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虫分类学

昆虫分类学

举报
开通vip

昆虫分类学昆虫分类学 一、名词解释 1.种: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他近似的类群有质的差别,并在生 殖上相互隔离着,它是生物进化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 2.模式标本:在发表新种时,第一次用于描述和记载新种所用的标本叫模式标本。 3.正模:在一批同种新种标本中,选出的一个最为典型的标本称为正模。 4.配模:在一批同种新种标本中,另选出一个与正模性别不同的标本。 5.副模:在一批同种新种标本中,选出正模和配模后,同时所参考的其余同种标本,统称 为副模。 6.双名法:昆虫和其...

昆虫分类学
昆虫分类学 一、名词解释 1.种: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他近似的类群有质的差别,并在生 殖上相互隔离着,它是生物进化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 2.模式标本:在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新种时,第一次用于描述和记载新种所用的标本叫模式标本。 3.正模:在一批同种新种标本中,选出的一个最为典型的标本称为正模。 4.配模:在一批同种新种标本中,另选出一个与正模性别不同的标本。 5.副模:在一批同种新种标本中,选出正模和配模后,同时所参考的其余同种标本,统称 为副模。 6.双名法:昆虫和其他动物一样采用双名法,就是以两个拉丁文作为一个种的学名,这个 学名是全世界通用的,拉丁文的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名。 7.命名法:就是以两个拉丁文作为一个种的学名,这个学名是全世界通用的,拉丁文的第 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名,通常还有第三个词:命名人的姓氏。 命名规则: 1)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学名印刷体时常用斜体。 2)学名中如果引用亚属名,可将亚属名加“()”放于属名和种名的中间 8.并胸腹节:膜翅目昆虫常常第一腹节并入后胸,成为后胸的一部分,叫做并胸腹节。 9.拟3节:跗节是4节,第3节小,包藏于第4节形成的槽内,看似3节。 10.通常用的检索表有三种:包孕式、连续式、两项式。 11.昆虫分类的形态学依据: 1)翅的有无和类型 2)口器的类型 3)触角的类型 4)跗节的类型 5)变态的方式 12.鳞翅目成虫的形态特征: 1)体型有小有大,颜色变化很大,有的非常美丽,雌雄形态和颜色常有区别。 2)身上和膜质的翅上密被扁平细微的鳞片,组成不同颜色的斑纹 3)触角丝状、栉齿状、羽毛状 4)复眼发达,单眼2个或无,口器虹吸式。 13.鞘翅目的形态特征: 1)体小型到体大型,体壁坚硬,前胸背板发达,常露出三角形的中胸小盾片 2)前翅加厚,合起来盖住胸腹部的背面和折叠的后翅,后翅膜质 3)口器咀嚼式,触角变化大:线状、锯齿状、锤状、棒状、膝状、鳃叶状 4)腹部末节常退化,缩在体内。 二、各目区分 ?口器:咀嚼式口器:直翅目、鞘翅目、膜翅目、蜻蜓目、蜚蠊目;舐吸式口器:双翅目虹吸式口器:鳞翅目;刺吸式口器:半翅目、双翅目;嚼吸式口器:膜翅目 ?翅:直翅目:前翅复翅;半翅目:前翅半鞘翅、复翅或膜翅 鳞翅目:前翅鳞翅;鞘翅目:前翅鞘翅 双翅目:前翅膜翅;膜翅目:前翅膜质 蜻蜓目:前翅膜质;蜚蠊目:若有翅、前翅为革质 ?触角:直翅目:丝状;鳞翅目:丝状、栉齿状、羽毛状 双翅目:丝状、念珠状、具芒状膜翅目:膝状、丝状 半翅目:丝状、刚毛状鞘翅目:线状、棒状、膝状、鳃叶状等等 蜻蜓目:刚毛状蜚蠊目:丝状 1.直翅目:体中大型,细长;具有听器和发音器;尾须有长有短,产卵器各不相同 蝗亚目(蝗科、蚱科):触角短于体长,产卵器凿状,如有听器,听器位于腹部第一节;螽亚目(螽斯、蟋蟀、蝼蛄):触角长于或等于体长,听器位于前足胫节,产卵器刀 状、剑状或矛状 2.半翅目:后口式;前胸背板发达,中胸有发达的小盾片;多具雌雄二型和多型现象、共 栖现象 3.鳞翅目:鳞翅美丽;前后翅连接方式多为翅缰型、有扩大型 4.鞘翅目:体壁坚硬 肉食亚目(步甲、虎甲、龙虱):后足基节固定在后胸腹板上 多食亚目(其他):后胸基节不固定在后胸腹板上 5.双翅目:后翅退化成平衡棒;翅膜质透明、脉序简单;身上有时有鬃毛 长角亚目(大蚊科、蚊科):触角长于头胸之长;短角亚目(虻、食虫虻)、环裂亚目(蝇):触角短于头胸之长; 6.膜翅目:前翅大于后翅,翅的连接方式为翅钩型;除叶蜂为广腰亚目(胸部和腹部连接 处不缢缩)外其余都为细腰亚目(腹部基部收缩成腰) 7.蜻蜓目:复眼发达,膜质翅通常有翅痣 8.蜚蠊目:身体扁平,头部隐藏在前胸背板之下,下口式,触角很长 9.脉翅目:口器咀嚼式,前后翅均为膜质,大小形状相似,翅脉密多,成网状 三、各科区分: 1.蚱科:触角短于体长、前胸背板延伸过腹部,无发音器和听器 2.蝗科:触角短于体长、前胸背板未盖过腹部,有听器 3.螽斯科:触角长于体长,产卵器刀状,尾须短 4.蟋蟀科:触角长于体长,产卵器矛状(外露),尾须长,前足步行足 5.蝼蛄科:触角长于体长,产卵器内藏,前足开掘式 6.粉虱科:停歇时两对翅成屋脊状叠放于体背,体小型,触角丝状,体和翅上被有白粉 7.蚜科:体小型,停歇时两对翅成屋脊状叠放于体背,触角丝状,腹部第5节或第6节 背两侧各有一个腹管 8.蝉科:触角短,刚毛状,单眼3个,体中至大型,前足开掘足 9.叶蝉科:体小型,单眼两个,触角刚毛状,前翅革质,后翅膜质,前胸背板小 10.沫蝉科:体小至中型,单眼两个,触角刚毛状,前翅革质,后翅膜质,头部比前胸背 板窄,前胸背板大,常呈六边形 11.猎蝽科:体小至大型,体型细长,触角丝状,头部细长,喙短,成明显弧状弯曲,腹 部中段常膨大,多有单眼2个 12.盲蝽科:体小至中型,触角丝状,喙第一节与头部等长,无单眼 13.花椿科:体小型,椭圆形背部扁平,喙第一节很小,不明显,膜片常具不明显的纵脉, 单眼2个 14.蝽科:体小至大型,体型椭圆形,背部较平,膜片有多条纵脉,常从一基横脉上发出, 单眼2个 15.虎甲科:体长圆柱形,头比胸略宽,下口式,触角丝状 16.步甲科:体长圆柱形,头比胸窄,前口式,触角丝状 17.龙虱科:体椭圆形,扁平,触角丝状,后足游泳足 18.鳃金龟科:触角鳃叶状,多为棕色褐色到黑色,中胸小盾片显著 19.丽金龟科:触角鳃叶状,多色彩艳丽具金属光泽,中胸小盾片可见 20.花金龟科:触角鳃叶状,多色彩艳丽有花斑,中胸小盾片发达,三角形 21.叩甲科:体狭长扁平,前胸背板后侧角突成锐刺状 22.瓢甲科:体瓢型或卵圆形。呈半球拱起,触角棒状 23.芫菁科:体长圆形,体壁和鞘翅较软,头下口式,鞘翅末端分离,不合拢 24.天牛科:体中至大型,触角丝状长于体长,复眼肾形 25.豆象科:体小型,卵圆形,鞘翅短,臀板外露,触角栉齿状或棍棒状 26.象甲科:体小至大型,触角膝状,额颊向前延伸成喙状 27.大蚊科:体大,细长,足特长,中胸背板上有“V”字型沟 28.蚊科:体小型,多毛,常具鳞片,头小,圆球形,复眼肾形 29.虻科:体中至大型,头宽,半圆形,复眼大 30.食虫虻科:体小到大型,体长,具许多刺毛,额上有一丛长毛,银白色 31.食蚜蝇科:体中型,身上无刚毛,具鲜明色斑,触角芒状无毛,头顶平或向上凸出 32.麻蝇科:体中大型,有粉、毛,中胸背板上常具暗色条纹,触角芒状基部有毛端部无 毛 33.家蝇科:体小至大型,体上鬃毛较少,触角芒状全具毛 34.丽蝇科:触角芒状全局毛,翅侧片和下侧片各具一列长鬃 35.花蝇科:体小至中型,细长多毛,翅侧片和下侧片上无鬃 36.叶蜂科:触角线状,体粗壮 37.赤眼蜂科:体微小型,触角膝状,眼赤色 38.蚁科:体小型,触角膝状,上颚发达 39.蜜蜂科:体中型,黑褐色,密被毛,复眼卵形,腹末有螫针 40.熊蜂科:体中大型,粗壮,密生毛,复眼长形 41.巢蛾科:体小型,白色翅面上有黑点,后翅阔,不呈菜刀型 42.菜蛾科:体小型,后翅狭长,下唇须向上方,后翅狭长,不呈菜刀型 43.刺蛾科:体中型,粗壮多毛 44.螟蛾科:体细长,下唇须特别长 45.夜蛾科:体中型,体粗壮,下唇须很长或失踪,有翅缰 46.粉蝶科:体中型,底色为白色或黄色,前翅R脉4支,A脉1支 47.凤蝶科:体大型,色艳,后翅有尾突或无,前翅R脉5支 48.蛱蝶科:体大中型,常具美丽色斑,前翅R脉5支
本文档为【昆虫分类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416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农业
上传时间:2019-07-30
浏览量: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