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农学]番茄病害大全

[农学]番茄病害大全

举报
开通vip

[农学]番茄病害大全[农学]番茄病害大全 番茄病害 番茄轮纹病、番茄夏疫病 英文名 Tomato early blight 异名 番茄轮纹病、番茄夏疫病。 病原 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Ellis et Martin)Jones et Grout,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寄主 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 危害 番茄的主要病害。常引起落叶、落果和断枝,因病减产30%以上,尤其大棚、温室中发病重。 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番茄苗期、成株期都可发病,为害叶片、茎、花、果...

[农学]番茄病害大全
[农学]番茄病害大全 番茄病害 番茄轮纹病、番茄夏疫病 英文名 Tomato early blight 异名 番茄轮纹病、番茄夏疫病。 病原 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Ellis et Martin)Jones et Grout,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寄主 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 危害 番茄的主要病害。常引起落叶、落果和断枝,因病减产30%以上,尤其大棚、温室中发病重。 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番茄苗期、成株期都可发病,为害叶片、茎、花、果等部位,以叶片和茎叶分枝处最易发病。 (1)叶部:叶片初期出现水渍状暗褐色病斑,扩大后近圆形,有同心轮纹,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潮湿时病斑长出黑霉。发病多以植株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发展。严重时,多个病斑可联合成不 规则 编码规则下载淘宝规则下载天猫规则下载麻将竞赛规则pdf麻将竞赛规则pdf 形大斑,造成叶片早枯。番茄早疫病病斑的轮纹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生毛刺状物,别于番茄圆纹病。叶柄病斑呈椭圆形,稍凹陷,暗褐色,有轮纹,不将茎包住。 (2)茎部:茎部发病,多在分枝处产生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凹或不凹,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幼苗期茎基部发病,严重时病斑绕茎1周,引起腐烂。 (3)果实:青果发病多在花萼处或脐部形成黑褐色近圆凹陷病斑,后期从果蒂裂缝处或果柄处发病,在果蒂附近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病斑凹陷,有同心轮纹,斑面着生黑色霉层,病果易开裂,提早变红。 病原物 王连平对番茄早疫病菌研究结果: (1)形态: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菌丝呈放射状生长,菌丝发达,气生菌丝灰白色。将其平铺于培养基上,菌落初为淡灰色,后转为青褐色、褐色,菌丝生长快,在25?下培养 7天,菌落直径一般在8厘米以上。该病原菌在PDA等一般培养基上较难产孢,经诱导处理可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长不超过110微米,分生孢子单生,褐色,倒棍棒形至长椭圆形,大小(150,300)微米×(15,19)微米,一般有多个纵横隔膜,有长喙(一 般不短于孢身长度),极少数孢子喙有分叉。 (2)特性:PDA、PSA是其最适合培养基,pH2,12菌丝均能生长,pH6,8生长较快。该菌在5,35?均能生长,其中,最适温度为25,30?;在5,35?分生孢子均能萌发,适宜温度为25,30?;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0?(10分钟)。该菌对多种单糖、双糖和多糖等碳源及有机氮、无机氮等氮源都能利用。葡萄糖、蔗糖和甘露糖为最适碳源;酪氨酸甘氨酸、天门冬酰氨为最适氮源。该菌在一般培养基上不经过特别处理,一般不产孢或很难产孢紫外线照射促进产孢,番茄汁培养基结合紫外线照射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 侵染循环 病原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表面越冬,附着在种子上的病原可存活2年,播种带菌种子,种子萌发时即可发病,病原从气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形成初次侵染,潜 育期 2,3天后出现病斑,3,5天产生分生孢子,并可通过气流、雨水、昆虫和农事操作进行多次侵染。在大棚内,病原主要是种子携带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土壤中带有分生孢子,或者从通风口处,风携带分生孢子进入大棚,完成初侵染。 发生因素 早疫病的发生与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叶片生理年龄及品种耐病性有直接关系。 (1)环境:湿度是病害发生与流行的主导因素,田间发病前5天均温为21?,相对湿度大于70%的时间超过2天,早疫病即可发生。湿度80%以上,温度20,25?最易发病。 (2)栽培:番茄连作,栽种密度过大,基肥不足,灌水多或低洼积水,或阴雨天气造成环境高湿,结果过多,植株生长衰弱等,都有利于该病暴发流行。春季棚室栽培,番茄定植后,昼夜温差大,塑料薄膜上常结有小水珠,并落在叶片上,形成一层水膜,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茄抗5号、西粉3号、早丰、北京早红、密植红、满丝、苏抗11、佳粉10号、佳粉15号、毛粉802、毛粉903烟粉1号、陇番5号、粤胜、奇果、矮立元等。?重病区实行轮作,与其他非茄科作物进行2,3年以上的轮作。?清洁田园,及时摘除病、老、黄叶,摘除病果,拔除重病株带出棚室外深埋或烧毁。?高畦覆地膜栽培。合理密植,施足粪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盛果期后为防止早衰加重病情,要及时追肥或喷叶面肥。?灌水采用膜下暗灌、滴灌或渗灌,上午灌水,灌水后适时放风,防止湿度过大。尽量采用滴灌,禁止大水漫灌,更不能用喷灌,防止随水传播。?按配方施肥要求,充分施足基肥,适时追肥,提高寄主抗病力。施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或施用酵菌素调制的堆肥和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重施底肥,控制氮肥,适量增施磷、钾肥,不用硝态氮肥,提倡使用专用肥,以达到壮苗的目的。?加强管理,调整好棚内温湿度,尤其是定植初期,闷棚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棚内湿度过大,温度过高,做到水、风有机配合,减缓该病发生蔓延。 (2)药剂防治:?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将种子洗净药液后再浸种,水温50,55?,加热水保持水温10分钟,然后加凉水冷却到30?浸种,捞出种子催芽。?用25%嘧菌酯悬浮剂360,480毫升/公顷,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70克/公顷,或68.75%噁唑?锰锌1.1,1.4千克/公顷,加水均匀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其中嘧菌酯悬浮剂与苯醚甲环唑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效果,以保护作用为主。?发病初期喷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750倍液,或每间每隔7天喷1次药,共喷3次。可以兼治晚疫病。或用25%嘧菌酯(阿米西达)悬浮剂360,1000毫升/公顷,或10%苯醚甲环唑(世高)750,1100克/公顷,或68.75%恶唑?锰锌(易保)1200,1500克/公顷,加水均匀喷雾,其中阿米西达与世高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效果,易保以保护作用为主。?棚室栽培的,发病初期每次喷撒5%百菌清粉剂15千克/公顷。每隔9天喷撒1次,连续3,4次;或用45%百菌清烟剂或10%腐霉利烟剂3,3.75千克等烟雾剂在傍晚熏蒸,并注意先开棚排湿20分钟再进行闷棚熏蒸;或用2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300,400倍液防治。 番茄晚疫病 英文名 Tomato late blight 异名 番茄疫病。 病原 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寄主 番茄、马铃薯、茄子。 危害 番茄的主要病害,流行性很强,破坏性很大。常造成20%,30%的减产。 分布 全国主要番茄产区。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叶、茎、果均可受害,但以叶片和青果受害严重。 (1)叶部:叶片多从植株下部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以后逐渐向上部叶片和果实蔓延。初为暗绿色水浸状不整形病斑,病健交界处无明显界限,扩大后转为褐色。空气潮湿时,病斑会迅速扩展,叶背病斑边缘可见一层白色霉状物。空气干燥时病斑呈绿褐色,后变暗褐色并逐渐干枯。 (2)茎部:茎部受害,病斑由水渍状变暗褐色至黑褐色,稍向下凹陷、病茎组织变软,植株萎蔫、严重的病部折断造成茎叶枯死。 (3)果实:果实受害,多从未着色前的青果近果柄处的果面开始,病斑呈不明显的油浸状大斑,逐渐向四周发展,后期逐渐变为深褐色,病斑稍凹陷,病果质硬质不软腐,边缘不变红,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一层白色霉状物。果实收后在贮藏、运输、销售期间还可继续受害,受害严重时可引起番茄大量毁坏。 病原物 (1)形态:菌丝有分枝,无色无隔,多核;孢囊梗无色,单根或多根成束,由气孔伸出;孢子囊顶生或侧生,卵形或近圆形,无色,顶端有乳突,基部具短柄,孢子囊中游动孢子少 于12个。 (2)特性:菌丝发育适温24?,最高30?,最低10,13?。孢子囊在温度为18, 22?、相对湿度在100%左右时3,10成熟;当相对湿度低于95%时,孢子囊迅速失去活力。当孢子落在持续持有水滴的寄主叶片表面时,孢子囊才能产生游动孢子或休止孢子萌发并产生芽管,侵染才能发生;如果寄主叶片失去水滴,孢子则不能继续侵染。台湾王添成博士认为孢子囊萌发有2种方式,取决于温度。第1种方式,当温度低于21?时,孢子囊在1,3内产生8个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形成的适宜温度是12?。游动孢子在水膜中游动片刻后,失去鞭毛和内胞囊,不久又产生侵染栓侵入到寄主体内。温度在12,15?时,游动孢子能迅速萌发,当温度升高至21,24?时,游动孢子能大量萌发芽管。第2种方式是当温度在21,30?时,孢子囊能在8,48内直接萌发产生芽管而不产生游动孢子,最适宜的温度是21?。病原菌侵入叶片时直接通过表皮和外层表皮的细胞壁,侵入后在细胞间生长,并在叶肉细胞内产生吸器,侵染2,3后出现褪绿病斑,在侵染5,7时病症较为明显。病症出现后不久,孢囊柄从气孔里伸出,并产生孢子囊,此孢子囊可以作为再次侵染的侵染源。 侵染循环 病原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在冬季栽培的番茄及马铃薯块茎中越冬。条件适宜时,借气流或雨水传播到番茄植株上,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在田间形成中心病株。 病菌的菌丝在寄主细胞间或细胞内扩展蔓延,经 3,4天潜育后,病部长出菌丝和孢子囊,并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侵染。番茄生长的各个生育时期都受该病的为害,以幼苗期,结果期为害最重。 发生因素 (1)环境:当白天气温24?以下,夜间10?以上,空气湿度在95%以上,或有水膜存在时,发病重。持续时间越长,发病越重。当温度有利于发病时,降雨的早晚,雨日多少,雨量大小及持续时间长短是决定该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条件。3月份现中心病株,4月中下旬流行。此时如遇春寒天气,温度低、日照少,病害会更加严重。棚室栽培时,白天棚室气温 在22,24?,夜间10,13?,相对温度95%以上持继8小时,或叶面有水膜,最易形成侵染和发病。 (2)栽培: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致田间湿度大,易诱发此病。棚室栽培时,种植密度过大,偏施氮肥,放风不及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秋冬和冬春茬可选用无限生长的长生育期品种如毛粉882、L402及渝抗系列品种。早春棚可选用有限生长的短生育期品种,如西粉3号、豫番茄1号、中蔬4号、5号、中杂4号等。?番茄晚疫病专化性很强,因此推广多品种混合栽培,有利于将病害控制在一定水平之下,减轻为害程度。?与其他蔬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尽量避免连作。?采用高畦栽培,注意小水勤灌,合理密植,早搭架,及时打杈,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棚室栽培的,可选用无滴膜防止温棚滴水,午后应适当通风。?清洁田园,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带出棚外深埋或烧掉,注意田间操作不要接触病株后再碰健株。?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施化肥时要氮、磷、钾肥混和施用,不能偏施氮肥。 (2)物理防治:浸种催芽:播种前4,5天用55?恒温水烫种10分钟,不断搅动,之后反复搓洗干净。进行变温催芽。把浸好的种子平铺在干净湿布上,再盖上湿报纸,在25? 温度下催芽 14,24小时,再移到0?温度下锻炼10小时,当胚根露嘴即可播种。 (3)药剂防治:?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用多菌灵药剂处理。?发病初期喷50%氟吗?锰锌800,10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金雷)水分散粒剂1500克/公顷,或10%氰霜唑悬浮剂1000,12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或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甲霜铜700,8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续3次。?棚室栽培苗期进行保护性喷药,定植后喷7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出现中心病株后,施用45%百菌清烟剂3,3.75千克/公顷熏治或喷撒50%百菌清粉剂15千克/公顷,每隔9天熏治或喷撒1次。 番茄黑霉病 英文名 Tomato leaf mold 异名 番茄黑霉病;俗称黑毛。 病原 黄孢霉Cladosporium fulvum(Cooke)Cif.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寄主 番茄等。 危害 番茄棚室栽培的重要病害,露地栽培也有发生。各地均有发生,北方重于南方。减产幅度在20%,30%。 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番茄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茎、花和果实。 (1)叶部:叶片发病先从中、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发病时叶片正面出现椭圆或不规则形淡黄色褪绿斑,晚期病部生褐色霉层或坏死;叶背病部初生白色霉层,后变为紫灰色至黑色致密的绒状霉层。条件适宜时,病斑正面也可长出霉层;发病重时,叶 片布满病斑或病斑连片,叶片逐渐卷曲、干枯。 (2)茎部:嫩茎或果柄发病,症状与叶片类似。 (3)花果:引起花器凋萎或幼果脱落。果实病斑自蒂部向四面扩展,产生近圆形硬化的凹陷斑,上长灰紫色至黑褐色霉层。 病原物 (1)形态:分生孢子梗成束地从气孔中伸出,暗橄榄色,稍具分枝,有1,10个隔膜,许多细胞上端向一侧膨大,其上产生分生孢子,产孢细胞单芽生或多芽生,合轴式分枝,分生孢子串生,孢子链通常分枝,孢子圆柱形或椭圆形,淡褐色至深褐色,光滑,具1,3个隔膜,大小(10,45)微米×(5.0,8.8)微米。 (2)特性:温度和湿度对菌丝生长和孢子的萌发具有较大的影响。菌丝在10,35?之间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在PDA和PSA培养基上生长缓慢,但菌丝层厚;在燕麦培养基和玉米粉培养基上生长迅速,但菌丝层薄。在适宜的温度下,分生孢子在5,30?的温度范围内均能萌发产生芽管,以20,25?最适宜。在一定温度下,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分生孢子能够萌发。相对湿度增大,萌发率提高,在水中萌发率最高。分生 孢子在pH2.2,9.0之间均能萌发,以pH3.5,5.5萌发最好。 侵染循环 病原以菌丝体或菌丝块在病残体内或种子上越冬。第2年如遇适宜的条件,产生分生孢 子,借气流传播。病菌从幼苗或成株叶片、萼片、花梗的气孔侵入,侵入后菌丝蔓延于细胞 间,产生吸器伸入细胞内,吸收寄主的养分和水分,后在病斑上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发生因素 (1)环境:高湿适温有利发病。气温22?左右,湿度90%以上,发病重。晴天光照充足,室内短期增温至30,36?,对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连阴雨天气,大棚通风不良,棚内 湿度大或光照弱,叶霉病扩展迅速。 (2)栽培:定植密度大,连茬种植以及管理不当易发病。 (3)寄主抗性:病菌的专化性较强,不同品种间对叶霉病的抗病性差异显著。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发病重地区应与瓜类和豆类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及时整枝、打杈和吊蔓,防止枝叶繁茂,行间荫蔽,通风透光差。并及时摘除植株下部老黄叶、病叶。对叶量大的品种在生育中后期应酌情进行剪叶处理,以利通风透光。?棚室栽培时,应施足有机肥和平衡施肥,避免氮肥过多,提高植株本身抗逆性。采用半高垄盖地膜栽培,使小沟形成暗沟,深冬早春灌水时,选择晴天早上,于膜下暗沟灌水,切忌阴天灌水和大水漫灌,灌水后加强通风排湿,雨季及时排水。 (2)物理防治:?53?温水浸种30分钟,沥干播种。?病情发展时,可选择晴天中午,密闭棚室使温度上升到36,38?,保持2个小时可抑制病情发展。 (3)药剂防治:?露地栽培发病初期喷40%氟硅唑乳油10000倍液,或25%金力士乳油4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2%武夷菌素水剂100,15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60%多菌灵超微粉600倍 液,或47%,50%加瑞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2%克菌宝可湿性粉剂,或65%普德金可湿性粉剂,或80%保加新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轮换使用。?整地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0,150克/公顷进行土壤处理。?番茄定植前,对温室进行消毒。方法有2种:一是提前15天扣好薄膜,密封温室,使温度可上升至50,70?,维持10天左右,利用高温闷棚消毒。二是在番茄定植前,用硫磺粉45千克/公顷与锯末90千克混合,分设成150个左右小堆,密封温室,点燃熏蒸24小时,然后通风1,2天即可定植。?棚室栽培,晴天喷雾可选用50%异菌脲悬浮剂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阴雨天喷5%百清粉剂,或7%叶霉净粉剂,或6.5%甲硫?霉威粉剂,每次用药剂15千克/公顷。每隔7,8天防治1次。还可施放5%百菌清烟雾剂7.5千克进行烟熏防治,傍晚施放,封密温室1夜进行烟熏 番茄巨芽病 英文名 Tomato big-bud virus 病原 类病毒(Mycoplasma like organism,简写MLO)。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病株新长出的叶片变小,顶部枝梢呈淡紫色,肥大,直立向上呈圆锥形,花柄肥大、花 萼显著膨大,萼片联合成筒状,在叶腋处长出 1个淡紫色粗短肥大的腋芽,在腋芽顶上丛生若干个直立的不定芽,病株结果少或仅结出少量坚硬的圆锥形小果实。 侵染循环 在病株韧皮部筛管及伴胞内都存在大量圆形或近圆形至椭圆形、哑铃形和不规则形等多 形态的类菌原体。可通过嫁接传染。 防治方法 把病芽放在四环素溶液内,浓度为1000单位/毫升,浸2小时,用清水洗净后,采用 小芽腹接法嫁接在健康番茄上,防效优异。生产上发现该病时,可用药剂防治:。发病初期 喷医用四环素或土霉素溶液40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喷1次或2次。 番茄溃疡病 英文名 Tomato bacterial canker 病原 密执安棒杆菌番茄溃疡病致病型Claviv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 michiganense(Smith)Davies et al,属细菌。 寄主 番茄、辣椒以及龙葵、天仙子等杂草,但不为害马铃薯。 危害 番茄毁灭性病害。蔓延迅速,为害严重,防治困难。 分布 世界各地均有发生。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一种典型的维管束病害,在植株的全生育期均可发生。番茄的叶、茎、果均受害。 (1)植株:幼苗发病叶片自上而下逐渐萎蔫,植株矮化或枯死。移栽后,初期成株下部叶片凋萎下垂、卷缩,似缺水状,细菌未达到的部位,其枝叶生长正常。发病植株枯萎很慢,不表现出萎蔫症状,有些情况下,植株一侧或部分小叶出现萎蔫,而其余部分生长正常。病情继续发展,叶脉和叶柄出现小白点,茎变粗,外部形成瘤状突起,内部变褐色,并自下而上扩展。发病后期茎中空乃至开裂,可见褐色条斑,易折,叶片枯死,植株上部呈青枯状,湿度大时,有褐色菌脓溢出。 (2)果实:细菌可通过维菅束侵染果实,也为害胎座和果肉。幼果发病后皱缩、滞育、 畸形,果实内的种子很小、黑色、不成熟。正常大小的果实发病后外观正常,偶尔有少数种子变黑或有黑色小点(发病种子的发芽率仍很高),在暴风雨多时,果实上往往出现白色圆形小点,病情发展后变为褐色,中心粗糙,略微突起,直径约3毫米左右,斑点边缘围绕着白色晕圈,呈典型的。鸟眼斑。有时连在一起形成不定形的病区,使病果表面十分粗糙。鸟眼斑是病果的一种特异性症状,由再侵染引起,不一定与茎部系统侵染同发生于一株。反季番茄溃疡病发病较迟,7,8月份为发病的高峰期。 溃疡病在番茄茎上的症状表现与番茄条斑病毒病极为相似,可凭下列特征区分:手捏病茎,内部中空且变为褐色的为溃疡病株;茎内不中空,髓部不变褐色的则为病毒病。 病原物 短杆状或棒状,大小(0.3,0.4)微米×(0.6,1.2)微米。革兰氏染色阳性,无鞭毛,无 芽胞,有荚膜,无运动性,严格好氧;最适pH为7.5-8.5,最适温度为25,27?。 侵染循环 病原可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种子带菌是新病区的主要初侵染来源。初侵染发病后,条件合适时可发生多次再侵染,使病情逐渐加重。该菌主要由各种 伤口侵入,包括损伤的叶片、幼根,也可从植株茎部或花柄处侵入,经维管束进入果实的胚, 侵染种子脐部或种皮,使种子内带菌。病菌借雨水和灌溉水传播,特别是连阴雨及暴风雨,通过分苗移栽及整枝打杈等农事操作进行传播。 发生因素 (1)环境:播种出苗后,前期阴雨,后期又遇高温高湿,使病菌得以快速蔓延,甚至短暂几天就会造成植株死亡。高温、大雾、重露、多雨等因素有利于病害发生,尤其是暴风雨 后病害明显加重。 (2)栽培:连片种植,地块低洼,排水通风不良,利于病菌的近距离大面积传播。农事操作造成了大量伤口,引致病菌侵入。棚室内采用喷灌时亦可造成果实发病加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严格检疫封锁疫区,严禁疫区的种子、果实、幼苗等外调。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建立无病留种地。用新苗床或采用营养钵育苗。采取高垄栽培,避免带露水进行农事操作。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用生石灰消毒。注意肥水管理,避免大水漫灌,不能偏施氮肥。 (2)物理防治:55?温水浸种30分钟,或70?干热灭菌72小时。 (3)药剂防治:?播种前用1.3%次氯酸钠浸种30分钟,或5%盐酸浸种5,10小时,或用硫酸链霉素200毫克/千克浸种2小时,然后冲净晾干后催芽。?旧苗床用40%福尔马 林30毫升加3,4升水消毒,用塑料膜盖5天,揭开后过15天再播种。或者每苗床用40%五氯硝基苯20克/平方米,拌入1千克细土中,均匀撒在苗床上,耙平,再用塑料膜闷盖5天,然后播种。?番茄定植后喷1?1?200倍式波尔多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发病初期喷73%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 番茄细菌性斑疹病 英文名 Tomato bacterial leaf spot 异名 番茄细菌性微斑病、番茄细菌性褐斑病。 病原 丁香假单胞菌番茄叶斑病致病型或称疱病黄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属细菌。 寄主 番茄、辣椒;人工接种可为害茄子、龙葵、毛曼佗罗和白花曼佗罗。 危害 番茄的重要病害,棚室和露地内都有发生。可造成5%,75%的产量损失。 分布 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山西、甘肃、宁夏、内蒙古、新疆、北京、台湾、天津等。摩洛哥、南非、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奥地利、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法国、匈牙利、意大利、罗马尼亚、瑞士、英国、前苏联、南斯拉夫、巴西、约旦、希腊、委内瑞拉、葡萄牙、美国、以色列、加拿大有发生。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为害叶片、茎、果实和果柄。以叶缘及未成熟果实最明显。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染病。 (1)叶部:开始呈水渍状小点,随后扩大成深褐色不规则斑点,无轮纹,四周具有黄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后期可见发亮的菌脓; (2)果实:幼嫩果染病,初现稍隆起的小斑点,果实近成熟时,围绕斑点的组织仍保持较长时间绿色,别于其它细菌性斑点病。 (3)茎部:首先形成米粒状大小的水浸状斑点,病斑逐渐增多,扩大,随着病斑的扩大颜色由透明色到灰色,再到褐色,最后形成黑褐色,形状由斑点扩大为椭圆,最后病斑连片形成不规则形。在潮湿条件下,病斑后期有白色菌脓出现。?叶部:叶片感染,由下部老叶 片先发病,再向植株上部蔓延,发病初始先产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规则斑点,直径2,4毫米,斑点周围有或无黄色晕圈。 (4)叶柄和茎杆:与叶部症状相似,产生黑色斑点,但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病斑易连成斑块,严重时可使一段茎杆变黑。为害花蕾时,在萼片上形成许多黑点,黑点连片时会使萼片干枯,不能正常开花。 (5)果实:幼嫩果实初期的小斑点稍隆起,果实近成熟时病斑周围往往仍保持较长时间的绿色。病斑附近果肉略凹陷,病斑周围黑色,中间色浅,并有轻微凹陷。细菌性斑点病症状与细菌性疮痂病的症状相似,主要区别是受该病菌侵染后果实不腐烂,茎杆、叶片维管束 发病,木质部不变褐。 病原物 (1)形态:短杆状,单细胞,直或稍弯,大小(0.1,1)微米×(1.5,4)微米。 (2)特性:革兰氏染色阴性。在含蔗糖的培养基上能产生绿色荧光。 侵染循环 病原可在冬种的番茄植株、种子、病残体、土壤和杂草上越冬,特别在干燥的种子上, 病菌可存活 20年,并可随种子远距离传播。播种带菌种子,幼苗即可发病,幼苗发病后传入菜田,并通过雨水、昆虫、农事操作传播,以至造成流行。 发生因素 由于25?以下的温度和80%以上的相对湿度,有利发病,因此对冬、春保护地番茄往 往造成严重的危害。播种带菌种子能引起幼苗发病。 防治方法 (1)检疫:由于该病是一个重要的种传病害,因此要加强检疫,防止带菌种子传入非疫区。特别是近几年引种国外的种子较多,对这部分种子应加强检疫,避免将新的菌株引入国内。 (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目前发现樱桃番茄比较抗病。?建立无病种子田,目前就全国来说大部分番茄仍是无病的,建议采用无病田采种。特别是保护好采种基地,勿使病害通过种子传播开来。?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在发病初期防治前应先清除掉病叶、病茎及病果,然后再喷药。如保护地番茄发生过此病,在采收园时用硫磺60,75千克/公顷,将秧子连同病原一起熏烟后,再拔除病株。同时做好病残株的处理,切勿随地乱扔。?不要带露水进行灌溉、整枝、打杈、采收等农事操作,以免将病害传播开来。同时尽量不使用喷灌进行灌溉,以防止灌溉水对病害的传播。保护地番茄要加盖地膜,并采用膜下 暗灌,注意放风,尽量降低棚内的湿度,减少夜间的结露。 (3)物理防治:种子实行严格的种子消毒,可用的方法有:温汤浸种,即使用56?的温水,将种子浸30分钟。浸种时将种子放入纱布袋中,先在冷水中浸一下,赶走种子中的气泡,再放在56?的温水中,处理中要尽量保持水温的恒定,到时间后,放在冷水中降温。此外,还可以使用1.05%次氯酸钠浸20,40分钟或硫酸链霉素200毫克/千克浸2小时,然后经水洗30分钟后供播种使用。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600倍液,或20%噻菌灵(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0.3%,0.5%的氢氧化铜,200毫克/千克链霉素或新植霉素进行防治。每隔10天喷1次,连续1,2次。 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 英文名 Tomato bacterial pith necrosis 病原 番茄髓部坏死病假单胞菌(皱纹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orrugata Roberts et Scarlett。属非荧光假单胞细菌。 寄主 番茄、苜蓿。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为害番茄茎和分枝,叶、果也可被害。被害株多在青果期表现症状。 (1)叶片:早发病植株叶片黄枯,迟发病植株叶片青枯;黑褐色病斑多在茎下部,也可在茎中部或分枝上发生,最后全株枯死。 (2)茎部:发病初期嫩叶褪绿,发病重的植株上部褪绿和萎蔫,茎坏死,病茎表面先出现褐色至黑褐色斑,外部变硬。纵剖病茎可见髓部变成黑色或出现坏死。髓部发生病变的地 方则长出很多不定根。 (3)果实:多从果柄开始变褐,终至全果褐腐、果皮质硬,挂于枝上。湿度大时从病茎伤口或叶柄脱落处溢出黄褐色菌脓。 病部坏死斑不形成溃疡症状,湿度大时菌脓从茎伤口和不定根溢出,病果上无鸟眼斑,别于溃疡病;病茎髓部坏死处无腐臭味,别于软腐病;叶片无斑点,别于细菌性斑疹病。 病原物 菌落起皱,淡黄色,具多根极生鞭毛。 侵染循环 病原随病残体上土壤中越冬,借雨水、灌溉水和农事活动传播,从伤口侵入。经常在第1 个座果完成到成熟的绿果期发病。 发生因素 该病在田间的分布是随机的。病害在田间发展速度很快,4,6月份遇夜低温或高湿天气, 容易发病。连作地、排水不良、氮肥过量的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与非茄科蔬菜轮作2,3年。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避免氮肥施用过多。高畦地膜覆盖栽培,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避免高湿条件出现。避免在阴雨天气整枝打杈。发病后及时摘除病部,收获后清洁田园,深翻土壤。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新植霉素200毫克/千克,20%噻菌铜悬浮剂8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7.6%氢氧化铜GF10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续1,2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番茄灰叶斑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grey leaf spot 病原 茄匐柄霉菌Stemphylium solani Weber,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称番茄格孢腔菌Pleospora lycopersiri El.& Em.Marchal,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寄主 番茄。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番茄灰叶斑病流行时,植株上、下部叶片同时发病。叶片上出现长径2,4毫米的灰褐色近圆形小病斑,病斑沿叶脉逐渐扩展呈不规则形,后期干枯易穿孔,叶片逐渐枯死,造成果实不能膨大,成熟时果实变黄红色,缺乏光泽。花发病主要在花萼和花柄上出现2毫米左右灰褐色病斑。在花未开之前发病引起落花,不能坐果;挂果后花萼发病不引起落果,但造成果蒂干枯。茎发病多在叶发病重的地方出现2毫米左右灰褐色近圆凹陷病斑,并逐渐干枯,造成植株不能正常生长。发病轻的地块及时防治后,补施肥料能长新梢挂果;发病重的地块全田枯死,造成绝收。发病率的高低顺序是叶片、叶柄、果梗、花、茎。 病原物 分生孢子梗多隔,单生或束生,色暗。分生孢子砖格形,生于分生孢子梗顶,大小(24.86,52.83)微米×(13.76,23.62)微米。 侵染循环 病菌主要在土壤中的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在遇到合适的温湿度条件时,病菌产生分生孢子,随风、水及农事操作传播。 发生因素 (1)寄主抗性:番茄品种间、病害寄主间抗病力差异。在抗病品种中,下部衰老叶片为害重,生长旺盛叶片不发病或发病轻;在易感品种中,生长势强的块发病明显轻于长生势弱的地块。另外,冬播番茄于夏播番茄,主要是冬播番茄长势强于夏播番茄。 (2)环境:番茄灰叶斑病在温度20,25?、相对湿度80%以上时易发病,但不一定造成流行。温、湿度适宜而无雨时,病害只在个别地块的部分植株下部叶片发生。连续降雨2,3,时大部分地块整株发病,造成灰叶斑病流行。大棚温室中发生也较重。 (3)栽培:番茄在6月中旬采果盛期发流行,夏播番茄在8月中旬第3台花开花期发病行。土壤肥力不足,植株生长衰弱,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在大棚较远的地方集中烧毁。?适时放风降湿,尽量使保护地前、后的排水加强保护地管理,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促新根,保老根,以增强植株抗性。 (2)药剂防治:?病害发生前或初发生,用20% 噻菌铜 悬浮剂500倍液或56.7氢氧化铜粉剂1000倍液喷洒植株。在病害发生时可用10%世高(苯咪甲环唑)1500倍液,或64%杀毒矾400倍液喷施。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喷雾时尽量使用小孔径喷片,以降低叶表面湿度。已打顶的地块用 30%苯醚甲?丙环 乳油30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1000倍液混合喷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苯醚甲?丙环乳油对番茄生长有抑制作用,因而在生长旺盛的地块尽量少用或不用。 番茄灰斑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grey spot 异名 番茄褐斑病。 病原 番茄壳二孢菌Ascochyta lycopersici Brun,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寄主 番茄等。 危害 番茄的普通病害,仅局部地区发生,棚室、露地都有发生,以棚室中发生较重。病株率为20%,40%,对产量影响较小;严重时发病率达60%以上,部分叶片因病坏死,对产量有一定影响。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可以害花、果实、叶片及茎。 (1)叶部:叶片发病多从叶尖开始,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发病初期呈水侵状,浅褐色,边缘不规则,有轮纹,后干枯表面生有灰霉致叶处枯死。 (2)茎部:初期为水浸状状小点,后扩展为长椭圆形或长条形斑,湿度大时病斑上和出灰褐色霉层。严重时引起病部以上枯死。 (3)果实: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面或果柄扩展,致果皮呈灰白色,软腐,病部长了大量灰绿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子实体,果实失水后僵化。 病原物 (1)形态:分生孢子器球形,褐色,先埋生于表皮下,后露出叶面,直径100,250微米。分生孢子近圆形,双胞,分隔处缢缩,大小(4.5,15)微米×(2.5,5)微米。 (2)特性:适温20?以上,宜空气潮湿。 侵染循环 病原以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土壤内及地表越冬,第2年遇雨及灌溉水时产生分生孢子,侵染植株。 发生因素 当棚室气温上升至20?以上,空气潮湿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植株生长衰弱,种植过于茂密,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与非茄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及时清除病果及病残体,集中烧毁、深埋。 (2)药剂防治:?露地栽培,在发病初期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1?1?200倍式波尔多液,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干悬浮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400倍液,或45%噻菌灵悬浮剂10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1次,连续2,3次。?选用5%百菌清粉剂,或5%加瑞农粉剂15千克。?棚室栽培,在发病初期喷撒5%加瑞农粉剂,或7%防霉灵粉尘,或5%灭霉灵粉剂15千克/公顷。也可以用15%克菌灵烟霉剂3千克/公顷熏治。 番茄斑枯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Septoria leaf spot 异名 番茄鱼目斑病、番茄斑点病、番茄白星病。 病原 番茄壳针孢菌Septoria lycopersici Speg.,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寄主 番茄、茄子、马铃薯,以及茄科蔬菜及杂草。 危害 番茄叶部常见病害。各生育期都能发生,结果期间严重发病时会造成早期落叶,对产量影响很大。目前该病有继续蔓延的趋势,影响产量和降低品质。 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整个生长期都可会发病,结果初期发病集中。先从下部老叶开始发病,然后由下向上发展。叶片发病初期,叶背面出现水渍状小圆斑,以后叶子两面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的病斑,边缘深褐色,中部灰白色,稍凹陷,病斑直径3毫米左右,上面生有许多小黑粒点,严重时隔合形成大的枯斑,有时病部组织坏死穿孔,甚至中下部叶片干枯或脱落。叶柄和茎上病斑呈椭圆形,褐色,其上长有黑色小粒点。果实被害,症状和茎上症状基本相同,但一般很少见到。 病原物 (1)形态:分生孢子器黑色,球形,埋生于表皮下,发生后期部分突破表皮,外露呈小黑点状。分生孢子数量大,成熟后由孔口逸出,针状,有隔膜3,9个,大小(45,90)微米×(2.3,2.8)微米。 (2)特性:病菌发育适温22,26?。分生孢子52?经10分钟致死。高湿利于分生孢子从器内溢出,适宜相对湿度92%,94%。 侵染循环 病原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多年生茄科杂草上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成为第2年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器吸水后,器内胶质物溶解,分生孢子逸出,借风雨传播或被雨水反溅到番茄植株上,从气孔侵入,后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扩大为害。 发生因素 多雨,特别是雨后转晴,以及番茄生长衰弱、肥料不足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用抗病品种。?采用与非茄科作物进行3,4年以上的轮作方式,可有效降低该病发生机率轻。?苗床用新土或2年内未种过茄科蔬菜的阳畦或地块育苗。重病地要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4年轮作。?应合理使用肥料,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性。?及早摘除发病器官;采收后把病残物深埋或烧毁,也可投入石灰窖中掩埋。?番茄生育期前还应勤中耕松土,增加植株抗病能力并强壮植株。?用深沟高畦栽培,合理定植,避免种植过密,保持棚室内小气候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及适宜的土壤水分。 (2)物理防治:先将种子晾晒1,2天之后,用50?的温水浸种30分钟,并不断搅拌热水;随后取出晾干催芽播种。 (3)药剂防治:?发病前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喷,每10,15天,连喷2,3次,防效较明显。?发病初期喷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混杀硫悬浮剂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或27%高脂膜乳剂80,1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发病高峰期可用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每隔7,9天喷药1次,连喷2,3次。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9-07-02 番茄煤污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sooty blotch 病原 多主枝孢Cladosporium herbarum (Pers.)和大孢枝孢Cladosporium macrocarpum Preuss,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寄主 番茄等。 危害 番茄的普通病害,主要在棚室中发生。一旦发病病株率可达60%以上,对产量和质量都有影响。 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果实。 (1)叶部:发病初期在叶面和叶背产生平铺状白色霉堆,以后渐变成灰黑色至黑褐色的霉堆,即病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随病情的发展,病叶黄化,霉斑背面叶肉组织坏死,形成大小不等的病斑。严重时叶片上病斑密布,短期内致叶片枯死。 (2)果实:病菌侵染果肉,也会在表面产生平铺状白色霉堆,后期变黑,影响果实着色品质。 病原物 分生孢子梗褐色,椭圆形,直立,上部稍弯曲;分生孢子有隔膜1,3个,大小(10,18)微米×(5,8)微米。大孢枝孢菌分生孢子梗褐色,簇生或单枝,微弯曲;分生孢子淡褐色,椭圆形。 侵染循环 病原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叶、土壤及植物残体上越冬。条件适宜时借风雨或蚜虫、介壳虫、粉虱等传播。 发生因素 荫蔽、湿度大的棚室,以及梅雨季节,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减少田间菌源。棚室要通风透气,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50%多硫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硫磺胶悬剂4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防治3,4次。?及时防治蚜虫、粉虱及介壳虫 番茄芝麻斑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Helminthosporium fruit rot 异名 番茄褐斑病、番茄黑枯病。 病原 番茄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 carposapeum Pollack.,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寄主 番茄等茄科植物以及菜豆、大豆、芝麻等。 危害 番茄的普通病害、部分年份发生严重。 分布 黄河以南至长江流域。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发病初期,在叶背形成直径为1,2毫米略带黄色的小点,逐渐扩展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有些病斑为不规形,病斑大小不等,灰褐色,中部颜色稍浅,略带苍白色。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黑色霉层。 病原物 形态:菌丝无色或黄褐色。分生孢子梗单生,有隔膜4,10个,褐色,大小为(118.7,166.6) (1) 微米 ×(7,8.5)微米;分生孢子褐色,梭形、拟棍棒形,有隔膜3,5个,大小为(39.6,69.3)微米×(14.9,24.8)微米。菌落初为灰白色,后期变为褐色。 (2)特性:发育适温25,28?,适宜pH6.5,7.5。菌丝生长的最适宜培养基为PSA培养基,最适温度范围为20,25?,最适pH值7,9,光照对该菌的生长几乎没有影响;产孢量在25?,pH值7,查彼培养基上达到最大;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5?。适宜pH6.5,7.5,对湿度86%,100%,致死温度为55?。 侵染循环 病原在病残体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从气孔侵入形成初侵染,潜育期2,3天后出现病斑。多雨高温季节易流行。 发生因素 (1)环境:高温高湿,特别是多雨高温季节,易流行。 (2)栽培:田间潮湿,植株生长衰弱,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施肥不足,发病重。 防治方法 该病潜育期短,适宜条件下流行速度快,对该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 (1)农业防治:生产上可根据病原菌的寄主范围,在发病严重的地区,适当调整轮作植物种类。雨季做好开沟排水工作,合理密植,降低田间湿度,及时清除病残体,重病田应与非寄主作物轮作2,3年。 (2)药剂防治:发现病斑后即及时进行药剂防治:。药剂选取用 50%多菌灵5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喷3,4次。成株期用1?1?200,250倍液。 番茄灰霉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gray mold 病原 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寄主 番茄、辣椒、黄瓜、草莓、莴苣、韭菜、花生等。 危害 设施栽培中的一种重要病害,随着我国棚室蔬菜种植面积不断增大,已成为番茄生产限制性障碍。特别是在冬春茬,由于棚室内低温、高湿,内外气候条件变化较大,往往受害严重,造成减产20%,40%。 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主要发生在花期和结果期,可为害花、果实、叶片和茎。 (1)叶部: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出现水浸状浅褐色病斑,病斑呈V字形,向内发展,潮湿时病部长出灰霉,边缘不规则,干燥时病斑呈灰白色。 (2)茎部:茎发病后初期产生水浸小点,后扩展成长条形病斑,高湿时长出灰色霉层,上部植株枯死。 (3)果实:果实发病主要在青果期,先侵染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后向果面和果梗发展,果皮变成灰白色、水浸状、软腐,病部长出灰绿色绒毛状霉层,后期病部产生黑褐色鼠粪状菌核。 (4)花萼:花萼发病变为暗褐色,随后干枯。 (5)幼苗:幼苗发病时叶片和叶柄上产生水浸状腐烂,之后干枯,表面产生灰霉,严重时可扩展到幼茎,使幼茎产生灰黑色病斑,腐烂折断。 病原物 (1)形态:?分生孢子梗。细长,深褐色,数根丛生,顶端具1,2次分枝,分枝顶端簇生分生孢子成葡萄穗状,梗大小(960,1200)微米×(16,22)微米。?分子孢子。单胞,无色,短椭圆形,大小(12,18)微米×(9,13)微米,聚集成堆时呈灰色。?菌核。由菌丝组成,形状不规则,大小(1,40)毫米×(1,7)毫米,多产生于寄主表皮层下面。 (2)特性:病菌为弱寄生菌,腐生性强,可在有机物上腐生。分生孢子在13.7,29.5?均能萌发,但 产生分生孢子与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1,23?。分生孢子抗旱力强,在自然条件下能存活138天。 侵染循环 病原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借气流、雨水或露珠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萌发时产出芽管,从寄主伤口或衰老的器官及枯死的组织上侵入。在日光温室中发病流行过程可划分为3个时期。定植后3月初至4月上旬为叶部灰霉病的始发期,该时期病情平稳发展;4月上旬至4月下旬,为叶部灰霉病的上升期,此时病害发展迅速;4月下旬至5下旬为该病发生高峰期。病果发生时期:番茄定植后20,25天(3月末)第1层果开始发病,之后病果迅速上升,4月中旬至5月初为盛发期;以后随着温度上升温室开始大放风,病情下降;第2层果在4月10日开始发病,之后病果率迅速增长,4月末至5月初达到高峰;第3层果在第2层果发病后15天开始发病,病果增至5月初后下降。 发生因素 (1)环境:温暖湿润是灰霉病流行为为害的主要条件。灰霉病菌发育适温为20,23?,相对湿度要求95%以上。早春棚室的生态条件恰好温暖湿润,很容易引起发病。连阴天、寒流天、浇水后湿度增大易发病。 (2)栽培:植株徒长、棚室透光差、光照不足易发病。管理不当、粗放耕作、过于密植、氮肥不足或过量、领秧绑架过晚、灌水后放风排湿不及时、阴雨天灌水、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病果及病叶不及时清理等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收获后和种植前彻底清除棚室内病残体。病害发生初期及时摘除老叶、病叶、病 选用抗病品种。?与非寄主植物轮作,采用与豆类作物轮作,提果和侧枝,带到棚室外集中烧毁或深埋。? 倡高畦栽培,苗期不可与生菜等寄主蔬菜间套。?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忌偏施氮肥,培施磷、钾肥提高抗病能力。?通风换气,控制棚室内的温、湿度。?7,8月份高温季节密闭大棚15,20天,利用太阳能,使棚内温度达到50,60?,最高达到70?,进行高温闷棚消毒。 (2)药剂防治:?露地栽培,发病初期喷25%啶菌噁唑10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干悬浮剂1000,1300倍液,或40%嘧霉胺悬浮剂375,1400毫升/公顷,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续2,3次。注意交替使用。?棚室栽培,用旧苗床育苗要消毒,结合播种撒施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5,22.5千克/公顷。?定植前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淋苗,要求无病苗进棚。?发病初期用6.5%甲硫?霉威粉剂12,15千克,或5%加瑞农粉剂,或6.5%甲霉灵粉剂15千克直接喷粉,在早晨和傍晚喷较好。每隔7天喷1次,连续3次以上。?晴天棚室中可以叶喷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5%噻菌灵悬浮剂3000,4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60%多菌灵超微粉600倍液喷 番茄黑斑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nail head spot 异名 俗称钉头斑病、指斑病。 病原 番茄钉头斑交链孢霉菌Alternaria Tomato(Cke.)Weber.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果实发病出现近圆形病斑,灰褐色至褐色,稍凹陷,边缘明显,病斑上有黑色霉状物。 病原物 分生孢子梗束生,暗褐色,顶端色淡,不分枝,隔膜很多,大小(111,128)微米×(6,8)微米。分生孢子倒棒状,单生,褐色,有4,12个横隔膜,大小(39,69)微米×(15,24)微米。 侵染循环 病原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春天病菌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发生因素 (1)环境:温暖多湿的天气对该病发生有利。 (2)栽培:植株生长衰弱或果实有伤口才受病菌侵害。 防治方法 青果期喷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续使用3,5次。棚室中每次用45%百菌清烟剂3.75千克/公顷熏治。 番茄假黑斑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Alternaria black leaf spot 病原 细交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 Nes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寄主 番茄等。 危害 番茄生长后期的重要病害。 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成熟的果实最易发病。病斑多在果梗附近、果面被日光灼伤处或裂果的裂痕处。病斑形状不规则,凹陷,黑褐色,病斑处变硬,密生一层黑色霉状物。发病后期,病果容易因杂菌侵染而腐烂。 病原物 (1)形态:分生孢子倒棍棒状,喙胞不明显或短,具横隔膜3,4个,有的仅有横隔膜无纵隔膜。 (2)特性: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3,27?,相对湿度90%以上。 侵染循环 病原在病残体上越冬,条件适宜时借风雨传播。 发生因素 病菌腐生性强,多从伤口处或衰弱部位侵入。收获末期发病重,伤果裂果多发病重。在成熟期若浇水过多或通风不及时会加重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加强水肥管理,控制好棚室内的湿度,及时通风排湿。减少果实受伤。果实成熟后及要及时采收,摘除病果,清理落地果。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番茄绵腐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cottony leak 病原 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Fitzp.,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寄主 茄子、番茄、辣椒、黄瓜、莴苣、芹菜、洋葱、甘蓝等。 危害 番茄普通病害,零星发生。 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多近地面果实易发病,裂果的成熟果实发病重。果实发病后病斑呈水浸状,淡褐色,并迅速扩展、软化、发酵,密生白色霉层。病果多脱落,很快烂光。 病原物 (1)形态:菌落呈放射状,主菌丝宽6.2微米,孢子囊球形或近球形,多间生,个别顶生或切生,大小19,24微米。 (2)特性:在10,30?温度均可发病,但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95%以上。菌丝生长适温32?,最高36,40?,最低4?。 侵染循环 病原在土壤中越冬,借雨水反溅传播。 发生因素 高湿度和水成为番茄发生绵腐病的决定性因素。积水处番茄发病重,生理裂果多时发病也较重。主要发生在雨季,仅个别发病果实或积水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高畦覆膜栽培,种植密度要适宜;要及早整枝、搭架。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注意增施钾肥;合理、均匀灌水,切忌大水漫灌,降雨后要及时排水。防止生理裂果产生,番茄成熟后要及时 采收。 (2)药剂防治:不需要单独防治,可结合防治其他病害时兼治。发病后喷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恶霉灵水剂45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每隔7,8天喷1次,连续2,3次。 番茄绵疫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brown rot 异名 番茄褐色腐败病、番茄掉蛋。 病原 病原有3种,分别是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Past.、辣椒疫霉P.capsici Leonian、茄疫霉P.melongenae Sawada.,均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寄主 茄科、葫芦科等。 危害 番茄的重要病害,露地和棚室中都有发生。为零星发生,个别地块发病率高。遇连阴雨天气,气温较高时病害流行,常造成毁灭性的灾害。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也可以为害茎、叶等全株各个部位,各生育期均可发病。发病果实,先出现污褐色病斑,湿润状,不定形,后迅速向四周扩展,显出深污褐和浅污褐色的轮纹,最后病斑可覆盖大部分至整个果实表面,果肉腐烂变软。病斑上长出许多白色絮状的霉层,为病菌的菌丝、孢囊梗和孢子囊。叶片染病亦可产生污褐色不定形病斑,多从叶缘先发病,迅速扩展至全叶变黑枯死、腐烂,潮湿时亦长出白色霉层。 病原物 菌丝体丝状、无隔膜。孢囊梗简单、丝状、无色,长度35,500微米。孢子囊顶生、单胞、卵圆形,顶端有乳头状突起,大小(28,59)微米×(24.8,43.5)微米,孢子囊萌发长出有双鞭毛的游动孢子。厚壁孢子球形、单胞、淡黄色。卵孢子圆球形,直径约30微米。 侵染循环 病原以卵孢子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上越冬,借雨水溅到近地面的果实上,从果皮侵入而发病。病部产生病菌通过雨水及灌溉水进行传播再侵染。7,8月份高温多雨季节。 发生因素 阴雨连绵、相对湿度在85%以上,平均气温在25,30?的天气条件,特别是雨后转晴天,气温骤升,最有利于绵疫病的流行。我省的春番茄在四、五月份常发生绵疫病流行。菜田低洼、土质粘重、整地和管理 粗放,种植过密,田间通风透光性差等情况均有利于绵疫病流行。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避免与茄子、辣椒等茄科蔬菜连作或邻作。与葱蒜类或水稻轮作效果较好。?发病区栽培番茄要选排水良好地块。?定植前精细整地,沟渠通畅,做到深开沟、高培土,降低土壤含水量。?及时整枝打杈,去掉老叶、膛叶,使果实四周空气流通。及时摘除病果,深埋或烧毁。采收后彻底清洁田园,病残体带出田外集中销毁。?采用地膜覆盖栽培,避免病原通过灌溉水或雨水反溅到植株下部叶片或果实上。 (2)药剂防治:植株进入开花结果阶段,又值潮湿多雨高温季节,应作一次预防性喷药,一旦发现病害应立即加强喷药防治。可选喷下列药剂: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悬浮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靠近地面的部位要重点喷药,保护果穗,适当喷地面 番茄镰刀菌果腐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Fusarium fruit rot 病原 镰刀菌Fusariu oxysporum Schlecht.,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多是大型孢子,形状为镰刀形,顶胞尖钝圆形,底胞脚胞明显。 危害 部分地区近年病情加重。 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为害成熟果实。果实发病初期表面出现淡色斑,逐渐变为褐色,病斑形状不定,没有明显的边缘,后扩展遍及整个果实。有伤口时多先从伤口处发病。湿度大时,病部密生略带红色棉絮状菌丝体,引起果实腐烂,大多脱落。 侵染循环 病原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病菌通过雨水、灌溉水传播,多由伤口侵入。 发生因素 果实与地面接触易发病,特别是有生理裂果或有伤口时,更易发病。灌水过多,湿度过大,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采取地膜覆盖栽培,避免果实与地面接触。?控制浇水,雨后及时排水,果实成熟后要及时采收。?摘除病果,集中处理。 (2)药剂防治:果实着色前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500倍液,或l2.5%增效多菌灵3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55%霉菌净1500倍液。 番茄酸腐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water soft rot 异名 番茄水腐病。 病原 寄生酸腐节卵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寄主 番茄。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在绿果上,常从果蒂边首先发病。病斑暗淡,油渍状,后污白色,病果后期暗白色,水渍状。散发出酸味,并在表皮破裂处产生白色厚粉状的病原菌。成熟或正成熟的果实上,受侵染的组织变软,果皮常爆裂,其上长白色厚粉状的菌丝体和节孢子。腐烂发展迅速,细菌性软腐病往往跟着酸腐病后发生,更加速果实腐败,增加酸臭味。 病原物 (1)形态:分生孢子梗无色,较短。分生孢子椭圆形,无色,两端平切,大小(8.4,16.8)微米×(4.9,6.3)微米。 (2)特性:适宜温度23,28?,相对湿度高于85%;病菌腐生性较强。 侵染循环 病原在土壤中或附着在棚室里越冬或越夏。春天借气流传播,从生活力衰弱的部位或伤口侵入,发病后病部又产生大量病菌进行再侵染。 发生因素 采收后堆放或贮运中病健果直接接触,可引起传染蔓延。伤口多或大量贮运时,易发病;雨季或田间湿度大发病重。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喷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 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续1,2次。 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番茄猝倒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damping-off 异名 番茄绵腐病;俗称歪脖子,南方地区称为小脚瘟。 病原 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Fitzp.,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寄主 番茄、茄子、辣椒等茄果类蔬菜幼苗。 危害 冬春蔬菜育苗时苗床上为害最严重的病害。 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在种子萌发后、幼苗尚未出土前,有时在2片子叶至2,3片真叶的小苗上也可发病,侵染严重时造成烂种,不能出土。在腐烂的种子表面常有灰白色棉絮状物。幼苗出土,子叶开始舒展而真叶尚未展开时染病,茎基部呈水浸状后变黄褐色,病斑很快绕茎一周,病部收缩成线状而后倒伏死亡。猝倒病发病速度快,往往子叶不蔫病幼苗就已折倒地面。倒伏幼苗在短期内仍为绿色,易拔出,触摸病部,表皮很易脱落。严重时苗畦大片死亡,危害很大。猝倒病在地温15?的湿冷条件下发病严重,特别是早春连阴雨,发病迅速。 病原物 (1)形态:菌落呈放射状,主菌丝宽6.2微米,孢子囊球形或近球形,多间生,个别顶生或切生,大小19,24微米。藏卵器球形,光滑多顶生,个别间生,大小20,23微米。雄器1,3个,多为1个,呈囊状弯曲,典型同丝生,无柄紧挨藏卵器,少数异丝生具柄,大小(9.2,12.3)微米×(5.5,7.7)微米。卵孢子球形、大小16,19微米,内含贮物球,折光体各1个。 (2)特性:病菌生长适温为15,16?。菌丝生长适温32?,最高36,40?,最低4?。 侵染循环 病原在土壤中越冬,或在土中的病残组织和腐殖质上营腐生生活。在幼苗第1片真叶出现前后最易发病。 发生因素 在育苗期间,由于长期15?以下低温、高湿、光照不足、通风不良、苗床管理不当或幼苗徒长等都极易引发猝倒病。在冬春育苗期遇连续阴雨、下雪或夏季播种后遇大雨,会引起猝倒病大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早熟或耐低温品种。?选择地势高燥,排水方便,背风向阳,土质肥沃的田块设苗床。播种前苗床应充分翻晒,并施足腐熟的有机肥。?播种后盖土要浅,以利出苗。浇水量不宜过多,并注意通风透气,以控制苗床温湿度。?在严冬和早春,必须做好保温工作,防止冷风和低温,以免幼苗受 病初要早分苗和间苗,培育壮苗,提高幼苗抗病能力。 冻。? (2)物理防治:播前种子用55?温水浸泡10分钟,经催芽后采用营养盘或营养钵等育苗方式。 (3)药剂防治:?可用0.2%高锰酸钾或氢氧化钠浸种20,30分钟),或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然后用清水搓洗干净,再放入清水浸6,12小时,浸种过程中要淘洗种子1,2次。也可用50%的代森铵500倍液浸种30分钟,取出后直播或洗净后催芽。?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苗,喷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福美双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64%杀毒矾400,500倍液。药剂喷洒要在晴天中午进行,药液不要喷得过多以免出现高湿,反而造成病害。 番茄立枯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Rhizoctonia rot 病原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阶段为丝核薄膜革菌Pellicularia filamentosa(Pat.)Rogers.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寄主 寄主范围极广,为害50科200余种植物。 危害 重茬年限长和温室小气候,番茄立枯病易暴发流行,造成大量死苗,田块死株率达30%,40%,发病重的可达80%,造成毁灭性损失。 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刚出土幼苗及大苗均能受害,但多发生于育苗的中后期。发病幼苗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早期病苗白天萎蔫,夜晚恢复,病斑逐渐凹陷,扩大后绕茎1周茎基部缢缩变细,地上部的茎叶萎蔫干枯,整株死亡,不倒伏,呈立枯状。大苗或成株受害,使茎基部呈溃疡状,在湿度大时,病部产生淡褐色稀疏丝状体。地上部变黄,衰弱,萎蔫,以至死亡。 病原物 (1)形态:菌丝无色,老菌丝黄褐色,分枝基部缢缩。菌核近球形,直径0.1,0.5毫米,无色,后为黑褐色。 (2)特性:病菌腐生性强,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病原5,40?均可生长,25,30?生长良好。 侵染循环 病原该菌不产生孢子,主要以菌丝体传播和繁殖。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越冬,通过雨水、流水、农具以及堆肥传播。在适宜条件下,可直接侵入寄主。在秋棚内10月上旬始发病,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是发病高峰。 发生因素 (1)环境:气温在15,21?,尤其在18?以上时发病最多。 (2)栽培:温暖多湿、播种过密、浇水过多、施用未腐熟肥料,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参见番茄猝倒病。 番茄枯萎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Fusarium wilt 异名 番茄半边枯,番茄萎蔫病。 病原 番茄尖镰孢菌番茄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Schl.)F.sp.lycopersici(Sacc.)Snyder et Hansen.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寄主 番茄、辣椒,茄子发病轻。 危害 番茄的重要病害,发病率15%,20%,严重时植株全部枯死。棚室番茄生产中发生严重,对产量造成很大的损失。生产上易与番茄青枯病混淆。 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枯萎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主要为害茎部维管束,在作物花期或结果期开始发病。发病初期植株中、下部叶片在中午时呈褐色萎蔫,早晚恢复正常,随病害发展,植株中、上部更多叶片开始发病萎蔫,但不脱落,至最后全株叶片萎蔫发黄,最后整株枯死。病症有时仅出现在茎的一边,或一片叶一边发黄而另一边正常。剖视茎、叶柄及果柄,可见其维管束均呈褐色。潮湿环境下,病株茎基部产生粉红色霉。病程进展较慢,15,30天才枯死,无乳白色黏液流出,有别于青枯病。 病原物 (1)形态:分生孢子有大小2型。?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有隔膜3,5个,以3个隔膜较多,大小(27,46)微米×(3,5)微米。?小型分生孢子长无色,单胞,椭圆形,大小(5,12)微米×(2.2,3.5)微米。 (2)特性:生育适温27,28?,最高38?,最低5?。 侵染循环 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种了上越冬。一般从幼根或伤口侵入寄主,进入维管束,堵塞导管,病产生有毒物质镰刀菌素,扩散开来导致病株叶片黄枯而死。病菌通过水流或灌溉水传播 蔓延。 发生因素 播带病种子,可引起幼苗发病。土壤湿度过低或过高,不适宜植株生长,有利发病。表土层浅,底土层板结,透水性能差的田块发病重。土壤线虫为害番茄根部造成伤口,易引起并发病。连作地,移栽或中耕时伤根多,植株生长势弱的发病重。此外,酸性土壤及线虫取食造成伤口利于本病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与非茄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可有效的减少土壤中的病原。?选择抗(耐)病品种。?生长过程中,及时摘除病叶、病果或全株拔除,带到田外深埋或烧掉,前茬作物收获后彻底清除残枝、败叶、根等,减少病原基数,控制初侵染。发病初期要及时拔除病株,带到田外深埋或烧掉。 (2)物理防治:高温闷棚,利用夏季土地休闲期间,施入0.75,1.5千克/公顷石灰,进行耕翻灌溉,把土壤调整为微碱性,然后将大棚覆盖后密闭,选择晴天闷晒增温,可达60,70?连续高温闷棚5,7天,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的多种病虫害。 (3)生物防治:木霉菌剂是一种很好的生物杀菌剂,移栽时每株施用木霉菌剂2克。通过重寄生,能在植株根周围土壤中长出较多较长的菌丝去侵染枯萎病菌,从而抑制病害的发生,可有效地抑制枯萎性病原的活动,对许多土传性病害都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4)药剂防治:?用0.1%硫酸铜浸种5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床面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克/平方米,加土4,5千克拌匀,先将1/3药土撒在畦面上,播种后再把其余药土覆在种子上。?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用10%双效灵水剂,或20%增效多菌灵悬浮剂200倍液,或2.5%适乐时1500倍液灌根,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 400倍液灌根。每隔7,10天灌1次,连续灌3,4次。 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0%双效灵乳剂 番茄黄萎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Verticillium wilt 病原 大丽花轮枝孢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寄主 锦葵科、茄科、豆科、葫芦科、菊科、大戟科、唇形科、藜科等20科80种植物。 危害 番茄生产特别是棚室栽培的重要病要,除了可以大幅度降低产量外,还严重降低番茄果实的品质,使其丧失商品性,是番茄生产上的一限制因素。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番茄的整个生育期都能侵染,但是多发生在番茄生长的后期。整个植株的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变黄,黄色斑驳首先出现在侧脉之间,变色沿着叶脉扩大,轮廓清晰,成为“V”型黄斑,经常表现为一片叶的半边正常而半边变黄枯死,或者整个植株半边的叶片正常而另半边的叶片变黄枯死,以后植株下部叶片明显枯死,发病重的植株结果小或不能结果。剖开病株茎部,维管束变浅变褐,病株并不迅速枯死,而是渐进落叶,表现为慢性的向上枯死,没有乳白色的黏液流出,别于枯萎病。 病原物 (1)形态:菌丝体无色,分生孢子梗长110,200微米,直立,分枝1,5个轮,轮枝长10,35微米。分生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3,7)微米×(1.5,3)微米。 (2)特性:土壤中病菌可存活6,8年。病菌发育适温19,24?,最高30?,最低5?;菌丝、菌核60?经10分钟致死。最适pH为5.3,7.2。 侵染循环 病原以休眠菌丝、厚垣孢子和微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病菌借风、雨、流水或人畜及农具传到无病田。 发生因素 气温低,定植时根部伤口愈合慢,利于病菌从伤口侵入。地势低洼,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灌水不 当及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与非茄科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如与葱蒜类轮作效果较好,水旱轮作更理想。 (2)药剂防治:?播种前种子用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1小时,移入冷水中冷却后催芽播种。?苗期或定植前期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定植田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千克/公顷进行土壤消毒。?发病初期喷10%治萎灵水剂3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2次。或浇灌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350倍液,或12.5%增效多菌灵浓可溶性200,300倍液。 番茄颈基腐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basal stem rot 病原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寄主 番茄等50科200余种植物。 危害 番茄的普通病害。 分布 分布较广。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仅为害茎基部。 (1)苗期:幼苗发病后,首先茎基部变褐,随后病部收缩变细即发生缢缩现象,进而中上部茎叶逐渐发生萎蔫下垂和枯死现象,开始,发病苗白天萎蔫,夜晚可恢复,数日后,当病斑环绕茎一周时,幼苗便逐渐枯死,不倒伏。 (2)成株期:植株发病后,病部初亦呈暗褐色,后绕茎基部或根部扩展,致皮层腐烂,地上部叶、花、果逐渐变色停止生长。在果实膨大后期发生该病,植株迅速萎蔫枯死,似青枯症状,但患病部位无菌脓。另外,发病部位常出现具同心轮纹的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后期易出现淡褐色霉状物或大小不一的黑褐色菌核。 病原物 (1)形态:菌丝无色,老菌丝黄褐色,分枝基部缢缩。菌核近球形,直径0.1,0.5毫米,无色,后为黑褐色。 (2)特性:该菌不产生孢子,主要以菌丝体传播和繁殖。病菌腐生性强。 侵染循环 病原主要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或病残体中越冬。 发生因素 阴雨天气、苗床或棚室温度高、施用未腐熟肥料、土壤湿度大、通风透光条件差、茎基有损伤,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常见的抗病品种有毛粉802、大红1号等。?尽量避免连作或与茄科蔬菜轮作。采用稻、菜轮作或玉米茬,也可实行2,3年的轮作方式。?清洁田园,上茬作物收获后及生产中应及时清除残枝、枯叶和烂果等,并集中烧毁或深理。?培育无病壮苗。选棚外大田土壤配制育苗营养土,结合定植时间,适期育苗,并加强苗床管理。?施用腐熟的有机肥作底肥,增施磷钾肥。?加强通风管理。棚温白天保持在20,25?,晚上闭棚后温度降到15,17?,阴天在保证温度的情况下也要通风排湿。 (2)物理防治:定植前15,20天,扣好棚膜,关闭风口,密闭大棚15,20天,进行棚室消毒,使棚内气温达到60?以上,持续5,7天,使棚内形成长时间的高温环境,全面地杀死残存的病原,减轻病害发生。 (3)药剂防治:?育苗时苗床可用20%多菌灵、50%敌克松或40%五氯硝基苯粉剂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1?1混合,8克/平方米药剂加营养土4千克拌匀成药土,播前浇透底水,待水渗下后,取1/3药土撒在畦面上,把催好芽的种子播上,再把余下的2/3药土覆盖在上面。?幼苗发病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定植后至成株期发病,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表土施药9克/平方米,与土拌匀后施于病株基部,覆盖病部。或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拌种双粉剂800倍液。?发病初期病喷40%拌种双粉剂悬浮剂8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5%井冈霉素水剂1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还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淋茎基部。棚室中采用45%百菌清烟剂或15%腐霉利烟剂进行熏杀防治,防效亦十分显著。 番茄疫霉根腐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Phytophthora root rot 病原 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Dast.,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寄主 番茄、烟草等90多种植物。 危害 番茄疫霉根腐病是一种土传病害。随着大棚番茄种植面积逐年上升,连作严重,番茄疫霉根腐病发病迅猛。轻病地大棚病株率20%,40%,重病地70%,80%,不少发病地块毁种绝收,严重影响番茄生产。该病发病快,周期短,蔓延流行迅速,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受害,以苗期与花果盛期为主。 (1)苗期:幼苗茎基部或根部产生水渍状病斑,继而绕茎或根扩展,引起幼苗死亡或茎基部缢缩呈线状而使幼苗倒地死亡。 (2)成株期:初期在茎基部或根部产生长条形水渍状褐色病斑,地上部无明显症状。病斑逐渐扩大,稍凹陷,地上部长势弱,开始萎蔫,植株下部叶片先由叶尖开始逐渐变黄,后期病斑绕茎基部或根部一周,致地上部枯萎,下部叶片枯黄,上部叶片仍呈绿色。纵剖茎基或根部,木质部呈水渍状深褐色,变色部分不向上发展,最后根茎腐烂,不长新根,使整株枯死。高温条件下时病部产生白色绵絮状稀疏的霉状物。结果期发病可引起绵疫病。该病发生蔓延速度快,土壤湿度大时4,5天可扩展到全棚,这是与腐霉根腐病的主要区别点。 病原物 菌丝生于主细胞内或细胞间,直径3,9微米。孢子囊顶生或间生,卵圆形或球形;厚坦孢子球形,黄色。 侵染循环 病原以卵孢子或厚垣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通过灌溉水或雨水传播蔓延。大棚番茄5月中旬初见病 株,6月上、中旬为发病盛期。如果灌水迟、量少,高峰期可推迟20,30天,植株从发病到枯死7,15天。 发生因素 (1)品种抗病性:番茄疫霉根腐病的发生程度与品种的抗病性关系密切。毛粉802、强丰、L402发病轻,早丰、西粉3号发病较重。 (2)环境: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棚内温度在28,31?,相对湿度90%以上时极易发生流行。夏季土温过高也易引起发病。 (3)栽培:新建大棚种植番茄,疫霉根腐病不发生或发生很轻,具有3年以上番茄栽培历史或与茄子、辣椒接茬种植大棚番茄的发病重,而与蒜、韭菜轮作或间作套种的发病轻。毁种绝收的大多是5年以上连茬种植番茄、辣椒、茄子的。绝收的大棚普遍表现为发病早,始发病株率高。高垄栽培的发病轻,平畦栽培的发病重。在适温条件下,凡灌水量大或大水漫灌、灌水次数多的发病重,小水浅灌的发病轻。棚室栽培的,中午高温时灌水发病重,早晚灌水发病轻。灌水后或遇连阴天未能及时放风、排湿的发病重,反之发病轻。 防治方法 该病病程短,发病速度快,毁灭性强,一旦发病极难控制。应采取以农业预防为主,辅以药剂防治:的防治策略。 (1)农业防治:?实行轮作,尽量减少重茬,避免与茄科蔬菜连作或套种,宜与葱、蒜等作物间作或套种。?清洁田园,减少病菌传播与积累。番茄生长和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株和病残体,严禁将病株和病残体随意丢弃在棚内外、水渠中,应集中烧毁或深埋。田间病株拔除后在病穴撒入草木灰或生石灰消除菌源。?提倡高垄栽培。高垄栽培可提高地温、降低湿度、调节土壤肥力、增加透性、壮大根系,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垄高15,20厘米。?定植后做好棚室内温湿度及地温管理,湿度大时放风排湿,地温低时松土提温。夏季覆膜要在缓苗后适当晚盖,避免土温过高,湿度过大。?科学灌水控水。灌水要及时适当。播种或定植后要浇足保苗水或定植水。严禁大水漫灌,避免灌后积水,以小水勤浇为宜,防止长期沤根。灌水时间以早、晚为佳。 (2)药剂防治:?沿用旧苗床育苗时应进行苗床消毒处理。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10克/平方米与半干细土4,5千克混拌均匀,在苗床浇足底水的前提下,先取1/3毒土撒在床面上,播种后再将剩余的2/3毒土覆上,可以避免苗期发病。?灌根或根茎喷不同杀菌剂。早期发病可选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2%克霜氰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或50%安克可湿性粉剂500,20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百德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连续灌根2,3次,穴灌量200,250毫升。每隔7,10天灌1次。 番茄(匍柄霉)斑点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Stemphylium leaf spot 病原 番茄匍柄霉Stemphylium lycopersici (Enjoji) Yamamoto.。 危害 露地和棚室均有发生。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病初叶上现绿褐色水浸状小斑点,病斑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中间灰褐色,边缘变为黑褐色,病斑周围形成不规则形黄化区,后期病斑中间穿孔。 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发病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发生因素 气温20,25?及连阴雨后的多湿条件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合理密植,清沟排渍。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避免氮肥过量。及时收集病残物烧毁。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36%甲基托布津悬浮剂,或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或50%复方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续2,3次。 番茄青枯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southern bacterial wilt 异名 番茄细菌性枯萎病。 病原 青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Smith,属细菌。 寄主 番茄、辣椒、茄子、马铃薯、烟草、芝麻、花生等。 危害 高温多湿季节的重要病害,发病突然。温棚栽培主要为害秋延后或秋冬茬栽培番茄。青枯病发病急,蔓延快,发生严重时会造成植株成片死亡,使番茄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分布 热带、亚热带地区均有发生。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苗期一般不发病,定植后植株长至30厘米高时开始发病。发病初期,顶部嫩梢及叶片白天蔫萎下垂,傍晚以后恢复正常,如此反复,几天后,全株叶片也缺水蔫萎下垂,7天左右植株枯死。田间湿度大时,致死时间长些,若遇上土壤干燥,气温增高,病株蔫萎致死时间更短。死时植株仍然保持绿色,仅叶片色泽变 淡,枝叶下垂。发病株下部茎表皮变得粗糙,有时会长出不定根。用小刀横切茎部,可见维管束变成褐色,用手挤压切口处,可见到溢出污浊的菌液。发病中心株在田间呈不均匀多点分布,还会扩大侵染范围,感染相邻健康株。 病原物 (1)形态:短杆状,单胞,两端圆,单生或双生,大小(0.9,2.0)微米×(0.5,0.8)微米,极生鞭毛1,3根。 (2)特性:革兰氏染色阴性。从10,40?均可生长,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0,30?,耐pH6,8,最适pH6.6。 侵染循环 病原主要随病残体留在田间或在马铃薯块上越冬,无寄主时,病菌可在土中营腐生生活长达14个月,甚至6年之久,成为该病主要初侵染源。 发生因素 (1)环境:高温高湿易诱发青枯病发生。连阴雨天过后天气转晴,易引起病害流行。 (2)栽培:病菌适于在微酸性土壤中生存,当土壤含水量达到25%时,有利于诱发青枯病,土温25?病菌开始活动,活动最盛,田间会出现发病高峰。幼苗不壮,多年连作,中耕伤根,低洼积水,控水过重,干湿不均,均可加重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适宜生产上推广的农艺性状好的抗病品种主要有毛粉802和西粉3号等品种,以及近年新育成的抗青19号,夏星、粤红玉、L402、洪抗1号、2号,28A,蜀早3号,湘番茄1号,秋星,湘引等。?与十字花科或禾本科作物4年以上轮作,避免与茄科作物及豆科作物连作。最好与禾本科进行水旱轮作。?选择无病地育苗。夏秋育苗采用遮阳育苗。?结合整地撒施适量的石灰,施石灰750,1500千克/公顷,调节土壤酸碱度。?采用高畦种植,幼苗定植时不宜过深,避免培土过高。中耕时要避免伤根。?注意氮、磷、钾的合理搭配,适当增施氮肥和钾肥。提倡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草木灰、生物菌肥。?喷100毫克/千克的硼酸液,进行根外追肥,以促进维管束生长,提高抗病力。?忌大水漫灌,以防积水伤根。 (2)药剂防治:?康地蕾得是一种以防治植物青枯病为主的、广谱、多功能生物农药,可以采取浸种,定植初期苗床泼浇,发病初期进行灌根,用药量30,45千克/公顷。?发病初期喷3%中生菌素600,800倍液。?发病初期灌50%敌枯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40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5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每隔7天灌根1次,连续灌2,3次 番茄疮痂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bacterial scab 异名 番茄斑点病。 病原 病菌为野油菜单胞菌辣椒斑点病致病型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atoria(Doidge)Dye.,属细菌。 寄主 番茄、甜椒、辣椒。 危害 番茄重要的细菌性病,棚室和露地均有发生。病株率在10%,30%,严重时病株率可达到50%以上,对番茄产量和品质影响都很大。近几年番茄疮痂病已逐渐成为棚室番茄的主要病害,特别是对早春番茄和秋延迟番茄为害比较严重,防治不及时常造成大面积减产。 分布 部分地区分布。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为害番茄叶片及果实。 (1)叶部:近地面老叶先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发病初期在叶背面形成水渍状暗绿色小斑,逐渐扩展成圆形或连接成不规则黄色病斑,病斑表面粗糙不平,周围有黄色环形窄晕圈,内部较薄,具油脂状光泽;后期叶片干枯质脆。 (2)茎部:茎部发病先在茎沟处出现褪绿色水渍状小斑点,扩展后形成长椭圆形黑褐色病斑,病部稍隆起,裂开后呈疮痂状。 (3)果实:果实受害则主要是着色前的幼果和青果,果面初生圆形四周具较窄隆起的白色小点,后扩大呈黄褐色或黑褐色近圆形粗糙隆起环斑,呈疮痂状,直径0.2,0.5厘米,边缘带有黄绿色晕圈,有的病斑可联结成不规则大病斑。如条件适合,长期高温高湿时,短期内田间植株叶片呈焦枯状。 病原物 (1)形态:短杆状,两端钝圆,大小(1.0,1.5)微米×(0.6,0.7)微米,端部具1根鞭毛。 (2)特性:革兰氏染色阴性。发育适温27,30?,最高40?,最低5?,56?经10分钟致死。 侵染循环 病原随病株残体在地表或粘附在种子表面越冬成为第2年初侵来源。在田间主要随大风大雨传播,也可由昆虫传播。病原由伤口或气孔侵入叶片,环境条件适宜侵染叶片后3,6天即可发病,侵染果实5,6天即可发病,田间只要有10%的植株发病,其产生的菌量足够使整块田发病。 发生因素 高温、高湿、多雨是发病的主要条件。夏季阴雨连绵、暴风大雨或伴随钻蛀性害虫发生会给植物造成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都可能引起该病大发生。另外,粗放栽培管理、病田连作、追肥不及时、植株长势弱有利于病菌侵染,加重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实行与十字花科作物或禾本科作物2,3年以上的轮作。?设无病留种田或从无病单株采种。?适时整枝打杈,及时清除病残体。?雨季加强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保持田间通风透光。?施足氮、磷、钾肥,增施菌肥、腐熟的优质有机肥,以活化土壤,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2)物理防治:55?温水中浸泡15分钟,然后转入冷水里冷却,晾干后再播种。 (3)药剂防治:?用1?10农用链霉素浸种30分钟。?发病初期喷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的农用链霉素20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或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4000,5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1,2次 番茄软腐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soft rot 病原 病菌为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型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 (Jones) Bergey et al.Erwinia aroideae Towns.)Holland,属细菌。 寄主 番茄、十字花科、茄科蔬菜及芹菜、莴苣等。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也为害茎。 (1)果实:多自果实的虫伤口、日烧伤处先发病。病部组织软化腐烂,发展迅速,常扩及半个果实至整个果实。最后病果整个果肉腐烂成浆,只外边一层果皮兜着,丧失果形。腐汁具有臭味。 (2)茎:茎部染病多始于整枝、打杈造成的伤口,严重的髓部腐烂,失水后病组织干缩中空,病部维管束完整无损,病茎上端枝叶萎蔫,叶色变黄。 病原物 (1)形态:短杆状,着生鞭毛2,8根。 (2)特性:革兰氏染色阴性。生长发育适温25,30?,最高40?,最低2?,50?经10分钟致死。 侵染循环 病原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雨水、灌溉水传播,从伤口侵入。 发生因素 茎部发病主要是整枝过晚枝条过粗,或湿度大伤口难于愈合,给细菌侵入造成可乘之机。病菌侵入后分泌果胶酶溶解中胶层,引起细胞分崩离析,致细胞内水分外溢,引起腐烂。阴雨天或露水未落干时整枝打杈,或虫伤多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无病的种子。避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早整枝打杈,避免阴雨天或露水未干之前整枝。 (2)物理防治:播种前用55?温水浸种20分钟灭菌。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40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及时防治蛀果害虫,减少虫伤 番茄条斑病毒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spot virus 病原 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简称PVX;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简称TMV。 寄主 茄科蔬菜。 危害 番茄一种重要的病毒性病害。发病率5%,20%,发病株减产明显,严重时发病率可达到100%。 分布 各地匀有分布,局部发生。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发病初期茎、叶柄、果实等位产生黑褐色条纹状坏死。 (1)叶片:叶背叶脉呈紫褐色油浸状条斑,后沿叶柄蔓延至茎杆,扩展为坏死条斑,严重时植株死亡。病株上部叶片呈现或不呈现深绿色与浅绿色相间的花叶症状,下部叶片症状不明显。发病早的植株节间短,叶片小。 (2)茎杆:在植株茎杆的上、中部,初生暗绿色下陷的短条纹,后变为深色下陷的油浸状坏死条斑,再经逐渐蔓延扩大,使条斑连片,上下连接,病株逐渐黄萎枯死。 (3)果实:病株上的果实畸形、坚硬,病斑大小不一,大部分较小,浅褐色至深褐色,表皮凸凹不平,切开病果,则可见褐色条斑,严重者可变褐腐烂。病部变色仅局限于表皮而不深入到茎内和果实内,这一特征可与番茄筋腐病可相区别。 病原物 (1)形态:马铃薯X病毒粒子弯曲杆状,大小11.5纳米×515纳米,致死温度68,76?。烟草花叶病毒:病毒粒体杆状。 (2)特性:该病毒不能通过蚜虫传播。失毒温度90,93?10分钟,体外保毒期72,96小时,在干燥病组织内存活30年以上。 侵染循环 病原既能在植株活体内越冬,也能在土壤中或土壤内的病残体上越冬,还可在种子上沾附的果肉里越冬。带毒种子、病残体及土壤中病毒是初侵染源。该病毒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可通过植物根、茎、叶的伤口直接侵入寄主,极易由接触摩擦传毒,病叶和健叶只要轻微摩擦,叶片茸毛稍受损伤即可传毒。在生产上主要通过各项农事操作,如分苗、定植、绑蔓、整枝、打权等人为接触传染,并在田间传播流行。 发生因素 (1)环境:番茄定植后,由于4,6月份雨日多,降水量大,日照少,气温比常年稍偏低,是该病大发生的重要条件。如定植后遇连阴雨或生长期间降水量达到50毫米左右,则番茄条斑病发生加重。 (2)栽培:操作人员手接触病株后如不洗手消毒,可连续传毒20株;衣服、工具都可传毒。土壤肥力低的田块发病重;滴灌地的发病率低于漫灌地。移苗时根部带土少、移苗过晚、伤根严重或缓苗时间长,也可引起番茄生长发育不良,引发该病严重发生。番茄移栽后浇水过勤、地温低而根系发育迟缓时,也易重发生。在第1层果座果后进行深中耕则容易伤根,影响生长,也会促使发病。防治不及时,田间发病后不能及早防治或用药不当,延误了有利防治时机,从而加重了该病的为害程度。 (3)病原因素:蚜虫大发生时发病较重,蚜虫是该病毒病的主要传毒媒体。当春季干旱,番茄蚜虫较多时,则番茄条斑病发生较重。病毒传播途径广,病残体、种子和接触均可传播病毒。施用未腐熟农家肥的菜园中的番茄条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性较好的品种如番茄5号、毛粉802、中4号、中5号。?选择土层深厚,肥力较高,不带盐碱的地块种植。?实行2年以上轮作。结合深翻,促使带毒病残体腐烂。施用经发酵的腐熟有机肥,有条件的地方也可施用石灰,使土壤中病毒钝化。?采用营养钵育苗,适期播种,培育壮苗。移栽定植时,移栽苗应多带土,以免伤根,栽后覆盖地膜,提高地温,促进幼苗生长。?早中耕锄草,及时培土,促进发根,早采收。第1穗座果期应及时浇水,尤其高温干旱季节要勤浇水,注意改善田间小气候。座果后浇水要注意加肥料,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多磷、钾肥配以微量元素,增强番茄自身的抗病力,促果壮秧。?在整枝打杈时要注意消毒,防止人为传播。对早发病的病株及时清除并带出田外销毁。 (2)物理防治:播种前用55,60?的温水浸种20,30分钟。或者将干燥的种子放在70?下干热消毒72小时。 (3)生物防治:在番茄1,2片真叶分苗时,将幼苗根部的土洗去,在弱毒疫苗TMV2N14的100倍溶液中浸30分钟,然后分苗移栽。 (4)药剂防治:?播前先用清水浸泡种子3,4小时,再用10%的磷酸三钠溶液浸种30分钟,洗净后催芽。或者用0.1%高锰酸钾浸种30分钟以杀死种子内外的病毒。?发病初期喷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1.5%植病灵水剂1000倍液,或抗毒剂1号200,300倍液,或50%病毒制剂菌诺800倍液,或高锰酸钾1000倍液,或或7.5%克毒灵水剂600,8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即可有效地控制病毒病的为害。?早期防蚜。 番茄蕨叶病毒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brake leaf virus 病原 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mirus,简称CMV。 寄主 寄主达45科124种植物,不但为害茄科、藜科植物,还为害瓜类和小麦、玉米等禾本科植物。 危害 番茄的重要病害,发病普遍。夏、秋季发病重,病株率可达50%以上,最严重时造成毁种绝收。 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顶芽幼叶细长,叶肉组织退化,叶片十分狭长,主脉扭曲,叶片卷起呈管状或螺旋状,形似蕨叶,中、下部叶片向上卷起,病株明显矮化,果少而小。 病原物 (1)形态:病毒粒体球状,直径约35纳米。 (2)特性:失毒温度65,70?,10分钟,体外保毒期3,4天,不耐干燥;与其他病毒混合侵染也会出现条斑或花叶的症状。 侵染循环 病原病毒主要在多年生宿根植物或杂草上越冬,在田间主要由多种蚜虫的吸毒和迁飞,将病毒传带到番茄植株上。田间病株多少长和有翅蚜迁飞数量密切相关,蚜虫传毒是主要途径,摩擦传毒是次要的途径,种子以及土壤中的病残体不能传播病毒。 发生因素 (1)环境:在高温干旱条件下,有利于蚜虫的繁殖和迁飞传毒,会使蕨叶病发生严重。 (2)栽培:土壤黏重、肥力不足和排水不畅,造成植株生长不良,往往加重病害发生。黏重且含腐殖质多的土壤保毒期长,会使病害发生严重。管理粗放,田间杂草丛生,靠近老根菠菜和十字花科采种田等毒源或蚜源作物时,发病早而重。 防治方法 对病毒病治疗效果不太明显,所以生产上要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 (1)农业防治:?将前茬作物,尤其病株清理干净,带出田外集中处理。棚室生产应对棚室进行彻底消毒,采用喷药、熏蒸方法,杀死病菌、害虫,尤其蚜虫、白粉虱,以减少菌源。?选用适应当地条件的高产、优质、抗病、耐虫的品种,如毛粉802、L402、中杂9、中蔬5号、上海合作908、909等。?精细整地,施足农家肥做基肥,以腐熟的鸡粪为最好,撒施45000千克/公顷,再沟施15000,30000千克/公顷,并加入300千克/公顷磷酸二铵及粉碎的饼肥1500千克/公顷,做到氮肥、磷肥、钾肥配合施用,以培育壮秧。?发现少量病株应及时拔除,带出田外处理;田间操作时应避免吸烟,在绑蔓、整枝、蘸花和摘果时,都应尽量先处理健壮株,后处理发病株。?接触过病株的手和工具要及时用肥皂水或磷酸三钠水冲洗、消毒。 (2)物理防治:?播种前先将种子放入55,60?的温水中浸泡15分钟。 (3)生物防治:烟草花叶病毒弱毒疫苗和黄瓜花叶病毒弱毒疫苗,单独或混合接种,均能降低番茄植株的病毒感染率和发病程度,并能提高番茄产量。 (4)药剂防治:?先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3,4小时,再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种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催芽播种。?发病初期用20%病毒A 可湿性粉剂1500,3000克/公顷,稀释成500,6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每隔10天喷1次,连续2,4次,或视病情而定。?及时防治蚜虫和粉虱等 番茄花叶病毒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mosaic 病原 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简称TMV。 寄主 番茄、茄子、辣椒、烟草和黎科的菠菜等,不能侵染瓜类和禾本科植物。 危害 番茄的重要病害,是番茄病毒病中发生最普遍的一种。 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有2种情况。 (1)花叶:表现出绿色深浅不匀的斑驳,叶片不变小,不畸形,植株不矮化,对产量影响不大。 (2)叶片黄绿:花叶明显凹凸不平,新叶片变小、细长、畸形、扭曲,叶脉变紫,植株矮化,花芽分化能力减退,大量落花落蕾,果小质劣呈花脸状,对产量影响很大,病株比健株减产10%,30%。 病原物 (1)形态:病毒粒体杆状。 (2)特性:失毒温度90,93?下10分钟,体外保毒期72,96小时,在干燥病组织内存活30年以上。 侵染循环 病原能在活的植物体内越冬,也能在土壤中或土壤内的病残体上越冬,还可在种子上沾附的果肉里越冬。 发生因素 (1)环境:花叶病的发生发展与气温有密切关系。适宜发病温度为20,25?。 (2)栽培:花叶病和条纹病主要由汁液传播,故一切粗放的农事操作,都会增加病毒的传播机会,病、健株相互摩擦,增加汁液传染机会;种植过密,增加摩擦,病害加重。与茄科植物连作地块,特别是番茄连作,病害会明显加重。土壤黏重、肥力不足,排水不畅,造成植株生长不良,往往加重病害发生。土壤中缺少钙、钾、磷等元素,花叶病发生重,增施钙、钾、磷肥能增强植株抗病力,减轻花叶病的发生。黏重且含 腐殖质多的土壤保毒期长,会使病害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目前大多数番茄品种都抗烟草花叶病毒,各地应因地制宜选用适于本地栽培的较抗病品种。?与瓜类或禾本科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采收完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在远离菜地、水源的地方处烧毁或挖坑深埋。育苗前,苗床彻底清除枯枝残叶和杂草;定植前深翻土壤,促使病残体腐烂;对病田里用过的工具、架材要进行消毒处理。?增施钙、磷、钾肥,适时早播和定植。?打杈、整枝、绑蔓时先健株后病株,接触过病株的手要用肥皂水消毒,防止通过农事操作再次传播。?部分粮菜混作区,将晚夏番茄定植在小麦田预留的行间,生长前期病毒病明显轻于空地块。?番茄行间采取铺草保湿等措施,也有利于减轻病害。 (2)物理防治:将干燥的种子在70?下干热消毒72小时。 (3)药剂防治:?播种前,先用清水浸泡种子3,4小时,再放到10%的磷酸三钠溶液中浸种20,3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在苗期即开始进行药剂防治:。可以在5,7月份用病毒必克800倍液,或植病灵600倍普防2,3次。发病初期用20%病毒A2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每隔10天喷1次,全生长期喷2,4次,或视病情而定。?早期及时防治蚜虫,加强肥水管理 番茄根结线虫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root-knot nematode disease 病原 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Chitwood,属植物寄生线虫。 寄主 番茄、黄瓜、芹菜等。 危害 根结线虫病是番茄重要根部病害。在大棚、温室和露地等番茄植株上都有发生,特别是在温室条件下四季连续发病,产量损失达30%,50%,有的甚至造成绝产。发病田块植株生长缓慢,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根结线虫病为害番茄根部,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造成为害。 (1)地下部分:病株根部产生肥肿畸形瘤状结,使根部畸形。细根上有许多结节状球形或圆锥形大小不等的瘤状物,初为乳白色,后变为褐色,表面常有龟裂。解剖根结有很小的乳白色线虫埋于其内。在根结之上可生出细弱新根,再度发病,则形成根结状肿瘤。 (2)地上部分:轻病株症状不明显,重病株矮小,生育不良,结实少,干旱时中午萎蔫或提早枯死。 病原物 南方根结线虫虫体很小,肉眼看不到。雌雄成虫形状不同。雌成虫呈鸭梨形固定在寄主根内,乳白色,表皮薄,有环纹,大小(0.44,1.59)毫米×(0.26,0.81)毫米。头部与身体接合部往往弯侧一边。卵产在尾端分泌的胶质卵囊内。卵囊长期留在衰亡的作物侧根、须根上。卵囊圆球形,1个卵囊内有卵100,300粒。幼虫细长,蠕虫状,共4龄。雄成虫线状,尾端稍圆,无色透明,大小(1.0,1.5)毫米×(0.03,0.04)毫米。雄虫在植物组织内与雌虫交配,有时雄虫在侵入根组织后不久即死亡。线虫在植物幼根内生活,刺激幼根膨大成瘤状,植株枯死后,以卵囊或以2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遇到适宜条件,孵化出幼虫,在土粒间水中游动,2龄幼虫为侵染虫态,侵入根部后,引起植株发病。 侵染循环 病原以成虫、2龄幼虫或卵随病残体遗留土壤中越冬,可存活1,3年。以幼虫侵入寄主,刺激根部细胞增生,形成根结或瘤。线虫发育至4龄时交尾产卵,雄虫离开寄主进入土中。卵在根结里孵化发育,2龄后离开卵壳,进入土中进行再侵染或越冬。初侵染源主要是病土、病苗及灌溉水。 发生因素 发病适宜温度为25,30?,10?时停止活动。主要分布在土表10厘米土层内。成虫喜温暖湿润环境。南方发生更为普遍,受害更重。棚室栽培,提高了土温,增加了土壤湿度,更易于根结线虫的繁殖,受害逐年上升。地势高燥、土质中性沙质易发病,重茬地发病重,地势低洼、长期积水、板结、干燥情况下不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与非寄主作物轮作2,3年,降低土中根结线虫量,减轻对下茬为害;重病田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效果好,尤其是水旱轮作,可有效减少土壤中根结线虫量。能同水稻进行轮作的日光温室,同水稻进行水旱轮作。不能进行水旱轮作的。同大葱、韭菜、辣椒、大蒜这类抗耐病的作物轮作,可降低土壤中线虫基数,减轻下茬的为害。?在日光温室休闲季节,施入生石灰1500,2250千克/公顷,连续保水20天左右。?在发病十分严重的温室,在严寒季节灌上一茬冻水,不扣棚覆膜,经2个月左右的土壤结冰冷冻,可控制根结线虫的为害。?夏季高温天气,利用太阳能提高地温,进行土壤消毒。大棚栽培棚膜不撤,用麦秸或稻草1500千克/公顷,然后翻耕铺平、灌水,再密闭大棚15,20天。对根结线虫及枯萎病等土传病害有较好防治效果。?根结线虫多分布在3,9cm表土层,深翻可减少为害。?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株,连根挖出,深埋或焚烧,消灭虫卵来源。?重施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基肥中增施生石灰,叶面追施过磷酸钙浸出液,也可明显控制和减轻病害。 2)药剂防治:?土壤熏蒸番茄播种或分苗前15,20天,在土壤湿度较大情况下,隔30厘米打1个 ( 深50厘米、直径3厘米的洞,每洞灌敌敌畏5毫升后覆土熏闷7天以上。或用98%,100%必速灭(棉隆)微粒剂75,90千克/公顷,撒施或沟施,深度20厘米,施药后立即覆土,有条件可洒水封闭或覆盖塑料薄膜,熏闷7天后松土通气,然后播种,可有效杀灭土中根结线虫。另外实验用的溴甲烷熏蒸土壤消毒效果也很好。?在播种或定植时,用1.8%爱福丁1毫升/平方米,使用时将先将药剂用少量水稀释喷在地面上,立即翻入土中。或者穴施或沟施5%米乐尔颗粒剂,或6%克线丹颗粒剂,或20%丙线磷颗粒剂,或10%克线磷颗粒剂45,60千克/公顷,对地下其他害虫也有一定的防效 番茄脐腐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navel rot 异名 番茄蒂腐病、番茄尻腐病;俗称贴膏药病。 病原 危害 露地栽培中发生普遍,温室栽培有时也会发生。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在番茄幼果期到着色成熟前的青果期均可发生。只发生在果实顶端的脐部。病部初为水渍状暗绿色,不久即变为暗褐色的直径达1,2厘米或更大的坏死斑。病部的果肉组织呈干腐状收缩,脐部凹陷,表皮如革状并皱缩,有时发生龟裂。病重时,病斑可扩大到半个果面左右,果实停止肥大并提早着色,但果实表面缺少光泽,果形变扁。后期病部被细菌感染,使整个果实变黑并发生软腐。 发生因素 于钙被植物吸收固定后,不易向其他部位移动,若此时根系不能继续吸收钙,则生长旺盛部位就出现缺钙症状。土壤中缺钙容易产生脐腐果,但在生产实际中尽管土壤中不缺钙,也会产生脐腐。原因是土中钾、钙含量高,抑制了钙的吸收。此外,若遇高温和干旱,也会抑制钙的吸收和在体内的移动。在开花期间,土壤湿度变化剧烈,土壤水分减少时,根的吸收作用降低,钙的吸收也会减少;土中可溶性钙少时,钙的吸收也会受阻。故有些温室大棚,若土壤耕层浅,砂性大,常常干湿不均,易发病。温室大棚秋延后番茄由于前期高温,也易发病。用生长刺激素2,4-D或番茄灵处理的番茄以及用营养液栽培的番茄都易发病。 防治方法 选用果皮较厚、果面光滑、花痕较小、果顶较尖的抗病品种,也可选杂交组合一代。向缺钙土中施石灰或硫酸钙。一般酸性土壤往往缺钙,施用量大约每公顷750千克左右;也可使用消石灰或碳酸钙,一定要施匀。避免施过多氮肥,尤其是速效氮肥,更应防止施1次大量施用,否则会阻碍钙的吸收。土壤干旱时及时灌水,灌水间隔要适当,不可使土壤忽干忽湿,特别注意防止土壤过干。可喷0.5%氯化钙水溶液作为应急措施。喷药部位是发病果穗及其上下叶片。隔数日喷1次,连喷数次 番茄筋腐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striped rot 异名 番茄条腐病、番茄带腐病。 危害 番茄保地栽培中的重要病害。近年来,一些地方的菜在进行大棚番茄生产时,由于管理粗放,重茬植,引起筋腐病发生严重,引起番茄产量和品质降低,发病重时病果率可以达到60%以上,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多在第1、2穗果上发生。主要表现为果实着不均,横切后可见果肉维管束组织变为黑色。发病轻的部分维管束变褐坏死,果实外形尚好,但维管束部位不转红。发病重的果肉维管束变褐坏死,大大降低商品价值。 发生因素 低温弱光,影响光合作用;土壤湿度过大,通气不良;氮肥施用过多,钾、硼、钙等元素不足。受病毒感染也会引起筋腐病。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调节棚室光照和土水状况。实行测土施肥,避免氮肥施用过多 番茄斑点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Corynespora leaf spot 病原 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cola(B.et C.)Wei。 危害 为害有加重趋势。 分布 在局部地区发生。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茎及果实。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细小坏死斑点,后坏死斑点面积扩大,病斑呈灰黄色至黄褐色,有紫褐色轮纹或边缘周围有一圈黄晕,病斑大小变化较大。潮湿时斑表面现暗灰色霉状物。严重时叶片枯死凋落。 侵染循环 病原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部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第2年以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发生因素 温暖高湿的天气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合理密植,清沟排渍。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避免氮肥过量。及时收集病残物烧毁。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36%甲基托布津悬浮剂,或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或50%复方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续2,3次。 番茄菌核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stem rot 病原 核盘孢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de Bary。 危害 普通病害,部分老菜区棚室中发生。零星发生,引起植物坏死,引起烂果,对产量有明显影响。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叶、果实、茎等均可被侵染。 (1)叶片:叶缘初呈水浸状,淡绿色,湿度大时长出少量白霉,病斑呈灰褐色,蔓延速度快,致叶枯死。 (2)茎:多由叶柄基部侵入,病斑灰色稍凹陷,后期表皮纵裂,边缘水渍状,病斑长达株高的4/5。除在茎表面形成菌核外,剥开茎部,可发现大量菌核,严重时植株枯死。 (3)果实:始于果柄,并向果面蔓延,致未成熟果实似水烫过,菌核外生在果实上,大小1,5毫米;花托上的病斑环状,包围果柄周围。 侵染循环 病原以菌核在土中或混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是该病的初侵染源。菌核干燥条件下,存活4,11年,水田经1个月腐烂。菌核遇有适宜条件萌发,借风雨随种苗或病残体传播。病原首先侵入衰老叶和尚未脱落的花瓣,发病组织腐烂,再侵染由病健部接触传染。 发生因素 (1)发生时期:北方菌核多在3,5月萌发;南方则有2个时期:即2,4月和10,12月份。 (2)气候:当气温在20?左右,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发病严重。多雨季节易发病流行。 (3)地势:病地连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偏施氮肥,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5年轮作。深翻土地,使菌核不能萌发;未发病的温室或大 棚忌用病区培育的幼苗。及时清除田间杂草。覆盖地膜可以抑制菌核萌发及子囊盘出土。发现子囊盘出土,及时铲除,集中消毁。注意通风排湿,减少传播。 (2)药剂防治:保护地栽培,在发病初期每亩用10%腐霉利烟剂250,300克熏1夜,或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1千克,每隔7,9天喷撒1次。露地栽培,在发病初期喷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65%甲硫?霉威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 番茄炭疽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anthracnose 病原 番茄刺盘孢Colletotrichum coccodes(Wallr.)Hughes.。 危害 露地和保护地中均有发生。 分布 各地均有分布。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只危害果实,尤其是成熟果实。病部初生水浸状透明小斑点,扩大后呈黑色,略凹陷,有同心轮纹;其上密生黑色小点,并分泌淡红色粘质物,后引起果实腐烂或脱落。 侵染循环 病原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潜伏在种子上。发病最适温为24?左右,空气相对湿度97%以上。 发生因素 (1)气候:低温多雨的年份病害严重,烂果多。气温30?以上的干旱天气停止扩展。 (2)地势:重茬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氮肥过多,植株郁蔽或通风不良,植株生长势弱的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与非茄果类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采用高畦或起垅垄栽培。及时清除病残果,带出田外集中处理。保护地要避免高温高湿条件出现。 (2)药剂防治:绿果期开始喷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0%利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6%甲基托布津悬浮液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番茄红粉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anthracnose 病原 番茄刺盘孢Colletotrichum coccodes(Wallr.)Hughes.。 危害 露地和保护地中均有发生。 分布 各地均有分布。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只危害果实,尤其是成熟果实。病部初生水浸状透明小斑点,扩大后呈黑色,略凹陷,有同心轮纹;其上密生黑色小点,并分泌淡红色粘质物,后引起果实腐烂或脱落。 侵染循环 病原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潜伏在种子上。发病最适温为24?左右,空气相对湿度97%以上。 发生因素 (1)气候:低温多雨的年份病害严重,烂果多。气温30?以上的干旱天气停止扩展。 (2)地势:重茬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氮肥过多,植株郁蔽或通风不良,植株生长势弱的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与非茄果类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采用高畦或起垅垄栽培。及时清除病残果,带出田外集中处理。保护地要避免高温高湿条件出现。 (2)药剂防治:绿果期开始喷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0%利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6%甲基托布津悬浮液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番茄丝核菌果腐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Rhizoctonia fruit rot 病原 茄丝核菌为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只发生在成熟的果实上。近地面面熟果实脐部或肩部易发病。初呈水浸状淡色斑,后扩展呈暗褐色略凹陷的斑块,表面产生褐色蛛丝状霉。后期病斑中心常裂开,果实腐烂。 侵染循环 该菌不产生孢子,主要以菌丝体传播和繁殖。病原存在于土壤中,遇有适宜温湿度,即可侵染果实。 发生因素 湿度大会加重病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平整土地,采取高垄栽培。雨后及时排水。近地面果实稍转红即应采收。 (2)药剂防治:喷洒5%井冈霉素水剂1500倍液。 番茄圆纹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fruit rot 异名 番茄实腐病。 病原 实腐茎点霉Phoma destructiva Plowr.。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危害果实及叶片。 (1)叶片:初期出现褐色病斑,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病斑上有整齐的近圆形轮纹,病斑不受叶脉限制,发病后期病斑上有不明显的小黑点。 (2)果实:发病果实先出现淡褐色后转褐色凹陷斑,扩大后可发展到果面的1/3,病斑不软腐,略收缩干皱,有轮纹,湿度大时可长出白色菌丝层,后病斑渐变黑褐色,表面着生许多小黑点,病斑下果肉紫褐色,有的与腐生菌混生引起果实腐烂。 侵染循环 病原以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留在地表越冬。第2年散出分生孢子萌发后,产出芽管侵入寄主。后又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再侵染。 发生因素 气温21?利其发生或流行。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与非茄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翻土地。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续1,2次。 番茄青霉果腐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blue mold fruit rot 病原 扩展青霉(Link)Thom。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只危害果实。多发生于成熟或贮藏期的果实。发病果实上产生大小不等的圆形水浸状褐色凹陷病斑,病斑逐渐扩大,病部软化,长出白色霉状物,后出现黑色丝状霉层,病果迅速腐烂。 侵染循环 该菌腐生在多种有机物上,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通过各种伤口侵入,也可通过病健果的接触传染。 发生因素 贮运时可通过病健果接触传染。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合理施肥,适时浇水。及时采收,避免产生伤口。贮运时要剔除病果、伤果;贮藏窖温控制在5,9?,相对湿度90%左右;贮藏窖要用硫磺粉或福尔马林消毒。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番茄茎枯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stem blight 异名 番茄黑霉病。 病原 细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ies)Keissl.。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主要危害茎和果实,也可以危害叶和叶柄。 (1)茎:病初茎部现椭圆形、褐色凹陷溃疡状的病斑,后沿茎向上下扩展到整株,严重时病部变为深褐色干腐状,并可侵入到维管束中。 (2)果实:侵染绿果或红果,初为灰白色小斑块,后随病斑扩大凹陷,颜色变深变暗,长出黑霉即病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引起果腐。 (3)叶片:该菌产生的交链孢酸转移到植株上部,杀死叶脉两侧的叶组织或叶面布满不规则褐斑,病斑继续扩展,致叶缘卷曲,最后叶片干枯或整株枯死,别于早疫病。 侵染循环 病原主要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中越冬,也可黏附在种植表面越冬。病原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孢子从伤口侵入。该菌在5,40?范围内均可生长。 发生因素 高湿多雨或多露易发病。茎部出现伤口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收获后及时清洁菜园。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番茄褐色根腐病.jpg~~~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brown root rot 异名 番茄木栓根。 病原 番茄棘壳孢Pyrenochaeta lycopersici Schneider et Gerlach。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危害茎基部或根部。发病初期侧根和细根变为褐色,大量脱落或腐烂。发病后期主根也变褐,表面产生黑色小粒点或裂缝。表皮木栓化,严重的病根肿胀或变粗,随根部病情扩展,茎基部变成黑褐色或腐烂,致使植株地上部生长不良,下部叶片变黄干枯,发病初期病株中午萎蔫,早、晚能复原,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不再复原,引起全株枯死。 侵染循环 病原随病根在土壤中越冬。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需土壤高湿度。病原生育适温20,22?。 发生因素 土温低于20?,且持续时间较长时,易发病。土壤黏重、重茬地、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用0.1%硫酸铜浸种5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与非茄科蔬菜进行3年以上轮作。选择无病地育苗。采取高畦栽培,定植时要少伤根,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雨后及时排水,严禁大水漫灌。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枝落叶。 (2)药剂防治:床面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克/平方米,加土4,5千克拌匀,先将1/3药土撒在畦面上,然后播种,再把其余药土覆在种子上。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10%双效灵水剂,或12.5%增效多菌灵可溶剂200倍液灌根,每隔7,10天灌根1次,连续2,3次。 番茄黑点根腐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black-dot root rot 病原 墨色刺盘孢Colletotrichum atramentarium(Berkeley et Broome)Taubenhaus。各地均有发生。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无土或有土栽培均见发病,主要为害主根和支根,根变褐腐烂,皮层被破坏,病根上生黑色小粒点。此病常与褐色根腐病混合发生,混合为害。根呈黑褐色,致地上部下位叶先变黄早落,严重时枯死。 侵染循环 病原在病部越冬,成为第2年初侵染源。生长期产生分生孢子在田间或无土栽培时借培养液循环传播。病原在15,30?范围内均可发育。 发生因素 土壤湿度高利于发病。连作地发病重,植株生长衰弱病情明显加重。 防治方法 施用充分腐熟的堆肥,减少化肥施用量,可减轻发病;田间栽培番茄要实行2,3年以上轮作,避免连作。 番茄假单胞果腐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bacterial fruit rot 病原 病菌为假单胞杆菌属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 sfluorescersbiovar Trevisan Migula。 寄主 十字花科植物,构树、女贞、杨梅、小麦、芹菜等。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番茄假单胞果腐病主要为害果实。发病初期出现不规则形病斑,病斑先发白,逐渐软化而腐烂,内部果肉变为黄褐色至黑褐色,全果渐腐烂,流出黄褐色脓水,但无臭味别于软腐病。 病原物 (1)形态:菌体短杆状,短链生,极生2根鞭毛,有荚膜,无芽孢,大小(1.4,2.0)微米×(1.0,1.1)微米。 (2)特性:革兰氏染色阴性,好气性。肉汁胨琼脂平面上菌落白色圆形,薄且光滑,边缘整齐不透明。 侵染循环 侵染循环病原在土壤中越冬,通过雨水或水滴溅射传播,也可接触传播。 发生因素 夏天多雨季节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与非茄科蔬菜轮作。采用避雨栽培,严禁大水漫灌,浇水时防止水滴溅起。避免各种伤口出现,是防止该病的重要措施。棚室栽培番茄,要注意调节温度,避免低温高湿条件出现。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4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者56%靠山水水分散粒剂700,8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番茄裂果~~~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cracking fruit 病原 生理性病害。 危害 影响番茄的品质,严重时裂率可达30%以上,明显番茄的生产。越冬茬及春茬番茄在收获时常会发现裂果现象,裂果产生后易感染早疫、晚疫或被细菌感染而腐烂,失去商品价值,为棚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分布 各地均有发生。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多果实成熟时发生,裂果主要有3种。放射状裂果以果蒂为中心向果肩部延伸,呈放射状深裂,始于果实绿熟期,果蒂附近产生微细的条纹开裂,转色前2,3天裂痕明显。环状裂果以果蒂为圆心,呈环状浅裂,多在果实成熟前出现。条纹裂果在顶花痕部,呈不规则条状开裂。 发生因素 在果实发育后期或转色期遇夏季高温、烈日、干旱和暴雨等情况,果皮的生长与果肉组织的膨大速度不同步时,则出现裂果。果皮薄的品种易发生。土壤中钙、硼含量低也是引起果皮老化形成裂果。 防治方法 保护地要加强通风,阳光过强可采用遮阳网覆盖。强光下棚内气温及番茄体温急剧升高,蒸腾量大,要及时灌水降低植株体温,避免发生日灼。结果期要避免土壤水分急剧变化;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保水力。及时适度整枝打杈,保证植株叶片繁茂,加强植株体内多余水分的蒸腾,防止强光直接照射果实。雨季或大雨前要及时采收 番茄畸形花~~~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deformed flower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棚室保护地及反季节或露地栽培的番茄,有时出现畸形花。番茄的花器由萼片、花瓣、雌蕊、雄蕊组成,且数目相等,正常番茄花基数为5,7个,基数5的多为小果形品种,基数6,7的多为中、大型果,所谓畸形花基数多为8以上,基数为8的还可长成一个稍扁圆形的多心室大果,不影响上市;基数大于9的,所结果实产生畸形。 发生因素 花芽分化期,遇有低温,生育迟缓,着花节位低,夜温低于15?,易形成畸形花,有利于花朵数增加、花朵增大。均温高于25?,花朵数减少、花朵小,花药发育不全、空药、柱头细长,花蕾停止生长变黄。此外,地温、光照、营养也都有一定的影响。 防治方法 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可提高地温和棚温。加强苗期温度管理,幼苗长到2,4片叶时进入花芽分化期,苗床气温白天保持24,25?,夜间15,17?,温差8,10?,地温18,22?。一直维持到定植前半个月、苗子长到7,9片叶。要注意改变缓苗后立即降温的老习惯,因为这样做虽可防止徒长,但产生畸形花特别多。为此采用控水不控温予以解决。 当苗高15厘米时开始控水。在直接分苗于地上的苗高15厘米时浇1次透水,湿度适当时起坨、囤苗或倒坨。此时心叶为浅色、老叶深色说明水分合适;如心叶大面积浅绿、外叶色也浅,表示水分过大,易徒长,这时应马上倒坨,促进水分散失、切断根系,防止徒长;当心叶和老叶都呈深绿色,或心叶变黑时,表明已缺水,易形成小老苗,这时应马上浇水,使其始终保持。心叶色浅,老叶色深。正常状态。土方苗也应据叶色变化倒苗。采用塑料钵育苗的,分苗时把底水浇足,苗高15厘米时也可根据叶色管理。进入花芽分化期后,出现叶色浅、叶片薄、茎细等缺肥症状时,可浇稀薄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营养液。配方:30千克水中,加入尿素20克、磷酸二氢钾30克。改善光照条件。 育苗畦覆盖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透光要好,要注意经常清除积尘,蒲帘、草苫要早揭晚盖,使苗受光时间达8小时 以上。分苗距离8厘米,利其充分受光,促其花芽分化,早现蕾,防止徒长,使壮苗在定植前现蕾,苗高20,25厘米,茎粗5,6毫米,叶色深绿、叶片展开,苗龄70天以内,播种至开花为80天左右,定植后10天左右开花。做到以上要求就可不产生畸形花 番茄顶裂果~~~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cracking fruit apex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在果实脐部或周围果皮开裂,有的胎座组织及种子随果皮外翻,使果实在成熟时脐部象猫爪的掌面一样,失去商品价值。 发生因素 主要是畸形花花柱开裂的结果。直接原因是番茄开花时,对花器供给的养分不足造成的。生产中在低温季节或在大棚中定植过早尤其严重。 防治方法 为防止产生顶裂果,要避免过施氨态氮和钾肥。定植时间不宜过早,不能长期夜温过低、土壤不宜过干,以利钙的吸收和利用。发现土壤中缺钙时,每亩可施石灰50,70千克。此外,也可喷0.5%的氯化钙。 番茄畸形果~~~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odd-shaped fruit 危害 日光温室栽培中的主要生理病害之一。在露地春夏栽培和保护地冬春栽培中常见。采收期早则病果率高,严重时可达20%以上,商品率降低。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病果表现为椭圆、扁圆、菊花形、尖顶、横裂和顶裂。心室比正常果多,也表现为种子外露。病株营养生长旺,生殖生长退化,叶色浓绿,植株高大。 发生因素 主要与幼苗花芽分化前的营养状况和温度有关。在育苗营养土配制过程中,化肥用量过多,使土壤速效养分过高,根系吸收的大量养分积累在生长点部位,同时地温和气温过低,呼吸消耗减少,使生长发育不协调,形成畸形花,产生畸形果。 防治方法 选用不易产生畸形果的品种。提倡采用电热线快速育苗;苗床要光照充足并适时适量通风,幼苗破心后,宜控制昼温20,25?,夜温13,17?,以利花芽分化。避免偏施氮肥,防止番茄苗生长过旺,营养积累过多导致花芽分化不正常。合理使用生长调节剂。 番茄空洞果~~~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empty fruit 病原 生理性病害。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番茄空洞果指果皮与果肉胶状物之间有空洞的果实。常见3种类型??胎坐果不良,果皮、心室隔壁很薄看不见种子,果实形成空腔。?果皮生长发育快,胎坐发育跟不上而出现空洞。?果皮、心室隔壁生长过快及心室少的品种,节位高的花序易见到。 发生因素 果皮生长发育过快、胎座发育跟不上而形成的空腔果实,或胎座发育不良,心室数少,每隔壁、果皮很薄的空洞果实。 (1)心室数目少的品种易发生番茄空洞果,早熟品种心室数目少,中晚熟的大果型品种心室数目多。 (2)受精:花粉形成遇到35?的高温,且持续时间较长,授粉受精不良,果实发育中果肉组织的细胞分裂和种子成熟加快,与果实生长不协调也会形成空洞果。 (3)激素:激素蘸花用药浓度过大、重复蘸花或蘸花时花蕾幼小都易产生空洞果。 (4)光照:由于光合产物减少,向果实内运送的养分供不应求,造成生长不协调形成空洞果。 (5)管理:盛果期和生长后期肥水不足营养跟不上,碳水化合物积累少,也会出现空洞果。?迟开花果:同一花序中迟开形成的果实,由于营养物质供不上易形成空洞果。 防治方法 选用多心室品种。正确使用激素,避免在蕾期使用或浓度过大。创造果实发育的良好光温条件。加强生长后期的水肥管理,及时补肥,以防植株早衰 番茄生理性卷叶病~~~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non-infectious leaf roll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番茄采收前或采收期,第1果枝叶片稍卷,或全株叶片呈筒状,变脆,致果实直接暴露于阳光下,影响果实膨大,或引致日灼。此病有时突然发生。 发生因素 主要与土壤、灌溉及管理有关。当气温高或田间缺水时,叶片关闭气孔而出现卷叶。 防治方法 定植后进行抗旱锻炼;适时适量施肥,保证土壤水分充足;采用遮阳网覆盖栽培;及时做好整枝打杈;选用抗性品种;正确使用植物激素;及时防治蚜虫。 番茄低温障碍和冻害~~~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low-temperature injury and freezing injury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幼苗:幼苗遇低温,子叶上举,叶背向上反卷,叶缘受冻部位逐渐枯干或个别叶片萎蔫干枯。?成株:低温持续时间长,叶片暗绿无光,顶芽生长点受冻,根系生长受阻或形成畸形花,造成低温落花或畸形果。?果实:果实不易着色成熟,严重的茎叶干枯而死。 发生因素 番茄起源于热带,气温低于13?时不能正常座果,夜温低于15?造成落花落果,气温在10?或低于10?易发生冷害,长时间低于6?植株将死亡。番茄果实遇-1?会发生冻害。 防治方法 低温锻炼。选择晴天定植,以利根系恢复生长。采用地面覆盖。必要时临时加温。据天气预报,于傍晚喷洒巴姆兰丰收液膜250倍液,或27%高脂膜乳油100倍液。选用耐低温品种。 番茄高温障碍~~~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high-temperature injury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塑料大棚或温室栽培番茄,常发生高温为害。 (1)叶片:初叶绿素褪色或叶缘呈漂白状,后变黄色。轻的仅叶缘呈烧伤状,重的波及半叶或整个叶片,终致永久萎蔫或干枯。 (2)花果:花芽分化时遇高温持续时间长,则表现为花小,发育不良,或产生花粉粒不孕,花粉管不伸长,不受精,致落花,或影响果实正常色素的形成及座果。 发生因素 其影响程度因基因型及湿度和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而异。当白天温度高于35?,或40?高温持续4小时,夜间高于20?,就会引起茎叶损伤及果实异常。 防治方法 加强通风,使叶面温度下降;阳光照射强烈时,可采用部分遮荫法,或使用遮阳网防止棚内温度过高;喷水降温。 番茄2,4-D药害~~~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2,4-Dinjury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受害番茄叶片或生长点向下弯曲,新生叶不能正常展开,多变得细长,且叶缘扭曲畸形;花朵变褐畸形,形成畸形果。 发生因素 蘸花时施用2,4,D过量。 防治方法 严格掌握2,4-D合理使用浓度和方法。蘸花要适时,蘸花过早易形成僵果,过晚易裂果。前期气温低,花数少,每隔2,3天蘸1次;盛花期最好每天或隔天蘸。防止重复蘸花,以免造成浓度过高,出现裂 果或畸形果。定植后气温15,20?,2,4-D的浓度以10,15毫克/千克为宜。气温升高后,据当时天气条 件及不同番茄品种,浓度可降为6,8毫克/千克。使用2,4-D时,防止直接蘸到嫩枝或嫩叶上,严禁喷洒。 番茄茶色果和绿背果~~~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dark brown fruit and green back fruit 病原 生理病害。 危害 番茄果实成熟着色后显现出不正常的情况。 分布 各地均有发生。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茶色果果实成熟后变红,但在红色果面上显露出褐色或污茶褐色,致果实发污,光泽度差,影响果实外观。 绿背果番茄多数品种果实成熟后,粉色果变为粉红色,红色果变为红色,黄色果变成黄色,但绿背果却也变成粉红色或红色后,果肩部或果蒂附近却残留绿色斑块或绿色区,一直不变红,看上去红绿相间,但绿色区果肉变硬,果肉酸,品质下降。 发生因素 茶色果多在偏施氮肥,气温低的条件下发生。因番茄果实着色变红阶段,施用氮肥过多,叶绿素就要增高,致叶绿素分解推迟或减缓,影响茄红素、胡萝卜素在果实上形成,气温低于16?胡萝卜素形成慢,低于24?茄红素形成受抑,造成番茄着色不良,易出现茶色果。 绿背果多发生在偏施氮肥、缺少钾肥及硼素,土壤干燥条件下。 防治方法 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注意氮、磷、钾配合,必要时喷洒含硼的复合微肥。 采用滴灌或喷灌,适时适量浇水,防止土壤过分干燥。果实成熟期,注意增光提温,白天棚温控制在25,30?。提倡施用促丰宝或惠满丰多元复合液肥。施用惠满丰时,每亩用量为450毫升,稀释400倍液或促丰宝2型600,800倍液喷叶,每隔7天左右1次,连喷2,3次。 番茄连作障碍~~~ 简 介 英文名 Tomato continuous cropping injury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棚室设施条件栽培番茄常因设施有限、产品效益高而连年种植,就会发生番茄生长不良或缺株,即使施用肥料也不能完全改善,造成幼苗枯萎及烂根,生长点新生枝叶不能伸展或不正常,有的引起根腐病、立枯病、灰霉病、菌核病、枯萎病等。生产上番茄、茄子、甜椒、瓜类、姜等连作1次就会出现生长不良的问题。 发生因素 每一种作物有它特别的需求及代谢,对土壤中营养比例、种类、水分及氧气需求依作物不同而有差异;在代谢上各种蔬菜略有差异,分泌物也有各自特点,由于上述原因,前作可能对后作产生影响,其原因,一是营养不足;二是土壤变酸性;三是前作残质,由于碳氮比高,分解时微生物大量繁殖,氮素被微生物吸收,常引起氮素缺乏。四是自毒性,作物根分泌有毒物质或残体分解释出、微生物释放出有毒物质,当土壤环境中若达到某一临界浓度后,就会引起毒害作用。五是有机腐植质缺乏,长期连作后土壤有机腐植质降低,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六是土传病虫害严重起来。由于病原、害虫对作物具偏好性及专一性,例如为害番茄的病虫不一定都为害其他蔬菜,连作时病虫族群逐渐增加或一茬就增加很多,后茬将受该增加病虫为害;病虫个体可能存在土壤中或作物残体中,都可能是连作的障碍。棚室设施栽培土壤病虫害初期较少,经长期连作后,病虫害的为害可能会因不当的管理而增加。七是盐类积累。长期连作及不当栽培管理及施肥,由于作物的偏向管理,例如过量灌水和排水,使土壤营养的淋洗及土壤流失;过度施用化学肥料,尤其是短期蔬菜栽培常见过度施肥后造成盐分积累,在土壤表面形成白色盐类。严重的形成盐碱地。 防治方法 对防止连作障碍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要连作,采用旱田与水田,豆科、非豆科轮作,深根性与浅根性轮作,栽植作物要种类多,年年变化,保持土壤稳定。 ?种植绿肥或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施用腐熟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机质除能供给作物营养外,也能提供微生物活动的碳源或能源,促进毒物质分解或吸附。 ?施用中和剂。当土壤连作后土壤pH偏酸时,应施入石灰,同时配合施用有机肥,不权可使pH接近或达到中性,还可改善土壤中微生物相的环境,效果更好。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补充营养元素,提倡施用促丰宝、惠满丰多元素复合液肥、。垦易。微生物活性有机肥等。 ?采用浸水或翻耕晒田等方法,解除毒物质及病虫为害。 ?有些病残体是毒物质及病虫害来源,清除病残体以后,可减少毒物质、减少病虫初侵染源。 ?适时采摘,番茄果实上端呈浅黄色即应采摘。 ?疏枝摘心,及时疏除徒长营养枝,摘心要轻,应据当地气候确定,4层花序开花座果后即可进行。
本文档为【[农学]番茄病害大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965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MB
软件:Word
页数:158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3-20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