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3进出货作业与订单处理

3进出货作业与订单处理

举报
开通vip

3进出货作业与订单处理3进出货作业与订单处理 3 进出货作业与订单处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进出货作业的含义和目的,掌握进出货 作业、补货作业、订单处理的基本工作流程,了解配送中心的物流信息处理系统 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汇 收货区(Receiving Space) 检验(Inspection) 发货区(Shipping Space) 理货(Tally) 订单(Order)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 3 进出货作业与订单处理 33>.1 进货...

3进出货作业与订单处理
3进出货作业与订单处理 3 进出货作业与订单处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进出货作业的含义和目的,掌握进出货 作业、补货作业、订单处理的基本工作流程,了解配送中心的物流信息处理系统 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汇 收货区(Receiving Space) 检验(Inspection) 发货区(Shipping Space) 理货(Tally) 订单(Order)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 3 进出货作业与订单处理 33>.1 进货作业 3.2 补货和出货作业 3.3 订单处理 ◎ 习题与思考题 3.1 进货作业 进货作业包括把货物做实体上的接收,从货车上将货物卸下,并核对该货物的数量及状态(数量检查、品质检查、开箱等),然后记录必要信息或录入计算机。 按照进货原因的不同,一般可以把配送中心的进货作业分为三种,即正常进货、赠样或赠品管理、退换货管理(可称为“二次进货”)。正常进货是通过订单购货进货的管理活动,而赠样或赠品管理以及退换货管理都属于非订单货物管理,分别来自于上游供应商与下游客户,但常需要时间或长或短的进入配送中心存放备用或等待处理。本章主要按照正常进货作业展开讲解。 3.1.1 进货作业系统的设计原则 3.1.1.1 影响进货作业系统因素 在安排进货作业以前,需要考虑相关的影响因素,以便于统筹规划。在进货方面,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进货对象及供应商的总数、地理分布、交通运输情况。 ?商品种类与数量。 ?进货车种与车辆台数。 ?每一车的卸(进)货时间。 ?商品的形状、特性(包括散货、单元的尺寸及重量、包装形态、有无危险性、托盘堆放的可能性、人工搬运或机械搬运、产品的保存期等)。 ?进货所需要的工作人员数。 ?配合储存作业的处理方式。 配送中心储存货物时采用托盘、箱子、单件三种方式,货车进货同样也有三种方式,因而如何在进货与储存之间对这三种方式进行转换是十分重要的。通常,有以下三种转换方式:第一种是进货与储存都采用同样的方式,即进货时的托盘、箱子、单件都原封不动地转入储存区,在这种方式下,进货输送机可直接把货物运到储存区;第二种方式是进货采用托盘、箱子的形式,储存则要求是单件的形式,这时必须把托盘和箱子在进货点拆装之后,以单件的形式放在输送机上,再送至储存区;第三种方式是进货采用单件或箱子的形式,而储存要求用托盘的形式,这就必须先将单件或箱子堆放在托盘上或把单件放入箱子后再储存。 (8)在进货时间内流经的车辆数调查。 需要考虑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为了安全有效地卸货及配送中心能按期正确地收货,在设计进货系统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以上八点是我们在安排进货流程时 3.1.1.2 进货作业系统设计原则 ?多利用配送司机卸货,以减少公司作业人员和避免卸货作业的拖延; ?尽可能将多样活动集中在同一工作站,以节省必要的时间; ?尽可能平衡停泊码头或车站的配车调用,如按进出货需求状况制定配车排程,或分散安排部分耗时的进货作业,尽量避开进货高峰期; ?码头、车站至储存区的活动应尽量保持直线流动; ?依据相关性安排活动,以达到距离最小化; ?在进货高峰期使货物能维持正常速率的移动; ?尽量使用同样的容器,节省更换容器的时间; ?详细记录进货资料,以备后续存取核查; ?在进出货期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货物搬运及储存。 3.1.2 进货作业程序 进货需要的各类人员,包括:司机、进货员、检验员、仓库管理员、信息员、财务会计员以及搬运工人。 进货需要的各类单证,包括:发票、订货单、进货单、磅码单、托运单、货运单、检验单、入库单、汇款单等,如有进货异常情况,还要填写退货单、残损单等。 常需要作的进货记录有:货运记录、装卸记录、检验记录、入库记录、付款记录、供应商和各类责任人的记录。 进货作业的基本流程如图3.2所示。 图3.2 进货作业基本流程 进货作业具体要依据采购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的有关规定选择进发货方式,做好各项进货准备,经和供应商验收交接货物装车后运至配送中心做卸货拆装作业,将货物分类、编码并检验后,移至预先指定的货位存放,同时办理货物入库交接和登记手续,最后结付货款。 3.1.2.1 进发货方式 (1)供应商送货 可以是供应商自己送货,也可以委托专业的运输或物流公司送货。供应商送货上门,能够免去货运的路途风险,减少交接环节和手续,但进货运费不能控制,进货价格较高,尤其是使用供应商外包送货时,若发生纠纷,还需要 和供应商或第三方检验机构协商,比较麻烦。 (2)配送中心提货 配送中心提货分为配送中心自己提货或委托专业的运输公司提货。配送中心提货涉及的环节和手续较多,不易管理。自己提货需要在供应商和配送中心处分别进行检验,特别是货物最好要投运输保险;外委提货需要分别和供应商以及运输公司办理进货和运货手续,但能够控制进货的时间和节奏,对进货价格控制较有利。 3.1.2.2 进货准备 (1)制订进货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即制定进货流程、预计人员、设备器具类型和数量以及进货异常情况的处理办法等。 (2)熟悉进货货物,即要明确进货货物的名称、数量、品种、规格、形状、包装单位、重量、尺寸、体积以及其他的物化性质,进而明确进货的搬运和存放要求。 (3)掌握库棚情况,即明确掌握配送中心的库房、货场和货棚的使用情况:性质(专用或是通用)、数量、现有存货量、已分配使用量、可使用量、存货设施设备、装卸搬运条件等。 (4)人员准备,即安排足够的职务和岗位。 (5)检验准备,即准备检验设备用具和场所,明确检验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方法、范围和实效,设计并准备检验单和检验记录。 (6)货位安排准备,即根据进货性质、进货量、进货单位、库棚可用量和出货要求,明确货位类型、货位需要量及其位置。 (7)苫垫材料、作业用具准备,即准备货物移动时或存放时所需要 的悬挂、顶 起等作业工具以及商品存放时的覆盖物、垫支物。 (8)装卸搬运设备和工艺设定,即准备叉车、拖车、输送机等装卸搬运设备,并制定操作程序,确保作业安全和效率。 (9)文件单证准备,即配送中心的进货指令和工作制度,应尽量规范安全、简约完善。 3.1.2.3 卸货拆装 货物运至配送中心后要进行运输和包装单位的拆分、装入等更改作业,因为进货包装单元与储存单元的形式有时是不同的,需要作相应的转换处理。一般货物运输和储存单元都有三种情况,即托盘、箱和单件,转换处理,如图3.3所示。 图3.3 进货与储存单元的转换处理 3.1.2.4 货物分类与编码 货物入库之前要进行分类编码,方便寻找、识别和管理。 (1)货物分类的功用 ?清楚分层归类,可提高管理效率; ?能减少其他作业行走移动的距离,并使存取人员更容易记忆货物位置,提高作业效率; ?便于收发保管; ?方便货物的分配与调拨; ?便于物流中心货物的联合与委托采购; ?便于记账及统计分析; ?便于审计、会计及税收工作的进行; ?可作为货物编号的依据。 (2)货物分类的原则 完全与合理的分类能让原本繁杂的作业变得有条不紊,因而进行货物分类时应注意下列原则: ?分类应按照统一的标准,自大分类至小分类依同一原理区分,以合乎逻辑; ?分类必须根据企业本身的需要,来选择适用的分类形式; ?分类必须有系统地展开,逐次细分,方能层次分明; ?分类应明确而相互排斥,当一产品已归于某类,绝不可能再分至其他类; ?分类必须具有完全性、普遍性,分类系统应能包罗万象,适用于广大的地区类别,使所有物料均能清楚归类; ?分类应有不变性,即货物一经确定其类别后,便不可任意变更,以免造成混乱; ?分类应有伸缩性,以便随时可增列新货物或新产品; ?分类必须确切实用,绝不可流于空想。 (3)货物分类的方式 货物分类的方式主要可依循下列六项特征: ?为适应货物储存保管需要,而按照货物特性分类; ?为配合货物使用而按照货物使用目的、方法及程序分类,如需要流通加工者划分为一类,直接原料划分为一类,间接原料划分为一类; ?为适应货物采购的便利,而按照交易行业分类; ?为便利货物账务处理,按照会计科目分类,如价值很高者划分为一大类,价值低廉者划分为一大类; ?依货物状态分类,如货物的内容、形状、尺寸、颜色、重量等; ?依信息方面分类,如货物送往的目的地、顾客类别等。 大体来说,捆包出货前的分类以最后一种为最多,而进货的分类则不一定,视公司的 情况、性质、需求来做选择。 (4)货物编码 货物编码是依据货物的分类给每类和每件货物编制代码,一般用数字和字母表示。为方便商品信息读取,现在货物编码常用商品条形码表示或包含在商品条形码号电子标签内,商品条形码下通常配有货物编码。根据通用范围的大小,货物编码可以分为出口编码或国际通用码、国内编码或自用编码。 ?国际通用码 国际上通用的商品条形码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制定的EAN(European Article Number)码,我国目前在国内推行使用的也是这种商品条形码。EAN码分为EAN 13(标准版)和EAN 8(缩短版)两种。 EAN-13码由13个数字组成。第1,3个数字为国家代码,如690,692代表中国内地,489代表香港特区;第4,7个数字为厂商代码;第8,12个数字为产品代码;第13个数字为校验码。如图3.4所示。 图3.4 一般货物EAN码 EAN-8码由8个数字组成,1,3个数字为国家代码,第4,7个数字为厂商代码或产品代码,第8个数字为校验码。 ?自用编码 自用编码形式多样,可专用数字、专用字母或者二者混合表示。常用形式有以下几种: ?流水号编号法 此法由1开始按数字顺序一直往下编,是最简单的编号法,常用于账号或发票编号,属于延展式的方法。但需要配合编号索引,否则无法直接理解编号意义。 ?数字分段法 与上一方法不同的是在于其把数字分段,让每一段数字代表共同特性的一类货物。 ?分组编号法 此编号法依货物的特性分成多个数字组,每一数字组代表此项货物的一种特性。例如,第一数字组代表货物的类别,第二数字组代表货物的形状,第三数字组代表货物的供应商,第四数字组代表货物的尺寸。至于每一个数字组的位数是多少需视实际需要而定。 ?实际意义编号法 依货物的名称、重量、尺寸乃至分区、储位、保存期限或其他特性等实际情况来考虑编号。此方法特点在于由编号即能很快了解货物的内容及相关信息。 ?后数位编号法 运用编号末尾的数字,来对同类货物作进一步的细分,也就是从数字的层级关系来看出货物的归属类别。 ?暗示编号法 用数字与文字的组合来编号,编号本身虽不是直接指明货物的实际情况(与实际意义编号法不同),但却能暗示货物的内容。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容易记忆,但又不易让外人了解。 在所用到的条形码中,除了商品的条形码外,还有货位条形码、装卸台条形码、运输车条形码等。条码应用的主要设备是条码刷制器、条码打印机、条码扫描笔、条码译码器等,这些设备与计算机、光电扫描器相连,以实现自动化信息处理。 (5)物流条码标准 物流条码是用在商品装卸、仓储、运输和配送过程中的识别符号,通常印在包装的外箱上,用来识别商品的种类和数量,也可以用于仓储批发销售现场的扫描结账。 物流条形码包括14位标准码和16位加长码两种,若有以重量计算的商品,还可以追加使用6位加长码。物流条形码属于不携带信息的标识码,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如果需要将生产日期、有效期、运输包装号、重量、体积、尺寸、地址等重要信息条码化,则可以使用EAN 128码。EAN 128码可以携带大量信息,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制造业中的生产流程控制、物流业中的仓储管理、车辆调配、货物追踪等。其应用特点主要有: ?自动输入信息,节省信息传递及输入的成本; ?保证信息传输的正确性与及时性; ?在生产、配送等各个环节中都能掌握商品的状态; ?降低配送过程中的损耗。 3.1.2.5 货物检验 货物检验是对入库商品数量和质量的检查验收,是进货作业的重要环节。具体内容详见下一小节的介绍。 3.1.2.6货位安排 在货物入库前,要备好货位,明确货位的位置、尺寸、温度、配套设备工具等要求,以及储存区的可用货位、已分配货位和有效货位,还要预计有效货位的存货量或进货量所需要的货位,其中主要应明确货位的形式、存货量计算和编号。 (1)货位的形式 货位安排有固定、不固定和分类固定三种。固定货位是在储存区为每类货物制定存放位置并保持不变。这样容易辨识货物,不易出现存取差错,进出货效率较高,但会发生存货不均现象,货位利用率不高。不固定货位则是货物随机存放,不指定位置,有空位即可放置,能较充分的利用货位,但不易管理。分类固定货位能较好的结合固定货位和不固定货位的优点,是先将储存区分成几个小的区域,每一小区域固定存放某一大类货物,而小区内货物的存放则不是固定的。 (2)货位存货量的计算 若是立体货架存货,货格是固定的,其存货量是设计好的,容易计算;若是地面堆放,则在充分利用空间的条件下,地面堆放货位的存货量取决于库场单位面积技 术定额和货物单位面积堆存定额。计算公式为: Q=PS 式中 Q——某货位的储存能力(t); S——货物存放货位的有效占用面积(m2); P=min(p库,p货) 式中 p库——库场单位面积技术定额(t/m2); p货——货物单位面积堆存定额(t/m2)。 (3)货位编号 货位编号就是货物存放位置的数字或字母代号,以方便查找和管理。一般用“四号定位”方法进行编号。如5 3 2 11,表示5号库房(5号货场),3号货架(3号货区),第2层(第2排),11号货位(11号货垛)。对于货架或货垛较多的储存区,还可以分区并规定区号。另外货位安排时还要明确一些基本要求,如先进先出、重近轻远、重低轻高、出货频率对应等原则。 3.1.2.7 货物入库交接和登记 货物入库时和入库后,仓库保管员要办理货物入库的有关交接事项,登录入库货物台账,制作并贴挂货卡,建立进货档案,严密货物入库管理工作。 货物入库的有关交接事项:首先是入库货物的再检验和确认,明确入库货物的数量和 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并对照检验单、送货单以及进货单确认其内容的一致性,然后在送货单或交接清单上签字确认收货,并对收货异常情况如货物残损等提供相应单证或记录;其次是接受有关的进货入库资料、记录和单证,如物品使用手册、技术性图纸、货运和检验记录、检验单、磅码单等,以备检查或建立进货档案使用。 3.1.2.8 货款结付 货物入库后,入库单、发票单要传于财务部门登录财务账,完成货款和账务的支付和结清。付款的过程和时间有多种。付款可以于采购合同签订后、进货前付款,可以分批或分期付款,也可以进货前预交部分货款、进货后补齐余款,还可以进货后付款。付款方式也有现金支付、银行汇款或转账等。付款的实现不同,财务记账方式也是不同的。 3.1.2.9 进货作业的质量控制方法 由于进货作业的环节较多,涉及的各类岗位人员也较多,如果发生作业差异,不但影响供应商的结算,而且影响库存的准确率和后续作业的正常进行。因此,对每个作业环节进行交接和记录对保证作业的正确性有重要意义。如可以利用进货作业交接单进行进货作业控制。 对进货作业差异记录的主要目的是监督作业质量和明确作业责任,以提高员工的作业素质并促进不断改善。 3.1.3 货物验收检查 货物验收工作是对产品质量和数量进行检查的工作。验收工作一般分为两种: (1)先点收货物,再通知负责检验的单位办理检验工作; (2)先由检查部门检验品质,认为完全合格后,再通知仓储部门办理收货手续。 货物检验是进货作业的重要环节,既要把好关,杜绝残次品通过,又要注意效率,不影响货物入库的速度。所以要求检验人员熟悉货物检验标准和方法,明确检验内容以及把握检验的程度和时间。 3.1.3.1 货物检验的标准 验收标准是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检验结果的依据和参照,为了准确及时地验收货物,首先必须明确验收标准。在实际进货作业中,通常依据以下标准验收货物: ?采购合同或订单所规定的具体要求和条件(规格、图解等); ?议价时的合格样品; ?各类产品的国家品质标准或国际标准,如我国出台的纺织品、机电产品、食品等行业的质量标准。 此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验货标准,如发达国家制定的带歧视性的农产品和纺织品中某些化学成分含量的苛刻标准,均超出常规规定。 3.1.3.2 货物检验的方法 货物检验的方法主要有三类。 (1)感觉检验 感觉检验,即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作用检验。视觉可发现货物外表是否残损,听觉能借助声音发现物品质量是否异常,触觉则可以通过皮肤或手掌的接触了解物品手感、弹性等情况,嗅觉能辨别货物气味是否正常,而味觉是通过品尝了解货物的水分、质感、味道等状况。感觉检验不用借助于专门的检验器具,简单而快速,成本比较低。 (2)测试仪器检验 对于高价值、高科技以及特殊类物品,为确保质量,在感觉检验的基础上,要做仪器测试,如食品及其包装材料成分的检验。仪器检验属于精密检验,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检验人员按照规定程序操作,代价较高。 (3)运行检验 运行检验即通过物品的实际运转、移动、作业等表现,观察并评价 其功能、效果,进而得出检验结论。运行检验适合于通信、机电、电器等工业品。对价值高的进口制造设备组装后一般要进行运行检验。 3.1.3.3 货物检验的内容 (1)数量验收 数量检验是对进货各种数量的确定、计算和对照,如毛重、净重、皮重等称重,长、宽、高等尺寸的丈量,容积、体积、面积、件数的计算等。 在日常作业中,入库货物数量上溢多短少是比较常见的现象,这直接关系到配送中心的库存数量和流动资产管理,因此,数量验收是进货作业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要求入库商品按不同供应商或不同类别经初步整理查点后,必须依据送货单和有关订货资料,对商品品名、规格、等级、产地、牌号进行核对,确保入库货物准确无误。 数量验收通常采用计件和计量两种方法。计件法一般有标记计件法、分批清点和定额装载三种方法。计量法通常包括衡量称重和理论换算两种方法。 (2)包装验收 货物包装具有保护商品、便利物流等功能,因此,包装验收也是货物验收的重要内容。包装验收的标准和依据:一是国家颁布的包装标准,二是合同或订单的要求与规定。 具体验收内容包括: ?包装是否安全牢固 包装验收要从包装材料、包装造型、包装方法等方面进行检验。如检验箱板的厚度,卡具、索具的牢固程度,纸箱的钉距,内封垫和外封口的严密性等。此外,还需检验商品包装有无变形、水湿、油污、生霉和商品外露等情况。 ?包装标志、标记是否符合要求 商品包装标记、标志主要用于识别商品、方便转运及指示堆垛。包装标志、标记要符合规定的制作要求,起到识别和指示商品的作用。 ?包装材料的质量状况 包装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状况直接关系到包装对商品的保护作用,因此必须符合规定的标准。 (3)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包括对商品外表、性质等的外观质量的检验,也包括对商品物理结构、化学成分、使用功能和效果等的检验。一般来说,外观质量检验比较简单,而内在质量检验要借助于专门的检验器具或使用特定的方法才能完成。 3.1.3.4 货物检验的程度和时间 货物检验的程度即货物检验范围,是实际接受检验的货物的数量。一般来讲,进货时原则上要求尽可能全部检验,但由于人员数量、进货数量、货物性质、习惯做法等因素的影响,许多进货采用抽查检验,即只对一定比例的进货实施检验。如对珍贵物品、制造设备、进口物品等同时进行全部的数量检验和质量检验,对标准型的商品可抽检5%,10%,对包装件要100%清点数量。 货物检验时间一般在进货入库时进行,尤其是数量和外观质量检验。对于特殊货物,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内部质量检验的时限,习惯在入库的10天内或进口到货的30天之内完成检验。 返回 3.2 补货和出货作业 3.2.1 补货作业 补货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补货是指库存量低于最低库存量时,向供应商或配送中心发出订货补货信息,保证不断货和降低缺货率。狭义的补货是指配送作业流程中将货物从仓库保管区域搬运到拣货区域的工作,实际上是拣货的一种辅助活动,目的是确保商品能保质保量按时送到制定的拣货区,不耽误拣货工作。这里所讲的是狭义的补货。 3.2.1.1 补货方式 一般来讲,补货的方式有整箱补货、托盘补货、货架上层—货架下层三种补货 方式。 (1)整箱补货 这种补货方式是以货箱为单位,由货架保管区补货到流动货架的拣选区。整箱补货方式的保管区为料架储放区,动管拣货区为两面开放式的流动棚拣货区。拣货员拣货之后把货物放入输送机并运到发货区,当动管拣货区的存货量低于设定标准时,则进行补货作业。补货方式是由补货作业员到货架保管区取货箱,用手推车载货箱至流动货架非拣取面补货。 整箱补货比较适合体积小并且少量多样出货的货物。 (2)托盘补货 这种补货方式是以托盘为单位,由地板堆放保管区补货到地板堆放动管区或者货架拣选区。拣货时把托盘上的货箱置于中央输送机送到发货区,当存货量低于设定标准时,立即补货。补货时使用堆垛机把托盘由地板堆放保管区运到地板堆放拣货动管区,或是把托盘运到货架动管区进行补货。 由地板堆放保管区补货到地板堆放动管区,适合于体积大或出货量多的货物;由地板 堆放保管区补货到货架拣选区,适合体积中等或中量出货的 货物。 (3)货架上层—货架下层的补货方式 此种补货方式保管区与动管区属于统一货架,也就是将同一货架上的中下层作为动管区,上层作为保管区,进货时将动管区放不下的多余货箱放到上层保管区。当动管区存货量低于设定标准时,利用堆垛机将上层保管区的货物搬至下层动管区。 货架上层—货架下层的补货方式适合体积不大、存货量不高,且出货多为中小量的货物。 3.2.1.2 补货的流程与时机 (1)以托盘补货为例说明补货作业的流程,如图3.5所示。 (2)补货的时机 补货的时机一般情况下要考虑库存控制策略,并根据库存控制方式分别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决策,一般情况下有以下几种形式: ?批次补货:于每天或每次拣取前,由电脑计算所需货物的总拣取量,再相对查看动管拣货区的库存量,计算差额,并在拣货前一特定时点补足货物。此为“一次补足”的补货原则。 批次补货较适合一日内作业量变化不大,紧急插单不多,或是每批次拣取量大,需求容易预测的情况。 ?定时补货:将每天划分为数个时段,补货人员于时段内检查动管拣货区货物存量,若不足则马上将货架补满。此为“定时补足”的补货原则。 定时补货较适合分批拣货时间固定,且处理紧急追加订单的时间集中固定的情况。 ?随机补货:指定专门补货人员,随时巡视动管拣货区的货物存量,发现不足随时补货的方式。此为“不定时补足”的补货原则。 随机补货较适合每批次拣取量不大,紧急插单多,一日内作业量不易事前掌握的情况。 图3.5 补货作业流程 3.2.1.3 补货方式的应用 (1)自动仓库补货方式 由自动仓库将商品送至旋转货架进行补货,如图3.6所示。 (2)直接补货方式 将需要补货的货物直接送入动管拣货区,而不需要经保管区再转送的补货方式,如图3.7所示。 图3.6 自动仓库补货方式示意图 图3.7 直接补货方式示意图 (3)复合制补货方式 该方式中动管拣货区的货物采取相同种类相邻放置的方式,而保管区则采取两处两阶段的补货方式。第一保管区为高层货架仓库,第二保管区为动管拣货区旁的临时保管处。进行第一阶段补货时先由第一保管区的高层货架把货物运至第二保管区。在进行第二阶段的补货时,动管拣货区内的其中一个托盘拣取完毕后,即将空托盘移出,后面托盘依序顺向前推进,第二保管区再将托盘移进动管拣货区。如图3.8所示。 图3.8 复合制补货示意图 3.2.2 出货作业 出货作业是根据客户订单要求,将货物从配送中心储存区拣取出来,经配装后送交客户手中的活动。 出货作业涉及的环节有:订单处理、拣货、补货、配货、装卸搬运、送货以及进出货管理中共同存在的理货。 出货作业涉及的人员有:订单处理员、仓管员、理货员或拣货员、各类装卸搬运工人、司机、送货员、信息员、会计员等。 出货作业涉及的单证有:订单或出货单、拣货单、补货单、送货单或货运单、出货检验单、磅码单甚至装箱单、汇款单、发票等,还有各类记录、货物技术性能使用等证明材料和文件(如销售合同、事故记录、外包发货方式下的货运合同)。 配送中心出货作业始于接受订单,终于交予客户,期间经过一系列信息单证的传递、人员和设备的作用,形成一个多环节的实物移动过程。 出货主要作业流程如图3.9所示。 图3.9 出货作业流程图 3.2.2.1 配货 配货作业是指把拣取分类完毕的货物经过配货检查后,装入容器和做好标识,再运到配货准备区,待装车后发送。配货作业流程如图3.10所示。 图3.10 配货作业基本流程图 (1)分货作业 在完成拣选作业之后,将所拣选的商品根据不同的顾客或配送路线进行分类。对其中需要经过流通加工的商品,拣选集中后,先按流通加工方式分类,分别进行加工处理,再按送货要求分类出货。分类作业可分为人工分货和自 动分货。 分货大多以客户或配送路线为依据。分货的方式一般有下述三种,如表3.4所示: 表3.4分货方式说明表 旋转架的每一格位当成客户的出货篮,分类时只要在电脑中输入各客户的代号,旋转架即会自动将其货篮转至作业员面前,让其将批量拣取的物品放入。同样的,即使没有动力的小型旋转架,为节省空间也可作为人工目视处理的货篮,只不过作业员根据货架位上的客户标签自行旋转找寻,以便将货物放入正确的储位中 旋转架分类 自动分类机利用电脑及辨识系统分货,因而具有迅速、准确、不费力的优点,尤其在拣取数量或分类数量众多时,更有效率 自动分类机 完全由人工根据订单或传票进行分货,也就是不借助任何电脑或自动化的辅助设备,将订购货物放入已贴好各客户标签的货篮中 人工目视处理 描述 处理分类 (2)出货检查 出货检查作业包括根据客户、车次对象等对拣选货物进行产品号码及数量的核对,以及产品状态及品质的检验。出货检查作业内容如图3.11所示。 图3.11 出货检查作业内容 在拣货作业后的物品检查,因耗费时间及人力,在效率上经常是个大问题。出货检查属于确认拣货作业是否产生错误的处理作业,所以若能先找出让拣货作业不会发生错误的方法,就能免除事后检查,或只对少数易出错的物品做检查。 (3)包装、捆包 包装是配货作业中重要的一项,它起到保护商品,便于搬运、储存,提高用户购买欲望以及易于辨认的作用。包装分为个装、内装及外装三种。 ?个装,又称商业包装,指商品的个别包装,有利于提高商品的价值、美观度,同时还可以保护商品。 ?内装,为了防止水、湿气、光、热、冲击等对商品的影响而进行的货物内层包装。 ?外装,指货物包装的外层,即把货物装入箱、袋、木桶、金属桶和罐等容器中,在没有容器的条件下,应对货物进行捆绑和做记号等工作。外装容器的规格是影响物流效率的重要因素。它要求尺寸与托盘、搬运设备相适应,同时要求具有承重、耐冲击和抗压等能力。 内装和外装统称为运输包装。对于运输货物的包装,通常不要求装潢美观,只求坚固耐用且便于装卸,以免货物经长距离辗转运输而遭受损失。 在包装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包装的适当化,即避免包装过大和包装过剩问题; ?包装的可靠性,即包装宣传的可靠性; ?环保问题,即包装废弃物的处理问题; ?包装资源问题,即包装回收的再利用问题; ?包装的安全性问题,即应提升顾客服务的品质。 (4)出货形式 配送中心在拣货时一般是以托盘、箱子、单件为单位,同样,出货也主要是以这三种形式进行。因此针对不同的拣货及出货形式,必须采用不同的作业方式。 3.2.2.2 配装 货物经配货按客户或配送路线分放后,接下来要配装。简单地说,配装就是配载装车。配载是装车货物的种类、数量、体积、重量等的概念性设计和搭配,以使货车的载重量和容积都得到充分利用,不亏载。对配载后的货物实施装车活动就完成了装配过程。装车后的货物位置关系与状态成为积载。 货物的配装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货物必须合理搭配,充分利用货车的载重量和容积; ?货物的合理积载,安排好货物的车内堆放位置。这要求在装车时考虑许多影响因素,主要是货物性质、车辆类型和客户情况。货物性质包括形状、数量、体积、硬度等物理性质和湿度、温度、危险性等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不同会影响配装,如易串味物品不可搭配装车,易碎品不可积载。车辆类型包括车型(是专用车还是普通车)、载重量、容积等,当送货量大,仅有中小型车时,不得不多次配装。 客户情况包括客户的地理位置和要货时间,距离近、交通条件好、要货紧急的客户一般先交货,为便于卸货和避免不必要的货物挪动,应将其要货放在货车的上层,反之放在下层。 具体安排配装时,对于积载没有特别要求的一般货物,如不考虑货 物的卸载顺序和累放限制等,常常可以根据经验判断或者用较精密的数学计算方法实现。一种货物的配装比较简单,选择容积和载重均可承受的车辆,并且将其容积和载重量利用完为止。 两种货物配装,可用简单的计算实现。如果车辆的车厢容积为V,载重量为W,要装载容重分别为Ra、Rb的两种货物,如何配装,使得车辆的载重量和车厢容积均被充分利用。 可以设两种货物的配装重量分别为Wa、Wb,单件重量分别为Wa单、Wb单,则: 并且,货物数量Xa=Wa/Wa单,货物数量Xb=Wb/W b单。 两种以上的货物配装,根据经验,一般是先从中选出容重最大和最小的两种货物配装,再在其他种类货物中选择容重次大和次小的两种货物配装剩余的车辆载重和空间,依此类推得到配装结果。也可以用运筹学或其他数学方法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两种及两种以上货物配装方法时有许多前提条件,应有针对性,如果配装考虑货物的性质或先后卸货顺序则不适用。 3.2.2.3 货运 货物配装完毕后,车辆就开始了运输的过程,并最终完成货物的移交。货运过程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运行中的车辆和货物管理和送货服务管理。 车辆行驶到什么地方、车辆状态是否正常、装载率如何等这些信息要求司乘人员与车辆调度中心能够实时保持联系,以便配送中心可以随时掌握车辆运行状态,及时解决问题并发出货运指示。大型的配送中心可以通过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结合起来,进行车辆运行管理。 货物运行状态、所在地点、送货时间等信息也是配送中心和客户都必须要了解的。客户可以登录货物跟踪系统窗口查询获得货物的在途信息,提前做好接收货物的准备。 货运的客户服务包括货物在途信息的提供、到货后货物和单证等手续的交接两个方面。到货后首先卸货,为方便起见,应在装车时就设计好如何卸货,然后耐心配合客户验收。如果需要安装测试,还要给予讲解和指导;有退换货时需确认后接收并运回。在此过程中,要将货物使用手册、技术资料和相关单据等移交给客户,并将货运单或送货单交予客户确认签字后带回。 3.2.2.4 货款结清 交货后货款可由司乘人员收回或如现在更多的使用银行转账方式实现货款的交付。接到货款后,配送中心财务部门要作相应的账面处理,登记已收账款,销去对应的应收账款,还要对客户的付款情况作出评价,记录付款时间、方式、条件、金额以及拖欠情况,以备日后对订货的信用状况进行考察。 3.2.2.5 理货 理货是配送作业的一个环节和功能。狭义的理货仅指储存区的货物上下架或堆拆垛及相应的数量和品质检查。广义的理货应该贯穿在货物出入配送中心始终,分散在配送中心其他的作业环节中,是在出入库和储存的过程中,根据订单、运单、送货单和仓储规章制度,对货物进行清点数量、质量检查、排分货位、分类分拣和出入库手续交接的作业活动。 配送中心的理货过程主要包括:清点数量,查验重量、尺度,检验外观状态,剔出残损,货物分拣,安排货位,指挥货物架、堆垛拆垛作业,处理事故,在库货物查验,办理交接。这些理货活动总的看来又可以分为货物处理与 单证记录的反应和交接两大类。对于理货的货物处理并不增加商品的任何价值,相反还易造成商品的损伤,增加成本,但却是进货或储货时货物状态把关以及货物移动所必需的。认真开具单证,详细做好各项记录,也是解决纠纷、划分责任、建立档案和理货工作总结所必需的。 3.2.2.6 出货作业的质量监控 拣选作业的准确性关系到公司的商誉和顾客关系。拣选作业的效率和对拣选准确性的控制成为管理的关键问题。由于出货作业的环节较多,涉及的各类岗位人员也较多,如果发生作业差异,不但影响供应商的结算,而且影响库存的准确率和后续作业的正常进行。因此,对每个作业环节进行交接和记录对保证作业的正确性有重要意义。 3.2.3 进出货作业考核指标 进货作业是物品进入物流配送中心的第一阶段,出货作业是物品准备移出配送中心的最后阶段。这个一进一出的过程是否准确有效,严重影响到物流配送中心的其他作业过程。衡量进出货作业的绩效评价指标按照空间利用、人员效率、设备运转三个方面具体细分为以下几个指标: (1)空间利用方面 主要考核在仓库工作总时间内的码头利用率,衡量码头的使用情况,是否因数量不足或规划不佳造成拥塞和低效率。其具体指标如下: 站台使用率=进出货车次装卸货停留总时间/(站台泊位数×工作天数×每日工作时数) 进货站台使用率=进货车次装卸货停留总时间/(站台泊位数×工作天数×每日工作时数) 出货站台使用率=出货车次装卸货停留总时间/(站台泊位数×工作天数×每日工作日数) 站台高峰率=高峰车数/站台泊位数 若站台使用率偏高,表示站台停车泊位数量不足,而造成交通拥挤。出现这种情况可采取下列措施解决:增加停车泊位数;为提高效率,要做好时段管理,让进出配送中心的车辆能有序地行驶、停靠、装卸货作业;增加进出货人员,加快作业速度,减少每辆车停留装卸的时间。 若站台使用率低,站台高峰率高,表示虽然车辆停靠站台时间平均不高,站台停车泊位数量仍有余量,但在高峰时间进出货仍存在拥挤现象,此种情况主要是没有控制好进出货时间引起的。关键是要将进出货车辆的到达作业时间岔开。可采取以下措施: ?应要求供应商依照计划准时送货,规划对客户交货的出车时间,尽量降低高峰时间的作业量。 ?若无法与供应商或客户达成共识分散高峰期流量,则应特别安排人力在高峰时间工作以保持商品快速装卸搬运。 (2)人员效率方面 这个方面的指标主要考核进出货人员的工作量分配、作业速率,以及目前的进出货时间是否合理。每人时处理进货量单位可以用金额、重量、箱数或体积等指标。其具体指标如下: 若每人每小时处理进出货量高,且进出货时间率也高,表示进出货人员平均每天的负担较重,原因出在配送中心目前的业务量过大。可考虑增加进 出货人员,以减轻每人的工作负担。 若每人每小时处理进出货量低,但进出货时间率高,表示虽然配送中心一日内的进出货时间长,但每位人员进出货负担却很轻。原因是进出货作业人员过多、商品进出货处理比较繁杂、进出货人员作业效率较低。可采取以下措施:考虑缩减进出货人员;对于工效差的问题,应随时督促、培训,同时应尽量想办法减少劳力及装卸次数(如托盘化)。 若每人每小时进出货量高,但进出货时间率低,表示上游进货和下游出货的时间可能集中于某一时段,以致作业人员必须在此段时间承受较高的作业量。可考虑平衡人员的劳动强度和避免造成车辆太多、站台泊位拥挤,采取分散进出货时间的措施。 (3)设备运转方面 设备运转方面的指标是评价设备的工作量是否合理和工作效率的高低。其具体指标如下: 此项指标若数值较低,则表示设备利用率较差,资产闲置,其原因是进出货量低而设备数量较多。如果进出货量不再增加,即业务无扩大的趋势,可以考虑将部分装卸设备转至其他作业或出租。 返回 3.3 订 单 处 理 3.3.1 订单处理方式 3.3.1.1 订单处理定义 由接到客户订货单开始至准备着手拣货之间的作业阶段,称为订单处理。通常包括有关客户、订单的资料确认、存货查询、单据处理以及出货配发 等。订单处理是与客户直接沟通的作业阶段,对后续的拣选作业、调度和配送产生直接的影响。 订单处理分人工和计算机两种形式。人工处理较具有弹性,但是容易出错,效率低,书写内容也会出现模糊、难以辨认的情况,一般适合少量货物的订单处理。计 算机处理则能够实现订单格式的统一,客户在界面一样的信息窗口内输入订单信息,实现订货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递和转换,通过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实现合理而迅速地订单分批和订单分割,适合大量货物的订单处理。 3.3.1.2 订单处理的流程及内容 订单处理是一个很复杂的信息作业活动。为明确订单处理过程,我们将其按发生的顺序拆分成细微的活动和环节(如图3.12所示)配送中心接到订货信息并证实确认之后,设立订单品类顺序号,然后查询存货量和品种;若有相应库存则安排拣货,并根据拣货时间安排送货时间和顺序;如库存不够,和客户商议能否使用替代品;若替代品交货不可以,则要看是否调整已经分配好的存货满足该客户的订货要求;不能调整交货时,争取过期交货,若不能只有放弃订单或部分订货量。 图3.12 订单处理作业的基本流程 从订单作业的基本流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订单处理具体包含以下作业内容。 (1)接受订货 订单处理开始于接到客户订货信息,接单方式有传统的订货方式和电子订货方式。 电子订货,即采用电子传运方式取代传统的人工书写、输入、传送的订单方式,它将订货资料由书面资料转为电子资料,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传送,该系统即称为电子订货系统(EOS Electronic Order System)。 电子订货方式是一种传送速度快、可靠性及正确性高的订单处理方式,它不仅可以大 幅度的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也能有效的缩减存货量及相关成本费用。但是电子订货方式运作费用较为昂贵,因此在选择订货方式时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2)订货信息确认 ?货物数量及日期确认 货物数量及日期的确认是对订货资料项目的基本检查,即检查品名、数量、送货日期等是否有遗漏、笔误或不符公司要求的情形。 ?客户信用确认 不论订单是由何种方式传至公司,配送系统的第一步都要查核客户的财务状况,以确定其是否有能力支付该件订单的账款,其做法多是检查客户的应收账款是否已超过其信用额度。接单系统中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核查客户信用的状况: ?输入客户代号或客户名称 ?输入订购项目资料 ?订单形态确认 配送中心虽有整合传统批发商的功能以及有效率的物流、资讯处理功能,但在面对众多的交易对象时,仍需要根据顾客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做法。 ?一般交易订单 ?间接交易订单 ?合约式交易订单 ?寄库式交易 ?现销式交易订单 ?兑换券交易 ?订单价格的确认 不同的客户(批发商、零售商)、不同的订购量,可能对应有不同的售价,输入价格时系统应加以查核。若输入的价格不符(输入错误或因业务员降价强接单等),系统应加以锁定,以便主管审核。 ?加工包装的确认 客户对订购的商品是否有特殊的包装、分装或贴标等要求,或是有关赠品的包装等资料,系统都要加以专门的确认记录。 (3)设定订单号码 每一份订单都要有其单独的订单号码,此号码一般由控制单位或成本单位来指定,除了便于计算成本外,可用于制造、配送等一切有关工作,且所有工作说明单及进度报告均应附此号码。 (4)建立客户档案 将客户状况详细记录,不但能让此次交易更容易进行,且有益于以后合作机会的增加。客户档案应包含订单处理用到的及与物流作业相关的资料,包括: ?客户姓名、代号、等级形态(产业交易性质)。 ?客户信用额度。 ?客户销售付款及折扣率的条件。 ?开发或负责此客户的业务员。 ?客户配送区域: ?客户收账地址。 ?客户点配送路径顺序: ?客户点适合的车辆形态: ?客户点下货特性: ?客户配送要求: (5)存货查询和存货分配 ?存货查询 此程序在于确认有效库存是否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通常称为事先拣货(Predicting The Order)。存货资料一般包括商品名称、SKU号码、产品描述、库存量、已分配存货、有效存货及期望进货时间等。 ?分配存货 订单资料输入系统确认无误后,最主要的处理作业在于如何将大量的订货资料作最有效的汇总分类、调拨,以便后续的物流作业能有效地进行。存货的分配模式可分为单一订单分配及批次分配两种。 a.单一订单分配 此种情形多为线上即时分配,亦即在输入订单资料时,就将存货分配给该订单。 b.批次分配 累计汇总数笔已输入的订单资料后,再一次分配库存。配送中心因 订单数量多、客户类型等级多,且多为每天固定配送,因此通常采用批次分配以确保配送中心的库存能力。 然而,以批次分配选定参与分配的订单后,若这些订单的某商品总出货量大于可分配的库存量,则应如何取舍来分配这有限的库存,可依以下四项原则来决定客户订购的优先性: 第一,具特殊优先权者先分配。对于一些例外的订单如缺货补货订单、延迟交货订单、紧急订单或远期订单,这些在前次即应允诺交货的订单,或客户提前预约或紧急需求的订单,应有优先取得存货的权利。因此,当存货已补充或交货期限到时,应确定这些订单的优先分配权。 第二,依客户等级来取舍,将客户重要性程度高的作优先分配。 第三,依订单交易量或交易金额来取舍,将对公司贡献度大的订单作优先处理。 第四,依客户信用状况,将信用较好的客户订单作优先处理。 此外,也可依上述原则在接受客户订单时即将优先顺序性键入(以A、B、C或1、2、3来表示),而后在作分配时即可依此顺序自动取舍,也就是建立一套订单处理的优先系统。 若现有存货数量无法满足客户需求,且客户又不愿以替代品替代时,则应依客户意愿与公司政策来决定对应方式。 依客户意愿而言: ?客户不允许过期交货(Back Order),则删除订单上不足额的订货,甚至取消订单。 ?客户允许不足额的订货,等待有货时再予以补送。 ?客户允许不足额的订货,留待下一次订单一起配送。 ?客户希望所有订货一起配送。 依公司政策而言: 一些公司允许过期分批补货,但一些公司了解分批出货的额外成本不愿意分批补货,则可能宁愿客户取消订单,或要求客户延后交货日期。 配合上述客户意愿与公司政策,对于缺货订单的处理方式归纳如下: ?重新调拨 若客户不允许过期交货,而公司也不愿失去此客户的订单时,则有必要重新调拨分配订单。 ?补送 ?删除不足额订单 ?延迟交货 ?取消订单 (6)计算拣取时间 由于要有计划地安排出货时程,因而对于每一订单或每批订单可能花费的拣取时间应事先掌握,即要对此计算订单拣取的标准时间。首先,计算每一单元(一箱、一件)的拣取标准时间,将其记入电脑档案;其次,有了单元的拣取标准时间后,即可依每项订购数量,再配合每项的寻找时间,来计算出每项拣取的标准时间;最后,再根据每一订单或每批订单的订货项目及考虑一些纸上作业的时间,计算出整张或整批订单拣取的标准时间。 (7)按订单安排拣货及出货时序 前面已由存货状况进行了存货的分配,但对于这些已分配存货的订单,应如何安排其出货时程及拣货先后顺序,通常会再视客户需求、拣取标准时间等具体情况而定。 (8)订单资料处理输出 订单资料经由上述的处理后,即可开始打印出货单据,以便展开后续的物流作业。 ?拣货单 拣货单据的产生,在于提供商品出库指示资料,以作为拣货的重要依据。拣货资料的形式需配合配送中心的拣货策略及拣货作业方式来加以设计,以提供详细且有效率的拣货信息,便于拣货地进行。 ?送货单 送货单是客户签收和确认出货资料的凭证。对于送货单特别要注意以下内容: ?单据打印时间 ?送货单资料 ?缺货资料 库存分配后,对于缺货的商品或缺货的订单资料,系统应提供查询或报表列印功能,以便人员处理。 ?库存缺货商品 ?缺货订单 (9)订单跟踪管理 订单在物流过程中的执行状况如何,配送中心为客户提供服务之后客户对配送商品的质量、数量等方面的满意情况如何,客户对配送服务的满意度多高,客户使用配送产品后对产品、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客户今后的产品配送情况等,都是订单跟踪管理的内容。配送中心需要建立动态的订单管理系统,及时了解、反馈客户的各种情况,争取与客户建立长期的配送关系。 3.3.1.3 订单处理的关键因素及改善方法 在订单的处理过程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时间因素 订单处理过程的时间耗费,对配送中心来说是订单处理周期,而客户则将其定义为订货提前期。 (2)供货的准确性 供货准确性要求配送中心按照客户订单的内容提供准确品种、数量和质量的商品,并送到正确的交货地点。 (3)成本因素 订单处理的成本包括配送中心设置的地点和数量、运输批量和运输路线的调控等。配送成本的大小,对配送中心和客户都是一个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到双方的经济利益。 (4)信息因素 通过完善的信息系统,向客户以及企业内部的生产、销售、财务及仓储运输等部门提供准确、完备、快速的信息服务。 改善订单处理的方法很多,这里仅介绍一种利用网络结构图改善订单处理的方法。 其步骤如下: ?调查公司当前的订单处理流程,绘制流程图; ?调查现有订单处理流程中各步骤的时间耗费; ?绘制订单配送过程的网络结构图; ?利用流程改善原则和订单处理过程。流程改善经常遵循的一些原则包括并行处理、分批处理、交叉处理、删除不增值工序、减少等待、在瓶颈处添加额外资源等原则。 3.3.2 订单作业考核指标 对于订单作业可以从订单处理效率、客户服务质量两个方面进行考核。 3.3.2.1 订单处理效率 订单处理效率方面的考核有以下四个具体指标: (1)平均每日订单数=订单数量工作天数 (2)平均订单数=订单数量客户数 (3)平均每订单包含货物个数=出货量订单数量 (4)平均订单价=营业额订单数量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并监控订单每天的变化情况,拟订客户管理策略及业务发展计划,使物流业务与销售业务的配合最优化。 3.3.2.2 客户服务质量 关于客户服务质量方面的衡量有以下五个指标: (1)订单延迟率=延迟交货订单数订单数量 订单延迟率反映交货的延迟状况。需将物流系统串联作业改为并联 作业,提高交货期的准确度。延迟交货产生额外的出货延迟成本,包括:?客户不满意所导致的收益损失;?管理时间成本;?额外处理成本,包括退货。 其改善对策如下: 若订单延迟率过高,表示企业没有按照计划与顾客要求的日期交货。?找出瓶颈作业,进而分析瓶颈作业;?串联作业改为并联作业,以缩短出货时间;?调整 出车时间;?掌握路况;?改进缺货情况;?与客户重新协定配送时间。 订单延迟率低,但订单货件延迟率高,表明订货件数较多的客户交货延迟比率较高。应实施顾客别ABC分析。 (2)订单货物延迟率=延尺交货量出货量 评价公司是否应实施客户重点管理,充分利用已有的人力、物力资源。 (3)紧急订单交货率=未超过12小时出货订单订单数量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公司接单至交货的处理周期,以及紧急订单的需求情况。接单至交货周期短于12小时,将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其改善对策如下: 为了能更迅速地缩短接单至交货的时间,达到全面12小时出货的目标,可采取以下措施: ?制定快速作业处理流程及规范。 ?进行快速送货的成本核算,以控制费用开支。 对超过12小时出货来自突发性的紧急订单或是因顾客随意性和 缺乏计划的紧急插单,这些很容易影响物流中心的正常作业,降低作业效率和增加不必要的费用开支。 ?减少紧急插单率。 ?确实规划一个完善的紧急插单处理系统。 (4)商店退货率=顾客退货数出货量 或 商店退货率=商店退货金额营业额 检测商店退货情况,以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其改善对策如下: 退货与销货折让通常是因产品品质不良引起的。通过以下措施可以减少退货及销货折让几率: ?加强物流中心的商品品质管理; ?加强对供应链的评估考核和新商品管理,重视采购商品品质管理; ?改进挑选机器设备与作用方式; ?重视顾客反映的情况; ?审核商店退货、折让协定内容的合理性。 (5)缺货率=接单缺货数出货量 缺货率是指客户订货时,库存缺货以致无法接单或无法按时出货的比率。该指标反映存货对订单的满足水平,改善措施为调整订购点与订购量的基准。 而产生缺货的原因如下: ?库存量控制不好,或库存资料不正确; ?采购时机未掌握好; ?供应商交货日程和品质的延误,即物流中心系统商品基础资料与顾客订货数据的差异; ?员工士气与工作效率的损失。 缺货成本包括:有形缺货成本如销售机会损失、延期交货成本等;无形缺货成本,如公司信誉与顾客丧失的损失。 其改善对策如下: ?加强存货管理,库存异动需即时登录并尽量向顾客提供实时信息; ?掌握采购时机; ?严格监督和管理供应商,保证准时送货; ?核对订货资料的正确性; ?加强对缺货成本的控制。 3.3.3 配送中心信息系统 配送中心信息系统是所属企业信息系统或物流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是单独开发应用的一个信息系统,但都是配送中心有关信息的反映、处理与集成管理系统,在配送中心的经营活动中起着引导、指示、传输、控制和决策等重要作用。 3.3.3.1 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作用与目标 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在配送中心和所属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物流作业与日常事务处理 在物流作业方面,如接单作业、出货作业、采购作业、进货作业、存货管理作业、订单拣取作业、运输配送计划等,需要信息系统的指示和安排。在日常事务方面,如财务会计作业、人事管理作业、厂务管理作业等,更需要信息系统的处理和支持。 (2)物流管理与控制 配送中心的信息出发点和物流活动各节点一般是散布异处,怎样保证信息的无误传递和物流活动按计划进展,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指示、考核与控制。这些作用表现在信息的实时传输、订单跟踪、库存控制、货位指派、流通加工、日程安排、车辆行程和调度、绩效管理、制定作业计划等方面。 (3)物流活动的决策支持 通过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管理决策技术,结合相关的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等知识,配送中心信息系统能参与或进行一些重要的物流管理决策活动,为人为决策提供参考。这些作用表现在配送中心的功能定位、商品类型选择、服务项目设置、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制定等方面。 配送中心建立信息系统主要完成的目标有: ?库存合理化:依靠物流上的库存集约化和严密的计算机库存管理,压缩库存并防止商品脱销; ?调节需求与供给:把订货信息和库存信息反馈给生产企业,使产、供、销一 体化,从而提高流通效率; ?缩短从订货到发货的周期; ?提高运输配送效率; ?提高装卸作业效率。 3.3.3.2 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内容 在具体建设信息系统时,由于配送中心的类型、经营商品、所属企业的情况不同,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组成模块和具体内容也不一样。配送中心属于生产企业、商业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或各方共同经营,配送中心的运输和配送业务是否外包,都会极大影响其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模块。 下面我们就具有采购和销售功能条件的配送中心作一般性的功能模块内容介绍。 一个完善的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由供应商管理、采购进货管理、库存管理、销售出货管 理、运输配送作业管理、财务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绩效评价、辅助决策、系统服务等子系统和相应功能组成,如图3.13所示。 图3.13 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功能框架图 (1)供应商管理子系统 它是对供应商信息进行管理的系统,以对应供应商队伍汰劣取优,督促其改善供货水平,保障货源稳定。其主要功能有: ?建立并提供供应商基本信息,如名称、代号、地址、联系方式、规模、财务状况、付款条件等。 ?建立并提供供应商品等有关信息,如供应商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质量、价格、性质、交货时间、供货历史记录等。 ?进行供应商的开发、选择、评价、分类分级以及供货合同等管理, 对供应商的合同执行情况、供货质量和数量、信誉度、重要度作出评价。 (2)采购进货管理子系统 它是对供应商订货和对采购物品入库前系列活动的信息管理。其 主要功能有: ?采购的基本数据、资料的处理 ?向供货商下采购订单 ?进货指示 ?购货付款申请 ?采购计划和评价 (3)库存管理子系统 它是对商品库存量、时间以及相应的出入库活动的信息管理。其主 要功能有: ?库存基本资料、信息及其查询、处理 ?出入库活动管理 ?盘存管理 ?数据传送管理 ?调拨与报警管理 ?库存计划与评价决策 (4)销售出货管理子系统 它是关于销售和出货活动的信息管理系统。其主要功能有: ?销售的基本数据、资料的处理 ?客户订单处理 ?出货指示 ?售货收款通知 ?销售和出货计划与评价 (5)运输配送作业管理子系统 它是对进货运输和销售配送进行计划、安排的信息管理系统。其主 要功能有: ?建立和提供运输配送的基本数据、资料 ?运输配送计划 ?作业指示和跟踪 ?运输配送决策和评价 (6)财务会计子系统 它是处理财务数据,进行配送中心及其各部门预算控制和成本分 析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其主要功能有: ?总账管理 ?应收和应付、预付和已收账款管理 ?人事工资管理 ?成本分析和财务控制 (7)客户关系管理子系统 它是维护客户关系、明确客户需求而进行的反映客户基本需求情况 的信息管理系统。其主要功能有: ?客户基本资料的建立和提供 ?客户需求资料的建立和提供 ?客户关系评价 ?客户服务及反馈 (8)绩效评价子系统 它是收集整理配送中心各类经营管理信息,对其或各个分部门、环 节进行评价的信息管理系统。其主要功能有: ?绩效评价基本资料的建立和提供 ?配送中心总体经营管理的评价 ?配送中心各部门、环节、节点等的评价 (9)辅助决策子系统 它是通过获取内外部各类业务信息,辅助配送中心高层管理人员决 策的信息管理系统。其主要功能有: ?决策问题信息的收集和汇总 ?部门和环节决策 ?总体决策 (10)系统服务子系统 它是对信息系统进行维护和使用管理的子系统。其主要功能有: ?系统服务的基础数据的建立和提供 ?安全管理 ?使用管理 返回 习题与思考题 3.1 什么是进货作业,请简述进货作业的流程。 3.2 进货是如何检验, 3.3 什么是出货作业,请简述出货作业的流程。 3.4 补货方式有哪些, 3.5 如何处理订单, 3.6 配送中心的物流信息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返回
本文档为【3进出货作业与订单处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6606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2KB
软件:Word
页数:41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04-13
浏览量: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