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舞蹈专业学习鼓子秧歌与体现人文精神关系之研究

舞蹈专业学习鼓子秧歌与体现人文精神关系之研究

举报
开通vip

舞蹈专业学习鼓子秧歌与体现人文精神关系之研究舞蹈专业学习鼓子秧歌与体现人文精神关系之研究 摘 要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融入表演艺术中的艺术形式。千百年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之所以能够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经久不衰,并表现出极其旺盛的生命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其关键就在于它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汉族民间舞蹈鼓子秧歌作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其动态形象背后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寓意和艺术价值,鼓子秧歌刚劲有力,大气威武,在它身上体现着中国最广大阶级所具有...

舞蹈专业学习鼓子秧歌与体现人文精神关系之研究
舞蹈专业学习鼓子秧歌与体现人文精神关系之研究 摘 要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融入表演艺术中的艺术形式。千百年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之所以能够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经久不衰,并表现出极其旺盛的生命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其关键就在于它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汉族民间舞蹈鼓子秧歌作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其动态形象背后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寓意和艺术价值,鼓子秧歌刚劲有力,大气威武,在它身上体现着中国最广大阶级所具有的精神,以及其动态形象上所拥有的齐鲁文化精髓的积淀。现有的“学院派”的鼓子秧歌教材是在民间原生性的广场民间舞的基础之上,经过老一辈的舞蹈教育家提炼其“元素”,凝就其风格内核而形成的一套具有科学性、训练性、风格性和系统性的舞蹈教材,并且经过一代代民间舞人的摸索,不断地发展、传承,到如今亦是国内各大艺术院校民间舞课的必修教材。无独有偶,北京体育大学舞蹈专业的学生通过对鼓子秧歌的学习对于其身体素质的训练和人文知识的掌握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学习鼓子秧歌,自身的素质得到锻炼,男性舞蹈的典型气质得到发挥,同时也会接触到蕴藏在舞蹈动态形象背后的深刻文化底蕴与人文价值,可谓一举两得。 关键词:鼓子秧歌;动态形象;齐鲁文化;身体素质;人文内涵 Abstract China national folk dance is China's dance important part of culture, it is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of China in the long life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The Times of the feeling of the life into the dance of performance art art form. One thousand years, China national folk dance are able to develop as The Times and development, durability, and show that extremely exuberant vitality, for the people loved the, the key is that it embodies the rich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side information. The han nationality folk dance drum son as China's national folk dance yangge dancing in a magnificent spectacle of, the dynamic image contains profound culture behind moral and artistic value, drum son yangko means forceful, air power, on him embodies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the Chinese class is the spirit, and the dynamic image have essence of qilu culture accumulation. The existing "academic" drum son yangko teaching material is in the square of the YuanShengXing folk folk basis, through which the educators of the older dance "element", the style of the kernel and the formation of a set of scientific, training sex, sex and systematic dance style teaching material, and after a generation of folk, and calls for a developing, inheritance, to now is also the domestic arts college class teaching material of folk required. I think that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students through dance to drum son of yangge study to the physical qualities of the training and cultural knowledge of the master all have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students, through to the drum son of yangge study, of their own body get exercise, the typical male dance temperament can be fulfilled, and at the same time also come into contact with contain in the dance of the deep behind dynamic image culture and humanistic value, is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Keywords: guziyangge, dynamic image, qilu culture, physical quality 目录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目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种类与目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目录1类医疗器械目录高值医用耗材参考目录 1前言 - 4 - 1.1选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依据 - 4 - 1.1.1秧歌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4 - 1.1.2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 - 5 - 1.1.3秧歌的健身价值 - 6 - 1.1.4山东鼓子秧歌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 7 - 1.2研究目的 - 7 - 2文献综述 - 7 - 2.1秧歌的概念 - 7 - 2.2秧歌的起源 - 8 - 2.3秧歌的分类 - 10 - 2.4秧歌的人文精神体现 - 10 - 2.5高校开展秧歌教学的现状 - 11 - 3研究对象与方法 - 12 - 3.1研究对象 - 12 - 3.2调查对象 - 12 - 3.3研究方法 - 13 - 3.3.1文献资料法 - 13 - 3.3.2问卷调查法 - 13 - 3.3.3专家访谈法 - 13 - 3.3.4录像分析法 - 14 - 3.3.5数理统计法 - 15 - 4研究结果与分析 - 15 - 4.1山东商河鼓子秧歌传承与发展情况分析 - 15 - 4.1.1建国初期至60年代 - 15 - 4.1.2 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 - 15 - 4.1.3 21世纪至今 - 16 - 4.2参加山东商河鼓子秧歌锻炼人群基本情况分析 - 17 - 4.2.1山东商河鼓子秧歌锻炼人群性别、年龄情况分析 - 17 - 4.2.2山东商河鼓子秧歌锻炼人群文化水平情况分析 - 18 - 4.2.3山东商河鼓子秧歌锻炼人群职业及收入情况分析 - 18 - 4.3山东商河鼓子秧歌锻炼开展情况分析 - 19 - 4.3.1山东商河鼓子秧歌相关知识来源渠道 - 19 - 4.3.2山东商河鼓子秧歌健身场地情况分析 - 20 - 4.3.3山东商河参加鼓子秧歌锻炼的时间及频率 - 20 - 4.4鼓子秧歌与体育的融合 - 21 - 4.4.1鼓子秧歌的健身价值 - 21 - 4.4.2鼓子秧歌的运动训练价值 - 22 - 4.4.3鼓子秧歌学校体育教育价值 - 24 - 4.5鼓子秧歌体现儒家人文精神 - 25 - 4.5.1我国古代朴素的哲学观点认为“天圆地方” - 25 - 4.5.2鼓子秧歌讲求“韧”劲 - 25 - 4.5.3在鼓子秧歌的表演仪式中讲求“礼数”“规矩”“忌讳” - 26 - 4.6北京体育大学舞蹈如何学习鼓子秧歌及其人文精神体现 - 26 - 4.6.1北京体育大学鼓子秧歌课程开展现状 - 26 - 4.6.2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鼓子秧歌课程基本动作分析 - 26 - 4.6.3 北京体育大学鼓子秧歌教学中具体的方式方法 - 28 - 4.6.4北京体育大学舞蹈专业鼓子秧歌课程基本动作练习分析 - 29 - 4.6.5北京体育大学学生了解鼓子秧歌人文精神及内涵的重要性 - 32 - 4.6.6北京体育大学舞蹈专业学生学习鼓子秧歌体现儒家文化之意义 - 33 - 4.7山东商河鼓子传承和发展的对策探讨 - 33 - 4.7.1鼓子秧歌的传承与发展应该坚持的文化态度 - 33 - 4.7.2保护传承人、加强秧歌队伍的建设及制定相关保护政策 - 34 - 5结论与建议 - 35 - 5.1结论 - 35 - 5.2建议 - 36 - 6致谢 - 36 - 7参考文献 - 36 - 8附件 - 37 - 个人简历 - 39 - 1 前言 选题依据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历史变更,朝代更替,唯一能够千古流传的 就是文化。民族文化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部分,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可或缺的 精神瑰宝。现在流行于街头巷尾的各种秧歌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一个民族的发展,丰富的物质是保障,多样的文化生活是灵魂。 在这样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世界各国整体实力竞争中,软实力竞争愈加激烈的时代,一个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1.1.1秧歌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关秧歌起源和发展的研究已经有很多,综合各专家学者的观点,认为秧歌的起源有这样几种说法。一是认为秧歌是在插秧季节,由农民边劳动边哼唱的“田歌”逐渐发展为有舞有歌的“秧歌”。清人李调元《南越 笔记 哲学笔记pdf明清笔记pdf政法笔记下载课堂笔记下载生物化学笔记PDF 》记载:“农者每春时,妇子以数十计,径田插秧。一者挝大鼓。鼓声一通,群歌竞作,弥日不绝,是曰秧歌。”二是根据对出土文物的考证,认为北方秧歌已有千年左右的历史,而且发现了现在陕北地区古代秧歌是为祭祀二十四星宿而舞的记载,所以认为秧歌的源头之一是祭祀舞蹈。 [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秧歌历经千年的历史,直至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极为丰富的现代社会,都一直独具魅力,并在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另一个角度说,秧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至今,也为现代学者研究历史和我国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秧歌的表现形式、表现内容无一不是带有浓重的民族色彩,更重要的是,秧歌以人体为工具,通过人体动作的,表达一定思想感情教育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术规范的社会活动。教育在社会中起着相当重要作用,”一说,此起源说便被很多人所沿用。但是真实的情况是,在后来一些专家对韩振玉的采访中,韩振玉道出了其中的真实情况,这只是当时他自己的随口一说,因为他也不知道鼓子秧歌到底是怎么产生的,但是别人既然问了,自己又不好意思说自己不知道,于是便随口一说提起 了包公。当时的采访者便信以为真,就采用了他的这种说法。 有历史根源和文献资料记载证据的说法主要有几种。从起源的时间角度来看,观点主要集中在春秋、秦汉、周代、宋代、清代。张式敏[7]在《民间歌舞的瑰宝―秧歌》一文中指出,有关秧歌表现形式“高跷”的记载在春秋时期就出现过,宋代时秧歌被称为“村田乐”,直到清代才有了“秧歌”的确切记载。与此持相同观点的还有朱安俊[8],他认为秧歌在中国已有千年的历史,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清代吴锡麟《新年杂咏抄》载“秧歌,南宋灯霄之村田乐也。”认为秧歌起源于秦代的李晓颖[9],在她的硕士毕业论文中提到,秧歌的祭祀形式起源于秦代,主要用来驱除疫鬼和疾病,当时人们对大自然的现象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认为大量的人死去是天神发怒,人们就用各种祭品祭祀神灵,以求得保护。李宝铎在名为《山东鼓子秧歌与鼓子秧歌文化》[10]一文中阐述,山东鼓子秧歌的起源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它与古代傩文化的关系密切,是那时祭天的一种祭祀舞蹈。 秧歌起源的背景看,朱安俊[11]认为秧歌的起源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称秧歌源于农业劳动,人们在插秧或田间劳动的时候,为了减轻劳作之苦,用唱歌的形式疏解压抑的心情,逐渐发展成以唱为主的秧歌。第二种说法认为秧歌是在抗洪斗争中发展起来的,黄河流域的人们虽然受到黄河水灌溉带来的便利,同时受洪灾困扰,人们为了生存与洪水做抗争,在抗争中增长气势、加油鼓劲于是就有了秧歌。第三种说法也是众多专家学者所认同的,即祭祀说,古代劳动人们的主要生存资料都来自土地,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为了受到天神保佑,有好的收成,就用歌舞和食品祭祀土地爷。李晓颖同样提出古代中国有祭祀神灵和祖先的习惯。 [12]商河县文化馆原馆长陈学孟,他认为历代封建王朝都是以武力 取天下,为维护统治都编制歌颂本朝武功的武舞,用于郊庙祭祀。鼓子秧歌很有可能就是这个时期的民间武舞(也可能是宫廷武舞,或是军队武舞),其社会功能无疑是用来鼓舞战斗情绪,是战争的预演和再现。我们称之为“武舞说” 综合以上观点,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需要,人民已经将古代的多种表演形式总结为“秧歌”。每一种表现形式的起源时间或许有所不同,最早的出现在春秋时期,主要的形式是祭祀用的歌舞表演;春秋时期出现的“高跷”表演;到宋代的“村田乐”直至有史料明确记载的清代时期的“秧歌”。这种民间舞蹈经历了千年的历史,传承至今,如若追溯其源头的确有很多困难,这也正为人们不断探索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从秧歌起源的背景分析,主要有“农田劳动说”、“抗洪治水说”、“祭祀神灵说”、“武舞说”。其实,以上说法都有一种共通的认识,那就是秧歌的历史极为悠久,秧歌身上背负着中华民族几年传承下来的精神气质,这就使得秧歌的动态形象和仪式蕴藏了深刻的文化底蕴和极大的人文价值,几千年岁月长河的洗涤,使得秧歌充满了浓重的历史感与文化感,这也就使得我们应该为保存这样一种珍贵的、浓厚的文化遗产做出自己的努力。 2.3秧歌的分类 我国各地方、各民族存在着风格迥异的秧歌。从地域上,我们笼统地分为北方和南方秧歌。如表1所示北方秧歌有:东北的“地秧歌”、“高跷秧歌”以及“满族秧歌”;内蒙古托县的双墙秧歌;河北的“冀东地秧歌”, 井陉“拉花”,沧州“落子”;山东的“鼓子秧歌”,“海阳秧歌”和“胶州秧歌”;陕西省的韩城秧歌,陕北秧歌;山西省“汾孝地秧歌”、“广灵秧歌”等等。而南方的“花鼓”、“花灯”、“采茶”、“英歌”等也都属于“秧歌”这一类型,是从“秧歌”中派生出来 的,比如:安徽的“花鼓灯”,湖南的“地花鼓”,云南、贵州、四川的“花灯”,福建、江西、浙江的“采茶”,以及潮汕“英歌”等。类别不同的秧歌舞蹈表现特点不同,南北方秧歌表现出南方重唱、北方重舞,南方重体态,北方重技巧的特点。舞蹈风格上的不同,在舞蹈的表演风格上南方秧歌纤巧秀丽;北方秧歌粗犷豪放。舞蹈形式上的不同。在舞蹈形式上南方秧歌偏重小型轻巧;北方秧歌都强调场面的隆重、壮观。伴奏乐器上不同,在伴奏乐器上南方多用丝弦。北方的秧歌队多用鼓吹乐进行伴奏。[13] 表 1 秧歌地域分类情况一览 地域 地区 分类 北方秧歌 东 北 地秧歌 高跷秧歌 满族秧歌 双墙秧歌 河 北 冀东地秧歌 井陉“拉花”沧州“落子” 山 东 鼓子秧歌 海阳秧歌 胶州秧歌 晋 陕 韩城秧歌 陕北秧歌 汾孝地秧歌 广灵秧歌 南方秧歌 安 徽 花鼓灯 湖南 云南 贵州 四川 福建 江西 “花鼓” “花灯” “采茶” “英歌” 2.4秧歌的人文精神体现 秧歌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不管分属于那个类别,也无论哪个地域,都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与当地的民俗风情紧密相连。在谈及秧歌体现人文精神的研究中,有学者[14]认为秧歌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和背景,是影响其内涵的重要 因素。许凤英在研究中指出秧歌的文化性质主要表现在准宗教性、娱乐性、即兴性和传承性几个方面。秧歌表演,既能获得个人身心的娱乐和健身功能,还可以丰富观看者的文化生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除生活物质需求之外的精神需求显得越来越重要。秧歌活动世代相传,反映着历史变迁,诉说着民族的兴衰,形象地描绘着各民族、各地域的习俗民风,它不仅记录了历史、传播了民风习俗,还潜移默化地在社会成员思想意识中培养了本民族成员血肉相连的民族感情和历史自豪感。 同时秧歌的南北反差异也是人文及历史文化差异的表现。秧歌本身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带有深厚的历史烙印和地域文化特征。北方的地理、历史、文化和竞技特征,使得这一地区的秧歌变现形式粗犷、豪放、朴实、凝重。南方自古以来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传承,为南方秧歌带来了更丰富多彩、风格细腻的表现形式。秧歌有独特的美学特征,秧歌表演的每一个动作形态都流露着美感,鼓的节奏伴随着舞者的感情波动,往往意纵天高、行云流水,动作急骤、呼吸疾徐与心脏跳动都达到了原生状态及生命体验的最高程度,壮观的场面中,红绸飘舞,扇花翻飞,金伞旋转,舞姿飘逸,动地之声奔腾咆哮,舞者人人情绪得到最直接的宣泄,个个的生命力都得到最强烈的张扬,那种文化意义上雄浑壮观的整体量也得到了最完美的展现。[15]秧歌蕴含着民间艺术家不屈不挠、坚韧奋斗的精神;广场艺术的活动中隐藏着民间艺术家真切的灵感和深厚的生活实感。乡土文化中的精华可以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引起强烈共鸣,其舞美所体现的艺术精神,总是把大山土地的伟岸神秘与人的顽强与执著联系起来,总是在显示自然力量强大的同时显示人的生命力量的永恒对应。[16]人们还可以在舞动中感受到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人们不断的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向着历 史的远方前进,不畏艰险。 2.5高校开展秧歌教学的现状 秧歌作为民间艺术的瑰宝走进高校,走进课堂,不仅能有利于这一民族传统项目的传承和发展,使得更多的人深入了解这一项目,还能够促进大众健身体育的发展。就全国各大高校开设这一课程的情况来看,秧歌还没有座位普遍推广的项目走进课堂。但已有学校将秧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并发扬光大,在教学方法上都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的刘晓真[17]指出艺术要走向民间,学习民间艺术的淳朴和真实,为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将田野活动引进到课堂上来,即将民俗的、人们自行组织的秧歌引到课堂上来成为有教材、有经费、有专人管理和指导的课堂教学科目。搬到课堂的秧歌在表演形式和动作形态上发生了改变,这种改一方面是顺应文化发展规律的,但也丢失了很多原生态的动作,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审视教材的原生性。 1957年,胶州秧歌进京演出,博得好评。此后,全国150个文艺团体先后来胶州市学习胶州秧歌,北京民族舞蹈学院还将胶州秧歌列为必修课程。[18]上海体育学院将培养面向未来、面向社区,指导大众健身及休闲娱乐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社会体育专业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2004年上海体育学院将健身秧歌引进课堂,经过一段时期的预实验,最终将教学目标定为紧扣社会脉搏,输送社会需要人才。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舞蹈基础,能够做示范、表演并能够知道社区普通健身群众。[19]该校还利用网络进行教学,运用实践学习的教学方法,学以致用,这些都无疑为秧歌朝着正规的管理方向发展做出了贡献。刘波[20]在他的研究中提出秧歌教学中除了要求人体最基本的力量和柔韧以及协调等的要求 以外,还要注重男性气质的培养,注重“情”的培养.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本文以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子秧歌为研究对象。 3.2调查对象 以山东省商河县鼓子秧歌(孙集乡杨庙村鼓子秧歌队伍50人、郑路镇乔李石村秧歌队35人、三里庄村秧歌队40人、袁窦村秧歌队30人),及北京体育大学舞蹈专业(男)学生10人为调查对象。 3.3研究方法 3.3.1 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中国期刊CNKI数字图书馆,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了检索;从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查阅自1990年以来有关秧歌起源、分类、教学、源流及嬗变,秧歌与儒家文化,鼓子秧歌的传承与发展等相关书籍文献。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充足可靠的理论依据 3.3.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课题的需要,设计包含了20个问题的调查问卷,根据问卷内容的需要采用了单项和多项的选择方法。见附件《山东省群众参加秧歌锻炼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65份,回收157份。回收率为92.7%,剔除无效问卷7份,有效回收率为98.7%。为保证所设计的问卷的效度,在问卷正式发放前,聘请10位专家对问卷的效度进行了检验。专家组成员包括教授4人,副教授6人。从问卷的内容设计、结构设计两个方面,按五个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很合适10分、比较合适8分、一般6分、不太合适4分、很不合适2分)进行效度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其中 在内容设计评价方面,其效度分为88分,按10人总分为100分计算,效度为88.0%;在结构设计评价方面,效度分为84分,其效度为84.0%。由此说明这份调查问卷的效度较高。问卷的信度检验是用“评定―修订―再评定”方法,求稳定性系数。在2周后对调查样本范围内的30人再一次进行问卷填写,将两次填写的结果统计后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相关系数r 0.94,P 0.01。从而说明问卷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表2 问卷效度检验 n 10 类别 很合适 比较合适 一般 不太合适 很不合适 效度分 效度 内容设计 5 4 1 0 0 88 88% 结构设计 4 4 2 0 0 84 84% 3.3.3 专家访谈法 在研究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就鼓子秧歌的问题同中国民族民间舞教育的一些知名专家及鼓子秧歌的学者,老艺人进行访谈,听取专家对目前有关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鼓子秧歌时进行的人文精神修养的相关指导。专家学者们根据他们多年教学和实践经验,提供了关于北京体育大学舞蹈专业学习鼓子秧歌体现其人文精神重要性研究的建议和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获取了诸多有权威性的理论观点和相关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表3 专家访谈人员表 姓 名 职 称 学 校 研究方向 明文军 教授 北京舞蹈学院 中国民族民间舞 潘志涛 教授 北京舞蹈学院 中国民族民间舞 赵铁春 教授 北京舞蹈学院 中国民族民间舞 韩 萍 教授 北京舞蹈学院 中国民族民间舞 靳苗苗 副教授 北京舞蹈学院 中国民族民间 舞 3.3.4录像分析法 通过对采集的和现有的录像音像资料的分析和对比,探索鼓子秧歌的场面阵型的变化。选录资料有:2001、2007、2009年商河县鼓子秧歌迎春汇演录像视频;第七、八、九届桃李杯舞蹈比赛视频;2010年山东省文博会演出资料。 2010年12月12、13日,在北京舞蹈学院广场,“尊重、传承、和谐、可持续‘核心价值观视阈下世界遗产教育实施策略研究’研讨会”,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现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子秧歌(国家级继承人杨克胜;民间艺人杨建西、张吉爱;鼓子秧歌文化学者、民间艺人张吉友表演鼓子秧歌),还展示普及教育学校艺术教育学习现场――文化遗产核心播布区现场学习展示(山东省商河县实验小学指导教师:付军燕)。 2011年2月16日上午,在商河县全民健身中心观看农行杯商河县第三十一届鼓子秧歌汇演。其中,表演包括了四个秧歌队,正式汇演包括了十三个秧歌队,期间再次采访了商河县实验小学校长张恒良以及商河县文化馆馆长付军燕。2011年2月17日下午,在商河县三里庄村观看该村秧歌队的表演。 2011年10月11日上午九点,在商河县实验小学操场,观看商河县实验小学秧歌队表演,并对实验小学校长和师生进行采访。随后来到孙集乡杨庙村对该村的鼓子秧歌进行采风。当天下午就上午采风情况与商河县文化旅游局局长陈成金、商河县文化馆馆长付军燕、鼓子秧歌国家集成承认杨克胜等进行交流。座谈结束后对商河县文化馆原馆长张吉友进行专访。次日10月12日上午九点对商河县文联名誉主席陈学孟进行采访。 3.3.5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采用利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求和、分类汇总、计算平均数,百分比等常规数理统计。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山东商河鼓子秧歌传承与发展情况分析 从鼓子秧歌产生到拥有如今的辉煌,鼓子秧歌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淘涤了几千年。几千年来,鼓子秧歌沿着历史的车轮前行,在前行的过程当中,鼓子秧歌经风历雨,坎坷曲折,但是他不曾离我们远去,齐鲁大地之上的广大农民群众也不会忘记他们寄予了太多太多情感的鼓子秧歌。沿着鼓子秧歌发展的脉络,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建国之后的发展嬗变归结为以下几个阶段。 4.1.1建国初期至60年代 建国初期,流行的鼓子秧歌基本上是农民群众自发式的活动,活动也还是主要集中在过年前后。人们为庆祝节日或重大事件采用秧歌表演的形式,这期间的秧歌传承和发展速度非常缓慢。60年代,少数专家、学者在发掘整理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创新,并有零散的文字资料问世,这一时期的资料记载为鼓子秧歌的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其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当人们的生活富足、有精力和闲暇时间形式文娱活动时,民间文化才能实现传播和发展。 4.1.2 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 80年代,商河鼓子秧歌逐渐的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识与了解,在提高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成果。1987年北京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系成立,学院教师也亲赴山东采集、整理鼓子秧歌素材,后来经过有关专家的加工提炼,形成了第一套的“学院派”鼓子秧歌的教学素材。这也为鼓子秧歌在全国的舞蹈 教育院校中的普及奠定了基础。这段时期的鼓子秧歌,逐渐的由民间走入课堂,又经过课堂走上了舞台。而开始于1980年的商河县鼓子秧歌汇演,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鼓子秧歌一年一度的表演盛会,每年吸引着大量的观众前往观看。 90年代初期,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商河鼓子秧歌的舞台节目出现了丰富的形式,还根据传统的曲目改编了与时俱进的节目,促进了鼓子秧歌的发展。实践的发展是理论不断完善的重要标准,这一时期的理论研究也也开始朝着全面、科学、系统的方向发展。为进一步探索鼓子秧歌源流,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使其不断发扬光大。1996年,商河县被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分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民间舞蹈之乡”,1999年代表山东省参加了北京天安门国庆五十周年盛世庆典。 4.1.3 21世纪至今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的鼓子秧歌,民间舞蹈虽受到西方现代娱乐的冲击,许多活动形式表演也渲染了商业文化的色彩,然而传统民间舞蹈活动中,依然展示出诸多新的文化信息,让我们感受到时代精神与潜在的生命力,看到群众性的创造。 例如:2002年2月25日(正月十四)山东商河县举办的“第22届鼓子秧歌汇演”中,百集乡“回族小学少年鼓子秧歌队”的演出,人们为他们精彩的表演而欢呼,为“鼓子秧歌”传承后继有人而增强了信心。这支少年鼓子秧歌队由40名回族小学生组成,8名扮演“伞”;32名扮演“鼓子”。组织排练者们有意识地保存鼓子秧歌传统的道具、动作、技巧与“阵图”(队形变化)的表演形式,在场面与队形变化上,有“二龙吐须”、“四面攻击”、“八面威风”、“十面埋伏”、“重重连环”等传统与新的名目。同时在服饰上又融入继续延续着传播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的重要使命。 但是当今的鼓子秧歌现状却令人担忧,首先,鼓子秧歌由自娱性向表演性的转变。秧歌队所表演的秧歌也大多保留有传统文化的烙印,自身参与者所体现出的是一种自娱自乐、天人合一的状态,他们所考虑的可能更多的是如何在舞动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与表达鼓子秧歌本身的艺术魅力。而如今的鼓子秧歌的表演活动却大大的变了味道,鼓子秧歌本身所具有的“自娱性”特征越来越淡化,而为了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表演性”特征却是愈加强烈。还有一些存的秧歌队伍因看到其他村的动作好,就竞相模仿,这就使得鼓子秧歌有一种“趋同”之势,原先的特异性逐渐的消失。其次,演出队伍的缩减。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由乡村进入到城市等工业化发展较为迅猛的区域,外出“打工潮”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日益涌现,而真正还呆在农村只有那些年纪大的老人和较小的孩子们。原本的鼓子秧歌的演出主力离开了乡村,这也就使的一个村子要想组织一个秧歌队,其难度加大。很多的村子就不得不其中在过年的前后加紧赶排、演出,这么短的时间内赶排这么复杂的鼓子秧歌就是的其表演程式或表演人数有所减弱,因此,有的村子就已经不再排秧歌了。还有一个值得我们所关注的问题就是新农村建设下的鼓子秧歌。如今的齐鲁大地,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已经是走到了全国的前列。商河已经进入到了新农村建设的改革步伐当中。2011年的十月份,我曾与北京舞蹈学院师生一同亲赴商河县郑路镇乔李石村进行采风。就在村头的广场上一幢幢的新楼拔地而起,据说,新楼盖好之后,附近三个村的村民将会统一住到这些楼里。然而,当中国的农村变成牲畜没地养,机器没地放,种田还要去坐车的时候,中国村庄的传统和乡土文化将面临着断裂。这三个村子的鼓子秧歌风格各不相同,等真正住到一起的时候,风格的同化作用再所难免,或许在若干年后,一种代表鼓子秧歌文化精髓的风格将不会存在。这 些日益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这也就迫切的需要我们的学生要了解鼓子秧歌,学会鼓子秧歌,不要等到一切都消失了之后,我们再去追忆。 4.2参加山东商河鼓子秧歌锻炼人群基本情况分析 鼓子秧歌是山东北部地区流传极为普遍的一种大型广场舞蹈,也是广大农民庆祝丰年、欢度新春的一种民俗活动。它广泛流传在以商河县为中心的惠民、乐陵、陵县、阳信、济阳、临邑、平原、禹城等县市。据本世纪50年代调查,商河县978个自然村,就有724个村有鼓子秧歌队。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日前后,从村庄到城镇,到处可以听到震耳欲聋的锣鼓声,看到追随围观秧歌表演的人群。在秧歌场里,祖孙三代共舞,屡见不鲜,可见其流传之广,普及之深。 图1 鼓子秧歌相关知识来源渠道 4.3.2 山东商河鼓子秧歌健身场地情况分析 锻炼场地是参与锻炼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之一,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看出人们多选择免费场所进行锻炼,有52人选择公园、广场,占总人数的34%;公共体育场所和附近学校也是居民常选用的健身场所,只有5%的人选择收费活动中心参加秧歌健身;令人担心的是仍然有29%的人没有参与鼓子秧歌锻炼的场所,只能在小区空地上锻炼。这也反映出缺乏锻炼场所是鼓子秧歌发展面临的困境之一,人们在鼓子秧歌锻炼上投入的资金也很少,还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对鼓子秧歌健身场地满意度调查中,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参与者对健身场地不满意,希望政府能够重视,并扩建或增加健身场地,尽可能的提供秧歌健身所需的设备,使鼓子秧歌能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4.3.3 山东商河参加鼓子秧歌锻炼的时间及频率 参加鼓子秧歌锻炼的人们通常在早上和晚上进行锻炼,早上锻炼的时间要比 晚上短。由表7可以看出每周锻炼2-3次的人数最多,为86人,比例达到57.3%;有23.4%的人每周锻炼4-5次;每天坚持锻炼的只有12人;有17人每周只锻炼一次或一次以下,这样的人群比例也达到了11.3%。从锻炼的时间长度来看,只要来坚持锻炼的人群,锻炼的时间长度多在60分钟以上,还有28%的人锻炼超过120分钟;仅有4%的人锻炼时间只有不到30分钟;锻炼时长30-60分钟的人有59人。分析,由于秧歌锻炼需要团体协作,人们为了能够组成团队,完成整套的动作练习,便会自发的组织爱好者参与到锻炼中来,这就保证了练习人数;另外一整套动作完成和掌握需要有一定的练习时间和频率,团队中每一人 表现都会影响整体效果,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参与者练习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因此秧歌爱好者会花大量的时间安排锻炼,使得锻炼时间得到保障。 表7 秧歌健身人群锻炼频率、时长统计 n 150 秧歌健身频率 秧歌健身时长 类 别 人 数 % 类 别 人 数 % 每周1次或以下 17 11.3 30min以下 6 4 每周2-3次 86 57.3 30~60min 59 39.3 每周4-5次 35 23.4 90~120min 43 28.7 每天锻炼 12 8 120min以上 42 28 4.4鼓子秧歌与体育的融合 鼓子秧歌动作的外在表现形式,需要人体各环节的活动能力作保障,秧歌锻炼带来的健身价值也是近年来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秧歌作为传统舞蹈,在审美功能上优于其他体育活动项目,传统文化特色鲜明,是人民经过历史传承留下的经典。鼓子秧歌在山东传统文化的浸润,形成其威武、矫健的形象和特有的风格韵律,充分显示出山东好汉的英雄气概,表现出山东人民敢于造反、勇于革命的精神。 4.4.1鼓子秧歌的健身价值 秧歌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从调查中发现人们通过鼓子秧歌健身,不仅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身体状况的改善也很明显 。由表8可以看出人们参与鼓子秧歌健身的动机集中在增进健康、治病保健、促进人际交往这三个方面,尤其是治病保健的选择率达到34%;对该项目有兴趣爱好及以娱乐休闲为目的的人群也分别有28%和13.2%;另外,认为秧歌健身能够丰富文化生活的有23.3%;通过秧歌缓解精神和工作压力的人并不是很多,只有11.3%的人选择了该项,这与我们之前预测的人们会以秧歌健身来减缓精神压力有所不同。经过一段时期的秧歌健身后,人们的身体感觉最强烈的是孤独感排除,有70人选择了这一项,占总选择率的46.7%;选择率达到42%的选项是体质得到增强,说明秧歌锻炼的健身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与此同时,认为通过鼓子秧歌健身减少了疾病发病率,提升了生活自信心,且感到精力变得充沛的选择率分别为38.7%、21.3%和36.7%。 表8 鼓子秧歌健身动机及健身后身体感觉统计 n 150 秧歌锻炼动机 秧歌锻炼后身体感觉 类别 人数 % 类别 人数 % 增进健康 49 32.7 体质增强 63 42 治病保健 51 34 睡眠改善 39 26 促进人际交往 42 28 疾病发病率下降 58 38.7 兴趣爱好 33 13.2 孤独感排除 70 46.7 娱乐休闲 28 18.7 自信心提升 32 21.3 缓解压力 17 11.3 精力充沛 55 36.7 丰富生活 35 23.3 4.4.2鼓子秧歌的运动训练价值 鉴于鼓子秧歌其本身所具有的运动训练价值和其在群众性业余休闲活动中 所起的作用,我们有必要将鼓子秧歌与体育运动结合起来,使其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体育锻炼发挥其应用的作用,也将会极大地丰富人民群众的运动文化生活。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鼓子秧歌的人物角色的划分,每种角色各自的典型的动作特征来编排一系列的健身操。如单独拿出“伞”的一些典型的动态形象以及“伞”所训练的主要身体部位,编排一套程式化的健身操,也就是提取鼓子秧歌“伞”的动作所具有的典型性的动作特征,也可称之为“因子提取”,配合相应的因为或节奏鼓点,将其演化为易于掌握、训练价值突出的群众性的健身操。运用同样的方式还可以将“鼓”、“棒”、“花”的动作进行“因子提取”使其成为便于广大人民接受和喜爱的,可以在业余的休闲生活用来锻炼的健身操。其次,鼓子秧歌的“大场”活动中,秧歌队伍都会在“头伞”的带领下变化出各式各样的阵型,这些阵型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极具观赏价值,这些阵势很多都是来源于古代战争中的阵势,还有很多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在劳作生活中的创造,体现着农民自身的生活智慧。我想我们可以将这些阵势收集起来,运用一定的现代科技艺术手段将其运用到一些体育项目当中去,如花样游泳、艺术体操等。其实鼓子秧歌与体育的结合是一个大的研究课题,鉴于本文所属重点与篇幅所限很难将其一一罗列说明,但是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这个方向也势必会引起我的兴趣和关注,我想自己也将会刻苦研究这一理论。 我们站在体育运动的视角下看鼓子秧歌,这种民间自娱性的舞蹈形式其实也是一种类似于群众性体育运动的活动,鼓子秧歌的风格特点归结起来就是四个字“稳、沉、抻、韧”,而要想在舞蹈时将鼓子秧歌的风格特点做到位就必须需要一定的身体力量将动作做到位。鼓子秧歌特别强调下身的力量,要求重心在下, 但又不能僵在那,要活,翻腾跳跃的动作很多,大起大落。鼓子秧歌所持的道具“伞、鼓、棒、扇”,在舞蹈中需要身体的力量作支撑,都需要身体具备一定的协调性。这四种道具在舞蹈时大臂、小臂以及手腕的动作较为丰富,这对于训练这些身体部位的灵活性和柔韧度有一定的作用,同时鼓子秧歌讲求强劲有力,对于腹背肌的训练亦有一定的作用。“摆”动作矫健而稳重,动作顺势弧线上扬或下划,在过程中还要保持身体的重心与稳定性,极为训练身体的协调。持“鼓”的动作需要有很扎实的力量基础,在鼓本身有重量还要完成各种难度较强的动作,需要身体各方面素质群面发展。通过对鼓子秧歌动作的学习,应该体会到各动作特点,而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加强腰部的横向动作和内在气质的训练;“棒”的动作以轻捷、舒展为主,在翻腾跳跃之中展现男子的刚劲灵活,上下肢主要动律凝合为动作特点,使周身得以训练。现如今很多的当地文化工作者就将鼓子秧歌中的一些典型的动态形象提取出来,将其发展成为鼓子秧歌健身操,在广大群众中普及开来,也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鼓子秧歌并喜爱这一项极具艺术魅力的活动。 表9 鼓子秧歌道具使用及练习部位统计 鼓子秧歌道具 身体素质 练习部位 伞 力量、柔韧 上肢、下肢 鼓 力量、耐力 上肢、腰腹、下肢 棒 灵敏、柔韧 上肢、下肢 扇 力量、灵活 上肢、腰腹 4.4.3鼓子秧歌学校体育教育价值 鉴于鼓子秧歌所具有的运动训练价值极其本身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价值,我们有必要将其列入学校的校本课程,将其列入学校的体育课程当中既能让学生锻炼了身体素质有对学生是一种美育的培养。将鼓子秧歌引入学校体育教学当中已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情,山东省商河县实验小学就整合自己的资源优势,将鼓子 秧歌设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并将鼓子秧歌列入教学大纲当中,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到六年级,各个学期都会开设鼓子秧歌的相关课程。这既是一种对本土文化层面上的认知,又通过对学生进行的教学训练,达到训练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可谓一举两得。 表10 商河县实验小学校本课程的“鼓子秧歌”来源 人物角色 地 址 动 作 动作性质与特点 训练部位 伞 乔李石村 踢伞 回身踢腿,起一次“法儿”,时值一个八拍 主要强调腿部的训练 鼓 孙集乡 抡鼓子 速度慢,右转身踢腿一次,回身面向前再踢一次腿 腰部与大腿 三冒村 整遭 打对脸串花 腿部 头牛 骑马蹲当上下翻鼓子 腿部力量的训练 棒 三里庄村 上下翻动 棒槌互相击打三十二下,三个半八拍 腕部和大臂 花 袁窦村 拉花 左手拿绢,右手持扇 腕部及小臂 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同样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理论课与实践课应相辅相成。我们开设这些课程的目的并不单单是注重对学生身体能力的提高,同时还在进行的是一种对学生传统文化的传授教育,要让这些学生了解他们所接触到这些东西,其背后所蕴藏着的身后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其次,在进入学校教育之时,要防止教育的功利倾向;行政主管部门、各学校以及学生的舞蹈表演队、舞蹈团,要防止将名次、荣誉作为将传统文化遗产引入学校教学的动力,进而去共同维系传统舞蹈传承的文化氛围,这也就失去了我们将其引入学校教育的本真目的。 4.5鼓子秧歌体现儒家人文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鼓子秧歌多次参加全国民间艺术大赛,屡获大奖。1992年,商河召开了"全国首届商河鼓子秧歌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名音乐舞蹈专家 出席会议,正式提出鼓子秧歌是"我国北方汉民族男性舞蹈的代表"。正是因为这次会议,在民间十分火爆但在专业舞蹈界还默默无名的鼓子秧歌,开始引起们的重视,在全国逐渐形成一定的影响。1996年,商河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鼓子秧歌的继承与发展,丰富了群众文化。2006年至今已有六年时间,鼓子秧歌课程开设以来就受到了舞蹈男班同学的青睐。学校每学期安排64学时鼓子秧歌课程,每周4学时。2006级舞蹈班男生班10人、2007级舞蹈班男生班13人、2008级舞蹈班男生班7人、2009级舞蹈班男生班8人、2010级舞蹈班男生班6人、2011级舞蹈班男生班10人都学习和接触了鼓子秧歌,北京体育大学鼓子秧歌也在一步一步慢慢的变得成熟,体系也逐渐完善,同时也积累了很多的教学经验。北京体育大学鼓子秧歌课程也一年比一年完善,一年比一年精彩。北京体育大学鼓子秧歌课程的授课方式主要是教师在舞蹈课堂授课,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运用最直观的教学方法是使学生掌握鼓子秧歌的动作技巧。作为动作模仿练习的重要辅助手段,教师还讲述鼓子秧歌的文化内涵及历史演变的相关知识,使得学生能够在充分理解鼓子秧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掌握这一民间艺术的精髓。 表11 北京体育大学鼓子秧歌课程开展情况一览 年级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合计 人数 10 13 7 8 6 10 54 4.6.2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鼓子秧歌课程基本动作分析 鼓子秧歌的动作可以总结为四个核心元素,即:稳、沉、抻、韧。北京体育大学鼓子秧歌则也是按照传统的、历史悠久的鼓子秧歌核心元素进行授课,基本动作姿势有劈鼓子、上晃拧、下晃拧、内踅拧、托鼓子、四面八方等。这些动作 的形式从外在形态到内在精神都体现了鼓子秧歌的核心,表现出男性的粗犷、豪迈、刚劲有力的特点。如鼓子秧歌中的典型动作:劈鼓子,一个简单的动作就可以表达当时的人们战胜灾难、喜获丰收的喜悦之情,借用生动的舞蹈来抒发内心的感受和激动。 表12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鼓子秧歌动作元素分析 动作名称 动作分析 劈鼓子 大八字位挎鼓站立,双手手心向下以肘带臂起至斜上手位, 双手向下于腹前击鼓,要求双手合击有力。 上晃拧 腰腹发力,下肢稳固支撑,上下肢形成反作用力,手掌拉起,一直拉到托鼓位翻身、转体,勒鼓时,动作迅速有力,形成一个完整的动作。 下晃拧 以腰左后为主动力,带动身体向下晃拧。劈鼓发力下来时, 左后肩应该有一个向下的拉动感。 内踅拧 以腰腹带肋、以腰腹肩运动,强调核心区域的协调用力。 托鼓子 左手头顶托鼓,右手保持平稳,脚底步伐轻稳,强调动作的轻盈顺畅。 磨 韵 要求动作一气呵成、完整流畅,强化其节奏“点”的敦厚之力。 大起步 基本姿态,向前走,左手胸前摆好手位不动,右手从前打到旁,再 提到头上,快速向前下点,下板腰手到头顶,步伐要沉稳。 背靠鼓转身 这个动作是在下晃的基础上,向左上方牵拉而形成的一个舞姿 (同时头上击鼓)强调力的对抗感。 四面八方 一个劈鼓子再向前迈一步,同时手到展翅位再向前搓一步,偏右腿成弓箭步,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成180度,身体向右倾斜,强调动作舒展流畅。 杨家庙 大二位站好,双手展翅位,立起脚掌,上身前倾,手掌提腕,形成一座庙型。 跑鼓子 上步脚 向前探出,后脚有节奏的停顿,整个过程强调动作平稳流畅。 飞鼓子 双手在头顶击掌,到展翅位,脚下前搓一步,右腿贴到左脚脚踝上。 狗熊哆嗦毛 身体放松成自然状态,上身向左转,双手向下击掌, 转正双手握拳在腰间两侧,身体颤动。 劈鼓子 来源:该动作是来源于民间人民对动物的模仿,模仿站立行走的狗熊,形态憨态可掬、栩栩如生。 动作分析与描述:该动作之所以叫狗熊哆嗦毛,是因为动作在形上确实如此,完成此动作时候,首先双脚自然站立,双手自然垂直于身体两侧,根据鼓点的响起,双手于左腰旁边向下击掌,手指尖朝下,然后迅速的将双手收回与左边腰部和右边腰部并且双手握拳,在此姿态的基础上左右脚交替抬起交换,以及上身随着鼓点的动律而抖动,紧接着双手在头部正前方偏上的部分击掌,此时头部稍低,眼睛直视前方,每次击掌之后,双手要保持在头部上方的左右两侧,而每击掌一次,脚下就要做一次交叉十字步,与此同时身体要随着步伐的移动而左右有动律的摇摆。 动作重点是要速度干脆利落,保证身体姿态的基础上,要求动作速度。该动作也是山东人民战胜自然灾害、求得连年丰收,随心起舞时模仿当地狗熊而得来的,故名狗熊哆嗦毛。 动作训练方法:该动作主要训练上肢、下肢的力量,所以可以选择俯卧撑30个一组,连续做2组。双肘撑地2分钟,连续做2组。负重蹲起30个,连续做2组。蛙跳20个,连续做2组。 上晃拧 来源:来自农民们顺应天地规律,并在此规律上变换,该动作就是形象的抱 月姿态,上晃拧也由此而演变而来。 动作描述与分析:该动作准备的时候要以大二位的姿势蹲好,胯部不能撅胯,也不能抠胯,双手自然垂直放下,根据鼓点双手同时以左手手心向上,右手手心向下的姿势行程于腹部,左手手臂自然弯曲,右手手臂同时自然弯曲,但手臂不能抬的太高,也不能抬的过低,要做到双手手臂平行,然后左手手臂保持原有的姿态以胳膊肘为带动点,向左上方划动,手心一直向上,头部动作抬起,眼睛跟随左手的轨迹行驶,右手则同样是保持原有的姿态,手心向下向身体后方划半圆,一直延伸到身体右后方再移动到身体旁边,以胳膊肘带动向前划动,左手划到头部前方的时候向下,走右手在腹部前方汇合,双手汇合的姿态还是左手手心超上,右手手心向下。该动作就结束,在此基础上继续重复该动作。 该动作重点要做到下肢有力的支撑,以大二位姿势扎实,不能有任何的移动,下肢动作扎实有力,而上半身动作则要求腰腹部为发力点,上半身与下半身行成对抗力,手掌拉起,一直拉到托鼓子的位置,然后以迅速的动作进行翻身、转体以及勒鼓,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上晃拧动作。 动作训练方法:该动作主要练习下肢力量,所以可以选择负重蹲起30个,连续做2组。蛙跳20个,连续做2组。 下晃拧 来源:农民们以下晃的姿势来形象的比喻从水中捞起月亮的姿态,简称捞月。 动作分析与描述:准备动作以大八字位站好,双手自然下垂在身体两侧,根据鼓点双手快速从身体的两侧抬起,高过头部,在头部偏左上的位置击鼓,击鼓的同时下半身要大二位蹲的形式将其胯部打开,不能蹲的太深,也不能蹲的太浅,与此同时左手以端鼓子的形式向身体的后方走圆形,然后到达后方一定程度的时 候绕一下右手腕,再以右手臂带动向向八点方向起手,而左手则要手心朝向自己身体的腹部,向旁划半圆,此时需要身体直立起来,拉直左边的旁腰,体态伸展,头抬起,双手大致呈现展翅位置。此动作就算完成。 该动作要求比较特殊,就是完成此动作时要求左后腰为主动力向下发力,并做左后方的下晃,双手置于头部偏左的位置,向下劈鼓子,劈鼓子的力度还是要到位,不能慢,不能犹豫,更不能愣,路线要做到干净、清晰,当鼓子劈下来时,左后肩膀要有一个向下后拉的感觉,如同手掌瞬间担负重物一般,直至大概左后小腿部位位置,此动作的线路流程就做完了。 动作训练方法:该动作主要锻炼侧腰肌的力量,所以可以选择控制侧腰肌2分钟,连续做2组,收拉侧腰肌30个,连续做2组。 内踅拧 来源:山东人民喜获丰收,战胜自然灾害时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创编下来的舞蹈动作和动律。 动作分析与描述:准备动作双腿自然分开站好,双手自然垂直,根据鼓点,左手向左前方伸出,手掌朝向前方,左手经过身体的前面,在头部左边的位置双手击鼓,眼睛随着双手的移动而移动,与此同时身体稍稍倾斜右边,重心也移动在右脚,击鼓之后双手手心相对,保持此动作向右下方移动,头部也随着双手移动,双手在右胯骨旁边形成抱鼓的姿态,此时身体倾斜于左边,重心也移动在左边,脚下可随着重心的转移稍稍抬起,然后双手一起移动经过腹前移至头部左侧进行重复。 该动作下肢不需要一成不动,可以稍稍有所微动,以腰腹带肋、以腰腹肩运动,双手于左肩前做劈鼓子动作一直延续到右腰部位,脚下可随着上肢运动轨迹 的变化而稍稍做一点重心的转移,在胸前做半圆轨迹的运动,强调核心区域的协调用力。 动作训练方法:该动作主要对上肢力量要求多一些,所以可以选择俯卧撑30个一组,连续做2组。双肘撑地2分钟,连续做2组。 托鼓子 来源:山东人民以鼓代月,用手掌心托着月亮,简称托月,寓意向往美好安宁的生活。 动作分析与描述:准备动作双脚自然站立,双手自然垂直于身体两侧,根据鼓点,将双手抬起,左手就要以托鼓子的形态举过头顶,手掌心向上,手臂不需要太直,微微弯曲,而右手则要以手心向下的姿势伸直于身体的侧面,下巴稍稍抬起,眼睛直视前方,而下半身动作则要双腿弯曲,不能伸的太直,也不能蹲的太低,胯骨不能撅胯,也不能抠胯,在此基础上向前移动迈步,左脚外出时,要以向前探步的形式出脚,与此同时右脚自然弯曲于身后大概呈九十度,不宜抬的太高,也不能抬的太低,胯根角度适中即可。 该动作重要要力度的运用却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分析理解,完成此动作时,左手自然向头顶伸直,在头顶托鼓,右手侧平举动作,保持平稳,膝盖要有一定的弯曲程度,不能完全直立,脚底步伐轻稳,踏实,保持该动作前向移动,主要强调动作的轻盈顺畅、流利。 动作训练方法:该动作主要练习下肢力量,所以可以选择负重蹲起30个,连续做2组。蛙跳20个,连续做2组。 磨 韵 来源:该动作主要体现在山东农民在劳作中的推磨时演变而来的,该动作形 象的比喻出了农民推磨时候的姿态和山东人民的辛苦劳作。 动作分析与描述:该动作在准备前以大二位的姿势站好,双手垂直放下,听到鼓点响起之后以最快速度做到身体后躺,双膝盖弯曲,脚下不能移动。做到类似板腰的姿势,距离地面不宜太高也不能太低,脖子不能向后仰,头部要梗起来,右手同时自然伸直,划过身体前方,伸向身体的前方并且朝向八点方向,头部和眼睛也随着身体和右手的移动而移动,与此同时左手则要以自然地侧平举的姿势端平,手心向下,手掌向上,对于下肢来说,下肢要做到大二位蹲的姿势,在此基础上身体和双手手臂保持统一动作向右边转动四十五度,直至身体冲向一点方向,然后迅速站起,双手再缓缓的收回至双手自然垂直状态。 动作重点要做到一步到位,不能游刃有余,不能犹犹豫豫,完成动作之后,随着鼓点的改变慢慢朝着右手的方向慢慢划行,直至身体冲向一点,然后迅速站立,随着鼓点慢慢将双臂还原,反面动作也是如此。 动作训练方法:该动作主要练习下肢和腰部力量,所以可以选择负重蹲起30个,连续做2组。蛙跳20个,连续做2组,单手扶把甩腰20一组,连续做2组。 大起步 来源:鼓子秧歌锤炼于军事战争,表演图阵也有三十余个,其中,大起步主要表现的是将军出关打仗时的一种姿态。 动作分析与描述:开始准备动作时双腿自然站立,双手自然垂直于两侧,根据鼓点,左腿向前迈出,同时右脚弯曲,脚尖碰触于左脚脚踝处,左手手位以托鼓子的形式在腹前摆好,而右手也是以剑指的形式,由胸前向旁边伸拉,动作到位以后,继续迈右脚,左脚则要弯曲,脚尖碰触于右脚脚踝的地方,此时左手还 是以托鼓子的形式保持不动,右手剑指并且伸直在旁,由旁边向上带动,剑指手心朝上,胳膊大概指向二点与三点之间的方向,头部动作随着右手的轨迹而望去,紧接着,根据鼓点,右手剑指迅速点下来,点在左手托鼓子的位置,同时头部动作还是要根据右手的轨迹而移动,与此同时双腿要进行适当的弯曲,双脚强有力的进行同时跺脚,右手剑指点到为止之后,剑指要以立圆的形式向后划动,同时头部看去,腰部动作要做到板腰姿势,头部离地面的距离要适中,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右手剑指触地之后,继续右手向内划圆起身,继续下一动作。 此动作的重点要做到挺胸抬头向前迈步,步伐要轻盈顺畅,左手位置要保持在胸前不动,而右手则要慢慢划到旁边程侧平举状态,在慢慢提到头顶,提臂的同时眼睛要随着右手手位的移动而移动,右手快速向下快点的同时,双脚站稳,手臂从身前向后划动程原形,同时腰部要向后弯曲程板腰状态,然后划后半圆回到刚才的准备姿势。 动作训练方法:该动作主要练习下肢和腰部力量,所以可以选择负重蹲起30个,连续做2组。蛙跳20个,连续做2组,单手扶把甩腰20一组,连续做2组。 背靠鼓转身 来源:行走天地之规律,偿民生之夙愿,该动作体现山东人民以鼓代月,背靠着月亮,望来年风调雨顺、消除兵祸,该动作包含了拖月和靠月两种艺术形态。 动作分析与描述:准备动作双脚自然站立,双手自然垂直于身体两侧,根据鼓点响起之后,迅速将双手抬起,手腕带动,在头顶时翻腕,双手于头顶形成托鼓子的形式,与此同时拉紧右边旁腰,吸右腿于左腿膝盖处,紧接着下一个动作,弯曲右手臂大致成九十度,手心向下,手掌向上于身体旁边,左手拉直,手心向 下,手掌向上,弯右腿,左腿同时抬起弯曲,以右腿为支撑点,将胯骨尽量挺出,头部稍稍含住,头部动作不能太低,在此基础上进行旋转,旋转一圈下来之后,双手手心朝向自己,双肘弯曲,左肘带动手腕掏出去,头部跟着望过去,下巴扬起,左手则就是手心朝着自己与腹部位置,但是右脚要弯曲抬起大致于九十度,接下来的动作就是收回,快速将左手以手心向上的姿态靠在右肩膀上,而右手则以手背帖在背部,与此同时弯曲自己的右腿,甚至自己的左腿,将身体左转四十五度,在转体的同时,左手要翻腕,将托鼓位换成抓鼓位,眼睛看上方,背靠鼓转身动作也就完成。 该动作重点为双手举过头顶手心向上为托鼓手位,右脚吸起至左腿膝盖旁边,右旁腰拉起,紧接着第二个动作就是转身,转身的要领是右腿微弯,胯骨顶出,左腿伸直置于身体前方,同时上身右手弯曲左手伸直至身体前方,转身一圈之后左手做掏的姿势,右手配合,左手掏出之后回来至左肩手掌向上,此时右手背在背后,身体侧转90度,后背后躺,右腿弯曲,左腿伸直。 动作训练方法:该动作主要训练上肢、下肢的力量,所以可以选择俯卧撑30个一组,连续做2组。双肘撑地2分钟,连续做2组。负重蹲起30个,连续做2组。蛙跳20个,连续做2组。 四面八方 来源:中国传统宇宙观,以圆内有方,方内绕圆为基准,意在走天地的形状,顺应天地之规律,充分体现道家天人合一的美学境界。 动作分析与描述:准备动作为大八字位站好,脚尖冲向八点和二点,双手自然垂直放下,鼓点一起的时候,双手由两遍缓缓抬起,手心朝下,当双手抬到头部两侧偏上的时候,在头部中央前方部位击掌,击掌之后,双手在面前缓缓以八 字形式下移,手臂从身体两侧划出,缓缓伸至展翅位置,于此同时左脚向前迈出,右脚弯曲贴在左脚的脚踝处,并以左脚为支撑点,向前搓步一小步,动作完成后,右脚不着地,与双手同步进行,双手快速从展翅位在胸前合并,手指尖朝向身体外,在此位置上双手一边同时推出,一遍分开,右脚则四十五度片腿的形式划到身体右侧,右脚着地之后,立马弯曲,形成右弓箭步,身体倒向右侧,而双手此时也跟着打开,双手身体形成一百八十度,将两臂看成一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与地面的角度不得超过九十度。 完成该动作首先是做一个劈鼓子,然后向前迈步,之后双手呈展翅位,左腿微吸,右腿向前搓一小步,然后双手合并击掌并向前送出至胸前,出右腿呈右弓箭步,身体倒向弯曲的右腿,双手伸直在身体两侧呈180度。 动作训练方法:该动作主要训练下肢的力量,所以可以选择负重蹲起30个,连续做2组。蛙跳20个,连续做2组。 杨家庙 来源:每年开春的耕作前昔,族长便要带领秧歌队伍烧香、跑行程,到寺庙祠堂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多子多福,杨家庙的动作就是模仿寺庙的外形演变而来的。 动作分析与描述:准备动作双脚自然站立,双手自然垂直于身体两侧,根据鼓点的响起,双手弯曲于身体前面,左手手掌朝上,右手手掌朝下,进行劈鼓子,双手劈鼓子之后呈一百八十度两臂伸展,但手掌还是保持左手手心向上,右手手心向下,于此同时,右脚抬起,重心转移到左脚上,整个身体向左后方倚靠,头部也歪向左肩,然后迅速转身,向后跑两步之后,起身跳跃,空中姿态为上身头部向下看,双手伸直形成展翅位,下身双腿自然伸直自然分开,落地时双脚脚尖 着地,双腿稍稍弯曲,但是上身姿态保持不变,在此基础上,左右晃动身体,头部也跟着晃动,并且提起手腕,然后迅速起立,把造型摆好,身体要做到前倾,脚跟不着地。 此动作重点就是双手于左肩膀开始劈鼓子,移动轨迹至右腰部位同时身体似倒非倒,向左后方倾斜,左腿站稳,右脚稍微抬起,转身向后跳跃,空中姿势为双手展翅位置,双脚为大二位,落地时要求脚尖着地,脚跟尽量离地。上身做到前倾,手腕提起。 动作训练方法:该动作主要训练上肢、下肢的力量,所以可以选择俯卧撑30个一组,连续做2组。双肘撑地2分钟,连续做2组。负重蹲起30个,连续做2组。蛙跳20个,连续做2组。 跑鼓子 来源:在圆内有方,方内绕圆为基准的队形下,跑鼓子是在当时的队形下创编的舞蹈步伐,也是现在舞蹈中所说的调度。 动作分析与描述:准备动作时双脚自然站立,双手自然垂直于身体两侧,鼓点响起之后,双手手位是左手以托鼓子的手位举过头顶,胳膊肘不能太直也不能太过于弯曲,自然一些,同时右手则要以自然地状态打到旁边伸直,手掌朝下并且有力,不能折腕,下肢的动作就是迈步,无论先迈哪只脚,都要有一个向前探步的感觉在里面,然后后面的一只脚要自然弯曲于身后,胯根的角度不易过大,也就是说后退不易可以弯曲或者太高,在此基础上,腰部要挺直,胸部要挺起,头部抬起,根据鼓点有节奏的前行。 此动作重点是跑起来的节奏感和力度的掌握需要有所注意,完成动作时前脚迈出是力度要够,而不能轻盈,不能漂浮,扎实而有力的落地,后脚则要有节奏 的停顿,但不能故意摆姿势而失去原有的美,上身做到抬头挺胸,双手和托鼓子一样,左手至头顶托鼓子,右手伸向身体侧方拉平。 动作训练方法:该动作主要训练上肢、下肢的力量,所以可以选择俯卧撑30个一组,连续做2组。双肘撑地2分钟,连续做2组。负重蹲起30个,连续做2组。蛙跳20个,连续做2组。 飞鼓子 来源:中国传统宇宙观,以圆内有方,方内绕圆为基准,意在走天地的形状,顺应天地之规律,充分体现道家天人合一的美学境界。 动作分析与描述:该动作在准备的时候,双脚自然站立,双手也自然的垂直于身体两侧,根据鼓点的响起,双手从身体两侧抬起,到头顶部分,在头顶正前方偏上的位置进行击鼓,击鼓之后双手立马分开至展翅位,于此同时,脚下的动作就是在双手分开只是,右脚脚尖贴在左脚脚踝处,以左脚为支撑点,向前搓步,手腕要随着搓步而提起,此时眼睛要正视前方,而不能跟着手位的变化而变化。 该动作是双手在头顶前方击鼓至展翅位,右脚贴在左脚脚踝处,并向前搓一小步,此动作要求轻盈,舞姿舒展。 动作训练方法:该动作主要训练下肢的力量,所以可以选择负重蹲起30个,连续做2组。蛙跳20个,连续做2组。 狗熊哆嗦毛 来源:该动作是来源于民间人民对动物的模仿,模仿站立行走的狗熊,形态憨态可掬、栩栩如生。 动作分析与描述:该动作之所以叫狗熊哆嗦毛,是因为动作在形上确实如此,完成此动作时候,首先双脚自然站立,双手自然垂直于身体两侧,根据鼓点的响 起,双手于左腰旁边向下击掌,手指尖朝下,然后迅速的将双手收回与左边腰部和右边腰部并且双手握拳,在此姿态的基础上左右脚交替抬起交换,以及上身随着鼓点的动律而抖动,紧接着双手在头部正前方偏上的部分击掌,此时头部稍低,眼睛直视前方,每次击掌之后,双手要保持在头部上方的左右两侧,而每击掌一次,脚下就要做一次交叉十字步,与此同时身体要随着步伐的移动而左右有动律的摇摆。 动作重点是要速度干脆利落,也不能为了求速度而失去动作本身的姿态,该动作也是山东人民战胜自然灾害、求得连年丰收,随心起舞时模仿当地狗熊而得来的,故名狗熊哆嗦毛。 动作训练方法:该动作主要训练上肢、下肢的力量,所以可以选择俯卧撑30个一组,连续做2组。双肘撑地2分钟,连续做2组。负重蹲起30个,连续做2组。蛙跳20个,连续做2组。 4.6.3 北京体育大学鼓子秧歌教学中采用的具体的方式方法 鼓子秧歌,无论是舞蹈的动作、道具、服饰都承载了山东厚重的传统文化精髓,渗透着山东人民豪迈进取、勇于斗争的精神,舞蹈表现的是成年男性的威武阳刚,以及山东儒家文化的厚重、沉稳。北京体育大学舞蹈专业紧密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首先,坚持“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即坚持“以腰为中心”,把握“稳、沉、抻、韧”四个基本点的原则。腰是动作的支点,无论是外环下晃拧、外环上晃拧等基本动律都是“以腰为中心”的运动方式。“稳、沉、抻、韧”是鼓子秧歌的脊梁,它不仅是动作的外部表现,更是其内在精神的诉求,是坚韧顽强,豪情万丈,稳重踏实的人文精神。 北京体育大学在鼓子秧歌课程内容安排上,针对身体稳定能力,有专门的训 练计划。上肢力量主要通过传统的双手俯卧撑,双肘撑地练习和力量练习的组合,发展上肢力量。核心部位力量的练习,一直以来都是鼓子秧歌专项素质课程中必备的内容,借助瑞士球、平衡气垫和悬吊联系发展腰腹和髋关节的力量及稳定性。伸展性、柔韧性的练习除了采用传统的柔韧性练习方法外,还借用PNF拉伸练习,加强神经对肌肉的控制,增强神经募集肌肉的能力,保证动作的顺利完成。 表13 北京体育大学鼓子秧歌专业学生身体素质练习内容汇总 项目 分类 内容 稳、沉 素质练习 上肢稳定性练习 双手俯卧撑 30次/组,
本文档为【舞蹈专业学习鼓子秧歌与体现人文精神关系之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2044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1KB
软件:Word
页数:34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12-23
浏览量: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