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宋词的音乐文学性质

【doc】宋词的音乐文学性质

举报
开通vip

【doc】宋词的音乐文学性质【doc】宋词的音乐文学性质 宋词的音乐文学性质 2003年7月 第5卷第4期 东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outhea~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 Ju1.2003 VoI.5No.4 宋词的音乐文学性质 谢桃坊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四川成都610072) [关键词]宋词t曲子词;律词;燕乐;音乐文学 [摘要]宋词属于燕乐歌辞,所结合的是燕乐系统的民间新声.人倚声制词建立了 规范,创造了真正的律词,使中国音乐文学进入...

【doc】宋词的音乐文学性质
【doc】宋词的音乐文学性质 宋词的音乐文学性质 2003年7月 第5卷第4期 东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outhea~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 Ju1.2003 VoI.5No.4 宋词的音乐文学性质 谢桃坊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四川成都610072) [关键词]宋词t曲子词;律词;燕乐;音乐文学 [摘要]宋词属于燕乐歌辞,所结合的是燕乐系统的民间新声.人倚声制词建立了 规范,创造了真正的律词,使中国音乐文学进入古典时代.宋人不断采用新声以丰富词的音 乐性,但又出现模仿典范作品格律而创作的倾向,遂演变为依词调格律填词.这样,宋词发 展为独立的民族文学形式. [中圈分类号]I20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1X(2003)04—0115—06 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韵文是特别繁盛而形 式多样的,而且它们大都同古代每一时期的音乐保 持着亲密的关系.这是中国文学非常显着的特点. 2O世纪初年梁启超认为:"凡诗歌之文学,以能入乐 为贵,在吾国古代有然,在泰西诸国亦靡不然.以入 乐论,则长短句为便,故吾国韵文,由四言而五言, 由五七言而长短句,实进化之轨辙使然也."[妇他意 在说明长短句的词体是中国诗歌配合音乐的最佳形 式,具有中国诗歌进化的必然.1925年现代词学家 胡云翼首创"音乐的文学"概念,他说: 中国文学的发达,变迁,并不是文学自身形 成一个独立的关系,而与音乐有密接的关连. …… 中国文学的活动,以音乐为归依的那种文 体的活动,只能活动于所依附产生的那种音乐 的时代,在那一个时代内兴盛发达,达于最活动 的境界.若是音乐亡了,那么随着那种音乐而活 动的文学也自然停止活动了.凡是与音乐结合 关系而产生的文学,便是音乐的文学,便是有价 值的文学.[2] 由于使用了新的概念,胡云翼在宋词研究方面取得 了理论的重大进展.1935年着名学者朱谦之的专着 《中国音乐文学史》口问世,它系统地探讨了自《诗 经》以来的中国音乐文学的发展过程.1946年词学 家刘尧民论述词与音乐的关系时认为:"不但要求 诗歌的系统和音乐的系统相合,而形式也要求'融 合,无间,才够得上称为'音乐的文学'.此后,中 国学术界接受了这一概念."音乐的文学"或称"音 乐文学"应是2O世纪新兴的一门学科,研究中国文 学与音乐的关系及配合或依附音乐的诸种韵文.中 国音乐文学史上,词体与音乐的结合是最密切而且 应是最典型的形态.唐五代词与宋词,它们不仅是 时代之区别,从音乐文学的视角考察,则既有发展 继承的关系,亦存在性质的区别.宋词的音乐特质, 它怎样与音乐结合,怎样演变为独立的民族文学形 式的?这些问题迄今仍有疑义,兹试作探讨. 词,或称曲子和曲子词,它兴起于公元8世纪之初,即中国盛唐时期,在宋代臻于繁盛而成为时代 文学.从它与音乐的关系而言是配合隋唐以来新音 乐——燕乐的歌辞.燕乐即宴乐,乃施于宴飨时的音 乐.中国古代有燕乐,但隋唐燕乐却是一种受西域 音乐——胡乐影响而形成的流行音乐.自公元4世 纪之末,中国北方的匈奴,鲜卑,氐族,羯族,羌族相 继建立政权.这些民族通过古代丝绸之路而与西域 和中亚有着频繁的经济与文化交流.北魏是鲜卑族 拓拔氏于公元386,534年在中国北方建立的王朝. 北魏后期中亚曹国(乌兹别克的撒马尔罕)乐师曹 婆罗门已在中原传播琵琶伎艺,引入了印度系的音 乐.北周为鲜卑族宇文氏于公元557,581年在中国 北方建立的王朝.周武帝(字文邕)的皇后阿史那是 突厥可汗之女.这位突厥公主到中原时带来了西域 歌舞.中亚撒马尔罕的安国和康国音乐因此传入中 国.西域龟兹(新疆库车)乐师苏祗婆即是随突厥公 主到中原的.隋代开皇二年(582)朝廷议乐时,郑译 将其从苏祗婆演奏琵琶曲所用七音以附会中国的五 音六律而形成的燕乐八十四调理论提出讨论.虽然 朝廷未采纳郑译的意见,但龟兹乐却在诸种音乐内 的地位愈益显着,终于形成以龟兹乐为基础的新音 乐.这样,中国残存的清商乐被改造,而中亚及西域 的康国,安国,疏勒,高昌,龟兹等印度系音乐成为 燕乐的主体.新燕乐在音阶,调式,旋律,节奏,乐 器,风格等方面皆异于中国低缓单调的传统音乐, 因而受到世俗和朝廷的欣赏,广为流行,风靡一时, [收稿日期]2oo3一o2一o1. [作者俺介]谢桃坊(1935一),男,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词 学. 116东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卷 宣告了中国音乐古典时代的来临. 新燕乐在初期基本上是以舞曲形式流行的.中 亚与西域的胡姬在琵琶,筚篥,五弦,筝,箜篌,笛, 方响,拍板等乐器的伴奏下,随着节奏明快的乐曲,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演热烈优美的舞蹈.这在当时是能满足人们的社 会审美需要的.如果给燕乐曲配上歌辞以供艺人演 唱,则是更为完美的艺术形式.因此初唐逐渐有诗 人试给流行乐曲配辞,而乐工歌伎则选取流行的七 言绝句和五言绝句的名篇作为歌辞;它们都是齐言 的诗,因其入乐而称为声诗.盛唐时期格律诗体(近 体诗)的艺术形式已经成熟,燕乐已经盛行,这为长 短句的格律化的新体燕乐歌辞的产生创造了必要的 条件,它很快成为中国新体音乐文学样式.[s3唐 五代是词体文学发展的初期,今存词1945首].它 与宋词都属燕乐歌辞,然而从唐代到宋代,燕乐已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而从音乐文学的角度来考 察,唐五代词与宋词所依附的音乐是各具特性的. (1)唐代燕乐是受印度系的中亚与西域音 乐影响而形成的,所以不仅内部因素具有胡乐 性质,同时还有许多胡曲 天宝十三载(754)朝廷将太乐署常用乐曲十四 调二二二曲中《苏罗密》《舍佛儿胡歌》《须婆栗特》 《婆罗门》等六十胡曲改名,使之符合中国习俗.崔 令钦的《教坊记》所录盛唐时期京都教坊习用的三 二四曲名,其中如《南天竺》《毗沙子》《苏合香》《狮 子》《女王国》《团乱旋》《柘枝》《曹大子》《婆罗门》 《菩萨蛮》《胡醉子》《穆护子》《绿腰》《薄媚》《何满 子》《安公子》等四十余曲属于胡曲.隋唐燕乐虽然 受胡乐影响,但毕竟是与中国俗乐结合而产生的. 其初期的胡乐成份很重,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并 不断吸收民间音乐,必然导致变异而完成华化.北 宋初年燕乐系统的民间新声呈现兴旺态势.《宋史》 卷一二四《乐志》:太平兴国(976,983)时"民间作 新者声甚众,而教坊不用也."这"民间新声"即民间 艺人创作的乐曲,朝廷教坊对它们是排斥的.沈括 指出:"唐人乐学精深,尚有雅律遗法.今之燕乐,古 声多亡,而新声大率皆无法度.乐工自不能言其意, 如何得其声和?"(《梦溪笔谈》卷六)可见唐代的乐 曲至宋初已大量散佚,而流行的燕乐曲多是新声, 在法度上与唐代颇异.宋人在审美趣味方面崇尚纤 细婉约,高雅之美.他们不满足于唐人旧曲,而出现 追新务奇的倾向.然而由于中国与西方经济文化交 流的通道——丝绸之路在宋初已不畅通并渐渐闭 塞,致使中亚与西域的新乐曲不能在中原流传,因 此宋人对音乐的追新务奇只能转向于中原民间.蔡 居厚说:"近时乐家,多为新声,其音谱转移,类以新 奇相胜,故古曲多不存."(《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 十六引)宋词所配合的音乐主要是这种新声.着名 词人柳永是第一位采用民间新声作词的,如《玉女 摇仙佩》《尾犯》《看花回》《金蕉叶》《惜春郎》《慢卷 细》《佳人醉》《一寸金》《人娇》《击梧桐》《满江 红》《迷神引》等.柳永因采用民间新声作词,故能受 到都市民众广泛的喜爱.我们可以说,宋词的音乐 文学特色是在柳永作品中最初体现的,它影响了一 个时代的文学. (2)中国古代音乐的"宫调"是包涵音高, 调式和结声的一个概念,它由音阶与律吕相配 而成 隋唐燕乐与传统音乐的区别主要在于宫调.汉 代用六十宫调,隋初郑译创燕乐八十四调,这都属 理论的推演,与音乐实际脱离的.唐代燕乐实用二 十八调,见于段安节《乐府杂录》,又见于《新唐书? 礼乐志》记载.宋代燕乐,朝廷大宴"所奏凡十八调" (《宋史》卷一四二),柳永《乐章集》用十五调;周邦 彦《片玉集》亦用十五调;南宋末张炎《词源》卷上保 ,仙 存雅俗常用宫调七宫十二调,共十九调:黄钟宫吕宫,正宫,高宫,南吕宫,中吕宫,道宫,大石调,小 石调,般涉调,歇指调,越调,仙吕调,中吕调,正平 调,高平调,双调,黄钟羽,商调.这可见宋人宫调范 围比唐代狭小,即调式较少.然而宋代乐律的标准 音的绝对高度是高于唐代的.北宋初年乐律比唐代 高五律,北宋中期教坊燕乐比唐代高二律.[7",? 朝廷多次议乐,欲降低乐律音高,而且相继制定了 音律,但熙宁九年(1076)教坊使花日新建言:"乐声 高,歌者难继,方响部器不中度,丝竹从之,宜去噍 杀之急,归啤缓之易.请下一律,改造方响,以为乐 准,丝竹悉从其声."(《宋史》卷一四二)这表明民间 新声的律很高,教坊乐工不适应,故请求改律可见 北宋民间新声的律度是高于唐代的,而且高于朝廷 教坊乐律.由于宋代燕乐的音高,这直接影响到乐 曲旋律,因而若由宋人演奏唐曲,其旋律亦与旧曲 不同.唐代燕乐合乐时以胡琵琶定音——起音,成为 众乐之首.宋代合乐用管乐器定音.沈括说:"今之 调琴须先用管色合字定宫弦."(《梦溪笔谈》卷六) 当时习用的管乐器是筚篥,音乐理论家陈呖解释 说:"一名笳管,以竹为器,以芦为首,状类胡笳而 窍,后世乐家者流,以其旋宫转器,以应律管,因谱 其音为众乐之首;至今鼓吹,教坊用之以为头管." (卷一三0)嘲宋人度曲定音,皆以管乐器为准,合乐 以管乐器为主;这样使宋乐具有柔和与优雅的美感 效应.从上可见,唐宋两代燕乐在宫调,音高和主要 乐器方面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宋乐是自具特色的, 表明隋唐燕乐已被改造,一种新的音乐已经形成. (3)唐代的燕乐曲名见于文献记载的约一 千有余,而配有律化长短句歌辞的不到十分之 凡是配有律词的乐曲,在宋代称为词调.唐代教 第4期谢桃坊宋词的音乐文学性质117 坊习用的三二四乐曲,唐五代独用为词调的有《长 命女》《纱窗恨》《摘得新》《喜秋天》《山花子》《赞普 子》等五十四曲,唐宋同用为词调的有《清平乐》《破 阵乐》《杨柳枝》《浣溪沙》《浪淘沙》《望江南》《二郎 神》《归国遥》《定风波》《木兰花》《更漏子》《菩萨 蛮》《临江仙》《虞美人》《长相思》《西江月》《鹊踏 枝》《苏幕遮》《南歌子》《酒泉子》《南乡子》《河满 子》等六十九曲,宋人独用的有《天下乐》《隔帘听》 《鸭头绿》《下水船》《留客住》《薄媚》《万年欢》《曲 玉管》《兰陵王》《雨霖铃》《安公子》《迎仙客》等四十 五曲,总计一六八曲.唐代教坊曲为宋人词调者仅 为百分之二十一,宋人变旧声而改制者仅为百分之 十四;两项合计为一一四曲.今存词调以八百计,则 唐代词调一六八,宋人所创者为六百余调.今存宋 词两万余首,其大半以上词调是宋人创制的.它们 是宋代的新声,在音乐与文学方面皆具有新的特 色.宋词是依附宋代燕乐新声的音乐文学. 中国音乐与文学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乐曲与歌 辞配合的方式,即二者配合时是以乐曲为准度或以 歌辞为准度,亦即以音乐为准度或以文学为准度. 中国音乐文学由此呈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北宋中期 陈呖向神宗皇帝论述了自古代以来音乐文学发展的 重大变化.他说: 臣窃尝推后世音曲之变,其异有三.古者乐 章或以讽诔,或导情性,诸儒炫采,并拟乐府,作 为华辞,本非协律,由是诗乐分为二途.其间失 传谬述,去本逾远.此一异也.古者乐曲辞句有 常,或三言四言以制宜,或五言九言以投节,故 含义缔思,衫衫可述,辞少声则虚,声以足曲,如 相和歌中有夷吾邪之类为不可少矣.唐末俗乐, 盛传民间,然篇无定句,句无定字,又间以优杂 荒艳之文,闾巷谐隐之事,非如《莫愁》《子夜》 尚得论次者也.故自唐而后,止于五代,百民所 记,但志其名,无复记辞,以其意褒言慢,无取苟 耳.此二异也.古者大曲,成有辞解,前艳后趋, 多至百云.今之大曲,以谱字记其声,折慢迭既, 尾遍又促,不可以辞配焉.此三异也.[8 陈呖的音乐思想是保守的,志于恢复古代儒家的诗 乐教化,所以对唐以来的音乐文学现状给予了严厉 的批评.他认为古代辞与乐是结合的,东晋以后辞 与乐分离;古代歌辞无论齐言或杂言皆有固定的字 句,以虚声去适应乐曲旋律,唐以来则歌辞为自由 的长短句而破坏了古法;古代大曲皆以辞为主,唐 以来大曲则为乐曲,节奏与旋律复杂,不可配辞.这 些现象反映了古代音乐文学是以辞为主的,即以乐 从辞;唐代声诗虽是燕乐歌辞,却是由乐师歌伎选 辞(绝句诗)配乐的;新体燕乐歌辞(曲子词)是以辞 从乐,所以产生了依曲定位的长短句形式. 隋唐燕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以有声无辞的舞 曲或器乐曲的形式在中原流行.这些乐曲的作者是 音乐家,他们创作一支乐曲时必须获得音乐的灵 感,以音符,节奏,旋律构成音乐的形象,寄托某种 思想情感.这形象和思想情感又具抽象性和模糊 性,因此可以唤起受众种种美的想象,从而产生纯 粹的美感.在此过程中要求作曲家具有有关曲学, 调式,和声,赋格,乐器等专门的音乐知识,还须有 美的感受,优雅的情感和艺术的天赋.如果某支乐 曲是民间艺人创作的,它在流传过程中可能不断被 修改和丰富,最后成为民族的传统乐曲.如果作曲 家是依据歌辞或选用诗篇为它们谱曲,则有文学的 内容,情感,音节等为准度,这比作舞曲与器乐曲容 易,虽然亦有优秀与平庸之分.盛唐某些精通音乐 的文人选择流行美听的燕乐曲为之谱辞,这在中国 音乐文学史上是一个变革,开始了以辞从乐,创造 了新型的音乐文学——曲子词.1900年敦煌文献被 发现,因其中保存了近两百首盛唐至五代的曲子 词,证实了词体的创始者并非中唐白居易,刘禹锡 等人,而是盛唐时代未留下姓名的文人.在敦煌曲 子词里,我们见到了这些长短句形式的作品是以唐 代燕乐曲标为曲子(歌辞)名的,例如《凤归云》《菩 萨蛮》《苏幕遮》《献忠心》《酒泉子》《定风波》等.它 们同调之各词在句数,字数,句式,分片,字声平仄, 用韵等方面相同或大致相同,已形成规律.这些作 者虽未留下姓名,但决非普通文化水平低下的民 众,而是掌握了唐代格律诗体(近体诗)的技巧并熟 谙燕乐的文人.当他们意欲表达某种情感时,首先 在许多燕乐曲中选择与之相应的乐曲,根据乐曲的 节拍,旋律,高低,抑扬,表情等因素,配以适当的字 句,斟酌声韵的和谐,求得文学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这样的歌辞是以音乐为准度的,每曲自有规范,形 成格律,是为"律词"?.律词的创作是受音乐和声韵 束缚的,是中国音乐文学的新样式,乃音乐与文学 发展到古典时代的产物,在一切韵文体式中属于艺 术形式最精美者. 词人们为燕乐曲谱写歌辞时是否依据其乐曲的 乐谱——音谱呢?敦煌文献P3808页(背)琵琶谱二 十五曲,有《倾杯乐》《西江月》《心事子》《伊州》《水 鼓子》等燕乐曲,以燕乐谱字(半字谱)抄录,分为散 曲子,急曲子和慢曲子三类,是有"板"有"眼"的器 乐曲琵琶伴奏的分谱o[9](P.343~z)由此我们可以推断 文献所载唐代太乐署和教坊所用乐曲是皆有乐谱 的.诗人刘禹锡于《忆江南》词题云:"和乐天春词, ?.律词概念是近年洛地提出的,见其'词乐曲唱)第232页,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年. 118东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卷 依《忆江南》曲拍为句."(《刘梦得外集》卷四)这表 明作者作此词时是依据《忆江南》乐谱的曲拍而填 写为长短句的.《宋史》卷二.二《艺文志》载沈括 佶《黄钟徵 《三乐谱》一卷,蔡攸《燕乐》三十四册,赵 角调》二卷,郑樵《系声乐谱》二十四卷,无名氏《大 乐署》三卷和《历代歌词》六卷,它们为宋代乐谱,皆 佚.宋初的《韶乐集》,南宋修内司刊行的《乐府浑成 集》,宋季张枢旁缀音谱的《寄闲集》,这些歌谱亦佚 于战火之中.宋人乐曲所用的谱字——音名是承袭 敦煌的俗字谱草体,朱熹的《琴律说》,陈元靓的《事 林广记》和张炎《词源》均存,但未成谱.今存南宋词 人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保存其自度曲十七首,旁缀 燕乐谱字.我们可推知宋代教坊歌谱如此,《寄闲 集》亦如此.宋人按谱填词所依据的新声是有声无 辞的音谱.蔡居厚述及北宋初年"乐家多为新声,其 音谱转移,类以新奇相胜"(《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 十六),王灼言北宋大晟府"新广八十四调,患谱弗 传,雅言请以盛德大业及祥瑞事迹制词实谱"(《碧 鸡漫志》卷二),毛矸说周邦彦《兰陵王》"其谱传自 赵忠简家"(《樵隐笔录》),这些"谱"即是宋人倚声 制词的依据.张炎于《词源》卷下专节论述音谱与作 词的关系,他说:"词以协音为先,音者何,谱是也. …… 盖一曲有一曲之谱,一均有一均之拍."可见填 词必须求得辞语与音乐的和谐,这只有按谱填词. 歌辞只有体现乐曲的旋律节奏才适于歌者演唱.宋 人是怎样按谱填词的?词人李之仪说: 长短句于遣词中最为难工,自有一种风格, 稍不如格,便觉龃龉.唐人但以诗句,而用和声 抑扬以就之,若今之歌《阳关》词是也.至唐末, 遂因其声之长短而以意填之,始一变以成音 律.[1o] 这说明唐代的声诗与曲子词同为燕乐歌辞,但曲子词与乐曲的结合更和谐,而创作更为困难.词人是 依据乐曲的音谱的节奏以表达主体情志而形成长短 句形式的,从而使音谱藉词以传.南宋初年鲷阳居 士说: 迄于开元,天宝间,君臣相为淫乐,而明皇 尤溺于夷音,天下熏然成俗.于是才士始依乐工 拍但之声,被之以辞句:句之长短各随曲度,而 愈失古之"声依永"之理也.Ll 这说明填词是依乐工所用音谱的节拍和声调(音 高),而配以辞句,而且句子的长短是随乐曲旋律而 变化的.此属以辞从乐,所以鲷阳居士以为颇失古 法.宋人是依据自己"倚声制词"或"按谱填词"的经 验推测唐代文人以辞从乐的创作情形的.这与唐人 刘禹锡的经验是相同的,然而宋人填词却进一步讲 究规范,努力使文学与音乐的结合更为完美.这样, 曲子词的长短句不同于古代诗歌的杂言,它是依每 个词调的声韵特点而格律化的. 我们可以相信宋词词调都有乐谱,但是否存在 "一 致"的或"统一"的谱呢?关于这个问题,王灼在 《碧鸡漫志》第三至五卷里分别对唐代燕乐二十九 曲在宋代的变化所作的考察已经解决了.例如《婆 罗门》为印度乐曲,在唐代用黄钟商,敦煌曲子词 S4578存词四首,单调,34字体;柳永词在双调,两 段,82字体.《凉州》为唐代大曲,宋代七个宫调皆有 此曲,其中三调属唐曲;柳永词在中吕宫,两段,55 字体;欧阳修词为104字体,晏几道词为5O字体. 《六幺》为唐代大曲,宋人翻为新声词调者甚多,柳 永词两段,94字体,为仙吕宫,已非唐代羽调曲.《甘 州》为唐代大曲,五代顾复的《甘州子》和毛文锡的 《甘州遍》,宋初柳永的《八声甘州》,它们是摘取大 曲某一片段而为词调的.上例可以说明从唐代到宋 代有的乐曲宫调发生变化,有的旧曲已被改制,有 的由单调演为双调,因而我们很难简单地断定每一 词调有统一的音谱,然而词调的每一体式(令词或 慢词)必然是有统一的音谱,否则不可能形成格律. 宋代三百二十年间词人所用的音谱容易变化和散 佚,也有新谱不断产生,而某些流行颇广的词调的 音谱则是相对稳定的统一的,它们一直为宋人所传 唱.乐谱仅乐师和音乐家才能认识,离开乐谱的乐 曲是无法流传的,但当乐曲配以歌辞之后,其流传 便可能很广泛.受众听歌伎演唱流行歌曲,乐曲凭 借歌辞传播,于是人们只要记住歌词及其旋律,稍 加练习即可歌唱,并不一定去识谱审音.当然在流 传中有的唱得准确一些,有的则略有变易.因为歌 唱时遵循了一定规则,即使用不同的方音亦可依据 音高,节奏,旋律歌唱.柳永在北宋初年使用了民间 新声而填写表达市民情绪的通俗歌词,经歌伎们演 唱之后深受民众欢迎,于是很快在社会上流行.宋 词因有广大的社会基础而成为时代文学的. 当一支优美的燕乐曲被精通音律的词人选用为 词调时,他倚声制词,第一次谱出歌辞.它是为"始 辞",词学界称之为创调之作,即因有它才使某一个 乐曲成为词调的."始辞"概念见于《碧鸡漫志》卷 一 .在词史上很重视始辞,因它往往是此调的典范, 是此调格律的建立者.显然始辞的作者必须具备文 学与音乐两方面的才华,其成就与影响是巨大的. 柳永的《雨霖铃》《木兰花慢》《二郎神》《望海潮》《满 江红》《八声甘州》,苏轼的《水调歌头》《念奴娇》《沁 园春》《贺新郎》,周邦彦《兰陵王》《瑞龙吟》《六丑》 《意难忘》《浪淘沙慢》,李清照《声声慢》《凤凰台上 忆吹箫》,陆游的《钗头凤》,姜夔的《扬州慢》《暗香》 《疏影》,史达祖的《双双燕》,吴文英的《莺啼序》等 等,它们都是始辞,亦是宋词名篇.某词调的始辞在 社会上流传,其艺术效果甚佳,便有文人根据始辞 l|l???.;tlI善毫? 第4期谢桃坊宋词的音乐文学性质119 的句式,字数,平仄,用韵等规则模拟作词.这样虽 非倚声制词,却仍然可付诸歌喉;于是即使不懂音 乐的文人也可作词了.兹以苏轼的《念奴娇》为例, 模仿之作如次韵或用韵者便有叶梦得的《念奴娇? 次韵东坡赤壁怀古》,胡世将《酹江月?秋夕兴元使 院用东坡赤壁韵》,辛弃疾《念奴娇?用东坡赤壁 韵》,石孝友《念奴娇?上洪帅王予道生辰正月十六 日用东坡韵》,葛长庚《念奴娇?次韵东坡饯别》,刘 辰翁《念奴娇?赵氏席间即事再用东坡韵》等作.南 宋方千里《和清真词》,杨泽民《续和清真词》,陈允 平《西麓继周集》,三家皆以北宋词周邦彦的《清真 集》作品为标准和其词.夏承焘说:"逮方千里,杨泽 民,陈西麓诸家之和清真,于其四声,亦步亦趋,不 敢逾越,则律吕亡而桎梏作矣.南宋以来,一 般的词人是选择典范之作而模拟的.沈义父说: 腔律岂必人人皆能按箫填谱,但看句中用 去声字最为紧要.然后更将古知音人曲(词),一 腔两三支参订,如都用去声,亦必用去声.其次 如平声,却用得入声字替.上声最不可用去声字 替.不可上,去,入,尽道是侧声便用得,更需调 停参定用之."(《乐府指迷》) 这为不懂音乐的文人指示了一条作词的途径,即以 同调的作品两三首,进行声韵格律的比较参订,注 意字声的平仄,便可作出一首可供歌伎演唱的词. 为了使词的创作在失去倚声之义后仍可歌唱,张炎 说:"述词之人,若只依旧谱之不歌者,一字填一字, 而不知以讹传讹,徒费思索.当以可歌者为工,虽有 小疵,亦庶几耳."(《词源》卷下)他此处所说的"谱" 实为词选集之类,并非音谱.作词者若选择了不可 歌唱的作品模仿填写,不如选择仍可歌唱的作品为 模式,可使自己的作品勉强可歌唱.宋代常用词调 的使用率是很高的,例如: 浣溪沙775水调歌头743鹧鸪天657 菩萨蛮598满江红549念奴娇535 西江月490临江仙482沁园春423 蝶恋花416贺新郎361 清平乐335['3J?? 我们如果通检上述诸调作品,它们基本上是与清代 万树等学者编订的词谱所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的声韵格律是一致 的.自创调词人之后,其余众作大致是参照始辞的 字数,句式,句数,分段,字声平仄,用韵而填写的, 实际上已不再是"倚声"之作,但却又有"倚声"之 效.这种情况在唐代敦煌《云谣集》和五代《花间集》 里已经出现,至宋代特别是南宋以来愈甚.显然还 不能得出词与音乐的关系在唐宋时已经淡化或分离 的结论.我们可以设想,例如《念奴娇》和《满江红》 经过许多词人的填写,歌伎们反复地唱着旧调新 词,缺乏新的音乐美感,必然让群众感到厌倦;所以 总是不断有词人为新的乐曲倚声制词的,而某些旧 调渐被淘汰了.词体文学的发展过程,亦总是在外 部与内部因素的作用下矛盾地运动的,而具体情况 是错综复杂的.由于词人的倚声制词或按谱填词可 以形成一种长短句体式的格律,而格律又能体现音 乐的某些美感因素,于是词体文学在其初期即具有 与音乐分离的倾向而向纯文学的道路前进.无论 《云谣集》《花间集》和《草堂诗馀》,它们都是文学作 品集,但它们在当时的文化环境里,因作品有词调 名,歌伎对始辞的音乐是熟悉的,遂可选择佳作以 歌唱.当某些词调的音谱失传之后,该调作品不能 歌唱了,某词与音乐的关系才真正地脱离了.南宋 时,唐五代和北宋的许多词已无法歌唱,而宋亡以 后,词乐遗音,坠绪茫茫,难以考寻了.现在我们回 顾宋词,它的音乐文学性质已经模糊,它的音乐价 值已经消失,然而它的文学价值仍然存在,被誉为 时代文学,成为中国珍贵的文学遗产.词作为中国 古典格律诗体之一,其体式的多样丰富,声韵的和 谐优美,音节的灵活变化,格律的严密精整,都充分 体现了中国韵文形式的精致和汉语语音美妙的特 点.这是因其曾为古典的音乐文学而将某些音乐性 转化为文学语言因素所致的. 宋词是以辞从乐的,但作为音乐文学的宋词在 发展过程中出现背离以辞从乐而退回到以乐从辞的 故辙.这种情况出现于北宋后期,例如: 政和癸巳(1113)大晟乐成.嘉瑞既至,蔡元 长以晁端礼次膺荐于徽宗.诏乘驿赴阔.次膺至 都,会禁中嘉莲生,分苞合跌,夏出天造,人意有 不能形容者,次膺效乐府体属词以进,名《并蒂 芙蓉》["]. 晁端礼作的《并蒂芙蓉》是此调始辞.他当时"属词 以进",随意长短其句,乐曲是稍后配上的.同时, "政和中一中贵人使越州回,得辞于古碑阴,无名无 谱,不知何人作也.录以进御,命大晟府填腔,因中 语赐名《鱼游春水》"(《苕溪语隐丛话》后集卷三 九).这是先有辞,再谱曲的.自此开始,以乐从辞的 创作风尚终于在南宋中期演变为自度曲.作者既是 词人又是音乐家,自己创作歌词,配以乐曲.自度曲 的创始者是姜夔,其词集《白石道人歌曲》里今存旁 缀音谱的自度曲十七首.他在《长亭怨慢?序》云: "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 前后阕多不同."作者在为长短句时,实际上借用了 格律诗体的经验,既有率意之处,又有精整之处.兹 以《暗香》为例,起句,过变,结句的字数与句式相 异,但中间上下片对应的句子: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翠尊易注,红萼无言耿相忆.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12O东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卷 它们的字声平仄是有规律的,是律化的句子.词人 为之配曲时,以词的音节,声韵,情绪为准度,使音 乐从就文学.姜夔自度曲的音谱经现代音乐家译出 后已经可以歌唱[1.它们的风格相同,柔婉优雅,某 些旋律有雷同现象,而且词意晦涩.这样,它们不为 广大民众欣赏,只能在狭小的文化圈里流行.南宋 后期词人吴文英的自度曲《霜花腴》《玉京谣》和《西 子妆慢》等也如姜夔那样以乐从辞,因过于雅致,难 以流传,仅数十年间其音谱便散佚了.宋词发展到 自度曲,表明它与音乐固有的关系改变,也失去了 固有的音乐文学意义了. 中国盛唐以来兴起的长短句的格律化的新体燕 乐歌辞,被称为曲子词或词.它所结合的燕乐是受 中亚和西域的印度系的音乐影响下形成的俗乐.词 体文学发展至宋代而臻于繁盛.宋词虽属于燕乐歌 辞,但其胡乐的成分基本上丧失,它所结合的音乐 是燕乐系统的民间新声,表现为燕乐已经完成华 化.宋词同唐五代词一样是以辞从乐的,但宋人倚 声制词建立了规范,由此创造了真正的律词,从而 使中国音乐文学进入古典时代.宋词发展过程中虽 然不断采用新声以丰富自己的音乐性,但又不断出 现模仿典范的声韵格律而创作的倾向,致使倚声制 词转变为依词调格律填词.自度曲的出现更使词体 退回到以乐从辞的古法,偏离了音乐的准度.这样, 宋词由音乐文学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民族文学形 式.由于宋词毕竟同燕乐有过亲缘的关系,所以当 其词乐消失之后,由倚声制词所积累的经验而具有 词调丰富,格律严密,句式复杂,声韵和谐,形式精 巧,表情细致的艺术特色而成为中国古典格律诗体 之一.宋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的典型而具有时代文 学和民族文学形式的意义,其历史经验尚值得我们 认真总结. [参考文献] [1]梁令娴.艺蘅馆词选?序[z].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 刊本. [2]胡云翼.宋词研究?序[M].成都:巴蜀书社,1989年 重印本. [3]朱谦之.中国音乐文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 年初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重印. [4]刘尧民.词与音乐[M].昆明:云南大学1946年初版,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重印. [5]谢桃坊.宋人词体起源说检讨[A].宋词辨[c].上海 古籍出版社,1999. [6]全唐五代词[z].北京:中华书局,1999. [7]邱琼荪.燕乐探微[A].燕乐三书[M].哈尔滨:黑龙 江人民出版社,1986. [8][宋]陈砀.乐书(卷一五七)[z]. [9]何昌林.敦煌琵琶谱之考解译[A].1983年全国敦煌学 术讨论会论文集?石窟艺术编[c].兰州:甘肃人民出 版社,1987. [1O][宋]李之仪.姑溪居士文集(卷四十)[z]. [11][宋]鲷阳居士.复雅歌词序略[A].古今合璧事类备 要(外集卷十一)[z]. [12]夏承焘.唐宋词论丛[z].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6. [13]王兆鹏.唐宋词史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Ooo. [14][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z]. [15]杨荫浏,阴法鲁.宋姜白石创作歌曲研究[M].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1957. ThenatureofthemusicalliteratureinSongci XIETao—fang (ResearchInstituteforLiterature.SichuanAcademyofSocialScience,Chengdu610072,a 协m) Keywords:Songci;Quzici;Loci;Yanyue;musicalliterature Abstract:SongcibelongstoYanyueGeci,whichisflkindofsoftmusicintheTangDynastyand whatit linksarethenewfolkmusicalformsoftheYanyuesystem.PeopleintheSongDynastylikemak ingCitic— cordingtothetunesofmusic.TheysetupsomeStandardsandcreatetherealLOci,whichusherstheclassi— caltimesoftheChinesemusicalliterature.PeopleintheSongDynastyadoptnewmusicalformswithout stoppingtoenrichthemusicalnatureofCi,butthetendencythatpeopleproducetheirworksthroughimi- tatingthemetricalpatternsofthemodelworkscomesintobeing.Littlebylittle,thattendencyhasdeveL opedintothephenomenonthatCiismadebywayoftunesandmetres.SoSongcihasevolvedintoaninde— pendentnationalliteraryform.
本文档为【【doc】宋词的音乐文学性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8KB
软件:Word
页数:17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09-18
浏览量: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