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培养研究(可编辑)

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培养研究(可编辑)

举报
开通vip

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培养研究(可编辑)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培养研究(可编辑) 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 密级: 公开一 学校代码: 诃 湃盛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学历硕士 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培养研究 ’?作者姓名: 周娜 指导教师: 李树青教授 学科专业名称: 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向 论文开题日期: 年月日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培养研究》,是在导师的指导 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 论文不包含任...

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培养研究(可编辑)
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培养研究(可编辑) 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 密级: 公开一 学校代码: 诃 湃盛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学历硕士 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培养研究 ’?作者姓名: 周娜 指导教师: 李树青教授 学科专业名称: 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向 论文开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日期: 年月日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培养研究》,是在导师的指导 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 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做 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四:.虱翩指剥枞四;绷 。 压鹃年厂月日 知序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 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 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 印、缩 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签名:赳翱 艚溯四:籼菩’ ’ 函污年只 函亏年月日摘要 吃苦耐劳对于每一个人,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之一。 当前, 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缺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吃苦耐劳品 质是大学生内在意志品质最外在的表现,也是当前素质教育中最为忽视的、最为缺乏的 教育,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更是越来越凸显其社会价值。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 思“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的培养到底该如何实施与哪些教育行动密切相关如何提 高教育的实效性等问题。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吃苦耐劳、勤劳勇敢而著称。从最初的大禹治水到如今的艰 苦奋斗,历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历史,吃苦耐劳思想不断的被丰富。江泽民同志告减我 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人们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 质文明成果上坐享其成、贪图享乐、不图进取,那末,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是毫 无希望的,没有不走向衰落的”。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吃苦耐劳 品质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凸显其时代价值。而今日之大学生是建、发明日之祖国大业的中 流砥柱,吃苦耐劳品质的培养既是时代对大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又是大学生自身全面 健康发展的切实需要,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必由之路和基本条件。因此,加强大学生吃 苦耐劳品质培养,是整个社会的当务之急,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因而必须 提上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日程。 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培养缺失这一现实课题,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上,从梳理归纳吃苦耐劳的基本理论着手,探讨了吃苦耐劳品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 要作用,并通过对“人的全面发展、 “需要层次理论”等理论的论述,得出了对大学 生实施吃苦耐劳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可能性,进而在分析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缺失的主要 表现与原因基础之上,探索性的提出“实施以体验和情感生成为基础的学校吃苦耐劳教 育”的策略研究,系统性、针对性、现实性、实践性的对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的培养进 行了综合探讨。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吃苦耐劳的理论的综合概述。这一部分着重阐述了吃苦耐劳品质的内涵以 及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的基本内涵,同时通过对中国古代吃苦耐劳思想以及将吃苦耐劳 品质培养当作基础教育的国外思想进行了分别剖析,进而初步厘清了大学生吃苦耐劳品 质培养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大学生吃苦耐劳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可能性的论述。这~部分对大学生吃苦 耐劳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理论上的论证。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培养的必要性,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大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二是大学生自 身全面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培养的可能性则依存于“人的全面发 展、 “需要层次理论以及吃苦耐劳教育环境的改善等。 第三部分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分析。这一部分首先对大学 生吃苦耐劳品质缺失的主要表现进行了描述和概括,重点指出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就 业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从校园到校园的环境片面与单一、家庭过度的呵护、 学校教育的缺乏以及社会转型的多重选择是造成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缺失的重要原因。 第四部分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培养的策略研究。论文认为,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培 养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首先,它需要思想道德教育自身的不断探索与 变革,找出一条切实与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吻合的可行之路。本文提出“实施以体验 和情感生成为基础的学校吃苦耐劳教育’’的方法,并分别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阐述, 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其次,构建一个良好的外部吃苦耐劳培养环境。最后,对吃苦 耐劳教育加以整合,将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培养与思想道德教育教育内、外部各个方面 统一起来,才能相得益彰,形成良性循环,共同为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发挥整体效 益。 关键词: 大学生 吃苦耐劳 吃苦耐劳品质吃苦耐劳品质培养吃苦耐劳品质 培养策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目 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言..?.?.?.?.....?.??.....?.?.?......?.....??..................... ?....?..........?........?..?... 一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国内外关于吃苦耐劳的研究现状 . 国内关于吃苦耐劳的研究??. . 国外关于吃苦耐劳的研究??.. 三 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研究的思路??.. . 研究的方法??. . 研究的创新点? 一、 吃苦耐劳的理论概述?。 一 吃苦耐劳品质的内涵?。 二 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的内涵三 以“志’’修身??中国古代的吃苦耐劳思想??. 四 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人对吃苦耐劳思想的弘扬与升华. 五 “基础教育??国外的吃苦耐劳思想??. 二、 大学生吃苦耐劳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可能性? 一 吃苦耐劳教育的必要性. . 吃苦耐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大学生的客观要求? . 吃苦耐劳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 吃苦耐劳教育的可能性? . “人的全面发展”为吃苦耐劳品质的培养提供理论基础? . “需要层次理论为吃苦耐劳品质的培养提供发展可能?。 . 社会环境的优化为吃苦耐劳品质的培养提供现实条件三、 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分析. 一 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缺失的主要表现. 生活上缺乏独立性. 学习上缺乏动力性??. . 就业上缺乏目标性二 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缺失的成因分析.. . 大学生受教学校的制约性. 大学生受教家庭的制约性. 大学生受教内容的制约性. 大学生受教社会的制约性四、 完善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的对策?.. 一 实施以体验和情感生成为基础的吃苦耐劳教育. 吃苦耐劳教育的现代诠释?一 . 以体验和情感生成为基础的吃苦耐劳教育的内涵? 二 以体验和情感生成为基础的吃苦耐劳教育的路径?. . 回归学生的生活实际? . 创设活动情境? .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吃苦耐劳教育项目??一 三 创设良好外部环境,实现环境育德?. . 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 优化良好社会的环境? 四 整合吃苦耐劳教育,提高吃苦耐劳品质培养实效?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勇毛? 舌 记.?........?....................?............?.?.?...?..?...?...?... ?.?.?.?......?..??......?. 攻读学位期问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吉 己 丁 目 一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在革命战争时期和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发挥过巨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多年来,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我国人 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足,从 总体看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落后,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就决定我们必须要强调吃苦耐劳,强调勤俭建国,吃苦耐劳的作用仍然不能忽视的正 能量。‘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巨大灾难,在这些大灾大难面前, 英雄的中国人民不仅没有被吓倒,而是铸就了坚韧顽强、无坚不摧的吃苦耐劳的民族精 神,从一定意义上说,吃苦耐劳关系着民族的伟大振兴,关系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大学 生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主力军,大学生的素质如何,是否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对于 祖国及民族未来的发展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于大学生的吃苦耐劳教育,无论在何 种情况下都丝毫不能放松。 目前学术界对于大学生吃苦耐劳教育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至于针对大学生吃苦耐 劳教育的专著和学位论文迄今尚未检索到。因此,本研究一方面对于丰富大学思想道德 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另一方面对于提高大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 要的实践意义。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吃苦耐劳、勤劳勇敢而著称于世,古老的中华民族更是暨此 创造了四大发明而位居世界前列,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做出了重大 贡献。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不断丰富着吃苦耐劳精神的内涵。不仅我国关注吃苦耐劳 品质研究,国外学者同样关注吃苦耐劳品质的研究,具体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二 国内外关于吃苦耐劳的研究现状 . 国内关于吃苦耐劳的研究 笔者查阅了中国学术期刊网关于吃苦耐劳的论文,多写于近三年,而且多是关注吃 苦耐劳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意义,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我国传统的吃苦耐劳思想研究。中华民族是在苦难与忧患中诞生的,中国 人民是在苦难和忧患中成长的。在此历史背景和民族文化、心理氛围中产生和发展起来 的中国人民,便表现出强烈的吃苦耐劳精神。从人类之初的洪荒之世至人类迎来的文明 之时,中华民族始终经受着自然的威胁和人文环境的严峻挑战,吃苦耐劳以历史积淀的 机制最终形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品质。 大约在多年前,我国的黄河流域洪水为患,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 水斗争,在《史记?夏本纪》日:禹,“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洫; 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洲,通九道,陂九 泽,度九山。”大禹这种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 个人类 战胜自然,人定胜天的典范。 先秦时期的诸子论“志,各领千秋。儒家“志”是指人生乾健之抱负。孔子在《子 罕》中强调人要“志于仁、“志于道”,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突 出了意志的重要性。孟子在《孟子告天下》中说: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 能。”《周易》中指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了承担重任的人才应该具 有的坚强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以及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 或事业。墨家“志”是指对象化的自由意志。墨子在《修身》中说: “志不强者智不 达。主张强化人的意志,是一个人成才的必备条件,认为意志不坚定的人,学习也不 会精进,智力也就不能增强。同时他还强调指出:“雄先而不修者,其后必惰”, 意思是说,若不首先注重品德修养,结果必定垮台。墨子重视意志锻炼,旨在培养学生 吃苦耐劳的精神,承担别人不能承担的痛苦,点明了人格中的意志品质对于 智力的发展 有着直接的影响和作用。墨子还说:“君子察迩修者也,见不修行而见毁,反 之身者也”,这就指出了个体人格在自我完善中,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意防患于未然, 拒绝和抵制不良影响。刘基《苦斋记》中指出了苦与乐的相互依存关系。 我国近代的吃苦耐劳思想研究。这一时期的吃苦耐劳思想主要体现在中国 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进行的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正是依 靠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用小米加步枪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 立。周恩来同志在《目前形势和新四军的任务》中说:“我们新四军能吃苦耐劳,不 怕困难。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要求我们的高级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 把我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作风很好地恢复起来,坚持下去。我国 领导人更是以身作则,亲身实践吃苦耐劳的精神。青年毛泽东就非常重视对自身意志 力的培养,他主张年轻人应到大风大浪中锻炼,“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磨练自 己的意志力,他还要求子女能够吃苦耐劳、勤于求知。周恩来同志一生坚持深入群众、 与群众共患难的工作原则,体现了他吃苦耐劳、艰苦朴素、亲民解民的高尚品质:“什 么是我们克服困难的道路呢从最根本的方面说来,这就是要依靠我们全国人民同心 协力,艰苦奋斗。战争年代的朱德同志时刻秉持吃苦耐劳的高贵品质和勤俭节约的 生活作风详见《战争年代的朱德同志》。毛泽东同志称其“度量如大海,意志坚 如钢”。伴随着改革开放,党的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多次提出要继承和 发扬我们党吃苦耐劳、奋斗精神。邓小平在《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中 要求党员干部:“生活上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 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指出:“为了创造社会主义的幸福生活,没有极艰苦的劳 动,是不可能的》;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指出:“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周恩 来同志以身作则,严于律已,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成为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作 风的化身。他们的感人 事迹 优秀志愿者事迹材料平安创建事迹材料优秀班集体事迹材料工会先进集体事迹材料优秀教师事迹300字 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发生了多么巨大和深远的影 响;《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中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 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 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江泽民在《大力发扬艰 苦奋斗精神》中指出:“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提倡高尚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发扬中 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对于 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来说,这也是对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鉴别力的一种考验”。 胡锦涛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讲艰苦奋斗,当然不是要人们去过 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大力提倡艰苦奋 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要求每个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 政治本色。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十 八大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指出:“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 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 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一切迷惘迟疑的观点, 一切及时行乐的思想,一切贪图私利的行为,一切无所作为的作风,都是与此格格不 入的。一批又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吃 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也成为我们中 华民族宝贵的共同精神财富。 党和国家颁布的《关于高等学校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若干规定》、《中共中央关于 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关于广泛组织高等学校学生参加社会实 践的意见》、 《关于加强学生军训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关于深入持久开展大学 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几点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等文 件对组织大学生参加劳动及实践锻炼的目的、时间、途径等相关情况都作出 了具体规定。 各地、各高校始终坚持寓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教育于劳动及实践锻炼之中,通过积极组 织大学生参加各种劳动及实践锻炼,使大学生在参加锻炼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增 长了才干,而且对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有了较为深刻的切身体验。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在《新教育》发表的《现今幼稚教育之弊病》一文中指出: 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而不是代孩子“吃苦”。主张对孩子进行吃 苦耐劳教育。苏守波在“当代大学生还需不需要‘艰苦奋斗一文中指出:艰苦奋斗, 吃苦耐劳、顽强拼搏是对大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刘伟在《“后”大学生吃苦精神的 若干思考》中,分析“后大学生之苦的突出表现,提出“吃苦精神的教育途径, 进一步培养“后”大学生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进取意识。王维平的《吃苦耐劳的精 神》,王静文的《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培养问题研究》也都以“吃苦耐劳”为主题,探 讨了“吃苦耐劳精神”在新时期对于个人发展的意义和社会意义。张忠文在《培养大学 生的勤俭吃苦耐劳精神》一文中指出: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很难在国际竞争 中取胜, 因此必须培养大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良好习惯。徐宗珠在《中职生吃苦耐劳精神的教育 与培养策略》中着重分析了中职生吃苦耐劳精神的教育内容与历练方法。黑龙江科技学 院院长赵国刚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发表的署名文章《“三大”教育理念与工程人 才培养体系》中写道:“把德育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体验吃苦耐劳、诚信合作、责任 奉献、热爱祖国、服务社会等,使思想道德与工程实践互融互通,互促互进,不断提升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成人成才”。 . 国外关于吃苦耐劳的研究 世界各国对吃苦耐劳的研究可以说源远流长。 “我们 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约翰?洛克在其著作《教育漫话》中指出: 要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生理健康的标准在于能吃苦耐 劳,心理健康的标准也在于此,一切德行与价值的重要原则及基础在于此。强调了吃苦 耐劳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卢梭在《爱弥尔》中提道:“我们的教育是同我 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因此,我们在一开始就不能过分的娇惯了孩子,因为自然要让他 在小时候受一些锻炼,应当知道什么叫烦恼与痛苦,如果我们对它娇惯了,那就违背了 自然的发法则,必将受到惩罚;阿兰在《儿童教育建议:教育宣言》一书中指出:教 师的基本任务,就是在于磨练学生的意志,克服这种困难。指出了教师在在培养学生吃 苦耐劳品质中的重要作用。高尔基的《童年》明确了“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 男”的道理,指导学生们应该主动的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品行,自觉战胜生活中的磨难, 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综上所述,具有良好的吃苦耐劳品质,对个人的全面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向前发展部 有着重大的意义。明确这一关系才更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吃苦耐劳品质对大学生的个性 意义和社会意义。本文意在通过学者们优秀的研究基础之上,分析大学生在吃苦耐劳品 质的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三 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研究的思路 本文以吃苦耐劳品质的理论研究作为文章的切入点,分别从吃苦耐劳的内涵、大学 生吃苦耐劳的内涵、古代的吃苦耐劳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的吃苦耐劳思想以及国外的吃 苦耐劳思想等多个方面对吃苦耐劳作了综合的理论概述。通过研究吃苦耐劳的理论内 涵,提出大学生吃苦耐劳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能性,从而引出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培养的 策略研究,找出一条切实与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吻合的可行之路。 . 研究的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既要重视吃苦耐劳品质的理论基础,又要重视 吃苦耐劳品质的可行性研究,及其具体的实施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研究成果,积极探 索、不断整合和完善吃苦耐劳品质的形成体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对专著、教科书、期刊文章、相关 政策文件和网络资料等进行分析研究、吸收借鉴和发展完善,进而了解相关的研究现状和成果,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 . 研究的创新点 一是研究角度较为新颖。本文从吃苦耐劳的内涵着手,深入研究大学生吃苦耐劳品 质的内涵,进而深化大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培养及行为养成的有效策略。 二是从内容观点上看,与中国实际结合较为紧密。注重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对国 外吃苦耐劳教育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梳理与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探讨对中国吃苦耐劳教育改革 与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三是研究方法有所创新和突破。在本文中,运用历史的方法进行研究、运用案例的 方法进行分析,体现了在研究方法方面的创新与突破。 一、 吃苦耐劳的理论概述 吃苦耐劳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外在形式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生存条件的发展变 化而呈现多样性和变动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表现出不同的内涵。但其内在本质却 是永恒不变的,具有超时空的普遍意义,代表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并非在艰苦生活条件 下的权宜之计,而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精神支柱。这样的精神状态和行为品质 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具有无可争辩的时代价值和重要意义。 一 吃苦耐劳品质的内涵 对于吃苦耐劳一词,我们似乎耳熟能详,甚至成为我们的日常用语。但是,对于吃 苦耐劳的内涵界定,则至今没有准确定论,尚待进一步研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苦” 的内涵非常丰富,既可以作为形容词使用,.又可以作为动词使用,还可以作为副词来使 用,其本义指苦菜,与甜、甘相反,后引申为苦味,古称五味之一。“苦味后又引申 为“辛劳、困扰、痛苦”等,在现代日常用语中,“苦”又可以作为“刻苦、竭力、尽 力”等词语使用。“苦”既有纯粹生理感受的苦涩味道,又引申为遭遇挫折、困难时的 精神痛苦以及百折不挠、奋力进取的精神和态度。“耐”在古汉语中指禁得起、受得住, 通“奈,奈何。通“能”,能够。在现代日常用语中,引申为“容忍、胜任、相称、 愿意等词语使用。“劳”是指劳累、辛苦、疲劳、用力等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 活动。在新华字典中“吃苦耐劳”一词常用作定语,含褒义,形容人的坚韧不拔,能经 受困苦的生活,也禁得起劳累的精神状态和意志品质。有资料称“吃苦耐劳”一词,语 出自朱自清先生的《新中国在望中》:新中国虽然已在望中;可是得吃苦耐劳:才能到 我们手里。也有说出自周恩来总理在《目前形势和新四军的任务》中:而我们新四军能 吃苦耐劳,不怕困难。 笔者基于以上的观点,由此总结出“吃苦耐劳品质”,就是一个人在克服困难和挫 折的过程中,磨练出的一种比较稳定、坚定、一贯的峰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品质。吃 苦耐劳品质是一个人、尤其是青年大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的优秀品质之一。苏轼说: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峰忍不拔之志,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 想有一番作为:一个是吃苦,即是把自己所有的时间、精力、资源都用于对目标理想的 实现,为此愿意牺牲自己的娱乐和休息时间,愿意忍受任何艰险困苦,愿意付出数以百 倍的心血与汗水;另一个是耐劳,即在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目标理想时,不管遇到任何困 难和挫折,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诱惑,永不言弃,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坚持不懈, 持之 以恒。 二 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的内涵 从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对“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的研究提及甚 少。笔者认为,对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的研究,必须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的年龄跨度主要集中在?岁之间,个体的生理发展已基本 完成,但心理发展正处于从未成熟走向成熟的发展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大学是大 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更是关键阶段。 青年大学生具有蓬勃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特点,担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现在的大学生关注社会,但缺乏对改革开放和发 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认识,不了解社会转型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过程,对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种种问题、困难,缺乏一定的 辩证思考分析能力,具体表现为;追求理想,但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思维活跃, 但心理承受能力和耐挫折能力差;情感丰富而强烈,但不具有持久性,抵抗诱惑能力差; 信息资源丰富,接受能力强,但处理问题不求深究,过于浮躁;崇尚个性,追求时尚, 但攀比心比较严重;自我意识强,善于表现,但依赖心理重,追求享乐。 据人民网天津视窗对京津冀地区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一名大学生年消费是居 民年收入的.倍,依靠父母的学生占.%。另据中国新闻网的报道《中国奢侈品消 费全球第一的隐忧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显示:中国奢侈品市场占据全球份额的%,已经成为全球占 有率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家;我国的奢侈品消费呈现出一种“未富先奢’’的特点;我国 追求奢侈品消费呈现出一种“年轻化”的趋势。奢侈品的消费必须建立在雄厚的经济财 富之上,从社会的财富占有规律来说,社会主要财富应该集中在岁岁的中老年人 手中,他们理应是奢侈品消费的主体。但是在中国消费者的组成结构上,%的奢侈品 消费者不满岁,%的奢侈品消费者年龄在岁至岁之间。这个比例,在同本和英 国分别为%和%。据此,有专家分析,从大学生看似微不足道的消费行为,也许将给 学校乃至整个市场和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蝴蝶效应”。 我们再看一个著名的生物学实验“温水煮青蛙效应”对我们的启示:如果突然把青 蛙扔进开水中,滚烫的沸水令青蛙的神经系统猛然受到强烈刺激,青蛙在条件反射的作 用下会迅速的跳出来。但是,若把青蛙放在?水里,然后使水温慢慢升高,青蛙便浑然 不觉危险的存在,甚至还怡然自得地游米游去,自得其乐,但等到它感到热的难以忍受 的时候,却已无力自救,只能坐以待毙。这个实验也告诫我们,人是有惰性的,会被环 境慢慢地同化,如果忽视环境的变化,最终将不能适应环境和社会,被社会所淘汰。简 而言之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古人说:“吃的苦中苦,方知甜中甜”,孔子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江泽民同志告诫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人们只 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上坐享其成、贪图享乐、不图进取,那末,这样的国家, 这样的民族,是毫无希望的,没有不走向衰落的。只有乐没有苦的人生是不存在的。 欢乐与痛苦相依,艰辛与甜美共存,苦与乐总是相依相随。吃苦耐劳是人生的 立业之基、 成业之本。如果说老~辈的吃苦耐劳是环境所迫,那么当代大学生则需要靠“自觉吃苦 耐劳来培养。 所谓“自觉吃苦耐劳”,其一,是指在思想上做好“吃苦”的准备。也就是说,大 学生在思想上要不怕吃苦、敢于吃苦、迎苦而上、不避艰苦,将这种吃苦作为一种人生 进取的历练,自我锤炼的基础。其二,是指在行动上要有“耐劳”的意志。古人云“千 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千里之路,是 靠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没有小步的积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的。脚踏实地,一步 一个脚印,不畏艰难,不怕曲折,坚忍不拔地坚持下去,才能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艰苦奋斗与吃苦耐劳是一脉相承的。学术界对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的内涵,有以下 几种观点:关于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的内涵,陈永红在“加强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的几 点认识中指出: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从根本上说是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他们志存高远、顽强拼搏、奋发有为,这是艰苦奋斗教育 的应有之义【们。朱其训在“论大学生的艰苦奋斗教育中写道:在高校中对大学生进行 艰苦奋斗教育,说到底就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苏 守波在“当代大学生还需不需要‘艰苦奋斗”’中写道,“艰苦奋斗”具有丰富的时代内 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艰苦奋斗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吃苦耐劳、顽强拼搏是艰苦奋 斗最基本的要求;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勤勉敬业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又一重要内容;艰 苦朴素、勤俭节约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实质所在;自强不息、知难而进是艰苦奋斗精神的 集中体现;励精图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是艰苦奋斗精神的价值取向【刚。 在借鉴上述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的内涵具体表 现为多层面:在学习上,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钻研,要学有所精、持之以恒, 耐得住学业之苦;在工作上,踏踏实实、任劳任怨、敢于创新,要学以致用、善学善用, 耐得住名利之苦;在生活上,要勤俭节约、适度消费、绿色消费,要艰苦奋斗、 独善其 身,耐得住生活之苦。 三 以“志修身??中国古代的吃苦耐劳思想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吃苦耐劳、勤劳勇敢而著称于世。从最初的大禹治水到如今 的艰苦奋斗,历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历史,吃苦耐劳思想不断的被丰富。 以“志”修身,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吃苦耐劳思想的集中体现。先秦思想界最有代表 性的诸子,无不重视“志,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予以阐释,奠定了后世有关“志的 阐释基础。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将“心之所期”与“心有存主”两方面结合起来,“志” 意指追求某种有价值的目标的坚韧毅力。孔子经常教导他的学生要“志于道”、“志于仁” 以及“志于学”,“志”是坚毅的,在人的心灵活动中发挥柱石作用,难以动摇,在《论 语?子罕》中指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对于这种心性因素如何培养 孔子提出的办法是“砺志”与“个体修养’’ “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其 意是,即使是效仿德行高洁的人也要自省自立,隐居有利于反身观照,自勉不息。其中 还包含了“志”与“道”相守或相通的思想。历史发展到孟子的时代,“志”在意识形 态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志的地位空前突出。孟子对“志”的论述,继承了孔子的思想, 并有了新的发展。第一,孟子将“志’’明确的提到人之心性的中枢位置;第二,孟子认 为,“志”既然是心之正位,那么“矢志不渝’’就是大丈夫的必备品格。不管在任何境 遇下,本心不失,此志不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 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得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段话充分体现了孟子所崇尚的理想人格:刚直不阿,独立不倚,宁折不弯。后世 学人修身养性多遵循此教,即使屡屡罹难,仍百折不挠。第三,孟子认为,若失志便失 了人的本心,不能“居仁由义”,这是“自暴”、“自弃”。孟子之后,苟子也常言“志”, 尽管其内涵与前人相比无所拓展,仍对我们有一定的启发。如他指出:“志意修则骄富 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 在先秦时代一度与儒家学说并列而称为“显学”墨家“志”学说,虽廖廖数语,却 力扛九鼎,微言而大意,值得深入研究。墨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是“兼爱”,出于这种广 博的兼爱精神,墨家非常注重身体力行,敢于自我牺牲,显示出了令人敬畏的意志力量。 对于个体之志,墨家主要着艮于四个方面。第一,“志”与“勇”相联系。《墨子?经上》 说:“勇,志之所以敢也”。墨子的志敢说较之孟子更早。孔子讲“勇者不惧”,墨 家更将“勇”处做“志”的具体表现。第二,墨子提出了必须将动机“志与效果“功 相结合的志功说。“志”是心灵的意向,“功是行为要达到的效果。第三,墨子还提 出“志不强者智不达’’的志智说,将“志”与“智”联系起来,认为无志或志不强毅 的人学习也不会精进,智力也就不会通达。第四,“志与“行相结合。《墨子?经说 上》写道:“志行,为也。他认为,只有将志与行相结合起来才会有作为,墨子的 志行说约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实践。总体来看,墨家所强调的个体之志, 相当于现代 普通心理学所说的“意志”,是一种乾健的心理品质。 道家主张“无为,与儒家和墨家在现实社会条件下都力争有所作为恰恰相反,因 此,老庄主张对现实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志行说持贬抑态度。《老子》一书中有三章言及 “志,或作为“心之所欲”理解。在道家看来,“志”是一种强烈的欲念,必须摒弃, 因而主张“弱其志”。《庄子》认为“富、贵、显、严、名、利六者”为“勃志”,主张 “彻志之勃,解心之谬,去德之累,达道之塞”,也就是说,只有超越了人的功利欲 念才能得到精神上的自由与解放,实现心灵的澄明。这种观点虽然是偏激的,但同时又 是深刻的。《庄子》一方面批判“勃志”,另一方面又崇尚“独志’’,其所以如此,是因 为作者总是想潜心追求“游心于物之初”,顺天归一之志。 作为我国思想史上的第三座高峰??宋代理学,可与先秦和魏晋南北朝相比肩,这 一时期对“志范畴的把握,有了更进一步的扩展。宋代学者热衷对“志”的讨论,张 载在《正载?太和》中说道:“气与志,天与人,有交胜之理堋,又在《正蒙? 中正》 中说道:“志者,教之大伦而言也”,将“气化生人,当言“志”胜天,“志可统 领人生众事,教育当以“志为本。这一方面直接推动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另一方面 又指出了“志”可以从根本上制导人格的造就,“志大则才大事业大,故日‘可大’,又 日‘富有’:志久则气久德性久,故曰‘可久’,又日‘同新’”。《正蒙?中正》朱 熹论“志”,:面面俱到,他在《朱子语类》中指出:“志执得定,故不可夺;执不牢,也 被物欲夺去,“志最要紧,气每不可缓”,“情又是意底骨子,志与意都属情,在此, 一方面阐释了“志”“情”“意三者的联系:情只是“会做底,不一定要坚持下去, 做到底,意则是“百般计较做底”,“志是心之所发;另一方面指出了志与行的联系: 志是持久坚持的一种状态,在人的行动中发挥主导作用,这与志行说的实质是一致的。 第三,指出了意志与恒的关系,说明志也有举持不懈的恒心的意思。中国古代思想史,对“志的研究既全面又深刻,进行系统总结的当之无愧的巨擘 莫过于王夫之。在王夫之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研究一下明代的心学大家王阳 明。王阳明 在就人的个体生存而言认为:“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 不透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错。’’直接将“志”等同于 “志能治“气”说,“志”作为 命、根、源。王夫之从不同的角度论“志”:其一, 基本的心性因素,与“道’’相守且兼具众理,也就是说,“志”不仅外向体现道,而且 内向指于道,“志与“道是相守相通的;其二,人的主体性、能动性源于“志”,将 “志”着眼于人格修养;其三,区分“志一与“意,涉及了意志的自律与他律问题。 王夫之把“意”定义为“欲有所为,他对“意”的认识有以下三点:第一,“意来 自于过去,是以往经验的沉积,“如不因有色现前而思色”,而人的其他心理活动必 须是在外物“所感’’之下才能产生或表现。第二,人的“意”是以欲望为基础的,没有 欲望的强烈,也就没有任何意志的心理活动。第三,意是心与身的媒介,行动必须以“意” 为基础,而要做到知行合一,必须“以意为之传送,即心一意一身这样由心理 至行为 的发展轨迹。 综上所述,“志”自孟子开始,就在个体活动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并得到了后世的 普遍认同。先秦至两汉,“志与“意”未得到明确区分。宋代哲人虽将“志”与“意” 明确区分,却未得到响应。以现代的观点看,“志”即包含理想,也包括自由意志,它 融合了其它主客体的各个要素。以“志一修身是这一时期的吃苦耐劳思想的突出表现, “志’’在个体的人格修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志是人类心灵的双向运动:一方面是 向内敛的认识活动,是从多趋向于一,达到心理层面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是向外散的 意向活动,是由一趋向于多,将“我”实现于复杂的现实环境中。一个人在现实中追求 自己的理想抱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无论何时何地都需要与现实抗争,没有志的坚 持,只会成为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 四 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人对吃苦耐劳思想的弘扬与升华 艰苦奋斗源于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 来的文 化积淀,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人倡导的艰苦奋斗思想,不仅继承了中华 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且把它同共产党人坚定的政治信念和远大的理想抱负有机结合起 来,有了更加科学、坚实的思想基础,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 回首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无不闪耀着艰苦奋斗的光辉。在革命战争年代,环境 艰苦恶劣,中国共产党正是靠着艰苦奋斗引领人民完成了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在和平 年代,我们一穷二白、底子薄,也是靠着艰苦奋斗发展壮大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 业。可以这样说,一部中国共产党党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 我们重新梳理党的四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艰苦奋斗 的论述,深刻理解这些论述的精神实质,继续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就能推 动我们的工作不断前进。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对艰苦奋斗的论述集中 体现在: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是变革中国社会的精神动力。第一,是由我国当时的基本 国情决定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面对的是内忧外患的国际、国内客观环境, 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一个长期、困难、艰巨的事业,也正是如此,造就了中国共产 党人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它是中国共产党战胜一切艰难 险阻,勇往向前的精神动力,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革命传统。第二,是人才 的培养的重要内容。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才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 关键问题。毛泽东十分重视这一点。因此,无论是在组织红军教导队,还是开办红大、 抗大,毛泽东都时刻非常重视培养学员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并将吃苦耐 劳、艰苦奋斗作为学员必修的课程内容之一,他强调如果离开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就 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是磨练革命意志的“砺石”,学校 要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年轻人一定要学会吃苦,不能吃苦难成大事。当时抗大作为培 养共产党、八路军干部的主要摇篮,名气和影响都很大,日军在多次“扫荡中都把“消 灭抗大”作为重点目标。冈村宁次甚至扬言,“消灭了抗大,就是消灭了边区的一半, “宁肯牺牲十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学员,牺牲五十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干部”。可以 说,重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品质的培养,是我军培养人才的重要法宝。直至今天一些 用人单位比较喜欢聘用军队院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基于此。第三, 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 年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显露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就在西柏坡告 诫全党同志:“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 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泌。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的论述集中体现在:建 设中国的社会主义,必须下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决心。第一,这是由我国不发达的基本 国情决定的。年月同邓小平在就《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指出:“中国搞四个 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 这就决 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我们拥有各种有利条件,一定能够赶上世界 上的先进国家;但是也要认识到,为了缩短和消除两三个世纪至少一个多世纪所造成的 差距,必须下长期奋斗的决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能不提倡和实行艰苦创 业矧。第二,艰苦奋斗有助于克服贪污腐败。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一 定程度的发展,人民的生活物质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邓小平在总结一手软、一 手硬,政治思想工作薄弱的教训时指出:“我们最近十年的发展是很好的。我们最大的 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最重要的一条是,在经济得 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没有告诉人民,包括共产党员在内,应 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有了这个传统,我们就能抗住腐败现象,老干部就能管好他们 的子弟。我们经过冷静考虑,认为这方面的失误比通货膨胀等问题更大。他还强调 说:“建国以来我们一直在讲艰苦创业,后来日子稍微好一点,就提倡高消费, 于是, 各方面的浪费现象蔓延,加上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法制不健全,什么违法乱纪和腐败现 象等等,都出来了【。 江泽民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对艰苦奋斗的论述集中 体现在:艰苦奋斗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力量。江泽民年月日为西 柏坡题词时说道:“我们党和军队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 起来的。今天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要靠艰苦奋斗。年月 日在《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中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 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必须继续发扬光大。广大党员和各级干部特别是高级 领导干部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在年月日《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中 强调:“坚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要作为当前加强和改进 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党员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不是小事。我们党的性质、宗 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坚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这是党不断前进的 强大精神支柱’’。 胡锦涛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对艰苦奋斗的论述集中 体现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艰苦奋斗重在奋斗、贵在进取。时至今日,我国的国情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粮食产量据世界粮食产量之首,以占世界%的耕地养活了 占世界%的人口:我国的外汇储备量位居世界第一,已过万亿美元,已从一个低收入 国家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中国从经济规模上来说,已先后超越了德国和同本,并且 在年己跃居成为世界第城镇入口比重从年的五分之一提升到现在的近二 分之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并且成功举 办年北京奥运会和年上海世博会。但大家不能忘记的是:我国是~个有 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缺乏,特别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 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数据,中国的 人均只有日本的%,甚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在世界排在第 位左右,按照每人每天美元收入的联合国标准,中国仍有.亿贫困人口。 年月日至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 坡考察时指出:“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 年月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已 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 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阳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 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年月日, 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周年的大会上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希望 广大青年坚持艰苦奋斗。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 国家难以发展进步,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青年难以担当重任。青年要干成一番事业,就 必须不畏艰难、矢志奋斗。广大青年一定要牢记‘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敢于 吃苦、勇挑重担,不怨天尤人、不贪图安逸,依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开辟人生和事业的前 进道路;一定要牢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道理,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 不沉 湎幻想、不好高鹜远,用埋头苦干的行动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一定要牢记‘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的道理,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不畏惧挫折、不彷徨退缩,在千磨万击中历 练人生、收获成功”川。 五 “基础教育??一国外的吃苦耐劳思想 约翰?洛克 是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哲学家。年发 表的《教育漫话》是洛克最主要的教育著作,此书在西方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本书的中译本曾于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纳入《外国教育名
本文档为【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培养研究(可编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9633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7KB
软件:Word
页数:41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09-28
浏览量: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