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949-1961年民主德国民众出走现象初论(可编辑)

1949-1961年民主德国民众出走现象初论(可编辑)

举报
开通vip

1949-1961年民主德国民众出走现象初论(可编辑)1949-1961年民主德国民众出走现象初论(可编辑) 随着上个世纪 90年代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以及西方定期解密档案的大 量问世,不仅许多原先不被人们注意,或者官方有意遮蔽起来的历史得以重见天 日,也使人们有机会去重新认识冷战时代一些不明就里的现象。上个世纪 50年 代发生在民主德国的大规模人口外流现象,就属于这种重新被发掘出来的历史事 件。 从今天累积的资料看,纵贯 50年代的民主德国民众出走,远远比人们概念 中的要复杂。它可以被看作 50年代民主德国民众对于当时社会制度的一种逃避 行为;从政...

1949-1961年民主德国民众出走现象初论(可编辑)
1949-1961年民主德国民众出走现象初论(可编辑) 随着上个世纪 90年代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以及西方定期解密档案的大 量问世,不仅许多原先不被人们注意,或者官方有意遮蔽起来的历史得以重见天 日,也使人们有机会去重新认识冷战时代一些不明就里的现象。上个世纪 50年 代发生在民主德国的大规模人口外流现象,就属于这种重新被发掘出来的历史事 件。 从今天累积的资料看,纵贯 50年代的民主德国民众出走,远远比人们概念 中的要复杂。它可以被看作 50年代民主德国民众对于当时社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一种逃避 行为;从政权和社会制度的角度看,这是贯穿了整个 50年代的一次社会内部危 机。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考察了 50年代民主德国的民众出走现象。第一章关注 的主要是 1949-1961年间民众出走的基本状况。包括出走人口的规模、出走者 的基本出逃途径,以及出走者的类型。笔者对长期以来沿用的统计数据,特别是 对其严密性进行了质疑;本文对 50年代出走者的出走途径进行了时间和地 理两 个层面上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大致勾勒了其状况;对于出走者的构成,笔者从职业身份的角 度将出走者分为四大类:常年性的出走者、科学技术人员和管理阶层、迫于国内 政治压力的出走者和受国际紧张局势推动的出走者。 第二章从民主德国建立苏联式社会主义过程的角度,分析了造成大规模民众 出走的深层原因。苏占区时期苏联占领当局政策失调,统一社会党紧跟苏占当局, 造成了德国东部社会和政权相互脱节的局面,民众对于政权只是接受而不是认 同;民主德国建国后,在推进苏联式社会主义的同时,加强对内部政治异己分子 的压制,和对于社会各个阶层的约束,经济紊乱、政治压力巨大,同时对于出走 者起到了“推”和“挤”的作用,导致了大量民众出走。 第三章的重点是民主德国针对出走者的政策。民主德国既急于阻止民众出 走,封死民众出走的出口,又限于自身的能力和苏联的约束,长期不能从根本上 解决民众出走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在 1958年柏林危机之前,民主德国基本上采取的是通过 加强内部监控,和压制社会来解决问题的方针,1958年的柏林危机中,柏林 问 题成为焦点,民主德国以此为契机,多方活动,最后达到了挟制苏联,修筑柏林 墙的目的,50年代的民众出走问题到此告一段落。2在以上考察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从社会和政权关系的角度,从民众对于政权 和基本社会制度认同的层面,对于 50年代的民众出走现象进行解读。大规模民 众出走,说明社会中大多数的人对于社会的基本制度缺乏认同,而且,这种认同 感的缺乏,比之公开的反抗和不合作,虽然不那么激烈,但触及却是社会制度的 基本层面。民主德国的基本社会制度,不是来自内部革命,或者改革,而是由外 部力量通过从上至下的权力交接来构建的。民主德国通过强制手段来消弭这种危 机,充其量不过是把问题延后,却没有弥合社会和政权,民众和社会基本制度之 间的裂缝。这一点,在 1989-1990年柏林墙倒塌,民主德国自行崩溃的过程中 已经得到了证明,然而,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源,在 50年代已经埋下了。3 Abstract Giving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and the new wave of declassified archives of the formal Eastern Bloc, there is a new wave of the research on the Cold War history, also the researchers have a brand new chance to explore the whole socialist system in Eastern Bloc. The republikflucht of 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GDR, is a typical phenomenon which was re-discovered in this new research This dissertation focus on the republikflucht of 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especially on the origin of the this phenomenon, as well a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such phenomenon, the GDR regime’ s countermeasure to the republikflucht, and the road to the Berlin Wall. With the support of those new archives, we can now discover more details of such a phenomenonThis dissertation was divided into 3 parts: Part one: The wave of republikflucht This part focus on the basic factors of those who flight from the GDR, Including the number of the republikflucht, the identity of the republikflucht, and the basic route of those people flight from the GDR Part two: The origin of republikflucht The main point of this part i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ocialist system in GDR and the republikflucht phenomenon. According to the declassified archive, and the workings of the GDR, the socialist system in GDR, especially the commanding measure of the regime was the main origin of the republikflucht phenomenonPart three: The road to the Berlin Wall This part focus on the GDR’ s countermeasure to the republikflucht problem. During the 10 years, the GDR regime had take great pains to resolve the republikflucht, but these measure had very little effects. But the Berlin Crisis in 1958-1961 was a great chance to the GDR. In this crisis, the GDR regime grabbed this opportunity, by constructing the Berlin Wall, GDR regime sealed the west Berlin, and resolve the republikflucht problemAs a Conclusion, this dissertation define the republikflucht as a typical phenomenon of anomie, but different from the civil war, rebellion. The republikflucht was not so4fierce, but more protracted. As a system from without, the socialist system in GDR was lack of the support from the mass, and the republikflucht was its manifestationAs we all know the collapse of GDR in 1991, was a result of its lacking of legitimacy, but the origin of such crisis, was rooted in the 1950s, in the republikflucht phenomenon 5 目录 内容提要 英文摘要 绪 论??1 第一章 出走潮??6 概念解析??7 出走人口规模及变化趋势?9 出走者的外流途径?14 形形色色的出走者?19 第二章 出走潮的来源??22 “伊万来了”25 苏联占领当局和统一社会党不同的角色和政策?27 年代民主德国的对内控制措施和出走潮30 第三章 走向柏林墙 35 或隐或现的威胁36 举棋不定38 台前幕后柏林墙41 结 语49 参考文献及书目 6绪 论 随着上个世纪 90年代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以及西方定期解密档案的大 量问世,不仅许多原先不被人们注意,或者官方有意遮蔽起来的历史得以重见天 日,也使人们有机会去重新认识冷战时代一些不明就里的现象。上个世纪 50年 代发生在民主德国的大规模人口外流现象,就属于这种重新被发掘出来的历史事 件。 在上个世纪 50至 80年代的 30年里,民主德国大量居民出走的情况,并不 为外界所知。即使有些人了解内情,却又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或不可能说出来。外 界的一些观察家和学者,可能对居民出走有些耳闻,但是一旦触及到比较细微具 体的层面上,就无法深究下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可资征引的文字材料严 重匮乏。对于民众出走的问题,民主德国官方一直讳莫如深。官方撰写的历史和 年鉴很少触及这个敏感问题。即使提及,也是多方回护、百般遮掩。50、60年 代,民主德国出版的有关德国分裂的文学作品也不多,著名的如民主德国作家克 里丝塔?沃尔夫的《分裂的天空》(1963)。但是这些作品有两个特点,一是对于 心理细节过于偏重,相反的故事情节就非常不清晰;二是价值观先行,作品所关 心不是人物的命运,而是隐伏着特定的道德和伦理前提。小说的作者无一例外地 对于在东西德两大社会制度的对立中,人们选择投向社会主义,舍弃资本主义给 予了肯定,这些小说的宣传作用明显地大于其文学价值。人们从这些侧面材料里, 很难发现什么线索。 苏联方面公开发表的材料上很少正面提及民众出走问题。50年代,有不少苏 联记者赴民主德国访问,但是见诸出版物的都是对民主德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溢美 之辞。修筑柏林墙之后,苏联各报就发表了与民主德国立场一致的社论。当事人 的回忆录或者避重就轻,或者忽略不谈。在赫鲁晓夫的回忆录及其续集中,对修 筑柏林墙前后有比较详细的记录,但是其记述中有很多前后颠倒、含糊不清的地 1 方。 关于 50、60年代民主德国的情况,可资征引的还有当时中国的一些报道。 自中德建交之后,两国来往频繁,从现有的报道看,双方派出的代表都具有相当1 参看《赫鲁晓夫回忆录》,东方出版社,1988年 2月版,第 646页“编者注”。7高的党内地位。随着接触日益频密,中国报刊上对于民主德国经济建设,政治制 度的报道就自然占了很大的比例,几乎到了无事不见报的程度。但是仔细查阅这 些报道之后,便可以发现,这些新闻报道的主题几乎千人一面。1958年柏林危 机爆发后,中国方面对之高度关注,苏联和民主德国每每有重大外交行动,中国 的重要报刊上都有呼应,发表了许多支持民主德国措施的声明。 50年代,国际舞台上热点不少,“德国问题”也是其中的焦点之一。但是民 主德国数以万计的人口出走,在 1958-1961年的柏林危机期间才引起外界 的普 遍注意。在 1959-1961年的柏林危机期间,美国的各大媒体进行了高密度的报 道。不少记者甚至对许多从民主德国出走的人进行了采访。正是通过这些报道, 西方读者才开始对民主德国居民出走有了一个总体上的印象。随着柏林墙的修 筑,不少冒险在民主德国枪口之下出走成功的德国人开始成为西方媒体追逐报道 的对象。他们对于自己出走经历的回忆便成了西方读者心目中出走者故事的蓝 本,并由此发展出了各种各样关于出走者的传说,文学作品甚至是电影。 上个世纪 70年代以后,随着两德关系的正常化和加入联合国,民主德国的 国际地位上升,国内经济状况也有所改善。这一变化自然引起了不少西方观察家 的注意,70年代时,在西方学术界,民主德国曾被有些学者称为“走出冷战的 2 国家”(The state that come in from the cold)。这些研究成果,有的至今仍被西方 学者所引用。但是从总体来说,当时一些作者所下的判断,更多地是根据民主德 国官方公布的材料,也就是国外学者所说的“孤掌之鸣”(one hand clap)。 如果 依据这些真实性有待证实的材料,再去进行推论,论证的展开就难免不成为盲人 摸象。具体到人口外流问题上,这些著作从正面提供的有效信息不多,比较零散。 冷战终结后,人们终于有机会去接近过去由于各种原因未曾曝光的那一部分 资料,因而当时被许多人视为悬案的事件,现在也有了结案的可能。随之而起的, 每每有解密档案出现,在学术界都会产生不小的连锁反应。1993年统一后的德 国政府公布了部分民主德国国家安全部(MfS)的档案,这部分档案的公开,立 3 即就在德国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问题很快就转变为全社会对于民主德国社会2 参看 Steele, Jonathan , Inside East Germany :The State that Come in From the Cold, New York: Unizen Books, 1977 3 参看 ////0>. 德社会中游荡”,转引自 //./oa09338.6>html84 生活的集体记忆大复苏。随之而来的,1994年开始,围绕着“民主德国独裁政 权问题”, 德国史学界展开了数年的论争,在此期间,又不断有材料出现,推动 公众对于过去历史不断进行再认识。 得利于这种发掘冷战时代历史的学术潮流,笔者在准备论文时有机会接触到 了一批 50年代的解密档案。笔者在准备论文期间所接触到的有关人口外流问题 的档案材料,大致是在 90年代以后,研究者从以下这些文献中提取出来的:德国联邦档案的“前民主德国党和群众组织”基金项目(SAPMO-Barch) 文献 这部分档案保存了有关统一社会党高层的一些领导人的笔录、手记和公开 讲话记录等等一些材料,以及各级统一社会党的党组织,以及各种群众组织的干 部向统一社会党所呈送的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前者反映了党高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制度一些基 本问题的考虑,诸如阶级关系、集体化速度、农轻重发展比例等等。后者则勾勒 了 50年代,在民主德国社会层面上,普通民众对于统一社会党的政策、对于社 会主义制度、对于苏联的一些真实的看法。 “工人运动历史研究所党中央文献”(IfGA-ZPA) 这部分档案比较侧重党 政高层机关的活动,以及党际国际的交往。其中包括了 50年代中后期和整个柏 林危机中乌布利希与赫鲁晓夫的通信,以及民主德国党和政府领导人同其他社会 主义国家领导人之间会晤的记录。这些记录中的一些内容,有许多是学术界在过 去闻所未闻的,甚至可能否定某些定论。90年代初,美国学者霍普?M?哈莉 森根据这些档案,重新描述了 1953-1961年间的苏联-民主德国关系,刷新了 5 许多以前史学界的定论。 俄罗斯外交部档案(AVPRF,或称 MID) 50年代初苏联驻民主德国的军 事管制委员会(SMAD),以及后来的苏联驻民主德国大使馆呈送外交部的报告 多数保存在这部分文献中。这部分档案分成两部分,从 1945年苏军占领到 50 年代中期,苏联的军政领导机构和后来的驻德使馆,实际上是民主德国各项政策 的制定者,在这一时期的档案中,能看到不少对于民主德国内情的分析;50年 代中期以后,苏联驻德机构的权位逐渐下移,逐步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外事联络 机构,所以从这一时期之后,就比较少见到对于民主德国总体政策的评价了。 4 参看 Hope M. Harrison, Ulbricht and the Concrete "Rose": New Archival Evidence on the Dynamics of Soviet-East German Relations and the Berlin Crisis, 1958-1961,CWIHP Working Paper No. 5 9俄罗斯当代文献保管中心( TsKhSD)档案 这部分文献中存有大量的苏联驻 民主德国使馆官员同民主德国统一社会党领导干部会面的详细记载,苏联使馆的 官员对于民主德国政治经济情况的汇报也保存在其中。与外交部档案不同,这些 记录和汇报中间评价的成分不多,一般都是如实上报。 美国中央情报局档案 冷战时期,柏林是美国各个情报机构活动的重点。据 信,当时主要由中央情报局牵头的“柏林行动基地”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了大量 情报,上至民主德国的高层政治斗争,下至基层社会中一般民众的思想动态,无 6 所不在其列。中央情报局的这些情报分为两大类:突发事件,往往以简报的形 式上报;连续一段时间的动态,则以“每周最新情报汇总”(Current Intelligence Weekly Summary)的形式上报。 1999年,中央情报局的情报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Intelligence)把这些档案以“冷战的最前线??1946-1961年间的柏 林情报战”(“On the Front Lines of the Cold War: Documents on the Intelligence War in Berlin, 1946 to 1961”, Edited by Donald P. Steury)为题予以发布。 除了这些成系统的档案之外,笔者还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到了一些国外研 究机构发布的档案。从 1992 年开始,设在美国的冷战国际史项目(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就通过其《公报》CWIHP Bulletin 和网站 (////. 案经过了详细编辑注释,并以事件为纲,时间为纬,便于研究者查找。2001年 6 月,在冷战国际史项目参与主办的纪念修建柏林墙 40周年“墙起墙塌??柏林 墙的教训”会议上,发布了以年代顺序整理的有关修建柏林墙的一组 16份档案。 最近出版的《1953年东德起义》一书中,编者对大量 50年代早期的档案进行了 进行注解、整理,辑录成主题相对集中的一套档案资料。 把上述解密档案和 80年代之前的材料相互对照、研究,50年代民主德国人 口外流的整个面貌和大体轮廓便逐步清晰起来。但是,迄今为止,把人口外流作 为一个问题来进行正面研究,在国内学界还基本上是一个空白点,在国外涉及这 一论题的学者也不多。从已经积累起来的一些资料看,有关这个问题,留下了许 多似是而非的结论。比方说,有关 1949-1961年间出走的人数,原先有个看似 权威性的数据,但是现在根据新出的档案,这个数据的严密性存在疑问;又比方6 参看戴维?墨菲、谢尔盖?康德拉谢夫、乔治?贝利:《柏林墙下的较量??冷战中的中央情报局与克格 勃》,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0年 1月版10说导致大量民众出走的原因,历来就众说纷纭;再比方说,有关 1961年 8月柏 林墙的修筑,各种著作里对于这一段的描述或者是语焉不详,或者是过分文学性, 想象的成分比较多,更类似于通俗读物中的情节。 但是,从今天累积的资料看,纵贯 50年代的民主德国民众出走,远远比人 们概念中的要复杂。它既不是单纯的大量政治异己分子在国外寻求政治避难,也 不是单纯由于紧张的国际局势导致大量难民出走,更不是所谓敌对势力蓄意引诱 的结果,而是可以被看作 50年代民主德国民众对于当时社会制度的一种逃避行 为;或者从政权和社会制度的角度看,这是贯穿了整个 50年代的一次社会内部 危机。 从这一点出发,本文对于 50年代民主德国人口外流的考察,集中在以下几 个方面:一是在 1949-1961年的 12年时间里,民众出走的大致情形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解析成以下几个问题:1、民众出走的规模有多大,总数有 多少,出走人数在不同的年份又是如何分布的?2、出走者来自怎样的社会阶层, 具有怎样的社会身份?3、在这 12年的多数时间里,一个民主德国居民出走的难 度有多大? 二是导致 12年里民主德国民众持续出走国外的原因是什么。根据经验,大 规模的人口流动背后,往往都伴随着巨大的社会变动。 1949-1961年这 12年间, 在民主德国所发生的最大的社会变动,无外乎随着统一社会党日益坚决地在国内 推进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制度,整个德国东部社会原有的组成结构逐渐解体,阶级 差别被人为推平,党和政权逐步取代社会。所以大量的人口外流,与民主德国的 社会变动有内在的关联。 三是民主德国政权对于民众出走的对策。更细化一点说,这个问题包括:1、 对于民主德国政权和统一社会党来说,民众出走具有怎样的意义?2、民主德国 政权要解决民众出走,存在怎样的条件和阻碍?3、在解决民众出走的诸多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中,“筑墙”是如何被筛选出来,付诸实践的? 11第一章 出走潮 本章关注的主要是 1949-1961年间民众出走 3个方面的基本状况。包括出 走人口的规模、出走者的类型、出走者的基本出走途径。 长期以来,外界对于民主德国的人口外流的了解多数还主要是概念性的。也 就是说,当时通过个别信息渠道,外界能够确知有些民主德国民众出走,而且数 量不少;但是除此之外,外界能够了解到的更进一步的细节就十分有限了。比如 从定性的角度上说,究竟这种外流是社会整体性的崩溃,还是一般的人口流动, 只是因为这些出走民众越过了两大制度的分界线,才具有了某种政治意义?人口 外流对于民主德国的冲击和影响究竟是全面的,还是集中在几个方面,比方说, 主要对民主德国的经济造成了冲击?对于这些问题,从 50年代以来人们就有各 种猜测。在试图给出答案的人中,既有观察家,也有学者,更有一些政治要人。 有人认为,大量人口外流,说明了人心向背,是“共产主义”整体性的社会崩溃; 7 也有些观察家认为,人口外流,特别是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出走,主要打击的是 8 民主德国的经济,从而使之因为“失血过多”而接近崩溃。但问题是,这些猜 测基本上都是在有关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做出的,对民众出走中的有些细节的意 义“诠释过度”,显得有些夸大。换句话来说,由于当时缺乏有关的一些关键性 的材料,尽管这些说法当中有些观点触及到了问题的核心,但是猜测毕竟只是猜 测,还远非事实描述,缺乏事实支撑的观点,说服力就非常有限。 当然,平心而论,即使在今天,有关 50年代民主德国民众出走的许多细节, 人们积累或者发现的材料还是略显不足。但是,比之以前人们茫然不知重点在何 处的情况,现在我们基本上能把有关问题集中在几个要点上,这几个要点对于估 量 50年代出走潮的影响都是重要的指标,比如说,究竟人口外流是全社会性的 还是零星的,这个问题就和外流人口的规模、构成以及出走的具体路径都有关联; 再比如说,究竟人口外流冲击和影响的是民主德国的整个社会还是只影响了几个 方面,这个问题和外流人口的规模、构成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换句话说,厘清 这些要点,是进一步对整个民众出走问题进行估量的一个重要基础。甚至可以说,7 尼克松:《真正的战争》,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0年 9月版,第 27页 8 “Waiting Game in Berlin”, Economist, June 10, 1961, pp.1118-1912 如果人们对于这些问题能够得到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有些定性讨论中间碰到的 问题,也就基本上能够迎刃而解了。 一、概念解析 作为一个大的时间概念, - 年涵盖了从民主德国建国到修筑柏林 墙的整个时间跨度。在这个时间段落里,民主德国的民众持续不断地向外部,绝 大多数是向西方流动,其中又以联邦德国为其首要的目的地。但是,在说明整个 年民众出走概况之前,有必要将其与另外的一些同时期的人口流动现象区分 开。 其一是二战后开始的东方各国放逐本国德意志族风潮。二次大战结束后,包 括苏联在内的东方各个国家出于整肃内部、安定社会,特别是出于民族情绪,对 德意志族施加报复等等动机,大规模地驱逐本国的德意志族居民。多数被放逐的 德意志族最初都是由民主德国接收安置的。其中有些人确实在民主德国修建的新 城镇(如美茵河畔法兰克福、卡尔马克思城)中定居下来,但更多的人只是把民 主德国当作一个转运点,稍作停留之后,又流向西方。据统计,自 年起, 从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共放逐了 万德意志族,在民主德国定居的德意志族则仅有 万,占总数的五分之 一。东方各国放逐德意志族的风潮从 年开始,到 年告一段落,这在 时间上也和民主德国的民众出走现象有所重叠。但两者毕竟还有质的区别,这批 被放逐的德意志族居民,严格地来讲,并不能算作是民主德国的公民,因而也就 不能把他们统计进民主德国出走的人口中。当然,在 年代,也有一些居住在 新城镇的居民卷入了出走者的行列,但在此时,这些出走者就不能算作被放逐的 德意志族了,而是民主德国的公民,应该被列入民主德国的出走民众,这些人的 出走和被放逐的东欧德意志族是不同性质的两个问题。 其二是战后原先纳粹德国各占领区的德国居民回迁和战俘遣返。纳粹执政时 期,德国曾经占领了大片的欧洲领土,并且鼓励德国公民到东欧的各个被占领区9 有关驱逐德意志族的数量,资料来自 ////. ,有关驱逐 德意志族的情况,参看本?福凯斯:《东欧共产主义的兴衰》,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年 11月版,及《国际 事务概览?四国对德国和奥地利的管制,1945-1946》,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0年 10月版,《国际事务概览, 1947-1948年》,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0年 10版,《国际事务概览,1049-1950年》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1 年 5月版13 定居。随着苏军在东线战场节节胜利,这些德国公民为了躲避战争,不断向西迁 移,战争结束后,这批德国人自然必须回迁原籍;先参加德国军队后来又被苏军 俘虏的德国公民,在战后也必须分批遣返。前者随着苏军的推进,自然而然集中 到了德国东部,从而在政治版图上,先是集中在苏联在德国的占领区,后来则聚 集在民主德国境内;后者的情况比较复杂,苏联在遣返战俘的问题上态度颇为暧 昧,战俘回国的时间就拖得很长,持续到了 年代。这两批人起先都是由苏联 占领当局和后来的民主德国接收的,但当局并不能限定其是否定居在苏占区 和民 主德国境内,只能由他们自己决定是去是留。有些人原先就是来自德国西部的当 然选择继续迁往西方,有些人原先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自然也就选择留在德国 东部。当然也有些人在当局的政策攻心和招徕下,最初留在了苏占区和民主德国, 甚至参加了民主德国的武装力量和大型工矿企业的生产,苏占当局和后来的民主 德国政府对于这批人,待遇也是相对比较优渥的。 但其中也有不少人后来还是 逃避兵役,辞去工作,逃往西方。这些人的身份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也就不能 算作是回迁的德国居民或者被遣返的战俘了,而是出走民众的一部分。 除去以上这些,从政治身份的角度对出走民众的概念也必须有所区分。从苏 占区和后来的民主德国的政治发展而言, 年 月,民主德国的成立是一 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此前,一方面,从 年开始的 年时间里,苏占当局和 统一社会党已经在德国东部苏联占领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改造,包括农村土 改,城市经济国有化和在政治领域构建“反法西斯民主秩序”,这些社会改造的 重点,就是要连根铲除纳粹时期主要的政治势力。随着苏占当局和统一社会 党的 矛头所向,原先德国东部农村的容克地主、富农,城市的大工商业主,以及原先 纳粹党政权的高级官员纷纷出走。 年,统一社会党对外宣称,经过社会改 革,苏联占领区已经具备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 自 年之后,统一社会党仿效其他的东欧国家,开始国内清洗。政治清 洗的第一轮目标指向原先和统一社会党合作的中小资产阶级,不少参加苏占区管10 有关遣返战俘和安置难民,参看《国际事务概览?四国对德国和奥地利的管制,1945-1946》,上海译 文出版社 1980年 10月版,《国际事务概览,1947-1948年》,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0年 10版,《国际事务 概览,1049-1950年》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1年 5月版 11 有关民主德国在战俘和难民中招募警察,参看 Norman M. Naimark, "To Know Everything and to Report Everything Worth Knowing": Buidling the East German Police State, 1945-1949,CWIHP Working Paper No10 12 皮克:“从德国统一社会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到第三次代表大会”,《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总 第 50期,1950年14理的资产阶级政党人士也觉得朝不保夕,唯恐有朝一日 统一社会党的铁拳打击到 自己头上,于是也有些人开始逃亡。 因而从出走者的政治身份这个角度上讲, 年也是一个重要的界标,在此之前,出走的主要是一些绝对不合作,也根 本就不可能同苏占当局和统一社会党合作的人,在边界管理相对还比较宽松的时 期多数已经出走了。而在 年之后出走的,绝大多数是在此前政治上没有什 么问题的一部分人。正是这一点,才使得 年之后的民众出走显得更加具有 深意。 最后,在 年之后,也并不是所有从民主德国外迁的人都是出走者。总 体来说,民主德国对于人口流动的控制,是渐趋增强的,但这并不是说任何民主 德国居民都不能越雷池一步,不过,要获得政府批准,一般人要经过相当复杂的 审批程序;即使在柏林墙修筑之后,每年仍有一些民主德国居民获准迁往国外定 居。对于出走者,民主德国官方有一个固定的称呼“逃离共和国者 ”, 。 二、 出走人口规模及变化趋势 民主德国居民的大规模出走,50年代就引起了联邦德国官方的注意。当时联 邦德国政府的难民部专门负责收容东欧国家德意志族移民,该部每年都向外公布 西德接纳的难民数量,这些难民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来自民主德国的出走民 众, 从 50年代中期开始,东欧各国放逐本国德意志族的风潮渐渐平息,从民主 德国 出走的民众逐渐占据了每年难民部统计数量的主要部分。1963年,联邦德国 难 民部公布,从民主德国出走的“难民”共有约 269万。这个数据,历来为很 多资 14 料转引,被看作一个定论性的数字。 自 1949年起难民部历年公布的统计数 字 如下:13 参看 Hanhardt, Jr Arthur M. 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The Johns Hopkins Press, Baltimore and London, 1968 14 引用这组数据的著作有:Childs, David. The GDR: Moscow’ s German Ally,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1983; Francisco, Ronald A. Berlin Between Two World, Bould: Westview Press, 1986; Allen, Bruce. East Germay: Dissent and Opposition, Montreal: Black Rose Books, 1989; McCauley, Martin. 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since 1945, New York: St. Martin’ s Press 1983; Steele, Jonathan Inside East Germany :The State that Come in From the Cold, New York: Unizen Books, 1977151949 年129245人 1950年197788人 1951年165648人 1952年182393人 1953年331309人 1954年184198人 1955年252870人 1956年297189人 1957年261622人 1958年204092人 1959年143917人 1960年199188人 1961年 1月至 6月 30日103159人 1961年 7月至 8月 12日 45444人 15 总计:2698062人 早在 70年代,就有学者质疑过这一套数据。但是当时没有民主德国的材料, 这组数据的内在问题不易揭示出来。不过一般来说,这样一组数据实际上是 “孤 证”。从使用统计数据的一般原则来讲,统计数据本身的严密性和它的精确性并 不是一个概念,更不能说明这样的数据就能反映现实。统计数据能够前后一致, 这只能说明统计数据的积累过程是连续的、稳定的,至多表明统计者有比较高的 技术能力,但是统计者能否完全掌握实际,统计数据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恰恰是 不可能通过其发布的统计数据来说明的,这也就是说,统计数据无法说明自身的 精确性。一组数据是否精确,是否具有排他的权威性,要视乎其与现实的贴合程 度。这样来说,过于清晰明确的统计数据就不免令人产生怀疑。特别是难民部的 这套数据,有零有整,显得过分详细。实际上,任何统计数据都不可能是完全精 确的,统计的目的决定了数据采集上必然有所侧重,换言之也就会有所取舍。统 计过程中也不可能避免地会产生各种误差。特别是作为史料的统计数据,即使统 计数据再精确,也还是一定历史情境下的产物。 15 姜琦、张月明:《悲剧悄悄来临??东欧政治大地震的征兆》,华东师范大学 2001年 12月版,第 253页16东欧剧变以后,大量来自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档案被披露出来。客观 地讲,这些档案在关于出走人口数量的问题上,未必能反映更多的细节和更加精 确的数字,但是却能说明现有的统计数据有更大的改进余地。最关键的地方是, 从这些文献中,我们可以从一个比较完整的角度,来看待现有数据的问题和造成 这种统计上的脱漏的原因。 这些数据散见于 1951、1952年间的一组档案中,这些档案包括:1、“1953 年 1月 2日苏共中央关于同意在民主德国西部边界布置警戒的决议”; 2、1953 年 5月 15日,苏联管制委员会所发的“关于阻止民主德国居民逃往西德的问题”; 3、 1953年 5月 18日,瓦?崔可夫、帕?尤金、伊?伊利谢夫呈送格?马林科 夫的备忘录,“对于民主德国严峻形势的估计”; 4、1953年 6月 2日,苏联部 16 长会议所发的“有关采取措施改善民主德国的政治处境的命令”。 其中尤为重 要的一份材料是 1953年 5月,由崔可夫等人呈送马林科夫的“对于民主德 国严 峻形势的估计”备忘录,这份备忘录中对于 1951年至 1953年前 4个月的出走人 17 数作了如下统计: (单位:人)1951年 1952年 1953年前 4个月 总量 160560 165571 120531 非 法 出 境 99797 136065 120109 得到批准后出境 60763 29506 422 笔者对这些档案中的数据略作了一些整理,把这组数据和同一年难民部的数 据加以对比: (单位:人)解密档案所载数据 联邦德国难民部所公布数据 1951年 160560 165648 1952年 165571 182393 这样一来,既有统计的内在问题就凸现出来了。从民主德国出走的总人数是 既定的,而且,在 50年代,绝大多数出走者流向的都是联邦德国。换句话说,16 Document No.2, 12, 13, 18, Ostermann, Christian F. Uprising in East Germany 1953, New York: 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 Press,2001 17 Document No.13, Ibid17民主德国所失,基本上就应该是联邦德国所得,这 是我们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的 一个基础。从现有的文献看,民主德国这一边,每年有官方记录的外迁人数分为 两部分:“得到批准后出境”和“非法出境”,从比较严格的意义上讲,“得到批 准后出境”的这部分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出走人口。与联邦德国的统计数据 比较,即使是这两部分人数的总和,也仍然比西德一边接收到的外流人口少了很 多。这表明,民主德国这一边的数据,未能把相当数量的“灰色人口”纳入其中。 这部分灰色人口,也即未被民主德国官方查获的“非法出境者”,这部分灰色人 口加上有官方记录的“非法出境者”,也就构成了所谓的“逃离共和国者”主要 组成部分。 在联邦德国,来自民主德国一边出走者,都被称为“难民”。对于难民的统 计,其基础是建立在各难民接收点登记的难民数量之上的。有人指出,当时难民 部统计的与其说是难民,更确切地说是经过官方登记造册的难民,这当中自然不 18 包括未经登记的难民,更不用说包括所有从民主德国出走者的人数。 比如说, 1954年,来自民主德国的“非法”移民数量达 51000人,而当年登记的难民总 19 数约为 184000人。 换言之,仅在这一年,未经难民部登记的出走人数就占了 总量的五分之一强。据估计,每年从民主德国出走的人中,至少有 10%未经登 记就进入了西德,在出走人数激增的几个年份里,未登记的人数甚至上升到 50 %。所以也就难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换个角度讲,来自民主德国的“逃离共 和国者”,有的在各个难民收容站登记了,则自然就进入了联邦德国的统计视野, 有的则并不需要收容站提供的各种服务,所以就没有在难民收容机构登记,便进 入了西德境内。 问题是,迄今为止,这两组数据就是我们手头能够引用的唯一的两组数据了, 而且客观上,现在也缺乏别的线索表明,除了这些对于这些当时的官方统计,还 存在其他统计数据的来源。所有,我们很难说在以后是不是会出现更加精确、更 加贴近当时历史的材料,来加以说明和补充。 平心而论,无论是难民部的数据还是苏联-民主德国的数据,它们虽然未必 能全面地显示 1949-1961年间民众出走的全景,却至少能够提供一个比较客观18 Kabermann, Heinz Die Bev lkrungen des sowjetischen Besatzungsgebietes-Bestands und Strukturver nder ? ungen 1950-1957, Bonn and Berlin: Bundesministerium fü r Gesamtdeutsche Fragen, 1961, pp.59-61, 转引自, Hanhardt, Jr Arthur M. Ibid, p.7 19 McCauley, Martin, Ibid, p.6918的参照系,使我们可以通过对于这套数据的排列,对于民主德国民众的出走问题 得出一个大致的印象,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这就已经达到了使用统计数据的 目的。 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在以下的论证中,仍将以学术界通用的数据为基础, 有必要说明的是,对于其中一些有确切修正数值的年份,本文使用的是经过修正 的数据。修正的依据主要有两条,一是统计数据不全的 1961年(该年 8月修筑 柏林墙)以及 1949年(民主德国在该年 10月成立)的统计数据并没有包括在内。 二是以通用数据为基准,适当做了调整,以适于反映当时民众出走的全貌。一般 20 来说,在每年的统计数据中,都至少有 10%的人数没有被统计在内, 因此在修 正时,这 10%的比例应该被重新考虑在内,这里面有些年份迄今缺乏确切的统 计数据,但是是否上浮 10%,对于估计出走人口的总量具有很大的影响;再有, 在出走人口达到峰值时,未被统计在内的人数增至 50%,1953年和 1956年的数 21 据是有案可查的; 其三,同样有案可查的一个年份是 1954年,这一年流入联 邦德国的“合法”及“非法”难民总数达 235000人。根据这样的一套数值,1950 -1960年民主德国的外流人口规模和变化趋势如图所示:难民部数据经修正后数据 年 年 年 年 年 年以上述的统计为基准,1949-1961年间,从民主德国出走的总人数应该在 320万以上,而不是通常以为的 270万左右。仅在统计数据相对比较完整的 1950 -1960年的 10年时间内,从民主德国出走的人数就曾经跳上了两个台阶。这 1020 McCauley, Martin, Ibid, p.69 21 McCauley, Martin, Ibid, p.6919 年时间可以被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49-1957年。这个阶段民众出走 的规模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并且长期居高不下。除了出走人数达到峰值的 1953 年和 1956年,大体来说,1950和 1951年,出走人数徘徊在 20万左右,1954 年以后,出走人数陡增至 25万以上,随后的几年,出走人数又在 30万到 35万 之间波动。第二个阶段,1958年以后。这一阶段出走人数开始渐趋下降,1959 年的出走人口达到了 1949年以来的最低点,但是仅仅过了一年,随着柏林危机 影响日益突出,1960年的出走人口又回到了此前的平均线上。 三、 出走者的外流途径 在一些涉及民众出走问题的材料中,出走者的出走经历是最具有传奇色彩的 一部分内容。这些在描写上比较典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例子中有,勃兰特的 回忆录《思考与回忆》,美国在 80年代拍摄的电影《夜行者》,以及不少发表在 西方各种媒体上的报道,在这些材料中,对民主德国普通民众出走的过程做 了相 当细腻的描述。1964年,一个名叫费希特的青年在逃亡途中被民主德国军警射 杀,费希特的照片在西方各主流媒体上被广泛传播,更是为出走者所付出的危险 代价作了注脚。有一些后来在西方主流社会崭露头角的出走者,对自己的经历也 有所回忆。 在这些材料中,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就是,从民主德国出走是一个极为惊心动 魄的过程。出走者常常是在面对政治不自由,或者感觉受到了政权的压迫时,才 选择出走。一个从民主德国出走,并在美国落脚的出走者这样描述他在民主德国 所面临的险恶处境: 对我来说,生活在东德最糟糕的一面就是我不能离开这个国家。??我们心 里背着很重的包袱,我们觉得自由再也不会来到东德了。东德是一个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无所不管的警察国家。有人说,在我们的 学校里,在我们的办公
本文档为【1949-1961年民主德国民众出走现象初论(可编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850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20
浏览量: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