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昌瓷板画 一炉 雅火炼玉魂

南昌瓷板画 一炉 雅火炼玉魂

举报
开通vip

南昌瓷板画 一炉 雅火炼玉魂南昌瓷板画 一炉 雅火炼玉魂 南昌瓷板画 一炉 雅火炼玉魂 南昌瓷板画:一炉雅火炼玉魂2010年04月01日星期四21:03 《狐狸的一家》获得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 南昌瓷板画,又称瓷上肖像画。据说,它的诞生源于一位清末秀才的艺术探索,然而细细品味,又带着些那个时代特有的金戈铁马的味道。 《梅兰芳》庆改革开放30周年2008江西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江西选拔赛获得金奖 故事还要从一百年前说起。1910年,江西瓷业公司在波阳县开设了饶州瓷厂,厂内附设一所...

南昌瓷板画  一炉 雅火炼玉魂
南昌瓷板画 一炉 雅火炼玉魂 南昌瓷板画 一炉 雅火炼玉魂 南昌瓷板画:一炉雅火炼玉魂2010年04月01日星期四21:03 《狐狸的一家》获得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 南昌瓷板画,又称瓷上肖像画。据说,它的诞生源于一位清末秀才的艺术探索,然而细细品味,又带着些那个时代特有的金戈铁马的味道。 《梅兰芳》庆改革开放30周年2008江西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江西选拔赛获得金奖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还要从一百年前说起。1910年,江西瓷业公司在波阳县开设了饶州瓷厂,厂内附设一所陶业专门学校:中国陶业学堂。这所后来影响深远的学校采用新式教学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重视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延请国内名家的同时,也聘请从日本、美国留学归来的青年教授素描、油画、雕塑等西方艺术。怀着对陶瓷业的信心和实业报国的理想,学校创办者立志培养新式人才以改良中国陶业。1911年,学堂里来了一位名叫邓碧珊的教师。这位前清秀才原是私塾先生,工于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画、学富五车。任教之余,他对瓷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候,已有千年历史的瓷上绘画多为山水、花鸟或写意人物,以写实肖像为内容的瓷画还从未有过。而新鲜成立的陶业学堂以其活跃的艺术氛围刺激着他的创作灵感,也预示了无限的可能。邓碧珊将欧阳询发明的九宫格用于瓷绘,在摄影技术和国外绘画技法的影响下,慢慢摸索出让瓷上人物显得立体、真实的技巧。两年后,邓碧珊来到景德镇,将他的瓷上肖像画技法传于另一位瓷绘大家王琦。后来,邓碧珊将主要精力转向鱼藻及花鸟为内容的瓷绘,王琦则把瓷上肖像画技巧进一步丰富,成为瓷上肖像画的代表人物之一。王琦也是后世公认影响最大的绘瓷名家,1928年,在他的倡导下,包括邓碧珊、汪野亭在内的若干绘瓷大家成立了"月圆会",他们深植于中国文人画传统,融会中西、各有擅长,人称"珠山八友"。珠山八友虽然不都画瓷上肖像画,但他们都精于瓷板画,而且相互影响、相互启发。又过了几年,南昌人梁兑石(一说为邓碧珊的弟子,一说为王琦的弟子)自陶业学堂(此时已更名为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毕业,斥资在南昌繁华路 段开设丽泽轩瓷庄,聘请高手名家为顾客定制瓷上肖像画,因其品质上佳、做工精细,一时购者如云。从那时起,南昌瓷上肖像画步入了属于它的黄金时代。 冯杰作品 冯杰照片 获得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掩不住千年雅韵"景德镇把文人画传统引入了瓷画创作,而南昌瓷板画把它发扬光大。"拔通南昌瓷板画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杰的电话,惊讶地发现他已经在景德镇购房定居了近三年。南昌距离景德镇有三个小时车程,我们赶到的时候已是晚上。宽敞的客厅里,到处摆放着完成和未完成的瓷画。既有画在瓷板上的,也有画在瓷瓶上的,没有看到肖像画,倒是以青花马居多 已过花甲之年的冯杰笑呵呵地说:"我现在就是来景德镇学习的,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地方有景德镇这样的陶瓷氛围,这3年我觉得自己提高很多。"他指着满屋子的瓷画作品快活地说:"你们来看看我画的这些马,也很受欢迎呢!"他兴致勃勃地介绍新作,"釉上"、"釉下"、"青花"、"五彩"…随着这些名词不断地 这个享誉千年的世界瓷都,这个因为出现,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身在景德镇-- 制瓷工艺而被赐以皇帝年号为镇名的地方。三分之一的人口从事陶瓷业、两三万人拿笔做画,这或许是景德镇独一无二的地方,但并不是它成为陶瓷圣地的理由。真正吸引人的,是这个小镇千年来对陶瓷艺术性的执着。在景德镇采访的时候,我深深为这种执着追求造就的神奇故事着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桂英是"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的女儿,她向我们讲解了汪野亭"绝活"之一"通景山水"。绘在小瓷瓶上的山水画,随着瓶子的旋转,画面不断改变,但永远都是一幅完整、和谐的画。瓶子并不大,但当它缓缓转动时,却如同置身无限延展的山水卷轴中,汪野亭在设计作品时的艺术畅想令人感同身受。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总工艺师喻木华擅长水墨淋漓的瓷绘,通过创造性地尝试,尽管在吸水极快的瓷胎和光滑的瓷板上,他的写意画依然像在宣纸上一样烟云恣肆、意趣横生。"南昌瓷板画的艺术风格来源于景德镇,景德镇把文人画传统引入了瓷画创作,而南昌瓷板画把它发扬光大。"冯杰说。所谓文人画传统,指的是历史上区别于一般画匠的文人墨客作画时形成的独特审美趣味。简单说,就是讲究以形传神、突出审美价值以及强调学养,推崇诗书画印一体。这种将文化与瓷艺 融为一体的追求似乎已经融入了景德镇的血脉之中。冯杰说,他最高兴的是在这里有人会对他说"你这儿画得不好,那儿可以改进",总能让他获得新的灵感和收获。除此之外,吸引冯杰和外地甚至外国艺术家的,还有景德镇千年积淀的陶瓷技艺。瓷板画决不仅是把画画在瓷板上这么简单。它的效果,有相当一部分是靠烧瓷技术来达到的。什么颜料在多少度的时候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如何运用这些物理化学变化获得自己想要的艺术效果,都需要画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在这方面,景德镇的祖辈积累下来的经验浩如烟海。就拿汪桂英来说,她很擅长粉彩山水瓷板画,尤其是大幅作品,开阖有度、神韵自成,令人叹为观止。然而粉彩最大的特点是画之前颜料都是白白的,真正的颜色要靠烧制之后才能看出来。怎么调色、用多少度烧才能让每一种颜色都达到预想的效果,这里面的道理就算是一代一代往下传,也需要花功夫琢磨、凭悟性改进。事实上,在景德镇,凡是有点名气的画师都有几手绝活。也有不少经验老到、专司烧瓷的老师傅。要知道,画得不好固然影响瓷画的价值,烧得不好却能让画师的心血完全付诸东流。正如汪桂英的儿子曾军所说:"人家买瓷画,买的是瓷和画的一体,光是瓷好或者光是画好都不行。" 凌风图 走马观花地体验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时候,我不止一次想起在冯杰工作室里畅聊的那个晚上。直到快走的时候,我们才在内室里看到神往已久的瓷上肖像画。一时之间,除了"真漂亮"、"太像了",想不出别的词来形容。那种奇异的和谐令人印象深刻又难以表达:油画般的质感和笔触,却有着中国式的神采风韵。或许是含蓄灵动的眼神,或许是水墨飘逸的衣角,硬是让那么写实的画像透出熟悉的中国画气息。稍稍了解景德镇之后,回想冯杰那一屋子的釉上、釉下写意马,忽然就明白了他在追求什么。发源于景德镇的瓷上肖像画,从一开始就是中西结合、不拘一格的产物。然而无论笔法技巧怎样改变,它的神韵却一直是纯中国的。因此,要想更进一步,一方面要精乎其技,一方面也要粹乎其神,而景德镇无疑能提供广阔的试炼空间。"瓷板画是笔与火的艺术,没有景德镇就没有南昌瓷板画。"冯杰坦言,"我现在有时间和条件,到景德镇来,就是希望可以让南昌瓷板画达到更高的艺术高度,这是我的责任。"说不尽百年风云瓷板画的兴盛离不开摄影技术和新颜料的传入,以及烧瓷技术的不断提高。把中华民族千余年的历史和传奇、文化与秉性浓缩在历代瓷器之中,这是景德镇最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它赋予南昌瓷板画的优良基因。然而从一颗种子成长为参 天大树,南昌瓷板画的经历可谓跌荡起伏。无论是从历史还是单个人的视角来看,成就这一艺术奇葩的,都离不开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如果要为南昌瓷板画写一部历史,有一个人像邓碧珊一样无法绕过,那就是冯杰的师傅杨厚兴。追根溯源,杨厚兴还是从梁兑石的丽泽轩瓷庄里培养出来的。新中国成立后,南昌瓷艺人联合成立南昌市瓷像合作小组,1956年转为南昌市瓷像合作小组,后成立南昌市工艺美术厂。杨厚兴在厂里带了不少年轻人,冯杰是后来成就最高的一名。 和冯杰同为南昌瓷板画省级传承人的王跃林也曾跟杨厚兴学艺,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当时我们的瓷板肖像画老人像比较多,都是作为先辈摆放在家里的,以黑白为主。杨师傅后来把它做成彩色的、有艺术性的。老一辈没有学过素描,都是结合照片慢慢改进。"在冯杰的瓷板画画册里,收藏着一张自画像。他告诉我们,那是年轻时画的,当时为他的作品上颜色的就是杨厚兴师傅。乍看上去很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套色印刷的照片,两个脸蛋红扑扑的。但正是这稚嫩的上色技艺,开启了瓷上肖像画五颜斑斓的历史。杨厚兴另一项值得称道的事,是将南昌瓷板画介绍给了世界。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起,他的作品就走出了国门,还曾参加过美国芝加哥国际工艺美术大赛。新中国成立后,他的作品在广交会受到热烈欢迎,为国家挣回不少宝贵的外汇。虽然没念过几天书,天赋和勤奋却使他在瓷板画上表现出惊人的创造力,也使他成为南昌瓷板画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杨厚兴的故事似乎昭示了促成南昌瓷板画兴起的一系列历史的偶然。例如今天南昌瓷板画的领军人物冯杰,他被认为最突出的成是将油画和素描手法融入瓷上肖像画创作。究其根源,却是因为他早年在受苏联文化影响至深的哈尔滨长大,打下了西画的基础。而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不断绘制大幅人物宣传画使他对于抓形和用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历史的变革中,还蕴含着影响更为深远的"偶然"。杨厚兴的创作得益于一位名叫仇永平的香港摄影师,最初正是他将照片寄给杨厚兴,使他得以精进瓷上肖像画的技艺。向摄影学习光影明暗的对比,这是瓷上肖像画区别于中国古典人物画的根本所在。虽然早在瓷上肖像画发端的时候,王琦就因为吸收西画的光影的艺术,将肖像画的头部衬以明暗,而被称为"西画头子"。但这一技艺真正成熟,还是在摄影技术普及以后。颜料也是一样,现在瓷上肖像画所用的颜料仍被称为"新彩"、"洋彩",就是因为最初是从国外进口而非本土生产的。这些颜料最大的好处是色彩丰富,使用方便。不仅不像粉彩那样烧之前看不出是红是绿,而且可以反复 上色反复烧制,非常适合对细节要求较高、常常需要局部调整的瓷上肖像画创作。可以说,没有这些颜料的"偶然"传入,今日的瓷上肖像画的颜色可能就会单调很多。 汪桂英作品 杨厚兴作品 当然,烧瓷技术的进步也是关键。当景德镇可以烧出各种尺寸质地优良的瓷板时,南昌的瓷绘艺人们才能够放开手脚,自设红炉,使瓷板画得以在本地大量生产。虽然景德镇后来也出过一些瓷上肖像画大师,例如吴康也钻研出了为瓷画上色的技巧。但之所以是南昌而不是景德镇将这门技艺发扬光大,还要归功于南昌便利的交通条件在商业上的优势。据说,那时候南昌的主要街道相当繁华。梁兑石的丽泽轩瓷庄定出严格的品质标准和高昂的价格,在当时就走上了高端路线。新中国成立后,早期的南昌市工艺美术厂定制老人瓷像的生意也曾经十分红火,各个销售点的客人络绎不绝。正是这样的市场环境,为南昌瓷板画吸引了众多青年才俊,在实践中慢慢将新手锻炼成一代大师。然而,历史的偶然并不总是朝着有利的方向。瓷板画的兴盛离不开摄影技术和新颜料的传入,以及烧瓷技术的不断提高。但有时候,某种技术的进步又会给一个行业带来毁灭性的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电脑影印技术的发展一夜之间取代了瓷上肖像画的实用价值,手工瓷绘因而渐渐无人问津。市场的萎缩使不少瓷绘艺人选择了放弃,坚持下来的只剩下寥寥数人。有意味的是,最近几年,南昌瓷板画又悄悄火了起来。冯杰、王跃林这样的大师级人物,作品动辄数万甚至数十万,连带着年轻一辈的作品也水涨船高。然而,将瓷上肖像画作为老人遗像摆放的时代毕竟已经过去。今天的瓷上肖像画,更多地是以收藏品的身份受到关注。这于艺术家来说是件好事,于产业而言却是不折不扣的挑战。忘不了陶瓷情缘"过去可能无法超越,但是完全可以打造另一种辉煌。" 如何让瓷板画与广阔的市场更好地连通?当我们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似乎又回到了历史的原点。当瓷上肖像画在中国陶业学堂萌芽的时候,正是中国面临内忧外外患的时代。怀抱实业兴国梦想的学堂创办者,曾将满腔热情寄托于包括瓷板画在内的景德镇瓷业上。建在景德镇以外,更是为了给瓷业注入新风。正如其经办人康特璋所说,当时"景德镇之制瓷者,已则守成法不可改,…故迁 地以避之。"虽然这一理想没能在当时实现,但那所小小的陶业学堂的确是推动了景德镇陶瓷观念的变革,也培养出了一大批声名赫赫的陶艺大师。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那种革故鼎新、以振兴瓷业为己任的精神已经传至后人。在南昌和景德镇,我们听到了不少为振兴瓷业而努力的故事,而景德镇逸品人间瓷画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桂的做法颇让人耳目一新。这位景德镇土生土长的女子,曾做了二十多年工艺普通的瓷画生意。直到有一天,一次闲谈为她打开了机遇之门。"有一次,我和张国君老师聊起瓷画。他说,景德镇的气氛很好,应当请更多的画家来画瓷画。因为我一直从事商业,很敏感,一下子就觉得这里面有商机。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我下定了决心。"罗桂下了一个不小的决心,将自己之前二十年的积蓄全部投了进去,原来的生意也不做了。2008年,她的新店"人间瓷画"开张了。这家店看上去还是卖的瓷板画,经营模式却与传统店面大不相同。她和一些知名画家和优秀青年画家签约,将他们的瓷画作品以艺术品的形式包装售出,张国君是她的第一个签约画家。她的店里,摆放的所有瓷画均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它们或传统或前卫,但都有一个明确的指向:艺术陶瓷。2009年秋拍,人间瓷画的两幅作品在翰海拍出了好成绩,罗桂和她的新瓷画经营模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说到当初怎么能下这么大的决心,她笑着说:"我在景德镇长大,我的心愿就是把瓷都的名气打出去。景德镇在陶瓷上的地位根深蒂固,关键看我们怎么运用这一点。景德镇的过去可能无法超越,但是完全可以打造另一种辉煌。特别是名家大师用民族的、国际的语言来创作瓷板画,把它们推向世界,就可以展示出瓷都全新的定位。对我而言,能为中国的陶瓷文化做一点贡献,又可以给自己带来利益,何乐而不为?"罗桂的瓷画店正如她所说还是"一株小草",目前店中的瓷画以青花居多。粉彩也好、肖像画也好,都还只能存在于设想中。但无论如何,这样新鲜的模式为瓷板画的未来开创了一条新路。其实,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变革。据南昌市东湖区文化馆馆长舒筱玲说,最近南昌的年轻人开始定制手绘瓷像当作时尚礼物。孩子们也对这门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些学校将瓷绘带进了课堂。我们也看到,曾先后向杨厚兴、冯杰学艺的谢峰在多年放弃之后,又拿起了画笔。冯杰在钻研吸收传统瓷艺技巧,而谢峰正走在吸收油画技巧的路上。虽然现在还看不清南昌瓷板画的未来,但每个人都感觉得到外部环境越来越好。正如罗桂所说,过去的可能无法超越,但却可以铸造另一种辉煌。相信这门与变革相伴、在机遇中成长的艺术,一定会带给我们新的惊喜。瓷板画大师介绍邓碧珊(1874一l950),字辟寰,号铁肩子,堂号晴窗读书楼,江西省余干县人,前清秀才。早年靠绘 画瓷板肖像为生,陶瓷肖像结画是他发明的。邓碧珊专功鱼藻兼画花鸟,邓碧珊的鱼虫,在设色上受东洋画艺术的景响,他的笔及构图又受宋画的影响较深,他的早期花鸟又受岭南画派的影响,足见邓碧珊先生孜孜以求,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1874年,邓碧珊出生于余干县龙津镇鄱阳湖边的一户人家。父亲以打铁为生,暇时也常下湖捕鱼,母亲勤劳节俭,家境较为殷实。儿时的邓碧珊常随父亲下河捕捞,极喜鱼儿。兴致来时便伏于案几之上以指沾水画鱼,并用指甲点鳞,颇见童趣天真。父亲见小儿如此聪慧,自是疼爱有加,及至启蒙之龄,便送入一家学堂念书。由于邓碧珊聪明机敏,悟性极好,学业大有长进,练就了一手好书法,而且爱好绘画,常自找些字画来临摹,成为家乡小有名气的秀才。l909年,邓碧珊在老家教私塾。1911年废科举制后到饶州(今波阳县)陶业学堂任教,并尝试陶瓷绘画。1913年到景穗镇,初始以字画为业,也常替人代写瓷字。邓碧珊早期主要画山水,后绘瓷板肖像。他最早尝试用马尾织造的九宫格绘制人像,乃瓷制肖像画创始人,景德镇的瓷像画家张洛山等均出其门下。邓碧珊绘制的名人瓷像参加全国工艺品展览,荣获一等奖。大约40岁后,专事粉彩鱼藻,自成一家。邓碧珊文学艺术修养颇深,诗书画俱佳,在当时的陶瓷美术界属颇有才学者,深得景德镇绘瓷艺人的敬重。王琦早期绘瓷像即由邓碧珊传授,并执弟子礼向邓学习书法诗词,在"珠山八友"中论书法艺术,邓碧珊乃首屈一指。邓碧珊虽为清末秀才,授业于传统儒学,但他思想活跃,很能接受新生事物,具有首创精神。他不仅开瓷板肖像画之先河,还不囿于传统的中国画手法绘瓷,大胆借鉴吸收日本东洋画技法,这在当时的陶瓷美术界,可谓是独辟蹊径。 1928年,邓碧珊加入由王琦发起的"月圆会",系"珠山八友"最早的成员,时年54岁。1930年,邓碧珊因当讼师之干系惹下杀身之祸,过早地结束了如日中天的艺术生命。邓碧珊早年受过良好的教育,不仅饱读诗书,有着扎实的文学功底,而且工于书法,尤以篆书为佳。加上他对唐诗宋词、古人书画耳熟能详,因此,其画作自是出手不凡。邓碧珊当时在景德镇属外来画家,没有像一般的绘瓷艺人那样经历师传学艺。正因为如此,当他一旦掌握绘瓷工艺技术,便使他的作品一面世就散发着浓厚的书卷气,格调高雅,个性鲜明。邓碧珊的传世作品多为粉彩鱼藻图,偶见墨彩风景画。他早期的瓷板肖像画和山水画难觅。从现存的《竹林图》墨彩瓷板画和《三苏故宅》墨彩瓷板画来看,显然受西画影响。它的透视及光影关系与传统中国画的山水迥然不同,更像一幅黑白 风景照片。从中也可以看出邓碧珊有着很强的造型能力,掌握了西方绘画的透视原理和光影关系与体积感。这一点他有别于当时其他的绘瓷艺人,比他们先接受西方的艺术思想和绘画理论,并应用于陶瓷绘画,这在清末民初相对闭塞的景德镇来说,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创新。邓碧珊的粉彩鱼藻瓷画,开瓷艺鱼藻文人画之先河,在景德镇乃至中国瓷艺界仍属首创。此前瓷上画鱼多为图案装饰之类,邓碧珊在鱼鳞绘制上独运功力。无论是鱼鳞的疏密排列,还是明暗关系,乃至鱼之尾、鳃、鳍,都体现了他一贯的写实风格,实到鱼之背鳍一根不少,十分注重写实在画面细部的体现。构图上,邓碧珊习惯先画鱼,再择空填藻,鱼与藻远近位置块面大小安排十分精到。两三尾鱼悠游在几簇藻萍之间,画面生机盎然。同时,邓碧珊在传统的中国画笔墨意趣与日本东洋绘画技法相结合上,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写实且生动传神,笔墨细微精到,颇具宋画遗风;而整个画面构图简洁秀美,设色工整清丽,又很有日本东洋绘画风格,却不是生搬硬套的东洋画模式。此外,他画面上的题诗、落款及印章,位置经营很是考究,章法颇严。正因为他善于大胆借鉴又能够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了其独具的简约清丽、沉郁高雅的艺术风格。邓碧珊的传世作品不多,大都为粉彩鱼藻瓷板画,也见少量绘于水盂笔洗等文房用具上的作品,创作高峰期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邓碧珊画鱼得其形更得其神,所画鱼群或顾盼生情、或聚首嬉戏、或遥相呼应、或结队悠游…曾有人讨教其画鱼秘诀,他一言以蔽之:"游而不散"。这既是他多年创作经验的总结,也与他多年居住水乡悉心体察生活所得不无关系。他的粉彩鱼藻瓷板画,常是画鱼而不画水,却依然让人感到鱼在水中游。鱼的姿态,藻的浮动,仿佛处处都感到水的存在,这正是他在日常生活中深入细致地观察和深谙"意到笔不到"的结果。他用笔墨色淋漓,鱼的质感和色态、片鳞细草都满含水分,画出的茎叶像有空管。用墨添色,浓淡相宜,粗细相间,堪称细微之处见精神。邓碧珊的粉彩鱼藻瓷板画,大都题有行草诗文,所题诗文不仅与画面相得益彰,而且极有品位。如《游鱼图》粉彩瓷板画诗云:"弄萍濯破镜花秋,掉尾扬鳍得自由。最怕碧峰岩下影,风藤如线月如钩。"写得意境深幽,意趣动人,比喻极富想象力,读来令人回味无穷。邓碧珊对中国书法艺术有较深的造诣,练过相当长时间的颜体、柳体,临摹过北魏、隋唐的碑文。他善写行书,多用中锋运笔,笔势苍郁遒劲。钤印常见有白文"邓氏"、"碧珊"、"邓碧珊画",朱文"碧珊",朱文闲章"小溪钓徒"等。邓碧珊由一名乡间私塾先生,成为景德镇一代陶瓷美术名家,固然得益于他的资质聪颖,更凭藉他不囿成规、敢于创新的精神。其子邓锡龄(又名邓青莲)、邓碧荪、孙邓肖禹均为景 德镇一代瓷画名家。邓碧荪及其弟子张沛轩承其衣钵,亦为画鱼高手。汪野亭(1884-1942),名"平",字"野亭",号"元鉴"、"平山"、"平生"、"老平"、"垂钓子"、"平山草堂主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县传芳村,故亦号"传芳居士",斋名"平山草堂"。汪野亭粉彩工艺的成就,还表现于他致力于墨彩山水的工艺变革。传统的墨彩山水,一般用"艳墨"作画,汪野亭另辟蹊径,选用珠明料作画,再加盖雪白。可工细、可奔放、可纯以线描、可多种皴法并用、可染擦浓淡,随心所欲。烧成后,乃见一层淡雅的紫色保护着画面,使画面特别柔和清雅,层次丰富,韵味盎然。他用此新法绘制的墨彩瓷板画《江山胜景图》,在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上,以独树一帜的新技法获得金奖。辛亥革命期间,官窑解体、民窑兴旺,陶瓷艺术行业掀起弃旧立新的浪潮,一批科班出身的文化人及有识之士纷纷自立门庭,组建学术研究社团。汪野亭的画室"平山草堂"应 墨彩山水"的研究。汪野亭的粉彩山水别开生面,运而生,致力于"浅绛山水"和" 得益于工艺的创新,更得益于艺术的创新。他率先运用"通景山水"章法装饰瓶类制品,开20世纪初景德镇粉彩山水装饰章法的新风。所谓"通景",就是将一个画面以一个完整的构图,在圆柱式的器皿上展开,让人从任何角度都可以看到完美的画面。即将山水相连、境气贯通的一个整体画面,布局在各种造型的器皿上,一改以往仅一面饰画,另一面题款,或在锦地开光的斗方中作画的山水装饰故习。自然界山外有山,流水不息,意境万千,乃天设地造的四时景观。"通景"法在表现自然景观时,使观画者冥想"山水源头无觅处,游子信步山水中"的意境。在陶瓷绘画史上,花鸟、图案采用"通景法"较多,而山水画大多都是在图案开光的小面积上作画。汪野亭的山水画采取山水相连、云雾飘逸等巧妙的连接处理,形成360度的完整构图,没有勉强的连接痕迹。"通景山水"自问世至今,已跨越近一个世纪,在景德镇一直为同仁们所沿用。 汪桂英作品 汪桂英,女,室名"平山草堂"。原籍江西省乐平市,1931年8月出生于景德镇,1954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美术系。1956年调入中国轻工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艺术室,高级工艺美术师,长期负责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艺术室的陶瓷造型设计,并主持参与了"7501"瓷及多项国家礼品瓷的设计与开发。1978年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汪桂英出身于陶瓷美术世家,其父汪野亭是景德镇陶瓷美术名家、"珠山八友"之一。桂英擅长陶瓷器型设计、高温色釉综合装饰,兼长中国画。工粉彩山水、釉下彩花卉。她的粉彩山水瓷 画,既得其父遗韵,又借鉴西画技法,广采山水画名家名画的画风画技,其构图简洁明了,意境宁静高远;用笔或不拘成法,雄浑豪脱;或工致秀丽,细密清妙。写意工笔,各有所长。她的色釉综合装饰,气韵生动,形意自然。她在陶瓷造型和装饰设计结合上,长期实践,苦心探求,作品型巧而画美,技法圆熟,笔法纤秀。她坚持古为今用的方针,吸取传统技艺的精艺,以当代社会需求为中心,开发新造型、新工艺和新装饰,为丰富行业的产品结构服务。其主持和参与的"宋代陶瓷器型研究",取得实际性成果。研究报告"器型与变形的关系",收入轻工业部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集。其设计的竹节茶杯、园底茶杯、青果茶具、玉兰茶具、太白酒具等,为厂家列为拳头产品或国家礼品瓷。她主持和参与的"7501"项目造型设计,突破了传统餐具配套的格局。她在"雍正粉彩"、"高温色釉综合装饰"、"粉彩山水"、"青花山水"的研究中融合秉承家艺,形成自我风格,"高温色 活跃了瓷艺界的艺术交流和创作活动。她的作品在历届全国工艺美釉综合装饰" 术展、全国陶瓷评比、市百花奖中累累获奖,其双面釉"山水"瓷板获奖后,为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粉彩山水"宝塔瓶获巾帼杯大奖赛特别奖。其作品在国外展出为海内外人士收藏。1978年授予"陶瓷美术家",1987年为景德镇市代表团员回访日本濑户市,并与日本同行交流瓷艺。1992年在香港举办个展,1994年授予"陶瓷世家",2003年授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两次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并曾选为全国妇代会代表,省妇联执委,省政协委员,市人代会代表。其作品及生平载入《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名人辞典》、《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名人录》、《艺术陶瓷》、《瓷都艺星》、《景德镇陶瓷艺术精品鉴赏》、《景德镇当代美术作品集》等典籍著作。 曾军-《秋意》40X40(CM)新彩瓷板 曾军,一九六八年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画室名:"平山草堂",景德镇珠山八友--汪野亭第三代传人,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协江西分会会员、景德镇分会常务理事,景德镇青年陶艺家协会会员。一九八八年考入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一九九二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并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就职于中国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艺术室(现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艺术中心)。由于出生于陶瓷世家,自幼深受陶瓷艺术的熏陶,在外祖父汪野亭、母亲汪桂英的影响下,对传统粉彩山水情有独衷,参加工作后专心跟随母亲学习陶瓷山水画。作品在继承家传的传统粉彩"汪派青绿山水"基础上,在创作中融入大学期间所学的水彩、版画的西方绘画艺术的部分表现语言,同时 结合现代山水表现风格,在传统陶瓷山水绘画的创作形式上在构图、透视、设色及山水树木、舟船屋舍等绘画诸元素的安排、取舍和运用等方面根据自己的艺术理解做了许多有益的钻研和探索,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陶瓷山水画艺术的独特见解和理论,作品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的空间层次安排,根据主题画意来安排画面的视觉中心,既加深了画面的空间感,又使中心内容更贴近主题画意; 作品充分表现了大自然风光的壮丽使作品既有传统气息,又有很强的时代特征; 秀美和中国文人画的深远意境,画面清新淡雅却不失雄伟的气势,手法细腻亦有大气的画风。从事陶瓷艺术创作以来,作品得到陶瓷艺术爱好者、同行及收藏界等多方面的认同和赞许,也曾被中南海丰泽园、日本恩巴现代美术馆、江西博物馆等多处收藏,还在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百花奖"、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凤凰奖"以及多个陶瓷艺术评展活动中获得各级奖项。由于个人艺术的成绩较为突出,1994年景德镇置镇990周年大庆时,作为三代从事陶瓷艺术创 景德镇陶瓷美术名家、景德镇"珠山作成果突出的第三代,连同外祖父汪野亭( 八友"之一,"汪派青绿山水"的创始人,作品曾在1912年在巴拿马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母亲汪桂英(陶瓷美术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景德镇女陶艺家协会会长。)被授予"陶瓷世家"称号,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的同时,在本工作单位曾担任艺术中心副主任,负责陶瓷艺术礼品瓷、纪念瓷的设计开发和生产管理工作,同时担任陶瓷学院研究所"08奥运会礼品瓷开发组"副组长。还参加政府、陶瓷艺术界重大的画册和大学的史料、宣传画册、作品集和教材的编辑工作,担任编辑、编委。主要的书刊有《景德镇陶瓷百期珍藏版》、《新彩技法》等,其中《新彩技法》获得景德镇陶瓷学院优秀教材二等奖、江西省第五届教材评比三等奖。 特别声明: 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 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本文档为【南昌瓷板画 一炉 雅火炼玉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21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2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1-28
浏览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