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文]【社会保障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1]

[论文]【社会保障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1]

举报
开通vip

[论文]【社会保障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1][论文]【社会保障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1]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社会保障”一词首先使用于1935年美国“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法》)。(P3) 2(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并通过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为各国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依据。(P4) 3(现代型的社会保障,(国家)必须扮演出场的主要角色,这就意味着社会保障要由(国家)来组织和领导,并统一付诸实施和管理。(旧教材P5~6) 4(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的一种(安全)制度。(P6) 5(社会保障的特点是(强制性)、(社会性)、(福利性)...

[论文]【社会保障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1]
[论文]【社会保障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1]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社会保障”一词首先使用于1935年美国“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法》)。(P3) 2(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并通过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为各国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依据。(P4) 3(现代型的社会保障,(国家)必须扮演出场的主要角色,这就意味着社会保障要由(国家)来组织和领导,并统一付诸实施和管理。(旧教材P5~6) 4(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的一种(安全)制度。(P6) 5(社会保障的特点是(强制性)、(社会性)、(福利性)、(互济性)、(不可逆性)。(P8~9) 6(社会保障的功能有(补偿功能)、(稳定功能)、(调节功能)。(P10~11) 7(社会保障的利益主体(按:应是“责任主体)可分为(政府)、(企业)、(个人)。(P13) 8(从共性上看,(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显然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P18) 9(现代社会保障理论逐渐向(多样化)、(复杂化)方向发展。(P31) 10. 社会保障理论由(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理论)、(社会保障制度理论)三大部分构成。 11.传统社会保障时期可分为(萌芽阶段)、(慈善阶段)、(济贫阶段)三个阶段。 12.现代社会保障时期是以160多年前社会保障开始形成(制度)为起点的。 13.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颁布实行的新(《济贫法》)。 14.从时间顺序上看,现代社会保障建立的标志是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因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15.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二、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P7 第6-8行) 答:社会保障是以立法形式确定的,由国家举办并承担责任,以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的总称。 2、就业关联制度(P12 第8-10行) 答:就业关联制度是对受保人提供保护的一种方法属于“收入维持”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一种它规定,享受年金或其他定期补助的权利,一般取决于工作或独立劳动时间(即工龄)的长短,家属津贴和工作保障,则取决于是否存在雇佣关系。政府是所有保障待遇的最后保证人。 3、普遍保障制度(P12 第14-15行) 答:普遍保障制度是对受保人提供保护的一种方法属于“收入维持”方案的一种,普遍保障制度又称“人头”补助制度即对公民或居民不论其收入,工作或财产如何均按统一的标准提供现金补助。 4、储蓄保险金制度(P12 第12页最后两行第13页第一行) 答:储蓄保险金制度主要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储蓄制度,该制度要求企业各职工定期交纳规定的保险金共同出资建立特别基金款项记入每个雇员和帐户专款专用,当雇员发生规定的偶偶然事故时按照规定将各帐户的储蓄保险金连同利息一次发还给受益人。 5、社会保障体系(P16 第10-11行) 答: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现代码国家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等为主要内涵而构建起来的保障国民有生活安定感和社会有稳定感的社会安全网络。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目前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P20 答:A、社会保险——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公务员养老保险、农民养老保险。 B、社会救助——自然灾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乡村“五保”制度等 C、社会福利——全民保健、残疾人福利、老年人福利、妇女儿童福利、教育福利、住房福利。 D、军人保障——军人社会保障、军人抚恤、退伍军人安置、军人福利、军属优待。 E、其他制度——公务员医疗补助、住房公积金等 或者答: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 2(简述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P21) 答: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的范畴及其发生发展,社会保障的功能和作用,社会保障体系及其构成,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等。 3(简述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理论的主要内容 (P21~22) 答: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资金筹集原则,不同筹资模式的特点及适用条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规模的确定和结构优化,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的原则、方式及程序,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不同的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行特点及相互间的区别与联系,社会保障储备基金投资的理论和方法等。 4(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理论的主要内容 (P22) 答: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构成要素及构成内容,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社会保障的制度的历史、现状和目标模式,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和比较等。 四、论述题 1、论述福利经济学、福利国家论和福利制度的基本观点。(P23~24) 答:福利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福利也越大;收入越平均,福利也越多。在国民收入分配方面,同等数量的收入或货币,对于穷人的“边际效用”要比富人的大。因此主张实行均等化政策。 福利国家论的基本观点:1(收入均等化,通过对不同收入阶层的赋税差别来实现再分配;2(社会福利化,即通过国家提出一整套津贴补助、社会保险和公共救济制度,以期实现“现代自由民主”的国家,即高福利型国家;3(充分就业化,4(国有化和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化、工程社会化,5(混合经济论。 福利国家制度是社会学家威廉?贝弗里奇在英国政府委托下提出的《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的实践。1945年,英国工党执政,以部分工业国有化、实现充分就业和社会福利为纲领,并先后实行了社会保险、工业伤亡、家庭补助、社会保健四种社会福利法案。 2(试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P42~51)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2大时期,7个阶段。 1.创建时期 (1)初创时期(1949—1956) 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简称《劳保条例》)。 建国初期,我国基本上实行了两套社会保障制度:一是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二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中实行的社会保险。而且社会保险的对象只是城镇劳动者,没有覆盖全体公民。 (2)初步调整时期(1957—1966) 调整重点(目标):将两套社会保障制度统一起来 (3)停滞时期(1966—1976“文革”时期) ?社会保障的统筹工作停止 ?社会保险沦为企业保险 ?影响了社会保险保险资金的积累 (4)恢复时期(1976—1986) 2.改革时期 (1)第一阶段(1986~1993) 改革的重点是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缓解贫困地区的乡村贫困问题 改革的重点内容:国家责任得到适当控制和调整,改变单位办社会保障事务的做法 社会保障社会化开始替代社会保障单位化。 (2)第二阶段(1993~1997) 以1993.11.14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并以其中对社会保障改革提出明确要求与原则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为主要标志。 以养老保险改革和医疗保险改革为重点 1996以来:国务院作出了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并部署实施,各地各部门按“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在失业保险制度方面与企业改革和再就业工程接轨,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运用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路子。 1997年,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1997年7月)的颁布实施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经从局部地区的试点和探索走向全国统一的制度建设,迈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 (3)第三阶段(1998年以来) 进入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有三:(P42~43) ?在保留民政部的同时,新组建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对统一了社会保障管理体制(1998.3) ?社会保障全面走向社会化,成为改革旧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建设新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明确目标。 ?超越了片面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单纯为经济服务的观念,开始将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安排来建设。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即人人享有社会保障。(P49~51) 作业二 一、填空题 1((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问题和中心内容,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建立并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和前提。(P55) (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社会保障分配)。(P53)2 3(社会保障分配贯穿于社会保障的全过程,其规划实施的第一步是组织(社会保障收入),其最终举措是组织(社会保障支出)。(P53) 4(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有一个基本原则,即(收支平衡)的原则,这种原则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横向平衡);另一种是(纵向平衡)。(P55) 5(社会保障基金的建立方式主要有(现收现付式)、(完全积累式)、(部分积累式)三种。(P55~56) 6(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的基本形式有(现金补助)、(实物补助)。(P59) 7(从原则上讲,社会保险基金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P62) 8(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安全性原则)、(收益性原则)、(流动性原则)。(P67~68) 9(战后半个世纪以来,(福利国家制度)一直是英国政府奉行的基本国策,它作为“社会安全阀”在英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P84) 10(瑞典推行的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福利待遇。(P95) 11(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内容,并辅以(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特征。(P104) 12(美国的社会保障项目多达(300)多种,有(七)大类。(P112) 13(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保障的(普遍化)和制度的(多元化)。(P123) 14(近年来,我国城镇职工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所进行的“统帐结合”的改革,正是借鉴了新加坡实行(中央公积金制度)的成功经验。(P125) 二、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基金(P55) 答:社会保障基金是指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而通过各种渠道所建立起来的、法定的、专款专用的经费。 2、社会保障分配(P53) 答:社会保障分配是指政府或社会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安排征缴使用社会保障基金以完成社会保障制度所设定的目标我名种活动。 3、社会保险基金投资(P67) 答: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定义为:是社会保险机构或受其委托的机构,用社会保险基金购买国家政策和法律许可的特定的金融资产或实际资产,以期获得适当预期收益的投资行为。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保障有关的再分配关系 (P53~55) 答:社会保障有关的再分配关系有: (1)国家与企业、个人之间的再分配关系;(2)劳动者之间的再分配关系; (3)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再分配关系;(4)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再分配关系; (5)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再分配关系; 2(简述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主要渠道 (P55) 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主要渠道有以下五条: (1)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预算拨款;(2)企业(用人单位)按制度规定的缴费;(3)个人的缴费;(4)社会保障基金的结存和增值;(5)国内外各界的社会保障捐赠; 3(简述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P69) 答: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有以下几种: (1)银行存款;(2)信托存款;(3)不动产投资;(4)有价证券(债券、股票等)投资;(5)直接贷款或委托贷款 四、论述题 1.试比较英国、德国、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 答:答: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福利国家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其所包括的项目有40多种,主要涉及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福利津贴、社会服务、医疗保健等方面。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津贴补助包括:儿童津贴、孀妇津贴、住房补贴、免费教育。战后半个世纪以来,福利国家制度一直是英国政府奉行的基本国策,它作为“社会安全阀”在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英国福利制度在给人们提供社会安全保障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首先,福利支出居高不下,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其次,来自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使社会福利支出日益庞大;第三,失业率居高不下,一方面减少了政府的税收来源,一方面又增加了失业救济的负担;第四,办事机构臃肿,经济效率低下。 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社会保险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主要内容有:社会保险(含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住房补贴等。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内容,并辅以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特征,实施这样的社会保险制度,对德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社会保障的支出增长率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大大加重了联邦政府的财政困难,使政府利用财政手段来刺激经济发展的能力大大削弱。?社会保障费用持续上升,使劳动力成本提高,产品价格上涨,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下降,并最终影响主要依赖国际市场的国民经济。?两德统一后,东西部居民在社会保障制度、资金来源、保障待遇水平及组织管理方式上均有很大的不同。 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个人储备积累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以中央公积金制度为主要内容。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具体内容:?保障对象:凡受雇雇员,其月收入在800新元以上者,一律参加公积金;雇主及个体经营者也一律参加;?缴费办法:雇主和雇员均按一定比例缴交公积金;?公积金安排:加入公积金的成员每人都有三个帐户:普通帐户、特别帐户和保健储蓄帐户,用途各不相同,不得串支。与许多发达国家明显不同的是,新加坡没有对失业问题的公积金的安排, 政府对失业者的唯一帮助,是为失业者提供就业岗位,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员工技能和转岗培训,使失业者尽快重新就业。 新加坡的中央积金制度对新加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首先,它在国家财政没有沉重的福利包袱的前提下使人民有了养老、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切实保障;其次是在促进新加坡经济以每年平均10%的增长速度递增的同时,确保了社会保障累积基金的增值;第三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生产臭味相投性,克服了人们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过分依赖心理。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新加坡的中央积金制度在社会成员之间没有互济特征,与社会保障的本质特征即社会性和互济性不相吻合,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它不能称得上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第二,其提供的保障水平参差不一,差距悬殊,特别是年轻雇员和低薪雇员的生活保障水平较低。第三,过度的储蓄,降低了人们的当期消费,限制了国内有效社会需求的满足,同时,人们未来的基本生活保障变现将有相当的风险。第四,过高的缴费比率,降低了人民储蓄的可能性。 2(试比较瑞典和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答:瑞典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福利国家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主要内容有: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社会福利(由子女津贴、免费教育、老人福利和住房补贴组成)、社会救助。瑞典推行的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福利待遇。其积极效果有:?人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居民收入的均等化;?经济和社会稳定。但其高福利靠的是高税收,并必然导致国家承担过多,包袱过重,引发“瑞典病”:?公共福利支出膨胀;?税负过重;?高通货膨胀。 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社会保险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主要内容有:社会保险(包括老年、残疾、遗属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包括住房保障、教育保障)。其特点有:?社会保障制度内容丰富,项目繁多,但保障程度不高;?资金来源多渠道;?多层次的保障管理体系;?强制和自愿相结合。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积极作用:保障了全体美国公民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贫穷者的基本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阶段矛盾,从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较好的社会环境。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随着美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高龄人口在老年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社会保障中用于养老和医疗的费用支出日益庞大,加上失业人员的失业救济压力,政府在这方面的包袱越来越沉重,继而不得不推行赤字财政。第二,社会保障的费用主要来源于征税,项目齐全、内容繁多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提供人们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 作业三 一、填空题 1(社会救助的对象是那些因各种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具有(最低保障)性质。(P138) 2(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救济制度,存在着(救济范围窄)、(救济标准低)、(救济工作随意性大)等问题。(P153) 3(1993年6月1日,我国(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P156) 4(一般认为,社会保险包括(养老)、(残疾)、(遗属)、(疾病)、(失业)、(工伤)、(生育)七大块保险内容。(P180) 5(一般认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于德国,以(1889)年德国首相俾斯麦颁布(《养老、残疾、死亡保险法》)为标志。(P185) 6(养老保险的四种类型是:(自保公助)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福利国家)型的“全民保险”、(国家保障)型养老保险制度、(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P188~190) 7(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50)年代初期。(P197) 8(“文革”始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改为(“企业保险”)。 (P198) 9(从(1984)年起,我国开始在全民所有制企业范围内进行以(退休)费用的社会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P199) 10(我国1993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会合)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个人账户”概念,标志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创新。(P201) 11(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80)年代中期开始试点摸索。(P218) 12(医疗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体系中最古老的项目,始建于(德国),后迅速向其他工业化国家推进。(P236) 13(最先把医疗保险制度化的国家是德国,(1883)年德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P236) 14(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医疗保险(社会统筹)的办法。(P248) 15(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P248) 二、名词解释 1(社会救助(P137) 答:社会救助是对因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经济、环境、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基本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由政府主导或在政府的倡导和推动下,通过再分配的形式给予救助,以保障社会成员最基本生活水平的一种社会制度。 2(贫困线(P141) 答:贫困线是指政府按照一定的方法,以社会成员为购买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或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物品或服务,而必须获得或花费的一定数量的货币金额所确定的一条具有法律参照意义的标准线。 3(社会养老保险(P181) 答:社会养老保险是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根据这项制度,劳动者在达到一定的条件,如年龄、身体状况、工龄或参保期限等,即可从国家有关保障机构领取养老金,从而使自己年老时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4(医疗社会保险(P228) 答:在被保险人因健康原因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并失去经济来源时,国家和社会有责任按照有关立法,对受保人提供医疗服务和一定的收入补偿的保险制度。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救助的对象(P139-140) 答:社会求助的对象有以下几类: (1)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人 (2)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生活暂时困难的人 (3)城乡贫困者 2(简述确定贫困线的几种方法 (P141-143) 答:确定贫困线有以下四种方法:(1)以恩格尔系数为依据确定贫困。食物方面的支出占家庭支出的比例就是恩格尔系数。一般认为,恩格尔系数超过59%,属于绝对贫困家庭。 (2)一些发达国家用相对的方法来衡量贫困。最常用的方法是将贫困标准和一个地区人均收入水平保持一定比例。 (3)市场菜篮子方法。即以人们日常最起码消费支出的总费用作为划定贫困的标准,具体包括人们的食品、生活必需品和参与社会日常生活的费用。 (4)生活形态式方法。以当地大多数人的主观判断来确定哪些人生活形态上是属于贫困的,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调查,进行有关援助。 3(简述社会养老保险的特点和作用 答:社会养老保险的特点: (P181) (1)推行保险立法化 (2)筹资渠道多元化 (3)享受待遇标准化 社会养老保险的作用: (P183~184) (1)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强化劳动者的自我保障意识,使养老从家庭代际反哺方式转向自我保障。 (3)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缓解养老压力 或答:在当今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具有特别重要和现实的作用。 4(简述医疗保险的特征 (P228~229) 答:医疗保险的特征有以下几点:(1)主要为国民提供健康保障;(2)保障的手段是提供医疗卫生服务;(3)医疗社会保险比其他社会保险项目更复杂;(4)(社会效应)见效较慢 或答:它的社会效应要在很长时间后才显现出来。 5(简述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组成部分 (P243~246) 答: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组成部分有: (1)全民保健,是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要基金来源,以全民为服务对象,由国家卫生机构直接组织实施的一项医疗服务制度,重点在疾病预防。 (2)城镇的公费医疗制度,是对国家机关、党派、人民团体及科教文卫体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实行的一项免费医疗和预防疾病的医疗保健制度。 (3)城镇企业职工的劳保医疗制度,是以企业为责任主体,对企业职工及其家属实施免费医疗的制度。 (4)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面向农民,以社队集体为单位,由集体和个人共同 ,并为本乡村居民提供免费或低费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的医疗保险制度。集资 四、论述题 1(论述我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答:目前我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最大困境是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难度加大。原因是:一是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缴费困难;二是社会养老保险覆盖人群结构变化,养老负担系数提高;三是社会养老保险费的征收手段落后;四是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偏高。 国家对此非常重视,制发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以法规形式明确规定保险登记制度和缴费义务人,建立社会保险登记制度和缴费申报制度,并对社会保险费的征收程序进行了规范。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征缴范围是: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实行三项社会保险费集中、统一征收的办法。 只要扩大覆盖面,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加强社会保险组织管理及在适当的时候解决社会保险基金的补偿问题,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前景一定是光明的。 2(论述我国传统医疗保险制度的问题和改革。(P246~255) 答:(1)传统医疗保险制度存在以下三大问题: ?各组成部分封闭独立,互不相干,致使医疗资源在不同社会群体间分布不均, 少数人的过度消费、无效消费及浪费,与绝大多数人的无法消费和无能力消费现象并存。卫生资源畸形分布,大中城市及一些行业企业卫生资源过剩,广大农村及落后地区卫生资源短缺,群众基本医疗需求无法满足。 ?城镇干部职工的医疗费由国家财政和企业包揽,财政和企业不堪重负。患者个人和医疗机构均无费用意识,致使医疗费用持续攀升,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单位办医疗带来不少弊病,如:医疗费用缺乏统筹互济,违背了医疗社会保险的原则和初衷;单位间医疗负担畸轻畸重,单位间医疗负担苦乐不均,一些单位无力承担医疗费用的报销,因而处于虚空的状态;单位办医疗人为地设置了劳动力流动的城乡壁垒和行业职业壁垒,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间制度、待遇不一等。 (2)传统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 1984年起进行了试探性改革。当年开始了部分企业职工大病医疗费用的社会统筹。 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的改革的要点:通过职工个人部分承担医疗费的办法,增加个人的费用意识,抑制医疗费用持续攀升的势头。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提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1994年国务院选择镇江、九江作为医疗保险综合改革的试点城市,从1995年起进行了劳保、公费医疗保险的综合改革。1996年国务院召开镇江会议,部署扩大试点工作。 1998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根据《决定》确立的“低水平、广覆盖、双方负担、统帐结合”的改革思路,我国建立起了新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2002年7月国务院在上海召开全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体制改革会议。明确提出坚持“一个目标、两个核心、同步推进三项改革”的方针。 一个目标: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 两个核心:医疗卫生改革的核心是引入竞争机制,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并降低医疗成本;医疗保险改革的核心是建立费用分担制尤其是强制个人承担责任 三项改革:医疗保险改革、医疗机构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此后,国家还批准实放公务员医疗补助办法,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还发布了企业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的政策性文件。 通过一系列改革,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解决了公费劳保医疗制度下各单位分散管理、企业负担或轻或重、职工医疗待遇有好有坏等问题,从而确立了社会化的医疗保险体系。 但是改革在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有等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矛盾和困难。如: ?覆盖范围仍然有限,医疗保障体系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 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 ?医疗体制改革的缺陷,导致“没有民营化的商业化” ?市场失灵问题在政府缺位情况下没有得到很好矫正 作业四 一、填空题 1(生育社会保险从保险对象和筹集基金规模而言,是(小)险,从其保险的支付期限来看,是(短)险,但从其承担的重大责任来看,则是(重)险。(P299) 2(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的生育保险制度建于(1955),而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则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启动。(P300,302) 3(我国传统工伤保险的主要不足是:一是(覆盖范围窄);二是(保险方式落后);三是(工伤待遇标准偏低);四是(缺乏工伤预防机制)。(P317~318) 4(按造成失业的原因,可把失业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P261) 5(193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仔细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了影响就业的因素,提出了新的失业理论,他认为失业有三种:(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非自愿失业),而正是(非自愿失业),才是本来意义上的失业。(P263) 6(失业不仅是一个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更是(社会学)特别是社会保障学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P266) 7(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避开使用“失业”这个概念,而沿用(“待业”)。1986年国务院颁发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第一次明确对国营企业职工实行(待业保险制度),它标志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1999年1月20日颁布实施的(《失业保险条例》),是我国建国以来最为完备的一项失业保险法规。(P281,P283,P288) 8(“下岗”这个概念是(90)年代中期才出现的新名词。自(1995)年起针对国企改革引发的大量职工下岗问题,我国劳动部门就提出实施再就业工程,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P286,P286) 9(社会福利的特征有:保障对象的(全民性)、保障内容的(福利性)、享受保障的(无条件性)、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和(高层次性)。(P332~333) 10(世界的社会福利事业,经历了从(剩余)型到(制度)型再到(发展)型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P337) 11(我国现行的社会优抚安置保障制度是伴随着(人民军队)的建立和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P365) 12(我国优抚安置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优抚安置的对象是(军人)及其(家属)这一特殊群体。 二、名词解释 1(生育社会保险(P297) 答:生育社会保险是妇女因怀孕、生育子女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得到医疗服务和现金补助的制度。 2(工伤社会保险(P308~309) 答:工伤社会保险是由国家和社会统一立法强制实施的,对劳动者因在生产过程中遭受的意外伤害或由于特殊工种而引发的职业性疾病进行有效治疗并提供其基本生活保障及家庭经济补偿的社会保险制度。 3(失业(P260) 广义的失业: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劳动力资源处于闲置状态。 狭义的失业:指达到法定年龄(劳动力年龄)并有就业愿望和应业能力的人得不到适当的就业机会,包括已经就业而被解雇,且正在等待或寻求新的就业机会的一种社会现象。 4(失业社会保险(P266) 答:失业社会保险是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者,在其因非个人原因而失去工作从而失去收入来源时,由国家或社会保险机构向其提供一定物质援助或现金补助,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属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5(社会福利(P332) 答:社会福利,就其最基本的意义来说,是指国家或社会通过有关政策或立法,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旨在改善和不断提高其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资金保障和社会服务。 三、简答题 1(简述生育社会保险的特点。(P298~299) 答:生育社会保险的特点有: (1)对象较少,覆盖面较窄 生育保险的对象是已婚并即将生育的劳动妇女,一般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已婚且有工作的妇女和参加保险。我国的条件是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已婚妇女而且符合计划生育政策。 (2)生育保险的原因是由于生育行为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只需营养和休息得当就能自然恢复体力。 (3)具有双重性质,它同时保障劳动力自身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又具有唯一性。 生育社会保险从保险对象和筹集基金规模看,是“小”险,从保险的支付期限看,是“短”险,从承担的重大责任看,“重”险。 2(简述工伤社会保险的特点。(P309) 答:工伤社会保险的特点: (1)实施范围最广; (2)保障性最强; (3)待遇相对优厚; (4)给付条件最宽; 3(简述失业的社会影响。(P265~266) 答:失业无论对整个社会还是对社会成员个人或其家庭,都有一些负面影响: (1)对整个社会而言,失业浪费了劳动力资源 (2)对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而言,失业使其失去了收入和生活来源 (3)大量失业的存在,必然影响到一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4(简述失业社会保险制度的内容。(P266~274) 答:失业社会保险制度的内容有:(1)失业社会保险的对象;(2)享受失业社会保险的条件和待遇;(3)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 5(简述社会福利的内容。(P335~336) 答:社会福利的内容有:(1)社会津贴;(2)职业福利;(3)社会福利设施;(4)社区服务。 四、论述题 1(试述我国工伤社会保险的改革(P318~319) 答:传统的工伤保险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与发展而来的,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开始了对传统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 1988年劳动部制定改革方案,于1989年在海南的海口市、辽宁的锦州市、广东的东莞市等地进行扩大工伤保险的覆盖面、建立工伤保险基金、适当调整工伤保险的待遇等方面的试点改革。 1996年8月在总结各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劳动部发布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1996年10月1日起实施)。《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对沿用40年的工伤保险制度进行全面改革。 《办法》规定扩大了工伤保险的实施范围,所有企业和劳动者,包括被批准入境就业的外籍职工,都要参加统一的工伤保险制度;要统一评残标准,统一工伤待遇,实行工伤医疗期,实行工伤保险基金社会统筹和工伤保险差别费率与浮动费率制,工伤保险实行属地管理,以中心城市或地级市为主实行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这些规定对工伤保险由变“企业保险”向社会保险的转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伤残、死亡待遇偏低等问题。 由于《试行办法》毕竟只属于部门规章,法律效力较低,在实际工作中执行难度较大,同时,工伤保险覆盖面仍然过窄,工伤保险层次过低,工伤保险基金不能调剂,抗风险能力较弱,各地区实行工伤保险的差异很 大。 在这样的局面下,为了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工伤保障权益,2003年4月27日国务院颁布了我国第一部专门的工伤保险行政法规——《工伤保险条例》(2004年,月,日起开始施行)。《工伤保险条例》标志着中国新型工伤保险制度基本确立,从此,中国工伤保险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试述社会优抚和军人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P 368~376) 答: 答题要点: 1)社会优抚主要包括优待制度和抚恤制度两项 (1)优待制度(社会优待)主要包括: ?生活优待(P372) ?医疗优待(374) ?交通及其他优待(P374~375) (2)抚恤制度主要包括 ?死亡抚恤(369~370) 死亡抚恤的分类(烈士、因公牺牲、病故)及确定标准,一次性抚恤(具有褒扬和和社会补偿性质)和定期抚恤(具有社会救助性质) ?伤残抚恤(370~372) 伤残类别(因战、因公、因病),伤残等级(由重到轻分为1级到10级),享受抚恤待遇的条件,.致残性质的认定和残疾等级的评定权限,抚恤金标准 2)军人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军人伤亡保险(P375) ?军人退役医疗保险(P375~376) ?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P376) 《社会保障学》学习小组讨论1 讨论主题:如何建立我国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讨论时间:2011年10月11日 讨论内容记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结构的变革,以及小城镇的发展,农村已经初步构筑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体制框架。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民是率先进入市场经济的群体。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优胜劣汰是竞争的必然结果。农民不论亦工、亦农、亦商都必然要承担市场风险。逐步在农村建立发展 社会养老保险,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 由于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农民人均拥有的土地数量有限, 根据国土资源部日前公布的2005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 093 hm2 , 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 , 加之城市化过程中耕地消失的速度快于农业人口消失的速度, 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显得更是脆弱。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 后,我国农产品还要面临世界低成本农产品的更大冲击,其价格还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相应地,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获取的收益也就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单纯依靠有限的土地已经难以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了,土地保障的作用正日益削弱。 我国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功能也正在弱化,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进行以及现代观念的冲击,我国农村过去三代同堂的大家庭逐渐被父母和子女居住的现代小型核心家庭所取代,家庭结构不断简化,家庭规模渐趋缩小。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户常住人口由1980年的5. 54人下降到1994年的4. 54人,每个劳动力负担人口(含本人)也由2. 26 人减少到1. 57人,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受到巨大冲击。对于我国如此众多的农村老人依赖自己不稳定的老年劳动收入来养老,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确实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社会问题。因此,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土地、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有效途径,是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它不仅可以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社会保障学》学习小组讨论2 讨论主题:谈我国失业社会保险改革及其发展方向 讨论时间:2011年10月25日 讨论内容记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失业问题日趋显性化,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认识我国失业问题现状和失业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对构建保障型失业保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失业无法避免,在我国,失业会日益加剧。新的世纪里,我国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将日趋完善,社会保障改革进程将不断深入,既是社会“安全阀”,又是改革“减震器”的失业保险制度将走向何方,毫无疑问,失业保险制度的演变过程、面临的挑战均会影响失业保障制度未来的选择。但可以肯 定的是,就业保障将是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取向。一、建立就业保障是失业保险制度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1、就业压力带来的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越下越大的供需差距、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弹性逐渐降低都是不得不面对的客观现实。 2、下岗职工向失业并轨带来的挑战。到2003年底,所有下岗职工都要出中心,转换身份进入市场,寻求再就业,到那时,目前这种过渡性“双轨制”保护机制将告结束,企业排出的富余人员将依国际惯例,直接表现为裁员或失业,其保障也相应地由失业保险承担。下岗职工并入失业保险后,如果继续按照现行制度,失业保险将难以应付如此沉重的压力。 3、就业方式变化带来的挑战。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经济改革,产业结构调整或重组,曾使大批职工失去工作岗位。目前中国已经加入WTO,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加之人们生活理念、就业观念的变化、经济的全球化,所有这些定会带来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临时就业、弹性就业、劳务式工作将大量出现。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也符合我国当前和将来一段时间解决严重就业问题的政策选择。我国政府实施积极的促进就业的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规模,实现灵活的就业形式: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采取非全日制、临时性、阶段性和弹性工作时间等多种灵活的就业形式,提倡自主择业。因此,新的就业方式定会带来新的劳动力需求,必将为缓解就业压力提供可能,但不是必然。 4、国际上失业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发展趋势也是在向提供就业保障转变。近些看来,各国在失业保险制度方面一个突出的改革方向就是变消极的生活保障为积极的促进再就业,又实现积极的就业保障。许多国家不仅工作重心逐步向这方面转移,而且在失业保险支出的分配上,也开始注重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功能的发挥。
本文档为【[论文]【社会保障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3570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17
浏览量: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