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巴洛克音乐_139

巴洛克音乐_139

举报
开通vip

巴洛克音乐_139巴洛克音乐_139 巴洛克是一个时期,而不是一种风格,这个时期出产的音乐作品就称为巴洛克音 乐,1600到1750年这150年间就叫做巴洛克时期,14至16世纪就是 “文艺复兴时期”,这两个时期虽然在时间方面的区别不是很大,但在艺术方面的东西有很大的区 别,所以把它们分为两个时期! 巴洛克音乐的一些特点(Baroque),它的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 音乐的复调法,比较强调曲子的起伏,所以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巴洛克音乐是后期发展的一个基础。在声乐方面,巴洛克音乐带有很浓的宗教色彩,当时的宗教音 乐在...

巴洛克音乐_139
巴洛克音乐_139 巴洛克是一个时期,而不是一种风格,这个时期出产的音乐作品就称为巴洛克音 乐,1600到1750年这150年间就叫做巴洛克时期,14至16世纪就是 “文艺复兴时期”,这两个时期虽然在时间方面的区别不是很大,但在艺术方面的东西有很大的区 别,所以把它们分为两个时期! 巴洛克音乐的一些特点(Baroque),它的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 音乐的复调法,比较强调曲子的起伏,所以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巴洛克音乐是后期发展的一个基础。在声乐方面,巴洛克音乐带有很浓的宗教色彩,当时的宗教音 乐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占很大的分量。那个时期的器乐曲发展也很迅速,尤其是弦乐方 面的发展,弦乐的音色更能体现出巴洛克的特色,也比较适合我们的吉他翻弹!那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巴赫、维瓦尔蒂和亨德尔。巴赫是音乐之父,由此可见他的威望 之高。维瓦尔蒂凭着他的《四季》一举成名天下知。亨德尔是旋律大师,他的作品有 一种优雅!他们所留下来的东西是巴洛克时期的一大笔财富! 十七世纪的法国被称为“伟大的世纪”,是由于当时在路易十四的统治下出现了高 乃伊、拉辛、莫里哀、波舒哀和拉封丹这样的作家。那么,这难道不也是欧洲绘画的伟大时代吗?如果一个人在十七世纪周游过整个欧洲,他在所到之处都会遇见伟大的 艺术家:如安特卫普的鲁本斯,阿姆斯特丹的伦勃朗,巴黎的路易-勒南,罗马的贝尼尼和马德里的委拉斯贵兹。可惜我们没有一份关于十七世纪旅游欧洲的纪录,即使 是十七世纪的人,可能比我们更不容易知道有一个在洛林作画,死于1610年的卡拉瓦乔。 在两百年前,还么有谁象现在这样,把这个时期称为巴洛克时期,那是因为随着 十八世纪末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复兴“巴洛克”这个词长期以来被人们认为是贬义词。而 只是象温开尔曼和科特雷梅尔-德-坤赛的同时代人那样,把“巴洛克”这个词看成是一种奇怪的、过分雕琢的、独特的、简言之,是极不值得赞美的艺术。 “巴洛克”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是由于它在艺术精神和手法上,与盛期文艺 复兴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绘画方面文艺复兴的艺术家尤其重视素描,而巴洛克时期的艺术家则非常重视 色彩、光影和透视等。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主要是静止的,以匀称为目的;而巴洛克 时期的艺术主要表现动势,以动为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采用斜线或对角 线的构图。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主要是强调线条,热爱线条;而巴洛克时期的艺术则 是以明暗来造型的,他们喜欢物体的逼真与强有力的效果。 我们也应该把巴洛克看作是从一极到另一极的一种必然趋势——如后期的哥特式艺术是对苦行艺术的反动,浪漫主义是对古典主义的反动,或者如当代抽象主义艺 术是对它以前的艺术的反动。也许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用“巴洛克”这个词来说明介于文艺复兴与古典主义之间的一个过渡时期,然后在各画派或各国与国之中区别哪些作 品是继承了过去,哪些是反对过去或是创新。 在某些时期和睦些地点,艺术家们有意识的开始创新,这一事实是无可否认的。 艺术中的另一些创新则是受外来艺术的影响。 著名的艺术史家韦纳-韦斯巴赫、埃米尔-马勒和路易-雷奥把巴洛克看成是由特伦特宗教会议开始的反宗教改革的一种结果。这种反宗教改革采取反文艺复兴的方式, 而把耶稣会看成是宗教改革的总机关(因此,人们总称巴洛克为“耶稣体裁”)。一个 革新了的天主教会收回了对艺术的控制权,它不仅禁止画裸体和神话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材,而且不许 画圣徒的行传(因此也禁画圣像)以及一切可能用来作为嘲笑神的凭据的任何东西。 他们禁止艺术家对宗教题材绘画进行任何创新或在画之中加进任何能将纯洁心灵引 向迷途的东西。在这之后,一种新的画——圣母像,画圣徒的狂言、奇迹和殉教的圣 像画出现了。 与此同时(循着这条争论的路子)巴洛克艺术家就为大小国王的宫廷的任命而作 画,他们的绘画在专制主义与民族主义泛滥的时代,表现出虚饰浮华、吹捧的倾向。 当时,在巴洛克艺术中出现了两种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受压制的,另一种是让想象和 感受奔放的艺术。 某些当时的艺术史家(如塔皮埃)已经在动摇上述理论。但他们巴洛克艺术与基 督艺术等同起来,却是言过其实。前面已经提到过的特伦特宗教会议的神学者,皆是 过了头的人文主义者,他们排除了文学艺术中的天主教宗教教育。毫无疑问,他们经 常激烈地反对文艺复兴的肉欲与异教徒的外貌和情调之间展开的争论。它是在宗教狂 怂恿下引起的。但是这种在他们指导下形成的新的艺术体裁,却是使宗教会议所制定 的宗教理想,与一部分文艺复兴传统一致起来。这些艺术家们的争论不可能证明有如 此多样性的艺术,会是由会议的一纸命令产生出来的。举例来说:罗马耶稣会的圣母 院里的耶稣像,并无创新,而是把文艺复兴的特色拿来从属于反宗教改革的理想及耶 稣会的特殊教规。 巴洛克艺术诞生在意大利的罗马,以其热情 奔放、运动强烈、装饰华丽而自成一体,与16世纪盛期 文艺复兴美术的庄重典雅相区别。巴洛克美术在文艺复 兴美 术之后,一定程度上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传统,从而 克服了16世纪后期流行的样式主义消极倾向。另一方面, 巴洛克美术符合当时天主教会利用宣传工具争取信众的 需 要,也适应各国宫廷贵族的爱好,在17世纪风靡 全欧,影响到其他艺术流派。因此在十七世纪的欧洲,每个艺术家都必须去罗马,这是事实。大多数重要的艺术家都曾 被政府通知如法国美术学院这样的机构送往罗马。罗马是一个多么好的美术学院啊! 除了卡拉齐兄弟和多米尼基诺以外,那里还有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供观赏。在 那儿也可以看到各种艺术家——鲁本斯、普桑、洛伦和委拉斯贵兹等作品。每一个天 才艺术家都可以在罗马得到营养。只要粗略地数一下巴洛克时期在那里的各种艺术学 派、即可得出上述结论。 在意大利,基多-雷尼和兰弗朗克继承了卡拉齐的传统。继其之后的卡拉瓦乔, 是一位有极高创造性的画家,格尔奇诺,卡瓦利诺,斐提,普罗卡齐尼,蒙苏-德西 德里奥以及十七、十八世纪的所有意大利画家都是卡拉瓦乔的追随者。 至于法国画家伍埃、普桑、勒修埃、克洛德-洛伦和勒布伦,他们继承拉斐尔与卡拉齐的传统,而勒南兄弟和诺尔约-德-拉都则追随卡拉瓦乔。另一方面,飞利浦- 德-香帕及后来被称作“写实画家”的那些人则受益于低地诸国的艺术。 在这个欧洲艺术的北方分支,鲁本斯及其画派的追随者约尔丹斯-凡-代克向天主 教世界提供一种美感的,甚至色情的艺术;同时在新教的北部(今荷兰)则盛行一种 更严肃的精神,从弗朗士-哈尔斯的肖像画、维米尔的室内景、路易斯达尔的风景画 中可以看到这一点。 巴洛克风格不仅影响了美术而且它还影响其他的艺术领域。音乐作为一个和美术 一样庞大的领域也受其影响。和巴洛克美术一样巴洛克音乐也起源于意大利,巴洛克 音乐大致承袭了同时其他的艺术的风格。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相比,也难逃华丽、 装饰、壮观等倾向。但是在巴洛克时期,音乐和美术一样也有许多发展和创新。如歌 剧的诞生,还有宗教音乐的世俗化。我们知道在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是受宗教控制的, 大多是些单声部合唱和没有伴奏的弥撒曲。 自从歌剧的成功,不但吸引许多音乐家争相创作同类的作品,连带的纯演奏的器 乐也受到影响。受其影响最深的要属宗教音乐了,在音乐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上不单是那种传统的圣 经故事和传说,还添加了许多戏剧化表现,而且不但加上类似歌剧中的独唱,重唱, 更是把乐队都带进其中,成为不可分割的必要部分。这种宗教音乐的世俗化的结果不 仅彻底装饰了传统的音乐类型,还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作品类型,包括清唱剧、神剧、 受难曲等等。 至于器乐,在巴洛克时期,可是扬眉吐气的风光!在文艺复兴时期,合唱曲仅有 少样的乐器伴奏,甚至没有伴奏。即使乐器有登台露脸的机会,也是重复某一个声部 的旋律,担任强化工作而已。纯粹器乐经常被演奏的只有舞曲等民间音乐的范畴了。 然而随着巴洛克时代歌剧和宗教音乐的大型化,戏剧化,器乐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了。例如歌剧、神剧等开头都会有纯器乐的序曲,其间的伴奏,也脱离重复声部旋律 线的童养媳地位,成为不可省略的独立部分。 除了歌剧类作品之外,巴洛克时期还产生了许多种重要的器乐演奏形态。在文艺 复兴时期的各种舞曲,在此时逐渐摆脱舞蹈伴奏的形式。作曲家们采用各地方独特舞 蹈的节奏、速度,创作专为演奏而用的曲子。组曲这种形态,就是舞曲艺术化的最早 例子。作曲家们收集了不同的舞曲,依照快慢和乐曲的性格,调配出一整组的曲子。 还有巴洛克音乐最大的特色就是调性取代调式。自中古以来的教会调式,主要以 音符的排列方式来决定曲调的性格,也是横向思考的一种表达。在巴洛克早期开始出 现以三和弦为基础的调性写作,以各种大,小调的和声特色,表现乐曲个性。而调性 系统的蓬勃发展,给音乐表现带来无限的变化可能,奠定往后三百年音乐的基础。另 一方面是配器的均衡完美,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种乐器的发展还不完善。因此乐团的音 色不是很协调(除非是同一种家族的乐器),音乐的对比,以音色、音量为表现方式。 到了巴洛克时期,乐器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尤其是提琴家族的乐器,可以发出足以 和管乐器抗衡的洪沛音色。因此,这个时期音乐创作,强调的是数量和旋律上的对比。 总而言之,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和其美术一样都有了发展和创新。尽管音乐和美术 是两个不同领域的艺术,然而他们却是那样的密切。我们可以从许多画家的笔下看到 当时音乐家的身影而且他们又有着很好朋友关系,如鲁本斯的《格鲁克》,勒南的《吕利》,霍加斯和亨德尔等,我们也可以从不同国家的画家的画中感觉到他们当地的音乐。 19世纪后期以来,巴洛克艺术材得到积极的评价,许多学者指出巴洛克是继文 艺复兴之后的主要流派,并对其形式特点作了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和历史考察。意大利学者E.南乔-尼于1895年进而把17世纪文明的特点归纳为巴洛克主义,学术界逐渐形成了17世纪是巴洛克时代的概念,除巴洛克美术和巴洛克音乐外,甚至有巴洛克文学、巴洛克 哲学等提法,使有关问题的研究在艺术史和文化史中逐渐深化。 除了确认巴洛克艺术的历史地位而外,西方学术界 对有关问题的研究还有另一 方面的发展,即把巴洛克相对于文艺复兴的风格特点当作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形式 发展模式,认为其他时代和其他民族的艺术也有这种从 文艺复兴到巴洛克的演进, 甚至认为这是艺术形式或视 觉形式的不依社会内容为转移的独立规律。首先提出这 种主张的是沃尔夫林,他把文艺复兴代表的古典主义和巴洛克当作艺术表现形式的两 极,各有一系列互为对照的特点,并形成由此及彼 的规律性发展。以此类推,则各 地、各时代美术和音乐皆有其古典和巴洛克阶段,例如希腊艺术在公元前5~前4世纪为古典阶段,希腊化时期则为巴洛克阶段;哥特式艺术在13世纪为古典阶段,14~15世纪为巴洛克阶段;甚至当时的日本艺术也可如此划分。沃尔夫林的学说开启了 形式主义分析的流派,在西方影响甚大,不少学者认为巴洛克可作为每一文化或文明 进入后期阶段的特征,使之具有 更为普遍的意义。 巴洛克音乐的旋律富有表现力,追求的是宏大的规模,雄伟、庄重、辉煌的效果, 主要表现形式为“通奏低音”。巴洛克音乐每分钟约60拍,与我们人类的脉搏与呼吸 频率大致相同,使我们的脉搏和呼吸在这一节拍上趋于中和与稳定。巴洛克音乐的低 振幅、低频率又可以诱发与增强我们大脑中的α波,促进脑内吗啡的分泌,使大脑进 入最活跃的状态,让人进入一种超级脑能境界,能让学习、记忆和创造性思维获得充 分的施展,从而大大提高大脑的效率。 由著名的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教育家乔治?罗扎诺夫创造的风靡世界的暗示学习 法中采用的就是巴洛克音乐。它可以帮助吸收、消化、记忆与运用知识,并获得了惊人的效率和成果。在巴洛克音乐的背境下学习,学生每天最多可以轻松地记住大约 3000个单词,在3个月之后还能够记住大约 80%。罗扎诺夫根据学习的不同需要, 将乐曲分为主动音乐(主要用于学习)和被动音乐(主要用于记忆)。该音乐播放以 约40分贝为宜。 很多心理学家和研究学习的学者都认为巴洛克音乐拥有增强学习效果的作用。 、 ,形成于维也纳的一种乐派,亦称“ ”。以海顿(1732-1809)、莫扎特(1756-1791)、贝多芬(1770-1827)为代表。其特点是: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 度统一。创作技法上,继承欧洲传统的复调与主调音乐的成就,并确立了近代鸣奏曲 曲式的结构以及交响曲、协奏曲、各类室内乐的体裁和形式,对西洋音乐的发展有深 远影响。 二、 。:?如巴洛 乐,代表人物有巴哈、韩德尔;?罗可可音乐,代表人物有如库泊兰、拉穆等大克音 师们的典范作品。:?浪漫乐派,主要代表人物有舒曼、舒伯特、肖 邦;?民族乐派,主要代表人物如格里格、格林卡、柴可夫斯基、斯美塔那、波隆贝 斯库、西贝里乌斯、巴托克等大师们的典范作品。?维也纳古典乐派,主要代表人物 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等大师们的典范作品在内。 一、音乐中的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是一个相当不明确的词,它有几种不同而又相关的含义。一种不很恰 当的用法是将它指流行音乐以外的音乐,包括所有种类的严肃音乐,不管它是何时创 作的以及为什么目的而写的。而此处我们所指的是大约1750年开始至1827年贝多 芬逝世为止这一时期的音乐。 所谓“古典的”,准确地说,原是指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典的古代”,那是西方文 明两个伟大的时期。多少个世纪过去了,人们回顾往昔,而且企图借鉴那个时代的文 化精华。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已经这么做了,巴洛克初期亦然,但一直到十八世纪 中叶才真正开始重新发现“古典”。特别是考古的发现,展现了一幅简朴、宏伟、宁静、 有力、优雅的画面,这在新发掘出来的古希腊和南部意大利的神庙中十分典型。例如, 1748年庞贝的发现,其中的遗物被画家临摹和雕刻家模制以广泛流传,理论家们研 究它们构成的原则。历史学家和美学家们(其中最著名的为德国人温克尔曼)将它们 称为“古典”并作为他们这一时代的典范,有探索精神的艺术家们紧随这一观念,如十 八世纪英国画家雷诺兹强调绘画的最高成就是在于表现古代希腊罗马的主题以及他 们作品中的英雄气概和人的苦难。 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也追随这种理论,表现在他描绘英雄的画面上。意大利 新古典主义雕塑家基本上以古典的雕像为范本来刻画现代的男男女女。“古典”的历史 事件、神话以及哲学思想也日益有其广泛的影响,如歌剧的剧本多取材于这一时期的 史实、神话及英雄人物。由于优秀的古代文化的影响,人们常将“古典”一词视为有杰出的、卓越的含义。不论是一首诗,还是一辆汽车,如果说是“古典的”,那就意味着它是此类中的佼佼者。人们也往往倾向于把某个图案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称之为“古典比率”,意味着这个比率保持了自然的平衡,并无奇特或标新立异,而是遵循规范的原则。正由于信 奉这种“适当的比率”和自然平衡的原则,使得古典时期的音乐风格迥异于其他时期。 实际上这一时期的作曲家在考虑音乐结构时都遵循这一基本概念:一种调性间平 衡的概念,给予听众明确的感觉这音乐如何进行;还有段落之间的平衡,听众在聆听 一首乐曲时可以准确地知道紧接着出现的内容。作曲家的创造性只是对这个作曲系统 和轮廓稍加变化,而不是机敏地或富有进取精神地创作出乐曲来使听众着迷或惊奇。 也可以说在音乐创作上不存在所谓“古典时期”,仅有“古典风格”。按照这种风格,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写出了他们的名作。如果说这是杰出的典范,有一定的道理。但 是这种风格并非仅仅出现于他们三人的作品中,这个时期的其他作曲家的创根基本上 也是这种风格,也是按照这种传统。 在巴洛克时期和古典时期之间,还有一些短暂的过渡阶段。其中之一是洛可可 (Rococo),就像音乐史学者给巴洛克取名一样,是按照其风格而取名的。这一名 称原是艺术史学者们专门用来指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法国的装饰性艺术的。这一时 期的法国建筑中,巴洛克式的雄伟、严峻的风格分解或者柔化,成为类似贝壳制品(法 语为rocaille)式的线条。由此发展出一种新颖的、绚丽的、优美的、富有想象的风 格。像所有的法国文化及趣味一样,这种风格也迅速传遍欧洲,在德国南部及奥地利 特别风行。如果说音乐和建筑等其他艺术的演变完全一样,那是不恰当的,但在音乐 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浓墨重彩让位于优美、纤细的精雕细琢,尤其在键盘乐中发挥得淋 漓尽致,很多一流的作曲家写了极尽装饰能事的乐曲,著名的格可可风格的作曲家当 数法国的库普兰,在德国采用这种风格的是巴赫的同时代人泰勒曼和马特松,意大利 作曲家有D?斯卡拉蒂。在C.P.E.巴赫、海顿、莫扎特等人的作品中犹可见到洛可可 风格的余韵。 另一个名词也来自法语galant(华丽风格),顾名思义是“华丽”,其实用于艺术风格,它的含义更要丰富得多。首先是指欢乐,这是一种直率的、任性的欢乐:感官 的欢乐,它有别于道德的说教及更深刻的艺术境界,也意味着一种优雅和尘世的趣味。 在音乐上它首先是流畅的旋律,摒弃了复杂的对位手法;其旋律听来使人感到极为清 晰,因为伴奏部分很清谈,通常用通奏低音(如羽管键琴)演奏固定的音型或者很慢 地进行,绝不会对旋律喧宾夺主。华丽风格的乐曲最理想的表演媒介是人声,康塔塔 或 歌剧选曲(最好是爱情歌曲);作曲家通常把乐句分得简洁而又规律,用一种可 以预测的问答式进行,歌者的声音较为朦胧但却极富表情。另一种流行的表演媒介是 长笛(替代老式的和音色明亮的竖笛),人们特别欣赏它那优雅而柔和的色彩。华丽 风格也指舞蹈节奏的使用,巴赫等人在他们的键盘乐组曲中采用的外加乐章之一,即 称为“华丽曲”(galanteries);它意味着常常使用一些固定的、短小的旋律乐句,一如姿态优雅的鞠躬和礼仪。 “华丽风格”一词在1700年后才使用,此种风格的流行是在十八世纪二十年代以后,十八世纪中叶为其全盛时期,即巴赫、亨德尔一辈的作曲家消失而新的一代崛起 之际。巴洛克时代大师们的富有驱动性的低音声部(它能赋予乐曲一种活力)此时让 位给较为迟缓的低音进行,只起到衬托上面主要声部的作用而已。巴洛克时期常用的 赋格织体也被取代,此时上面的声部轻而易举地取得了统治地位,其次才是低音,而 中间声部已无容身之地。巴洛克音乐中,长而不规则的乐句被较短的乐句取代,它们 往往是两小节或四小节的,听者能感觉到后继的乐句大约将是怎样的。音乐语言变革 之所以发生,主要原因是新思潮的出现,即启蒙运动。十八世纪早期这个重大的变动 已出现于哲学以及像英国的牛顿、法国的笛卡儿那样的科学发现的觉醒,理性与人道 的观点受到重视,神秘与迷信逐渐褪色。启蒙运动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将文学艺术普及 到普通的男女中间去,使中等阶级也可分享过去只有贵族才能享受到的东西,艺术应 该充实和丰富人们的生活。因此我们发现在十八世纪初期,歌剧这一形式不仅是专供 私人宅邸演出和仅用意大利语言,而且也向公众开放并用各个国家的民族语言。在法 国出现了喜歌剧(opera comique),歌曲与对白穿插进行,故事情节是老百姓日常 生活中所发生的事。十八世纪二十年代喜歌剧已在巴黎集市的场子上演出。比之宫廷 歌剧来,它的内容更适合人民大众的口味。在英国,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开始,贵族们 尚在欣赏意大利歌剧,中产阶级却喜欢带有对白的、曲调质朴动听的轻型歌剧,此种 情况不仅发生在伦敦,而且遍及全国各地。此种类型的歌剧在十八世纪中期经译成德 语后在德国的柏林及汉堡等地上演,促进了产生德国自己民族形式的此类歌剧,即歌 唱剧(Singspiel)。就是在歌剧的故乡意大利,十八世纪初已出现用地方语言的喜歌 剧,如在威尼斯、那不勒斯等地。此类歌剧所用题材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曲调动听; 相形之下,取材古代或神话中的故事和人物就显得不易理解,其音乐也较乏味。 歌剧并不是唯一显示文化艺术发展进程的体裁。与此同时,音乐的印刷出版业建 立起来了,人民大众可以购买乐谱在家歌唱或演奏,乐器制造业也由于新技术的发展 而蓬勃兴起。年轻姑娘能演奏羽管键琴或钢琴是有教养的重要标志。男士们则演奏长 笛、小提琴或其他业余性质的乐器。十八世纪时出了许多为家庭用的乐器演奏教材。 作曲家们也为家庭使用的目的而创作乐曲,它们在演奏技术上虽较简单而易于掌握, 却仍然优美动听,演奏起来饶有兴味。这就是上述引起风格转变的原因,转向更有规 律的和旋律的风格。人们在家里尝试着唱他们在公共娱乐场所听到的歌曲,“流行歌 曲”歌集的刊印应运而生,这些歌曲选自最近上演的歌剧(在伦敦也有在著名的游乐 园中演唱的),它们对音乐爱好者来说是印象新鲜的。 并非仅是歌剧吸引着新的观众,十八世纪时音乐会的活动已经开始。以前,器乐 曲主要在宫廷或上流社会人物的家庭中表演,现在出现了全新的局面,人们(通常是 既有音乐爱好者又有专业音乐工作者)集合在一起举行音乐会,娱乐自己(有的赖以 为生)和款待前来的听众。在较大的城市里从事音乐的专业人员很多,伦敦和巴黎首 先兴办定期的管弦乐队音乐会,其他城市很快效仿。宫廷乐队也常举行售票的音乐会。 特别是在十八世纪后期,音乐会的活动迅速发展。杰出的演奏家从一个城市到一个城 市举行巡回演出。当地有名的艺术家也举行年度的“慈善’音乐会(演员仍然能拿到报酬)。管弦乐队这一团体组织日益成形,音乐会向公众开放当时是一件新鲜事。为适 应此种需要,作曲手法亦需更新,要求乐曲有更为逻辑和清晰的形式,以吸引听众的 注意力和兴趣。适应这一时代形势的要求,新一代的作曲家从此兴起,其中的三巨头 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这就是所谓维也纳古典乐派。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人都在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在维也纳 活动,他们之间互有影响。他们都是运用奏鸣曲形式的大师,写出了奏鸣曲、交响曲、 四重奏这类体裁的不朽佳作;他们也都致力于主题的展开以及利用调性的配置来给抽 象的形式注入细致微妙的表情。 虽然三人都写过歌剧,但是真正在歌剧中留下了璀璨名篇的只有莫扎特,而且也 确实没有称得上“古典主义”的歌剧风格存在。主要是这些大作曲家的器乐曲给了当时 以及整个十九世纪以巨大影响。除了贝多芬后期的作品显得较为艰深外,这三人的作 品都既深刻而又通俗易懂,这也促进了这一时期开始的音乐从此走向世界。巴赫和亨 德尔的作品仍仅限于在中部德国及英国流传,而海顿的作品不仅在他受雇的贵族宅邸 演奏,而且在维也纳、巴黎、伦敦都能听到;莫扎特以演奏家的身份漫游全欧,演奏 他自己的作品;贝多芬的作品从1805年后也是在欧洲到处都能听到。 二、初期古典乐派 文艺复兴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主调形式的新音乐,以贵族社会为背景,在德意志和 奥地利各地繁荣昌盛起来。其初期有三个主要乐派:以音乐大师巴赫的次子 卡?菲?埃?巴赫(C.P.E.Bach)为中心的柏林乐派;以约翰?施塔密茨(Johann Stamitz, 1717-1757年)为中心的曼海姆乐派;以瓦根扎尔和蒙恩为中心的早期维也纳乐派。 歌剧虽然是古典派音乐中的重要部分,但从整体来看,古典派音乐的特色在于器 乐方面,特别体现在奏鸣曲和交响曲形式的音乐上。曼海姆乐派的室内乐和交响乐不 仅影响了维也纳乐派,而且对波恩时代的少年贝多芬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奏鸣曲是古典派音乐中极富代表性的形式,它的呈示部中有第一、第二主题的对 比,中间出现 发展部,然后是两个主题反复的再现部。曼海姆乐派当时已经具有了 相当完整的奏鸣曲形式,他们还在交响乐中加入小步舞曲乐章。这个乐派的交响乐配 器中,木管乐器也采用了双管编制。莫扎特在自己的交响乐中加用单簧管,也是受了 曼海姆乐派的影响。 三、维也纳古典乐派 以“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 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 初。 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 展。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所不同的是,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 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探索。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相 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 盾,是理想的境界;重视戏剧,研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从中吸取营养,作品具 有民族特色。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 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在音乐形式上,它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 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单乐章题材的器乐曲繁多,主要是器乐小品,如即兴曲、 夜曲、练习曲、叙事曲、幻想曲、前奏曲、无词曲以及各种舞曲——玛祖卡、圆舞曲、波尔卡等。在众多的器乐小品中,钢琴小品居多。声乐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艺术歌 曲,并将诸多的声乐小品串联起来形成套曲,如舒柏特《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 等,就是浪漫主义音乐派创新的艺术题材。和声是表现浪漫主义色彩的重要工具,不 谐和音的扩大和自由使用,7和弦和9和弦以及半音法和转调在乐曲里的经常出现, 扩大了和声范围及表现功,增强了和声的色彩。作曲家创立了多乐章的标题交想曲和 单乐章的标题交响诗,这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的形式。 浪漫主义这一词的含义,原来是指用罗曼语(Roman)书写的故事,进而专指长篇小说或骑士故事,后来也包括传奇小说等。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兴起,首先出现于 十八世纪的文学中。在作品里,将一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完全不受限制地表现 出来。就是说,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在理论 上相对立。古典主义的音乐是线条式的而且是鲜明的,浪漫主义的音乐富于色彩和感 情,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然而,这只是原则上的区别,实际上在古典主义音 乐中,已含有浪漫主义的因素,而浪漫派的作品中,也多有古典式的内容。 初期浪漫主义音乐与其它姊妹艺术一样,发自欧洲“启蒙时代”的思想与同法国大革命有关的自由民主思想,比文学中的浪漫主义约晚数十年。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已成 [编辑本段] 为初期的浪漫主义的先驱,其后的作曲家们都可划分为浪漫派。从时代上来说,十九世纪中叶是其全盛时期。 浪漫注意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 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如果贝多芬的音乐只是黑白电影或版画的话,那么浪 漫主义音乐派作品则像水彩画和五颜六色的油画。这一时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浪漫主 义音乐流派。一种是以勃拉姆斯为主要代表的保守浪漫主义,另一种是积极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也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上成果最为丰富的时期,它极大丰富和发展了 古典主义音乐的优良传统,并有大胆的创新,这一时期的许多音乐珍品至今仍深受人 们的喜爱和欢迎。 在古典派作曲家贝多芬、罗西尼和韦伯的晚期作品中,已经明显流露出浪漫主义 音乐的风格,正是他们开创了浪漫派的先河。1800年前后出生的作曲家们,形成了初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舒伯特和柏辽兹可谓初期浪漫派音乐的代表人物,他们从格鲁 克、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传统出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后来,浪漫主义音 乐经过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和威尔第等人的进一步完善,在柴科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纳的时代达到了巅峰,这些作曲家、钢琴家构成了中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至于马 勒、理查德?施特劳斯和拉赫玛尼诺夫等近代名家的作品,则归于晚期浪漫主义音乐。 早期浪漫主义音乐派的代表人物舒伯特的创作中心是艺术歌曲,艺术歌剧是诗歌 和音乐的结合,这是浪漫主义音乐派作曲家抒发诗情画意的理想领域。舒柏特选用的 诗歌范围很广,有歌德、席勒等大诗人的诗,也有它的朋友朔贝尔的作品。他歌剧中 的钢琴伴奏,不仅起了陪衬旋律的作用,也是创造特定意境的主要手段。舒柏特的歌 曲被称为“艺术歌曲”,但许多歌剧中淳朴的音乐语言,常常接近于民歌,他的《野玫 瑰》、《鳟鱼》、《菩提树》等歌曲,后来都成为广泛流传的民歌。民歌常用的分节 歌的形式也是舒柏特歌曲创作的主要形式。 李斯特是中期浪漫主义音乐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匈牙利,他的一生对音乐突 出的贡献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丰富了钢琴技巧的表现力。 他的钢琴音乐不仅有诗情画意的小品,也有宏伟、辉煌的艺术效果和具有交响性 的乐曲,他使钢琴音乐获得了管弦乐队般的效果,气势宏伟,热情磅礴。二是他首创 了单乐章标题交响诗体裁。一生中他写了十三首交响诗,以《前奏曲》和《塔索》最 为著名,这些交响诗具有叙事性、抒情性、描写性和戏剧性的特点。此外,在李斯特 的作品中鲜明的匈牙利民族特色体现得尤为突出,如反映匈牙利民间生活的19首匈 牙利狂想曲,其中第2、6、12、15首是经典之作。 理查施特劳斯是晚期浪漫主义音乐派作曲家。作为一位作曲家,施特劳斯的贡献 主要表现在交响诗方面,他完善了交响诗的结构形式,精心创作主导动机以及专门描 写人物、地点、情景的音乐片断。他的管弦乐配器方面同样显露了卓越的才能,他的 作品线条思绪极尽各种乐器之性能,使他的作品中一个极平常的动机或主题也能发出 最迷人的光彩。施特劳斯的歌剧创作主要受瓦格那的“乐剧”的影响,作曲技巧虽然高超,但内容比较苍白,与瓦格那的作品相比较要单薄得多。他的作品有时象一篇充满 绚丽辞藻的散文,但却在复述一个空洞无聊的内容。施特劳斯是由古典创作和浪漫主 义音乐的杰出综合者,莫扎特的明澈,贝多芬的动荡,勃拉姆斯的结构感,瓦格那的 英雄性,李斯特的标题音乐,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他对管弦乐队的熟练把握使他的 作品发出迷人的光彩,但世纪末的文化特征,也充分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即唯美主义 和颓废主义的倾向。他的创作和瓦格那一道预示了二十世纪音乐的来临。 浪漫主义音乐家灿若群星,他们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德意志的贝多芬是 维也纳古典乐派及向浪漫主义乐派过渡时期的代表,有“乐圣”之称。其作品题材十分丰富,有钢琴奏鸣曲、交响乐和室内乐等,如《悲怆》《月光》《田园交响曲》《英 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都被列入世界名曲。奥地利的舒伯特不到20岁就开始 了自己的音乐创作生涯。一生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被称为“歌曲之王”。《小夜 曲》是其代表作品之一。此外还创作了交响乐、室内乐和钢琴音乐等作品。奥地利的 小约翰?施特劳斯不到7岁就写出了第一首圆舞曲,他创作的《蓝色多瑙河》《春之 声》《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圆舞曲闻名于世,有“圆舞曲之王”之称。法国的柏辽兹是浪漫主义标题交响曲的创立者,代表作品是《幻想交响曲》。这是一部有文学标题 的、浪漫主义的和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它的副标题是“一个艺术家的生活片断”,五个 乐章的情节线索通过比较详细的文字标题提供给听众。《幻想交响曲》受到贝多芬的 《田园交响曲》的很大影响,表现出更鲜明的浪漫主义特征。 浪漫主义音乐在歌剧中也取得了辉煌成就。意大利罗西尼的作品旋律优美、技艺 精巧。他还是美声唱法的开创者。威尔第的音乐作品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富有 民族特色,对当时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了巨大作用,人们尊称他为“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其代表作品《茶花女》是名扬世界的巨作。普契尼的音乐除直接采用 各国民歌外,还善于使用新手法。如《图兰朵》中就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代 表作品还有《蝴蝶夫人》等。法国的比才的代表作品《卡门》是世界最优秀的歌剧作 品之一,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法国音乐追求精巧形式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德意志瓦格纳的作品极有独创性。他用近20年的时间完成的巨作《尼布龙根的指环》 具有鲜明的德意志民族特色。 浪漫主义音乐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这一时期不但盛产伟大的音乐家, 而且音乐体裁空前广泛,出现了诸如无词歌、夜曲、艺术歌曲、叙事曲、交响诗等新 颖、别致的形式,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大“宝库”。浪漫主义音乐也是一座桥梁:韦伯接受了格鲁克和莫扎特的传统,传至近代的瓦格纳;舒伯特在器乐方面是贝多芬的继 承人,他的浪漫主义艺术歌曲,则是经由舒曼和奥尔夫流传至今;柏辽兹的标题音乐 源于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其后又与近代法国的印象主义相关联。 民族性、民主性。反对外族侵略和民族压迫,反对封建统治和民族分裂,是浪漫 主义音乐的主要思想内容。为了表现这些内容,为了塑造民族英雄形象,反映爱国主 义和民族统一思想,在音乐风格上特别注意吸收民族民间音乐的精华。 人民性。浪漫主义音乐家受到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斗争中,人民所表现出来 的巨大力量的启示,在他们的作品中力求真实地表现普通人的精神面貌、社会道德、 审美观和理想,同时为使作品被人所理解,发展了乐器作品的标题性,创作了大量的 标量音乐。 抒情性。它与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不同,浪漫主义崇尚感性,注重揭示人类精神 和内心世界,而这些又是通过作曲家个人的感受表现的。因而抒情性的个人心理刻划, 自传性,则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特征,并促进了抒情体裁的发展。 幻想性。这是作曲家为了在他们的作品中解决残酷的现实与美好理想矛盾,所采 取的一种手法。浪漫主义作曲家之所以喜欢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中选也题材和形象, 正是由于从这里可以为他们的想象,提供任意驰骋的天地。 新精神。浪漫主义作曲家不但在政治上、思想上和道德观念上反对因袭守旧, 而且在艺术上,在音乐体裁,形式以及创作手法诸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从而 发展和丰富了人类的音乐文化。 从十九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在音乐史上称为“近代音乐”时代。在这一时期,以印象主义 音乐为代表的几种音乐流派,实现了音乐史上从晚期浪漫主义向 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过渡。 【印象主义音乐】 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 一种音乐流派。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 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 它的音乐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 追求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分歧与差别。由法国作曲 家C.德彪西首创。印象主义一词借用自美术。1874年巴黎“落选者沙龙”展出画家C.莫奈一幅题为《日出印象》的绘画,引起嘲笑和议论,此后人们把艺术理想与表现手 法大致与之相似的画家,如E.德加、C.毕沙罗、A.西斯莱、P.A.雷诺阿称为“印象派”。他们反对学院派的保守思想,热爱大自然,面向现代生活,采取在户外的阳光下直接描 绘景物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在光与色的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与周围的气氛,对绘画的发展有 很大影响。印象主义一词在音乐中首次出现于1887年,法兰西美术研究院的评委指 责德彪西在罗马进修时的第 2部“交卷作品”交响组曲《春天》结构不明确,要他“警惕模糊的印象主义”。1894年其《弦乐四重奏》在布鲁塞尔首演时,评论家开始用“印象主义”加以赞扬;1905年以后,此词常用以概括德彪西及风格与他接近的音乐,不 再带有贬意。 古典主义音乐的创作原则与风格是严谨、规整,浪漫主义音乐是注重情感的表现 与激情的发挥。 与之相比较,印象主义音乐并不通过音乐来直接描绘实际生活中的图画, 而是更多地描写那些图画给我们的感觉或印象,渲染出一种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 色调。在乐曲的形式上多采用短小的、不规则的形式,以便更好地体现出印象主义音 乐较为自由的特点。 印象主义音乐盛行的时间不很长,它很快就被更加激进与富于 变化的现代音乐所代替,但印象主义音乐 却是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从此音乐艺术开始了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转变。 正因为如此,印象主义音乐才得到 了非常的重视,其艺术性与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理解与承认。 法国音乐家德彪西和拉威尔是公认的印象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除此之外,法国作曲家杜卡和 意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也是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人物。 杰出成就—德彪西—一个人的流派 像其他法国作曲家的作品一样,德彪西的音乐是标题音乐而不是绝对音乐。 十九世纪末, 法国出现了一派叫做“印象主义者”的画家和诗人,他们追求的是一 种梦幻的美,于是作曲家德彪西力图用音乐来达到“印象主义者”用绘画所达到的同样效果。 在使用新的和声和音乐方面,德彪西是现代音乐的先驱。他建造的那种古怪 的、非尘世的音乐,主要是采用完全没有半音关系的“全音阶”和许多在空气中根本听 不见的“泛音”。德彪西还在 管弦乐队里使用各种乐器的不同组合来发出柔和的带有闪 烁性的音响效果。起初人们听他的音乐觉得 不知所云,但当他们听惯了的时候,便 发现其中妙趣无穷了。 仿效德彪西的最重要的作曲家就是他的同胞拉威尔了,但拉威尔并没有象德彪西 那样过多使用全音阶 和听起来奇怪的和弦,他更擅长从管弦乐队里抽取音色的深浅 明暗度,在这方面无人能及。例如 《波莱罗舞曲》,节奏和旋律一遍又一遍地重复, 但这首西班牙舞曲借助拉威尔对力度的纯熟使用 (从轻到响或从响到轻的变化)和 对音色的巧妙结合,听起来使人感觉变幻莫测,趣味无穷。 印象主义音乐是浪漫主义音乐向现代音乐过渡的桥梁之一,虽然这一乐派主要集 中在十九世纪末到 二十世纪初的法国,但这种风格对于近现代音乐的发展所起的作 用是不可估量的。后来二十世纪音乐中的 “表现主义”、“十二音体系”以及“序列音乐” 等几种流派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印象主义音乐的影响。 印象派代表德彪西反对后期浪漫派以自我为中心的英雄崇拜以及音乐过度庞大 膨胀,从当代法国的社会背景、心理特质和美学观出发,力图恢复法国音乐明晰、典 雅的特征,追求艺术形象的真实与新颖独创。当时,象征派诗人追求辞藻声韵的微妙 效果,印象派画家利用色彩抓住自然景物的瞬息变化,给他以很大启迪。90年代以 后陆续创作的管弦乐曲《牧神的午后前奏曲》(1892~1894)、室内乐《弦乐四重奏》(1893)、歌剧《普莱雅斯和梅丽桑德》(1893~1902)、钢琴曲《版画集》(1903)、 歌曲《波德莱尔的五首诗》(1889)等,都是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成熟之作。这种风 格的特征为:崇尚柔和,抑制、排除过分的激情;避免文学性的铺叙,借助标题和丰 富的色调变化引起联想;含蓄的暗示多于热情直率的表达,强调朦胧的感觉印象和变 化多端的气氛。德彪西认为,音乐比绘画更能有效地把印象主义的理想付诸实践,绘 画只能表现光的静止状态,而音乐却能表达光的流动变化。莫奈需要一系列画幅才能 绘出同一场面的光的不同效果,而音乐却能创造出不间断的光的流动。 印象主义音乐常常使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在曲调发展上避免使用浪漫主义音乐中常见的重复、扩充、展开等表现手段, 而以短小的曲调细胞组合成一种新颖的动机语汇。声乐曲调与言语音调密切结合,近 似朗诵;器乐曲调也很少有气息宽广的线条。 ?在节奏上喜欢使用复节拍与复节奏,节拍不规则地细分减弱了推动力,呈现松 散流动的状态。 ?重视调式的表现力,根据形象要求采用相应的调式,如各种五声音阶、中古调 式及全音音阶。扩大调性概念,常避免出现明确的收束式。全音音阶的运用使调式中 的每一个音居同等地位,减弱了调中心感,出现多调性因素。 ?由于喜好对不同的色彩与音响作平面的、绘画式的并列,和声成为最重要的表 现手段。通过增加和弦结构的可能性与减弱和声进行的功能性,得到极其丰富的和声 色彩。 ?音色丰富、独特而新颖。在声乐作品中,男高音与女高音常使用缺乏光彩和戏 剧力量的低音区;广泛运用各种乐器演奏法上的色彩手段,如木管的低音区、铜管大 量使用弱音器与阻塞音,铜管在乐队中的作用往往不在于加强力度,而为了取得多变 的色彩效果等。 ?配器与织体安排新颖。如弦乐组常常细分,小提琴的高音伸展到过去很少用的 音区,大提琴担任小提琴的角色,中提琴演奏低音,造成模糊不清之感;突出竖琴、 钢片琴、三角铁和钟琴清澈的音响,使管弦乐色彩缤纷,把力度与音色联系起来。 ?结构往往松散模糊,但许多作品仍可看到三部曲式的轮廓。 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是从后期浪漫派和民族乐派中演变出来的。在德彪西之前, 印象主义音乐的某些因素已显露于F.F.肖邦、F.李斯特、E.格里格、П.穆索尔斯基以及 C.-A.弗朗克、R.瓦格纳等人的作品之中。肖邦充分认识到色彩的价值,将其作为 音乐中一种独立的重要因素。格里格的复杂、朦胧、富于色彩的和声,亦可谓具有一 定的印象主义气质。他们对钢琴音乐的细致要求和踏板的出色运用,对印象主义钢琴 音乐有重要影响。李斯特某些作品标题的本身就含有印象主义的性质,如《鬼火》表 现光的快速运动;瓦格纳的歌剧里已有许多新颖的音响组合,《莱茵河的黄金》序曲 所呈现出波涛起伏、雾气缭绕的意境。此外,东方音乐亦是印象主义音乐的重要养料, 例如1889年巴黎万国博览会中演出的爪哇及东南亚的音乐,对德彪西有很大启示。 德彪西以后,虽然难于将某个作曲家截然归入印象派的行列,但是,印象主义音 乐风格及手法的实际影响已遍及整个音乐世界。在法国,拉韦尔同样喜好选择象征派 诗人C.波德莱尔、P.魏尔兰、S.马拉梅的诗歌为歌词。他的音乐尽管结构严谨,有些 接近于古典主义,但有人仍将他归之于印象主义。P.迪卡斯采用象征派诗人M.梅特林克的戏剧为歌剧脚本,运用全音音阶与德彪西式的和声,与A.鲁塞尔、F.施米特等同时代的法国作曲家一样,在采用印象主义音乐语汇的同时,保持了自己的个性。在 英国,受德彪西影响最大的是F.迪利厄斯,他的《夏日的花园》、《河上之夏夜》等乐 曲,充分反映了印象派的特点。R.沃恩?威廉斯在其《伦敦交响曲》中,对泰晤士河 上朦胧黎明及威斯敏斯特教堂洪亮钟声的描绘,都有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此外,还 可列举G.霍尔斯特的《行星》中的《海王星》、F.布里奇的《萤火虫》、《春天来临》, A.巴克斯的《范德花园》。西班牙作曲家M.de法利亚的不少作品,既有鲜明的印象 主义倾向,又有民族特征,《西班牙庭园之夜》就是这一类型的代表作。匈牙利B.巴托克的早期作品《两幅图画》中的《鲜花盛开》,《在户外》中的《夜音乐》,Z.科达伊的《九首小曲》、《夏日的黄昏》等都表现出印象主义的意境。 印象主义音乐作为一种新的艺术风格曾启迪了20世纪初一大批作曲家的创作, 但它的题材、内容只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缺乏深刻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因而仅盛 行于20世纪初,不久就被新的音乐风格与音乐流派所代替。 印象派的音乐注重的是和声的色彩变化,强调朦胧感。 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在欧洲文化活动中心巴黎萌生的一种新音乐风格,它 深受当时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派诗歌的影响,追求刻画实物周围的色彩与光影在瞬间 的迷离变幻。因此,在印象派的音乐中,富有色彩效果的和声远比旋律重要。由于钢 琴兼有和声以及音色精致变化的功能,又能在琴槌、琴弦和踏板的巧妙组合之中产生 奇妙的泛音效果,最能表达云雾水性音响的灵动之感,因而十分适宜表现印象主义的 风格。不仅如此,印象主义音乐在听觉感受、观念意识和心灵体验上都超越传统进行 了全方位的更新。法国印象主义钢琴音乐作曲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克劳德•德彪西和 莫里斯•拉威尔。 作为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德彪西的创作特点与浪漫主义有着直接的承传关系。 从他的钢琴作品标题来看,德彪西喜欢把创作寄托于梦幻世界,而这正是浪漫主义音 乐的一大特点。尽管德彪西描绘大自然的题材比比皆是,但他并没有像浪漫主义音乐 那样借景抒情,而是超然物外,精神遨游在水光山色之中,在虚无缥缈的意境中进入 一个忘我无我的境界。德彪西是继肖邦之后的又一位挖掘钢琴内在音响的大师,他打 破了调性的束缚,开拓了钢琴音色的微观世界。 与德彪西相比,作曲家拉威尔在钢琴音乐创作风格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他在逐渐 摆脱印象主义美学思想的约束,回到更古老纯粹的法国传统。拉威尔享有管弦乐配器 大师的盛名,敏锐的色彩感大大地影响了他的钢琴创作。如果说德彪西主要从钢琴本 身去发掘表现潜力和音响层次,拉威尔则更注重从乐队配器的角度来发挥钢琴音响的 色彩性。其钢琴作品以组曲《镜子》、《夜之幽灵》和两首钢琴协奏曲最为著名。 德布西和拉威尔是公认的两位印象主义作曲家。另外,法雅,席曼诺夫斯基,保 罗?杜卡,义大利的雷斯皮基[1]和英国的沃恩?威廉斯也是该流派音乐的杰出代表[5]。 虽然德布西力图让自己远离「印象主义」这个词,但是他音乐的核心无疑正正体 现了印象主义的理念。他深受同时代印象主义文学和艺术的影响,并吸收了外国和东 方的一些音乐元素,创作出了自己独特的作品。德布西的音乐色彩朦胧,如梦如幻, 其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管弦乐《牧神午後》,《春天》,《大海》,《意象集》,还有他的钢琴曲都是印象主义音乐中的扛鼎之作。而他的名字,也紧紧地与印象主义音乐相连,「德布西主义」(Debussyism)也成为了印象主义音乐的同义词[4]。 而另一位印象主义巨匠拉威尔则有著不同的风格。他的音乐以描述身外之物 为主,但不像标题音乐般刻意描写事物,而是远离象徵主义中深染的主观元素,以一 种远距离、极度客观的立足点来创造音乐的印象。他虽与德布西并称为印象乐派的大 师,但是拉威尔所追求的效果更精确犀利,他避开象徵主义中暧昧的光线与阴影,以 大量的装饰效果点缀音乐结构[6]。其中《库普兰之墓》,《为死公主而作的帕凡舞曲》, 舞剧《达夫妮与克罗伊》,《G大调钢琴协奏曲》都是极具印象主义特色的作品。
本文档为【巴洛克音乐_139】,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明明白白我的心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1KB
软件:Word
页数:39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20
浏览量: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