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代文书的考证方法与途径——清代总理衙门一件公启之研究(可编辑)

清代文书的考证方法与途径——清代总理衙门一件公启之研究(可编辑)

举报
开通vip

清代文书的考证方法与途径——清代总理衙门一件公启之研究(可编辑)清代文书的考证方法与途径——清代总理衙门一件公启之研究(可编辑) 清代文书的考证方法与途径——清代总理衙门一件公 启之研究 维普资讯 ////0>. 北京档案史料 清代文书的考证方法与途径 ? ? 清代总理衙门一件公启之研究 裴燕生 清代档案的编研往往离不开文件真伪等有关问题的考证。文 件年月期、作者和收文者,有的缺少交待或交待不清,内容涉 及的事件、人物、时间、地点,有时也会缺少说明,事件的起 因、过程、结局,文件中往往缺少记述。总而言之,几乎每篇都 有需要考证之处。 文件真伪、文件时间、作者与受...

清代文书的考证方法与途径——清代总理衙门一件公启之研究(可编辑)
清代文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的考证方法与途径——清代总理衙门一件公启之研究(可编辑) 清代文书的考证方法与途径——清代总理衙门一件公 启之研究 维普资讯 ////0>. 北京档案史料 清代文书的考证方法与途径 ? ? 清代总理衙门一件公启之研究 裴燕生 清代档案的编研往往离不开文件真伪等有关问题的考证。文 件年月期、作者和收文者,有的缺少交待或交待不清,内容涉 及的事件、人物、时间、地点,有时也会缺少说明,事件的起 因、过程、结局,文件中往往缺少记述。总而言之,几乎每篇都 有需要考证之处。 文件真伪、文件时间、作者与受文者,是历史档案考证的基 本方面,也是清代文书研究初步的、起码的要求。考证的关键是 要掌握历史文书学的知识,能够辨析各个文种及其特定的程式结 构,了解清代文书的形式特点,熟悉清代文书的特殊用语,将要 考证的文件与之认真比较。其次是善于从文件内容中发现线索, 找出各个档案文件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行综合分析,由此及彼, 推理判断。最后是能熟练使用各种年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索引、人名词典等工具 书,并有能力根据工具书按图索骥,查阅史料文献,根据研究需 要科学归纳。只有具备了以上综合能力,才能完成清代文书的初 步研究考订,进而在这种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深人到文件内容研 究考证的更高层次。 清代档案内容的研究,离不开文书中的事件、人物、内容真 伪的考证。由于文书的功能目的与一般记述文章不同,是为了办维普资讯 ////. 清代文书的考证方法与途径 事并且是在办事的过程中形成的,所以文件事件的起因、过程、 结局多为概括叙述,或者只是部分片断,有的甚至并未述及。文 书撰写要求简明扼要,一些事件、人物、时间、地点不必或不便 解释说明,当事之人也不会因此而不了解,可对于今人来说,往 往陌生不详。同一事件,由于文件作者的立场观点不同,看问题 的角度不同,说法不一,甚至相反,更为常见。这些也是需要今 人加以考证的问题。 清代文书的考证是档案咨询、信息开发、提供利用、编史修 志等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利用清代档案进行编研,进行历史研 究的前提条件。考证的方法和途径都很重要,需要掌握历史学、 历史文书学、目录学、文献学、校雠学、编纂学等各方面的知 识,还要学会利用工具书查找有关清代历史文献。本文以中国人 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收藏的一件清代总理衙门的公启为例, 加以研究,阐述清代文书考证的具体方法与途径,望有关专家学 者指正。 这件公启是在 世纪 年代从北京琉璃厂中国书店购得的 一 批图书资料中发现的,程式特殊,形式罕见,由于没能很好地 鉴辨,长期未被重视。原文无标点,标点后如下: 熹耋阁下: 径启者。台湾三起脑案,上年八月间接到星崴来函,内称, 威使到闽,经补帆中丞告以通融商办,单开数目,应先删减议 给,威使未允。嗣因额领事不敢擅办,暂行搁置。兹威使照称, 有人许给二千元,领事不肯完结,云云。本衙门现已办给照复, 未审许给二千元有无此事,务希饬查示复。威使因滇案未结,多 端要索,在在求满所欲。.脑案在我,本属理长,只以延宕已久, 姑为酌给下场。阁下揆度情形,如可设法完案,自以会商妥办为 是。外附来往照会二件,统此泐布,顺颂时祉。维普资讯 ////. 北京档案史料 恭亲王、文祥、宝錾、沈桂芬、毛昶熙、董恂、崇厚、郭嵩焘、 成林、夏家镐 仝启 四月十三日 福字乙百十三号 建字乙百廿八号 再启者。前接来函,内称,学生刘步蟾等可否照会英使,转 行知照收入英国战船续学驾驶。等因。查此事本当径行照会威 使,唯以当面先为提及,再用公文照会较为周妥。现在滇案未结, 与威使辩论多端,容嗣得便再为面述。先此布复,再颂时祉。维普资讯 ////. 清代文书的考证方法与途径 文件真伪的考证 确定文件是当时的原件,还是当时的抄本;是后人的抄录的 资料,还是出于种种原因伪造的赝品,是文件真伪考证的出发点 和归宿。文件的外观形式、公文程式、 格式 pdf格式笔记格式下载页码格式下载公文格式下载简报格式下载 用语是文件真伪考证 . 的重要方面。清代文书种类繁多,各文种均有各自的程式要求、 制度惯例,倘若某份档案文件与当时的程式要求、制度惯例不 符,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就有问题了。 这件文件用的是三张红色信笺纸,纸高约 厘米,宽约 厘米,因年代久远,已退色了,前部分文字主题是说“台湾三起 脑案”??与星崴、雨生商榷有关台湾发生的脑案如何与英国交 涉的问题,用了两张纸,是正件。后部分从“再启者”以下附言 攀擘维普资讯 ////. 北京档案史料 它事??刘步蟾等人英国战船续学驾驶事,用了一张纸,是附 件。信笺纸印有红色 行竖线,文字用工整的小楷墨书,写作 行。另有一白色信封,正面居中粘有一红色长纸条,红纸条上写 有“文将军、丁大人勋启”几字,文将军、丁大人二人并行排 列。信封右上角和左下角分别钤盖有“恭亲王”三字的红色印 章,显然是一份书信。 清代书信有种种习惯叫法,名称不一,多称书、札、函、 启、书札、信札。清代中叶以后,有些就已转化为禀文、札文等 官文书了。而信函作为官文书广泛使用,则是在晚清时期。 清代函启一类的书信作为公函使用没有明文规定的制度,也 没有法定的格式要求,由于是从私人书信转变来的,所以仍保留 有典型的书信格式特点。按照当时书信的书写惯例,多用专门的 行书字帖3500常用字图幼儿笔画描红字帖田字格空白字帖簪花小楷字帖乐善堂 式信笺纸,使用折、单纸式的为数不多。信笺纸或为红色,或 为白色,一般都印有红色竖线,分为 行,也有少数用 行、 行。纸一般是高厘米,宽 ~ 厘米左右,有的上面还 套色印有写意花草山水及纸铺堂号,显得很风雅。信封因多居中 粘一红色长纸条,上写收信人,故信封又称为心红。这件文件是 符合清代公函文书的用纸式样的。 乾隆年间,军机处除用寄信传达谕旨之外还用过公启。公启 用白纸折,折面书“启”字。折内书“启者,某年某月奉旨云 云,钦此云云,专此布达,不一”。结尾署名为“某某仝启”,只 列姓名,不署官衔。实际公启也就是公函,但嘉庆时结束了和坤 专权把持军机处的局面后,军机处公启就不再用了。同治时它才 又以公函的面目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出现,它与地方衙门之间使 用的公函合流,多简称函也称公函,为和地方衙门使用的公 函相区别,或仍可称为公启。这种公启专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 地方督抚等使用的,但程式略有变化,不用折式。署名文字的特 定程式和地方衙门使用的公函不同,是它和地方衙门使用的公函 维普资讯 ////. 清代文书的考证方法与途径 最显著的区别。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公启不只是用来传达皇帝的旨 意,更多的是用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与地方督抚等商洽问题,沟 通情况。由于清代总理衙门和地方督抚衙门档案几乎都已损毁, 因此这种公启原件流传下来极少,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公布或 报道,从档案价值来说,显得十分珍贵。尽管清末函启文书已普 遍使用,但是清代官修会典中一直没有函启文书的使用规定,也 未见有人就此文种加以论述尤其是公启,从文书史的角度来 说,这件公启更是很珍贵的。 按照清代函启之类的惯例程式,文书开头常用书信的开头语 “敬禀者”、“敬肃者”,对品级地位较低者,则常用“径启者”。 还有“再启者”、“密启者”、“再肃者”、“敬再肃者”之类。正文 结束语写法比较灵活,多用问候、祝颂、请示、鉴核一类用语。 例如:“统此泐布,顺颂时祉”、“专肃,敬颂勋祺,惟希垂鉴”、 ‘专肃奉布”、“专此,致请台安”、“专泐,祗请台安”、“专泐, 顺请升安”、“泐此,敬请升安”、“肃此,敬叩勋安,伏祈垂鉴”、 “肃此,敬请升安,诸维垂察不尽”、“希鉴察是荷”、“此请台安, 鹊候函复,不戬”、“附泐肃陈”等等。 受文者多数写在文首,如“某大人钧鉴,敬禀者”、“某仁兄 大人阁下,敬启者”、“某老尚书大人钧座,敬肃者”,还经常称 兄道弟,以示情谊亲密。也有少数写在文尾,如“敬颂某大人钧 祺”之类。 文件署名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写于文尾,如“某谨 启”、“某谨肃”、“某官某谨禀”、“某谨再肃”、“愚弟某拜上”、 “某某仝启”、“治晚生某谨禀”、“小弟某”之类。另一种方式是 在函启中另附上具函人名帖,用红单片纸,正中大字书写本人姓 名??相当于名片, 函尾署名时只写“名正肃”或“名另具”字 样。“名正肃”是品级地位较低或平级官员表敬的写法;“名另 具”则大多是品级地位较高者署名时的写法,意思是名字另外写维普资讯 ////. 北京档案史料 在名片上。用名片另外具名的方法一方面是出于对受函人的尊 重、客气,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函文不具官印,大多也无私章,名 片可以起到一定的凭证作用。从档案的角度来看,这种名片一旦 丢失散落,搞清文件的作者就相当麻烦,甚至弄不清楚了。 这份文件的受文者写在文首,按照清代文书人名书写惯例, 地位相当的星崴、雨生二人并列。结尾落款发文者恭亲王、文祥 居中,其余各人分别左右排布,“仝启”二字居于下方,这正是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公启的特定格式,也符合地位高者居中,其它 人按地位高低左右分别排列的文书惯例格式。“仝启”二字左方 是文件日期“四月十三日”及发文编号,发文编号是按地区分类 编排的。编号中的“乙”字即“一”字,这样写是为了避免和竖 行下一字混淆,也是为了防止有人添加笔画篡改作弊。显然,从 文件的外观形式、公文程式、格式用语以及文字、印章全面考 证,可以肯定此件就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使用的公启,而且还是 当时的正本原件。 文件时间的考证 按照清代规定要求,凡正式公文都要求写明人物的身份、官 衔、姓名,日期一定要注明年月,不得省略不清,以烦查考。而 函启由于是从最初的私人书信转变来的,文件中上述内容文字则 多有省略。这件公启的发文时间是四月十三日,可究竟是哪年并 未写出,还有正文中的“上年八月问”究竟是哪年 均需要加以 考证。 文件时间是了解一份文件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事件 背景的基本信息,非常重要。考证文件时间最主要的是善于从文 件内容中发现线索,结合有关史料准确计算,加以推断。公启中 提到“兹威使照称,有人许给二干元,领事不肯完结,云云。本 衙门现已办给照复??”,“照称”、“照复”是指当时中英交涉脑 维普资讯 ////. 清代文书的考证方法与途径 案所使用的照会文书,一来一复。公启最后还说明“外附来往照 会二件”,可知这二件照会当时是用抄件的方式和公启一起寄去 的。抄件可能会抄有年代,或者提供某些时间线索。值得庆幸的 是这二件照会当时的抄件也保存下来了,是用流利的行草书抄在 一 个高 厘米左右,宽 厘米左右的白纸折上,此折共计 面, 最后一面空白。其中总理衙门给英国照复文字内容为: 照录给英国照会 为照复事。光绪二年四月初九日准贵大臣照称,英商购买樟 脑。按数赔款。接据厦门署领事官详称,有人劝将洋银二千元以 为完结之款,该领事未允,本大臣仍以此案前将原数减至洋银九 千三百三十元零三两,不肯再为减少。等因前来。溯查台湾一 案,同治十二年闰六月间虽经本衙门函复贵国,有副使附陈节略 备陈一切,并行知闽省各在案。兹准照称前因,除由本衙门再为 行文闽省大吏,查明此案究应如何办理,并现在有无通融商办之 处,务即统行咨复本衙门,嗣咨复到日再行详细照复外,相应先 此照会贵大臣可也。须至照会者。 这件答复英国照会虽无年代,但开头就说到,“光绪二年四 月初九日准贵大臣照称,??等因前来。”用转引来文的方式交 待问题,叙述情况,再针对来文提出的问题加以答复,叙述处理 意见或者办理情况,是清代文书的通常写法。照复文又称“兹准 照称前因,除由本衙门再为行文闽省大吏??”,“照称前因”从 文法上讲,是对“光绪二年四月初九日准贵大臣照称”的照应关 顾,“行文闽省大吏”所行之文,即是总理衙门发出的公启。可 见,当年总理衙门接到英国照会后,很快就给予照复,并用公启 向福建询问脑案的有关情况。总理衙门给英国的照会和给福建的 公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总理衙门给英国的照复又和英国照会来 文有密切的关系。已知收到英国照会来文时间是光绪二年四月初 九日,结合总理衙门的公启内所说“本衙门现已办给照复”等内维普资讯 ////. 北京档案史料 容分析,就可推断出总理衙门的公启是光绪二年四月初九日后不 久发出的。考证的结果水落石出,这件公启的确切发文时间是光 绪二年四月初九日的四天后,即光绪二年四月十三日。还有文中 所说“上年八月间”,自然是光绪元年八月间。 如果有必要,例如此公启涉及外交事件,双方文件用不同历 法记年月日期,需要对照一致,还可以通过《中国近代史历表》 荣孟源?中华书局, 年、《新编中国三千年历日检索表》 徐锡祺?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中国史历日和中西历日 对照表》上海辞书出版社, 年、《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 郑鄂鹤生?中华书局, 年、《清代中西历表》中国人民大 学清史研究所资料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 等工具书 查出文件的公历年月日期。经过查考可知,光绪二年四月十三日 是公元 年 月 日。 当然,也有些文件因为缺少时间线索、相关文献或者其它原 因很难直接从时间线索考证出准确的文件日期,这就需要从文件 的事件、人物、作者、受文者等人手,利用有关大事记、年表等 工具书查找有关资料。例如,这件公启的作者是“恭亲王、文 祥、宝錾、沈桂芬、毛昶熙、董恂、崇厚、郭嵩焘、成林、夏家 镐仝启”,利用《清季中外使领年表》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华书局, 年 中《总理各国事务衙 门大臣年表》,可查出这几人同时人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时间 是在光绪二年五月五日之前,也可考出公启的时间是哪年。不过 逐年翻阅,费时费力,不如前述方法查考省便。即使如此,也还 可能有考证不出来准确发文年月日期的情况,但总会有大体的时 间范围。 文件作者和受文者的考证 文件作者和受文者反映着各自的地位及双方的关系,对了解 维普资讯 ////. 清代文书的考证方法与途径 文件内容性质有很重要的参考作用。前文已述,清代凡正式公文 都要求写明人物的身份、官衔、姓名,有时还要求写全衔。但清 代避讳制度,要求避长官尊者讳。行文书写,凡遇尊上长官姓 名,用“空名讳”,姓下空~二格,表示敬避。对满臣则书汉译 名的第一字,将其余名字空起来。对自己的上级,用“空名讳”, 是表示对上级的尊敬;上级给下级的文件及对下属的批示,将自 己的名字“讳”起来,是表示上官的威严;同级官员之间互称对 方时空名,或称官衔等,是表示尊重和礼貌;签署时只书姓而空 名,是体现应有的自尊;书吏幕友起草文稿后要给长官过目,撰 稿时遇长官名字也都要空起来。这些避讳对今人利用文件颇为不 便,均离不开必要的考证。 公函、公启中的人物称谓和一般官文书也大不相同。官场应 酬,社会交际,.书信往来,相互之间称兄道弟,攀亲论辈,以示 情谊亲近,是当时的社会风气。函启最初是私人书信,所以成为 公文后,作者、受文者仍沿袭私人书信的习惯,常常不署官衔, 往往称兄道弟,或称年侄世伯之类。古人除大名之外,文人还有 字、号,函启受文者以字、号相称,不写姓名,成为约定俗成的 惯例。例如这篇公启受文者称字不称姓名,作者均不列官衔,只 是恭亲王特例,显然都有必要考证清楚。古人还常爱用谥号对 有谥号的死者、室名、甚至各种代称如籍贯、官衔别称、绰 号称呼人物名字,以致今人考订更费工夫。 考证清代人物的生平事迹,可以从人物的传记得知,可清代 文书中的人物何止成千上万,清代人物的传记文献十分浩瀚,往 往无从下手。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如恭亲王、文祥、郭嵩焘等 人,《中国大百科全书》、《词源》、《辞海》等常用工具书就能查 出简介,比较容易。这些书中未能收录的人物,可以通过《中国 人名大辞典》臧励稣等编, 年初版,后多次重印、《中国 近现代人名大辞典》李盛平主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维普资讯 ////. 北京档案史料 年 之类查找,也很方便。查找外国人物可使用中国社会科学院 近代史研究所 年编的《近代来华外国人名词典》,该书收录 年至 年间来华参赞以上的外交官,重要口岸领事官、 海关、盐务、邮政的主管职员及其它有影响的外国人简介资料 余条。 而要查考人物详细生平事迹情况,就必须利用人物传记索引 一 类的工具书找到关于该人相关文献史料的分布状况,再查找有 关史料研究考证。查考清代人物有一本很有用的工具书,就是哈 佛燕京学社编辑的《三十三种清代传记综合引得》,它取材于 《清史稿》、《国史列传》、《国朝耆献类征初编》等三十三种清代 人物传记文献,收录众多清代人物,指出人物传记史料的文献分 布情况,根据人名就可查到关于此人的传记文献资料所在书名、 篇名、卷册等。还可使用陈乃乾编的《清代碑传文通检》查找清 人文集中的人物碑传文、墓志铭等资料,此书涉及一万多人,可 补古籍、史传之不足。另外,也可以通过人物的籍贯查找有关地 方志中的人物志等有关资料。房兆楹、杜联黼合编的《增校 清朝进士题名碑录附引得》也很有用,由此可获得清朝 名进士的姓名、籍贯、考中的年份名次。根据该人籍贯, 年份追索,查考相应的地方志等,可查出该人的传记资料。 然而这篇公启受文者没有姓名只有字,信封上“文将军、丁 大人”也不敢完全肯定一个姓文,一个姓丁,就是这篇公启受文 者,直接用上述方法就不行了。必须先据《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 引》杨廷福、杨同甫?中华书局, 年、《室名别号索引》 陈乃乾?中华书局, 年增订本 之类的工具书查出星崴、 雨生二人真实姓名,再查找《三十三种清代传记综合引得》之类 的传记索引,找到这二人的传记资料。经过查找可知,星崴名文 煜,《清史稿》有传。查阅《清史稿?卷三百八十八?列传一百七 十五》可知,文煜,费莫氏,满洲正蓝旗人,时任福州将军,兼 维普资讯 ////. 清代文书的考证方法与途径 闽浙总督,信封上称为“文将军”。雨生即丁日昌,时任福建巡 抚,信封上称之为“丁大人”,《清史稿》也有传。丁日昌很能 干,是中国近代史上较有名气的洋务派人物,关于其人传记资料 及生平事迹的著述很多。至于文件作者恭亲王是奕新,稍有近代 史常识的人都熟悉,其余文祥等人生平事迹也不难查,《清史稿》 中均有传记载。 还有一本值得一提的很有价值的工具书《清代职官年表》 钱实甫?中华书局, 年,可以查找清代重要机构的设置情 况,机构官员的变化情况。当文件时间明确,文件作者等人物官 职明确而姓名不清楚时例如空名讳 ,考证起来非常便利。 事件涉及人物的考证 这份公启是光绪二年四月十三日以恭亲王奕新为首的总理各 国事务衙门给闽浙总督兼福州将军文煜和福建巡抚丁日昌的。内 容是商榷有关台湾发生的脑案如何与英国交涉的问题,还提及刘 步蟾等人英国战船续学驾驶事。涉及人物的有中方的补帆中丞、 学生刘步蟾等,英方的威使、额领事。研究这份公启的内容,起 码要考证清楚补帆中丞、刘步蟾、威使、额领事是何许人也。考 证事件涉及的人物,方法与考证文件作者、受文者的途径大体相 同,只是有时需要利用黄本骥编的《历代职官表》、还有《辞源》 等工具书查考官职称谓。 这件公启内“中丞”一词究竟是何官职,查阅《辞源》便知 是清代巡抚的别称。从文件内容分析,补帆中丞可能就是福建巡 抚丁日昌的前任。查据《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可知,补帆是 王凯泰的字。再查找哈佛燕京学社编辑的《三十三种清代传记综 合引得》可得到关于王凯泰的生平资料所在。例如《清史稿?卷 四百二十六?列传二百十三》记: 王凯泰,初名敦闽,字补帆,江苏宝应人。道光三十年进 维普资讯 ////. 北京档案史料 士。??同治二年,从巡抚李鸿章军幕。??七年,擢福建巡 抚,??光绪元年,移驻台湾,病剧,还福州,卒,赠太子少 宝,谥文勤。 通过工具书《清代职官年表》也进一步证实,他确实就是丁 日昌的前任。 刘步蟾,通过《三十三种清代传记综合引得》可知,《清史 稿》亦有传。《清史稿?卷四百六十?列传二百四十七》称: 刘步蟾,侯官人。幼颖异,肆业福建船政学堂,卒业试第 一 。? 同治十一年,会考闽、广驾驶生,复冠其曹。自是巡历 海岸河港,所莅辄用西法测量。台湾地势、番部风土尤谙悉,为 图说甚晰。光绪改元,赴欧学枪炮、水雷诸技,??步蟾通西 学,海军规制多出其手。??华人明海战术,步蟾为最先??。 查阅《辞海》即知,侯官就是今天的福州。要注意的是《清 史稿》一书记述常有不准确之处,还需查考其它有关材料。例如 关于刘步蟾是如何死的,《清史稿》记为是在中日甲午战争威海 卫之役“中弹死”,事实上并非如此,而是死得非常壮烈。《中国 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中日甲午战争?第 页》记述威海卫 之役情形: 日凌晨,旗舰定远中雷搁浅,仍做‘水炮台’使用,继续 搏战。 日,定远弹药告罄,步蟾下令将旗舰炸沉,以免资敌, 并毅然自杀与舰共亡。 威使、额领事可利用《清季中外使领年表》考证,该书根据 各种中外档案资料编辑,收录清朝驻各国公使与领事、各国驻华 公使与领事人员情况,并附有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年表、清 外务部大臣年表、包括人名索引、中外人名对照、中西日历对照 等。据书中《英国驻华公使年表》载,威妥玛 同治三年五月十六日 年 月 日 署。原参赞。 同治十年六月十五日 年 月 日 授驻华钦差大臣,光 维普资讯 ////. 清代文书的考证方法与途径 绪二年九月二十一日 年 月 日 回国,五年五月十日 年 月 日 回任,六年九月一日 年 月 日 赴烟台,七年 年 八月赴沪,八年七月一日 年 月 日 卸任。威妥玛是个非常活跃的人物,多年在华推行英 国侵略外交政策。《辞海》中记载: 威妥玛 , ~ 英国外交冒。 自 年随英国军入侵中国起,从事侵华活动达四十三年之久。 年英、法、美三国掠夺上海海关管理权后,任上海海关税 务司。 年任英国驻华公使。 年借口马嘉理案强迫清政 府签订《烟台条约》,扩大英国在华的侵略特权。 年回国。 在华期间编汉语课本《语言自迩集》,设计拉丁字母拼写汉字。 这种拼法称威要玛式,为过去所沿用。 年任剑桥大学汉语 教授。 又据《清季中外使领年表》中《英国驻淡水领事年表》、《英 国驻台南原名打狗 领事年表》、《英国驻汕头领事年表》等 载,额领事名额勒格里又译作额勒格礼 ?帅 , 同治三年 年 署, 年授英国驻淡水领事,同治十三 年 年 ??光绪二年九月 年 月 任英国驻台南 领事,同治十三年六月 年 月 ??光绪十二年 年 任英国驻汕头领事。光绪十一年正月 年 月 ?? 光绪十六年十二月 年 月 任英国驻宜昌领事。作为职 业外交官,还兼任过法国驻汕头、台南领事,德国驻淡水、台南 领事,奥匈驻汕头、台南、淡水领事,丹麦驻台南领事。 文件事件的考证 这件公启商议的事件是如何处理台湾“脑案”并涉及“滇 案”。事件考证是文件内容考证的重点,首先是应查找相关的档 案,例如文中所述“外附来往照会二件”,查考这两篇照会的内维普资讯 ////. 北京档案史料 容,能够进一步了解有关详情。其次是在熟悉清代史料的基础 上,根据文件提供的时间、性质、地区、人物等线索查考相关史 料文献。 以这篇文件来说,倘若以时间为线索,可查找清朝官修的 《实录》、王先谦编《东华录》、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这些 文献都是根据清朝官方档案按时间顺序编辑的。文件事件属于 “洋务外交”问题,以事件性质为线索,可查宝鏊等编《同治朝 筹办夷务始末》以及王彦威、王亮继《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之 后编辑的《清季外交史料》,二书均是根据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档案按时间顺序抄录编纂的。还可根据地区线索查阅地方史、地 方志。《续修台湾府志》是乾隆年编的,肯定没有同治、光绪时 事,而清末民初台湾籍人连横著《台湾通史》,记清代台湾史实, 史料尤为详细。也可查阅地方史料丛编、丛书之类,如台湾大通 书局印行的《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第四辑》,辑录了《清史稿》、 《清实录》、《东华录》、《光绪朝东华录》、《筹办夷务始末选辑》、 《筹办夷务始末选辑补编》、《清季外交史料》、《清季申报》、《碑 传集》等等关于台湾地区的史料文献,查找起来远比在各种分散 的史料文献间翻阅省便。 以文件作者、受文者及文件中涉及的人物为线索查考相关史 料文献,也是经常使用考证方法。根据文件的各种不同情况,可 查阅人物的文集、奏牍、书信、日记、年谱等可靠的文献有无记 述,加以研究。例如比较著名的《李鸿章全集》、《曾国藩全集》、 《袁世凯奏议》、丁日昌的《抚吴公牍》、郭嵩焘的《养知书屋遗 集》、曾国藩的《曾文正公书札》、李鸿章的《李文忠公朋僚函 稿》、翁同稣的《翁文恭公日记》、《郭嵩焘日记》、董恂的《还读 我书室老人手订年谱》、文祥的《文文忠公事略及自订年谱》等 等。来新夏编《近三百年人物年谱见知录》对于检索查阅清人年 谱很有帮助。只是这些史料内容庞杂,相对散乱繁琐,利用时往 维普资讯 ////. 清代文书的考证方法与途径 往要花费很多时间。 还可以参考当时的报刊、人物的回忆录传记等。最直接的方 法是查考有关的历史著述或大事记、大事年表、历史词典一类工 具书、辞书。通常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有记述,查考起来较省 便。例如“滇案”,查阅《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内容索 引》可知在第 页《烟台条约》条,有关内容如下: 年同治十三年 ,英军陆军上校柏郎率领一支近二百 人的武装探路队探测从缅甸到中国云南的陆路交通,英国驻华使 馆派遣翻译马嘉理前往滇缅边境接应。次年光绪元年 月, 马嘉理引领柏郎一行未先知会地方官,由缅甸八莫进入云南。滇 西边境居民对突如其来的人马深感疑惧, 月 日在腾越今 云南腾冲 曼允杀死马嘉理及随从数人。柏郎一行被迫折回八 莫。是称“马嘉理事件”或“滇案”。事后,英国驻华公使威妥 玛乘机要抉清政府??提出广泛的讹诈要求??清政府与英交涉 历时一年多年 月 日,经赫德斡旋,北洋大臣李鸿 章与威妥玛在烟台举行正式谈判。 月 日,双方签订了中英 《烟台条约》。 但是并非所有文件事件历史著述、工具书、辞书中都有记 述,例如“三起脑案”,何为脑案 哪三起 考证起来就不那么 简单了。首先可查找相关的档案,看公启“外附来往照会二件” 中英国照会的内容: 照录英国照会 为照会事。案查前有英商怡记、德记两行购买樟脑,被台湾 官宪误拿扣留。当经该商等禀请按数赔项,迄今六年,上下毫未 给付。昨日接据厦门署领事官详称,有人私至怡记行,劝将洋银 二千元以为完结之款,该行未允。等情前来。本大臣除札复该行 不允深为合理外,仍以此案即系本大臣前将原数减至洋银九千三 百三十元零三两,自不肯再为减少,倘此项不能如数迅速交完,维普资讯 ////. 北京档案史料 则或自扣留之日起尽可按年加增利息等语,札行台湾署领事官转 致该口关道查照办理。相应照会贵亲王查照可也,为此照会。 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及《北京条约》签订以后,允许外 国人开埠通商,不时引起纠纷,台湾自不例外。同治七年 年 还发生过英军占领台湾安平的军事冲突,史称“樟脑战争”. 从双方的照会内容分析可知,所说“脑案”即指“英商怡记、德 记两行购买樟脑,被台湾官宪误拿扣留”一案。前文已考证清 楚,公启的时间是光绪二年四月十三日。根据英国照会所述“迄 今六年”推算,脑案发生于光绪二年四月十三日的六年前,自然 应是同治八、九年问发生的事。据连横著《台湾通史?卷十八?椎 卖志?樟脑》载:? 咸丰五年,英商德记洋行始与台湾道订约购脑,每担价 银十六圆,配赴欧洲,而发脑户仅八元,利入道署。十年,台湾 开港,外商渐至。樟脑为出口之货,岁约二十万圆,台湾道陈方 伯议归官办,设局收之。同治二年,??消用日广,然为官办 故,外商不能获利。 五年,安平英领事请归民办,兵备道吴大廷不许。驻京英公 使以为有阻通商,遂向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交涉。六年,闽浙总督 派兴泉永道曾献德至台,与英领事议。八年,废官办,新立购脑 章程,凡外商入内地采脑,须先向总税务司请给护照,填明行号 姓名,完纳出口税之半,以代内地税。运至口岸,报明海关.照 章纳税,然后出口。若无护照者,将脑充公,人亦治罪。然非通 商口岸,外国商船不得入泊,亦不得私自贸易。九年,始设厘金 局,征收脑厘,每百斤课银五钱。初由商人揽办,其后归局。 樟脑是台湾特产,当时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 ~ %, 《台湾通史》的记载提供了台湾脑案的事件背景,对了解樟脑一 案很有帮助,尤其是所记同治八年新立购脑章程,非常珍贵,为 诸多史料所不载。只是曾献德至台与英领事商议购脑章程的时间维普资讯 ////. 清代文书的考证方法与途径 有误,据档案史料记载,曾献德抵达台湾是同治七年 年 九月二十四日。《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载闽浙总督兼福州将军 英桂、福建巡抚卞宝第同治七年十月二十八日奏折称: 兹据曾献德禀报,九月二十四日驰抵台湾府城,调集卷宗, 妥速办理。查台湾樟脑向归官售,洋商以价较昂,外勾奸民,潜 入内山及梧栖等处不通商口岸设栈自行收买,驶运出洋,被官厂 哨丁阻截,??及樟脑应议章程,应与英国领事官面商定议。 洋商经常非法入内地采买樟脑,公启中所说的“台湾三起脑 案”究竟是哪三起 还不能确定。如能找到同治十二年闰六月间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给英国的函复和英国副使附陈的节略就清楚 了,然而这两篇文件未能见到,就只能根据间接史料查考了。 关于此案时间,前文已考,大约发生于同治八、九年间,可 以查阅这一时期前后有关台湾中英交涉的史料文献记载。《台湾 文献史料丛刊?第四辑?筹办夷务始末选辑》载有英国公使阿礼国 同治八年八月初九日给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照会一件,照会附有 “台湾英民被扰害各案情节单”,共记有所谓英人“冤抑不平之 事”十四条,都是当时发生在台湾的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通商、脑案事件。今 摘录有关脑案事件如下,主要有三条: 一 、 本年三月间,怡记行在梧栖地方采办潮脑价银六千余 元,与条约毫无不符;乃台湾道将潮脑擅行收去。 一 、 五月初,德记洋行伙计洋商被哨丁持刀扎伤腹肋,此事 至今未办。 一 、 九月间,地方官遣人至怡记洋行买办房屋扰害,并抢去 洋银数千元。除了这三起事件外,《筹办夷务始末选辑》包括其他文献所 记 中同治八年前后或并无关于脑案的记载,或虽有而为同一事 件。由此可以确定,台湾三起脑案,就是指这三件事。它是同治 七年 年 “樟脑战争”脑案事件的余波。 维普资讯 ////. 北京档案史料 文件内容真伪的考证 确定“台湾三起脑案”就是指这三件事后,才有可能进一步 考证文件事件内容细节,不会张冠李戴。考证事件的真伪、孰是 孰非,一定要抓住要害,实事求是地科学分析,不必过于繁琐, 拘泥于“刀扎”“棍戳”之类细枝末节。此案关键在于英商是否 是“被台湾官宪误拿扣留”,如果是被“误拿”,当时自应照约赔 项。然而公启称“脑案在我,本属理长”,并且延宕了六年之久, 显然在中方看来并非“误拿”。延宕的理由何在 事件的是非曲 直如何 不能片面轻信一面之词,必须根据更多的史料加以考 证。当然,外国列强强加于我国的不平等的条约都是无理的,但 也不能简单化的不加考证,这不是研究历史、研究档案的科学态 度。 查据《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载闽浙总督兼福州将军英桂、 福建巡抚卞宝第同治八年 年 二月二十二日所上奏折称: 樟脑被截案内,主谋之英人为北麒麟即必麒麟,该洋人 生心狡猾,通晓各处土音,前在不通商之梧栖港买集樟脑,私开 洋栈;并运大炮二尊,在彼恫吓,经署鹿港同知洪熙恬于标封时 起出,解存台湾道衙门;案据确凿。? 华洋交殴案内,英人为夏礼,因与哨丁林海口角启衅, 该洋人先行凶殴,林海举竹棍戳之,遂致带伤。经曾宪献 德 亲见夏礼,伤已平复;提林海枷责完案,此非有所冤抑也。 一 般来说,大臣回复奉旨询问的外交事件,上奏折是不敢冒 欺君之罪胡说的,因为洋人也要说话,一旦发觉所奏不实,可能 会掉脑袋。根据英桂、卞宝第上奏的事实情况来看,英人北麒麟在不通商之 梧栖购买樟脑,私开洋栈;并运大炮二 尊恫吓,当然触犯中国法律,并非是“与条约毫无不符”,且事 在《樟脑章程》订立之前。英人夏礼与官厂哨丁林海口角启衅. 维普资讯 ////. 清代文书的考证方法与途径 先行凶殴,互斗带伤,中方已将林海处罚,且夏礼伤已平复,并 非“至今未办”??事实是英国领事官吉必勋借 中国地方官“假作处置之状”,“因即行回署”,审讯哨丁林海 时中途退场了。 至于“地方官遣人至怡记洋行买办房屋扰害”一事,闽浙总 督英桂、福建巡抚卞宝第同治九年 年 二月初五日的奏 折说: 英人必麒麟者,海关之扦子手也;因事逐出。许建勋自以洋 银百圆雇之,开设怡记栈,冒充洋行,用必麒麟作爪牙,私贩樟 脑。前护台湾道梁元桂拿获,适其堂兄许廷道呈控吞骗家产,发 交府经历看管,乘间脱逃;遂托必麒麟重贿吉必勋,必撤梁元桂 而后止。 据档案所记,必麒麟原先是海关英籍验货工作人员,该人生 心狡猾,犯事被开除后,就作起了樟脑生意。许建勋是个廪生, 诡计多端,素与洋人声息相通。所谓怡记洋行买办即是这个勾结 洋人,冒充洋行,私贩樟脑,且被控有吞骗家产的许建勋。清地 方官宪依据清朝的法律捉拿此人,纯属内政,抄没其家产,也并 非没有道理。实事并不是什么“至怡记洋行买办房屋扰害,并抢 去洋银数千元”。这个内奸许建勋与洋人声息相通,而必麒麟因 扣留樟脑一案,屡唆驻京英使向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哓渎。许建勋 打着洋人的旗号,开设怡记栈,不知何时摇身一变,成为英国的 怡记洋行买办了。纵观这些事件,正如公启所言,“脑案在我, 本属理长”,并非是“台湾英民被扰害”,而是中国处于被欺侮被 掠夺的地位。 对于此案,英使威妥玛始终不肯罢休,一定要清廷“赔偿洋 银九千三百三十元零三两,自不肯再为减少”,甚至蛮横地提出 “倘此项不能如数迅速交完,则或自扣留之日起尽可按年加增利 息”。而腐朽软弱的清朝统治阶级上上下下,对威妥玛蛮横无理 维普资讯 ////. 北京档案史料 的敲诈并无良策,更做不到据理力争,只有一拖再拖,私下通 融,希望能减少赔款数目。但是在英使威妥玛的强硬态度面前, 只好“姑为酌给下场”,最后还是不得不屈服妥协。在奕新等人 看来,台湾脑案不过是赔万把两洋圆的事,比起“滇案”来说, 英国人的要价少得多,因此要地方官“自以会商妥办为是”,设 法完案。何况还要乞求英国将刘步蟾等“收入英国战船续学驾 驶”,有求于英国,就更不便与威妥玛僵持下去了。 事件的尾声 据现存档案记载,这件公启文煜、丁日昌是同年五月初四日 收到的。次日,二人即致函台湾道,一面询问二千元究系何人许 给,一面提出“望将此案速了,或与领事妥商,或派妥人与该洋 行妥商”,但仍以为该怡记行“大约未必即求满欲,给二千元或 稍增若干可了”。至于台湾道是如何照办的,现已无档可查,也 未见《清季外交史料》等文献有所记载,不得而知了。二千元究 系何人许给,也成为历史的迷案,总不外乎是台湾地方官宪派去 的说和之人。这些都有待于新史料的发现。 关于台湾脑案的结局,清代官方文献没有任何明确记载,但 绝不可能是不了了之,因为威妥玛的态度非常明确而强硬,赔肯 定是要赔的。两个月后,李鸿章与威妥玛在烟台就云南“滇案” 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光绪朝东华录?光绪二年七月?甲申》 载《烟台条约》条款内称: 所有在滇被害人员家属应给恤款,以及缘滇案用过经费,并 因各处官员于光绪二年以前办理未协有应偿还英商之款,威大臣 现定为担代。共关平银二十万两,由威大臣随时兑取。 据此来看,《烟台条约》虽未明确说明脑案赔偿数目,但脑 案赔款是在“光绪二年以前办理未协有应偿还英商之款”之内, 终究还是并人滇案赔偿了。这一旷日持久、长达六、七年的交
本文档为【清代文书的考证方法与途径——清代总理衙门一件公启之研究(可编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2985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5KB
软件:Word
页数:21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8-04
浏览量: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