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公路隧道工程地质勘查报告_pdf

[四川]公路隧道工程地质勘查报告_pdf

举报
开通vip

[四川]公路隧道工程地质勘查报告_pdf 成都至泸州高速公路 工 程 地 质 勘 察 报 告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 二峨山隧道 (起迄桩号:K37+350~K39+710) 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二 OO 八年八月 Administrator 新建图章 成都至泸州高速公路 工 程 地 质 勘 察 报 告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 二峨山隧道 (起迄桩号:K37+350~K39+710) ...

[四川]公路隧道工程地质勘查报告_pdf
成都至泸州高速公路 工 程 地 质 勘 察 报 告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 二峨山隧道 (起迄桩号:K37+350~K39+710) 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研究院 二 OO 八年八月 Administrator 新建图章 成都至泸州高速公路 工 程 地 质 勘 察 报 告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 二峨山隧道 (起迄桩号:K37+350~K39+710) 四川省蜀通岩土工程公司 二 OO 八年八月 成都至泸州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 二峨山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第1页 共 2页 目 录 文字部分 1 前言 ............................................ 1 1.1 工程概况 ........................................... 1 1.2 工作概况 ........................................... 1 1.2.1 勘察目的和任务 .............................. 1 1.2.2 勘察工作依据及执行的规范 ..................... 1 1.2.3 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1 1.2.4 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 2 2 隧址工程地质条件.................................. 3 2.1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 3 2.2 气象与水文 ......................................... 3 2.2.1 气象 ........................................ 3 2.2.2 水文 ........................................ 3 2.3 地形地貌 ........................................... 3 2.4 地层岩性 ........................................... 3 2.5 地质构造 ........................................... 4 2.6 区域稳定性及地震 ................................... 4 2.6.1 区域稳定性 .................................. 4 2.6.2 地震........................................ 4 2.7 水文地质条件 ....................................... 5 2.7.1 地下水类型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 5 2.7.2 地下水化学类型及腐蚀性 ...................... 6 2.8 不良地质现象 ...................................... 6 3 隧址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及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6 3.1 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 ..................... 6 3.2 岩体工程地质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 ..................... 7 3.3 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 8 4 隧址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8 4.1 隧址工程地质环境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 8 4.2 隧道进口段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 8 4.2.1 进洞口段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 8 4.2.2 进洞口边坡及仰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 8 4.3 隧道出口段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 9 4.3.1 出洞口段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 9 成都至泸州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 二峨山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第2页 共 2页 4.3.2 出洞口边坡及仰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 9 4.4 隧道洞身段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 10 4.4.1 洞身段稳定性评价 .......................... 10 4.4.2 围岩分级 .................................. 10 4.4.3 隧道涌水量初步预测 ........................ 12 4.4.4 隧道地温及有毒有害气体 .................... 12 4.5 隧道施工的环境影响评价 ............................ 12 4.5.1 隧道环境影响评价 ........................... 12 4.5.2 隧道弃碴场评价 ............................ 13 5 天然建筑材料 .................................... 13 5.1 条石料 ............................................ 13 5.2 碎块石料 .......................................... 13 5.3 混凝土骨料及粘土料 ................................ 13 5.4 施工水源 .......................................... 13 6 结论与建议 ...................................... 13 6.1 结 论 ........................................... 13 6.2 建 议 ........................................... 13 6.3 下阶段勘察工作建议 ................................ 14 附图: 1、图例 2、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尺:1:10000) NO:01 3、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比例尺:1:5000) NO:02 4、钻孔地质柱状图(比例尺:1:100) NO:03 附件: 1、岩石试验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报告 2、土工试验检测报告 3、水质分析报告 4、二峨山隧道声波测井波速报告 成都至泸州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 二峨山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第1页 共 14页 成都至泸州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 二峨山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 前言 1.1 工程概况 成都至自贡至泸州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二峨山隧道 位于双流县大林镇水池乡和仁寿县敖林区正华村,为 K 线隧道,由 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为分离式隧道,隧道 净宽 10.25m,净高 5.0m,轴线起止桩号为 K37+350~K39+710,中 心桩号 K38+530,长 2360m,属长隧道,洞轴线为曲线型,隧道轴 向 146°~134°,轴线地面标高 507.76m~751.63m,设计路面标高 507.82m~ 545.71m,进洞口设计高程 545.71m,出洞口设计高程 507.82m,进出洞口设计高程高差 37.89m,路面纵坡坡度为-1.9%。 1.2 工作概况 1.2.1 勘察目的和任务 本次勘察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及现行相关勘察规范 要求,为编制工可阶段设计文件提供准确、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及 参数。其目的任务如下: 1、研究区域地形、地貌、岩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地质构造、 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水文及水文地质、气象、地震等条件及其与 工程的关系,对工程所在范围的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作出初步评价; 2、对控制路线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隧道,了解洞身围岩类别、地应力分布、 水文地质条件、洞口稳定条件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提出适宜的位置 和比选意见,为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提供地质依据资料; 3、调查了解沿线筑路材料的分布、质量、储量、开采和运输条 件以及工程用水的水源及水质; 4、编制二峨山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工可阶段),并提交相 应图件、附表、附件。 1.2.2 勘察工作依据及执行的规范 本次勘察主要按下列规范、规程和技术要求执行: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J064-98 2、《公路隧道勘测规范》 JTJ061-99 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D70-2004 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J042-94 5、《公路工程技术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 JTGB01-2003 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004-89 7、《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JGJ87-92 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D63-2007 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E40-2007 8、《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 JTJ054-94 9、《公路工程水质分析 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下载怎么下载操作规程眼科护理技术滚筒筛操作规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 JTJ056-84 10、《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 13、《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51/T5026-2001 14、其他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等 1.2.3 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本次隧道工程地质勘察依据委托要求和相关规范规定,工程可 行性研究阶段勘察以工程地质测绘为主,辅以必要的工程地质钻 Administrator 新建图章 成都至泸州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 二峨山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第2页 共 14页 探、物探、室内外试验等工作,采用了综合勘探方法和技术手段, 钻孔是由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布置,采用 TOPCON GTS 336 全站仪测放,施工钻机为二台 XY-150 型工程钻机,岩土测 试由四川省兴冶岩土检测中心和四川省地勘局成都岩土水质检测 中心完成。本次工作野外作业于 2008 年 6 月 11 日进场,2008 年 7 月 1 日结束野外工作,完成了本阶段的勘察任务,勘察完成的主要 实物工作量见表 1.2.3。 表 1.2.3 二峨山隧道工可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工 作 项 目 单 位 工作量 备注 工 程 测 量 钻 孔 定 位 个 2 实测工程地质纵剖面 m/条 3360/1 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 1:10000) km2 2.38 钻探 进尺/钻孔 m /个 75.50/2 综合测井 声波测井 m/孔 58.50/2 水 文 试 验 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次 2 注水试验 台班/ 孔段 2/1 采 样 岩 样 组 4 土 样 件 1 室 内 试 验 岩石 试验 物 理 组 4 天然抗压 组 2 饱和抗压 组 2 变形试验 组 2 抗剪试验 组 2 土样常规试验 件 1 水质简分析 组 2 1.2.4 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本次勘察工作采用了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钻探、室内土工试验、 钻孔简易水文观测、水文地质试验、原位测试及物探等多种手段,其方 法、手段和完成的实物工作量满足相应规范要求,达到了工可阶段勘察 目的,可作为工可阶段设计文件编制的地质依据。 1.2.4.1 工程测量 工作内容为钻孔定位及实测工程地质断面。本次测量采用公路抵偿 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为黄海高程,仪器采用 TOPCON GTS 336 全站仪, 极坐标法定位,测量成果精度能满足规范要求。 1.2.4.2 钻探 钻进过程中严格按勘察纲要及钻探操作规程执行,未出现安全 质量事故。土层采取率大于 80%,符合规范要求。 1.2.4.3 现场原位测试 本次勘察投入的原位 测试主要是声波 测试。声波测 试使用 RSMSY5 声波仪,采用 FSY-2 型(30kHz)一发双收探头进行声波测 试,岩芯声速测试采用喇叭型探头进行,达到了查明岩体工程特性 的目的,满足规范要求。 1.2.4.4 采样及室内试验 本次工作采集岩样 4 组,土样 1 件,水样 2 件。采样孔占钻孔 总数的 2/3 以上,样品长度满足测试项目要求,岩土室内试验及水 质分析由四川省兴冶岩土检测中心和四川省地勘局成都岩土水质 检测中心承担。 1.2.4.5 水文试验 在钻孔内对孔隙含水层进行了注水试验,具体操作按相关试验 规程执行。 综上所述,本次勘察工作严格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J064~98)及相关规范规程要求执行,质量符合要求。 成都至泸州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 二峨山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第3页 共 14页 2 隧址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二峨山隧道进口位于双流县大林镇水池乡柏杨坡,邓家沟南东 二峨山山脚,出口位于仁寿县敖林区正华村麻柳沟北西二峨山山 脚,隧道进出洞口均有机耕道前往,交通条件较好。 2.2 气象与水文 2.2.1 气象 二峨山隧道行政区域隶属于成都市双流县、眉山市仁寿县。 成都市双流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 气候温和,具有春早夏长秋日多绵雨的特点。冬季雨量充沛,四季 分明,年均气温 15.6℃~16.8℃,以七月最热,平均气温 26℃; 以 1 月最冷,平均气温 5.9℃。极端最高气温 39.4℃,极端最低气 温-4.8℃。境内年降水量从东到西逐渐增加,1959~1985 年累年平 均降雨量 1117.2mm,雨季集中在 6~8 月,降雨量占全年的 59%最 大年降雨量 2367.2 mm,最小年降雨量 755.4mm,最大月降雨量 512.4mm。累年均无霜期 285 天,雾日 33 天。大风多为西北风,5~ 7 级居多,8 级以上大风少见,瞬间最大风速 9m/s(1983 年 3 月 15 日),相对湿度累年平均 83%,平均蒸发量 950mm。 眉山市仁寿县属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同时具 有冬暖春旱,夏热多雨,湿度大,日照少等特点。多年平均气温 16.6~17.9 度,极端最高气温 39.9 度,极端最低气温-4 度,多年 平均降水量 986~1048 毫米,多集中在六月至九月,占全年降雨量 的 69~74%,12 月至次年 3 月降雨量少,仅占全年降雨量 5.5~7%, 最大一日降雨量可达 206.5 毫米,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77~80%,以 9 月、10 月最高,3 月、4 月、5 月最低,多年平均日照时数 1159~ 1293 小时,日照百分率仅 26~29%,以 7 月、 8 月最高,10 月至次 年 2 月较低。 2.2.2 水文 隧址区隧道进、出口各发育一条常年流水冲沟,分别名为邓家 沟和麻柳沟,水量较小,呈“V”字形,呈宽约 5~10m,切割深度 3~5m ,纵坡 5 ~15°,沟内堆积有少量的砂岩块石,沟底及沟侧 可见基岩出露。隧址区还发育多处堰塘,对隧址区无影响。地表水 主要为堰塘容水。 2.3 地形地貌 隧址区为构造剥蚀低山地貌区,地表植被发育,隧道进洞口位 于双流县大林镇水池乡柏杨坡,邓家沟南东二峨山山脚,出洞口位 于仁寿县敖林区正华村麻柳沟北西二峨山山脚,隧道轴向 146°~ 134°,长 2360m,洞身地形中部高,两出口地段地形较低,地形起 伏较大,海拔高程 520.0~751.7m,相对高差约 231.7m,坡角 20~ 40°,局部成陡崖状,隧道最大埋深约 210m。 图 2.3 隧址区地形地貌 2.4 地层岩性 经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隧址区出露和揭露地层为耕植土 (Q4 p d),第四系松散堆积层(Q)及侏罗系上统遂宁组( J3s)及中 成都至泸州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 二峨山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第4页 共 14页 统上沙溪庙组(( J2s)地层,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 2s):主要由紫红、棕红色砂岩、 泥岩组成,出露于隧址区进口及洞身段陡斜坡地带。 砂岩:紫红色,砂质结构,钙、泥质胶结,中厚层~厚层状构 造,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组成,呈弱风化。 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厚层状构造,矿物成分 以粘土矿物为主,呈强风化~弱风化。 2、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 3s):主要由紫红、棕红色砂岩、泥岩 组成,出露于隧址区出口陡斜坡地带。 砂岩:紫红色,砂质结构,钙、泥质胶结,中厚层~厚层状构 造,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组成,呈弱风化。 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厚层状构造,矿物成分 以粘土矿物为主,呈强风化~弱风化。 3、第四系松散堆积层(Q): (1)、第四系残坡积层(Q 4 e l + d l)、崩坡积层(Q 4 c + d l):主要由紫 红色、砖红色(含块、碎石)低液限粘土组成,分布于斜坡及脊间 槽谷地带地带。 低液限粘土,含有少量强风化砂岩和泥岩碎屑、角砾,稍湿~ 湿,呈可塑~硬塑状态,干强度和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切面光 滑,表层局部分布有块碎石,块碎石岩石成份以砂岩和泥岩为主, 一般粒径 20~200mm,大者可达 2000 mm 以上,呈棱角状~次棱角 状,含少量角砾,块碎石含量 50~80%左右,分布层厚 0.50~1.10m。 (2)、耕植土(Q p d): 以紫红色、砖红色低液限粘土为主, 含 有较多有机质,植物根系发育,结构松散,疏密不均,多呈干~稍 湿状态,分布于斜坡与槽谷第四系残坡积层表层,层厚 0.30~ 0.50m。 图 2.4 隧道 ZK1、ZK2 岩芯照片 2.5 地质构造 二峨山隧道地质构造属大林场背斜南东翼,岩层产状 132~ 166°∠8~23°,岩层产状总体较为平缓, 受构造和地层结构控制, 区内基岩节理裂隙主要为砂岩中的构造裂隙以及沿层面发育的节 理。风化裂隙多不规则,密度较大,呈网格状;构造节理裂隙主要 发育二组节理,产状分别为 308°∠80°,26°∠67°,裂隙较发 育,倾角较陡,裂隙面多平直,裂缝一般宽 0.1~2.5cm,大者可达 20cm 以上,间距 1.2~3m,延伸长度一般为 0.5~5m 不等,大者可 达 15m 以上,贯通性差异性较大,多呈闭合~微张状态,结合程度 差~一般,多为泥质充填,少量岩屑充填。 2.6 区域稳定性及地震 2.6.1 区域稳定性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次勘察资料综合分析,二峨山隧道位于 大林场背斜南东翼,无断层通过,区域稳定性好。 2.6.2 地震 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国家标准第 1 号修改单及相应附件《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成都至泸州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 二峨山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第5页 共 14页 (1:40 万),隧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在 0.05~0.1g 间,对应的 地震基本烈度为 6~ 7 度。资料记载,自 1958 年以来,龙泉山断褶 带已发生过震级≥2.5 级地震不下数十次,其中 1976 年 1 月 24 日 仁寿大林场(距测区约 12 公里)地震震级 5.5 级,震中烈度达 7 度。另据地震部门鉴定,龙泉山断褶带的中南段具备中强地震的地 震地质条件和毗邻测区的张家岩水库的设计地震烈度为 7 度。设计 时,建议二峨山隧道按 7 度设防为宜,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45s,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0g,并应 按《公 路工程 抗震设 计规范 》 ( JTJ004-89)的规定进行设防。 2.7 水文地质条件 2.7.1 地下水类型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隧址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风化带网状裂 隙水和基岩构造裂隙水。 隧址区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残坡积块碎石土中, 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入渗,但隧址区块碎石土厚度小, 分布面积小,且残坡积层多含相对隔水的低液限粘土夹碎块石,透 水性及富水性均较差,大气降水不易入渗,加上该区地形较陡,横 向冲沟发育,大气降水迅速形成地表径流向低洼处排泄,因此此类 地下水不易大量富集,水量贫乏,对隧道施工无影响。 隧址区基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带中,斜坡 地段由于基岩面较陡,排泄较通畅,地下水贫乏。在沟谷地段,基 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由于直接接受沟谷水体补给,风化裂隙相对比 较发育,连通性比较好,但因风化层厚度多不大,其水量比较有限, 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小。 隧址区基岩构造裂隙水赋存于砂岩岩体构造节理裂隙中,泥岩 裂隙不发育,构造节理裂隙多不贯穿泥岩,泥岩段形成隔水层位; 基岩裂隙水多在砂岩中分布,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和层间径流补给, 顺风化裂隙、构造裂隙等沿强、弱风化界面汇集、运动,在斜坡坡 脚及冲沟沟口等局部地势相对较低处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出露,具 近源补给,就近排泄特点,由于含水层受强风化层厚度制约,地下 水富水性属贫~弱含水,故泉水流量很小,流量仅 0.05~0.1L/s, 对隧道施工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区内地层岩性组合及地下水赋存条件、水文试验成果确定 的地层富水性、透水性的强弱,将隧址区地层划为以下含水岩组: (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由第四系残坡积块碎石 土,赋水性及透水性强,渗透系数 K 一般为 10~20m/d,属强透水 岩组。 (2)风化带网状裂隙弱含水岩组和构造裂隙水弱含水岩组: 调查区基岩地层由于其岩性和所处的构造部位,部分含有季节性裂 隙潜水和基岩承压裂隙水,富水性极弱,透水性差,渗透系数 K 为 0.01~0.5m/d,属弱~微透水岩组。 为了确定钻孔实际涌水量,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推测和计算 钻孔最大涌水量和单位涌水量,查明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为隧 道涌水量的预测提供依据,本次勘察对 EESSDZK1进行了注水试验,注水 试验成果详见表 2.7.1: 表 2.7.1 钻孔注水试验成果表 孔 号 地 层 岩 性 含水层 厚 度 (m) 水 头 高 度 (m) 稳 定 时 间 (h:min) 渗 透 系 数 (m/d) 稳定 流量 (m 3 /d) EESSDZK1 J 2 S 11.4 3.0 8: 00 0.067 2.36 (3)相对隔水层:区内的砂质泥岩、砂质泥岩、泥岩及低 成都至泸州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 二峨山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第6页 共 14页 液限粘土,渗透性极弱,富水性差,基本不含水,为相对隔水 层。 2.7.2 地下水化学类型及腐蚀性 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附录 D,隧址区气 候属湿润区,公路自然区划归属于西南潮暖区四川盆地中湿区Ⅴ 2, 混凝土不直接临水,属Ⅱ类环境。 根据二峨山隧道采取地下水进行简分析及侵蚀性 CO 2 测试分析 成 果 资 料 ( 分 析 结 果 见 表 2.7.2 ), 地 下 水 化 学 类 型 为 HCO 3 -·SO 4 2 -—Ca 2+·Mg 2 +型水。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 —98 附录 D 环境水对砼腐蚀评价标准判定(地下水对砼及其制品腐 蚀性判定见表 2.7.3):地下水对砼无结晶类、分解类、结晶分解复 合类腐蚀。可见,隧址区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可采用常规防 护。 表 2.7.2 水质分析成果表 测试项目 地下水 阳离子 K + + Na + ( mg/L) 2.53~ 11.50 Ca 2 + ( mg/L) 16.03~144.30 Mg2 +( mg/L) 3.65~ 27.97 NH+ 4( mg/L) <0.02 阴离子 HCO3 - ( mg/L) 36.61~292.26 CO3 2 -( mg/L) 0.00 Cl-( mg/L) 5.67~ 60.27 SO4 2 -( mg/L) 17.44~113.30 NO3 -( mg/L) 5.49~ 70.70 侵蚀性 CO2 ( mg/L) 0~ 3.70 游离 CO2 ( mg/L) 4.26~ 23.43 PH 值 7.0~7.1 表 2.7.3 地下水对砼及其制品腐蚀性判定表 水样 类型 腐蚀性 类型 分析项目 检测值 评价标准 腐蚀 等级 结论 地 下 水 结晶类 SO4 2 -( mg/L) 17.44~113.30 <250 mg/L 无腐蚀 地下水 对砼及 其制品 无腐蚀 性 分解类 PH 值 7.0~7.1 >6.5 无腐蚀 侵蚀性 CO2 ( mg/L) 0~ 3.70 <15 mg/L 无腐蚀 HCO3 - ( mg/L) 36.61~292.26 >1.0 mg/L 无腐蚀 结晶分 解类 Mg2 ++NH+ 4( mg/L) 3.67~ 27.99 <1000mg/L 无腐蚀 C1- +SO 4 2 -+NO3 - ( mg/L) 28.60~244.27 <3000mg/L 无腐蚀 2.8 不良地质现象 隧址区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影响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现象。 3 隧址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及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3.1 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 隧址区土体以第四系残坡积(Q 4 e l + d l)、崩坡积(Q 4 c + d l)(含块、 碎石)低液限粘土为主,地带表层多为耕植土(Q 4 p d),土体类型为 松散土体。 耕植土(Q p d):分布于第四系残坡积层和崩坡积层表层,厚度薄, 结构松散,土石等级为Ⅰ级,土石类别为松土,力学性能极差。 第四系残坡积层(Q 4 e l + d l)、崩坡积层(Q 4 c + d l)主要由紫红色、 砖红色(含块、碎石)低液限粘土组成,分布于斜坡及脊间槽谷地 带地带,分布范围较大,土石等级为Ⅰ~Ⅱ级,土石类别为松土~ 普通土,工程力学性能一般。 为了获得松散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勘察时采取土样 2 件进行室 内土工试验,经数理统计、岩土参数的分析和选定,将测试结果统 成都至泸州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 二峨山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第7页 共 14页 计列于土工试验成果统计表 3.1。 表 3.1 土工试验成果统计表 土 名 含水量 密度 孔隙比 饱和度 塑性 指数 压缩 模量 凝聚力 摩擦角 承载力 标准值 ω 0 ρ 0 e Sr I p Es c φ fK % g/cm 3 % % MPa kPa ° kPa 低液限 粘 土 统计数 n 1 1 1 1 1 1 1 1 160 范围值 X 18.9 2.05 0.578 89.0 16.5 4.8 30.0 22.0 平均值 x 18.9 2.05 0.578 89.0 16.5 4.8 30.0 22.0 3.2 岩体工程地质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 隧址区出露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 2s)及侏罗系上统遂宁组 (J 3s)砂岩、泥岩,岩体类型可分为以砂岩为主的软岩~较软岩和 以泥岩为主的极软岩~软岩二类。 (1)以泥岩为主的软岩~较软岩 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厚层状构造,矿物成分 以粘土矿物为主,强风化带岩芯多为碎块状,表层网状风化裂隙发 育,岩质软;弱风化带岩芯呈中~长柱状,局部裂隙发育,微层理 发育,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1.5~2.1MPa,纵波波速 1525~2971m/s。 (2)以砂岩为主的极软岩~软岩 砂岩:紫红色,砂质结构,钙、泥质胶结,中厚层~厚层状构 造,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组成,强风化带岩芯多呈碎块 状,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较软,弱风化岩体较完整,岩质硬,饱和 单轴抗压强度 11.5~12.6MPa,纵波波速 2678~3333m/s。 本次勘察在现场共采取岩样 4 组进行测试,经数理统计、岩土 参数的分析和选定,将测试结果统计列于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成果数 理统计表 3.2-1, 表 3.2-1 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成果数理统计表 地层 代号 岩土 名称 状 态 天然 重度 (kN /m 3 ) 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 (MP a) 弹性 模量 (Mp a) 泊 松 比 抗剪强度 天然 干 饱和 φ (°) C(M Pa) J 2 S 泥 岩 统计数 n 弱 风 化 1 / 3 3 2 2 1 1 范围值 X 24. 5 / 16. 9 ~ 18. 6 1.5 ~ 2.1 350 0 ~ 390 0 0.1 6 ~ 0.1 8 41. 5 1.5 平均值 x 24. 5 / 17. 9 1.8 370 0 0.1 7 41. 5 1.5 砂 岩 统计数 n 弱 风 化 1 3 / 3 / / / / 范围值 X 25. 5 15. 5 ~ 16. 8 / 11. 5 ~ 12. 6 / / / / 平均值 x 25. 5 16. 2 / 12. 1 / / / / J 3 S 泥 岩 统计数 n 弱 风 化 1 3 / 3 / / / / 范围值 X 26. 2 16. 5 ~ 17. 6 / 9.1 ~ 9.9 / / / / 平均值 x 26. 2 17. 1 / 9.5 / / / / 砂 岩 统计数 n 弱 风 化 1 / 3 3 2 2 1 1 范围值 X 25. 9 / 21. 5 ~ 22. 7 10. 1 ~ 11. 2 380 0 ~ 410 0 0.2 0 ~ 0.2 2 41. 8 1.6 平均值 x 25. 9 / 22. 2 10. 7 395 0 0.2 1 41. 8 1.6 并在 ZK1、ZK2 钻孔内采用声波测试,对岩芯采用声速测试, 测定岩体波速并确定其岩体的完整性,试验成果详见《二峨山隧道 钻孔声波测井波速测试报告》,波速测试成果统计表详见 3.2-2: 表 3.2-2 波速测试成果统计表 项目单位 岩土名称 岩体弹性 纵波速度 V p m (m/ s) 岩石弹性 纵波速度 V p r (m/ s) 岩体 完整性指数 Kv 岩体完整性 评价 ZK1 J 2 s 砂岩 弱风化 274 6~ 327 8 347 2 0.7 3 较完整 泥岩 弱风化 152 5~ 297 1 307 0 0.7 0 较完整 ZK2 J 3 s 砂岩 弱风化 267 8~ 333 3 361 0 0.7 4 较完整 泥岩 弱风化 152 5~ 287 8 311 3 0.7 0 较完整 成都至泸州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 二峨山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第8页 共 14页 3.3 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综合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成果, 隧址区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指标建议值见表 3.3 所列数值: 表 3.3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设计参数建议值表 地层 代号 岩土 名称 天然 重度 kN/ m 3 岩石单轴 抗压强度 MP a 压缩 模量 MPa 弹性 模量 Mpa 泊松 比 岩石抗剪 强度 容许 承载力 kPa 天然 干 饱和 φ ° C M pa Q e l + d l 低液限粘土 20. 5 / / / 4.8 / / 22. 0 0.0 30 160 J 2 s 强风化泥岩 24. 5 / / / / / / / / 300 弱风化泥岩 24. 5 / 17. 9 1.8 / 370 0 0.1 7 41. 5 1.5 600 弱风化砂岩 25. 5 16. 2 / 12. 1 / / / / / 100 0 J 3 s 强风化泥岩 26. 2 / / / / / / / / 300 弱风化泥岩 26. 2 17. 1 / 9.5 / / / / / 600 弱风化砂岩 25. 9 / 22. 7 11. 2 / 395 0 0.2 1 41. 8 1.6 800 4 隧址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4.1 隧址工程地质环境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二峨山隧道位于大林场背斜南东翼,无断层通过,区域稳定性 好,整体稳定,在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下适宜修建二峨山隧道。 4.2 隧道进口段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4.2.1 进洞口段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隧道进口段:里程桩号 K37+350~K37+460,长度 110m,洞顶 板埋深 3.20m~38.10m,属浅埋段,进洞口位于斜坡的中部,里程 桩号 K37+350,地面标高为 555.73m,设计路面标高 545.71m,洞口 中心开挖深度约 10.00m,地形上陡下缓,耕地分布,第四系土厚 1.00m 左右,斜坡上方地形较陡,地面坡度 23°~35°,基岩出露。 进口段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上沙溪庙组地层,岩性以泥岩、砂岩为主, 岩层走向与洞轴线近于垂直,进洞口段无断裂构造,无不良地质现 象,稳定性较好,适宜进洞,但略具偏压。 图 4.2.1 隧道进口 4.2.2 进洞口边坡及仰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由于隧洞开挖,将在洞前一带形成人工路堑边坡,边坡高 0~ 10.00m,边坡物质组成为泥岩、砂岩,岩体裂隙发育,呈层状碎裂 结构,进口仰坡为反向坡,但岩层倾角较平缓,人工形成的岩质边 坡经极射赤平投影分析(见表 4.2.2),其整体稳定性较差,可能产 生沿外倾结构面的滑塌破坏或土体可能沿岩土界面产生滑动。 边坡形成后建议采用喷锚支护并及时进行封闭处理。仰坡上部 的第四系土层厚度小,建议全部清除,并采用放坡开挖,土层及强 风化基岩坡角采用 1:1~1:1.25,弱风化基岩坡角采用 1:0.5~ 1:0.75。 成都至泸州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 二峨山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第9页 共 14页 表 4.2.2 隧道进洞口边坡稳定性分析一览表 边坡序号 及位置 边坡物 质组成 结构面产状 结构面组合交线 与坡向关系 极射赤平投影图 破坏模式 稳定性 ① 隧道 仰坡 泥岩、砂 岩,强风 化 层 厚 3~ 5m。 L1:308°∠ 80° L2:26°∠ 67° 岩层产状 Y: 166º∠ 23º 坡向: 326° 坡度角:90° 结 构 面 组 合 交 线 与 边 坡 呈 顺 向 坡 组合,岩层倾向与 边 坡 呈 顺 向 坡 组 合。 W E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1 L2 Y I L1 与 L2 交 线 为 外 倾 主 控 结 构 面 , 可 能 沿 L1 与 L2 交 线 产 生 滑 塌破坏。 欠稳定 ② 路堑右侧 边坡 泥岩、砂 岩,强风 化 层 厚 3~ 5m。 L1:308°∠80° L2:26°∠ 67° 岩层产状 Y: 166º∠ 23º 坡向: 56° 坡度角:90° 结 构 面 组 合 交 线 与 边 坡 呈 顺 向 坡 组合,岩层倾向与 边 坡 呈 切 向 坡 组 合。 N W S EO L1 L2 Y I | | | | | | | | | | |
本文档为【[四川]公路隧道工程地质勘查报告_pdf】,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7041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94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8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3-01-07
浏览量: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