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适岑参边塞诗比较

高适岑参边塞诗比较

举报
开通vip

高适岑参边塞诗比较高适岑参边塞诗比较 高适、岑参边塞诗异同比较 摘 要:共同的背景和近似的经历形成了高、参边塞诗的共同特点:报国立功的理想抱负,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献身精神,悲壮慷慨的风格。个性、经历和生活体验的差异造成了二人诗风的不同特点:高适悲壮而深刻苍凉,岑参悲壮而昂扬豪迈;高适直抒胸臆,语言朴质,岑参寓情于景,语言瑰丽,想象奇特。二人的共性与个性都表现了时代的主旋律,具有永恒的魅力。 关键词:高适 岑参 边塞诗 异同 盛唐时期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其中那些反映边塞军旅生活和边塞风光为主要内容的边塞诗以高昂的格调、...

高适岑参边塞诗比较
高适岑参边塞诗比较 高适、岑参边塞诗异同比较 摘 要:共同的背景和近似的经历形成了高、参边塞诗的共同特点:报国立功的理想抱负,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献身精神,悲壮慷慨的风格。个性、经历和生活体验的差异造成了二人诗风的不同特点:高适悲壮而深刻苍凉,岑参悲壮而昂扬豪迈;高适直抒胸臆,语言朴质,岑参寓情于景,语言瑰丽,想象奇特。二人的共性与个性都表现了时代的主旋律,具有永恒的魅力。 关键词:高适 岑参 边塞诗 异同 盛唐时期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其中那些反映边塞军旅生活和边塞风光为主要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的边塞诗以高昂的格调、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和新奇独特的艺术形象流传于世,经久不衰。高适和岑参是盛唐边塞诗的杰出代表。 高适(700—765)、岑参(715—770)生活在相同的年代,所处时代背景也基本相同,其边塞诗都带有时代的烙印。他们的出身、经历和生活体验也都相似,如年轻时都求仕长安不成,一度任职卑微,最后弃官从戎,从而使得他们在创作上具有许多相同的特点。 一、抒发为国守边、报国立功的理想抱负和执著追求,洋溢着一种急于用世、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高、岑的边塞诗中,始终都洋溢着这种积极进取的情怀。高适“边尘满北溟,虏骑正南驱。.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离魂莫惆怅, 看取宝刀雄”;“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志存高远。岑参“小耒思报国,不是爱封侯。..早须清黠虏, 无事莫经秋。”“万里奉王事, 一身无所求。”“功业须及时,立身有行藏。男儿感忠义,万里忘越乡。”“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意气豪迈。他们都抒发了报国立功的豪情壮志。但由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与差距,他们也有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感叹:“谁怜不得志, 长剑独归来。”“早治安边计,未尽平生怀。”但他们并未因此而放弃对理想和抱负的执着追求,报国立功的情怀始终支配着他们的行为和创作。 二、歌颂边塞将士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如高适《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 士兵们“铁衣远戍辛勤久”,远离家乡和亲人,即使是妻子儿女哭断肠,仍然义无返顾地走向战场,是他们无情吗,不~因为这是在“破残贼”,是在保家卫国。爱国主义是 岑参的《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等,是抒写这一主题的名篇。这些作品着力描写边塞广漠“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乱石走„„”的恶劣环境和奇险战况,描写将士们“风头如刀面如割”的艰苦生活以及敌势凭陵和唐军千旗万鼓、惊天动地的军威和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歌颂了将士们浴血战斗、死节不顾身的英雄气概,突出表现盛唐边塞将士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主题。 三、高、岑边塞诗都具有悲壮的共同格调。 宋人严羽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明人胡应麟也说:“高、岑悲壮为宗。”“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在他们诗中表现出来的为国建功的理想抱负使人感受豪壮,而这种理想抱负在现实追求中的挫折和失落,又使人感到悲凉,奇险的大漠风光使人感受雄奇壮美,将士们经受的劳苦艰辛又使人产生同情和怜惜,奋勇杀敌、尽忠报国的气节使人感受崇高,血染沙场、骨埋荒野又使人感到沉痛,对和平生活的强烈渴望使人向往美好,人们不得不为此忍受离乡背井、无尽思亲又令人愁肠欲断。这些诗中,既写出战争中的雄壮,更写出战争中的悲苦,这种壮和悲的并存,崇高和沉痛的纠结,造成了高、岑边塞诗悲壮的氛围和格调,给人悲壮的情感体验。元人辛文房说高、岑诗“风骨颇同,读之令人慷慨怀感。” 高适、岑参边塞诗虽有相同之处,但由于各自家庭背景、人生际遇的不同也各具特色。 一、思想、题材上的不同。 高适边塞诗的思想内容比较深刻,善于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来观察、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边塞现状,把战争与国家安危、人民苦乐联系起来,胸怀大局,深入军营,大胆表达个人边防政见,同时对于亲历耳闻的军中矛盾也给予毫不留情的揭露。其《燕歌行》有感于边帅作战兵败,反而邀功请赏一事所作。全诗以“单于猎火照狼山”、“胡骑凭陵杂风雨”的民族矛盾为导线,展开一系列的矛盾。战士慷慨赴难、杀敌报国与久戍不归:“相 岑参边塞诗以瑰丽的笔调,描写带异域情调的新鲜事物或奇特风光,塑造了一个个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内容丰富多彩。“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从世间万物中撷取了“梨花”这样一个绝美的意象来表现“胡天八月”的飞雪。蒸沙烁石燃虏云, 沸浪炎波煎汉月”(《热海行送崔御还京》)还有《经火山》、《火山云歌送别》写火山云、天山雪,热海水的炙热、瀚海水的奇寒显得奇特清新,富有积极的浪漫情调。他的诗还表现西域的风土人情,反映胡汉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写水咸不冻的伊塞克湖,借助传闻和想象,以奇崛的语言和夸张手法,高适、岑参边塞诗异同比较 写出了一个斑驳陆离的童话世界,给人留下了极其鲜明的印象。这种瑰丽奇峭的景物描写,在盛唐边塞诗中是独具一格的。 二、艺术风格同中有异,表现手法各具特色。 高适诗雄浑悲壮中显得深沉,质朴浑实;岑参诗雄浑悲壮中显得雄放,洒脱。高适常用对比、反衬的手法,语言刚健质朴、精炼准确;岑参则好比喻和夸张,语言新奇自如,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翁方纲在《石州诗话》说:“高之浑厚,岑之奇峭。” 高适诗多寄壮气于苍凉中的慷慨悲歌,“曾是不得意,适来兼别离。如何一尊酒,翻作满堂悲。”“暮天摇落伤怀抱,倚剑悲歌对秋草。”“斗酒相留醉复醒,悲歌数年泪如雨。”悲歌声里,跳动着一颗不甘寂寞的雄心。高适写景状物常从大处落笔,粗犷雄浑。“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效古赠崔二》),“关山唯一道,雨雪尽三边”“黯黯长城外, 日没更烟尘”《别冯判官》《蓟门》,“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夜别韦司士》)多么雄浑悲壮。高适诗作中,对比和反衬手法运用娴熟,“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战士与将军,效命疆场与纵情声色的对比;“大漠孤烟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战争失利的场面。 岑参注重观察,精于细节描绘。“日末鸟飞急,山高运过迟。”;语言平凡却新奇独特“沙上见日出,沙上见日落。”“匹马西从天外来归,扬鞭只共鸟争飞。”“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拔。”从细节处写大背景、大场面。 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共同与不同的特点,都很鲜明突出。阅读高、岑边塞诗可以看到,一个重要的、有生命力的文学流派,其共性应反映时代精神,表现时代的主旋律,而各个作家又应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高适、岑参边塞诗派之所以具有永久的魅力,其基本原因就在此。 参考书目: 《中國文學史》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编写组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年 《唐宋诗词赏析》 许隽超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年 7月 《唐诗风貌》 余恕诚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0年10月 《高适岑参边塞诗异同论》 王玉梅 天津师大学报 1999年第4期 《高适、岑参边塞诗比较》 古明慧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9月 《高适、岑参边塞诗创作风格差异及其成因探》 王伟康 扬州大学学报 2003年11月 《高适、岑参边塞诗语言风格成因之比较分析》 于年湖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6月 《高适、岑参边塞诗之比较》 胡艳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5年第10期 《中国文学史》(第二版) 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 《中国文学史》(中) 章培恒/骆玉明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唐诗选.上下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年4月
本文档为【高适岑参边塞诗比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110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10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