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举报
开通vip

应急预案nullnull应急预案第二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 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第二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 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程序、内容和要素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生产经营单位结合本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风险种类、生产规模等特点,可以对应急预案框架结构等要素进行调整。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应急预案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

应急预案
nullnull应急预案第二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 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第二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 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1 范围 本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程序、内容和要素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生产经营单位结合本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风险种类、生产规模等特点,可以对应急预案框架结构等要素进行调整。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应急预案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应急预案是应急救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或方案。2.2 应急准备2.2 应急准备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包括应急体系建立、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的落实、预案的编制、应急队伍的建设、应急设备与物资的准备和维护、预案的演练、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衔接等。2.3 应急响应2.3 应急响应 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一、 应急响应的核心功能和任务 接警与 通知 关于发布提成方案的通知关于xx通知关于成立公司筹建组的通知关于红头文件的使用公开通知关于计发全勤奖的通知 指挥与控制 警报和紧急公告 通讯 事态监测与评估 警戒与治安 人群疏散与安置 医疗与卫生 公共关系 应急人员安全 消防和抢险 泄漏物控制。 null二、应急响应分级(分3级) 1.一级紧急情况:通常政府需要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2.二级紧急情况:需要两个或更多部门响应的紧急情况 3.三级紧急情况:能被一个部门处理的紧急情况。null三、应急响应程序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应急响应过程按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几个过程。如图所示: null2.4 应急救援 2.4 应急救援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有关应急队伍进入事故现场后,迅速开展事故侦测、警戒、疏散、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专家组为救援决策提供建议和技术支持。当事态超出响应级别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向应急中心请求实施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2.5 恢复 2.5 恢复 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也为紧急恢复,是事故被控制后所进行的短期恢复。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将现场恢复到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但仍有潜在危险。主要内容包括:宣布应急结束的程序,撤离和交接程序,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现场清理和受影响区域的连续监测;事故调查与后果评价等。 3.1 编制准备 3.1 编制准备   编制应急预案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a)全面分析本单位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   b)排查事故隐患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在隐患治理的基础上,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   c)确定事故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d)针对事故危险源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e)客观评价本单位应急能力;   f)充分借鉴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教训及应急工作经验。 3 应急预案的编制(重点)3.2.1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3.2.1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 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行动涉及不同部门、不同专业领域的应急各方,需要应急各方在相互信任、相互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密切的配合和相互协调,因此,应急预案的成功编制需要各个部门和团体的积极参与,并达成一致意见,尤其是应寻求与危险直接相关的各方进行合作。成立工作组有利于统一应急各方的不同观点和意见。 3.2 编制程序 3.2.2 资料收集 3.2.2 资料收集   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等)。 3.2.3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3.2.3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源、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null危险分析应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危险分析的结果应能提供: (1)地理、人文(包括人口分布)、地质、气象等信息; (2)功能布局(包括重要保护目标)及交通情况; (3)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及主要危险物质种类、数量及理化、消防等特性; (4)可能的重大事故种类及对周边的后果分析; (5)特定的时段(如人群高峰时间、度假季节、大型活动等); (6)可能影响应急救援的不利因素。 3.2.4 应急能力评估 3.2.4 应急能力评估   对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依据危险分析的结果,对已有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包括城市应急资源的评估和企业应急资源的评估,明确应急救援的需要和不足。应急资源包括应急人员,应急设施、装备和物资等;应急能力包括人员的技术、经验和接受的培训等。应急资源和能力将直接影响应急行动的快速、有效性。 3.2.5 应急预案编制 3.2.5 应急预案编制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基于重大事故风险的分析结果、应急资源的需求和现状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此外,编制预案时应充分收集和参阅已有的以及预案,尽可能地减小工作量和避免应急预案的重复和交叉,并确保与其他相关应急预案的协调和一致性。3.2.6 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重点) 3.2.6 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重点)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内部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评审后,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预案编制后应组织开展预案的评审工作,包括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以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与实际情况的符合性。预案经评审完善后,由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并按规定报送上级有关部门备案。 4 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4 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应急预案应形成体系,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少的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合并编写。 应急预案是一个由各级文件构成的文件体系。它不仅是应急预案本身,也包括针对某个特定的应急任务或功能所制定的工作程序等。 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可包括预案、程序、指导书、记录等,是一个4级文件体系。 null(1)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综合预案危化专项预案防洪专项预案地震专项预案现场预案1现场预案2现场预案 n 图 事故应急预案层次null(2)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重点) 不同的应急预案尽管内容和侧重点不同,但都可以采取相似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的1+4预案编制结构。综合预案基本预案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支持附件null ①基本预案 基本预案是应急预案的总体描述,主要阐述应急预案所要解决的紧急情况、应急的组织体系、方针、应急资源、应急的总体思路,并明确各应急组织在应急准备和应急行动中的职责以及应急预案的演练和管理等规定。 null ②应急功能设置 应急功能是指针对各类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中通常采取的一系列的基本应急行动和任务,如指挥和控制、警报、通信、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现场管制等。 设置应急功能时,对每一项应急功能都应明确其针对的形势、目标、负责机构和支持机构、任务要求、应急准备和操作程序等。 null③特殊风险管理 特殊风险指根据某类事故灾难、灾害的典型特征,需要对其应急功能作出针对性安排的风险。应说明处置此类风险应该设置的专有应急功能或有关应急功能所需的特殊要求,明确这些应急功能的责任部门、支持部门、有限介入部门及其职责和任务,为制定该类风险的专项预案提出特殊要求和指导。 null④标准操作程序 由于基本预案、应急功能设置并不说明各项应急功能的实施细节,因此各应急功能的主要责任部门必须组织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为应急组织或个人提供履行应急预案中规定职责和任务的详细指导。标准操作程序应保证与应急预案的协调和一致性,其中重要的标准操作程序可作为应急预案附件或以适当方式引用。 null⑤支持附件 支持附件主要包括应急救援的有关支持保障系统的描述及有关的附图表,如危险分析附件,通信联络附件,法律法规附件,机构和应急资源附件,教育、培训、训练和演习附件,技术支持附件,协议附件,其他支持附件等。 4.1 综合应急预案4.1 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综合预案相当于总体预案,从总体上阐述预案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应的职责,应急行动的总体思路等。通过综合预案,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应急的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及预案的文件体系。更重要的是,综合预案可以作为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和“底线”,对那些没有预料的紧急情况也能起到一般的应急指导作用。 4.2 专项应急预案4.2 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煤矿瓦斯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专项预案是在综合预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某种特定危险的特点,对应的形势、组织机构、应急活动等进行更具体的阐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4.3 现场处置方案4.3 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null 现场预案是在专项预案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而编制的。 现场应急预案的特点是针对某一具体场所的该类特殊危险及周边环境情况,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应急救援中的各个方面作出具体、周密而细致的安排,因而现场预案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对现场具体救援活动的指导性。 5.1.1 编制目的5.1.1 编制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等。 (1)事故应急预案的目的 ①避免事故蔓延与扩大,采取措施尽快予以消除; ②尽量减少事故造成的人与财产的损失。 5 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内容重点) null(2)事故应急预案在应急救援中的重要作用 ①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是应急准备和应急管理不再是无据可依、无章可循; ②有利于作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③成为各类突发重大事故的应急基础,通过编制基本预案,起到基本的应急指导作用; ④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上级协调; ⑤有利于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5.1.2 编制依据 5.1.2 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和标准等。 (1)与应急有关的法规可分为4个层次: ①由立法机关通过的法律,如紧急状态法、公民知情权法和紧急动员法等;②由政府颁布的规章,如应急救援管理条例等;③包括预案在内的以政府令形式颁布的政府法令、规定等;④与应急救援活动直接有关的标准或管理办法等。 null(2)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具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第三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第六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null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第五十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null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第七条规定:“市(地、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必须制定本地区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国务院《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对应急预案适时进行修订,定期组织演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记录应当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备案。” null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null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之后又相继发布《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国家处置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预案》、《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国家核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等9个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5.1.3 适用范围5.1.3 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区域范围,以及事故的类型、级别。 5.1.4 应急预案体系 5.1.4 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 (参照前述应急预案文件体系) 应急体系组织体制运作机制法制基础保障系统管理机构功能部门应急指挥救援队伍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公众动员紧急状态法应急管理条例政府令标准物资装备信息通讯经费财务人力资源5.1.5 应急工作原则 5.1.5 应急工作原则 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应急救援体系首先应有一个明确的方针和原则来作为指导应急救援工作的纲领。方针与原则反映了应急救援工作的优先方向、政策、范围和总体目标,如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此外,方针与原则还应体现事故损失控制、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以及持续改进的思想。 5.2.1 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5.2.1 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主要包括单位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原材料、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以及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和周边布局情况。必要时,可附平面图进行说明。 5.2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5.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主要阐述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风险分析结果。5.3 组织机构及职责 5.3.1 应急组织体系 5.3 组织机构及职责 5.3.1 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包括管理机构、功能部门、应急指挥和救援队伍。 管理机构指维持应急日常管理的负责部 门; 功能部门包括与应急活动有关的各类组织机构,如消防、医疗机构等; 应急指挥是在应急预案启动后,负责应急救援活动场外与场内指挥系统; 救援队伍由专业和志愿人员组成。 5.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5.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及其相应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现场指挥系统模块化的结构由指挥、行动、策划、后勤以及资金/行政 5 个核心应急响应职能组成,如下图所示。 null5.4 预防与预警 5.4 预防与预警 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两层含义,一是事故的预防工作,尽可能防止事故发生,实现本质安全;二是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措施,降低或减缓事故影响和后果的严重程度。5.4.2 预警行动5.4.2 预警行动 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 (1)接警与通知 接警作为应急响应的第一步,必须对接警要求做出明确规定,保证迅速、准确地向报警人员询问事故现场的重要信息。接警人员接受报警后,应按预先确定的通报程序,迅速向有关应急机构、政府及上级部门发出事故通知,以采取相应的行动。 null(2)警报和紧急公告 当事故可能影响到周边地区,对周边地区的公众可能造成威胁时,应及时启动警报系统,向公众发出警报,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发出紧急公告,告知事故性质、对健康的影响、自我保护措施、注意事项等,以保证公众能够及时作出自我防护响应。,决定实施疏散时,应通过紧急公告确保公众了解疏散的有关信息,如疏散时间、路线、随身携带物、交通工具及目的地等。 该部分应明确在发生重大事故时,如何向受影响的公众发出警报,包括什么时候,谁有权决定启动警报系统,各种警报信号的不同含义,警报系统的协调使用、可使用的警报装置的类型和位置,以及警报装置覆盖的地理区域。如果可能,应指定备用措施。 5.4.3 信息报告与处置 5.4.3 信息报告与处置 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事故及未遂伤亡事故信息报告与处置办法。  (1)信息报告与通知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  (2)信息上报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  (3)信息传递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和程序。 5.5.1 响应分级 5.5.1 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典型的响应级别通常可分为3级。 (1)一级紧急情况 必须利用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的紧急情况,或者需要各个部门同外部机构联合处理的各种紧急情况,通常要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在该级别中,作出主要决定的职责通常是紧急事务管理部门。现场指挥部可在现场作出保护生命和财产以及控制事态所必需的各种决定。解决整个紧急事件的决定,应该由紧急事务管理部门负责。 5.5 应急响应  null(2)二级紧急情况 需要两个或更多个部门响应的紧急情况。该事故的救援需要有关部门的协作,并且提供人员、设备或其他资源。该级Ⅱ向应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来统一指挥现场的应急救援行动。 (3)三级紧急情况 能被一个部门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紧急情况。正常可利用的资源指在该部门权力范围内通常可以利用的应急资源,包括人力和物力等。必要时,该部门可以建立一个现场指挥部,所需的后勤支持、人员或其他资源增援由本部门负责解决。 5.5.2 响应程序5.5.2 响应程序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见前面应急响应程序。 5.5.3 应急结束 5.5.3 应急结束 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应明确:  a)事故情况上报事项; b)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c)事故应急救援 工作总结 关于社区教育工作总结关于年中工作总结关于校园安全工作总结关于校园安全工作总结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报告。 执行应急关闭程序,由事故现场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5.6 信息发布 5.6 信息发布 明确事故信息发布的部门,发布原则。事故信息应由事故现场指挥部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 该部分应明确信息发布的审核和批准程序,保证发布信息的统一性;指定新闻发言人,适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准确发布事故信息,澄清事故传言;为公众咨询、接待、安抚受害人员家属作出安排。 5.7 后期处置 5.7 后期处置   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内容。 该部分主要内容应包括:宣布应急结束的程序;撤离和交接程序;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现场清理和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事故调查与后果评价;对应急预案中暴露出的缺陷进行更新、完善和改进等。 5.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5.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列于应急保障系统第一位的是信息与通信系统,构筑集中管理的信息通信平台是应急体系最重要的基础建设。应急信息通信系统要保证所有预警、报警、警报、报告、指挥等活动的信息交流快速、顺畅、准确,以及信息资源共享;该部分应说明主要信息与通信系统的来源、使用、维护以及应急需要的详细情况等,并充分考虑紧急状态下的通讯能力和保障,并建立备用系统。 5.8 保障措施 5.8.2 应急队伍保障 5.8.2 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 人力资源保障包括专业队伍的加强、志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的培训教育5.8.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物资与装备不但要保证有足够的资源,而且还要实现快速、及时供应到位5.8.4 经费保障 5.8.4 经费保障 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应急财务保障应建立专项应急科目,如应急基金等,以保障应急管理运行和应急反应中各项活动的开支。 5.8.5 其他保障5.8.5 其他保障 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5.9.1 培训 5.9.1 培训 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如果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 应急预案培训的原则是加强基础,突出重点,逐步提高。 应急预案培训的基本任务是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5.9 培训与演练 5.9.2 演练 5.9.2 演练 明确应急演练的规模、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组织、评估、总结等内容。 应急预案的演练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其重要作用突出体现在:可在事故真正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陷,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包括人力和设备等),改善各应急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协调,增强公众应对突发重大事故救援的信心和应急意识,提高应急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岗位与职责,提高各级预案之间的协调性,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null(1)演练的类型 可采用不同规模的应急演练方法对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和周密性进行评估,如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等。 ①桌面演练 桌面演练是指由应急组织的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的,按照应急预案及其标准工作程序,讨论紧急情况时应采取行动的演练活动。桌面演练的特点是对演练情景进行口头演练,一般是在会议室内举行。其主要目的是锻炼参演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应急组织相互协作和职责划分的问题。 null②功能演练 功能演练是指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行动举行的演练活动,主要目的是针对应急响应功能,检验应急人员以及应急体系的策划和响应能力。 ③全面演练 全面演练指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应急组织应急运行能力的演练活动。全面演练一般要求持续几个小时,采取交互式方式进行,演练过程要求尽量真实,调用更多的应急人员和资源,并开展人员、设备及其他资源的实战性演练,以检验相互协调的应急响应能力。null 应急演练的组织者或策划者在确定采取哪种类型的演练方法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a 应急预案和响应程序制定工作的进展情况。 b 本辖区面临风险的性质和大小。 c 本辖区现有应急响应能力。 d 应急演练成本及资金筹措状况。 e 有关政府部门对应急演练工作的态度。 f 应急组织投入的资源状况。 g 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颁布的有关应急演练的规定。 无论选择何种演练方法,应急演练方案必须与辖区重大事故应急管理的需求和资源条件相适应。 5.10 奖惩 5.10 奖惩   明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奖励和处罚的条件和内容。 5.11.1 术语和定义 5.11.1 术语和定义 对应急预案涉及的一些术语进行定义。 5.11 附则 5.11.2 应急预案备案 5.11.2 应急预案备案 明确本应急预案的报备部门。 (一般是主管与监察部门) 5.11.3 维护和更新  明确应急预案维护和更新的基本要求,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 5.11.4 制定与解释  明确应急预案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 5.11.5 应急预案实施  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 6.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6.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在危险源评估的基础上,对其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可能发生的季节及事故严重程度进行确定。 6 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6.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明确处置安全生产事故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6.3.1 应急组织体系 6.3.1 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6.3 组织机构及职责 6.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6.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 6.4.1 危险源监控 6.4.1 危险源监控 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6.4 预防与预警 6.4.2 预警行动   明确具体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 6.5 信息报告程序 6.5 信息报告程序  主要包括:   a)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   b)确定现场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   c)确定24小时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d)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   e)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6.6.1 响应分级 6.6.1 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6.6 应急处置 6.6.2 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6.6.3 处置措施 6.6.3 处置措施   针对本单位事故类别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危险性,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如:煤矿瓦斯爆炸、冒顶片帮、火灾、透水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6.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6.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质与装备数量、管理和维护、正确使用等。 7.1 事故特征 7.1 事故特征 主要包括:   a)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b)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c)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d)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7 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 7.2 应急组织与职责 7.2 应急组织与职责 主要包括:   a)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b)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应同单位或车间、班组人员工作职责紧密结合,明确相关岗位和人员的应急工作职责。 7.3 应急处置 7.3 应急处置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企业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   b)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操作措施、工艺流程、现场处置、事故控制,人员救护、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c)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7.4 注意事项 7.4 注意事项 主要包括:   a)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b)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c)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d)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e)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f)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g)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8.1 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8.1 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列出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多种联系方式,并不断进行更新。 8 附件 8.2 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列出应急预案涉及的重要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存放地点和联系电话等。 8.3 规范化格式文本 信息接报、处理、上报等规范化格式文本。 8.4 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8.4 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主要包括:   a)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b)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分布图;   c)应急救援指挥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d)疏散路线、重要地点等的标识;   e)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等。 8.5 相关应急预案名录 8.5 相关应急预案名录 列出与本应急预案相关的或相衔接的应急预案名称。 8.6 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支援协议或备忘录。  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支援协议或备忘录。
本文档为【应急预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28440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88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2-12-30
浏览量: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