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环境保护知识手册

环境保护知识手册

举报
开通vip

环境保护知识手册环境保护知识手册 目 录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 环境 ?????????????????????????????????????????????????? (1) 环境影响评估 ?????????????????????????????????? (4) 自然环境 ?????????????????????????????????????????? (1) 环境债务 ???????????????????????????????????????? (5) 社会环境 ???????????????????????...

环境保护知识手册
环境保护知识手册 目 录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 环境 ?????????????????????????????????????????????????? (1) 环境影响评估 ?????????????????????????????????? (4) 自然环境 ?????????????????????????????????????????? (1) 环境债务 ???????????????????????????????????????? (5) 社会环境 ?????????????????????????????????????????? (1) 环境支出 ?????????????????????????????????????????? (5) 环境保护 ?????????????????????????????????????????? (1) 环境重建 ?????????????????????????????????????????? (5) 环境要素 ?????????????????????????????????????????? (1) 环境指示物 ?????????????????????????????????????? (5) 环境质量 ?????????????????????????????????????????? (1) 环境统计 ?????????????????????????????????????????? (5) 环境质量标准 ?????????????????????????????????? (2) 环境核算 ?????????????????????????????????????????? (5) 环境问题 ?????????????????????????????????????????? (2) 实物核算 ?????????????????????????????????????????? (5) 环境破坏 ?????????????????????????????????????????? (2) 环境统计发展框架 ?????????????????????????? (5) 环境污染 ?????????????????????????????????????????? (3) 联合国环境和发展会议 ?????????????????? (6) 环境干扰 ?????????????????????????????????????????? (3) 综合环境经济核算 ?????????????????????????? (6) 环境标记 ?????????????????????????????????????????? (3) 21世纪议程 ????????????????????????????????????? (6) 环境成本 ?????????????????????????????????????????? (3) 可持续性 ?????????????????????????????????????????? (6) 环境服务 ?????????????????????????????????????????? (3) 可持续发展 ?????????????????????????????????????? (6) 环境复原 ?????????????????????????????????????????? (3) 可持续发展指标框架 ?????????????????????? (6) 环境功能 ?????????????????????????????????????????? (4) 人类住区 ?????????????????????????????????????????? (6) 环境退化 ?????????????????????????????????????????? (4) 人的发展 ?????????????????????????????????????????? (7) 环境效应 ?????????????????????????????????????????? (4) 国家遗产 ?????????????????????????????????????????? (7) 环境疾病 ?????????????????????????????????????????? (4) 绿色革命 ?????????????????????????????????????????? (7) 环境卫生指标 ?????????????????????????????????? (4) 绿色国内生产总值 ?????????????????????????? (7) 环境介质 ?????????????????????????????????????????? (4) 生境 ?????????????????????????????????????????????????? (7) 环境净化 ?????????????????????????????????????????? (4) 枯竭 ?????????????????????????????????????????????????? (7) 环境空气保护 ?????????????????????????????????? (4) 可再生自然资源 ?????????????????????????????? (7) 环境浓度 ?????????????????????????????????????????? (4) 不可逆性 ?????????????????????????????????????????? (7) 环境调节 ?????????????????????????????????????????? (4) 分解 ?????????????????????????????????????????????????? (7) 环境影响 ?????????????????????????????????????????? (4) 焚化 ?????????????????????????????????????????????????? (7) 环境影响报告 ?????????????????????????????????? (4) 溶解氧 ?????????????????????????????????????????????? (8) 1 风化 ?????????????????????????????????????????????????? (8) 基线观测站 ???????????????????????????????????? (10) 风蚀 ?????????????????????????????????????????????????? (8) 光化学烟雾 ???????????????????????????????????? (10) 活性炭 ?????????????????????????????????????????????? (8) γ辐射 ???????????????????????????????????????????? (10) 排放 ?????????????????????????????????????????????????? (8) 紫外线 ???????????????????????????????????????????? (10) 排放系数 ?????????????????????????????????????????? (8) 碳汇 ???????????????????????????????????????????????? (10) 排放清单 ?????????????????????????????????????????? (8) 碳税 ???????????????????????????????????????????????? (10) 气候 ?????????????????????????????????????????????????? (8) 厌氧分解 ???????????????????????????????????????? (11) 气候变化 ?????????????????????????????????????????? (8) 专属经济区 ???????????????????????????????????? (11) 气候公约 ?????????????????????????????????????????? (9) 滞育 ???????????????????????????????????????????????? (11) 侵蚀 ?????????????????????????????????????????????????? (9) 自然资本 ???????????????????????????????????????? (11) 等温线 ?????????????????????????????????????????????? (9) 自然资产 ???????????????????????????????????????? (11) 等压线 ?????????????????????????????????????????????? (9) 自然资源 ???????????????????????????????????????? (11) 热带森林 ?????????????????????????????????????????? (9) 保护 ???????????????????????????????????????????????? (11) 热岛 ?????????????????????????????????????????????????? (9) 保护区 ???????????????????????????????????????????? (11) 热污染 ?????????????????????????????????????????????? (9) 放射性 ???????????????????????????????????????????? (11) 燃烧 ?????????????????????????????????????????????????? (9) 地面污染 ???????????????????????????????????????? (11) 疏浚 ?????????????????????????????????????????????????? (9) 区域污染源 ???????????????????????????????????? (11) 居里 ?????????????????????????????????????????????????? (9) 点污染源 ???????????????????????????????????????? (11) 健康 ?????????????????????????????????????????????????? (9) 非点污染源 ???????????????????????????????????? (11) 监测 ?????????????????????????????????????????????????? (9) 第二部分 水环境 水资源 ???????????????????????????????????????????? (13) 酸碱值 ???????????????????????????????????????????? (14) 水资源总量 ???????????????????????????????????? (13) 酸性降水 ???????????????????????????????????????? (14) 地表水 ???????????????????????????????????????????? (13) 水质 ???????????????????????????????????????????????? (14) 地下水 ???????????????????????????????????????????? (13) 水质标准 ???????????????????????????????????????? (14) 径流及径流量 ???????????????????????????????? (13) 水质等级 ???????????????????????????????????????? (14) 降水及降水量 ???????????????????????????????? (13) 水质指数 ???????????????????????????????????????? (14) 淡水 ???????????????????????????????????????????????? (14) 供水总量 ???????????????????????????????????????? (14) 饮用水 ???????????????????????????????????????????? (14) 用水总量 ???????????????????????????????????????? (14) 硬水 ???????????????????????????????????????????????? (14) 农业用水 ???????????????????????????????????????? (14) 2 工业用水 ???????????????????????????????????????? (14) 汞 ???????????????????????????????????????????????????? (16) 生活用水 ???????????????????????????????????????? (15) 镉 ???????????????????????????????????????????????????? (17) 生态用水 ???????????????????????????????????????? (15) 六价铬 ???????????????????????????????????????????? (17) 化学需氧量 ???????????????????????????????????? (15) 砷 ???????????????????????????????????????????????????? (17) 生物化学需氧量 ???????????????????????????? (15) 挥发酚 ???????????????????????????????????????????? (17) 总有机碳 ???????????????????????????????????????? (15) 氰化物 ???????????????????????????????????????????? (17) 总需氧量 ???????????????????????????????????????? (15) 氨氮 ???????????????????????????????????????????????? (17) 富营养化 ???????????????????????????????????????? (16)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 ???????????????????? (18) 磷 ???????????????????????????????????????????????????? (16) 废水处理 ???????????????????????????????????????? (18) 废水 ???????????????????????????????????????????????? (16) 废水的物理处理 ???????????????????????????? (18) 工业废水排放量 ???????????????????????????? (16) 废水的化学处理 ???????????????????????????? (18) 生活污水排放量 ???????????????????????????? (16) 废水的生物处理 ???????????????????????????? (18) 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排放量 ???????????? (16) 第三部分 大气环境 大气 ???????????????????????????????????????????????? (19) 温室气体 ???????????????????????????????????????? (21) 大气弥散 ???????????????????????????????????????? (19) 温室效应 ???????????????????????????????????????? (22) 大气同化 ???????????????????????????????????????? (19) 空气污染 ???????????????????????????????????????? (22) 大气吸收 ???????????????????????????????????????? (19) 空气污染物 ???????????????????????????????????? (22) 大气污染 ???????????????????????????????????????? (19) 空气污染源 ???????????????????????????????????? (22) 对流层 ???????????????????????????????????????????? (19) 霾 ???????????????????????????????????????????????????? (22) 平流层 ???????????????????????????????????????????? (19) 卷流 ???????????????????????????????????????????????? (22) 中间层 ???????????????????????????????????????????? (19) 酸雨 ???????????????????????????????????????????????? (22) 臭氧 ???????????????????????????????????????????????? (19) 悬浮颗粒物 ???????????????????????????????????? (23) 臭氧层 ???????????????????????????????????????????? (20) 可吸入颗粒物 ???????????????????????????????? (23) 臭氧层空洞 ???????????????????????????????????? (20) 二氧化硫 ???????????????????????????????????????? (23) 臭氧枯竭 ???????????????????????????????????????? (20) 一氧化碳 ???????????????????????????????????????? (23)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 (20) 二氧化碳 ???????????????????????????????????????? (23) 空气污染指数 ???????????????????????????????? (20) 氮氧化物 ???????????????????????????????????????? (24) 空气质量标准 ???????????????????????????????? (21) 氟化物 ???????????????????????????????????????????? (24) 室内空气污染 ???????????????????????????????? (21) 铅及其化合物 ???????????????????????????????? (24) 3 烟 ???????????????????????????????????????????????????? (24) 排放达标量 ???????????????????? (25) 工业SO2 粉尘 ???????????????????????????????????????????????? (24) 工业SO排放达标率 ???????????????????? (25) 2 SO排放总量 ????????????????????????????????? (25) 工业烟尘排放达标量 ???????????????????? (25) 2 生活及其他SO排放量 ???????????????? (25) 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 ???????????????????? (26) 2 工业SO排放量 ???????????????????????????? (25) 工业粉尘排放达标量 ???????????????????? (26) 2 燃料燃烧过程SO排放量 ???????????? (25) 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 ???????????????????? (26) 2 生产工艺过程SO排放量 ???????????? (25) 工业SO去除量 ???????????????????????????? (26) 22 烟尘排放量 ???????????????????????????????????? (25) 燃料燃烧过程SO去除量 ???????????? (26) 2 生活及其他烟尘排放量 ???????????????? (25) 生产工艺过程SO去除量 ???????????? (26) 2 工业烟尘排放量 ???????????????????????????? (25) 工业烟尘去除量 ???????????????????????????? (26) 工业粉尘排放量 ???????????????????????????? (25) 工业粉尘去除量 ???????????????????????????? (26) 第四部分 固体废物 废物 ???????????????????????????????????????????????? (27) 尾矿 ???????????????????????????????????????????????? (29) 固体废物 ???????????????????????????????????????? (27) 放射性废物 ???????????????????????????????????? (29) 固体废物分类 ???????????????????????????????? (27) 脱硫石膏 ???????????????????????????????????????? (29) 工业废物 ???????????????????????????????????????? (27) 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 ???????????????????? (30) 冶炼废渣 ???????????????????????????????????????? (27)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 ???????????? (30) 采矿废渣 ???????????????????????????????????????? (28)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 ???????????????????? (30) 燃料废渣 ???????????????????????????????????????? (28)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 (30) 化工废渣 ???????????????????????????????????????? (28) 废物处置 ???????????????????????????????????????? (31) 建材废渣 ???????????????????????????????????????? (28) 废物管理 ???????????????????????????????????????? (31) 城市废物 ???????????????????????????????????????? (28) 废物收集 ???????????????????????????????????????? (31) 农业废物 ???????????????????????????????????????? (28) 有害,危险,固体废物 ???????????????? (31) 放射性废物 ???????????????????????????????????? (28) 固体废物处置 ???????????????????????????????? (31)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 (28) 海洋处置 ???????????????????????????????????????? (31) 危险废物 ???????????????????????????????????????? (29) 陆地处置 ???????????????????????????????????????? (31) 粉煤灰 ???????????????????????????????????????????? (29) 有害,危险,废物处理 ???????????????? (31) 炉渣 ???????????????????????????????????????????????? (29) 固体废物管理 ???????????????????????????????? (32) 煤矸石 ???????????????????????????????????????????? (29) 4 第五部分 城市环境 城市 ???????????????????????????????????????????????? (33) 城市生活垃圾 ???????????????????????????????? (35) 城市面积 ???????????????????????????????????????? (33) 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 ???????????????????? (35) 建成区面积 ???????????????????????????????????? (33) 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 (36) 城市建设用地 ???????????????????????????????? (33) 卫生填埋 ???????????????????????????????????????? (36) 居住用地 ???????????????????????????????????????? (33) 堆肥 ???????????????????????????????????????????????? (36) 公共设施用地 ???????????????????????????????? (33) 焚烧 ???????????????????????????????????????????????? (36) 工业用地 ???????????????????????????????????????? (33)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 ???????? (36) 仓储用地 ???????????????????????????????????????? (33)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36) 对外交通用地 ???????????????????????????????? (34) 城市供热 ???????????????????????????????????????? (36) 道路广场用地 ???????????????????????????????? (34) 集中供热 ???????????????????????????????????????? (36)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 (34) 城市公共交通 ???????????????????????????????? (37) 绿地 ???????????????????????????????????????????????? (34) 公共汽电车 ???????????????????????????????????? (37) 特殊用地 ???????????????????????????????????????? (34) 轨道交通 ???????????????????????????????????????? (37) 城市供水 ???????????????????????????????????????? (34) 客运总量 ??????????????????????????????????????? (37) 公共供水 ???????????????????????????????????????? (34) 城市绿地 ??????????????????????????????????????? (37) 自建设施供水 ???????????????????????????????? (34) 绿化覆盖面积 ???????????????????????????????? (38) 城市供水总量 ???????????????????????????????? (34) 绿地面积 ???????????????????????????????????????? (38) 售水量 ???????????????????????????????????????????? (34) 公园绿地 ???????????????????????????????????????? (38) 生产运营用水 ???????????????????????????????? (34) 生产绿地 ???????????????????????????????????????? (38) 公共服务用水 ???????????????????????????????? (35) 防护绿地 ???????????????????????????????????????? (38) 居民家庭用水 ???????????????????????????????? (35) 附属绿地 ???????????????????????????????????????? (38) 免费供水量 ???????????????????????????????????? (35) 其他绿地 ???????????????????????????????????????? (38) 用水人口 ???????????????????????????????????????? (35) 公园 ???????????????????????????????????????????????? (39) 城市生活用水量 ???????????????????????????? (35) 公园面积 ???????????????????????????????????????? (39) 城市用水普及率 ???????????????????????????? (35)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 (39) 集中供热面积 ???????????????????????????????? (35)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39) 城市用气普及率 ???????????????????????????? (35) 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 ???????????????????? (39) 城市污水处理率 ???????????????????????????? (35) 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 ???????????? (39)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 (35) 5 第六部分 附录 附录一,环境及环境统计组织机构………………………………(41) 附录二: 我国环境管理八项制度…………………………………(43) 附录三: “十一五”时期人口资源环境主要指标………………(46) 附录四: 污染物排放量统计的基本计算方法……………………(47) 6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 环境 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简单的定义就是指影响生物生命、发展和生存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和。 自然环境 人类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须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也就是围绕并作用于人类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构成自然环境的要素主要有大气、阳光、水、土壤、森林、草原、生物和矿藏等。 社会环境 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社会劳动,所形成的为改善生存状况而创造的经济、政治、文化、道德、习俗及人际关系的环境体系。也叫人工环境或人为环境,它是人类在长期生存发展的社会劳动中所形成的。 环境保护 通过防止污染物排放或减少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质存在来保持或恢复环境介质质量的任何活动。这类活动包括改变货物与劳务的特性,改变消费模式,改变生产技术,处理或处置分离式环境保护设施中的残积物,回收,防止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退化。 环境要素 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成分,包括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自然环境要素通常指:水、大气、生物、阳光、岩石、土壤等;人工环境要素包括:综合生产力、技术进步、人工产品和能量、政治体制、社会行为、宗教信仰等。 环境保护知识手册 环境质量 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因此,环境质量除了所谓的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城市环境质量之外,还有生产环境质量、文化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用与环境质量标准有关的指标或指数表示。 环境质量标准 确定环境介质最大容许退化的环境干扰限度,特别是来自污染物和废物环境浓度的环境干扰限度。 环境问题 作为中心事物的人类与作为周围事物的环境之间的矛盾。人类生活在环境之中,其生产和生活不可避免地对环境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有些是积极的,对环境起着改善和美化作用;有些是消极的,对环境起着退化和破坏作用。另一方面,自然环境也从某些方面(例如严酷的自然灾害)限制和破坏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的消极影响就构成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就其范围大小而论,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理解。从广义理解,就是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从狭义理解,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环境破坏 又称生态破坏,主要指人类的社会活动产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们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环境破坏主要是由人类活动违背了自然生态规律,急功近利,盲目开发自然资源而引起的。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按对象性质分为两类:一类是生物环境破坏,如因过度砍伐引起的森林覆盖率锐减,因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因滥捕杀引起许多动物物种濒临灭绝等;另一类属非生物环境破坏,如盲目占地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因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漏斗、地面下沉,因 2 环境统计知识手册 其他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地质结构破坏,地貌景观破坏等。 环境污染 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即是环境污染,简称“污染”。其中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或因子称环境污染物,简称污染物。环境污染是人类和自然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通常情况下,环境污染主要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环境干扰 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的程度,产生对人类不良影响的现象。环境干扰包括噪声、振动、电磁波干扰、热干扰等。常见的有电视塔和其他电磁波通讯设备所产生的微波和其他电磁辐射;原子能和放射性同位素应用机构所排出的放射性废弃物的辐射、振动、噪声、废热;汽车、火车、飞机、拖拉机等各种交通运输工具以及各种施工场所产生的噪声。 环境标记 环境标记一般在含有某产品的包装上,由私人或公共机构指明该产品与环境影响有关的特性。 环境成本 与经济活动造成的自然资产实际或潜在退化有关的成本。可从两个不同角度看待这类成本,即看作:?所引起的成本,也就是与通过自身活动实际或潜在地造成环境退化的经济单位有关的成本;?所负担的成本,也就是与经济单位是否实际造成环境影响无关而由经济单位支付的成本。 环境服务 非生产的自然资产土地、水和空气(包括有关的生态系统)及其生物群的定性功能。环境服务有三种基本类型:?处理服务,反映自然环境作为残积物吸纳库的功能;?生产性服务,反映为生产和消费提供自然资源投入和空间的经济功能;?消费者或消费服务,满足人类的生理需求以及娱乐和有关需求。 环境复原 反应性的环境保护。包括减少或中和残积物,改变残积 3 环境保护知识手册 物的空间分布,支持环境同化,恢复生态系统、自然景观等。 环境功能 包括空间功能、废物处理、自然资源供应和生命支持。 环境退化 污染物的环境浓度和诸如不适当的土地利用和自然灾害等其他活动和过程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 环境效应 环境影响人类健康和福利的结果。该术语的使用也与环境影响同义。 环境疾病 主要是由于生活条件、气候和供水或其他环境条件造成或加重的疾病。有可能影响健康的环境因素,包括心理、生物、身体和与事故有关的因素。环境疾病特别包括诸如呼吸器官疾病等传染病和诸如疟疾、血吸虫病和盘尾丝虫病等疾病。 环境卫生指标 通过测量由于接触一种或若干种环境公害对健康的影响,说明环境与健康之间联系的指标。 环境介质 自然环境的非生物成分,即空气,水和土地。 环境净化 为对付释放可危害人类和/或环境的危险物质所采取的行动。净化这一术语有时与补救行动、反应行动或纠正行动等术语互换使用,而与预防行动或预期行动等术语相对。 环境空气保护 环境保持活动,包括建造、保养和使用一些设施,通过微粒排放收集器、气体排放控制装置或其他技术手段,减少空气污染物在环境空气中的排放量或在空气中浓度。 环境浓度 对环境质量的测量,表明在不同的环境介质中每单位体积所发现的污染物量。 环境调节 指一种或一种以上生物通过其包括反应和互应在内的各种活动(例如水族箱中的水生植物释放氧气)改变环境。 环境影响 社会经济活动和自然事件对环境成分的直接效应。 环境影响报告 一个机构就其项目或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建议的环境影响所编写的文件。 4 环境统计知识手册 环境影响评估 系统审查执行项目、方案和政策所可能产生环境后果的分析过程。 环境债务 因过去自然资源损耗而造成的环境影响和环境退化的积累。 环境支出 与环境保护活动分类中规定的特性活动和设施有关的资本和经常支出。 环境重建 由于基础设施发展,诸如住区、运输、能源开发和环境恢复引起的永久性环境结构变化。 环境指示物 表明环境状况、提供关于环境状况资料或说明环境状况,并具有超出与任何已知参数值直接有关的显著性的参数,或由参数导出的某值。该术语可包括环境压力、条件和反应等指标(经合组织,1994年)。 环境统计 说明环境状况和环境趋势的统计,包括自然环境介质(空气/气候、水、土地/土壤),介质内的生物群和人类住区。环境统计具有综合性,它衡量影响环境的人类活动和自然事件,这些活动和事件的影响、对环境影响的社会反应以及自然资产的质量和可获性。广泛的环境统计的定义包括环境指标、环境指数和环境核算。 环境核算 包括两部分:1、国民核算,环境资产的实物和货币帐目及其损耗和退化成本;2、企业核算,通常系指环境审计,但也包括企业造成的环境影响成本核算。 实物核算 用实物(非货币)单位如重量、面积或数量表示存量与存量变化的自然资源与环境核算,以质量级别、使用类型或生态系统特性表示的质量尺度可以补充数量尺度。资产质量和数量的合并变化称总量变化。 环境统计发展框架 协助发展、协调和组织环境统计和有关的社会经济和人口统计的概念框架。该框架是联合国统计司1984年根据环境影 5 环境保护知识手册 响压力反应原则制定的。 联合国环境和发展会议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会议(也称作地球首脑会议)。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和发展宣言》(联合国,1993年),称为《21世纪议程》的行动纲领(联合国,1993年)和《关于管理、养护和持续发展各种森林的全球共识的无法律约束力的权威原则声明》(森林原则)(联合国,1993年)。会议还提出供各国政府签署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1992年)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环境 规划 污水管网监理规划下载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个人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论文 署,1992年)。 综合环境经济核算(SEEA) 联合国提出的国民核算体系(1993年)的附属体系,以将环境问题(环境成本、效益和资产)纳入国民核算。 21世纪议程 世界各国领导人于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通过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联合国,1993年)。 可持续性 这一概念涉及当代人在利用生物圈的同时为后代保持其潜在产量(收益)或可能因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退化而受到损害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不下降趋势。 可持续发展 满足当代需要而不危及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1987年)。它表现为为未来的增长和发展保护自然资产。 可持续发展指标框架 环境、社会和经济指标的概念框架。该框架利用环境数据编制框架(FDES)的资料类别论述了联合国环境和发展会议《21世纪议程》(联合国,1993年)中所反映的潜在数据使用者关心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指标框架是联合国统计司1994年制定的。 人类住区 这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住所和基础设施的有形组成部分和有形要素对之提供支持的服务,即指诸如教育、卫生、文化、福利、 6 环境统计知识手册 娱乐和营养等社区服务。 人的发展 扩大人们选择的过程。三种基本选择是:过长久安康的生活,增长知识和获得达到体面的生活水平所需的资源。许多人所极为珍重的另外一些选择包括获得政治、经济和社会自由,能有机会进行创造性和生产性活动,享有个人自尊和有保障的人权(开发计划署,1995年)。 国家遗产 对国家具有重大价值,并需要为社会利益予以保护的文化和自然环境组成部分。某些组成部分如大堡礁属于全世界遗产。这些组成部分具有美学、历史、科学、社会、文化、生态或其他特殊价值,它们包括公园和保护区、海滩、海岸线、某些森林、稀有物种、具有特殊价值的建筑物和园林,具有考古意义的遗址,博物馆等。 绿色革命 基于栽培高灵敏品种的小麦、水稻、玉米和黍,并集约利用化肥、农药、灌溉和机械,来提高作物产量。 绿色国内生产总值 经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通俗说法。 生境 生物或种群(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居住(栖息)地。 枯竭(自然资源核算方面的) 就可再生资源而言,指收获、采伐和捕捞等等超过资源存量的可持续水平的该部分;就不可再生资源而言,则指资源开采量。 可再生自然资源 开采后经过生长或补充的自然过程可恢复到其原先存量水平的自然资源。条件性可再生资源是指其开采最终达到某种程度,如超过这种程度便不可能再生的资源,诸如砍伐热带森林即属此。 不可逆性(环境损害) 环境资产或环境质量的永久损耗,对这种损耗须采取预防行动,而不是复原或净化。 分解 需氧菌或真菌对有机物质的破坏,改变受影响物质的化学构成和物理状态。 7 环境保护知识手册 焚化 在高温下有控制的焚烧固体、液体或气体废物。 溶解氧 水中实际存在的气态氧(O)的量,或者用一定容积水中2 所存在的气态氧(毫克O /升)表示,或者用气态氧在饱和水中的份额2 (百分比)表示。 风化 通过大气作用物,例如雨、水、霜、风、温度变化、植物和动物等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将岩石分裂为小的土壤微粒。 风蚀 高速风直接造成对土壤的侵蚀。一般发生在草木不生的干旱地区。 活性炭 高度吸附形式的碳,用于去除液体或气体排放物的气味和有毒物质。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用它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有机物质。它还用于汽车燃油蒸发污染控制系统。 排放 将物质(生产和消费残余)释放到水中或土壤中。污染物从诸如烟囱、其他出烟孔、商业或工业设施表面等固定污染源例如机动车、机车和飞机等流动污染源排入大气层。 排放系数 所造成的污染量与所加工的某一原材料量之间的比率。该术语还指所产生的排放物与生产过程产出之间的比率。 排放清单 排放清单是环境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用于确定和提出排放标准,它是按污染源列出的大气污染物实际或潜在排放量清单。它的范围可以覆盖某一区域或整个国家。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情况。大气排放计算研究的最终体现之一,就是建立一套涉及多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清单。目前,排放清单涵盖了所有由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主要气体。 气候 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某一地点(小气候)或区域的大气情况。它是各种大气要素—诸如太阳辐射、温度、湿度降水类型(频率和量)、大气压力和风(速度和风向)——及其变化的长期总和。 气候变化 经常用来指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变 8 环境统计知识手册 暖。 气候公约 于1992年5月9日联合国通过,是第一个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对付全球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公约。 侵蚀 风、流水、冰川或浪潮消蚀或带走土壤。侵蚀是自然发生的,但常因与农业、居住或工业发展有关的人类清理地面活动而加剧。 等温线 地图上连接气温相同点的线。 等压线 地图上连接气压相等地点的线。 热带森林 在经常降雨量很高而低降雨量不超过两个月的地区发现的具有阻止阳光透射到地面和妨碍地被生长的完全封闭林冠的森林种类。 热岛 一个城市与其腹地之间年平均温度相差1摄氏度或1摄氏度以上所产生的现象。 热污染 发电、原子能发电站和其他工厂等工业过程中产生的其温度可影响水生生物生命过程的热废水排放。 燃烧 燃烧或迅速氧化,同时以热和光形式释放能量。燃烧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基本原因。 疏浚 使用特殊机械装置去除水体底部淤泥以加深水域。疏浚扰乱生态系统并可杀死水生生物。疏浚受污染淤泥可使水生生物曝露于重金属和其他有毒物质。 10居里 测量放射性强度的数量计量尺度,等于3.710次衰变/秒。 * 健康 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不仅指不生病或不虚弱,还指完全的身体、精神和社会健康状况。现在尚无按上述定义评估健康状况的方法,而目前一般是以死亡率和发病率评估健康的。 监测 对环境(空气、水、土地/土壤、生物群)连续的或经常的标 9 环境保护知识手册 准化测量和观察。监测常用于警报或控制。 基线观测站 在十分遥远的地点,例如在南极监测污染的观测站。 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空气污染) 不饱和及饱和碳氢化合物、芳族化合物和醛(由于燃料不完全燃烧而排放的)与光发生反映造成的污染。这种污染使眼睛受到刺激。 γ辐射 一种含有实际能量射线的辐射,与α辐射和β辐射形成对照。α、β、γ射线是三种学习中常遇到的射线。α射线是氦核; β射线是电子; γ射线是光子。γ辐射的特性与X射线(它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辐射)和其他电磁波的特性相似。它包含穿透性最强的辐射核能波,但可被诸如铅等密致材料所阻挡。 紫外线 波长范围在可见光和X射线之间并按波长分为A、B、C波段的辐射。大量B波段和C波段的紫外线辐射受到大气中存在的臭氧层阻挠,而不能到达地球表面。 碳汇 在碳循环研究中,我们把释放二氧化碳的库称为源(source),吸收二氧化碳的库称为汇(sink)。人类活动释放的二氧化碳有大约25%的全球碳流的汇是科学尚未研究清楚的,这就是著名的失汇(missing sink) 现象,它已经成为当今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热点问题之一。吸收或吸纳从碳循环的另一部分释放的碳的池(库)。例如,如果生物圈与大气之间的净交换是朝着大气的方向,则生物圈是源,大气是汇。最直观的理解就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固定之。当然碳汇的内涵不仅仅如此,它是从全球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出发的一个定义。 通俗地说就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减缓了温室效应。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森林的碳汇作用。 碳税 碳税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税收制度。 最早由英国经济 10 环境统计知识手册 学家亚瑟‧皮苟(Arthur Cecil Pigou)在「福利经济学」一书中提出。它是环境成本内在化手段。它是原始矿物燃料生产者按燃料的碳含量征收的国内货物税。 厌氧分解 在缺乏空气条件下的有机分解。 专属经济区 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1982年)通过的概念。根据这一概念,沿海国享有对其大陆架邻接部分,即离岸200海里宽地带的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管辖权区域。 滞育 由于环境条件不利,生物的生命周期中不发育或减少新陈代谢的时期。 自然资本 具有为经济生产提供自然资源投入和环境服务作用的自然资产。 自然资产 自然环境资产,其中包括生物资产(生产的或野生的)、陆地和水域及其生态系统、底土资产或空气。 自然资源 天然生成的可用于经济生产或消费的自然资产(原材料)。 保护 对人类利用生物体或生态系统进行管理以确保这种利用是可持续的(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世界野生生物基金,1991年)。 保护区 合法建立的为实现特定的保护目的加以管制和管理的公有或私有地域或水域。 放射性 电离辐射的放射性核素自发发射。 地面污染 在地面与高于地面2米之间的空气区域中每单位体积的污染物重量。 区域污染源 在一个较小区域范围内释放的不能列入点污染源类的非天然空气污染源。这种污染源可包括车辆和其他小型烧燃料发动机。 点污染源 位于空间可识别点的人为排放源。包括固定源,如污水处理厂、电厂、其他工业设施以及空间延伸范围较小的建筑物和房舍。 11 环境保护知识手册 非点污染源 扩散而无单一源点或不从特定出口进入承受河流的污染源。污染物一般会被暴雨径流从陆地冲走。常用的非点污染源类别有农业、森林、城市地区、采矿、建造、水坝和沟渠、土地处置和咸水浸入。 12 环境统计知识手册 第二部分 水环境 水资源 水在自然界中以固体、液体和气态三种聚集状态存在,分布于海洋、陆地(包括土壤)以及大气之中,通过水循环形成水资源。水资源包括经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 水资源总量 指评价区内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总量,即地表产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之和,不包括过境水量。 地表水 所有自然暴露于大气中的水,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溪流、积水、海洋、河口等。地表水还包括泉、井和其他直接受地表水影响的集水地。 地下水 处于地表以下(通常在蓄水层中)能够提供井水和泉水的淡水。由于地下水是饮用水的主要来源,因此人们越来越关心从地下蓄水槽中滤出农业和工业污染物或物质。 径流及径流量 流过地表最终返回河流的部分降雨、融雪或灌溉水。即陆地上接受降水后扣除损耗外,从地表和地下向流域出口断面汇集的水流。径流能够将空气中或土地上的污染物带到承受水体。径流量是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用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 计算公式为: 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及降水量 降水是指雨或雪从大气层降下并沉积在地面和水面。降水量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地面上积聚的深度。 13 环境保护知识手册 淡水 自然生成的且盐浓度很低的水。普遍公认淡水适合于通过提取和处理制成饮用水。 饮用水 按规定标准可以安全饮用和烹调的水。饮用水标准:根据现存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并参照悬浮物质、过量的盐类、异样的味觉和各种有害微生物的存在确定饮用水质量的标准。符合这些标准未必意味着纯净。 硬水 含有溶解盐类的碱性水,这种水妨碍某些工业过程,并使肥皂不产生泡沫。 酸碱值(PH) 测量一种液体的酸性或碱性的尺度。酸碱值0—7表示酸性,酸碱值7—14表示碱性,酸碱值7表示中性。 酸性降水(酸雨) 其酸度因吸收空气中的酸性污染物而增高的任何形式的降水(雨、雪、冰雹或雾)。 水质 水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器官感觉(与味觉有关的)性质。 包括饮用、娱乐、耕作、鱼类饲料、其他水生生物繁殖水质标准 和工农业过程等指定用途所要求的水质特定水平。 水质等级 包含水的污染或清洁度全部状况的水质类别。 水质指数 通常与水质等级相联系的污染物选定环境浓度的加权平均。 供水总量 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之和,不包括海水直接利用量。 用水总量 指分配给各类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之和,不包括海水直接利用。按用户特性分为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用水四大类。 农业用水 指农田灌溉用水、林果地灌溉用水、草地灌溉用水和鱼塘补水。 工业用水 指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于制造、加工、冷却、空调、 14 环境统计知识手册 净化、洗涤等方面的用水,按新水取用量计,不包括企业内部的重复利用水量。 生活用水 包括城镇生活用水和农村生活用水。城镇生活用水由居民用水和公共用水(含第三产业及建筑业等用水)组成;农村生活用水除居民生活用水外,还包括牲畜用水在内。 生态用水 仅包括人为措施供给的城镇环境用水和部分河湖、湿地补水,不包括降水、径流自然满足的水量。 化学需氧量(COD) 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一般是利用化学氧化剂(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将废水中可氧化物质(如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氧化分解,然后根据残留的氧化剂的量计算出氧的消耗量,以粗略地表示废水中有机物含量,反映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它是表明水体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程度的一项综合指标,也是评价水质好坏的主要依据,在我国属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必测项目之一。一般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克数表示(mg/L)。COD值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污染越重。目前常用的氧化剂主要是高锰酸钾(COD)和重铬酸钾(COD)。高锰酸钾(COD),适用MnCrMn于测定一般地表水,如海水。重铬酸钾(COD)对有机物反映较完全,Cr 适用于分析污染较严重的水样。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 简称生化需氧量。生化需氧量表示水中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用单位体积的污水所消耗的氧量(mg/L),BOD越高,表示水中需氧有机物质越多。 总有机碳(TOC) TOC是指水中所有有机污染物质中的碳含量,耗氧过程是高温燃烧氧化过程,即把有机碳氧化成二氧化碳,然后测得所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就可算出污水中有机碳的量。 总需氧量(TOD) TOD是指水中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碳氢化合物,含硫、含氮、含磷等化合物)燃烧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所需的氧 15 环境保护知识手册 量。 富营养化 缓慢老化过程。在此过程中湖泊或港湾演变成泥塘或沼泽,并最终消失。在富营养化期间,湖泊变得极其富于营养化合物(特别是氮和磷),以致海藻和其他微生植物生命过剩,从而造成湖泊堵塞,并最终干涸。营养物以污水,洗涤剂和化肥形式排入生态系统加速了富营养化。 磷 这种元素作为一种营养要素对生命不可或缺,但会促进湖泊或其他水体富营养化。 废水 工业生产过程或人类活动所排入环境或污水系统的用过的水或液体废产品(不论是否经过处理)。 工业废水排放量 指经过企业厂区所有排放口排到企业外部的工业废水量。包括生产废水、外排的直接冷却水、超标排放的矿井地下水和与工业废水混排的厂区生活污水,不包括外排的间接冷却水(清污不分流的间接冷却水应计算在废水排放量内)。 生活污水排放量 指城镇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量。一般用人均系数法测算。即生活污水排放量为城镇生活污水排放系数与城镇常住人口乘积。 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排放量 指排放的工业废水中所含汞、镉、六价铬、铅等重金属和砷、挥发酚、氰化物、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氨氮等一般无机物和有机物等污染物本身的纯重量。 汞(Hg) 汞是一种有毒的银白色一价和二价重金属元素,它是常温下唯一的液体金属,游离存在于自然界并存在于辰砂、甘汞及其他几种矿中。常常用焙烧辰砂和冷凝汞蒸气的方法制取汞,它主要用于科学仪器(电学仪器、控制设备、温度计、气压计)及汞锅炉、汞泵及汞气灯中[mercury]――元素符号Hg。通称“水银”。汞是一种重金属,汞及其化合物属于剧毒物质,可在体内蓄积,并会受到严重毒害。汞对人体的危 16 环境统计知识手册 害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肢体麻木和疼痛等。 镉 一种锡白色可延展的有毒二价金属元素,能高度磨光,当受弯曲时会发出破裂声。产于硫镉矿,也以少量含于锌矿石中,可作为副产品提取。主要为保护铁板、钢板做电镀及制造金属轴承之用 [cadmium]――元素符号Cd。 六价铬 铬是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一种元素,是人体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铬的化合物有二价、三价和六价三种,六价铬及其化合物都溶于水,毒性也最强,三价铬和二价铬毒性都很小。 砷 砷元素属于类金属,元素砷不溶于水和酸,几乎没有毒性,若暴露于空气中,极易被氧化成剧毒的三氧化二砷。常见的砷化合物有三氧化二砷(砒霜)、二硫化二砷(雄黄)、三硫化二砷(雌黄)、三氯化砷等。砷在自然界中多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于铅、铜、银、锑及铁等金属矿中,空气、水、土壤及动植物体内一般含量很少,不引起危害。但个别水源含砷量很高,长期饮用可引起慢性砷中毒。 挥发酚 酚类化合物是芳烃的含羟基衍生物,根据其挥发性分挥发性酚和不挥发性酚。自然界中存在的酚类化合物大部分是植物生命活动的结果,植物体内所含的酚称内源性酚,其余称外源性酚。酚类化合物都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均呈弱酸性,在环境中易被氧化。酚类化合物的毒性以苯酚为最大,通常含酚废水中又以苯酚和甲酚的含量最高。目前环境监测常以苯酚和甲酚等挥发性酚作为污染指标。 氰化物 氰化物是含有氰基(—CN)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分简单氰化物 、氰络合物和有机氰化物三种,简单氰化物最常见的是氰化氢、氰化钠和氰化钾,均易溶于水,进入人体后易解离出氰基,对人体有剧毒。 氨氮 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氨。氨氮主要来源于人和动物的排泄物,生活污水中平均含氮量每人每年可达2.5,4.5千克。雨水径流以及农用化肥的流失也是氮的重要来源。另外,氨氮还来自化工、 17 环境保护知识手册 冶金、石油化工、油漆颜料、煤气、炼焦、鞣革、化肥等工业废水中。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可导致水富营养化现象产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 废水各项污染物指标都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的外排工业废水量。 废水处理 使废水适于达到环境标准或其他质量标准的过程。可分为三大处理类型:机械处理、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 废水的物理处理 利用物理作用,将废水中的悬浮物、油类、可溶性盐类以及其他固体质分离出来,从而保护后续处理设施能正常运行,降低其它处理设施的处理负荷。废水的物理处理方法主要分为两类,即隔滤(如格栅、筛网、过滤、离心等)与分离(如沉淀、上浮等)。 废水的化学处理 向废水中投加某种化学物质,利用化学反应来分离、回收废水中的某些污染物质,或使其转化为无害物质。它的处理对象主要是水和废水中的无机或有机的(难以生物降解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主要的方法有化学混凝法、中和法、化学沉淀法和氧化还原法等。 废水的生物处理 利用微生物分解氧化有机物的这一功能,并采取一定的人工措施,创造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的环境,使微生物大量增殖,以提高其分解氧化有机物效率的一种废水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法分好氧和厌氧两大类。 好氧生物处理的进行需要有氧的供应,而厌氧生物处理则需保证无氧环境。 18 环境统计知识手册 第三部分 大气环境 大气 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按其成分可以概括为三部分:干燥清洁的空气、水汽和悬浮微粒。干燥清洁的空气主要成分是由氮、氧、氩、二氧化碳气体。 大气弥散 大气中气体或烟雾污染和稀释过程。 大气同化 有助于维持不同大气区域各种物质浓度的过程。 大气吸收 地球大气对太阳发射的大部分X射线以及紫外线和红外线辐射的吸收,可见光除外。这防止地球表面变得太热。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介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对流层 从地面向上延伸约10公里的大气层。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低层,其厚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在赤道低纬度区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为10,12公里;两极附近高纬度地区为8,9公里。夏季较厚,冬季较薄。对流层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且密度大。 平流层 对流层顶到50公里的大气层为平流层。在平流层下层,即30,35公里以下,温度随高度降低变化较小,气温趋于稳定,所以又称同温层;在30—35公里以上,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中间层 从平流层顶到80公里高度的一层称为中间层,该层空气更为稀薄,有强烈的垂直对流运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该层顶部温度可降至-83,-113?。 臭氧(O) 每个分子含有三个氧原子的具有刺激性的无色有毒气3 体。臭氧自然生存,其浓度约达空气百万分之0.01。浓度达到百万分之 19 环境保护知识手册 0.1时,被认为具有毒性。在平流层,臭氧提供了一个保护层,保护地球免遭紫外线辐射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有害效应。在对流层,臭氧是光化学烟雾的一个主要成分,严重影响人的呼吸系统。 臭氧层 距地球表面15—25公里上方的平流层低区,其中臭氧浓度较高。 南极上空15—20公里处臭氧柱总量的季节性减少。 臭氧层空洞 臭氧枯竭 指平流层臭氧受到破坏。在平流层臭氧保护地球免受有害的紫外线辐射。化学反应造成臭氧破坏、氢、氮、氯和溴的氧化物则从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臭氧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护伞,由于臭氧层有效地挡住了来自太阳紫外线的侵袭,才使得人类和地球的各种生物能够存在、繁衍和发展。臭氧层耗损的加剧,导致的后果将是十分严峻。 臭氧层减少和破坏主要危害包括: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增多,损坏人的免疫力,传染病发病率增加;威胁农业,破坏生态系统,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使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减缓农作物的生长,质量下降,导致减产;紫外线辐射还会损害海洋生物、浮游生物等整个水生生态系统,以及可能导致某些生物物种的减少和突变等。 空气污染指数 说明环境空气质量的数量尺度。指数是通过将各种空气污染物数字合并成单一的测量结果得出的。目前我国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 简称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空气污染指数是根据空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各项污染物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来确定污染指数的分级数值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限值。空气质量日报所用的空气污染指数的分级标准是: (1)空气污染指数(API)5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 20 环境统计知识手册 日均值一级标准; (2)(API)10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二级标准; (3)(API)20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三级标准; PI)更高值段的分级对应于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4)(A 影响的浓度限值。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和监测技术水平的提高,将调整增加其它污染项目,以便更为客观地反映污染状况。 目前主要包括:二氧化硫(SO)、一氧化碳(CO)、臭氧(O)、二23氧化氮(NO)、可吸入颗粒物(PM)。 210 空气质量标准 条例规定的在界定地区和指定的时期内不得超过的空气污染物水平。 室内空气污染 室内空气受到的化学、生物和物理污染。这种污染可能对人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在发展中国家,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物量烟雾、这种烟雾含有悬浮颗粒物、二氧化氮(NO)、二氧化2硫(SO)、一氧化碳(CO)、甲醛和多环芳烃。在工业化国家,造成室2 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除了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甲醛以外,还有氡、石棉、汞、人造矿物纤维、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过敏素、烟草、细菌和病毒。 温室气体 自然形成的和人类(生产与消费)活动产生的、并可促进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臭氧、氟利昂、氧化亚氮等。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已经发现近30种,其中二氧化碳起重要作用。甲烷、氟利昂和氧化亚氮也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决定地球温度的因素之一是由太阳辐射照到地球表面的速率和吸热 21 环境保护知识手册 后的地球将红外辐射线散发到空间的速率。长期来看,地球从太阳吸收的能量必须同地球及大气层向外散发的辐射能相平衡。大气中的水蒸汽、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臭氧、氟利昂等,可以使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这类气体自然形成的和人类(生产与消费)活动产生的,并可促进温室效应(全球变暖)。 通常用GWP(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全球变暖潜力)来反映温室气体的综合排放情况。GWP被定义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与一吨CO相2比,一吨温室气体的累计影响,其数值用CO当量表示。 2 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或微量气体逐步增加,并吸收长波辐射并再反射回地球,从而减少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大气层和地球表面将变得热起来,起到温室玻璃窗的作用,造成地球大气变暖。温室效应所造成主要危害:地球变暖,海平面在上升,全球水旱灾害增加,瘟疫流行;气候变暖农作物减产;气候变暖将造成缺水;气候变暖死亡率增加。 空气污染 空气中存在不能适当消散并干扰人的健康或福利或产生其他有害的环境影响的污染物质。 空气污染物 空气中存在的具有足够高浓度以致可对人、动物、植物或材料有害的物质。因此空气污染物可包括几乎任何天然或人工组成的能够被空气所载的物质形式。它们由固体微粒、液体微滴或气体或这些形式的混合所组成。 空气污染源 导致空气污染的活动,包括:农业活动、燃烧过程、产尘过程、制造活动、与核能有关的活动、喷漆、印刷、干洗等。 霾 由于存在悬浮尘埃微粒而形成的大气朦胧状态。 卷流 烟囱向四面八方排放的浓度变化不定的物质。 酸雨 指降水的PH(酸碱值)值低于5.6时,降水即为酸雨。煤炭 22 环境统计知识手册 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SO)和机动车辆排放的氮氧化物(NO)是酸雨2X的主要因素;其次气象条件和地形条件也是影响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降水酸度PH<4.9时,将会对森林、农作物和材料产生明显损害。 悬浮颗粒物(SPM) 来自燃烧过程、工业生产活动或自然来源的可经空气弥散的细微分裂固体或液体。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各种粒子的总称。其粒竟径大小,绝大多数在100微米以下。 可吸入颗粒物(PM) 指能悬浮于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 ?10微米的颗粒物。是一类可吸入颗粒物,大小是1厘米的十万分之一。可吸入颗粒物(也叫飘尘)是以颗粒形式分散在气流和大气中的污染物质,是总悬浮颗粒物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 微米的,易被鼻和嘴吸入的那部分颗粒物,此部分颗粒物可表示为PM。另一部分空气动力10 2.5微米)的颗粒物也表示为PM。可吸入颗粒物学当量直径更小(?2.5能经鼻和口腔吸入人体,它可通过人的呼吸按粒径大小沉积于呼吸道的各个部位。粒径大于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大部分能被鼻腔和咽喉部阻挡,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则可穿过鼻、咽进入肺部,其中只有粒径小于5微米的颗粒物才能沉积于呼吸道深部的肺泡内。 二氧化硫(SO) 主要由矿物燃料燃烧形成的刺激性无色重气体。2 它对人类和植物有害,并促成降水的酸性。酸雨一般将PH?5.6的降水称为酸雨。它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刺激人的呼吸系统,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甚至引起肺水肿和肺心性疾病。 一氧化碳(CO) 矿物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无色、无气味和有毒的气体。一氧化碳与人体的血红蛋白相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降低血红蛋白输送氧气的能力,造成体内缺氧,对人产生有害影响。我国空气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居住区一氧化碳日平均浓度低于4.00毫克/立方米。 二氧化碳(CO) 矿物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无色、无气味和无毒的2 气体,对人体无显著危害作用,通常是环境空气的一部分。它也由生物 23 环境保护知识手册 (植物和动物)呼吸所产生,并被认为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温室气体。 氮氧化物(NO) 氮氧化合物种类很多,它是一氧化氮(NO)、一X 氧化二氮(NO) 、二氧化氮(NO) 、三氧化二氮(NO)等氮氧化物的总称。2223 其中占主要成分的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以NOx(氮氧化物)表示。一氧化氮在大气中出现的浓度对人体不会产生有害影响,但它转变为二氧化氮时就具有腐蚀性和生理刺激性,当其含量在100 PPM以上时几分钟就能致人和动物死命,当吸入浓度为5PPM的二氧化氮时,几分钟就能危害人和动物的呼吸系统。NO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用的煤、x 石油等燃料燃烧的产物(包括汽车及一切内燃机燃烧排放的NO) ;其x次是来自生产或使用硝酸的工厂排放的尾气。当NO与碳氢化物共存于x 空气中时,经阳光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光化学烟雾,它是一种有毒性的二次污染物。 氟化物 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以气态与颗粒态形成存在的无机氟化物。主要来源于含氟产品的生产,磷肥厂、钢铁厂、冶炼厂等工业生产过程。氟化物对眼睛及呼吸器官有强烈刺激,吸入高浓度的氟化物气体时,可引起肺水肿和支气管炎。长期吸入低浓度的氟化物气体会引起慢性中毒和氟骨症,使骨骼中的钙质减少,导致骨质硬化和骨质疏松。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城市地区日平均浓度7微克/立方米。 铅及其化合物 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其化合物对健康具有很大毒害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汽车排出的废气。铅进入人体,可大部分蓄积于人的骨骼中,损害骨骼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对男性的生殖腺也有一定的损害。引起临床症状为贫血、末梢神经炎,出现运动和感觉异常。我国尿铅80微克/升为正常值,血铅正常值小于50微克/毫升。 烟 物质不完全燃烧后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 粉尘 粉尘系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小固体粒子,能因重力作用发 24 环境统计知识手册 生沉降。粉尘的粒子尺寸范围,在气体除尘技术中,一般为1—200微米左右。 SO排放总量 指报告期内生活及其他SO排放量和工业SO排放222量之和。 生活及其他SO排放量 生活及其他SO排放量以生活及其他煤炭22 消费量和其含硫量为基础,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生活及其他SO排放量=生活及其他煤炭消费量×含硫量×0.8×2 2 工业SO排放量 指报告期内企业在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排2 入大气的SO总量,计算公式为: 2 工业SO排放量=燃料燃烧过程中SO排放量+生产工艺过程中SO排放量 222 燃料燃烧过程SO排放量 指燃料燃烧过程中排入大气的SO量。22它可以根据实测、物料衡算或排放系数计算求得。 生产工艺过程SO排放量 指在生产工艺过程中排入大气的SO22量。它可以根据实测、物料衡算或经验公式计算求得。 烟尘排放量 指报告期内生活烟尘和工业烟尘排放量之和。 生活及其他烟尘排放量 指除工业生产活动以外的所有社会、经济活动及公共设施的经营活动中燃煤所排放的烟尘纯重量。 工业烟尘排放量 指企业厂区内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中夹带的颗粒物排放量。 工业粉尘排放量 指报告期内企业排入大气的粉尘量。工业粉尘指在生产工艺过程中排放的能在空气中悬浮一定时间的固体颗粒。 工业SO排放达标量 指排入大气的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二氧化硫2 量。 工业SO排放达标率 指工业SO排放达标量占工业SO排放量的222百分率。 工业烟尘排放达标量 指排入大气的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烟尘量。 25 环境保护知识手册 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 指工业烟尘排放达标量占工业烟尘排放量的百分率。 工业粉尘排放达标量 指排入大气的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粉尘量。 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 指工业粉尘排放达标量占工业粉尘排放量的百分率。 工业SO去除量 指报告期内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废气经过各种废2 气治理设施处理后,去除的二氧化硫量。 燃料燃烧过程SO去除量 指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过各2 种废气治理设施后去除的SO量,它可以根据实测、物料衡算或经验公2 式计算求得。 生产工艺过程SO去除量 指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过各2 种废气治理设施后去除的SO量,它可以根据实测、物料衡算或经验公2 式计算求得。 工业烟尘去除量 指报告期内企业利用各种废气治理设施去除的烟尘量。 工业粉尘去除量 指报告期内企业对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过各种废气治理设施处理后去除的粉尘总重量。 26 环境统计知识手册 第四部分 固体废物 废物 属于生产者就其自身的生产、转换或消费目的而言不再有任何用途,而想要处理的非主要产品(即为投放市场而生产的产品)的物料。废物可产生于原材料的提取、原材料加工成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最终产品消费和其他人类活动期间。在产生地再循环或再利用的残积物除外。 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来自人类活动的许多环节,包括生产过程和生活过程,它越来越严重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一方面固体废物对环境特别是城市近郊具有很大的潜在威胁,处理难度也很大;另一方面固体废物作为二次资源,还具有一定的利用潜力。按组成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按形态分为固体和泥状废物;按来源分为工业废物、矿业废物、城市垃圾、农业废物和放射形废物;按危害程度分为有害废物和一般废物;较多的是按来源分类。 固体废物分类 固体废物分类的方法很多,按组成可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按形态可分为固体(块状、粒状、粉状)的和泥状(污泥)的废物;按来源可分为工业废物、矿业废物、城市垃圾、农业废物和放射性废物;按其危害状况可分为有害废物和一般废物,但较多的是按来源分类。 工业废物 也称工业固体废物。是从工矿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出来的废物,通常又叫废渣。工业废渣主要包括:冶金废渣、采矿废渣、燃料废渣、化工废渣、建材工业废渣。 冶炼废渣 金属冶炼过程中或冶炼后排出的所有残渣废物,比如高炉矿渣、钢渣、有色金属渣、粉尘、污泥、废屑等。 27 环境保护知识手册 采矿废渣 在各种矿石、煤炭的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炉渣。包括的范围很广,有矿山的剥离废渣、掘进废石、各种尾矿等。 燃料废渣 主要是工业锅炉,特别是燃煤的火力发电厂排出大量粉煤灰和煤渣。 化工废渣 化学工业生产中排出的工业废渣主要包括电石渣、碱渣、磷渣、盐泥、铬渣、废催化剂、绝热材料、废塑料、油泥等。这类废渣往往含大量的有毒物质,对环境的危害极大。 建材废渣 建材工业生产中排出的工业废渣有:水泥、粘土、玻璃废渣、砂石、陶瓷、纤维废渣等。 城市废物(城市垃圾) 主要是由居民生活及机关团体和其他公共设施(如医院、公园、商店及市政部门)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废纸、厨房垃圾(煤灰、食物残渣)、废塑料、废电池、树叶、脏土、碎砖瓦、污水污泥等。这类固体废物与农业环境的关系较为密切。居住区、商业区和公职部门产生的废物,由地方当局收集运往一个中心地点进行处理和/或处置。 农业废物 各种农业活动产生的废物,比如农作物收割、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过程产生的的废物。主要是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类粪便等。 放射性废物 包括核燃料生产、加工,同位素应用,核电站、核研究机构、医疗单位、放射性废物处理设施产生的废物。如尾矿、污染的废旧设备、仪器、防护用品、废树脂、水处理污泥以及蒸发残渣等。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状、半固体状和高浓度液体状废弃物的总量。包括危险废物、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放射性废物、脱硫石膏和其他废物等;不包括矿山开采的剥离废石和掘进废石(煤矸石和呈酸性或碱性的废石除外)。酸性或碱性废石是指采掘的废石其流经水、雨淋水的PH值小于4或PH值大于10.5者。 28 环境统计知识手册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危险废物产生量+冶炼废渣产生量+粉煤灰产生量+炉渣产生量+煤矸石产生量+尾矿产生量+放射性废物产生量+脱硫石膏产生量+其他废物产生量。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处置往年贮存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危险废物 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瀑炸性、易燃性、易氧化性、毒性、腐蚀性、易传染性疾病等危险性之一的废物。 粉煤灰 又称飞灰和烟道灰。指燃煤电厂锅炉、煤粉炉在燃煤过程中产生的烟气中的细灰,主要从烟道气体收集而得,应与其烟尘去除量基本相等。 炉渣 指企业燃烧设备从炉膛排出的灰渣,不包括燃料燃烧过程中去除的烟尘。 煤矸石 指与煤层伴生的一种含碳量低、比煤坚硬的黑色岩石。通常由煤矿开采、洗煤及耗煤单位排出。 尾矿 指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矿石经过选矿或水冶作业后,存于水溶液中的残留脉石、矿砂等,统称为尾矿。尾矿产生量是指选矿厂和水冶厂排出的尾矿量,包括赤泥。选矿厂包括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石的选矿厂。赤泥指以铝土矿为原料的氧化铝厂的生产废料。 4放射性废物 指含有天然放射性核素,并其比活度大于210Bq/kg*的尾矿砂、废矿石及其他放射性固体废物(指放射性浓度或活度或污染水平超过规定下限的固体废物)。 脱硫石膏 指发电厂用于脱硫的湿式石灰石/石膏法工艺中,吸收剂与烟气中SO等反映后生成的副产物。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设备每处2 理一吨二氧化硫大约产生脱硫石膏2.7吨。 29 环境保护知识手册 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 指报告期内企业以综合利用或处置为目的,将固体废物暂时贮存或堆存在专设的贮存设施或专设的集中堆存场所的量。专设的固体废物贮存场所或贮存设施必须有防扩散、防流失、防渗漏、防止污染大气、水体的措施。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 指企业通过回收、加工、循环、交换等方式,从固体废物中提取或者使其转化为可以利用的资源、能源和其他原材料的固体废物量(包括当年利用的往年工业固体废物累计贮存量)。如用作农业肥料、生产建筑材料、筑路等。综合利用量由原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统计。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 指企业将固体废物焚烧或者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场所并不再回取的工业固体废物量(包括当年处置的往年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指企业将所产生的固体废物排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场所以外的量。不包括矿山开采的剥离废石和掘进废石(煤矸石和呈酸性或碱性的废石除外)。排放方式如: (1)向水体排放废油类、废酸碱及其他高浓度液态废物; (2)向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海洋的滩场和岸坡倾倒、堆放和存贮废物; (3)利用渗井、渗坑、渗裂隙和溶洞倾倒废物; (4)向路边、荒地、荒滩倾倒废物; (5)未经环保部门同意作填坑、填河和土地填埋固体废物; (6)混入生活垃圾进行堆置的废物; (7)未经海洋管理部门批准同意,向海洋倾倒废物; (8)其他去向不明的废物。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计算公式是: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贮存量-(综合利用量- 30 环境统计知识手册 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处置量-处置往年贮存量) 废物处置 消除废物的技术,包括垃圾填埋、密封、地下处置、海洋倾弃以及所有其他处理方法。 废物管理 废物管理活动包括?废物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控制、监测和管理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通过生产过程改进、重复使用和再循环防止废物产生。 废物收集 由市政服务或类似机构,或由公营或私人公司、专门企业或政府将废物收集或运送到处理或排放地。城市废物的收集可以是有选择的,就是说,为某特定种类产品而进行的,也可以是无区分的,换言之,同时涵盖所有各种废物。 有害(危险)固体废物 有害固体废物,国际上称之为危险固体废物。这类废物泛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毒性、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爆炸性、传染性,而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健康和环境造成很大的实际或潜在危险的废物。198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已经将有害废物污染控制问题,列为全球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 固体废物处置 指未回收或再循环的垃圾的最终处置或安全处置,这是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末端环节,是解决固体废物的归宿问题。固体废物处置方法包括海洋处置和陆地处置两大类: 海洋处置 主要分为海洋倾倒与远洋焚烧两种方法。随着人们对保护环境生态重要性认识的加深和总体环境意识的提高,海洋处置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 陆地处置 包括土地耕作、工程库或贮留池贮存、土地填埋以及深井灌注几种。其中土地填埋法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有害(危险)废物处理 可分为两类处理:?有害废弃物物理处理:这种方法包括相分离,诸如通过氧化塘处理、过滤或离心分离和固化成硬物以作废渣填埋处理;?有害废物热处理:废物高温氧化,使之转化 31 环境保护知识手册 为气体和固体残渣。 固体废物管理 从产生来源经回收过程到处置的废物监督处理。 32 环境统计知识手册 第五部分 城市环境 城市 是一定区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人口等的集中之地和中心所在。我国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城市面积 指城市行政区域内市区的全部土地面积。包括水域面积,不包括市辖县和市辖市 建成区面积 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一般是指建成区外轮廓线所能包括的地区,也就是这个城市实际建设用地所达到的范围。 城市建设用地 指城市用地中除水域与其他用地之外的各项用地面积,即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九大类用地。 住用地 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1)居 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 (2)公共设施用地 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3)工业用地 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包括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用地,不包括露天矿用地,该用地应归于水域和其他用地。 (4)仓储用地 指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包括普通仓库用地,危险品仓库用地,露天堆放货物的堆场用地等。 33 环境保护知识手册 (5)对外交通用地 指铁路、公路、管道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交通运输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6)道路广场用地 指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道路、广场和社会停车场(库)等用地。 (7)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指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包括其建筑物、构筑物及管理维修设施等用地。 (8)绿地 指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公共绿地及生产防护绿地,不包括专用绿地、园地和林地。 (9)特殊用地 指特殊性质的用地。包括军事用地、外事用地及保安用地等。 城市供水 指通过供水设施向单位和居民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用水的活动,包括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 (1)公共供水 指公共供水企业以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单位和居民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提供用水。 (2)自建设施供水 指用水单位以其自行建设的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主要向本单位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提供用水。 城市供水总量 指报告期内供水企业(单位)供出的全部水量,包括有效供水量和漏损水量。有效供水量指水厂将水供出厂外后,各类用户实际使用到的水量,包括售水量和免费供水量。漏损量指在供水过程中由于管道及附属设施破损而造成的漏水量、失窃水量以及水表失灵少计算的水量。 售水量 指报告期供水企业(单位)收费供应的水量。统计时,仅对本地售水量进行分类统计。不包括销往本区域外的售水量。计算公式: 售水总量,生产运营用水+公共服务用水+居民家庭用水+其他用水 (1)生产运营用水 指在城市范围内生产、运营的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单位在生产、运营过程中的用水。 34 环境统计知识手册 (2)公共服务用水 指为城市社会公共生活服务的用水。包括行政事业单位、部队营区和公共设施服务、社会服务业、批发零售贸易业、旅馆饮食业以及社会服务业等单位的用水。 (3)居民家庭用水 指城市范围内所有居民家庭的日常生活用水。包括城市居民、农民家庭、公共供水站用水。 免费供水量 指无偿供应的水量,比如有些地方的消防用水,特困居民免收水费的水量等。 用水人口 指由城市供水设施供给居民家庭用水的人口,包括农业用水人口、非农业用水人口等。用水人口数可以按当地总人口减去供水设施没有供应到的区域人口。 城市生活用水量 为城市公共服务用水与城市居民家庭用水之和。 城市用水普及率 指报告期末城市用水人口数与城市人口总数的比率。 集中供热面积 指供热企业(单位)向城市各类房屋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供热的全部建筑面积。 城市用气普及率 指报告期末使用燃气的城市人口数与城市人口总数的比率。其中燃气包括人工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三种。 城市污水处理率 指城市污水处理量与城市污水排放总量的比率。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指报告期内通过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量与污水排放总量的比率。 城市生活垃圾 指城市日常生活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包括居民生活垃圾、商业垃圾、集市贸易市场垃圾、街道清扫垃圾、公共场所垃圾和机关、学校、厂矿等单位的生活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 指报告期内收集和运送到垃圾处理厂(场)的生活垃圾数量。 35 环境保护知识手册 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指用卫生填埋、堆肥、焚烧等工艺方法对生活垃圾进行的处理。 (1)卫生填埋 指按卫生填埋技术标准采取防渗、压实、覆盖和气体、渗沥水治理等工程技术措施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 (2)堆肥 指利用生物分解方法,使生活垃圾在一定的温度下发酵 ,将垃圾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成对环境不再产生污染,施于土壤后不再对植物生长产生危害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包括好氧堆肥法和厌氧堆肥法。 (3)焚烧 指生活垃圾经过焚烧炉焚烧,达到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的处理方法。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 指用卫生填埋、堆肥、焚烧等工艺方法处理生活垃圾的总量。即生活垃圾在无害化处理厂(场)处理的垃圾总量。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指报告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与生活垃圾产生量比率。在统计中,由于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易取得,可用清运量代替。“垃圾清运量”在审核时要与城市总人口(包括暂住人口)对应,一般城市人均日产生垃圾为1kg左右。 城市供热 指向热用户供应热能的技术。按规模可分为:集中供热和分散供热;按热源形式可分为热电厂供热、锅炉房供热、工业余热供热和其他热源形式供热;按供热能源分为煤、燃气、电、地热、核能和太阳能等。按照供热方式分为热水和蒸汽两种。 集中供热 指从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热网向城市的热用户供给生产和生活热能的方式。要求具有一定的规模:大、中城市供热设备的单机容量在7兆瓦及以上(锅炉单台容量在10吨/时及以上),民用建筑供热面积在10万平方米及以上;小城市供热设备的单机容量在3兆瓦及以上(锅炉单台容量在4吨/时及以上),民用建筑供热面积在4万平方米及以上。工业供热能力不得小于7兆瓦(单台锅炉容量不小于10吨/时)。 36 环境统计知识手册 城市公共交通 指城市中供公众乘用的、经济方便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总称,包括公共汽车、电车、轨道交通(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索道、缆车)、出租汽车、公共轮渡等客运交通设施。 (1)公共汽电车 指在城市中按照规定的线路、站点和时间运营,供公众乘坐的客运车辆。 指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大运量的城市地铁、轻轨等(2)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公共客运系统。 客运总量 指报告期公共交通运送乘客的总人次,包括付费乘客和不付费乘客人次。 付费客运量计算方法: (1)普通乘客依据售出普通客票张数计算人次,单程客票每张计算1人次,往返客票每张计算2人次; (2)无人售票运营车辆,以实收金额折算乘客人次; (3)可用IC卡付费的运营车辆,乘坐只需刷卡一次的,实际乘客人次按实际刷卡次数计,乘坐需上下车各刷卡一次的,实际乘客人次按实际刷卡次数除以2计; (4)团体包车按实际载客人数计算,单程运送每人计算1人次,往返运送每人计算2人次,如实际载客人数不易计算时,亦可按车辆客位数计算;旅游客票不论到达几个旅游点,一张客票只计算1人次,购往返票的按2人次计算; (5)纸质月(季)票乘客人次等于月(季)票张数乘以每张月(季)票月(季)乘车次数。每张月(季)票月(季)乘车次数由近期客流调查资料确定。无客流调查资料的城市月票乘车次数大中城市按120人次计算,小城市按90人次计算,季票乘车次数分别按360和270人次计算。不付费客运量计算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抽样调查确定。 城市绿地 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 37 环境保护知识手册 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绿化覆盖面积 指城市中的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的绿化种植覆盖面积、屋顶绿化覆盖面积以及零散树木的覆盖面积。乔木树冠下重迭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不能重复计算。 绿地面积 指报告期末用作园林和绿化的各种绿地面积。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的面积。(城市绿地分类表附后) (1)公园绿地 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它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生产绿地 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 (3)防护绿地 指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4)附属绿地 指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 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5)其他绿地 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 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 38 环境统计知识手册 公园 指常年开放的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休闲等活动,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景观优美的公园绿地。包括综合性公园、儿童公园、文物古迹公园、纪念性公园、风景名胜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带状公园等。不包括居住小区及小区以下的游园。统计时只统计市级和区级的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和带状公园。并按每个公园分别填报。 公园面积 指报告期末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和带状公园的全部占地总面积。即公园内的园路及铺装场地,管理建筑用地,游览、休憩、服务公用建筑用地,绿化用地及水域面积的总和。其中:水域面积指报告期末公园区域面积内的水面面积。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指报告期末区域内城市人口平均每人拥有的公共绿地面积。公共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的市级、区级、居住区级各类公园、街旁游园,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其中居住区级公园应不小于一万平方米,街旁游园的宽度不小于八米,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指报告期末建成区内绿化覆盖面积与建成区面积的比率。其中,绿化覆盖面积指城市中的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包括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的绿化种植覆盖面积、屋顶绿化覆盖面积以及零散树木的覆盖面积。乔木树冠下重叠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不能重复计算。 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 指在城市建成区内建成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要求烟尘控制区面积。烟尘控制区,指在以城市街道或以行政区为单位划定的区域内,对各种锅炉、窑炉、茶炉及饮食业和集体饮食的大灶排放的烟气黑度,各种锅炉、炉窑排放的烟尘浓度,进行定量控制,并达到相应标准的区域。 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 指在城市建成区内建成并达到国家规定 39 环境保护知识手册 标准要求的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环境噪声达标区,指在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对工业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进行强化管理,综合整治,达到规定要求的城市区域。 40 环境统计知识手册 第六部分 附录 附录一: 环境及环境统计组织机构 1.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72年成立的促进和协调提高对环境变化的科学认识和发展管理手段等活动的国际组织。 2.联合国统计司 联合国统计司(UNSD)(前联合国统计处),负责收集、汇编和散发国际统计数据、改进统计方法学、实质性支持统计方面的技术合作和促进国际统计工作协调的机构。 3.世界大自然基金(WWF) 旨在通过保存生物多样性、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促进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污染和浪费使用来养护自然和生态过程。 4.世界保护联盟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是一个国际组织,专职在世界的自然环境保护。该联盟于1948年在瑞士格兰德(Gland)成立。由全球81国家、120位政府组织、超过800个非政府组织、10,000个专家及科学家组成,共有181个成员国。IUCN旨在影响、鼓励及协助全球各地的社会,保护自然的完整性与多样性,并确保在使用自然资源上的公平性,及生态上的可持续发展。IUCN的三大支柱:会员组织、6个科学委员会、专业秘书长。 5.欧洲环境经济资料收集系统(SERIEE) 该系统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支出数据和关于自然资源使用和管理和经济数据。将尽可能与诸如所产生或避免的废物和其他污染物数量以及水和其他资源利用等物理数据建 41 环境保护知识手册 立联系。该系统旨在形成国民核算的一系列附属帐户。 6.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简称IPCC)于1988年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88年联合建立的政府间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对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的现状,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潜在影响,以及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可能对策进行评估。 IPCC的工作就是为政府决策人提供气候变化的相关资料。机关本身不做任何科学研究,而是检阅每年出版数以千计有关气候变化的论文,并每五年出版评估报告,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气候变化的“现有知识”。 IPCC由三个工作小组组成。第一个工作小组负责从科学层面评估气候系统及变化,即报告对气候变化的现有知识,如气候变化如何发生、以什么速度发生。第二个工作小组负责评估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以及天然生态的损害程度、气候变化的负面及正面影响和适应变化的方法,即气候变化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可以减少这些影响。第三个工作小组负责评估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或缓和气候变化的可能性,即研究如何可停止导致气候变化的人为因素,或是如何减慢气候变化。 42 环境统计知识手册 附录二: 我国环境管理八项制度 一、老三项制度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止新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又称环境质量预断评价,是指对可能影响环境的重大工程建设、规划或其他开发建设活动,事先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估的制度。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 2.“三同时”制度 “三同时”制度是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环保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简称“三同时”制度。“三同时”制度是我国早期一项环境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它来自70年代初防治污染工作的实践。这项制度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在控制新污染的道路上迈上了新的台阶。在全面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1986年又对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由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国家计委、国家经委联合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具体规定了"三同时"内容。 凡改建、扩建和进行技术改造的工程,都必须对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同时进行治理。 建设项目建成后,其污染物的排放必须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和符合环境保护的有关法规。 3.排污收费制度 43 环境保护知识手册 排污收费制度,是指一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生产经营者,按照国家的规定和标准,缴纳一定费用的制度。我国从1982年开始全面推行排污收费制度到现在,全国(除台湾省外)各地普遍开展了征收排污费工作。目前,我国征收排污的项目有污水、废气、固废、噪声、放射性废物等五大类113项。 二、新五项制度 1.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通过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具体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污染的单位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这一制度明确了一个区域、 一个部门及至一个单位环境保护的主要责任者和责任范围,理顺了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关系,从而使改善环境质量的任务能够得到层层落实。这是我国环境环保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 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城市环境综合定量考核,是我国在总结近年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是通过定量考核对城市政府在推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的活动予以管理和调整的一项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3.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是指凡是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必须按规定程序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所拥有的排污设施、污染物处理设施及正常作业情况下排污的种类、数量和浓度的一项特殊的行政管理制度。排污申报登记是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基础。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总量控制为基础,规定排污单位许可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方式等的一项 44 环境统计知识手册 新的环境管理制度。 我国目前推行的是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 4.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污染集中控制是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为保护环境所建立的集中治理设施和所采用的管理措施,是强化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污染集中控制,应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目的,依据污染防治规划,打基础按照污染物的性质、种类和所处的地理位置,以集中治理为主,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佳效果。 5.限期治理污染制度 限制治理制度,是指对污染危害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区域采取的限定治理时间、治理内容及治理效果的强制性行政措施。 45 环境保护知识手册 附录三: “十一五”时期人口资源环境主要指标 “十一五”时期人口资源环境主要指标 指 标 2005年 2010年 年均增长(%) 属性 全国总人口(万人) 130756 136000 ,8‰ 约束性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20] 约束性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30] 约束性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0.45 0.5 [0.05] 预期性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55.8 60.0 [4.2] 预期性 耕地保有量(亿公顷) 1.22 1.2 -0.3 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 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 18.2 20.0 [1.8] 约束性 注:GDP为2005年价格,带[ ]的为五年累计数,主要污染物指二氧化硫(SO)和化学需氧量,COD,。 2 预期性指标是国家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并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方向和力度,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努力争取实现。 约束性指标是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政府责任的指标,是中央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共利益领域对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 46 环境统计知识手册 附录四: 污染物排放量统计的基本计算方法 在我国目前环境统计工作中,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通常采用三种方法,即实测法、物料衡算法和排放系数法。 (一)实测法 是通过实地测量废气、废水的排放量及外排废水、废气中其污染物的浓度及流量,并同时取样分析所含污染物的浓度,然后计算得出污染物质排放总量。计算公式为: G=K*Q*C ii -6-9式中:K表示单位换算系数,对废水取10,对废气取10 G表示废水(废气)中某污染物绝对排放量(吨/年) i 3Q表示废水(废气)排放总量(吨/年或/标米/年) 3C表示某污染物实测算术平均浓度(毫克/升或毫克/标米) i 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经常需多次测定样品,得到多个实测数值。同时在计算中,要注意浓度及流量计算单位的换算,保证计算量纲一致性。 CCCC,,,,,,,123nC ,in C表示第n次测定浓度值。 n n表示测定次数。 (二)物料衡算法 是计算物质质量转化的方法。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对于自然界的任何系统而言,进入系统的物料量必等于排出的物料量和过程中的积累量。即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物料量等于产品重量和物料流失量。物料衡算式: 47 环境保护知识手册 进入系统的物质量(?G)=系统输出的物质量(?G)+系统内入出积累的物质量(?G) 积 1.稳定系统生产过程的物料衡算,即系统的积累项为0时,系统处于稳定状态。物料衡算式为: G,G,G,G,,,,12入出 G投入物料总和 入 G产出量总和 出 G所得产品质量数的总和 1 G物料或产品流失量总和。 2 2.存在化学变化系统过程的物料衡算,平衡式中必须增加化学反应物的消耗项和产生项。物料衡算式为: ?G+?G=?G+?G 输入产生输出消耗 (三)排放系数法 是指在正常技术经济和管理条件下,生产某单位产品所产生(或排放)的污染物数量的统计平均值,排放系数也称排放因子。应用排放系数可以很方便地根据产品产量或生产规模计算出污染物的排放量。 计算公式为: G,K,Wii G表示污染物的年排放量 i K表示污染物的排放系数 i W表示产品年产量 48
本文档为【环境保护知识手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743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2KB
软件:Word
页数:59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6
浏览量: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