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举报
开通vip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班级:       姓名:        家长签字: (请各位家长认真督促孩子复习并背诵,谢谢!) 思茅实验中学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地球 第一课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 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有:海边观船、月食、不同的纬度看北极星高度不同、卫星图片、麦哲伦环球航行、加加林从太空看地球、登高望远、微波传送等。 2. 麦哲伦是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从西班牙出发,向西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3.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①我国周代“天...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班级:       姓名:        家长签字: (请各位家长认真督促孩子复习并背诵,谢谢!) 思茅实验中学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地球 第一课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 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有:海边观船、月食、不同的纬度看北极星高度不同、卫星图片、麦哲伦环球航行、加加林从太空看地球、登高望远、微波传送等。 2. 麦哲伦是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从西班牙出发,向西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3.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①我国周代“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②我国东汉张衡提出的“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如壳之裹黄”③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④1961年苏联宇宙员加加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 4. 地球的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第二课 地球仪和经纬网 1. 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 ①北极——地球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②南极——地球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③地轴——假想的地球旋转轴;④赤道——地球表面与南、北极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 3. 经线与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是纬线。赤道是0°纬线,也是最长的纬线,赤道把地球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纬线都是圆圈,长度不相等,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纬线相互平行。纬度以以赤道为界,分为北纬(N)和南纬(S),越向北度数越大是北纬,越向南度数越大是南纬,纬度最大是90°。 4.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赤道垂直的半圆是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长度约为2万千米。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度数和为180度,且每个经线圈都能平分地球,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在地球仪上经纬线可以画无数条。 5. 0°经线是划分经度的界限,也叫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经度以0°经线为界,分为东经(E)和西经(W),越往东度数越大是东经,越往西度数越大是西经,经度最大是180°。 6. 经度与纬度: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和经线,人们给他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分别叫做经度与纬度。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定为0°纬线。180°W和180°E是同一条经线。 7. 在地球仪上,赤道把地球划分为南、北两半球。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划分为东、西两半球,原因是这两条经线基本上从海洋上通过,可以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划分在两个半球上。在地球仪上经线与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经纬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军事等领域。 8. 经度划分与东西半球划分示意图: 9. 说明:小于20°的经度一定在东半球,大于160°的经度一定在西半球,20°-160°之间的经度,东经度在东半球,西经度在西半球。 10. 人们习惯上将纬度0°-30°称为低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划分高中低纬的两条界限是30°纬线和60°纬线。 11.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了经纬网。经线和纬线的交点就是这点的地理坐标,可以确定这个点的位置。经纬网的用途主要有航空、航海、军事、旅游、救灾等。 12. 普通经纬网的判读。能根据经纬网图准确写出某个点的地理位置,如下图: A(140°E,80°N) ;B(140°W,40°N) ;C(140°E,20°N) ;D(140°W,20°S)。 第三课 地球的自转 1. 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的周期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轨迹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 2. 昼夜产生的原因是地球是不透明的物体。昼夜更替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3. 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这种在东西方向上由于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4.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昼夜现象),地方时(时间的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改变。 第四课 地球的公转 1. 地球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周期为一年,约为365天。 2. 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地轴的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其北端一直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不同,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从而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3. 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春分日。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 4. 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夏至日。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 5. 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秋分日。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 6. 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东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7. 人们根据不同纬度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划分为五带(北寒带、南寒带、北温带、南温带、热带)。热带地面获得的光热最多,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温带地面获得的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变化比较明显;寒带地面获得的热量很少,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课本20页五带图要熟悉) 8. 北半球夏季,大部分地区日出早,日落晚,昼长夜短,正午时分太阳高度大;冬季相反。 9.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四季变化、五带的形成、昼夜长短的变化、极昼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温度带的划分、季风。 10. 经度每隔15°划分1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采用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的区时。0°经线是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时区以中时区为界,分为东时区和西时区。东12区和西12 区合并为一个时区。示意图如下: 说明:(1)东边时间比西边早,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2)东经在东时区,西经在西时区;(3)北京时间就是东8区区时,纽约在西5区,伦敦在零时区(中时区)。 11.时间计算: (1)已知某时区区时,求另一时区区时:  区时=已经时区区时±区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东边用加号,在西边用减号) (2)已知某地经度,求它所在时区:    时区数=(度+7.5°)÷15(结果取整数) 12.二分二至日: (1)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5°之间有规律地移动,所以称这两条纬线为回归线。23.5°N纬线叫北回归线,南纬23.5°S纬线叫南回归线,它们是太阳直射点能够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界线,一年得到一次直射,而它们之间的地区一年可以得到两次直射,它们之外地区没有太阳直射。 (2)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变短,但依然昼长夜短;在9月23日前后,太阳又一次直射赤道,全球又一次昼夜平分。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继续变短;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但依然昼短夜长;直到次年春分,太阳直射点再次回到赤道,全球再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出现极昼极夜情况、季节都相反。 (3)北半球的人们通常将3、4、5月作为春季,6、7、8月作为夏季,9、10、11月作为秋季,12月及次年1、2月作为冬季。由于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中纬度地区,终年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所以四季变化最为明显。 示意图: ①箭头的两层含义:“↑”表示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表示北半球此时白昼变长。 ②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上半年:春分日后1天到秋分日前1天(3、22—9、22),昼>夜 下半年:秋分日后1天到次年春分日前1天(9、24—次年3、20),昼<夜 13.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划分为5个温度带:回归线是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四季变化明显,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14.夏至日光照图的判读: 1 先作晨昏线。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分地球为昼、夜半球。 2 阳光照射纬线的长短比例可以判断昼夜的长短关系。以此得到:夏至日,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3 光照图的化繁为简判读法:看北极地区(或北极点)出现极昼则为夏至、出现极夜则为冬至。 4 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 第二单元 地图 第一课 地图基本要素 1.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三要素。 2. 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有三种:①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②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来确定方向,箭头所指的是北方。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来确定方向,经线指南北,纬线指东西。 3. 比例尺:线段式比例尺,数字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4. 东西方用经度来判断:  ①都是东经,度数大的在东;②都是西经,度数小的在东;③一个东经,一个西经比较,把度数相加,和大于180°,西经在东,和小于180°,东经在东。 5. 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实际范围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程度不同。当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 第二课 地形图的判读 1. 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称作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A与B的相对高度等于A的海拔减去B的海拔(或者高减低)。 2. 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常见的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 3. 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高线,用等高线表示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从等高线上的数值可以判断地势的高低,从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可以判断坡度的大小,等高线稀疏坡度小,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将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深线。 4. 不同地形的等高线特点:山峰: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闭合。陡崖:等高线重叠在一起。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山脊:中部高,两边低,等高线向低处突出。山谷:两边高,中间低,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缓坡、陡坡: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掌握山峰、陡崖、鞍部、山谷、山脊这5种地形部位等高线示意图(P33图为重点)。 5. 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绘有等高线或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各种颜色,使得地表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清晰可见,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用不同的颜色表示海拔,可以通过查看图中高度表来了解不同地点的高程。 6. 地图的应用:交通旅游图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和旅游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地形图在军事指挥和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建设中作用大,地形图在公路、铁路建设种帮助我们优化线路选择,修路要尽量避开陡崖。 第三课 地图的应用 如何正确选择地图: 1、去商场购物→商场导购图; 2、去公园游览,寻找景点→公园导游图; 3、外出旅游,确定行程→交通图; 4、了解城市社区分布情况 →城市社区分布平面图; 5、了解某地地形→地形图; 6、了解省区分布→政区图; 7、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世界政区图 地图家族新成员:影像地图,电子地图等。 第三单元 海洋与陆地 第一课 海陆分布 1. 地球的陆地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29%,而海洋面积占地表的71%。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北半球与南半球比较,北半球陆地集中;东半球和西半球比较,东半球陆地集中,但是地球不管怎么划分为两半,海洋面积都是大于陆地面积。 2.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分隔,其中面积广大的陆地称为大陆,面积较小的称为岛屿,大陆与其附近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陆地分为七个大洲。 3. 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北冰洋。太平洋面积最大,深度最大,岛屿数量最多,水温最高(几乎占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位于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是世界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大西洋(东西略窄、南北狭长,形状略呈“S”型);印度洋大部分处于热带,约呈三角形;北冰洋纬度最高,冰雪覆盖。 4. 亚洲与欧洲大陆连为一体,称为亚欧大陆。重要的洲界线: ①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②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③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④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⑤欧洲与非洲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 5. 海洋的中心部分叫洋,海是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域之间宽度较窄的水道,通常是重要的海上通道。 6. 要掌握的内容(课本44页图): ①大洲的形状辨别; ②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乌拉尔河、青藏高原、落基山山脉、安第斯山脉、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刚果盆地等的位置; ③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④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脉(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美洲) 7.(了解)陆地地形之最。①里海是最大的湖泊。②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位于北极地区,属于北美洲,在美洲版块,是丹麦的属地。③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形成的。④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位于非洲。⑤七大洲中,南极洲平均海拔最高,欧洲平均海拔最低,最热非洲,最冷南极洲。 8.(了解)各大洲地形特征:①亚洲:地形复杂;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②非洲:以高原为主,称为高原大陆;③欧洲:以平原为主;④美洲: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⑤大洋洲: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⑥南极洲:冰雪覆盖。 9.(了解)海底地形复杂多样,高低起伏,由大陆坡、大陆架、海岭、海沟、洋盆组成。陆地最低点是死海,位于亚洲西部;海洋最深处是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西部。 10.东西半球图(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一定要熟悉,自己照着课本44页描几个图多填几遍): 第二课  海陆变迁 1. 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如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古代海洋生 物化石,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有大量的煤矿,云南抚仙湖湖底发现古人类遗迹。此外,人类活动也能引起海陆变化,如荷兰的围海造田、日本的填海造陆。 2. 地表形态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地表形态变化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是 指地球内部的力;外力是地球外部的力量。地壳运动、地震、火山、板块挤压或者张裂等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流水、风力、海浪、人类活动等是地球外力作用的表现。 3.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1915年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2-3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以 后大陆解体、分裂,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目前海陆分布的格局。 4. 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内容: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划分为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南极洲板块这7大板块。板块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板块运动有两种,挤压和张裂。挤压的地方容易形成高山、岛弧链或海沟;张裂的地方容易形成裂谷或者海洋。 5. 七大板块:亚欧板块、大西洋板块、北美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以海洋为主。(熟悉课本53页板块分布图) 6.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下列现象:红海不断扩张(原因:红海处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 界处,板块运动表现为张裂,所以不断扩张)、喜马拉雅山不断长高、地中海不断缩小、大西洋扩张等现象。 7. 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有关,凡是板块交界的地方,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环太平洋沿岸地带。(会根据课本52、53页图解释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原因:板块交界处) 第四单元 天气与气候 第一课 天气 1.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多变的;我们常用阴晴、气温高低、风力大小、雾、霜冻等来描述天气状况。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相对稳定;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所以气候用气温和降水情况来描述。 2. 判断天气和气候的方法:短时间为天气,长时间(超过三个月)为气候(能够区别描述天气与气候的语句、识别常见天气符号)。 3. 卫星云图是由气象卫星拍摄的地球云层运动状况的图像。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明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区一般是阴雨区。 4. 许多国家在发布天气预报的同时,也公布对大气环境监控的结果,即发布“空气质量日(周)报”。 5. 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空气污染指数越低,空气质量级别越低,空气质量状况越好,对人体健康越有利。空气污染指数在0-50为优级,51-100为良级,101-200为轻度污染,201-300为中度污染,300以上为重度污染。 6. 天气、气候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1)世界各地气候复杂多样,不同地区的人们为了适应气候而形成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不同的农作物需要不同的气候条件。 ①南船北马、南水稻北小麦(水稻适宜生长在湿热条件下,小麦适宜生长在温凉干爽的环境中。)、南柑橘北苹果等例子的解释; ②灾害性的天气、气候异常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危害。 例:干旱、洪涝、台风、沙尘暴、冰雹、寒潮(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所谓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气温在24小时内迅速下降达8℃以上;并伴随偏北风的天气过程。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 (2)人类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一方面人类可以改善局部气候条件,另一方面人类的活动不当会导致气候恶化。  ☆重要内容:三大气候问题 ①全球气候变暖 原因:燃烧煤、石油等排放二氧化碳增多; 森林破坏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后果: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处。 ②臭氧层空洞←使用制冷设备向大气排放氟氯烃 ③酸雨←燃烧煤排放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第二课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 1.以一天(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日(年)变化。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1)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年变化。气温变化的大小用温差衡量,有日较差、年较差;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的变化。 (2)不同地区,气温的年变化不同。热带、温带、寒带的判断方法: ①热带:终年炎热(各月气温>20℃),年较差小;②寒带:终年寒冷(大部分月气温<0℃),年较差大;③温带: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年较差大。 2.一天之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3.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低的地方,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低温中心一般是山地。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高温中心一般是盆地。 4.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是影响气温分布的三个因素;其中纬度是最主要因素。 气温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1)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纬度因素:纬度低,气温高(纬度低的地方获得太阳光热多) (2)等温线在海陆交界处弯曲←海陆因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 ①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 ②同温度地区,内陆比沿海温差大 ③北半球,海洋、陆地出现最高温、最低温的时间不同。海洋最高温出现在8月、最低温出现在2月;陆地最高温出现在7月、最低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海洋最高温出现在2月、最低温出现在8月;陆地最高温出现在1月、最低温出现在7月。) (3)山区(青藏高原地高天寒),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100m/0.6℃)←地形因素(海拔) 5.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的分布与纬线大致平行;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更平直,这是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而北半球海陆参差分布,加之陆地地形高低起伏较大,都导致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弯曲得多。 6.气温值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气温的单位为℃,读作摄氏度。气温一般每天测4次,时间分别是2时、8时、14时、20时。   第三课 降水的分布与差异 1.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降水的差异表现为地区差异和时间差异:不同地区年降水量不同。同一地区,不同年份降水量不同;一年内不同季节、不同月份降水量也不同。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2.在地图上将降水量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降水量线。测量降水量基本仪器是雨量器。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3.降水的形成:湿润空气受热上升,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后凝结,形成降水。降水同空气的上升运动有关,空气中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降水的类型主要有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 4.降水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1)赤道附近多雨,两极少雨←纬度因素 (2)中纬度地区(温带),沿海多雨,内陆少雨←海陆因素(距离海洋近,容易受到海洋湿润空气影响) (3)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多雨(中国江南水乡),西岸少雨(阿拉伯半岛沙漠)←季风因素 (4)地形雨: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地形因素(高大山脉挡住了来自海洋的湿润空气) 5.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的小山村,被称为世界“雨极”。太平洋东岸的智利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降雨最少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干极”。   第四课 世界的气候 1.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重要因素。 2.气候类型: (1)热带气候 热带主要有四种气候,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A.热带气候的特征:共同点是全年高温;不同点是降水的差异很大,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多,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少,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分旱雨两季,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干湿季分明。 B.热带气候的分布:①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南美洲的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最广;②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非洲、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两侧,非洲最广;③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非洲撒哈拉地区最广;④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2) 温带气候 温带主要有六种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A.温带气候的特征: ①伦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凉爽、冬季温和、降水均匀;②罗马、雅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③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④莫斯科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温差大。 B.温带气候的分布: ①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纬度在40°~60°之间的大陆西部,西欧最广;②地中海气候除了南极洲外,其余六大洲都有分布,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③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半岛、日本北部;④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洲和北美洲离海洋较远的内陆地区,自然景观主要是温带草原或者沙漠;⑤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国东南部,如长江中下游流域;⑥纬度较高的地区分布着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圈附近)。 (3)寒带气候 ①寒带气候又称极地气候,包括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②冰原气候分布在南北极地区,终年严寒,冰雪覆盖。苔原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部边缘地带,长冬无夏,生长着苔藓和地衣等。③在中纬度的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等地区,由于海拔高,终年低温,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 3.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常考。学会看图并描述气候特征: 5.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第五课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洋流因素、人类活动等)。 ①纬度因素: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不同纬度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导致高度纬度之间气温和降水存在明显的不同。纬度越低,一般降水多,气温高;纬度越高,一般降水少,气温低。 ②海陆因素:陆地上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因此,离海洋较近且能受到海洋润湿气流的影 响的地区,一般降水多;而远离海洋的地区,一般降水少。由于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吸热与散热的情况也不同。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海洋则相反。因此同纬度地带,夏季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气温海洋高于陆地。 ③地形因素: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另一方面,地形雨: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山脉的走向) 第五单元 世界的居民 第一课 世界的人口 1.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不同时期增长速度不一样。19世纪以前,人口增长缓慢;19世纪以后,尤其是20世纪50、6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世界每增加10亿人口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也就是说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2.人口增长的快慢,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人口增长的快慢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度量。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受生活水平、医疗条件、人口文化素质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人口增长缓慢;非洲、南美洲、亚洲人口增长较快。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3.人口分布的疏密通常用人口密度来说明。人口密度是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单位为人/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计算方法为:某地居住人口数/某地面积。 4.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亚洲东部、欧洲、南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早,人口稠密;极端干旱的沙漠、潮湿的热带雨林、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 5.发达国家人口问题:人口停止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导致劳动力短缺、老年人口增多等问题;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乡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使城市人口急剧膨胀而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住房拥挤、交通堵塞、就业困难、环境污染等。 6.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严重制约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是人口问题。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是:控制生育,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相适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我国解决人口问题有一项基本国策是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生育。     第二课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1、根据人类的体质特征,将世界居民划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 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 2、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①基督教产生于西亚,是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②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教徒称为穆斯林;我国回族和维吾尔族人信仰伊斯兰教,也称清真教;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③佛教产生于古印度,在中国,蒙古族和藏族人信仰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3、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4、语言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及东南亚。 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非洲的南部等。 俄语:俄罗斯; 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第三课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1. 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成为聚落。聚落一般分为城市与乡村两种类型。全世界大约有 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 2. 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聚落的形态与分布也千差万别,有的呈团状,有的呈 条带状,还有的呈点状等。地形、水源、交通等是影响聚落的重要因素。自然条件优越、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容易形成聚落。在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聚落零散分布,数量较少。 3. 聚落文化一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另一方面作为特殊的旅游资源,吸引了 众多的游客,促进着地区经济的发展。
本文档为【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743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8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9
浏览量: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