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举报
开通vip

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1 ............................................................................ 1 1.1 概述 ........................................................................................... 1 1.2 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

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 1 ............................................................................ 1 1.1 概述 ........................................................................................... 1 1.2 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 2 1.3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 4 1.4 项目概况 ................................................................................... 5 1.5 研究结论 .................................................................................11 2 ............................................ 2-1 2.1 项目建设的背景 ................................................................... 2-1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2-2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 2-4 3 ........................................................ 3-7 3.1 粮食供求现状 .................................... 22 4 ..................................................22 4.1 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 .............................................................22 4.2 产品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24 5 ..................................................25 5.1 项目区范围 .............................................................................25 5.2 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25 5.3 社会经济条件 .........................................................................27 5.4 退耕还林现状 .........................................................................28 5.5 基础设施现状 .........................................................................28 6 ..........................................29 6.1 设计原则 .................................................................................29 6.2 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 .............................................................30 6.3 工程设计 .................................................................................31 1-- -- 6.4 工程量汇总 .............................................................................40 7 ..............................................................43 7.1 进度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43 8 ..........................................................45 8.1 组织机构 .................................................................................45 8.2 施工管理 .................................................................................45 8.3 资金管理 .................................................................................46 8.4 招标方案 .................................................................................46 8.5 质量管理 .................................................................................47 9 ..................................................49 9.1 建设投资估算编制 .................................................................49 9.2 流动资金估算 .........................................................................51 9.3 项目投入总资金及分年投入计划 .........................................51 9.4 投资指标 .................................................................................51 10 ........................................................53 11 ..............................................................57 11.1 财务评价依据 ......................................................................57 11.2 收入、税金及附加费估算 ..................................................57 11.3 收益估算 ..............................................................................58 11.4 成本估算 ..............................................................................58 11.5 总成本及经营成本 ..............................................................58 11.6 项目收益预测 ......................................................................58 11.7 资金来源与运用分析 ..........................................................59 12 ........................................................60 12.1 经济效益 ..............................................................................60 12.2 社会效益 ..............................................................................60 2-- -- 12.3 环境效益 ..............................................................................61 12.4 评价结论 ..............................................................................61 3-- -- 1.1概述 1.1.1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四川省*****市*****县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 项目业主:*****市*****县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 建设法人:*****市*****县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 建设地点:四川省*****市*****县 1.1.2 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综合规划组发改办农经 [2006]1781号《关于做好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四川 省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试点项目管理办法(暂行)》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为推进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县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发改、农业、林业、水利、财政、实施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建设项 目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 *****市*****县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本项目建设法人。 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协调统筹安排,监督检查项目的实施。 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日常管理和监督,制定项目管理办 法,协调各相关部门实施项目建设,保证人员、资金、措施、工程、培训到位,参与项 1-- -- 目总结,提供项目验收资料,并负责项目的其它相关工作。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委,由县 发改委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由各成员单位分别抽调一名工作人员组成。 1.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1.2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1.2.1 编制依据 一、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综合规划组发改办农经 [2006]1781号《关于做好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2.四川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川天退[2009]4号《四川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3.《四川省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试点项目管理办法(暂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6.《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7.《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 二、基础资料 (1)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定的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2)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文件、资料等。 三、遵循的标准、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1993年局部修订(GBJ10-89); 2-- -- (2)《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17-88); (4)《高低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J17-89); (5)《工业及民用通用设备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J55-83); (6)《建筑物防震设计规范》; (7)《四川省**市(州)**县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的项目编制方案 1.2.2 设计原则 根据国家有关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设计原则: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要统筹规划,与全省基本农田建设、大型商品粮基地、农 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水利水保项目做好衔接。并结合当地水土保持整体规划,符合 《水土保持法》的有关规定,在建设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防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按照 轻重缓急,优先安排钱粮补助年限已经到期或即将到期、面临缺钱缺粮困难的退耕农户, 实行已退先建,以建固退。 2.促进退耕农户粮食自给和提高区域粮食生产能力相结合 通过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促进退耕农户粮食基本自给,同时提高区域 粮食生产能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现退耕还林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 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要因地制宜,对适宜于分户建设的地区,鼓励因退耕而缺 粮的农户进行基本口粮田建设。同时,为便于水利、道路等公益基础设施建设和机耕机 3-- -- 播等,尽可能集中连片。可依据《土地承包法》的有关规定,妥善解决退耕农户无基本 口粮田建设地块或建设地块不足问题。 3.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坚持选择水土资源、地形等自然条件适合的地块进行;把 工程措施、经济措施、管理措施结合起来,灵活采取坡改梯、改良土壤、农田水利、小 型蓄水保土工程等综合措施,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统一规划设计,切实提高工程质量。 明确试点地区政府的事权和责任,明确退耕农户的权益和责任,坚持国家补助、地 方配套和退耕农户投入并举的原则,量力而行,先易后难、注重实效;尊重群众意愿, 不搞行政命令。 4.先行试点、稳步推进 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试点范围要从严控制在退耕还林重点地区,突出退耕还林 地基本口粮田不足的重点乡、村、户,优先选择基层干部队伍强、群众基础好的县、乡、 村进行。 工程建设可采取多种形式,及时总结经验,稳步推进。 1.3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实施退耕还林,是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 国务院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几年来,各有关地区、有关部门按 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不断 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实践证明,党中央、 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的决策是正确的,效果是好的。但是退耕还林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 突出问题,主要是一些地区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缺乏保障,后续产业没有形成等。 4-- --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退耕还林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对粮食播 种面积及产量的影响在当前。而生态环境改善后,未退耕地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却不是很 快就能见效的,所以短期内将影响到粮食供给。另外,退耕还林用粮供应数量增加后, 一些地区从外购粮,既存在调运费用过高农民无法承担的问题,也面临着粮价上涨后粮 源组织方面的困难。从目前的情况看,退耕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不大,但退耕还林供应粮 已经成为农民生活用粮的一部分。这部分粮食能不能及时足额供应,将在相当程度上影 响农民的口粮消费,甚至可能会导致毁林返耕。同时,退耕还林也使许多农民从土地上 转移出来,他们也需要商品粮供应。所以在退耕还林地区立足本地建设好基本口粮田、 培育起后续产业,是保障退耕农户长远利益的一条现实出路,也是实施退耕还林并不断 巩固成果的基本前提。 *****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境内气候温和,生态环境良好,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 地、四川省速生丰产林基地县、荔枝和龙眼重点生产县。退耕还林工程自1999年实施以来,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截至2005年末,全县累计退耕还林11.1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9.3%上升到41.5%。2006年,*****县实施退耕还林2000亩,荒山造林10000亩。在退耕还林工程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先后出现了 退耕农户缺粮比较严重的现象。因此,实施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工程,解 决好农民吃饭、增收等当前生计和长远发展问题,不仅迫切,而且实施意义重大。 1.4项目概况 1.4.1 建设规模 5-- -- 采用小型农田水利和坡改梯等工程措施建设基本口粮田8000亩,主要包括整修囤水田3700、新建囤水田3300亩、整修沟渠1750m、坡改梯700亩、新建土坎14007m。 1.4.2 拟建地点 本项目拟定的实施方案涉及*****县*****镇长龙村、新光村、太阳村、青峰村、青 狮村、沙地村,*****镇建新村、晏佳村、乐和村、龙华村、陈佳村和*****乡砖房、黄泽、向阳、前进、黄桷、新建村共17个村。 1.4.3 拟址条件 1.水利设施 项目区电灌站48处,装机容量1399kw。有中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8座,山平塘255口,新店水库干渠37.3km,二级干渠116.5km,石河堰276道。 2.交通设施 项目区有县乡道路与外界相连并通往各社,交通便利,管道设备、砂石、水泥均可由 拖拉机直达施工现场。 3.电力设施 项目区已完成了农网改造,供电区域覆盖整个项目区,电力保证率高。 1.4.4 主要工艺流程 采用小型农田水利和坡改梯等工程措施建设基本口粮田。 1.4.5 公用工程 1. 供电 6-- -- 利用已有电网保证供电,不需要另外增加供电能力。 2. 供水 利用已有水力保证供水。 1.4.6 环境保护 本项目为环境保护项目。 1.4.7 项目投入总资金 1、项目投入总资金537.7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537.72万元; 1.4.8 经济效益 项目总投资537.7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537.72万元; 项目建成后,按粮食综合价格1.5元/kg计算,每亩产值增加150元。项目区8000亩年 增加产值120.00万元。 生产期平均年总成本24.00万元; 生产期平均年经营成本24.00万元。 生产期平均单位处理成本0.22元/吨; 盈亏平衡点(BEP)=24.22%; 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16.71% 财务净现值:1493.98万元; 7-- -- 投资回收期:6年。 1.4.9 社会效益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初步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坡耕地是山 区农民生活和生存主要甚至唯一的生产资料,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采取有效措施,在退耕还林地区建设好基本口粮田,培育后续产业,切实解决农民的 长期生计问题,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这是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的基本前提。 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是国家探索解决退耕农户粮食基本自给的有效尝 试,主要通过坡改梯、改良土壤、农田水利、小型蓄水保土等综合措施改善退耕还林重 点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稳步实现退耕户的粮食自给。本项目建成后,将新增粮食80.7万kg,项目区人均增粮48.2kg,人均增收72.3元,有效解决了缺粮户的口粮问题,而且 增大了退耕还林区商品粮食供应量,项目生态效益较显著,能够为全面解决退耕还林区 基本口粮问题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累经验。 1.4.10 建设进度的建议 项目建设周期预计12个月。 1.4.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据 备注 1 增加粮食产量 t 80000 8-- --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据 备注 2 产品品种 粮食作物 t 80000 3 总投资 万元 537.72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537.72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0 4 项目总资金 万元 537.72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537.72 全额流动资金 万元 0 5 项目资本金 万元 107.54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107.54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0 6 投资指标 百元产值占用总资金 元/百元 67.22 百元产值占用固定资产投资 元/百元 67.22 9-- --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据 备注 百元产值占用全额流动资金 元/百元 0 全额流动资金年平均周转天数 天 10 全额流动资金年周转次数 次 30 7 全部定员总计 人 0 其中:工人 人 0 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 人 0 8 全年生产天数 d 300 9 工程占地面积 亩 8000 10 年总成本 万元 24.00 11 年销售收入 万元 120.00 生产期平均 12 项目净利润 万元 96.00 生产期平均 13 年税金及附加 万元 0 生产期平均 14 年增值税 万元 0 生产期平均 15 年所得税 万元 0 生产期平均 10-- --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据 备注 18 全部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 a 6 含建设期 19 贷款偿还期 a 0 含建设期 20 总资金利润率 % 17.85 税前利润 21 总资金利税率 % 0 22 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 % 16.71 所得税前 23 盈亏平衡点 % 24.22 1.5研究结论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 本项目财务评价经济效果较好,在经济上是基本可行的。 项目建设条件良好,建设规模适度,可望带来较佳经济效益和显著社会效益,论证 可行,建议有关部门批准实施,并予以重点支持。 11--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实施退耕还林,是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 国务院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几年来,各有关地区、有关部门按 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不断 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实践证明,党中央、 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的决策是正确的,效果是好的。但是退耕还林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 突出问题,主要是一些地区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缺乏保障,后续产业没有形成等。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退耕还林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对粮食播 种面积及产量的影响在当前。而生态环境改善后,未退耕地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却不是很 快就能见效的,所以短期内将影响到粮食供给。另外,退耕还林用粮供应数量增加后, 一些地区从外购粮,既存在调运费用过高农民无法承担的问题,也面临着粮价上涨后粮 源组织方面的困难。从目前的情况看,退耕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不大,但退耕还林供应粮 已经成为农民生活用粮的一部分。这部分粮食能不能及时足额供应,将在相当程度上影 响农民的口粮消费,甚至可能会导致毁林返耕。同时,退耕还林也使许多农民从土地上 转移出来,他们也需要商品粮供应。所以在退耕还林地区立足本地建设好基本口粮田、 培育起后续产业,是保障退耕农户长远利益的一条现实出路,也是实施退耕还林并不断 巩固成果的基本前提。 *****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境内气候温和,生态环境良好,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 2-1 四川省速生丰产林基地县、荔枝和龙眼重点生产县。退耕还林工程自1999年实施以来,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截至2005年末,全县累计退耕还林11.1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9.3%上升到41.5%。2006年,*****县实施退耕还林2000亩,荒山造林10000亩。在退耕还林工程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先后出现了退耕农户缺粮 比较严重的现象。因此,实施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工程,解决好农民吃饭、 增收等当前生计和长远发展问题,不仅迫切,而且实施意义重大。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适应西部大开发战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地方社会 经济发展的需要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中央加快中西部地区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 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可喜成效。但可以看到, 西部地区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三农问题”尤为突出,生态环境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为切实促进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将“实施基本口粮田建设工程” 列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在西部十二个省(市、区)规 划实施“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之首,并明确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加快中低产农田改造和基本口粮田建设”、“重 点在退耕还林地区改造和建设基本口粮田1500万亩。原则上保证西南地区退耕农户人均 基本口粮田不少于0.5亩、西北地区2亩以上,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保护修复自然生 态,继续实施一批生态保护和建设重点工程。按照巩固成果、稳步推进的总体要求,落 2-2 实退耕还林‘五个结合’配套保障措施,努力解决好退耕农户吃饭、烧柴、增收等长远 生计问题;国家安排退耕地还林还草任务133万公顷、荒山荒地造林任务233万公顷,主 要安排在西部重点地区”。本项目为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工程,其实施将 促进退耕农户粮食基本自给和提高区域粮食生产能力相结合,提高项目区的粮食产量, 在满足农民口粮需求的同时,还可为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从而取得经济及社会的双重收益,推动地方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 2、项目建设是实现退耕还林地区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退 耕还林成果的需要 国家安全离不开生态安全,更离不开粮食安全,确保生态安全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 要保障。退耕还林是实现生态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其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改善农业生产 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说,退耕还林与基本口粮 田建设目标是一致的,处理好退耕还林和保护基本口粮田的关系,其实质是处理好生态 安全与粮食安全的关系。保护好基本口粮田,确保粮食安全,就能进一步加快退耕还林 的开展。事实告诉我们,利用退耕还林大力发展农田林网等生态建设,本身就是为基本 口粮田的稳产高产提供生态保障。另外,加强基本口粮田建设,并不影响充分利用荒山 荒地、四旁地、废弃地、休耕地实施退耕还林。正如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林业工作会议上 指出的那样,“粮食安全是搞好退耕还林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保住了粮食生产能力,才可 能继续推进退耕还林,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本项目立足当地实际,通过加强基本口粮田建设,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既维护了粮食安全,又强化了生态安 全,对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3 3、项目建设是促进退耕农户粮食基本自给,保障退耕农民利益的需要 解决好退耕农户钱粮补助到期后的口粮自给问题,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关键,必 须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退耕农户吃粮的关系,在抓好退耕还林工作的同时,加大对基本 农田的保护力度。本项目通过实施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工程,能进一步改 善当地农户的基本生存环境,增强贫困人口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解决农民的实 际困难。 4、项目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地方社会稳定的需要 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欠发达地区的贫困问题和生态环境问 题往往交织在一起,越是贫困地区,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矛盾越是突出。我国贫困地区大 部分在西部,西部贫困地区大部分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农村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也是难点。近年来,项目区农村社会经济尽管有了很大发展, 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贫困落后的情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脱贫仍然是项目区工作的重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 进步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当前,项目区面临着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农村群众 致富需求与退耕还林等政策的两难选择和双重压力,如何做到既不因为发展经济、为解 决弱势群体的生活而破坏生态,又不因为保护生态而放弃发展经济、影响农村群众生活, 是项目区面临的重大考验。本项目建设正是落实构建和谐社会方针,在发展退耕还林的 同时,解决退耕农户的基本口粮。只有解决了基本口粮问题,才无后顾之忧。项目不但 能更好的落实退耕还林政策,而且能保障农民权益,维护项目区的社会稳定。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4 1、项目建设满足了当地群众,特别是退耕还林农户的强烈愿望,能够得到群众的大 力支持 退耕还林作为一项面向未来的利国利民工程,从实施以来,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 拥护和支持。但是,由于在部分退耕还林区耕地面积减少,粮食单产下降,原定的退耕 还林补助期限将满;在退耕还林过程中,新植林果木在短期内没有经济收益。因此,在 居住人口与土地面积矛盾较为突出的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区基本口粮田建设,以缓解目前 退耕户的生产生活困难,必将得到广大农户的大力支持。 2、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政策,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国家在大力实施退耕还林的同时,高度重视退耕农户的基本口粮田建设,制订了一 系列诸如《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搞好 ‘五个结合’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通知》、《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退 耕还林条例》等政策、规划、条例,明确了发展退耕还林,建设基本口粮田,保障农民 利益这一内容。2006年8月2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 综合规划组联合出台了《关于做好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发改办农经【2006】1781号),将四川省列入了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的 试点省份。本项目建设,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在政策上可行。 3、项目建设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 四川省历来重视退耕还林地区的基本口粮田建设工作,2006年9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采取综合措施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 2-5 通知》(川办发【2006】33号),明确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特别是县级人民政府要按 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搞好 ‘五个结合’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通知》(国办 发【2005】25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搞好 “五个结合”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通知》(川办发【2005】20号)要求,统筹安排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封山禁牧舍饲圈养等项目资金,采取综合措施改善退 耕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解决好吃饭、烧柴、增收等生计问题,为巩固成果创造有 利条件”、“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退耕还林后农户长 期口粮需求。确保退耕农户人均留有0.5亩以上基本口粮地,绝不允许出现新的‘全退户’, 不准占用基本农田实施退耕还林”。《四川省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试点项 目管理办法(暂行)》作为四川省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也 已经在全省范围内得到了落实。本项目所在地*****县从开展退耕还林试点工程建设以来,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将退耕农户的基本口粮田建设作为全县“三农”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狠抓落实。*****县寄望以本项目为契机,进而全面推进全县退耕还林地区的基本口粮田建设,解决退耕农户的吃饭问题,为全县农业和农 村工作开创新局面。 4、项目区自然生态和基础设施条件满足项目要求 项目所在地*****县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项目区内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条件 适合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满足项目建设要求,通过 本项目建设,能更好的推动项目区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因此,本项目 在建设条件上是可行的。 2-6 粮食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生活消费品,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 提高,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城乡居民的粮食消费将会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一些新的特 点和发展趋势,这将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带来新的挑战。粮食消费数量、特点及其发展 变化趋势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参考内容,因此,对我国的粮食消费形 势进行全面分析,把握粮食消费特点与发展趋势,是确保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有效途径 3.1现阶段我国粮食消费现状及特点 我国既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国,也是一个粮食消费大国。粮食消费与社会发展密切相 关,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粮食消费的状况和特点也各 有不同。 3.1.1 当前我国粮食消费的总体情况 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种子用粮、损耗及贸易用粮是当前我国粮食消费的主 要方式,其中口粮是最主要的粮食消费途径,并且在口粮消费中,小麦和稻谷是我国粮 食消费的主要对象,农村地区则是粮食消费的主力军。本文主要对口粮、饲料用粮、工 业用粮和种子用粮方面的消费进行分析。在口粮消费中,从人均粮食消费趋势来说,我 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粮食(原粮)人均消费量均逐年下降,2000~2004年的5年时间里,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每年的人均粮食消费量就从250.23kg下降到了218.26kg;城镇居民家庭每年的人均粮食消费量从2000年的82.3lkg下降到2004年的78.18kg(见表1)。从全 国的粮食消费总量上来说,粮食消费总量平稳增长,1998年全国粮食消费量约为4700亿 3-7 kR,2001年全国粮食消费量约为4845亿ks,2002年约为4880亿k8,2004年粮食总消费量4904.9亿kg,2005年约为4977.5亿kS,其中大豆的总消费量达到430.3亿kz,增幅为4.7%,2006年我国粮食消费总量将达到5000亿ks,稻谷和小麦实现产销平衡有余,粮食市场整 体上将保持平稳。 表1 2000—2004年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家庭全年人均粮食消费量 单位:kg 项 目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粮食(原粮)250.23 238.62 236.50 222.44 218.26 农村:小麦 80.27 76.81 76.31 73.23 73.39 稻 谷 126.82 123.89 123.11 119.31 117.40 城镇:粮食 82.31 78.69 78.48 79.52 78.18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注:表中数据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数据在内。 饲料用粮是我国粮食消费的另一种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饲料用粮占粮食消费总量的 比重稳步攀升,总量迅速增加,现阶段饲料用粮每年的速度增长超过2%,其中玉米是饲料用粮的主要原料,饲料刚粮消费已经成为推动粮食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人 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村和城镇居民对动物性产品的消费需求会有较大增长,这将 会进—步促进畜牧业发展中饲料用粮的消费。由于粮食可以用于酿酒,制作调味品、药 品、燃料等,在加工业上的用途很广泛,因此,工业用粮是我国粮食消费中仅次于口粮 和饲料用粮的重要消费渠道,近年来的工业用粮消费量在粮食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也在不 断提高,并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种子用粮变化不大,我国种子用粮年使用量基本稳 3-8 定在1300万t左右,占粮食消费总量的2.6%左右,总体上呈稳定略有下降的趋势,预计 到2010年种子用粮将达到1080万to我国的粮食损耗非常严重,据国家粮食局抽样调查显 示,我国农户储粮每年损失粮食高达150亿-200亿kR,占当前粮食消费总量的3%-4% 3.1.2 现阶段我国粮食消费的新特点 现阶段,我国粮食消费无论是从粮食消费量、消费结构和消费品种上,还是从城乡 地区差别上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 1、城镇人均粮食消费量日趋稳定,农村人均粮食消费员平稳趋降 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已趋于稳定,约为80kg左右(见图1),这个数据不包括居民在外用餐中的粮食消费量,并且也不能说明城镇居民每年的粮食消费总量 也趋于稳定,由于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城镇化建设,在当前及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 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城镇人口会不断增加,因此,城镇居民的年粮食消费总量会 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2、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粮食消费量总体上仍是明显下降的走势,这——点与城镇居民的人均粮食消费趋势不太一样,但下降的速度比较平稳(见图1)。同样是因为城镇化建设的政策影响,农村居民粮食消费总量不但不会像城镇那样有所增加,相反的还会有一 定规模的减少,这是因为城镇化建设会导致乡村人口数量的减少,因此,在农村人均粮 食消费量和农村人口数量同时趋减的作用下,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粮食消费总量将会是 一个下降的趋势,这一点与城镇也是不同的。 图1 2000-2004年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家庭全年人均粮食消费量走势 3-9 3、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消费快速增长,种子用粮消费平稳趋降 饲料用粮是推动我国粮食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饲料用粮的消费量迅速 增长,在粮食总需求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由1990年760亿kg增长到2003年的1280亿kg,增加了69.17%,平均每年增加近5个百分点,2004年又增加到1550亿kg,2005年饲料用粮的缺口约为25亿kg。2005年用于饲料消费的稻谷、小麦和玉米分别为1425万t、380万t和8900万t。现阶段,我国饲料用粮消费的递增速度已明显高于粮食总产量的递增速度, 并且主要蛋白质饲料原料严重匮乏,生产豆粕的大豆约有70%需要进口来满足。 粮食在加工业上用途广泛,目前的粮食加工产品多达2000多种,我国的工业用粮消 费量增速也很快。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用粮不断增加,近年全国工业用粮3800万t-4000万t,1998年工业用粮3919万t,2002年工业消费粮食4487万t,年递增超过3.4%。2005年在全国的粮食消费中小麦的工业用粮消费量为180万t,占国内小麦消费总量的 1.8%,减幅为10%;玉米的工业用粮消费量为2000万[,占国内玉米消费总量的15.8%,增幅为8%;大豆的食用及工业消费量为900万t,比2004年增加60万t。 我国的种子用粮消费在整个粮食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不大,变化相对也比较稳定,从 整体上看,呈现出稳中趋降的态势。1999年全国种子用粮消费量约为1318万t,2000年为1255万t,2004年为1150万t。由于种子用粮消费量与种植面积和种植技术密切相关,随 着科技进步和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的减少,我国种子用粮的消费量有望进一步缩减。 4、当前城乡居民的粮食消费结构有所调整,对杂粮的需求增加 3-10 粮食消费结构与居民的收入水平、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发展程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随着我国粮食供给短缺的基本解决,城乡居民对粮食消费在质量和品种上都提出更高的 要求。现阶段,我国的粮食消费结构已经发生显著变化,对稻谷和小麦等主流农产品的 需求和消费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杂粮的消费量有所增加。2005年,我国的杂粮消费量为5201.4万t,比2004年增加了66.6万t,增幅为1.3%,杂粮供不应求的局面也开始显现。消费量增长较快的品种主要是红小豆和大麦,2005年的消费量分别为31.1万t 和589.5万t,其中红小豆的消费量比2004年增加40%,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大麦的消费量比2004年增加38.6%。 3.2我国粮食消费发展趋势分析 3.2.1 人均口粮消费下降,粮食消费总量持续增加 口粮消费在我国粮食消费中的地位至关重要。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肉、蛋、奶的消费需求日趋旺盛,这些消费偏好的改变导致现阶段和将来一定时 期内我国人均口粮消费的下降,但由于肉、蛋、奶等产品需要消耗更多的粮食才能转化 出来,因而会增加对粮食消费的总量,粮食消费的总量不但不会降低,很有可能还会出 现持续增长。其次,由于我国人口的基数比较大,人口增长率的稍微增加也会导致粮食 消费总量的大量增加。此外,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会使城镇人口数量持续增 加、农村人口进一步减少,广大居民对于肉、蛋、奶等产品的需求数量的增加,也会进 一步强化人均口粮消费下降、粮食消费总量持续增加这一趋势。这也是当前及今后我国 粮食安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 3.2.2 口粮消费日趋求精,粮食消费结构不断完善 3-11 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深加工粮食的需求已成为一种消费趋势。 改革开放前,我国人民的生活多以米、面、油为主,消费结构和品种都比较单一,随着 改革开放和中西饮食文化的不断交融,以及粮食加工技术的进步,我国居民尤其是城镇 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粮食消费结构发生•厂显著的变化,精深加工的精米、精面已成 为人们日常主食消费的对象,一些利用现代加工技术制成的富营养成份的合成米、合成 面和高档营养食品,以及一些谷物和动物混合制成的食品等也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选择, 粮食消费的花色和品种越来越丰富。此外,肉、蛋、奶、水产品和蔬菜、水果等的消费 量显著增加,使人们的粮食消费结构和营养水平得以不断完善和提高,这也带动了我国 粮食深加工业的同步发展。 3.2.3 粮食消费中的城乡和地域差异将进一步缩小 长期以来,我国的粮食消费具有明显的城乡和地域差异,粮食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 农村,城乡差别主要体现在人均口粮和粮食总量的消费上,农村居民的粮食消费远远大 于城镇居民的粮食消费。从人均消费上看,2000-2004年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家庭全年人均粮食消费量之差趋于明显下降的态势(见图2)。粮食消费的地域差异除了在粮食消费量上有所体现外,更主要的是体现在粮食消费品种的差异上,这两种差异目前均处于缩小 的趋势。从总体上看,我国南方地区居民的粮食消费主要以稻谷为主,而北方地区居民 则以小麦为主要消费对象,这是我国居民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使然,2005年我国粮食消 费结构中稻谷和小麦的食用消费量在粮食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30.1%和17.7% 左右,而2000年二者所占的比例是45%和30%左右(见图3),随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人口流动规模的扩大,以及农产品物流市场的不断发展, 3-12 “南米北面”的粮食消费地域差异也将会逐步缩小。 图2 2000~2004年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家庭全年人均粮食消费量之差的走势 图3 2000年、2005年我国粮食消费总量中稻谷和小麦各占比重及变化 3.2.4 消费链延长,粮食消费趋于多样化和方便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对营养化、方便化、多样化、健康 化的要求日益增强,粮食消费从满足温饱向追求方便、营养、健康、美味、新型、多样 等方面逐步转化。新的粮食消费趋势对粮食加工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将督促现代粮食 加工业不断拓展粮食加工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深加工提升粮食及其制品的品质,不断延 长粮食消费链,给社会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粮食制品,实现粮食产品从初级形态到最终 消费的多样化、优质化、营养化和方便化,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现代粮食消费需求。 这不仅代表了我国粮食消费领域产生的新趋势,而且也标志着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程度的 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3.2.5 粮食品牌消费已成为当前及今后的消费时尚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不同粮食产品的品质有了较大的不同,消费者对粮食的品 牌化消费正日渐兴起。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普通粮食的时候往往不能够获得关于其质量 的充分和全面信息,而现阶段的品牌粮食以“绿色”和“无公害”为主要特点,并且品牌粮 食的生产环节都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消费者只要根据品牌来购买粮食及产品,就能 3-13 获得品质上的保证。在当前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和对食物安全日益重视的情况下,粮食 品牌消费虽然价格上要比普通粮食高一些,但由于它不仅可以节省购买粮食的精力,而 且可以有效地得到所选购粮食的品质保证,因此,粮食品牌消费正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 的认可和喜爱,已成为当前及今后的粮食消费时尚。 3.3促进我国粮食消费健康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国,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的不断转 变,对粮食质量和品种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粮食消费趋势也会不断变化,因此,需要 认真分析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适应粮食消费趋势的措施,及时应对,确保我国的粮食 安全。 3.3.1 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产量 充足的粮食供应是粮食消费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我国 的粮食总产量虽然是增长的趋势,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逐渐增加,相对 消费的粮食总量也会相应增加,但随之而来的也有可耕地逐年减少的危机,现行农业基 础的粮食单产提高空间与日益增加的粮食消费总量相比已非常有限,因此,要想方设法 保护现有的粮食生产能力,最大限度地增强粮食生产后劲。以保证我国粮食生产持续稳 定增长。 3.3.2 推动粮食作物强化,提高消费质量 为粮食作物提高微量营养元素含量,进而改善人体微量营养元素的摄人量,这种新 的营养补充途径也被称为生物强化。粮食是人们日常消费的必需晶,每天的饮食消费中 3-14 都要消耗一定量的粮食,而当前我国居民饮食消费中微量营养元素缺乏的问题不容乐观, 如果能通过粮食消费获得所需的微量营养元素来减少营养不良疾病的发生,不仅仅是对 中国,而且对整个人类来说都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伟大创举。目前,我国已经启动粮食作 物强化工程,通过农业生物强化提高粮食作物中可食部分的微量元素含量和生物有效性, 这将是一条低廉高效的解决我国粮食消费中微量元素不足问题的新途径,并具有可持续 发展的特性。我们应好好把握这一有利时机,采取积极措施,推动粮食作物强化工程的 顺利实施,提高我国居民粮食消费的质量和效益。 3.3.3 普及粮食营养知识,倡导科学消费 当前我国居民食物消费正处于由小康向更加富裕的转型时期,“食不厌精”的不良消 费意识大有风行之势,这个时期加强对居民粮食营养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培养他们形成 良好的粮食消费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如若不然,既有可能会造成社会资源的 浪费,又有可能会影响整个国民身体素质的稳步提高。因此,要对广大城乡居民及时进 行粮食营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对他们的粮食消费行为科学引导,倡导科学的粮食消费 意识和行为,并针对当前食物消费与营养结构存在的问题,重点调整粮食结构,最终通 过科学的粮食消费需求来引导合理的粮食种植结构,使消费结构、种植结构和营养结构 相互促进、互为引导。 3.3.4 加强粮食物流建设,疏通消费障碍 不同地域间的粮食消费差异除了与当时的传统消费习惯有关系外,与当地的粮食生 产和供给结构也是密不可分的,以消费结构为基础调整各地的粮食生产与供给结构是完 善当前我国居民粮食消费结构的有效途径之一。粮食物流是粮食生产与消费的联结,是 3-15 维持粮食市场基本平衡的纽带,完善的粮食物流建设可有效地消除粮食生产与消费之间 存在的时间差异,平衡粮食生产布局,消除粮食生产与消费之间存在的地域差异,疏通 因粮食生产地域、季节等因素而产生的消费障碍,优化我国粮食消费与供给的时空结构。 3-16 4.1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 项目区位于*****市*****县*****镇长龙村等6个村、*****镇建新村等5个村和*****乡砖房村等6个村共3个乡镇17个村镇。本工程建设基本口粮田8070(8000)亩。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坡改梯。项目区面积分布见表。 表4-1 项目区面积分布表 退耕还林户 基本口粮田改造面积 乡镇 村名 建设内容 人口(人) 耕地面积(亩) (亩) 合计 22248 8070 16735 小计 11461 2000 6406 长龙 2470 300 整修囤水田 1050 新光 2010 400 整修囤水田 1125 *****镇 太阳 1706 400 整修囤水田 1142 青峰 1800 300 整修囤水田 1112 青狮 1777 200 整修囤水田 1052 沙地 1698 100 整修囤水田 925 小计 3572 2000 4308 *****镇 建新 1525 917 整修囤水田 1884 晏佳 512 312 整修囤水田 629 22 乐和 309 155 整修囤水田 384 龙华 615 209 整修囤水田 723 陈佳 611 407 整修囤水田 688 小计 7215 4000 6021 砖房 876 650 新建囤水田 873 黄泽 1342.99 500 新建囤水田 1402 向阳 937 600 新建囤水田 930 *****乡 前进 1618.97 650 新建囤水田 1092 350 新建囤水田 黄桷 1223 841 700 坡改梯 新建 1217 550 新建囤水田 919 表4-2 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 工程类型 工程内容 合计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整修囤水田 数量(亩) 3770 新建囤水田 数量(亩) 3300 整修沟渠 数量(m) 1750 二.坡改梯 700亩 新建土坎 数量(m) 14007 23 4.2产品方案 项目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红苕等粮食作物,无项目时,项目区粮食平均 亩产230kg,项目实施后,由于地力提高和灌溉条件的改善,粮食平均亩产可达330kg,每亩增产100kg。 24 5.1项目区范围 *****县隶属四川省*****市,是*****市第一大县和*****市出入江的东大门,213国道线上的一颗明珠,素以“金*****”美称享誉巴蜀大地。位于岷江下游、川西平原 西南边缘,地处北 纬29?1’2”至29?27'47"、东经103?43’35” 至104? 11’48”之间。北邻*****市中区,东连四川省工业基地宜宾、自贡两市,南接马边河 和金沙 江经济开发区。县城玉津镇距省会成都227公里,距“天下名山”峨眉山90公里,距举世闻名的*****大佛55公里。本实施方案确定的项目区位于*****县*****镇长龙村、新光村、太阳村、青峰村、青狮村、沙地村,*****镇建新村、晏佳村、乐 和村、龙华村、陈佳村和*****乡砖房、黄泽、向阳、前进、黄桷、新建村共17个村,共计实施8070亩。 5.2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5.2.1 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县境内地形地貌多样,坝、丘、山皆具,以丘陵为主。地势东北、西南高, 东、南低,最高海拔1047m,最低海拔308m。 2.土壤 项目区土壤分为风化土、二泥土、大泥土和冲积沙土,土壤质地为轻壤、中壤、 重壤和沙壤。 25 3.气候 *****属于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冬暖夏凉,雨水充沛,年 平均降雨量1187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7.6?,最高气温为38.2?。最热为7月、8月、平均温度为26.3?和26.4?,基本无酷暑。最低气温为-2.6?,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7.4?。因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均适宜出行,但以春、秋两季更佳。光照充 足,年平均日照1025小时。县境内地形地貌多样,坝、丘、山皆具,以丘陵为主。地 势东北、西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1047米,最低海拔308米。为县位于亚热带湿 润性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热量丰富。 4.水资源 境内水系发达,以岷江、马边河为主干,大小河流30余条,总长1227公里,容水总量836亿立方米,水能(不含岷江)蕴藏量达6万千瓦。 5.生物资源 *****县是*****市第一农业大县,动植物品种繁多,拥有桫椤、桢楠、银杏等珍 惜植物,其中桫椤6万余株,被誉为“恐龙时代活化石”。紫胶、白腊、晒烟、茉莉 花、原料竹等经济作物也非常丰富,被列为中国名晒烟县,紫胶产量位居全省之冠。 动物以畜、禽、水产品为主,“铁山猪”、“*****水牛”省内外驰名,年出栏生猪60万头,已成为全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四川省商品牛基地,猪、牛、羊肉总产量名列 全国县(市)第8位。 *****县现已形成茉莉花、生姜、紫胶、黄栀子等生产加工基地,60万亩林竹基地建设正在开展。现已拥有5万亩茉莉花基地及5000吨花茶加工能力,*****花茶享誉 川内外;*****“麻柳牌”白姜、黄姜种植3.5万多亩,年产鲜姜9万多吨,干姜2000 26 余吨,年产干姜黄5000余吨,姜黄素含量?3.0%,总姜黄油含量?8.0%;紫胶、黄 栀子已形成2万多亩种植基地。 6、能源情况 *****县采用火电、水电相结合,形成装机容量达20万千瓦,集发、供、用、管、 建为一体,并与四川省电力主网相连接,充分保证各行各业发展用电需要。外来招商 项目用电比省、市大网同行业同企业电价优惠0.08元/kwh。 县内岷江河段及马边河段水能总蕴藏量72万KW,尚有71.7万KW水能可供开发,目前,岷江河段拟建龙溪口电站和*****电站已列入省电站开发规划内,项目规划、论 证等前期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5.3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区*****镇距*****县城28km,幅员面积95km2,东与荣县接壤,南与金石井、 新盛相邻,西与定文、寿保接壤,北与井研、敖家相交,全镇辖26个村268个村民小组,3个社区,27个居民小组,17694户51772人,有劳动力23898人。有耕地39627亩,其中:田30942亩、土8685亩。全镇农业产值1.8亿元,农业收入7678万元。人均纯收入3500元。主要经济收入种养殖业、劳务输出9400人,劳务收入3203万元。 *****镇2006年年末总人口28423人,农业人口27285人。耕地面积23606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159hm2,粮食播种面积2398hm2,人均耕地面积0.85亩。2006年生产总值为1773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7003万元,第二产业9015万元,第三产业17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425元。 *****乡2006年年末总人口10980人,农业人口10756人。耕地面积8514亩,农 27 作物总播种面积1738hm2,粮食播种面积1291hm2,人均耕地面积0.80亩。2006年生产总值为5700万元,第一产业4300万元,第二产业359万元,第三产业104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445元。 5.4退耕还林现状 截止2006年底,*****镇退耕还林面积7673亩;*****镇退耕还林面积7778亩;*****乡实施退耕还林5180亩。 5.5基础设施现状 本实施方案的项目区——*****县*****镇、*****镇和*****乡,是该县重要粮油生产基地和主要水稻种植基地。 1.水利设施 项目区电灌站48处,装机容量1399kw。有中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8座,山平塘255口,新店水库干渠37.3km,二级干渠116.5km,石河堰276道。 2.交通设施 项目区有县乡道路与外界相连并通往各社,交通便利,管道设备、砂石、水泥均可 由拖拉机直达施工现场。 3.电力设施 项目区已完成了农网改造,供电区域覆盖整个项目区,电力保证率 28 6.1设计原则 为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切实搞好“五结合”配套保障措施,即把退耕还林、 退牧还草与加强基本农田结合,与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禁牧舍饲、后续产业发 展等配套保障措施结合起来,保持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国 家决定在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实施基本口粮田建设。 本设计遵循如下原则: 1)统一协调原则。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要与当地农业综合开发、水 利水土保持等项目做好衔接,统筹规划。 2)优化配置原则。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布局和布置各项工程,改善土地利用 条件,提高土地质量,与生物技术相结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保护和改善 生态环境,达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 3)遵从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科学规律,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保证 实施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4)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经济合理的原则。 5)综合效益原则。通过基本口粮田建设,实现最大的综合效益,即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6)共同参与原则。政府部门与民众应参与基本口粮田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过程, 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以保障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使设计更加有效合 理。 29 6.2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 项目区位于*****市*****县*****镇长龙村等6个村、镇建新村等5个村和*****乡砖房村等6个村共3个乡镇17个村镇。本工程建设基本口粮田8000亩。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坡改梯。项目区面积分布见表。 表6-1 项目区面积分布表 退耕还林户 基本口粮田改造面积 乡镇 村名 建设内容 人口(人) 耕地面积(亩) (亩) 合计 22248 8070 16735 小计 11461 2000 6406 长龙 2470 300 整修囤水田 1050 新光 2010 400 整修囤水田 1125 *****镇 太阳 1706 400 整修囤水田 1142 青峰 1800 300 整修囤水田 1112 青狮 1777 200 整修囤水田 1052 沙地 1698 100 整修囤水田 925 小计 3572 2000 4308 建新 1525 917 整修囤水田 1884 *****镇 晏佳 512 312 整修囤水田 629 乐和 309 155 整修囤水田 384 龙华 615 209 整修囤水田 723 30 陈佳 611 407 整修囤水田 688 小计 7215 4000 6021 砖房 876 650 新建囤水田 873 黄泽 1342.99 500 新建囤水田 1402 向阳 937 600 新建囤水田 930 *****乡 前进 1618.97 650 新建囤水田 1092 350 新建囤水田 黄桷 1223 841 700 坡改梯 新建 1217 550 新建囤水田 919 表6-2 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 工程类型 工程内容 合计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整修囤水田 数量(亩) 3770 新建囤水田 数量(亩) 3300 整修沟渠 数量(m) 1750 二.坡改梯 700亩 新建土坎 数量(m) 14007 6.3工程设计 31 6.3.1 总体布局 项目区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高山区,属缓丘宽谷的地貌特征,多年平均降雨量 1046.1mm。项目区境内水源主要为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资源较为丰富,但水资源利用 率低。*****片区建小(一)型水库1座,山坪塘57座(灌面1520亩),沟渠15.05km;*****镇已建中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8座,山坪塘198座,新店水库干渠37.3km,二级干渠101km,石河堰276条。 项目区经过长期的水利工程建设,农业用水仍然十分困难,且输水成本较高,农 民负担大。已建的水利工程多已年久失修,渠道渗漏严重,不能满足灌溉用水要求, 山坪塘淤积严重,排灌不畅,旱不能保水,洪不能排涝,导致项目区多为囤水田和靠 天田,复种指数低,粮食产量低。为此,本工程通过坡改梯、改造囤水田、小型农田 水利工程等措施对项目区基本口粮田进行综合改造,立足于提高耕地质量,提高生态 系统质量,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粮食产量。 6.3.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1.设计原则 坡面沟渠工程应与梯田、耕作道路等工程同时规划,合理布设截水沟、排水沟、 引水渠、灌溉渠等工程,形成完整的防御、利用体系; 沟渠工程按高水高排或高用、中水中排或中用、低水低排或低用的原则设计,综 合考虑布设截、排、引、灌沟渠工程,截水沟、排水沟亦可兼作引水渠、灌溉渠; 灌排沟渠在坡面上的比降,应视其具体地形而定,一般应满足不冲不淤流速,沟 底比降过大或与等高线垂直布设时,必须做好消力和防冲措施; 32 根据坡面水系拦蓄径流总量,确定各类坡面水工程的数量和排蓄量; 坡面沟渠工程应尽量避开滑坡体、危岩等地带,同时要注意节约土地,使交叉建 筑物最少,投资最省。 2.设计标准 灌排沟渠工程防御暴雨标准按1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进行设计。 3.工程设计 (1)水量平衡计算 ?灌溉水源分析 项目区水资源量较为丰富,水资源主要由降雨和外来地表水组成。全县多年平均 33降雨量1046.1mm。水资源总量为4566万m,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00.1万m,地下水 333资源量1565万m。其中*****乡水资源总量为1376万m,包括地表水资源量871万m, 33地下水资源量505万m;*****镇水资源总量为1020 万m,包括地表水资源量650万333m,地下水资源量370万m;*****镇水资源总量为2170万m,包括地表水资源量1480 33万m,地下水资源量690万m。 ?灌溉需水量分析 项目区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降雨充沛,根据《灌溉与 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99-99)的规定,在充分考虑项目区水土资源、种植结构、 水文气象、作物组成等因素的前提下,结合*****县实际情况,拟定项目区灌溉保证率 为75%。 项目区农作物主要为水稻、玉米、油菜、红苕等,根据*****县水利和土壤资料, 3结合当地免耕节水技术实际情况,确定p=75%时农作物灌溉定额为308.8m/亩。 33 项目区基本口粮田面积8000亩,按p=75%时主要作物平均全年灌溉定额、净灌溉 需水总量M净为: 3M净=308.8×8000=247.04(万m) 通过渠道衬砌整修后,灌溉水利用系数按0.72计算,则毛灌溉水需用量M毛为: 3M毛= M净?0.72=343.11(万m) 因此,水源来水量满足灌溉需水要求。 (2)整修囤水田 改造囤水田主要是用砖、水泥、河沙砌成田埂,增加田埂高度、厚度,防止水渗 3漏,增加蓄水量,以达到更好的蓄水保水功能。使之每亩能最少蓄水530m,改善3.5 亩灌面。规划整修囤水田3770亩,涉及*****镇和*****镇两个片区,具体分布见表。 表6-3 整修囤水田分布表 乡镇 村名 整修面积(亩) 合计 3770 小计 2070 建新 917 晏佳 312 *****镇 乐和 155 龙华 279 陈佳 407 *****镇 小计 1700 34 长龙 300 新光 400 太阳 400 青峰 300 青狮 200 沙地 100 (3)新建囤水田 规划在*****乡新建囤水田3300亩,使之每亩能最少蓄水530m3,改善3.5亩灌面。 各村面积分布见表。 表6-4 新建囤水田分布表 乡镇 村名 整修面积(亩) 小计 3300 砖房 650 黄泽 500 *****乡 向阳 600 前进 650 黄桷 350 新建 550 (4)整修沟渠 项目区现有沟渠均为土渠,由于年久失修,渗漏严重。 35 沟渠整修工程量由下式计算: V=V单×L 式中:L——整修渠道长度; V单——平均横断面的单位长度工程量; V——整修渠道全场工程量。 规划整修渠道1750m,位于*****镇沙地村,可恢复灌面300亩。均采用直径400mm 的U型槽砌筑。典型设计见附图3。 6.3.3 坡改梯 1.设计原则 田块平整规范, 集中成片,大弯随弯,小弯取直,预留进出水码口;石坎砌筑紧密,土坎夯筑牢实,外坎高出田面30cm。 田坎高度与田面宽度、地面坡度等因素有关,田坎太高,不但修筑困难,费工费 时,而且容易损坏崩塌。因而要根据土质好坏、坡度大小和方便耕作等条件来确定。 田坎外坡越缓,安全稳定性越好,但占地和用工量增大;反之田坎外坡较陡,占地和 用工量减小,但安全稳定性较差。因此田坎边坡的确定,以能使田坎稳定而又少占耕 地为原则。 坡改梯土地平整的工序主要为:?表土剥离,主要在实施坡改梯工程的坡耕地上 进行剥离表土,平均剥离厚度为20cm;?根据等高距规划水平梯田田面宽度,在规划的水平梯田范围内进行土地平整,使土方挖填平衡;?修建田坎;?回填剥离的肥土, 并进行平整。 36 2.设计标准 灌溉沟渠工程防御暴雨标准按1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进行设计。 3.工程设计 水平梯田断面设计需求得不同坡度下梯田的优化断面。田面应有适当的宽度:陡 坡区一般为5~15m,缓坡区一般为20~30m。田坎坡度适当,既能坚实稳固,又不多 占耕地。 (1)水平梯田标准横断面设计 水平梯田标准横断面图如下。 土夯实 mB Bb 原地面线 H Bk α θ 图6-1水平梯田标准横断面图 图中:θ-原地面坡度,(?);α-梯田田坎坡度,(?);H-梯田田坎高度,m;B-梯田田面净宽,m;b-梯田田坎占地,m;Bm-梯田田面毛宽,m;Bk-原坡面斜宽。 从图中可推算出各要素间关系式: 37 田坎高度 H=Bk sinθ=Bm tanθ 原地面斜宽 Bk=H cosθ 田坎占地宽 b=H ctgα 田坎毛宽 Bm=H ctgθ 田面净宽 B=Bm-b=H(ctgθ-ctgα) 本次规划设计,结合标准断面计算公式,根据典型耕作区的纵断面图确定各地形 坡度耕作区进行坡改梯工程的田坎设计高度。旱地(坡耕地)设计为水平梯田,梯田 田面宽控制在3~4m,长度控制在80m~200m,坎高控制在2m以下,田面比降1:500。 梯坎高度0.4~0.5m,宽度0.3~0.4m。 (2)土地平整土方量计算 计算方法采用梯田法,根据不同地面坡度划分平整区域,并确定平整面积。 ?坡改梯土方量计算 梯田单位面积土方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V梯=BHL×1/8 3式中:V梯——单位面积梯田土方量,m; L——单位面积梯田长度,m; H——田坎高度,m; B——田面净宽,m。 当梯田面积按亩计算时: V=H×666.7×1/8=83.3H 本次规划设计在保证修筑每个水平梯田的内部土方量平衡及尽量减少土 38 方工程量的基础上,考虑实际地形因素的限制,确定坡耕地设计田坎标准高度。 ?表土剥离土方量计算 表土剥离土方量计算公式如下: V剥=d×F 式中:d——剥离厚度,取0.20 m; 2F——剥离面积,以hm计; V剥——剥离土方量,以万m?计。 本次规划设计只对项目区内实施坡改梯工程的坡耕地,进行20 cm表土剥离。 ?田坎土方量计算 根据耕作区不同地面坡度,确定田坎断面尺寸,计算田坎横断面面积。在规划图 中量算坡改梯后田坎的实际长度。 田坎土方量计算公式如下: V田坎=S×L 3式中:V田坎——单位长度田坎土方量,m; L——田坎长度,m; 2S——田坎横断面面积,m。 上式计算的结果为田坎砌筑单位长度(1m)的工程量,在规划图中量算坡改梯的 田坎实际长度。 ?爆破裸岩石砾地方量计算 若项目区有裸岩石砾地,需采用爆破松土的方法,将未利用的裸岩石砾地修筑成 水平梯田,配套蓄水设施,整理为耕地后以种植旱作物为主。 39 爆破裸岩石砾地的方量计算公式如下: V爆破=D×h 3式中:V爆破——爆破方量,m; 2D——实施爆破的裸岩石砾地面积,m; h——爆破深度,m。 爆破后耕作层至少保留30cm以上,爆破深度控制在耕作层以下20cm左右,设计 爆破平均深度为50cm左右。 (3)田间土方调配 项目区按照等高线整理成梯田,土块平整采用挖高填低的办法,田块土方在各个 田块内部平衡,不需要田间土方调配。 (4)总工程量 坡改梯工程共计700亩,均位于*****乡黄桷村。新建土坎14007m。 6.4工程量汇总 项目区工程量汇总见表。 表6-6 项目区工程量汇总表 编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一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1 整修囤水田 3 挖运土方 m 22620 3 回填夯实土方 m 15080 40 3 M7.5砂浆砌砖 m 3970 2 M10砂浆抹面 m 4524 砼管道 m 1433 50预制空心板 m 2564 2 新建囤水田 挖运土方 m3 19800 3 回填夯实土方 m 13200 3 M7.5砂浆砌砖 m 3887 2 M10砂浆抹面 m 3960 砼管道 m 1254 50预制空心板 m 2244 3 整修渠道 人工挖运土方 m3 982 3 人工挖运石方 m 701 3 人工回填夯实土方 m 491 3 M7.5砂浆砌砖 m 49 2 M10砂浆抹面 m 1683 U形渠槽砌筑 m 1750 二 坡改梯 1 新建土坎 41 3 人工挖运土方 m 8330 3 人工挖运石方 m 6615 3 人工回填夯实土方 m 5005 3 M7.5砂浆砌砖 m 315 2 M10砂浆抹面 m 4095 三 材料用量 水泥 t 779 3 砂 m 3203 42 7.1进度计划 本项目待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即着手进行项目初步设计工作。同时就配套技术设 备问题与设备厂家进行技术谈判,待初步设计完成及批准后应组织人员对设备进行考察。 项目进度安排如下: 工程进度严格按照本实施方案各阶段工作任务落实到各项目区,包括组织动员、工 程实施和竣工验收全过程的进度,各阶段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实行目标考核制,按 期完成各阶段工程的工作任务。施工单位须严格执行签订的合同工期,不得逾期,以确 保工程在规定时间顺利完成。 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1. 2009年6月底以前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审查工作,同时积极做好开工前的动 员和准备工作。 2. 2009年8月底前完成工程招投标(或比选)及开工准备工作。 3. 2009年9月—2010年3月各项目区完成工程建设工作。 4. 2010年4月底工程全面完建并做好竣工验收资料准备。 5. 2010年5月底完成竣工验收并投入运行。 43 表7-1各阶段实施进度计划表 2009年~2010年 序 阶段实施内容 号 5月 6月 7-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1 实施方案编制 2 项目审查 3 项目招投标 4 项目施工建造 5 设备安装 6 启动调试 7 项目验收 44 8.1组织机构 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综合规划组发改办农经 [2006]1781号《关于做好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四 川省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试点项目管理办法(暂行)》的有关规定和要 求,为推进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县成立了以县政 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发改、农业、林业、水利、财政、实施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 的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 *****市*****县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本项目建设法人。 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协调统筹安排,监督检查项目的实 施。 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日常管理和监督,制定项目管理 办法,协调各相关部门实施项目建设,保证人员、资金、措施、工程、培训到位,参 与项目总结,提供项目验收资料,并负责项目的其它相关工作。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委, 由县发改委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由各成员单位分别抽调一名工作人 员组成。 8.2施工管理 本项目参照建设项目管理程序,推行“项目法人制、目标责任制、公示制、招投 标制、资金报帐制、工程验收制”管理,着力提高工程建设质量。领导小组主要对工 45 程组织、施工进度、建设质量、资金使用等进行综合协调监督。 实施方案的执行实行分级管理负责制,将项目建设任务分解下达到项目县,并由 县分解落实到各乡镇,由乡镇分解落实到户。市、县、乡镇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单 位和个人,并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绩效跟踪考核,实施奖惩。其次,在工程建 设施工中,建立自检、互检、复检“三检”制度,把好材料、质量、安全三关,严格 工序质量管理。 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推行项目公示制,确定农户和地块后,应在村组范围内张榜 公示。公示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受益农户姓名、建设地点、建设规模、投资规模、 公示期限、举报方式等。对农户提出的质询要及时答复,做到让广大农民群众有知情 权、参与权。 8.3资金管理 项目实施中,严格执行《会计法》和国家、省对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的相关规定。 本项目建设资金要严格实行专户管理,设立专户储存,严格财务会计制度,保证专款 专用。建设资金按建设验收情况进度,分期拨付。项目建设前期费和管理费分别按基 本建设有关规定提取,在省、市、县配套资金中列支。 要切实加强对资金的监督、稽查,与审计部门密切配合,对资金的拨付、使用和 配套资金的落实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和审计,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8.4招标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2001]第9号令、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2003年第30号令、《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条例》、 46 《四川省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比选办法》(省长令第197号)等法律法规,本项目实行工程招标或比选制。鉴于本项目总投资额虽大,但建设范围较广,建设分散,一 些单位工程投资额较小。因此,凡施工、监理和设备材料单项合同金额超过197号令 限额的,实行招投标;限额以内的实行比选;限额以下的参照政府采购中的竞争性谈 判等方式确定。 招标(或比选)项目划分为:土建及安装工程、工程监理两个合同段,以县为单 位组织招标(或比选)。项目县建设小组领导办公室组织编制招投标(或比选)方案 并会同县发改部门于招标(或比选)公告发布3日前,将招标(或比选)方案报县发改部门审查备案后方可发布,在招标(或比选)结束后10日内,将招标(或比选)结果报县发改部门备案。 为保证 工程施工 建筑工程施工承包1园林工程施工准备消防工程安全技术交底水电安装文明施工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 质量和满足工期要求,土建安装工程的施工单位资质应达到水利 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含三级)以上资质。 评标委员会成员人数为5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人 数的2/3。评标专家从四川省评标专家库中随机抽取。 8.5质量管理 为保证基本口粮田项目的建设质量,工程所需材料必须具备材质合格证明或材料 检验合格证书,方可入库备用。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工程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规范施 工,并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及指导下,严格施工工序质量管理,凡上一道工序质量未 经验收合格的绝不允许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发现质量不合格的应立即整改。领导小 组办公室应确定专人负责工程的质量监督检查,现场随时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发现 47 问题,及时纠正,并做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记录,确保工程质量。 48 9.1建设投资估算编制 9.1.1 建设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批文;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投资项目经济咨询评估指南》; 《轻工业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制办法》; 四川省工程量清单相关计价定额; 四川省建设工程费用定额; 《工程勘查设计收费标准2002》; 工程设备市场询价资料;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本单位内部资料及当地预结算资料; 建设投资编制范围 9.1.2 本估算编制范围包括: 本工程为四川省*****市*****县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 第一部分工程费用项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坡改梯等。 第二部分工程费用项目:工程设计费、工程监理费、建设单位管理费、联合试 车费、基本预备费、建设期利息等。 49 该工程新增建设投资为537.72万元。详见以下计算说明、计算过程、计算结果。 单位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按单位建筑工程量投资乘以建筑工程总量计算;单位 实物工程量投资以单位实物工程量的投资乘以实物工程总量计算。 本项目建筑工程费用估算:436.46万元,占建设投资81.17。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估算 设备购置费为设备出厂价加运杂费(设备预算价格)。工器具购置费根据不同 设备、按设备预算费用的一定比例计算。 本项目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估算:11.00万元 ,占建设投资2.05%。 本项目对需要安装的设备计算安装费用。包括: a. 各种机电设备装配和安装工程费用,与设备相连的工作台、梯子及其装设工 程费用,附属于被安装设备的管线敷设工程费用. b. 安装设备的绝缘、保温、防腐等工程费用。 c. 单体试运转、连动无负荷试运转费用。 本项目安装工程费结合当地安装定额按安装费率计算。 本项目安装工程费用估算:0.99万元,占建设投资0.18%。 1.建设单位管理费按第一部分费用的0.50%计算; 2.工程监理费按土建费用的 1.00%计算; 3.设计费按国家工程勘查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计; 4.联合试车费按设备及安装工程的1.00%计算; 50 本项目建设工程其它费用估算:63.67万元,占建设投资11.84%。 主要包括设计变更及施工过程中可能增加工程量的费用。基本预备费按第一、 二部分费用之和的10.00%计算。 本项目基本预备费用估算:25.61万元,占建设投资4.76%。 本项目无贷款,无建设期利息。 9.2流动资金估算 本项目不计流动资金。 9.3项目投入总资金及分年投入计划 9.3.1 项目新增投入总资金 本项目总资金共计537.7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37.72万元,无全额流动资金。 9.3.2 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共计537.7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37.72万元,无铺底流动资金。 9.3.3 分年资金投入计划 根据工程实施进度计划和投产初期生产计划,安排分年用款计划如下: a.建设投资:本工程建设期一年,建设期第一年用款537.72万元。 9.4投资指标 51 百元产值占用总资金67.22元; 百元产值占用固定资产投资67.22元; 52 为了确保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防范和化解工程建设中的违规行为,制定项目 的招投标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成都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 投标管理若干规定》,本项目进行了建设项目招标备案,除未达到有关标准的单项 合同外,项目设计、建设工程、安装工程和监理等都采用公开招标的形式选择承包 商。 一、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 招标的范围包括项目建设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监理以及重要材料、重要设 备的采购等。招标均面向社会公开进行。未达到招标标准的勘察、咨询和零星工程 采用邀请招标和竞争性谈判等方式。 鉴于项目法人单位的实际情况,依照相关规定,该项目招投标活动,全部委托 给有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办理。 项目采用委托招标,由项目业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从事过类似工程招标且信 誉良好的招标代理机构代理招标。将遵循公平、公正、公开、诚信的原则确定中标 单位,根据项目规模和应达到的质量要求,土建施工和建筑安装企业应具有建筑工 程施工一级资质和建筑安装一级资质,监理企业应具有甲级资质。 二、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 按照《招投标法》和有关规定,根据建设规模和建设要求,在招投标过程中必 须遵守如下程序: (一)项目经上级部门批复同意后,项目承办单位在指定的媒体上发布招标公 53 告。 (二)在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30日内,具有承担投标项目能力的法人或者 其它组织都可以投标。投标人少于3个时,应当重新进行招标。投标文件应当对招 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做出响应,本项目不接受联合招标。 (三)开标时委托招标单位主持,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加,由招标人委托公正机 构检查并公证。投标人的投标应当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 评价标准或者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价格合理。 (四)评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管理法》的规定和程序进行。 (五)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该通知书具有法律效 力,若中标人放弃中标项目,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自中标通知书发出30日之内,按照招标文件,项目承办单位和中标人签订书面合同,同时,中标人不得向他人转让 中标项目,不得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向他人转让。 三、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 项目全部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因此,在招投标过程中,为保证项目的公开, 对评标委员会的组成和资质有如下要求: (一)评标委员会人员组成 其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 为五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根 据本方案在项目开标当天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标委员会主任由资深的专家担任, 评标委员会采用单数制,但最低不少于5人;评标委员会要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确定 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投票采用打分制,以得分高者中 标。 54 (二)评标委员会成员的资格要求 评委会成员职称要求在副高(副教授)级以上,从事本专业至少在8年以上,对工程项目有较深入的研究,并且职业道德良好,与投标单位无任何利害关系。 四、招标方式 (一)项目将采用公开招标方式。 (二)在国家和省市指定媒介发布招标公告 在中国采购与招标网(http://www.china.bidding.com.cn)等指定网络媒体公开发布工程设计、勘察、施工、监理、重要材料、重要设备等的招标公告。 投标人资格: 1、投标人必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具有相应管理资质和业绩; 3、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具有项目管理资格、经验及能力。 (三)通过正式的招投标程序,分别进行资格预审-投标邀请-招标文件-现 场踏勘-标前预备会-正式开标-综合评标等,确定中标单位。 (四)招标文件发售之日5日前,上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确定中标人之 日起15日内即有关部门递交书面报告,接受行政主管监督部门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督, 确定中标人后,中标通知书与签订合同报政府有关部门。 五、项目招标事项核准表 不采用招项 目 招标范围 招标组织形式 招标方式 标方式 自行招 全部招标 部分招标 委托招标 公开招标 邀请招标 标 55 勘 察 全部招标 委托招标 公开招标 设 计 全部招标 委托招标 公开招标 建筑工程 全部招标 委托招标 公开招标 安装工程 全部招标 委托招标 公开招标 监 理 全部招标 委托招标 公开招标 设 备 全部招标 委托招标 公开招标 重要材料 全部招标 委托招标 公开招标 56 根据本项目技改内容采用“有无法” 进行企业的经济评价。通过对企业 “有”“无”项目的对比计算增量效益。 本项目财务评价按含税价计算。 11.1财务评价依据 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3.按照国家现行财务制度的规定计列各项费用。 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分别按税后利润的5%、10%计取。 4.税收政策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本项目增值税税率17%。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分 别为增值税的7%、3%。原料进项税13%。 所得税税率为33%。 5.银行贷款利率7.65%。 6.本项目贴现率12%.资本金回报率取15%。项目计算期12年。 11.2收入、税金及附加费估算 本项目经济效益只分析计算由项目产生的可定量计算的直接经济效益。 项目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红苕等粮食作物,无项目时,项目区粮食 57 平均亩产230kg,项目实施后,由于地力提高和灌溉条件的改善,粮食平均亩产可达 330kg,每亩增产100kg. 11.3收益估算 按粮食综合价格1.5元/kg计算,每亩产值增加150元。项目区8000亩年增加 产值120.00万元。 11.4成本估算 费用主要包括工程投资、年运行费和流动资金。 根据项目投资概算结果,工程静态总投资537.72万元。年运行费指工程运行期每年所需支出的全部运行费用,包括种子、化肥、农药、水费及农户投劳等,根据 种植行业特点及地方实际,估算年运行费为年产值的60%,对应效益增量,种植年运行费增量按效益增量的20%估算,则种植年运行费增量为24.00万元。 11.5总成本及经营成本 11.5.1平均年总成本 生产期平均年总成本24.00万元。 生产期平均年经营成本24.00万元。 11.6项目收益预测 1. 增量财务现金流量分析 全部投资: 财务内部收益率:16.71%; 财务净现值(Ic=12%):1493.98万元; 58 静态投资回收期:包括建设期6年, 2. 财务比率: 总资金利润率为17.85%, 3.项目清偿能力分析 无贷款,无偿还期。 11.7资金来源与运用分析 技改后本项目建设期内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是平衡的。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生 产期内各年资金来源均大于资金运用,不会发生资金短缺。项目在生产期末累计可 获得盈余资金1056万元。 59 12.1经济效益 项目总投资537.7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537.72万元; 项目建成后,按粮食综合价格1.5元/kg计算,每亩产值增加150元。项目区8000亩年增加产值120.00万元。 生产期平均年总成本24.00万元; 生产期平均年经营成本24.00万元。 生产期平均单位处理成本0.22元/吨; 盈亏平衡点(BEP)=24.22%; 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16.71% 财务净现值:1493.98万元; 投资回收期:6年。 12.2社会效益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初步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坡耕地 是山区农民生活和生存主要甚至唯一的生产资料,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中央1 号文件指出,要“采取有效措施,在退耕还林地区建设好基本口粮田,培育后续产 业,切实解决农民的长期生计问题,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这是巩固和发展 退耕还林成果的基本前提。 60 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是国家探索解决退耕农户粮食基本自给的有 效尝试,主要通过坡改梯、改良土壤、农田水利、小型蓄水保土等综合措施改善退 耕还林重点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稳步实现退耕户的粮食自给。本项目建成后,将 新增粮食80.7万kg,项目区人均增粮48.2kg,人均增收72.3元,有效解决了缺粮户的口粮问题,而且增大了退耕还林区商品粮食供应量,项目生态效益较显著,能 够为全面解决退耕还林区基本口粮问题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累经验。 12.3环境效益 本项目为环境保护项目,环境效益显著。 12.4评价结论 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本项目有较强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可 行。 61
本文档为【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6376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5KB
软件:Word
页数:72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26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