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举报
开通vip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初中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信息技术课程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置,它既体现科学精神,又强化人文精神。作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信息技术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然而,目前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科内容,很少探讨道德问题,而在德育课上,教师所讲内容又多远离信息道德的领域,多数学生的信息技术道德基本上处于“道德任意”的状态,而不是教育所期求的“道德有序”状态。因此,如何把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规范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结合起来,穿...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信息技术课程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置,它既体现科学精神,又强化人文精神。作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信息技术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然而,目前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科内容,很少探讨道德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而在德育课上,教师所讲内容又多远离信息道德的领域,多数学生的信息技术道德基本上处于“道德任意”的状态,而不是教育所期求的“道德有序”状态。因此,如何把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规范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结合起来,穿插、渗透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值得深入探讨的研究课题。 一、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内容 (一)时时处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明确提出爱国、守法、明理、诚信,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祖国,才能立志为祖国效力。所以,每个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就要时刻不忘关心和支持青少年的理想信念,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英雄主义历史观和爱国信念。 例如,在一节以“让我们向抗击雪灾的英雄们致意”为德育主题的信息技术课中,笔者通过“英雄事迹搜寻、卡片制作、卡片送英雄”三个情境,在引导学生复习所学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学习英雄事迹,加深学生对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舍生忘死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具体地,本节课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是学会对信息素材进行有目的的加工。教师在课前安排学习任务,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通过网络搜集“抗击雪灾中的英雄事迹”,并要求小组课前商议好赠送电子卡片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目的是引导学生提高信息获取的能力和培养他们协作学习的能力。课上,教师首先进行关于信息加工的基本知识的讲解,然后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方式,在听取小组搜集素材和拟定方案的汇报后,根据各小组的不同需求,进行相应的指导,最终通过网络论坛发帖、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发送卡片。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在课后反映,他们不仅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更是在“事迹报告会”和亲身体验的情境中充满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提升了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而且在共同学习中促进了友谊。 再如,在讲授计算机发展简史时,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研制计算机的时间相对较短,更要通过介绍国内计算机研究历史,让学生知道我国在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银河系列。在计算机CPU研制方面,我国已经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龙芯”芯片,而且“龙芯3号”将在2008年上市,其低成本、低功耗的技术将使国内CPU赶上并超过领先水平。通过这些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为我国赶上发达国家而刻苦学习。 (二)适时渗透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教育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百事孝为先”“孔融让梨”“孔子与七十二贤”等等,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论学科分工有什么不同,首先就要做到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行传承、发扬光大。 《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提到要重点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在学生求学时期,学生接触最多的人群就是父母、老师和同学。教育学生学会善待身边的亲人,就是培养他们良好的交际能力和促进学生完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良好开端。 例如,在以“献给妈妈一份特别的节日礼物”为德育主题的信息技术课中,笔者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德育工作结合在一起,既完成了教会学生制作简单网页的教学任务,又促进了家长与孩子和教师的沟通、交流,取得了技术课程学习和德育教育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地,教师在课前提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安排自己制作母亲节礼物的任务,要求学生搜集并适当加工自己需要的网页素材。课上,教师利用事先整理好的关于母亲节主题的网页素材,教授网页制作的基本技能,制作出一个优秀网站,以作为范例参考。然后,教师通过个别指导,完成学生的主体创造活动。在母亲节那天,教师邀请学校的“特殊嘉宾”共同观看孩子们为母亲节准备的节日礼物。通过这种“主导-主体”式的学习和德育渗透教学,学生反映不仅掌握了信息技术技能,而且在了解母亲节历史,为自己的母亲亲手制作节日礼物的过程中,体会到母爱的伟大,自然继承了中华民族孝敬父母的优良传统。 再如,在开展初中信息技术《电子邮件的使用》一节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制作并发送六一儿童节贺卡或者教师节贺卡,以及发送温馨祝福语等教学环节,既达成了为学生讲授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和引导学生掌握电子邮件的收发技巧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又渗透进行了尊敬师长、爱护小同学的德育教学工作。 (三)贯彻始终渗透信息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信息道德却把握着学生个体信息素养的方向。信息道德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反映了人类在信息社会中道德关系的基本要求,是人类在整个信息交流活动中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渗透信息道德教育就是为使学生养成遵守信息行为规范的习惯,使其信息行为 能与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的总目的相协调。例如,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成为我国中学的必修课程之一,各学校纷纷加大了计算机、网络设施等硬件及软件资源的投入力度。然而,这些高新科技设施常因其精密性而易损坏,学生也会因其操作不当或者出于好奇心理,而有意或无意地导演“恶搞键盘”“乱点鼠标”“拿删除他人文件取乐”等恶作剧。这些不良信息行为都会使得信息技术学习资源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对待学生的不良信息行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当首先尽量保持客观和中正态度,然后通过说理诱导和榜样示范等教学方法,实现信息道德教育在“情”“理”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 总之,德育教学就是将社会所肯定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逐渐地转变为个体的内心信念,形成个体行为的内在约束和外在行为规范,也就是促使德育对象实现个体道德内容上的社会化。然而,德育内容服务于德育目标,受制于德育目的、德育任务、时代发展要求和学生思想品德水平。所以,德育内容又是与时俱进的,具有时代性。 集体主义教育、科学精神的教育等等都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开展的内容。同时,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尤其需要对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和使用情况有较全面地了解,平时注意搜集、掌握德育材料,把握时事。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及时地搜集并整理相关的德育信息素材,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贯穿德育教育,完善德育教学的内容。 二、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学的策略 倡导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学,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理科教育思想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体现。然而,信息技术课程毕竟不能替代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存在,反之亦然。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既要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又要达成渗透德育教学的目标,就必须实施一定的教学策略。 (一)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发挥服务德育教学的优势 第一,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在于它重在操作,理论讲解的内容相对较少,教学中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就应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对于德育教学的渗透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口头传授,可以借助于过程性设计、协作学习、让学生参与对不良道德行为的评论等途径实现。 第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是相对开放的,体现在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创造性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场所的灵活性。比如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讲授完毕关于信息获取的理论知识后,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捕获真实的自然信息,陶冶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利用网络论坛开展人生观、价值观、理想和信念的教育。 (二)依托模块内容要求,实施相应的德育教学策略 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包括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一)、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二)、网络技术应用(选修三)、数据管理技术(选修四)、人工智能初步(选修五)共六个模块。由于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不同,其所要求的德育教学目标和实施策略便有所差异。因此,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就应根据不同的模块内容制定、实施相应的德育教学策略。 以“网络技术应用”模块为例,本模块涉及的德育目标主要有:友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感及外化;良好的信息行为习惯、信息道德判断与选择能力;平等、互助、合作的精神;爱国主义的道德信念和远大的道德理想、严格的自律精神等等。对于网络的道德法规和网络安全法规就可以采取说理诱导法,对于信息垃圾、计算机病毒等不良信息对人类的危害可采取集体讨论法等。 (三)把握学生心理特点与道德认识水平,因材施教 中小学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时期,这一年轻群体的心理处于懵懂而又急切渴求知识的状态,与此同时,他们又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面对“信息海洋”,倘若没有养成良好的信息行为习惯,他们极容易“迷失”、陷入“网瘾”,深受不道德的网络信息传播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良信息的欺骗与伤害。 而对于这一年轻群体,由于他们的成长经历和生活背景的不同,又会存在着个体的性格差异、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道德认识水平。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了解自己的每个学生,把握这一群体里每个个体的心理特点和道德认识水平,“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工作,顺利进行个体化教育。 (四)提高教师修养,寓德育于“情”“理”之中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道德教学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教师进行的,教师的政治意识、思想品德、情感等都会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导向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发掘出素材的思想性,机智灵活地找准信息技术与道德教育的结合点。 首先,教师要在思想意识上重视德育工作,在行动中把正确的行为示范给学生,树立榜样、模范形象。孔子说,“亲其师而信其道”,特别是对于新世纪的中小学生,在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和立定坚定的信息 毅力前,更容易由“偶像崇拜”和从众心理驱使,模仿“偶像行为”。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做有心之人,提高教师自我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模范形象,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其次,个性化的中小学生,由于受青春期的“反叛”心理和虚荣心驱使,往往会在有意无意中导演一场场不良信息行为的“恶作剧”。作为人类心灵的工程师,教师要保持豁达的心胸和采取宽容的态度,对学生如亲子般的关怀,对不良信息行为循循善诱,才能在教学中实现师生间的“皮革玛丽翁效应”。 结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育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提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完成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贯彻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 职责 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建筑公司岗位职责下载社工督导职责.docx 就必须做到努力钻研业务、切实提高自身修养,既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结合课程特点,挖掘德育教育素材,整合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等道德教育,最终在此渗透过程中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本文档为【初中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316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6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