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河姆渡遗址,5级,EAD原始聚落遗址

1: 河姆渡遗址,5级,EAD原始聚落遗址

举报
开通vip

1: 河姆渡遗址,5级,EAD原始聚落遗址1: 河姆渡遗址,5级,EAD原始聚落遗址 1: 河姆渡遗址,5级,EAD原始聚落遗址 地址:河姆渡镇 性质与特征: 河姆渡遗址是中国东南沿海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文化特征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地域特色,在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河姆渡遗址由三大部分组成: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的主陈列馆和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的以遗址考古现场重建、“干栏式”建筑复原及室内外先民生产、生活场景再现为主体内容的遗址现场馆以及占地700亩的河姆渡遗址原始生态区。 ...

1: 河姆渡遗址,5级,EAD原始聚落遗址
1: 河姆渡遗址,5级,EAD原始聚落遗址 1: 河姆渡遗址,5级,EAD原始聚落遗址 地址:河姆渡镇 性质与特征: 河姆渡遗址是中国东南沿海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文化特征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地域特色,在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河姆渡遗址由三大部分组成: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的主陈列馆和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的以遗址考古现场重建、“干栏式”建筑复原及室内外先民生产、生活场景再现为主体内容的遗址现场馆以及占地700亩的河姆渡遗址原始生态区。 河姆渡遗址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度4米左右,叠压着4个文化层,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3000年。遗址是1973年被发现的,经两期发掘,合计面积2800平方米,出土文物6700余件,为研究农业、畜牧、建筑、纺织、艺术等学科和中国文明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被命名为河姆渡文化。在第四文化层较大面积内分布着稻谷堆积层,最厚处近1米。伴随出土的代表性农具石骨耜,出土170余件。稻谷和骨耜的发现对于探讨中国栽培稻的起源及其稻作农业史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河姆渡遗址中的居住木结构“干栏式”建筑,运用榫卯木作技术。遗址发掘中,到处可见数量众多的木桩及木构件,据考证为“干栏式”建筑遗迹。这种既可防潮又能防止野兽侵袭的“干栏式”建筑是我国南方传统木构建筑的祖源。尤其是榫卯技术的运用,把中国榫卯技术的历史可推进2000多年,被考古学家称之为7000年前的奇迹。遗址出土8支木桨,这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遗址出土的大量动植物遗存中以水生动植物为多,特别是鲨、鲸,裸顶鲷等海生鱼类骨骸的发现,证明河姆渡先民已经凭借舟楫把活动范围扩大到江河及近海地区。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大量精美艺术品中,不少都饰有鸟和太阳结合的图案,单独雕塑的鸟形象也出土数件。其中国家级文物“双鸟朝阳”象牙雕刻件更是原始艺术品中的精品,形象地反映了原始农业发明以后,先民对知时的鸟和照耀万物的太阳的崇拜。用骨、角、兽牙和玉石材料制成的饰件,是河姆渡先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又一体现。玉玦、玉璜的出现,证明河姆渡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崇尚玉器传统的源头之一。 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还表明,河姆渡先民已开始纺纱织布,掌握髹漆工艺,挖凿水井,发明彩陶技术,这一切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有力地支持了中华民族文化起源多元化的见解,证明了长江、黄河流域都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摇篮。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馆名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写。自开放以来,已接待观众六十余万人次,外宾涉及七十二个国家和地区。1995年河姆渡遗址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中宣部评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此外,还被浙江省评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浙江省文明博物馆”。此外,河姆渡的知识还上了各级的历史教科书。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河姆渡遗址位于余姚市河姆渡镇,座落于风景秀丽的四明山麓,百米宽的姚江在博物馆南面自西向东流过。景点东距宁波市中心25公里,西距余姚城区25公里。余姚汽车新南站每40分钟有车到宁波汽车南站,双向都可直接到达景点。四周交通条件便利,同线路还可以到达天下玉苑景区。 保护与开发现状: 河姆渡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姆渡遗址保护范围:西以大泾浦河为界,北至丈亭到罗江的公路,东以潘家村西侧,经角山西南坡、王其弄村西面,一直延伸到姚江,南至甬梁公路(包括控制线相关的山头)。 自1973年发现遗址,后经两期发掘,河姆渡遗址逐渐走向市场。1993年在遗址西侧建起了博物馆,1999年又开发建设了“河姆渡遗址发掘现场和原始聚落展示区”,2002年利用遗址东北地形、地貌高低错落的优势建起了“河姆渡原始生态区”。目前,河姆渡遗址已建设成为集考古、教育、休闲于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 2: 天下玉苑,4级,FAD园林游憩区域 地址:大隐镇 性质与特征: 天下玉苑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大隐镇内,是浙东黄金旅游线上一个以玉为特色,融山水灵气,玉雕精品和人文圣迹为一色,集游览、观光、度假、休闲及商务为一体的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天下玉苑是我国国内目前最大的玉文化主题公园,它占地2460亩,绿化面积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6.5亿元。有西隐禅寺、南天坛、凤凰台、秀湖、玉苑门楼五大景区,20多个大小景点和一个全国最大的玉器批发市场40余件国家级玉雕传世珍品,构筑各处主景整个园区堪称玉的世界。 玉苑大门由4个高高耸立的门楼组成,远远就能看到。进入大门,迎面是一片湖水。湖中散布着三个小岛,小岛之间,曲桥蜿蜒,随处点缀有亭榭、假山,树木、花卉、玉石、玉器。岛与岸之间,又有石拱桥相接,曲桥的长度和气势,不比西湖九曲桥逊色,漫步其间,近处湖水涟漪,远处青山相映,ll间建筑物错落有致,忽隐忽现,韵味十足。过了曲轿,迎面是学士阁,建筑格调清雅闲适,是一处可供文人学士吟诗作画,研讨学术的雅园。身处此地,能使人感受曾隐居于此的夏黄公、虞喜、谢灵运等人恬淡洒脱的境界,也可追怀大隐山所养育出来的舒颠、汪大猷等名士。从学士阁再往西北行,就是苑内最主要的建筑群西隐禅寺。寺分三进,分别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两侧有大悲殿、地藏殿和钟、鼓楼等建筑。所有的建筑是依山而建,分数层,可通过台阶上,其气势与故宫相似。殿内佛仪,均用岫岩花玉雕成,是世界上第一座全部用玉石雕成佛像的寺院,其中大雄宝殿中供奉的释迦牟尼和东方、西方三圣玉佛,都是国内较大的玉佛,殿前的立柱、各殿之间走廊的栏杆,都采用汉白玉,更烘托出玉苑的气氛。寺左侧小山上矗立着高28.6米的玉佛塔,共7层,每层摆放五座观音菩萨,底层是正身,其余几层为化身。寺右侧山腰建有天坛祈年殿,完全按北京天坛建筑的大小,构造为三层,屋檐层层收缩,作伞状,殿高32米,底部直径24.2米,巍然屹立于60米高的汉白玉圆台上。附近不正在兴建隐士阁、月老阁等景点。出寺院往南不远处是孝子院,该院为褒扬曾在大隐溪担水侍母的我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的董黯而建,有春晖堂和寸草亭等建筑。在这里能感受到善事父母、克尽孝道的中化民族传统美德,使人们自觉接受伦理道德之熏陶。从孝子院继续沿湖前行,有玉器展览馆,馆内陈列有各种玉器精品,其中不少为国家级艺术珍品,有的还列入吉尼斯记录。 天下玉苑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玉文化主题公园。其建筑风格集南北之精华,主要依托山水,采用有藏有露,以藏为主的建筑风格,把江南建筑的亭、台、楼、阁、轩、榭布局得错落有致,幻造出山外有山,园中有园,举步即景,步移景换的艺术效果。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天下玉苑位于宁波余姚大隐镇九龙山,距宁波市中心20公里,宁波汽车南站有旅游专线可直达。距余姚市区29公里,进出交通便利。 保护与开发现状: 旅游区属新开发区域,新一轮开发方案已经形成。 3: 龙泉山四先贤文化遗址,4级,EBG长城遗迹 地址:西北街道 性质与特征: 龙泉山为古代余姚四先贤讲学、隐居之所,现开辟为城市公园。它位于余姚市城区中心,海拔67.4m,周约2公里,占地10.55公顷,园内以香樟为基调树,若干地块铺植马蹄筋草坪,种植市花杜鹃、为游客提供可一个优美、整洁的游览环境。公园入口处为一仿古式门楼。过楼沿路可登龙泉山,龙泉山自山麓至绝顶,林木葱笼,亭阁俨然,古迹汇萃。山南麓有龙泉寺,始建于晋咸康二年,屡建屡毁,原来龙泉寺庙规模宏大,今仅存的大雄宝殿为光绪年间重建。山上还有中天阁,始建于五代(公元907―960),其名取自唐方干登龙泉山绝顶诗中的 “中天气爽星河近”。龙泉山南坡中天阁几经兴废,明为王阳明先生讲学处,乾隆年间,县令刘长龙在此创建龙山书院,现存的建筑为光绪五年所建,今辟为梨洲文献馆。其正厅有一副明神宗的御笔楹联:“智水消心火,仁风扫世尘。”上首挂一轴王阳明先生的画像。阁初建于五代,取唐人方干“中天气爽星河近”诗意。明正德年间,由大儒钱德洪开辟为讲堂。正德末年,王阳明归余姚省祖茔,被钱德洪等七十四人迎请到中天阁,拜王阳明为师。嘉靖初年,王阳明丁父忧家居期间,于每月的初一、初八、十五、廿三日为开讲之日。届时,听讲者多达三百余人。其他日子仍由钱德洪讲授王学,学生们称钱德洪为教授师。王阳明还为学生订立学规《中天阁勉诸生》,亲自书壁。这位哲人,突破了程朱理学,以“致良知”的哲学命题超越了前贤,把“心学”发展到最高范畴。中天阁于1981年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天阁环境幽静,绿树参差。春月桃花似笑,夏日榴花似火,秋月桂香浮动,冬月腊梅怒放。遥对南天,一览无余,确实是读书做学问的佳境。中天阁的东北即“龙泉”所在,泉水不大,但终年不涸,因该泉号称天下第一泉,故名龙泉山。井壁上方刻有王阳明后裔所作的“龙泉”铭文。中峰高处有绝顶石,曰祭忠台,是明成器遥祭刘球(明英宗翰林侍讲,为宦官王振所害)之处,“祭忠台 ”三字为阳明山人所书。 龙泉山南山腰新建有子陵、阳明、舜水、梨洲四先贤碑亭,山顶有一亭,名为“梨洲亭”,山上有树木茂盛。相传古时,今余姚城区还是浅海,龙泉山不过是露出水面的一小岛屿,后因 “山腰有微泉,未尝竭,名龙泉”,隧有龙泉山之名。山上另有龙泉井、龙泉室、止仰亨、知乐池、文昌阁、诸多乡贤祠、纪念馆(碑)等,始建于北宋的通济桥和元代的舜江楼,在龙泉山麓,构成了“长江卧波,飞阁镇流”的景观。在饱揽大自然风光的同时,可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龙山公园位于余姚市区,交通便利。与太平洋大酒店隔江相望,西麓为余姚市博物馆,北麓为儿童公园,东边50m处有舜江楼与通济桥。 保护与开发现状: 1957年龙泉辟为公园,节假日游人如织。 4: 瑞云楼(王阳明故居),4级,FDD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 地址:西北街道 性质与特征: 王阳明故居是我国明朝心学大师王阳明(1472―1529)的诞生之地。瑞云楼建于明代前期,占地近5000平方米,历经五、六百年。现保存的头门、二门、仪门、正厅,大致完整,天井布满绿化。头门与仪门,均为三开间、硬山坡屋顶、穿斗式结构。其中的砖雕仪门,精雕细刻,工艺精湛细腻,体现了当时砖雕技艺的水平。穿过仪门,越过天井即是完好无损的三开间正厅,中间为抬梁式结构,两侧山墙屋架为穿斗式结构,六跨,硬山坡屋顶,前有檐廊。房架高敞,用材粗大稳实,不施雕刻彩漆,朴实庄重,是较为典型的明代建筑。正门上方挂有一匾,上写:“真三不朽”,这是历来对王阳明一生在立德、立功、立言三个方面皆居绝顶的确切评价。厅内悬挂王阳明先生半身中堂画像,两旁有对联,上方高悬三块匾额,分别题写着:“吾心光明”、“文以载道”、“斯文干载”,表露着后人对王阳明先生的衷心感戴。第四进后楼,曾于清代乾隆年间被焚毁,火烧场基一直保存。1996年,即在后楼遗址上,利用拆迁的明代建筑材料,按原来基本结构面貌重建后楼,七开间两层。现布置有《王阳明史迹陈列》展览,展示着王阳明先生的楷、行、草等多种书体的书法墨迹,最早的王阳明著作版本明隆庆刻本《王文成公全书》,以及王阳明先生生平所至的各地遗迹图片,和部份实物资料。展览以翔实丰富的图片资料和实物,展示了王阳明先生作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功、立德、立言皆居绝顶”光辉灿烂的一生,以及阳明学说对日本等海外诸国的深远影响。瑞云楼现是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王阳明名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书法家。王氏自南宋时迁居余姚,世居城内的秘图山旁。至王阳明祖父时分居于城内西北武胜门路的这幢楼房。因王阳明诞生时,祖母梦见神仙云中送子,后遂将此楼称之为瑞云楼。王阳明在瑞云楼度过了童年生活。王阳明于二十八岁考中进士,曾因反对阉宦专权乱政,贬官至贵州龙场驿。后累官至赣南巡抚、南京兵部尚书。他勋业卓著,仕途坎坷,主要成果在于学术活动,发展了以“良知”为核心的“阳明学说”。王阳明文治武功,为明代第一流名臣,是中国近五百年来思想变革的先驱。他一生讲学,培养了大批王学弟子,世称“姚江学派”。 1995年4月,瑞云楼被中共余姚市委,余姚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余姚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余姚市人民政府列为余姚市级文保单位。楼周围是密匝的居民区,居民房低矮,前方北武胜门路约5m,水泥路。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瑞云楼位于余姚市区阳明西路北侧50m处,余姚镇北武胜门路76号内,交通局正后面,南距龙泉山约150m,东面为黄家墙门,西北面为清晖佳气楼。它的进出交通也十分便利,到达余姚市区后可乘车到阳明西路北侧的交通局,然后步行前往。 保护与开发现状: 瑞云楼是余姚市级文保单位,现两侧厢房为居民用房,市政府已决定拨款1000万对居民进行搬迁并对房屋进行修缮。 5: 余姚杨梅,4级,GAB农林畜产品及制品 地址:余姚市 性质与特征:余姚杨梅冠天下,浙江余姚是中央农业部命名的全国杨梅之乡,种植杨梅历史悠久,据境内河姆渡遗址考证,早在7000年前就已有杨梅原种存在,人工栽培历史亦有2000余年。现有栽培面积8.1万亩,目前常年产量1.3万吨左右,今后随着幼龄树增长,产量逐年增加。杨梅已销往北京、上海、广东、东北等全国各地,部份产品已进入香港国际市场。全市杨梅重点分布在姚江流域两岸低山缓坡地带,基本形成了以姚东三七市镇、丈亭镇、河姆渡镇、余姚城区为主的荸荠种主产区,以姚西马渚镇、牟山镇为主的粉红种(西山白杨梅)主产区的生产格局。并在生产上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栽培面积全国最大、产量位居前列,成为全国最大的孛荠种产区;第二、栽培日趋标准化,省级地方标准《余姚杨梅系列标准》已在产区推广实施:第三、果品质量好,全市主栽品种荸荠种是国内专家首推鲜食兼加工良种,质量上乘,果均重10克,色艳多汁酸甜适口,富含各类矿质和维生素,拥有“鹤顶牌”余姚杨梅等省优质农产品品牌。 余姚市杨梅于6月10日左右开始上市,7月上旬基本结束,供应期限约一个月,并在6月26日为余姚“杨梅节”热忱欢迎社会各界,国内外客商前来品尝选购 杨梅是余姚市传统名果,以其品质极佳而闻名国内外,早在汉朝时已列入贡品。目前,全市杨梅栽种面积已达7.2万亩,常年产量1.5万吨左右,居全国之冠。1995年余姚市被命名为"中国杨梅之乡"。 杨梅在农历正月开花,花极小,不容易看见。农历五月成熟,按果实成熟时的色泽,余姚杨梅可分为白种、红种、粉红种、乌种四类。其中白杨梅产在余姚马渚一带,称为"余姚白杨梅",它的颗粒大、色泽晶莹,回味清香,采摘较迟,较易运输和储藏。乌种中的荸荠种肉细软、核粒小、味香甜、液汁多,为杨梅最佳品种。荸荠种杨梅发源于余姚三七市张湖溪、石步一带,那里至今尚有几百年的老树和枝叶覆盖达亩许、产量上千斤的"杨梅树王"。 端午时节,满山杨梅熟红枝头,凝翠流碧,闪红烁紫,边摘边吃,别有风味,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已成为余姚"农家乐"风土人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大部分杨梅产区交通便利 保护与开发现状:已有部分杨梅产区开发为旅游观光,保护较好 6: 黄宗羲,4级,HAA人物,新单体 地址:四明山镇 性质与特征: 黄宗羲(1610一1695),浙江余姚人,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其著作涉及天文、历史、地理、哲学、数学等,他对历代农村税费改革进行分析和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提出了著名的“黄宗羲定律”。 黄宗羲的主要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明夷待访录》中。“明夷”(古代卜卦名称),含有由晦而明之意。黄宗羲认为自己的学说能把国家由黑暗引向光明,但学说的实现却有待“明主”的求访采纳。 黄宗羲大胆地指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把锋芒直指封建纲常礼教的最核心问题。黄宗羲又提出 “君”“臣”关系这个封建统治的实质问题。他认为“臣”之“出仕”,“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君臣的合理关系,应如“曳大木”时前唱后和的协力合作关系。臣应当是君的“师友”,而不应作君之“仆妾”,直截了当地批判了“君为臣纲”。黄宗羲激烈地抨击了君主专制下的封建法制,认为封建法制是“非法之法”,是“一家之法”,是祸乱之根源。他提出应该建立“天下之法”来取代“一家之法”,并强调“有治法而后有治人”,有了好的法制不怕没有好的治理者,否则“非法之治”只能“桎梏天下人之手足,即有能治之人,经不胜其福挽嫌疑之顾盼”。黄宗羲这些论述已包含有当代法治思想的萌芽。黄宗羲还提出以学校为议政机关的政治思想。为限制君权,他提出要扩大学校的职能,使学校不仅是“养士”之所,而且是议政的机关,要使一切治理天下的设施都出于学校。 经济上,黄宗羲的民主主义思想表现在“富民”的改革设想中。黄宗羲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反映了市民阶层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为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以发展小农经济,他主张平均授田。税收方面,他主张收取低额赋税。他还主张以铜作为统一的货币,以促使商品的流通。 后人为纪念黄宗羲,在四明山建黄梨洲纪念馆。纪念馆位于四明山庙下村的梨洲溪旁,三进,硬山顶,三级马头墙,砖木结构,两层楼房,院宽9.15m,长20.9m,院门朝西,一门上书“黄梨洲纪念馆”另一门上书“梨洲文化馆”。院外有一平地,碎石铺成,有书形“四明山志”石雕。纪念馆西南侧为明代所建廊桥-镇东桥,此桥选址科学,桥不会受洪水的正面冲击,可以永保无恙。桥西侧建有文昌阁,为两层台阁式建筑。纪念馆与桥之间,有几株参天大树,其中一株柳杉,书龄五、六百年,树围4.2m,树径1.6m。桥下溪畔,有不少红枫基地,沿溪而行,满眼红叶,配以青山绿水,令人目不暇接。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黄梨洲纪念馆位于余姚市四明山镇庙下村,旁边有梨洲溪,附近有镇东桥等名景,进出由浒溪线及盘山公路相连,交通便利。余姚南站和汽车站有班车到四明山镇,再进入景点。该馆与四明山森林公园相距不远,进出方便。 保护与开发现状: 该馆重新装修不久,保护良好。因为和镇东桥十分近,两者已成为一个整体。 7: 大隐古樟,3级,CAC独树,新单体 地址:大隐镇 性质与特征: 古樟丹井据传为晋汉时期葛仙翁及谢灵运炼丹、游玩之所,现仍存有千年古樟一株及丹井一口。 古樟丹井,人称其有“四绝”:其一,古樟树径有9(25米,高30余米,树龄己逾1100多年,有“树王”之称;其二,树根部中空,内有丹井一口,深6来,井水甘甜,常年不涸,且叮咚有声;其三,古樟枝间寄生有一颗沙朴树,为连杆异种,亦成奇观;其四、古樟旁另有一樟生长,且古樟衰老的主杆被后生之樟包抱,犹如母子依偎。古樟阅尽了人间沧桑,经历了千年风雨,至今仍支叶繁茂,郁郁慧葱。硕大的树冠,投下一片浓荫,供人们在树下游玩、休憩。风和日丽之下,微风吹拂,散发阵阵清香,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古樟根下的丹井,据传为葛仙翁及谢灵运在此炼丹所遗,故名。井水现已成为人们的饮用水,而且取之终年不竭。井外有荷花池相连,旁用石板平铺,远放置石凳,以供路人休息。古樟丹井旁边,大隐长寿山麓有座谢山庙,为纪念在此隐居过的南进著名诗人谢灵运而建。庙原有三并三殿及厢房、气势宏伟,现尚有部分遗址。庙四周古木参天,绿竹环抱。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古樟丹井位于余姚市大隐镇,距宁波市区21km,距余姚市区约30km,北面距离杭甬高速公路大隐出口1km,交通条件良好。余姚市汽车新南站每40分钟有直达宁波汽车南站的班车,中途经停大隐镇。 保护与开发现状: 古樟丹井现在一所小五金工厂内,保护状况良好。 8: 算坑原始森林,3级,CAA林地 地址:鹿亭乡 性质与特征:算坑原始森林位于鄞州区与余姚市的交界处,四周树林茂密,算坑里有汩汩溪流流下。算坑是造山运动时,从地下形成两山,在两山之间自然形成了山谷,由山谷水流形成了小溪流,溪流的高差则形成了潭。沿溪流向下,分布着大小各异约呈直线分布的水潭,水潭清澈见低,游鱼可观,春季树叶葱绿,与水面相映成趣。溪流两旁有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石头。算坑一边为悬崖峭壁,另一边为较陡的山坡,植被较盛。山谷较宽,且比较平坦,有8-9m宽。夏天在此潭中很凉爽,有凉风,是夏季避暑纳凉的好去处。算坑原始森林四周部分区域长有茂密的竹林和少量的茶叶,这都是村里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根据当地村民介绍,算坑潭水在雨量大的时候还可以形成具有可看性较高的瀑布。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位于鄞州区与余姚市的交界处,交通条件不太便利。距余姚城区约45km,可经5318省道至陆埠,陆埠至陆亭有油路相通,至路亭中村后,过算坑桥约行2km碎石路可至算坑。其北2km处为中村,有市文保单位白云桥与圣仙庙古戏台。 保护与开发现状:未开发,但具有观赏价值。 9: 四明山镇东桥,3级,FFA桥,新单体 地址:四明山镇 性质与特征: 镇东桥是一座单孔石拱廊桥,现为市文保点。桥位于四明山镇梨洲庙下村梨洲溪上,桥长7.8m,拱高4.7m,整座桥用块石砌成,桥上建有廊屋5楹,以供行人憩息,其中跨溪3楹,两边各一楹延伸至过道,全长13.4m。 镇东桥建于明代,据传建造者是上庠庙僧人,他曾在桥拱上画一条横线,对众人说:洪水过桥不得越过此线,超过此线,水就越桥而过,镇东桥可安然无恙。几百年来的事实证明了这一预言绝不是夸大其辞。几次特大洪水中,溪上的其它大桥及一些沿溪建筑都遭到损坏,惟有镇东桥毫发未伤。其实这与该桥选址科学与关,犁洲溪流至镇东桥前有一个90度的急转弯,转弯处山岩突兀,急流到此受山体阻挡,锐势大减,同时,撞击岩石所激起浪花,正好从下游近在咫尺的桥上越过,因此桥不会受洪水正面冲击,可以永保无虞。 古桥西侧建有文昌阁,为两层台阁式建筑,高7.3 m,犹如桥头堡矗立,显得气势雄伟。与文昌阁隔溪相望有“黄犁洲纪念馆”。三百多年前,黄犁洲在四明山结寨抗清时,曾一度居住于犁洲,在上庠庙著述,讲学,为纪念这位先驱特建馆,馆内陈列“黄犁洲先生业绩”、“黄犁洲先生与犁洲”和“历代名人与四明山”三部分,展示有文字、图片、实物等,纪念馆与桥之间有几株参天大树,其中有一株柳杉,树龄六百年,树围4.2 m,树径1.6 m,桥下游溪畔有很多红枫,沿溪而行,满眼红叶,加上青山绿水,令人目不暇接。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镇东桥位于余姚市四明山镇庙下村,桥下是梨洲溪,附近有黄梨洲纪念馆及四明山森林公园,进出由浒溪线及盘山公路相连,余姚汽车新南站和汽车西站有班车到四明山镇,交通便利。 保护与开发现状: 镇东桥经多次修葺,现保护良好,桥上廊篷已重修。因为和黄梨洲纪念馆相邻,两者被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10: 白云桥,3级,FFA桥,新单体 地址:鹿亭中村 性质与特征:白云桥是一座陡拱式单孔石桥,位于鹿亭乡中村,横跨晓鹿大溪。桥全长25.3m,宽3.8m,桥孔净跨12.65m,拱矢高度6.6m,这样的比例近似半圆,如与水面上的倒影合起来,远远望去,恰似一轮满月。桥两边原各有48级,北堍因修筑公路填没了部分,现尚存二十二级,南堍还有二十四级。两侧各有九块两米长的护栏,护栏之间,用望柱连接,共有望柱十六根,其中桥顶四根望柱上雕有两对雌雄石狮,桥身的东西两边还各雕有两只镇水神兽。桥两边增设了3-5m的引道,用于减小上桥的坡度,又加强了桥的稳定性能。桥孔两侧边墙上镌刻有楹联,桥西边为“地界鄞余二韭三箐歌利济,村连龚郑千秋万载庆安谰”。桥东边为“白水跨桥虹腰路通南北,云村留月影界画鄞州”。宋代诗人楼钥诗曰“客路随云流水远,征舆与白云高。野溪清浅渡危机,径策枯藤上紫霄。”明代诗人有诗云“飞梯何经借鳌背,金绳直嵌山之侧。横空贯索插云溪,补天镶地真奇绝。”白云桥始建于唐贞观年间,以后屡有毁建,现桥为清光绪十六年(1890)所建。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白云桥南通鄞县,北达余姚,是鄞县与余姚的界桥。位于余姚鹿亭中村晓鹿溪上。有柏油路通向陆埠镇,距离余姚约45km。 保护与开发现状:未开发成旅游资源,但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11: 通济桥和舜江楼,3级,FFA桥 地址:东北街道 性质与特征: 通济桥是一座陡拱式三孔两墩石桥,跨姚江,南北走向,桥身连南北桥堍共长43.39m。桥面中心宽5.61m,主孔净跨14.2m,拱矢高8.40m;北孔净跨8.70m,拱矢高4.95m;南孔净跨7.60m,拱矢高4.90m。桥侧有石制栏板22块(现存20快)。桥顶栏板里侧刻有对称的莲枝浮雕花纹,线条流畅。24根望柱上都刻有石雕,其中桥顶四根望柱上雕刻着狮首石像,形态逼真,精致秀丽;桥南坡和北坡的望柱顶上雕刻着形态各异的莲花座。在主拱圈两侧边墙上,分别刻有对联,朝东对联为“千里遥吞沧海月,万年独砥大江流”,朝西对联为“一曲蕙兰飞彩?,双城烟雨卧长虹”。整个桥桥型稳重、雄伟,远远望去,如长虹中跨,体势腾辉。 通济桥始建于北宋庆历八年,原系木桥,称德惠桥,后易名虹桥,屡建屡毁。元时改建石桥,初由惠兴和尚发起,后由李道宁道士继任,到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终于建成,定名通济桥。桥旁立石碑,上书“海舶过而风帆不解”八个大字,可知其雄伟。现存桥身系清雍正七至九年(公元1729―1731)重建,用木椿2100根,人工越4万,桥全长90m,共106级。 通济桥建成后,为从镇海关逆甬江入姚江西上的第一座交通桥,故有“浙东第一桥”之称。传说此桥使余姚占了风水,所以在明代出了许多大官。当时与严嵩一党的赵文华与谢迁谢阁老不和,想破余姚风水,就向皇帝进谗,皇帝下旨命赵文华拆通济桥。谢阁老得知后,与余姚知县定计在姚江两岸搭起瞒天帐。谢阁老于接官亭外迎接赵文华,一同在船上下棋,使赵文华延误拆桥时间,过了通济桥,无法执行圣旨,最后保住了通济桥。 舜江楼位于余姚镇通济桥北,与通济桥相衔接,浑成一体。根据光绪《余姚县志》记载:“舜江楼者,在齐政门城上,置钟,为城楼,故承宣亭遗址也。元州判叶恒始建,刻漏甚精。”舜江楼楼高8m,五开间,深三间,四周有走廊。重檐二层歇山顶,檐角上翘,如鸟展翅,中央镶嵌一面金光灿灿的大铜镜。重建后的舜江楼,飞檐挑角,古朴庄重,雄峙于姚江之畔,与通济桥构成一个“长虹腾空,跃阁镇流”的古建筑群。 楼于明嘉靖年间季年、清康熙初、乾隆五年、光绪六年先后四次重建,第五次重建于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铸钟建楼如旧制。1984年楼焚于火,1986年按原址重建。1981年6月被列为余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设有陈列室,陈列着余姚“三哲”,即王阳明、黄梨洲、朱舜水的生平事迹和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一百六十件。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位于余姚市区距龙泉山东50m,为南雷路最北端。四周交通便利,公交102路可直达。 保护与开发现状: 1981年6月被列为余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2: 四明湖,3级,FGA水库观光游憩区段 地址:梁弄镇 性质与特征: 四明湖系一人工湖,全称四明湖水库,是为纪念红色四明山而命名。库区周长20km,面积是西湖的2倍,蓄水量1. 24亿立方米,能灌满13个西湖。受益区域有余姚、上虞、慈溪三市36个乡镇,33.5万亩良田。原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安羽同志题:“浙东明珠”四字立碑湖上。湖中小岛,主要有5座:晓山、陈家山、丁山、落雁山和玉兔山,“玉兔岛”是湖中最大的岛屿,因其形如“玉兔拜月”而得名。该岛占地数百亩,遍布竹林、茶园、杨梅林,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岛上游乐项目众多,有水上乐园、购物长廊、童心乐园、动物竞技、百鸟乐园、梅林茶室、山林动物园、剑竹包厢、弥勒山居,野营烧烤等等。岛内的晓林别墅如林海中珍贝,散落在四明湖中,掩隐于翠绿丛中,与湖光山色融为一体。此外,湖畔还建有四明湖度假村,度假村环境清幽,交通便捷,与河姆渡遗址、国家级旅游景点奉化溪口相毗邻,是久居都市的人们旅游、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 四明湖水库于1958年动工兴建,1962年竣工,集灌溉、蓄洪、发电、养殖、旅游等诸多功能于一体,效益非常好。 “十里烟波九洞天,山藏灵气水藏仙。蓬菜小岛开新宇,十八名山隐古贤。”这是对四明湖的真实写照。四明湖能有吸引力,不仅仅在于山水成趣。更在于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湖周围的粱弄一带,在古代称为道教第九洞天,又是唐诗之路的重要驿站,近代是浙东革命据地的中心,湖畔的每一方土地,环湖的每一座山峰都有名人隐士的游踪、文人墨客的风韵和革命先烈的足迹。湖畔群山连绵,东岸有高挺的铁帽山,南岸有狮子山,山上建有浙东革命烈士纪念碑。狮子山北侧为伸入湖中的东明山,那是古代粱弄的文化中心。宋以前就建有东明禅院,寺院内创办过泸溪文社。汉代道家、严子陵的岳父梅福也曾在此山隐居。湖西南的石井山一带,文化积淀十分深厚。湖西,山峦起伏,通称西山,其中较著名的有黄竹岭,岭间有一座古庙,名黄竹祠,祀奉着曾助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为东南沿海百姓造福的萧恺、萧宏两位将军。西山群峰中还有一座笔架山,三峰并列,形似笔架,换一个角度,又如雄鹰展翅,所以别称为老鹰尖。北岸大坝东侧的芙蓉峰,高踞于群峰中间,远远望去,恰如一朵盛开的莲花。东北有桃花岭,明代时,这里长有一株奇特的桃树,大十围,花开时香飘数里。桃花岭稍北有高435米的鸟胆山,传说曾为古代航海的指南,湖中几个小岛即其余脉。四明湖一带的秀丽风光也吸引了众多剧组来此拍摄外景,电影《芦笙恋歌》、《大地重光》、《难忘的战斗》、《一场风波》等都来此取景。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四明湖景区位于梁弄镇西郊,距余姚城区约10km,可由县级公路直达。湖周围景点颇多,有被称为道教“第九洞天”的白水冲,被誉为“浙东第二藏书楼的五桂楼以及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等一系列革命纪念旧址,景区间有县级公路相连,交通便利。 保护与开发现状: 四明湖集灌溉、蓄洪、发电、养殖、旅游等诸多功能于一体,效益颇佳。依附于湖的四明湖度假村、烈士陵园、玉兔岛等也已开发,保护与开发均较好。 13: 余姚四明山,3级,AAA山丘型旅游地,新单体 地址:四明山镇 性质与特征: 四明山为一具有优美自然风光和丰富人文内涵的综合型旅游胜地,是宁波人的母亲山。宁波古称明州即因境内有四明山而得名。俗称的四明山实为四明山脉,有海拔在900m以上的山峰70余座,最高福船山1024m。四明山地质年龄轻,山峰陡峭,沟壑纵深,地域广阔,森林资源丰富。由于多年来注意生态保护,如今四明山已是草林葱茏、溪水潺潺、风光秀丽,各种鸟兽出没其间,加之周边没有污染源,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可以说是“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未受污染的长寿山”,被人誉为天然的“氧吧”、“浙东绿肺”,是目前长三角地区唯一的一块绿色净土,历来是美术写生、创作采风和影视拍摄的理想之地,有人比喻四明山是冬天的长白山,夏天的莫干山。区内山青、水秀、谷幽、岩奇、瀑壮,形成了独特的高山气候。四明山森林公园,寒冬时银装素裹,雾凇琼花,分外妖晓,盛夏时平均气温比平原低6―8摄氏度。鹁鸪岩水帘洞可与武夷山和连云港花果山水帘洞相媲美。四窗岩气势雄伟,四洞相连可谓奇,是四明山山名的出处。丹山赤水景区中的柿林古村具有典型的浙东山村风情,其垒石民居、古树名木,峡谷深涧等人文和自然景观相映成趣,得到了大学者余秋雨先生的赞誉。位居梁弄镇的四明湖度假村充满着天然浪漫和碧水青山画中行的诗情画意。在四明山北麓的大隐镇,投资3.5亿兴建的天下玉苑景区,40余件国宝级大型玉雕构筑各处景观,10000余件大小玉雕珍品散布全园,堪为玉的世界,并已载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2002年玉文化主题公园之最。 抗日战争时期四明山是全国十九块根据地之一。解放战争时期,以四明山为中心的浙东革命根据地,为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华东,建立了卓越功勋。地处四明山中心的梁弄镇被称之为“浙东延安,红色古镇”,留下了许多革命遗迹,中共浙东区委旧址、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韬奋书店和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浙东银行旧址等。 四明山正处在古代著名的旅游线―“唐诗之路”的中心,即从会稽山到四明山再至天台山。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刘长卿、皮日休、陆龟蒙游经四明山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位于梁弄镇的五桂楼被誉为浙东第二藏书楼。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梨洲在四明山讲学居住,仰天湖还留下明朝国师刘伯温神奇的传说,现代著名学者余秋雨也诞生在这块充满灵气的土地上。 四明山名优花卉红枫名扬四方,远销世界各地,四明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红枫生产基地。四明山还是浙江春兰的主产地,高山云雾茶香幽味长,闻名遐迩,被茶圣陆羽载入《茶经》。其他如蜜梨、板栗、猕猴桃、杏仁、羊尾笋等农林特产具有相当规模,更有荠菜、马兰、木芹菜、蕨菜、鱼腥草等10多种高档野菜和山珍海味可以开发,对游客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四明山脉跨越余姚、奉化、上虞、鄞州等五县(市、区)。余姚境内的四明山囊括了四明山镇、大岚镇、梁弄镇。省道浒溪线横穿全镇,外地游客可以通过沪杭甬高速公路到达余姚再沿线进入各景区。余姚汽车新南站和汽车西站都有班车开往相应乡镇以及其中的景点。 四明山距离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奉化溪口约半小时车程。 保护与开发现状: 四明山生态环境优良,已经建成了森林公园、丹山赤水风景区、四明湖旅游度假区等几个景区,环境没有受到破坏。 由于积极的促销,四明山整个大景区受到游客的青睐,特别是夏季避暑时节,游客如云。正在进行的四明山旅游节更是加深了游客们对四明山的印象。目前,四明山有几个旅游项目马上就要投入建设,还有几个规划正在做进一步的论证。各乡镇积极开拓思路,不断寻求新的发展。 14: 丹山赤水,3级,AAB谷地型旅游地 地址:大岚镇 性质与特征: 丹山赤水景区系一以自然山水风光为依托,道教文化、山乡古村民风民俗为文化内涵,以绝壁、奇岩、古桥、溪流、飞瀑为特色的自然风景旅游区。广义上讲的丹山赤水指的是以丹山赤水为中心,柿林村周围的4个景区30多个景点。外围景点如岩崖洞天、回马亭、幢起岩、柿林古村落、品石等,它们多与古代的道教文化或历史传说有关。如幢起岩,相传是吕洞宾为柿林村百姓搭桥而留下的“半拉子工程”;回马亭更是神奇,据说元代土匪和近代日本鬼子在入侵柿林村时,均在此处发生马匹不肯向前而终使他们无法入村、从而保全村子的事。真正与“丹山赤水”名实相符的胜迹,在柿林村东一条长数里的赤水溪一带。沿着赤水溪而上,排列着众多的景点,如秋水长滩、冷龙潭、黄龙潭、白虎潭、青龙潭、华盖潭等水潭,它们或大或小、或深或浅,不同的落差还形成了大大小小不同的多个瀑布。而秋水长滩及白虎潭等潭边崖壁上,还有相应的摩崖石刻,人文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在华盖潭附近,还有一处名为情侣石的象形岩石,两根巨大的石柱并排而立,而其中一石柱的顶部已折,并靠向另一个,好似一对情侣在接吻。潭上游便是丹山赤水景区的核心地段,溪北一赤红色名为杀羊岩的峭壁高耸如云,上刻“丹山赤水”4个瘦金体红色大字,这便是著名的“丹山”。相传这是古代仙人杀羊的地方,所有岩壁被羊血染成赤红色。岩下奔流着赤溪水,如果是晴天,阳光灿烂,丹山上岩缝中许多杂树和岩壁红绿相间,倒映在赤水中,景色十分瑰丽。丹山下赤水溪上横跨着一座陡拱式单孔石桥,这就是著名的赤水桥。赤水桥跨度12.8m,顶部宽5.08m,拱矢高10m。桥正中护栏上雕有荷花莲蓬图案,桥两侧护栏上各有4个望柱,顶端刻有球形石饰,正中桥栏外侧各有“赤水桥”三个字,桥面两侧各有10级石阶。赤水桥周围有狮子岩,御碑亭,洞天胜境牌坊、清凉洞等景点,各具特色。而北侧丹山上,也有丹洞、撒药台,聚仙亭、天机坪,四明观等景点,大多与道教第九洞天传说有关,有说不完的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 丹山赤水系丹霞地貌,丹山由红色砂岩构成,所以呈现出红色,而赤水的称谓有众多来源,一说是赤水桥下,泉流分为4股,形状像“赤”字。一说是丹山在上面,将泉流映成红色。一般认为是丹山有红砂土,随泉流而下,所以成了赤水。 丹山赤水地处幽谷,气候凉爽,没有酷暑,晨起如春,夜晚如秋,是避暑佳地。山民也在生存与发展中培育了高山无公害茶、柿子等特产,多方位吸引游客。丹山赤水被尊称为著名的中国道教之第九洞天,宋徽宗御书“丹山赤水洞天”匾额相赐。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等历代浙东名人贤士都到此揽胜抒怀,留下许多优美的诗章。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丹山赤水景区位于大岚镇柿林村丹山赤水景区,地处四明山腹地,距离余姚市区45公里,汽车新南站每20分钟有班车直达景区;距离宁波市区90公里,宁波汽车南站每天早上7:35有班车直达景区。自驾车旅游从宁波出发约需一个半小时车程,进出通过浒溪线和景区公路,交通便利。此外,从丹山赤水风景区到达四明山森林公园、四明湖旅游度假村都极为方便。 保护与开发现状: 丹山赤水景区于2002年10月建成开业。各景点保护较好,已经成为余姚的名牌景点,仍在进一步规划和建设。 15: 狮子岩与尖岩,3级,ACE奇特与象形山石,新单体 地址:陆埠镇 性质与特征: 狮子岩与尖岩是一突兀的火山沉积岩形成的地质构造。狮子岩整体的相对高度约三十多米,整体形状略似一馒头。狮子岩分层明显,往上收缩呈台状。岩石有两侧势头稍缓,其中一侧有村民凿的浅小台阶,约0.30m宽,每步台阶相距约0.2m。岩石另外两侧削立,并长有稀少植被。整个岩石顺着山势间有一条形空隙地,长约二十多米,宽处有近四米,窄处约一米多,内有毛竹密长。间隙两侧石壁削立,内幽暗,阴凉。尖岩整体的相对高度约20m,宽约15m,石壁峭立,角度约95?至100?。从下望上看,尖岩的顶部平缓。 狮子岩有以下三种特征:?层理构造显著;?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夹有砂石颗粒,由2毫米到0.05毫米直径的砂粒胶结而成的砂岩。狮子岩为沉积岩。它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固结而成的。 狮子岩的下方近处有一小池塘;尖岩的下方有一较平的空地,长满植被。两处岩石均处于半山腰茂盛的竹林中。该地区因进入人员较少,周围又无农田或其他农作物,无农害。周围竹林茂盛,空气清新,水质优良,总体环境优良。该单体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狮子岩与尖岩位于陆埠镇裘岙村西边约500m处,距陆埠镇中心约15km,距余姚城区30km,宁波市区50km。水泥公路可直接通入村内,然后行约二三里山路可到达岩石脚下。 保护与开发现状: 单体自然保存状态完好,没有受到人为影响,并且该地区自然风景尚未被开发。建议尖岩可作为攀岩景点。 16: 鹁鸪岩洞,3级,ACL岩石洞与岩穴 地址:四明山镇 性质与特征: 鹁鸪岩山洞实为一山洞与一悬瀑的组合体。鹁鸪岩山洞位于一悬崖的底部,岩洞呈月牙形,洞口朝北偏西,宽30m,深约10m,高约3m,可容纳数百人。洞内地面上突兀着一些高低不等的石块,有的状若火山岩,可供人休息。岩洞口正上方,一帘瀑布从高二十多米高的岩顶飞跌而下,正好落在了月牙凹形的正中处。数米宽的水帘挡住洞口,水流如飞珠溅玉,吐霓挂虹,气势非常壮观。几百步外也能听到雷鸣般的声音,数十米外也能感觉到如雨似雾般的水汽。如是晴天的下午,在阳光的照射下,从洞内往外看去,水帘是五颜六色,又为一奇景。如是雨天,则瀑布增宽,恰好能把洞口严严实实的遮住。洞前瀑底形成一圆形水潭,潭边水草茂密,潭中有鱼游龟动,潭底有彩石。鹁鸪岩为火山凝灰岩。岩洞四周均为峭壁,怪石嶙峋,峭壁岩缝中长满各种杂树,栖息着许多鸟类。其中以鹁鸪最多,所以命名为鹁鸪岩。瀑下水潭是由瀑布冲刷而成。潭水从缺口溢出,顺山涧陆续流下,在巨石上一次次跌落,形成一个个小瀑布,最后汇入黑龙潭。 水帘洞天奇景在战争年代也为我军所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与游击纵队曾利用此地储藏物资,隐藏伤员。新四军撤出后,敌人对四明山进行围剿。此后还有一次,中共地下区委的同志隐藏于山洞内,敌军搜山部队经过,竟没能发现瀑后有洞。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鹁鸪岩洞位于余姚市四明山镇森林公园内,外地游客可通过沪杭甬高速公路进入余姚再通过盘山公路进入森林公园到达景点,余姚汽车新南站有班车直接到达森林公园,交通便利。鹁鸪岩洞与仰天湖、四明山庄等景点相距不远,到达丹山赤水风景区、四明湖旅游度假村也极为方便。 保护与开发现状: 鹁鸪岩洞于2003年5月1日建成开放,成为森林公园中一处有吸引力的景点,是游人必到之处。目前,该景点开发已经比较成熟,保护良好。随着四明山森林公园的逐步成熟,鹁鸪岩洞也将会有更好的发展。 17: 四窗岩,3级,ACL岩石洞与岩穴,新单体 地址:大岚镇 性质与特征: 四窗岩为一造型奇特的天然岩石洞穴。它位于四明山腹地大俞山。山颠有一块长方形悬崖,崖腰有洞,内有四穴,远处仰望犹如楼之窗户,以通日月之光,即为四窗岩。唐代诗人刘长卿有诗曰:“苍崖依天立,履石如房屋,玲珑开窗牖,落落明四目。”四明山也由“落落明四目”而得名。在高山之颠,一堵巨大岩壁仿佛从天外飞来搁在重峦叠嶂之上,岩壁高约30m,长约50―60m,如同刀削斧砍一般,光赤平滑,寸草不生。岩壁腰部一连排着4个洞穴,面朝南南西。洞高2m左右,深约3m,宽约20m。全洞中隔三石,分为四室,大室可容10余人,其中三洞相望,倾身可过,从前后对比,四窗石室,可能在逐步缩小。石室内石乳倒悬,形状怪异,纷呈五色,为丹霞地貌。中有一室,悬石如鼓,题有“悬鼓”二字。洞口悬石如磬,题有“悬罄”二字。两洞口顶上削壁处,题有“片云”字样。 在洞口不高处,有一层由鹅卵石凝结成的水沉岩。从中推知古代地壳变迁时,这里可能是河海升隆的佐证。唐时刘长卿在《石窗》诗中提到“四明山厅绝,自古说登陆”的说法,可能有根据。再据民间传说“沉东京,涨四明”,和“退东京,涨宁绍”及梁弄一带留下海边遗迹的发现,可为四明山原是低海平原隆起的说法提供一点依据。 四窗岩为四明山著名胜境,相传古代有凡人遇仙女的传说。黄梨洲先生把它列为灵迹胜地,据《四明山志》“灵迹篇”:在汉平年间有剡县人刘晨、阮肇入天台山(即四窗岩)采药,遇二女,容貌绝色,结为夫妇。居半年,天气合适,常如二、三月。刘、阮回家心切,二女即说;“罪根未灭,使君等如此。”遂唤仙女作歌送别,二人还家,子孙已传七代,想再回二女处,则路迷难遂。明朝张瓒《石窗诗》云:“自从刘阮游仙后,溪上桃花几度红。”唐朝曹唐《刘阮洞中遇仙子》诗云:“天和树色霭苍苍,霞重岚深路渺茫,云实满山无鸟雀,水声沿涧有笙簧。碧纱洞里乾坤坦,红树枝前日月长,愿得花间有人出,不令仙犬吠刘郎”。这个神话故事在南宋刘庆义的《幽明录》和另外一本书《太平广记》上有记载。 四窗岩下临深谷,有清泉碧潭;对面山崖壑口,一条瀑布飞泻而下;四面灵峰耸立,岩谷奇秀,白云氲氤,山碧如洗,巍巍四明山,峦环如城郭,俯视天际,如临高楼望四遭。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四窗岩地势险要,十分隐蔽,所以成了游击队的“公馆”,有一首革命歌谣唱道:“四明山上四窗岩,岩洞石壁朝天床。藏文件、住伤员,稳似泰山立后方。”而且四窗岩离蒋介石老家奉化溪口不远,所以反倒十分安全。说到蒋介石,他也曾两次上四窗岩。一次是1913年讨袁失败遭北洋军通缉时;第二次是1949年逃往台湾前夕。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四窗岩位于余姚市大岚镇,地处高山之巅,上山之路较难走。登四窗岩,途径有二:一从华山乡左弯到大岩下村,汽车可通,再走山路一里许可达;二从梨洲到北溪,再从大俞村上岭攀登,也可达。但两条道路皆是藤萝阻步,险境较多。 四窗岩距离丹山赤水距离近,与四明山森林公园和四明湖旅游度假村也相距不远。 保护与开发现状: 四窗岩名气大,也为人们所知,到丹山赤水的游客很多都慕名去那里。由于地势险峻,山路难走,现基本保持自然原貌,未经开发。随着大岚镇旅游规划的进一步完善,四窗岩将会得到妥善的保护与开发。 18: 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3级,FDD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 地址:梁弄镇 性质与特征: 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是在原浙东区委旧址上改建成的革命纪念馆。整体建筑坐北朝南,由门房、厢房正楼组成。正楼为7间两层木结构楼房,红廊飞檐,硬山马头墙。两侧有厢房,楼前有卵石铺成的庭院,外有围墙。1943―1945年,中国共产党浙东区委员会驻此。进门竖有一块高2.25米大理石碑,碑文“中国共产党浙东区委员会旧址”为张爱萍所题,共陈列文物216件,历史照片162幅,图表39张。 浙东革命根据地以四明山为中心,包括会稽山、三北(慈溪、姚北、镇北)和浦东地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19个解放区之一,又是解放战争时期南方7个游击战争根据地之一。1942年7月,华中局和新四军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现慈溪市的洪魏成立了中共浙东区委、三北游击司令部。1943年4月攻克四明山重镇梁弄后,中共浙东区委移驻横坎头村。该村位于四明山羊额岭山麓,北距梁弄2.5公里,是通往鄞县、奉化、新昌、嵊县等地的咽喉。区委旧址位于村东,临大路,是由大门、正楼、偏房等组成的传统式木结构民居。现辟为“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陈列着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展示浙东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史迹。1981年4月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省政府公布的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该馆常年对外开放,年接待观众约1万人次,已成为余姚市最主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位于梁弄镇横坎头村,浒溪线附近,进出交通便利。 保护与开发现状: 1981年4月,该馆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 胜归山摩崖石刻群,3级,FCG摩崖字画 地址:西北街道 性质与特征: 胜归山山势不高,海拔147m,因其“脉引邑城”、“若屏若翼”,历来被视为余姚的“座山”和风脉所在。山上多良石,百姓开山采山,长年累月形成了刀削斧劈一般山崖和广阔幽深的水潭。明代县令胡宗宪买山归官,得以阻止开凿山石之风。胡宗宪抗倭凯旋曾多次屯兵胜归山。后人为纪念他,即在山的南坡雕凿胡宗宪像,称之为胡公岩。水潭深处还刻有“余姚壮观”四各大字,历为游览胜地。入口为一仿木石牌坊。左侧是在建的灵岩禅寺。山上还有明清至民国时期先后雕凿的石刻造像。胜归山南山崖上雕凿着胡宗宪像,即胡公岩。周围刻有16尊佛像及题刻,一起组成了摩崖石刻胜景。雕刻相当传神:胡公头戴官帽,身着朝服,左手捋须右手伏案,身躯向前微倾,似在断案;右边是尊袒胸裸腹大笑的弥勒佛像,还有1尊头戴和尚帽,手执芭蕉扇、样子颠疯的济公像。再上有尊观音像,曲腿盘座在莲花座上,1条巨鳌游弋在浩瀚的南海,波涛滚滚,水花四溅,两旁有童男童女像侍立。往下有神态各异的3尊罗汉像。东侧有一尊赤脚踏宝莲台的释加牟尼巨像,以及手执乾坤骑在猛虎身上的伏虎尊者像,造型生动,雕刻精湛。散落在雕像旁的十几处题刻大多是民国时期所凿,或录自古诗,或采于文献。西山崖上还刻有孙中山先生和蒋介石的半身像。山上有众多建筑,傍山而建。沿着迂回曲折的石台阶,依次为胡公殿、六角凉亭、观音殿和“佛光四照”殿等。 胜归山最初叫“圣龟山”。东晋时孙恩反于海东,朝廷派将军刘牢之率军镇压,刘牢之得胜归来后曾屯兵于此山,以后人们将此山改名为胜归山。又因历代在此取石,所以俗称打石山。明朝嘉靖年间,知县胡宗宪为保护胜归山“风水”,写定书契,捐银赎买此山,并将山地归官,才得以有效禁止开凿山石之风。10年后,胡任浙江总督,多次来余姚抗倭,屯兵胜归山,后人为纪念他,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在南山崖雕凿胡宗宪像。早时,胜归山还建有祭祀刘牢之将军的刘将军庙及灵岩禅寺,香火旺盛。明嘉靖年间又增设复初书院及佛殿禅堂。此山合儒、道、佛于一体,格局奇特。而归胜山庙因每逢年关给无力还债的人提供躲避场所,供给汤圆而又被称为“躲债庙”。胜归山因其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致,引众多文人赞叹,清代文人霍维瓒在其《游归胜山岩洞》诗中说:“径向秋山去,不知山路深。洞门晴有雨,岩壑昼长阴。怪树悬崖挂,游鱼带叶沉。会须风雨夕,来此听龙吟。”生动得描绘了胜归山及其岩洞的奇特景象。 胜归山位于余姚市北面。山的东南侧是老屋民居,西北侧是农田。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胜归山位于余姚市区北部,子陵路以北约三四百米处,有水泥通道直通山脚下。南距杭甬高速公路8km,东距新建路500m。与龙泉山南北遥相呼应,相隔约5km。 保护与开发现状: 胜归山北、东、西三面植被繁茂,环境良好。观音殿旁的摩崖石刻破坏较严重。 20: 黄宗羲墓,3级,FEB墓(群) 地址:陆埠镇 性质与特征: 黄宗羲墓是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先生的陵墓,位于陆埠镇化安山,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墓面用方形块石、条石错缝叠合,呈圆弧山墙状,墓前设有石桌,石凳。据查证墓内无棺廓,置石床,遗体安置在石床上。墓碑上书“黄公梨洲先生墓”。 康熙二十七年,梨洲79岁,在化安山下的龙山东南麓自觅墓地,营筑生圹,并作诗留存:“空谷登登相杵频,野狐蛇鼠不相亲。应知难免高人笑,苦恋生身与死身”。全诗形象生动,仿佛听到当年筑墓时彼此交相的春杵声。梨洲还作《梨洲末命》、《葬制或问》篇告诚儿孙,他死后就用平时穿的衣服入殓,“一被一褥,安放石床,不用棺椁,不作佛事,不做七七,凡鼓吹、铭旌,―概不用”。他又引现世之例吟诗明志:“闻说始宁有赵君,不将棺木自缀身。人间亦有奇于我,比例无烦及古人”。进一步阐明“不棺而葬”,不仅古已有之,今人也有先我而行的。其用意是痛心疾首,明亡于清,“期于速朽,而不欲显言其故也”,也还嘱托儿孙,于墓前拜坛下水田“分作三池种荷花”,“相厚之至,以于坟上植梅五株”,再“有石条两根,可移至我圹前作望柱,上刻:不事王候,持子陵之风节;诏钞著述,同虞喜之传文”,“若再得二根,架以木梁,作小亭于其上,尤妙”。临终间,梨洲又再次作诗示百家:“筑崭至今已八年,梦魂落此亦欣然。莫教输与鸢蚁笑,一把枯骸不自专”。先生在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从俭而葬”,使“百家不敢不遵也”。他长逝后,儿孙遵照遗嘱办理葬事,并由清初著名史学家鄞县全祖望先生撰写神道碑文,山毛奇龄撰墓志铭。 化安山不仅是一代文化巨匠黄梨洲隐居、著述之处,而且也是黄氏墓地。虎山北坡有梨洲父亲黄尊素墓,旁有石兽,梨洲夫人葬于龙虎草堂之北,长子百药葬于尊素公墓左,四子寿儿和孙女阿迎、阿好也葬在化安山。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黄宗羲墓位于余姚市陆埠镇化安山,318省道附近,可由余姚南站乘车往陆埠方向于十五岙处下车,交通条件便利。 保护与开发现状: 1956年11月,浙江省镇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底,原墓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81年文物部门在原址进行了部分修复,同年4月公布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1: 五桂楼,3级,FCC楼阁 地址:梁弄镇 性质与特征: 五桂楼系一民间藏书楼,当年曾有“藏书之富甲越中”、“浙东第二藏书楼”的美称。五桂楼是一幢两层三开间的木结构楼房,有五级马头墙以防火,前后有4m高的围墙,围墙东侧有大门,西侧为正门。进门为卵石砌成的庭院,南端筑有花坛,坛边饰有“八骏图”、“麒麟送子图”石雕,坛内栽有桂花、柿树、天竹、兰花等,两边垒石成桌,置有假山盆景。主楼下悬挂“五桂楼”匾额,系清代书法家胡芹所书。楼下为三楹统前后分隔,前厅为讲学会文之所,后厅是楼梯,楼上有书橱24架,藏有5万多册古书善本、名画碑帖和手抄本,有木雕板近百块。屋顶呈“众”字型,有暗阁,明看两层,实则三层,上层可隔温防潮,暗阁中至今仍保存有“柱百竿”一根,长9.8m,竹竿上记着当时建楼的各种尺寸和梁架构件的符号。主楼西侧原有书房两间,名曰“爱吾庐”后扩建为五间,雕梁画栋,取名“梦花书屋”。主楼东侧有平房五六间,为雕版印书之所。 五桂楼始建于清嘉庆丁卯年(1807年),是梁弄人黄氏后代黄澄量专为藏书而修建的。据黄氏宗谱记载,后唐时有黄定远在梁弄安家,传至第六代孙黄远美时,生有八子,其中黄必腾等五个儿子先后于1159年-1170年间登科中举,过去中举叫“蟾宫折桂”,因此号称“五桂”,一时名声大噪。宋高宗对他们非常器重,说有“经济之才,宏博之学”,后来五子同时衣锦荣归,高宗赠以《五子还乡》诗,诗中有“仙籍桂子香”之句。至明朝时流传为“五桂传芳”。黄澄量建楼时,为纪念五位祖宗,定名为“五桂楼”。黄澄量死后其子黄药溪又买书一万余卷。据清光绪时编的《姚江黄氏五桂楼书目》,共有经史子集等书籍就达6万余卷。在近百多年中,虽多动乱,但藏书仍未遭人祸兵灾,虽散失部分,但大多保留下来。1956年省图书馆调书六千多册,今尚存9993册,多数属十三经类古文化栏目,其中最多的为“易经”类,如《周易析中》、《周易虞氏义》、《重刊十三经疏》等,仍为研究古文化的宝库。五桂楼当年规定,允许子孙登楼阅读,还允许海内外学者登楼观读,凡远方求读者,还免费供应膳宿,并订有《五桂楼书目》,供人查阅。 在五桂楼登高远望,能看到四明山七十二峰,象屏风似地围在梁弄镇四周,北岭南峰,东岩西谷,秀峰玲珑,翠浪起伏,所以五桂楼又名“七十二峰草堂”,原横匾尚存,为清代书法家吕屐山所书。这草堂是授业讲学之所,聘请学士名流来此延馆授业。故五桂楼不仅是藏书楼,还是民间自筹的书院,它对余姚的文人学子,起过重要作用。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五桂楼座落于梁弄镇下街洞门弄。可由余姚南站乘公共汽车直达,进出交通便利。 保护与开发现状: 1989年12月,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保存完好。 22: 小路下村,3级,FDC特色社区,新单体 地址:泗门镇 性质与特征: 小路下村系一以电子器材生产为特色的现代化农村社区。它地处杭州湾南岸,南靠329国道。全村总面积2.56km2,耕地3000亩,人口4500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1050人,全村70%的村民从事工业经济。 改革开放20年来,全村人民在上级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奋力拼搏,一举摘掉了“破大船”的帽子,成为名闻遐迩的经济和精神文明强村。2001年,全村实现社会总收入10.86亿,村民年均收入10418元,村集体年可支配资金1050万元。小路下的工业经济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外向型,全村60%的村民赚的是外国人的钱;二是科技型,引进了90年代国际先进生产设备,产品获得15个国家的质量安全认证;三是人才型,全村拥有大中专以上人才110余名,中级以上职称60余名,成为技术、外贸、管理的中流砥柱。宁波云环集团是小路下村经济发展的龙头。该公司创建于1976年,初期只是一个村办企业,1996年改革组建集团公司,由宁波云环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余姚捷达电子有限公司、云环电子加速器技术研究所等26家骨干企业组成,总资产1.8亿元,员工2000余人。2001年实现销售4.5亿元,利税3600万元。在实现经济腾飞的同时,该村也不忘精神文明建设,近年,在村中心地段建造了一个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中心由多媒体室、阅览室、会议中心、棋牌室、音乐室、灯光篮球场、网球中心等组成,成为村民业余文化活动的好去处。此外,该村还统一建造了美观的别墅群,使村民的居住质量上升到了较高的水平。为了创造新的辉煌,小路下村制订了农村现代化跨世纪规划,力争在二十一世纪实现“工业新兴村、农村生成村、环境园林村、民主法治村、精神文明村”的目标,把小路下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精神振奋、气氛祥和、环境优美、社会安定、生活富裕的现代化新农村。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小路下村位于余姚泗门镇,杭州湾南岸,329国道北侧,东距宁波80公里,西距杭州120公里。进出交通便利。 保护与开发现状: 小路下村整体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在农村现代化跨世纪规划的实践中已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23: 中国榨菜之乡,3级,FAF建设工程与生产地 地址:临山镇 性质与特征:余姚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榨菜生产加工基地,有“中国榨菜之乡”之称。余姚榨菜在加工过程中去脑(菜叶和嫩头),去根茎,榨出酸水,用食盐、辣椒粉等腌制,然后出售整个圃头,更多的是用来切片切丝,加工成可方便食用的小包装。最初的加工以家庭作坊式居多,现已逐渐上规模和档次,全市现有榨菜加工企业120余家,其中不少都已符合现代食品加工企业要求,包装采用高温杀菌等技术。随着质量的提高,逐渐涌现出一批名优品牌,如“铜钱桥”、“富贵”两品牌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获名牌产品称号;“国泰”牌被评为浙江省农业名牌产品;“备得福”牌被评为宁波市名牌产品。这些小包装榨菜,非常适合旅游者携带,品尝十分方便,当然也是居家食用的佳肴。余姚榨菜种植始于上一世纪60年代,种植地主要集中于姚北濒杭州湾的泗门、临山、小曹娥、黄家埠等乡镇。姚产榨菜与四川榨菜不同的是:四川榨菜春种秋收,余姚则是秋种春收;四川榨菜种在山坡地上,余姚榨菜种在沿海平原松软的沃土里。由于土壤肥沃,雨量充沛,生长期间越冬经霜,加上菜农的精耕细作,因此,姚产榨菜圆头大,特别鲜嫩,口感爽脆,市场占有率高,效益好,由此带动榨菜种植业迅猛发展。经过近40年的发展,余姚榨菜种植面积已超过10万亩,年产鲜头10亿斤,菜农队伍已超过1 5万人。 余姚榨菜产量日益提高,产品不断升级换代,销售网络遍布全国,甚至远销海外,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榨菜生产加工基地,1995年6月,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榨菜之乡”。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中国榨菜之乡”位于宁波余姚市,进出有萧甬铁路、杭甬高速公路、329国道等,交通便利。 保护与开发现状:余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榨菜生产加工基地,1995年6月,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榨菜之乡”。 24: 中国红枫之乡,3级,FAH动物与植物展示地 地址:四明山镇 性质与特征:余姚市四明山镇,以培植红枫而闻名,有“中国红枫之乡”的美称。 红枫在植物分类上属槭树科槭树属,品种有红枫、羽毛枫、红 羽毛枫、鸡爪槭等,是一种观赏植物,可作为城市中道路,公园, 广场、小区绿化的首选彩色树种,也可用作庭园盆栽。四明山镇位于余姚市最南端,地处四明山腹地,有自身独特的高山小气候和 优质的香灰土,十分适合红枫5.5-7.5的土壤ph值要求,及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要求。目前,已经形成了四明山为中心的全国最大的红枫生产基地,红枫面积 达八千多亩。四明山 红枫现已销往北京、上海、大连,青岛、成都、昆明等国内六十多 个大中城市,还出口到荷兰、新加坡等国家。 2001年5月,被农业部定为“中国红枫之乡”。花木销售网络遍布各地,除台湾、新疆、西藏以外的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都有四明山花农的足迹,不少花农还在上海、江苏、山东等地设立长期销售点,受到广大客户的青睐。 四明山镇的红枫栽培,目前已形成规模的还只有镇所在的梨洲 和东片的北溪、茶培等村,尚有很大的发展余地。规划在二年后,全镇种植面积将扩大到2万余亩,不但形成一个又一个的红枫谷, 在此基础上还将建成红枫生产示范基地、枫槭专类植物园一一枫 范、红枫种质贸源库和繁育中心(届时, 一个以红枫观光为主,并结合四明山上悬崖、岩洞、峡谷、左村落 等秀美的自然山水和唐诗之路上的人文历史底蕴而形成的生态旅游 观光去将呈现在四明山上。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四明山镇位于余姚市的最南端,省道浒溪线横穿全镇,旅游发展可直接接受国家级旅游风景区溪口的辐射。 保护与开发现状: 已开发,保护良好。 25: 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3级,FCH碑碣(林) 地址:梁弄镇 性质与特征: 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系一缅怀浙东抗日根据地革命先烈和解放战争时期英勇牺牲的烈士的重要建筑物。烈士陵园总占地面积75亩,纪念碑面朝东南,高18.5m,用花岗石垒砌,雄伟挺拔,十分壮观。正面“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为郭沫若同志题写。纪念碑四周有两层平台,面积3600?。纪念碑北面建有休息观光长廊,人们在瞻仰之余,可在此凭栏眺望四明湖秀丽风光。陵园内建有烈士事迹陈列室,共展出贝介夫、杨贤江等―百余位革命烈士照片和生平事迹及烈士名录,每年接待十余万人次瞻仰祭扫。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牺牲指战员958人,其中有司令部保卫科长邱志华,四明地委书记陈洪等地师级领导干部等。解放战争时期在四明山游击区的战斗中也有600多位指战员和百余名地方干部牺牲在四明山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为了缅怀先烈,弘扬革命前辈的革命精神,教育后人,余姚市人民政府于1973年11月在梁弄镇狮子山上兴建“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及烈士陵园,历时5年竣工。1988年,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革命历史纪念碑被列为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余姚市、宁波市、浙江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被中央民政部列为全国l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96年由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 整座碑园座落于风光旖旎的四明湖畔,海拔102m的狮子山上。它集瞻仰、学习、教育和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是理想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自开放以来,参观教育人数平均每年达10万人次。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四明湖畔,南距余姚城区17km,进出有镇级公路相连,交通便利。 保护与开发现状: 1988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 1995年被列为余姚市、宁波市、浙江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被中央民政部列为全国l00个爱国土义教育基地之一。 1996年由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 26: “高风千古”石坊,2级,FCK建筑小品 地址:低塘镇 性质与特征:“高风千古”石牌坊,坐西面东四柱三间,高6米,正面上额镌刻“高风千古”及“为汉徵是士子陵严先生立”诸字,背面上额镌刻“清节流芳”和“严子陵纪念坊”诸字,旁有“钦差提督军务浙江等处都察院右 都御使汉阳尹应元赐建,知余姚事晋江黄?为汉徵士子陵严先生立”等字。石坊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为重修严子陵墓时同建,具有明代典型的艺术风格和石雕建筑艺术,主基稳实,细部镂空浮雕狮子滚绣球及鸟兽等图案,雕刻精巧,栩栩如生,气势宏伟。体现了明代工匠高超的石雕技艺,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严于陵名列余姚四先贤,《后汉书》有传,宋名臣范仲淹在《严先生祠堂记》中盛赞这位不肯在老朋友面前俯首称臣的高士,虽然时间已流逝了 2000年,子陵躬亲耕钓,自食其力,不屈节于权势的高风仍是今无发扬民主的推动。“高风千古”石坊,位于檀湖山之北,历山之南,亭山之左,柏山之右,严子陵后裔集居其间,旧称“客星里”,现称“皇亲堰村”。由北入村,见南北跨江一小桥,曰“皇亲堰古桥”,古时为堰,称“皇亲堰”,过小桥便是石坊。坊西有一广场,西侧还扩建有三间“高风亭”,亭内有一展室,供严子陵先生半身像及生平事迹介绍。牌坊四周集居严氏后裔,村东南隅有严氏宗祠,坐北朝南,前后三进,进距空旷,规模宏大,周以围墙,建筑考究,雕粱画栋,雕刻细致,人物生动,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村正南不远处,见青山―色,绿树成荫,气象非凡。叫:严公山,俗称南面山,先生二十一世孙唐绛州刺使建严公庙于此,此巅白云峰有干石阔数丈,刻有“严公山”三个大字于其上。后因子陵墓在客星山,庙便迁客星山,观仅存遗址。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位于低塘街道内的阳山大道南侧约50m处,经阳山大道北可至329国道,南往余姚方向15km至杭甬高速公路。四周交通条件便利。 保护与开发现状: 石坊保存良好。有一定的开发和欣赏价值。 27: 谢氏宗祠,2级,FBB祭拜场馆 地址:泗门镇 性质与特征:谢氏宗祠为谢家的宗祠,是谢家用来祭奠祖先用的。共分为四进,檐口有滴水,大门面朝南南西,门宽1.98M石质拱门,曾做过粮仓(国家储备粮食仓),其内有石雕和木雕,还有一些假昂构件,金厢斗底槽。谢氏宗祠是硬山顶。住开达4.5M,主跨5.4M,总进深9.85M,总开间18.2M,五开间深3开间,叠梁和穿斗混合使用。到第三进的时候,谢氏宗祠也为5开间,深三开间,而到了第四进的时候,谢氏宗祠变为两层,二楼上有一条跑马廊,上面的木雕虽然已经破败,但依然看看出雕刻师的雕工精美。第四进的主开为4.55M,主跨有4.6M。 谢氏宗祠周围被民居所包围,目前谢氏宗祠为村民自发保护,具有一定的开发旅游价值,但无人管理,因此导致保护不善。基本上是村民自发的在自己谢氏宗祠里组织一些活动,所以风气还比较好。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泗门镇大通路可到达,泗门镇大通路78号。 保护与开发现状:市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谢氏宗祠已经有保护,具有一定的开发旅游价值,但无人管理,因此导致保护不善。 28: 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2级,EBB军事遗址与古战场 地址:梁弄镇 性质与特征: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系一革命历史纪念馆。门朝东北,宽1.55m,门檐下书有“集瑞迎祥”四字 ,院落为典型四合院,院子大小为10.3m×9.5m,主建筑坐北朝南,5开间,2层楼阁,四级马头墙。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所在地,现已成为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纪念馆和史料陈列室。陈列室展出了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浙东纵队活动的珍贵历史照片一百六十余桢,图表十余张,各类革命历史文物、文献近百件。谭启龙同志专门为之题写了“新四军浙东纵队史料陈列室”。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前称第三战区三北游击司令部,1942年8月成立于慈北鸣鹤,同年10月进驻四名山区,先后驻于菱湖,袁马等地,1943年8月移驻梁弄。1944年1月,正式宣布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自1941年5月由浦东部队南渡浙东至1945年9月的4年多时间里,军民并肩作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从900多人发展到15000多人,与日伪顽进行了百折不挠的英勇斗争。据统计,历经大小战斗643次,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历史,谱写了辉煌的一页。为了缅怀新四军浙东纵队英勇抗击敌寇,浴血奋战的不朽业绩,教育子孙后代,弘扬光荣革命传统,余姚市人民政府在浙东区党委成立暨浙东抗日根据地创建50周年前夕,对司令部旧址作了重新修葺,并在这里建立了新四军浙东纵队史料陈列室。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余姚市梁弄镇镇东路,进出交通便利,与“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浙东敌后各界人民临时代表会议”旧址相隔不远。距余姚市中心约17公里,宁波市城区约45公里,距杭州85公里。 保护与开发现状: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已被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存完好。 29: 龙泉寺,2级,FAC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 地址:西北街道 性质与特征:龙泉寺是余姚最早的一座古刹,龙泉寺初建于东晋成康二年(336),可以称得上是最古老的寺院之一。重建后的龙泉寺自山麓至山顶殿阁俨然,北山面水,为东南丛林佳处。寺庙为三进,头进天王殿,二进大雄宝殿,三进三圣殿,东院为地藏殿,门额 “龙泉寺”是由当时著名的余姚书法家杨记芳书写。这里的三世佛象具有较高的艺术特色,明嘉靖十九年,日本僧人周良奉使访问中国时,曾到余姚九泉寺观赏三世如来佛像。现存寺殿为光绪年问的建筑。龙泉寺历经世代沧桑,时盛时衰。当唐、五代北方战乱时期,余姚的龙泉寺得以疑然不动,独立于浙东,成为东南主要寺院之一。唐天宝三年,唐代高僧鉴真和尚第三次东渡日本时,因船队触礁遭致失败,鉴真和尚被迫在余姚登陆,暂住于龙泉寺养病,后由淮南要访使把鉴真迎回广陵。至两宋之际,龙泉寺一度被毁。后宋高宗为躲避金兵追踪,途经余姚,登龙泉山,赐金重建龙泉寺。如今位于余姚市区的龙泉寺,香火依然很旺,每天来寺拜佛烧香的人络绎不绝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龙泉寺位于浙江省余姚市市区中心,坐落在龙泉山南麓,面对着碧波粼粼的姚江。进出条件方便,大门前便是北滨江路。 保护与开发现状: 1841年寺庙被英国侵略者烧毁,1875年曾重建,文革时期殿宇移作他用,1990年龙泉寺重建至今,规模扩大,每天香客不断。 30: 谢氏古建筑群,2级,FDA传统与乡土建筑,新单体 地址:泗门镇 性质与特征:谢氏建筑群是泗门的古建筑群。明代的谢氏一门,官宦相承,建造众多宏伟建筑,有一穿堂间,所有木柱的石磉礅已沉入地面,木柱、横梁、楼板等木结构亦呈深黑色,但楼檐四只转角仍往上翘着。最后连成一片,形成规模,形成今天的的谢氏古建筑群。谢氏古建筑群包括有:莲花池、大学士第、状元楼、谢氏家祠、阁老府、万安桥、大方伯第、三留院等二十六处古建筑。谢氏古建筑群中最著名是状元楼,位于泗门镇万安桥西,是一幢三间二弄砖木结构的明代建筑,中间为谢迁于明成化十年中乡试第一(解元),第二年又连中殿试一甲第一名进士及第(状元),遂将原先读书的房舍作了扩建和修建,名为“状元楼”。状元楼在大学士第北,现尚存。楼前高悬“状元楼”匾额,楼后右侧有一池塘,长18m,宽6.5m,深2m,四周驳以石坎。据说为谢迁当年洗笔砚之处,故被后人称为“洗砚池”。池水曾多次防治了附近的火灾,故号称清水池。大方伯第是谢迁的二弟谢迪建造,该第建在?桥头东南,坐北朝南。谢迪,明代进士,曾任兵部职方司主事、武选司员外郎等职。大学士第是谢迁祖父的遗业,位于泗门镇万安桥西北,状元楼前,有前后两进及东西两边侧屋,中间一天井,天井偏左有一口古井。整座建筑东西横阔14.2m,南北两进通深23.3m。谢氏古建筑群是因为谢氏一门的人丁和仕途兴旺发展起来的。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余姚汽车新南站有车直达泗门,交通极为方便。 保护与开发现状:整个古建筑已经被保护起来,还未大力开发。如今里头住着谢迁的第十三代孙和第十四代孙。 31: 官桥陈宅,2级,FDD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 地址:三七市镇 性质与特征:官桥村位于三七市镇,村中有条古代时从余姚通往慈城、宁波的官道经过,河上石挢名 “官桥”,村庄也随之而得名。桥原为三孔陡拱石桥,1974年重例名改为平桥(南边护栏上书桥名,西边侧护栏上镌刻有“颖川永济”四个大宇,说刚此地是陈姓聚居之地。桥北顺小条小弄约行五六十步,有一幢座北朝南两层两进的清代建筑,每进各三间两庑,左右两侧也各有两层楼房,其中后进即为陈布雷故局。中堂挂有“陈布雷故居”匾额,西偏间为生平陈列室,另外还保留了他少年时的卧室和书房。 陈布雷(1890~1948)原名训恩,字彦及,别号畏垒,以笔名布雷行。生于1890年宫桥一家书香门第。早年毕业干浙江高等学堂,历任上海《天铎日报》撰述记者、上海〈〈商报〉编辑主任,〈时事新报〉主笔。民国1 6年任蒋介石私人秘书,加入中国国民党。终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中央政治委员会代理秘书长、国防最高委员会副秘书长,是民国史上一位具有神秘和争议牲的人物。 陈宅故居为余姚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位于三七市镇官桥村,过村中的桥北顺小条小弄约行五六十步便可以到达。距宁波市中心约20公里,余姚市区约30公里,其南面15公里处为河姆渡遗址。 保护与开发现状:现在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未开发,两侧厢房为村民居住使用。 32: 黄家墙门,2级,FDD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新单体 地址:西北街道 性质与特征:黄家墙门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后裔黄徽义的居宅,坐北朝南,沿中轴线自南至北依次为门厅、正厅、后楼、后罩屋,通面阔均为19.56m,各分5间。全宅通进深达16.90m。门厅为骑马楼,八字墙门,清水砖墙,通进深5.5m 。正厅通进深10m,明间用8檩5柱,山墙呈马鞍形,前廊为船棚顶,轩梁、平梁及雀替均雕刻精细。紧靠正厅明间后有座门楼,高达5m,砖石结构,檐下布满砖雕斗拱。后楼通进深12.10m,明间用9檩7柱,前有廊,廊下挑尖梁做成月梁状,重檐硬山顶。庭院当中设甬路,用石板错缝平铺。全宅厅堂高远,庭院深沉,梁枋、门楼装修精致,呈现出黄氏大族聚居地的气势。整座建筑用材较粗壮,各细部装饰也较精致。黄徽义为黄宗羲第五世孙,字仲治, 是嘉庆二十四年进士,晚号鹤石山人,著有《鹤石山房诗稿》。黄家墙门周围低矮民房拥挤。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黄家墙门位于余姚市城区管家弄内100号,华联商厦北边。交通便利,其南面为阳明西路,东面为新建路,西南为龙泉山,西面为瑞云楼。 保护与开发现状:1997年3月19日,被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保护单位。旧宅基本结构尚完整,但门窗改装较多,庭院内亦搭建有小屋,显得较为拥挤。 33: 朱舜水纪念堂,2级,FDD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 地址:西北街道 性质与特征:纪念堂头门西向,门前悬挂“朱舜水纪念堂”匾。里面是前后三进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依次抬高。第一进是两层五开间楼房,中间是正门,门前高悬“崇孝祠”匾颧,是原来朱氏老三房宗柯的堂名。两边原先各是祭祀用房,楼上是安置历世朱氏祖先牌位之处。穿越第一进,登上较陡的几十级石阶之后,是第二进,为五开间平房,抬头即见“胜国宾师”四宇巨匾,是日本学入对朱舜水先生的崇高称号。这里原是祭祖的正堂,现布置为《朱舜水先生史迹陈列》,展示着较多与朱舜水相关的文献资料,余姚与日本两有关的遗迹图录、照片,日本友人回赠的有关朱舜水的图像、墨迹、书籍等文物。最上面是第三进。亦是五开间平房,原先亦是祭祀用房。朱舜水(1600―1682),名之瑜,字鲁屿,号舜水,出生于余姚城内,是我国著名学者,中日文化交流先驱。 康熙二十一年,朱舜水病死在江户,安葬于日本常陆久慈郡的瑞云山麓,依中国式作坟,题曰“明徵君子朱子之墓”。朱舜水逝世三百周年之际,日本“朱舜水先生纪念馆’特派访华团到余姚城内的龙泉山上建竖了“朱舜水先生纪念碑”,于1982年7月揭幕,体现了他生前希望的“中国日本千年之好”的遗愿。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位于余姚城区内龙泉山南麓,与龙泉寺一弄堂之隔。交通十分便利,门前便是北滨江路。 保护与开发现状:保护完整,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34: 白岩溪,2级,BBA观光游憩湖区 地址:大隐镇 性质与特征:白岩溪长20里,溪间有一龙潭,名白岩龙潭,潭宽9m,长10m,深约3、4m,潭水清澈甘洌。 龙潭周围三面石壁。白岩溪两旁分别为泗右山和沙坪山。沙坪山脚下一岩石,上刻字“太学生孙修仁同室陈式捐钱拾千文砌路五十丈,乾隆四十六年,吉旦”,岩石面东南,字约10×10cm。白岩溪旁还有白岩寺旧址,白岩寺1953年被破坏,现遗址位于 山坡竹林中,四周还累砌有3、4m高的石墙。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位于大隐镇芝林村西进山谷4公里处.距杭甬高速公路大隐道口约8公里,周围有天下玉苑景区。 保护与开发现状:未开发,正在进行旅游规划。 35: 宁波白龙潭,2级,BBC潭池 地址:四明山镇 性质与特征: 白龙潭为悬瀑冲击潭。白龙潭三面环石壁,狭长幽深,壁上藤萝蔓行,站在其间,犹如身处石窟。石窟深处,一瀑布从壑中直冲而下,如白龙入水。该水潭出甘竹岭,在崇山峻岭间流经数里,合仰天湖等诸水,在这里泻入深涧,水流常年不息。伴随着轰鸣的水声,透出阵阵凉气。潭水晶莹透亮,潭底卵石、游鱼历历可数。 据民间传说,很久以前,一个砍柴儿童在山中发现了一棵似红果的东西,他用舌头一舔,那东西竟骨碌滑进他的喉咙。不一会儿,觉得浑身燥热,口渴异常,就狂喝洞中泉水。喝水后,身上长出鳞甲,化作人首龙身,腾空飞去。途中仍感口渴,又在一个深潭里喝了水,才完全化作龙形,他第一次喝水的地方就是白龙潭,途中喝水的为上虞岭南的龙潭。 白龙潭位于四明山镇西端的溪山村。从该村往东,溯溪流而上,至一峡谷,两侧重岩峭壁,涧底泉流奔涌,间有一个个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水潭。前方不时有巨石挡路,攀石绕溪而行,溪的尽头一深潭即为白龙潭。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白龙潭位于四明山镇西端的溪山村,村级公路旁,交通方便。 保护与开发现状:已开发。 36: 黑龙潭,2级,BBC潭池 地址:大岚镇 性质与特征: 黑龙潭是大岚镇龙潭村不远处三个依次排列的潭池。一潭上有一瀑布,朝东,为多级跌水,龙潭基本呈圆形,水质碧绿,深不知底。二潭位于小桃湾与黑龙潭溪的交汇处,池大小不过数亩,水质清冽,能见游鱼砂石,往里潭池越深,最里处深不见底,水呈绿色。二潭上的瀑布较为奇特,瀑布面北,为一悬瀑,水帘从一龙嘴型崖壁上飞挂直下,十分壮观。三潭与一潭相似。 黑龙三潭皆系流水冲击潭,由上游瀑布冲击岩石而成。而据称有人将上游溪流引开,在潭口用十一辆水车抽了一天一夜,水面丝毫没有下降,所以又可断定,龙潭深处已与地下水相连,故久旱不干。相传,黑龙潭中住着黑龙一条,一次黑龙路过陈溪,听到大庙菩萨向人吹嘘“两柱石笋不会倒,橡皮洞里不出草”,便想挫一挫他。于是用法力将半柱石笋卷到半空,大庙菩萨一看又惊又怒,从农夫手中拿了把柴刀便追,刚到奉化,便追上黑龙,手起刀落,斩断黑龙的尾巴,黑龙赶紧逃回潭里。据说,如今上虞陈溪确有两柱石笋,一柱少了半截,而奉化也有半截石笋。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从余姚市出发,由浒溪线约1.5小时到达大岚龙潭村,再经过山道行半小时可达。由龙潭村至龙潭的山路狭窄并崎岖不平,故交通不便。 保护与开发现状: 龙潭尚无开发,仍保持较原始状态。 37: 白水冲,2级,BCA悬瀑 地址:梁弄镇 性质与特征:白水飞瀑,俗称白水冲,系一飞瀑,位于梁弄镇南2km处白水山上。白水山有冶山、屏风、石屋、云根四峰。白水冲瀑布朝西,在石屋和云根之间,集结了42条涧水从岩顶奔扬直泻而下,形成落差83米的白水飞瀑,声势壮观,仅次于雪窦山的千丈岩和徐枭岩瀑布,世称浙东第三瀑。元赵澹山有《瀑布》诗云:“玉龙吼山山为开,悬涛迸出翻崔嵬;回风便可作飞雨,共听万壑鸣春雷。”瀑布边有一个山洞,叫潺?洞,正好临高观瀑,洞外原有一座道观,叫祠宇观,又叫白水宫。传说洞中住着一位得道成仙的白道人,后汉上虞县令刘纲弃官同妻樊氏随白道人学道,就住在洞中,后来也得道成仙,在大兰山顶攀巨杉白日升仙,后人在飞升之处建祠宇观。唐天宝三年(744年),唐玄宗遣使祷祠,认为大兰山过于险远,就将祠宇观移建在潺?洞外刘樊故居。宋政和六年(1116年),宋徽宗下令扩大祠宇观,建玉皇殿,并书“丹山赤水洞天”,成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九洞天。到明正德、嘉靖年间,祠宇观才废。白水宫左右有穹崖、峭壁、流泉、瀑布,喷洒交射,势若悬河。整个瀑布,奔扬滂沛,蔚成奇观,历代诗人多有题咏。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白水冲位于梁弄镇南2km处白水山上,浒溪线东约470m处。 保护与开发现状:白水冲景点保存完好,已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宣传,游客众多。目前,以白水冲瀑布为中心的白水冲景区规划已通过论证和招商,2003年底就将开始投入建设。 38: 余姚三江六岸,2级,BAA观光游憩河段,新单体 地址: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街道 性质与特征:余姚三江六岸系余姚市区姚江、候青江、最良江三条江及其江岸的美化观光工程。工程主要是对余姚的这三条江进行综合治理,彻底提升三条江江水的质量,同时对三江在市区部分沿江的六岸进行同一规划,新建一系列绿化、观光休憩设施及一些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以此来美化城市环境,创造出优美的滨江观光休憩带。三江六岸工程始建于2001年,通过对沿江一些不和谐建筑的拆除及绿地的开辟、沿江休闲公园的新建,使市区环境迎着“蓝天、碧水、绿地”的建设目标又进了一步。这些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对姚江、最良江进行疏浚、挖直,定时安排水上环境治理队对江上的垃圾进行处理,使三江更干净、更通畅。此外,余姚市未来三大标志性建筑物中的两大:文化艺术中心和体育休闲中心已确定了规划,在不久的将来将分别屹立于最良桥东端的三江会合处及最良江西端的两江会合处。今年,姚江的通济桥沿岸正在进行综合改造,这里将建设成为古玩收集文化市场一条街。三江六岸观光美化工程建成后,将使余姚市的三江六岸及龙山、凤山连成一个整体,真正成为休闲好去处。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三江六岸位于余姚市区中心地段,交通便利。 保护与开发现状:三江六岸现正在开发,沿岸文物保护较好。 39: 中国塑料城,2级,FDH特色市场 地址:东北街道 性质与特征:中国塑料城是一家集塑料原料、塑料制品、塑料机械、塑料配件和塑料信息于一体的全国性塑料专业市场,总规划占地1.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为33.3公顷,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进城经营企业500余家。场内经营的品种从普通塑料到最新的工程塑料原料共1000多种,市场销售辐射到全国除西藏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 中国塑料城于1994年年初正式开业,自开业以来,累计成交305.1亿元,销售各种塑料制品及原料66.4万吨。1999年开始,每年11月下旬举办“中国塑料城全国塑料博览会”,吸引了美国杜帮、韩国乐喜、大庆石化、燕山石化等国内外著名企业在城内设立代理公司、总代理或经营“窗口”,使中国塑料城的影响力大为增强,成交量节节攀升,2000年市场成交额达81.5亿元,比上年增长36.9%。市场兴旺带动了塑料机械、塑料染料、塑料模具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000年全市塑料相关产业销售额达140亿元。与此同时,其配套网站―“中国塑料信息网”已与国内外4000多家信息机构和企业建立信息联系,其发布的信息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乃至全国塑料原料价格的“晴雨表”、成为国内塑料信息领域内开发最早、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权威性专业网站,并正进一步向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电子商务网站推进。中国塑料城位于余姚市区北部,南边不远处为中国轻工模具城。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中国塑料城位于余姚市区北部、新建北路两侧,进出有萧甬铁路、杭甬高速公路、329国道等,交通便利。 保护与开发现状:1995年,中国塑料城被国家工商局命名为“全国文明市场”。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塑料交易专业市场,浙江省最大的生产资料市场和全省十家重点市场之一。 40: 李家塔板桥,2级,FFA桥,新单体 地址:鹿亭乡 性质与特征:李家塔板桥位于鹿亭乡李家塔村北溪上,是一座双孔石墩屋盖式板桥。桥为东南至西北走向,长27.7米,宽4.5米,石桥墩由6根石条竖排而成,再用一根条石打横,桥墩上平铺大木10根,架于两岸之间。桥上有桥屋10间,高约4m,两侧围以木栏杆,旧时桥北有庵。双坡青瓦顶,廊桥内有两排柱。柱两边有坐凳,桥中间有木匾“会龙桥”。整座桥的梁架结构为木结构,台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其上刷有红漆做保护。桥西侧围以木栅,木栅下部用木板围护,高1.2m,中间一柱距宽2m。桥跨中间有两间1.2m高的柜窗,内奉有神像。廊桥可供行人避风雨和小憩,有助于桥身不受风雨侵蚀整座桥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李家塔板桥的建造年代无从考证,根据老人介绍和建筑结构判断,大概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现在李家塔板桥为老年人佛事活动的场所。板桥东西两侧山,西侧为西山(连接桥的东南方向有一条宽1m左右的村道。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位于鹿亭乡李家塔村北溪上。距离余姚约45km,可经5318省道至陆埠至陆亭李家塔村有柏油路相通。 保护与开发现状:1987年被列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未开发成旅游资源,但具有开发潜力。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41: 石门瀑布,2级,BCB跌水,新单体 地址:大隐镇 性质与特征:瀑布有两节组成,第一节落差约15m,宽约80cm,第二节落差约为10m,宽约70cm,远远望去白练似银,点点晶莹,满山都是雾气茫茫,轰鸣隆隆,蔚为壮观。瀑布东侧为陡崖,近乎直立。水量因受季节影响有明显的变化。由于地处山谷口,涧水特急,老远就能听到流水声。山上绿树成荫,涧中飞瀑轰鸣,长年白雾茫茫。两峰间有一谷,谷底涧水湍急,溪流经过的两边,松杉葱郁。每当春季来临,更是山花烂漫,香气袭人,蝴蝶飞舞,黄鹂婉啭,一派万紫千红的景象。瀑的周围植被茂密,以矮小的灌木丛和次生林为主。飞瀑的形成与断层破碎带易被流水侵蚀及新构造运动的间隙性差异性升降运动有关,故溯源侵蚀的形迹相当明显。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石门双瀑位于陆埠镇石门村。离石门村南约1km,有沙石路可进入。沿溪有石阶通向瀑布。石门双瀑距余姚约20km,可经5318省道至陆埠,陆埠有水泥路面直通石门。 保护与开发现状:前后长约10km,为跌瀑,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42: 中国灯具之乡,2级,FAF建设工程与生产地 地址:梁弄镇 性质与特征:余姚市梁弄镇以户外照明业闻名全国,有“中国灯具之乡”的美誉。梁弄镇灯具企业生产的一批批造型别致的道路灯照亮了北京的长安街、柬埔寨的毛泽东大道,一盏盏领先潮流的高杆灯相继在重庆体育场、三峡等地落户。目前,我国户外照明市场中有40 ,以上的灯具都来自梁弄镇。梁弄的灯具产业起步比较晚,1985年,梁弄第一家灯具厂开办,但此后,梁弄的灯具产业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 梁弄不仅拥有年产值3 亿余元的全国最大户外照明厂家――燎原灯具厂,而且在这家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如今的梁弄镇灯具企业已经发展到400余家,成为我国著名的灯具之乡,2001年还被授予“中国灯具之乡”的荣誉称号。在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推进的大背景下,梁弄镇灯具业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壮大,它们不仅具备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而且还建立了完善的销售网络。目前共有7000多人的营销队伍分布在全国各地的1500多家门市,推销着梁弄的灯具。2002年全镇户外照明的年产值达到13亿元,其中出口创汇2亿余元。为了给灯具企业提供便利的物流条件,镇政府将为灯具企业建立一个专业的灯具物流交流中心,目前物流中心的土地已经规划完毕,并且设计图纸已经完成,预计明年7月将完工。此外,梁弄还成立了灯具同业工会,给全镇的灯具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并进行行业内的产品质量和价格监督。梁弄灯具的整体品牌形象将通过新建立的网站对外展示。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灯具业的飞速发展,使梁弄镇的交通等基础设施略显落后。为此,梁弄镇政府决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解决梁弄镇灯具发展的交通瓶颈,2003年8月份,一条双向四车道的“余梁”公路将全面动工,预计2004年12月份公路将全面通车。届时,余姚到梁弄只需要35分钟。 保护与开发现状:弄镇已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灯具之乡”。目前正积极加强镇区基础建设,着手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成为中国灯具制造业生产基地。 43: 古杨梅林,2级,CAA林地 地址:三七市镇 性质与特征:三七市镇农业人员在石步村周边普查古树中名木中,发现了大片古杨梅林,树龄在120-150年之间,约2000余柱,有300-500年之间的古杨梅树200余棵,可以供观赏、游玩。 政府已决定在这一带建立“古杨梅林景区”,发展人养、采风、开园等活动。根据当地政府官员介绍,将投资4亿元建成旅游渡假村。现有旅游停车场一个。 古杨梅林景区南面为大池墩水库,水库容量约为360万立方米。水库内水体清秀,湖水清澈,山上有老虎洞,处了自然自然景点外,据说还有不少古老的传说。水库的南面为狮子山(因其形状如狮子而得名),南面为老鹰山,过老鹰山为鸣鹤与五磊寺风景区相连接。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古杨梅林景区位于三七市镇,距宁波市区中心约20公里,余姚市中心约30公里。三七市镇有油路直通向古杨梅林景区,交通十分方便。 保护与开发现状:已经开辟成为古杨梅旅游观光区。 44: 姜山村古樟树群,2级,CAB丛树,新单体 地址:牟山镇 性质与特征:古樟树群系牟山镇姜山村内的十多棵樟树。在姜山村美女池东边有十多棵古樟树呈近南北向一字排开,它们的胸围大多在5m左右,高约十八九米,且树干都较直,像一队卫士守护着旁边的美女池。这些古树中最大的一棵在一村民屋内,它的胸围有6.15m,最大树径2.25m,高约有22m,这棵古樟树树干较直,在距离地面4m处开叉,分支也相当大,十分雄伟。 樟树一名香樟,常绿乔木,豫、章二木,一类二种。《木谱》云:豫、章二木,生七年乃可辨。叶似楠而尖长,背有黄赤茸毛,四时不凋,有换叶不离青的特性。初夏开细花,圆锥花序、香似米兰,结小子,肌理细腻,有纹,可雕刻,气甚芬烈。大者数抱,从根到叶子都有樟脑香气温。木质坚硬美观且耐虫蛀,以作家俱、箱柜最好。 樟树群本不奇特,但因其旁边有一名为“美女池”的小池塘,而使古树与水池构成了一幅古朴和谐的画卷,颇具有观赏游览价值。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古樟树群位于牟山镇姜山村,进出有镇级公路相连,交通较为便利。 保护与开发现状:古樟树群现尚未开发,一些甚至被用作围墙的柱子,保护一般。 45: 四明兰花,2级,GAB农林畜产品及制品 地址:大岚镇 性质与特征:大岚镇位于四明山腹地,山上春兰、蕙兰品种繁多,品质优秀,被称为“兰花之乡”。四明山山高林密、云雾缭绕,空气温湿度均适合兰花生长,是盛产兰花的好地方,著名的“四大天王”就出自四明山。“四大天王”中为首的“龙”字春兰,产地就在大岚的阴地龙潭村。养兰专家许霁楼将它确定为水仙瓣的代表,收录于《兰蕙同心录》中,并赋诗赞美:“高庙山头碧耸天,千岩龙脉拱于前。灵根集翠争春媚,此是余姚第一仙。”“龙”字春兰1804年至1818年发现于余姚高庙山,“龙”字又名姚一色,是“四大天王”中最艳丽的品种,与梅瓣的“宋梅”并称为国兰双璧。“龙”字的外三瓣圆短而尖,紧边,质厚,浅翠色中略带黄色,有透明感,观音棒,分窠,大铺舌,舌上惯缀倒品字形三个鲜红色。花葶细长,苞叶为玫瑰红,叶子深绿,带光泽,叶茎细,叶子富有变化。大岚精品兰花众多,养兰队伍不断壮大,不但有“龙”字、素心,近年来还发现了奇花、叶艺、水晶等变异品种,兰界人士纷纷到大岚选兰、购兰。据统计,近两年,兰花交易额在10万元以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兰花经济已成为大岚新的经济亮点。目前全镇盆栽兰花1万盆,山地栽种10万支以上,涌现出20多个兰花品种。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兰花之乡”位于余姚市大岚镇,有浒溪线与余姚相连,交通便利。 保护与开发现状:目前,兰花经济已成为大岚新的经济亮点,全镇盆栽兰花1万盆,山地栽种10万支以上,涌现出20多个兰花品种。 46: 兰海葡萄,1级,GAB农林畜产品及制品 地址:临山镇 性质与特征:兰海葡萄系临山镇所产的优质无公害葡萄的统称,以质优、味甜、绿色无公害而著称。临山镇是省内闻名的葡萄生产基地。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效益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该镇创建了“万亩无公害葡萄基地”,葡萄种植面积达到8875亩,从业农户达到3500户,2002年出售鲜食葡萄175公斤,年总产值达到245万元。临山镇葡萄栽培一直围绕规模、品牌、质量做文章,在全省率先成立葡萄专业合作社,对葡萄种植户进行同一协调。此外,还兴办葡萄技术培训学校,分设兰海、梅园、邵家丘三个教学点,聘请浙农大园艺系葡萄专家陈履荣教授为常年技术顾问,使受教学果农达到3000多人次,占果农总人数的80%以上。通过引导农户科学种植葡萄,大大提高了葡萄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该镇引进的86只优良品种中反复筛选,选择了适应当地气候、土质、果质优良的高妻、藤稔、无核白鸡心、粉红亚都密等几只品种为当家品种,并对老园进行高位嫁接改造,使临山葡萄品种更优、味道更甜、市场竞争力更强。在引进良种时,还与数家葡萄加工企业签订了销售协议,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的销售渠道。临山种植葡萄种植历史较早,明嘉靖《临山卫志》就把葡萄作为重要的产物之一,并称它是馈赠亲友的珍品。谢迁就有《葡萄西瓜馈雪湖诗》。临山兰海的新庵村等村现已成为葡萄专业村,它们葡萄销售的辐射面积已达浙沪甬杭温和广州、深圳。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兰海葡萄的产地位于余姚市临山镇,329国道横贯境内,距杭甬高速公路入口仅10?,进出交通便利。 保护与开发现状:临山葡萄现已大规模种植,且收到不错的效益,并将进一步开发。各葡萄种植基地保护良好。 47: 陆埠佛雕,1级,GAE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 地址:陆埠镇 性质与特征:余姚陆埠木雕,是以佛像雕刻为主的传统手工艺品。中国佛像雕刻,大体分为木雕、石雕、泥雕、铜雕等多种,东南沿海一带擅长木雕。木雕有浙江艺派和福建艺派之别,浙江艺派的集中地以陆埠为中心,技艺闻名遐迩。陆埠佛雕,多取材于佛教经典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释加牟尼、观音、罗汉、弥勒、韦驮、地藏、济公、关公等600余种。这些佛像多用樟木、柚木手工雕刻,造型精美,栩栩如生。 佛雕起源于魏晋时期,兴盛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了。余姚木雕工艺历史悠久,几经兴衰。它始于明代,集中在余姚陆埠,代代相传,名师辈出,声誉甚高。清代时为佛雕鼎盛时期。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庙宇以及泰山、华山、普陀等著名寺院的佛像,多出自陆埠工匠之手。解放前夕,佛像木雕却濒临绝传。新中国建立后,政府将分散在各处的艺人组织起来,成立工艺美术雕刻厂,请老艺人传艺授徒,木雕技艺重新获生。但是在“文革”期间,佛像被批判为封建迷信产品,佛像木雕又临绝境。改革开放以后,佛像木雕工艺重现光辉前景。目前,余姚陆埠木雕佛像是宁波一宗重要的出口工艺产品,主要销往美国、东南亚各国以及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 陆埠佛雕艺人工艺精湛,各类神佛的音容笑貌俱都烂熟于心,得于心而应于手。构图纷繁,造型概括,线条流畅,风格朴质,被佛教圣徒奉为珍宝。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陆埠佛雕位于余姚陆埠镇,有甬梁公路与外界联系,距余姚市区约14km,进出方便。 保护与开发现状:陆埠佛雕现已作为余姚乃至宁波的一种重要手工艺品而被重视,开发较好,多出口美国,东南亚等地,市场前景光明。 48: 四明龙尖,1级,GAB农林畜产品及制品 地址:大岚镇 性质与特征:四明龙尖系四明山腹地大岚镇特产的一种优质茶叶,它色泽绿翠,外形细紧略扁,香高味纯,汤色清澈明亮,有一股山间特色的兰花香充溢其中。大岚地处四明腹地,是传统的高山云雾茶产地。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倍加赞誉的“瀑布仙茗”就产于这一带。这里平均海拔500,600m,平均气温14.2摄氏度,常年降雨量1940.7?,土壤PH值5.7左右,以黄壤为主,土层厚度1m以上,有机质含量高达2.5,,4.5,,氧、磷、钾等含量适中,气候、土壤十分适宜种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镇改造低产茶园10000余亩。上世纪80年代末,国际茶市滞销,市农林局和镇相关技术人员开始研制名优茶,经反复实验,终获成功。从1989年起,连续6年在宁波市名茶评比中夺魁,并获1991年杭州国际茶文化节“名茶新秀”之冠。在杭州国际茶叶博览会上,经专家观色、闻香、尝味、察形,“四明龙尖”又被打了最高分,荣获国际名茶评比金奖。2002年3月底,又被省农业厅命名为2001年度浙江省名特优茶。名茶常以当地时空外形命名,“四明龙尖”也不例外,在研制成功那年正值龙年,而它又是采用四明山中云雾茶芽尖制成,故名。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四明龙尖产地位于余姚市大岚镇,省道浒溪线直穿镇中心,北距余姚市区35km,东离宁波市55km。 保护与开发现状:四明龙尖已作为该地区的拳头产品加以开发,销往各地。保护良好。 49: 大岚高山西瓜,1级,GAB农林畜产品及制品,新单体 地址:大岚镇 性质与特征:高山西瓜系一种利用高山特有的气候条件所栽培的优质西瓜。它们大多呈圆形,也有少数品种呈椭圆形,大小视品种而异,大的有20多斤,小的不足两斤,瓜瓤有红、黄等多种。虽然在外形上它们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内在品质上却有着相似的特点,即其钾、钙、铁和镁等含量高,营养丰富,口味特别鲜甜、松脆,且耐贮运。大岚镇高山西瓜有如此好的品质是因为大岚镇地处山区,高山气候的特点是春季气温回升较慢,夏季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西瓜栽培地的海拔在500米以上,且都是山坡地,土壤疏松、酸碱适中,降水量相对较多,排水良好,光照充足,因此,西瓜的含糖量比平原地区高2%。此外,西瓜的高品质与大岚人的科学培育也是分不开的。他们对瓜地进行深翻,根据高山特有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高山栽培的,具有抗湿性强、抗病性和坐果性好的中晚熟品种, 并在长期栽培中形成了包括选种、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果收等在内的一整套独特的生产体系,取得不俗成绩。目前,该地区已拥有浙蜜一号、红都、新红宝、苏红宝等一批优质的高山西瓜品种,投放市场后广受欢迎。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大岚高山西瓜产于余姚市大岚镇,进出有浒溪线相连,交通方便。 保护与开发现状:大岚高山西瓜目前已有浙蜜一号等多个优质品质,并在实践中不断培育新的优质高山西瓜,开发前景光明。 50: 红岗劲松,1级,CAB丛树,新单体 地址:梁弄镇 性质与特征:红岗劲松是指梁弄镇南“安山岭”上高大挺拔的9棵松树,目前尚存8棵。它们由西南至东北依次排开,分别被编号为070―078,平均树高约22m,平均胸围1.5m,其中最大的胸围约1.92m,平均树径0.48m,树龄约200年。清末,五桂楼藏书家黄澄亮的嫡孙黄芝生(1849,1930)为官清廉,曾得绍兴同乡会赠送“明镜高悬”匾一块,后去台湾任行省县知事,甲午战争失败后,台湾割让日本,黄芝生建造城郭,抵御日寇,亦得台胞赞扬。解职回乡后,住在梁弄,死后葬安山岭,周围种了很多松树,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尚有13棵,由于保护不善,只剩9棵,后编号为074的松树枯死,现仅存8棵。抗战时期,安山岭下的横坎头村建立了浙东区党委,成立了红色政权,相继建立了浙东行政公署‘新浙东报社、银行等,成为浙东的红色政权中心,所以后人就将其命名为红岗劲松。上世纪五十年代,长影厂在这里拍摄电影《芦笙恋歌》的大部分外景,使之成为扬名国内的风景区,上世纪末被评为余姚十景之一。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红岗劲松位于梁弄镇南横坎头村,距镇区约1.5km,由县级公路相连,交通便利。同时它距浙东区党委旧址,浙东银行旧址及白水冲瀑布等景点都较近,且由县级路直达。 保护与开发现状:树木均已作为古树进行编号保护,但效果一般。 51: 金吾庙樟树,1级,CAB丛树 地址:河姆渡镇 性质与特征:金吾庙樟树距今约500年,其中一棵胸径6.25m,树高约10m左右,树高2m处有分枝,有四处,形如人手之五指。树上有较多枯枝,但树仍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棵樟树胸径为4.13m,树干高约4m处有分枝,被截去树干有三处,此樟树树枝奇形怪状。 樟,一名香樟,常绿乔木,豫、章二木,一类二种。《木谱》云:豫、章二木,生七年乃可辨。叶似楠而尖长,背有黄赤茸毛,四时不凋,有换叶不离青的特性。初夏开细花,圆锥花序、香似米兰,结小子,肌理细腻,有纹,可雕刻,气甚芬烈。大者数抱,从根到叶子都有樟脑香气温。木质坚硬美观,用以作家俱、箱柜最好。 两棵樟树后为金吾庙,五开间,硬山双坡,大门面向南偏东30度。樟树前面农田,两侧为民房。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余姚市河姆渡镇金吾庙村,可由一条村中的一条水泥路达到。其南2公里处为河姆渡遗址。 保护与开发现状:未受到保护,樟树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52: 白桃树,1级,CAB丛树 地址:大岚镇 性质与特征:?禄寿园系三种古树的合称。整个园中有松、桃、香榧三种古树,均有600年以上的树龄。分别代表?、禄、寿。这三种古树中,以白桃树最为奇特,奇特有三:自古桃花以粉红居多,白色桃花较为少见,而柿林村中的桃树属白桃,这是奇一;此桃树已有1000余年历史,而一般桃树活不过50年,这是奇二;而它只开花,不结果,据说它开花500年才结一次果,此奇三。 白桃树高十余米,胸围有3.77m,最大胸径1.55m,须三人合抱,古树向东倾斜约55度,其根茎裸露,主干中空,东南侧有一大洞,直径有0.8m,在桃树中甚是罕见。关于白桃树,还有一个传说。当年孙悟空自树齐天大圣,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圣会,自知闯祸,便想逃走,临走时见桃树上还有一个大蟠桃,便摘了那桃,飞出南天门,边走边吃,吃完后随手将桃核抛向空中。那桃核从天而降,落到了赤水溪边狮子岩山坡地里,长成此树。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禄寿园(白桃树)位于柿林村,靠近浒溪线,与丹山赤水景区相距不远。进出交通也较便利。 保护与开发现状:?禄寿园(白桃树)仍处原始状态,未开发,保护一般。 53: 北溪村古银杏,1级,CAB丛树 地址:四明山镇 性质与特征:北溪村古银杏为北溪正南面路边的两株银杏树。位于东侧的一棵编号为017,已有870年历史,胸围4.74m,胸径1.85m,树高约25m,枝叶繁茂。位于西侧的一棵古银杏编号015,亦有870余年的历史。胸围3.4m,,胸径为1.2m,树高约23m。古树西南道路对面亦有两棵形状特异的奇树。两树均为铜钱树,相距仅1.9m,且又都分两叉。东侧一棵树围5m,胸径2m,在距地2.1m处开叉,各自向上生长。西侧一棵胸围4.2m,胸径1.9m,在距地1.3m处开两叉。这两棵书品种相同、粗细形态相似,所以村中居民都称他们为“兄弟、姐妹树”北溪村范围不大,却有不少古树名木,证明了该村实为历史悠久的自然古村落。两古银杏树正北面,既为北溪,溪中水量充足,与古银杏相映成趣。在古树的正西方向,是北溪天兴庙。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北溪村紧邻茶培,四明山镇位于余姚市的最南端,省道浒溪线横穿全镇,旅游发展可直接接受国家级旅游风景区溪口的辐射。 保护与开发现状:未开发,保护良好。 54: 茶培村古枫香树群,1级,CAB丛树,新单体 地址:四明山镇 性质与特征:枫香古树群为五六株古树组成的古树群。树种除了枫香还有柏树等,其中编号288的枫香树龄约400年,胸围2.85m,胸径1.1m。枫香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不少地方已断裂,树干、根部许多地方长有青苔,斑斑驳驳。但仍然枝繁叶茂,夏天苍翠欲滴,秋天霜叶尽染,满树金黄,秋风吹过不时有有落叶如彩蝶翩翩飘落。北溪村为历史悠久的自然古村落,北溪穿村而过,有独特的风情民俗。古树群位于北溪村西面山坡上,浒溪公路旁,树下山坡上坟墓很多。古树群旁有古栈道通过,石板及卵石镶嵌,栈道东通奉化宁波,西接余姚上虞。古时曾为浙东交通要道四明山镇为中国红枫之乡,有不少红枫基地,满山遍野满眼红叶,配以青山绿水,令人目不暇接。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四明山镇位于余姚市的最南端,省道浒溪线横穿全镇,旅游发展可直接接受国家级旅游风景区溪口的辐射。 保护与开发现状:未开发,保护良好。 55: 三七市镇樟树,1级,CAC独树,新单体 地址:三七市镇 性质与特征:三七市镇樟树是一棵高约20m,树冠越40m左右,胸径6.65m左右的大樟树,根据当地村民的介绍此古树的年龄约有500年的历史。树干高3m左右有分枝,朝南树枝叶茂盛,郁郁葱葱。 樟树又名香樟,常绿乔木,豫、章二木,一类二种。《木谱》云:豫、章二木,生七年乃可辨。叶似楠而尖长,背有黄赤茸毛,四时不凋,有换叶不离青的特性。初夏开细花,圆锥花序、香似米兰,结小子,肌理细腻,有纹,可雕刻,气甚芬烈。大者数抱,从根到叶子都有樟脑香气温。木质坚硬美观,且有芬芳的清香,用以做家俱为最好。 该古树长势优良,无虫害与受人为破坏等现象。旁边有一古庙,已经被废弃,但现状保存良好,现此庙当作过往的休息处供路人休息。庙的另一侧有两棵稍小的古樟树。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位于三七市镇唐李张村,从三七市镇有油路通向唐李张村,通往三七庙樟树为一条宽2m左右,长约200m左右的山路。 保护与开发现状:未开发,但古树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56: 望夫树,1级,CAC独树,新单体 地址:牟山镇 性质与特征:望夫树系一古樟树。它胸围达7.35 m,最大胸径2.5m。古樟树据称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的树干中心已经空掉。望夫树在距地面2.6m处开四叉,其中两叉已被锯掉,古树整体向东倾斜,约呈50度角。樟树一名香樟,为常绿乔木,豫、章二木,一类二种。《木谱》云:豫、章二木,生七年乃可辨。叶似楠而尖长,背有黄赤茸毛,四时不凋,有换叶不离青的特性。初夏开细花,圆锥花序、香似米兰,结小子,肌理细腻,有纹,可雕刻,气甚芬烈。大者数抱,从根到叶子都有樟脑香气温。樟树木质坚硬美观,有较强的防蛀功能,所以常被用以作家具、箱柜。香樟树还是理想的行道树,因为它生长较快,且无虫害,便于管理。 望夫树位于牟山一镇级道路旁,不远处是著名的牟山湖,此外,它离马步龙遗址及樟树群也比较近。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望夫树位于牟山一镇级公路旁,牟山湖畔,交通十分便利。 保护与开发现状:望夫树尚未作为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也很一般,基本仍处于原始状态。 57: 七叠瀑布,1级,BCB跌水 地址:河姆渡镇 性质与特征:七叠瀑布位于山炕村。 穿过一片树林,循着草树茂密的林间小道,摸索进入山岙深处,路上不时有许多不知名的草木挡道,且有松鼠惊跳其间。再往前,可以听见溪水声音洞洞,拨开树丛,可以看见瀑布从岩石上喷薄而出,壮观动人.跌瀑布宽约2m左右,飞泻的瀑水与岩石撞击后一分为二,状如尾燕。 根据当地村民介绍,七叠瀑布上面有一仙人下棋的石头。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宁波市余姚县河姆渡镇车厩水库边上,交通十分方便,有与318省道相连的水泥路通向七叠瀑布。 保护与开发现状:该单体还未被开发( 58: 六洞闸观潮,1级,BEB涌潮现象 地址:临山镇 性质与特征:六洞闸紧扼临浦江出海口,闸两侧宽阔雄伟的海塘(九塘)如巨龙蛰伏海边。塘面可容纳5万人观潮,塘北海涂交叉,视野开阔,为海潮的涨落留下了充分的空间。尤其是农历八月十八观潮节,六洞闸前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争睹天文大潮。海浪随潮而至奔腾而来,浊浪排空,惊涛拍岸,汹涌澎湃,蔚为壮观。 临山观潮,可以远溯到唐宋。后来随着海潮逐渐北退,观潮点也随之被移;1981年,临海浦闸(即六洞闸)在镇北6?的海边建成,为观潮活动提供了最佳视点。临山镇地处杭州湾南岸,与海盐盐官镇阁海相望,这里有广阔的滩涂,漫长的海堤,钱江水和东海潮在这里交汇,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观。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位于余姚市临山镇临海乡,329国道转村级公路直达。 保护与开发现状: 未开发,保护良好,每年8月也有不少远近村民过来观巢。 59: 双树凌云,1级,CAB丛树 地址:四明山镇 性质与特征:“双树凌云”为两棵树龄700余年的珍稀金钱松,挺立于显灵庙前。编号335的金钱松树围3.4m,胸径1.15m。编号336的金钱松树围3.45m,胸径1.2m,树中心距离仅6m,两树苍郁茂密树冠高达35至40m,如同村庄的标志和忠诚卫士屹立于村口,号称旗杆树,又如庙门前的两支蜡烛。显灵庙为三开间硬山顶,坐东朝西,主开间3.9m,面宽9.8m,主跨4m,总进深7.3m。“双树凌云”位于四明山梨洲坪头自然村,坪头村建村七百余年,树龄与村龄相当。为村庄风水树,常有老百姓到树前祭拜。树前平地立有一块花岗岩石碑,上书“双树凌云”和树的历史。庙前有一座古桥,为单拱石砌。四明山镇为中国红枫之乡,桥下溪畔,有不少红枫基地,满山遍野满眼红叶,配以青山绿水,令人目不暇接。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北溪村紧邻茶培,四明山镇位于余姚市的最南端,省道浒溪线横穿全镇,旅游发展可直接接受国家级旅游风景区溪口的辐射。 保护与开发现状: 已开发且保护良好。 60: 松柏倚天,1级,CAB丛树 地址:四明山镇 性质与特征: 松柏倚天是坪头村的几棵古树,其形态既奇特也奇伟。古树共有5棵,5棵树成品字形排列,其中最大的一棵为金钱松,有1110年的历史,树围4.57m,树径达1.38m。另一棵金钱松为810年,树围为3.55m,胸径1.15m,其东北方有藤缠绕,在1.1m处有侧枝长出,侧枝如小树般和大树并排向上长,侧枝胸围0.61m.。其中的一棵松柏树有810年树龄,胸围2.5m,胸径0.95m,这棵柏树主树杆因被雷击已中空。树杆上有十几个超过0.1m的树洞。挽着这棵柏树的铜钱树也有550年,这几棵组成一个整体,成为松柏倚天。树前平地立有一块花岗岩石碑,上书“松柏倚天”和树的历史。碑上书:“斯地古时林木茂盛千年古树高入云天多不胜计,然历经沧桑,至今所剩无几实为鲁殿灵光南首一松曾遭雷击后萌新枝乃瑞兆也,其余四株若虬龙丹藤,翠蔓络其上风拂其枝若龙翔风舞苍翠可人永留世间。”四明山镇为中国红枫之乡,有不少红枫基地,满山遍野满眼红叶,配以青山绿水,令人目不暇接。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四明山镇位于余姚市的最南端,省道浒溪线横穿全镇,旅游发展可直接接受国家级旅游风景区溪口的辐射。 保护与开发现状:已开发,保护良好。 61: 中空头村檀木、金钱松林,1级,CAB丛树 地址:大岚镇 性质与特征:檀木(名树群)实系由1棵檀树和4棵金钱松组成的小型名树群。其中,这棵檀树属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榆树科,青檀属(又称异朴属),木属仅1种,为中国特有。此檀树为落叶乔木,高约17m,胸围4.32m,最大胸径1.13m。它干皮暗灰色,薄长片状剥落。单叶互生,卵形,长约10cm,基部全缘,3主脉,侧脉不直达齿端,先端长尖或渐尖,基部呈广楔形,背面脉腋有簇毛。 青檀主要生长于黄河及长江流域,喜光,稍耐荫,耐干旱瘠薄,常生于石灰岩的低山区及河流溪谷两岸,根系发达萌芽性强,寿命长。而其木质坚硬,纹理直,结构细,是制作家具的优等材料。其树皮纤维优良,是制造著名宣纸的原料。青檀周围有4棵金钱松,树径较青檀略细,树高越28m,也是中国特产树种。这4棵金钱松均属垂枝金钱松,小枝下垂。它们与青檀一起,构成了一幅不多见的名树风景。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檀木群位于余姚大岚镇四空头自然村,距浒溪线约2km,进出交通方便。 保护与开发现状:这5棵名树均未开发,保护一般,保存良好。 62: 积善桥,1级,FFA桥 地址:四明山镇 性质与特征:积善桥建于清代,跨北溪,系单孔石拱桥,西北东南走向,拱跨12.4m,总长约30m,宽4.35m,为四明山大跨度石拱桥的代表之一。东南、西北两端各有12级世界,桥身两边石栏杆上有石雕花纹,依稀可见。现积善桥一基本废弃,仅作为观赏景观。但桥身保存完好,现以列为市级文保单位。 积善桥位于古栈道,为古时的交通要道。通奉化、宁波西接余姚、上虞。距浒溪公路约100m左右。距北溪村约500m海拔400m左右。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桥西北极为省级公路浒溪线,距余姚市区13km。 保护与开发现状:积善桥现已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 63: 胜归山烈士陵园,1级,FEA陵寝陵园 地址:西北街道 性质与特征:胜归山烈士陵园坐东面西。入口进去后,是5m宽的水泥通道,两侧是柏树园。行20m远,上8级梯形的台阶,到了另一平台。正中是8m宽的水泥道,旁有两列石凳,道路旁边樟树林,前方是傍山而建的陵墓,呈梯田层次上升,有四层。陵墓群中,有陈洪、周以节、陈忠、陈风全、浙四军浙东纵队六战士等烈士墓。胜归山烈士陵园于九五年被余姚市人民政府列为“余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市关工委联合市委老干部局及早部署清明祭扫活动,并在清明节时,发动部分市直单位老同志在胜归山烈士陵园值班,还对前来祭扫的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胜归山烈士陵园位于城区北面,胜归山的西南面山脚下。陵园周围是居民区,西侧是水泥厂。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位于市西环北路的东侧约五六百米,坐落于胜归山西南侧,交通十分便利,西环北路和丰山路有水泥路与之相连。 保护与开发现状:保护现状良好。 64: 严子陵墓,1级,FEB墓(群) 地址:东北街道 性质与特征:严子陵墓系一历史名人墓,位于克星山西北麓。严子陵,浙江会稽余姚人,他原姓庄,后人因避明帝讳改姓严。名遵,字子陵。少有高名,后游学长安,结识了刘秀和侯霸等人。公元8年,王莽称帝,徭役繁重,吏治腐败。王莽为笼络人心,曾广招天下才士。侯霸趁机出来做官了,刘秀却参加了绿林起义军,决心推翻王莽政权。严子陵也多次接到王莽的邀聘,但他均不为所动,最后索性隐名换姓,避居僻乡,彻底摆脱了王莽的羁绊。公元25年,刘秀即帝位,征召其为谏议大臣,严拒之,归隐富春江衅,耕钓以终。相传刘秀称帝后,曾3 次遣使才访得严子陵入京,与之畅叙友情井同榻而卧。睡间,严以足压在刘秀腹上,刘亦不以为然。次日太史上奏:“客星犯帝座,甚急”。刘秀笑道:“朕与故人严子陵共卧耳。”然而严子陵却料定其中必有缘故,他从这件事中,看到了小人的倾轧,官场的险恶,便执意不肯再在洛阳留下去了。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光武帝刘秀曾再一次征召严子陵,严子陵也再一次地拒绝了,并索性回到故里陈山隐居起来,没过几年,便老死在那里,享年80。他所葬的陈山也因他而又名为克星山。 严子陵的人品确是难能可贵的,然而当时知道的人并人多。直到北宋名臣范仲淹任睦州知州时,在严陵濑旁建了钓台和子陵祠,并写了一篇《严先生祠堂记》,赞扬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严子陵才以“高风亮节”闻于天下。南宋嘉定年间,陈山严子陵墓旁也建起了高风阁,后来还办了个高节书院,今均早已湮没,只剩下一块墓碑,保存在峙山公园里。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严子陵墓位于余姚城东堰山桥村克星山。 保护与开发现状:严子陵墓现已基本荒废,有墓碑现存于峙山公园内。 65: 赤水桥,1级,FFA桥 地址:大岚镇 性质与特征:赤水桥系一座单孔石拱桥。整桥全部用三面光的红褐色块石对缝砌就。赤水桥呈东北,西南走向,总长约23m,其中净跨15m,桥宽5.3m,拱高约10m。桥面正中镶着一块正方形石板,有荷花雕饰,两边桥栏上各有四个望柱,顶端刻有扁圆球形石饰,正中桥栏外侧各有“赤水桥”三个红色大字。桥两边各有10级石阶。赤水桥始建于咸丰九年(1859),由峙林沈云章发起修建,到同治元年(1862)建成,资金由各房依户捐助。在当时没有机械施工条件下,造桥所有材料靠手工开采、加工,并人工抬运到工地。造桥前,根据图纸用无数方木从溪底搭建一圆洞形脚手架,可见当时工程十分艰巨。该桥于1920年秋因山洪暴发而被冲毁,现存石桥是1922年重修的。赤水桥西南有一双鹿轩,供游人休憩赏景,东北有一土地庙,四季香火不断。桥北侧岩壁上有宋徽宗所题“丹山赤水”四个瘦金体大字,韵味十足。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由峙林进入丹山赤水景区后,可由人工山间小路到达。赤水桥周围景点密集,游览较便利。余姚南站有班车直达丹山赤水景区。 保护与开发现状:赤水桥现已作为丹山赤水景区重要一景被开发,保存较好。 66: 宁波大方桥,1级,FFA桥,新单体 地址:鹿亭乡 性质与特征:大方桥位于晓云村内,横跨于晓鹿大溪上,为单跨石拱桥。引桥长3.5m,宽5.7 m,桥的两边有石阶,面宽0.35m,高0.15m。台阶两侧有石围栏,围栏根高0.5m,宽0.14m,围栏上有石柱,高0.75m,宽0.2m。桥身长3.3m,桥身由石板组成,其中有一正方形雕刻有植物图案的石板,石板边长为0.85m。桥身四角有四根石柱,柱高0.8m,宽0.23m。大方桥的桥联上刻有“大地双峰环碧水,横拦大壑作重龙”。整座桥石板拼砌密实、坚固。现桥的旁侧有一水管,用砖浇筑起来。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大方桥位于鹿亭乡晓云村内,横跨于晓鹿大溪上。进出交通方便,鹿亭乡内有水泥路通向晓云村。 保护与开发现状:未开发,但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67: 贺溪桥,1级,FFA桥 地址:梁弄镇 性质与特征:贺溪桥为石质桥,整座桥呈东西走向,由3条石板并排铺设而成的,桥宽1.17M,长30.85M,净跨达30.59M,共有7跨,其中主跨达到了4.6M。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由浒溪线到达,就位于村口处。 保护与开发现状:有人在使用,尚未开发。 68: 余姚江正源,1级,AAF自然标志地 地址:大岚镇 性质与特征:余姚江源头系余姚江正源标志地。它位于大岚镇夏家岭村左眠岗头东坡。余姚市人民政府于1994年建立石碑一座,碑面朝西,高约1.7m,宽约2m,正面阴刻行书“余姚江正源”五个红色大字,背面镌刻有隶书“姚江源头碑记”,全文309个字,刻有姚江源头调查的原因及调查经过和结论。碑正面基座上镌刻着考察队二十名队员的名字。对于姚江源头,历来说法不一,南北朝孔灵的《会稽记》中认为其源出自太平山,《嘉泰会稽志》,黄宗羲的《今水经》,清康熙《余姚县志》、光绪《慈溪县志》转引自《天启志》等都这么认为。《重修浙江通志稿》认为,姚江源自上虞县的象田山,《余姚县水资源调查及水利区划报告》(1984年9月)称,姚江南源于大岚乡夏家岭,中源于上虞县江坎头。对姚江源头出处的众说不一影响了对姚江流域规划、治理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于是余姚市府于1990年组织了姚江河源考察队,经三年四次实地考察和测量,提出报告,于1993年3月3日通过省专家评审委员会的确认,最终得出姚江源头为大岚镇夏家岭村左眠岗头东坡,上虞通明江是其最大支流。姚江源头石碑正前方,有一圆形井状坑,四季湿润,据说这就是姚江源点。现在其周围都种有茶树,环境优美。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从大岚镇驱车向西约3km,到达四丰村后,步行约20余分钟山路就可到达,交通不够便利。 保护与开发现状:现源头尚未开发,周围山坡已辟为茶场,保护一般。 69: 甬江源,1级,AAF自然标志地 地址:四明山镇 性质与特征:甬江源位于原屏风山乡溪山村,距镇所在地15km。甬江源是在群山怀抱的山坳中,由山间泉水汇集而成的。在屏风山中经过2座山头的山坳里有一滩30多米长的水带,平均不到4m宽,水流清澈,和小溪一般,最深出也只有1m多深。其中有许多的小鱼虾在其中。四周的树木繁茂,源头两岸长满了青草,周围的岩石平缓光滑。人可以在上面行走。甬江源头的水流量受季节的变化较大。甬江源头周围的岩石含有的铁质成分比较多,所以岩石多呈红色。其石质坚硬,在水流的长期冲蚀下棱角被磨圆,变光。甬江源头的形成与地质上的断裂构造有关。地下水受到断裂带的控制,有水从地底涌出,再加上雨水。这些水流又从深嵌沟谷中流出,就形成了甬江源。甬江源的水流无污染环境质量较好。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四明山镇出发,到屏风山,翻过两个山头可以到达。 保护与开发现状:未开发。需要保护 70: 幢起岩,1级,ACE奇特与象形山石 地址:大岚镇 性质与特征:幢起岩系一象形石。它位于柿林村边,是一条长方形石柱,似有两块巨石累堆而成。最上端顶着的一块方形大石,有一触即坠之感,远眺如巨型桥墩。根据两块巨石相叠之形,当地人称此石柱为幢起岩。幢起岩还有一特点,即是从两个不同侧面看上去,会呈现两种不同的象形形状:一边为人的头像,另一边为狗的头像,甚是奇特。幢起岩系火山泥灰岩,原先与山体合在一起,因其与山体岩石间存在节理,在山体运动中,节理出现裂缝,并不断扩大,后又经千万年的风化侵蚀作用,逐渐变为与山体分离的柱状石块。幢起岩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说是八洞神仙之一的吕洞宾云游来到大岚山,看到山里人挑脚翻山越岭十分辛苦,就动了恻隐之心,从赤水溪中搬来两块巨石,作为桥墩,就在吕洞宾准备架桥板时,这架桥之事让玉帝知道了,下旨让吕洞宾停工,吕只得罢手,结果,桥没架起来,桥墩却留了下来。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幢起岩位于浒溪线旁峙林村附近,稍向下走十几级台阶即到。 保护与开发现状:幢起岩现已开发为一个景点,有修石阶通往,保护尚可。 71: 玉皇山,1级,AAA山丘型旅游地,新单体 地址:东北街道 性质与特征:玉皇山山体植被茂盛,从山脚下沿一百九十八级台阶,顺着山坡上山,到山顶上有平台,有约30*20m,此平台四周有护栏板,栏板高约0.90m,有望柱,栏板上刻有图案,此平台南北有出入口,平台上有一前几年新建好的亭子和过廊。亭子上有观音象,亭为四角亭,共有十六根柱子,每角有四根柱子,亭西有过廊,仿古式混凝土结构。原山顶有一四进的大殿,规模宏大,可惜大约在解放初期被毁。还有,据说山脚下为抗日时期,有一些抗日爱国主义人士被活埋的地方,当时死者有几十人。玉皇山的山脊旧名雁岭,因汉虞国致雁而得名。山脚下还有“雁泉”,常年不涸,时人颂为神泉。在余姚镇东,北麓靠侯青江,海拔54m,其形如龟得名。别名竹山。玉皇山还有一名凤山,又名大黄山,据光绪《余姚县志》载:“大黄山在县东二里,亦名凤山。”“山巅有玉皇殿,今遂名玉皇山。”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在余姚镇东,北麓靠侯青江,位于城东1公里处,可坐公交202路到达。 保护与开发现状:早期建筑已被破坏,荡然无存。现山顶平台上有一亭和过廊。 72: 渚山,1级,AAA山丘型旅游地 地址:马渚镇 性质与特征:马渚镇西南有群山连绵起伏,统称渚山。山势逶迤,矫若游龙。山脚有一平台,高约4m,上有石狮栏杆,两旁有两幅描绘秦始皇南巡至此的雕像。右边一幅为“始皇南巡”,左边一幅为“屯兵饮马”。登上石阶至二炮台山,有石凳、石椅、石桌供人休憩。绕过二炮台山,出谷口,有盘山石径可直上高庙山。高庙山之奇不在高庙,而奇在山上有天然拱桥和两个迥然不同的石洞。南坡有石崖似巨象,“象鼻”凌空而后着坡,这样就形成高约丈余、宽仅三四十厘米的天然石拱桥,俗称“奈何桥”。从“奈何桥”下穿过石拱,40m左右就是水石洞。水石洞宽8.9m,不深,周围岩壁呈赭色,长年有滴水渗出,湿漉漉的。下有水坑,不见尘泥浮藻,全是鹅卵碎石,水深仅过足踝,水色清澈。与水石洞相背,山北坡有旱石洞。洞宽约50m,深约16m,高约10m,中间乱石堆叠,两边虽无石阶,却可上下通行。洞可容四五百人坐立,然终年不见滴水,即使疾风暴雨,洞内也不见雨水渗入。越过高庙山,有山称仰天温。仰天温作为山峰名称,颇为奥妙,原来仰天温山头有一方圆不足一亩的池塘,池水冬不冰冻夏不热,并且长年不见干涸。周围全是茶树,常年翠绿,这大概是受仰天温池水滋润的缘故吧~ 马渚是历史悠久的江南古镇。据史料记载,中国历史三皇五帝中的“舜”就出生在渚冯,即现今的马渚。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屯兵渚山,饮马于潭,故此而得名马渚。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渚山位于马渚镇西南,交通便捷,距离余姚市区约15分钟车程。 保护与开发现状:已作为公园开发,保护良好。 73: 四明湖大坝,1级,FGD堤坝段落 地址:梁弄镇 性质与特征:四明湖大坝系一软粘土基础心拦水墙坝。大坝位于石乱山与美女山之间,北东东―南西西走向,坝高16.55m,长567m,顶宽5m,底宽90m。大坝迎水面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加固膜前盖重,泄洪闸为3孔×5.5 m弧形钢闸门。闸门可由自动和手动两种方式开启。四明湖水库于1958年动工兴建,1959年7月拦河坝堵口合拢开始蓄水。坝体曾于1959年7月、1960年4月、1963年8月发生三次大滑坡,1964年至1966年修复,加做粘土斜墙和上、下游镇压层。2002年10月,对大坝进行除险加固,工程包括:大坝防渗加固、泄洪闸改造、非常溢洪道防渗加固,自溃坝背水坡放缓和改造原输水洞等,加固工程拆除砌石1.3万方,石渣填筑8.7万方,浇筑混凝土2.6万方,填筑黄泥1.3万方,复合土工膜2万?,黄沙2万方,石料5万方,水泥7800吨,钢材400吨,改建房屋2000?。总投资约5400万元左右。四明湖大坝与四明湖度假村、玉兔岛隔水相望,与周边四明山水和谐共存,一起构成壮美秀丽的四明湖风光。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四明湖大坝位于余姚梁弄镇西与上虞交界处,与四明湖度假区隔水相望,进出交通便利。浒溪线横跨梁弄镇,南站有班车直达四明湖。 保护与开发现状:大坝目前正处加固后期,保存较好。 74: 隐溪河,1级,BAA观光游憩河段,新单体 地址:大隐镇 性质与特征: 隐溪河又称引溪河,系一溪河,从长港入口引大隐溪之水,经庙前、里外埠头、石山下、姜岱、马车桥、三过、下边、岐山头,直至鄞西石塘河,全长25-30华里,是这一方人民滋养生息的命脉。隐溪河原先是逐段疏浚引导、开拓而成。相传南宋绍兴年间,吏部尚书汪大猷,系大隐汪家人氏,他有一千金,是岐山(现鄞州区)余家的儿媳,当她回娘家省亲时,向父母哭诉他乡之水苦涩难咽。汪尚书安慰并答应女儿帮助解决。此后出资开挖了垒水桥与姜岱之间的一段河道。河道两侧畈田就成了大隐旱涝保收的田块,并命名为新河畈,隐溪河蜿蜒向东,直至鄞西石塘镇。当时还分配了这条河的水源,但旱时还是会出现争水的矛盾,下游群众沿河攀阻,开塞直至大隐溪的堂址桥下(即金刚溪万年桥),无人敢阻。民谣“岐山头人做冤家,姜岱马车桥人现成车”展现了当时争水的矛盾。隐溪河东侧为大隐山。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318省道与杭甬高速公路横贯全镇,镇内有水泥路直通村内。 保护与开发现状:河水水质优良。 75: 牟山湖,1级,BBA观光游憩湖区 地址:牟山镇 性质与特征: 马渚西湖位于余姚市姚西平原的西南侧,故称西湖,一名新湖,又叫牟山湖。三面环山,东傍狮子山,南倚姜山,西靠上虞旗善,北濒湖塘(今湖塘下村相近)。据清代光绪年间的《余姚县志》记载,西湖湖面达500顷43亩3角30步,约合1.7万亩,可见那时湖面还十分辽阔,为邻近的6乡9里的灌溉主要水源。清末以来,湖泊淤浅甚多,又因民国时期,放禁建塘围田,湖面大为缩小,仅在1947年,湖的北部就围田3400亩。1993年版的《余姚市志》介绍,西湖湖面5000亩。马渚西湖,山灵水秀,风景优美。谢阁老次子谢丕(明朝嘉靖年间官拜吏部尚书),曾到过西湖,赋有七律《游新湖(西湖)》一首,诗云:“人道新湖第一观,新湖还是汝湖宽。漫夸叠幛云鬟迥,独爱回溪玉髓寒。春鲤浪花时泼泼,晓鸥沙草自团团。尔曹家与荒庄近,肯过姜山学炼丹。”湖畔有马步龙窑址。湖的东南姜山山麓,有明代吕本的坟墓。吕本为明代余姚三阁老之一(即谢阁老、吕阁老、袁阁老)。传说,吕家先在湖滨建造了个上岸的埠头,人称“马沿埠头”,从埠头至墓地,约有500米距离,全用新昌运来的长方石块填铺,沿路两旁排列着巧夺天工的石人、石羊、石马、石乌龟、石牌轩。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处于杭州――绍兴――宁波――舟山这条黄金旅游线的中段,萧甬铁路复线横穿湖的北首;杭甬高速公路的高架桥,从湖的西北边斜贯到东南。 保护与开发现状:建国五十年来,重修了大有、屡丰两座湖闸;加高加固了湖塘;1969年10月,引四明湖水进湖,增加蓄水量,扩大西湖的灌溉面积。 76: 仰天湖,1级,BBA观光游憩湖区 地址:四明山镇 性质与特征: 仰天湖系一个天然山顶湖,湖的面积约40亩,满湖是茂密的芦竹,民谣说:“仰天湖,湖仰天,山在湖四沿,湖在山之巅。”它的神奇可概括为湖奇,石奇,竹奇,故事奇。仰天湖另一奇观是芦竹倒生。每当嫩鞭出芽后,便先往水下的泥里钻,然后再抽出笋,出水面长茎。这种倒钻芦笋鲜嫩可口,营养丰富,还有药用价值。据说这竹倒生现象与刘伯温有关。一次,刘途径这里,因其会测风水,发现了金砖的埋藏点,因当时正忙为朱元璋打天下,政务繁忙,就折了一根芦竹,插在湖中作记号,以便日后来取。待天下太平,刘伯温重上四明山时,已是满湖芦竹了,只得作罢。因他当时是倒插芦竹杆,所以这里的芦竹就成倒生的了。另传,刘看到第一芦山形为“头戴将军帽,手提黄凉伞,脚踏王狮子,九官齐下拜”,认为风水极佳,宜建黄凌,遂在风水眼上插竹记号,为防风水遗失,即藏乌金砖镇住,又设金门槛拦住。他还在将军帽上刻下奇文后人能读懂,就能得金砖和风水宝地,就此留下了关于天书奇文的传说。仰天湖四周山峰环立,东南有一山形似军盔,叫将军帽;西北的一座山峰,如古代挽着发髻的美女,两山隔湖相对,如同将军仰面凝望。湖西南是一道长而平的横岭,它显金黄色,俗称“金门槛”,金门槛下是深深的溪谷,民间传说湖中藏有18块金砖,故有金门槛护着。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四明山镇位于余姚市的最南端,省道浒溪线横穿全镇,旅游发展可直接接受国家级旅游风景区溪口的辐射。 保护与开发现状:未开发。 77: 余姚滴水岩,1级,ACE奇特与象形山石,新单体 地址:四明山镇 性质与特征:滴水岩位于原屏风山乡溪村,距四明山镇约15km。海拔550m左右。滴水岩实为一悬瀑,上游溪水由东北方向地势较平坦处往西南方的滴水岩处流淌,至滴水岩处落差突然加大,直接落差约50m。岩壁距滴水岩村水平距离约1km,而垂直落差高达300米,所以山坡地势陡峭,山路行走艰难。山坡上多为竹林。所以虽山势陡峭却风景秀丽,有着登山的乐趣和满足感。明朝诗人杨珂对滴水岩山景瀑布赞叹道:“滴水岩头隐玉龙,赤诚山下海王封。天风欲散千里锦,人在青霄倚空。”滴水岩村有村级沙石公路通过。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滴水岩村有村级沙石公路通过,经过四明山红枫基地。 保护与开发现状:未开发,呈自然状态。 78: 鹰嘴岩鹁鸪岩,1级,ACE奇特与象形山石 地址:四明山镇 性质与特征:鹰嘴岩和鹁鸪岩位于楼层山上,海拔约700米,岩下为悬岩村。鹁鸪岩宽2.2m,长6.4m,因为形似鹁鸪鸟,而且岩石边一带的山林鹁鸪鸟较多,常有鹁鸪的叫声。所以得名。鹰嘴岩也是由有花岗岩节理发育较成熟,随着岩石风化,形成的奇石。岩下为悬崖,垂直高差350m左右,形似陡峭的屏风,所以此山原来名叫屏风山大概也是这个原因。屏风山对面既是上虞市。鹁鸪岩距乡级公路约150m,由较平坦山路连接,经过四明山红枫基地。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鹁鸪岩距乡级公路约150m,由较平坦山路连接,经过四明山红枫基地。浒溪线穿越全镇。 保护与开发现状:未开发。 79: 丹洞,1级,ACL岩石洞与岩穴 地址:大岚镇 性质与特征:丹洞系一石质天然山洞。洞口近圆形,面朝西南,洞宽2.7m,深不知几许。洞内离洞口不远有一石桌。作为四明山道教第九洞天一景,丹洞吸引了不少香客,洞口的丹炉周围插满了他们留下的香烛。 丹洞系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余姚四明山第九洞天之所在。古人认为,名山是人?仙?神天地间沟通的桥梁。两汉时道教创立,追求遁迹山林修行,盛唐道士司马承祯(647―735)所撰《洞天福地?天地宫府图》排列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四明山为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九洞天。唐末五代时,缙云人杜光庭(850―933)所撰《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对司马承祯所列进行增删,四明山仍列第九,至此,四明山在洞天福地中地位稳固。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8),徽宗御书“丹山赤水洞天”赐四明,并扩大宫祠规模,四明山影响日隆。 丹洞地处丹山赤水风景区中心地段,不远处有赤水溪、赤水桥及“丹山赤水”摩崖石刻,风景优美。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丹洞位于余姚大岚镇丹山赤水风景区内,进出由县级公路和景区路相连,交通便利。 保护与开发现状:丹洞现已作为丹山赤水风景区的一部分进行开发,保护较好。 80: 风凉洞,1级,ACL岩石洞与岩穴 地址:大岚镇 性质与特征:风凉洞系几个大小不等的天然小洞,分布错落有致。风凉洞洞口朝西,洞边长满了杂草,不时会有水雾从洞中喷出,坐在洞口,冬暖夏凉,成为当地居民和游客夏季纳凉的好去处。据当地人说,此地比空调间舒服,如碰上高温,下午太阳一下山,洞口就会站满人,直至10点方肯离去。更令人惊奇的是该洞附近的牛家坪一户居民屋后,有凉气从山崖石墙缝内扑来,成为天然空调。通常洞穴冬暖夏凉不足为奇,但如此窄小的山洞会有如此现象,确是一谜,目前估计其成因与水冷空调的工作原理类似,具体成因尚须进一步考证。而洞中喷出的空气都异常清新、远胜空调是因为山洞中吹出的凉风其氧离子没有被破坏,而空调风中的氧离子已遭破坏。目前,丹山赤水景区已在风凉洞旁开辟了另一处景点,八卦亭,夏天人们坐在亭中 品茶看书,别有一番情趣。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凉洞位于大岚镇丹山赤水景区,进出有县级公路相连,进入景区后须经山间小路方可到达风。浒溪公路横跨大岚镇。 保护与开发现状:目前,该景点已经开发,保护一般。 81: 华山村白水冲,1级,BCB跌水,新单体 地址:大岚镇 性质与特征:华山村白水冲为是狭缝深处的一条叠水,叠水面向东南,白水冲顶可以上人,顶端的岩石经过水流的冲刷变的光滑平整,水流清澈见底还有小鱼在其中,两边绿树成阴,水流是山间溪流汇集而成,至西北流向东南,正因为顶端平缓所以汇水面积比较小,因此白水冲的水量深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每年的春、夏、秋的多雨季节是观赏的最佳时机。 水流冲刷地质构造运动而形成的自然景观,华山村白水冲发源于华山村后的山岙中。在山坳处地势平缓,水流平稳就似一条安静的小溪,华山村白水冲顶端周围的岩石为青灰色或红褐色,其石质坚硬,在流水的长期冲蚀夏北磨圆发光。但一到达半山处就形成了叠水,在半山处有一个巨大的落差,落差达到30m,远望水流呈白色,故称华山村白水冲。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浒溪公路达到,由山间小路到达。 保护与开发现状:未开发. 82: 章山村狮子潭,1级,BBC潭池,新单体 地址:大隐镇 性质与特征:狮子潭是乌岩溪上的一处水潭。溪水流经狮子岩畔从断崖上倾泻直下,冲成幽邃的潭。潭的东边有约6m多高的岩壁,上凸下凹,可容纳十余人,状如复屋,像似狮口,故名狮子潭,潭旁飞瀑直下,昼夜吼声不息。相传潭北有仙人洞,是葛仙翁葛洪修道炼丹之处。潭下有石床,横卧溪中,宋时县令李某题刻“枕漱奇观”于石,清代尚存,至今已难以辨认。狮子潭右侧岩壁上横镌着“显赫”二字,每字60公分见方。落款是“金陵任伯书”,每字纵横十三公分,还刻有“壬寅六月十三日”,字迹工整秀丽,至今仍较清晰。据文献记载“任伯万历三十九年(1611)任典史”。据此,“显赫”二字题刻,应是明万历年间所书。历代名贤对狮子潭也情有独钟,曾留下不少诗篇,如明代万历四年(1576),慈溪县令李逢申《游狮子潭》诗曰“携丈出谷访云林,霁色初开上碧岭。竹荫千村新翠羽,松涛万壑老龙吟。山当好处王维画,溪逼清声阮籍琴。更藉同游探古迹,石台岸畔块登临。明代姚元凯游狮子潭诗云:名贤共选胜,小子亦随行„„古渡溪流横,新潭龙府藏。岸喧闹喷似雪,壁峭冷于霜。曾峰攀杳蔼,万象睇苍茫„„良悟开风雅,山水共悠长。 狮子潭潭水清澈见底。潭边两山夹道,竹木避日,峭壁成行,路随溪转,溪为路开,奇峰怪石。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狮子潭位于章山村毛家埠1km,有横大公路穿过潭旁。 保护与开发现状:现狮子潭所在区域已被规划为水库。 83: 岩下山九龙潭,1级,BBC潭池,新单体 地址:四明山镇 性质与特征:岩下山九龙潭是岩下山峡谷中大小不等的九个流水冲击潭。这些龙潭中,大的有数十平方米,小的不足一平方米,潭与潭之间因自然落差,潭水溢出,以至形成一个个的瀑布,人称“九龙瀑”。这些龙潭的分布也很有特点,有密有疏,错落有致。其中在一块完整的巨石上,上下分布有5个龙潭,小的不过1?,大的则有几十平方米。这些龙潭中,最著名的是青龙潭,它是众多龙潭中最大最深的一个。共分上下大小两个,小的约30?,大的已作为水电站水库部分。 这些龙潭均处于岩下山峡谷中。岩石均为火成岩。同自然落差,流水形成瀑布。瀑布冲击岩石,形成大大小小龙潭。 众龙潭处于岩下山峡谷中。峡谷总长2.3?,赭红色火山岩谷。首尾自然落差约300m。上部梨洲电站水坝高约100m,库存990000?。库水与12色山崖形成“丹崖幽湖”名景。整系峡谷两侧崖壁雄险,适合人的探险揽奇。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四明山镇位于余姚市的最南端,省道浒溪线横穿全镇,旅游发展可直接接受国家级旅游风景区溪口的辐射。 保护与开发现状:未开发保护良好。 84: 永昌潭,1级,BBC潭池,新单体 地址:大隐镇 性质与特征:永昌潭位于章山村上、下磨间的龙潭嘴,是由白岩山水、石台山水汇合冲向鹤啼山脚漩涡而成的池潭,潭深数丈。约在一千五百年前,这里群山逶迤,林木叠翠,溪水哗哗,人迹罕至,前人谓“此乃潜龙之处”。据《光绪慈溪县志》记载:永昌潭,县西南四十里,旧名广茂潭,至道宫之上。唐天宝二年(743),明皇遣使投金龙,密以朱笔记其左肋。继而雨降,明皇目睹行雨龙左肋下有朱书及有“大宝永昌”四字,谓臣僚曰:此四明山所投之龙。乃赐潭名“永昌”。由此可见,在潭边原建有唐天宝年间的“永昌龙王殿”,殿旁为“大宝宫”。位于永昌潭北有汲水沙渚,即为昔日董孝子汲水供母处。清诗人董秉纯赞汲水沙诗曰:龙窟永昌潭,灵踪尚可探。白云四望合,绿水一溪含。浅浅留沙渚,遥遥得旧读。山川亦何幸,微迹不终淹。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永昌潭位于章山村北约500米处。黄大公路连接318省道,直通至大隐镇章山村内。永昌潭距天下玉苑景区约3公里。 保护与开发现状:永昌潭周围环境良好,至今永昌龙王祠及潭边逾千年古樟树根部犹存。 85: 蓝溪,1级,BAA观光游憩河段,新单体 地址:陆埠镇 性质与特征:蓝溪又名陆埠溪,据《余姚县志》记载:其水源自余姚县茭湖乡南黄,向东北方向,经陆埠水库,至陆埠镇与洋溪连接,全长15.5km,沿途经茭湖、兰山、陆埠,平均河床比降3.2%。蓝溪河床溪面较宽,达五十余米,溪滩发育。枯水期水流涓细,汛期水位暴涨,水流湍急。蓝溪集鱼面积大,洪水常从低处溢入,或在险处攻入溪岸,冲塌大塘。在溪头两旁田野上,堆积着众多沙墩,大片的水草丛生。在蓝溪溪流中,有许多用溪内石头或水泥砌筑而成的溪埠或丁埠,以便低水位时作为过往之通道。其中有一处的过往埠头特别漂亮,一溜儿的矮圆柱水泥石墩排列在溪面上,给周围的秀丽山水增添了意趣,行人行走其中也惬意。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蓝溪位于余姚陆埠镇,旁有水泥公路,交通便利。距余姚市区约15公里,从余姚可经318省道至陆埠。 保护与开发现状: 溪水水质优良,水面无杂物,蓝溪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有待开发。 86: 大岚革命烈士纪念碑,1级,FCH碑碣(林) 地址:大岚镇 性质与特征:大岚革命烈士纪念碑系一革命纪念建筑。纪念碑面朝南南西,高约9.5m,分两节平台,纪念碑台基长2.2m,宽1.6m,高1.8m,台座长9.95m,宽9.95m,高1.24m。纪念碑系花岗岩质地,正面刻着“革命烈士纪念碑”几个大字。大岚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三五支队抗日游击站的重要战场,三五支队的游击队员利用大岚山地险峻的有利地形对日本侵略者进行游击战,也在这片土地上撒下了自己的鲜血。解放战争时期,为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反共阴谋,“浙纵”三支队、五支队在南山总办自卫队的配合下,于1943年8月13日夜全歼夏家岭、石鼓里“肖二支队”和驻黄家庄的余姚县政府武装,生俘县长夏铭章及支队长肖文德,取得大岚歼灭战的胜利。为纪念革命先烈,大岚人们在镇北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大岚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余姚大岚镇镇区北部,濒临浒溪线,海拔约为450m,不远处就是生产著名的高山云雾茶的茶厂。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大岚镇镇北浒溪线旁,同时也是进镇的进口。 保护与开发现状:该革命烈士纪念碑已开发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护也较好。 87: 大学士第,1级,FDD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 地址:泗门镇 性质与特征: 大学士第位于泗门镇万安桥西北角,状元楼前,前后两进,东西两边侧屋,中间一个天井,天井偏东南一口古井,东西横阔14.20米,南北两进通深23.30米( 大学士第东邻阁老府第,南邻成之、人和两个庄园,西邻大方伯第,北邻状元楼。四邻壮观的明清古建筑群,全属谢氏一门。 大学士第,是明代状元谢阁老祖父的遗业,亦是谢迁幼年生养的老宅。据《谢氏二房谱》(后谱)载,谢阁老的祖父名谢莹,字怀玉。明代宣德五年(1430)任本省布政司,因他平贼有功,连续进晋二级,累赠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大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大学士第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房屋完好,只是部分门窗有所改动,有几间屋内浇了水泥地面。大门阳额有“大学士第”四个墨笔大字,苍劲挺拔。大学士第如今住着谢阁老的第十三代孙和第十四代孙四户人家。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位于余姚市泗门镇,329国道旁,交通便捷。 保护与开发现状:以列入市级文保单位,但未开发,保存一般。 88: 龙虎草堂,1级,FDE书院 地址:陆埠镇 性质与特征:1995年为了纪念梨洲逝世三百周年,在原址重建了龙虎草堂。 重建的龙虎草堂处于龙山和虎山的谷地问,占地面积约750平方米,前有一台门,门额上镶嵌砖雕“龙虎草堂”四字。进门即为石铺甬道,直通草堂(草堂为五开问具有浙东清代山野农台风格的木结构硬山顶平房,建筑面积250平方米。室内布展文物和图片,系统展示和介绍黄梨洲的生平事迹。草堂周围草木葱郁,环境盾静而幽雅,不失为一处300年前梨洲潜心著述的场所。 清顺治二年(1645),梨洲召集故乡黄竹浦子弟数百人建立世忠营,参加抗清斗争。溃败后,他遭到清廷追捕,不得已于顺治三年(1646)奉母汞姚大夫人首次徒居化安山丙合。据《黄梨洲年谱》载:“四明北麓有化安山,故宋所谓剡中也,东峰状类虎,西峰状类龙,公(梨洲)丙舍适当其间,因名曰龙虎山堂”,又名龙虎草堂。草堂是非常朴素、简陋的,据梨洲自己说,为“辛辛苦苦一茅堂”,“三间矮屋盖芦花”。在这里,他面对抗清无望的严酷现实,潜心著述,一住就是三年(这三年的处境,正如他在《答何令见讯》诗中所描述的:“五十栖迟一老生,残书破砚日纵横。深山雪音无人迹,终夜风来只虎声”。虽然身居深山,处境窘迫,但他仍不忘抗清斗争中的遭遇:“锋镝牢囚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死犹来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何”!表明了自己至死不渝的意志,在草堂发奋撰书写千古名篇《名夷待访录》,《易学象数论》。编辑了卷帙浩繁的《明文海》。梨洲还在这里接待了甬上门士万世祯,万季野、万言以及刘勺及王正中等学子的来访问学,这里已成为浙东学子的向往之地。但不幸的是,龙虎草堂于清康熙元年(1662)二间遭火灾。据梨洲季子百家回忆,当时“出书于烈焰之中,零落而散失者又不知凡几”。五月,在黄竹浦的故居又遭火灾。梨洲虽遭“半生滨十死,两火际一年”的坎坷不幸,但仍把眼前的灾祸置之度外坚持著述。 在草堂旁又有“仕安泉”,当地村民称为“江井”或“龙眼井”,水色碧如猫眼,清澈见底,终年不涸,号称“邑中第一泉”。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位于余姚市陆埠镇南雷村,四周交通条件便利,有水泥路通向化它山龙虎草堂,北距318省道约2公里,距余姚城区约10公里。 保护与开发现状: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89: 汪大猷墓,1级,FEB墓(群),新单体 地址:大隐镇 性质与特征:南宋吏部尚书汪大猷墓,位于大隐镇章山村下磨狮子山山脚下,墓穴座西朝东,背靠狮子山,面眺大隐笔架山(长命山),墓宽13m,封土高15m,墓圈四周绿樟、苍松翠柏相间而植,互映成辉。墓前拜坛左右二侧建穿农亭。脱衣亭,相传为下属官员祭奠时所用。墓道幽幽,遭旁立有文臣石翁仲两个,头戴时贤冠,身穿朝服,手摔朝芴,文质而儒雅。墓前一水泥平台,置石马、石羊、石虎、石笋各一只。甬道旁南首直竖高大石柱一根。远离墓穴300米处的金刚溪边翌立二根石柱子,以增仪威。 汪大猷字仲嘉,号适斋,大隐汪家水磨石人。其父汪思温,宋政和年进士,任过朝官。《鄞县志》载:“绍兴七年(1137)大猷以父恩补官将士郎,授江山县尉,十五年(1145)举进士,为金华丞,又任吏部郎官,孝宗时迁秘书少监兼权给事中,刑部待郎升特此借吏部尚书出使金国,后任敷文阁直学士,留知泉州,后改知隆兴府,江西安抚使。”汪大猷天性乐易,风骨自高,与丞相史浩既为同乡,又为同年进士,但未尝附列史浩,以致史浩也叹其为高风。 大隐镇章山村下磨狮子山终年山青水秀、竹木茂盛,景色宜人。墓前水泥平台种有水杉、周围是幽幽竹林。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此墓位于大隐镇章山村村内,与318省道相连,有黄大水泥公路直通村内。距余姚市区约40公里,宁波市中心约25公里。 保护与开发现状:观遗址犹存,原置石马、石羊,石虎、石笋各一对,现石马,石羊、石虎、石笋仅各存一只外,余已毁。 90: 孙子秀墓,1级,FEB墓(群) 地址:梁弄镇 性质与特征:南宋古墓即孙子秀墓,为宋代古墓,坐落在梁弄西南的建隆岙石井山,为余姚境内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古墓。内葬南宋临安知府,右司农孙子秀,孙子秀(1212-1266)字元实,号静见。此墓为孙大年父子和葬墓。封土高30m,有仿地面木结构建筑形制木门。墓志铭高0.97m,记载了孙大年生平,墓室与山脉为一体。墓朝东座,墓的保护范围为东至石翁仲向东延伸40m,南至南石翁仲向南延伸40m,西至石翁仲向西延伸60m,北至北石翁仲向北延伸40m。 孙子秀墓和周围的景物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此墓为南宋咸淳年间所建,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有浒溪线到建隆村,步行可至古墓点。 保护与开发现状:古墓曾遭到破坏,但现存完整,不影响其整体效果,没有开发规划,保护较差。 91: 学士桥,1级,FFA桥,新单体 地址:大隐 性质与特征:学士桥系一石砌平板多孔石桥,南北走向,全长70.3m,桥宽1.96m,除两岸桥堍外,共有桥墩14个,桥孔13个,中间桥墩西端上原耸立着六角形 、2米高石经幢一座,意为藏经镇桥(惜已被毁)。桥中孔东侧及南端东西两侧面镌刻着“清咸丰四年捐资重修”字样,桥墩用规整的条石,错缝砌叠。西端做成分水尖状,起到剖水作用,遇山洪时能减轻排洪阻力。桥板上镌刻“五福捧寿”、“平升三级”等吉祥寓意图案。桥面两侧不设栏杆,桥南端是用条石铺砌的石阶,北端连接水泥路。学士桥初建于宋元?年间(1086,1094),因北宋舒?学士居此而得名。现存桥身系清咸丰四年(1854)捐资重修。整座桥结构古朴,有独特的地方风格。建桥数百年来,只换过几块石板,它已经成为余姚市现存最长的古桥之一。学士桥过80m处小溪上又有一座独孔桥,系学士桥的延伸,整条桥梁两端呈微弓向上游方弯曲,使洪水往中孔直泻,以缓解洪水对桥墩和两旁堤岸的冲刷,有很强的分洪能力。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学士桥位于余姚市大隐镇里埠头与学士桥村之间的大隐溪上。甬梁公路与杭甬高速公路横贯全镇。 保护与开发现状:学士桥现已被余姚市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92: 武胜桥,1级,FFA桥 地址:西北街道 性质与特征:武胜桥是座陡拱单孔石桥,南北横跨于姚江支流候青江上,全长23m,桥孔净跨9m,拱矢高5m。台阶踏面很宽,约0.47m,有两条长条石组成。桥身筑有望柱21根,其中桥顶4根顶端上装饰有石狮。桥腹置有2条长系石,并穿出边墙两端,雕成狮首。桥顶东西栏板外侧各镌“武胜桥”三字。东西桥壁上均镌刻有对仗工整的桥联,东联曰:“武功怀旧凯旋地,胜迹重新普济人。”西联曰:“东西潮汐永通津,南北康壮常顺轨。”远望此桥,颇具飞虹之势。东晋隆安二年(398)十月,晋将高雅之率领官军与孙恩起义军在武胜桥附近连续激战数天,最后,官军大获全胜,孙恩军队溃败。以后在此建了一座石桥,取名“武胜桥”。武胜桥扼武胜门要冲,与相距不远的候青桥(即季卫桥)同为姚城北部要塞,历来为商家竞渡、兵家必争之地。民国初期,武胜桥塌坏。民国22年(1933),桥北的李家村村民集资重建。并在武胜桥的北桥堍跨建一座雕刻精湛、规模形制较大的石牌坊:南桥堍旁增建一座武圣庙,香火旺盛。日军占领姚城期间,为控制姚城交通,打击抗日力量曾在武胜桥上设置哨所,桥顶上一块精雕细琢极具艺术价值的仙鹤图案铺桥石被日军烤火取暖而污损,痕迹尚存,流下了日军侵姚的一条罪证。南侧为环城路,桥的南侧沿河有宽阔绿化带。北侧为李家村居民低矮旧民房。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武胜桥位于余姚市区候青江上,交通十分方便,位于南河边路上,公交301路右直达。 保护与开发现状: 武胜桥北堍的石牌坊和南堍的武圣庙均已毁圮,桥已几乎成为了李家村人的“村桥”和好古者的凭吊之物了。 为过往通行自行车,台阶上填了两列水泥。桥下水质一般。 93: 季卫桥,1级,FFA桥 地址:东北街道 性质与特征:季卫桥系五孔四墩陡拱石桥,南北横跨候青江上,主孔净跨10.22m,拱矢高6.6m;次孔各净跨9m,拱矢高5.5m。桥身长达51m,桥腹置有2条长系石,穿出边墙两脚,并雕刻成龙首形。拱圈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桥顶两侧石栏板上镌有桥名和“清道光十五年重建,民国壬戌邑人童春书”字样。整座桥稳重大方,丰韵幽雅。季卫桥始建年代久远。明嘉靖三十四年(1535),倭寇自海路进犯姚城。为抵御敌人,余姚军民将此桥与黄山桥一同拆毁。之后因担心倭寇再度侵扰,一直未予修复,只是建了一座木桥以方便行人,但木桥易损坏。万历中叶,余姚知县叶炜考虑到倭寇已平,此桥为“邑之要害”,邃在士绅中倡导修复。众人积极响应,建成了石拱洞桥。清乾隆十二年(1747)三月,知县李化楠委请倪继宗、重新和尚等为董事,曾募捐修葺。道光十三年(1833),桥又圮。两年后,由邑人叶樊(字季卫)亲自设计督工,出资重建,改三洞为五洞,用钱三万余缗。后人便以李季卫之字名之,称季卫桥。历史上,季卫桥一直是姚城北门的要道,是城区通向姚北广大地区的门户。抗战时期,日军轰炸姚城,季卫桥遭一定程度的破坏。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余姚城区候青江上,位于余姚火车站西南约100米处,交通十分便利。 保护与开发现状:随着道路走向的改变,季卫桥的功能逐渐萎缩,地位随之弱化。但其雄伟肃穆的外观,仍可辨其当年风采。 94: 金刚溪万年桥,1级,FFA桥,新单体 地址:大隐镇 性质与特征:金刚溪万年桥系一九洞平铺石板桥。该桥横跨在金刚溪上,桥长46m,宽2.4m,高4.10m,。桥洞间距4.50m至5.60m不等。每洞桥板铺设4块,外侧两列石板的连接处用元宝铁扣紧。中孔桥梁两侧镌刻桥名“金刚溪万年桥”六个字,旁刻“甲子年(公元1924)里人重造”七个小字。桥墩块石砌叠有序,形制规则,西端突出,呈分水状,起到剖水、减轻洪水急湍冲击之效用。中间两墩西侧精雕两条龙头,雌雄各一,昂首伸颈,形态逼真;东侧原有石经幢。桥墩上原建有高1.6m,直径0.5m,七轮柱型的避妖镇桥经塔一座,现已毁,仅存莲花基座。金刚溪万年桥是在总结历史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的基础上加固建造的。每桥墩脚打入铁桩和松桩,在桥墩后侧下部用3至5块长条石作支撑脚,用以保护桥墩。桥脚上下过水段面铺砌滩水坝,宽与桥长相等,纵深20余米。石料选用美圆石等硬质石材作桥板桥墩。36块桥板间用26枚元宝铁作榫,块块相连。大桥北岸依路为靠,南岸用大石块砌坝护岸,长达50余米。桥下游离桥30m,处又筑郾坝,缓和洪水对桥脚的冲刷。金刚溪万年桥建于清朝,重修于1924年。建桥时,乌岩村老人翁瑞元是发起人,他从宁波、上海同乡会筹款,向当地富人和行善者募捐,向当时的慈溪县府申请补助,但因工程庞大,募捐到的资金不足,于是劝说家人将自家的两块毛竹山出卖抵亏。建桥时,他不仅吃住在桥侧森秀庵中,而且有时还露宿桥头守夜,终于将桥建成。翁氏老人的事迹至今仍备受人们敬佩。北首桥头尚建有凉亭3间,供行人憩息和躲避风雨之用,凉亭用方石柱作柱子,上镌刻楹联两幅:其一: 过了几重山 到来力倦悄且息 还有数溪水 前去路遥莫耽延其二: 野鸟有声 开口劝君暂且息 山花无语 点头笑客不须忙桥西北侧还植有一棵古银杏,树旁原建有南宋尚书汪大猷祠(现已毁)。桥树并存,相映生辉。北侧为章山村。桥下溪水清。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此桥位于黄大公路以北约7m。黄大公路与甬梁线(318省道)相接,此桥距余姚市区约35公里,其北为天下玉苑景区。 保护与开发现状:现存金刚溪万年桥,除了桥上经塔被毁及桥北段3洞2块桥板因硬伤更换外,其余保存完整,富有山区溪流上建桥特色,对研究易发洪水溪流上的桥梁建筑工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001年被余姚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列为“余姚市文物保护点”。 95: 升仙桥,1级,FFA桥 地址:大岚镇 性质与特征:升仙桥系一单跨石板桥,桥跨于小溪之上,呈东北―西南走向。升仙桥实际上是一长方形条石,桥长3.45m,宽0.3m,样子古朴,略显娇小。 升仙桥在古代是当地沟通溪河两岸的重要交通设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升仙桥娇小的桥身已经不能满足人流、物流进出的要求,于是当地人于1993年建了一座新的升仙桥以代替老桥。新桥系单跨水泥拱桥,桥净跨3.45m,宽0.3m,两边各有数级台阶。现在,老桥已完全处于退休状态,供人们观赏。 升仙桥北边不远处有一家名为清心的茶厂,桥旁有金钱松、铜钱树各2棵,桥所处环境幽静。此外,关于升仙桥还有一个传说:说是在汉代,当地有一名叫刘纲的县官,为官清廉,深得百姓爱戴,后刘纲弃官学道,师事白公,道成而欲升天为仙,他的鸡和狗不舍主人,欲与他同行,刘纲答应了,与其鸡狗在升仙桥升仙,于是后人便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之说。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升仙桥位于大岚镇北,距浒溪线仅20m之遥,交通便利。 保护与开发现状:老桥现已停用,桥体保存较好,但尚未开发,保护一般。 96: 大隐胡家洞桥,1级,FFA桥,新单体 地址:大隐镇 性质与特征:胡家洞桥系单孔石拱桥。桥东西走向,全长28.50m,石拱净跨10.90m,拱矢高9.30m(距正常水位面为6.10m)。桥面长2.88m,宽3.50m。桥分三段,两边各有28级台阶,台阶引桥处3.15m长,近平台处2.70m长,台阶0.37m×0.12m。桥的两旁各设栏板11块,板高0.48m,厚0.14m,每板间置望柱共20根,望柱顶端雕有三种形态的莲花座。桥墩中南北两侧精雕4个巨龙头状的装饰,昂首伸颈,为这座桥增添了雄伟和艺术氛围。反映了前人造桥时避邪镇妖的意愿。桥洞南北镌刻有“胡家洞桥”四个大字。桥墩南侧边墙上嵌有“光绪二十四年重修洞桥序和里人潘绍廷谨撰书”之落款。在拱圈两侧边墙上镌刻对联,朝南联为“半奁明月返照清湾,一带长虹常横黄浦”。两段桥堍各设置一块超桥宽踏跺石阶,以保护桥基。整个桥型远远望去宛如一带长虹横跨,体势腾辉。胡家洞桥是余姚现存古老的石桥之一,始建何时已无从考证,现存桥身修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夏吉旦。此桥还有一传说:宁波洗马桥乌楼庙跟(今英烈街)有户郑姓人家,受冤被判极刑,家人不服上诉京都。皇上定他无罪,派信使赴宁波传旨赦免。信使来到大隐草家滩,见四周荆棘,中间相隔一条隐溪河,河上有一只小纤渡船,只能运载一、二人,信使连人带马,无法过去,只能往西绕道而行。待信使赶到法场,已过午时三刻,人头落地。信使负着沉痛的心情回京复旨,皇上将其问罪,行刑前问其有何遗愿,信使说此次延误系因隐溪河无桥,求降旨修桥。皇上同意,拨款建桥,可经办人迟迟没有动工。里人胡百万见状捐资派人督造,把桥建成,故定名为胡家洞桥。桥下大隐溪溪水里长满浮藻,水质良下。周边为农田。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宁波市余姚市大隐溪下游近姚江入口处,杭甬高速公路北侧约200m处。其南约1公里处为天下玉苑景区。 保护与开发现状:现存胡家洞桥桥的西端北侧六块栏板已遗失,其余保持完整。现桥未列入保护单位,急待保护。 97: 北溪村风情民宿,1级,FDB特色街巷,新单体 地址:四明山镇 性质与特征: 北溪村紧邻茶培,是四明山镇政府确定的风情民宿区。因北溪穿村而过因而得名,这里的房屋,保留了浙东民居的建筑风格,鹅卵石铺地,青砖乌瓦;室内的客厅当中挖有一穴,在冬日可用炭火暖身;灶间老虎灶豁然,青石缸下部已爬满青苔。这里,依山傍水、古树参天、花木遍地,呈现出典型的江南山村风光。山村民风淳朴好客,每当有外地的客人到来,老乡便以当地的土特产烤山芋、番薯枣子等招待。 关于这个村落,有几种说法,据史料考证,我们这里的卢姓是从山东迁逃过来的,可能跟梁山好汉卢俊义有关联,为避官灾而逃匿至此。但也有人说,是一位达官贵人到浙东任职,下野后在此“生根开花”。不过,有史书证明,这里曾出现过一位明朝时宁波的最高行政长官卢宗孝,他的故居还在。村头两棵雌雄银杏树,已活了600多年,至今绿叶浓浓。据说卢宗孝回老家时,就把马牵在那儿。 四明山镇位于余姚市的最南端,省道浒溪线横穿全镇,旅游发展可直接接受国家级旅游风景区溪口的辐射。同时由于四明山交通四通八达,并背靠宁波、有余姚、上虞、慈溪、鄞县、奉化等经济实力雄厚的全国百强县市环绕,四明山镇必定可以成为宁波乃至浙东地区的“后花园”。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北溪村紧邻茶培,四明山镇位于余姚市的最南端,省道浒溪线横穿全镇,旅游发展可直接接受国家级旅游风景区溪口的辐射。 保护与开发现状: 北溪村至今保持着传统的民风民俗,但未开发。 98: 马家堰村,1级,FDB特色街巷,新单体 地址:牟山镇 性质与特征:牟山镇马家堰村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马家堰在牟山镇的最西面,位于南北走向的马家堰江和东西走向的长落江“丁”字形相接处,为一泥石结构、拦水车船、堰坝并处的水利设施。马家堰村以堰得名,是一个一村两邑、地理位置特殊的村落,村落以河为界,河东属余姚,河西属上虞,因交通便利,历来是两邑民众商贸集市之地.。 集市以河为中心,两边设有临河街道,河岸用块石砌成,沿河岸是宽6米左右的街道,长约200米,上面是木结构顶棚,冬可防风霜雨雪,夏可挡如火骄阳,集市贸易活动可免受气候影响。临街是二层楼木结构店铺,大多为前店后场(坊)。著名商号有:成顺泰百货店、大隆南货店、衍和酱油店、益源树行、鹤寿堂药店等。每逢农历单日集市,方圆数十里群众都来此赶集,天不亮便开市到晚上10点左右才散市。街廊深深,老街长长,叫卖声声,人头挤挤,一派繁荣兴旺之景。 马家堰江穿村而过,街河段200米间有石桥三座,自南到北有双邑桥、太平桥、通济桥。双邑桥位于街中心段,居三桥之首,是两墩三孔高桥,长12米,宽1.75米,两侧置望柱、栏板,中孔四个望柱上雕有石狮,桥两侧有联:“一条彩虹上凌虚,三洞水光遥天接”,“一声?乃镜中看,三洞流泉影底月”。两江相接处南,是余上两地有名的关帝殿。关帝殿座东朝西,五开间,分前后两进,两厢有侧楼,为一四合院式的清代建筑。房屋山墙为马鞍山墙,它和顺圆溜,有起有伏,形似马鞍,故而名。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位于余姚市西面,牟山镇紧临上虞市,甬余公路横跨牟山镇,交通便捷。 保护与开发现状:未开发,保护一般,有部分古建筑毁损严重。 99: 柿林古村,1级,FDB特色街巷 地址:大岚镇 性质与特征:柿林村系大岚镇的一个行政村。全村都姓沈,是个聚族而居的有200多农户的山区大村。村中有一口古井,名曰“同心井”,井口朝北北西,呈半圆形,直径约为1.8m。古井三面有石墙维护,一面敞口,可由7级石阶下井。人离井一、二米,便能感到丝丝寒气,据说,无论旱涝,水深相差无几,不论冬夏,水温亦相差无几。更奇的是,村里的鸡鸭都不会来此糟蹋井水。在村中,到处能见到柿子树,此外也有银杏树、枣树、香榧树等。秋天,此村“西风果熟一村香”,其景、其色、其味,堪称四明山一绝。柿林历史上曾叫“峙林”,因为两岭相峙,而村正好在大岚盆地边上,向赤水溪峡谷跌落的底层断裂坡中间。柿林也曾称“士林”,过去村里出过好些科举官吏和文人学士,极富人文特色。而终改名为柿林,则是因为该村以盛产柿子而闻名浙东。此外,著名的丹山赤水风景区也位于该村,成为该村的又一大亮点。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柿林村位于大岚镇丹山赤水景区,丹山赤水景区就是该村的景点。 保护与开发现状:该村现仍保持平常状态,建筑和民俗风情皆保持传统风格。正在做进一步的旅游规划。 100: 芦山寺,1级,FAC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 地址:河姆渡镇 性质与特征:在紧挨河姆渡原始土态区东北侧的芦山北麓,有座千年古刹芦山寺。这里群山环相,寺前有一袜苍翠参天的千年银杏树,径围须三人环抱(树侧有一约240平方米面积的石砌放生池,水被涟漪,风景宜人,正如宋代学士舒《芦山寺》诗所述:“别开小经入松关,半在云间半雨间。红叶满庭人倚槛,一池寒水动秋山。”传说芦山寺始建于唐乾元年(758),有的说芦山寺建于五代后唐清秦年间(934-936)。北宋天圣七年(1029)由惠兰和尚重建。治平二年(1065)钦赐“芦山普光院”额名。宝佑二年(1254),丞相史嵩之在车厩岙西天峰下营造寿域时,又于基侧兴建开寿寺作为功德院,并利用权势撤徙“芦山普光院”于开寿寺,而名为“开寿普光禅寺”。芦山寺经此折腾逐渐败落,更名为芦峰庵(不久毁圮(到元至元十八年(1 281),有个叫景复的和尚发起重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后,德孝和尚又陆续重建殿堂,寮庑、厨库等,并购置山田以供寺内一应支出。其规模和影响,已与天童、雪窦寺齐名浙东。 现存的芦山寺,坐西南朝东北,总占地面积5290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大殿、藏经殿,两侧有斋楼,供善男信女住宿、击仑。其山门、藏经楼及两侧斋楼是光绪十三年(1887)守传和尚重修的建筑,只有大殿是1995年新建的(山门五问,明问梁架为五架粱前后双步,内置四大天王及笑口常开的布袋和尚和韦驮菩萨塑像。大殿面阔19.60米,分五间,重檐歇山顶,盖琉璃瓦,四翼角高高起翘。殿内供奉如来佛及十八罗汉塑像。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位于余姚镇河姆渡镇,四周交通便利。其南2公里为河姆渡遗址。 保护与开发现状: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101: 钟山公园,1级,FAD园林游憩区域 地址:陆埠镇 性质与特征:钟山公园因地处撞钟山而名之。抗战时期,撞钟山是陆埠通向四明山抗日根据地的咽喉,占地25亩。路边入口处有一新砌的仿木结构混凝土门牌坊,三开间。园内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事迹陈列室、钟山亭、百英亭、钟楼等休闲设施。革命烈士纪念碑碑高12m,碑文“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系原浙江省委书记谭启龙同志亲笔所题,此碑乃陆埠人民为缅怀当地70多位革命先烈,激励后人继承先烈遗志,建设美好家园而立。百英亭为纪念创办《四明简讯》而立。日寇于一九四三至一九四四年在镇上驻扎日伪军百余人,并筑炮台于撞钟山,设岗哨盘查过往人民,迫使鞠躬,随意搜身甚至滥施淫威残杀无辜山民。为勿忘被人侵略的血史,故在炮台旧址上建钟楼。首期工程,总投资50万元。1997年9 月动工至1998年3 月竣工。 钟山公园是我镇纪念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广大人民群众修仙与强身的主要活动场所。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此景点在宁波市余姚县陆埠镇内,交通便捷。可通过镇间路可到达。318省道与杭甬高速公路横穿陆埠镇。 保护与开发现状: 以做开发,保护良好。钟山公园是我镇纪念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广大人民群众修仙与强身的主要活动场所。 102: 四明阁,1级,FCC楼阁 地址:西北街道 性质与特征: 四明阁系朱兰故居探花墙门(中宪第)。系清代阁楼,坐北朝南,整座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通面阔21.55m,三开间,通进深9m,单檐歇山顶,翼角起翘。明间梁架为抬梁式,用8檩5柱,楼上四周有窗。远望此阁,突兀高耸,如展翅飞翔的大鹏。四明阁原位于余姚镇酱园街节制闸西面,二??一年被搬迁至此。 根据光绪《余姚县志?古迹》篇记载:“四明阁在驿下冬官里。东阁学兰督学安徽,使竣归里,临江筑此,每集耆旧谈宴其中,一时称为香山洛下之比。山色江光,风帆沙鸟,遥瞻俯瞩,灵襟洒然,洵登临圣境也。”当年,朱兰就在此读书会友。 四明阁保护范围至四边滴水。西边傍龙泉山,后有廊连往龙泉广场。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余姚市区龙泉山西南山脚。交通十分方便,紧靠舜水北路和北滨江路。周围有龙泉山、余姚市博物馆等景点。 保护与开发现状:四明阁现已被列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由于经过搬迁,原貌破坏严重,现被除数当作茶楼使用。 103: 余姚宰府第,1级,FDD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 地址:西南街道 性质与特征:宰府第系明太子太宝兼文渊阁大学士吕本旧宅,坐北朝南,为硬山顶、穿斗、抬梁式结构。沿纵轴线依次为门厅、轿厅、正厅、御书楼(宝纶楼)等。每厅前有围墙,正厅前有门楼,把庭院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庭院。里院中心有甬道,正厅两侧有套耧,外院东西两侧各有厢楼七间。门厅中的大门原由头门、仪门、三门组成,头门宽大厚实。大门前左右原置有一对高约2m的黑色大理石石狮,是严嵩所赠。后来该石狮毁于“大练钢铁”运动中。轿厅通面阔26m,分七间,明间脊懔枋上置一斗三升斗拱二攒,支撑脊檩。正厅通面阔20m,分五间,高大空阔,明间脊懔枋上置平身科四朵,次间置三朵,都为一斗三升斗拱。正厅后经过一座石墙门洞即是宝纶楼,是收藏钦赐书籍及攻读诗文之所,后来二??一年被拆掉。吕本,字汝立,号南渠、期斋,嘉靖十一年进士,后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大学校长),后升官数次,入阁三十年之久。在任职期间,曾迎合严嵩,以严嵩之意行事,为官不正,有不光彩一面。著作有《期斋集》、《四明先贤记》。宰府第周围低矮民居拥挤。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余姚县城区南河头保庆路193―209号。坐102、202路公交车可达。 保护与开发现状:宰府第在八七年已被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该园内仍新建了许多低矮房。 104: 浙东敌后各界临时代表大会旧址,1级,FDD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 地址:梁弄镇 性质与特征:浙东敌后各界临时代表大会旧址系一历史事件纪念场所,建筑为院落式结构,坐北朝南,院落大小为15.35m×10.6m,门房主开间为4.3m。 1945年,浙东抗日军民经过三年多英勇奋斗,打开了浙东地区抗日斗争的新局面。浙东抗日根据地日益巩固发展,根据地内的政权建设也日臻完善,各县办事处和区、乡政权相继建立和健全。在此基础上,中共浙东区党委于1945年1月21日至31日在梁弄正蒙小学召开浙东敌后各界人民临时代表大会。浙东各地、各界、各党派、各阶层代表楼适夷、黄源等知名人士108人,聚集粱弄参加会议。会上,潭启龙、何克希、连柏生分别作了政治、军事和行政工作报告。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潭启龙代表浙东区党委提出的施政纲领,正式选举产生了浙东行政委员会和浙东临时参议会。会上庄严地通过了《浙东敌后各界临时代表大会致毛泽东暨中共中央电》和《浙东临时代表大会宣言》。会后成立了浙东行政公署。浙东行政公署成立后,设立了四明、三北、会楷、松沪(浦东)四个地区的行政专员公署或特派员办事处,对县、区各级行政组织进行了调整和充实。浙东敌后各界临时代表大全的召开,对于进一步团结和发动浙东人民抗日力量,加强浙东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密切中国共产党与各党派、团体及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旧址也成为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该旧址位于粱弄镇中横街,原正蒙小学内。浒溪公路横跨梁弄镇,进出交通方便。 保护与开发现状:该旧址已被列为余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5: 状元楼,1级,FDD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 地址:泗门镇 性质与特征:状元楼是一幢三间两弄砖木结构的明代建筑,中间有一穿堂间,所以木柱的石磉墩已沉入地面,木柱、横梁、楼板等木结构亦呈深黑色,但楼檐四只转角依然往上翘着,当地老人称之为“五岳朝天”。楼前中央高悬“状元楼”三个大字匾额,字迹清爽苍劲。该楼初建后曾为谢迁幼年时的读书房舍,据《归田稿》记载,房屋刚落成,正要搬迁,谢迁母亲邹氏做产了,谢迁的爷爷看到儿媳生了个白白胖胖的男孩,脸上长着七颗痣,异常高兴,他根据《诗经》“出自幽谷,迁于乔木”的诗句,给孙子取名谢迁,字于乔,号木斋,这孩子就是后来的谢阁老。谢迁从小聪明,读书过目不忘,文章出众,于明成化十年(1474年),举乡试第一名(解元),第二年连中殿试一甲进士及第(状元)。中状元后遂将原先读书的房舍做了扩建和修葺,该名称为“状元楼”。状元楼西侧有一长18m,宽6.5 m,深2m,四周驳以石坎的水池,相传是谢阁老少年时的洗砚池。池水曾多次用于扑救周围的火灾,号称清平池。状元楼前有谢迁祖父的遗业大学士第,周围还有大方伯第等一批谢氏古建筑。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位于余姚市泗门镇,329国道旁,交通便捷。 保护与开发现状:以列入市级文保单位,但未开发,保存一般。 106: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政治部旧址,1级,FDD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 地址:梁弄镇 性质与特征: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政治部旧址系一革命历史纪念旧址,大门宽2.3m,门口竖有余姚市人民政府设的石碑一座。旧址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整个院落原为姚南著名民主人士邵之炳的房屋。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政治部原名第三战区三北游击政治部,成立于1942年8月,由张文碧任政治部主任。1943年4月,我军拔掉盘踞在梁弄的伪据点,在梁弄建立政治部驻地,协同地方宣传、组织、武装、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浙东游击纵队挺进四明山后,政治部领导梁弄建立了18个抗日党支部,36个抗日联络点,发展272位党员,不断巩固和提高部队和干部的政治素质,保证反扫荡、反“清乡”和反顽自卫战争的胜利。1943年春政治部开始设科,设立了组织科、宣教科、锄奸科、敌工科,并形成了一套适应战争需要的新型政治文化工作机制,同时还创办鲁迅分院,抗日军政干校,培养大批军队和地方干部。解放后,原浙东纵队政治部旧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共梁弄区委所在地。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政治部在抗战时期对保证部队巩固和增强战斗精神,不断提高战斗士气和胜利信心,发挥了重要的“喉舌”作用。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政治部旧址位于余姚市梁弄镇,附近有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浙东敌后各界人民临时代表会议旧址及浙东行政公署旧址等革命纪念地,进出交通便利。 保护与开发现状:1987年经余姚市人民政府批准,被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有政府在大门入口处竖立石碑,以示纪念。尚未开发,保存一般。 107: 浙东银行旧址,1级,FDD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 地址:梁弄镇 性质与特征:浙东银行旧址系一革命历史纪念地。大门朝南,门房为悬山建筑,主体建筑朝西,卷棚顶。1954年4月,为加强对敌经济斗争,发展根据地农工商业,稳定金融,平抑物价,以奠定根据地经济基础,充实抗战力量,浙东行政公署依据浙东各界临时代表大会地决议,决定设立浙东银行并发行抗币。浙东银行设总行、分行、支行、办事处等机构,总行设在横坎头村。其主要业务为经理发行抗币,经理政府金库、放贷及帖兑、存款储蓄、收买金银和有价值证券、汇兑、兑换及代收代付、信托事业和保管寄存品等。浙东银行设董事会,由吴山民任董事长。银行发行的货币以圆为基本单位,分一圆、五圆、十圆三种,总发行量200万元。1945年9月下旬,新四军浙东纵队奉命北撤,浙东银行完成其历史使命,并对抗币进行了回收兑换。浙东银行的成立和抗币的发行,对加强浙东根据地对敌经济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其相邻的同一门墙内,是浙东报社旧址。浙东报社1942年成立,主要宣传抗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要刊物有《新浙东报》、《时事简讯》等。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同志的夫人郁文时任报社记者。1945年9月,部队奉命北撤,报社停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浙东银行旧址位于梁弄镇横坎头村,与浙东报社旧址在相邻的同一墙门内,距浙东区党委旧址仅数十米。 保护与开发现状:银行旧址保护一般,尚未开发。 108: 浙东行政公署旧址,1级,FDD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 地址:梁弄镇 性质与特征:浙东行政公署旧址系一革命历史旧址纪念地。公署主体建筑面朝东南,为浙东地区典型的“上新屋”建筑,即三合院加东西厢房。行署大门口至今仍保留着当年行署工作人员画在墙上的一颗红五星,红五星足有2?大小。1945年9月底,新四军浙东纵队和浙东行署等奉命北撤后,国民党数万兵力对四名山实行“清剿”,根据地人民将红星用泥土覆盖,才使这处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得以保存。浙东抗日民主政权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巩固经历了以部队代表机关面目出现的、具有政权性质的办事处,地方政权性质的办事处和根据“三三制”原则建立起来的地方政权等三个历史阶段。1945年1月,浙东敌后各界临时代表大会决定,会后成立浙东抗日根据地最高行政机关―浙东行政公署,由连柏生任主任,吴山民任副主任,行署下设秘书处,民政处,财经处,文教处等工作机构,工作人员约50人。 行政公署成立后,浙东地区各地、县的民主政权建设工作日趋成熟,行署领导浙东人民开展减租减息、保卫秋收和开展大生产运动,创建浙东银行,发行抗币,创办干部学校、书店,组建区乡抗日民主政权等,加强了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使浙东抗日根据地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浙东抗战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浙东行政公署旧址位于余姚梁弄镇,浙东区党委旧址旁,进出交通便利。南站有班车直达梁弄。 保护与开发现状:浙东行政公署旧址尚未开发,保存一般。 109: 清晖佳气楼,1级,FDD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 地址:西北街道 性质与特征:清晖佳气楼系明代倪宗正故居的主体建筑。倪宗正故居分为三进,前进为门厅,二进为厅堂,左右有厢房,清晖佳气楼是故居中的第三进建筑,取名于陶渊明的“山气日夕佳”和谢康乐的“山水含清晖”诗句。清晖佳气楼坐北朝南,硬山重檐,通面宽9m,分三间,通进深10.22m。明间用9檩5柱。楼前悬挂着的“清晖佳气楼”匾额,是由王阳明书赠,至今已斑驳不堪。庭院中有明代余姚知县李时成立的碑师一通,上镌“礼部侍郎倪文节公故里”。倪宗正(1471―1537),字本瑞,号小野,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至礼部侍郎,颇有政绩,诗书文章卓著,工诗善书,留下了《小野集》等五部著作。王明阳赞其诗文接近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和唐代诗人杜甫。古时,其故居清晖佳气楼一带“名山佳水独有”,东与史氏大族居宅毗邻,南与王阳明出生处瑞云楼遥对,正如倪宗正在《小野集补正?清晖佳气楼》中所说:“朝为清晖,暮为佳气,一也;盖天下名山水皆灵之所钟,清晖佳气往往溢于两间”。谢迁、冯兰、王明阳等人都有诗句赞颂倪宗正的为人和清晖佳气楼。冯兰诗曰:“百尺高楼尺五天,昂头直撞斗牛边,带经锄落三更月,仗剑冲开万里烟。”可见清晖佳气楼当年的气势。与前面的瑞云楼处在同一中轴线上,周围是低矮的旧居民房。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清晖佳气楼位于市区武胜门路82号,与王阳明故居瑞云楼处于同一中轴线上,正南方500米处为龙泉山。交通十分便利,距商业街阳明西路不过百米。 保护与开发现状:清晖佳气楼基本格局至今保存完整,并已经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10: 三省堂,1级,FDD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 地址:泗门镇 性质与特征: 三省堂为清代时所建的木构砖混结构建筑。为谢氏所建,出自《论语》载曾子语:“吾日三省吾身。”谢氏因而建堂,起名为“三省堂”堂在状元楼西南,现存完好,有一些朴素的石雕和木刻。三省堂为硬山顶,五开间和两间耳房,其中主开间为4.8米,门面有3.55米,为如意垂花门。三省堂的周围都是一些民居,三省堂内仍然有人居住,其基本的布局没有大的改动。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位于余姚市泗门镇学士路。临近329国道,交通便捷。 保护与开发现状:未被开发,保护状况较差. 111: 韬奋书店,1级,FDD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 地址:梁弄镇 性质与特征:浙东韬奋书店,是抗日战争时期名闻浙东的两个坚强文化堡垒之一。书店面西,为二层仿古建筑。一楼为营业厅,二楼陈列了邹韬奋同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一生的光辉业绩和韬奋书店的史料。渐东韬奋书店原名浙东书局,是中共渐东区党委领导专门从事出版发行工作的书店。1942年7月,浙东区党委成之后,迅速建立了新闻电台、时事简讯社。以后,随着根据地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以铅印的《新浙东报》代替了油印的《时事简讯》,并根据当时敌伪军对四明山区实行军事清剿、经济封锁的现状,自力更生办起了印刷厂、造纸厂和发行部。浙东第二次反顽自卫战争结束后,浙东区党委决定建立浙东书局,由区党委宣传部长顾德欢同志直接领导,诸克任经理,陈永年任副经理。同年7月,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邹韬奋同志积劳成疾,不幸病逝。这年冬天,为纪念邹韬奋同志,学习他“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浙东书局易名为浙东韬奋书店,并在梁弄镇开设门市部。在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抗日政策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1945年9月,新四军浙东纵队奉命北撤,浙东韬奋书店也就完成了历史任务。1991年,政府对韬奋书店进行了迁址重建,重建后,各地前来瞻仰参观和购书的群众络驿不绝。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浙东韬奋书店座落在梁弄镇中路,与五桂楼、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浙东区党委旧址、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等相距不远。 保护与开发现状:1991年,政府对韬奋书店进行了迁址重建,现既作书店经营,也作纪念馆供人们参观。 112: 大隐水碓,1级,EBD废弃生产地,新单体 地址:大隐镇 性质与特征:水碓,是以原本用足踏动的舂米工具,借用水流冲击之力来做动力的一种装置。大隐镇芝林、章山两村位于大隐溪上游,这里集雨面积广,溪流落差大,昔年沿溪曾建有水碓五六十张。其中香碓五十张,以柏木、吊樟为原料,舂成香粉,近销宁波、上海、远销香港、新加坡等地。1954年以后,改舂米粉,用于制作棒香(蚊虫香)、卫生香。米碓六张,是当地居民用来舂米。除了香碓、水碓外,章山村还有“水磨”,相传是南宋时汪大猷所建。时任吏部尚书的汪大猷,吸取外地经验,在故里下徐溪边创建水磨,即用松木等材料做成滚动式水轮,倔地安放石臼,通过上方水流槽的流水冲力推动轮盘,在轮杆上安装打板,敲动碓具,下层用于舂米。上层在轮杆上两断再用竖、横转轴和齿轮,制动磨具,用于磨粉和制茶。大隐水碓在汉代就有。1957年,由于电器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大隐水碓逐渐减少,至今只剩下这两张了。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大隐水碓位于黄大公路右侧约50米,交通十分便利,可经318省道至大隐,再经黄大公路可直达。距宁波市中心约25公里,余姚市中心约35公里。 保护与开发现状:水碓不知何时被洪水所毁,仅存水磨基。二??二年修补过。 113: 大岚水碓,1级,EBD废弃生产地 地址:大岚镇 性质与特征:水碓是余姚丹山赤水地区人民曾经盛行一时的较先进的劳作工具,其功能和作用相当于现代使用的碾米机和粉碎机。它主要是根据平衡原理制作而成,碓头一方装上碓嘴,之下装有碓窝,碓尾一方制成水槽,当水自动流入水槽时,碓头一方慢慢跷起而倾斜到一定程度时,碓尾一方水槽里的水溢出完毕,而碓头一方迅猛的沉落,舂碎碓窝中之物。或是引来溪水冲击水渠下的木轮,使之不停旋转,带动石杵捣击石臼中的米,又或带动大石磨磨粉。当溪中水位较低时,往往在溪中安放上圆形轮体、装有灌水竹筒和竹帘叶片的筒车,利用流水推动,把溪水引上水渠带动石杵工作。在供电尚未普及的年代里,水碓给人们舂米或造纸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现今,供电早已走入寻常百姓家,辗米厂也取代了水碓的地位,水碓伴着溪水声,成为人们怀旧的寄托物了。丹山赤水景区的水碓是在旅游开发时新建的,一来供游人观赏,二来也是纪念它在赤水溪上曾经给人们的带来的服务。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水碓位于丹山赤水景区中心地段、赤水桥附近,进出有景区山路相连,交通便利。 保护与开发现状:水碓现已作为丹山赤水景区的一个景点向游人开放,保护较好。 114: 城山古渡,1级,EBE交通遗迹,新单体 地址:大隐镇 性质与特征:城山古渡位于大隐镇城山村的姚江边,渡口遗物仍在。傍溪为一列石板台阶。石板条2.2m×0.47m×0.15m,共有15条,其中中间近岸段有三条的两端有直径为0.18m的圆孔,是当时作为插船槔用。渡口右侧刻有信女阮门胡氏喜助永年天灯石柱一根。城山古渡始于战国时期。越王勾践为发展水师,增辟通海门户,加强对闽、广地区的联系,即在今城山村开拓建城,设港,定名为句章,是宁波地区最早的城关,句章港(即今城山渡)已发展成为当时海上交通港口之一。《宋宝庆四明志》记载:“句章县在今慈溪县南十五里,面江为邑,旧址尚存,故老乡相传曰旁有城山渡”。清代郑辰有《句章古城》诗:“峭壁?岩古渡滨,句章遗址渺荒堙。山峰北去生云乍,江水东来拍岸频。月满戌溪余旧垒,秋得幻浦见寒磷。我生辛际升平日,沧海波澜接粤闽。”现在该村段的姚江上仍没有桥,在古渡的右侧约50m处为新渡口 。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位于姚江大隐段,距大隐新渡口左侧50m。距余姚城区约35公里,距宁波市中心约20公里。 保护与开发现状:旧渡口已被拆了。 115: 羊额古道,1级,EBE交通遗迹 地址:梁弄镇 性质与特征: 羊额古道是一古代修建的块石山道,自弄梁镇南北斗湾谷口始,沿山岙至大岚夏家岭,全长约5km,宽约2m。古道两边皆为陡峭的山崖,植被保持良好,竹木成林。曾有诗云:“羊额古道登天梯,过岭犹如壁上行。怪石奇松游客少,深山唯有鸟鸣声”。传说有仙人丹丘子在此现身牧羊,更增添了古道的神秘。羊额古道建于南宋嘉定年间(1208),至今已有800年历史,一直为梁弄南通大岚之要道,其岭甚陡,有天梯之称。据谱牒记载,南宋孙德玉与杖锡寺主持德云和尚知交颇深,但两人相距甚远,又加山道险阻,不便往来,于是两人出资开凿羊额岭,对当时山区交通起了极大的作用。现在岭旁岩壁尚有“羊额古道”四字。古道东面,有岙曰北斗湾,十垅九湾,山面约有8km2。内有众多山涧小溪,最大一条称溅水岩溪。涧水清澈寒冷,溪中栖息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蝾螈,在案湾口,有块摩崖石刻,镌刻着一个“佛”字,下面刻有百余小字,记载了羊额岭庵助造记事。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在浒溪线上进入让贤村后步行20分钟左右,道路为石土路。 保护与开发现状:羊额古道现保存完整,是护林人员和山民门进山的必经之路,一直发挥它的功能。未经开发,但相应的保护措施也没有。 116: 帅康集团,1级,FAF建设工程与生产地 地址:低塘镇 性质与特征: 帅康集团坐落在杭州湾南岸余姚境内329国道两旁,是中国家电行业中以生产家用电器、厨房设备系列产品为主的大型乡镇企业集团,是一个以资产、技术、产品、管理为纽带,以浙江帅康集团有限公司为核心,由35家企业组成的现代企业群体。集团企业主要生产高档深型吸油烟机、高档电热水器、豪华型燃气灶、全自动换气扇、高效暖风器、现代家具、办公用品、中央空调及家电配套产品,2001年创产值12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 帅康从15万元资产起步,18年间发展成为资产8亿元、利税超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她的成功是在河姆渡古老文化基础上的一种前所未有的创新,是中国的乡镇企业走出田野,走向大工业,走向世界的一种全新的探索。集团现有员工3200余人,厂区占地面积近6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大约21万平方米。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其中主要包括吸油烟机生产装配线四条,喷塑生产线五条,总投资3000万美元建成的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电热水器生产线二条,国内一流的燃气具生产线二条,全不锈钢特氟隆喷涂线一条,总投资近亿元的空调器生产线二条,国内领先的中央空调设备生产线二条,并引进了德国先进现代家具、橱柜生产线三条。基本上形成了门类齐全、技术领先、检测手段完备的家电、厨卫产品生产基地。可达到年生产吸油烟机150万台、电热水器100万台、燃气具50万台、家用空调器100万台、现代厨柜、家具2万套,中央空调、中央空调设备万套的生产能力。帅康集团在植根于历史悠久的河姆渡文化基础上,兼收并蓄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科技,公司的文化内涵中体现出博大宽容、开放、务实的鲜明特征。在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物质文化,健全制度文化,塑造精神文化。充分发挥党、工、团、妇联积极作用,在向市场、社会、顾客奉献优质合格的帅康产品的同时,播洒帅康人的真情和帅康人的文化。公司提倡取于市场,益于社会的精神,不断地捐资助学,扶贫携弱,慈善社会,倡导中华文明,促进公司进步。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门朝329国道,中轴线排列着喷水池、草坪和雕塑。入口广场开阔。 保护与开发现状:环境优良,是一个资产8亿元、利税超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117: 中国茭白之乡,1级,FAF建设工程与生产地 地址:河姆渡镇 性质与特征:余姚东部的河姆渡镇,位于姚江下游的平原河网地带,地势较低,排水不畅,因此,传统农业产量不高,农民增收较难(从80年代初开始,一部分农民利用这里独特的土壤水利环境,种植茭白等水性作物,获得成功(经当地政府部门的扶持和推广,这一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以河姆渡镇为中心的姚东区域特色经济。现在,余姚全市4万亩茭白面积中,河姆渡镇已占2(7万亩,年产茭白5万吨(河姆渡万亩无公害茭白基地先后被列入宁波市二级蔬菜基地,上海蔬菜集团茭白供应基地,浙江省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2001年七月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茭白之乡”( 河姆渡镇在多年茭白种植中,经不断筛选,选育出国内处领先水于的河姆渡双季茭白,1995年,在省农科院和浙江大学支持下,又引进“浙大”茭白品种,这些品种,以外观洁白光埽、不皱不绿、长短适宜、肉质细嫩、 口味较糯带甜著称,并且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在省外有些市场上供不应求,产品还远销到日本等国外市场。 河姆渡镇还在继续扩大做好茭白文章,一是继续优化品质,如引进印尼茭白等新品种,并把研究和探索茭白提纯复壮技术作为重要课题;二是在茭白保鲜技术和深加工等领域进行研究、开发,努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三是建一步开拓市场,如通过培训,扩大销售员队伍,增加销售网络同时提出了“巩固浙沪、挺进渤海湾,南下三角洲、发展中西部、打入东南亚、开拓欧美澳”的销售战略。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位于余姚市河姆渡镇,四周交通十分便利。河姆渡镇东距宁波25公里,西距余姚25公里。 保护与开发现状:河姆渡双季茭白获宁波市级名牌产品称号,1998年11月,“河姆渡牌”茭白被评为浙江省优质农产品银奖。2001年七月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茭白之乡”( 118: 中国早熟蜜梨之乡,1级,FAF建设工程与生产地 地址:黄家埠镇 性质与特征:蜜梨的种植在余姚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但一直以来它的种植面积都很小,农民多数只是利用屋前宅后的挚地种几棵,品种单一,产量低,始终末形成规模(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蜜梨种植得到迅猛发展,品种也不断更新换代(姚北平原的低塘、小曹娥,朗霞、泗门、临山、黄家埠已形成早熟蜜梨走廊(全市种植面积已有6万余亩、其中投产面积达3(1万亩,年产量4.8万吨,产值2亿元人民币(2001年7月,余姚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早熟蜜梨之乡”(蜜梨品种很多,有的成熟早,如翠冠,脆绿等品种,有的则较晚,如清香、黄花等品种(其中早熟蜜梨固其外形美、色泽佳、质地好,上市早,而备受市场青睐,在宁波、温州、杭州、上游等地的水果店里屡见不鲜,还远销广州、香港市场,甚至出口到新加坡东南亚国冢(每年从7月中旬起至8月,是蜜梨的采摘期(这时如果你来到果园,只见树上挂满了一个个硕大的梨子,把树枝都压弯了腰,你可亲手挑选一颗色泽光亮,果皮细腻,已经熟透的蜜梨品尝。在去皮时你就会感到它的果汁宜往下淌,咬一口,又甜又墩又脆,特别爽口,因为这是最新鲜的。“舜水牌”、“嫦娥牌”等著名品牌多次浙江省、宁波市评比中获奖,特别是“舜水牌”蜜梨,在2000年曾夺得浙江省精品水果展示会一等奖(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位于余姚市黄家埠镇,329国道旁,交通便捷。 保护与开发现状:多次浙江省,宁波币评比中获奖,特别是“舜水牌”蜜梨,在2000年曾夺得浙江省精品水果展示会一等奖(并在进一步开发研究中。 119: 梁弄花卉苗木示范基地,1级,FAF建设工程与生产地,新单体 地址:梁弄镇 性质与特征:梁弄花卉苗木示范基地系一花卉苗木良种的培育基地,同时,它也是一个不错的生态苗木观光园。该苗木良种示范基地占地300余亩,由宁波蓝天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开发,2003年4月创立。 该花卉苗木基地所培植的苗木主要有紫薇、香樟、大桂花、枫树等等,大多从安徽、江西采购过来,同时,蓝天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还与宁波市农科院相联合,共同开发培育新的苗木品种及对园内已有的苗木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苗木的嫁接等。经该基地培育的花卉苗木大多运往宁波市各地,供城市绿化、建设用。目前,该苗木示范基地已成为宁波地区城市建设绿化用树的主要提供中心了。此外,该基地也适合进行生态观光,在当今生态观光游日益兴盛的大环境下,该基地也有计划向这方面靠拢,拓宽基地的服务口径。 梁弄花卉苗木良种基地位于梁弄镇南,距浒溪线不远,进出方便,此外离它不远处,就是著名的“红岗劲松”景点。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该花卉苗木良种示范基地位于梁弄镇南越2km处,南靠茶亭自然村,东距浒溪线约700m,交通便利。 保护与开发现状:该花卉苗木基地2003年刚开发,保护较好。 120: 天湖山庄(6944),1级,FAB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 地址:四明山镇 性质与特征: 天湖山庄是有名的“清凉世界”。整个山庄地势平坦,绿树成荫,花木成林。由于海拔高于700m,夏季是一片清凉世界,且远离尘嚣,涤尽尘埃,是休闲、避暑、度假、会议的理想之所。这里的山青、谷秀、岩奇、瀑壮,凉风缕缕,蝴蝶翩翩,幢幢别墅在绿海中隐现,一位作家曾撰文说这里是“四明山上的香格里拉”。 现在的天湖山庄为60年代末为备战需要建有无线点铁塔及可容纳千人的防空隧洞和部队营房(原称6944战备电台)改建而成的。天湖山庄已投资近200万元,把这里初步建设成了一个避暑山庄。 在天湖山庄的清水塘下,有条野溪穿行在杂树藤蔓之中,溪岸的各种树桩,可作盆景。天湖山庄曾求得千年樟树的树桩,重2500公斤,从溪边搬上山庄,花费近万元。野溪下边的白龙潭、黑龙潭和岩下边的青龙潭,都是神秘莫测的地方。尤其是鹁鸪岩水帘洞,从溪涧走去,鹁鸪声声啼叫,瀑布訇訇作响,数十丈的瀑布从悬崖上直排下来,几乎盖住整个洞口。吴承恩写《西游记》中的水帘洞,原型是连云港市花果山的水帘洞。花果山自然有其魅力,而水帘洞与四明山上的鹁鸪洞相比,其规模气势仅为四分之一。据史料记载,吴承恩的上代当过余姚的教育训导,后来吴承恩又任长兴县丞,或许游历过此地,才把《西游记》中的水帘洞写得如此神奇。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天湖山庄位于四明山森林公园内。有盘山公路直达,交通便捷。 保护与开发现状: 已开发作为避暑山庄,并在进一步开发过程中。 121: 四明观,1级,FAC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 地址:大岚镇 性质与特征:四明观系一道教祀神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由山门、玉皇殿、灵官殿及厢房组成,主殿玉皇殿坐北朝南,三开间,重檐歇山卷棚,殿内主要供奉玉皇大帝的神像。灵官殿为卷棚建筑,殿内主要供奉四大天王的神像。四明观地处的丹山赤水一带,是四明山的腹地,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优美,所以丹山赤水就成了四明山道教的首选之地,成为四明山道教的中心,并被称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道教是我们汉族土生土长的宗教,它的社会基础是:鬼神崇拜。它的内容和特征是:神仙存在,神仙可求,人们用方术修炼可追求长生不死,成仙享乐,用祭祀可以祈福免灾。它的性质是:泛神论,认为万物有灵。它形成于东汉顺帝(公元126―144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道教的最初形式是“五斗米道”和“太平道”,这时主要充当农民起义的旗帜,南北朝以后,道教体系逐渐建立起来,形成“全真道”和“正一道”两个派别,明清以后,道教慢慢衰落下来。四明道观是四明山道教的活动中心。原来的道观规模比较小,文化大革命中被彻底毁坏,2002年重建成现在的规模。四明观下面便是著名的丹山赤水风景区的中心部位,有著名的赤水桥和丹山,风景优美。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四明观位于大岚镇丹山赤水风景区,可通过浒溪线和景区道路、山路进出,交通方便。 保护与开发现状:四明观经重建,现已对外开放,保护较好。 122: 临山天后宫,1级,FAC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 地址:临山镇 性质与特征:临山天后宫是佛教禅宗寺庙建筑群,整体为院落式,依山而建,主体建筑呈沿东往西伸展的中轴线布局,自东往西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娘娘殿等,两侧厢房作为临山佛教居士林的办公用房。由于整个建筑群均为陆陆续续由当地老百姓捐资兴建,所以建筑形式不是很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但天后宫最有特色的是,在神象左边,辟有天后娘娘的半间寝室,室内有眠床,梳妆台可求子和求美容。因此,天后娘娘的寝室成了妇女心目中的圣地。坐落在临山城东北庙山北麓的天后宫,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 387),嘉靖三十五年(155 6)又修缮之,清乾隆三十八年(1 7 7 3)敕文重建,光绪三十一年(1905)里人集资重建。六百余年屡毁屡建,现存建筑系临山佛教居士林发起,从1993年始陆续建造而成。天后宫规模不大,但香火较盛,方圆百里信奉者特多, 因为庙内供奉的天后娘娘,历代统治者都对她相当推崇。天后俗称林默,福建莆田人,生于宋初,据传她从小悟秘法,预知吉凶,常乘席渡海,涉波履险,使许多遭遇风浪的商船渔舟化险为夷,使不少几乎葬身鱼腹的商人渔民转危为安„„久而久之,林默成了民间信仰的海上保护神。福建、广东及港、澳、台地区的百姓,喜欢亲昵地称其为“妈祖”,而浙东一带百姓,则根据历代帝王对林默的敕封,称之为“天妃娘娘”或“天后娘娘”等。临山后天宫也是福建妈祖庙的分支。天后宫历来是临山宗教文化的中心,游览观赏的胜地。清《东山志》曾描绘天妃宫(即天后宫的前身)的胜况:“高山北陇,空旷爽垲,人多游骋于此,东临大塘、花宫、神宇,磴道、烽台,高低层楼如画,明初建天妃宫以护海运,栋宇辉煌,照耀海上,官军奉祀甚崖,而士女之嬉游者亦最盛。”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位于余姚市临山镇,329国道转村级公路直达。 保护与开发现状:保护良好,由于村民的陆续捐资而不断修建。 123: 永兴庙,1级,FAC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新单体 地址:陆埠镇 性质与特征:永兴庙位于宁波市余姚的陆埠镇裘岙村。永兴庙分前后两进,前一进为戏台,五开间,两跨,木结构。戏台的舞台高为1.1m,宽为5m,进深6.5m,后面有屏风,上书硕大的福字。戏台两侧有0.6m高的红色花式木栏杆。左右两间为侧台,可作为化妆和后台使用。台的西侧有木楼梯与侧台相连。庙的后进也是五开间,三跨。第一跨为檐廊,上有卷蓬和木雕相连。庙内供奉着菩萨。前后两进的边间有单层木结构连廊围合成一个小天井,约12*4m,清石板铺底。建筑风格为中期清代风格,双坡硬山顶,中间为抬梁式结构,两侧为穿斗式梁结构,高度较底。永兴庙的周围是居民房。四周环境较好。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位于余姚县市陆埠镇裘岙村,有砂石路进入村内。交通较便利。 保护与开发现状:该村的总体环境质量较好。庙的整体现状教好。 124: 马家堰关帝殿,1级,FAC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 地址:牟山镇 性质与特征:关帝点殿是供奉关公的祭祀拜祭场所。坐东朝西,殿分前后两进,由山门、厢房、戏台、大殿组成,头两进为二楼,中间为天井,南北各有厢楼三间。主殿建筑为五开间,通面阔19.45米,主开间为4.5米,总进深为8.3米,主跨为4.15米,殿中对联采用阴、阳刻字,十分精美,大殿正背面上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砖刻。两边厢房、山门及大殿都是卷棚顶,是浙东地区除五马山墙外的又一主要建筑风格。戏台为歇山顶,平面呈正方形,阔4.45米,戏台顶部为结构精细的细木拱串成的藻井关帝殿的戏台最具特色的是清一色用圆形石柱,上镌有颇富哲理的对联。关帝殿建于民国年间,后略有修缮。关帝殿北有一座青石班驳的古堰,南边围堰闸门宽4米,中间与坝台为圆形半径为5.6米,北边与坝宽2.8米,是余姚市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水利设施,具有调节水位河水分流和船只过往功能,布局科学,结构合理。马家堰村也因此而得名。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进入牟山镇后由村间小路进入马家堰。甬余公路横贯全镇。 保护与开发现状:保护一般,尚未开发。 125: 朗霞镇弥陀寺,1级,FAC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新单体 地址:朗霞镇 性质与特征:弥陀寺位于朗霞镇中心329国道北侧,明代称安仁寺。1920年至19 2 5年由里人童伯薪、杨松乡发起重建,取弥陀寺,俗称弥陀寺。 改革开放后,经市人民政府批准重新修复开放,更名为余姚弥陀寺,并进行了首期扩建,现整个寺院占地14400平方米(南北180米,东西80米),由七塔、塔桥、许勒殿、荷花池、三师殿,地藏殿、观音殿、大雄宝殿等组成,建筑面积近8000平方米;新扩建的大雄宝殿气势宏伟,全木仿古构造,引进印尼杉樟木328立方,殿高10(8米,深20米,宽25来,中厅采用超常规的大跨梁结构,减少传统的四落柱遮挡,最大立柱直径达0. 9 5米(内供奉全樟木雕释迦牟尼佛和十八罗汉,其中释迦牟尼佛头长为3米,整高10(8米(动用黄金3千克全身贴金,耗资二百余万元,堪称宁波之最(寺内精雕细刻有《西游记》、《西天佛国》等大小佛桌四张,工艺精湛。 住持方丈佛学渊深,精于传道讲经,信徒众多,故由上海著名书画家,佛教家王震(1867―1 938,字一亭,别署白龙山人,法名觉器)题写匾额更名为弥陀讲寺,时任浙江省教育厅长,后任国民党中央教育部部长及北京大学校长的蒋梦麟 (1886-1964)亲自撰联:“信教自由,中西一律;劝人为善,儒释同源。”另有刘世宽等许多地方书法家为讲寺题联、勒石,使寺院名震浙东。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在余姚镇东,北麓靠侯青江,位于城东1公里处。 保护与开发现状:早期建筑已被破坏,荡然无存。现山顶平台上有一亭和过廊。 126: 剡湖庙,1级,FAC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 地址:陆埠镇 性质与特征:剡湖庙建筑是红墙,小青瓦四合院式建筑。门前两侧各有一株樟树,樟树枝叶茂盛,树干粗壮,有七八百年树龄。门前有一水塘,叫剡湖。湖中心有一六角亭,可以通过一六折桥到达,桥两侧有花石栏杆,暗红色琉璃瓦,仿古木结构,木梁和各柱有精细的雕刻,六根柱子上有龙的浮雕,湖的对岸还有一株樟树。入口门楼是七开间木墙门,抬梁式结构,硬山双坡,屋脊上有高起的花墙,两端有两个龙头,入门有一天井,天井有一戏台,此戏台为后建,无藻井。天井两侧是厢房,三开间,两层的双坡的砖木结构建筑,除四面墙是砖砌外,其他均为木结构,过天井为正殿,五开间,抬梁式木结构,硬山双坡顶,小青瓦,门前有檐廊。有侧门。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剡湖庙位于余姚县陆埠镇庙后村,交通便捷,靠近318省道。 保护与开发现状:现该庙正在整修中。 127: 甘露寺,1级,FAC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新单体 地址:丈亭镇 性质与特征:位于风景秀丽的龙山南麓,初建于元28年(740年),几经兴衰,1996年经余姚市人民政府批准重建。有“鄞西小灵峰”之称。元代文人柳贯留有《上福龙山古迹》,对山寺风光及修建祥加记述。 由山路上山,山腰处有一黄墙青瓦建筑,即甘露寺。寺前有一平台,从平台上八级台阶到寺门口,门前有两米高的石狮一对,门洞上山有一木匾“甘露寺”,入口为一三开间的门楼,中间一间最高,歇山四坡顶,屋脊两端有两龙头,面面相对。门楼内供奉有弥勒佛和韦陀佛,还有四大天王。过门楼为一内院20*15m,院内中间有3m高的铁制塔式香炉,院子地面由石块整齐铺置,院两边为厢房,两屋均为砖混结构,三重马头墙,硬山双坡顶。过院子,面迎的是“大雄宝殿”,其殿五开间,三柱距,歇山四坡顶,重檐,可沿五级台阶上,入内,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柱上有木,入口门槛高0.45m左右,内供奉如来佛,四周有十八罗汉,如来佛木柱两侧上有对联“龙脉横亘东西看青山巍峨天地中得天独厚佛光,湖田直抵南北听梅溪潺缓春秋间因地制宜禅气扬”,屋顶天花板两边为鹤,前为龙,后为凤,中间有藻井,四周顶上有两高窗,自然光线良好。大雄宝殿后有两殿,殿高十几米,此两殿都混凝土结构,屋脊上有两龙头柱,都为歇山四坡顶。内院厢房为混凝土结构,歇山四坡顶,三开间。 甘露寺周围草木茂盛,可由一条山道(石台阶铺成)到达寺庙。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龙山南麓,可以沿着卵石路自东往西至山腰,寺门面江,寺北面绝壁千尺。进出交通相当方便,有水泥路与319省道相连进入,距余姚市城区约15公里。 保护与开发现状: 甘露寺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每年来此寺的香客不断。 128: 明月草堂,1级,FBB祭拜场馆 地址:陆埠镇 性质与特征:明月草堂是陆埠镇余计村的祠堂。历史上的著名理学家计有公即出生于该村计家。明月草堂面朝南,门口上方有门头,门头上有“明月草堂”四个金字,下有黑色木门,入口为门楼,五开间,两侧有辅房,各一间,砖木结构,双坡,小青瓦。过门有一院子20*15m,院中有两花坛,院两边是围墙,墙边有石碑林立,每边各五块,碑上有碑文,为该村文化节期间的书法碑文。经过小院,是正殿,又名世积堂,五开间,抬梁式木结构,硬山双坡顶,室内为混凝土地面。上方挂有一匾,书“家传理学”。再往里正中墙上方有一匾“世积堂”,下方为计有公画像,两侧挂有一对联“编唐诗存文献新风古雅集千家,显晋见列名儒浙水蜀山连一派”。周围是普通的低层砖瓦民房。门口是一小块水泥空地。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明月草堂位于余姚县陆埠镇余计村,交通便利。南距318省道约2公里,离余姚市区约15公里。 保护与开发现状:现明月草堂作为该村落文化展览处,草堂被保护。 129: 沈氏宗祠,1级,FBB祭拜场馆 地址:大岚镇 性质与特征:沈氏宗祠系沈姓家族为祭祀先人而设的宗族祠堂。整个建筑面朝西北,由前后两进五开间的正厅和左右厢房组合而成的一个四合院。中间是个院落,大门外有一堵八字形照墙,前方正中是两扇厚重的黑色大门,上悬“沈氏宗祠”匾额。进门后是一座坐北朝南的戏台,面向后进。后进为五间,总面阔为18m,其中主开间4.9m,总进深9.9m,主跨4.73m。檐下正中挂着“忠清堂”匾额,黑底金字,出自鄞州区毛玉佩之手。沈氏宗祠始建于道光四年(1824),当时只有后进正屋五间,道光十五年(1835)又建前进五间,但均未告竣。至咸丰二年(1852),将几近废弃的前后进正屋修葺一新,并配建左右厢房及阶砌、照墙、台门等,以后又多次修葺。现存祠堂是1990年重修的。相传,当年每到七月十三祭祖以及每年做冬至羹饭时,族长、四房头和干首相聚在祠堂,报告一年开支帐目以及商讨第二年公用设施修缮等事宜。当与外村发生纠纷或本族成员犯有众怒,都到祠堂,由族长、房头商量解决处理。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沈氏宗祠位于丹山赤水同风景区南边峙林村,由山间小路可达。 保护与开发现状:沈氏宗祠已被列为余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尚未开发。 130: 中国农机博物馆,1级,FBC展示演示场馆 地址:马渚镇 性质与特征: 中国农机博物馆为一座乳白色的“品”字形展览性建筑群,整个博物馆分室内展厅和室外农机操作基地两大部分。操作基地占地25000平方米,室内占地2000平方米,陈列展品三百五十余件,分播种机械、耕作机械、排灌机械、植保机械、收割机械、脱粒机械、农机史料等七个展厅。从古代落后的手摇纺花车、脚踏弹花机、木砻、石臼、掼桶到现代先进的拖拉机、收割机、脱粒机„„整个博物馆浓缩了我国纵贯几千年的历史,系统地展示我国农业机械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成就。室外部分主要有“施宿堰”、“景初桥”等仿古建筑以及三十亩农机操作演示基地。演示区内配有先进的全套农机具,可以令人深刻领略到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节省物力,增产增收,展示农机事业不断发展的宏伟蓝图。整个博物馆是我国农业机械科研成果展览、示范、推广、培训的基地,也是向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 该馆由余姚市农机局于1993年开始筹建。在国家农业部、机械工业部和省、市各级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历时四年,于1997年5月6日建成开馆。 该馆座落在马渚镇北首,余夫公路与马郎公路的交接处。博物馆前有一个可容纳千人集会和停车的广场。广场中央有一个环形花坛,中央矗立着我国农业的始祖神农氏,手持石锄,用深邃的目光,凝视远方的石像。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座落在马渚镇北首,余夫公路与马郎公路的交接处。 保护与开发现状: 已开发,保护良好。 131: 702战备区,1级,FAI军事观光地,新单体 地址:四明山镇 性质与特征:702战备区位于距四明山镇东南约200m黎洲溪畔,“Ω” 形弯道上,为一个废弃的军事设施区。,战备邮电所位于响树坪。黎洲溪镇东南侧溪西侧是战备档案馆。溪北侧为战备医院。战备邮电所,战备医院,战备档案馆共同组成了702战备区。由于战备区海拔600m是一个较理想的避暑胜地,现以拟建成为避暑疗养宾馆等设施。702战备区距浒溪公路约2000m左右。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702战备区位于距四明山镇东南约200m黎洲溪畔。 保护与开发现状:即将开发。 132: 梅溪杨梅观光园,1级,FAK景物观赏点 地址:丈亭乡 性质与特征:杨梅是丈亭的传统特产,而余姚又是全国的“杨梅之乡”。全镇杨梅栽培面积达21000亩,常年总产量在800万公斤左右,约占余姚市的40%。丈亭的杨梅有历史悠久、质量上乘、知名度高等特点。 全镇发展的杨梅休闲观光业,与旅游联姻,全镇开辟杨梅景点近20处,建立接待站,修建长达9.2km的杨梅旅游公路,每年接待中外游客五万人次以上。最近又投资100多万元筹建杨梅公园,建成能够供人观赏的各类名特优杨梅品种。 杨梅不仅是山农的一项收入,而且成为本地人民联系五湖四海亲朋好友的吉祥果。每年六月杨梅节,商贾嘉宾云集,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目前全镇有3个杨梅苗木专业村,形成了300多亩的杨梅苗木基地。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位于余姚市丈亭镇,离余姚市区约15公里。整个杨梅观光园区内有一条长达9.2km的杨梅旅游公路。园区四周的交通条件便利。 保护与开发现状:已经开发成杨梅旅游观光园区,每年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133: 树滋堂,1级,FBB祭拜场馆 地址:四明山镇 性质与特征:树滋堂是院落式的家族祠堂。建于清晚期,分前后两进,两边为厢房,天井中有戏台一座。前楼为五开间,通面阔21.50m,通进深5.00m。后进为三开间,通阔12.20m,通进深8.50m。主开间4.55m,主跨达4.6m,梁架结构为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戏台周长为18.40m。后进明间全部都采用石柱,次间除后檐柱为石柱外,余为木柱;戏台全部采用石柱。无论后进还是戏台,所有石柱均镌有楹联。戏台与后进之间用卷棚廊轩相连接,这是很少见的。祠堂有28块匾,24扇门,倒挂狮子、主梁特别粗。 树滋堂是清朝所建,距今大约有100多年的历史,虽然很多地方遭到破坏但细部装饰及结构保存完整,目前正在对它进行修葺。 树滋堂的前方为一个小水库,水库上有一棵云杉,树围3.5m,树的形态奇特,如精心雕琢过的盆景。树滋堂、水库和云杉三者融为一体。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四明山镇位于余姚市的最南端,省道浒溪线横穿全镇,旅游发展可直接接受国家级旅游风景区溪口的辐射。 保护与开发现状:正在修建过程中,保护良好,是市级文保单位。保护良好。 134: 严子陵祠,1级,FBB祭拜场馆 地址:西北街道 性质与特征:严子陵祠是由其后人修建的纪念祠。祠为单进5开间建筑,硬山造平房,正面是方形大玻璃开窗。严子陵祠最早建于姚城西北郊的严公山上,当时称严公庙,是严子陵的世孙、唐代降州刺史严浚奏请唐玄宗批准后修建的。严公山上有白云峰,峰上有阔数丈的陡峭石壁,上勒刻宋代苏轼亲题的“严公山”三大字,犹古可鉴。当时严公庙周围的环境如唐洪子舆《严子陵祠》诗中所描述那样“水石空潺?,松篁尚??,岸深翠阴合,川迥白云遍。幽径滋芜没,荒祠幕霜 。”大约南宋时期,迁祠于克星山严子陵墓右侧。到了南宋咸淳七年(1271),又在严子陵墓左侧修建了高节书院。同时,又整修、扩建了严子陵祠。以后在元代,又先后整修了祠内的殿、亭、斋舍,祠堂建筑始终保持完好,其规模超过了当时的州、县学宫。明代后,克星山的严子陵祠逐渐衰败,弘治中期,参政周本重建严子陵祠于龙泉山顶。嘉靖三年(1524),知县邱养浩又把严子陵祠从慈溪客星山迁建于龙泉山千佛阁东侧,即今孙忠烈祠的东首。这时严子陵祠的规模又不小,有厅堂、寝室、左右厢房,呈四合院式。不久又迁至龙泉寺北上方,龙泉山南坡子陵亭旁。到清代,不幸被火焚毁。光绪二十三年(1877),严子陵族裔孙严天怀发起,在其宗祠公款中拨资重建,即为现今的严子陵祠。前有围墙围成的一小院,围墙波浪边,圆形花墙洞。 祠的后面是绿意葱葱的龙泉山。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位于市区龙泉山南坡。坐公交车202、203、101可到龙泉山。 保护与开发现状:曾被作为龙山公园的爬行动物展览馆,现已被评为文物保护单位,未被开放。 135: 赵考古祠,1级,FBB祭拜场馆 地址:西南街道 性质与特征:赵考古祠是明代学者赵谦的纪念祠。祠坐北朝南,由倒座天井和享堂组成,通面阔14.60m,通进深36m有余。倒座为平房5间,梁架采用抬梁和穿斗相结合结构,用7檩;享堂也为平房5间,明间梁架用抬梁式,用8檩8柱。当中是天井,祠门开在天井东侧围墙南端;天井东北角原有一座石亭,厅内立有嘉靖二十九年六月二日由湖广按察司副使杨抚撰文,书画家杨珂书写,南京吏科给事中陈?题额的“考古先生祠碑文”石碑一通。1972年,石亭被拆,石碑不知去向。 初建的考古祠共3进,头进为门厅3间,大门开在明间,门额上悬挂着“考古赵先生祠”木匾。二进即是享堂5间,末进是寝堂3间,左右两侧有厢房。至嘉靖二十九年(1550)春上,兵部右侍郎王遴理刑绍兴,视察余姚时,见赵考古祠“堂宇倾损”,带头捐俸修祠并命湖广按察司副使杨抚撰文记事立碑。到明末清初时,又已墙断梁倾。现存的赵考古祠是清代咸丰十一年(1861)毁于兵火后于,于同治初由赵氏后裔重建。 赵考古(1351,1395),是明代初期古文字音韵学家,本名赵谦,考古是他的号。明嘉靖中期,绍兴知府汤绍恩,见余姚名人自谢迁以下均有专祠,独赵谦无祠,于是就命赵谦后裔赵宽督工,发起建祠。保护范围:东、西至东西围墙;南、北至南北山墙。东侧为居民高楼,西北侧为太平洋大酒店,西侧为一宽阔的空地,已属酒店。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赵考古祠位于余姚市区笋行弄26-3号,坐102、203公交可达,交通便利。 保护与开发现状: 赵考古祠现已被评为文物保护单位。 现头门为百货店,园内有新搭建的小屋,多为外地打工者居住地。 136: 回马亭,1级,FCK建筑小品 地址:大岚镇 性质与特征:回马亭系一路边凉亭,面朝南西西,外表并无异样之处,但却曾发生过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传说元末明初,大岚山麓有一股元军散兵在此落草,他们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一次,他们策马来到峙林,欲血洗峙林村,当马队来到凉亭旁时,一行马队突然调头狂奔,一时匪寇队伍打乱,奔马把马背上的匪寇颠下马来,有的被拖死有的被踩死,死伤过半。此后他们再也不敢来峙林烧杀掠夺了,凉亭也由此留下了神秘的气息。但另一桩真事则使凉亭更加神奇。当年日军大举侵华,鬼子为消灭我浙东抗日武装,对四明山区实行“三光”政策,一时间火光冲天,哭喊遍野。当鬼子的马队行经凉亭边时,不知怎的,马匹突然止步不前,群马腾空嘶叫,烦躁不安。鬼子扬鞭硬摧,可马任凭怎样猛打就是不越亭子半步,还差点将鬼子掀下马来。鬼子无法,只得派人与保长商量,组织人员烧村,保长回来与大家商量后,在空旷的地上点燃草堆,顿时峙林火光四起,鬼子一见村中一片烟熏火燎,认为村庄已烧,便勒马回去,从此,这凉亭就被叫作“回马亭”。回马亭不远就是丹山赤水景区,现基本连为一体。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回马亭处浒溪线旁、距峙林村1km处,与丹山赤水景区连为一体,交通便利。 保护与开发现状:回马亭经过翻修,保存完好,作为丹山赤水景区的外围部分,已被开发。 137: 仙圣庙戏台,1级,FCK建筑小品 地址:鹿亭乡 性质与特征:仙圣庙戏台位于鹿亭乡中村。庙有前后两进,五开间,两侧各有厢房三间。前殿与厢房都是楼房。后殿的建筑用材讲究、工艺精湛。大殿柱高8m多,柱径都在0.30m以上,柱基为枝形,大的直径有0.80m。梁枋间均雕有龙凤花卉,最神奇的是垫在梁架间的两只木蜘蛛,随着建筑过程中承压力的改变,它们的形状也有所变化,称得上是不可多得的精品。戏台就位于这前后两殿、东西两厢之间的天井中,并略靠南,后台与前殿相接。前殿和厢楼临天井一边都有回廊,并围有栏杆,以方便观众倚栏看戏。戏台总高度7.8m,正方形的台面宽4.7m。屋顶为歇山式,四只甬高山上翘,梁上均雕有花纹,顶部用斗拱渐向中心抬起,再辅以霸王拳,吊篮、重拱等构件支撑上部藻井。藻井四周雕有八个龙头,中心置一面铜镜,用以对戏台反射灯光,增加亮度。这样的建筑结构,充分体现了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力学、声学、几何学以及采光、工艺美术等方面的高度成就。戏台柱上有一副对联:“坎坎鼓蹲蹲舞,千秋永歌圣德;熙熙来攘攘往,万民共披神恩”,极好地概括了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功能。仙圣庙及戏台,始建于南宋,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八年(1699)重建。1987年被列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殿正中供奉着一文―武两尊坐像,武将被当地龚姓称为始祖,据说原是南宋的估殿大将军,固厌烦了整天东征西讨的生涯,决计隐居,于是举家迁到这姚、鄞两县交界、有山有水、风景秀丽的地方定居下来。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仙圣庙位于鹿亭乡中村,依山傍水而建,背靠沿山(又叫前山、庙后山),门前有鹿亭至宁波的公路通过,公路对面是晓鹿大溪,左边数十步外有高耸的白云桥,过桥又是苍翠的群山。 保护与开发现状:未开发。 138: 水阁周民宅,1级,FDA传统与乡土建筑 地址:泗门镇 性质与特征:水阁周民宅为清代的民居住宅,为三进二层楼,门朝南,石质门斗,砖雕精细(鱼跃龙门,双狮戏珠、百鸟朝凤、有凤来仪等)门宽1.77米。正房的主开间5米,总面阔15.45米,总进深10.55米,直窗棱隔门,地上铺有中央地砖,外铺有石条。其中的天井为10.60米×9.25米室内铺设地板。是南顺盛的。水阁周民宅为周氏族人世居的宅院,始于清代,座北朝南,由砖雕门楼,主楼和东西厢房构成四合院式建筑,翼楼各分3间,有砖雕、木雕和石雕,后两者具有丰富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位于余姚市泗门镇,329国道旁。 保护与开发现状:已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 139: 前河头徐家,1级,FDA传统与乡土建筑 地址:黄家埠镇 性质与特征:前河头徐家为一处保存较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该宅临河而筑成为四合院,坐北朝南,沿中轴线由南往北依次为砖石大台门、石墙门、主楼,主楼两边各有翼楼两间。大台门宽,.,m,广梁大门,圆弧形的装饰顶,左右外墙面均各有一精致石窗。石墙门三开间,主开间阔,.,m,总面阔,.,m。主楼七开间,主开间阔,.,m,总进深,,.,m。该宅的花格门窗和石窗的雕刻工艺精湛,图案生动而富有生活情趣,整座建筑外庄内秀,具有鲜明的姚西地方风格。该宅原为清代一些蒋姓官府建筑于回龙,后因转让一徐姓人家继业,所以称徐家河头。虽然在文化大革命时遭到不少破坏,但仍是余姚市内保存较完整的清代建筑之一。黄家埠镇有许多古建筑近远闻名,千百年的积淀形成了江南水乡的风格和黄家埠镇民居的文化特色。回龙村相传是乾隆年间被临山农民“吓退圣驾”而得名的地方。当朝皇上游江南时,在此回驾,故称回龙。惜许多遗迹因时过而景迁。徐家河头现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往北一公里又是一处市文物保护点一一国庆堂,这是占地面积两千多平方米的清代民居建筑,现在还完整保存十一间的主楼,这里汇集的精湛别致的石窗艺术,是市内罕存的遗迹。重修于光绪年间的遗安堂亦是一个姚北家庙的代表作。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余姚市黄家埠镇回龙村后江桥,329国道转村级公路直达,交通便捷。 保护与开发现状:未开发但保护良好,现仍有许多人家居住。以列为市级文保单位。 140: 成之庄,1级,FDA传统与乡土建筑 地址:泗门镇 性质与特征:成之庄为谢氏大门谢彬乐的孙子谢道和,即以家资广安置田产,谢道和长子守庸立庄为“人和”,次子守中“立庄成之”。成之庄面朝南南东,穿斗式,三进、硬山顶。楼房为两级马头墙。两为砖雕门斗,八字门墙,门宽3.05M面阔五开间,主开间4.58M,面阔19.2M,院子的边长分别为19.2M和12.6M,进深有五开间达12.4M,成之庄主题结构保护完整,布局变化不大。“成之庄”占地十二亩,四周是与边房相连的高六米多的围墙,正面墙宽达百米。进正门后为仪门,两侧是十二间高平屋,为家丁与守院武装人员的住房。成之庄的周围为民居,局部保存有木雕和砖雕,石板铺地。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泗门镇329国道旁,并且沿海北线正在新建中,建成之后交通将变得更加便利。 保护与开发现状:保护良好,正在开发中。 141: 国庆堂,1级,FDA传统与乡土建筑,新单体 地址:黄家埠镇 性质与特征:国庆堂是一占地面积2000?的清代民居建筑,为市文物保护点。主楼为十一间的两层楼房,主开间面阔4.78m,卷棚顶、硬山山墙,穿斗抬梁式结构,九架前廊。一层底层厅堂为石板铺底,其余各房间为排列细致的方青砖铺地。这里汇集的清湛别致的石窗艺术,是市内罕存的遗迹。 国庆堂原为一地主的庄园,现基本废弃,且部分房子以倒塌或被改建,保存不是很好。黄家埠镇有许多古建筑近远闻名,千百年的积淀形成了江南水乡的风格和家埠镇民居的文化特色。回龙村相传是乾隆年间被临山农民“吓退圣驾”而得名的地方。当朝皇上游江南时,在此回驾,故称回龙。可惜许多遗迹因时过而景迁。现尚存的如清代有一蒋姓官府建筑于回龙,后因转让一徐姓人家继业,称徐家河头,该宅临河而筑为四合院,大台门、青砖砌面,左右石窗,外庄内秀,其木雕艺术精巧,风格独具,现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此外重修于光绪年间的遗安堂亦是一个姚北家庙的代表作。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余姚市黄家埠镇回龙村后江桥,329国道转村级公路直达,交通便捷。 保护与开发现状:未开发且保护不力,房屋毁坏严重。 以列为市级文保单位。
本文档为【1: 河姆渡遗址,5级,EAD原始聚落遗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9633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6KB
软件:Word
页数:117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25
浏览量: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