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壮族在东南亚最亲密的兄弟_越南的岱_侬_拉基_布标_山斋族

壮族在东南亚最亲密的兄弟_越南的岱_侬_拉基_布标_山斋族

举报
开通vip

壮族在东南亚最亲密的兄弟_越南的岱_侬_拉基_布标_山斋族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 Ph ilosophy an d S ocial S cien ce Edit ion) 第 27卷第 1期 � 2005年 1月 VOL. 27 NO. 1 � JAN. 2005� � � �� � � � 119�� � GXMYXB � � 中国�东盟研究 � 范宏贵 壮族在东南亚最亲密的兄弟 壮族在东南亚最亲密的兄弟 � � � 越南的岱、侬、拉基、布标、山...

壮族在东南亚最亲密的兄弟_越南的岱_侬_拉基_布标_山斋族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 Ph ilosophy an d S ocial S cien ce Edit ion) 第 27卷第 1期 � 2005年 1月 VOL. 27 NO. 1 � JAN. 2005� � � �� � � � 119�� � GXMYXB � � 中国�东盟研究 � 范宏贵 壮族在东南亚最亲密的兄弟 壮族在东南亚最亲密的兄弟 � � � 越南的岱、侬、拉基、布标、山斋族 � 范宏贵 [摘 � 要] � 我国壮族与东南亚国家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印度等 5国的20个民族有亲缘关系,其中 与越南的岱族、侬族、拉基族、布标族、山斋族关系尤为密切, 从历史记载、语言、家谱、传说以及现在的通 婚状况都可说明他们的兄弟情义。由于中国和越南民族识别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和方法不同, 族称不同,有些人不了 解他们的亲缘关系。 [关键词] � 壮族;岱族;侬族; 拉基族;布标族;山斋族; 越南 [中图分类号] � C951� 3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2- 3887( 2005) 01- 0119- 06 The Dearest Siblings of the Zhuang Nationality in Southeast Asia FAN Hong-gui ( Guangx i Univ er si ty f or N at ional it ies, N anning 530006, China) Abstract: T he Zhuang nat ionality of China has close kinship w ith 20 na- t ionalit ies in 5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 namely , Vietnam, Lao s, T hailand, M yanmar, and India, part icularly w ith Tay, Nung , La Chi, Pu Peo, and San Chay nat ionalit ies o f V ietnam. T heir close frater nity can be explained by histor-i cal reco rds, languages, family t rees, folklores, and the current intermarriage; how ever, this f rater nity is l it t le known because of the dif ferent criteria for ident-i fying a nat ionality and the dif ferent names fo r a certain nat ionality between Viet- nam and China. Key Words: the Zhuang nat ionality; T ay nat ionality; Nung nat ionality; La Chi nationality; Pu Peo nat ionality ; San Chay nationality ; V ietnam 一 我 国壮族在东南亚的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印度等5国有 20个亲缘民族,其中越南的 5个民族与我国壮族的亲缘关系更为明显、突出,至今仍然有密 切交往。打个比喻,我国壮族与越南的岱、侬、拉基、布标、 山斋(山斋族是由山子和高栏两个支系构成。我国壮族中 有一支系叫高栏) 5个民族是亲兄弟姊妹的关系 (为了叙述 方便,以下简称壮岱族群) ,而与其他 15个民族是堂兄弟姊 妹关系。他们的亲缘关系 ,笔者在拙著�同根生的民族� (光 明日报出版社 2000年出版)、�越南民族与民族问题� (广西 民族出版社 1999年出版)中已有论述。之后的这几年笔者 仍在深入探讨中, 2004年�中国民族报�又约笔者撰写中越 跨境民族的系列文章,其中 2004年 1月以�壮族进入越南 一分为五�为题,连续发表了 5篇短文,由于篇幅的关系没 有能够细谈 ,借此机会再补充、展开叙述。 首先要明确的是,中越两国的边界线是 1077~ 1084年 才第一次划定的 ,在此之前中越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可想 而知 ,就是划定疆界后,双方来往也不受影响。即使是 1885 年法国殖民者统治越南后 ,又重划边界,双方边民仍可自由 往来。 早在唐代,壮族先民� 西原蛮�于 7世纪年至 8世纪年 反抗封建统治达 100多年,活动范围很广 ,南到后来划定的 中越边境两侧 ,北至桂湘交界一带。1041年,壮族先民� 生 僚�侬智高崛起,反对宋和交趾的统治。这些� 生僚�居住的 地方 ,当时还没有划中越边界,是连成一片的聚居区,相当 划界之后中国广西的大新、天等、靖西、那坡、德保,云南的 广南、富宁、文山、麻栗坡等县,以及越南的高平、谅山、河江 等省。1053年侬智高在邕州被宋朝名将狄青击败,退到云 南特磨道(今文山州广南县)。当时的� 生僚�居住和活动的 地方就在后来划定的中越边境两侧,也就是现在的我国广 � � � �� � � � 120�� � � GXMYXB 中国�东盟研究 � 范宏贵 壮族在东南亚最亲密的兄弟 西靖西、大新、天等、那坡、德保,云南文山州的广南、富宁、 文山等县,以及越南的高平、河江等省。1075年,交趾李朝 派遣李常杰率众十多万入寇我邕(今南宁)、钦 (今钦州 )、廉 (今合浦 )三州。同年底,宋朝命郭逵率 30 万大军把交趾兵 赶回交趾。李常杰率领的交趾兵在溃退时 ,掳掠邕州� 生 僚�七八万人到交趾, [ 1] 宋朝向李朝交涉后, 才归还 221 人。[ 2] ( P7732)这些被掳掠去的人太多,当然会安置在远离宋朝 边境的地方。这次战事之后,双方才划定中越边界,也是第 一次中越两国划国界。宋朝官吏陶弼认为,侬智高曾经活 动过、� 生僚�居住的广源州是瘴疠严重的不毛之地,划给交 趾。 到了明清时期,史书记载 ,在中越边境中国一侧的壮族 还� 居无定所� ,有向越南迁徙的。 近五六年来,笔者收集到几部越南岱族人用汉文写的 家谱,可以从中看到壮岱族群的亲缘关系。 越南义安省�韦家世谱记�首页载: �家之有谱,所(可)以溯本源,记功德,使子孙世守於无 穷也。我韦姓相传是北国汉淮阴侯韩信之后 ,当信遭吕氏 毒手,仅存一儿。信友萧何寄书嘱龙川令赵佗善视之。佗 养为子,及长,赐名仁,改姓韦 ,盖用韩(字)之半。子孙世为 岭南酋长。其后世代愈远,谱记遂无传焉。驯至陈朝,韦公 金升,字廷密,贯义安处东成县万汾总万汾社 ,移寓於悬钉 山 (山属陆口)之西筮仕。于陈值奸臣胡季犁篡位,公乃去 官 ,及明人使李彬、马骐郡县。我国黎太祖起义蓝山,公与 子福欣公举兵从之,佐太祖定天下, 以功封讨虏将军、左都 督密郡公。公子封都督同知。� 该家谱共 26页 ,书末行写� 成泰庚子秋官爵书于谅平 之督署。�文中所说的陈朝存在于 1225~ 1400年。胡季犁 于 1400~ 1406年在位。越南旧时数乡为一总 ,社相当于我 国的乡。黎太祖即黎利 ,于 1418年起义 , 1418年建立黎朝。 至于韦姓是由韩字取其一半,由赵佗抚养的传说与我国壮 族中的传说完全是一个版本。成泰庚子即 1900年。 另一份韦姓家谱记载: �祖籍在大清国广西省左江道太平府万承州盛图三甲 下刚村,走入安南国地方谅山省禄平县高楼总卒社那坪 村。� 越南谅山用汉文书写的�李家宗枝图�第三页记载: � 始祖原从姓李来 � 陇西郡号是真佳 立成祖图传后裔 � 子孙名字好安排 便免同名分同字 � 世代儿孙得能才 李家始祖原籍中华国广西省凭祥县(原文漏字)乡隘口 村板三屯,移过城厢乡绢杨村下杨屯乐业,因人多土少,再 移入越南国 ,居谅山省脱朗洲 (州)行芦统 (总 )水弯社坤凌 村安居乐业。高曾祖考列名於后:李天理生李庆昌��� 越南南方林同省德重县连义镇卢姓原来居住在谅山 省 , 1954年移居越南南方,他们用汉文写的�卢家录命吉日 立置�记载: �太始祖从头启起事 大清国广西省太平府左州二图三甲墟仁村移来 越南国谅山省脱朗州衡芦总清密社那福村居住,是卢 英贵 ,就将落业,置得田池地土,子孙发达 ,各房分去别处 , 各人分去别方 ,后日不知亲戚,各人不知神规,目矩谨将以 计开列名于后��� 二 我国壮族中有侬支系 ,主要分布在广西右江以南,云南 省文山州部分地区。越南学者黎贵淳于 18世纪用汉文写 的�见闻小录�卷六说:� 宣光处有诸种人:一曰侬,皆内地小 镇安、归顺、龙州、田州、富州、太平、雷、泗城、向武等十二土 州人 ,漂居本国,耕作树艺,同受赋役。青衣短制,剃发白 齿,有来寓已数世者,改从南俗。土官常有许他田一二为口 分,使受兵率。谅、太、高平皆有之。�文中说的小镇安即今 我国广西那坡县,归顺即今广西靖西县,龙州即今广西龙州 县,田州即今广西田东县,富州即今云南省富宁县 ,太平州 即今广西崇左县,雷州即今广西大新县,泗城即今广西凌云 县,向武即今广西天等县。他的结语是十二土州,但所列仅 9个州。宣光即现在越南的宣光省,谅即今越南谅山省,太 即今越南太原省,高平即今越南高平省。 侬族自称� 布农� ,� 布�的意思是人,也有人的量词个或 人的意思。� 农�的意思有几种说法 ,第一种认为, 10世纪 中叶 ,当时被称为� 山獠�人的侬智高率领民众在现今的中 越边境一带活动(当时中越边界尚未划定) ,反抗中国宋朝 和交趾李朝的统治,后来为中国的壮族 ,越南的侬族、岱族 所崇拜。在越南的高平省,尤其是保乐县 ,侬人把侬智高尊 崇为神农。在高平省省会高平市 5公里的和安县永光社 (即乡)板银村,建有侬智高的祠庙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到初 十,当地的侬族和岱族群众到这个祠庙祭祀,盛况不亚于对 越南民族英雄黎利的崇拜。在谅山省 ,侬人和岱人把侬智 高视为农业守护神。甚至有人说,侬智高是一位没有死去 的英雄,还活在天宫。因此 ,他们称为是侬人。第二种认 为,古代中国广西有一个姓侬的世袭酋长,或者说 ,古代中 国广西南部有 4 大族姓,侬姓是其中之一,由姓演变为族 名。第三种认为 ,侬语� 背农� ( bei nug)的意思是去那边,或 去边界那边, �那边�指的是中国。笔者知道,广西右江北岸 的壮人称右江南岸 ,尤其是靖西、德保、那坡、大新、天等一 带为� 农�或� 农地�。在越南居住在中越边境的岱族和侬 族,也把这一带称为� 农�或� 农地�。古时人们的地理知识 贫乏 ,中国有多大,他们并不知道,于是� 农�或� 农地�也就 是中国的意思 ,直到现在他们说去� 农�或� 农地� ,也是去中 国的意思。越南的侬人 (族 )都自称是� 窝杭侬� ( ok haag nug)或� 窝那侬� ( ok nok nug) ,意思是从中国来的侬人。 侬族有很多支系,其名称都带有他们在中国故乡的地 名,如: 万承侬,是从万承州迁到越南的。万承州始建于唐代 , 直至民国还有此地名,位于今广西大新县境。 英侬,是从龙英州迁到越南的。宋代始建龙英峒 ,元代 � � � �� � � � 121�� � GXMYXB � � 中国�东盟研究 � 范宏贵 壮族在东南亚最亲密的兄弟 改建为龙英土州,明、清两代沿袭此土州名。位于今大新县 境。 雷侬,是从下雷州迁到越南的。宋代始建下雷州,元代 改置为下雷峒。民国改置为雷平县。今为大新县下雷镇。 安侬,是从结安州迁到越南的。宋代始建结安峒,元代 改建为结安土州,明、清两代沿袭此土州名。位于今广西天 等县。 归顺侬 ,是从归顺州迁到越南。归顺州始建于唐代,至 清代改置为归顺直隶州。位于今广西靖西县境。 富侬,是从富州迁到越南的。富州始建于元代,民国改 称富宁县。位于今云南省富宁县。 他们迁移到越南的时间只能在该地名出现之后,不会 在此之前。 此外,还有侬阴、侬乌、侬江、侬勘来、侬炳等等。 中国与越南是邻邦。我国广西、云南两省区与越南接 壤 ,有漫长的陆地边界线。有一小段是以河流为界,隔河喊 话都可以听得见 ,绝大多数边界线是崇山峻岭,隔山看得 见 ,走路要半天。在边境两侧或更深入的地方 ,居民的大多 数 ,在我国是壮人,在越南是岱、侬、拉基、布标、高栏人。他 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但大多有血亲或姻亲关系,老同 朋友关系,有的姐姐在这边,弟弟在那边;有的叔叔在这边 , 侄儿在那边。双方的村寨一般相隔几里路,步行个把小时 或三四小时就可到达对方的村寨。甚至有个别村子,村名 相同,分上下两村,上村在这个国家,下村在那个国家。节 日喜庆丧葬 ,互相走访,或祝贺或帮忙。甚至牛马也牧放到 对方的山岭。 中越陆地边界中国一侧与越南交界的地方,东端从广 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起,有东兴、宁明、凭祥、龙州、大新、 靖西、那坡,西端是云南省的富宁、麻栗坡、马关、河口、屏 边、金平、绿春、江城等共 15个县(自治县)市。越南一侧的 边境地方由东端起是广宁、谅山、高平、河江、老街、莱州等 6个省。 中越两国的边民关系非常密切,可以用如胶似漆来形 容。19世纪 70~ 80年代,刘永福率领壮、汉等族边民组成 的黑旗军开赴越南,与法国殖民者展开殊死搏斗,取得赫赫 战果。后来黑旗军撤退回国,有极少数留居越南,现在成为 越南岱族的一小部分。1886 年,与我国相邻的越南海宁、 谅山、高平省京、岱、侬等族人民崛起反抗入侵的法国殖民 者 ,遭到法国殖民者的武力镇压,越中边境处于恐怖之中 , 越南边民涌向我边境东兴一带 ,我边民热情接纳他们。后 来越南人民的抗法和抗美斗争时期,越南边民到我边境避 难 ,我当地政府和群众解囊相助 ,给粮票 ,甚至免食宿费。 抗日战争时期,我边民逃到越南避难。1958~ 1961年 ,我国 大跃进失误 ,饥荒严重 ,我边民大批到越南边境投亲靠友 , 或到越南边境购买粮食,度过荒年。1991年 ,中越关系正 常化后,两国的边民交往更密切,火热的边境贸易,优势互 补 ,增强了友谊,改善了生活。 1973年 ,越南确定民族识别的 3条标准,一是语言,二 是生活文化特点 ,三是民族自觉意识,但较注重第三条。经 过数年的民族识别工作后, 1979年,越南官方宣布,全国有 54个民族,主体民族是越(京)族 ,占全国总人口的 86� 2% ( 1999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下同) , 53个少数民族,占全 国总人口的 13� 8%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岱族,有 1 477 514人;侬族有 856 412人,拉基族有 10 765人;布标有 705人;山斋族有 147 315人。 在历史上,由于兵荒马乱、天灾人祸、避免抓兵拉夫、反 叛起义避免被镇压等等原因而迁居越南。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有 16 178 811 人 ( 1999年)聚居于与越南毗邻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越南的岱族也是越南人口最多的少 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靠近和沿着越中边境的广宁、谅山、高 平、河江、老街、北件、宣光、太原等省。 我国的壮族有很多支系,按自称来说,有 30多个 ,其中 有岱、侬、拉基、布标、高栏,进入越南后,越南识别为 5个不 同的民族。我国广西左江和右江流域和南宁一带的壮族 , 大多自称 kan tho, 音译为� 根托� ,意思是土人,或本地人。 越南靠近中越边境的广宁、谅山、高平、河江、北件等省有不 少人也自称� 根托�。1959年以前,越南官方和民间都称他 们为土人或土族。10世纪写的史籍把这一带的人称为土 人。1956年成立越北自治区时仍称土族。土族中有一部 分自称�岱� , 1959年以族称岱族代替土族,但也可以称为 土族 ,即一族有二称。1974年,确定义安省有个土族,为使 二者区分开,于是自称� 根托�的人,一族一称,叫岱族,不再 称土族。我国壮族自称� 岱�的只有广西龙州县金龙镇的 1 万多人,云南省文山州的壮族也有一部分与此自称相同。 越南的岱族与侬族关系非常密切,语言和风俗习惯基 本相同或相近 ,所以在报刊书籍中介绍他们时岱侬连用,一 起介绍论述。越南党和政府为少数民族创造拉丁化拼音文 字时 ,也是岱侬族用共同的一套文字,编的字典也是共同的 一套。岱族与侬族的主要区别是 ,首先,一般来说, 18世纪 以前从中国迁入越南的称为岱 , 18世纪以后迁入越南的称 为侬。这种划分并不很严格, 2001 年,笔者从云南省文山 州栗坡县的天保口岸过到越南河江省渭川县距离边界线仅 5公里的同塔村,村民说,他们是岱人 ,一百多年前从中国 云南省文山一带迁居越南。岱人在穿着上与侬族不同,妇 女穿黑色或咖啡色的长裳 ,类似我国妇女穿的旗袍,但前后 下摆较长,长过膝盖两三寸,内穿同样颜色的长裤。与我国 自称� 岱�的壮族妇女服装相同。侬族妇女穿的是阴丹士林 布的天蓝色上下装,上衣长过臀部,襟边和袖口边绣有花 纹。与我国自称土人或侬人的壮族妇女服饰相同。中越双 方壮、岱、侬族男子穿的衣服也一样,上衣是对襟布扣黑衫 , 下穿同样颜色裤腿肥大的裤子。 壮、岱、侬三个民族都有� 不落夫家�的婚俗。他们与我 国汉族和越南京族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习俗不同 ,婚前婚 后都有社交的自由,但婚事还得看八字,男女双方父母同意 才能结为夫妻。在新郎家举行婚礼的当天 ,夫妻不能同房 , � � � �� � � � 122�� � � GXMYXB 中国�东盟研究 � 范宏贵 壮族在东南亚最亲密的兄弟 次日在伴娘的陪同下,新娘返回娘家。当春耕夏收、夏种秋 收农忙时节,或节日时,夫家便由小姑或丈夫的母亲去请媳 妇回夫家,这时才能与丈夫同居。农忙和节日过后,媳妇又 回娘家居住。这样在娘家与夫家两边走婚时间的长短,取 决于媳妇何时生第一胎孩子。生了第一个孩子,媳妇才有 权、才有资格到丈夫家长期居住。结婚与成家是两个不同 的观念。生了孩子才能成家,也叫落夫家。因此,婚后快的 一年就落夫家,有的拖长到十多二十年。近十年来 ,� 不落 夫家�的习俗在改变中,有的地方象征性地婚后� 不落夫家� 若干天,不必等生头胎孩子,便与丈夫长期生活在一起。 从过去到现在,边境两侧的壮、岱、侬族通婚的不少。 1991年 4月,也就是中越关系正常化之前 8个月,笔者来到 广西靖西县吞盘乡孟麻村,该村离 108号界碑约 2� 5公里。 这时虽然无战事,但双方的军队还对峙着,通往越南的小道 两旁仍然埋有地雷。孟麻村的壮族青年结婚 ,越南高平省 河广县的 8位侬族姑娘走了几十里路来贺喜,小住了三天 , 喝喜酒、唱山歌、尽欢方回越南。后来得知, 1985~ 1990年, 越南高平省河广县的岱、侬族女子嫁到孟麻村有 23 人,年 龄在 21~ 38岁之间。嫁到中国来的原因 ,主要是越南女多 男少,生活比中国艰苦。这时适逢清明节,从越南过来扫墓 祭祖的人络绎不绝。 他们的观念认为, 天上有位花婆圣母支配着人间的生 育大事。女子怀孕是花婆神赐给的花。不仅如此,花婆还 保佑孩童的健康成长。因此,他们虔诚信仰花婆神,婚后要 举行架桥求花仪式,才能得子。每家人的堂屋或者卧室里 , 都设有花婆神台,初一和十五都上香敬拜,直到怀孕为止。 如果久婚无子,还得在三岔路口或十字路口举行� 求花�仪 式 ,用木头搭一座象征性的桥,称为幸福桥,给过往的行人 带来幸福。在路边盖一间茅草房,供来往行人歇脚,挡雨遮 阳。助人行善 ,必有好报,求子得子。怀孕七个月内,要举 行� 安花�仪式, 祈求花婆圣母保佑产妇分娩时母子平安。 他们不同之处是,我国壮族在村子里立有花婆圣母庙,而越 南岱、侬族则无。 每年入春时,他们要过� 下田垌节�或叫� 下田坝节� ,人 们邀请天上、地下的各路神圣同乐, 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 登。寨老村老举行开耕仪式。四邻各方的人带来农具、牲 畜、生活日用品进行交易。实际上是为春耕大忙做物资准 备 ,为期一周左右。 仅限于在中越两侧的壮、岱、侬族中,农历正月初一至 十五举行� 唱天�和� 做天�的活动 ,� 天�是天神、仙官的意 思 ,其仪式叫� 做天�。用唱山歌、作法的形式祈求风调雨 顺 ,五谷丰登, 人丁兴旺, 六畜肥壮, 祈福消灾。做法事的 � 天婆�不是一般人能充当的,与我国北方萨满教的萨满产 生的情况一样,凡患过神经错乱疾病后已愈的妇女才能担 任。其他巫婆也是这样产生的。在中秋节前后要举行� 请 月亮姑娘下凡�与民同乐的活动。先打扫场地 ,驱逐妖魔鬼 怪 ,然后由姑娘们唱山歌,请月亮姑娘下凡。另外,他们共 同崇拜 11世纪中叶举兵反抗交趾李朝和我国宋朝的历史 人物侬智高,立有侬智高庙,定期拜祀。 此外,他们崇拜、敬畏谁都没有见过的叫� 都额�的水神 或水怪,以及田神、山神、树神等等。总之 ,他们同一民族来 源,又毗邻而居,交往密切,但又生活在不同的国家,因此在 文化上,相同的多,变异的少。 居住在中越边境的壮族、岱族、侬族世世代代和平共 居,友好往来,互相帮助。今后也仍然是中越两国人民友好 的纽带之一。 三 高栏人是我国壮族的一个支系,山子人是我国瑶族的 一个支系,这两支人进入越南后,越南经过民族识别,确定 为一个民族,叫山斋族 ,也可以称高栏- 山子族。主要分布 在宣光、太原、河江、北件、广宁、安沛、高平等省。 高栏人是他们的自称,因他们住的是高栏屋而得名。 高栏又称干栏 ,有人又叫高脚屋,即上层住人,下层养家禽 家畜的楼房。山子是山里人的意思。高栏人讲的话,在中 国与壮族语言相同,在越南与岱族语言近似。山子人讲的 话是广东话(白话 )中的一种土话。奇怪的是,平日高栏人 讲高栏话,但唱�兴歌� (山歌 )和祭祀时用的是山子话,写的 是汉字。在山子人集聚的广宁省平辽县和先安县 , 20世纪 40年代至 50 年代,岁数大一些的人讲的是高栏话, 到了 1972年,还有少数老年人讲高栏话。北件省山洞县的山子 人在婚礼、祭祀、丧葬时仍然用高栏话 ,但不知其意,是世世 代代相传背诵下来的。西方语言学家波尼法西说 :� 这个民 族��接受了所在地的壮语方言,然后使用一种广东方言 作为书面语言 ,成为双语民族 ,之后放弃了其中的一种语 言,到了新居住地又与岱- 侬语接触。� 他们的祖先原来居住在我国广东、广西、湖南三省区交 界的地方,慢慢向南迁移,经过广东的雷州半岛,转入白云 山、十万大山,再过钦州、廉州、灵山、雷州、上思、宁明等地 , 在明末清初时,即 17世纪从广西迁徙入越南。高栏人唱的 �兴歌�中有一段唱词道: � 入山斩竹条条落,无庇登王十万 山。广东买藕广西栽,返藕经成何处去? 天星浪浪到天游 , 花开月亮到雷州。行过双关关双雪,雪水油油过去山。�安 沛省安平县新香社 (即乡 ) 20世纪初出生的赵文珍的家谱 记载 ,他的祖先从前住在大明国广东省北海道钦州府浪都 笔符白村那邪地方。祖先在故乡有田地,代代相传,耕种谋 生。到了明朝末年时,世道混乱 ,强人横行,洗劫村寨 ,村民 生活艰难,迁徙入越南 ,开辟新家园。富寿省端雄县的高栏 人相传,他们的祖上的原籍是广东省钦州和廉州的白云山 脉,到了明末清初,为了逃避战乱,先从中国移居越南广安 省横湖地方,居住了一段时间,迁往谅山省 ,再搬到太原省 , 最后定居在端雄。 现在我国的高栏人主要分布在广西防城港市沿中越边 境的东兴镇、那良镇、滩散乡、那垌乡、板八乡、峒中乡,大约 有数万人。1977年冬,笔者到板八公社(今称乡 )细坑大队 (今称村)高栏人的村屯调查得知,这里离中越边界的界碑 � � � �� � � � 123�� � GXMYXB � � 中国�东盟研究 � 范宏贵 壮族在东南亚最亲密的兄弟 约 1公里。1949年以前 ,有 120 多户高栏人,有 50多户已 迁入越南,其余的 70来户仍留居原地。他们的语言与当地 壮族语言相通,与越南高栏人的语言相同 ,也有亲戚关系。 高栏人叫他们的住房为� 牛神� ,房屋中间的四根主柱 象征牛的四条腿,橼子象征腰骨,屋顶象征脊背,柱子上挂 着的东西象征心、肺、肝,门象征胃。户外有按宗族设立的 供祭玉皇、南花佛或灶君的一间小房,平日门是紧紧关闭 的 ,严禁外人和妇女入内,主人也只能在供祭的日子进去。 他们也有� 不落夫家�的习俗,婚礼结束之后,新郎与新 娘不能同房 ,新娘要返回娘家居住, 每年回夫家若干次,头 三次是在母亲的陪同下到夫家,以后由夫家的母亲、小姑去 接回来,直至临分娩时才回夫家定居。 他们有十多个姓,其中黄、陈、罗、李、宁是大姓,拥有的 人口最多。各姓之下又分宗支。同一祖先的十代人为一宗 支。各宗支有不同的禁忌,如黄姓 ,这个宗支严禁猎虎,也 忌吃虎肉。另一黄姓宗支则忌吃鹅肉。各宗支的祭祖仪式 也不完全相同。同一宗支范围内的子孙后代不能通婚,即 同姓同宗不通婚,同姓不同宗可以通婚。 由于他们迁入越南的时间已很久,在文化上,尤其是语 言上受到越南主体民族京族的影响。 四 在我国壮族中,有一支自称� 布标�或� 嘎标�的人,主要 分布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如麻栗坡县董干乡和 铁厂乡。他们的先祖原来居住在富宁县普梅大洞,后来逐 渐向西迁移 ,到达现在的居住地。越南有 5个民族人口不 足 1 000人,布标族是其中之一,现有 705人。主要分布在 靠近我国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富宁县的越南河江省同 文、安明、北迷县,宣光省有少量分布。由于人数少,他们与 赫蒙(苗 )族、华(汉)族杂居在一起。他们自称� 嘎标� ,含义 是什么,布标人自己都不知道。著名的美国语言学家本尼 狄特经过语言比较后说, � 嘎�的意思是人。� 标�是什么意 思则不清楚。他们何时迁入越南的,已无法知道。但居住 在同文县的华人、赫蒙人、仡佬人当祭祀时都提到,最早来 开发同文县的是布标人和倮倮人(我国的彝族进入越南后 , 越南至今都称他们为倮倮,而不称彝族 )。可见他们迁移到 越南已很久了。越南的岱族、侬族称他们布标,意思是标 人。中越两国的布标人毗邻而居,春初的节日都互相走访 , 喜庆红事,丧葬白事,也都互相帮助 ,关系密切友好。 越南语言学家与前苏联的语言学家共同合作,对布标 语言于 1980~ 1981年进行调查 , 1989年进行复查, 1992年 出版了专著�布标语�一书,指出:由于布标人太少,杂居在 几个民族中 ,因此 ,他们能操几种语言,尤其是汉语西南官 话和赫蒙语 ,成为多语民族。在布标语的词汇中已掺进许 多汉语词。布标语已成为濒临消亡的语言。有的学者认为 布标语接近岱- 泰语,也即我国的壮- 傣语,有的学者则认 为属南岛语系的语言。 大约一百年前,他们的住屋是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的 干栏屋。因乱砍滥伐,森林破坏严重,建材木料难找到,改 成与附近汉人、赫蒙人住房相同的土墙茅草顶屋。近 40年 来,改为砖瓦房。 布标人以前有自己的姓,在同文县有嘎公、嘎甘、嘎让、 嘎真、嘎梭等 22个。后来受汉人的影响,并使用在名册、文 件上 ,有龚、张、普、白、王、陶、钟、龙、杨、陆、梁等。 同姓不能通婚,甲姓家的男子娶乙姓家的女子,但乙姓 家的女子不能嫁甲姓家的男子 ,必须嫁给丙姓家的男子。 同辈分的人才能通婚。严禁姑舅表婚 ,允许姨表婚,但不允 许换门婚。严禁两兄弟娶两姊妹。妻亡,夫可以娶妻子的 姐姐或妹妹。 家里有人去世,丧家忌吃油 ,不能坐高椅,不能唱歌,只 能吃粥。铺草坐在棺材旁。埋葬时,吹喇叭,打铜鼓。铜鼓 是从中国买来的。据老人说 ,过去布标人普遍敲打铜鼓,现 在只用于丧事。与越南倮倮族相似。平时铜鼓收藏在屋楼 的角落里,严禁移动。他们认为移动了铜鼓的位置就意味 着有事了。使用之前要逐个供祭铜鼓 ,祭品有两碗酒,一只 鸡。祭毕,酒洒在铜鼓面上才能把铜鼓悬挂在中间房门旁 , 雄鼓挂在左边,雌鼓挂在右边,鼓面相对。由男子站在两鼓 之间敲打。在巫师的指挥下,用削过的芭蕉杆当鼓槌敲打 两个鼓面。他们认为,玉米和稻谷的魂怕铜鼓声。因此敲 打铜鼓得在秋收之后,敲打一昼夜,人们伴随鼓点跳舞。丧 事打铜鼓有严格的限制,规定只能敲打三下:敲雄鼓一下 , 敲雌鼓两下。铜鼓必须成双成对,雄鼓是小鼓,敲打后声音 尖细 ,但传得很远; 雌鼓是大鼓,敲打后声音粗犷,但传不 远。平时严禁敲打。越南现在只有三个民族还打铜鼓,布 标族是其中之一。我国还有 13个民族打铜鼓。 五 拉基人是我国壮族的一个支系,迁入越南后,越南确定 他们是单一民族� � � 拉基族,要分布在越南河江省(与我国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富宁县、广西壮族自 治区那坡县接壤的省份) ,少量分布在老街省。 我国的拉基人分布在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中越边境的 南劳乡、仁和乡、夹寒箐乡、小坝子乡、金厂镇的 20 个自然 村。 拉基人自称� 里布略� ( lipulio ) ,分为几个支系 ,在南劳 乡的称为� 口袋拉基� ( lipute) ,在仁和乡、夹寒箐乡的叫� 汉 拉基� ( liput io) ,在小坝子乡的叫� 红拉基� ( lipuke) ,在金厂 镇的叫�花拉基� ( lipuliog)。而居住在越南板优的叫� 黑拉 基� ( liputio) ,在板蓬的叫� 长毛拉基� ( lipupi) ,在南曼邦、曼 美的叫�白拉基� ( lipupo)。这些支系都是以从前他们穿的 红、白、黑、花等颜色的服装而得名的,� 口袋拉基�是因为他 们爱背一个口袋而得名。但越南的民族学调查说 ,越南拉 基人自称� 古碟� ,是人的意思。 我国的史书把拉基人写为� 喇记�、� 喇奚�、� 那机�、� 拉 鸡� ,这些都是同音异写,现在统一写成拉基。 � 拉基�是什么意思 ,拉基人自己也搞不清楚。拉基是 � � � �� � � � 124�� � � GXMYXB 中国�东盟研究 � 范宏贵 壮族在东南亚最亲密的兄弟 他称,是汉人对他们的称呼。有人认为 ,拉基人称� 我�为 laki,音译为拉基,极可能由此而来。另外有人认为,拉基人 迁居文山州后,壮族人见他们崇拜� 田鸡� (民间对青蛙的一 种称呼) ,或喜欢吃田鸡而得名。壮语称田为� 那� ,叫田鸡 为� 那鸡�。 拉基人流传他们祖先迁移的故事:我们的祖先原来居 住在阿迷州 (今云南省开远市)叫公鸡寨和母鸡寨的地方 , 因与附近的其他民族发生冲突 ,被打败。两个寨子的人相 约 ,在鸡叫的时候向日出的方向逃走。不料公鸡寨的人在 半夜时听见鸡啼就出发了 ,而母鸡寨的人直到次日中午母 鸡叫时才离开寨子。结果两个寨子的人就此分散,以后再 也没有见过面。 据明代天启年间( 1621~ 1627年)刘文征写的�滇志�卷 之 30记载 ,当时拉基人已在文山地区生活。又据民国时撰 写的�新编麻栗坡特别区地志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载:� 那机人,其类独一 , 语言与侬人通。原我郡系其先到,开挖为田。只知耕作而 食 ,不知文教。清乾隆时,为侬人所逐,现本村只有数户。� 看来乾隆时 ( 1736~ 1795年)有些拉基人便因此进入越南。 又据越南民族学者的调查,越南拉基人的祖先原来居 住在中国,为了寻找一块更富饶的地方四处走动,一次迷失 了方向,见一群蜜蜂飞向一个地方采蜜 ,便跟着蜜蜂走,进 入越南地界,到离边界 7公里越南一侧的一个地方住下来 , 后来又向南迁移到其他地方。 1850年前后,仡佬人从中国迁徙到越南河江省黄树皮 县时,已见到拉基人生活在这里。现在仡佬人狩猎、砍大 树、到森林里去,都睡在森林里,得烧香祈祷拉基人祖先保 佑自己。传说 ,拉基人最早迁来的祖先叫黄银统,新门是他 们最早的落脚点,再从这里迁到其他地方。有些拉基人从 板逢、板由迁到黄树皮县、北光县。岱人、侬人、赫蒙人、瑶 人、越人与拉基人毗邻而居,交往密切。 他们居住在高原上 ,但养的鸡鸭成群,家家户户在梯田 里养鱼,自给自足,这是罕见的。鸡、鸭、鱼是祭祀时不可缺 少的供品。他们养的猪、水牛、马、羊,平时野放,任由牲畜 在山野觅食 ,睡在野外,收割时才圈养,要用时才到森林里 去寻找。因猪鸡不是圈养,而是野放,故不能在住宅附近种 菜 ,在畬地里种少量蔬菜,不够吃的那部分是用种的旱烟跟 其他民族换瓜菜,再不够吃,就到森林里采集野菜补充。 以前他们养黄牛,现在则禁止养黄牛。传说,他们迁来 越南的第一个祖先黄银统只接受的供品是黄牛,只要听到 黄牛叫,就会醒来要供品。有时黄牛成天吼叫 ,供品要的很 多 ,村民负担不了 ,于是大伙决定不准养黄牛 ,沿袭下来成 为习惯。每年的七月祭祀黄银统时,就得到附近的乡村向 岱人、侬人买黄牛来献牲。 拉基人各姓或分支有自己的皮鼓和锣,表示同一祖先, 同一血缘,互相亲密,有难相帮,有乐同享。李、邓二姓是他 们祖先的根基 ,每年的六月底祭祖、扫墓。祭祖时 ,祭师一 手拿一块姜,另一手拿着水牛角 ,表示献牲物和一杯酒。 婚俗规定 ,兄弟姊妹结婚要按长幼次序 ,先兄姐,后弟 妹。由于拉基人的姓少,允许同姓通婚,但同宗的子孙要三 代以后才能通婚。 婴儿出生后三天,便请祭师来举行取名礼,由父母或养 父取丑名,才不会被鬼抓走魂魄。名字可区别男女姓,但要 祖先认可,婴儿才能健康成长,于是要禀报祖先。在取名礼 上,把一个鸡蛋立在一碗米上,抓一把米撒在蛋上 ,米粒停 在蛋顶上就表示祖先同意这个名字。现在,他们已会取越 人的名字,男性名字的第一个字用文字,女性用氏字。 拉基人喜欢吃的佳肴很特别,把生牛皮切成小块,挂在 灶台上,让烟熏火燎烤干。吃的时候,把干牛皮放入灶火里 烤,使干牛皮膨胀,再切成小块,放入盐水中浸泡,洗干净 , 与油、姜、蒜煮来吃。腌酸肉,把猪、牛肉切成三指大小,与 盐、炒米粉拌匀,置于坛中,过一两年可生吃,也可以加工成 其他菜肴。也腌酸菜、酸笋。男子喜欢喝酒,祭祀和隆重的 场合要用牛角当酒杯。吃饭时忌把筷子横放在碗上,这是 供祭死人的方法。 六 我国的壮族与越南的岱、侬、拉基、布标、高栏人,犹如 兄弟几人,一个守本家 ,另几个搬家到隔壁邻舍,另立门户 , 单独生活,仍然保持着共同的文化。分家出去以后,时间久 了,在文化上也会出现一些差异 ,这不足奇。� [参 � 考 � 文 � 献] [ 1]涑水纪闻(卷一三) [ Z]� [ 2]宋会要辑稿(第一九七册)� 藩夷四[ Z]� 收稿日期 � 2004- 11- 20 [责任编辑 � 黄世杰] [责任校对 � 蒙本曼] [作者简介] � 范宏贵( 1934~ ) , 男, 广西龙州人, 广西民 族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外语 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学术带头人。广西南宁,邮编: 530006。
本文档为【壮族在东南亚最亲密的兄弟_越南的岱_侬_拉基_布标_山斋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4729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4-26
浏览量: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