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区建设教案

社区建设教案

举报
开通vip

社区建设教案 《社区建设与管理》教案 第一章 社区 第一节 社区概念的由来与发展 一、社区建设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1、雷洁琼:民政工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 (1)、社区建设是城市民政工作的主战场 思考:?是农村民政工作的主战场 (2)社区工作在西方是一门学科 (3)在大陆:社区工作是 ①社区的各项事务性工作; ②逐渐走向一门学科 (4)将事务性的社区工作与学科性的社区工作融合 2、社会工作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少年社工、老年人社工、残疾人社工、矫治社工、妇女社工、农民工帮扶等项社工都必须依托社...

社区建设教案
《社区建设与管理》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第一章 社区 第一节 社区概念的由来与发展 一、社区建设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1、雷洁琼:民政工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 (1)、社区建设是城市民政工作的主战场 思考:?是农村民政工作的主战场 (2)社区工作在西方是一门学科 (3)在大陆:社区工作是 ①社区的各项事务性工作; ②逐渐走向一门学科 (4)将事务性的社区工作与学科性的社区工作融合 2、社会工作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少年社工、老年人社工、残疾人社工、矫治社工、妇女社工、农民工帮扶等项社工都必须依托社区进行,它本身就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社区概念的提出 1、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1987年首次提出这一概念。 英译本:《Community and Society》 中译本:费孝通《共同体与社区》/《社区与社会》 2、概念的实质:(腾氏)有相同的价值取向、人口同质性较强、人际密切、守望相助,共同信仰、共同风俗。 三、社区概念的演义 1、从社会群体过程的角度界定社区; 2、从社会系统、社会功能的角度界定社区(姓“社”不姓“区”); 3、从地理区划界定社区(既姓“社”又姓“区”); 4、从归属感、认同感及社会参与角度界定社区; 5、从价值观、生活方式的角度界定社会。 四、社区概念提出的社会背景 德国工业革命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50年代出现了世界市场; 1871年通过普法战争完成统一; 所以社区建设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五、社区概念引入中国 1、20世纪30年代燕京大学在校生费孝通在译英译本滕尼斯著作时,创造了译语中的“社区”一词,其本质以地区为范围人们在地缘基础上结成的互助合作的亲属群体。 2、社会、社区、社群之不同 (1)、社区是社会,但它是一定范围内的社会。 (2)、社区是人群群体,但它应是一种具有充分的社会交往,共同意识、共同利益的人群。 3、社区的定义: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范围内的具有互动关系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第二节 社区的构成要素 一、社区的地域性要素(简述地域性在社区概念中的意义?) 1、舍去“地域性”,社区将等同于社会; 2、为了更好的区别于人们发生互动关系的政治性社群、职业性社群,他们皆是可以跨区域的群体; 3、可以在社区的外延上更好的与国家、城市等概念相互区分; 4、地域性是划分社区的依据; (1)、自然地理条件:地貌特征、自然资源、空间范围。 (2)、人文地理条件:人文景观、建筑设施。 二、社区的人口要素 1、社区人口是指居民在本社区范围的居民,非本区域内的居民排除在外。(居民相对于村民而言,职业有较大的不同。) 2、其他社会群体的人口要素则是可以跨区域的。 3、社区人口的子要素: (1)、数量 (2)、质量:健康、文化、教育、思想道德、人际 (3)、人口结构:性别、年龄、职业 (4)分布:人口活动的空间分布:设施分布 人口的密度:人口的空间分布 (5)人口流动 4、社区人口要素的本质特征: 以一定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生活劳动的人群即人口的互动性(老死不相往来)。 三、社区的管理机构:功能 1、社会控制(维稳); 2、组织共同活动; 3、管理支配社区资源; 4、制定实施社区规划; 5、促进有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四、社区的生活设施 1、生产设施:企业 2、文教体设施:小学、幼儿园、社区老年大学 3、医疗卫生设施:社区卫生服务站、驻社区的诊所、社区计生站、康复机构 4、管理设施:社区党支部、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站、办公室、会议室、市民学校 5、日常生活设施:垃圾站、公厕、垃圾桶、商店、邮局、银行、公交站 6、福利设施:托老所、托儿所、托管中心、残疾人康复站、青少年/老年人活动中心 五、社区文化心理要素 1、特色文化: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风俗习惯、语言等构成社区文化要素,舍此社区成员便难以沟通。(十里不同俗) 2、社区意识: (1)社区居民对自己所属的社区有一种认同、喜爱和依恋的情感,由此形成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我们感。 (2)、城市人口的异质性,尤须促进社区意识的形成。 (3)、社区意识的促成:活动、互动。 第三节 社区的分类 一、以社区的发展状况为标准来划分: 1、传统社区 2、发展中社区 3、现代社区 二、按社区功能来划分:经济、政治、文教、军事、特殊 三、按社区区域特征来划分:城市、农村、城镇社区 四、按社区的形成方式来划分:自然性、法定性、专能性 五、按社区建设实施模式来划分: 1、地缘型社区 2、小区型社区(越来越多) 3、单位型社区(越来越少) 4、综合型社区 5、功能型社区 第四节 社区的结构 一、社区结构的涵义: 1、涵义:社区结构是指社区各要素的内部及相互间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或构成的方式。(关键:各要素间稳定的关系。) 2、社区结构分析的特征:对社区要素和类型的分析是有形的分析;对结构和功能的分析则是从抽象性对社区进行无形分析,从理论角度深层次的分析。 二、社区结构分析: 1、社区的经济结构 (1)、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城市“退二进三”。 (2)、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因地制宜。 (3)、职业结构:社区人口的职业比例。 (4)、交换、分配、消费结构:生产关系。 a、第二分配:慈善募捐 b、依据社区人口需求定消费结构 (5)、资源的结构: a、自然资源的结构及空间分布:花草苗木 b、人文资源的结构及空间分布:雕塑、仿古 2、社区的人口结构: (1)、人口的自然资源 a、性别结构:联合国规定的性别比例为104:100 ①、职业圈:纺织社区、钢铁社区 ②、光棍村:穷 ③、重男轻女 b、年龄结构:因年龄结构定社区服务的项目和设施。 ①、幼儿 ②、青少年 ③、老人:石桌子、石椅子 (2)、人口的社会结构 a、职业结构:工作水平、兴趣、情趣 b、婚姻家庭结构:单亲、丁克、四二一、空巢 c、教育文化结构:情趣、职业、子女 d、宗教信仰结构:民族、外来文化、富裕(供活佛) (3)、人口地域结构 a、自然地理结构:社区划分的主要依据 b、行政结构:地广人稀、人稠地狭 c、城乡结构:户口制度松动、政策 3、社区的区位结构 (1)、涵义:是指社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它的各个部门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分布状况。 (2)、区位的划分:生产区、生活区、娱乐区、文化区、科技区、疗养休闲区、服务区、商业工贸区。 (3)、区位模式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第五节 社区的功能 一、经济生活功能 1、涵义:为社区成员提供衣食住行等基本必须品和服务并提供就业和谋生的机会。 2、提供者:社区内的各经济组织,社区再就业发展发展了第三产业,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社区经济的辐射作用。 二、社区的社会化功能 1、社会改变人,环境改变人 2、社区设施改变人 (硬件)行为幅度文明 3、社区文化改变人 (软件)社区意识、精神文明 4、社区制度改变人 规范、人文关怀、科学 5、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三、社会控制功能 1、村规民约、街规民约,体现了自治的作用; 2、社区调解:邻里纠纷,财产纠纷、调解人民内部矛盾于基层; 3、社区治安:治安形势越来越严峻,报复社会案件,法论功。 四、社会福利保障功能 1、社区救助:远亲不如近邻(募捐、基金); 2、社区福利:托儿/老所,青少年活动中心,xx站。 五、社区参与功能 1、居民参与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政府、机构(国有、民营)、居民; 2、居民在参与中提高,在参与中受益,在参与中价值升华; 3、居民发动。 第二章 城市的作用与功能 一、城市的作用 1、城市是社会的政治中心:发挥着管理社会的功能,筑土为城,首脑机关。 2、城市是全社会经济活动中心,以物易物为市,oxford,地理位置,交通运输,大江大河孕育城市。 3、城市是社会文化中心,带动社会全面发展。 二、城市的功能 1、集聚的功能:将各种不同事物,各种职业的人,各种思想观念,各种物质和文化汇集成一个系统。 2、综合功能:系统内的各个要素相互促进,相互配合产生出这些要素单独存在时所不具备的整体效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1+1>2)。 城市化 1、涵义:人口向城市集中 (1)、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a、城市定居点的扩张 b、新城市的产生 (2)、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要地位,并成社会发展的基地; (3)、城市中心对农村腹地产生重大的影响作用(五下乡:科教文卫法) (4)、城市生活方式,城市文化逐渐被农村人口所接受,这点是“化”得最慢的。 2、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区域迅速扩张。 a、经济 :株洲 b、军事 c、政治:深圳 d、四沿开放:田纪元 (2)、城市内部功能区分日益明显:行政区、工业区、文教区、生活区、商务区。 (3)、“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通勤族的出现,前提现代交通、通讯的便利。 (4)、城市群的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8+1、长株潭。 三、城市社区的特征 1、人口特征 (1)、人口密度大:呈聚集规模 (2)、人口质量较高:受教育文化程度较高;视野见识,大气;健康 (3)流动性强 a、水平流动:打工、入住、高考 b、垂直流动:机会 (4)、人口机械增长 (5)、人口的异质性:姓、民政、价值观、生活方式、信仰、职业 2、生活方式特征 (1)、有较高的生活质量水平:文化、教育、医疗、水、电、路、汽(2)、快节奏、便携式:快餐、盒饭、方便面 (3)、多元化,充分张扬个性:非主流 3、社会关系特征 (1)、以业缘关系为主的社会交往圈:同事、同工、倾诉、交谈 (2)、匿名性的人际交往:安全; 持久、深度 交往形式决定的 (3)、非个性化的人际互动: a、限制多:此地禁严 b、互动中个人以社会角色出现 4、社会组织特征 (1)、组织类型结构复杂化:类型多、“亚文化”促成 (2)、组织功能专业化:单一、专门、精细 (3)、组织体制科层化:等级制、金字塔 (4)社会三大部门 ①第一部门:国家或政府或政府组织,也叫公共权力领域,属于政治领域; ②第二部门:市场或营利组织,也叫私人领域,属于经济领域; ③第三部门:社会组织,也叫公共领域,属于社会领域。相对于政府组织,它是非政府组织(NGO);相对于营利组织,它是非营利组织,(NPO),它还有其它表述:志愿域、市民社会,我国将其称为民间组织。 第三章 城市社区建设 一、城市社区建设的意义 (一)社区建设 1、社区发展 社区发展(community development)是指通过社区民众共同努力,与政府合作,以促进社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进而促进社区协调和社区整合的过程。它属于社会工作的范畴。 “社区发展”一词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F.法林顿于二十世纪初提出,但快速发展在二战后。最初的社区发展主要局限于不发达国家的农村,重点解决这些地区的贫穷落后问题,后将其推广到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社区与发达国家以解决社区疏离问题(此后多叫社区组织community organization),现在全世界许多国家普遍开展了社区工作。 2、社区建设 (1)社区建设的发展 “社区建设”一词是我国创造的,它是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 ①1987年民政部提出“社区服务”概念; ② 1991年,民政部提出“社区建设”概念; ③2000年中办、国办23号文件的转发,标志着社区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④2010年中办发27号文件,即《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是当前指导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2)定义 所谓社区建设是对社区工作的总体概括,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也是建设新型社区的过程。 社区发展(确切地说,社区组织)与社区建设共同点:  ①、两者的含义有一定的相近似  ②、都是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且包含大致相同的内容。 ③、两者强调的基本原则一致。 社区组织与社区建设的不同点:  ①、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制度不同  ②、开展的过程和方式也不同 (二)社区建设的意义 社区建设配套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向纵深发展,是社会转型期的必然要求。 1、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政府机构的改革,要求其社会职能剥离。 社会职能:食堂、澡堂、幼儿园、子弟学校、职工医院 机关、企业不办了,谁来承接? 2、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的改造、 村改居的建设。 3、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 托老所、居家养老 4、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核心化、托管中心 5、社区常驻人口的变化:领暂住证的居民增多 其结构复杂:务工经商、逃计生、逃罪 6、因富裕程度不同而导致的居民生活方式的多 元化:家政服务、净菜、早点、夜宵 7、人们对社区环境特别是人文环境的看重 购房看重:花木绿化、小区文明程度 孟母三迁 8、社区职能量的增多且难度加大 量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孔(社区)穿 (1)管理职能: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社区成员进行自治管理,搞好社区卫生、社会保障、文化、计生和治安等各项管理,完成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共建理事会确定的管理目标。 (2)服务职能:组织社区成员进行便民服务,动员和组织社区成员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办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组织志愿者队伍,办好社区服务业;协助政府落实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介绍就业和开展优抚救济工作。 (3)教育职能: 组织引导社区成员开展法制教育、公德教育、青少年教育和“两劳”人员教育,开展职业培训,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开展五好文明创评活动,形成具有本社区特色的文化氛围,增强社区成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4)监督职能: 受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成员指派或共建理事会成员委托,并及时将监督意见向上级机关及部门反馈,对社区内的物业管理,履行其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5)配合协助政府及其派出机构完成有关任务。 传统的中国是“乡土中国”,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经济时的中国是“单位中国”,现在的中国是“碎片化中国”,未来的中国一定是“社区中国”。因此,社区建设是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 二、城市社区建设的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1)背景:这是针对长期以来行政管理中以管理者为本而提出的,即要求社区建设要以服务对象为本。 (2)内容 ①最核心的问题是尊重人的价值 ②维护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③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保是安民之要 ④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人民共享发 展成果 ⑤执政为民,富民优先,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3)启示: ①依据居民(服务对象)需要来设计服务项目。 ②依据居民的接受程度开展服务。 ③活动的量要适度。 ④工作者的工作方法中要注重人文关怀。 2、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1)背景:这是针对于计划经济时期,驻区单位只有“条”的联系,几乎没有“块”的来往,各个驻区单位互不往来的现象提出来的。 (2)社区中的条与块 驻社区的各个单位都有各自的领导机构,这种上下级的垂直领导,就叫“条”,各个单位都同时驻在某一社区,他们所驻的社区就叫做“块”。 (3)社区中的条块分割现象 ①各个驻社区单位只接受自己上级条的领导,不接受所在社区的领导; ②各个驻社区单位之间老死不相往来。 (4)启示 ①社区建设是社会性的工程,参与主体是全社会; ②广泛的参与需要居委会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来吸引,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建立完善法规来促成。 3、责权统一,管理有序 (1)背景:针对社区(街道)义务过多,权力过少的现实提出。 (2)内容 ①实现“小政府、大社会”; ②实行权随责走; ③实行费随事移; ④增大社区(街道)的权力(利)。 (3)启示:明晰各参与主体的职责 ①社区建设的领导:市委、市政府 ②总协调:办公室设在民政局 ③参与者:市委、市府下辖各单位 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 (一)背景:针对计划经济时期民主不够,集中过度的状况而提出的。 (二)内容 1、扩大民主的内容 (1)民主选举:直接、间接 (2)民主决策:一言堂、家长制 (3)民主管理:专职管理、全员管理 (4)民主监督:专职监督、全员监督 2、居民自治的内容 (1)自我管理 我:家庭:父母、儿女、夫妻 劝夫(妇)从良(黄赌毒) (2)自我教育:加强学习 (3)自我服务:减轻政府和社会的负担 (4)自我监督:吾日三省吾身 (三)关系:民主是途径,自治是目的。 (四)意义 1、民主和自治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资源 ①居民中蕴藏着极大的能量(+、-) ②风险评估 2、民主和自治有利于稳定社会 “关工委”、治安巡逻、结对帮教 3、民主、自治制度的推行,培育了居民的民主自治意识。 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1)哲学意义 ①矛盾的特殊性 ②发展的规律性 (2)特色中国 特色家庭、特色楼栋、特色社区 (3)启示 ①社区建设的实施要以当地居民 的需要和购买力为依据 ②社区建设的实施要考虑 工作机构的实际能力 ③社区建设的实施要注重轻重缓急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三、社区建设的目标 (一)加强社区党组织的建设 1、政治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澄清思想是非 3、组织建设 (1)新辟领域:非公领域 (2)把组织建设的象家 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4、文化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二)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建设 1、思想建设 2、办公场地建设 3、办公经费建设 (1)上级拨款 (2)自筹 ①自办实体 ②筹募 4、员工福利建设 (1)上级拨款 (2)实体 (三)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 1、以地域性为特征 2、以认同感为纽带 3、鼓励各地创新 居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 4、不千篇一律 (四)做好社区建设的龙头建设 1、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 (1)社区建设的内容很多,是一个需要全民参与的大合唱; (2)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3)社区服务为居民提供了诸多便利,容易博得居民好感; (4)得实惠后的居民才会有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2、手段: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 终端——用户:空巢老人、残疾人 3、经营方式:产业化 营利(+、-);赢利 4、目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五)加强社区管理,理顺社区关系 1、社区与街区的关系 接受党委领导,接受政府指导 2、社区内部组织的关系 (1)与党支部:被领导 (2)与社区居民委员会:权力机构的执行机构 (社区服务中心) (3)与物业公司 ①两套班子,一套人马(合二为一)德馨园 ②物业要接受社区的管理 3、与居民的关系:实惠、便利、服务 (六)完善社区功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七)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 (三)实现社区建设目标的工作方法 1、加强物质投入 2、动员居民参与,如何动员 (1)改变居民的态度 ①不愿参与:通过社区服务施惠 ②不会参与:培训、增能 (2)不直接告诉居民该怎么做(授之以鱼) ①只有自己经历过的才是最深刻的; ②居民最明白问题的所在; ③居民最有能力解决问题; (3)只有通过广泛的参与,才能训练居民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居民互助合作的精神,让居民在参与中成长,最终达致社区建设的最终目的——人的全面发展。 四、新型社区的打造 (一)服务型社区 1、目的 (1)体现和落实党的基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增强居民对社区建设的凝聚力 2、地位:龙头作用,以龙头带动全身 3、对象:重点是社会弱势群体:残贫 4、发展方向:社会化:对象要扩大到全体居民 5、手段:网络化、信息化 6、经营模式:产业化:营利、赢利 7、特点:贴近居民、形式多样 (二)自治型社区 1、依法治理社区:《居组法》的规定 2、自治的内容 (1)四个民主 ①民主选举 ②民主决策 ③民主管理 ④民主监督 (2)“四自”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 3、自治中的问题 (1)居民参与意识不强 (2)参与渠道不畅 (3)行政化倾向阻碍服务的深度发展 (三)学习型社区 1、内涵 (1)全民学习:从中央领导到人民群众 (2)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职业技术学习 2、意义 (1)时代的要求:信息革命,知识爆炸,不学习无法工作,无法生存 (2)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不仅是学知识,学文化,而文明健康,积极向上是学习型社区的重要标志。 3、学习内容 政策、法律、科学、文化、技术、再就业培训、 生活技能:插花、茶艺、女红(工)厨艺、琴棋书法、钓法 4、学习途径:培训、讲座、观摩、参与活动 5、学习机构:社区党校、市民学校、老年人大学等 (四)数字型社区 1、必要性 (1)信息时代的要求 (2)管理科学化的要求:拍脑袋决策、数字决策 2、可能性: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3、形式 (1)实现了从 台账 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台账纪检监察工作台账设备维修台账加油站进油台账物业收费台账表 到电脑 (2) 表格 关于规范使用各类表格的通知入职表格免费下载关于主播时间做一个表格详细英语字母大小写表格下载简历表格模板下载 化管理:直方图、矩形图、扇形图 (3)信息化处理 (五)生态型社区 1、背景 (1)牺牲生态环境的灭绝性发展 (2)人的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3)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2、问题: (1)城市掠夺农村 (2)草皮植被 3、如何打造 (1)专业队伍 (2)志愿队伍 (3)自我约束 4、意义 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物质、精神、自然 第四章 城市社区建设管理体制 一、 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改革   (一) 街道体制的产生 1、我国最早的街道办事处是由解放初期城市接管委员会的派出机关演变而来的。 2、1949年10月23日,杭州市上城区上羊市街居民委员会成立,成为了新中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的发祥地。 3、1954年12月政务院颁布了《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街道办事处的性质和地位。 (二)当前街道的工作任务 1、主要任务 (1)发展街道经济(2)城市管理(3)民政工作(4)社区服务(5)人口管理(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8)办理区政府交办的有关行政管理事项(9)指导居民委员会工作,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等(10)街道党建工作 2、发展街道经济要弱化 (1)大部分居民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来源对街道社区的依赖关系不是很强。 (2)街道应将自己的主要精力由抓街道经济转向加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解决居民诸多不便之上。 (3)街道也不能放弃抓经济,因为,还有一部分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对街道和社区的依赖关系还很强,即那部分纯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来源还有待于街道和社区去组织 。 3、城市管理要加强 (1)当前城市管理的任务量大,难度更大。①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从近几年看,进城务工人员还会呈趋势性的发展;②部分进城务工人员为谋生计,很可能违规生存,违法生产,③抵制管理,甚至暴力抗法的现象屡屡发生。 (2)加强城市管理是提升城市品位,招商引资,筑巢引凤的需要。 (三)居民委员会的性质与作用 1、性质:居民委员会的性质是基层群众性的自治组织; 2、与街道办事处的关系:其性质决定了它与街道办事处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3、居民委员会作用 (1)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2)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3)调解民间纠纷; (4)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5)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 (6)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 四)街道体制的不足及其对策 1、街道体制的不足 (1)街道办事处的权威受到“单位体制”的挑战 ①大部分居民(单位)的隶属关系不在街道,政令不通 ②街道办事处的级别在城市偏低,说话难以奏效 (2)“条条”管理制约了街道办事处的作用 ①“条条”拢着资源,重复建设,封闭式运行,利用率极低 ②“条”与 “条”之间互相扯皮推委,办事效率低 (3)街道立法严重滞后,难以实现社区建设的依法治理 ①立法时间的滞后,就普遍而言,至今还是1954年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 ②立法程序的滞后,至今还没有一部由全国人大颁布的专门法律 2、对策 (1)管理重心下移,立足基层 ①改变“倒金字塔”状态 ②社区最贴近居民群众,最能对居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做出直接、灵敏的反映 ③当前社区建设的任务大大超出了市区两级政府所能承受的幅度 (2)实施“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 ①社区建设的管理主体必须是该社区内最具权威的机构,当属街道办事处 ②社区建设内容复杂多样,需要一个最具权威的机构来领导 ③  “条”与 “条”之间缺乏协调,形不成合力,街道成了天然协调者。 (3)街道体制向社区体制转化,这是最根本的对策,在后详细阐述。 (五)、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滥觞 1、青岛市 (1)青岛市市北区浮山后小区的建立 2001年4月6日,青岛市市北区浮山后新区召开了第一届社区代表大会,成立社区委员会,直属区政府领导,承担街道办事处的大部分职能。 (2)意义:这是全国第一个在街道层面上组建的社区委员会,一种新型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开始运行。 2、南京市 (1)南京市率先撤销淮海路街道办事处成立淮海路社区行政事务受理中心 (2)经验 两个“依法”、 ①政府依法行政;②社区依法自治 两个“归位” ①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归位,即把那些涉及行政执法、行政管理的工作归位政府的职能部分; ②政府社会化职能的归位,把原来由政府管理的社会化职能归位给社区,把一些社会公益性、服务性工作转交给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来承担。 (3)意义 ①政府机构的精简:几个人的“一站式”服务的窗口办公,“政务小超市”的形成。 ②政府职能的转换:政府部门的服务延伸到了社区,建设起服务型的小政府。 3、武汉市 (1)市场化运作模式的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 (2)经验 ①将社区建设、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融为 一体。 ②将党政建设与群众自治融为一体。 ③将企业效益与为居民服务融为一体。 (3)意义 ①形成政府指导、企业主导,群众督导的、运用经济杠杆的企业主导模式。 ②城市建设发展重视市场化运作,社区公共管理走企业化路子,居民公共服务坚持社会化方向。 (4)利弊分析 ①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将物业管理公司与社区居民委员会合二为一,避免了双方的矛盾,提高了办事效率。 ②企业效益优先,为居民服务的社会效益难免打一定的折扣。 (六)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两难”境地 1、街道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社区的本质理念是社区自治,街道办事处的存在阻碍了社区自治的真正实现。因此,当前的街道体制不改革不行,非改革不可。 2、但是,街道体制的改革并非易事,当前,街道体制的改革还有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阻力:一是政府部门职能的彻底转换的阻力;二是部门利益的阻力;三是官本位的阻力。 二、社区建设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 1、市一级设立社区建设领导机构 由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和单位参与。主要负责制订、审核全市范围的社区建设规划和 工作计划 幼儿园家访工作计划关于小学学校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中职财务部门工作计划下载关于学校后勤工作计划 ;研究制订社区建设的方针、政策和重大措施;督促、检查全市范围内的社区建设的工作;协调市委、市政府推进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基层条块关系;做好社区建设中的政策保证和财力保障等问题;协调有关部门的关系等。 2、在市辖区一级建立社区建设的指导机构 由区委、区政府的主要领导牵头,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驻区大单位代表参加。负责制定全区性的社区建设的重大问题和决策、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和辖区内的各种社会力量;理顺街道条块关系等。 3、街道一级建立健全社区建设协调机构 由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辖区内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和居民代表参加。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有关社区建设的决定、决议和工作部署;研究制定并实施全街道范围内的社区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发动组织辖区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工作;指导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中介组织开展社区建设活动。 4、区直各职能部门及其设在街道的派出机构或分支机构承担社区建设中的各项专业管理任务。 5、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内的单位代表共同组成社区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各项社区建设的活动。 6、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切实改善和保证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 7、各级民政部门负责社区建设的日常事务。 课后总结 社区建设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反映了市、区、街道、社区和各级民政部门在社区建设中的基本职责。 街道体制向社区体制转化,代表了社区发展的方向。青岛市浮山后社区、南京市淮海路社区中心的改革代表了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由街道体制向社区体制转化的历史必然性。武汉百步亭社区代表了社区管理的市场运作方向。 第五章 城市社区建设的运行机制 一、社区参与 1、社区参与的意义 (1)培育社区意识最佳途径。 (2)可以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素质。 (3)可以最大范围的整合社区资源。 二、社区中介组织的参与 (一)社区中介组织的形成 1、社区内的社会团体 ①固定组织:老协,残协,计生协会 ②群众组织:书法社、摄影、诗歌 2、社区中介服务组织 ①中介服务企业:驻在社区,服务社区,不属于社区管理,独立法人实体:物业,培训 ②非企业的中介服务机构:驻在社区,服务社区属社区管理,收费不盈利 (二)中介组织社区参与的意义 1.中介组织为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减负 2.中介组织为征服转变职能助力,是政府剥离职能的承接载体。 3.中介组织为社区参与广开渠道,将居民带入活动之中。 社区自治 一、社区自治的要素。 人事任免:选举(任命)罢免(免去)精选 辞退 财务管理: (1)对上级拨管的使用①财务自主只用 ②财务公开:钱从何处而来,用往何处 (2)费随事转:要社区办事就必须给社区钱,不给钱社区可以不办事 社务公开:公开栏 社区教育: (1)目的意义:提高居民素质,提高自治水平 (2)实现途径:①社民学校 ②社区党校 ③社区老年大学 ④社区广播站 ⑤社区宣传栏 (3)青年教育:以身说法 5.社区事务管理版 定期报告制度社区居委会/服务站向居民代表大会报告 二、社区的自治职能 1.自治的职能:民主监督、内部监督、自治圈内监督 2.自觉接受党的领导 3.自觉接受政府的指导 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 4.群众自治 行政推动 行政推动的含义:运用党和政府的李亮推动社区建设 党的领导 政府的指导 二.行政推动的手段 1.组织发动:①宣传 ②动员组织发动 ③建立组织体系 2.指导评估:①宏观的政策规划指导 ②服务指导 ③ 示范指导 3.管理控制:①统一管理 ②规范管理 ③有序管理 三、资源保障 1.建立正常的财政投入体系 2.倡导建立捐助的投入体系 第六章 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物资资源的综合利用 1、物资资源辖区内的一些公共设施,如服务广场 2、特点: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 3、开发:①打破单位所有制,计划经济特点,单位小而全 ②多功能开发:文化中心 4、利用:①提高利用率:延长时间 ②提高利用水平:图书馆,讲座阅读 二、组织资源的整合 1、组织资源:群众组织,单位组织,党组织,辖区内组织 2、特点:①所有制不同 ②平时联系较少(社区搭台,单位唱戏) 3、所有制的整合 4、发挥组织的作用:①利用率 ②利用水平 ③组织整合1+1.》2 三、社区资金的筹措 (一)、积极争取上级的资金拨款 1、积极的手段 ①以工作业绩赢得好评,留下好映象 ②勤汇报工作 2、消极的手段:哭穷,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3、庸俗的手段:①拉关系:研究研究(烟酒烟酒)②公关、攻关 (二)、自筹资金 1、自办实体(店); 2、房屋出租; 3、股份制:实质是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捆绑在一起,“爱厂如家”。 (三)、社会筹募(募捐、拉赞助)即捐赠制度 1、缘起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从人们对安全的需求之中一定产生一种人际间的相亲相爱、相望相守、相持相助的家居生活渴望。社区应该是具有情感相依、疾病相扶、守望相助等文化价值观的生活居住区。 2、意义 现代社会需要打造人性化社区,为什么? (1)转型期社会贫富悬殊已经扩大; (2)国际经验说明当国民收入达到3000美元左右是贫富悬殊最严重的时候,我国目前正处在这一时期; (3)近来频发的恶性社会报复事件。 3、功能: (1)、能培养人们的关怀慈善等社会性的人格; (2)、可满足人际间的相互关怀、相互亲近的社区化渴望; (3)、使相互帮助成为一种制度化的行为。 4、规范化、制度化 (1)、社区建设经常化的捐赠接受机构,便于居民随时捐赠。 ①搞好接受登记:开具接受收据(特别是现金); ②搞好保管,定期向上级捐赠机构缴款、缴物; ③认真做好居民的咨询,满足其对捐赠的知情权; ④定期公布接受款物:公开化、透明化、表扬先进、鞭策落后。 (2)捐赠资金与政府救助资金捆绑于一起,把小数凑为大数,较好的救助困难对象。 (3)匿名捐赠: ①助人者、受助者都匿名。 ②助人要助到底,底在哪里? 助人还要助心,不因接受捐赠而增加心理负担,捐赠者趾高气扬,受助者心理荷重(底在哪里——没有心理负担)。 5、声势较大的捐赠活动要定主题 (1)主题应是慈善事业、救助事业 (2)其他类型活动不宜搞捐赠 6、制度化:自发慈善之心上升为自觉的慈善行为,再上升为规范化的社会救助制度。 四、人力资源的动员 (一)人力资源的分类 (1)按年龄段来划分 ①红领巾志愿者;②青年志愿者;③老年志愿者 (2)按专业来划分 ①警察;②退伍军人;③医生;④教师;⑤工程师 (3)特殊 ①残疾人;②服刑人员现身说法 (二)人力资源的特点 (1)心智有余而力不足 老人(优势:政治优势,文化优势,工作方法点子,社会资源) (2)力有余而心智不足 没文化的人(专业培训) (3)冷漠者 对社区活动不感兴趣,缺乏激情。为什么?没有(很少)感受到人间温暖和关爱 (三)人力资源的动员 1、政治动员:有觉悟,有社会身份的人,如人大代表 2、感恩动员:先施恩,感恩回报 (四)人力资源动员的形式 1、“红鼻子”活动 流行于西方的捐赠慈善活动。“红鼻子日”这天,大家高兴地买一个红鼻子戴上,将趣味性融于慈善捐赠中。其理念是:奉献我的爱,收获大家的爱。 2、社区时间银行——组建社区志愿者队伍的新形式(TIME BANK) (1)缘起:西方国家志愿者活动的一种形式,国内广州寿星大厦较早开展。 (2)涵义 ①广义:是指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参与服务活动中积累服务时数,待自己需要别人提供服务时,可享受同等时数的免费服务; ②狭义:是指相对年轻的老人志愿者参与为高龄老人提供服务的活动,在参与中积累服务时数,待自己年迈需要别人提供服务时,可享受同等时数的免费服务。 (3)实质:在自己为别人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享受了别人为自己提供的服务。 (4)开户 开户必须坚持自愿的原则尽可能为每一位能提供志愿服务的人开户。在此,应特别注重挖掘一切户头资源。例如,3——5岁的儿童也可以开户。因为他(她)们也可以参加慰问老人的活动,为老人表演歌舞、书法和绘画等。 (5)登记 ①一切形式的服务均折算成标准时数单位进行登记,各个社区应根据本社区的实际情况设立一个标准时数单位。 ②对劳动的质进行量化登记,操作时可将苦、脏、累、重、险、智等活化成N个标准服务时数。例如,辅导一小时高中、初中、小学的数学,可分别登记为3、2、1个标准时数单位。当然,这个环节操作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各社区可以从简操作。 ③将现金折算成服务时数进行登记,如5元/小时。例如,在慰问社区低保老人时捐款10元,这可登记成两个服务时数。 ④将捐赠物资按市场均价折算成现金,再折算成服务时数进行登记。例如看望困难老人时,还带去了自己家中的衣被,这时,可将衣被先折算成现金,再折算成服务时数进行登记。 (6)服务项目 社区时间银行开办何种服务项目,各地可根据自己不同的时空特点来设立。一般而言,服务项目有:护理、购物、修理、娱乐、清洁、陪聊、家教、安全、青少年教育等。 (7)支取 ①形式 A、零存整取:指的是年轻时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积累服务时数,待自己年老不能再提供服务时,可从时间银行支取同等时数的免费服务。 B、零存零取:是志愿者在提供志愿服务的同时,自己若有困难,也可以到时间银行支取同等时数的免费服务。长沙望月湖社区开办的道德银行就属于这一类型。例如,王先生举家外出旅游10天,需要有人照应家产。这时时间银行可指派王先生的邻居帮其照看,每天计一小时,共10天。这样,就给李家存入10小时,王家支取10小时。 ②特点 A、存入脑力劳动,支取体力劳动(例如退休教师、工程师家庭需要) B、存入体力劳动,支取脑力劳动(例如下岗职工家庭的儿女需要补课) C、闲时存入,忙时支取 ④作用 支取项目关系到时间银行能否长期开办下去的问题。如果,只有存,没有取,就会挫伤社区居民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永葆社区时间银行青春活力常驻。 (8)制度化 开办时间银行的难点是,志愿者服务活动应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保证为每一位提供了服务的社区居民,在他们需要享受无偿服务时,时间银行能够及时地为其提供服务。 其特点是,趁着年轻能够提供服务活动时,多积攒一点服务时数,为自己的晚年买一份服务时间的保险。 (9)意义 ①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行为的利益倾向性更加明确,或曰人民行为的趋利性更强,所谓“奉献可做一时,难做一世”。我们可以利用社区时间银行这种有偿助人的形式,去推动全社会助人的社会风气,使助人活动蔚然成风。这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在需要别人帮助时,就立刻有人去帮助的这种生活需求。 ②目前的老人一般还比较贫困,他们无力承担自己不久的未来的昂贵生活护理费用,所以他(她)们愿意趁着自己现在还能做点事情,为自己的未来买一份服务时间的保险。 ③对高龄老人的护理工作也适宜相对年轻的老人去做。由于年龄的接近,他们之间更容易产生将心比心,在护理过程中他们比年青人更有责任心、耐心和同理心,更容易提高服务质量。 (10)评价 ①助人是否要报偿? ②损失是否要得到赔偿? A、英雄流血又流泪 B、国家赔偿制度: ③危机现场的态度 A、见义勇为 B、袖手旁观 B、讨价还价 a、船老板 b、医院先交款,再救人 今后,农村老人同样能享受“养老不离家、服务送上门”待遇。长沙市居家养老服务经验交流暨工作推进会昨日召开,在经过4年的探索和实践后,居家养老工作将在全市全面推进。今年,城区居家养老全覆盖,并逐步推进到农村社区,到2012年,实现城乡居家养老全覆盖。市委常委、副市长张迎龙出席会议。     试点20余万老人受益     2006年,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在天心区率先试点,到目前为止,城区搭建起了“12345”为老服务平台,即围绕一个目标:构建适度普惠型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了两个平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三支队伍:专业养老护理员队伍、志愿者队伍、社区互助队伍;实行四项管理:目标管理、信息管理、制度管理、中介管理;开展五大类服务:生活照料、文体娱乐、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法律维权。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区主办、社会参与、老人受益”的服务机制。到目前为止,城区已建成了56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60多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居家养老服务惠及老人20余万。     今年逐步向农村社区推广     去年,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去年8月开始,长沙通过各区民政局以发放“养老券”的形式,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长沙城区“六类老人”每月可获政府养老补贴服务。这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率先出台居家养老服务举措,标志着长沙市的社会福利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据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去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达103.64万,占总人口的16%。根据部署,今年底,基本实现城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全覆盖,并逐步向农村社区推广。     享受服务的六类老人     凡属本市户籍,且住市内五区,年满70周岁的散居“三无”老人、年满60周岁且日常生活需要半护理或全护理的散居“三无”老人、市级以上劳模,可申请享受每月200元或300元的政府购买服务。年满70周岁子女不在当地无力照顾的重度残疾老人;年满60周岁且日常生活需要半护理或全护理的且子女不在当地(长沙范围内)的低保老人;年满80周岁,本人月收入低于上年度本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空巢老人或子女残疾的高龄老年人,可申请享受每月100元或200元的政府补贴服务。     服务内容:生活照料、文体娱乐、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法律维权
本文档为【社区建设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5465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23KB
软件:Word
页数:43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3-04-07
浏览量: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