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温针灸操作规范

温针灸操作规范

举报
开通vip

温针灸操作规范温针灸操作规范 篇一: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 松木坪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 目录 1、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2、敷药技术操作规程…… 3、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4、艾灸技术操作规程…… 5、拔罐技术操作规程…… 6、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7、耳穴埋籽技术操作规程…… 8、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9、红外线治疗仪操作规程…… 10、温针灸技术操作规程…… 11、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规程…… 12、牵引治疗操作规程…… 13、中频电疗技术操作规程… 一、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温针灸操作规范
温针灸操作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篇一: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 松木坪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 目录 1、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2、敷药技术操作规程…… 3、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4、艾灸技术操作规程…… 5、拔罐技术操作规程…… 6、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7、耳穴埋籽技术操作规程…… 8、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9、红外线治疗仪操作规程…… 10、温针灸技术操作规程…… 11、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规程…… 12、牵引治疗操作规程…… 13、中频电疗技术操作规程… 一、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毫 1 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 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 ,棉球,镊 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 1. 进针法 图1-1指切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 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图1-1)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 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位臵,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 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 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2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 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图10-69)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 3. 行针基本手法 3.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3.2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 4. 补泻手法 4.1 补法:进针慢而浅,提插轻,捻转幅度小,留针后不捻转,出针后多揉按针孔。多用于虚证。 4.2 泻法:进针快而深,提插重,捻转幅度大,留针时间长,并反复捻转,出针后不按针孔。多用于实证。 4.3 平补平泻法:进针深浅适中,刺激强度适宜,提插和捻转的幅度中等,进针和出针用力均匀。适用于一般患者。 【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 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4. 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4 5. 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6. 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得气后调节针感,一般留针10~20分钟。 7. 在针刺及留针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滯针等情况。如出现意外,紧急处理。 8. 起针:一般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处,右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9.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臵舒适卧位,整理床铺。 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 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2. 妇女怀孕3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若怀孕3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刺。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亦不应针刺。 3. 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4. 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5 5. 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6. 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如刺胸、背、腋、胁、缺盆等部位的腧穴,若直刺过深,都有伤及肺脏的可能,使空气进入胸腔,导致创伤性气胸,轻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慌、呼吸不畅;甚则呼吸困难,唇甲发绀、出汗、血压下降等症。因此,医者在进行针刺过程中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令患者 选择适当的体位,严格掌握进针的深度、角度,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7. 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8. 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 三棱针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三棱针古称锋针,三棱针刺法具有开窍泄热,活血祛瘀,疏经通络,治疗顽固性痹证的作用,既适用于实证和热证,也可用于寒实证。常用于某些急症和慢性病, 篇二:针灸操作规范修改版 6 操作规范 毫针针刺 具体操作 医者于针灸前先用洗手刷和药皂将手洗净,在针刺的部位用75%酒精棉球擦过消毒。以患者自然舒适、医师操作方便、便于正确取穴、持久留针为度。尽可能采用卧位以防止晕针。 进针以后,将针留置于穴位内。留针以待气至,得气之后,根据病情需要,可每隔数分钟进行提插捻转等操作以加强针感,一般病症留针多为30分钟。 禁忌症 1、过度劳累、饥饿、精神紧张的患者,不宜立即针刺,需待其恢复后再治疗。 2、体质虚弱的患者,刺激不宜过强,并尽量采用卧位。 3、避开血管针刺,以防出血。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因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4、皮肤之感染、溃疡、瘢痕部位,不宜针刺。 5、进针时有触电感,疼痛明显或针尖触及坚硬组织时,应退针而不宜继续进针。 6、眼区、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等部位穴位,应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7、孕妇3个月以内者,小腹及腰骶部穴位禁针;3个月以上者,上腹部及某些针感强烈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 7 也应禁针。有习惯性流产史者慎用针刺。月经期间如不是为了调经,也不宜用针。 8、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项部腧穴一般不宜用针刺。此外,因小儿不能合作,针刺时宜采用速针法,不宜留针。 适应症 适应于多种疼痛性疾病,癫狂痿症及痹症等。 拔火罐方法 具体操作 (1)准备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玻璃火罐二个(备用一个),根据部位,选择号型,镊子一把,95%酒精一小瓶(大口的),棉花球一瓶,火柴一合,新毛巾一条,香皂一块,脸盆一个。 (2)术前检查:检查病情,明确诊断,是否合乎适应症。检查拔罐的部位和患者体位,是否合适。检查罐口是否光滑和有无残角破口。 (3)操作方法:先用干净毛巾,蘸热水将拔罐部位擦洗干净,然后用镊子镊紧棉球稍蘸酒精,火柴燃着,用门火法,往玻璃火罐里一闪,迅速将罐子扣住在皮肤上。 (4)留罐时间:过去留罐时间较长,有从10分钟留到30分钟以上的,这种长时间留罐,容易使局部黑紫一片,郁血严重,增加吸收困难,因此,现在留罐时间一般较前缩短了,根据身体强弱的浅层毛细血管渗出血液情况,可以考虑改从3分钟到6分钟比较合适。 8 (5)起罐:左手轻按罐子,向左倾斜,右手食、中二指按准倾斜对方罐口的肌肉处,轻轻下按,使罐口漏出空隙,透入空气,吸力消失,罐子自然脱落。 禁忌症 患者在过饥、过饱、过劳、过渴、高热、高度水肿、高度神经质、皮肤高度过敏、皮肤破损、皮肤弹性极差、严重皮肤病、肿瘤、血友病、活动性肺结核、月经期、孕期,均应禁用或慎用拔罐。 适应症 临床多用于风湿痹痛、腹痛、胃痛、呕吐、咳嗽、哮喘、急性腰扭伤等。 灸法 具体操作 艾炷灸 临床施灸,首先应选择正确的体位,要求病人的体位平正舒适,并嘱患者不可变动体位或姿势。 (一) 直接灸法 还称“无疤痕灸”。其操作过程如下: 1、选择体位和定穴:据所需施灸的部位选择舒适平正的体位,体位放妥后在上面正确点穴 2、安放艾炷:艾炷安放时先在穴位上涂些大蒜液或凡士 9 林,以增加粘附作用和刺激作用。然后在其未干期间将艾炷放在穴位上。 3、燃艾施灸:用线香点燃艾炷。虽然艾炷在皮肤上直接灸治,但不可灼伤皮肤,待艾炷烧至一半,病者感觉皮肤发烫时即用镊子将艾炷夹去,另换艾炷再灸,直至灸满一定壮数为止。灸后局部皮肤发生红晕。 (二)隔物灸法(间接灸法) 1、隔姜灸:切取生姜一片,约0.3cm厚,用针穿刺数孔,放于所灸部位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直待皮肤出现潮红为止。 2、隔蒜灸:独头大蒜切成0.3cm左右厚的薄片,用针穿刺数孔,放于施灸部位,上置艾炷点燃施灸,每,,,壮换去蒜片。因大蒜液对皮肤有刺激性,灸后易起泡造成创伤,故慎用。 3、隔盐灸:用于脐窝部(神阙穴)施灸,故又称“神阙灸”。操作时用纯净干燥的食盐或干燥食盐块研末填平脐窝,再放上姜片和艾炷施灸。亦可不用姜片,但将艾炷直接放在食盐上,则食盐容易爆起,以致烫伤,当注意。 4、附子灸:将附子切细研末,以黄酒调和作饼,约0.3~0.6cm厚,上置艾炷施灸。或将附子切片,厚约0.3cm上置艾炷施灸。也可用附子、有桂、丁香等共同研末,调制成复方药饼,上置艾炷灸之。 10 二、艾条灸 (一) 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约距皮肤0.5~1寸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一般每处灸5~10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对于昏迷或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或小儿 等,医者可将手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生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的程度,以随时调节施灸距离,掌握施灸时间,防止灼伤。 (二) 回旋灸:将燃着的艾条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寸左右距离,均匀地左右方向移动或往复回旋熏灸。 (三) 雀啄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一上一下地摆动,如麻雀啄食一样,一般每处灸约,分钟,有温阳起陷作用。 三、雷火针和太乙针灸 在施灸部位铺上棉布5~7层,将雷火针或太乙针的一端点燃,对正穴位,紧按在棉布上,使药气温热透入深部。如病者觉太烫,将“针”略提起,待热减再灸。若火灭了,就重新点燃再进行施灸。如有条件,可同时置备二枝,当一枝在熨灸时,另一枝可准备燃点,待一枝冷却,即能迅速换上另一枝,这样使药力随热力不断渗入肌肤,能够加强治疗效果。 四、温灸器灸 温盒灸:把温灸盒置于所选的部位中央,点燃艾卷后,对 11 准穴位放在铁纱上,盖好封盖(盖用于调节温度)。每次每穴灸15~30分钟,一次可艾灸数穴。 五、温针灸 进针后在得气的前提下再温针,放好纸板防止烟灰烫伤皮肤。艾柱的长度最好是三厘米左右,刚好能没入针柄三分之二左右。用棉签将艾柱钻一个孔,注意朝上的一面为插入针身的进口。然后点燃艾柱,燃烧面在下,置于针柄上,燃烧完后去烟灰,将针起出。 禁忌症 凡属实热症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积等证;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颜面、心区、大血管部位、肌腱、皮肤皱纹及毛发部位忌用直接灸,孕妇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可施灸。 适应症 常用于痹症、虚寒性胃肠病、气喘、婴儿腹泻、中风脱证、虚脱、晕厥、湿疹、胃下垂、慢性肿疡、胎位不正,亦可用于防病保健。 篇三:针灸科技术操作规范目录 针灸科——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操作规范及流程 目录 1、刮痧法操作规程 2、拔罐法操作规程 12 3、艾灸操作规程 4、化脓灸操作规程 5、隔物灸技术操作规程 6、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7、电针技术操作规程 8、火针技术操作规程 9、水针技术操作规程 10、头针技术操作规程 11、三棱针技术操作规程 12、温针灸技术操作规程 13、中药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规程 14、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程 15、中药熏蒸疗法操作规程 16、中药足浴疗法操作规程 13
本文档为【温针灸操作规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7495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5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11
浏览量: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