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自考科目 00277 行政管理学 复习资料

自考科目 00277 行政管理学 复习资料

举报
开通vip

自考科目 00277 行政管理学 复习资料自考科目 00277 行政管理学 复习资料 第一章 概述 一、行政管理的含义、特征及其与公共管理的异同。 1.行政管理的含义 府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 2)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 3)必 指政 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法政策的活动。 3.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异同 从学科分类来看,公共管理包括了行政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只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有关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学科,而行政管理学仅仅研究政府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二、法约尔在《工业管理及一般管理》管理过程理论...

自考科目 00277 行政管理学 复习资料
自考科目 00277 行政管理学 复习资料 第一章 概述 一、行政管理的含义、特征及其与公共管理的异同。 1.行政管理的含义 府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 2)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 3)必 指政 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法政策的活动。 3.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异同 从学科分类来看,公共管理包括了行政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只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有关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学科,而行政管理学仅仅研究政府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二、法约尔在《工业管理及一般管理》管理过程理论中提出的观点 1.提出了有关管理的功能理论,有五大功能(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2.提出了有关管理的十四项原则(分工、权力、责任、纪律、命令一致、指挥统一、公利先于私利、报酬、集权、等级制、秩序、公正、主动精神、集体精神)。 3.重视对管理组织的研究,重点研究了组织效率问题。 三、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官僚组织理论 韦伯认为,官僚式一种以管理为目标的社会组织的特定形式。具体的组织特征与不同形式的权威是相对应的。在他看来,有三种权威形式,既魅力权威、传统权威、理性权威。前两种不适应与工业社会,只有理性权威相对应的官僚组织才适应工业社会,这种官僚组织的德基本特征是科层制组织结构,具体表现在1)每一个职位是构成完整组织形态的不可缺少因素; 2)组织结构中分工明确每一职位人员有相应的法定权利,同时也明确规定职责范围;3)行政权与立法权分离;4)每一职位人员要求有特殊的才能并经过专门训练;5)人员的选拔必须通过考试。韦伯的官僚理论为传统的行政组织理论奠定了基础。 四、简述古典学派的行政管理学的成就及其意义 1.古典学派不仅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先例,而且基本上建成了比较完整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对当时的行政管理实践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2.古典学派将研究重点放在了组织管理问题上,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古典组织理论体系,他们认为合理的组织结构是有效管理的关键,并提出了组织分工和专业化的基本思想,这些思想对后来行政管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作用。 3.明确提出了行政管理的几个基本原则,命令统一原则、权责相符原则、较小的管理幅度原则和系统计划原则。 五、简述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的行政管理发展的特点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理论学派主要有:行为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特点是 1.行政管理学理论呈现出学派众多、理论繁荣的局面;2.行政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开始发生变化,由主要以政治学理论为基础走向有多学科的理论为基础;3.行政管理学的理论形态更加完善。 六、简述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产生及基本观点。 新公共管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国家的公共行政改革运动,这场改革运动是由前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发起的。他们认为政府不应该是高高在上、自我服务的官僚机构,而应该是一个为公众服务的机构。 七、简述政府治理理论的基本观点 政府治理理论是与新公共管理理论同时发展起来的一种行政管理学说,它是治理理论的基础 上发展而来的。这种理论认为,政府具有多种性和复杂性,政府需要放松规制,只掌舵不划桨。 八、简述行政管理学的多学科综合应用科学的性质 行政管理学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多门社会科学在政府行政机关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过程中的综合运用。 1.行政管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政府的行政管理,因而必然会涉及政府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的关系问题,还涉及到行政机关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行政体制问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政治学所要研究的问题。 2.就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而言,行政关系学的研究也离不开经济学的指导。一方面政府在行政管理上总是涉及到大量的经济事务;另一方面在方法论上,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要接受经济学的指导。 3.就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而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离不开社会学的指导。一方面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显现运行和发展规律的科学。作为行政管理学研究对象的公共事务属于人类社会生活领域的公共事务,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有关社会管理的研究也可以说是社会学和行政管理学共同面对的研究对象。另一方面,社会学中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也是行政管理学研究中需要认真吸取的方法。因为行政管理学作为一文应用社会科学,其研究也离不开社会调查。 4.就行政管理学与法学的关系而言,两者也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依法行政是现代行政管理的本质要求。现代行政管理学必须研究依法行政的条件、过程和规律。 九、论述西方行政管理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西方行政管理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1.从理论上看,西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既是西方政治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西方管理学兴起的理论产物。 2.从实践上看,行政管理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是行政实践从政治实践中分离的结果;同时,行政管理学的迅速崛起,也是由于西方行政实践发展的需要。 十、试述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意义 1.理论意义,有助于我们了解行政管理的基本规律,为我国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 2.实践意义,有助于我们弄清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目标、任务、方式,为我国的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 十一、基本点 1.早期行政管理学理论的逻辑起点是经济人假设。 2.在西方行政管理学中,系统学派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变权理论和行政生态理论。 3.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行政管理学主要有新公共管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政府治理理论。 4.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方法,必须坚持“实践—理论—实践”具体方法有规范方法、经验方法、案例方法和比较方法。 5.首次将全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外交权的思想家是洛克。 6.三权分立的提出者是孟德斯鸠。 7.按照威尔逊、古德等人的说法,国家意志的表现是政治。 8.提出著名的行政POSDCRB七功能说的学者是古立克。 9.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是多学科的综合应用科学。 10.行政管理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11.早在1865年曾使用过“行政学”一词的学者是史坦因。 12《论法精神》的作者是孟德斯鸠。 13.从实践上看行政从政治中分离出来主要表现为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的分离。 14.西蒙认为,整个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心是决策。 15.我国国家行政学院成立于1994年。 16.2001年我国开始招收公共管理硕士生,公共管理硕士生的英文缩写是MPA。 17.从西方的学术传统看来,对“行政”的解释大致有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与司法、立法相对应的行政、 与管理想对应的“行政”。 18.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政府包括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立法机关。 19.怀特在《行政学导论》一书中,把复杂的行政要素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 20.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行政管理学主要有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第二章 行政环境 一、行政环境的含义、属性和类型 1.行政环境的含义 处于特定行政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寄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和情势的总和。 2.行政的环境的属性 综合性、层次性、动态性、相关性、复杂性。 3.行政环境的类型 常见的类型分为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宏观、中观和微观行政环境,国际行政环境和国内行政环境。 二、简述行政环境这一概念的内涵 处于特定行政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寄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和情势的总和。 1.行政环境是针对具体行政系统而存在的,不存在抽象的、一成不变的行政环境,任何行政环境总是针对特定的行政系统而言的。 2.行政环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区分,向确定行政环境的构成,首先就必须界定特定行政系统的边界。 3.行政环境构成成分的关键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直接、间接。 4.行政环境因素既包括有形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情势。 三、简述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的内涵 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行政环境可以分为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 1.自然行政环境是指对行政系统的存在与运行起作用的各种自然因素的集合或统称,自然环境构成了人类活动外在最基本的环境因素,如何维持一种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成为现代各国政府与社会面临的一个基本的、非常棘手的问题。相应的,自然环境在行政环境诸多因素中也就成为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因素之一。 2.人造行政环境就是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且能够对行政系统的存在与运行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和。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社会环境。人造环境或者说是社会环境是与行政系统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关系最为密切、影响最为直接的行政环境类别。 四、简述宏行政环境的内涵 所谓宏观政治环境,是能够对行政系统策略层次的存在与运行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行政环境的总和。策略层次的三重重要含义:1)受影响的行政系统空间范围上的全域性与时间范围上的战略性、长远性;2)影响的全局性与全面性,与第一条相关;3)指影响的决定性和导向性。 五、简述中观行政环境的内涵 并部仅仅指对行政系统的管理层次的影响,包括组织与空间上的局域性、政策执行的监管部门及活动和时间上的阶级性,影响方面的局部性和非全面性。 六、简述微观行政环境的内涵 微观行政环境是指组织内部作为个体的工作人员在具体的行政管理活动中接触的各种物理、生理、与心理因素的总和。 七、简述经济力量对其行政环境的影响 经济力量就是行政系统所处社会系统的总体经济实力,包括总体社会生产能力与社会财富总量。经济力量是特定行政系统最基本的总量经济因素,它直接决定该系统所处社会大系统的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着行政系统赖以生存的社会物质财富基础。因此,经济力量从根本因素上制约着行政系统的规模、体制结构与运行方式等基本结构因素。 八、简述社会经济结构对其行政管理的影响 社会经济结构是一国或一个地区国民经济中的一系列相关经济结构性因素的集合。 1.社会经济结构是自上体现了一个社会的社会生产关系构成,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不同人群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及产品如何分配等问题。社会生产关系属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它必要对公共行政系统产生基本性影响和制约作用。 2.社会经济结构还直接影响着行政系统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参与性和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行政职能结构、经济管理方式及管理手段的选择。 3.社会经济结构还包含有社会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程度这一重要社会经济结构性因素。 九、简述经济体制对行政管理系统的影响 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以社会经济组织为中心的各种具体经济制度行为规范的总和。经济体制直接影响着行政系统的只能范围、运行方式及手段。 十、简述科技发展水平及其对行政管理系统的影响。 科技发展水平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发达程度。科技发展水平根本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社会生产能力,因此邓小平称之为“第一生产 力”。 1.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行政效率的提高,离不开高效技术系统的支持。 2.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会对行政系统结构产生巨大冲击。 3.这些结构变量的改变又会对行政权力的配置、行使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产生像适应的以分权化为取向的变革。 十一、简述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实际运行情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国家权力的排列组合方式。也就是国家权力在政府横向个部门及纵向各层级政府间具体划分方式。 十二、简述党政制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通过自身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功能,为行政系统提供有关社会民众的政治要求等方面较为专业、系统的信息,为行政系统的决策与管理活动提供依据。 2.是运用自身所具有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在政府于社会之间建立起一座重要的桥梁,及时向双方反映关系。 3.政党的执政功能,通过成为执政党,从而实现自身的政治主张。 十三、简述社会团体与社会流通性的发达程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社会团体是两个以上的社会成员基于自愿,为实现某种共同利益要求而结成的一种社会组织。1.社会团体构成行政系统与社会公众之间 强有力的“媒介”。2.社会团体不仅扩大了行政系统的效能,而且也塑造着行政系统本身,决定着行政运行程序与规则。 十四、简述行政价值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所谓行政价值文化或关于行政的总体价值观,又被称为行政神话,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关于公共行政系统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社会价值认知与价值取向模式。这是一种基本的公共行政文化模式。直接影响着公共行政系统的社会价值定位,从而也就决定着该系统的功能重心。 十五、简述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和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的内涵 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 1.政府是全能的,政府有能力也有责任总揽所有社会事务。 2.政府机关也是全能的,或则说是功能普化的。 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认为,政府只是社会分工中的一个部门,因而其功能是有限的;同时政府中各个部门、每个人员也不是全能的,只能行使特定的权利,承担特定的责任。 十六、简述行政运行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行政运行文化实质上是关于公共行政系统运行机制的认知与价值取向模式,可称之为公共行政过程观,主要是指社会民众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稳定存在的,关于各种公共行政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的途径与方式的普遍性价值取向模式。核心问题是行政系统基本运行规则及基本运行方式的确定。模式有两种形式 自律本位的人治模式与法律本位的法治模式。 十七、试述我国现行经济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我国目前是发展中国家,整个社会经济正处于现代化转型的过渡时期。 1.传统农业与高科技产业并存的社会生产力形式。 2.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 3.受限市场模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十八、试述我国现行政治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迅猛成长的社会团体组织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十九、试述我国现行行政文化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管制型行政总体价值观向服务型行政总体价值观的转变。 2.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向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的转变。 3.自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向法律本位型行政文化的转变。 4.依附服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向自主参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的转变。 二十、基本点 1.经济体制的核心是社会资源调配制度。 2.与行政系统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关系最为密切、影响最为直接的行政环境类别是社会环境。 3.经济体制直接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职能范围、运行方式、运行手段。 4.影响行政系统的政治环境包括三个因素:政党制度、社会团体发达程度以及社会流通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及其实际运行情况。 5.美国学者卡斯特与罗森茨韦克认为,判别封闭与开放组织理论的重要标志是边界的有无参透性。 6.一般认为,首先提出行政环境问题并予以研究的学者是约翰?高斯。 7.高斯提出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最早是在《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8.高斯明确指出,“研究公共行政,必须研究它的生态问题”,这一观点出自于《公共行政学之我见》。 9.公共行政生态问题的研究者是费里德?雷格斯。 10.农业、工业、过渡型社会的差别在于社会结构的分化程度及其功能的实现程度。 11.融合、衍射、凌柱型行政模式都具有理念属性是理论模式。 12.根据因素的领域不同,人造环境分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 13.过渡型社会的主要特征有形式主义性、异质性、重叠性。 14.行政系统的经济环境构成要素有经济力量、社会经济结构、经济体制、科技发展水平。 15.经济力量因素说法正确的有:1)社会系统的总体经济实力,社会生产力与社会财富总量; 2)经济力量是特定行政系统中最基本的总量经济因素;3)决定特定系统所处社会的经济发展阶段;4)决定行政系统赖以生存的社会物质财富基础;5)决定着行政系统可能获得的财政收入总量与支出总量。 16.当今各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主要分为联邦制和单一制。 17.雷格斯认为,社会组织可以分为:基于血缘关系而结成的自然团体、以利益 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社会团体。 18.根据文化的发生与存在的状态,人们往往把文化划分为认知性、情感性、评价取向性。 19.行政系统的认知结构的类型有行政系统的形成原因、行政系统的功能结构、行政系统的运行规则和方式、行政公共关系。 第三章 行政权力 一、行政权力的含义和特征 1.行政权力的含义 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其他社会组织,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种能力或力量。 2.行政权力的特征 1.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非政府组织;2.客体是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所有公民及由公民组成的社会组织;3.目的是实现国家意志;4.重要基础是国家强制力。 二、行政权力的产生与来源 1.行政权力的起源 行政权力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组织分工,萌芽于原始和会的管理权。 2.传统行政权力与现代行政 传统行政权力指与传统农业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行政权力,现代行政权力指与现代工业社会相适应的行政权力。 3.行政权力的来源 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具体来说行政权力来源于强制力、诱导力、组织制度、信息、个人因素。 三、行政权力的特性及价值取向 1.行政权力的特性 公共性、执行性、有限性 2.行政权力的价值取向 指行政权力应该达到什么目标以及为谁的利益服务。公共利益是行政权力的价值取向。 3.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的关系 行政权力是一种与行政责任相对应的权力,没有无行政责任的行政权力,也没有无行政权力的行政责任。 四、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关系 1.国外中央政府于地方政府权力的关系的基本类型 1)联邦制国家,?明确联邦地位高于州的原则;?宪法列举了联邦制的一系列权力;?州拥有“保留权力”。 2)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通过专门的职能对地方政府实施各方面的监控和指导,主要方式有立法控制、行政控制和财政控制。 2.西方发达国家地方分权化的主要原因 1)地方分权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2)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3)适应政治民主化的需要。 3.重构我国中央政府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的思路 1)以宪法形式明确规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范围;2)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3)实行地方分权和基层自治;4)健全和完善对地方权力的监督。 五、简述传统行政权力缺乏法治的主要表现 1.缺乏相应的行政体制。 2.上下级之间等级制度不合理,权限不明确、不固定。 3.没有基于契约自由的任用制度和法制化的晋升、奖惩规则。 4.行政人员缺乏专门技术训练。 5.行政人员的薪金不采用固定的货币形式支付,行政权力没有相应的制约机制,容易导致滥 用权力。 六、简述现代行政权力的特点 与传统的行政权力相比1.行政权力的自主性增强。2.是法理型权力。 七、行政权力公共性的体现 1.行政权力的主体只能是公共机构,而不是个人或则私人组织。 2.行政权力活动的领域是公共事务,不是私人领域。 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是为私人利益服务。 八、简述行政权力有限性的体现 1.行政权力作用范围是有限的。 2.行政权力行使的方式是有限的。 3.行政权力是受监督和制约的。 九、基本点 1.国家行政权力的直接目的是行政效率。 2.现代民主国家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主要来自于以权力限制权力、以权利限制权力。 3.国内外学者都认为权力是一种非对称的社会关系。 4.不受其他权利制约,本身就是独立的最高的权力类别是本源性权力。 5.将私人权力和行政权力的目标不一致时,行政权力会对私人权利进行控制或禁止。 6.在行政权力所有手段中,最有效的手段是强制手段。 7.恩格斯描述氏族机构的权利分工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一书中。 8.氏族机构中拥有执行权的是巴塞勒斯。 9.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0.行政权力实质上是执行性权力。 11.由若干个行政单位或区域组成统一主权国家数以单一制国家。 12.20世纪30年代后,主张“合作邦联主义”的美国总统是罗斯福。 13.从权力特性看,权力可分为本源性权力、从属性权力。 14从属性权力有:1)是原本性权力派生而来;2)受原本性权力的制约;3)主体意思不具有独立性和最高性;4)必须服从原本性权力的主体意志。 15.根据权力主体及目的,权力可分为公共权力、私人权利。 16.根据政治文化的作用领域,权力可以分为: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权利、社会权利。 17.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描述古希腊的氏族机构的权利分工,有议事会、人民大会、巴塞勒斯。 18.政治权利的特点有阶级性、公共性、有限性、执行性、普遍性、强制性。 19.实行联邦制的国家有美国、德国、印度、巴西。 20.实行单一制的国家有英国、法国、日本。 21.20世纪80年代里根“还原于州与地方”,“新联邦主义”的核心有分享财政、分担供给公共服务的任务、分享外交。 22.20世纪80年代,法国的改革内容有向地方分配外交自由、减轻地方财政压力,由政府承担大部分公共服务的任务、向地方提供行使新职权的必要物质手段。 23.1957年我国扩大地方的内容有1)将大部分中央所属企业下放给地方管理;2)扩大地方计划管理权;3)扩大地方基建审批权;4)扩大地方财政税收权。 24.改革开放之后,中央与地方经济管理权力关系进行了调整,只要表现在扩大地方政府经济管理的财权和事权;在地方推行市管县体制,突出中心城市作用,赋予一些地区政府“特权”。 第四章 行政职能 一、行政职能的特点及意义 1.行政职能的特点 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社会需要,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中承担的基本职责和发挥的功能作用。它的特点体现在执行性、整体性、多样性、动态性。 2.行政职能的意义 1)对合理的确定行政活动的方向和重点有着重要意义。 2)研究行政职能对于行政组织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3)研究行政职能对于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有着重要意义。 4)研究行政职能对于促进行政效率和效能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二、行政职能的发展 1.弱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特点及意义 在弱势政府时期政府职能非常有限。他的积极意义在与它适应了资本主义的需要,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消极意义在于它导致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 2.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特点及意义 1)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拓展。(办国企、加强社会管理职能) 2)行政职能方式更加复杂多样。(使用法律手段、计划手段、制定产业政策采取财政政策、采取直接的行动手段等) 3.有限政府的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1)通过非国有化,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微观管理。 2)政府饭放松规制,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3)推行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市场化。 三、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 1.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特征及其弊端 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特征是集中计划管理,微观直接管理,片面强调政治职能。弊端是造成政府机构膨胀、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企业和社会缺乏动力机制,容易产生腐败。 2.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 1)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2)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 3) 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4)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 5)是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 3.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包括职能中心的转变、职能方式的转变、职能关系的转变。 四、简述性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 1.市场机制机关出现缺陷,但基于自由竞争的市场原理是正确的,只有市场可以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因此自由市场及与其相一致的似然企业制度,是人类现阶段可能选择的最好的制度,而个人自由式自由市场制度及私人企业制度存在的基础。 2.政府的缺陷主要在于,政府由具体的官员组成,而官员也是自然人,他们不会因为承担公共责任而产生任何道德优势,他们即不比常人更坏,也不必常人更好。 3.必须强调价值判断和伦理规范的重要性,因为价值判断较之数学计算、预测更能真实地反映并有效的解决实际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五、简述有限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1.通过非国有化,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微观控制,就是将公有企业和公有事业的产权转移或私有化。 2.政府放松规制,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3.推进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市场化。 六、简述我国加入WTO后政府职能调整内容 1.政府要弱化某些职能,一方面分权到地方,另一方面转移到国家机构或者国际组织中去。 2.政府应强化某些职能。必须不断把提高应对能力,加强对外经济的调控和管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等。 3.政府需要增加新的职能,政府在完善和发展商品的同时,必须积极培育生产要素市场,规范市场秩序。 起强势政府时期的主要表现 1.政府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 2.兴办国有企业, 3.加强对企业的规范和管制。 4.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范围的拓展海表现在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加强。 七、基本点 1.行政职能的主要特点是执行性、整体性、多样性、动态性。 2.行政职能的载体是行政机构。 3.行政职能的性质取决于国家的性质。 4.政府法定职能的前提和内容是政府的社会功能。 5.政府社会职能的实现和保障是政府的法定职能。 9.根据行政职能的性质把行政职能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 10.古典只有主义代表人物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11.在斯密那里,所谓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机制。 12.1825年第一次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爆发在英国。 13.美国颁发第一个全国性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的时间是1890年。 14.凯恩斯主张实行政府对经济生活全面干预。 15.国家的基本职能有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 第五章 行政管理机构 一、行政管理机构的含义、特征和意义 1.行政管理机构的含义 是按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依照一定的程序组建起来的,行驶国家行政权力,履行各种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的总称,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行政管理机构的特征 合法性、主体性、系统性、权威性、执行性、管理性。 3.行政管理机构的意义(作用) 1)行使国家的行政权利,对社会共事物进行管理。 2)执行和实施各种法律、法规、规章维持社会治安和良好的市场秩序。 二、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是组织形势与产生方式的总称,国家最高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分为内阁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半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组成的方式,委员会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和国务院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我国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其负责,受其监督。 三、行政管理机构的类型 1、根据行政管理机构的性质划分为:领导机构、执法机构、监督机构、咨询机构、信息机构、辅助机构、派出机构。 2、根据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划分为经济类行政管理机构、社会类行政管理机构、政治类行政管理机构。 四、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含义、程序及原则 1.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含义 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撤销、变更和合并等的总称。 2.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程序 1)提出机构设置的理由,并提出初步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2)对方案的评估和论证。 3)对方案的批准。 4)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落实与实施。 3.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 适应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权责相称原则、精干高效原则、法制性原则。 五、行政机构编制及行政管理机构编制管理 1.行政机构编制的含义 指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机构、人员定额、职务名称、工作量、工资标准和经费额度等的总称。 2(行政机构编制管理机构 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中依法管理各类行政关机机构编制的部门是行政编制管理的主体。我国中央以及主管行政编制的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 3.行政机构编制管理的内容 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编制管理。 六、简述内阁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内阁制国家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内阁,内阁友首相、政府各职能部门的部长组成,首相为政府首脑,领导内阁。内阁由议院中占据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其他政府机构的成员由任命产生,内阁向一会负责。国家一级的行政管理机构由内阁办公机构和各职能部门 机构组成。英国。 七、简述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总统制国家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总统、总统办公机构、政府各部门机构以及独立机构组成。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通过选举产生,其他成员由总统依照法律程序任命。总统领导下的整个行政机关并不对议会负责。美国。 八、简述委员会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委员会制国家的行政管理机关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委员,委员会主席领导,主席为政府首脑,委员兼任各部长,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委员会的办公机构和各职能部门机构共同组织成国家一级的行政管理机构。瑞士。 九、简述国务院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我国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重活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各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国务院的办公机构和各职能部门机构共同组成我国中央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机构。 九、行政编制的特点 1.集中程度高。 2.综合性强。 3.它是一种经常性和长期性的工作,只要有机关单位存在,编制管理就不能停。 十、简述我国的编制管理机构的职能管理主要内容 1.在拟定机构改革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时,提出转变政府职能、调整政府职能体系的总体意见。 2.在各部门实行“三定”时,合理配置各部门职能,帮助各部门搞好职能配置的研究,制定具体方案。 3.系统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 1.协调统计政府部门与下级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以及政府部门与企业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职责分工。 十一、简述我国的编制管理机构的机构管理主要内容 包括机构的总量、性质、级别、名称、规模等诸多内容的管理。 1.确定子女改正管理机构的总体规模。 2.划分机构的属性。 3.对几个规模的管理。 十二、简述我国的编制管理机构人员编制的主要内容 包括管理机构内部人员数量、结构、领导职数、员工数额等的确定及管理。 1.制定各级政府编制比例和编制标准。 2.核定各部门人员编制总额。 3.确定人员编制结构。 十三、简述世界各国缩减政府机构的政策工具和途径 1.重新审视政府职能定位,缩小政府的职能范围。 2.压缩社会福利项目,放松对企业的规制。 3.行政机构分权化改革。 4.行政机构社会化,主要是机关后勤部门的社会化。 5.公共机构的非国有化。 十四、简述我国1982年政府机构改革取得的成就 1.精干领导班子,减少副职。 2.废除实际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建立干部退休制度。 3.精简机构人员编制。 十五、简述我国198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成效。 1.坚持政企分开、政事分不开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 2.精简和削弱专业部门,加强监督和调控部门。 3.在转变职能的基础上,合理设置机构,确定编辑。 4.解决了一批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复的问题。 5.通过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工作,为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十六、简述我国1993年机构改革的重点。 1.调整职能配置,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2.解决了一批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复的问题。 3.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 十七、简述我国1998年行政机构改革取得的成效。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和力度都很大的一次改革,由中央机构率先进行,组成部门大幅度的精简,由40个变为29个,国务院各部门的内设机构减少了1/4,有100多项职能下放给了地方政府,国务院机关人员编制由32万人减少到了16.7万人;省政府的内设机构精简20%,完成的机构改革的目标。 十八、简述我国200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的特点 主线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1.深化国有资产体系改革,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 2.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将国家发展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3.健全的金融监管体制,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4.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商务部。 5.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成立了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十九、简述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原因 1.外部原因:经济体制转变会导致行政机构的变革;政治制度的转变和更迭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这回发展程度也影响到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国际环境的转变也会激发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2.内部原因:机构的过渡期膨胀;人员素质不高、弱化。 二十、更具相关法律、管理条例的规定,试述我国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具体程序。 根据《国务院组织法》、《地方政府组织法》和《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具体设置程序包括: 1.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方案,经过去员常务委员会讨论通过后,由国务院总理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2.过去员直属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和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方案,报国务院决定。 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厅、局、委员会等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或者合并,由本级人民政府编制管理机关提出方案、报经同级人民政府常务委员会议讨论通过,并报请国务院批准,最后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4.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或者合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报请上级人民政府比准。 5.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国务院批准,可以设立若干派出机构;县、自治 县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区公所,作为它的派出机构;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经报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作为他的派出机构。 6.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内部机构的设立,在上级政府批准的编制总额内,由各工作部门报请同级编制部门批准。 二十一、试述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标准 在当代,我国行政管理机构的总目标是,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主要有四个方面: 1.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 2.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 3.按照责权一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 4.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法制建设。 二十二、简述西方发达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1.从“大政府”向“小政府”转变。(精简) 2.行政机构内部的决策与执行职能及机构的分离。 3.行政管理机构的分权化。 4.强化综合协调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5.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弹性化。 二十三、试述我国多次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经验 1.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 2.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3.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 4.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妥善安排分流人员,优化干部队伍。 5.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 第六章 行政管理事物 一、政府内部行政管理事物 1.人事行政管理 人事行政管理包括计划和组织、使用和开发、激励和监督、制度建设与具体落实,其中国家公务员制度可以概括为:职位分类制度、新陈代谢制度、激励约束制度、职业发展和保障制度。 2.财务行政管理 包括预算管理、会计管理、审计管理。预算管理的程序和内容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管理。审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预算审计、预算外审计、金融审计、国有资产审计、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社会保障审计、国外援助或贷款审计。 3.后勤行政管理 包括物质管理、生活后勤管理、机关环境管理、服务后勤管理、接待工作管理。其中物资管理包括日常管理,使用与维护管理、检查与检修管理、物资设备的改造与更新。 4.机关行政管理 机关行政管理包括会议管理、机关文件工作管理、机关档案工作与信息工作管理、保密工作管理和信访工作管理。 二、经济行政管理 政府寄管理机构按照全民的意志,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对社会的经济生活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控制的管理过程。 1.宏观经济行政管理 指政府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和综合性的管理。它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经济调控包括总量调控、结构调控、和规范性调控三方面。 2.工商行政管理 为了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设立一个对经济活动依法进行的管理与监督的行政管理机构。 3.国有资产行政管理 指政府相关机构对国家拥有的财产进行投资、运营、增值等一系列宏观管理活动。目标是实现收益最大化满足社会公共利益两大目标的协调。 三、如何理解政府行政管理事务 1.政府自身的管理事务,或者说政府内部的管理事务。 2.是为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服务的。 3.内部事务处理是否恰当,是决定行政管理是否有效的一个因素。 四、如何理解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 1.是一种社会公共事务。 2.是需要政府处理并被政府纳入行政管理对象范围的事务。 3.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处理是否得当,是衡量政府行政管理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志。 五、简述有效提高会议质量的有效措施 1.严格执行会议审批制度。 2.制定健全并严格实施的会议制度。 3(科学、有效、充分地做好会议准备工作。 4.严格控制会议人数。 5.保证会场秩序,做好一切有利的物质、环境、卫生条件。 6.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六、简述文件工作管理的主要内容 1.使文件工作构成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等)确立最佳组合关系。 2.使文件工作构成要素流程有序、有效、顺畅、快捷,相互取得最佳配合。 七、简述我国现行的机关档案管理制度的特征 1.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置的档案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档案工作。 2.全国各级各类机关工作均受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指挥、监督和检查。 3.在统一领导,统一制度的情况下分级、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 4.有价值的物品可以个人代为保管,必要时也可以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管理。 八、简述机关信息工作管理的主要内容 1.确立组织保障,建立信息工作机构。 2(制定信息工作标准和计划,并组织和监督实施。 3.规划网络信息,并组织和监督其运行。 4.对数据库、信息库的建设进行规划。 5.进行检查评比、监督其建立健全的制度标准。 八、简述信访工作管理及其主要内容 1.在体制方面,确定信访工作领导体制,建立信访工作机构。 2.在监督控制方面,明确对信访工作的监督控制责任。 3.在协调关系方面,协调信访工作所涉及的多方面利益关系。 九、简述宏观经济行政管理的定义 指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求,为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和措施,对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和相应的经济总量变化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管理过程。 十、简述我国司法行政管理职能部门的任务和职能。 管理对罪犯的劳动改造和对违法分子的劳动教养工作,领导和管理轮训法院、 检察院、司法行政部门的在职干部的工作,组织管理法律宣传,领导公证工作,办理公证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工作、法律顾问处的组织建设和业务建设,检查、指导下级司法行政机构的工作,考察、了解司法行政系统的干部、律师和公证人员,管理司法行政业务经费的计划、使用,监督公证、律师的收费,管理司法行政系统的外事活动。 十一、简述公安行政管理的定义 公安行政管理。有称为公共安全行政管理,是指国家公安机关为了维护统治阶级所需要的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生活正常进行,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环节,对影响社会公共安全和治安秩序的各种因素进行防患和消除的行政管理活动。 十二、简述教育行政管理的定义 教育行政管理,是以整个教育系统为管理对象,以法令、法规为根本依据,对整个教育系统和各类学校组织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从而实现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目标。 十三、简述科学技术行政管理的定义 狭义的科技管理又叫科研管理,是指研究所、高等院校、企业对自身的科学研究或技术开发活动的管理,可看成是微观层次的科技管理。 广义的科技管理则是由政府或其职能部门,对辖区范围内的科学技术活动所实行的宏观管理。 十四、简述文化与体育事业行政管理记忆我国政府文化与体育事业行政管理事务的内容 1.制定文化与体育事业发展战略。 2.进行各项文化与体育事业的基础建设工作。 3.实施文化与体育市场管理。 十五、简述卫生行政管理的定义 以卫生事业为对象,以行政管理、监督执法、宣传教育和技术服务为手段,通过宏观调控社会力量,改善社会卫生条件,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社会实践活动。 十六、简述我国计划生育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 1.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工作。 2.根据人口规划,正确制定人口生育控制指标。 3.做好计划生育的预防和保健工作。 十七、简述我国流动人口行政管理的具体内容 1.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的暂住登记和发证工作,准确了解流动人口情况。 2.依靠社会力量,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 3.是根据流动人口的务工情况,制定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十七、试述工商行政管理及其主要内容 1.主管工商企业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党委和科技经营团体的登记注册。 2.统一管理城乡集市贸易,依法处理各种违章违法行为。 3.监督检查经济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的定制和履行,调解与冲裁经济合同、企业承包经营合同、企业租赁经营合同和技术合同的纠纷,确认无效经济合同,查处违法经济合同。 4.办理城乡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合伙经营者的等级注册,核发《营业执照》,依法监督管理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5.办理私营企业的注册登记,核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依法 监督和管理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鼓励、引导经济健康发展。 6.办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和华侨、港、澳企业厂址代表机构等的等级注册,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农业执照》、《外国企业缠住代表机构登记证》或《华侨、港澳企业缠住代表机构登记证》,监督他们的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 7.负责国内商标和外国(地区)商标的统一注册和管理,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查处假冒、侵权行为。 8.管理经济广告、社会光广告和文化广告,查处广告经营和广告宣传中的违法违章行为,指导广告协会的工作。 9.检查、处理经济违法违章行为,打击投机倒把、走私贩私活动。 10.研究工商行政管理的方针政策,拟定有关法规、规章和制度。 十八、简述国有资产行政管理及其内容 1.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实现国有资产的有效运营。 十九、简述名字行政管理及我国当前民政管理事务的重要内容 1.建立配套机制。 2.建立健全我国城市福利制度。 3.整合社会资源,使社会求助于救灾工作顺利开展。 4.以创新为重点,建立现代优安置制度。 5.以服务为中心,优化民政工作体系。 二十、试述社会保障、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及我国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的内容。 1.制度社会保障法律与法规。 2.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 3.社会保障对象的管理。 二十一、试述政治行政管理 1.国防行政管理 2.司法行政管理 3.公安行政管理 4.外事行政管理 二十二、试述文化行政管理 1.教育行政管理 2.科学技术行政管理 3.文化与体育行政管理 4.卫生行政管理 二十三、试述社会行政管理 1.人口行政管理 2.民政行政管理 3.社会保障行政管理 第七章 行政管理行为 一、行政组织行为 1.行政组织的四要素 行政职位、行政人员、行政体制、精神要素 2.行政组织行为的特点 政治性、法制性、持续性、系统相关性 3.行政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1)行政组织的目标、职能与环境;2)行政组织技术的特征;3)行政组织目标、职能与环境和行政组织技术特征的匹配性。 4.行政组织结构的类型 纵向结构、横向结构、直线职能结构 5.行政组织体制的分类 依据行政决策和负担行政责任的人数来划分,可以分为首长制和委员制;依据行政权力在上级与下级之间分配的不同,可以分为集权制与分权制;依据同一层次上的各个行政组织所受上级指挥和控制的数目来分,可以划分为完整制和分离制。 6.行政组织冲突的类型 更具冲突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组织个人之间的冲突、组织中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冲突、组织中团体之间的冲突、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冲突。 根据组织冲突功能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功能正常冲突、功能失调的冲突。 7.解决行政组织冲突的主要方式 谈判、调处、服从权威。 8.行政组织的变革趋势 包括行政组织结构的变革趋势,行政组织权力分配关系的变革趋势。 二、行政沟通行为的特点 1.行政沟通行为的特点 交互性、媒介性、目的性 2.行政沟通的种类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单项沟通和双向沟通。 3.行政沟通的基本形态 环式、链式、轮式、Y式和全通道式。 4.行政沟通的方式 口头沟通、文字沟通、非语言沟通、电子沟通。 5.行政沟通的过程 信息发送者意愿的形成,发送者选择信息传递的媒介,发送者将信息编译成接受者可以理解的符号,确定发送信息的时间、途径和方式,接受者接受的信息,接受者将信息再编译为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接受者采取行动,发送者通过信息反馈来了解所传递的信息是被接受并准确无误。 6.行政信息公开化的作用 有助于促进民主行政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和工作,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腐败,有助于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有助于我国政府更好的适应WTO的要求。 三、行政管理行为及其特点 指行政管理者为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并使之努力工作以有效实现行政管理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组织、领导、沟通以及指挥、协调等行政活动的总和。 1.行政管理行为时管理者作用于被管理者的行为。 2.行政管理行为时行政管理者调动被管理者或其下属积极性的行为。 3.行政管理行为的主体是行政管理者,但在行政管理行为过程中也离不开下属的积极参与。 四、简述群体中的组织行为、领导行为和沟通行为时群体中最为基本的行为原因 1.群体香味所需要实现的目标是群体成员共同的目标。 2.在群体成员中药实现群体成员的行动一致,就必须要有人进行指挥、协调的工作,即要有领导行为,所以,领导行为也是群体行为的最基本行为之一。 3.由于群体行为不是一个人的单独行为,而是多个人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行为,因此离不开有效的沟通。 五、简述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在建立合理否认行政组织结构时。特别应注意正确的处理好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管理层次是指纵向的等级层次,即行政组织中设置不少层级的组织机构;管理幅度是指一级行政组织或一个行政领导者所直接控制和指挥的下级单位或人员的数目。一般来说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关系。管理层次越多,管理幅度越小,反之亦然。 六、简述我国行政机关实行的首长负责制的特点 既考虑到了首长负责制的优点,也吸收了委员会制的长处。行政首长负责制在运行程序上首先是民主,然后才是集中,所以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质上式民主集中制的一种表现形式。我国国务院实行国务委员会议制度和常务委员会议制度;地方各级政府实行政府会议制度。重大问题一般都要经过这些议会集体讨论,最后才由行政首长集中决定。 七、简述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内涵及其关系 正式组织是指根据一定的法律依据或组织程序建立的组织,它在法律上具有合法性、而具有比较严密的组织结构。这类组织的领导者往往是依法或按一定的组织程序产生的。行政组织都属于这类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指自发形成的而不是按正式合法程序建立的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由于存在着不同凡人利益和价值取向,所以往往会发生冲突。当然,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也存在着利益的一致性、因而有时也存在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八、简述专断式行政领导方式的内涵 专断式行政领到方式是把行政决策权、决定权集中于领导者一人手中的领导方式。在这种行政领导方式下,任何事情由行政领导个人作出决定,用强制命令推动工作,下级一味服从上级领导,被动开展工作。被领导者容易积极度不高,领导者容易造成官僚主义。 九、简述民主式行政领带方式的内涵 是指行政领导和被领导者以及群众仙湖沟通,共同参与决策的一种领导方式。起特点是上下级关系密切,多方相关主题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决策具有民主性和开放性,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行政领导从分放权、授权给下级行政人员,充分发 挥其积极性主动性。 十、简述放任式行政领导方式的内涵 领导将大部分的性质决策权力下放给行政机构或行政人员,让其充分享有行政管理权限的一种行政领导方式。责任不明确、缺乏严格管理。 十一、简述重人式、重事式、人事并重式行政领导方式的内涵 1.重人式,以为中心,领导关心体贴下属。 2.重事式,以任务心,领导对任务的关心大于对人的关心。 3.人事并重,这是一种中间型的领导方式,既关心工作,又关心人。 十二、简述授权的方式及各自的内涵 1.充分授权。 2.不从分授权。 3.弹性授权。 4.制约授权。 十三、简述行政信息及其在行政沟通过程中的地位 行政信息是指在反应行政过程中各项活动、任务以及目标的各种信息、文件、指令、预测、情报、数据资料、建议等的总称。 1.行政信息是行政沟通的物质基础。 2.行政信息的质量是行政沟通高效、畅通的依据和保证。 十四、试述功能正常冲突与功能失调冲突及判断某种冲突是功能正常的冲突还是功能失常冲突 1.功能正常冲突是指那些支持行政组织的目标并能够提高行政组织的工作绩效的冲突。 2.功能失效冲突是指那些对于行政组织绩效的实现有阻碍作用的冲突,这种冲突属于破坏性的,最终导致行政组织绩效降低。 从实践上看,某种冲突在一定的阶段对于组织是建设性的,在一定阶段则可能是破坏性的。 从空间上看,某种冲突对一些组织可能是建设性的,另一些组织则可能是破坏性的。 从态度上看,某些成员认为某项活动是功能失调的,因为其结果让人不满意;某些组织成员可能认为某项冲突是功能正常的。 十五、简述领导艺术中的用人艺术 1.知人善任 2.任人唯贤 3.用人所长 4.敢用新人 十六、简述行政沟通的过程 1.信息发送者意愿的形成。 2.发送者选择信息传递的媒介。 3.发送者将信息编译成接受者可以理解的符号。 4.确定发送信息的时间、途径和方式。 5.接受者接受信息 6.接受者将信息边编译为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即对信息的再理解。 7.接受者采取行动。 8.发送者通过信息反馈来了解所传递的信息是接受并准确无误。 十七、论述行政信息的公开化及其作用 指政府将凡不属于保密范围的行政信息依法向社会公开发布使行政信息为社会所广泛知晓并得到充分的利用的行政沟通行为。 1.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民主行政的发展。 2.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利于人民生活和工作。 3.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腐败。 4.行政权力的公开化有助于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 5.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我国政府更好地适应WTO的要求。 第八章 行政管理过程 一、行政管理过程的特点及阶段 1.行政管理过程的特点 1)是由一系列行政管理活动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 2)是管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 3)是行政权利运用的过程。 2.行政管理过程的基本阶段 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 二、行政决策 1.行政决策的特点 1) 主体是行政机构或行政人员,尤其是行政领导者; 2)内容是行政事务 3)过程是一种行政权力的运用过程; 4)决策的目标在于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 2.行政决策的理论模式 理性解决模式、有限理性解决模式、渐进解决模式、混合扫描解决模式。有限 解决模式替代理性解决模式就是用“满意准则”代替“最优准则”。 3(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 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决策方案的设计,决策方案的分析、论证与选择,决策方 案的实施。 4.完善我国行政决策程序的措施 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信息工作,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咨询工作,强化行政决策 过程的民主参与,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制度建设。 三、行政执行 1.行政执行的含义 指行政管理机构在其权力和职责范围内依法实施行政决策方案以实现行政决策目标的过程。 2.行政执行的主要环节 计划、动员、指挥、协调和控制。 四、行政监督 1.行政监督的特点 1)实质在于对行政权力运用的限制和对行政管理机构和人员的督促; 2)对象是行政管理机构和行政管理人员及其行政管理活动; 3)主体既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主体,也包括行政机关外部的监督主体。 4)是一种依法实行的法定行为。 2.行政监督方式 合法性监督与合理性监督;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长期监督与暂时监督。 3.行政监督系统 行政监督系统的外部监督系统包括权力机关的监督,政党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公民及社会团体的监督,新闻舆论的监督。 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系统包括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两大子系统。一般监督主要包括上下级相互监督、职能监督和主管监督等方面;专门监督包括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五、为什么说行政决策、行政执行和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过程的基本内容或基本阶段 1.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活动作为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的根本标志,也是行政管理活动的第一个阶段。 2(行政执行将是行政决策的主观意图变为客观现实的必经阶段。 3.行政监督是保证行政管理不偏离行政决策目标的一个重要阶段。 六、简述理性决策模式的基本观点并对其做出评价 理性决策模式突出了有关人类行为决策的一个绝对标准,即人们在决策时所遵循的是最大化原则,就是谋求最大效益,在经济领域则是求得最大利润;在抉择方案是进行最优选择。理性决策模式理论认为,决策过程必须遵循系统的决策程序。决策程序的内容有:发现问题、提出目标、设计方案、预测后果、分析比较、选择最优。 从理想的角度而言,它是一种非常科学的决策模式,但是,决策活动是一项非常现实的活动,它受到很多现实因素的制约。对经验决策模式的否定是一场决策理论发展史的重要革命。 七、简述将近决策模式的特点 它是由美国著名的政策科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来的。渐进决策过程是一个理性分析与党派分析相结合的错综复杂的、不断探索的政治过程。人民并不是在又来明确目标和方案后才去行动,人们是有了一个大致的方向后就开始行动。通过“走一步,看一步”逐渐明确行动的目标和行成及完善行动的方案。行政决策会受到党派的影响,渐进过程是一个利益冲突和价值分配的政治过程。这也表明对行政决策进行党派分析与理性分析同等重要。 八、简述混合扫描决策模式的优点 混合扫描决策模式又称为综视决策模式 ,是由美国社会学家阿?埃佐尼提出来的它的优点在于它对决策的方法和进程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克服了理性决策模式与渐进性决策模式的片面性,同时看到了两者的合理性,并力求把两者结合起来,对人类决策过程做出较为全面的解释。 九、简述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 所谓决策程序就是指决策运行的次序或基本阶段。 1.信息收集和处理。 2.决策方案的设计。 3.决策方案的分析、论证与选择。 4.决策方案的实施。 十、简述行政执行及其特点 所谓行政执行就是指行政管理机构在其权力和职责范围内依法实施行政决策方案以实现行政决策的目标的过程。 1.行政执行是有行政管理机构进行的。 2.特定的行政管理机构只能在其特定的权力与职责范围内从事行政执行工作。 3.行政执行活动必须在行政决策的指导下进行。 4.行政执行过程是行政管理机构对人、财、物的有机组合过程。 5.行政执行的结果必然导致客观环境或客观状况的改变。 十一、简述行政执行的制定计划环节的工作重点 在制定计划时,1.必须规定出该如何分配该决策方案的全部工作量。 2.必须注意计划中各具体的子目标与决策总目标的一致。 3.编制执行计划时必须把时间因素来加以考虑。 十二、简述在行政执行的动员环节中应注意的事项 1.动员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着行政决策目标的实现进行。 2.动员工作要有利于调动执行者与执行有关人员的积极性。 3.动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采用会议形式,可以采用非会议形式。 十三、简述行政执行指挥环节中涉及的内容 指挥是执行工作的关键,1.包含发布命令,而命令需要清楚、完整,并在下属的可行性范围 内。 2.意味着连续不断的培训活动,用以教导下属,使他们能完成当前情况下的特定任务。 3.五笔包括对员工的激励,使他们能努力满足管理人员的期望。 4.包括维护纪律和奖励执行情况的人员。 十四、简述行政执行控制系统包含的基本要素 行政执行控制就是衡量当前的行政执行情况,并使之导向行政决策目标的过程。控制的实质在于对照原定行政决策目标,以检查现有行政执行是否围绕着行政决策的目标在行动。并对偏离行政决策目标的执行行为加以纠正。 1.衡量行政执行是否符合要求的正常标准。 2.衡量当前行政执行的手段。 3.将当前的行政执行情况与标准相比较的方法。 4.校正当前的行政执行情况以便达到标准的方法。 十五、简述合法性监督与合理性监督的各自内涵。 合法监督实质对行政管理机构作出的行政决策、裁决、行为和定制的规章、制度条例等 进行是否合乎宪法及其他法律的监督。西方国家的司法审查制度就是典型的合法性监督。 合理性监督则是对行政管理机构的行政行为,特别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监督。 十六、简述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各自的 内涵 1.事前监督就是指在行政管理机构进行行政决策、开展行政行为之前进行的监督。最典型的事情监督是听证会制度。 2.事中监督是指在行政管理机构决策与执行过程中所进行的监督,为了防止行政管理过程中决策的失误和执行出现偏差,必须开始始终监督。 3.事后监督是指行政决策或者行为做出之后,相关监督主体进行的监督活动。最典型的事后监督是国政调查。 十七、简述我国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系统中的权力机关的监督 权力机关对行政的监督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对行政管理机构实施的监督。立法机关作为国家意志的代表和表达机构,对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有权进行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的行政监督。我国实行的是人大代表制度。 权力机关对行政的监督主要是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法律监督是指权力机关对国家行政机关所制定的行政法律、法规及规章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权力机关的工作监督主要是指对国家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监督。 十八、简述我国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系统的司法机关的监督 司法机关对行政的监督主要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对行政管理机构实施的监督。主要是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国家行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他依照职权对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进行监督,保证后者依法办事,保证公民的权力和哈哈权力不受侵犯。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通过审判权神力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关的形势案件、经济案件和行政案件,以判决、裁定权处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通过审判制度、辩护制度教育公民和国家行政工作人员忠于祖国,自觉遵守法律。 十九、试述我国在行政决策程序上存在的问题 1.决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存在着信息不全和信息失真的问题。 2.决策方案的设计存在着“粗不细”和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 3.决策方案的评估存在着“论而不证”的问题。 4.决策方案的选择存在着民主化程度低的问题。 二十、试述我国完善行政决策基本程序的措施 1.强化行政过程的信息工作。 2.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咨询工作。 3.强化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 4.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 二十一、论述行政监督的重要意义。 1.行政权力被滥用。 2.提高行政效率。 第九章 行政管理方法 一、行政方法 1.行政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强制性、权威性、层次性、具体性和无偿性。 2.运行行政方法的原则 调查研究在先,坚持具体指导,思想政治工作领先原则。 二、经济方法 1.相关概念 经济方法就是行政机关运用经济杠杆调节和影响管理对象,对被管理者加以引导和控制的管理方法。经济方法具体有利益性、有偿性、平等性、间接性。 2.运用经济方法的原则 适度,与法治相结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二、简述行政管理的方法的地位和作用 1.行政管理方法是行政管理思想变为现实状态的中间媒介。 2.行政管理方法是执行行政功能的重要环节。 3.行政管理方法是实现行政目标的途径。 三、简述在行政管理中运用经济方法的利弊 行政机关运用经济方法实施行政管理,可以充分发挥被管理者的自主性。经济方法是依靠经济杠杆为工具,以物质利益为核心实施管理,对被管理者发出的都是经济信息,被管理者对这些信息室极其敏感的,会很快接受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行为,因而御用经济犯法收效快。同时,由于经济方法触动的是人们最敏感的神经,人们必然会作出迅速反应,按行政机关发出的信号行动,因此,效果较为显著。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行政机关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管理。 但是,经济方法仅以满足人们的物质利益为前提,因而作用范围仅集中在经济行政管理方面或与经济有连带关系的工作方面。因此,靠这种方法不能解决行政管理中的一切问题。 四、简述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运用经济方法的原则 鉴于经济方法的利弊,运用经济方法要抑弊扬利。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1.适度原则 2.与法治相结合原则 3.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原则 五、简述在行政管理中运用法律方法的利弊 利:1.能够为行政管理活动提供规范和程序,明确各自的责任。 2.有利于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加强对行政管理对象的制约和控制。 3.通过法律手段的运用,能够增强行政主体和被管理者的法律意识。 弊:法律方法对某些问题的处理缺乏弹性,只适合带有共性的问题或关系的处理,无法对某些带有特殊性的具体问题。同时法律方法以严格的规范去处理问题,用以导致人们思想的僵化。 六、简述在行政管理中运用法律方法的原则 1.法制教育化原则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3.法治与心治相结合原则 七、简述因特网自出现来经历的发展阶段 1.美国的国防部建造阿帕网(音),就算在美国和苏联的战争上某一点受到核冲击,也能保证整个通信系统正常工作,因特网没有一个中心,而且能够保证多条线路畅通的一个新型网络。 2.70年代,美国国防部把TCP/IP协议向民众转让。 3.80年代美国出现了和我国目前状况类似的局面,出现了“春秋战国时代”大家各自建立自己的网络。 )多中心,而不是一个中心。2)开放 4.90年代出现了因特网,因特网的特点1 式,资源共享。3)即允许差异有允许统一。 八、简述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的主要内容 政府对企业的仙子政务是指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进行电子采购与招标,精简管理业务流程,快捷迅速的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主要包括: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税务、电子证照办理、信息咨询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电子服务。 十、简述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教育培训服务、就业服务、电子医疗服务、社会保险网络服务、公民信息服务、交通管理服务、公民电子服务、电子证件服务。 十一、简述在行政管理中运用行政方法的必要性 1.行政方法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需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运用行政的方法。 3.运用行政方法是行政管理本身的要求。 十二、论述在行政管理中运用行政方法的利弊 运用行政指令方法实施行政管理,能够是国家的政策、法律和上级的意图快速地想下贯彻,有利于行政管理系统的集中统一。 行政方法以强制性的指令、命令支配下级的行为,下级处在被动服从的状态。长此以往,会压抑下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下级对上级的过分依赖。 十三、论述电子政务对行政管理方法现代化的意义 1.电子政务有助于盖上有行政管理方法的信息和信息通信手段。 2.电子政务有助于创立全新的行政管理方法和行政措施。 3.电子政务为全面实现行政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手段。 第十章 行政管理规范 一、行政规范的含义和类型 1.行政规范的含义 是指由社会约定俗成或由国家机关文明规定的,要求国家性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有效履行各项行政管理职能、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准则的集合。 2.行政规范类型 1)行政法律规范。 2)行政道德规范。 二、行政法律规范的内容构成与基本功能 1.行政法律规范的内容构成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地方性规范、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法律解释与国际条约。 2.行政法律规范的基本功能 规范与控制功能、组织想、与协调功能、改革与稳定功能。 三、行政道德规范的内容构成与基本功能 1.行政道德规范的内容构成 行政道德准则、行政道德具体规范。子女改正道德具体规范的内容主要有勤政;廉政;遵纪守法,依法行政;实事求是,科学行政;热情待人,协调行政。 2.行政道德规范的基本功能 导向和约束功能;自我调节功能;示范与激励功能。 四、依法行政的内容及意义 1.依法行政的内容 行政管理意识的法制化、行政职权的法定化、行政编制的法定化、行政程序的法定化、行政责任的法定化。 2.依法行政的注意用及意义 1)依法政是现代国家民主,油漆是行政管理民主发展的前提与保证; 2)依法行政是式巡航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与保证; 3)依法行政是控制行政权力彭正趋势的必然选择; 4)依法行政是推进与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的有效途径。 五、简述行政法律规范及其特征 所谓行政法律规范,是指由各种国家机关所制定的,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有关行政管理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它具有如下特征:制定主体的特定性;调整对象的特定性;效力上的权威性、强制性与普遍适用性;行政法律规范内省的多样性与效力等级上的层级性;行政法律规范的相对稳定性。 六、简述行政道德规范及其基本特征 所谓行政道德规范或行政道德,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形式国家性质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与行政机关内部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行政职业特征的、调整行政管理主客体之间及主体之间各种关系的道德准则与道德规范的统称。它具有的他正是政治性、自律性、相对稳定性。 七、简述行政道德具体规范中勤政的内涵与其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要求 勤政就是要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尽职尽责,其中要做到的要求有: 1.有坚定的性质立场。 2.要忠于职守,认真负责。 3.要确保行政质量。 八、简述行政道德具体闺房中廉政的 2.要秉公执政,不假公济私。 3.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九、简述行政道德具体规范中遵纪守法,依法行政的 2.要坚持真理,敢于纠错。 3.要正确处理意志力与科学的关系。 十一、简述行政道德具体规范中实事求是。科学行政的 3.要协调友邻,形成良好的部门之间关系。 十二、简述依法行政的基本 2.组织于调节功能 3.好、改革与稳定功能 十四、论述依法行政的作用和意义 对行政管理改革的巩固与完善,都有重要意义。 1.依法行政是现代国家民主,油漆是行政管理民主发展的前提与保证 2.依法行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与保证 3.依法行政是控制行政权力膨胀趋势的必然选择 4.依法行政是推进与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的有效途径。 十五、论述以德行政的重要意义 1.以德行政有助于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合理化 2.以德行政有助于增强行政管理者的责任意识 3.以德行政有助于社会风气的优化 十六、试述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相互联系 1.对行政权力以及行政行为的规范性或约束性作用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共同精髓所在。 2.实现责任行政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共同目标 3.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功能 4.依法行政是行政管理的基石,以德行政是依法行政的补充。 第十一章 行政绩效评估 一、行政绩效评估的含义、特点及意义 1.行政绩效评估的含义 指运用科学、客观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行政绩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评估的活动。 2.行政绩效评估的特点 系统性、层次性、注重定量性、多角度性、公正性、复杂性 3.行政绩效评估的意义 1)责任落实作用; 2)对比作用; 3)计划辅助作用; 4)监控支持作用; 5)民主和教育作用; 6)在吸引政治资源方面的作用。 4.我国现阶段开展和完善行政绩效评估的独特效果 1)能推进我国政治体质改革; 2)能够提高我国政府的行政绩效; 3)能改善和提高我国政府的信誉和形象。 二、行政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分类 1.根据行政绩效的内容性质划分可以分为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政治发展指标。 其中经济发展指标包括人均国民收入的水平、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社会就业率、进出口总额等。 社会发展指标有社会教育事业发展指标、社会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指标、环境保护指标、社会治安和事故指标。 政治发展的主要指标有行政机构管理指标和行政决策指标。 2.根据评估的方法划分行政绩效评估指标可以分为经济评估指标、效率评估指标、效益评估指标、公平评估指标。 其中经济评估指标即成本评估指标。 效率评估指标包括服务水平的提供、活动的执行、服务与产品的数量、每项服务的单位成本。 效益评估的指标设计主要采用质的量化展示、用民意检测测定效益和服务质量、质量保证体系。 公平评估指标通常接受行政机关服务的团体或个人所获得的公平性。 三、简述效益指标的设计十分困难的原因 效益指标的设计是十分困难和复杂的。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有的测定需要与既定目标比较,而目标往往不分明确,也没有充分量化;指标要求的是量的描述,而质与社会效果往往难以量化;社会效果测定需要到行政组织之外去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这以工作开支庞大,费时费力;行政管理活动的社会效果与直接产出比较具有明显的时间上的滞后性,而实践往往要求在某些活动的社会效果未充分展示时就对它进行效益评估。 四、简述费雷德里克森将社会公平分成的类型及各自的内涵 1.单纯的个人公平。 2.分部化的公平。 3.集团性的公平。 4.机会公平。 5.代际公平。 五、简述绩效评估计划应确定的具体事项 早进行具体评估工作以前,应更具接受的评估任务实现编制评估计划及评估提纲,对评估工作的每个阶段按照评估目标手机资料和信息的计划,以及为 计划而提出的具体程序和方法。具体事项有: 1.完成该项评估任务所需的专业人员类别和人数 2.为了确定评估目标,评估人员应收集哪些方面的资料,以及如何收集和评价。 3.为了证实评估目标,得出与目标相关的客观结论,评估人员必须搜索哪些方面的证据,需要搜索多少证据,搜集证据是需要采用哪些手段。 4.评估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中应该反映评估人员预期的结果。 六、简述一份绩效评估报告应该包括的内容及应该注意事项 绩效评估报告的内容是:评估目标、范围和方法;评估结果;评估建议;评估遵循的准则;重大不合规现象和滥用行为;违法行为;管理控制重大缺陷;被评估项目负责人对评估人员的发现、结论、建议和打算采取的纠正措施所表示的看法;评估人员确认的重大管理成就;向未来评估人提出的建议;报告未披露资料的性质以及必须不予披露的要求等。 绩效评估柏高应该完整、准确、客观和有说服力。 评估报告应该及时发出。 七、简述行政绩效评估的信息收集方法中保证公民意见调查准确性的方法 1.避免抽样错误,合理选择样本。 2.采用随机抽样。 3.样本要求有代表性,应包括虽有的公众类型。 4.采用合适的访谈技术,以提高回收率。 5.对访谈者进行充分的培训和监督控制。 6.问卷至少要发放给多个不同教育水平的人。 7.精心设计问卷内容,避免含糊和有偏见的问题。 八、见识行政环境因数对行政绩效评估的制约 1.经济体制的类型会制约行政组织的绩效。 2.政治制度和民主法制建设也制约行政绩效。 3.大众传播媒介对行政绩效的制约作用 九、简述行政机构在实现绩效管理方面的制度障碍 1.政府活动受资金预算的限制。 2.政府部门权力也受到限制。 3.在官僚制政府中,往往会导致行政机构和人员自我膨胀。 十、简述行政绩效管理的制约因素 1.政府的产出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量化 2.绩效管理羡慕本身存在的问题 收益方法及其特点、优势 十一、试述成本— 成本—收益分析已被广泛运用于许多不同的公共项目和工程,这种分析方法具有以下特征: 1.它试图衡量在一个公共项目可能对社会产生的所有成本和收益,包括许多很难用货币成本和收益来计量的无形部分。 2.如果一项政策或项目的净收益(即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大于零并高于其他公共或私人投资方案的净收益时,它就被认为是有效率的。 3.一般使用私人市场作为公共项目评估的出发点和参照物。公共投资的机会成本常常通过考虑投资于私人部门可能获得的收益来计算。 优势:1.成本和收益都以货币为共同的计量单位,从而使分析人员得以从收益中减去成本。 2.成本—收益分析超越了单一政策或项目的局限,将收益同社会整体的收入联系起来。 3.成本—收益分析使得分析人员可以再更广泛的不同领域间进行项目比较(如健康和交通),因为净收益是用货币来表示的,具有可比性。 十二、试述成本—效益评估方法与成本—效益评估方法的特征、关注焦点 成本—收益评估方法是评估人员通过量化各种政策或行政方案的总成本和总效果来对他们进行对比从而提出建议的方法。不同于成本—收益分析试图用同一的价值单位来衡量所有因素,成本—效益分析使用两个不同的价值单位。成本用货币来计量,而效益则用单位产品、服务或其它手段进行计量。由于缺乏统一的计量单位,就无法运用净效率和净收益这样的概念来进行评估。但是,可以计算出成本—效益和效益—成本比例。 这些比率与成本—收益比率相比,在总体上有不同的含义: 1.它们都告诉我们没投入1元能产出多少铲平服务,或者说每单位产品和服务需要花多少货币。 2.成本—收益比率告诉我们在特定的情况下收益多于成本多少倍,如果净收益的话,成本—收益比率必然小于1。 它的特征有: 1.由于避开了用货币党委来计量收益的问题,因而比成本—收益分析更容易应用。 2.由于很少依靠市场价格,因此它很少运用私营部门利润最大化的逻辑。 3.特别能适用于评估外部性和无形的成本或收益,因为这些影响都很难用货币进行衡量。 成本—收益评估模式的一半关注焦点是: 1.最低成本评估。 2.最大效益评估。 3.边际效益评估。 十三、试述客服行政绩效制约因素的途径 1.改革和创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强化法治政府的行政理念,为提高行政绩效创造一个良好的行政环境。 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体制和法制理念,是当前我国最需要的行政环境。另一方面,政治体制方面的不断完善和法治政府的建立,加强了对行政组织的监督和控制,为提高政府活动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保障。 2.不断改革行政体制,进行政府的运行机制创新,做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协调,以提高行政绩效。 决策、执行、监督是政府运行的三个重要环节。决策科学民主,执行坚决有力,监督透明公正才能全面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 1)完善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机制; 2)实现依法行政; 3)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3.提高行政绩效,必须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对公务员的要求有: 1)要加强学习,掌握广博知识。 2)要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 3)要勤政廉洁,树立良好政风。 4.建立和健全良好的性质绩效评估体系,完善行政绩效管理制度,提高行政绩效水平 1)绩效管理需要立法保障 2)公民参与机制是行政评估体系必不可少的条件 3)必须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评估体制 4)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 第十二章 行政发展 一、行政发展的含义、特点及模式 1.行政发展的含义 行政发展是行政系统为了适应行政环境的变化和提高行政效率,按照行政管理的客观规律,变革行政体系,改善行政活动方式和行政关系,以改善生存状态,提升行政能力,更好地执行国家政治意志,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2.行政发展的特点 第一,行政发展使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良性互动过程; 第二,行政发展是一个有利于社火稳定和秩序化的过程; 第三,行政发展是一种制度支撑下的行政动态过程; 第四,行政发展是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变化发展过程。 3.行政发展的模式 按照地区特点划分为英美模式、法德模式、希腊模式、内源式发展模式、外源式发展模式;按照行政发展的内容划分为解除政府管制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以实业企业家政府否认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以进行授权改革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以实行灵活政府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 式。 二、行政发展的动力及途径 1.行政发展的外部动力 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技术因素等。 2.行政发展的内部动力 包括行政组织的演化、组织分工的细化、政府内部改革人士的推动。 3.行政发展的外部阻力 包括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改革的不配套。 4.行政发展的内部阻力 包括来自既有行政制度惯性阻力、来自公务员的阻力、来自行政文化的制约。 4.行政改革 行政改革的内容包括功能调整、结构重组和行为变革。行政改革的原则有综合配套、整体推进;坚持依法行政改革;注重专家咨询与改革方案的论证。 三、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行政体系实现较大发展的主要表现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政府必须处理的公共事务日益增多,而可资利用的公共资源却日益减少,公众希望政府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但政府却因为无法获得充分的资源以及政府的种种痼疾而疲于应付。为了摆脱困境、提高政府绩效,各国政府都十分注意通过“政府再造”即行政改革来实现行政发展,以此来迎接全球化、信息化、国际竞争加剧的挑战。 1.通过放权或分权,进一步扩大了公民参与; 2.通过减少一些不必要的 规章制度 食品安全规章制度下载关于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关于行政管理规章制度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范本关于公司规章制度 ,实现了从重视规章到重视结果的转变; 3.通过引进企业家政府的管理理念,实现了从不讲管理成本到注重行政管理产出的转变; 4.通过打破政府对公共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垄断,实现了从重管理、轻服务到公共服务社会化、多样化、标准化和长期化的转变等。 四、简述行政发展的基本特点 1.行政发展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良好性互动过程。 2.行政发展是一个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秩序化的过程。 3.行政发展是一种制度支撑下的行政动态过程。 4.行政发展是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变化发展过程。 五、简述英美行政发展模式及其特点 英美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利用私营部门的管理理念来重塑政府,其核心在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市场化,以带动行政功能、内部机构和行为方式的全面改革。改革方式包括: 1.以权力分散和放松规制为主要的公共行政的民主化; 2.以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服务为只要内容的公共服务市场化; 3.以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等单位等公共部门的民营化为主要内容的公共部门民营化; 4.以将企业文化有条件地移植到公共行政当中,从而改善政府工作效率为主要内容的公共管理企业化; 5.以推行电子政务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运营信息化等。 特征有:1.以调控代替直接提供公共服务; 2.以行政程序的简化与灵活化代替繁文缛节,节约资金以开展新实践; 3.行政决策与行政执行机构相分离,并建立自治执行局; 4,由竞争带来私有化政策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5.领导风格与人事管理程序更加灵活。 6.决策权放宽使得公务员责任制更加明确; 7.以客观事实、既定结果和顾客为导向的行政运作模式。 英美模式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公共治理工作向信公共管理的变化,其主要特征是公共管理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六、简述发的行政发展模式及其特点 行政文化崇尚科层制传统的国家,模式的主要手段有: 调整公共事业,压缩人事开支,转变组织机构。这种发展模式从目的上看,也是行政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但从发展的时空上看,却反映出行政改革的一种长期进程。 七、简述内源式行政发展模式及其基本特点 主要代表国家韩国,在这种模式下行政发展的主要动因来至于政府内部的生存需要。这种模式的特点有:1.政府始终把自身的改革同自身的生存结合起来,危机意识比较强。 2.强调公共部门的民营化,以这种搓死来为政府的职能和机构“瘦身”。另一方面,政府同民间特别是私人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以此来发挥其管理经济的职能。 3.将传统行政文化和现代文官制度有机得结合起来,使得公务员制度始终保持较强的生命力。 4.行政改革父发展大多是在一档执政的情况下推行的,这有利于保持行政发展的连续性,不至于由于政党的更替到而导致行政发展出现断层。 八、简述外源式行政发展模式及其特点 这种模式是指以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为基础,在不考虑本国历史、文化、社会现实的情况下,完全输入发达国家的制度、文化、技术、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来实现本国的行政发展。 特点有: 1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是以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为基础的所以起点比较低。 2.行政改革与是在外力强力下的“自我手术”,缺乏改革与发展的内源性和自发性。 3.行政权力高度集中,严重缺乏社会中介组织发育不良。 4.动荡不安的社会局面造成了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的极大障碍,导致政府缺乏权威,体制不健全,机构涣散,效率低下。 外源式在第三世界经历了失败后 许多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学者认为应走内源模式。 九、简述一接触政府管制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的主要内容 解除政府管制的改革方式,又称“放松政府管制模式”或者“规制缓和”通过这中改革模式来实现行政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在组织规章方面,废除公共部门不 必要的规章制度,依靠公务员的责任心和能力来从事新的创造性工作,提高办事效率,增进社会的整体利益;在管理决策方面,强化行政官员的决策作用,弱化政治家的决策作用,让官员做出更多的决策,在执行规章制度时赋予行政官员更多的灵活性,在理论上突破传统的科层制官僚制把决策视为政治家特权的理念;在组织结构方面,淡化行政组织结构,强化有效行动的能力;在公共liyi8方面,强调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促进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提高。 十、简述以实行灵活政府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的内涵 主要是为革除传统科层制官僚制带来的蒸发仪讲话弊端设置的。 十一、简述西方行政发展模式的共同特征 1.市场经济发达,社会中介组织成熟。 2.信息产业的发达,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行政价值观,而且为行政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3.制度创新能力强。 十二、简述行政发展的内部动力 行政发展内部动力是指行政发展内在推动因素。 1.行政组织的演化。 2.组织分工的细化。 3.政府内部改革人士的推动。 十三、简述行政发展的阻力 所谓行政发展的阻力就是指阻止行政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行政发展的阻力来自于行政系统的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 1.行政发展的外部阻力。 1)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 2)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改革不配套 2(行政发展的内部阻力 1)来自既有行政制度惯性的阻力。 2)来自公务员的阻力。 3)来自行政文化的阻力。 十四、简述行政改革的内容 行政改革是行政发展的重要途径。功能调整、结构重组和行为变革。 十五、简述行政变革的原则 行政改革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1.综合配套、整体推进 2.坚持依法行政改革 3.注重专家咨询与改革方案的论证 十六、试述以实行企业家政府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的内涵 1.在组织结构上,一时性企业家政府的改革方式来实现行政发展模式首先把政府机构市场化,引入竞争机制,主张下放决策权力和执行权力,把过于庞大的政府公共部门分解为若干可以相互竞争的运作部门。 2.在政府官员管理上,这种行政发展模式实行合同聘用制和建立以功绩为原则的个性话绩效工资制度。 3.在公共政策的制定方面,这种行政发展模式主张按照市场游戏规则制定公共政策。 4.在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上,企业家政府主张以工众为中心,政府围绕公众的需 求提供服务。 十七、试述当代我国行政发展的主要特征 1.始终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3.借鉴外国行政改革经验与吸收我国传统行政精华并举。 4.坚持渐进式改革 5.立足于中国国情 十八、加入WTO 后我国行政发展的趋势 1.加快从全能行政向有限行政转变的步伐 2.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3.有权力行政向规则行政的行政理念转变 4.从暗箱行政向透明行政转变
本文档为【自考科目 00277 行政管理学 复习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0119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1KB
软件:Word
页数:62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30
浏览量: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