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面试提问及导师

面试提问及导师

举报
开通vip

面试提问及导师 Cumtck.taobao.com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学面试问题 科目代码:481 科目名称:采矿学 面试老师:屠世浩,柏建彪,张农,许家林,窦林名, 高明仕,张东升,刘长友,张益东,万志军,瞿群迪, 黄炳香 1、 你认为采矿分为哪几部分? 2、 说说你对采矿学的了解? 3、 你认为你比较喜欢哪个方向? 4、 你认为你学的专业与采矿有什么联系? 5、 学术型和专业型相比,说说自己的看法。 6、 解释上隅角瓦斯超限机理。 7、 专业英语:采矿技术、...

面试提问及导师
Cumtck.taobao.com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学面试问题 科目代码:481 科目名称:采矿学 面试老师:屠世浩,柏建彪,张农,许家林,窦林名, 高明仕,张东升,刘长友,张益东,万志军,瞿群迪, 黄炳香 1、 你认为采矿分为哪几部分? 2、 说说你对采矿学的了解? 3、 你认为你比较喜欢哪个方向? 4、 你认为你学的专业与采矿有什么联系? 5、 学术型和专业型相比,说说自己的看法。 6、 解释上隅角瓦斯超限机理。 7、 专业英语:采矿技术、采煤机。 8、 以后学习中怎样和导师交流沟通。 9、 说说放顶煤的优缺点。 10、 说说现在管理顶板的方法。 11、 矿山压力大多有害,但也有有利的一面,请举例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其利用。 12、 说说你想从事的方面。 13、 你对软岩支护有什么看法。 14、 说说采煤方法有哪几种、定义。 15、 关于工作和考研,你是怎么选择的。 16、 各导师的主要研究方向。 Cumtck.taobao.com 17、说说读研究生有什么好处? 18、你以前参加过什么活动(社会活动和科研活动)? 19、你六级过了吗?你拿过国家奖学金吗? 20、你是哪里的人?将来打算要到什么地方发展? Cumtck.taobao.com 钱鸣高院士 钱鸣高,1932 年 12月生,江苏无锡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矿业科学家、采 矿工程专家,中国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学科主要奠基人之一。1954年 8 月从东北工学院 采矿工程系毕业后进入北京矿业学院,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而后在北京矿业学院(现 为中国矿业大学)采矿系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煤炭工业矿山压力中心站 站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和矿业学科召集人,中国煤炭学会常务理事、 副理事长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International J. of Geotechnical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国际编委。2007 年当选为中国煤炭学会名誉理事长。 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优秀研究生指导 教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94 年度能源大奖”等荣誉称号, 国家首批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国内矿山压力及其控制学科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五十多年来,在采矿工 程学科建设、矿山压力理论及其工程实践中作出了系统、全面且具有创造性的贡献。这 些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国内外采矿工程领域专 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1981 年提出了采场上覆岩层在受开采影响而破断后形成的结构模式,即“砌体梁” 力学模型,该模型被收录于《中国大百科全书·矿冶卷》有关条目,且作为基本理论编 入教科书,为高等矿业院校广泛采用。进而创立了视老顶岩层为弹性基础上悬露板的力 学模型,为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工作阻力的确定及老顶来压预测预报奠定了基础。在研 究“支架—围岩”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集“围岩运动预测、支架选型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和采 场矿压监控”为一体的实用工程技术,即“支架—围岩”系统的故障诊断技术。随着对 岩层控制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为了解决岩层活动中更为广泛的问题,钱鸣高院士进 一步提出了影响采动后控制岩层应力场和裂隙场分布状态的关键层理论,为控制煤层采 动后引起的地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沉陷、地下水流失和瓦斯抽采等为内涵的煤矿绿色开采系统提供了新的 理论平台。近期结合煤炭资源、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要求提出了科学采矿的理念、技 术途径和条件。 主编《矿山压力及其控制》教材,出版《中国煤矿采场围岩控制》、《岩层控制 的关键层理论》等专著 10 余部,发表学术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15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两项,国 家自然科学成果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十七项。 Cumtck.taobao.com 采矿工程 系 教 授 万志军 方新秋 王作棠 刘长友 许家林 张 农 张东升 李学华 杜计平 周华强 柏建彪 徐金海 屠世浩 曹胜根 谢文兵 谢耀社 窦林名 缪协兴 副教授 马立强 冯光明 牟宗龙 许兴亮 张吉雄 张益东 高明仕 黄炳香 瞿群迪 副研究员 陆菜平 讲 师 王旭锋 王襄禹 朱卫兵 李桂臣 杨 真 杨培举 季 明 郑西贵 胡国忠 荆升国 徐 营 常庆梁 曹安业 鲁 岩 阚甲广 露天研究 所 教 授 才庆祥 车兆学 李克民 尚 涛 姬长生 舒继森 讲 师 周伟 彭洪阁 教授: 万志军,男,四川青神县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 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现任采矿工程系副主任,专业建设负责人。1994 年毕 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2007 年获工学博士学位,从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以及高温岩体 地热开发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和作为主要研究者参加在研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 目及企业委托科研课题 10 多项,参加建成中国矿业大学“211 工程”建设项目 3 项。在《岩石力学 与工程学报》等国内外科技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 40 余篇,论文被 SCIE 收录 1 篇,EI 收录 9 篇,ISTP 收录 5 篇;出版专著 1 部;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 三等奖 2项。 方新秋,男,1974 年 8 月出生,浙江省永康市人,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博士,东南大学控制工程 博士后。现为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矿业大学青年学术带头人,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学科优秀创新团队主要成员。中国煤炭学会 会员、中国惯性技术学会会员、南京惯性技术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行评议专家、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省外评审专家。 2004 年 8 月份博士后出站后作为引进人才回中国矿业大学原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工作。 主要从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采场、巷道)、绿色开采、采矿监测监控、采煤自动化、无人工作面 开采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近五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江苏省博士后基金各 1项;主持企业委托项目 10 多项。在 Cumtck.taobao.com 国内外核心刊物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30 余篇,已被 EI 收录 6 篇,ISTP 收录 2篇;正式出版 专著 1 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8 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科技进步三等奖 3 项;校科技进步一等奖 1项。 王作棠,男,福建尤溪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大学毕业,1986 年获硕士学位,1992 年 获博士学位。二十多年来,主要从事矿山岩层控制和地下气化开采理论与技术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 作。尤其是,自 1999.1-2000.2 在德国墨尼黑和亚琛工业大学做访问学者研究欧美地下气化新工艺, 2001.9-10 在日本煤炭能源中心做访问研究北海道关闭矿井地下气化可行性,2003.10 -2005.2 在澳 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化工系做访问博士后研究地下气化甲烷化和 CO2 地质储埋基础理论与新工艺。自 2 000 年以来,先后参加新汶矿业集团孙村煤矿地下气化项目,主持承担“重庆中梁山滞留煤地下导控 气化工业性试验工程”、“淮北双龙矿业公司天然煤焦地下导控气化开采试验工程”、“甘肃华亭 煤业集团难采煤地下导控气化发电试验工程”、“徐州矿务集团和晋城煤业集团高硫煤地下导控气 化甲烷化研究”、教育部“十一五”“211”“矿井滞留煤地下导控气化多联产实验室建设重点项目” 等基础理论和技术开发项目 10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 奖 3项,获国家专利 4项。出版专著 1部,主编和参编教材 3部。在国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 论文 20 余篇,被 EI收录 4篇,ISTP 收录 6篇。 主要研究方向: 1、煤炭地下导控气化绿色开采新理论与工艺; 2、基于“三下一上”滞留煤条带充填气化开采的岩层控制理论及技术; 3、煤炭地下导控气化过程测控技术研究; 4、煤炭地下导控气化工程技术装备研究; 5、煤炭地下导控气化工程技术经济研究; 6、煤气甲烷化与发电的能源化工多联产新技术。 刘长友,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年 2 月生。1986 年大学毕业,1989 年获硕士学位,1 997 年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博物馆馆长、江苏省煤炭学会理事,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 员会秘书长,中国劳动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煤矿安全专家组成员,采矿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学 术带头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编委。 刘长友教授长期从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岩石力学以及高产高效开采与监测控制技术等方向 的研究工作。首次提出并研究了视采场直接顶为可变形介质的直接顶稳定性及支架与围岩关系,建 立了基于上述研究的采场(综放采场)支架与围岩整体力学模型,初步形成了“采区评价与优化— 设备选型—工艺设计—岩层控制-监测保障”的高产高效开采相关理论和技术体系,建立了高产高 效开采支架与围岩监测控制体系和成套技术,初步建立了高产高效放顶煤开采顶煤冒放与回收的块 Cumtck.taobao.com 度理论,形成了提高顶煤回收率的相关工艺和控制技术以及复杂地质条件下厚煤层放顶煤开采的评 价体系。承担和参加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原煤炭部煤炭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项目以及企业重点项目等 40 余项的课题研究,主持完成了 教育部“九五”期间“211工程”建设项目 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三等奖 6项,江苏 省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1项、二等奖 2项,在《煤炭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岩石 力学与工程学报》等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被 EI 检索 10 余篇,出版专著《采场 支架围岩关系及其监测控制》等 2部,参编教材 2部。 许家林,男,江苏句容人,1966 年 10月 18 日生。 学历与工作简历: 1984.09~1988.07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系本科生 1988.09~1991.03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系研究生 1991.04~1993.12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系任助教 1994.01~1998.12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系任讲师 1995.09~1999.07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系在职博士 1999.01~2003.12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系任副教授 2001.06~ 中国矿业大学岩层控制实验室主任 2004.01~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采矿工程博士点学术带头人 2007.03~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研究方向:煤矿岩层移动与绿色开采技术。包括: 采场矿压控制理论与技术:主持完成相关课题 7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3项。 建筑物下采煤理论与技术:主持完成相关课题 10 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2项。 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与技术:主持完成相关课题 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2项。 学术荣誉与兼职: 国际矿山测量协会(ISM)岩层移动与采动损害委员会委员。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杂志编委。 2000 年获煤炭行业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2004 年获第八届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 2004 年入选江苏省高校“青兰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2005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 主讲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 Cumtck.taobao.com 1、《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2、《岩层移动与采动损害控制》 3、《煤炭循环经济与绿色开采技术》 4、《采矿通论》 5、《煤矿特殊开采方法》 6、《岩层控制的实验方法与实测技术》 张农,1968年出生,中国矿业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重点学科采矿工程学科优 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巷道支护团队首席专家。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6)、江苏省“3 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第二层次)(2006)、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 学术带头人(2006)、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矿支护专 业委员会专家、专家组副组长,《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煤矿支护》杂志编委,国家煤矿安全 技术会诊专家,煤炭学会资深会员。曾任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现为矿业工程学 院科研副院长。 1989 年以来一直专注于巷道围岩控制理论和支护技术研究工作,主持或作为项目骨干参与了多 项国家省部计划、基金和才资助项目及数十项企业合作项目。在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复杂条件煤 巷锚杆支护及煤矿巷道顶板安全控制、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等研究领域形 成了巷道围岩滞后注浆加固、深井软岩巷道过程控制与分步加固技术、高强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等 围岩强化理论和施工控制技术、沿空留巷支护围岩稳定原理与关键控制技术,解决了很多困绕煤矿 开采的重大支护和顶板安全控制难题,直接指导过 50 余对矿井、200 余万米的巷道支护技术试验和 推广应用研究工作,成效显著,获得广泛影响和普遍认可。2000年以来积极参与煤炭行业支护新技 术的教学培训、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工作,数十次承担煤炭工业锚杆支护培训教学工作,应邀在煤 炭工业协会支护专委会年会和淮南、淮北、徐州、鹤岗、澄合、永煤等矿区作专题讲座二十余次, 受到广泛欢迎;在煤炭系统率先提出锚杆类支护产品的精细加工及产业化,指导淮南科泰锚杆技术 公司在国内第一家通过锚杆类支护产品的 ISO9001:2000 质量体系认证,并成功组织了该公司的安 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产品企业申报和认证工作,在行业内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 1项、一等奖 4项,其它省部级奖 励 6项。近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 70余篇,独立出版专著 1部,参与撰写 2部;论文获得 EI Cumtck.taobao.com 检索 18 篇,ISTP 检索 7篇,论文被引用 54 次,其中第一作者论文被引用 33 次。获得 1项国家发 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 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矿用锚索技术推广先进个人(2001、2002);徐州市首届青年科技奖(2 002 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2 年),江苏省第六届优秀科技工作者(200 3 年)、江苏省青年科技奖(2006)、煤炭工业技术创新优秀人才(2006)、中国青年科技奖(200 6)、 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2008)、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008)、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 家(2006)等荣誉称号。 张东升,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和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 科技领军人物,孙越崎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要建设骨干,教育部特色专业“采矿工程”建设负责人,国家级精品课程“采 矿学”、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的主要参加者;矿业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 事、中国煤炭协会资深会员、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会员及《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编委。主要从事 矿山岩层控制和高产高效开采技术开发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近几年来,在国内外刊物及 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40 余篇,被 EI 收录 16 篇(第一作者 10 篇),ISTP 收录 8篇,正式出版专著 1部,参编教材 3部,获国家专利 3项。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 项目、国家科技创新项目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 6项,与企业联 合攻关项目 50 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4项,省部级科 技进步二等奖 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5项。 李学华,1972 年 9月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1994 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获学士学 位,1997 年 7月获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硕士学位,2000 年 7 月获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博士学位。 同年留校工作,2002 年 3 月到德国波鸿工业大学进修 4 个月,主要从事巷道围岩控制、矿山压力及 其控制等采矿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多年来一直专注于煤矿煤层巷道等巷道矿压理论和支护 技术研究工作,坚持深入矿井一线研究解决煤矿重大支护技术难题,直接指导过 20 余个矿井的支护 难题,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将共 10 项,开发“煤矿采掘 接续辅助设计系统”软件一套。现参与指导 2名博士研究生、直接指导 14 名硕士研究生。已在国内 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出版专著 1 部;编写教材 1 部(第 2 作者)。近年来获 得以下荣誉称号:2006 年度中国矿业大学优秀班主任;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8-), 中国矿业大学青年学术带头人(2008-),中国矿业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6-2008,且考核为优 Cumtck.taobao.com 秀)。 杜计平,男,山西五台人,1956.2 生,现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教授,博导,工学 博士。 采矿工程专业主干课程《采矿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采矿工程专业)建设负责人。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现代远程教育采矿工程专业主干课程《开采方法》、《采矿通论》主讲教师。 1978 年考入山西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主修采煤专业。 1984 年在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自 1987 年以来在中国矿业大学任教。 1996 年在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 1994 年晋升为副教授,2001 年 12月晋升为教授。 主要从事采矿工程专业主干课程《采矿学》、《煤矿特殊开采方法》课程的教学和煤矿开采方面 的研究工作。 2、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煤矿深井开采技术、特殊和困难条件下开采技术的研究。主持和参加过深矿井回采巷道围 岩控制、深矿井开拓巷道围岩控制、深矿井巷道布置与开采部署、县城与村庄下条带开采、水库下 开采、厚层难冒石灰岩顶板条件下开采、井下矸石充填开采、大倾角煤层开采等课题。 3、科研成果: 1)埋深 1300m 松软破碎围岩大断面巷道矿压控制与掘进技术,2008 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 全生产科技成果一等奖 2)深井岩巷蠕变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中,2008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3)千米采深复杂地质条件下综合机械化安全开采技术研究,2008 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 奖 4)张小楼深井高应力破碎围岩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2006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5)张小楼深井高应力破碎围岩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2006 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 6)矿区深部 开采技术与合理开采深度,1999 年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管理总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三等奖 7)深部开采井巷矿压及布置的研究与应用,1994 年煤炭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8)孙村煤矿深部开采井巷矿压及布置的研究,1994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Cumtck.taobao.com 4、教学成果: 1)矿业类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 9 月 2)矿业类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实践,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 年 12 月 周华强 博士,教授,博导,开采研究所所长,充填采矿学科方向带头人 1983 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采矿系,1995~1996 年公派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作访问学者,2000 年在中国矿 业大学获得采矿工程博士学位。 主要成果:主要参加完成我国煤矿巷道金属支架系列化设计,发明了 ZKD 型高水速凝材料,提 出了巷道支护的限制与稳定作用理论,发明了 PL 和 SL 系列膏体充填胶结料,开辟了固体废物膏体 充填不迁村采煤新方向,组织建立了充填采矿实验室,曾获得国家专利 4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4 项。 主要论著:《巷道支护限制与稳定作用理论及其应用》、《巷道支架壁后充填技术》、《巷道金属 支架》、“Paste backfill study for none-village-relocation coal mining”、“固体废物膏体 充填不迁村采煤”、“膏体充填材料力学性能的初步实验”、“高水充填材料的研究与应用”、“ZKD 型高水速凝材料的生产及应用”、“高水速凝材料容许比压的实验研究”、“Study on filling cross-roadway in fully-mechanized coal faces with high water-content material”、“巷道 支护理论的研究”、“巷道围岩稳定条件初探”等。 研究方向:固体废物膏体充填技术;充填与注浆材料;村庄下铁路下水体下、水体下(即“三上 一下” )开采;软岩支护;保水采煤;围岩注浆加固与堵水。 柏建彪,教授、博士生导师,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主任。2005 年江苏省煤炭工业十佳工 作者,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工作教师,中国矿业大学青年学术带头人;主持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各 1项,参加“211”项目 1项,主持和 参加与企业合作的横向项目 30余项;发表论文近 40余篇(第一作者 20 余篇),被 EI收录 9篇,出 版专著 2 部,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 二等奖 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4项,研究论文获得国家、省级一、二、三等奖十余项。 柏建彪教授首次提出了综放工作面沿空掘巷围岩稳定原理和支护技术,开发了膏体充填沿空留巷 新技术、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巷道围岩应力转移理论与技术、采动高应力巷道布置与支 护等新技术。 研究方向: 巷道围岩控制理论与技术 徐金海,1963 年 11月生,博士,教授,现为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教师。 主要经历: Cumtck.taobao.com 1982 年 9 月至 1986年 7 月,在中国矿业大学采矿系采矿工程专业本科学习; 1986 年 8 月至 1991年 12 月,在中国矿业大学采矿系采煤教研室任助教; 1992 年 1 月至 1999年 12 月,在中国矿业大学采矿系采煤教研室任讲师; 2000 年 1 月至 2004年 12 月,在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采矿系任副教授; 2005 年 1 月~至今,在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采矿系任教授,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负责人。 其中: 1992 年 9 月至 1996年 7 月,在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采矿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2001 年 9 月至 2004年 7 月,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工程力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2001 年获得硕士生导师资格,2005 年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 主要从事采矿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及采矿工程与现代工程力学理论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研究。在国 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30 余篇,其中核心刊物论文 10 余篇,其中被国际 EI 检索 5篇,ISTP 检索 2篇。主持 1项国家技术创新项目,1项国际间合作项目,多项企业合作项目,参加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重点项目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研究成果经鉴定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 水平,创造经济效益超千万元,先后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国家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1 项、国家煤炭安全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江苏省优 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项。 屠世浩,1963 年 11月生,浙江嵊州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院长、国家安全生产专家、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苏省系统工程协会 矿业系统工程分会秘书长、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矿业工程领域协作组组长、全国高协组织教材 研究与编写委员会委员、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采矿方法和工艺、复杂地质条件安全高 效开采技术、矿山规划与设计和矿业系统工程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40 余篇,其中被 EI、ISTP 等检索 8 篇,出版《长壁 综采系统分析的理论与实践》专著 1部,主编教材《矿业工程概论》1部,参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采 矿学》、《中国煤矿高产高效技术》等多部。主持与参加国家和与企业联合攻关科研项目多项,研究 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省部级以上奖 励。 曹胜根,1968年 7 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执行主编,煤炭工 业矿山压力情报中心站常务副站长,中国煤炭学会情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矿业大学青年学术带 Cumtck.taobao.com 头人。1985 年进入中国矿业大学学习,1992 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主要从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 制方面的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了 20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学术 论文 30 多篇,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 5)、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 2)、河南省 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 6)和学校的科技进步奖多项,出版著作《采场支架围岩关系及其监测研究》, 参加教育部规划教材《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煤矿围岩控制与监测》等书的编写工作。讲授过《采 矿概论》、《采矿通论》、《相似理论与模拟试验》、《矿山压力测试技术》、《采场顶板控制及监测技术》、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本科生、研究生课程。 一、近年承担的科研项目: 1. 主持横向项目“极软松散煤层简放工作面顶煤运移规律及支护系统研究” 2. 主持横向项目“澄合矿区复杂条件煤巷新型预拉力锚杆成套支护技术研究” 3. 主持校基金项目“特厚坚硬顶板关键层破断与冲击矿压耦合机理研究” 4. 参加横向项目“综放工作面端头放顶煤技术的研究与实施” 5. 主持横向项目“王石凹矿装车煤仓防堵技术应用” 6. 主持横向项目“大采高组合滑移支架研究与应用” 7.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关键块运动原理的采场动压控制研究” 8. 参加国家 973 计划项目“煤矿突水机理与防治基础理论研究” 9. 主持横向项目“平禹一矿大采长综采面高承压水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谢文兵,男,1965 年 2 月生,安徽桐城人,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校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人才。 现主要从事巷道围岩控制、岩土工程及采矿工程数值力学分析、开采损害及其控制等三个方面的研 究与教学工作。在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方面主持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深入研究了高应力软岩巷 道锚注加固机理及成套加固技术、强初锚急增阻高锚固力锚网支护机理及支护技术;深入研究了近 距离跨采巷道的围岩稳定性及围岩控制技术;在深井极软岩强变形巷道围岩控制方面,研究了新型 本安高强稳定型耦合支护机理,并开发了相应的耦合支护技术,成功地解决了大量高应力软岩巷道 的支护技术难题。 承担和参加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创新项目以及企业重点项目等 30 余项课题 研究,主持完成了教育部九五和十五“211 工程”采矿工程数值模拟平台,以及“985”高性能数值 模拟平台建设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三等奖 4 项,煤炭 工业十大科学技术成果荣誉奖 1项,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煤炭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Cumtck.taobao.com 《中南大学学报》等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被 EI 检索 9 篇。针对大量岩土工程 及采矿工程实际问题,广泛开展了数值力学分析,著有《采矿工程问题数值模拟研究与分析》,获国 家实用新型专利 8项。 谢耀社,男,1970 年生,河南省登封市人,中共党员,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工学博士。现为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教授。目前,主要从事采矿工程、冲击矿压、粉尘治理及数字矿山等方 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在教学方面,独立地讲授了《采矿概论》、《科技英语文献读写》、《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矿山岩 体力学》、《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指导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江 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 1项。获江苏省优秀电视教材一等奖 1项(排名 1)。 在科学研究方面,作为主要完成人员参加 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 目和 1 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 10 余项企业合作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 10 多项企业合作项 目。多年来,先后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排名 6)、煤炭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 1 项(排 名 7)、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 2项(排名 6、6)、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二等奖 1项(排 名 5)。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1 项,实用新型专利 1项。先后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 10多篇。 窦林名,男,1963 年 2 月生,青海平安人,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波兰西里西亚工业大学博 士,国家重点学科“采矿工程”学科带头人,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矿山压力研究 所所长,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重点实验室副主任。ISM 国际测量协会第四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采矿 教授团成员;波兰“JAS-MOS”矿荣誉工程师、荣誉救护技术顾问,波兰“Sobieski Jaworzno III” 矿荣誉矿工,《煤矿开采》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煤炭工程》杂志编委 会编委。 他一直从事采矿工程、矿山压力、顶板灾害防治、冲击矿压、采矿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 工作。从 1984 年起,在岑传鸿教授的带领下,对全国煤矿的顶板事故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了压 垮型冒顶、漏冒型冒顶、推垮型冒顶等的顶板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机理,提出了以防治各种顶板事故, 保持顶板处于良好状态的顶板控制设计,提出了顶板事故预测预报的准则和技术,建立了科学顶板 管理的“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智能系统”。该技术作为煤炭部的 100项推广新技术,向全国煤 矿推广使用。 在冲击矿压方面,提出了煤岩体弹塑脆性模型,解释了煤岩体冲击破坏的脆性冲击和延时冲击现象, 煤岩体冲击破坏的声发射和电磁辐射现象及其耦合规律,提出了煤岩冲击破坏的危险性评价方法和 冲击矿压预测预报的电磁辐射监测技术。率先采用电磁辐射技术成功的预测冲击矿压危险,建立了 Cumtck.taobao.com 相应的预测准则和技术,建立了煤岩强度弱化减冲理论,形成了独特的冲击矿压机理、预测、治理 研究理论与技术。 在采矿地球物理学方面,系统研究了地球物理学在采矿动力灾害方面的应用,提出了较为统一的多 项地球物理技术预测冲击矿压准则和技术,提出了新的地球物理方法—电磁辐射法预测冲击矿压理 论与技术,发展了采矿地球物理学技术。 在科研与教学的基础上,出版了《冲击矿压防治理论与技术》、《采矿地球物理学》、《采场顶板 控制与监测技术》等三部专著,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60 余篇,被 EI、ISTP 等 检索 20 余篇。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上项目,中波政府合作项目,波兰国家 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国家“九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项目,教育部聘请外专重点项目,中国矿业大学“九五”、“十五”“211”建设项目等十几项国家 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获波兰经济部采矿奖、荣誉剑,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项, 二等奖 4项、三等奖 2项;他先后获得了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科技 教育基金第十一届能源科学技术奖“青年科技奖”;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缪协兴,男,汉族,1959 年 8 月生,江苏江阴人,博士,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 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优秀博士后。 缪协兴教授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任;第十、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主同盟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兼任国际岩石力学 学会(ISRM)委员,中国煤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和《中国矿业大学学报》主编。 缪协兴教授长期深入矿区,从事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的基础理论、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的科学研究工 作,并初步建立了煤矿绿色开采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框架。在深入研究层状采动岩体力学行为的基础 上,提出了“采动岩体力学”的概念;揭示了稳定采动岩体结构关键层的充填采煤原理,成功开发 了利用矿区固体废物充填采空区置换“三下”压煤技术;揭示了稳定隔水关键层的保护矿区水资源 原理,成功开发了矿区水资源保护技术;工程实践与推广应用涉及十多个大型矿区,取得了显著的 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缪协兴教授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项(均排名第一),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4项(分别排 名第一或第二),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 4项。出版专著 4部,其中 1部获江苏省优秀图书一等奖。发 表学术论文 150 余篇,被 SCI和 EI 收录 102 篇,主要论著被他引 1813 次。 Cumtck.taobao.com 副教授: 马立强,男,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矿业大 学矿业工程学院教师。 1997 年考入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学习,2001年本科毕业攻读硕士学位,2004 年研究生毕业 获工学硕士学位,2007 年获工学博士学位。在校学习期间曾获得“IET 教育基金优秀大学生奖”、 “江苏省三好学生”、“董事会”奖学金、“朗艾道”奖学金、校优秀学生标兵及校优秀毕业生等 荣誉奖励,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江苏省百篇优秀硕士论文”,博士论文获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 科研创新计划项目资助。 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开采方法、岩层控制以及保水开采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先后参 与或主持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 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在内的 20余项纵向与横向研究课题,有 10余项课题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或国际 先进水平。获得中国矿业大学首批青年教师“启航”计划和校青年科技基金资助。目前负责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1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正在进行“211”三期建设项目和煤炭资源与安 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等。正式出版专著 2部,主编教材 3部,参编试验教材 1部。 发表核心以上论文 30余篇,论文被 EI 收录 14 篇,ISTP 收录 3篇。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3项。申报国家专利 10项,已获批 6项。 冯光明,男,山西垣曲人,博士,副教授。从事采矿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工程应用 及教学等工作。如各类巷道硐室的快速开挖与支护、变形破坏巷道硐室的修复与治理、高水速凝材 料的研发及不同围岩地质条件下沿空留巷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地下水封堵材料的研制与应用、超高 水充填材料采空区充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其中本人发明了《超高水充填材料》及《矿用注浆加 固材料强化剂》,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并在多个矿井成功进行了应用。 主持与参与的项目有:《沿空留巷机械化构筑护巷带技术及高水速凝材料及其工业化生产》; 《大倾角煤巷快速掘进技术研究》;《井底群巷道严重破坏治理技术研究》;《大采高新型高水材 料沿空留巷技术研究》;《陶一矿中厚煤层超高水材料采空区充填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田庄 矿薄煤层超高水材料采空区充填技术研究》;《超高水材料复合充填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用 高水速凝材料改革采煤方法及灭火的研究》;《煤巷锚杆支护设计新方法及支护新技术》等。 在教学方面,讲授了《采矿学》、《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非煤开采技术》、《采矿概论》、 《科技英语文献读写》等课程。 Cumtck.taobao.com 先后获国家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 1项;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 1项;煤炭工业协会科技 进步一等奖 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三等奖 1项;中国矿 业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 2项、二等奖 1项、三等奖 1项。获国家专利 5项。在国内外刊物及学术会 议上发表论文 30 余篇,参编双语教材《GENERAL INTRODUCTION TO COAL MINING》1 部。 牟宗龙,男,1979年 6 月生,山东胶州市人。2002 年 7 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2 002 年 9 月-2003 年 2 月在中国矿业大学、2003 年 3月-2004 年 2 月在德国波鸿工业大学采矿工程 专业进行硕士研究生学习,2004年 9 月提前攻读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于 20 07 年 7 月获采矿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导师为窦林名教授。现为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兖矿集团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主要从事矿山压力、冲击矿压、采矿地球物理和采场顶板控制及监 测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讲授课程《采场顶板控制及监测》、《采矿科技英语》、《采矿地球 物理学》。 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1项,省部级奖励 4项,博士论文《顶板 岩层诱发冲击的冲能原理及其应用研究》为“2008 年度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度中 国矿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出了顶板岩层诱发冲击矿压的“稳态诱冲机理”和“动态诱冲 机理”理论。参与编写“653 工程”煤炭行业采煤工程领域培训教材《冲击地压理论与技术》,《煤 矿高效开采与冲击地压新技术》会议论文集编委会委员,与窦林名教授等合著第三版《采场顶板控 制及监测技术》。参与德国 H.Mahrenholtz 教授主编的《多语言矿业词汇》德汉翻译工作。 目前主持中国矿业大学青年科技基金、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基金各 1项, 主持企业研究项目 3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企业科研合作等 项目,多次参加采矿工程领域相关学术会议。 许兴亮,1976 年 8 月出生,1999 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 2007 年获中国矿业 大学采矿工程博士学位。近三年发表论文 4篇,目前主持校青年基金和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各 1 项,企业委托 2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4项。 张吉雄,宁夏中卫人,1974.07 生,博士、副教授,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 (1)固体物充填采煤;(2)采动岩体控制。 二、主要学习与工作经历 1993.09~1997.07,中国矿业大学,攻读采矿工程专业学士学位; 2001.09~2004.07,中国矿业大学,攻读采矿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2004.09~2008.07,中国矿业大学,攻读工程力学专业博士学位; Cumtck.taobao.com 1997.08 至今,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学院,教师。 三、主要研究成果 张吉雄同志以采动岩体控制理论为基础,基于解决煤矿矸石、粉煤灰等固体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与 大量“三下”压煤制约煤炭资源合理开发问题,研发了“固体物充填采煤成套技术”,并已成功应用 于河北、山东、安徽、内蒙、河南、山西等省的矿区。此项成套技术主要包括: (1)建筑物下矸石与粉煤灰充填综采技术; (2)固体物充填综采回收房式煤柱技术; (3)建筑物下黄土充填长壁综采采煤技术; (4)矸石充填置换条带开采煤柱技术; (5)矸石充填置换工业广场煤柱技术。 近 5 年来,张吉雄同志先后以主要负责人负责国家重点项目 1 项,主持完成校基金项目 2 项,主持 负责横向科研项目 30 余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 中国矿业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1 项,校级优秀教学质量二等奖 2 项;发表学术论文 10 余篇,其中 EI 检索 2 篇;获国家发明专利 7 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3 项。 张益东,男,江苏建湖人,1964 年 9 月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副院长。煤炭系统第三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现主要从事采矿工程、矿山压力及其控制、巷道围岩 控制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先后主持和参与 1 项原煤炭部“九五”攻关子项目和多项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曾获得省部级科技 进步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4 项、三等奖 1 项;获实用新型专利 5 项;在煤炭学报 、岩石力学与工 程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编写了《煤巷锚杆支护》。 高明仕 1970 年生,副教授,博士,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矿山压力与 岩层控制、深部开采巷道冲击矿压动力灾害防治. 国家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校第 6 批青年骨干教师,2005 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迎 评先进个人(采矿系唯一的青年教师),获 2006 年中国矿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7 年江苏省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校内排名第 2),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煤 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徐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 12 篇,EI 检索 6 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6 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2 项(已受理);煤炭工业协会举办的全国 煤矿巷道锚喷支护培训班授课教师(南京)。 博士论文题目:冲击矿压巷道围岩的强弱强结构控制机理研究 摘 要: 论文围绕冲击震动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控制问题,根据巷道冲击震动破坏原因和机理,建立 了巷道围岩防冲抗震的强弱强结构控制模型,分析了巷道围岩防冲抗震的强弱强结构控制机理,认 为该结构在结构自身强度、应力转移和吸收、变形及能量耗散等方面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强、弱、强 特征。在此基础上获得了巷道支护体小结构发生冲击震动破坏的应力判据和能量准则。基于强弱强 结构控制模型,提出要通过减小外界震源载荷、合理设置弱结构、提高支护强度等措施来防范巷道 冲击矿压。 2. 主要工作经历 1988.9~1992.7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毕业,学士学位; 1992.7~2001.8 甘肃省窑街矿务局一矿 一直在煤矿一线从事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历任综 采队技术员、队长;生产技术科采掘组长、副科长; 2001.9~2003.7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全国统招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煤矿巷道围岩控制; 2003.7 以优异成绩获准提前攻读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2003.9~2006.6 中国矿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煤矿巷道围岩控制及其动力(冲击 矿压)灾害防治. 参加国际采矿会议、煤炭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暨研究生论坛等学术活动 2 次;参加 Cumtck.taobao.com 04 年中国矿业大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博士实践团”. 黄炳香,男,1978 年 12 月生,汉族,湖北省通城县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1年 7 月 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并免试推荐为硕士研究生,2004 年 7月硕士毕业后到中国矿业 大学采矿工程系任教,2009 年 6 月获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并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 士学位论文,2009年 12 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主要从事煤岩体水力致裂与放顶煤开采方面的研究工 作。发表《煤岩体水力致裂弱化技术及其进展》、《综放开采顶煤破断冒放的块度理论及应用》、 《低位综放开采顶煤放出率与含矸率的关系》等论文近四十篇,Ei 收录 10 篇,ISTP 收录 3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煤岩体水力爆破致裂弱化与增透的机理研究(51004104)”和中国矿 业大学青年科研基金各 1项,作为学术骨干或主要人员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 技一等奖 1项、二等奖 2项、三等奖 3项。参编著作 1部。获实用新型专利 4项,申请 4项发明专 利。 瞿群迪,男,汉族,中共党员,1972年 2 月出生于浙江省萧山市,1997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 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副教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采矿 工程专业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为煤矿充填开采技术和巷道围岩控制。参加多项科研项目,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2项,中国矿业大学科学技术 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 1项,发表学术论文 20余篇。 陆菜平,1978 年生,副研究员,工学博士,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冲击矿压灾害防治。 现为中国矿业大学第七批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8年度中国矿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 09 年度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排名第 9),煤炭 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排名第 2),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二、三等奖各 1项(排名第 7、2), 徐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 论文 19 篇,并被 SCI 检索 1篇、EI 检索 11 篇、ISTP 检索 2篇,在 SCI 源刊待发表论文 1篇;参与 出版学术专著 4部。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 1项。 Cumtck.taobao.com
本文档为【面试提问及导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2480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0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4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9-06
浏览量: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