):姬氏或瑞氏染色。在油镜下观察,滋养体为香蕉形或半月形,一端较尖,一端钝圆,一边较平,一边弯曲,长4,7µm,最宽处2,4µm。细胞核位于虫体中央呈红色。细胞浆呈兰色(图3-10-1)。 2. 示教 (1)滋养体 (2)囊合子:卵圆形,有双层囊壁,光滑,微带绿色。成熟囊合子内含二个孢子囊,每一个孢子囊内含4个长形、微弯的子孢子(图3-10-2)。 图3-10-1弓形虫滋养体 图3-10-2 弓形虫囊合子 二、肺孢子虫 【学习要点】 肺孢子虫(Pneumocystis)大滋养体外形多变,长2~8μm,姬氏液染色后见深紫色的细胞核一个,胞质浅兰色(图3-10-3)。包囊直径4,6μm,卵圆形,成熟包囊含8个香蕉形囊内小体,各有一个核(图3-10-4)。 【目的要求】 了解肺孢子虫的基本形态及其危害。 【示教】 包囊:圆球形,4,6μm,相差显微镜下有8个香蕉形囊内小体。 图3-10-3 肺孢子虫大滋养体 图3-10-4 肺孢子虫包囊 三. 隐孢子虫 【学习要点】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是艾滋病患者慢性消耗性腹泻的重要病原,广泛寄生于人和其他哺乳动物。卵囊经粪便排出,通过污染食物或水使人感染。 【目的要求】 了解隐孢子虫形态特征、检查方法及其危害。 【示教】 卵囊:椭圆形或圆形,大小 4,6 µm,成熟卵囊内含 4个裸露的子孢子和颗粒状的残留体(图3-10-5)。 图3-10-5 改良Kinyoun抗酸染色的隐孢子虫卵囊 【作业】 绘图:弓形虫滋养体1,2个。 【思考题】 1. 弓形虫有哪些危害,如何诊断弓形虫病,弓形虫病是怎样传播的, 2. 肺孢子虫有哪些危害,如何诊断肺孢子虫病, 3. 隐孢子虫有哪些危害,如何诊断隐孢子虫病, 实验十一 医学节肢动物 (1) 一、 医学节肢动物概述 【目的要求】 1. 了解医学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及常见各纲形态特点。 2. 了解医学昆虫变态类型特点。 【项目与方法】 (一) 医学节肢动物各纲形态特点 1(昆虫纲(Class Insecta)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胸部有足三对,分别连接于前、中、后胸;多数种类具有翅1—2对,分别连接于中、后胸;以气门呼吸。如蚊、蝇、白蛉、虱、蚤等。 2(蛛形纲 (C1ass Arachnida) 体分头胸和腹两部分,或者说整个身体由腭体和躯体构成,躯体有足体和末体组成。无触角,有触须一对,幼虫足3对,成虫足4对,以气门呼吸。如蜱、螨。 3(甲壳纲 (Class Crustacea) 体分头胸和腹两部分,有两对触角,足5对。如剑水蚤、石蟹、蝲蛄等。 4(多足纲 (Class Chilopoda) 体长形,由许多相同的体节组成,头部有触角一对,每一体节有足1—2对。如蜈蚣。 (二) 昆虫和蜱、螨的发育过程 1(昆虫: (1) 全变态:生活史分卵、幼虫、蛹及成虫四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活习性是截然不同的。 (2) 半变态:生活史分卵、若虫及成虫三期。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是相似的,在渐变的过程中发育到性成熟。 2(蜱、螨:其生活史一般分为卵、幼虫、若虫及成虫期。 3(实验方法 通过示教、视听教材了解各纲代表和医学节肢动物的概念。 (三)医学昆虫检索 【目的要求】 不同种类的医学昆虫传播疾病和危害人类健康的方式是不同的,在发现一种昆虫与人体健康可能有关时,首先要求确定这种昆虫属于哪一类。利用节肢动物检索表可以查清其相应 的分类地位和种名。本实验要求初步掌握检索表的使用方法,并能认识最常见的医学昆虫。 【学习内容】 1. 检索表使用方法。 (1) 凡是检索表都分成若干条,每条分为上下两项,有时包含3—4项或更多,每项内容为虫体的一个特征或一部分特征,这些特征恰与其对立的另一项中所包含的特征是不一致的。 (2) 查阅时,先从第一条开始,根据每条前后两项中对应特征,对比手头标本符合那一项,在完全符合的一项后面有一个名称,表示手头标本即属于这个范围,否则便有一个数字,则根据这一数字去找下面相应的条目,如为“5”,则表示继续查第5条,如此跟踪,直到有名称为止。 (3) 一个完整的检索表最后可以查到虫种名称,是根据纲、目、科、属、种依次编著检索表的。 (4) 检索表仅是指示手头标本可能属于哪一目,或哪一科,或哪一种,检索后,还必须查看种的描述是否与种的特征符合,以免检索表编写不全面,或者是尚未描写过的新种。 2. 将下列标本按检索表分别检索到纲和目: (1) 蚊,(2) 毒蛾,(3) 臭虫(玻片),(4) 苍蝇,(5) 蟑螂,(6) 虱(玻片),(7) 蜱,(8) 白蛉(玻片),(9) 蚤(玻片),(10) 尘螨(玻片)。 重要医学节肢动物成虫主要分目检索练习 1a(躯体愈合,不分头、胸、腹,亦无分节。无触角,躯体前端有一个假头状的腭体。足有四对(蜱,螨)„„„„„„„„蛛形纲(Arachnida)螨目(Acarina) 1b(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而且分成许多节。头部有触角一对。足只有三对,都在胸部„„„„„„„„„„„„„„„„„„„„昆虫纲(1nsecta) 2 2a(有翅,非常发达„„„„„„„„„„„„„„„„„„„„„„„3 2b(无翅,或虽有而明显退化„„„„„„„„„„„„„„„„„„„5 3a(翅1对,后翅退化为平衡棒(蚊、苍蝇、白蛉、蠓、虻、蚋)„„双翅目(Diptera) 3b. 翅2对,或者质地相同,或者质地不同„„„„„„„„„„„„„„4 4a. 咀嚼式(与蝗虫相似),翅革质光滑较硬(蟑螂)„„„„„蜚蠊自(Blattaria) 4b. 口器退化,翅上有大量的鳞片(毒蛾、刺蛾)„„„„鳞翅目(Lepidoptera) 5a(虫体左右侧扁,触角小,藏于沟中,足粗壮善跳(跳蚤)„蚤目(Siphonaptera) 5b. 虫体背腹扁平,触角不藏于沟中„„„„„„„„„„„„„„„„6 6a(虫体深棕色,触角较长,有复眼,无单眼,口器长,弯折于腹面,有残附的翅基,足不适于抓握(臭虫)„„„„„„„„„„„„„„半翅目(Hemiptera) 6b(虫体灰白色,胸腹部愈合,无翅基,触角短小,有单眼而无复眼,口器藏于头内,足适于抓握(虱)„„„„„„„„„„„„„„„„„虱目(Anoplura) 二、 蚊 【学习要点】 蚊虫 (Mosquito) 是四害之一,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如疟疾、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蚊虫的生活史属全变态,包括卵、幼虫、蛹及成蚊四期。前三个时期生活在水里,只有成蚊叮人吸血,传播病原体。蚊虫种类很多,与传播疾病有关的常见蚊种,大多属于按蚊、库蚊和伊蚊三属。这三属蚊虫在形态、生态以及与疾病的关系上都有不同。 【目的要求】 1. 掌握三属蚊虫成虫的代表淡色库蚊、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的形态特征。 2. 认识蚊虫生活史各期的一般形态及刺吸式口器的构造。 3. 认识常见蚊属的鉴别特征。 4. 学会使用检索表鉴定常见蚊种。 【项目与方法】 1. 教学录像《蚊》 2. 自己观察 (1)成蚊形态:用放大镜观察针插标本(图3-11-1)。 图3-11-1 成蚊的结构 图3-11-2 淡色库蚊 (2)淡色库蚊 (Culex pipiens pallens) ?头部:近球形。复眼一对,位于头两侧,色深。触角一对,鞭状,向两侧伸出,共15节,每节有轮毛,雄性毛长而密,雌性毛稀少,是两性区别的重要特征。喙一个,位于头的前下方,由上、下唇和舌各一个,上、下腭各一对组成,下唇的末端有两个唇瓣。下腭须(触须)一对,位于喙的两侧,雌性的甚短,仅有喙长的1,5;雄性的往往比喙长,其上有毛。 ?胸部:包括前、中、后胸三节,中胸特别发达,中胸盾片有分类意义。前、中、后胸的腹侧各有足一对,每足包括基节、转节、股节、胫节及跗节,其中跗节分五节,第五跗节末端有爪和爪垫各一对。中胸有翅一对,窄而长,翅脉除前缘脉、亚前缘脉外,共有六条纵脉。其中第二、第四、第五都有分叉,其脉序为1;2(1,2(2;3;4(1,4(2;5(1,5(2;6。即1、3、6不分叉;2、4、5各分两枝。在翅的后缘上有长鳞片称做缘缨。后胸有平衡棒一对。 ?腹部;共分11节,8—11节变为外生殖器,1—7节有一背板及一腹板。腹节背板上有时有由淡色鳞片形成的横带,称作淡色带或白带,是分类的特征。1—7节每侧背板与腹板之间有一气门。雌蚊尾端有尾须一对。雄生殖器构造复杂,其形态因蚊种而异。为鉴定蚊种的重要依据(图3-11-2)。 3(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体灰褐色,雌蚊和雄蚊触须与喙等长,雄蚊触须末端膨大,很多按蚊的触须上有白环,是区别种类的重要特征。翅脉上有黑白鳞片形成的花斑。缘缨上黑白斑的数目、大小是区别种类的重要特征。其他与库蚊相似(图3-11-3)。 4(白纹伊蚊 (Aedes albopictus) 体黑色,有银白色斑点,中胸部背面正中有一条明显的银白色纵纹,足上有白环。其他与库蚊相似(图3-11-4)。 5. 三种常见蚊种生活史各期的活体标本 用肉眼观察淡色库蚊、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成蚊及幼虫的静态。注意从成蚊栖息于停留面的姿态来区分是哪种成蚊。按蚊的身体与停留面成角度,库蚊、伊蚊的身体则与停留面平行。从幼虫停留于水面的姿态或呼吸管的长短来区分不同的幼虫。按蚊幼虫平浮于水面,库蚊、伊蚊幼虫则以呼吸管口接触水面,身体倒悬于水中与水面成角度。 图3-11-3 中华按蚊 图3-11-4 白纹伊蚊 示教 l. 幼虫玻片标本:用低倍镜观察。 (1) 库蚊幼虫:分头、胸、腹三部分,周身被有毛丛(图3-11-5a)。 头部:有触角、眼、口器等结构。 胸部:三节愈合为一,常比头、腹部宽。 腹部:共9节,第8节背面有一向背后方伸展的细长的呼吸管。 (2) 按蚊幼虫:无呼吸管,第8腹节背面有一对呼吸孔,除周身被有毛丛外,在1—7腹节背面有成对的掌状毛(棕状毛) ,其他与库蚊幼虫相似(图3-11-5b)。 (3) 伊蚊幼虫:呼吸管较粗短,其他与库蚊幼虫相似(图3-11-5c)。 a. 库蚊幼虫 b. 按蚊幼虫 c. 伊蚊幼虫 图3-11-5 三种蚊幼虫结构 2(卵玻片标本:用低倍镜观察。 3. 蚊卵玻片标本:用低倍镜观察。 (1) 库蚊卵:长圆锥形,常几十或几百粒粘在一起形成卵块浮于水面。 (2) 按蚊卵:舟形,两侧有浮囊,单个散在,浮于水面上。 (3) 伊蚊卵:橄榄状,单个分散沉于水底。 4(蛹玻片标本:用低倍镜观察。 (1) 库蚊蛹:形如逗点,分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有一对呼吸管。呼吸管细长,口小, 前方无裂隙。 (2) 按蚊蛹:形似库蚊蛹,仅呼吸管短而粗似漏斗状,口阔,前方有裂隙。 (3) 伊蚊蛹:形似库蚊蛹,仅呼吸管短而宽,口三角形,前方无裂隙; 参考资料 1. 几种常见蚊种检索表(雌性) (1) 下腭须与喙等长,腹部无鳞片,翅有暗鳞及淡鳞形成之斑„„„„„ 2 下腭须较喙短,腹部有鳞片,翅暗色 „„„„„„„„„„„„„„„„„3 (2) 翅前缘仅有两个白斑,下腭须有四个白环„„„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翅前缘至少有四个白斑,下腭须三个白环,体型较小„微小按蚊(Anopheles minimus) (3)中胸背板黑色,具银白鳞片斑,跗节白环清晰„„„„„„„„„„„„„4 中胸背板棕黄色,跗节白环不明显或无白环 „„„„„„„„„„„„„„„5 (4)中胸背板中央具一条明显纵行白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 中胸背板两侧具二块大白斑 „„„„„„„„ 仁川伊蚊(Aedes chemulpoensis) (5)喙中部具一白环,跗节有不明显之白环„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 喙中部无白环,跗节无白环„„„„„„„„„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 2. 蚊虫解剖 用乙醚使蚊虫麻醉致死,放在干净载玻片上,在解剖镜下用解剖针切除翅和足。再在蚊体上滴一滴生理盐水。 (1) 涎腺的解剖 将蚊体侧卧,头部向下,背向左方,左手持解剖针,刺入蚊胸固定,右手持针压住蚊的头部,轻轻向下拖拉,涎腺可随头部的牵拉而被拖出。将拖出的涎腺移至另一载玻片上的一滴生理盐水内。加盖玻片,置镜下检查有无子孢子。疟原虫子孢子在光学镜下呈反光的镰刀状小体。如有疑问可用姬氏染色法鉴定。 (2) 蚊胃的解剖 用解剖针在腹部末第二节之前的外皮处切一小口,但不损伤肠道,用左手持针固定胸部,右手持针压在腹部尾端,慢慢向外拉即可将消化道拉出。将取出的消化道用解剖针从后肠处切断,除去尾节和马氏管,剥下蚊胃。将蚊胃移至另一滴生理盐水中,加上盖玻片,镜检胃壁可能找到疟原虫的卵囊。卵囊呈圆形,大小不一,直径6,80μm,突出在胃壁之外呈小疣状。 (3) 胸肌的解剖 将蚊虫的胸部,置于干净玻片上,加一滴生理盐水,用针将胸肌撕碎,加盖玻片,镜检找丝虫幼虫(主要是腊肠期幼虫)。 3. 疟原虫(鸡疟)在蚊体内发育过程的观察 取若干白纹伊蚊,饥饿两天后,放入蚊笼内。将带配子体的鸡血置蚊笼内,用人工膜喂血。2小时后把饱食的蚊虫取出,分别放入1、2、3号蚊笼内。用糖水喂养。 将1号蚊笼内吸血后的蚊虫进行解剖,撕破胃壁,取出血滴,做成薄血膜涂片,染色后检查有无出丝的雄配子体(出丝过程,因发生时间太短,常常不易看见)。 吸血后第四天,解剖2号蚊笼内的蚊虫,在蚊虫的胃壁下寻找囊合子(即卵囊)。吸血后第12天,解剖3号蚊笼内的蚊虫,在蚊虫的涎腺内,寻找疟原虫的子孢子。 ? 囊合子:蚊虫吸入含有配子体的血液3,4天之后,取蚊虫解剖,可在蚊虫的马氏管内(注意人类的疟原虫应在蚊的胃壁下)找到球形的薄壁的囊合子。囊合子的大小不一,但随着发育而增大,通常成熟囊合子的直径可达34μm,内含有无数的子孢子。 ? 子孢子:成熟子孢子逸出囊壁,最后聚集在蚊虫的涎腺内。 三、 虱(Louse) 【学习要点】 虱 (Louse) 属于虱目虱科,体背腹扁平。分为体虱、头虱、阴虱三种。形态上体虱与头虱相似,头虱较黑、体小。阴虱似蟹状,活动较慢,足粗壮,胫节末端内侧有指状突起。跗节末端有一爪,两者构成握器,用其固定于毛发或纤维上。虱的生活史属不全变态,包括卵、若虫、成虫三期。成虫可传播流行性斑疹伤寒、回归热、战壕热等。 【目的要求】 认识虱的一般形态特征。 【项目与方法】 1. 自己观察 成虫:包括体虱、头虱和阴虱。 (1)体虱玻片标本:用低倍镜观察。灰白色,背腹扁平。体分头、胸、腹三部分,无翅。雌虱体较大,雄虱较小(图3-11-6a)。 ?头部:前端钝圆,有触角一对,分5节。复眼一对,位于头部两侧突出处。口器为刺吸式,平时缩入头内。 ?胸部:3节融合,无翅。3对足粗壮,大小相似,胫节末端内侧生一指状突起,跗节末端生一弯曲的爪,与指状突形成握器。 ?腹部:扁平,雄虱腹部较狭小,体内末端有一交尾刺。雌虱腹部尾端呈“W”形。 (2)头虱玻片标本:形态与体虱区别较小,仅体略小,体色较深(图3-11-6)。 (3)阴虱玻片标本:形似蟹,胸部较腹部宽,前足细小,中足及后足粗大,腹部宽大于长,两侧有管状突起4对(图3-11-6c)。 a. 体虱 b. 头虱 c. 耻阴虱 图3-11-6 虱 二、示教: 生活史各期。 1:卵 (玻片标本):长圆形,乳白色,一端有盖,其上有气孔,粘在纤维或毛发上(图3-11-7)。 图3-11-7 虱卵 2,若虫玻片标本:形态基本上与成虫相似,体较小。生殖器官未发育成熟。 【作业】 1(绘一蚊翅(脉序的特征)。 2(列表比较三属蚊种卵、幼虫、蛹、成蚊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 【思考题】 1. 简述昆虫及蚊虫的形态特征。 2. 三属蚊虫传播那些疾病?它们与病原体间有什么关系? 3. 城市蚊种与农村蚊种的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 4. 如果在墙壁上栖息着一群蚊虫,你可根据那些特点把按蚊找出来, 5. 在稻田、污水及小型积水中各可以发现哪些蚊类的卵与幼虫? 怎样鉴别? 6. 虱与传播疾病有关的生态习性有哪些? 7. 为什么人虱只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疾病, 实验十二 医学节肢动物 (2) 一、蝇 【学习要点】 蝇 (f1y) 是四害之一,传播疾病的范围较广,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消化道、呼吸道、神经系统和眼部的疾病。蝇的生活史属全变态。幼虫亦称蛆,有的蝇蛆还可引起蝇蛆病。幼虫孳生地类型很复杂,因种而异。蛹多在幼虫孳生地周围的泥土中。舐吸式口器的蝇为杂食性,足的爪垫能分泌粘液并长满细毛,有利于粘附病原体;蝇有边吃边吐边排便的习性。而刺吸式口器的蝇嗜吸人和动物血,可以传播锥虫病。应注意成蝇的形态结构和生态习性与传病的关系。 【目的要求】 1. 认识蝇类生活史各期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常见蝇种。 2. 了解蝇类形态结构与传病的关系。 【项目与方法】 1. 教学录像《常见医学昆虫》 2. 自己观察 (1) 成蝇形态 ?针插标本:肉眼观察或用放大镜观察。 全身密生鬃毛,体分头、胸、腹三部。 头部:有复眼一对,除麻蝇外,两复眼间的距离可区别雌雄,雌性两复眼距离较大,雄性两复眼相距较小。 胸部:腹侧有足三对。中胸发达,有翅一对。有的背部有黑色纵纹。 腹部:圆钝,分十节,外观上仅见五节,其余各节转化为外生殖器,平时缩在腹内。 ?玻片标本:在低倍镜下观察。 舍蝇头部:有复眼一对,由很多六角形单眼组成。头顶中央有三个单眼,呈倒品字排列。触角一对,位于复眼间面颊中央,各由3节组成,第三节中段有触角芒(毛),呈羽毛状。口器为舐吸式,由基喙、中喙和唇瓣组成。基喙末端有下腭须一对。唇瓣发达,分二叶,由对 称排列的凹沟 (似气管样的结构) 组成。 蝇腿部:满布鬃毛,分基、转、股、胫、跗五节;跗节末端有爪及爪垫各一对,爪垫上密布细毛。 蝇翅:6条纵脉不分支,其第四纵脉的弯曲度及其末端与第三纵脉末端之距离远近是分类特征之一。 (2) 幼虫(蛆)的后气孔玻片标本:幼虫腹部第八节后侧有后气孔(门)一对,后气孔由气孔环,气孔钮及气孔裂等部分组成。幼虫的后气孔形态是蝇类分类上的重要根据之一。 3. 示教 (1) 国内常见蝇种形态 (成蝇) ?舍蝇 (Musca domestica vicina):又称家蝇,体中小型,灰黑色,胸背部具有四条等长等宽的黑色纵纹。翅第四纵脉向上急弯曲成一角度,其末端与第三纵脉末端接近。触角芒的毛呈羽毛状分布(图3-12-1)。 图3-12-1 家蝇 ?丝光绿蝇 (Lucilia sericata):体中型,呈铜绿或兰绿色金属光泽,颊部银白色,翅的第四纵脉弯曲情况同舍蝇(图3-12-2)。 图3-12-2 丝光绿蝇 ?大头金蝇 (Chrysomyia megacephala):体大型,具光亮金绿或兰绿色金属光泽,复眼大而鲜红色,颊部橙黄色,翅的第四纵脉弯曲情况同舍蝇(图3-12-3)。 图3-12-3 大头金蝇 ?巨尾阿丽蝇 (Aldrichina grahami):体大型,胸部灰黑色,具粗长的宗毛,腹有青兰色的金属光泽。胸背部有3条黑色纵纹(图3-12-4)。 图3-12-4 巨尾阿丽蝇 ?厩腐蝇 (Muscina stabulans):体中等,暗灰色,中胸背面有四条黑色纵纹,两外侧纵纹有中断,翅的第四纵脉向前弯曲缓和,末端与第三纵脉末端距离较远。 ?厩螫蝇 (Stomoxys calcitrans):体中型,形似舍蝇,暗灰色,具刺吸式口器为其特点,触角芒仅在上部有细毛,胸背部的纵纹及第四翅脉弯曲情况似厩腐蝇。 ?黑尾麻蝇 (Bellieria melenura):体大型,灰色。触角芒末端无毛。中胸背面有三条直的黑色纵纹,第四翅脉弯曲情况和舍蝇相似,腹部背面有黑白相间的棋盘样斑块(图3-12-4)。 图3-12-5 麻蝇 ?夏厕蝇 (Fannia canicularis):体小型,暗灰色。触角芒上无毛。翅第四纵脉几乎与第三纵脉平行。 (2) 蝇生活史各期一般形态:卵、幼虫 (蛆)、蛹、成虫。 二、白蛉 【学习要点】 白蛉 (sandfly) 是较小的吸血昆虫,体黄棕色,驼背,全身披毛,跳跃式飞行,生活史属全变态,分卵、幼虫、蛹和成虫,白蛉种类很多,传播黑热病的媒介是中华白蛉。主要掌握咽甲、受精囊及雄蛉外生殖器等与分类有关的形态特征。 【目的要求】 1. 认识白蛉生活史各期的一般形态。 2. 了解白蛉成虫与分类有关的形态结构。 3. 熟悉中华白蛉成蛉的主要特征。 【项目与方法】 1. 自己观察: 中华白蛉 (Phlebotomus chinensis) 成虫、咽甲、受精囊玻片标本:腹背部第2—6节的毛为竖立,口甲不发达,咽甲的前部和中部由“V”形小齿组成,基部有断续连接的横脊,雌蛉受精囊似玉米棒状,分节 (13—14节);雄蛉外生殖器之上抱器第二节上有5根巨毛。 2. 示教:白蛉生活史各期的一般形态特征 (1)成虫玻片标本:约3毫米长,全身丛生细毛,体分头、胸、腹三部(图3-12-6)。 头部:有复眼一对,触角一对,刺吸式口器,较短,触须较口器为长,分为五节,自第四节起向上后方弯曲,触角更长,口腔内有口甲,咽部有咽甲。 胸部:向上隆起,形似驼背,中胸最发达,有翅一对,翅狭长而有毛,顶端尖,白蛉停落时两翅向上竖立,与身体成45?角。翅脉分布:第1、3、6纵脉不分叉,第2、4、5纵脉分叉,第2纵脉分3枝。第4、5纵脉各分2枝。有足3对,细而长。 腹部:有10节,第2—6节背面有细长的毛,或竖立,或平卧,或二者混杂,因种而异,通常竖立毛者为传病蛉种。雄蛉腹部末端有雄性外生殖器,包括上钳一对 (每一上钳又分上下两节),上钳上节有巨毛,其数目与分布是分类依据之一。下钳一对,间中附器一对,阴茎一对,亚中尾须和生殖丝各一对。雌蛉腹部内有受精囊一对,其形状是分类依据之一。 图3-12-6 白蛉成虫结构 (2)卵玻片标本:长椭圆形,两端圆秃,外壳上有纵横之网状花纹,呈深褐色。 (3)幼虫玻片标本:分四期,体分头、胸、腹三部,无眼,口器为咀嚼式。第一期幼虫尾部有长刚毛一对,第2—4期幼虫尾部有长刚毛两对。 (4)蛹玻片标本:第四期幼虫成熟后脱皮于蛹之尾端,幼虫皮上的四根尾刚毛依然存在。 (5) 蒙古白蛉 (Phlebtomus mongolensis) 受精囊、咽甲及雄外生殖器玻片标本:注意与中华白蛉相比较。蒙古白蛉腹部第2—6节背面的毛为竖立,虽为竖立毛,但因吸血后胃内形成围食膜,故不传病。无口甲,咽甲上有碎石块状的图案,末端无横纹。雌蛉受精囊短小,分为四节;雄蛉外生殖器的上钳短而粗,有4根巨毛。 三、蚤 【学习要点】 蚤 (F1ea) 属昆虫纲蚤目。体侧扁,头部呈三角形,足粗壮善跳跃。蚤的生活史属全变态,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期。成虫前胃有几丁质刺,与传病有关。成虫对温度较敏,耐饥力强。蚤兼吸动物和人血,可在动物和人之间传播疾病,鼠疫、地方性斑疹伤寒都是其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目的要求】 1. 认识蚤生活史各期的一般形态及主要分类特征。 2. 了解几种常见蚤类。 【项目与方法】 1. 自己观察 (1)成虫玻片标本:身体两侧扁平,无翅,分头、胸、腹三部分。 〈1〉头部:呈三角形,触角一对,分三节,位于头两侧的触角窝内。触角窝把头分为前头与后头两部分,前头上半部称额,下半部称颊。触角窝前有单眼一对,眼前方或下方有一鬃毛称眼刚毛。口器为刺吸式。颊栉的有无,以及眼刚毛位置是分类依据。 〈2〉胸部:分前、中、后胸三节,每一胸节由背片、腹片及侧片组成,前胸背片上有无胸栉及中胸侧片上有无几丁质杆是分类依据。无翅,有3对强壮的足。 (3) 腹部:由十节组成,1—8节各有气门一对,第八节上有一圆形臀片具感觉功能。雌蚤尾端圆钝,透过腹片,清晰可见几丁质受精囊。受精囊的形态为分类依据。雄蚤交配器由上、下抱握器各一对组成,其具有分类意义。 注意:眼的有无,眼刚毛的位置,颊栉及胸栉的有无,受精囊及雄外生殖器的形态等,均为分类的依据。 2. 示教 生活史各期 (玻片标本)。 (1)卵:椭圆形,无盖,约0.5 × 0.34毫米。 (2)幼虫:乳白色,体细长,无足无眼,口器为咀嚼式。 (3)蛹:幼虫成熟后吐丝做茧,在茧内化为蛹。 (4)几种常见蚤类: ?致痒蚤 (Pulex irritans):颊栉及前胸栉均无,眼刚毛位于眼的下方,中胸侧板无垂直的侧板杆,雌蚤受精囊呈葫芦形(图3-12-7)。 ?印鼠客蚤 (Xenopsylla cheopis):颊栉及前胸栉均无,眼刚毛位于眼的前方,中胸侧板有垂直的侧板杆,雌蚤受精囊呈“C”字形(图3-12-8)。 ?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Citellophilus tesquorum sungaris):无颊栉,有前胸栉。雌蚤的受精囊头部呈椭圆形,尾部呈香蕉形。 ?猫蚤 (Ctenocephalides felis):颊栉及前胸栉均有,头长而尖。雌蚤受精囊呈“C”字形(图3-12-9)。 ?犬蚤 (Ctenocephalides canis):颊栉及前胸栉均有,头较短,额圆形,雌蚤受精囊呈“C”字形 图3-12-7 致痒蚤 图3-12-8 印鼠客蚤 图3-12-9 猫蚤 【作业】 绘图: 1. 舍蝇爪及爪垫 (玻片标本在低倍镜下观察) 2. 舍蝇翅脉的走向 (玻片标本在低倍镜下观察) 【思考题】 1. 说明蝇类哪些形态特点与传病有关,为什么, 2. 试设计某一自然村或一单位中防制苍蝇的计划。 3. 白蛉的形态和生态有哪些特点?与防治有何关系? 4. 白蛉传播什么病? 怎样防治? 5. 跳蚤的哪些形态结构和生态习性与传播鼠疫有关? 6. 为什么蚤能迅速的在人和动物之间传病, 实验十三 医学节肢动物 (3) 一、 蜱 【学习要点】 蜱 (tick) 类均营寄生生活,宿主范围很广,从两栖类到哺乳类。它是很多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如病毒、细菌、立克次氏体和螺旋体等。并可将某些动物疾病传播给人类,在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上起着重要作用。 【 目的要求】 1. 认识蜱生活史各期形态特点。 2. 了解硬蜱与软蜱的主要区别。 3. 以蜱为代表,了解蛛形纲的一般特征。 【项目与方法】 1. 教学录像 《蛛形纲》 2. 示教:(玻片标本) (1)硬蜱:躯体背面有一块硬的盾板,故称硬蜱。以全沟蜱为例,先用肉眼观察形状和大小,腭体的位置,足的形状及数目(图3-13-1)。注意盾片大小,以区别雌雄。然后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其一般形态结构。 图3-13-1 硬蜱的结构 ?腭体 (假头):嵌在躯体前端的凹缘中,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a) 螯肢:1对,由腭基背部前方伸出,分为螯杆和螯趾,螯趾分为定趾和动趾,螯杆外包螯鞘,其功能为切割宿主皮肤吸血。 (b) 腭基 (假头基部):在螯肢的后面与躯体相连,其背面形状与分类有关。 (c) 口下片:从腭基腹面正中伸出,腹面有左右对称的数行倒齿,吸血时借倒齿附在宿主皮肤上。口下片通常从背面不易看到,因为位于螯肢的下面。 (d) 触须:1对,由腭体前端两侧角伸出,在螯肢两侧,由四节组成,第四节极小位于第三节末端腹面。吸血时触须主要起固定和支持作用(图3-13-2)。 图3-13-2 硬蜱触须的结构 ?躯体:由头胸部及腹部融合而成,椭圆形,背腹扁平。表面革质弹性大。 (a) 背面:盾片一块,雌蜱的盾片较小,仅覆盖躯体前端一小部分 (约1,3)。雄蜱的盾片则覆盖整个背面(图3-13-3)。 (b) 腹面:足四对,注意第一对足的跗节背面接近端部有哈氏器,具感觉功能。 (c) 生殖孔:在躯体前1,3的正中,其开口是一横裂。 (d) 肛门:在躯体后1,3的正中,肛门前有弧形的沟称肛沟。 (e) 气门:在第四对足基节的后方,外围有卵圆形的气门筛板。雄蜱腹面尚有数块骨板。 图3-13-3 硬蜱的雌虫和雄虫 注意:腭基之形状,肛沟的有无及位置,眼的有无,腹面骨板的有无,花纹及缘饰的有无等,均为硬蜱科分属的特征。 (2) 软蜱:用放大镜或解剖镜观察。色棕褐,基本形态与硬蜱相似(图3-13-4),主要不同点如下: ?腭体在躯体腹面的前部,从背面不能见到。 ?无盾片。 ?气门在第三及第四对足基节之间。 ?雌雄外形相似,不易识别,生殖孔雌性呈横沟状,雄性呈半月形。 图3-13-4 软蜱 二、革螨 【学习要点】 革螨 (Gamasid) 是螨类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革螨的生活史分为卵、幼虫、第一若虫、第二若虫和成虫五期,革螨分为自生生活和寄生生活两类,革螨的宿主非常广泛,与很多自然疫源性疾病有着重要的关系。寄生性革螨的幼虫期不吸血。 【目的要求】 认识革螨的一般形态 【项目与方法】 1. 成虫形态:玻片标本示教: 体圆形或卵圆形,黄色或褐色,大小0.2-0.5mm,体表皮为膜质,由腭体和躯体二部分组成(图3-13-4)。 (1)腭体 ?腭基:颈项状。 ?螯肢1对,由螯杆 (基节) 和螯钳 (端节) 构成,螯钳分为动趾和定趾;雌虫定趾上或有钳齿。 ?触须:1对,由腭基两侧伸出,呈指状,一般分为5节,其末节内侧有一粗壮的叉毛。 (2)躯体:背腹扁平。 ?背面:有1—2块背板。 ?腹面:雌虫在躯体腹面有胸板、生殖板、腹板和肛板等骨板;雄虫则往往愈合为一块称为全腹板。足4对,各分为6节 (包括基、转、股、膝、胫和跗节)。气门1对位于第3、4对足基节间的外侧呈圆孔状。 图3-13-4 革螨 2. 格氏血厉螨:(Haemolaelaps glasgowi) (玻片标本示教) 雌虫胸板宽大于长,后缘内凹;生殖腹板较短,远离肛板,板上只有1对刚毛。 3. 毒厉螨(Laelaps echidninus ) (玻片标本示教) : 雌虫胸板长宽略相等;生殖腹板后端特别膨大,后缘凹陷,几乎与肛板相接,板上有4对刚毛。 三、恙螨 【学习要点】 恙螨 (trombicule) 体小,仅幼虫阶段营寄生生活。依靠宿主的组织液作为营养,体分腭体与躯体两部分,种类很多,分类主要依据躯体盾片形状,盾片上刚毛及感器的形状、位置、背刚毛排列及数目,足节数等。生活史包括卵、前幼虫、幼虫、若蛹、若虫、成蛹、成虫等期。 【目的要求】 了解恙螨幼虫的一般形态及其分类上的鉴别要点。 【项目与方法】(玻片标本示教) 地里纤螨幼虫形态:恙螨幼虫为椭圆形,体长小于1mm,活的幼虫鲜红色,封片后为灰白色,由腭体与躯体组成(图3-13-5)。 腭体位于躯体的前端,有螯肢一对,触须一对。 躯体背侧前端有一盾片,长方形。盾片上有毛5根和感器1对,感器从隆起的感器基长出丝状,并列于中部。眼1—2对,在盾片两侧的眼片上。腹面有足三对。在盾片后方的 躯体上有横列的28根背毛,其排列为2—8—6—6—4—2=28。 图3-13-5 恙螨幼虫 四、疥螨 【学习要点】 疥螨 (Sarcoptes scabiei) 是一种永久性寄生螨,寄生于宿主的皮肤表皮层内,引起疥疮。寄生在人体的螨是人疥螨 (Sarcoptes scabiei hominis) 生活史分卵、幼虫、两期若虫和成虫五个时期。 【目的要求】 认识疥螨的一般形态。 【项目与方法】 1. 自己观察 (1)取兔的活疥螨,观察其缓慢活动。 (2)观察疥螨玻片标本,先以肉眼观察,注意其大小,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形态。 腭体:很小,在躯体前端,由螯肢,触须各1对组成。 躯体:无眼,无气门。腹面有足4对,两对在前,两对在后。前两对足的末端雌雄均有带柄的吸垫;后两对足雌雄不同,雌虫各足的末端均有一根长毛,而雄螨第四对足末端是带柄的吸垫。肛门位于虫体末端。雌疥螨的产卵孔在腹面中央,交配孔位于躯体末端(图3-13-6)。雄疥螨外生殖器位于后两足之间。 图3-13-6 疥螨(雌性) 2. 示教 疥螨幼虫玻片标本:与成虫相似,只有3对足,前1组足两对,末端各具1吸垫,后1对足则各具1长毛。 五、蠕形螨 【学习要点】 蠕形螨俗称毛囊虫,寄生在人和哺乳动物的毛囊和皮脂腺内,寄生在人体的有毛囊蠕 形螨 (Demodex folliculorum) 和皮脂蠕形螨 (Demodex brevis)。体细长呈蠕虫状,乳白色,成虫体长约0.15—0.3mm。腭体梯形。躯体分足体 (前部) 和末体 (后部) 两部分。足体约占躯体近1/3—1/5,有足4对,足粗短呈芽突状。雄螨的阳茎位于足体背面的第二对足之间,雌螨的生殖孔在其腹面第四对足之间。末体占体长2,3以上,体表呈环状横纹。毛囊蠕形螨较长(0.1—0.4mm),末端钝圆。皮脂蠕形螨略短 (0.1—0.2mm)。末端尖细。 【目的要求】 认识蠕形螨一般形态。 【项目与方法】 1. 示教 (1)成虫:见学习要点。 图3-13-7 毛囊蠕形螨 图3-13-8 皮脂蠕形螨 (2)生活史各期: ?卵:毛囊蠕形螨卵无色,呈蘑菇状,长约80—100μm。皮脂蠕形螨卵无色,卵圆形,大小30—60μm。 ?幼虫:体小,蠕虫状,有足3对。 ?前若虫和若虫:细长,杆状,不活动,生殖器官未发育成熟。 2. 蠕形螨检查(小班为单位安排) 取一定大小的单面透明胶纸,在睡前贴在鼻尖、左右两侧的鼻翼、鼻唇沟等部位,次日起床后揭开,贴附在干净载玻片上,置镜下找虫。 【作业】 写出蠕形螨检查实验报告。 【思考题】 1. 试述硬蜱与软蜱形态的主要区别。 2. 简述革螨一般形态特征,革螨与疾病的关系,如何防制, 3. 简述恙螨幼虫的一般形态特征,恙螨与疾病的关系,如何防制? 4. 试述疥螨一般形态特征,有什么危害? 它是怎样传播的? 如何防治? 5. 蠕形螨的一般形态,如何区别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 怎样诊断蠕形螨感染?
本文档为【人体寄生虫学基础实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8974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74KB
软件:Word
页数:82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1
浏览量: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