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形式政策总结

形式政策总结

举报
开通vip

形式政策总结欧债危机 欧债危机,全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指自2009年以来在欧洲部分国家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欧债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和深化,其本质原因是政府的债务负担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范围, 欧债危机而引起的违约风险。    早在2008年10月华尔街金融风暴初期,北欧的冰岛主权债务问题就浮出水面,而后中东欧债务危机爆发,鉴于这些国家经济规模小,国际救助比较及时,其主权债务问题未酿成较大全球性金融动荡。   2009年12月,希腊的主权债务问题凸显,2010年3月进一步发酵,开始向“欧猪五国”(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

形式政策总结
欧债危机 欧债危机,全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指自2009年以来在欧洲部分国家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欧债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和深化,其本质原因是政府的债务负担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范围, 欧债危机而引起的违约风险。    早在2008年10月华尔街金融风暴初期,北欧的冰岛主权债务问题就浮出水面,而后中东欧债务危机爆发,鉴于这些国家经济规模小,国际救助比较及时,其主权债务问题未酿成较大全球性金融动荡。   2009年12月,希腊的主权债务问题凸显,2010年3月进一步发酵,开始向“欧猪五国”(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蔓延。[1]   美国三大评级机构则投井下石,连连下调希腊等债务国的信用评级。至此,国际社会开始担心,债务危机可能蔓延全欧,由此侵蚀脆弱复苏中的世界经济。 导火索 2009年10月20日,希腊政府宣布当年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超过12%,远高于欧盟设定的3%上限。随后,全球三大评级公司相继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欧洲主权债 务危机率先在希腊爆发。[2] 2010年上半年,欧洲央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一直致力于为希腊债务危机寻求解决办法,但分歧不断。欧元区成员国担心,无条件救助希腊可能助长欧元区内部“挥霍无度”并引发本国纳税人不满。 同时,欧元区内部协调机制运作不畅,致使救助希腊的计划迟迟不能出台,导致危机持续恶化。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意大利等国接连爆出财政问题,德国与法国等欧元区主要国家也受拖累。[1] 起因1, 整体经济实力薄弱:遭受危机的国家大多财政状况欠佳,政府收支不平衡。 2, 财务造假埋下隐患:希腊因无法达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所规定的标准,即预算赤字占GDP3%、政府负债占GDP60%以内的标准,于是聘请高盛集团进行财务造假,以顺利 2010年欧洲各国债务占GDP的比值进入欧元区。3, 欧元体制天生弊端:作为欧洲经济一体化组织,欧洲央行主导各国货币政策大权,欧元具有天生的弊端,经济动荡时期,无法通过货币贬值等政策工具,因而只能通过举债和扩大赤字来刺激经济。 4, 欧式社会福利拖累:希腊等国高福利政策没有建立在可持续的财政政策之上,历届政府为讨好选民,盲目扩大赤字,造成公共债务激增,偿债能力遭到质疑。 5, 国际金融力量博弈:一旦经济状况出现问题,巨大的财政赤字和较差的经济状况,会使绳梯实力偏弱的希腊等国成为国际金融力量的狙击目标。 救助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1、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通过杠杆化,从4400亿欧元扩大至1万亿欧元;   EFSF扩容能避免债务危机进一步扩大到其他欧洲国家,但评级机构标普此前已经发出警告,称EFSF的扩容可能影响到欧洲的信用评级。 2、欧洲银行业认可为希腊债务减记50%;   希腊债务减记50%将可少负担1000亿欧元的债务,但是欧洲银行业持有大量希腊债券,减记意味着银行业失血加剧,或导致大批小银行倒闭。 3、在明年6月前向欧洲银行业注入近1000亿欧元,将核心资本充足率提高到9%。   政府通过注入资本金帮助银行度过危机,避免美国雷曼兄弟倒闭的故事重演。但欧洲的危机与2008年时的美国不同,政府花掉大量财政收入救助银行,反会增加这些国家的债务负担。 危机进程 2009年12月8日,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 2009年12月11日,希腊政府日前表示,国家负债高达3000亿欧元,创下历史新高。 2009年12月15日,希腊发售20亿欧元国债。 2009年12月16日,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下调为“BBB+”。 2009年12月17日,希腊数千人游行,抗议财政紧缩。 2009年12月22日,穆迪09年12月22日宣布将希腊主权评级从A1下调到A2,评级展望为负面。 2009年12月23日,希腊通过2010年度危机预算案。 2010年1月14日,希腊承诺将把2010财年赤字减少145亿美元。 2010年1月15日,希腊称不会退出欧元区或寻求IMF帮助。 2010年1月19日,希腊财长:税收改革草案将在2月底提交议会。 2010年1月26日,希腊发售五年期国债筹资113亿美元。    2010年1月29日,希腊财长:未与中国达成希腊债券购买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    2010年1月30日,受累希腊财政危机欧元兑美元创6个月新低。    2010年2月2日,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晚发表电视讲话,公布了一系列更加务实的措施以应对困扰希腊的经济危机。    2010年2月3日,欧盟委员会:支持希腊削减赤字计划。    2010年4月9日,惠誉下调希腊政府债务信用评级。    2010年4月23日,穆迪将希腊主权债务评级下调至A3。    2010年4月23日,希腊正式向欧盟与IMF申请援助。    2010年4月27日,标普下调希腊评级至垃圾级别。    2010年5月2日,希腊救助机制启动,欧盟与IMF提供总额达1100亿欧元。    2010年5月3日,德内阁批224亿欧元援希计划,这是欧盟、IMF等主导的范围更大的援助计划的一部分。    2010年5月10日,欧盟批准7500亿欧元希腊援助计划,IMF可能提供2500亿欧元资金救助希腊。    2010年9月7日,欧元区财长批准为希腊提供第二笔贷款,总额65亿。    2011年1月14日,惠誉下调希腊主权信贷评级由BBB-级下调至BB+级,评级展望为负面。   2011年3月7日,穆迪3月7日将希腊国债评级从“Ba1”下调至“B1”,评级前景为负面。   2011年3月29日,标普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由“BB+”下调至“BB-”。    2011年6月29日,希腊议会通过了为期5年的财政紧缩方案,这为欧元区出台新一轮救助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7月4日,标普将希腊长期评级从“B”下调至“CCC”,指出以新债换旧债计划或令希腊处于选择性违约境地。    2011年7月21日,欧元区通过紧急峰会再向希腊提供1090亿欧元贷款的第二次援助。贷款到期时间从7年半延长到15年至30年;利率从4.5%降低至3.5%。银行等私营机构同意在2014年前经由回购希腊债券等方式出资大约500亿欧元援助希腊。    2011年7月27日,标普下调希腊评级至“CC”,展望为负面。标普认为欧盟的希腊债务重组计划是“廉价交换”,看似希腊债务交换和展期选项“对投资者不利”,希腊债务重组相当于“选择性违约”。    2011年10月26日到27日,欧盟各国领导人召开了21月内的第14次危机峰会。延长一项价值1300亿欧元的希腊最新援助计划。    2011年10月31日,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提议对第二项希腊援助计划进行全民公投,此举令欧盟官员和希腊国会感到震惊。    2011年11月2日,欧盟各国领导人切断向希腊提供的援助付款,称希腊必须很快决定是否想要继续留在欧元区中。    2011年11月3日,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撤回全民公投提议。6日,帕潘德里欧同意下台,为新的国家统一政府的组建让路。    2011年11月11日,希腊总统府宣布,授权欧洲央行前副总裁帕帕季莫斯筹组新政府。   2011年11月14日,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辞职,前任欧盟竞争专员蒙蒂被任命为意大利新政府总理。    2011年11月15日,德国总理默克尔领导的基督民主联盟党投票决定,在容许欧元国家在保留欧盟会员国资格的前提下退出欧元区。该法案成为政策前,需要先得到默克尔其他两个联盟政党的支持。    2011年11月19日,西班牙财政部发行的新一轮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超过7%的警戒线,拉响西班牙债务危机警报。    2011年11月20日,西班牙提前举行大选,萨帕特罗政府下台,拉霍伊领导的人民党以压倒性优势赢得选举。至此,“欧洲五国”都已完成政权更迭。    2011年11月21日,匈牙利政府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盟提出金融援助的申请。    2011年11月21日,欧盟委员会、欧洲央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代表,在雅典与希腊最大的反对党新民主党领袖会谈时,未能劝服反对党领导人签署支持紧缩措施协议,令希债危机继续困扰金融市场,使得希腊在12月获批首轮第六笔80亿贷款存在变数,届时,金融市场将有新一波动荡。    2011年11月23日,德国拍卖60亿欧元10年期国债,最终只出售六成,受消息拖累,德国债券遭市场抛售,10年期债息一度升至2。26厘,2年多来首次超越英债。表明随着危机扩散,欧元区已经没有零风险国债,唯一称得上零风险的只有瑞士国债。    2011年11月2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监于欧洲各国领导未能终止债务混乱状况,决定修改其信贷计划,鼓励面对外部风险的国家寻求只附带少数条件的IMF资金。    2011年11月24日,法德领导人与新任意大利总理蒙蒂会面,商讨如何应对欧债危机。德国总理默克尔依然坚持拒绝改变欧央行职能,并反对设立欧元区共同债券。    2011年11月25日,葡萄牙主权评级遭惠誉降至垃圾级别,即由BBB-调降1级至BB+,前景展望为负面。    2011年11月25日,穆迪下调匈牙利本外币债券评级一个级别至Ba1,是垃圾级中最高一级,前景展望负面。该国目前在标准普尔和惠誉的评级均是投资级别中最低一级。    2011年11月28日,穆迪称,欧洲的债务危机正在威胁全部欧洲主权国家的信贷情况,意味即使Aaa评级的德国、法国、奥地利和荷兰都有危险。 深层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一、外部原因   金融危机中政府加杠杆化使债务负担加重   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盈余来支撑过度的举债消费。全球金融危机推动私人企业去杠杆化、政府增加杠杆。希腊政府的财政原本处于一种弱平衡的境地,由于国际宏观经济的冲击,恶化了其国家集群产业的盈利能力,公共财政现金流呈现出趋于枯竭的恶性循环,债务负担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评级机构不再受西方国家约束,正确调整评级   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不断下调上述四国的主权评级。2011年7 月末,标普已经将希腊主权评级09 年底的A-下调到了CC级(垃圾级),意大利的评级展望也在11年5月底被调整为负面,继而在9月份和10 月初标普和穆迪又一次下调了意大利的主权债务评级。葡萄牙和西班牙也遭遇了主权评级被频繁下调的风险。主权评级被下调使上述四国借入资金的利息变得相当高,也可成为危机向深度发展直接性原因。 二、内部原因   产业结构不平衡: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发展脆弱     以出口加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拉动经济的意大利在危机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依靠房地产和建筑业投资拉动的西班牙和爱尔兰经济本身存在致命缺陷。  工业基础薄弱,而主要依靠服务业推动经济发展的葡萄牙经济基础比较脆弱。  人口结构不平衡:逐步进入老龄化     刚性的社会福利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资料来源:欧盟统计局   南欧消费格局得以维持必须有较高保障和福利为支撑(中国消费水平上不去就是个例证)。近几年来欧盟各国的社会福利占GDP 的比重有趋同的趋势(如图8),许多南欧国家由占比小于20%逐渐上升到20%以上,其中希腊和爱尔兰较为突出。2010 年希腊社会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0.6%,而社会福利在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更是高达41.6%。在经济发展良好的时候并不会出现问题,但在外在冲击下,本国经济增长停滞时,就出现了问题。从2008到2010年,爱尔兰和希腊GDP都出现了负增长,而西班牙近两年也出现了负增长,这些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并没有因此减少,导致其财政赤字猛增,2010年希腊财政赤字占GDP比重达到了10.4%,而爱尔兰这一比重更是高达32.4%。   法德等国在救援上的分歧令危机处于胶着状态   法国坚决支持救援,德国在救援问题上的左右摇摆使得欧债危机长期处于胶着状态。是否要对身陷危机的国家施以援手主要取决于德国和法国的态度。法国是坚决支持对危机国实施救援的,因为法国银行持有相当数量的欧元区债券,如果这些国家违约的话,法国的损失将会非常惨重(从三大评级机构下调法国两大银行评级可以看出)。德国是欧元区第一大经济体,其经济发展强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严格的成本控制。在欧元开始成为统一货币的12 年里,德国国内工资上涨速度缓慢(年均2%左右),导致国内消费不振,但是赤字控制的比较好。欧洲五国从加入欧元区之后,为了缩短与欧元区其他国家各方面的差距,工资一直在上涨,平均每年上涨10%以上。劳动力优势的存在使得南欧各国的人均GDP 水平也在不断的上涨,与法德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但是随着工资上涨,竞争力也不断减弱,后期各国只能靠旅游房地产等项目来拉动经济,这些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异常脆弱,在受到外部冲击时显得不堪一击。 德国这些年忍受着福利削减,工资长期不上涨的痛苦,现在却要让他们去拯救那些享受高福利高工资的国家,本国民众显然会心有不甘,为了获得更多的民众支持率,德国政府在做决定时必须考虑到民众的呼声。但是如果不救的话,又会面临本国银行业出现流动性危机,甚至导致大量银行倒闭,危急到本国经济,这个局面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目前德国正面临艰难的选择,欧债危机如何演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德国的态度。 三、根本原因   第一种观点:认为财政危机为表,单一货币下不同国家竞争力差异拉大才是导致欧元区“内爆”的真正原因   标普在2012年1月13日宣布降低法国信用评级。声明中杀伤力最强的并不是降级决定本身,而是其对降级理由的说明。标普认为,欧洲对债务危机成因认识片面,因此在应对思路上误入歧途,通过财政紧缩解决债务危机是“自我毁灭”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由此看来,标普的降级决定并非仅仅针对个别国家,而是对欧元区的危机应对努力投了政治不信任票。   标普认为,欧债危机的根源并非仅是财政问题,而是欧元区核心国家和边缘国家竞争力差距不断拉大的必然结果。换言之,欧债危机并不仅仅是因为南欧国家花得太多,而是挣得太少;并不仅是财政不可持续的问题,更是竞争力下滑,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   标普的这一观点并不孤单。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围绕如何解决危机存在两种不同思路:一种认为债务危机是个别国家财政纪律欠佳造成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削减赤字,订立财政契约强化财政纪律;一种则认为财政危机为表,单一货币下不同国家竞争力差异拉大才是导致欧元区“内爆”的真正原因,因此在降低长期赤字比例的同时,短期应更关注经济刺激和改革方案。   值得担心的是,如果投资者开始日趋认同标普的降级理由,则意味着欧洲将迎来更大的信心打击   第二种观点:欧元区制度缺陷,各国无法有效弥补赤字   第一,货币制度与财政制度不能统一,协调成本过高。根据有效市场分配原则,货币政策服务于外部目标,主要维持低通胀,保持对内币值稳定,财政政策服务于内部目标,主要着力于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失业问题,从而实现内外均衡。欧元区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区域货币合作最成功的案例,然而08 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欧元区长期被隐藏的问题凸现出来。欧洲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需要平衡各成员国的利益,导致利率政策调整总是比其他国家慢半拍,调整也不够到位,在统一的货币政策应对危机滞后的情况下,各国政府为了尽早走出危机,只能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许多欧元区成员国违反了《稳定与增长公约》中公共债务占GDP 比重上限60%的标准,但是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惩罚措施,由此形成了负向激励机制,加强了成员国的预算赤字冲动,道德风险不断加剧。具体传导路径为:突发美国金融危机Æ货币财政制度的不统一造成货币政策行动滞后Æ各国通过扩展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Æ主权债务激增Æ财政收入无法覆盖财政支出Æ危机爆发。   第二,欧盟各国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各国不同的公司税税率导致资本的流入,从而造成经济的泡沫化。最初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是以生产要素完全自由流动为前提,并以要素的自由流动来代替汇率的浮动。欧元体系只是在制度上放松了人员流动的管制,而由于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社会保障等因素的存在,欧盟内部劳动力并不能完全自由流动。从各国的失业率水平来看,德国目前的失业率已经下降到7%以下,低于危机前水平,但是西班牙的失业率高达21.2%。另一方面,欧盟国家只统一了对外关税税率,并没有让渡公司税税率,目前法国的公司税率最高为34.4%,比利时为34%,意大利为31%,德国为29.8%,英国为28%,其他边缘国家及东欧国家的公司税率普遍低于20%,这些税率较低的国家也正是劳动力比较充足的国家,资金和劳动的结合使得这些国家的经济不断膨胀,资金主要投资在支柱性的产业,比如加工制造业,房地产业和旅游业,从而导致了国内经济的泡沫化。从欧元兑美元走势可以看出,次贷危机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欧元一直是处于一个上升通道,出口是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南欧国家本来就不发达的工业和制造业更少受到资金的青睐,造成这些国家贸易赤字连年增加,各国通过发债弥补,同样是因为欧元的升值,欧债受到投资人的欢迎,举债成本低廉,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第三,欧元区设计上没有退出机制,出现问题后协商成本很高。由于在欧元区建立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退出机制,这给以后欧元区危机处理提出了难题。目前个别成员国在遇到问题后,就只能通过欧盟的内部开会讨论,来解决成员国出现的问题,市场也随着一次次的讨论而跌宕起伏,也正是一次次的讨论使得危机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欧元区银行体系互相持有债务令危机牵一发动全身,近年来欧洲银行业信贷扩张非常疯狂,致使其经营风险不断加大,其总资产与核心资本的比例甚至超过受次贷冲击的美国同行。 解决方案 探索初期   欧盟与欧元区领导人日前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峰会,以期解决欧洲日益加深的债务危机的努力仍在继续。目前,欧盟内部对应对欧债危机方案仍存在分歧,尤其是德法两国之间的歧见令市场充满不确定性,同时加剧了传言对市场的影响力。不过有消息称,欧盟可能将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及欧洲稳定机制(ESM)合二为一,并从中释放大量救助资金,以恢复市场信心。   规模4400亿欧元的EFSF已用掉或承诺约1600亿欧元,其中包括对希腊的贷款。预定2013年年中启动的ESM规模达5000亿欧元,将取代EFSF成为常设救助机制。据知情人士透露,对于提早在2012年年中让常设救助机制启动的共识已经浮现。欧盟官员预计,加速启动ESM也可有望省下一笔钱将削减出资国额外债务385亿美元,其中德国将省下115亿欧元,法国86亿欧元。   经济学家和分析师指出,这种“双重用途”的选择是打破僵局的方法之一,这种僵局已在上周四推动了陷入困境的欧元区国家的债券市场、欧盟股票市场以及欧元汇率下跌,同时还促使欧盟宣布不得不在23日峰会以后再增开一次峰会。   另外,在欧盟领导人举行会晤之际,欧盟外长也召开了会议。为避免未来发生危机以及各成员国更好地做到财政监管,外长们就是否并且如何修改欧盟协议进行了商议。   据德国媒体报道,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称,这是一场必须进行的讨论,是一场“艰难、耗时,但必要”的讨论。很清楚的一点是:截至目前,欧盟对负债过渡国家执行惩罚性政策的程序还不够完善。韦斯特韦勒要求,欧盟必须有直接干预负债国财政预算的权利。   卢森堡和奥地利拒绝了德国外长提出的这一要求,而其他成员国表示支持。到明年夏天,要召开一次特别会议对欧盟稳定公约进行修改,之后还必须获得27个成员国的批准。韦斯特韦勒表示,为重新赢得欧洲人对欧洲政治领导人的信任,这一程序是必要的。他说:“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人们对金融市场的信心,获得欧洲人的信任也是同等重要的大事。”   欧盟与欧元区领导人举行峰会,力图弥合各方在应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上的分歧,争取就稳定欧洲银行业、扩大欧洲金融稳定基金规模等问题达成共识。 可行性草案出炉   [3]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23日在一片争议声中揭开了“欧元债券”的神秘面纱。这份名为“引入稳定债券可行性绿皮书”的草案尚未出炉就遭到了欧元区“龙头”德国的强烈反对。   欧盟希望各成员国就“绿皮书” 草案进行深入讨论研究。欧盟在官方文件中提到,有关欧元区联合发行债券的讨论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欧债危机的发生,更是提高了外界对“欧元债券”的关注度。不少专家认为,发行“欧元债券”不仅有利于提高欧元区金融市场的效率及一体化程度,还有望为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提供解决方案。   欧盟特地解释取名为“稳定债券”的缘由。欧盟表示,此前外界一直在使用“欧元债券”这一名称。欧盟委员会考虑到,此种债券有助于提高欧元区的金融稳定性,所以特地在“绿皮书”草案中将其命名为“稳定债券”。   “绿皮书”草案提供了发行“稳定债券”的三种可行性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在欧元区范围内发行“信托网稳定债券”,17个成员国提供共同担保。该方案最为“大胆”,效果也最佳,但需要对欧盟公约进行大范围修改。   第二种方案是发行有限的优先“稳定债券”,“稳定债券”按一定比例取代各成员国国债,各国同时保留自主发债权。   第三种方案是用“稳定债券”取代部分成员国国债,但该债券仅能从各国政府获得一定程度的担保,而非欧元区共同担保。在这个层面上,“稳定债券”有些类似于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发行的债券。该方案效果一般,但无需对欧盟公约进行修改即可操作实施。   巴罗佐指出:“稳定债券不可能立即就解决问题,也不可能取代各国正在实施的金融改革措施。但是我们需要向外界表明我们严肃的态度,表明我们希望在欧元区内实施强有力的管理。推出稳定债券的计划,正好表明了我们的态度。”   巴罗佐表示:“事情很明显,就摆在那里。如果我们希望在欧元区内继续使用统一的货币来利得财富,我们就需要更多的协调管理与监控。”   德国总理默克尔强烈反对在欧元区内发行“稳定债券”。她表示:“这绝对是个麻烦。我对欧盟委员会草案的评价就是――不合时宜。”   默克尔认为,通过债务共担来摆脱欧洲货币联盟的结构性缺陷不会取得成功。   欧盟“绿皮书”草案出炉当日,德国10年期国债拍卖遭遇“滑铁卢”,60亿欧元的国债仅成交38。89亿。同时,英国、法国、德国三大欧洲股市继续走低,23日指数跌幅均超过1%。 对中国的影响 一、影响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从目前来看是短期的和有限的。主要的影响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出口的冲击,危机会导致欧元区今年下半年增长下降。欧盟又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其目前占中国出口市场的比重约在18%至21%之间,所以如果来自欧盟外需下降,今年下半年中国出口情况不是很令人乐观。但是随着欧洲债务危机得到控制,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就会降低。其次欧洲主权债务爆发,加剧短期资本流动波动性。欧债危机导致全球避险情绪加重,资金纷纷回流美元。中国面临的不是短期资本由流入变为流出,相反有可能中国会面临更加汹涌的短期资本流入,因为跟美国相比,中国也算是一个安全港,今年我们GDP增速会超过8%,同时人民币对美元依然有升值的压力,而国内通货膨胀预期加大提高国内加息的可能,这样增加了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逆差,这些原因综合说明中国也是一个能吸引避险资金,包括逃离资金流入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市场。今年一季度国家外汇储备增加479亿美元,而一季度贸易顺差为144.9亿美元,一季度我国直接投资为234.4亿美元,一季度的外汇储备-贸易顺差-直接投资=99.7亿美元。也即一般意义上理解的热钱在一季度流入中国达99.7亿美元之多。如果这样会有更多短期资本流入,从而加大央行冲销压力,会给国内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造成更大的压力。 二、应对措施   第一、欧洲债务危机前的国内经济政策调整;我国已经步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加之欧债风暴的来临,国内 经济增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但自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结构 调整增速,投资、消费保持旺盛的势头,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经济发展方式进入转型期。其中,最为显著的成果就是货币信贷的重要指标,即存款准备 金率在持续走高。与此同时,从 2009 年开始,我国货币总量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经 出现了放缓态势。并在此后的2010年第一季度开始,我国市场资金流动性也呈现出了趋紧状态。因此,种种迹象表明,我国金融货币政策实施的成 果还是相对突出的,按照当前态势发展,金融政策可逐步退出。   第二、欧洲债务危机影响下的国内政策调整;进入2010年5月,欧债危机影响作用越来越明显。首先,我国受到欧债危机波及是必然的,欧元区是中国的第二大进出口市场, 牵一发而动全身。其次,政府在面对全球性的欧债危机的冲击时,高 层所采取的预防经济“二次探底”的准备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欧债危机影响。总体来看,国家中央银行对国内市场的资金供给进行微调,借 以对冲人民币升值压力。由此可知,欧债危机的爆发及作用影响对我 国调控举措执行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延缓作用。   第三、产业升级势在必行;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内以外向型经济为导向,采取低价向欧 美国家出口产品的政策,造成同一商品国内价格远高于对外出口价 格的不正常现象。一旦产生外部压力,就以加大基本建设、基础设施 投资来全力维持经济高速增长。不仅失去产业升级调整机会,还以 资源浪费、重复投资、环境污染、低工资低保障、增加国际贸易摩擦 为代价,导致可持续发展受限,竞争力不足。全球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地方政府超规模负债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提高商品高附加价值、减少出口退税或出口补贴、增加产品科技 含量、创新自主品牌、消除境内外同一商品价格差异、扩大并升级国内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全面转型,是十二五期间应着力解决的发展问题,也是应对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的必由之路。[4] 三、启示   第一、利于进出口相关行业的结构调整;欧债危机的形成不仅会对我国金融业有着明显影响,而且对于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也有着不小的影响。但如果从长远角度看,这同 样会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即国家一直相对依 赖于出口的经济增长,逐渐演化成为扩大内需建设,从而有利于国 内产业化经济结构的整体调整。也就是说,在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 机所致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之后,我国政府根据形势采取了一系列缓解经济现状持续走低的时势政策,如投放资金达到了四万亿,在 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居民的就业情况,使居民就业率维持在一个相对 乐观的可控范畴内,保证了社会、经济稳定。但是,这同样使得一些 并没有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组织机构陷入了平台期。加之,随着这些本就产能过剩的组织机构再次加大生产规模后,产能过剩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性问题就更加明显了。而随着欧债危机继金融次贷危机的爆发,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不少组织机构的产业 转型。也就是说,随着欧债危机的爆发,我国贸易进出口必然会再次 受到影响,一些企业等相关组织机构为了适应现状,必然会对自身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而才能大规模的出现一批收购、兼并性企业,不少中小企业被竞争实力较突出的企业所兼并,进而利于中国出口 行业的整体实力能够提升。   第二、利于国内对债务及相关财政赤字的审视;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审视国内债务问题异常重要。目前,我国政 府在控制财政赤字问题所取得的成果相对突出。如 2009年财政赤字占GDP比重的 3%以内,并且总债务也控制在了 20%范畴之内, 和国际上的预警指标 60%相比,我国所取得的控制成果是比较喜人 的。但值得指出的是,我国债务问题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尤其是部分地方政府的负债指标有的高达300%,银监会统计有11万亿的地 方政府负债,国际权威机构认为中国的地方政府负债接近25万亿 甚至更多。为此,负债比率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给各地方政府敲响了警钟,全球金融危机及债务危机也有助于中央、地方政府对内外债务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进而为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加强金融监管增加了动力。   第三,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能力,不能完全走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发展模式。   欧洲债务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各国的经济增长乏力,国际产业竞争力下降。   第四,扩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实现政府的收入和支出相匹配,不能高估外债与地方政府负债的承受能力。   欧洲债务危机的本质原因就是政府的债务负担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范围,而引起的违约风险。 未来走向 未来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发展[5]主要有三个大体的方向。   第一,向危机国家提供救助,延缓危机的爆发。在市场持续波动和各种政治压力的情况下,各国以及欧洲央行不断地协商和妥协,并不断地推出零散的、短期的、针对具体问题的救助方案。如果情况渐渐稳定,各国逐渐携手去建立一种长效稳定机制。短期内具体可能的措施包括:在税负政策上做一定的协调;对高赤字国家继续实施压力以使其改善财政状况;提高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金额;欧洲央行增加购买欧元区债券;进一步寻求国际的支持等。这一方向的发展也暗藏着很多风险。如德国议会下院2011年9月29 日不批准欧洲金融稳定基金;意大利、希腊政府更迭,削减赤字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最根本的问题是,当前的救助只是向债务危机国家提供流动性,这些国家的偿还能力并没有提升,未来违约已成为大概率事件。   第二,希腊等危机国家退出,成立核心欧元区。这是最悲观的一种结局。主要的选择是将希腊等不能满足欧元区条件的国家逐出欧元区,或者由德国、法国及西北欧一些财政状况较好的国家组成一个核心欧元区。通常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首先,将希腊逐出欧元区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里斯本条约》中没有授权欧元区可以将一个成员国逐出,任何成员国退出只能由该成员国自己要求。当前希腊等债务危机国家不会主动要求退出,因为那样将意味着主动放弃外来援助的机会。其次,退出的弱国极可能出现债务违约,这会间接地影响所有国家,特别是冲击各国的银行和金融系统,这一后果是不可控的。再次,较强国家的货币会大幅度升值,出口和经济增长会即刻受到货币升值的不利影响。最后,核心国家的政治家们不太会选择这样的解决方案,因为它将使欧洲国家几十年建立共同体的努力付之一炬。   第三,欧元区协同作出强有力的承诺,通过发行"欧元共同债券"共同担负起相关债务,并着手建立有共同货币、统一财政机制的联邦制。这是最乐观的一种可能,但希望依然渺茫。这样做的好处是各国能够从此协调货币和财政政策;投资者的信心可以得到恢复;各种问题可以从最根本的机制上得到解决。这一方向也代表了欧洲政治家们长期以来的理想和愿望。这种情况在短期内发生的可能性也较小。 南海争端 - 南沙之争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遍布大小岛屿,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目前,南海四大群岛中,西沙、中沙群岛被中国实际控制,东沙群岛由中国台湾控制,而南沙群岛的情况复杂得多:越南非法占据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非法占据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非法占据南沙西南部海域。南海争端争执的焦点就在南沙群岛!   南沙群岛陆地面积虽然只有二平方公里,但是整个海域面积达八十二万三千平方公里,而且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南沙群岛地处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扼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通往非洲和欧洲的咽喉要道。   名存实亡的“九段线”, 好岛屿已被瓜分殆尽。   中国地图的右下角,都附有一个南海诸岛的小地图,这个被海洋工作者常常提起的“九段线”分布着南海周边国家争夺的岛屿和海域。在南沙群岛中,属于中国控制的只有9个,其中中国大陆占8个,台湾占1个,而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所占的却多达45个。   依次列出南海群岛既得利益者的名单:越南派兵抢占29个南沙岛屿,是最多的。菲律宾是8个,马来西亚是5个,文莱是2个。   南海群魔乱舞背后是利益纷争,是大国角力。   南沙之争,其本质是围绕着石油资源而展开的争端,是名副其实的“石油政治”问题,南沙问题背后是扑朔迷离的大国角力。   菲律宾参众两院2月正式通过领海基线法案,将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列为菲“所属岛屿”,该法案最后由总统阿罗约签署后正式成为法律。   南亚有关当事国把东盟作为区域共同体,基于共同立场,协力对抗中国,以达到其进一步侵食和霸占南海之目的。 南海争端 - 中越南海争端   2007年3月份,越南宣布在越南北部海防市东七十多公里的海域发现石油储量丰富的安子油田,并公开邀请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的公司进行公开招标,同时邀请俄罗斯作为南沙石油的开发伙伴。4月份,越南正式启动与英国石油公司(BP)推进在南沙建设天然气田和管道的计划。4月12日,越南外交部发言人就南沙群岛的所有权公开发表声明,称“有充分的历史根据证明越南拥有南沙群岛的主权”。   2007年4月,越南政府进一步划定了南沙部分油气招标区块,并将在南沙举行所谓“国会代表”选举;越南还将 和英国BP公司合作在南沙修建天然气输送管道。不但如此,越南还放出硬话,狂妄地宣称“拥有南沙全部岛屿的主权”,其官方《西贡解放报》甚至声称“决不放弃一寸土地”,并“不惜与中国一战”。   可是在一个多月前2007年04月09日的越南国会主席阮富仲来中国访问时,和中国只谈两国经济合作、友好睦邻,从头到尾笔者就没有看到在双方会谈中有关中越南海问题的议题。大概是越南的这位议会的议长没有被授权,所以对中越之间的敏感问题是避而不谈。   越南海空军的现代化和越南对南沙群岛的侵占情况   过去三十年越南人对南沙群岛的蚕食的情况、和导致越南人现在野心膨胀的所谓现代化海空军事力量的实力。   1、1973年7月至1974年2月先后侵占南沙群岛的鸿庥岛、南子岛、敦谦沙洲(沙岛)、景宏岛、南威岛和安波沙洲,并派军驻守;1975年2月14日发表的白皮书,声称对西沙和南沙群岛拥有“主权”。   从1975年4月至1991年11月,越南先后共侵占南沙岛礁27个。它声称拥有南沙全部海域。迄今,越南巳完成对南沙岛礁的军事控制部署;加强所占岛礁的基础建设,增强岛礁防御作战能力同时加紧对油气资源的掠夺。   2、越南空军目前装备了从俄罗斯引进的可以进行对海精确打击的苏—30MK2战机,和可以进行远程空战的苏—27Sk战机。但是越南国土南北端相距1600公里,纵深最窄处仅50公里。这种缺乏战略保护纵深的地理特征决定如果开战越南空军可能连他自己的本身防护都成问题,所以就是越南空军完成他所谓的现代化改装,而且进口的那二十几架俄制三代战机全部到位,他依然只是一支以国土防空为主业防御性的战术空军。   3、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南人民军的发展就受到武器装备陈旧老化的制约。随着越南经济的发展,军方开始把相对宽裕的资金加强海军实力。越南海军现有各型作战舰艇120余艘,包括护卫舰、炮艇和袖珍潜艇等。它们大多是当年苏联援助的陈年旧货,由于缺乏保养和零件供应,使得越南海军与周边海军比起来,实力实在是难以启齿。基于传统合作关系,越南把发展海军的重心放在与俄罗斯合作上。   总之就是越南海军购买的俄罗斯战机、军舰全部到位,越南海军一样脱离不了近岸作战防御型海军的范畴。这也是一支把护卫舰作为海上作战编队主力舰的越南海军的无奈和悲哀。 南海争端 - 中马南海争端   南海博弈之跳梁小丑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副首相纳吉2008年8月赴南沙群岛燕子岛,宣示主权。台“外交部”昨天重申,“中华民国”拥有南沙群岛主权,并重提“南沙倡议”,主张以环境保护取代主权争议,吁南海周边各国优先考虑划设海洋生态保育区,“中华民国”愿透过协商对话,和平解决南海争端   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2009年3月5日中午登陆南沙群岛的弹丸礁(马来西亚称拉央拉央岛)和光星仔礁(马来西亚称乌比乌比礁),首次以总理兼国防部长的身份宣示马来西亚拥有其“主权”。 南海争端 - 中菲南海争端   1950年,民间人士进占南沙太平岛及其他诸岛,大肆盗采磷矿。   1956年,自称所谓的探险者,登上了南沙。   1971年,声称8岛为卡拉扬(Kalayaan)非属南沙,也非为任何人之主权,据以划定领海线。   1972年,指定属巴拉望省。   中菲黄岩岛之争   对于黄岩岛是中国领土的立场,菲方过去从未表示过异议,但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专属经济区的法规颁布实施来,菲方突然以黄岩岛位于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为借口,先是宣称对黄岩岛拥有海洋管辖权,后公开叫嚷对黄岩岛拥有主权。据统计,从1997年以来,菲在黄岩岛抓捕和骚扰我渔民的事件平均每年二三起。每次事发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提出了抗议和交涉,但菲方充耳不闻,侵犯行为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呈变本加厉之势。 菲教育部在新版地图中将黄岩岛,甚至整个南沙群岛列入了菲国版图,将地图送往了4万所公立学校图书馆。更为严重的是,菲政府竟然企图把南沙群岛是菲律宾领土列为修宪的内容,妄图以法律的形式进行领土扩张。   菲律宾参众两院2月正式通过领海基线法案,将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列为菲“所属岛屿”,该法案最后由总统阿罗约签署后正式成为法律。   菲律宾参议员劳萨斯更是嚣张地表示:“别太把中国的抗议当回事。” 而美国已公开由它的智囊向菲建议,说不用管中国的相关的法律或者中国的抗议,美国会承认或支持菲律宾的占据岛屿行动。   南海争端 - 争端背后 南海争端黄岩岛   南海局势升级后,一些大国或地区集团出于各自不同的战略目的,积极扩大在南海地区的影响力,染指南海地区事务,力图使南海问题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美日印各怀意图插手中国南海问题   美学者吁支持菲国   美国介入南海问题的企图由来已久。《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后,美国对南海的基本政策由“不介入”转为“介入但不陷入”。   俄专家认为,此次事件表明中美在中国南海和黄海的资源与战略要地争夺战进入了新阶段。奥巴马上台后,中美形成了战略同盟关系并表示会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现在的事件说明,上述结论还为时过早。   日吁东盟连手抗华   随着南海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被发现,各国开始打这一地区的主意。据《青年参考》报道,日本政府一直很关注南海问题。日本政府在南海主权争议中立场明确,希望东盟国家连手,采取一致行动对抗中国。借此实现日本在该地区的战略目标。   印度为了实现其地区霸权的战略目标,也提出了“东进政策”。自2000年以后,印度加强了同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的军事联系,试图扩大对南海问题的发言权。此外,澳大利亚以及某些欧盟大国,也以“南海航行权”关系到其国家利益为由,表示“不能对此视而不见”。这些大国插手南海事务,削弱中国、混水摸鱼的意图十分明显。   美国或有更深的战略图谋   “无暇号”到南海来搞“监测”,它能做些什么事?首先必须了解一下它的主要功能有哪些。“无暇号”是利用水底声波探测器来获取海洋水文数据,并为侦测及追踪其他国家的潜艇服务。其主、被动声纳,可收集深海流速、流向、噪声背景等水文及水声资料,并可测绘海床地形。   这可能也是虚虚实实的策略而已。很简单的道理,一明一暗之下,中国核潜不会靠近让它侦测的,即便停靠在军港不动,能搞到的情报价值也只能证明中国有了新核潜。更大的图谋,是测绘南海海底地形图,搜集南海水文和水声资料。   军事情报是为战略和战术动作服务的。从以上分析中似可梳理出美军在南海的间谍活动两种军事动机。 南海主权受侵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对此中国政府一再严正声明,这些行为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非法的、无效的。这些国家的所谓法律依据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菲律宾议会通过法案将中国南沙群岛和黄岩岛划为菲属   2009年02月02日 13:56环球时报   据菲律宾GMAN新闻电视台1月28日报道,当地时间1月28日下午,菲律宾参议院三读(即最后一读)通过了2699号法案,即“制定菲律宾领海基线的法案”,该法案将中国所有的 两处岛屿划为菲律宾所属岛屿。中国专家表示,在如今南中国海局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菲律宾通过这个法案无疑会给周边局势投下变数,对菲律宾自身也不会有好处。   据报道,菲律宾众议院2007年12月二读通过“制定菲律宾领海基线的法案”之后,菲政府内部就出现了对这个法案可能引起争议的担忧,菲总统府文官长厄米塔曾给菲国会写信,建议修改该法案,仅将菲律宾主群岛列入领海基线范围内,而把南沙群岛和黄岩岛列入菲律宾所属的岛屿。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如果列入领海基线范围之内,不仅有12海里的领海主权,还将拥有200海里的经济专属区。如果只是作为所属岛屿,则只拥有领海主权。菲律宾参议院28日三读通过的这个法案,就吸纳了菲总统府的建议。   中国社科院一位东南亚问题专家称,这个看似立场有所“软化”的法案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与修改前的差别不大,因为无论如何解读,这个法案都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在世界各国都在为应对经济危机而展开合作时,在中菲经贸关系近年来进展顺利的情况下,菲方却主动制造争议和紧张,实在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中国拥有主权的历史依据 1,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 2,中国最早开发经营南沙群岛 3,中国最早对南沙群岛行使管辖, 中国拥有主权的法理依据 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是有充分的法理依据的。   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1946年12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派兵驻守。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 大量详细的中外史料   大量详细的中外史料对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提供了丰富的证据。早在二千年前的汉代,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航海和生产实践中发现了南沙群岛。 开发经营及实际管辖   中国人民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开发经营以及中国政府对南沙群岛的实际管辖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历代政府行为   中国政府对南沙群岛行使管辖还表现在一系列持续和有效的政府行为。 中国的基本立场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一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沙群岛。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这已明确写入1997年中国-东盟非正式首脑会晤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中国政府还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置争议,开展合作。中国政府不仅是这样主张的,也是这样做的。近些年来,中国与有关国家就南海问题多次进行磋商,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中菲、中越、中马等国的双边磋商机制正在有效运行,对话取得不同程度的积极进展。在中国-东盟高官磋商、中国-东盟对话会中,双方也就南海问题坦诚交换意见,一致赞同以和平方式和友好协商寻求问题的妥善解决。 中国的政策主张 中国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近些年来,越南、菲律宾等出兵强占南海一些无人岛礁,摧毁中国在南沙无人岛礁所设主权标志,抓扣或以武力驱赶我在南海作业的渔民,对此,中方始终坚持通过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与有关国家商讨解决有关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维护地区稳定和双边友好关系的诚意。   中国高度重视南海国际航道的安全畅通。中国维护南沙群岛的主权和海洋权益并不影响外国船舶和飞机根据国际法所享有的通行自由。事实上,中国过去从未干预过外国船舶和飞机在此地区的通行自由,今后也不会这样做。中国愿同南海沿岸国家一道,共同维护南海地区国际航道安全。 南海最新争端 南海问题是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问题。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解决与有关国家之间的分歧。任何外部势力的介入都是不可取的,只能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中国与有关国家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妥善处理彼此的争议。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可以长期保持。    时下,面对夹杂有领土争端、资源开发、共同安全、权力角逐等复杂矛盾的南海问题,中国如不能采取快刀斩乱麻的战略清晰态度,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面临内外可以预料和无法预料的多重矛盾压力,在相当大程度上牵扯很大一部分外交精力,甚至干扰中国“十二五”规划的战略全局。 在谈到南海问题的战略方针时,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确立了“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战略构想,中国政府积极与南海有关国家开展外交协调和磋商,并于2002年11月在金边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对于缓和地区局势和推动共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稳定基石作用。   总体来看,邓小平的战略构想是基于一种务实的精神,通过极力扩展利益增量来模糊矛盾存量。其中,主权归我是原则和前提,搁置争议是策略和方法,共同开发是目标和秩序。   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急剧提升,周边邻国对中国的战略模糊方针产生了种种顾虑,中国时而强硬时而温和的外交表现,也让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战略走向捉摸不定。于是,一些国家开始尝试触摸中国战略心理底线的小动作,观望中国可能的政策表现。   对此,中国国内战略界出现了分化。一部分人认为应该保持克制,继续为中国现代化赢得战略机遇期;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中国应当采取强硬态度,甚至不排除选择打的可能。实际上,南海争端的根本在于各方是否否定了“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共识。对于那些违反了“主权归我”原则、试图改变主权事实的行为,不管属于哪一方,中国应该采取明确的态度,不排除采取包括战争在内的一切捍卫主权事实的选择。当然,只要各方仍然认可国际法和一系列国际文件所确认的主权归我的事实,中国也无须过激反应,仍可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   因此,面对诸多试图挑战中国原则底线的行为,无原则的克制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原则问题采取战略清晰的态度,打掉一些国家试图改变主权归我现状的幻想。   在“主权归我”的原则前提下,可对一些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各种行为进行归类,对每一类问题采取明确的战略方针,是解决当前南海争端的关键。目前来看,从战略清晰方针出发,南海问题有三类问题需要作出明确表态:   第一类问题是岛屿主权问题。岛屿主权是一个双边问题,无须纳入国际化的多边轨道。   对于目前有争议的南海诸岛礁及其12海里中国领海海域,中国在明确宣示主权基础上,欢迎一切基于主权事实原则的双边对话和谈判,愿意以最大的诚意开辟谈判解决问题的空间。但对一切试图侵犯中国领土和领海主权的行为,中国也应采取明确果敢的应对措施打掉各种幻想。这与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政策是不矛盾的,中国欢迎一切和平发展的努力,但也坚决反对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径。   第二类问题是南海航海自由和无害通过的问题。航海自由和无害通过是一个国际海洋法问题,应该交给海洋法和国际法专家通过联合国多边平台解决,不应该被误当做政治问题。   中国历来坚持南海的航海自由,从来没有限制各国船只基于和平发展目的的自由航行。对于中国历史性水域也就是中国的传统“U形线”,中国可以根据联合国海洋法的精神,明确表示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框架内承担相关国际义务,明确保证其他国家船只的无害通过和航海自由。问题的关键是一些国家在该地区的舰机航行并非无害通过,而是基于军事监听和侦查目的,那就不是无害通过的问题了。   第三类问题是油气资源和渔业、旅游等资源开发的问题。资源开发是一个国际公共利益的分配问题,应该纳入一个地区相关者共同参加的多边平台解决,无须域外大国以军事或者其他威慑手段高调介入。   对于整个南中国海包括涉及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海峡等水域,中国可以明确宣布多边主义的行动战略,与地区内相关国家合作,就开发油气资源、保护渔业资源、环境保护、打击海盗、人道救援等诸多方面出台具体规划,特别是就共同开发的原则、油气分配规则以及利益均沾问题展开深入的对话和谈判,积极推动地区共同繁荣。目前的问题是,一些国家在资源
本文档为【形式政策总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9520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6KB
软件:Word
页数:19
分类:哲学
上传时间:2013-01-09
浏览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