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

举报
开通vip

马克思主义原理nullnull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基础) 主讲人:杨加宁 null基础课程的两大任务听得懂记得住理解基本理论熟记重要考点: 关键字+练习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二章和第三章(资本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马原课程内容及结构划分: 八个章节&三大板块马原课程内容及结构划分: 八个章节&三大板块1.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3.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5.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

马克思主义原理
nullnull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基础) 主讲人:杨加宁 null基础课程的两大任务听得懂记得住理解基本理论熟记重要考点: 关键字+练习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二章和第三章(资本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马原课程内容及结构划分: 八个章节&三大板块马原课程内容及结构划分: 八个章节&三大板块1.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3.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5.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6.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7.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8.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 …的观点, …的学说, …的科学理论(体系) ①创造者:马恩 继承者:之后马克思主义者 ②阶级属性 无产阶级 ③研究对象 普遍规律(三个“方面”+三个“主义”)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2. 哲学在人类知识体系中地位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3.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意识(精神) vs 物质 也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者的关系和矛盾: 来源于实践、解决于实践。课上练习:绪论课上练习:绪论1997. 单选 恩格斯认为: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都是( )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C课上练习:绪论课上练习:绪论1992. 单选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 ) A. 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 B. 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 C. 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 D. 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 D课上练习:绪论课上练习:绪论1995. 单选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意识本质问题 C. 世界本原问题 D. 实践本质问题 C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4. 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中的党性/“两个对立”) 唯物主义 vs 唯心主义 辩证法 vs 形而上学 第一个对立最根本;后者的对立从属于前者。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5. 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 人的感觉、经验、意志--世界的本原 “心静自然凉”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陆九渊)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阳明)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5. 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 ②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精神—世界的本原 宗教(“有神论”) “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柏拉图) “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通过自己的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派生出来的。”(黑格尔) “理在事先,理在气先。”(朱熹)课上练习:绪论课上练习:绪论1994. 多选 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 ) A. 世界统一于存在 B. 世界是观念的集合 C.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D. 世界是上帝的创造物 E. 物是感觉的集合 CD课上练习:绪论课上练习:绪论1997. 多选 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 A. 我思故我在 B. 存在就是被感知 C. 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 万物皆备于我 E.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ABDE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6.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⑴古代~~ ⑵近代~~ ⑶马克思主义的~~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6.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优点: 肯定物质性、有辩证法; 缺点: 世界的本原→几种具体事物 肤浅、直观、笼统、模糊、粗糙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6.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①古代东方 “五行说”、“阴阳”二气 《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西周)“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 《太极图说》“阴阳接而万物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6.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古希腊 泰利斯 “万物产生于水,并经过各种变化之后又复归于水。” 德谟克利特 “世界是由物质的原子和空虚构成。” 赫拉克利特 “世界是一团不断燃烧、永不熄灭的火,上升为气,下沉为水和土。”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6.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旧唯物主义 1)优点: ①积极作用:新兴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产物 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 ②唯物(自然科学基础) 2)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①机械:机械力学定律 ②孤立、静止:分部门研究、既成事实 ③唯心史观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6.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英]霍布斯——“世界上的一切运动都属于机械运动,可以用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 [德]费尔巴哈——“东方人看到统一忽略差异,西方人看到差异忽略统一。”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6.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马克思主义的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五大革命导师及其亲密战友 马恩列毛邓 + 鲁迅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7. 马哲的基本特征: ①研究对象: 三个“方面”的最一般规律 ②内容: ⅰ.两个“统一”:(彻底完备) 唯物主义+辩证法 唯物的自然观+历史观 ⅱ.唯物史观最基本的出发点和原理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ⅲ.马克思毕生的两大贡献: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③功能: “实践” ⅰ. 根本特征/本质特征: 实践性 + 科学性 + 革命性 实践性 + 科学性 + 阶级性 ⅱ. 显著特征: 实践性 + 阶级性。 ⅲ. 最显著特征: 实践性课上练习:绪论课上练习:绪论1994. 单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 A. 阶级性与群众性的统一 B. 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C. 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D. 批判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C课上练习:绪论课上练习:绪论1995理. 单选 1. 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A. 剩余价值论 B. 阶级斗争理论 C.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 科学的实践观 D第一章:绪论:总结第一章:绪论:总结1. 哲学的基本问题 2. 哲学的基本派别:“两个对立” 3.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3个 4. 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2个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一、物质 1. 物质的内涵 1) 物质的科学内涵与定义(以意识为标杆): 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但又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2) 物质的特性 ①客观实在性(根本特性) ②可知性(可以被认识) 2. 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 “没有正确的调查也没有发言权”课上练习:唯物论课上练习:唯物论1992. 单选 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A. 本原和派生的关系 B.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B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1995. 单选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 ) A. 承认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B. 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 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 C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1993. 多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 ) A. 把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归结为粒子在量上的不同 B. 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特征 C. 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D. 没有以科学的材料作为依据,纯属自发的猜测 E. 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体 ABCE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二、运动 1. 运动的内涵 1)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及其存在方式 指一切事物的变化及其过程; 2)包括: ①位移 ②事物与现象的产生、发展与灭亡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二、运动 2.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①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体(刻舟求剑) ②运动一定要有主体,且只能是物质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承担者、基础;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1996. 单选 《坛经》中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慧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D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三、静止 1. 定义: 是物质运动的相对平衡、暂时稳定的状态; 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形式。 2. 包括: ①无位移 ②无质变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三、静止 3. 与运动的区别 ①运动是 ②静止是 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4. 与运动的联系 任何物质的存在: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2006. 单选 1. 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 变是世界的本质 B. 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 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C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1992. 单选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 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 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D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 5. 承认静止的意义 ①静止是衡量运动的量度; ②是物质存在并发展的前提; ③是认识事物的前提。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1993. 单选 运动应该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 ) A. 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 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C. 运动的原因和根据 D. 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 B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四、运动的基本属性和存在形式——时空 1. 时空的定义: 时间+空间 时间:一维不可逆性 空间:三维性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2. 时空的特性: ①绝对性 ②相对性 ③无限性 ④有限性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五、意识 1. 意识的产生 无生命物质→低等生物→动物→人类 ★反射: 反射=无条件反射(本能)+ 条件反射(后天) 意识——第一信号系统 + 第二信号系统共同作用 ★第一信号系统: (动物经验) 人和动物都有 ★第二信号系统: (语言和文字) 只有人有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2. 意识的本质 属于物质(同一性); 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3.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①客观内容: 外部信息→意识 ②主观形式: 人脑 = 加工厂(不是“模仿”)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1991. 单选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 )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 意识不受认识主体的制约 C. 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D.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 C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1999文.单选 2.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4.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 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③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坚持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承认能动作用。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正确前提: 要遵循客观规律, 并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E.g.: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要遵循客观规律,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1991. 单选 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 施工 文明施工目标施工进度表下载283施工进度表下载施工现场晴雨表下载施工日志模板免费下载 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A. 意识产生物质 B. 意识转化为物质 C. 意识决定物质 D. 意识创造物质 B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2000文. 单选 1.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 A. 决定性 B. 预见性 C. 能动性 D. 主动性 C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2000理. 单选 1.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 A. 客观性 B. 能动性 C. 对象性 D. 任意性 B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六、实践 1. 定义: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 范畴 ①生产 ②处理社会关系 ③科学实验 3. 基本特征 ①物质性(直接现实性); ②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 ③社会历史性(受历史条件制约)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六、实践 4. 实践的主体、客体与中介 主体:人 客体:实践的对象 中介:各种工具与手段 5. 实践是形成社会关系的基础(发源地) ①人与自身意识 ②人与人 ③人与自然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2002理. 单选题 2. 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 ) A. 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 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 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 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B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2003. 单选题 2. 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 A. 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 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 人的实践活动 D. 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C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6. 人与自然 ①物质世界的划分(人类的实践→分化) 物质世界=人类社会+自然界 人类所生活的世界=人类社会+人化自然 未人化的自然=“自在”世界(self-being) 人化的自然=“自为”世界(self-making) ②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遵循客观规律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2002理. 单选 1. 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 A. 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 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 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 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 A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2002文. 单选 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B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七、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1. 世界的普遍联系原理 ⑴联系的定义: 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⑵联系的特征:①客观性:②普遍性: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1. 世界的普遍联系原理 ⑵联系的特征: ③通过“中介”(媒介、桥梁、环节)来实现; ④多样性 2. 整体与部分: ①整体: 稳定结构、特定功能 ②反对将整体中的各部分割裂开来--反对形而上学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2005. 多选题 16、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AC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2001理. 多选 17. 每一复杂的生物个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细胞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细胞中的DNA都包含了该生物个体所有性状的遗传信息。由此可见( ) A.整体等于各部分的总和 B.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 C.整体的所有属性存在于部分之中 D.整体和部分是相互渗透的 E.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生成和转化 BDE 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2004. 辨析 31.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对漫画中所反映的工作方式进行辨析。 “工作分段——任务终于落实到人了”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3. 事物的永恒发展 ①发展的实质: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②过程(“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3. 事物的永恒发展 注:是不是所有的变化=发展? E.g.: 张勋复辟、王莽改制 是不是所有的发展永远是一往无前的? 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3. 事物的永恒发展 ③反对割裂两者联系(反对形而上学): ⅰ. 新事物都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 E.g.: 新中国与旧中国;旧中国与清政府 ⅱ. 既否定旧事物中的消极腐朽,也吸收了旧事物合理、适应新条件的因素 E.g.: 国学热(孙子兵法、易经)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2007. 多选 19. 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记录。科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记录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他说:“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 ) A.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C.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 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 ABCD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4. 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①地位和作用: ⅰ. 它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ⅱ. 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②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ⅰ. 基本概念 ★矛盾:对立统一 注:辩证矛盾vs.逻辑矛盾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4. 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同一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斗争性:相互制约、相互排斥 差异→…→战争 “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战争、灾害 vs. 建设、发展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2001文. 多选 16. 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面使自己获得发展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E.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ABDE 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1998理. 辨析 24.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如果两党的原则分歧很大,以致一执政党转变到另一执政党的就意味着根本转变,那就太危险了。” 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5.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 ⑴共性: 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 ⑵个性——三个“各有其特点” ①每个矛盾~~~~~; ②每个矛盾的不同发展过程和阶段~~~~~; ③每个矛盾的各个方面~~~~~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5.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 ⑶共性vs.个性关系原理 ①互相对立(有差别): 无条件的、绝对的vs有条件的、相对的 ②有机统一: 双方都离不开对方(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6. 矛盾分析法(“两点论”+“重点论”的结合) ⑴“两点论”: ①含义:兼顾矛盾双方,不片面、不偏废 ②是矛盾双方统一性的体现 ③体现了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 =个别→一般→个别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6. 矛盾分析法(“两点论”+“重点论”的结合) ⑵“重点论”: ①含义:兼顾矛盾双方的同时,突出重视其中一方 ②是矛盾双方对立性的体现(要有差别,敢于打破成规) ③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论意义: Ⅰ. 抓主要矛盾(抓关键) Ⅱ. 抓事物的主要方面(看主流)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7. 事物的量变质变原理 ⑴质、量、度的概念 度:质的数量界限 适度原则(“过犹不及”) Eg: 吃包子、烧开水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7. 事物的量变质变原理 ⑵质量互变规律:量变→质变→量变 ①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 ②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③区分二者根本标志: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1992文. 单选 9. 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质变和量变的根本标志( )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过程是否有部分质变 C.事物的变化超过度的范围 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C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1993文. 单选 3.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 ) 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C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1997理. 单选 2. 在工作中防止“过”与“不及”的关键在于( )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 D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1992理. 单选 7.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社会由自由竞争到垄断阶段的变化是( ) A.根本性的质变 B.单纯的量变 C.总的量变中的部分质变 D.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 C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8. 必然性和偶然性 ①区别: 偶然性—— 不确(稳)定;受外在条件影响;具有相对性 必然性—— 确(稳)定;内在;绝对性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8. 必然性和偶然性 ②统一: ⅰ. A寓于B中; ⅱ. B背后隐藏着A; ⅲ. 二者可转化 Eg:王懿荣与甲骨文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9. 现象和本质 ⑴二者区别:生动性vs.稳定性 ①现象—表象 ②本质—规律性,无数次现象中的共性 ⑵二者联系:外部表现 ①现象反映本质,本质外部表现为现象; ②即使是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假象vs错觉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课上练习:唯物论+辩证法1998理. 辨析 23.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总结第二章:唯物论+辩证法:总结一、物质 二、运动 三、静止 四、时空 五、意识 六、实践(包括人与自然) 七、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1. 普遍联系 2. 事物的发展 3.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4.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5. 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 6. 必然性、偶然性第三章:认识论第三章:认识论一、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1.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决定”vs.“指导” ⑴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②是认识的目的与动力 ③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第三章:认识论第三章:认识论 1.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决定”vs.“指导” ⑵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受意识支配) ①正确的: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 ②错误的:对实践产生消极影响,破坏实践,甚至失败。第三章:认识论第三章:认识论1.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⑶知行观(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反对唯心主义认识论) 反映论vs.先验论 ①知先行后(知易行难) 主观唯心主义:认识主观自生(“内省”、心灵创造) 客观唯心主义:上帝启示第三章:认识论第三章:认识论1.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②行先知后(知难行易) ③知行合一 王阳明 ④知行统一 孙中山、毛泽东课上练习:认识论课上练习:认识论2000理. 多选 18.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 世界的可知性 B. 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 认识起源于经验 D.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E.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BD课上练习:认识论课上练习:认识论2002理. 多选 16. 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一思想表明了( ) A. 知行不可分割 B. 知行合一 C. 知行相互促进 D. 行先知后 E. 行难知易 ACD第三章:认识论第三章:认识论2.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实践—认识—实践 ⑴感性认识vs理性认识 ①区别:认识的初级阶段vs.高级阶段 直接性、具体性vs.间接性、概括性 ②联系:两者相互依存, 统一于实践 “感性←理性”: 唯物论; “感性→理性” : 辩证法第三章:认识论第三章:认识论2.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实践—认识—实践 ③实现从感~到理~的飞跃 感性材料 + 加工过程 ④实现从理~到感~的飞跃: 检验认识课上练习:认识论课上练习:认识论2002文. 辨析 31. 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课上练习:认识论课上练习:认识论1999文. 单选 3. 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 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第三章:认识论第三章:认识论⑵认识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 ①范畴: 理性≈理智; 非理性=情感、意志、冲动、激情、想像、直觉、灵感 E.g.: “早上起床”,“进球脱衣”,“打针吃药” ②理性因素的作用:解释、指导 ③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动力、诱发第三章:认识论第三章:认识论二、真理与价值 1. 真理的定义 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 真理的客观性(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⑴内容客观 ⑵标准客观 是不是每一种认识都是真理? ①主体的认识与客体三个“一致”(状态、本质、规律)=真理 ②反对“多数人”(马赫主义)、实用主义课上练习:认识论课上练习:认识论1999文. 单选 4. 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D第三章:认识论第三章:认识论二、真理与价值 3.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⑴绝对性:客观性、无条件性 ⑵相对性:有待扩展、有待深化 ⑶二者联系: 任何真理都是两者的统一 二者相互包含、相互转化课上练习:认识论课上练习:认识论1993理. 单选 3. 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 A. 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 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 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 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D第三章:认识论第三章:认识论4. 价值 ⑴定义: 特定属性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意义(取vs.舍) ①同一客体对不同主体价值不同; ②同一主体对客体的追求不同。 ⑵作用: (在实践中)激励、制约、导向第三章:认识论第三章:认识论4. 价值 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价值观——“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课上练习:认识论课上练习:认识论1990理. 单选 9.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 ) A. 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B. 个人的自我选择和自由发展 C. 个人的主体性的增强和自我实现 D.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人的尊重 D课上练习:认识论课上练习:认识论2004. 单选 3. 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 ) A. 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 B. 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 C. 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 D. 人的价值表现了人的能力的大小 C第三章:认识论:总结第三章:认识论:总结1. 认识vs.实践 2. 感性认识vs.理性认识 3. 认识中的理性因素vs.非理性因素 4. 真理(客观性、相对性和绝对性) 5. 价值第四章:唯物史观:预告第四章:唯物史观:预告1. 社会基本矛盾 ⑴社会存在vs社会意识 ⑵经济基础vs上层建筑 2.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3. 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⑴两种历史观 ⑵人的本质 ⑶群众路线第四章:唯物史观第四章:唯物史观一、社会基本矛盾与运动规律 1. 社会存在vs社会意识:物质vs.意识 ⑴社会存在 =社会实践 + 物质生活条件 包括:物质生产 + 生产方式 + 地理 + 人口 ★四者中,谁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生产方式=生产力 + 生产关系第四章:唯物史观第四章:唯物史观一、社会基本矛盾与运动规律 1. 社会存在vs社会意识 ⑵社会意识 =社会心理+风俗习惯 包括:个人(社会)意识+个人(社会)心理+风俗习惯 ⑶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①存在决定意识, 意识反映存在,并反作用于存在; ②意识有相对独立性,二者的发展不一定同步。 E.g.: 西藏、苏联政治改革第四章:唯物史观第四章:唯物史观一、社会基本矛盾与运动规律 2. 经济基础vs上层建筑 ⑴经济基础=物质生产 + 生产方式 ⑵上层建筑: (观念)上层建筑 =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宗教… (政治)上层建筑 =政党+法院+军队+警察+监狱…第四章:唯物史观第四章:唯物史观一、社会基本矛盾与运动规律 2. 经济基础vs.上层建筑 注: 在阶级社会中, 政治~~的变革与观念~~的变革谁先? 政治上层建筑的变革树状图:唯物史观树状图:唯物史观一、社会基本矛盾与运动规律课上练习:唯物史观课上练习:唯物史观2003. 单选 4. 生产力的社会条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 ) A.政治法律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B.生产关系 C.历史文化传统 D.伦理道德规范 B课上练习:唯物史观课上练习:唯物史观2001文. 多选 17. 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 ) 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D.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 E.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 ABD课上练习:唯物史观课上练习:唯物史观1999理. 多选 18. 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 政治法律制度 C. 国家政权 D. 社会意识形态 E. 社会风俗习惯 BCD课上练习:唯物史观课上练习:唯物史观2003. 辨析 31.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第四章:唯物史观第四章:唯物史观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 社会基本矛盾(两对)—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⑴生产力vs.生产关系 ⑵经济基础vs.上层建筑 二个矛盾谁更根本? 第一个最根本,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 A决定B,B反映A,并反作用于A第四章:唯物史观第四章:唯物史观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2. 阶级斗争 ⑴不是最根本的 ⑵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 3. 科学技术第四章:唯物史观第四章:唯物史观三、两种历史观的对立: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1. 唯心史观vs唯物史观 两派争论的核心:谁是历史真正的创造者? “英雄史观”vs.“人民创造历史” 注:什么是人民? Ⅰ. 质:推动历史发展 Ⅱ. 量:大多数人第四章:唯物史观第四章:唯物史观三、两种历史观的对立: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英雄史观”vs.“人民创造历史” ①人人影响历史(影响vs.创造) ②英雄人物[历史杰出人物]带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带有偶然性) Ⅰ. 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Ⅱ. 若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民意愿,也会走向反面 E.g.: 李自成、国民党(大陆/台湾)第四章:唯物史观第四章:唯物史观三、两种历史观的对立: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2. 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⑴群众观点 坚信,全心全意,一切向,虚心向 坚信人民群众自己可以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 一切向群众负责,虚心向群众学习 ⑵群众路线第四章:唯物史观第四章:唯物史观三、两种历史观的对立: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2. 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⑵群众路线 一切、一切、从来、到去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四章:唯物史观第四章:唯物史观三、两种历史观的对立: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2. 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⑵群众路线 关于“群众”的记忆口诀 “健全一心,一切来到 ” 第四章:唯物史观第四章:唯物史观三、两种历史观的对立: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3. 人的本质 人的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 以人为本 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课上练习:唯物史观课上练习:唯物史观2003. 多选 17.下列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 ) A.人人创造历史 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D.人们总是在既定条件下创造历史 E.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 BCDE课上练习:唯物史观课上练习:唯物史观2009. 4. 单选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司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A.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 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 C.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 自由理性的外化 C第四章:唯物史观:总结第四章:唯物史观:总结1. 社会基本矛盾 ⑴社会存在vs.社会意识 ⑵经济基础vs.上层建筑 2.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3. 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⑴两种历史观 ⑵人的本质 ⑶群众路线第五~六章: 政治经济学 ——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第五~六章: 政治经济学 ——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1. 劳动的二重性 2.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3.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4.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5. 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第五~六章:政治经济学第五~六章:政治经济学1. 劳动的二重性 ⑴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 ⑵使用价值vs.价值(“无差别”、“一般”) ⑶第一个对立决定了第二个对立 ⑷地位:该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第五~六章:政治经济学第五~六章:政治经济学2.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平均) ⑵商品交换(基础[价值量];原则[等价交换]) ⑶价值规律表现形式(围绕、波动)第五~六章:政治经济学第五~六章:政治经济学2.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⑷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一般等价物(货币为特殊商品,自身也有价值) ①价值尺度:商品标价的标准 ②流动手段:商品→商品变为商品→货币→商品 第五~六章:政治经济学第五~六章:政治经济学2.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⑷货币的基本职能: ③贮藏手段:购买力储备,财富象征 ④支付手段:[赊]先拿走后给钱 (支付债务、地租、利息、税款、工资) ⑤世界货币:购买国外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 第五~六章:政治经济学第五~六章:政治经济学3.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价值增殖) 前提:资本家购买的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价值 >补偿劳动力的价值 单选:剩余价值体现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第五~六章:政治经济学第五~六章:政治经济学4.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⑴不变资本: 只转移物质形态,不产生价值增殖 ⑵可变资本:补偿劳动力的价值 个人创造的新价值—剩余价值 ⑶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 雇佣劳动的剩余劳动 ⑷剩余价值率:衡量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m’=m/v=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新价值第五~六章:政治经济学第五~六章:政治经济学5. 绝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 ⑴绝对~~~~: 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 ⑵相对~~~~: 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⑶:超额~~~~。 资本家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社会价值—商品个别价值第五~六章:政治经济学第五~六章:政治经济学5. 绝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 例:生产一个保温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0小时,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生产这种保温杯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缩短为10小时;其中杨氏集团生产保温杯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将必要劳动时间进一步缩短为2小时; 1)相对~~~~:20-10=10小时 2)超额~~~~:10-2=8小时第五~六章:政治经济学:总结第五~六章:政治经济学:总结1. 劳动的二重性 2.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3.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4.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5. 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nullThanks
本文档为【马克思主义原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93849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2-11-06
浏览量: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