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一数学必修二复习

高一数学必修二复习

举报
开通vip

高一数学必修二复习高一数学必修二复习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第一章; 多面体: 多面体: 棱柱 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 平行,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棱柱的性质 (1)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2)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3)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对角面)是平行四边形 棱锥 棱锥的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这些面围成的几 何体叫做棱锥 棱锥的性质: (1) 侧棱交于一点。侧面都是三角形 (2) 平行于底面的截...

高一数学必修二复习
高一数学必修二复习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第一章; 多面体: 多面体: 棱柱 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 平行,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棱柱的性质 (1)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2)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3)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对角面)是平行四边形 棱锥 棱锥的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这些面围成的几 何体叫做棱锥 棱锥的性质: (1) 侧棱交于一点。侧面都是三角形 (2) 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是相似的多边形。且其面积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远棱 锥高的比的平方 正棱锥 正棱锥的定义:如果一个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内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 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正棱锥的性质: 各侧棱交于一点且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 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第二章: 第二章:立体几何 基本概念 公理 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 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 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 3: 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 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 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 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 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等角定理: 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 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空间两条直线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 1、按是否共面可分为两类: (1)共面: 平行、 相交 (2)异面: 1 1 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或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 用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 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 直线。 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范围为 ( 0°,90° ) 两异面直线间距离: 公垂线段(有且只有一条) 2、若从有无公共点的角度看可分为两类: (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2)没有公共点—— 平行或异面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平面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在平面内、与平面相交、与平面平行 ①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②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应用:.空间向量法(找平面的法向量) 规定:a 直线与平面垂直时,所成的角为直角,b 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所成的角为 0角 由此得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为 [0°,90° ] 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 如果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 也与这条斜线垂直 .直线和平面垂直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阿和一个平面 α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 说直线 a 和平面 α 互相垂直.直线 a 叫做平面 α 的垂线,平面 α 叫做直线 a 的垂面。 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③直线和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定义: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 那么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 个平面平行。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条 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 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 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1)两个平面互相平行的定义:空间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 a、平行 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交线平行。 b、相交 二面角 (1) 半平面: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这个平面分成两个部分,其中每一个部分叫做半平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 那么这条 2 1 (2) 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二面角的取值范 围为 [0°,180° ] (3) 二面角的棱:这一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4) 二面角的面: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5) 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 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6) 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两平面垂直 两平面垂直的定义:两平面相交,如果所成的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记 为 ⊥ 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 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 直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 直于另一个平面。 注意: 二面角求法:直接法(作出平面角)、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面积射影定理、空间向量之法 向量法(注意求出的角与所需要求的角之间的等补关系) 第三章: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 x 轴平行 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 0 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 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 用 k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即 k = tan α 。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 α ∈ 0 ,90 时, k ≥ 0 ; 当 α = 90 时, k 不存在。 [ ) 当 α ∈ (90 ,180 ) 时, k < 0 ;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 公式 小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免费下载公式下载行测公式大全下载excel公式下载逻辑回归公式下载 : k = y 2 − y1 ( x1 ≠ x 2 ) x 2 − x1 注意下面四点: (1)当 x1 = x 2 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 90°; (2)k 与 P1、P2 的顺序无关; (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 ①点斜式: y − y1 = k ( x − x1 ) 直线斜率 k,且过点 ( x1, y1) 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 0°时,k=0,直线的方程是 y=y1。 当直线的斜率为 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 l 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 x1,所以它的方程是 x=x1。 ②斜截式: y = kx + b ,直线斜率为 k,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为 b ③两点式: y − y1 x − x1 ( x1 ≠ x2 , y1 ≠ y2 )直线两点 ( x1, y1) , ( x2 , y2 ) = y2 − y1 x2 − x1 3 1 ④截矩式: x y + =1 a b 其中直线 l 与 x 轴交于点 (a,0) ,与 y 轴交于点 (0, b) ,即 l 与 x 轴、 y 轴的截距分别为 a, b 。 ⑤一般式: Ax + By + C = 0 (A,B 不全为 0) 1 注意:○各式的适用范围 2 ○特殊的方程如:平行于 x 轴的直线: y = b (b 为常数) ; 平行于 y 轴的直线: x = a (a 为常数) ; (4)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 (一)平行直线系 平 行 于 已 知 直 线 A0 x + B0 y + C0 = 0 ( A0 , B0 是 不 全 为 0 的 常 数 ) 的 直 线 系 : A0 x + B0 y + C = 0 (C 为常数) (二)垂直直线系 垂 直 于 已 知 直 线 A0 x + B0 y + C0 = 0 ( A0 , B0 是 不 全 为 0 的 常 数 ) 的 直 线 系 : B0 x − A0 y + C = 0 (C 为常数) (三)过定点的直线系 ① 斜率为 k 的直线系: y − ② 过两条直线 l1 y0 = k ( x − x0 ) ,直线过定点 (x0 , y0 ) ; l : A1 x + B1 y + C1 = 0 , 2 : A2 x + B2 y + C2 = 0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其中直线 l2 不在直线系中。 ( A1x + B1 y + C1 ) + λ ( A2 x + B2 y + C2 ) = 0 ( λ 为参数) (5)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当 l1 : y = k1 x + b1 , l 2 : y = k 2 x + b2 时, l1 // l 2 ⇔ k1 = k 2 , b1 ≠ b2 ; l1 ⊥ l 2 ⇔ k1 k 2 = −1 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6)两条直线的交点 l1 : A1 x + B1 y + C1 = 0 l 2 : A2 x + B2 y + C 2 = 0 相交 A x + B1 y + C1 = 0 交点坐标即方程组  1 的一组解。   A2 x + B2 y + C 2 = 0 方程组无解 ⇔ l1 // l 2 ; 方程组有无数解 ⇔ l1 与 l 2 重合 (7)两点间距离公式:设 A( x1 , y1 ),(x2 , y2) B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 (8 )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一点 P ( x0 , y 0 ) 到直线 l1 : Ax + By + C = 0 的距离 d = Ax0 + By 0 + C 2 2 A +B 则 | AB |= ( x2 − x1 ) 2 + ( y2 − y1 ) 2 (9)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 在任一直线上任取一点,再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求解。 第四章: 第四章:圆的方程 2 2 2 (1)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方程 ( x − a ) + ( y − b ) = r ,圆心 2 2 (a, b ) ,半径为 r;  2 2 (2)一般方程 x + y + Dx + Ey + F = 0 2 2 当 D + E − 4 F > 0 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  − D ,− E  ,半径为 r = 1 D 2 + E 2 − 4 F   2 当D 2 + E − 4 F = 0 时,表示一个点; 当 D + E − 4 F < 0 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 2 2 2 4 1 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 先设后求。 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 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 需求出 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 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 (1)设直线 l : Ax + By + C = 0 ,圆 C : ( x − a )2 + ( y − b )2 = r 2 ,圆心 C (a, b ) 到 l 的距离为 d= Aa + Bb + C ,则有 d A2 + B 2 > r ⇔ l与C相离 ; d = r ⇔ l与C相切 ; d < r ⇔ l与C相交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①k 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②k 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 直线距离=半径,求解 k,得到方程【一定两解】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 为(x0-a)(x-a)+(y0-b)(y-b)= r2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 ,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2 设圆 C1 : (x − a1 ) + ( y − b1 )2 = r 2 , C 2 : ( x − a 2 )2 + ( y − b 2 )2 = R 2 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 ,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当 d > R + r 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当 d = R + r 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 当 R − r < d < R + r 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 当 d = R − r 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 当 d < R − r 时,两圆内含; 当 d = 0 时,为同心圆。 注意:已知圆上两点,圆心必在中垂线上;已知两圆相切,两圆心与切点共线 圆的辅助线一般为连圆心与切线或者连圆心与弦中点
本文档为【高一数学必修二复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0992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高中数学
上传时间:2013-02-01
浏览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