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刘伯温刘基兵法奇书(下)

刘伯温刘基兵法奇书(下)

举报
开通vip

刘伯温刘基兵法奇书(下)刘伯温刘基兵法奇书(下)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刘伯温刘基兵法奇书--百战奇谋【下】第六卷(一) ,,(死战 【译文】 大凡敌人兵力强大、士气旺盛,而我军士卒疑虑重重、不肯拚命作战时,那就必须把他们置于"死地",并且告令全军知道,这是迫不得已的作法。然后,杀牛烧车,犒劳战士,烧弃粮食,填平井灶,焚船毁锅,断绝他们企图生还的侥幸思想。这样,作战就必定能胜利。诚如兵法所说:"抱定必死的决心去奋战,就能获得胜利而生存。" 秦国将领章邯率军打败楚将项梁军以后,就认为楚地的兵力不值得忧虑了,于是挥...

刘伯温刘基兵法奇书(下)
刘伯温刘基兵法奇书(下)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刘伯温刘基兵法奇书--百战奇谋【下】第六卷(一) ,,(死战 【译文】 大凡敌人兵力强大、士气旺盛,而我军士卒疑虑重重、不肯拚命作战时,那就必须把他们置于"死地",并且告令全军知道,这是迫不得已的作法。然后,杀牛烧车,犒劳战士,烧弃粮食,填平井灶,焚船毁锅,断绝他们企图生还的侥幸思想。这样,作战就必定能胜利。诚如兵法所说:"抱定必死的决心去奋战,就能获得胜利而生存。" 秦国将领章邯率军打败楚将项梁军以后,就认为楚地的兵力不值得忧虑了,于是挥军渡过黄河攻打赵国,大败赵军。恰在这时,赵歇为国王,陈馀为将领,张耳为丞相,他们兵败后都逃进了巨鹿城。章邯命令王离、涉间率部包围巨鹿,章邯的军队驻扎在他们的南边,修筑甬道给部队运送粮食。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兵去救援赵国;其他各将领都隶属于宋义指挥。宋义行军到安阳,停留四十多天不前进,还派遣他的儿子宋襄去辅佐齐国,并且亲自送他到无盐,盛办酒宴,大会宾客。项羽对此极为不满地说:"如今我国军队刚刚打了败仗,国王为此坐卧不安,调集全国军队而专门委任将军指挥,国家安危的命运,完全在此一举。现在,你身为上将军而不体恤士卒疾苦,却去钻营个人私利,这不是国家栋梁之臣所该做的~"项羽利用早晨进见上将军宋义的机会,就在其帐中把他杀了,然后通令全军说:"宋义与齐国勾结图谋反叛,楚怀王密令我把他杀掉了。"此时,众将都为项羽的举动所畏服,没有一个敢于抗拒不从的,大家齐声说道:"首先拥立楚王的是将军家啊。现在将军诛杀的是图谋反叛的乱臣贼子。"于是,大家立即拥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项羽派人追赶宋义之子宋襄,追到齐国把他杀掉了。其后,项羽派遣桓楚向楚怀王报告了所发生的情况,楚怀王便任命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黥布和蒲将军等都隶属于项羽指挥。项羽因杀掉以权谋私的宋义,从此便威震楚国,名扬诸侯。不久,他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兵二万渡过漳河,救援巨鹿。与秦军交战稍得些许胜利,陈馀再次请求救兵。于是,项羽就亲率全部人马渡过漳河,并下令把渡船沉入河底,砸毁饭锅蒸笼,烧掉营垒屋舍,携带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明决一死战而无一点退还之心。项羽率军一到巨鹿,便包围了王离,与秦军多次交战,切断了秦军的运粮道路,终于大败秦军,击杀了秦将苏角,俘获了王离。是时,楚军声威已经雄冠诸侯。此前,巨鹿城下已有诸侯援军十多个营垒,但却没有敢于出战的;到了楚军进击秦军的时候,诸侯军的将领们都站在壁垒上观望而不出兵助战。楚军将士无不以一当十,英勇奋战,杀声震天;而诸侯军无不人人颤栗惊恐。就这样,楚军终于大败秦军。 【原文】 凡敌人强盛,吾士卒疑惑,未肯用命,须置之死地?,告令三军,示不获已。杀牛燔车,以享战士,烧弃粮食,填夷井灶,焚舟破釜,绝去其生虑,则必胜。法曰:"必死则生。"? 秦将章邯?已破楚将项梁?军,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馀为将,张耳为相,兵败皆走入巨鹿城。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范增?为裨将,救赵。诸别将皆属焉。宋义行至安阳?,留四十余日不进,遣其子宋襄相齐,自送之无盐?,饮酒高会。项羽曰:"今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扫境内而专诸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宋义,即其帐中,斩之,下令军中曰:"宋义与齐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谋反,楚王阴令羽诛之。"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支吾?,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叛乱。"即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襄,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楚怀王,因命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焉。项羽以杀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率二万众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兵渡河,沉舟,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兵击秦军,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兵呼声动天地,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大破秦军。? 【 注释 圣经注释小学小古文100篇及注释小古文100篇及注释简短小古文100篇及注释译文小古文100篇及注释 】 ?死地:《孙子兵法》术语。意即迅速奋战就能生存,不迅速奋战就只有死亡的地区,叫做"死地"。 ?必死则生:语出《吴子?治兵第三》。 ?章邯:秦将,官至少府。秦末,曾率兵镇压过陈胜、项梁领导的起义军。后在巨鹿兵败投降项羽,被封为雍王。楚汉战争中,被刘邦围攻,兵败而自杀。 ?项梁:马本及唐本皆误作"项良",今从汪本。项梁,秦末起义军领袖之一。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楚国贵族出身,楚将项燕之子。秦二世元年(公元前,,,年),他响应陈胜起义,与其侄项羽率兵八千于吴(今江苏苏州)起义。陈胜失败后,他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仍称楚怀王,梁自号武信君。后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北)与秦军作战中战死。 ?王离:秦将王翦之孙。 ?涉间:马本及诸本皆误作"涉涧",今据史校改。 ?甬道:谓两旁筑有墙坦的通道,以保证运输的安全。 ?宋义:故楚令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从项梁起义。后楚怀王熊心以其为上将军,号卿子冠军。率军北上救赵时滞留安阳不进,为项羽所杀。 ?项羽:名籍,字羽。秦末从叔父项梁起义。梁战死后,他与宋义等率军北上救赵,于安阳杀死宋义,被楚怀王任为上将军,率军北进于巨鹿打败秦军主力。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后在楚汉战争中,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被刘邦击败,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杀身死。 ?范增:项羽谋士。参加秦末农民起义时,年已七十,初从项梁,后佐项羽,颇有谋略,被羽尊为亚父。他屡劝项羽杀掉刘邦,未被采纳。后因刘邦施反间计,为项羽怀疑而忿离死于归乡途中。 ?安阳:地名。位于今山东曹县东北。 ?无盐:地名。位于今山东东平东南。 ?支吾:亦作"枝梧",意谓抵触,抗拒。 ?假上将军:因尚未得到正式任命而暂署上将军之职,故称"假上将军"。 ?桓楚:马本及各本皆误作"旦",今据史校改。 ?河:这里指"漳河"。 ?战少利:马本及各本皆误作"战不利",今据史校改。 ?釜甑:均为炊具。釜,一种敛口圆底,或有两耳的锅,有金属制和陶制两种。甑,类似现代的蒸锅,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 ?本篇史例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生战 【译文】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大凡对敌作战,如果有利地形已为我军占领,参战部队已经进入阵地,军法号令已经通行无阻,奇袭分队已经部署停当,那么,此时最为关键的就是全军将士要舍生忘死地去战斗,这样就能取得胜利。倘若将领临阵畏敌怯战,企图侥幸活命,反而会被敌人所杀。诚如兵法所说:"侥幸求生的,反而会被杀死。" 春秋时期,楚王率军进攻郑国,晋国派兵援救郑国,与楚军交战于敖、鄗之间。晋军的中军大夫赵婴齐让他的部队预先在黄河边上准备好了渡船,打算败仗以后先过河逃跑。因此,严重瓦解将士的斗志,致使晋军最终没有取得胜利。 【原文】 凡与敌战,若地利已得,士卒已阵,法令已行,奇兵已设,要当割弃性命而战,则胜。若为将临阵畏怯,欲要生,反为所杀。法曰:"幸生则死。"? 春秋时,楚子伐郑,晋师救之,与战于敖、鄗?之间。晋赵婴齐?使其徒先具舟于河,欲败而先济,故将士懈,卒不可胜。? 【注释】 ?幸生则死:语出《吴子?治兵第三》。 "若高"二字,显系衍文,故据史删。 ?敖、鄗:马本及各本皆于"敖、鄗"后有 ?赵婴齐:晋军中军大夫。 ?本篇史例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 ,,(饥战 【译文】 大凡兴兵征战,深入敌人本土,粮秣供应缺乏,必须分兵搜掠,占据敌国粮仓,夺取它的积蓄,用以接济军饷,这样就能取胜。诚如兵法所说:"粮秣给养靠在敌国补充,这样部队的后勤供应就充足了。" 《北史》记载:北周将领贺若敦率军过江攻取了陈朝的湘州。陈朝将领侯瑱率兵进攻贺若敦,(企图夺回湘州)。此时正值秋水泛滥季节,水路交通严重受阻。致使贺若敦部队粮援断绝,将士人人心怀恐惧。贺若敦于是分兵四出搜掠粮物,用来充作部队的军资费用。贺若敦怕侯瑱了解自己部队的缺粮情况,就在军营中大量积土堆丘,在其上面覆盖以粮米,然后召集附近村庄的百姓到军营来,装作向他们询问事宜的样子,(待他们看到营中堆积的"粮山"以后),再把他们一一送走。侯瑱从百姓那里听到所见的情况后,便误认为贺若敦部队的粮食充足。贺若敦还进一步加修营垒,建造房舍,以显示其长期驻守湘州的企图。这样一来,从湘州至罗州之间,百姓因怕打仗都无心种田而使当地农业生产遭到废弃。侯瑱对此竟毫无扭转的 办法 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 。起初,当地百姓常常驾驶小船,装载粮米和鸡鸭笼子送给侯瑱部队作军饷。贺若敦对此甚为忧虑,于是便派人伪装成当地百姓馈送粮谷和鸡鸭,而实际埋伏着士兵的武装船只向陈军驶来,侯瑱部队看到了,以为又是馈送饷粮的百姓船只,便迎水而上,争先恐后地去接取东西,若敦船中的士兵于是将他们全部抓获。另外,若敦军中常有叛逃者骑马投降陈军的,侯瑱都予以接纳。有鉴于此,若敦便令人找来一匹马,牵着它走上船,又让船上人用鞭子抽打这马匹,像这样做过多次以后,马匹因怕挨打而不敢上船了。其后若敦设伏兵于江边,让人骑着这匹怕船马伪装投奔侯瑱军,侯瑱不辨真假就派兵乘船前来迎接,大家争相过去牵马,马因怕船而不敢上船。这时,江边若敦预设的伏兵突然跃起齐击,将侯瑱所派的士兵全部杀死。此后,即使有了真正馈送粮饷或者投奔陈军的人,侯瑱因为害怕若敦的设诈阴谋,再也不敢接纳了。就这样,双方相持了一年多,侯瑱始终未能制胜贺若敦。 【原文】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凡兴兵征讨,深入敌地,刍粮乏阙,必须分兵抄掠,据其仓廪,夺其蓄积,以继军饷,则胜。法曰:"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北史》:北周将贺若敦?率兵渡江取陈湘州?。陈将侯?讨之。秋水泛滥,江路遂断。粮援既绝,人怀危惧。敦于是分兵抄掠,以充资费。恐瑱等知其粮少,乃于营内多聚土,覆之以米。召侧近村人,佯有访问,随即遣之。瑱等闻之,以粮为实。敦又增修营垒,造庐舍,示以持久。湘、罗?之间,遂废农业。瑱等无如之何。初,土人乘轻船,载米粟及笼鸡鸭以饷 军。敦患之,乃伪为土人船,伏兵甲于中。军望见,谓饷船至,逆水争取。敦甲士遂擒之。又敦军数有叛者乘马投瑱,瑱辄纳之。敦乃取一马,牵以趣船,令船中人以鞭鞭之。如是者再〔三〕,马畏船不敢上。后伏兵于江岸,使人乘畏船马诈投瑱军,瑱即遣兵迎接,争来牵马。马既畏船不上,伏兵发,尽杀之。后实有馈饷及亡奔瑱者,犹恐敦设诈,兵不敢受。相持岁余,瑱不能制。? 【注释】 ?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语出《孙子兵法?作战篇》。 ?贺若敦:北周将领。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人。善骑射,多计谋。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后恃功怀怨为丞相宇文护所不容,而被逼自杀。 ?湘州:马本及各本皆误作"湘川",今据史校改。湘州,南朝陈长沙郡治所,位于今湖南长沙。 ?侯瑱:马本及唐本皆误作"侯琪",今从汪本。侯瑱,陈朝将领。 巴西充国(今四川南充西北)人,字伯玉。作战勇敢,在梁朝时因平定侯景叛乱有功,任豫州刺史。陈文帝时,官至太尉。 ?罗:即罗州,位于今湖北房县西北。 ?本篇史例出自《北史?贺若敦传》,又见《周书?贺若敦传》。 ,,(饱战 【译文】 大凡敌人远道而来,通常都是粮食接济不上。在敌人缺粮而忍饥挨饿、我军粮足而得到饱食的情况下,应当坚守壁垒而不出战,以持久战法来疲惫敌人,并要断绝其运粮道路。等到敌人消耗已尽而退走之时,我一面暗派奇兵在前截断其退路,一面出动大军于后迅猛追击。这样,打败敌人就是必定无疑的。诚如兵法所说:"用自己饱食的部队去对付处于饥饿状态下的敌人。" 唐高祖武德初年,刘武周占据太原而称雄割据一方,他派遣部将宋金刚率军南下驻屯于河东,企图夺取天下。秦王李世民奉高祖之命率领唐军前往征讨之,他对诸位将领说:"宋金刚率军不远千里侵入我河东地区,其精兵猛将都集中在这里。刘武周自己盘距于太原,完全依靠宋金刚作为他的屏障。宋金刚所部人数虽然众多,但其内部实际是十分空虚的,军需供应无法保障,只能靠掠夺维持部队生存,所以企图速战速决。对此,我军应当坚守营垒不战以等待其粮尽出现饥饿之时,而不宜遂其速战企图同它过早决战。"于是,李世民派遣刘洪等将率兵切断了宋金刚的运粮道路,迫使宋金刚部队缺粮饥饿而向北逃走了。 【原文】 凡敌人远来,粮食不继,敌饥我饱,可坚壁不战,持久以敝之,绝其粮道。彼退走,密遣奇兵,邀其归路,纵兵追击,破之必矣。法曰:"以饱待饥。"? ?,使其将宋金刚?屯于河东?。太宗?往征之,谓诸将曰: 唐武德初,刘武周?据太原 "金刚垂?军千里入吾地,精兵骁将皆在于此。武周自据太原,专寄金刚以为捍蔽?。金刚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虽众,内实空虚,虏掠为资,意在速战。我当坚营待其饥,未宜速战。"于是,遣刘洪?等绝其粮道,其众遂馁,金刚乃遁。? 【注释】 ?以饱待饥: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 ?刘武周:唐初地方割据势力之一。河间景城(今河北沧州西)人,后徙居马邑郡(治今山西朔县)。隋炀帝时,任鹰扬府校尉。隋末,乘乱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自称太守,遣使北附突厥,被立为定杨可汗,不久称帝。唐初,与宋金刚等率兵南下,入据太原,以拒唐军。后被李世民击败,北走突厥被杀。 ?太原:郡名。治所晋阳,位于今山西太原西南。 ?宋金刚:原为隋末河北农民起义力量之一,活动于易州(治今河北易县)。后被窦建德击败,归附刘武周,号称宋王,谋与刘武周人据太原,企图南下与唐争天下。其后为唐军击败,与刘武周同逃突厥被杀。 ?河东:郡名。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 ?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但此时尚未称帝而为秦王。 ?垂:史载原作"悬"、《百战奇法》原作者因避讳宋太祖赵匡胤始祖嫌名("玄朗"之"玄")而援引时改"悬"为"垂"。 ?捍蔽:谓保障,屏蔽。 ?刘洪:史载并无其人,据新、旧《唐书?刘弘基传》所载内容,疑刘洪为"刘弘基"之误。 ?本篇史例出自《旧唐书?太宗本纪上》。 ,,(劳战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如果有利地形已为敌人抢先列阵而占领,我军在后匆忙赶去交战,就会因为疲劳被动而被敌人所战胜。诚如兵法所说:"后到战场仓促应战的就疲劳被动。" 西晋时期,司空刘琨派遣将军姬澹率兵十余万(实为刘琨所发晋军的总兵力数)进讨石勒。石勒将要率兵抵抗,有人向他建议说:"姬澹兵马精锐强盛,其锋芒锐不可当,因此我们应当构筑深沟高垒以挫折敌人锋锐,从而促使双方攻守形势发生变化,这样必定可以获得全胜。"但石勒却说:"姬澹部队远道而来,已经精疲力竭,实属乌合之众,缺乏统一号令,可以一战将其擒获,哪里还称得上精锐强盛~现在敌人已经来到,怎么可以放弃这个击敌的好机会呢,况且大军一经行动,又怎么容易中途退还~倘若姬澹乘我们退还之机而袭击我们,我们将处于自顾不暇的困难境地,哪里还能构筑深沟高垒以抗御敌人~你的这个建议实质是个不战而自取灭亡的办法。"石勒说完便杀了提建议的人,然后派遣孔苌为前锋都督,明令全军凡是后出战者一律处斩。于是抢先于山上设置疑兵迷惑敌人,分别埋伏两支部队。石勒亲率骑兵正面迎战姬澹军,刚一交战便伪装兵败而后退。姬澹挥军随后追击,石勒所设伏兵前后奋起,实施夹击,姬澹军猝不及防,大败而逃。 【原文】 凡与敌战,若便利之地,敌先结阵而据之,我后去趋战,则我劳而为敌所胜。法曰;"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晋司空刘琨?遣将军姬澹?率兵十余万?讨石勒?。勒将拒之,或谏曰:"澹兵马精盛,其锋不可当,且深沟高垒以挫其锐,攻守势异,必获万全。"勒曰:"澹军远来,体疲力竭,犬马乌合,号令不齐,一战可擒也,何强之有~寇已垂至?,胡可舍去,大军一动,岂易中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还?~若澹乘我之退,顾乃无暇,焉得深沟高垒乎~此谓不战而自取灭亡之道。"遂斩谏者。以孔苌为前锋都督,令三军后出者斩。设疑兵于山下,分为二伏。勒率兵与澹战,伪收众而北。澹纵兵追之,〔勒前后〕伏发,夹击,澹大败而退。? 【注释】 ? 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 ? 刘琨:晋将。魏昌(今河北定县南)人,字越石。西晋惠帝时,因其平定东平王司马懋有功,封广武侯,官至振威将军。愍帝即位后,拜司空,任大将军,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 ? 姬澹:亦称"箕澹"。北魏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人,字世雄。官至信义将军。后率众归晋。刘琨以其为前锋讨石勒,兵败被杀。 ? (姬澹)率兵十余万:此姬澹所率兵力数,出自《晋书?石勒记上》。但《晋书?刘琨传》则称:刘琨"悉发其众,命澹领步骑二万为前驱,琨自为后继"。据此可见,本篇所说的"刘琨遣将军姬澹率兵十余万"之数,当为晋北伐的总兵力数,而非姬澹前锋军的兵力数。 ? 石勒:十六国时期后赵建立者。羯族,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字世龙。青年时被掠卖到山东为奴,与汲桑等人聚众起义。后投汉刘渊为大将。晋元帝大兴二年(公元,,,年)自称赵王,建立政权,史称"后赵"。石勒败晋刘琨军时,仍为汉之大将。 ? 寇已垂至:马本及各本皆误作"援又垂至",今据史校改。 ? 岂易中还:马本及各本皆误作"不宜易远",今据史校改。此句意谓怎么容易中途退还。 ? 本篇史例出自《晋书?石勒记上》;又见《晋书?刘琨传》。 第六卷(二) ,,(佚战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不可依仗自己取得了胜利,就放纵部队以至丧失警惕,应当越发严加戒备以等待敌人的再次进攻,做到处于安逸的条件下,仍像在劳困的环境中那样常备不懈。诚如兵法所说:"有了充分的战争准备,才能避免祸患发生。" 战国时期,秦国将领王翦奉命率领六十万大军取代李信去攻打楚国。楚国获悉王翦增加了兵力来进攻,于是调集全国的军队来抗击秦军的进攻。王翦率军一到战场,就立即构筑坚固工事进行防守,不肯主动出战。楚军多次出兵挑战,秦军始终不出兵应战。王翦每天让士卒休养沐浴,改善伙食以抚慰关心他们,并且亲自同士卒一道用餐。这样过了很久,王翦便派人去询问:"军营中在作游戏活动吗,"回报说:"部队正在作投掷石弹和跳越障碍等活动。"听此报告后,王翦于是高兴地说:"士卒现在可以使用打仗了。"楚军因为屡次出兵挑战而秦军并不出兵应战,无奈只得向东撤退。王翦乘机出兵追击,命令精锐部队奋勇追杀,结果大败楚军。 【原文】 凡与敌战,不可恃己胜而放佚,当益加严厉以待敌,佚而犹劳。法曰:"有备无患。"?秦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王翦?将兵六十万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荆兵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 【注释】 ? 有备无患:语出《左传?襄公十一年》。 ? 王翦:战国时秦国名将。频阳(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曾先后率兵攻破赵国、燕国和攻灭楚国,因功著而晋封武成侯。 ? 李信:战国秦将。曾率兵击败燕军,俘虏燕太子丹。 ? 荆:古代楚国之别称。因其原建国于荆山(今湖北南漳西)一带,故名。另一说,秦称楚为荆是因避秦庄襄王子楚之讳。 ? 本篇《佚战》,马本及唐本均无史例引文,今据汪本《佚战》补人。此篇史例出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胜战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如果我军取得胜利而敌人遭到失败了,不可因此而骄傲怠惰起来,应当日夜严加戒备以防敌人来攻。这样,敌人即便敢于来犯,我军因有准备而不会发生危害。诚如兵法所说:"打了胜仗的时候,要像没有打胜仗那样(保持高度戒备)。" 秦二世胡亥统治末年,反秦起义首领项梁派遣刘邦、项羽率兵从另一路攻打城阳,血洗了城阳全城。然后西进,又于濮阳东大破秦军,秦兵收缩退入濮阳城。这时,刘邦、项羽便转兵进攻定陶,继而向西攻占地盘而抵达雍丘,再次大破秦军,击斩了秦朝三川郡守李由,然后回军进攻外黄。义军接连打了几次胜仗之后,项梁更加轻视秦军,骄傲情绪溢于言表。令尹宋义见此而规劝项梁说:"打了胜仗之后,如果将领骄傲、士卒怠惰的话,那就要失败了。现在我军士卒已初显怠惰之情了,而秦军兵力却在不断增强,这是我为您所担心的事。"项梁对此根本听不进去,竟派遣宋义出使齐国。宋义赴齐途中遇到了齐国使者高陵君显,问显道:"您将去会见武信君项梁吗,"回答说:"是的。"宋义劝他说:"我现在认定武信君必然要失败。您慢点去就可以免于一死,去快了就会祸及于自身。"秦朝果然调集全部兵马增援章邯攻打楚军,并且大败楚军,项梁兵败身死。 【原文】 凡与敌战,若我胜彼负,不可骄惰,当日夜严备以待之。敌人虽来,有备无害。法曰:"既胜若否。"? 秦二世?时,项梁使沛公?、项羽别攻城阳?,屠之。西破秦军濮阳?东,秦收兵入濮阳。沛公、项羽乃攻定陶?,因西略地至雍丘?,大破秦军,斩李由?,还攻外黄?。项梁益轻秦,有骄色。宋义进谏于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兵少惰矣,而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梁弗听。而使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公将见武信君乎,"曰: "然。"曰:"今武信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秦果悉兵益章邯击楚军,大败之,项梁死。? 【注释】 ? 既胜若否:语出《司马法?严位第四》。 ? 秦二世:即秦始皇的次子,名胡亥。公元前,,,年即帝位,至公元前,,,年秦灭亡,在位仅三年。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 沛公:即刘邦。沛县(今属江苏)人。秦末农民起义后,他于沛县起兵响应,故史称其为"沛公"。 ? 城阳:马本及各本皆误作"襄城"、今据史校改。该地故址在今山东鄄城东南。 ? 濮阳:马本及各本皆误作"汉阳",今据史校改。该地位于今河南濮阳西南。 ? 定陶:地名。位于今山东定陶西北。 ?雍丘:地名,位于今河南杞县。 ? 李由:即秦朝丞相李斯之子,时任三川郡守。 ? 外黄:地名。位于今河南兰考东南。 ? 高陵君显:显,人名,姓氏不详;高陵君是封号。 ? 本篇史例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败战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如果敌人取得胜利而我军遭到失败了,不可因此而畏敌怯战,务必思考不利之中的有利因素,应当整顿军备,修缮兵械,鼓励士气,等待敌人出现麻痹松懈之时,而不失时机地进攻它,就能夺取胜利。诚如兵法所说:"从不利中能够看到有利因素,祸患就可以解除了。" 西晋末年,河间王司马乂割据关中,他派遣部将张方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张方率兵自函谷关进驻河南郡,晋惠帝派左将军皇甫商率军抵抗。张方暗中出兵袭破皇甫商部,于是进入京师洛阳。司马乂奉惠帝之命讨伐张方于洛阳城内,张方部队望见惠帝乘坐的车子,于是向后稍退,(可是一退)张方竟然无法制止,其部众被打得大败,死伤的士卒充满大街小巷。张方率领余众退守十三里桥,部队由于严重受挫,已经丧失固守再战的决心,多数人都劝说张方赶紧乘夜逃走。但张方却说:"作战的胜败乃是兵家常事,但可贵的是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而转败为胜。我们现在要采取迫近敌人构筑工事的办法,但要做到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这就是兵法上所讲的出奇制胜的战法。"张方于是率众乘夜秘密前进,直抵距洛阳七里的地方构筑营垒。司马乂因为刚刚打了胜仗,便对张方所部不再介意,突然获悉张方营垒已经筑成,就匆忙出城应战,结果被打得大败而逃回。 【原文】 凡与敌战,若彼胜我负,未可畏怯,须思害中之利,当整励器械,激扬士卒,候彼懈怠而击之,则胜。法曰:"因害而患可解也。"? 晋末,河间王颙?在关中,遣张方?讨长沙王?,率众自函谷?人屯河南?。惠帝?遣左将军皇甫商拒之,方潜军破商,遂入洛阳。乂?奉命讨方于城内,方军望见乘舆?,于是少却,方止之不可得,众遂大败,杀伤满衢巷。方退壁于十三里桥?,人情挫衄,无复固志,多劝方夜遁。方曰:"兵之利钝?是常事,贵因败以为成耳。我更前作垒,出其不意,此兵法之奇也。"乃夜潜进逼洛阳城七里。又既新捷,不以为意,忽闻方垒成,乃出战,遂大败而还。? 【注释】 ? 因害而患可解也:语出《孙子兵法?九变篇》。但与原文略异,原文是:"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 河间王颙:即司马颙,司马懿之侄孙,字文载,封河间王。晋惠帝时,镇守关中,官至侍中、太尉。太安二年(公元,,,年),为争夺政权,他派张方等率军攻入洛阳。 ? 张方:晋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人。以材勇得幸于河间王司马,曾率兵攻入洛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阳,劫持惠帝去长安。官至中领军、录尚书事,领京兆太守。后为司马所杀。 ? 长沙王乂:即司马乂,晋武帝司马炎第六子,字士度,封长沙厉王。惠帝时,任抚军大将军,后于洛阳被张方所杀。 ? 函谷:即函谷关。古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战国秦置。新函谷关在今河南新安东,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年)移此,去故关三百里,故名新关,今遗址尚存。本篇指新函谷关。 ? 河南:指河南郡,汉置,西晋因之。治所洛阳。 ? 惠帝:即司马衷,晋武帝司马炎之第二子。公元,,,-,,,年在位。 ? 乂:此"乂"及此后之"乂",马本及各本皆误作"商",今据史校改。 ?乘舆:旧指帝王乘坐的车子。这里指晋惠帝所乘之车。 ? 十三里桥:马本及各本皆误作"三十里桥",今据史校改。该桥在洛阳城西,距城十三里,故名。 ? 利钝:谓顺利与不顺利。这里可作"胜败"解。 ?本篇史例出自《晋书?张方传》。 ,,(进战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如果已经查明敌人有被打败的可能,就应当迅速出兵进攻它,这样就没有不胜利的。诚如兵法所说:"发现有可能战胜敌人的时机,就迅速向它发动进攻。" 唐朝贞观四年(公元,,,年),兵部尚书李靖出任定襄道行军总管,率军击败了东突厥,颉利可汗率众退保铁山,然后派遣使者到唐朝请罪,表示愿意举国归附。唐太宗命以李靖前往迎接。颉利可汗虽然表面上请求朝见大唐皇帝,但内心里却犹豫不决,另有企图。李靖看透了颉利可汗的心思。此时,太宗诏命鸿胪卿唐俭等人前往突厥进行安抚和宣谕。李靖于是对他的副将张公谨说道:"皇帝派遣的使者已经抵达突厥,敌人必定会放心不疑。如果我们选派万名骑兵带上二十天粮食,从白道北出向它实施突然袭击,一定能够取得我们想要取得的胜利。"张公谨不无疑虑地说:"皇帝已经如约接受突厥来降,而我们的使者又在他们那里,一旦采取行动,敌人加害他们可怎么办,"李靖斩钉截铁地说:"战机不可错过,这正是汉初韩信能够击败齐国所采取的战法。像唐俭这些人牺牲了又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呢,"于是,李靖挥军疾速前进,抵达阴山时,遇到突厥一支千余人的侦察部队,便把他们全部俘虏而随同唐军一起前进。颉利可汗见到唐朝使者唐俭等人后,十分高兴,根本没有料想唐军会来进攻之事。李靖的前锋部队乘着大雾天气前进,当抵达距颉利可汗官署处所仅七里的时候,突厥兵才发觉唐军已经迫在眼前。颉利可汗慌忙拉出队伍还未摆好阵势之时,李靖指挥唐军猛烈冲杀,歼灭万余人,俘获十余万,活捉颉利之子叠罗施,杀死颉利之妻隋朝义成公主。颉利可汗单骑仓皇西逃,后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擒获而献给朝廷。此战的胜利,为唐朝开拓了自阴山向北直至大沙漠一带大片土地。 【原文】 凡与敌战,若审知敌人有可胜之理,则宜速进兵以捣之,无有不胜。法曰:"见可则进。"? 唐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击破突厥,颉利可汗?走保铁山?,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国归附。以靖往迎之。颉利虽外请朝谒,而内怀迟疑。靖揣知其意。时诏鸿胪卿唐俭等慰谕之。靖谓副将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安。若万骑赍二十日?粮,自白道?袭之,必得所欲。"公谨曰:"上已与约降,行人在彼,奈何,"靖曰:"机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唐俭辈何足惜哉~"督兵疾进,行至阴山?,遇其斥候千余,皆俘以随军?。颉利见使者大悦,不虞官兵〔至也〕。靖前锋乘雾而行,去其牙帐?七里,虏始觉,列兵未及阵,靖纵兵击之,斩?首万余级,俘男女十余万,擒其子叠罗施?,杀义成公主?。颉利亡去,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擒之以献。于是,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矣。? 【注释】 ?见可则进: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但与原文略异,原文为:"见可而进。" ?李靖:唐代著名军事家。本名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精兵法,善谋略。唐太宗时,任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曾先后指挥唐军南灭萧铣、东平辅公祏、北击东突厥、西讨吐谷浑等重大作战,因其战功卓著而晋封卫国公。史载其一生撰著的兵书多达,,余种,但大都失传了,现在仅有清人汪宗沂根据唐代杜佑《通典》等存录的部分内容而辑成的三卷本《李卫公兵法》流传于世。 ?颉利可汗:东突厥最高统治者。名咄芯,启民可汗少子。在位期间(公元,,,-,,,年),屡扰唐朝边境,贞观四年(公元,,,年),被唐将张宝相俘送长安。 ?铁山:位于阴山之北,在今内蒙古白云鄂博境内。 ?二十日:马本及各本皆误作"三日",今据史校改。 ?白道:即阴山南北的重要通道,位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 ?韩信所以破齐也:即汉高祖三年(公元前,,,年),刘邦派郦食其说齐归汉,齐王为之所动,撤除屯守历城(今山东济南)防御汉军进攻的兵力。这时,韩信听从辩士蒯彻建议,乘齐无备一举袭破历城,进至临淄(今山东临淄北),齐王败走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阴山:即今内蒙古境内之阴山。 ?随军:马本作"随车",与史载不符,今从唐本。 ?牙帐:即突厥颉利可汗官署处所。 ?斩:马本及各本皆误作"辕",今据史校改。 ?叠罗施:马本及汪本作"盅罗施",唐本作"垒罗施",皆误,今据史校改。 ?义成公主:即隋义成公主,本为突厥处罗可汗之妻,处罗死后,其弟颉利可汗纳之为妻。 ?本篇史例出自《旧唐书?李靖传》和《新唐书?李靖传》。 ,,(退战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如果敌军兵多、我军兵少,且地形条件对我不利,在单凭兵力不能与敌争胜的情况下,就应当立即撤退以避开敌人,这样就可以保全我军实力安然无损。诚如兵法所说:"作战中确知敌人难以战胜,就应及时撤退以保存实力。" 三国时期,魏国大将军曹爽奉命率军讨伐蜀国,司马昭为征蜀将军而随同前往,穿越骆谷后,进驻于兴势山。蜀将王平率兵乘夜偷袭魏军,司马昭命令所属部队坚守不动,王平未能得手而退回。司马昭提出建议说:"蜀国大将军费祎如果占据险要地形进行防守,我们前进却得不到交战的机会,强攻硬打又不可能奏效。因此,应当急速撤军,以后再作良图。"曹爽听后,下令魏军撤退。蜀将费祎果然领兵迅速抢占了三岭险要地形,曹爽等人率军偷偷越过险阻,才得以撤回。 【原文】 凡与敌战,若敌众我寡,地形不利,力不可争,当急退以避之,可以全军。法曰:"知难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而退。"? 三国魏将曹爽?伐蜀,司马昭?同行出骆谷?,次于兴势?。蜀将王平?乘夜袭击,昭令坚卧不动,平退。昭谓诸将曰:"费祎?据险拒守,进不获战,攻之不可,宜急旋军,以为后图。"爽等遂退,祎果驰兵趋三岭?争险,爽等潜师越险,乃得过。? 【注释】 ?知难而退: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引自《军志》;又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 ?曹爽:曹操之侄孙。字昭伯。魏明帝时,官至武卫将军。明帝病重之时,拜其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与司马懿受遗诏同辅齐王曹芳。后因与司马懿争权被杀。 ?司马昭:马本及各本皆作"司马懿",显误,据《晋书?宣帝纪》和《三国志》之《魏书?三少帝纪》、《魏书?曹爽传》、《蜀书?后主传》、《蜀书?王平传》等书记载,此次曹爽率军伐蜀,不但皆无"司马懿同行"之说,相反,却称司马懿对此次攻蜀始终持劝阻态度,但结果是"止之,不可"(见《晋书?宣帝纪》;又见《三国志?魏书?曹爽传》:"宣王止之不能止")。又据《晋书?文帝纪》载称:"大将军曹爽之伐蜀也,以帝(指司马昭)为征蜀将军,副夏侯玄,出骆谷,次于兴势。"可见,随爽攻蜀者并非是司马懿,而是懿子司吴昭。故据《晋书?文帝纪》校改。 ?骆谷:狭谷名。位于今陕西周至县西南,谷长四百余里,地势险要,是关中通往汉中的交通要道。 ?兴势:马本及各本皆误作"兴元",今据史校改。兴势,即兴势山,位于今陕西洋县北。 ?王平:蜀将。马本及各本作"王琳",《晋书?文帝纪》作"王林",皆误。今据《三国志?蜀书?王平传》和《资治通鉴?魏纪六》校改。 ?费祎:蜀将。江夏鄳县(今河南信阳东北)人,字文伟。蜀后主时,任黄门侍郎,为诸葛亮所推重,拜为参军、司马。亮卒,祎为后军师。蒋琬秉政后,祎任大将军,录尚书事。 ?三岭:即沈岭、衙岭、分水岭。均在今陕西周至西南之骆谷中。 ?本篇史例出自《晋书?文帝纪》。 第七卷 ,,(挑战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在双方营垒相距较远,兵力对比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可以派遣轻装骑兵前往敌营挑战,同时设伏兵等待敌人来攻而袭击它。这样,敌人便可以被打败。倘若敌人也使用这种计谋引诱我时,我不可以出动全部兵力去追击它。诚如兵法所说:"敌人离我很远而又前来挑战,是企图诱我贸然轻进而上当。" 十六国时期,后秦将领姚襄率军进占黄落镇,前秦帝苻生派遣苻黄眉、邓羌等将率领步骑兵讨伐姚襄。姚襄凭据深沟高垒而坚守不战。邓羌向苻黄眉建议说:"姚襄性格倔强自负,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容易被挑动。我们如果长驱疾进,直迫其营垒,姚襄必定忿怒而出战,这样便可一战而活捉他。"苻黄眉听后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派遣邓羌率领三千骑兵直迫于姚襄军营门前。姚襄为此大怒,率领其全部精锐部队出营交战。邓羌伪装战败而引军后退,姚襄挥军追到三原,这时邓羌突然回军拒战,苻黄眉率领大军也恰好赶到,与姚襄军展开激战,一举击斩了姚襄,全部俘获了他的部队,苻黄眉等将整顿队伍,凯旋而归。 【原文】 凡与敌战,营垒相远,势力相均,可轻骑挑攻之,伏兵以待之,其军可破。若敌用此谋,我不可以全气击之。法曰:"〔敌〕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十六国?,姚襄?据黄落?,苻生?遣将苻黄眉?、邓羌?等率步骑〔万五千〕讨襄。襄深沟高垒,固守不战。邓羌曰:"襄性刚愎,易以挠动。若长驱一行,直压其垒,襄必忿而出战,可一战而擒也。"黄眉从之,遣羌率骑三千军于垒门,襄怒,尽锐出战。羌伪不胜,率骑而退,襄追之于三原 而归。〕?,羌回〔骑〕拒襄,〔俄〕而黄眉至,大战,斩之,〔尽〕俘其众,〔黄眉等振旅?? 【注释】 ?敌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语出《孙子兵法?行军篇》。 ?十六国:西晋末年,各少数民族的上层人物乘各族人民起义之机,纷纷起兵建立政权,从西晋惠帝永安元年(公元,,,年)匈奴族刘渊称王,到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公元,,,年)统一北方的,,,年间,各族统治者先后在北方和巴蜀建立政权,主要有:成汉、二赵(前、后)、三秦(前、后、西)、四燕(前、后、南、北)、五凉(前、后、南、北、西)和夏十六国,史称此时期为"十六国时期"。另有冉魏、西燕和代(北魏前身)不包括在内。 ?姚襄:羌族首领姚弋仲的第五子。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字景国。东晋穆帝永和八年(公元,,,年),其父死,他率众归附东晋,驻谯城(今河南夏邑北)。次年叛晋,进屯盱眙(今江苏盱眙北),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后移驻许昌(今河南许昌东),欲谋取关中。晋升平元年(公元,,,年)被前秦苻黄眉所杀。 ?黄落:即黄落镇,亦称"黄堡镇",位于今陕西铜川西南。 ?苻生:前秦苻健的第三子,字子长。东晋永和十一年(公元,,,年),健卒,苻生即帝位,改元寿光。在位二年,为苻坚所杀。 ?苻黄眉:前秦苻健之兄子,初仕健为卫大将军。苻生即位后,封广平王。后因谋杀苻生事泄被杀。 ?邓羌:马本及各本皆误作"邓差",今据史校改。邓羌,前秦将领,苻生时任建节将军,苻坚时任车骑将军。 ?三原:地名。位于今陕西淳化东北。 ?振旅:谓整队而还。 ?本篇史例出自《晋书?苻生记》。 ,,(致战 【译文】 大凡调动敌人前来与我交战,就使敌人处于兵势常虚、被动不利的地位,我军不为敌人调动去战,就使我军处于兵势常实、主动有利的地位。作战中,应当采用多种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调动敌人来战,我军凭据有利地形条件而等待敌人,这样就没有不胜利的。诚如兵法所说:"作战中要能够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东汉建武五年,光武帝刘秀命令建威大将军耿弇全部收编投降的士卒,组成建制,置设将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吏。然后,耿弇奉命亲率骑都尉刘歆、泰山太守陈俊等部队,东进讨伐割据济南称雄的张步。张步获悉这一消息后,派其部将费邑率兵进驻历城,又分遣一部兵力屯驻祝阿,又在泰山、钟城置设数十营垒以防耿弇来攻。耿弇率军渡过黄河后,首先攻克了祝阿城。在其围攻祝阿作战中,耿弇故意留下一个缺口,让敌众得以出城逃往钟城。钟城守军听说祝阿已被攻破,十分恐惧,于是弃城而逃亡。费邑分兵一部令其弟弟费敢率领去守卫巨里城。 耿弇挥军首先进逼巨里,并且严令部队尽快修造攻城器械,向各部宣告三天后将全力以赴地攻打巨里城,同时暗中放出一些被俘人员,故意让他们逃归后将耿弇预定攻城的日期报告费邑。费邑果然到这一天亲率精兵三万余人前去援救巨里。耿弇见此情形,便高兴地对部将们说:"我之所以修造攻城器械,为的是诱使费邑前来就范。现在放着这些驻营野外而无防御设施的敌军不打,为什么硬要强攻设防坚固的城池呢,"于是,耿弇分兵一部继续围攻和牵制巨里的敌人守军,自己亲率精锐部队抢占制高点,以居高临下之势与敌交战,大败敌军,击斩了费邑。然后砍下费邑首级展示给巨里的守敌,敌人望见后异常恐惧,费敢慌忙逃往据守剧地的张步处。耿弇全部收缴了巨里城里敌人所存之军资粮储,同时又挥军继续攻打尚未攻克的敌军营垒,先后攻克了四十多座敌人营垒。于是最终平定了济南地区。 【原文】 凡致敌来战,则彼势常虚;不能赴战,则我势常实。多方以致敌之来,我据便地而待之,无有不胜。法曰:"致人而不致于人。"? 后汉建武五年,光武?诏耿弇?,悉收集降附,结部曲?,置将吏,弇帅骑都尉刘歆、泰山太守陈俊将兵而东。张步?闻之,使其将费邑军历下?,又令兵屯祝阿?,别于泰山?、钟城?列营数十以待之。弇渡河先击祝阿,拔之,故开围一角,令其众得奔归钟城。〔钟城〕人闻祝阿已溃,大恐,遂空壁亡去。费邑分兵遣其弟费敢守巨里?,弇进兵先胁巨里,严令军中趣修攻具,〔宣敕诸部〕:后三日〔当〕悉力攻巨里城。阴缓生口,〔令得〕亡归,以弇期告邑。邑至日果自将精兵〔三万余人〕来救〔之〕。弇〔喜〕谓诸将曰:"吾所以修攻具者,欲诱致?之耳。野兵不击,何以城为,?"则分兵守巨里,自帅精锐上冈阪?,乘高合战,大破之,斩邑。既而取首级以示巨里,城中惧,费敢〔悉众〕亡归张步。弇悉收其积聚,纵兵攻诸未下者,平四十余营,遂定济南。? 【注释】 ?致人而不致于人: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 ?光武:即东汉光武帝刘秀。 ?耿弇东汉名将。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字伯昭。西汉末,从刘秀起兵,任大将军。刘秀称帝后,任建威大将军,封好畤侯。建武五年(公元,,年),奉诏率军击灭称雄于济南郡地的割据势力张步。 ?部曲:本谓中国古代军队编制之称,后又为家仆之称。本篇这里指军队编制。 ?张步:东汉初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琅邪不其(今山东即墨西南)人,字文公。新莽末,刘秀起兵,张步亦乘机拥众据济南郡地,自称五威将军。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曾派使持节授步为东莱太守,但步杀使自立齐王,成为东汉初盘据山东济南一带的地方割据势力。建武五年为耿弇击败投降,后因谋叛被杀。 ?历下:亦作"历城",济南郡治,位于今山东济南。 ?祝阿:县名。故址在今山东济南西。 ?泰山:郡名。治所奉高,位于今山东泰安东。 ?钟城:故址在今山东济南南。 ?巨里:故址在今山东章丘西。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诱致:马本及各本皆误作"又致",今据史校改。 ?野兵不击,何以城为:此两句出自《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三》耿弇语,而《后汉书?耿弇传》则为"今来,适其所求也。" ?冈阪:据《尔雅》释义称:山脊为冈,山坡为阪。冈阪,在这里可作"山顶"或"制高点"解。 ?本篇史例出自《后汉书?耿弇传》和《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三》。 ,,(远战 【译文】 大凡与敌人隔河对抗时,我如要从远处渡河出击敌人,可多置一些船只于河边,伪装成要从近处渡河的样子,敌人就必定要集中兵力来阻击,这样我便可以从敌人防守薄弱的远处渡河袭击敌人。倘若没有渡河船只,则可以用竹木、蒲苇、罂缻、瓮囊、枪杆等就便器材扎成排筏,都可用以渡河。诚如兵法所说:"打算从远处进攻敌人,就伪装成从近处出击的样子。" 西汉初年,魏王豹开始时归降了汉朝,不久又以母病为辞请求回去探望,一回到封地,立即切断黄河西岸临晋关的交通,反叛了汉朝,而与楚国订约讲和。汉帝刘邦派遣郦食其前往游说魏王豹重新归顺朝廷,但魏王豹执意不听。刘邦于是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军进击魏王豹,而魏王豹则在蒲坂驻扎重兵,封锁临晋关。韩信针对此情,就采用增设疑兵之法,摆开船只,伪装成要从临晋渡河的样子,而以隐蔽前进的主力部队从夏阳方向乘坐木罂渡过黄河后,径直袭击安邑。魏王豹惊慌失措,匆忙领兵迎战韩信部队,韩信挥军奋战,一举俘获魏王豹,平定了魏地,置为河东郡。 【原文】 凡与敌阻水相拒,我欲远渡,可多设舟楫,示之若近济,则敌必并众应之,我出其空虚以济。如无舟楫,可用竹木、蒲苇、罂缻?、瓮囊?、枪杆之属,缀为排筏,皆可济渡。法曰:"远而示之近。"? 汉初,魏王豹?初降汉,复以亲疾请归,至国,即绝其河关?反〔汉〕,与楚约和。汉王遣郦生?往说豹,不听。汉王以韩信为左丞相击豹。〔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帅兵迎战,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 【注释】 ?罂缻(,ī,, eǒ,):罂,一种陶制的盛酒器;缻,同"缶",一种陶制的炊具。此两种器具,其形状均为小口大腹,在渡河无舟的情况下,可以将其与竹木、蒲苇连缀在一起,作为渡河用的飘浮工具。 ?瓮囊:也是一种形如罂状的盛器。 ?远而示之近:语出《孙子兵法?计篇》。 ?魏王豹:即魏豹,战国时魏国贵族子弟。秦灭魏后,与其兄咎皆被贬为庶人。秦末,陈胜起义攻下魏地,立咎为魏王。后咎被秦将章邯击败而自杀,豹逃往楚,楚怀王予以援兵收复魏地,被立为魏王。后从项羽入关,被徙至河东郡,封为西魏王。刘邦定三秦,豹叛楚归汉,不久又叛汉归楚。汉高祖二年(公元前,,,年)八月,为韩信击败被俘,后在荥阳被杀。 ?河关:指黄河渡口临晋关,后改名蒲津关,故址在今陕西大荔东的黄河西岸。 ?郦生:即郦食其,刘邦的谋士。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蒲坂:邑名。即今山西永济西之黄河东岸的蒲州镇。 ?临晋:县名。故址在今陕西大荔东,与旧关相对。 ?夏阳:县名。故址在今陕西韩城西南之黄河西岸。?木罂缻:即以木押缚罂缻作为渡河工具。一说以木为器如罂缻。 ?安邑:战国魏都,汉置为县。位于今山西夏县西。魏豹据此反汉。 ?本篇史例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又见《汉书?淮阴侯传》。 ,,(近战 【译文】 大凡与敌人隔河对阵,我如要从近处进攻敌人,就反而伪装成从远处渡河的样子。为此,必须多多设置一些疑兵,装作从河的上、下游远处渡河进攻的架势,敌人一定会分散兵力来应付。这样,我就可以乘隙暗中出兵从近处袭击敌人,敌人就可以被打败。诚如兵法所说:"打算从近处进攻敌人,就伪装成从远处出击的样子。" 春秋时期,越国讨伐吴国,吴王出兵于笠泽进行抵抗,而与越军隔笠泽水对阵相抗。越军分为左右两翼,乘夜擂鼓呼号而进,吴军则分兵进行抵御。越王勾践亲率主力部队偷偷从中央近处渡过笠泽水,直奔吴国中军主力而击鼓冲杀过去,致使吴军大败,吴国最终灭亡。 【原文】 凡与敌夹水为阵,我欲攻近,反示以远,须多设疑兵,上下远渡,敌必分兵来应,我可以潜师近袭之,其军可破。法曰:"近而示之远。"? 春秋,越人伐吴,吴人御之笠泽,夹水而阵。越人?为左右阵、夜鼓噪而进,〔吴师分以御之。越子以三军潜涉,当〕吴中兵而鼓之,吴军大败,遂至灭亡。? 【注释】 ?近而示之远:语出《孙子兵法?计篇》。 ?越人:马本及各本皆误作"楚人",今据史校改。 ?本篇史例同《夜战》,出自《左传?哀公十七年》。 ,,(水战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或者在河岸列阵对敌,或者于水上驾船击敌,这都叫做水战。如在近水岸边作战时,必须距河水稍远些,这样,一方面可以引诱敌人渡河,一方面可以使敌人不生疑心。我一定要与敌人决战时,就不要在靠近河水的岸边迎击敌人,怕的是敌人不敢渡河而来;我如果不想同敌人决战时,就凭据河岸有利地势阻截敌人,使其无法渡过河来。如果敌人渡河来与我战时,我可以在岸边等到敌人渡过一半时再袭击它。这样作战就利于取胜。诚如兵法所说:"待敌人渡河一半时,就可以出兵袭击它。" 西汉初年,谋士郦食其奉刘邦之命游说齐国而使之归顺了汉廷,自此齐王田广每天与郦食其饮酒作乐,撤除了防御汉军的守备力量。谋士蒯通建议韩信乘齐国守备废弛之隙而出兵进攻它;韩信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率军渡过黄河,出敌不意地一举袭破了齐国。齐王田广认为是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便把他煮死了,然后逃往高密,向楚国求救。楚王于是派遣龙且为将率兵号称二十万前往援救齐国。有人劝龙且说:"汉军远离本土而来拚死作战,其锋芒锐盛不可阻挡,齐、楚军队是在自己地域内作战,士卒容易逃散。因此,不如采取深沟高垒固守不战之策,叫齐王派遣其心腹大臣去招抚失陷的城邑。这些失陷的城邑知道自己的国王还在,且有楚军前来救援,就一定会反叛汉军。汉军因客居在别国土地上,必定会造成缺少粮食的不利态势,这样,就可以不经交战而擒获他们了。"但龙且不以为然地说:"我一向了解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韩信的为人,他是容易对付的。如今若是援救齐国不经交战而迫降了韩信,我还有什么战功可言,如果同他交战而又能战胜他,齐国的一半土地可就成为我的封地了。"于是,率军前进,与汉军相隔潍水而摆开了阵势。韩信连夜派人制作了大批袋囊装满沙子,堵住了潍水上游,清晨又亲率部分兵力渡河袭击龙且而伪装成战败逃回。龙且见此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韩信是个胆小怕战的懦夫。"于是挥军渡河追击汉军。韩信立即派人掘开潍水上游的沙袋,河水顿时倾泻而至。此时,龙且的部队尚有大半没有渡过潍水,韩信乘汹涌水势挥军猛烈截杀击斩了龙且。被水隔断而滞留潍水东岸的龙且部队纷纷逃散,齐王田广也吓得逃跑了。韩信乘胜追击败兵到城阳,俘获了全部楚军。于是平定了齐国。 【原文】 凡与敌战,或岸边为阵,或水上泊舟,皆谓之水战。若近水为战,须去水稍远,一则诱敌使渡,一则示敌无疑。我欲必战,勿近水迎敌,恐其不得渡。我欲不战,则拒水阻之,使敌不能济。若敌率兵渡水来战,可于水边伺其半济而击之,则利。法曰:"涉水半渡可击。"? 日与生纵酒为乐,而罢守备。蒯通?说信,遂渡河,袭破齐。齐 汉郦生说齐下之,齐王? 下以郦生卖己,烹之,而走高密?,请救于楚。楚遣龙且将兵〔号称二十万〕救齐。或〔说龙且〕曰:"汉兵远来,其锋难当,齐、楚自居其地〔战〕,兵易败散。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闻其王在,楚来救,必反汉。?。汉兵客居,其势无所食,可不战而擒也。"龙且曰:"吾知韩信为人,易与耳。今若救齐不战而降之,有何功,若战而胜,齐半可得。"遂进兵与汉军夹潍水?而阵。信夜使人〔为〕囊〔盛〕沙壅水上流,旦渡击且,佯败走。龙且喜曰:"吾固知信怯。"遂追之〔渡水〕。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且军大半不得渡,即击,杀且。〔龙且〕水东军散走,〔齐王广〕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阳?,皆虏楚卒〕,遂平齐。? 【注释】 ?涉水半渡可击:语出《吴子?料敌第二》。 ?齐王:即田广。 ?蒯通:本名彻,因与汉武帝刘彻同讳,故史家改"彻"为"通"。蒯通,范阳(今河北徐水北)人。陈胜起兵反秦后,派武臣进取赵地,通说范阳令徐公归降,武臣不战而得赵地三十余城。后又劝韩信袭取赵地,成为汉初重要谋士和说客。 ?高密:郡名。故址在今山东高密西南。 ?反汉:马本及各本皆误作"及汉",今据史校改。 ?潍水:今称潍河,在山东省东部。 ?城阳:古地名。故址在今山东荷泽东北。 ?本篇史例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火战 【译文】 大凡作战中,如果敌人驻扎在靠近草木丛生的地带,其营舍是用茅竹搭盖而成,又囤积大批马草和粮食,如遇燥热干旱天气,就可借助风力放火焚烧它,选派精锐部队进攻它。这样,敌人便可以被打败。诚如兵法所说:"对敌采用火攻战法,必须具备一定客观条件。" 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年),左中郎将皇甫嵩(与右中郎将朱儁各统一军),进讨黄巾军(于颍川),朱儁与黄巾军首领波才所部交战而失败,波才遂乘胜挥军包围了退保长社的皇甫嵩。波才军靠近草木丛生的地带安营扎寨。是时,正赶上刮大风,皇甫嵩便命令部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队捆好火把登上城墙,又派精锐士卒偷偷越出包围圈,于城外黄巾军营地纵放大火并狂呼乱叫,城上的汉军则点燃火把与之紧密策应,皇甫嵩乘机率军击鼓而出城,直奔波才营阵冲杀过去,波才军猝不及防,惊慌四散。此时,汉灵帝所派曹操援兵恰好赶到,与皇甫嵩、朱儁所部协力合战,大败波才,击斩其军数万人。 【原文】 凡战,若敌人居近草莽,营舍茅竹,积刍聚粮,天时燥旱,因风纵火以焚之,选精兵以击之,其军可破。法曰:"行火必有因。"? 汉灵帝?中平元年,皇甫嵩?讨黄巾?,汉将朱儁?与贼波才?战,败,贼遂围嵩于长社?。贼依草结营,会大风。嵩敕军束苣?乘城,使锐卒间出围外,纵火大呼,城上举燎应之,嵩因鼓而奔其阵,贼惊乱奔走。会帝遣曹操将兵适至,合战大破之,斩首数万级。? 【注释】 ?行火必有因:语出《孙子兵法?火攻篇》。 ?汉灵帝:即东汉皇帝刘宏。公元,,,-,,,年在位。 ?皇甫嵩:东汉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字义真。灵帝时为北地太守。黄巾起义爆发时,任左中郎将,与朱儁率军镇压起义军,后官至太尉,封槐里侯。 ?黄巾:即黄巾起义军,因起义者以黄巾裹头,故名。 ?朱儁:东汉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字公伟,曾任刺史、谏议大夫等职。与皇甫嵩镇压黄巾军时任右中郎将,后封为西乡侯。 ?波才:黄巾起义军一支部队的首领。 ?长社:县名。故址在今河南长葛东北。 ?束苣:即用苇秆扎成的火把。 ?本篇史例出自《后汉书?皇甫嵩朱儁列传》。 ,,(缓战 【译文】 大凡进攻城邑之法,是战法中的最下策了,只在不得已时才采用它。通常所说的三个月修造攻城器械,三个月堆筑攻城土山,这样,攻城准备得用六个月时间。值得警戒和注意的问题是,由于攻城准备的时间长,将帅为忿怒急躁的情绪所使,往往不等攻城器械造好,就驱赶士卒像蚂蚁一样缘城而上,这恐怕是造成人员大批伤亡的原因。如果敌人城高壕深,且兵多粮少,又无外援,对于这种守城之敌,可采取长围久困之法夺取它,这样作战对我有利。诚如兵法所说:"军队行动舒缓时,就要像森林一样稳便不动。" 十六国时期,前燕将领慕容恪率军进攻镇守广固城的东晋镇北将军段龛所部,并将其包围起来。当时,诸多将领都劝慕容恪尽快攻城,但慕容恪却从容说道:"作战之情势,有时应当缓战以慢慢制服敌人,有时应当急攻以快快战胜敌人。如果敌我双方势均力敌,而敌人又有强大的外援,我军怕有遭到敌人腹背夹击的危险,就不能不采取快速攻城战法。如果我军强大而敌人弱小,且敌人又无外援,那么,对于这种守城之敌,则应采取长围久困的战法,以等待敌人困敝时再攻取它。兵法上所说的'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它,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它',正是讲的这个道理。段龛的部众现在还很多,内部尚未出现离心倾向。目前他们凭据坚城固垒,上下齐心协力地进行防守,如果我们投入全部精锐部队强攻坚城,用几十天时间虽然也可以攻下来,但那样做将会给我们的部队造成很多伤亡。所以,应当采取持久围困以取胜的战法。"于是,慕容恪命令部队构筑工事以围困守城的晋军,最后终于攻占了广固。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原文】 凡攻城之法,最为下策,不得已而为之。所谓三月修器,,,白话百战奇略械,三月成距堙?者,六月也。谓戒为己者,忿躁不得攻具而令士卒蚁附,恐伤人之多故也。若彼城高池深,多人而少粮,外无救援,可羁縻?取之,则利。法曰:"其徐如林。"? 十六国前燕将慕容恪?击段龛?于广固,围之。诸将请恪急攻,恪曰:"军势有宜缓以克敌,〔有宜急而取之〕。若彼我势均,外有强援,恐有腹背之患,则攻之不得不速。若我强彼弱,外无救援,当羁縻守之,以待其敝。兵法'十围五攻'?,正谓此也。龛党尚众,未有离心。今凭阻坚城,上下戮力?,尽锐攻之,数旬可拔,然杀吾士卒必多矣。当持久以取耳?。"乃为壁垒以守之,终克广固。? 【注释】 ?距堙:堙(,,,),又作"闉"。距堙,即古代在攻城作战中环城而堆筑的土山,以为窥察敌人城内情况或登城之用。 ?羁縻:犹言束缚,牵制;这里可作"围困"解。 ?其徐如林: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 ?慕容恪:前燕王慕容皝的第四子。鲜卑族,字玄恭。从父征伐,镇守辽东。后辅兄儁及炜,封太原王,累官大司马,总摄朝政,量才授任,颇有政绩。 ?段龛:辽西鲜卑族,段兰之子。东晋穆帝永和七年(公元,,,年),龛以青州归降东晋,被授任镇北将军,封齐公,镇守广固。后为前燕将慕容恪所执杀。 ?十围五攻:语出《孙子兵法?谋攻篇》的"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戮力:谓努力,尽力。 ?当持久以取耳:马本及各本皆作"要在取耳",不符史载原意,故据史校改。 ?本篇史例出自《晋书?慕容儁记》。 ,,(速战 【译文】 大凡围攻城邑的作战,如果守城之敌粮多兵少,且有外部援助,可以采取快攻速决,就能(乘其外援未到而)取得胜利。诚如兵法所说:"用兵最为宝贵的是,宁肯指挥笨拙但求速胜。" 三国时期,蜀国将领孟达投降了魏国,于是被任命为新城太守而驻扎在上庸城。但不久,他又联吴归蜀而背叛了魏国。魏将司马懿秘密发兵进讨孟达。当时,众多将领都说孟达与吴、蜀二国有了联络,因此应当首先观察事态的变化尔后再采取行动。但司马懿却说:"孟达是个没有信义的人,现在正是他与吴、蜀之间相互猜疑的时候,应当趁其犹豫不决之时,迅速把他解决掉。"于是就亲率大军以一天赶行两天路程的速度,连续行军八天而抵达上庸城下。此时,吴、蜀两国也都各自派将统兵前来援救孟达。对此,司马懿则分别派兵加以抵御。孟达在叛魏附蜀之初,曾给蜀相诸葛亮写信说:"宛城离洛阳八百里,而距我这里有一千二百里。驻守宛城的司马懿获悉我起兵举事后,必先写奏表上报洛阳的魏明帝,等到皇帝批复回来时,已经一个月时间了。到了那时,我的城防已经加固,诸将所属部队都已部署停当。况且,我军地处深远而险要,司马懿必定不会亲自前来,其他将领来进攻,我就没有忧虑之事了。"但当司马懿亲自率兵突然来到之后,孟达又赶紧告诉诸葛亮说:"我起兵举事仅仅八天,司马懿就率兵来到我的城下,他的行动怎么这样神速啊~"上庸城三面临水,地势险要,而孟达又于城外构筑木栅以加强防御。司马懿挥军渡过河水,冲破木栅,直抵城根,然后分兵八路攻城,仅仅经过十六天时间,孟达的部将李辅等人便杀死孟达,打开城门而投降了司马懿。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原文】 凡攻城围邑,若敌粮多人少,外有救援,可以速攻,则胜。法曰:"兵贵拙速。"? 三国蜀将孟达?降魏,遂领新城太守,未几,复连吴附蜀以叛魏。司马懿潜军进讨,诸将言达与蜀交结,宜观望而后可。懿曰:"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当及其未定?,促?而决之。"乃倍道兼行,〔八日〕至其城下。吴、蜀各遣将救达,懿乃分兵拒之。初,达与诸葛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表上天子,比相往反时,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将足办。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上庸?城三面阻水,达于外为木栅以自固。懿渡水,破其栅,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李辅?等斩达首,开门以降。? 【注释】 ?兵贵拙速:语出《孙子兵法?作战篇》,但与原文略异,原文是:"兵闻拙速。" ?孟达:字子度,一字子敬。初事刘璋,后归刘备,为宜都太守。后叛蜀降魏,被任为新城太守驻兵于上庸城。蜀建兴五年(公元,,,年),诸葛亮伐魏,曾致书诱达为援,为魏所疑,达惧复叛魏,不久在司马懿率军进攻下,为其部下所杀。 ?未定:马本误作"未足",今从唐本。 ",汪本误作"隄",今据史校改。促,通"趋",急速之意。 ?促:马本及唐本误作"偍 ?宛:即宛县。三国时魏南阳郡治,位于今河南南阳。当时,司马懿镇守此地,都督荆豫诸州军事。 ?洛:即洛阳,魏国都城,今属河南。 ?吾:马本及各本皆误作"吴",今据史校改。吾,为孟达自言其驻地上庸城。 ?一千二百里:马本及各本皆误作"一百二十里",今据史校改。 ?上庸:县名。故城位于今湖北竹山西南。 ?旬有六日:马本及各本皆误作"旬月",今据史校改。?李辅:孟达部将。司马懿率军围攻上庸时,他与达甥邓贤斩达首后开城投降。 ?本篇史例出自《晋书?宣帝纪》。 ,,(整战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如果敌军行列严整有序,士卒情绪安稳平静,不可轻率与其交战,等到敌人内部发生变化时,再出兵进攻它,就有利于我军取胜。诚如兵法所说:"不要拦击旗帜整齐、队伍严密的敌人。" 三国时期,魏国大将司马懿奉命率军征讨公孙渊,而进至辽水。公逊渊果然派遣数万步骑兵凭据辽隧,企图固守坚城壁垒以抵御司马懿进攻。司马懿率军乘船偷偷渡过辽水后,依傍辽水构筑一道长围(摆出一付攻打辽隧的架势),然后又命令部队放弃该城不攻,而向其老巢襄平进发。众将对此决策十分不解地说:"我们不攻打辽隧城,却又构筑长围,这不是显示我们兵多军威的办法。"司马懿解释说:"敌人现在凭据辽隧坚固而高大的城防设施,企图把我军拖垮在这里。我们进攻它,恰好中了敌人的诡计。敌人的主力都集中在这里,其老巢必定非常空虚,我军直驱襄平,这里的敌人一定会心怀恐惧,他们恐惧就会离开坚城固垒而向我求战,那时我们集中兵力打败他们是必定无疑的。"于是,司马懿率领严整有序的魏军,越过辽隧而向襄平长驱直进。敌人发现魏军所向直指其后方老巢,果然脱离坚城辽隧而去拦截魏军。司马懿乘机挥军迎头痛击,大破敌人,三战三捷。公孙渊退保襄平,司马懿乘胜挥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军包围了他。 【原文】 凡与敌战,若敌人行阵整齐,士卒安静,未可轻战,伺其变动击之,则利。法曰:"无邀正正之旗。"? 三国魏司马懿征公孙渊?,〔次于辽水?。渊遣步骑数万,阻辽隧?,坚壁而守,以距帝?。〕懿泛舟潜济辽水,〔傍辽水〕作〔长〕围,弃城而向襄平?。诸将曰:"不攻城而作围,非所以示众也。"懿曰:"贼坚营高垒,欲以老吾军也。攻之,正堕其计。贼大众在此,其巢穴虚失,我直指襄平,必人怀内惧,惧而求战,破之必矣。"遂整阵而过。贼见兵出其后,果邀之,乃纵兵逆击,大破之,〔三战皆捷。贼保襄平,进军围之。〕? 【注释】 ?无邀正正之旗: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 ?公孙渊:《晋书》称之"公孙文懿",三国时襄平(今辽宁辽阳)人。魏明帝时,任辽东太守、大司马,封乐浪公。景初元年(公元,,,年)叛魏自立为燕王。次年,被司马懿率军所攻杀。 ?辽水:今辽宁之辽河。 ?辽隧:地名。故址在今辽宁鞍山西之辽河东岸。 ?帝:指司马懿。魏元帝咸熙二年(公元,,,年),懿孙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后,追尊其为宣皇帝。 ?襄平:三国魏辽东郡治。公孙渊叛魏后据此自称燕王。 ?本篇史例出自《晋书?宣帝纪》。 ,,(乱战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如果敌人行列阵势紊乱不齐,士卒喧哗混乱不堪,应当立即出兵进攻它,就有利于我军取胜。诚如兵法所说:"敌人混乱不堪时,我就乘机攻取它。" (隋末李渊起兵之初),其部将段志玄随同刘文静率军于潼关抵抗隋将屈突通的进攻。刘文静所部被屈突通的部将桑显和打败,军营已经溃散。这时,段志玄率领二十名骑兵赶来救援,奋力冲杀,击斩隋军数十人;但在回身返还之时,脚部为敌人乱箭所伤。因怕引起部众思想波动,所以段志玄不但忍受伤痛不言,而且三番五次地率先冲入敌阵,奋力拚杀,致使桑显和军大乱,刘文静部队士气重新振作,并乘敌军大乱,勇猛冲击,大破之。屈突通兵败而逃,段志玄与众将跟踪追击,将他活捉过来。 【原文】 凡与敌战,若敌人行阵不整,十卒喧哗,宜急出兵以击之,则利。法曰:"乱而取之。"? 唐段志玄?从刘文静?拒屈突通?于潼关?,文静为通将桑显和所败,军营已溃,志玄率二十骑赴之,击杀数十人而还;还为流矢中足,虑众心动,忍而不言,更入贼阵者再三。显和军乱,大军因而复振,击大破之。〔及屈突通之遁,志玄与诸将追而擒之。〕? 【注释】 ?乱而取之:语出《孙子兵法?计篇》。 ?段志玄:唐将。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隋末从李渊起兵,官至郢州刺史。唐朝建立后,随李世民讨王世充、破窦建德等作战有功,升任左骁卫大将军、镇军大将军,封褒国公。 ?刘文静: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肇仁。隋末为晋阳令。李渊于太原起兵,他参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与定计。唐朝建立后,任民部尚书,领陕东道行台左仆射。后因不满位居裴寂之下,李渊听信裴寂谗言而将其杀害。 ?屈突通:雍州长安(今陕西西安)人,隋朝时任右武候车骑将军、左骁卫大将军。大业十三年(公元,,,年)在潼关与李渊部队作战中,被段志玄所俘。唐建国后,任兵部尚书,封蒋国公。 ?潼关:关隘名。位于今陕西潼关县北,当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 ?本篇《乱战》,马本及唐本均无史例引文,今据汪本《乱战》补入,其史例出自《旧唐书?段志玄传》,又见《新唐书?段志玄传》。 第八卷 ,,(分战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如果我军兵多而敌军兵少时,应当选择平坦开阔的地域来战胜敌人。如果兵力对比我五倍于敌时,就要分兵以三份的兵力为"正兵"进攻敌人正面,以二份的兵力为"奇兵"进攻敌人侧后;如果兵力对比我三倍于敌时,就要分兵以二份的兵力为"正兵"进攻敌 "进攻敌人侧后。这种分兵击敌的进攻部署,就是通常所说的,人正面,以一份的兵力为"奇兵 以主要兵力行正面进攻,以部分兵力行侧后袭击的前后夹击的战法。诚如兵法所说:"应当分散使用兵力时而不分兵,就成为自己束缚自己的'縻军'了。" 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大将陈霸先和王僧辩率军讨伐叛乱分子侯景,进至张公洲。梁军巨大战舰上旌旗高高飘扬,以横断江面、遮蔽天日之势,乘潮顺流浩荡而下。侯景登上石头城,望见梁军舰船的磅礴气势,不高兴地说:"敌军有如此雄壮气势,不可轻视他们啊。"于是,侯景亲率精锐骑兵万人,擂动战鼓而向前迎战。陈霸先见状对王僧辩说:"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能把部队指挥得如同常山之蛇那样,首尾可以相互救应。敌人现在前来送死,企图拚命一战。我军众多而敌军寡少,我们应当采取分兵击敌的战法去打击敌人。"王僧辩听从了陈霸先的意见。梁军以一支配有强弓硬弩兵器的部队迎战敌人正面,以轻装精锐骑兵袭击敌人侧后,而以主力部队冲击敌军中央,把叛军打得大败,叛首侯景则弃城逃跑。 【原文】 凡与敌战,若我众敌寡,当择戍平易宽广之地以胜之。若五倍于敌,则三术为正,二术为奇;三倍于敌,二术为正,一术为奇。所谓一以当其前,一以攻其后。法曰:"分不分为縻军。"? 梁将陈霸先?、王僧辩?讨侯景?,军于张公洲?。高旗巨舰,截江蔽空,乘潮顺流。景登石头?,望之不悦,曰:"彼军士有如是之气,不可易也。"帅铁骑万人,鸣鼓而前。霸先谓僧辩曰:"善用兵者,如常山之蛇,首尾相应。贼今送死,欲为一战。我众彼寡,宜分其势。"僧辩从之,以劲弩当其前,轻锐蹂其后,大阵冲其中。景遂大溃,弃城而走。? 【注释】 ?分不分为縻军:语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或称《唐李问对》)卷下。 ?陈霸先:即陈武帝,南朝陈的建立者。梁时曾任太守、刺史等职。梁元帝承圣元年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公元,,,年),率兵与王僧辩讨平侯景叛乱后,镇守京口(今江苏镇江),不久杀僧辩,迎梁敬帝复位,自为相国,封陈王。后代梁称帝,国号陈。 ?王僧辩:南朝梁将。梁右卫将军王神念之子。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字君才。侯景叛乱时,受诏入朝,以大都督讨景,与陈霸先破景于石头城,累功任太尉,封永宁郡公。后因从此齐主高洋谋立贞阳侯萧渊明为帝,被陈霸先袭杀。 ?侯景: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东北)人,字万景。先属北魏尔朱荣,继归东魏高次,拥众十万,镇守河南。梁中大同二年(公元,,,年)降梁,封河南王。次年,勾结梁宗室萧正德举兵叛乱,攻入建康(今南京),自立为汉帝。所部到处烧杀抢掠,使长江下游地区遭到极大破坏。后被陈霸先、王僧辩等消灭。 ?张公洲:长江中的小洲,位于今南京西南的长江中。 ?石头:即石头城,又名石首城。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该城背山面江,南临淮口,当交通要冲,六朝时为建康的军事重镇。 ?本篇史例出自《陈书?高祖本纪》。 ,,(合战 【译文】 大凡兵力分散就力量薄弱,兵力集中就力量强大,这是兵家通常所熟识的一般原则。倘若我军分兵屯驻多处,敌人如以大军向我进攻,我就应当集中兵力予以迎击。诚如兵法所说:"应当集中兵力时而不集中,就成为自己削弱自己的'孤旅'了。" 唐玄宗开元年间,吐蕃军大肆入侵,企图报唐军进驻新城之仇。吐蕃军一大早就迫近唐军营阵。由于双方兵力相差悬殊,唐军人人产生畏惧情绪。但唐军将领王忠嗣,却以无所畏惧的姿态策马迎战敌人,他挥军向敌人左右两翼奔驰突击,矛头所指,敌人无不惊惧而退。唐军如此反复冲击,杀死敌军数百人,致使吐蕃溃不成军。王忠嗣乘敌溃乱不堪之机,集中三军兵力对敌实施猛烈侧击,终于把吐蕃军打得大败。 【原文】 凡兵散则势弱,聚则势强,兵家之常情也。若我兵分屯数处,敌若以众攻我,当合军以击之。法曰:"聚不聚为孤旅。"? 开元?时,吐善?入寇,报新城?之役,晨压官军,众寡不敌,(师人皆惧焉)。王忠嗣?策马而进,左右驰突,如此无不辟易?,出而复合,杀数百人,贼众遂乱。三军翼而击之,吐蕃大败。? 【注释】 ?聚不聚为孤旅:语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开元:唐玄宗的年号。 ?吐蕃:中国古代藏族政权名。公元七至九世纪,建立于青藏高原。 ?新城:地名。故址在今青海门源。 ?王忠嗣:唐将。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本名训,九岁时,因其父在对吐蕃作战中阵亡,为唐玄宗收养于宫中,并赐名忠嗣。及长,从军守卫西北边防,因战功卓著,任河西陇右节度使,佩四将印。 ?辟易:惊退。 ?本篇《合战》,马本及唐本均无史例引文,今据汪本《合战》补入,其史例出自《旧唐书?王忠嗣传》。 ,,(怒战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必须激发鼓励部队士气,使他们对敌人充满忿怒和仇恨,然后再出战杀敌。诚如兵法所说:"部队奋勇杀敌的,是因为他们具有仇恨敌人的高昂士气。" 东汉建武四年(公元,,年),光武帝刘秀命令偏将军王霸与捕虏将军马武共同率军讨伐割据垂惠称雄的周建。苏茂率领四千余兵前来援救周建,而首先派遣一支精锐骑兵部队拦截马武所部的军粮,马武得悉率兵前去救援,这时,周建从垂惠城中出兵与苏茂精骑夹击马武。马武依赖有王霸为援,与敌交战不甚卖力,结果被敌人打败。马武率众溃逃经过王霸营垒时,大声疾呼地请求救援,但王霸回答说:"敌人兵力强盛,我如出援,连同你们必将两败俱伤,你们还是自己努力奋战吧~"说完就关闭营门坚守不出。王朝的部下都力争出援马武,王霸对此耐心解释说:"苏茂军都是精兵锐骑,而且人数又多。我军官兵心怀恐惧,而捕虏将军马武对我有单纯依赖思想,两军指导思想不相一致,这正是失败之道。现在我部闭营固守,以示互不相救,敌人必定乘胜贸然轻进;马武所部在外无救援可以依赖的形势下,一定会加倍努力,图存奋战。这样,苏茂部队就会疲惫劳困,我军乘其困敝不堪之时再出兵袭击,就可以打败它。"其后,苏茂、周建果然出动全部兵力进攻马武,双方激战很久,王霸所部有数十名壮士断发向他请求出战,王霸知道部队士气锐盛,出战时机成熟,于是就打开营门之后,出动精锐骑兵突袭敌军背后,苏茂、周建部队在汉军的前后夹击下,大败而逃。 【原文】 凡与敌战,须激励士卒,使忿怒而后出战。法曰:"杀敌者,怒也。"? 、马武?讨周建?于垂惠?。苏茂将兵四千余救建,先遣 汉光武建武四年,诏将军王霸? 精骑遮击马武军粮,武往救之。建于城中出兵夹击武,武恃霸援,战不甚力,为茂、建所败,过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势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军吏皆争之。霸曰:"茂兵精锐,其众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虏〕?与吾相恃,两军不一,败道也,今闭营坚守,示不相救,彼必乘势轻进;武恨无救,则其战当自倍。如此,茂众疲劳,吾乘其敝,乃可克也。"茂、建果悉兵出攻武,合战良久,霸军中壮士数十人断发请战。霸乃开营后,出精骑袭其背。茂、建前后受敌,遂败走之。? 【注释】 ?杀敌者,怒也:语出《孙子兵法?作战篇》。 ?王霸:东汉将领。颍阳(今河南许昌西南)人,字元伯。新莽末,从刘秀起兵,破王邑、王寻,累功拜上谷太守,长期戍守北部边疆,后封淮陵侯。讨周建时任偏将军。 ?马武:湖阳(今河南唐河湖阳镇)人,字子张。新莽末从刘秀破王寻等,刘秀称帝后,任捕虏将军,封杨虚侯。 ?周建:东汉初地方割据势力。 ?垂惠:地名。故址在今安徽蒙城北。 ?捕虏:指捕虏将军马武。 ?本篇史例出自《后汉书?王霸传》。 ,,(气战 【译文】 将领所以能够指挥作战,依靠的是士兵;士兵所以能够奋勇战斗,依靠的是士气;士气所以能够旺盛不衰,依靠的是鼓动。擂动战鼓能够振作部队士气,但不可鼓动太频,太频则士气容易衰落;不可鼓动太远,太远则体力容易枯竭。因此,作战中必须度量敌人进至距我六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七十步以内,才可以击鼓激气,命令士卒奋勇进战。在敌人士气衰落,我军士气旺盛的情况下作战,打败敌人是必定无疑的。诚如兵法所说: "士气高昂就投入战斗,士气低落就避敌退走。" 春秋时期,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武士曹刿请求随同作战,鲁庄公便与他共乘一辆兵车,进至长勺对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击鼓进战,曹刿马上说:"现在还不行。"齐军三通鼓敲罢,曹刿这时说:"现在可以了。"于是,鲁庄公击鼓命令部队进战,结果大败齐军。鲁庄公将要驰车追击溃败的齐军,曹刿提醒说:"现在还不行。"待他下车察看了齐军的车辙,然后登上车前横木向远眺望,确有把握地说:"现在可以了。"鲁庄公于是驱车追击齐军。打了胜仗之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可以振作士气,再次击鼓士气就衰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敌人士气枯竭而我军士气饱满,所以能够打败敌人。齐是大国,其情况是难以捉摸的,所以不急于追击它,恐怕他们设有埋伏引诱我们,待我下车察看知道其车辙已经混乱,远望知道其旗帜已经倒下,所以才下决心驰车追击他们。" 【原文】 者,鼓也。能作士卒之气, 夫将之所以战者,兵也;兵之所以战者,气也;气之所以盛? 则不可太频,太频则气易衰;不可太远,太远则力易竭。须度敌人之至六七十步之内,乃可以鼓,令士卒进战。彼衰我盛,败之必矣。法曰:"气实则斗,气夺则走。"? 春秋,齐师伐鲁,庄公将战,曹刿?请从,公与之同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鼓之,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刿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是以败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释】 ?盛:马本及各本皆作"胜",从文义和下文"彼衰我盛"来看,当为"盛",故改。 ?气实则斗,气夺则走:语出《尉缭子?战威第四》。 ?曹刿(,,ì):春秋时期鲁国武士。齐鲁长勺之战中,他辅佐鲁庄公打败齐军进攻。 ?长勺:古地名。春秋鲁地。因商遗民长勺氏居此而得名。故址在今山东莱芜东北。 ?轼(,,ì):设在车箱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其形如半框,有三面。 ?靡:披靡,倒下。 ?本篇史例出自《左传?庄公十年》。 ,,(逐战 【译文】 大凡追击败逃之敌,必须查明其是真败逃还是假败逃。如果敌人军旗整齐有序,鼓声呼应协调,指挥号令统一,队伍众而不乱,其虽然后退而走,但并不是真正的败退,而其中必有奇谋异策,对此必须慎重考虑而后行动。倘若敌人军旗参差不齐,鼓声大小错乱不协,指挥号令喧闹不一,这才是真正的败退。对于这种敌人,应当全力以赴地进行追击。诚如兵法所说:"凡是追击撤退之敌,不可懈怠麻痹;敌人如果中途停驻不走时,就要考虑其是否另有阴谋。" 唐高祖武德元年,秦王李世民奉命率军征讨割据陇西而固守折墌城的薛仁杲。薛仁杲派部将宗罗睺领兵抵抗,于浅水原被唐军打得大败而逃。李世民亲率骑兵,(步兵主力随后)跟踪追击,一直追到折墌城,将拒守于该城的薛仁杲包围起来。薛仁杲的部将多数是在临阵交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战时而投降唐军的,之后又提出返还城里取马再来,李世民同意任其返还。不一会,他们都各自乘马而归。李世民通过降将而掌握了薛仁杲的虚实情况,于是,一面命令后续部队迅速跟进,从而四面包围了折墌城;一面派遣能言善辩之士入城向敌人晓以福祸利害之关系,薛仁杲终于被迫开城投降。战后,众将领都来向李世民祝贺,并借此机会询问道:"大王您在大破宗罗睺军之后,立即丢下步兵,又无攻城器械,却率骑兵直迫折墙城下。当时大家都不相信能够破城降敌,但最终竟攻下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呀,"李世民解释说:"这是采用的权变之道,而迫使敌人无计可施,所以就战胜了它。况且,宗罗睺所部将士都是陇西地区的人,我军虽然大破其军,然而击杀俘获的不多。 当时如果缓慢追击的话,溃败的敌人都会逃入折墌城,薛仁杲把他们集中起来加以安抚使用,我们就不容易战胜他们了;反之,如果紧追不舍,不给其喘息机会,敌人败兵就会流散于陇西各地,这样一来,折城中自然空虚好攻了。面对此种形势,薛仁杲已经吓破了胆,没有时间另谋对策了,所以他因惧怕我军强大攻势,就只能开城投降了。" 【原文】 凡追奔逐北,须审真伪。若旗齐鼓应,号令如一,纷纷纭纭,虽退走,非败也,必有奇也,须当虑之。若旗参差而不齐,鼓大小而不应,号令喧嚣而不一,此真败却也,可以力逐。法曰:"凡从勿怠,敌人或止于路,则虑之。"? 。太宗帅骑追之,直趋 唐武德元年,太宗征薛仁杲?,其将宗罗睺拒之,大破于浅水原? 折墌?围之。仁杲将多临阵来降,复还取马,太宗纵遣之。须臾,各乘马至。太宗具知仁杲虚实,乃进兵合围。纵辨士?喻以祸福,仁杲遂降。诸将皆贺,因问曰:"大王破敌,乃舍步兵,又无攻具,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卒下之,何也,"太宗曰:"此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且罗睺所将皆陇外人,吾虽破之,然斩获不多。若缓之,则皆入城,仁杲收而抚之,未易克也;迫之,则兵散陇外,折墌自虚,仁杲破胆,不暇为谋,所以惧而降也。"? 【注释】 ?凡从勿怠,敌人或止于路,则虑之:语出《司马法?用众第五》;但"凡从勿怠"句原文作"凡从奔勿息"。 ?薛仁杲:一作"薛仁杲"。 ?浅水原:一名"鹑觚原"。故址在今陕西长武西北。 ?折墌:马本及各本皆误作"圻墌",今据史校改。故址在今甘肃泾川东北。 ?辨士:谓能言善辨之士。辨,通"辩"。 ?本篇史例出自《旧唐书?太宗本纪上》。 ,,(归战 【译文】 大凡与敌人相攻战,如果敌人无缘无故地突然退走,就必须认真查明其原因。敌人果然因为力衰粮尽而退走,就可以选派轻装精锐部队跟踪追击它。倘若敌人是为了保存实力而退归,那么,就不要轻率地拦截它。诚如兵法所说:"对于退归本国的敌人,不要轻率拦击它。" 东汉献帝建安三年,曹操率军围攻据守穰城的张绣。荆州牧刘表派兵援救张绣。张绣企图扼守安众险要地势,以切断曹操军的后路。致使曹操部队不得前进,处于前后受敌的被动不利地位;曹操于是乘夜暗命令部队于险要地方开凿地道伪装成逃走的样子,而暗设伏兵以等待敌人。张绣率领全部兵力追到这里,曹操立即挥纵伏兵与步骑主力实施夹击,一举大败张绣军。事后,当谋士荀彧问到此战取胜原因时,曹操对他说:"敌人企图阻遏我军退归之路,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同我们被置于死地而战的部队较量,我因此知道是能够取得胜利的。" 【原文】 凡与敌相攻,若敌无故退归,必须审察,果力疲粮竭,可选轻锐蹑之。若是归师,则不可遏也。法曰:"归师勿遏。"? 汉献帝建安三年,曹操围张绣?于穰?。刘表?遣兵救之,绣欲安众?守险,以绝军后。操军不得进,前后受敌,夜乃凿险〔为地道〕伪遁,伏兵以待。绣悉兵来追,操纵奇兵〔步骑〕夹攻,大败之。谓荀彧?曰:"虏遏我归师,而与吾死地〔战〕,吾是以〔知〕胜矣。"? 【注释】 ?归师勿遏: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 ?张绣:东汉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西南)人。董卓部将张济之侄。济死,继领其众,屯据宛城,后降曹操,不久复叛。建安三年(公元,,,年)五月,于安众被曹操打败;次年,曹操征袁绍时,他再度降操,任扬威将军。后从攻乌桓而死于途中。 ?穰:县名。故址在今河南邓县城外东南隅。 ?刘表:东汉山阳高平(今山东鱼台东北)人,字景升。汉室远支皇族。官至荆州牧。死后,其子刘琮归顺曹操。 ?安众:县名。故址在今河南邓县东北。 ?荀彧:曹操谋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字文若。出身士族,初附袁绍,后归曹操。官至尚书令,参与军国大事。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失宠,被迫自杀身亡。 ?本篇史例出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 ,,(不战 【译文】 大凡战争,如果处于敌众我寡、敌强我弱,兵力对比于我不利的形势下,或者敌人虽远道而来但粮饷供应源源不断,对于此种敌人我都不可立即与其进行决战,而应当坚守壁垒,持久防御以消耗和拖垮敌人。这样,就可以最后打败敌人。诚如兵法所说:"不轻易与敌决战的主动权要牢牢掌握在我手中。" 唐朝武德二年,秦王李世民奉命率军东渡黄河讨伐割据势力刘武周。江夏王李道宗当时十七岁,随军从征,与李世民一道登上玉壁城,观察当面敌人阵势。世民回过头来问道宗说:"敌人依仗其兵多势众,企图与我军决战,你说我们应当怎么办,"道宗回答说:"敌人锋芒正锐不可直接抵挡,但容易以计谋屈服它,难以单凭武力同它争胜。现在我们采取固守深沟高垒的方针,便可挫杀敌人锋芒;敌人虽多但属乌合之众,不能持久作战,等到其粮草耗尽,必定自然离散,那时我们将不战而擒获敌人。"世民称赞地说:"你的见解与我的想法完全相合。"其后,敌人果然粮尽而连夜北逃,李世民率军追到介州,一战而把刘武周军打得大败。 【原文】 凡战,若敌众我寡,敌强我弱,兵势不利;彼或远来,粮饷不绝,皆不可与战,宜坚壁持久以敝之,则敌可破。法曰:"不战在我。"? 唐武德中,太宗帅兵渡河东讨刘武周。江夏王李道宗?时年十七,从军,与太宗登玉壁城?观贼阵,顾谓道宗曰:"贼恃其众,来邀我战,汝谓如何,"对曰:"群贼锋不可当,易以计屈,难以力争。今深沟高垒,以挫其锋,乌合之徒,莫难持久,粮运将竭,当自离散,可不战而擒也。"太宗曰:"汝见识与我相合。"后果食尽夜遁,追入介州?,一战败之。? 【注释】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不战在我:语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下,但与原文略异。原文为:"夫不战者,在我。" ?李道宗:唐宗室东平王李韶之子。武德元年(公元,,,年)封略阳郡公;次年,从李世民讨刘武周有功,拜为灵州总管。贞观初,从李靖破突厥功著,升任礼部尚书,改封江夏王。 ?玉壁城:军事重镇。故址在今山西稷山西南。 ?介州:州名。故址在今山西介休。 ?本篇史例出自《旧唐书?李道宗传》;又见《新唐书?李道宗传》。 ,,(必战 【译文】 大凡出兵深入敌境作战,如果敌人固守营垒而不同我决战,企图以此疲惫拖垮我军,对此我军应当转攻其国君所在之处,捣毁其后方老巢,阻截其退归之路,切断其粮草供应,迫使敌人不得不脱离营垒而出战,我乘机以精锐部队进击它,就可以打败敌人。诚如兵法所说:"我军要想与敌决战,敌人即使凭据深沟高垒,但也不得不脱离营垒而同我决战,这是由于我军攻击其必然回救之处的缘故。" 三国魏景初二年,明帝曹叡把太尉司马懿从长安召回京师洛阳,命他率军前往辽东征讨公孙渊。魏明帝问道:"四千里远征作战,虽说要用奇谋取胜,但也要有足够的兵力,不应当过于计较军费开支的多少。据你推测,公孙渊将采取什么样的计谋对策,"司马懿回答说:"放弃城邑而预先逃走,这是上策;凭据辽水以抗拒我军,这是中策;坐守襄平而单纯防御,这是他成为俘虏的最下策。"明帝问:"这三种计策,公孙渊将会采用哪一种呢,"司马懿答道:"只有贤明智慧之人才能正确估量敌我力量的对比,并能预先对所用计策作出正确取舍,而这并不是公孙渊所能做到的。"明帝又问:"此次出征往返将用多少天,"司马懿回答说:"去时行军一百天,回来路上一百天,进攻作战一百天,用六十天进行休整。这样,一年时间足够了。"于是,司马懿率军向辽东进发。公孙渊派遣部将率领数万步骑兵进驻辽隧,构筑围墙堑壕二十余里,以此抵御司马懿进攻。魏军诸将都想立即发起进攻,但司马懿却说:"敌人构筑防御阵地,这是企图长期拖住和疲惫我军,进攻它正好落入其圈套。这正是王莽时期王邑不肯绕过昆阳坚城而强攻硬打,几乎导致全军覆没的严重教训。敌人主力集中在这里,其老巢必定空虚,我军舍此不攻而直捣襄平,出乎敌人的意料之外,打败公孙渊是必定无疑的。"于是,便命令魏军多插旗帜,伪装成要出击敌人阵地之南端的样子,将敌人的全部精锐吸引到这里。司马懿却率领大军偷偷越过辽隧向北,放弃眼前敌人不打而直趋襄平,一路打败敌将的拦截,顺利地完成了对襄平的包围。这时,众将又请求迅速攻城,但司马懿均未同意。随军司马陈珪提出疑问说:"以往您率军攻打上庸,只用了五天即破城杀了孟达。如今长途跋涉而来,却变得安稳缓慢起来,对此,我实在有些迷惑不解。"司马懿耐心解释说:"上庸之战,孟达当时兵少而粮食够吃一年,我军将士数相当孟达军的四倍,但粮食则不够一个月食用,以仅有一个月存粮的部队去与有一年存粮的敌人相较量,怎么可以不采取速战速决,用四倍于敌的兵力去打击敌人,即使损失一半兵力而战胜了敌人,还是应当干的。因为,这不是从计较人员伤亡,而是从计较粮食多少这一情况出发,所采取的作战行动。如今的形势是敌众我寡、敌饥我饱,加之大雨不停,攻城器械未备,似此而急忙进攻又有什么作为呢,我军从京师洛阳出发以来,我所担心的不是敌人向我军进攻,而是担心敌人不战而逃。现在敌人的粮食将要用尽,而我军对敌尚未完成合围之势;如果采取掠夺其牛马、抄取其柴草,那么,这就无异于驱使敌人逃跑。战争是一种诡诈多变的行动,善于因变制敌才能取胜。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敌人凭恃其兵多,因此虽已处于饥饿困难的境地,但却仍然不肯束手待毙。对于此种敌人,我们应当伪装成无能为力的样子稳住它。如果我们贪求小利而惊跑他们,这不是好的计谋所为。"不久,雨过天晴,司马懿令部队制作攻城器械,并迅速发起进攻,箭飞如雨,攻势迅猛。城中敌人顿时陷于粮尽的困难境地,饥饿严重以至发生人吃人现象。公孙渊窘急无奈,便派部将王建、柳甫出城乞降,请求解除对襄平城的围困,并表示公孙渊君臣一定自缚前来请罪归附。但司马懿断然拒绝,并将王、柳二将杀掉。公孙渊见派将乞降未成,便突围而逃;司马懿挥军紧追,赶到梁水岸边将其击杀。至此,辽东地区完全平定。 【原文】 凡兴师深入敌境,若彼坚壁不与我战,欲老我师,当攻其君主,捣其巢穴,截其归路,断其粮草,彼必不得已而须战,我以锐卒击之,可败。法曰:"我欲战,敌虽深沟高垒,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 三国魏明帝景初二年,召司马懿于长安诣京师,使将兵往辽东讨公孙渊。帝曰:"四千里 ,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度渊以何计得策,"懿曰:"弃城预走,上征伐,虽云用奇? 计也;〔据辽水以〕拒大军,其次也;坐守襄平,此成擒耳。"曰:"三者何出,"懿曰:"唯明君能量彼我,预有所弃,此非渊所及也。"曰:"往还几日,"对曰:"往百日,还百日,攻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一年足矣。"遂进兵。渊遣将帅步骑数万屯辽〔隧〕,围堑二十余里。诸将欲击之,懿曰:"此欲老吾兵,攻之正堕其计。此王邑所以耻过昆阳也?。彼大众在此,巢穴空虚。直抵襄平,出其不意,破之必矣。"乃多张旗帜,欲出其南,贼尽锐赴之。懿潜济以出其北?,弃贼直趋襄平;贼将战败,懿围襄平。诸将请攻之,懿不听。陈珪?曰:"昔攻上庸,旬日之半破坚城,斩孟达。今日远来,而更安缓,愚窃惑之。"懿曰:"达众少而食支一年;吾将士?四倍于达而粮不淹月?,以一月较一年,安可不速?,以四击一,正令失半而克,犹当为之。是以不计死伤,而计粮也。今贼众我寡,贼饥我饱,而雨水乃尔,攻具不设,促之何为,自发京师,不忧贼攻,但忧贼走。今贼粮垂尽,而围落未合,掠其牛马,抄其樵采,此故驱之走也。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贼凭恃其众,故虽饥困,不肯束手,当示无能以安之。若求小利而惊之,非计也。"既而雨霁,造攻具攻之,矢石如雨,粮尽窘急,人相食,乃使其将王建、柳甫〔乞降〕请解围,当君臣面缚,懿〔不许〕皆斩之。渊突围而走,懿复追及梁水?上杀之,辽地悉平。? 【注释】 ?"我欲战"四句: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但"敌虽深沟高垒"句,原文作"敌虽高垒深沟"。 ?奇:马本及各本皆误作"骑",今据史校改。 ?不当稍计役费:马本及各本皆误作"不当计要後费也",今据史校改。 ?此王邑所以耻过昆阳也:西汉更始元年(公元,,年),绿林起义军攻打宛城,王莽派大司空王邑会同严尤等率军四十二万往救宛城。绿林军根据刘秀建议,采取坚守昆阳(今河南叶县),迟滞、消耗南下之王邑军,掩护主力攻取宛城,然后伺机内外夹击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王邑凭借其优势兵力,拒绝严尤"亟进大兵"绕过昆阳坚城、先救宛城的正确建议,指挥数十万大军强攻昆阳,结果在绿林军内外夹击之下,几乎全军覆没,实由王邑耻过昆阳而强攻之所致。其史例详见《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和《汉书?王莽传下》。 ?其北:马本及各本皆误作"其地门",今据史校改。 ?陈珪:东汉灵帝时光禄大夫陈球弟之子,字汉瑜。少与袁术交游,后因觉术有纂汉阴谋,而离术归附曹操。 ?吾将士:马本及各本皆误作"渊军",今据史校改。?淹月:滞留一月,或经历一月。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安可不速:马本及各本皆误作"安事速为",今据史校改。 ?梁水:马本及诸本皆误作"泜水",今据史校改。今名不详。 ?本篇史例出自《晋书?宣帝纪》、《资治通鉴?魏纪六》和《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及裴松之注。 ,,(避战 【译文】 大凡作战,如果敌人强大、我军弱小,加之敌人初到士气锐盛,我军应当暂且避而不与其交战,等待敌人疲惫困顿之时再进击它,就能取得胜利。诚如兵法所说:"要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而打击其气衰退归之时。" 东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年),凉州叛乱者王国率军围攻陈仓,朝廷命以皇甫嵩为左将军率兵前往讨伐他。前将军董卓建议尽快发动进攻,但皇甫嵩说:"百次作战而百次取胜,也不如不经争战而使敌人屈服为好,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先创造条件以使自己不被敌人所战胜,而等待敌人可以被我所战胜的时机。陈仓虽然城小,但城防坚固且有准备,是不容易被攻克的。王国兵力虽强,但因攻城不下,其部队必然疲惫松懈,乘其疲惫松懈之时再进击之,这才是取得全胜之策。"王国久攻坚城不下,部众已经疲惫不堪,终于解围而逃。皇甫嵩下令进兵实施追击,但董卓竟反对说:"不可以追击。因为兵法上说了,对陷入绝境而拚死挣扎的'穷寇'不要追击不舍,对保存实力而退回本国的'归众'不要过分逼迫。现在我们要追击的王国部队,正是逼迫的'归众',追击的'穷寇'呀~"皇甫嵩反驳说:"你说的不对。开始我不主张出兵进击,是为了避开敌人的锐气;现在我们要追击它,是等到了敌人力疲气衰的时候。因此,我们所追击的是疲困之师,而不是归国之众。况且王国在逃,兵无斗志。 我们以严整有序之军所追击的是溃乱之敌,并不是陷入绝境而拚死挣扎的'穷寇'。"于是,皇甫嵩独自率军实施猛烈追击,结果大败敌军。董卓因此而有惭愧之色。 【原文】 凡战,若敌强我弱,敌初来气锐,且当避之,伺其疲敝而击之,则胜。法曰:"避其锐气,击其情归。"? 汉灵帝中平五年,凉州?贼王国?围陈仓?,以皇甫嵩讨之。董卓请速进,嵩曰:"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之。是以善用兵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陈仓虽小,城〔守〕固备,未易拔。王国虽强,攻陈仓不下,其众必疲,疲而击之,全胜之道也。"国攻之终不拔,其众疲敝解去。嵩进兵追击之。卓曰:"〔不可。兵法?〕,穷寇勿追,归众勿迫。〔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嵩曰:"不然。〔前吾不击,避其锐也。今而击之,待其衰也。所击疲师,非归众也。国众且走,莫有斗志。以整击乱,非穷寇也。〕"遂独追击而破之。卓由是有惭色。? 【注释】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 ?凉州:西汉元始二年(公元,年)所置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甘肃省。东汉时治所在陇县(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王国:东汉汉阳(今甘肃天水西北)人。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年)起兵反汉,自号"合众将军",为静遂、马腾等人共推为主,后在围攻陈仓作战中为皇甫嵩击败逃走而死。 ?陈仓:县名。治所在今陕西宝鸡东,当关中、汉中之冲,向为兵争要地。 ?兵法:这里指《孙子兵法》。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本篇史例出自《后汉书?皇甫嵩朱儁列传》。 ,,(围战 【译文】 大凡围攻城邑作战的原则是,即使能够四面包围守城之敌,也要虚留一个缺口,以此向敌人显示有逃生之路,从而动摇其固守坚城的决心,待敌人争相出城逃命之时而击之,这样,既可不攻而占领城邑,又能于运动中歼灭敌军。诚如兵法所说:"包围敌人时要留有缺口。" 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围攻壶关,久攻不克,曹操下令说:"城破之日,城中人全部活埋。"可是,连攻几个月还是攻不下该城。这时,曹仁向曹操建议说:"围攻城邑一定要虚留缺口,以示其有逃生之路,目的在于向敌人敞开生路以动摇其守城决心。而今您却告诉他们只有死路一条,这样便迫使他们人人拚死守城。况且该城坚固而粮食充足,如果强攻就会伤亡士卒,围困就会旷日持久。现在我们陈兵于坚城之下,以进攻拚死守城的敌人,这并不是行之有效的良策啊。"曹操听后采纳了曹仁的建议,最后终于迫使守敌投降而进占了壶关城。 【原文】 凡围战之道,围其四面,须开一角,以示生路,使敌战不坚,则城可拔,军可破。法曰:"围师必缺。"? 汉末,曹操围壶关?,攻之不拔。操曰:"城拔,皆坑之。" 不下。曹仁言于曹操曰:"围城必示活门,所以开其生路也。今公告之必死,使人 连月? 人自为守。且城固而粮多,攻之则士卒伤,守之则延日久。今钝兵坚城下〔以〕攻必死之虏,非良策〔也〕。"操从仁言,乃拔其城。? 【注释】 ?围师必缺: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但"缺"原文作"阙"。 ?壶关:汉置县。东汉末为上党郡治,位于今山西长治北。 ?连月:马本及各本皆误作"连日",今据史校改。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称:"公围壶关三月,拔之。" ?本篇史例出自《三国志?魏书?曹仁传》。 第九卷(一) ,,(声战 【译文】 大凡作战中所说的"声战",就是用虚张声势的佯动战法来迷惑敌人。声言攻其东而实际击其西,声言攻其彼而实际击其此。这样,便可迫使敌人不知道究竟从哪里进行防守;而我军真正所要进攻的,恰是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诚如兵法所说:"善于实施进攻作战的军队,能使敌人不知道怎样防守。" 东汉建武五年,大将耿弇率军同割据势力张步相对抗。时据守剧县(今山东昌乐西北)的张步,派遣其弟张蓝率领精锐部队二万人进驻西安,并令其所辖诸郡太守集中兵力万余人驻守临淄,两城相距四十余里。耿弇率军进至画中,此地位于西安与临淄二城之间。耿弇侦察知道西安城小而坚固,且有张蓝精锐部队防守;临淄城虽大却容易攻取。于是,耿弇责令诸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将集会一处,宣布说五天后进攻西安。张蓝获此消息后,昼夜严加戒备。到了第五天,耿弇命令全军将士提前于半夜起床吃饱饭,天亮时候进至临淄城下。这时,护军荀梁等人在攻打临淄的问题上同耿弇发生了争执,他们认为应当迅速攻打西安。耿弇分析指出说:"不能先打西安。因为西安的守敌听说我军要进攻他们,已经昼夜加紧守备;我们现在进攻临淄乃是出其不意,必使该城守敌惊慌失措,猛攻一天就可破城。攻克临淄,西安就陷入孤立境地,张蓝因与张步之间交通断绝而成孤立无援之敌,因此必定又将弃城逃跑。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一箭双雕的战法。如果先攻西安,不能很快攻克,顿兵于坚城之下,必会给我军造成更多伤亡。纵然能够攻克西安,张蓝率兵逃往临淄,与该城守军合兵协力,便可寻机向我发动进攻。我军深入敌境作战,没有后方供应,十天之内,不经交战便将陷入困境。诸位所谈意见,看不到有何恰当可取之处。"于是,耿弇挥军进攻临淄,半天即攻克,进占了该城。张蓝听到这个消息后,果然率兵逃跑了,汉军不战而得西安。 【原文】 凡战,所谓声者,张虚声也。声东而击西,声彼而击此,使敌人不知其所备,则我所攻者, 乃敌人所不守也。法曰:"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 后汉建武五年,耿弇与张步相拒,步使其弟蓝将精兵二万守西安?,诸郡太守合万余人守临淄?,相去四十余里。弇进兵画中?,居二城之间。弇视西安城小而坚,且蓝兵又精;临淄虽大而易攻,乃敕诸将会,俟五日攻西安。蓝闻之,日夜为备。至期,弇敕诸将夜半皆蓐食?,会明至临淄。护军荀梁等争之,以为宜速攻西安。弇曰:"〔不然〕。西安闻吾欲攻之,日夜备守;临淄出其不意,至必惊扰,攻之则一日可拔。拔临淄则西安孤,张蓝与步隔绝,必复亡去,所谓击一而得二者也。若〔先〕攻西安,不卒?下,顿兵坚城,死伤必多。纵能拔之,蓝帅兵奔还临淄,并兵合势,观人虚实,吾深入敌地,后无转输?,旬日之间,不战而困。诸君之言,未见其宜。"遂攻临淄,半日拔之,入据其城。张蓝闻之,果将兵亡去。? 【注释】 ?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 ?西安:县名。故址在今山东桓台东。 ?临淄:县名。故址在今山东临淄北。 ?画中:邑名。东汉时又称"棘里亭",位于今山东临淄西。 ?蓐食:据《方言》云:"蓐,厚也。"蓐食,谓丰厚饮食。这里指战前令士卒饱餐。 ?卒(;ù):同"猝",谓突然、急促,引申为马上、立即之意。 ?转输:谓转运输送物资。这里指后勤供应。 ?本篇史例出自《后汉书?耿弇传》。 ,,(和战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必须战前先派使者伪与敌人议和;敌人虽然口头答应讲和,但其内部意见并不一致。这样,我可乘敌松懈麻痹之隙,选派精锐部队进攻它,敌军就可以被打败。诚如兵法所说:"敌人尚未受挫屈困而主动来讲和的,必定是另有图谋。" 秦朝末年,全国各地都纷纷起兵反秦。沛公刘邦率军西向进入武关后,准备用二万兵力进击嶢关的秦军。谋士张良劝告他说:"秦朝的军队现在还强大,不可以轻视它。我听说那里的守将多是屠夫、商人子弟,这些人是容易以财物利诱所买动的。我希望您暂且留下坚守壁垒,派人先行一步,筹备五万人的粮食,并在嶢关附近的山上多多张挂旗帜,作为迷惑敌人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的疑兵;同时,派遣郦食其携带贵重宝物前往嶢关收买秦将。"秦军将领在郦食其的重利诱惑下,果然叛秦而要与刘邦军联合一起西向袭取秦都咸阳,刘邦打算听从秦将的意见。但张良及时提醒刘邦说:"这仅仅是秦军将领想要反叛罢了,恐怕他们的士兵不会服从。士兵一旦不服从,必将给我们带来危险。因此,不如乘秦将麻痹松懈之隙而出兵袭击他们。"刘邦于是亲率大军袭击嶢关,把秦军打得大败。 【原文】 凡与敌战,必先遣使约和。敌虽许诺,言语不一。因其懈怠,选锐卒击之,其军可败。法曰:"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秦末,天下兵起。沛公西入武关?,欲以二万人击嶢关?,张良?曰:"秦兵尚强,未可轻。闻其将多屠、贾子?,易以利动。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且日益张旗帜为疑兵,而使郦生〔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懈怠击之。"沛公乃 引兵出击秦军,大破之。? 【注释】 ?无约而请和者,谋也:语出《孙子兵法?行军篇》。 ?武关:关隘名。故址在今陕西商南东南。 ?嶢关:关隘名,故址在今陕西商县西北,因临嶢山而得名。自古为关中平原通往南阳盆地的交通要道。 ?张良:西汉开国功臣。字子房。先世为韩国贵族。秦灭韩后,他图谋复韩,曾于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未中。秦末农民战争中,他聚众归附刘邦。其后,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多所献策,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汉建立后,封留侯。 ?屠、贾子:即屠夫、商人子弟。贾(,ǔ),古指设肆售货的商人,亦称"坐商"。 ?五万人:马本及各本皆误作"万人",今据史校改。 ?持重宝啖秦将:马本及各本皆误作"陆贾",今据史校改。啖(,à,),引诱,利诱。 ?咸阳:秦朝都城。位于今陕西咸阳东北。 ?本篇史例出自《史记?留侯世家》;又见《汉书?张良传》。 ,,(受战 【译文】 大凡在作战中,如果敌人兵多我军兵少,敌人突然对我实施包围时,我必须在查明敌人众寡强弱情况后采取行动,不可轻易未经交战就逃走,这主要怕被敌人尾随追击。(在力量对比可以迎战敌人的情况下),我应布列成圆形阵地而外向,以迎战敌人的围攻;敌人即使留有缺口处,我军应当自己把它堵塞,以此坚定士卒拚死一战的决心,四面奋击围攻之敌,这样就一定能获得胜利。诚如兵法所说:"敌人如果兵力众多,就要在查明敌情后,准备在可能被包围的情况下迎战敌人。" 《北史》记载:北魏节闵帝普泰元年(公元,,,年),高欢率兵讨伐并州刺史尔朱兆。孝武帝永熙元年(公元,,,年)春,高欢便攻占了邺城。这时,尔朱光率军自长安出发,尔朱兆率军自晋阳出发,尔朱度律率军自洛阳出发,尔朱仲远率军自东郡出发,企图四路会师于邺城地区围攻高欢军,共有兵力二十万人,凭据洹水而扎营。高欢领兵自邺南下进驻紫陌,其部队有骑兵不足二千人、步兵不满三万人,双方兵力相差悬殊。高欢将其部队于韩陵山布列成环形阵地,又把牛驴连缀一起堵塞了自己部队的退路。于是,部队将士都定下了拚死一战的决心。高欢挑选精锐步骑兵从阵地中突然冲出,四面袭击围攻之敌,结果大败尔朱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兆等部队。 【原文】 凡战,若敌众我寡,暴来围我,须相察众寡虚实之形,不可轻易遁去,恐为尾击。当圆阵外向,受敌之围,虽有缺处,我自塞之,以坚士卒心。四面奋击,必获其利。法曰:"敌若众,则相众而受敌。"? 《北史》:魏普泰元年,高欢讨并州刺史?尔朱兆?。孝武帝永熙元年春,拔邺?。尔朱光?自长安,兆自并州?,度律?自洛阳,仲远?自东郡?,同会于邺,众二十万,挟洹水?而军。欢出顿紫陌?,马不满二千?,步不满三万,〔众寡不敌〕。乃于韩陵?为圆阵,连牛驴以塞归路。〔于是〕将士皆为死志,选精锐步骑从中出,四面击之,大破兆等。? 【注释】 ?敌若众,则相众而受敌:语出《司马法?用众第五》。但"受敌"原文作"受裹",义同不改。 ?并州刺史:马本及各本皆误作"信都校尉",今据史校改。 ?尔朱兆:鲜卑族。北魏秀容部落首领尔朱荣从子,曾任平远将军。 荣死后,他据晋阳叛魏进攻洛阳,俘虏了孝庄帝元子攸。后为高欢击败自杀。 ?邺:即邺城。故址在今河南安阳。 ?尔朱光:即尔朱天光,尔朱荣从祖兄之子,官至左卫将军。后在攻邺作战中被高欢执杀。 ?并州:州名。治所晋阳,位于今山西太原西南。 ?度律:即尔朱度律,尔朱荣从父之弟。高欢率军进攻尔朱兆时,他虽引兵赴援,但因与尔朱兆有矛盾,故不战先退,为高欢所追杀。 ?仲远:即尔朱仲远,尔朱荣的从弟。在其配合尔朱兆进攻高欢作战中,为欢击败,逃往南朝梁,死于江南。 ?东郡:郡名。治所在今河南滑县东南。 ?洹水:亦称"安阳河",源于今河南林县北,东向流经安阳。 ?紫陌:地名。原名"祭陌"。故址在今河南临漳西。 ?二千:马本及各本皆误作"三千",今据史校改。 ?韩陵:即韩陵山,位于今河南安阳东北。 ?本篇史例出自《北史?齐本纪上》。 ,,(降战 【译文】 大凡作战中,如果敌人未战而来投降,一定要查明其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要向远处派员探明敌情,日以继夜地加强戒备,不可有丝毫松懈麻痹;要严令副将整饬队伍,严阵以待,(以防敌人诈降阴谋)。这样,就能取得胜利,否则,就要遭到失败。诚如兵法所说:"接收前来投降的敌人,要像迎战前来进攻的敌人那样警觉谨慎。" 东汉献帝建安二年,曹操率军进攻据守宛城的张绣,而收降了他。张绣降后又翻悔而再次举兵反叛。他率军突然袭击曹操军,杀了曹操长子曹昂及其弟子曹安民等,曹操本人也为流矢射伤,被迫率师退到舞阴。张绣率领骑兵前往袭击,曹操挥军迎战而破之。张绣兵败逃往穰城,与刘表所部合为一处。战后曹操对将领们说:"我收降张绣这件事,失误在于当时没有取其人质相挟制,以致造成此种被动局面。我知道自己所以受挫的原因就在于此。请诸位看吧,从今往后再也不会遭到这种失败了。" 【原文】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凡战,若敌人来降,必要察其真伪。远明斥堠,日夜设备,不可怠忽。严令偏裨?,整兵以待之,则胜,不然则败。法曰:"受降如受敌。"? 后汉建安二年,曹操讨张绣于宛,降之。〔绣〕既而悔恨复叛,袭击曹操军,杀曹操长子昂?、〔弟子安民〕,操中流矢,师还舞阴?。绣将骑来〔抄〕,操击破之。绣奔穰,与刘表合。 操谓诸将曰:"吾降?绣,失在不便取〔其〕质,以致如此。〔吾知所以败〕。诸将观之,自今以后不复败类。"? 【注释】 ?偏裨:指偏将、裨将,皆为副将。 ?受降如受敌:语出《旧唐书?裴行俭传》。 ?长子昂:马本及各本皆作"长吏及子昂",但史无"长吏"之说,故改。 ?舞阴:县名。故址在今河南泌阳北。 ",今据史校改。 ?降:马本及各本皆误作"强 ?本篇史例出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 ,,(天战 【译文】 大凡要出动军队,讨伐罪魁祸首,拯救受难百姓,必须选在天时条件对我有利的时机,而不是依靠占卜推算出兵日时的吉凶。(这里所说的天时有利),是指敌国君主昏庸,政治混乱;军队骄横,百姓饥困;贤臣遭贬,无辜被杀;干旱蝗灾,冰雹水涝等人祸天灾接连不断。如果敌国有这些情况发生,我便乘机出兵进攻它,就没有不胜利的。诚如兵法所说:"顺应天时而出兵攻战(就能克敌制胜)。" 北齐后主高纬隆化元年(公元,,,年),提拔重用了一批邪恶谄媚之徒,让陆令萱、和士开、高阿那肱、穆提婆、韩长鸾等人操纵天下命运,陈德信、邓长颙、何洪珍等人参掌军国大政。他们拉帮结派各树党羽,提拔官员超越正常次序,官职爵位可用钱财买到,构陷冤狱能用贿赂铸成,紊乱国政残害无辜人民,从而导致旱涝蝗灾、土匪强盗同时发生;他们还猜忌仇恨正派的亲王大臣,结果都无罪而遭到迫害。例如贤明有功的丞相斛律光及其弟弟荆山公斛律羡,都是无罪而同时惨遭杀害的。就在北齐伏弱成衰之象逐渐显露,土崩瓦解之势很快便可看到的时候,北周武帝宇文邕乘此有利时机,亲率大军东征,一举而灭亡了北齐。 【原文】 凡欲兴师动众,伐罪吊民,必在天时?,非孤虚向背?也。乃君暗政乱,兵骄民困,放逐贤人,诛杀无辜,旱蝗冰雹,敌国有此,举兵攻之,无有不胜。法曰:"顺天时而制征讨。"? 东齐?后主纬隆化元年,擢用邪佞,陆令萱?、和士开?、高阿那肱?、穆提婆?、韩长鸾?等宰制天下,陈德信?、邓长颙、何洪珍?参预机权。各领亲党,升擢非次,官由财进,狱以赂成,乱政害人,使旱蝗、水潦、寇盗并起;又猜嫌诸王,皆无罪受损,丞相斛律光及弟荆山公羡,并无罪受诛。渐见伏弱之萌,俄观土崩之势。周武帝乘此一举而灭之。? 【注释】 ?天时:中国古代著作中常用的一个概念,其含义可因不同著作而各不相同。有指自然变化的时序;有指节气、气候、阴阳寒暑变化的;有指天命的;有指天灾的,等等。本篇这里是指敌国因天灾人祸而造成的为我所乘的时机。 ?孤虚向背:语见唐李筌《太白阴经?人谋上?天无阴阳篇》但马本及各本皆误作"孤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虚向于",故改。孤虚,是古代一种占卜推算日时的迷信,即以天干为日,地支为辰,日辰不全为孤虚,又称"空亡"。如占卜时得孤虚日,则认为不吉利,主事将不成。 ?顺天时而制征讨:语出《贞观政要?畋猎第三十八》,但原文为: "顺天道以杀伐";又见于宋张预《注孙子?计篇》。 ?东齐:即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因其地理位置在北周之东,故又称"东齐"。 ?陆令萱:北齐天统年间(公元,,,-,,,年)左丞相穆提婆之母。 因她为齐后主高纬的乳母而得胡太后昵爱,封为郡君,号称"太姬"。 自此独擅威福于宫中,并伙同其子等奸臣把持朝政,卖官鬻爵,聚敛无厌,致使朝政日非,民怨沸腾。 ?和士开:齐后主时官至尚书令,封淮阳王。 ?高阿那肱:齐后主时官至右丞相,封淮阴王。 ?穆提婆:陆令萱之子,本姓骆,因母为齐后主乳母而得宠于皇后穆昭仪,奏引入侍,并赐穆姓,拜官左丞相。 ?韩长鸾:齐后主时官至领军大将军,与高阿那肱、穆提婆均为后主宠幸,时号称"三贵"。 ?陈德信:马本及各本皆误作"陈德言",今据史校改。陈等以下三人事迹史无记载。 ?何洪珍:马本及各本皆误作"何洪玠",今据史校改。 ?本篇史例出自《北史?齐本纪下》。 第九卷(二) ,,(人战 【译文】 大凡战争中所说的"人战",是指发挥人的能动作用,而破除各种影响士气的迷信邪说的问题。在出兵征战的过程中,或是遇到恶鸟群集主帅旗竿上,或呈出现杯中酒变成血红色,或是发生指挥旗竿突然折断等怪异现象时,唯有主将及时作出正确决断,才能稳定军心士气。倘若所进行的战争,是以正义攻讨叛逆,以正直征伐邪曲,以贤能进击愚顽,都应坚信必胜无疑。诚如兵法所说:"要禁绝迷信,消除疑惑,部队才能至死不会逃跑。" 唐朝武德六年,淮南道行台尚书左仆射辅公祏据丹阳举兵反唐,高祖李渊诏命赵郡王李孝恭等人率军讨伐他。唐军进发前,孝恭与将吏聚集一堂共进饮筵,当他命人取来一杯水酒欲饮之时,杯中白酒突然变成血红色,在座的诸位将领见此无不惊惧失色,但孝恭举止却坦然自若。他慢慢举起酒杯对大家解释说:"祸福本无门径可入,唯有人们自己召来。大家不要犯疑惑,诸位请看,这杯中的血色正是辅公祏将要被杀头的征兆啊~"说完,一饮而尽,众人仰视,惊惧不安的情绪终于平静下来。两军对阵后,辅公祏军先是企图凭据险要地形诱使唐军来战而截击之,孝恭却令唐军坚守壁垒而不主动出战,但在同时,他暗中派出奇兵切断了辅军的运粮道路,致使其在陷入缺粮挨饿的情况下,又乘夜进迫李孝恭,孝恭仍然安卧营中不动。第二天,李孝恭派出一些老弱残兵前往敌营挑战,另选精锐骑兵由卢祖尚率领列阵以等待敌人来攻。不一会,孝恭所派的老弱残兵退却下来,辅军紧追不舍,气焰异常嚣张,与卢祖尚骑阵相遭遇,被唐军打得大败。这时,李孝恭乘胜挥军攻破辅军其余阵地,公祏穷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蹙不支而逃,唐军骑兵尾随追击,活捉了辅公祏,江南完全被平定。 【原文】 凡战,所谓人者?,推人士?而破妖祥?也。行军之际,或枭?集牙旗,或杯酒变血,或麾竿毁折,唯主将决之。若以顺讨逆,以直伐曲,以贤击愚,皆无疑也。法曰:"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唐武德六年,辅公祏?反,诏赵郡王李孝恭?等讨之。将发,与将士宴集,命取水,水〔忽〕变为血,在座皆失色,孝恭〔举止〕自若,〔徐谕之〕曰:"〔祸福无门,唯人所召〕。毋疑,诸君,此〔杯中血〕乃公祏授首?之征也。"遂饮而尽之,众为安。先是,贼将拒险邀战,孝恭坚壁不出,以奇兵绝其粮道,贼饥,夜薄李孝恭,孝恭坚卧不动。明日,以羸兵扣贼营挑战,别选骑阵以待。俄而羸兵却,贼追北且嚣,遇祖尚?,薄战遂败。赵郡王乘胜破其别阵,辅公祏穷走,追骑生擒之,〔江南悉平〕。? 【注释】 ?所谓人者:此为《人战》篇解题起句。人者,马本及汪本作"夭士者",唐本作"妖事者"。从前后文义看,皆误。唯作"人者",才能构成本篇解题立意的正确起句。故据清咸丰本《百战奇略?人战》校改。 ?推人士:谓推举堪当任事的人。人士,唐本作"人事",亦通。 ?妖祥:本谓吉凶的征兆,这里指妖灾怪异等不吉利现象。 ?枭(,,ā,):鸟名。亦作"鸮",俗称猫头鹰。旧传枭食其母,故常以喻恶人或不祥之兆。 ?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语出《孙子兵法?九地篇》。祥,马本及各本皆作"邪",今据原书校改。 ?辅公祏:本为隋末江淮农民起义军首领之一。唐朝建立后,与杜伏威一道降唐,受任为淮南道行台尚书左仆射。后据丹阳(今江苏南京)称帝反唐,国号曰宋。武德六年(公元,,,年)被唐军镇压。 ?李孝恭:唐高祖李渊从父兄之子。因辅佐李渊父子定天下有功,于武德三年(公元,,,年)封赵郡王,贞观初改封河间王,官至礼部尚书。 ?授首:谓被杀。 ?祖尚:即卢祖尚,字季良。隋末据扬州起兵称刺史,后归附唐朝,任交州刺史。 ?本篇史例出自《旧唐书?李孝恭传》;又见《新唐书?李孝恭传》。 ,,(难战 【译文】 大凡为将帅者的法则,最重要的在于能够做到与部众同甘共苦。如果遇到危险的地方,将帅不可以抛弃部众而保全自己,不可以面临危难而苟且偷生,应当保护部众同敌人周旋,应当与士卒同生死共战斗。将帅如能做到这样,那么,三军将士又怎能在危难中忘掉自己呢,诚如兵法所说:"将帅面临危难之境地,不能只顾自己安全而忘掉部队不管。" 东汉末,魏公曹操率军攻打孙权回来,派遣大将张辽、乐进和李典等率兵七千多人驻守在合肥。其后,曹操出征张鲁时,他给驻守合肥的护军薛悌写了封信,封面题写道:"敌人来到时方可拆看。"不久,孙权率领大军前来围攻合肥,薛悌与张辽等将这件书而指示打开,上面写道:"如果孙权领兵来进攻,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护军薛悌不要参战。"诸多将领对此指示都感到迷惑不解。但张辽却心领神会地说:"曹公亲率大军远征在外,等到救兵来到这里时,敌军势必已经把我们打败了。所以曹公指示我们,乘敌军对我尚未形成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合围态势之前而出城迎击它,挫煞敌人的嚣张气焰,以安定我们的军心士气,然后才可以守住此城。今日成败的关键,就取决于这一战了。诸位还有什么疑惑的呢,"李典意见与张辽的看法相同。于是,张辽当夜就召募了八百名敢死之士,杀牛犒劳他们,准备在第二天出城大战孙权军。次日黎明时分,张辽身披铠甲率兵出战,他率先冲破敌阵,杀死数十名敌人,击斩二名敌将,大声呼喊自己姓名,猛打猛冲,突然冲到孙权指挥旗下。孙权大吃一惊,众将不知所措,慌忙跑上一座高土丘。孙权用长戟护卫自身,张辽大声喝叱要孙权走下高丘决战,孙权却不敢移动一步。后来当他望见张辽所率部众不多时,才调集大军将张辽所部重重包围。张辽挥军左突右冲,奋力向前迅猛冲杀,终于打开一个缺口,带领数十名勇士冲出包围圈。其余尚未冲出包围圈的部众大声呼喊道:"将军要把我们丢弃吗,"张辽听到呼喊声,立即回身再次冲入包围圈,将受困的余众全部救出来,孙权部队竟然没有敢于阻挡的。这一天从黎明交战直到中午,吴军士气已经衰落。张辽得胜返回合肥营地,加修守备工事,自此军心更加稳定,诸将对张辽更加心悦诚服。孙权率军围攻合肥十多天,城池没有攻克,不得不撤围退军。张辽乘机率军追击,几乎把孙权活捉了。 【原文】 凡为将之道,要在甘苦共众。如遇危险之地,不可舍众而自全,不可临难而苟免,护卫周旋,同其生死。如此,则三军之士岂忘己哉,法曰:"见危难,毋忘其众。"? 、李典?将七千?余人屯合肥?。操征张鲁,教与 魏曹操征孙权还,〔使〕张辽、乐进? 护军薛悌书,题?其函曰:"敌至乃发。"俄而,权帅众围合肥,乃发此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护军勿与战。"诸将皆疑。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此,破我必矣。是以指教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胜负之机,在此一举,诸君何疑,"李典意与辽同。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享士,明日大战。平旦,辽披甲出战,先登陷阵,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击突至权麾下。 权大惊,众不知所以,走登高〔冢〕。权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兵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解,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呼号曰:"将军岂舍我耶,"辽复还入围,拔出余众,权军无敢当者。自旦至日中,吴人夺气,辽〔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悦服。权守合肥旬日,城不得拔,乃退。辽率诸将追击,几复获权。? 【注释】 ?见危难,毋忘其众:语出《司马法?定爵第三》。 ?乐进:阳平卫国(今河南清丰南)人,字文谦。有胆略,从曹操征伐,屡建战功。官至右将军,封广昌亭侯。 ?李典:山阳巨野(今山东巨野东北)人,字曼成。从曹操征伐,战绩颇著,官至捕虏将军,封都亭侯。 ?七千:马本及汪本皆作"七十",与史载不符,今从唐本。 ?合肥:故城在今安徽合肥西北。 ?题:史籍原作"署",《百战奇法》原作者因讳宋英宗嫌名("曙"),引录时改"署"为"题"。 ?众心乃安:马本及各本皆颠倒为"众乃心安",今据史复原。 ?本篇史例出自《三国志?魏书?张辽传》。 ,,(易战 【译文】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大凡进攻作战的法则,一般是从敌人最容易被战胜的地方开始进攻。敌人如果屯兵防守的地方多处,必有力量强弱、兵力多少的不同。对此,我军应当远离敌人的强点而进攻其弱点,避开敌人兵多之处而打击其兵少之处。这样,就没有不胜利的。诚如兵法所说:"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战胜那容易战胜的敌人。" 据《北史》记载,(北周建德四年)周武帝宇文邕准备进攻北齐的河阳,当问计于臣下的时候,内史都上士宇文 献策说:"今天我们对齐作战,必须正确选择进攻目标。河阳地处军事要冲,北齐的精锐部队集中在那里,我们即使是倾尽全力去围攻它,恐怕也很难达到目的。若依我的看法,敌人的汾水弯曲之处,戍卫的城垒较小,而且山势平缓,进攻那里是容易夺取的。"但周武帝并没有采用这个建议,因而师出竟无功而还。建德五年,周武帝亲率大军进攻北齐,完全采用了宇文 的计策,最终于次年正月灭亡了北齐。 【原文】 凡攻战之法,从易者始。敌若屯备数处,必有强弱众寡。我可远其强而攻其弱,避其众而 击其寡,则无不胜。法曰:"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北史》:周武帝〔将〕伐齐之河阳?,〔谋及臣下〕,宇文 ?〔进策〕曰:"〔今之用兵,须择其地〕。河阳冲要,精兵所聚,尽力攻围,恐难得志。〔如臣所见〕,彼汾之曲?,戍小山平,攻之易拔。"武帝不纳,师竟无功?。〔建德五年,大举伐齐,卒用 计。后终于平齐。〕? 【注释】 ?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语出《孙子兵法?形篇》。 ?河阳:故址在今河南孟县西。北齐时在此筑南城、北城、中潬城三城,成为军事重镇。 ?宇文 :马本及各本皆误作"宇文弱",今据史校改。宇文 ,鲜卑族,字公辅。博学多才。北周时官至内史都上士,隋代任尚书左丞、礼部尚书等职。 ?汾之曲:马本及各本皆误作"分之曲",今据史校改。汾之曲,即汾水之弯曲处。 ?师竟无功:马本及各本皆作"终无成功",不尽原义,故据史校改。 ?本篇史例出自《北史?宇文 传》;又见《隋书?宇文 传》。 ,,(离战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应当密切注视和利用敌国君臣关系中的矛盾,适时派遣间谍去离间他们。倘若敌国君臣之间相互猜忌不协,我便乘隙以精锐部队进攻它,必定能够实现战胜敌人的目的。诚如兵法所说:"对内部亲密团结的敌人,要用离间计去破坏他们。" 战国时期,在周赧王三十一年,燕国大将乐毅率领燕军及秦、魏、韩、赵等多国军队进攻齐国,攻破齐都临淄,齐湣王被迫逃往莒城。燕军获悉齐泯王在莒城后,立即调集兵力合围莒城。此时,楚国将领淖齿率军援救齐国,因此而被齐湣王任为国相。淖齿打算与燕将乐毅平分齐国土地,于是抓住齐湣王在历数其罪状后便把他杀掉了。但齐国将士仍然坚守莒城和即墨,以抵抗燕军进攻,致使燕军几年没能攻克二城。燕将乐毅只好率军继续围城。这时由于即墨守城将领战死,该城军民共同推举田单为将军。不久,燕昭王病死,其子惠王即位,他在作太子时曾与乐毅发生过矛盾。田单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派人到燕国施以离间之计,扬言说:"乐毅因与燕国新王有矛盾,害怕被惠王杀头而想联合各国军队称王于齐国,只是齐国人心尚未归附,所以他便暂缓进攻即墨以等待齐人归顺。现在,齐国人唯一担心的,是怕燕国派遣其他将领来代替乐毅,那时即墨将会变成一座残破城邑了。"燕惠王听到这个谣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言后竟信以为真,于是便派遣骑劫取代了乐毅。乐毅无奈便逃往赵国,燕国将士从此产生不和。其后,田单找来一个士卒诈称是神师出世佐助他作战,并采用"火牛阵法",大败燕军,收复齐国失地七十多座城邑,又去莒城迎接齐襄王回到都城临淄。 【原文】 凡与敌战,可密候邻国君臣交接有隙,乃遣谍者以间之。 彼若猜贰,我以精兵乘之,必得所欲。法曰:"亲而离之。"? 战国周赧王三十一年,燕上将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师伐齐,破之,湣王?出奔于莒?。燕军闻齐王在莒,合兵攻之。楚将淖齿将兵救齐。因为齐相?,欲与燕将分齐地,乃执湣王数其罪而诛之。复坚守莒城、即墨?以拒燕兵,数年?不下。乐毅并围之,即墨大夫战死,城中推田单?为将军。顷之,〔燕〕昭王薨,惠王?立,为太子时与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曰:"乐毅与燕新王有隙,畏诛欲连兵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乃使骑劫代毅。毅遂奔赵,燕将士由是不和。单乃诈以卒为神师而出之,列火牛阵?大破燕军,复齐七十余城,迎襄王?自莒入临淄。? 【注释】 ?亲而离之:语出《孙子兵法?计篇》。 ?乐毅:战国燕名将。燕昭王时,任上将军,封昌国君。昭王死后,惠王轻信谣言,以骑劫取代乐毅为将,乐毅被迫逃往赵国。 ?oe?酰杭雌雘e?跆锏兀 踔 印:笤谘嗑 Чハ拢 谲斐潜怀 炷壮菟 薄* ?莒:周代所封诸侯国名。故址在今山东莒县。 ?齐相:马本及各本皆误作"齐祖",今据史校改。 ?即墨:战国齐邑。故址在今山东平度东南。 ?数年:马本及诸本皆误作"数月",今据史校改。?田单:战国齐名将。齐oe?跏蔽僮褪修颉,胂逋跏币蛟诩茨烙街衅蒲嘤泄Γ环馕财骄* ?惠王:即燕惠王,昭王之子。 ?火牛阵:即战国齐将田单在即墨防御战中击败燕军围攻时所采用的一种战术。他将千余头牛披上画以五彩龙纹的外衣,在牛角上缚以尖刀,牛尾上捆以浸泡油脂的苇草,乘夜暗点燃苇草,驱赶牛群猛冲燕军阵地,再以五千士卒紧随牛后冲杀,结果大败燕军,收复了失地。此种战法,后人名之曰"火牛阵"。 ?襄王:即齐襄王田法章,oe?踔 印 e?醣怀 壮萆彼篮螅 ㄕ乱 湫彰 谲焯 冯讣易饔度耍 竽壮堇肟 斓兀 ㄕ伦匝晕猳e?踝樱 蚨 卉烊肆? 酢* ?本篇史例出自《史记?田单列传》。 ,,(饵战 【译文】 大凡作战中所说的"饵战",并不是说叫士兵把毒药放在饮食中,而是用各种"利"来诱使敌人上钩,这都叫做"饵兵"战法。例如,在敌我双方交战中,敌人或者利用牛马,或者委弃财物,或者舍置辎重,切记对此不可随意拾取,而一旦拾取时则必为敌人所乘,导致作战失败。诚如兵法所说:"对于敌人的设饵引诱,不可贪利上钩。"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袁绍派兵进攻白马,曹操率军把他打败,击斩其大将颜良。于是解除了白马被围困的局面,然后迁移当地居民沿着黄河而西行。袁绍这时率军渡过黄河追击曹操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军,一直追到延津之南而扎营。曹操所率部队驻扎在南面的山坡下,命令所属骑兵都卸下马鞍,放开战马。此时,白马方面的曹军运输车队正行进在路上。曹操的将领们认为敌人的骑兵众多难以战胜,不如退还保卫部队营地为好。但谋士荀攸向大家解释说:"这正是我们所以能用饵兵诱敌上钩的好机会,怎么可以撤走而失去这一战机呢~"袁绍的骑将文丑与刘备此时率领五六千骑兵前后赶到这里。将领们又说:"现在可以上马迎战了。"曹操说:"还不可以上马迎战。"过了一会儿,袁绍的骑兵逐渐增多,有的已分散奔向曹操的运输车队。曹操这时下达命令说:"可以上马出击敌人了。"于是骑兵都纷纷上马待战。当时,曹操以不满六百的骑兵,乘敌不备,挥军猛击,大败袁军,斩了大将文丑。 【原文】 凡战,所谓饵者,非谓兵者置毒于饮食,但以利诱之,皆为饵兵也。如交锋之际,或乘牛马,或委财物,或舍辎重,切不可取之,取之必败。法曰:"饵兵勿食。"? 汉献帝建安五年,袁绍遣兵攻白马,操击破之,斩其将颜良。遂解白马之围,徙其民〔循河〕而西。绍渡河追之,军至延津南。操勒兵驻营南坡下,令骑解鞍放马。是时,白马辎重就道。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荀攸曰:"此所谓饵兵,如之何去之~"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诸将曰:"可上马。"操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或分趣辎重。操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 【注释】 ?饵兵勿食: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 ?五六千:马本及各本皆误作"五六十",今据史校改。 ?本篇史例出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 第十卷(一) ,,(疑战 【译文】 大凡与敌人对垒相抗,我军如要袭击敌人时,必须堆聚草木为障,多多张挂旗帜,伪装成有兵屯驻的样子,从而造成敌人防我于东,我就击敌于西的态势,这样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或者当我军要撤退之时,也要设置假阵地,伪装成留有驻军的样子,然后再悄悄撤退,这样敌人必定不敢贸然追我。诚如兵法所说:"在丛草中多置障碍物,是为迷惑敌人而设下的疑阵。" 据《北史》记载,(北周建德五年)周武帝宇文邕率军东进讨伐北齐,以齐王宇文宪所部为前锋,进驻于雀鼠谷。周武帝亲临前线指挥部队围攻晋州,北齐后主高纬获悉晋州被围的消息后,也亲自率军前来救援。当时,北周军的部署是:陈王宇文纯所部屯驻千里径,大将军永昌公宇文椿屯驻鸡牺原,大将军宇文盛所部屯驻汾水关,以上各路兵马都受齐王宇文宪统一指挥。宇文宪秘密对宇文椿说:"用兵打仗,是一种以诡诈为指导的行动。你现在设置营垒,不必张设军帐帷幕,可以砍伐柏树搭成草屋,伪示有兵驻守的样子。一旦使部队撤离该地后,敌人见到草屋仍会产生疑惑而不敢前进。"这时,齐后主高纬派遣兵力万人向千里径进攻,又派一部兵力进击汾水关,他自己则亲率主力进至鸡栖原与宇文椿部对抗。宇文椿把齐军来攻的紧急消息报告给宇文宪,宇文宪亲自率军前来增援。但当他赶到鸡栖原时,恰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值宇文椿奉周武帝命令率兵连夜退还。追击中的齐军,当其看到以柏树枝搭设的草屋时,果然误认为是周军设伏备敌之所,于是望而生怯不敢继续前进了。到了第二天,齐军才明白自己了上周军的"疑兵"之当。 【原文】 凡与敌对垒,我欲袭敌,须丛聚草木,多张旗帜,以为人屯,使敌备东,而我击其西,则必胜。或我欲退,伪为虚阵,设留而退,敌必不敢追我。法曰:"众草多障者,疑也。"? 《北史》:周武帝东讨,以宇文宪?为前锋,守雀鼠谷?。帝亲临围晋州?,〔齐主闻晋州〕被围,亦自来援。时陈王纯?屯千里径?,大将军永昌公椿?屯鸡栖原?,大将军宇文盛?守汾水关?,并受宪节度。〔宪〕密谓椿曰:"兵者,诡道。汝今为营,不须张幕,可伐柏为庵,示有处所。〔令〕兵去之后,贼犹致疑。"时齐主分兵〔万人〕向千里径,又遣众出汾水关,自帅大军与椿对。椿告齐兵急,宪自往救之。会椿被敕追还,率兵夜反?。齐人果以柏庵为帐幕之备,遂不敢进。翌日始悟。? 【注释】 ?众草多障者,疑也:语出《孙子兵法?行军篇》。 ?宇文宪:宇文泰之第五子。累功封齐王。 ?雀鼠谷:山谷名。位于今山西介休西南。 ?晋州:马本及各本皆误作"晋周",今据史校改。晋州,治所在今山西临汾。 ?陈王纯:即北周宇文纯,宇文泰之第九子。官至上柱国。 ?千里径:马本误作"十里径",今从汪本。该地位于今山西临汾北,是通往太原的要隘之一。 ?永昌公椿:即宇文椿,宇文泰之侄孙,周武帝时任大将军,封永昌公。 ?鸡栖原:地名。位于今山西霍县东北。 ?宇文盛:宇文泰之第十子。周武帝时任大将军,封越国公。 ?汾水关:故址在今山西灵石西南的汾水东畔。 ?会椿被敕追还,率兵夜反:马本及各本皆作"会军败,齐追还师,夜引还",不尽原义,故据史校改。 ?本篇史例出自《北史?宇文宪传》。 ,,(穷战 【译文】 大凡作战中,如果我军兵多、敌军兵少时,敌人必因惧怕我军势强,不敢与我交战而逃走。对于这种为保存实力而退走的敌人,切记不可贸然急追,因为物极必反,急了敌必反身死战,对我不利。应当以整个兵力对敌实施有条不紊地追击,只有这样,才能稳操胜券。诚如兵法所说:"对于困迫危殆且准备拚死一战的敌人,不可以追迫太急。" 西汉宣帝时期,后将军赵充国奉命讨伐先零羌。充国率兵进至羌军驻扎的地方,发现羌兵因长期驻扎这里,已经非常麻痹松懈,远远望见朝廷大军便丢弃战车辎重,企图渡过湟水而西逃。因为所经道路险要狭窄,赵充国率军于后面缓慢地追逐羌军。有人对此提出意见说:"追逐敌人利于迅速,现在行动太迟缓了。"赵充国回答说:"这是陷于困迫危殆的敌人,不可追击太急。因为,缓慢追击,敌人就会无所反顾地向前逃走;急速追击,就会迫使敌人反身与我拚死一战。" 众校尉听后都赞同说:"讲得好。"羌兵因为慌忙逃走,故在争渡湟水时淹死数百人,其余的人都奔逃四散了。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原文】 凡战,如我众敌寡,彼必畏我军势,不战而遁,切勿追之,盖物极则反也。宜整兵缓追,则胜。法曰:"穷寇勿迫。"? 汉赵充国讨先零羌。充国兵至羌虏所,〔虏〕久屯聚,懈弛,望见大军,弃辎重,渡湟水?。道隘狭,充国徐行驱之。或曰:"逐利行迟?。"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死战。"诸校曰:"善。"虏赴水溺死者数百,余皆奔溃。? 【注释】 ?穷寇勿迫: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 ?湟水:马本及各本皆误作"泾水",今据史校改。 ?逐利行迟:颜师古注云:"逐利宜疾,今行太迟。"意思是,追逐敌人利于行动迅速,现在行动太迟缓了。 ?本篇史例出自《汉书?赵充国传》。 ,,(风战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如果遇到顺风天气,就要利用风势进攻敌人;倘或遇到逆风天气,也可出其不意地去袭击敌人,这样作战,就没有不胜利的。诚如兵法所说:"风天作战,如果风向敌方吹去,就要呼噪乘势进攻敌人;如果风向己方吹来,就要坚守阵地以防敌袭击。" 据《旧五代史》记载,后晋北面行营都招讨使杜重威等将率军与契丹军交战于阳城,被敌人所围困,而军中没有水喝,挖井取水则井壁坍塌。恰在这时,又突然刮起东北大风,契丹军顺着风势向后晋军放火并扬起沙尘以助其攻势。后晋军部众都怒吼道:"都招讨使是怎么指挥打仗的,竟让士卒坐以待毙而白白送死,"众将领都纷纷请求出战。但杜重威却说:"等到风势平缓了,再慢慢观察看能不能出战。"马步都监李守贞说:"在风沙弥漫的天气里,虽然兵力对比上处于敌众我寡的态势,但敌人无法摸清我军兵力有多少,只要是奋力战斗的就能取胜,这正是大风佐助的结果。"于是,他高声呼喊道:"各路兵马要一齐出击敌人~"这时,马军左厢都排阵使张彦泽召集诸将商讨破敌之策,有人说:"现在敌人正得利于风势,我们应当等到风向敌人刮去时再出战。"张彦泽也赞同这种意见。但马军右厢副阵使药元福却反驳说:"现在我军饥渴非常严重,等到大风转向之时,我辈都变成敌人的俘虏了~敌人现在认为我军不会迎着风向作战,我们正应当利用敌人的麻痹心理而出其不意地急速袭击它。这就是用兵所讲的诡诈原则。"马步左右厢都排阵使符彦卿等将于是率领精锐骑兵立即反击,打败了契丹军,并且追击败逃之敌二十余里。契丹首领慌忙乘坐奚人的兵车跑了十多里路,后晋追兵再次予以打击,他急忙丢下车子,找到一头骆驼骑上逃跑了。后晋军获胜后便撤军回保定州了。 【原文】 凡与敌战,若遇风顺,致势而击之;若遇风逆,出不意而捣之,则无有不胜。法曰:"风 ? 顺致呼而从之,风逆坚阵以待之。" 《五代史》:晋?北面行营都招讨使?杜重威?等,与契丹战于阳城?,为虏所困,而军中无水,穿井辄崩;又东北风大起,虏顺风纵火扬尘以助其势。军士皆愤怒大呼曰:"都招讨何以用兵,令士卒枉死,"诸将请战,杜重威曰:"俟风少缓,徐观可否。"〔马步都监〕李守贞曰:"风沙之内,彼众我寡,莫测多少,但力战者胜,此风力助我也。"即呼曰:"诸军齐击贼~"〔马军左厢都排阵使〕张彦泽召诸将问计,或曰:"虏得风势,宜待风回〔与战〕。"彦泽?亦以为然。〔马军〕右厢副〔阵〕使药元福?谓曰:"今军饥渴已甚,待风回,吾属为虏矣~且敌谓我不能逆风以战,宜出其不意急击之。此诡道也。"〔马步左右厢都排阵使〕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符彦卿等乃〔以〕精骑击之,逐北二十余里,契丹主〔乘〕奚?车走十余里,追兵击之,得一橐驼?乘之遁去。晋军乃〔退保〕定〔州〕。? 【注释】 ?风顺致呼而从之,风逆坚阵以待之:语出《吴子?治兵第三》。 但"呼"字,马本及各本皆作"势",今据《吴子》校改。 ?晋:即五代时期的后晋,为石敬瑭所建。 ?北面行营都招讨使:马本及各本皆误作"都排阵招讨使",今据史校改。 ?杜重威:马本及各本皆误作"符彦卿",今据史校改。杜重威,后晋高祖石敬瑭妹丈。 ?阳城:县名。故址在今河北保定西南。 ?彦泽:即张彦泽。马本及各本皆误作"彦卿",今据史校改。 ?药元福:马本及各本皆误作"乐元福",今据史校改。 ?奚:古族名。南北朝时称"库莫奚",分布于饶乐水(今辽宁昭乌达盟境内的西拉木伦河)流域,以游牧为生。唐代,其首领李大酺被封为饶乐郡王。五代时归附契丹。 ?橐驼(,,ó):即骆驼。 ?本篇史例出自《旧五代史?汉书?杜重威传》和《资治通鉴?后晋纪五》。 ,,(雪战 【译文】 大凡与敌人相攻战,如果遇到下雪不止的天气,侦察确悉敌人麻痹不备时,那就可以偷偷派兵袭击它。这样,敌人的阵势便可被我军打破。诚如兵法所说:"进攻敌人要乘其疏于戒备之时。"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年)十月,朝廷派遣唐邓节度使李愬率军讨伐割据淮西称雄的吴元济,开始,李愬派部将率千余骑兵巡逻,路遇敌将丁士良所部,双方交战,唐军将其擒获。丁士良是吴元济的一员猛将,经常率兵东进为患,众将恨他而请求剜他的心,李愬同意了。但丁士良面对死亡却毫无惧色,李愬为其精神所感便叫人给他松绑不杀。丁士良因此而表示愿以尽死效力来报答李愬的活命之恩。李愬则任命他为捉生将。丁士良向李愬建议说:"吴秀琳现在据守文城栅,他所处的地位如同吴元济的一只左臂;朝廷军队之所以不敢靠近他那里,是因为有陈光洽为他出谋画策。然而,陈光洽却是勇敢而轻率之将,喜欢孤军出战。请允许我前去把他抓来,这样,吴秀琳将会不战而自动投降。"等到铁文和陈光洽被丁士良活捉以后,吴秀琳果然投降了唐军。李愬请来吴秀琳问以征服吴元济的计策,秀琳回答说:"将军如果一定要击破吴元济的话,非得李祏不可。"李祏,是吴元济的一员健将,既勇敢又有谋略,他长期守卫在兴桥栅,每次作战总是轻视官军。此时李祏正率兵于田野里收割小麦,李愬于是派遣部将史用诚带领三百名壮士埋伏在附近树林中,乘其不备,把李祏活捉而带回军营。唐军将士都争着请求把李祏杀掉,但唯有李愬以待客之礼款待他,并经常与他交谈,其他将领对此都很不高兴。李愬考虑到单凭个人力量无法保全李祏,于是便给李愬戴上刑具派人押送京师长安,此前先秘密写好奏表呈送宪宗说:"如果杀了李祏,平定淮西就无法获得成功。"宪宗阅表后,立即下令将李祏送还李愬。李愬见李祏已经安全回来非常高兴,立即任命他为兵马使,并且准令他可以佩戴腰刀进出自己军帐。(其后,经与李祏密谋)才正式制定了奇袭蔡州的战略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于是,李愬命令李祏率领号称"突将"的敢死队三千人为前锋,李忠义为副将;李愬与监军率领三千人为中军主力;李进诚率领三千人为后军担任后卫。部署停当以后,李愬下达命令说:"只管向东前进~"唐军东行六十里时天已黑了,进至张柴村,将该地守军全部歼灭,然后命令部队就地稍事休息,吃些干粮,整理好马笼头、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马缰绳、马鞍子以及铠甲、弓箭,兵刃等武器装备。当时,天正下着鹅毛大雪,凛冽刺骨的寒风刮得军旗破碎,冻死的人马随处可见,唐军人人都认为此番必死无疑。这时,众将校请示下一步行军方向,李愬明确而坚定地说:"到蔡州去取吴元济的首级。"众人听后惊惧失色,相对哭泣说:"咱们果然中了李祏的奸计了。"可是,由于大家都敬畏李愬,所以没有敢于违抗命令的。到了半夜时候,雪下得更大。李愬这时一面派遣一支轻装部队南下切断朗山敌人的增援道路,一面出动部分兵力北上卡住洄曲和其它通往蔡州道路上的桥梁。唐军自张柴村折向东南,又走了七十里,进至蔡州城下。该城旁边都是饲养鹅鸭的池塘,李愬叫士兵击打池中处于静止状态的鹅鸭,让它们发出叫声以掩盖唐军行进声响。最初,从吴少诚(吴元济养伯父)雄据蔡州对抗朝廷命令以来,唐军已有三十多年不能进至蔡州城下,所以蔡州人一向不加防备。 李祏等率军乘敌酣睡不备,首先登上城墙,部队紧随其后,杀死了守卫城门的敌兵,只留下打更人继续敲梆报更,然后打开城门,唐军全部进入城中。鸡鸣天亮时候,雪已不下了,唐军活捉了吴元济,然后押往京师长安,至此,淮西地区完全平定。 【原文】 不止,觇敌不备,可潜兵击之,其势可破。法曰:"攻其所不戒。 凡与敌人相攻,若雨雪? "? 唐遣唐邓节度使李愬?讨吴元济?。先是愬遣将将千余骑巡逻,遇贼将丁士良,与战,擒之。士良,元济骁将,常为东边患,众请刳其心,愬许之。士良无惧色,遂命解其缚,士良请尽死以报其德,愬置为捉生将。士良言于愬曰:"吴秀琳据文城栅?,为贼左臂,官军不敢进者,有陈光洽为之主谋也。然光洽勇而轻,好自出战,请为擒之,则秀琳自降矣。"铁文及光洽被执,秀琳果降。愬延秀琳?问计,秀琳答曰:"将军必欲破贼,非得李祏不可。"愬,贼健将也,有勇略,守兴桥栅?,每战常轻官军。时祏率众割麦于野,愬遣史用诚以壮士三百伏林中,用诚?擒之以归。将士争请杀之,愬独待以客礼,时复与语,诸将不悦。愬力不能独完,乃械祏送之京师,先密表曰:"若杀祏,则无成功。"诏以祏还愬,愬见祏大喜,署为兵马使,令佩刀出入帐中,始定破蔡之计。令祏以突将三千?为前锋,李忠义副之;愬与监军将三千为中军;李进诚以三千殿为后军,令曰:"但东行~"〔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尽杀其戍卒,敕士少休,令士卒食干糗?,整羁靮?、鞍铠、弓刃。时大雪,旗施折裂,人马冻死者相望,人人自谓必死。诸校请所之,想曰:"入蔡州?取吴元济。"众皆失色,相泣曰"果落李祏奸计。"然畏愬,莫敢违。夜半,雪愈盛。分轻兵断贼朗山?之援;又断洄曲?及诸道桥梁。行七十里至悬瓠城?。城旁皆鹅鹜池,愬令击之以乱〔军〕声。初,蔡人拒命,官军三十余年?不能至其城下,故蔡人皆不为备。祏等坎城先登,众从之,杀守门者,而留击柝?者,纳其众城中。鸡鸣雪止,遂执元济,监送京师,而淮西?悉平。? 【注释】 ?雨雪:谓下雪。雨(,ù),这里作动词,降下之意。 ?攻其所不戒:语出《孙子兵法?九地篇》。 ?李愬:唐朝名将。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字元直。唐宪宗时,官至节度使,因平吴元济有功,封凉国公。 ?吴元济: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唐淮西节度使吴少阳之子。其父死后,因袭父官位未获批准,遂割据蔡州对抗朝廷。后为李愬所俘。 ?文城栅:地名。故址在今河南遂平西南。 ?秀琳:马本及各本皆误作"光洽",今据史校改。 ?兴桥栅:地名。故址在今河南遂平东南。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用诚:马本及各本皆误作"秀琳",今据史校改。 ?突将三千:马本及各本皆误作"突骑三十",今据史校改。 ?张柴村:地名。故址在今河南遂平东。 ?糗(?,ǔ):炒熟的米麦粉,即干粮。 ?羁靮(,ī,í):即马笼头和马缰绳。 ?蔡州:州名。治所在今河南汝南。 ?朗山:即今河南确山。 ?洄曲:河名。一名"时曲"。位于今河南商水西南。 ?悬瓠城:又作"悬壶",故城在今河南汝南,因城北汝水屈曲如垂瓠(瓠,通"壶")而得名。 ?三十余年:马本及各本皆误作"几五十年",今据史校改。 ?柝(,,ò):旧时巡夜用的报更木梆。 ?淮西:唐代方镇名,全称淮南西道,辖蔡、陈、许、光、申五州之地。 ?本篇史例出自《旧唐书?李愬传》,又见《新唐书?李愬传》和《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六》。 ,,(养战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如果我军曾经遭受过挫败,就必须详细观察部队士气状祝再采取行动。如部队士气仍然旺盛时,就激励他们同敌人再战;如士气已经衰落时,则应暂且养精蓄锐,等到士气旺盛可用时,再用他们对敌作战。诚如兵法所说:"注意休整部队,不使他们过于疲劳;要保持旺盛士气,积蓄部队战斗力。" 秦王嬴政问李信道:"我打算攻取楚国,你估计要使用多少部队,"李信回答说:"不过二十万人罢了。"秦王又问大将王翦,王翦却回答说:"非六十万人不行。"秦王听后不无讥讽地说:"王将军老了,为什么这样胆怯呢~"于是,任命李信和蒙恬为将率领二十万人南下攻打楚国。王翦因为自己的意见不被秦王采纳,便托病辞职回了老家频阳。李信率兵进攻平舆,蒙恬率兵进攻寝邑,皆大败楚军。之后,李信又进攻鄢郢,击败楚军后,便领兵西向,与蒙恬在城父会师。楚军乘李信领兵西向之机,尾随于后,三天三夜没有停息,结果把李信军打得大败,攻占了两个营垒,杀死了七个秦国都尉,李信兵败逃回秦国。秦王得此消息,大发怒火;他亲自驰往频阳见王翦,强行起用王翦为将。王翦无奈,只好应允说:"老臣体弱多病,昏乱不明。如果大王必不得已而用我的话,那就非六十万人不可。"秦王采纳了王翦的意见和要求。王翦于是率军出征,秦王亲自送行到灞上。楚国听说了,于是调集全部兵马抗击王翦部队。但王翦采取坚守营垒,不与楚军交战之策,天天休整部队,让士卒们沐浴健身,并用丰美可口的饮食抚慰关心他们,王翦亲自与士卒们同甘共苦。这样过了很久以后,王翦询问部队是否做了游戏和训练,部下回答说:"正在投射矢石,练习跳越障碍。"王翦听后高兴地说:"部队可以投入作战了。"楚军由于多次挑战而秦军闭垒不出,无奈只好引军向东撤退。王翦乘机挥军追击,大败楚军;追至蕲南,击斩了楚将项燕。楚军仓皇溃逃,王翦乘胜攻占了楚国一些城邑。 【原文】 凡与敌战,若我军曾经挫衄?,须审察士卒之气,气盛而激励再战;气衰则且养锐,待其 可用而使之。法曰:"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 秦始皇?问李信曰:"吾欲取荆,度用几何人,"对曰:"不过二十万人。"及问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乃命信及蒙恬?将二十万人伐荆。翦因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不用,遂谢病归频阳?。信〔攻平舆?〕,蒙恬〔攻寝?〕,大破之。〔信又攻鄢郢?,破之〕,乃引兵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不顿舍,大败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信奔还。王怒,自至频阳见王翦,强起之。对曰:"老臣〔罢病?〕悖乱,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王从之。翦遂将兵,王送至灞上?。荆人闻之,悉兵以御翦。翦坚壁不战,日休士卒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与士卒同甘苦。久之,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翦曰:"可用矣。"荆人既不得战,乃引而东。翦追击大破之。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翦乘胜略定城邑。? 【注释】 ?衄(,ù):谓损伤、挫败也。 ?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语出《孙子兵法?九地篇》。 ?秦始皇:秦国封建王朝的建立者。名嬴政,秦庄襄王之子。战国末,他先后兼并韩、赵、燕、魏、楚、齐六国,于公元前,,,年称帝。秦对楚战争时,嬴政尚为秦王。 ?蒙恬:秦国名将。 ?频阳:县名。故址在今陕西富平东北。 ?平舆:县名。故址在今河南平舆北。 ?寝:邑名。故址在今安徽临泉。 ?鄢郢:战国楚都。故址在今湖北宜城东南。 ?城父:邑名。故址在今河南宝丰东。 ?两壁:马本及各本皆误作"西壁",今据史校改。壁,壁垒也,指李信军的两个营垒。 ?罢病:谓体弱多病。罢,通"疲",软弱无力。 ?灞上:一作"霸上",又名"霸头"。故址在今陕西西安东。因其地处灞水西的高原上而得名。 ?蕲:地名。故址在今江苏宿县南。 ?本篇史例出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第十卷(二) ,,(畏战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如果军中有畏敌怯战的人,听到击鼓进军的号令他不前进,没有听到鸣锣收兵的号令他先撤退,(对于这种贪生怕死的人),必须选择其中最严重的予以杀掉,以此警戒其余的人,倘若全军人人都惧怕敌人时,就不可以单纯采取杀戮的办法了,因为这样做会严重挫伤军威士气。(这时,身为将帅者)必须以勇武必胜的神色,向士卒表明敌人并不可怕,讲清勇与怯在对敌作战中的利害关系,晓谕他们以敢于战斗才能避免死亡的方策。这样,军心士气自然就会稳定高昂。诚如兵法所说:"在对敌作战中要用杀戮的办法来制止畏敌怯战的问题发生,但当全军普遍存在畏敌怯战情绪时,就不能单靠杀戮的办法了;将帅应向部队展现自己英勇无畏的精神面貌,告诉他们以敢战而求得生存之策。" 据《南史》记载:南朝梁敬帝时期,陈霸先率兵讨伐王僧辩,事先召集他的侄子陈蒨共同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谋划作战方略。当时,王僧辩的女婿杜龛率兵拒守吴兴,其部队人数很多,陈霸先密令陈蒨率兵迅速回到长城,构筑营栅工事以防备杜龛来攻。杜龛派遣部将杜泰率兵乘虚前来袭击长城,陈蒨所属部队将士在敌人的突然袭击之下,都面面相觑,惊惧失色,但陈蒨却异常镇静,谈笑自若,对兵力的部署安排,更加周密明确,故使部队情绪很快安定下来。 【原文】 凡与敌战,军中有畏怯者,鼓之不进,未闻金先退,须择而杀之,以戒其众。若三军之士,人人皆惧,则不可加诛戮,重壮?军威。须假之以颜色,示以不畏,说以利害,喻以不死,则众心自安。法曰:"执戮禁畏,太畏则勿杀戮,示之以颜色,告之以所生。"?《南史》:陈武帝?讨王僧辩,先召文帝?与谋。时僧辩婿杜龛据吴兴?,兵甚众,武帝密令文帝速还长城?,立栅备之。 龛遣将杜泰乘虚掩至,将士相视失色,帝言谈自若,部分?益明,于是众心乃定。 【注释】 ?壮:通"戕"(?,ā,,),挫伤,伤害。 ?"执戮禁畏"以下四句:出自《司马法?严位第四》,但这里是摘要性引录,且"禁畏"原文作"禁顾"。 ?陈武帝:即南朝陈开国皇帝陈霸先。本篇所述陈武帝讨王僧辩之战,是在梁敬帝绍泰元年(公元,,,年),此时陈霸先是为梁将,尚未得国称帝。 ?文帝:马本及各本皆误作"文章",今据史校改。文帝,即陈文帝陈蒨,陈霸先之兄子。他参加讨平王僧辩之战时,任梁吴兴太守。 ?吴兴:郡名。治所在今浙江吴兴南。 ?长城:县名。故址在今浙江长兴。 ?部分:对兵力进行部署。 ?本篇史例出自《南史?陈本纪上?文帝纪》。 ,,(书战 【译文】 大凡在与敌人对垒相持中,不可允许士卒同家庭通信和同亲戚往来,以防由于说法口径不一致,而导致军心士气疑惑不振。诚如兵法所说:"与家人通信,容易引起士卒畏敌怯战心理;与亲戚往来,容易导致士卒恋亲思乡而滋生厌战情绪。" 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屯兵江陵,吴国派遣吕蒙接替鲁肃职务而驻守陆口。吕蒙初到陆口时,表面上倍加修行恩德,与关羽结为深厚友好。但后来竟乘隙偷袭而占领了公安、南郡,两地蜀军守将傅士仁、糜芳都投降了吕蒙。吕蒙率军进据两城后,接收关羽及其他将士的家属,他都一一进行安抚慰问,严令部队不得干扰侵犯民家,不准索取百姓财物。吕蒙手下有个士兵,与吕蒙同为汝南人,擅自拿民家一顶斗笠用来遮盖官家铠甲,这件事虽是为公,但吕蒙还是认为他违犯了军令,不可以因为是同乡人就废弃军法,便流着眼泪杀了这个士兵。于是,全军为之震动,自此部队中出现路不拾遗的好风尚。吕蒙早早晚晚都派身边人员去慰问救济老年人,询问他们缺少什么东西;对生病的人主动请医送药,对饥寒的人发放衣服粮食。关羽在回军途中,多次派人到吕蒙住处探问情况,吕蒙总是厚待其使者,让他周游全城,逐家进行问候,有的家属亲笔写信托使者带给家人。关羽派出的使者一回到军营后,将士们私下互相询问,都庆幸自己家中平安无事,知道家人所受待遇又超过平时,因此,关羽部队的士卒人人自安而无再战之志了。不久,又赶上孙权率军来到这里,关羽自知势孤力穷,败走麦城,向西逃至漳乡,其部众都缴械投降,关羽本人后来被俘而遭到杀害。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原文】 凡与敌对垒,不可令军士通家书,亲戚往来,恐言语不一,众心疑惑。法曰:"信问通,则心有所恐;亲戚往来,则心有所恋。"? 蜀将关羽屯江陵,吴以吕蒙代鲁肃?屯陆口。蒙初至,外倍修恩德,与羽厚结好。后蒙?袭收公安、南郡,而蜀将〔士仁、糜芳〕皆降于蒙。蒙入据城,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令军卒不得干历?人家,有所取求。蒙麾下士,与蒙同汝南?人,取民一笠,以覆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废法,乃泣而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与衣粮。羽还,在道路,每使人相问,蒙则厚遇之,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羽人还,私相参问,咸贺家门无恙,相待过于平时,故羽士卒无斗志。会权又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降,羽被杀。? 【注释】 ?"信问通"四句:出处不详待查。 ?鲁肃:三国吴名将。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字子敬。 初随周瑜到江南,任孙权之赞军校尉。在曹刘吴三家鼎立纷争局势中,独肃力主联合刘备以抗曹操的战略,为孙权采纳,因而取得赤壁败曹的作战胜利。瑜死后,肃先后任奋武校尉、横江将军,督领全军,并继续推行联刘抗曹之策。东汉建安二十二年(公元,,,年),肃病死后,孙权派吕蒙袭取荆州,自此,孙刘联盟完全破裂。 ?蒙:即吕蒙。马本及各本皆误作"羽",今据史校改。 ?干历:谓侵犯,扰乱。 ?汝南:郡名。治所在今河南新息。 ?耆老:泛指老年人。 ?麦城:古城名。相传战国楚昭王所筑。故址在今湖北当阳东南。 ?漳乡:地名。位于今湖北当阳东北。 ?本篇史例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变战 【译文】 大凡军事家的用兵法则,至关重要的是善于随机应变。鉴古及今而通晓用兵的,都是在采取作战行动之前,必须首先要分析判断敌情。敌情没有变化,就等待其变化;敌情如有变化,就乘其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制敌。这样作战,才有利于取胜。诚如兵法所说:"能够根据敌情变化采取相应对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五代时期的后梁末年,魏博镇发生兵变,叛乱者囚禁了刚刚到任的节度使贺德伦并投降了据有河东地区的晋。晋王李存勖率军进占魏州,后梁大将刘鄩驻军于莘县,增修营垒,疏通护城河,从莘县至黄河修筑通道确保粮饷运输无阻,以期持久抗御晋军。但是,梁末帝朱友贞却下诏书命令刘鄩立即出兵迎战晋军。刘鄩为此而上表奏请末帝说:"晋军是不容易打败的,应当等待敌情发生变化再决定进取之策。倘若有了适当时机,我怎么敢坐失良机而养患贻害呢,"梁末帝派遣使者前来向刘鄩询问与敌决战将采取什么对策,刘鄩回答说:"臣下没有什么奇计良谋。只要能供给我部每人百斗粮食,那么,等到粮食吃完的时候,也就把敌人打败了。"梁末帝一听,大发怒火地说:"将军留存这么多粮食,是准备治疗饥饿病吧,"接着,又派宦官前来督战。刘鄩见此便对部将们说:"大将受权出征在外,即使是皇帝命令有的也可以不接受。对敌作战只能根据具体情况而因变制胜敌人,怎么可以脱离敌情实际而预先想定取胜之策呢。现在我分析敌人士气正盛,难以轻易战胜它。对此,诸位以为如何,"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众将领听后都要求出战,刘鄩见此情形只好沉默不语。一天,刘鄩又把诸位将领召集到军营门前,每人给一杯黄河水,命令大家把它喝下去。众人揣摸不透刘鄩的用意,有的遵命喝了,有的则推辞未喝。这时,刘鄩大声说道:"喝一杯黄河水都困难成这样,滔滔不尽的黄河流水能把它一下喝完吗,"众将听后脸色骤变。这时,李存勖派兵迫近梁军营门挑战,刘鄩仍然坚守不战。其后,梁末帝又多次派人催促刘鄩出战,刘鄩无奈,只好亲率万人进攻晋军营阵,俘虏了不少晋兵。可是,不一会,李存勖率领大军赶到,刘鄩见晋军来势迅猛,便不战而退。其后梁晋双方又激战于故元城,梁军在晋王李存勖和大将李嗣源、李存审所部的奋力夹击之下,惨遭失败,刘鄩本人幸免南逃。 【原文】 凡兵家之法,要在应变。好古知兵,举动必先料敌。敌无变动,则待之;乘其有变,随而应之,乃利。法曰:"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末,魏博?兵乱,〔囚〕贺德伦降晋?。庄宗?人魏〔州〕,梁将刘鄩?乃军于莘 五代梁? 县?,增垒浚池,自莘至河,筑甬道?〔以通〕饷。梁帝?诏鄩出战。〔鄩奏〕曰:"晋兵未易击,俟彼进取,苟得机便,岂敢坐滋患害,"帝遣使问鄩以决胜之策,对曰:"臣无奇谋,但人给十斛?粮,尽乃破敌。"帝怒曰:"将军留米疗饥耶,"又遣中使督战。鄩谓诸校曰:"大将专征,君命有所不受,临敌制变,安可预谋。今揣彼自气盛,难可轻克,诸君以为如何,"众皆欲战,鄩默然。〔他日〕,乃复召诸将列军门,人给河水一杯,因命饮之,众未测其意,或饮或辞。鄩曰:"一杯之难若是,滔滔河流,可胜既乎,"众皆失色。时庄宗以兵压鄩营,亦不出。帝又数遣人促之,鄩以万人薄其营,俘获甚众。少顷,晋兵继至,鄩退。后战于故元城?,庄宗与李嗣源?、李存审?夹击,鄩兵大败。? 【注释】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 ?梁:即五代时期的后梁。朱温所建。 ?魏博:即魏博镇,治魏州(位于今河北大名北)。 ?晋:即五代时期后唐的前身。唐僖宗年间,沙陀族首领李克用因率兵助唐镇压黄巢起义,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封晋王,坐镇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后其子李存勖即王位,仍称晋。 ?庄宗:指后唐皇帝李存勖。但在争夺魏州之战时,尚未称帝建唐,仍为晋王。 ?刘鄩:后梁大将。密州安丘(今属山东)人。官至镇南节度使。 因与晋军争夺魏州作战失败,被梁末帝朱友贞杀害。 ?莘县:今属山东。 ?甬道:即两旁筑有墙垣的通道。 ?梁帝:即后梁末帝朱友贞。 ?斛:量器名,亦为容量单位,中国古代南宋以前,一斛为十斗;十斛当为百斗。 ?故元城:地名。故址在今河北大名北。 ?李嗣源:马本及各本皆误作"符彦卿",今据史校改。其事迹详见《步战》注。 ?李存审:马本及各本皆误作"李存勖",今据史校改。其事迹详见《步战》注。 ?本篇史例出自《旧五代史?梁书?刘鄩传》和《资治通鉴?后梁纪四》。 ,,(好战 【译文】 兵器是杀人害命的凶险器具,战争是违背德治的暴力行动,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使用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它。国君不能以自己的国家大、人口多,就倾尽全力地进行征伐,使战争无休无止,最后导致国家败亡,到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发动战争如同玩火一样,不息灭它,必将带来自我焚毁之祸。所以,恃强好战,用兵不止,其祸患将产生于来不及转身的瞬间。诚如兵法所说:"国家虽然强大,好战必定灭亡。" 隋朝在炀帝杨广统治时期,国家并非不强大,人口并非不众多,然而,由于杨广嗜好武力与战争,不断寻衅用兵,征战无休无止,等到战争态势突变而出征高丽的隋军兵败辽东城下的时候,国内的祸乱由此而接连发生,(最终导致炀帝及其隋王朝丧身灭国的可悲下场)。这难道不为后世人所耻笑吗,唉~身为国君的人,怎可不慎重战事啊~ 【原文】 夫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实不获已而用之。不可以国之大,民之众,尽锐征伐,争战不止,终致败亡,悔无所追。然兵犹火也,弗戢,将有自焚之患;黩武穷兵,祸不旋踵?。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 ,国非不大,民非不众,嗜武好战,日寻干戈,征伐不休,及事变兵败辽城?, 隋之炀帝? 祸起萧墙?,岂不为后世笑乎,吁,为人君者?,可不?慎哉~? 【注释】 ?祸不旋踵:旋踵,旋转脚跟,亦即向后转身;不旋踵,谓来不及转身。全句意思是,祸患产生于来不及转身的瞬间。 ?国虽大,好战必亡:语出《司马法?仁本第一》。 ?炀帝:即隋炀帝杨广。隋文帝杨坚之第二子。自仁寿四年(公元,,,年)即帝位,至大业十四年(公元,,,年)三月被杀,在位仅十四年。 ?兵败辽城:指隋大业八年至十年(公元,,,,,,,年),隋炀帝连续三次进攻高丽之战,隋军皆大败而归。因高丽地处辽东方向,故称兵败辽城。 ?祸起萧墙:语出《论语?季氏篇》。萧墙,即门屏,古代宫室用以分隔内外的当门小墙。祸起萧墙,喻指起于内部的祸乱。本篇这里所指,一是国内各地不断爆发的农民起义,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杨玄感起兵反隋和宇文化及等人杀死炀帝之举。 ?为人君者:马本及唐本无,今从汪本。 ?可不:马本及唐本无,今从汪本。 ?本篇史例出自《隋书?炀帝纪》和《资治通鉴?隋纪五》。 ,,,(忘战 【译文】 大凡国家处于和平安定时期,不可忘记还有发生战争的危险;社会处于治理有序时期,不可忘记还有发生祸乱的可能,这是古代圣贤哲人留传下来的深刻教诫。天下虽然太平无事,但不能废弃武备;考虑到周边还有尚未归顺且与朝廷为敌的国家,(一旦废弃武备)将无法在战争突然到来之时卫国御敌。因此,必须对内修明政治,对外加强战备,行仁德以怀服边远部族百姓,时刻警惕意外事件的发生。一年四季都要坚持武备教育的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以此表明国家时刻不忘战备。所谓不忘战备,就是教育全民经常习兵练武,搞好军政训练。诚如兵法所说:"国家虽然处于和平安定,忘记战备必有覆灭危险。" 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后期,由于国家长期处于和平环境,(统治者逐渐失去战争警惕性,)因而出现废毁武器,放牧战马,罢除将领,削减军队的问题,致使国家不知加强战备,人民不懂怎样作战。等到安史之乱突然爆发于人们毫无思想准备的时候,文官不堪充当将领指挥打仗,百姓不堪充当武士对敌作战,以致国家政权几乎崩溃,大好河山几乎沦丧。唉~战备难道可以忘掉吗,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原文】 凡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圣人之深诫也。天下无事,不可废武,虑有弗庭?,无以捍御。必须内修文德,外严武备,怀柔远人,戒不虞也。四时讲武之礼,所以示国不忘战。不忘战者,教民不离乎习兵也。法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唐玄宗时,承平日久,毁戈牧马,罢将销兵,国不知备,民不知战。及安史之乱,仓卒变生于不图,文士不足以为将,市人不足以为战,而神器?几危,旧物?几失。吁,战岂可忘乎哉~? 【注释】 ?弗庭:谓不归顺朝廷。这里指与我不友好,处于敌对状态的邻国。弗,不;庭,通"廷",指朝廷。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语出《司马法?仁本第一》。但"安"、"危",马本及各本皆作" "倾",今据原书校改。 平"、 ?神器:古代指帝位、政权。 ?旧物:指先代遗物。这里喻指江山。 ?本篇史例出自《旧唐书?玄宗本纪》和《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路上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本文档为【刘伯温刘基兵法奇书(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7773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71KB
软件:Word
页数:99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0
浏览量: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