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六朝文化世族的形成及其对江南文化的影响

六朝文化世族的形成及其对江南文化的影响

举报
开通vip

六朝文化世族的形成及其对江南文化的影响 六朝文化世族的形成及其对江南文化的影响� 周才 方 (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江苏 � 南京 � 210017) 摘� 要:六朝时期, 由于江南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长足发展, 南北文化交融, 促使社会发展水平总体提高, 涌 现出一批以儒学为宗的文化世族,主要有以吴郡陆氏、顾氏、张氏为代表的吴姓大族;以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为代 表的侨姓大族;以吴兴沈氏为代表的由� 武力强宗 转化而来的文化士族。这些文化世族各具独特的家学门风, 在经学、玄学、史学、文学、艺术诸领域多有建树,对丰富江南文化的内涵,提升其学术品位, ...

六朝文化世族的形成及其对江南文化的影响
六朝文化世族的形成及其对江南文化的影响� 周才 方 (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江苏 � 南京 � 210017) 摘� 要:六朝时期, 由于江南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长足发展, 南北文化交融, 促使社会发展水平总体提高, 涌 现出一批以儒学为宗的文化世族,主要有以吴郡陆氏、顾氏、张氏为代表的吴姓大族;以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为代 表的侨姓大族;以吴兴沈氏为代表的由� 武力强宗 转化而来的文化士族。这些文化世族各具独特的家学门风, 在经学、玄学、史学、文学、艺术诸领域多有建树,对丰富江南文化的内涵,提升其学术品位, 促进中华文化发展具 有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 关键词:六朝; 文化世族; 家学门风; 江南文化 中图分类号: I209. 95�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文章编号: 1673- 131X( 2005) 03- 0054- 06 Formation of Cultural Bureaucrat�landlord Families in the Six Dynastie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Regional Culture South of the Lower Yangtze River ZHOU Cai�fang ( Nanjing Xiaozhuang College, Nanjing 210017, China) Abstract: During the Six Dynast ies, w ith the relatively stable polit ical situat ion and blooming econ� omy in the region south of the low er Yangtze River,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cultures being blended, social development g reat ly enhanced, there emerged a g roup of Confucius�rooted cultural fam ilies, including Wu fam ily represented by Mr. Lu, M r. Gu, and Mr. Zhang in Wu county, Q iao family by M r. Wang in Langya and M r. Xie in Chen county , and Wu culture family developed from � Great m ilitary force clan by Mr. Shen. These cultural families had their unique learning t ra� dit ions and ethics and made considerable contribut ions to the studies of Confucian classics, meta� physics, historiography , culture and arts, and inserted last ing and signif icant influence on the en� richment of the essence of regional culture south of the lower Yangtze River and even the develop� ment of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 the Six Dynast ies; cultural bureaucrat�landlord families; learning t radit ions and ethics; regional culture south of the lower Yangtze River � � 秦汉时期, 江南地区由于经济落后,人口稀少, 民风尚武好斗, 政治上长期受到中原王朝的压迫, 所以这里的文化建树甚少,基本上乏善可陈。只是 到了西汉后期, 尤其是东汉时期,随着北方人士的 不断南迁, 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加上本土豪强 力量的积聚,江南文化才有所起色,开始出现一批 第 19卷 � 第 3期 2005 年 9 月 � � � � 金 陵 科 技 学 院 学 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 � � Vol. 19, No. 3 Sep. , 2005 � 收稿日期: 2005- 09- 02 作者简介: 周才方( 1964- ) , 男,江苏武进人, 副教授,研究方向:历史文化。 重文习儒、著书立说的文人学士, 取得了一定的学 术成就。到了汉魏之际, 江南开始崛起一批儒学世 家大族, 如著名的有所谓吴地�四姓 ! ! ! 顾、陆、 朱、张;会稽�四姓 ! ! ! 虞、贺、孔、魏。其中, �会稽 虞氏自零陵太守光至玄孙翻五世传∀易#。会稽贺 氏世传礼学。有名的党人名士,被列为八俊之一的 魏朗是会稽人。吴郡陆氏是∃世江东大族% ,自东汉 陆闳至汉末陆康,有好几个名士、达官。吴郡顾氏, 顺帝时顾奉官至颍川太守,是个名士。也有许多先 世名位不见史传, 但可以肯定是大姓的, 如吴郡之 朱、张、钱 唐 全 氏、阳 羡 周 氏、丹 阳 朱 氏 等 [ 1] ( PP. 49- 50)不过, 究其根源,这些世家大族除了 顾氏为汉代以前定居江东的土著外,其余都是两汉 时期南迁的移民宗族。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 江南文化的落后与不及中原。 随着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偏安政权先 后立国于江南, 这里不仅政治地位迅速提高, 一跃 成为南部中国的政治中心, 而且经济开发规模扩 大,程度不断加深,文化事业也有较快发展,一度成 为当时中国经济的重心和传承、发扬中原华夏文化 的主要基地,从而迎来了江南文化发展史上的一次 高潮。 江南的大规模开发是从三国孙吴时代开始的。 由于孙权执政长达半个多世纪, 政局长期保持稳 定,加上多次吸纳大量北方移民, 具有开发经济的 许多有利条件, 所以东汉时期经济状况还比较落后 的江南地区,到孙吴的中后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都有了相当的发展, 为以后经济的进一步开发和文 化的兴盛打下了良好基础。 东晋南朝是江南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时 期。这一时期, 北方胡族纷争,战乱频繁,中原经济 和文化遭受极大破坏,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倒退。为 了躲避战乱,大批世族士子和宗族百姓纷纷南迁, 形成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北人南迁的高潮,其影 响至为深远。尤其是作为衣冠文化代表的京洛士 族名流的南徙, 实际上将文化中心由洛阳迁到了建 康,给江南带来了先进的思想文化, 促使南北两种 文化在更大范围内碰撞交流, 最终融合成一种更高 层次的成熟的文化。在此基础上, 江南的大规模开 发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政治、经济、文化前所未有地 发展起来, 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均获得长足的进 步。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江南地区传统的儒 学世族继续发展,新的文化世族不断涌现。大致形 成了三种文化世族: 一是土著的吴姓大族; 二是南 迁的侨姓大族;三是由吴地的�武力强宗 转化而来 的文化士族。对此,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有论 述: �东晋初年孙吴旧统治阶级略可分为二类,一为 文化士族,如吴郡顾氏等是, 一为武力强宗,如义兴 周氏等是。大概均系由武力强宗或豪霸逐渐进入 文化士族。朱、张、顾、陆进入文化士族的阶段较 早, 今江苏苏州地区(吴郡)为其最高文化区。浙江 绍兴(会稽)孔、贺诸族文化程度也高。吴兴及从吴 兴分出的义兴周、沈、钱等族则为地方强宗,最为豪 霸。 [ 2] ( P. 154) 土著的吴姓大族中, 吴郡� 四姓 文化程度最 高,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士族。据∀吴郡志&人物#记 载,两晋南朝三百余年中, 吴郡共有历史名人 89 人, 其中顾陆朱张四姓就有 72人,约占 82%, 多为 文人学士。由于政治社会地位的高低和价值取向 的差异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吴姓大族逐渐形成了 各具特色的家学门风。如吴郡陆氏是忠义世家, 崇 尚儒学、讲究礼节、博学善政、重视事功、忠诚清廉、 克尽职守是其家学门风的主要特征。[ 3] ( P. 67)陆氏 此风兴于东汉,盛于孙吴,绵延于两晋南朝,历数百 年而经久不衰。其代表人物有东汉的陆续、陆康, 孙吴的陆逊、陆凯, 西晋的陆机、陆云, 东晋的陆纳, 南朝刘宋的陆徽、梁代的陆杲等。 吴郡陆氏历来重视文学艺术,将其作为家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代代相传。孙吴时就有陆抗、陆机、 陆云父子以文才著称,尤其是陆机的∀文赋#对文学 理论有重要建树,其∀辨亡论#以文论史,以史论政,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东吴兴亡之得失,雄辩滔滔, 文采斐然,鞭辟入 里, 发人深省,堪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相媲美, 无 论在史学和文学上均有重要地位。进入两晋后, 陆 氏更是人才辈出、作品繁多, 形成了宗族文学群体。 据史传记载, 陆氏代表人物多有文集传世, 仅∀隋书 &经籍志#就收录了陆凯、陆景、陆冲、陆机、陆云、陆 沈、陆展、陆厥、陆陲、陆云公、陆琰、陆瑜、陆蚧等人 文集。陆氏文风之盛,由此可见一斑。在当时的吴 姓大族中,陆氏在文学上的成就与贡献应是最大最 突出的。 除了文学成就,陆氏在史学、绘画、书法、围棋 等方面也有建树。如陆澄,南朝宋、齐间历任中书 郎、秘书监、国子祭酒等官职,曾合∀山海经#以来诸 家地理著述 160种为∀地理书#149 卷, 录 1卷, 乃 55� 第 3 期 � � � � � � � � � � � � 周才方: 六朝文化世族的形成及其对江南文化的影响 � � � � � � � � � � � � � 南朝时期地学名著, 已佚。另有∀汉书注#、∀杂传# 等。南朝陈陆琼以中庶子领大著作, 撰国史∀陈 书#, 以纪传体例记陈代史事, 迄于陈宣帝, ∀隋书& 经籍志#著录 42 卷。又如刘宋时期的陆探微学习 东晋顾恺之�密体 画法, 工于人物肖像画,有�秀骨 清像 之评,时人将其与顾恺之并称为�顾陆 。南 齐谢赫∀古画品录#将其列为第一品。陆探微的两 个儿子陆绥、陆肃皆师法其父,擅长人物画,形成家 学。 正由于陆氏家学门风的绵延不绝, 所以在吴郡 �四姓 中,陆氏一直是人才最盛、史传记载最多、势 力最大的家族, 可谓是吴地文化世族中的�首望 。 吴郡顾氏是儒学礼法世家, 恪守礼义、家门雍 穆、为政德仁、待人宽厚、儒玄双修、善养德望是其 家学门风的典型特色。[ 3] ( P. 114)与陆氏一样,顾氏家 风兴起于东汉, 鼎盛于东吴和东晋,余绪至南朝,源 远流长, 影响深远。其代表人物主要是东汉的顾 奉、顾综, 东吴的顾雍、顾潭,两晋之际的顾荣,东晋 的顾和,南朝的顾恺之、顾野王等。较之陆氏,顾氏 人物更加务实、理性, 更重孝悌礼义, 更能与时推 迁。因此顾氏家族在东晋南朝时与侨姓大族的矛 盾和冲突要小得多, 政治上受到的挤压也要小一 些。这不仅能保护顾氏家族的利益,而且对促进南 北文化交流融合也有积极意义。特别是在胡族南 侵、中土沦丧、晋室南渡、东晋初创的关键时刻,以 顾荣为代表的吴姓文化世族超越地域和家族的狭 隘观念,毅然与北来的侨姓大族携手合作, 共同抗 击胡族的进一步南侵,使华夏文明得以在新的土壤 里扎根传播,为保护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作 出了积极贡献。 顾氏在文化上的主要贡献是绘画艺术,以东晋 顾恺之的成就最大。顾恺之乃名门之后, 家学渊 源,文化深厚, 从小接受良好教育,多才多艺, 尤精 绘画,有�才绝、画绝、痴绝 之称。他的作品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材广 泛,涉及人物肖像、神仙佛像、飞禽走兽、自然山水。 他深受玄学影响,精通玄理、以玄入画, 常有神来之 笔,表现出高超的绘画技巧。又在绘画理论上多有 创见, 首创春蚕吐丝之�密体 风格, 主张�实对 、 �传神 ,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人物。其代表作 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绘画理论有∀论 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三篇。后世对 他的评价很高, 历代画史多将其作品尊为神品,一 如书法史上对? 王羲之的评价。顾恺之之后,顾氏 绘画之家学门风仍得以延续,画有成就者刘宋有顾 宝光、顾骏之、顾景秀,陈有顾野王,以顾骏之为最。 此外,顾氏在经学、玄学、文学、史学、书法等方 面也有一定成就。 吴郡张氏�才藻俊茂 、文采风流, 兼容并蓄、博 通多能。[ 3] ( P. 149)其尚文之家风始于汉末, 成于孙 吴。虽起初影响不及同郡名门首望陆氏和顾氏, 但 东晋刘宋以降,张氏名士辈出,多居高位,其政治地 位和社会影响已超过陆、顾二姓,成为吴地世族的 后起之秀。究其原因, 关键在于张氏自东晋起较 快、较深地接受了玄学影响, 形成了新的家学门风, 并以此作为融入上流社会,追求功业和声誉, 光宗 耀祖、振兴家族的有效途径。其代表人物主要是东 晋的张玄、张凭, 南朝的张裕、张邵、张镜、张绪、张 融等。张氏门风的玄化和与时推迁,使得张氏家族 在仕宦之道上后来者居上,其独特的思想旨趣和精 神特质也让后人津津乐道,欣羡不已。 吴郡张氏是典型的文学世家。孙吴时即有张 温、张敦、张纯、张俨等�善文辞 的文学之士。进入 东晋南朝, 因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文学地位迅速提 高,张氏重文之门风获得了发展良机,具有文学才 能的人物层出不穷,主要有张永、张率、张融、张凭、 张玄之、张演、张镜、张畅、张悦、张辩、张种等,均有 文集传世,从而将张氏文学传统推进至兴盛阶段, 成为可与陆、王、谢等比肩的文学世族。由此,张氏 还获得了入仕进取的机会,政治与社会地位不断提 高, 一跃超过了陆、顾等大姓,堪称以文学才能获取 社会声誉与政治地位的典范。 张氏人物不仅以文学见长,而且在书法、绘画、 音律等其它才艺方面博通多能。如刘宋时期的张 永 �涉略书史,能为文章, 善隶书, 晓音律, 骑射杂 艺, 触类兼善,又有巧思,益为太祖所知。纸及墨皆 自营造, 上每得永表启, 辄执玩咨嗟,自叹供御者了 不及也。二十三年, 造华林园、玄武湖, 并使永监 统。凡诸制置, 皆受则于永。 [ 4]可见张永是一位 多才多艺的人物。吴郡张氏绘画最有成就者乃萧 梁时的张僧繇。张僧繇曾担任宫廷画师,擅长人物 故事画及宗教画, 有画龙点睛、破壁飞去的传说。 梁武帝佞佛, 多命张僧繇画佛像,自成样式, 有�张 家样 之称。他敢于创新, 善于变化, 曾学习天竺 (今印度)的晕染法, 绘出富有立体感的�凹凸花 ; 画肖像画一改顾陆之�密体 , 独创�疏体 风格, 对 后世有影响, 所得评价很高。其子孙也善画, 形成 56� � � � � � � � � � � � � � � � � 金 陵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 � � � � � � � � � � � 第 19 卷 � 家学。 当然, 就推动江南文化的发展而言, 侨姓大族 的贡献与业绩远在土著大族之上。据∀晋书#有关 传记所载,当时南迁的北方大族主要有:以王导、王 敦为代表的琅琊王氏; 以王承为代表的太原王氏; 以周凯、周谟为代表的汝南周氏;以祖狄、祖约为代 表的范阳祖氏; 以庾亮、庾冰为代表的颍川鄢陵庾 氏;以郗鉴为代表的高平郗氏;以桓彝为代表的谯 国桓氏;以殷浩为代表的陈郡殷氏; 以谢鲲为代表 的陈郡谢氏, 等等。这些名门大族多为文化世族, 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术素养, 社会地位崇高, 家族势力强大, 是中原文化的集中代表。他们的渡 江南迁,意味着中原文化重心的南移, 给江南地区 带来了各种新思想、新学术、新风尚,为当地文化注 入了新的活力, 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促进 了江南文化水准的大幅度提高。这其中,尤以琅琊 王氏和陈郡谢氏的文化业绩最为显著, 文化贡献最 大。 琅琊王氏兴自汉代, 盛于两晋和南朝,风流冠 冕历三百余年而不坠, 乃这一时期最大的文化世 族,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奠定其家族地位者是汉 晋之际有名的大孝子王祥。王祥为政谨慎而老于 世故,尽己所能维护家族利益,去世前立下遗训,以 儒家�德、信、孝、悌、让 作为家规,王氏�子孙皆奉 而行之 , 逐渐形成了以积极入世、追求事功、与时 舒卷、兼容并蓄、讲究礼法、重视才艺为主要特色的 王氏家风。[ 5] ( P. 194)东晋前期是琅琊王氏的鼎盛时 期, 王导、王敦协助司马睿立足江东, 共建东晋政 权,一度控制了朝政, 形成�王与马, 共天下 的格 局。在中原文化面临覆灭危险的紧急关头,王导等 人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其所作所为对华夏文明的 存续和发展贡献甚大, 被后人誉为�民族之功臣 。 王导之后,王氏政治地位有所下降, 但仍居侨姓世 族之门首,人才济济,名人辈出,如王羲之、王彪之、 王弘、王昙首、王俭等,均是当时的才俊之士。 王氏代表人物在族内以儒家礼法持家,尤重孝 道; 在外面则重视事功实务, 注意与时俱进。他们 儒、玄双修、兼习佛、道,对当时主要的文化思潮玄、 释、道等思想、宗教及文学、书法、工画、音乐、博奕、 杂伎诸�才艺 , 都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态度, 使得王 氏家族文化的内涵丰富多彩, 颇具弹性和活力。王 氏家族对文化的最大贡献是书法艺术。不但人人 重书法,代代有名家,而且出现了王羲之、王献之父 子这样的�书圣 ,将中国的书法艺术推进到前所未 有的高度,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王羲之出身门第显赫,曾官至右军将军、会稽 内史,世称�王右军 。他从小练习书法,用功甚勤, 在博采众多书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独具魅力的书 法艺术, 尤以楷、行为最。其楷书作品有∀黄庭经#、 ∀乐毅论#等, 代表了中国书法史上楷书的最高成 就; 其∀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流芳百世。 元朝郝经评其书法�韵胜遒婉, 出奇入神, 不失其 正, 高风绝迹,邈不可及,为古今第一。 (∀佩文斋书 画谱#卷七) 王献之乃王羲之第七子, 官至中书令, 人称王 大令。他不但继承家法,习得书法之精髓,而且勇 于创新,别具风采。王羲之的行书偏向于楷书, 刚 劲中正、静逸秀美; 而王献之的行书则偏向于草书, 行笔流畅,活泼飘逸,具有明显的个人感情色彩, 从 而形成两种不同的行书风格。在草书方面,王献之 成就更高,开一代之风气,为时人所推崇,其造诣已 高于乃父。 陈郡谢氏是与琅琊王氏齐名的侨姓世族的杰 出代表,世人言门阀世族, 多以�王谢 并称。但谢 氏门风有别于王氏,以率真自然、纵情山水、心仪老 庄、高雅名士之风采而独树一帜。奠定谢氏家族此 门风者, 当属两晋之际的谢鲲。谢鲲在当时玄学盛 行的时代背景下,自觉地学习玄言,结交名士,跻身 于上流社会, 为其家族地位的上升和发展打下了基 础。正如史家所言: �谢鲲学行,一改父辈的儒素习 尚,渐入元康玄风,这是谢氏家族发展的一个重要 转折点。∋∋谢氏若无此由儒入玄的转化,就不能 进入名士行列, 其家族地位亦无从提高, 更不用说 上升到士族中的最高层次。 [ 6] ( PP. 200- 201) 谢鲲之后,对谢氏家族发展至为关键的代表人 物是风流宰相谢安。谢安不仅以自己的地位和业 绩将本家族的声望推至顶点,而且注重培养本族子 弟, 传承和弘扬家族文化。在他的影响下,谢氏家 族人才辈出, 成果辉煌,尤以文学贡献最大。这主 要体现在山水诗的创作上。由于谢氏的名士家风, �雅道相传 ,寄情山水, 所以他们的文学作品多以 山水题材为主,以景入诗, 以诗咏志,情景交融, 如 诗如画, 从而把山水诗这种文学形式不断推向成熟 和极致的地步,对六朝文学乃至唐代诗歌的发展都 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代表人物有谢混、谢灵运、谢 惠连、谢庄、谢眺等,以谢灵运为最。此外, 谢氏子 57� 第 3 期 � � � � � � � � � � � � 周才方: 六朝文化世族的形成及其对江南文化的影响 � � � � � � � � � � � � � 弟在书法、围棋、音乐、舞蹈等方面也多有建树,代 有才人,同样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与上述两种侨、旧文化世族有所不同,以吴兴 沈氏为代表的另一类吴地大姓则经历了由�武力强 宗 向文化士族转变的曲折过程。所谓�武力强宗 是指那些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宗族武力, 在地方事务上颇具影响力或支配权的豪强地主,一 般缺少文化的浸润和积累,呈现出粗犷和粗俗的特 征。其社会政治地位明显不如具有文化底蕴的世 家大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家族或因缺少文化 的支撑而旋生旋灭, 或因重视文化的积累而转化为 文化士族,跻身上流社会。吴兴沈氏就是属于这种 由�尚武 向�崇文 转化的典型家族。 据∀宋书#作者沈约∀自序#,沈氏家族历史也很 悠久,至迟在东汉初就已定居江东。孙吴时势力上 升,形成了一些�武力强宗 ,开始崭露头角,但未获 得如吴郡陆氏、顾氏那样的声势和地位。主因在于 缺少文化的积淀, 与已成文化世族的陆氏、顾氏拉 大了差距。因此, 在两晋之际的关键时刻, 沈氏家 族在文化、种族等深层次问题上的认同与关怀远不 如文化世族那样真切、执着,目光比较短浅,只关注 本家族的利益, 不愿与侨姓大族合作, 所以也就不 可能得到像顾荣等文化世族代表那样足够的尊重 与地位,相反,其家族利益还要因北人的到来而受 到损失。结果, 沈氏与同属吴兴(后分出一块称义 兴)的其他�武力强宗 周氏、钱氏一样, 当感到自身 利益面临威胁时, 便选择了与东晋政权对抗的道 路, 常常利用一些政治动乱, 制造事端, 以发泄不 满,进而争取更大的利益。沈氏在东晋初期的王敦 之乱与晚期的孙恩起义中所扮演的角色即为明证。 但是,这种武力对抗的方法并没有给�武力强宗 们 带来好处,相反是遭到了血腥镇压, 家族利益蒙受 巨大损失。义兴周氏、钱氏就是在东晋政权的镇压 下一蹶不振,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沈氏家族也是 元气大伤,沉沦了很长时间。 进入南朝, 政权多为寒门武将所建,军人、寒士 地位上升。素来尚武、�家世为将 的吴兴沈氏由此 获得了正当的发展机遇。晋、宋之世,沈氏名将辈 出,沈田子、沈林子、沈庆子、沈攸之等人均以一流 的军功显赫于当时, 受到当政者的赏识和重用,有 的居然进入了三公、宰辅之列,成为刘宋政权的主 要支柱。这是沈氏家族的极大荣誉,标志着其政治 地位的迅速提高。但在皇权更迭频繁、政局不稳、 社会讲究门阀等第的历史背景下,这种凭借军功起 家的情形是不会长久的,对家族的长远发展也是不 利的。因此, 宋、齐以降, 沈氏子弟多有弃武从文 者, 自觉接受儒、玄、释、道等主流文化的熏染,注意 文化的积累。如沈麟士从小学习玄学和经学, 学术 修养深厚,是一位博通众经的大儒。他一生�无所营 求,以笃学为务,恒凭素几鼓素琴, 不为新声。负薪 汲水,并日而食。守操终老,读书不倦。 [ 7] ( P. 1892)是 其家族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至梁、 陈, 沈氏文化人物日见增多, 崇儒习经、讲究礼法的 家学门风逐渐形成, 文化的积淀也达丰厚的程度。 特别是出现了沈约这样学富五车、多才多艺的著名 文学家、史学家,标志着沈氏家族已经完成了由�尚 武 到�崇文 的转变。 沈约是吴兴沈氏家族的杰出代表。根据∀梁 书#本传,沈约�历仕(宋、齐、梁)三代, 该悉旧章, 博 物洽闻,当世取则。谢玄晖善为诗, 任彦升工于文 章,约兼而有之 。他从小博览群书, 尤其喜好历 史,二十岁时立志编著史书, 先后著成∀晋书#110 卷、∀宋书#100卷、∀齐纪#20卷、∀高祖纪#(梁武帝) 14卷、∀迩言#10卷、∀谥例#10卷、∀宋文章志#30 卷、∀文集#100 卷。一生写了将近四百卷的书, 而 且大部分都是史书,真可谓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史学 大家了。可惜他的大部分史书久已散失,唯一流传 下来的是作为二十四史之一的∀宋书#。 ∀宋书#以纪传体的形式、100卷的篇幅详细记 载了刘宋王朝从建立到覆亡共计 59年的历史。虽 然其中有些曲笔讳饰之词而遭后人指诟,但其珍贵 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却是无庸置疑的。特别是 ∀宋书#的八志, 记述不限于刘宋一代,而是从古代 叙到宋末,体系完整、材料丰富,几乎占了全书的一 半, 便于后世对古代政治制度的了解。 沈约既是史学大家, 又是杰出诗人和辞赋名 家。他的诗歌作品最多,以讲究格律对仗、清新秀 丽风格见长, 为齐梁�永明体 诗歌的重要代表。其 辞赋名篇有∀愍途赋#、∀愍国赋#、∀丽人赋#等,用词 华丽、格调高雅,别具韵味。 上述三种文化世族的形成和发展,对江南文化 的历史影响可谓至深至巨。因为�东汉以后学术文 化,其重心不在政治中心之首都,而分散于各地之 名都大邑。是以地方大族盛门乃为学术文化之所 寄托。∋∋而汉族之学术文化变为地方化及家门 化矣。故论学术, 只有家学可言, 而学术与大族盛 58� � � � � � � � � � � � � � � � � 金 陵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 � � � � � � � � � � � 第 19 卷 � 门常不可分离也。 [ 8] ( P. 131)所以这些文化世族的出 现,极大地丰富了江南文化的内涵, 提升了其学术 文化品位,改变了此前江南文化长期落后的局面, 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 1] 唐长孺. 东汉末期的大姓名士[ A]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 C]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 2] 陈寅恪.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M ] .万绳楠整理. 合肥:黄山书社, 1987. [ 3] 王永平. 六朝江东世族之家风家学研究[ M ]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3. [ 4] (梁)沈约.张茂度传附子永传[ A] .宋书(卷五十三) [ C]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 5] 许辉, 邱敏,胡阿祥. 六朝文化[ M ]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1. [ 6] 田余庆. 东晋门阀政治[ M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 [ 7] (唐)李延寿.隐逸上&沈麟士传[ A ] . 南史(卷七十六) [ C] . 北京:中华书局, 1975. [ 8] 陈寅恪. 金明馆丛稿初编[ M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上接第 31页)借鉴国际会计准则, 适时修订我国 会计准则,以促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 综上所述, 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是一个动态 的、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我们应保持一种积 极的、顺势而为的姿态正确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 的辨证关系, 既不盲目照搬国际会计准则又能与时 俱进,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而适时地推进我 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把握好分寸、利弊,以便 平稳、有效地实现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参考文献: [ 1] 夏冬林, 李晓强.国际间会计准则协调和会计信息的差异、协调与制度环境[ J] .会计研究, 2005, ( 1) . [ 2] 潘琰, 陈凌云,林丽花. 会计准则的信息含量:中国会计准则与 IFRS 之比较[ J] .会计研究, 2003, ( 7) . [ 3] 李晓强. 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下的价值相关性比较[ J] . 会计研究, 2004, ( 7) . [ 4] Bao, B. & Chow, L. The usefulness of earnings and book value for equit y valuation in emerging capital markets: evidence from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J]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Accounting. 1999, ( 10) . [ 5] 王华. 论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 M ] . 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59� 第 3 期 � � � � � � � � � � � � 周才方: 六朝文化世族的形成及其对江南文化的影响 � � � � � � � � � � � � �
本文档为【六朝文化世族的形成及其对江南文化的影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8061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0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2-12-09
浏览量: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