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语练习题

论语练习题

举报
开通vip

论语练习题 2.子曰:“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关于“思”与“学”的关系,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我们学习过程一般有三个阶段:开始知道他是怎么回事;后来有了兴趣;最后便乐在其中了。孔子用知之、好之、乐之等词来描述这个过程。 5.子曰:敏而好学,下耻不问,是以谓之文 也。 6、《论语》中关于学习方法的句子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 新; 关于学习态度的句子有:三人行必有吾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为人谋而不忠乎 ...

论语练习题
2.子曰:“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关于“思”与“学”的关系,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我们学习过程一般有三个阶段:开始知道他是怎么回事;后来有了兴趣;最后便乐在其中了。孔子用知之、好之、乐之等词来描述这个过程。 5.子曰:敏而好学,下耻不问,是以谓之文 也。 6、《论语》中关于学习方法的句子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 新; 关于学习态度的句子有:三人行必有吾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为人谋而不忠乎 _______________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_就有道而正焉__________,可谓好学也已。”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____比而不周______。” 10、子曰:“德不孤,_必有邻__________。” 1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__诲人不倦_________,何有于我哉?” 1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3、生活中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 14、《论语》中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二、连线25*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为人谋而不忠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可以为师矣。 温故而知新不亦君子乎?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2、 三军可夺帅也,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学而笃志,匹夫不可夺志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患不知人也 不患人之不己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贫而无谄,民德归厚 慎终追远,矣富而无骄 3、 贫而无谄,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富而无骄 君子喻于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贤思齐焉,小人喻于利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不可以长处乐;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4、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长戚戚 君子坦荡荡,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同而不和 5、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为政》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述而》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学而》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里仁》 三、选择12* 1、孔子的弟子约有多少人?( B) A、二千 B、三千 C、四千 D、五千 2、孔子首创了什么教育?() A、贵族教育 B平民教育 C、素质教育 3、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下列哪一位?() A、子路 B曾皙 C、颜回 D、公西华 4、现存《论语》共多少篇?() A、19 B、20 C、25 D、28 5、孔子在何处设教?() A、杏坛 B、桃坛 C、梨坛 D、田园 6、下列不是出自《论语》的成语是哪一个?() A、朽木粪土 B、杯水车薪 C、祸起萧墙 D、一匡天下 7、下列字注音正确的是( )谓焉殆哉罔愠圉 A.wai yān dài zāi wǎng wēn yǔ B.wai yān dài zhāi wǎng wan xing C.wai yān dài zhāi wǎng yùn yǔ D.wai yān tái zhāi wǎng yùn yǔ 8、《论语》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应做如何 翻译 阿房宫赋翻译下载德汉翻译pdf阿房宫赋翻译下载阿房宫赋翻译下载翻译理论.doc ?( B ) A、遇到贤能的人便超过他,见到没有才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B、见到贤人就想一想如何与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一下有没有与他相同的毛病。 C、见到贤能的人就考虑自己和他一样有贤能,见到没有才能的人就想一想自己也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D、看见贤能的人相互学习,看见没有才能的人互相省察。 9、孔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以下不属于此的名句是( ) A、学而时习之 B、巧言令色 C、温故而知新 D、教学相长 10、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其中的“学”就是(D ) A、我现在所说的学习 B、指增加各种知识 C、有志于用来提高精神境界的真理 D、指仁义道德的规范 11、以下对“温故而知新”理解错误的是?( ) A、从温习过去的知识中可以得到新知识。 B、“温故”是重温过去走过的路,“知新”是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怎么做的。 C、“故”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 D、“新”指未来怎么样和未来怎么办。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这句话的反映的( ) A、政论思想 B、教育思想 C、伦理道德规范 D、为人处事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四、判断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20* 1、“不亦君子乎”中的“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 2 .“学而不思”的意思是学习不集中思想。( ) 3、孔子周游列国为期15 年。 ( ) 4、“孔子认为‘为仁之本’是‘忠义’”。( ) 5、《论语》全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共22 篇。( ) 6、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被誉为圣人。( ) 7、《论语》历来被誉为一切炎黄子孙必不可少的人生教科书。( ) 8、《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 9、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 ) 10、《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 11、《学而》一篇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 1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音yua,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 13、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其中“悌”意思为孝敬父母。 ( ) 14、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说的是先生孔子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逊的道德修养力量,感召别人,从而获取知识。( ) 1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话告诉我们人的思想和智慧不是天生的,是依靠后天努力学习知识和积累实践经验不断发展起来的。 ( ) 1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 1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的意思是迷惑、糊涂。( )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很精辟地阐明学与思之间的辩证关系。 ( ) 1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意思是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 )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 五、阅读17* (一)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1、①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②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 2、“启发式、举一反三”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句子是。 (二)、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论语·季氏》) 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2、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
本文档为【论语练习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1121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8-01
浏览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