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漢敦煌郡境內置、騎置、驛等位置考

漢敦煌郡境內置、騎置、驛等位置考

举报
开通vip

漢敦煌郡境內置、騎置、驛等位置考 一 一般认为,汉代邮驿系统内部设置有“置”、 “驿”、“邮”、“亭”等机构。《后汉书·西域传》载汉代: “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路。驰命走 驿,不绝于时日;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邮置系统 为汉王朝的兴盛和丝绸之路的繁荣发挥了极重要 的作用。 《汉书·文帝纪》:“太仆见马遗财足,余皆以给传 置。”师古注:“置者,置传驿之所,因名置也。”《汉 书·冯奉世传》:“羌虏桀黠,贼害吏民,攻陇西府寺, 燔烧置亭。”师古注:“置,谓置驿之所也。”于居延、 敦煌悬泉汉简等见,“置”为最高级别的邮驿机构, 汉敦...

漢敦煌郡境內置、騎置、驛等位置考
一 一般认为,汉代邮驿系统内部设置有“置”、 “驿”、“邮”、“亭”等机构。《后汉书·西域传》载汉代: “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路。驰命走 驿,不绝于时日;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邮置系统 为汉王朝的兴盛和丝绸之路的繁荣发挥了极重要 的作用。 《汉书·文帝纪》:“太仆见马遗财足,余皆以给传 置。”师古注:“置者,置传驿之所,因名置也。”《汉 书·冯奉世传》:“羌虏桀黠,贼害吏民,攻陇西府寺, 燔烧置亭。”师古注:“置,谓置驿之所也。”于居延、 敦煌悬泉汉简等见,“置”为最高级别的邮驿机构, 汉敦煌郡境内置、骑置、驿等位置考 李并成 (西北师范大学 敦煌学研究所, 甘肃 兰州 730070) 内容摘要:本文依据敦煌悬泉汉简等史料并经实地考察,对于汉代敦煌郡境内的邮驿系统及其所设置、骑置、驿和若干亭 的位置和所存遗址,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 关键词:汉代;敦煌郡;置;骑置;驿 中图分类号:K877. 5;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4106(2011)03- 0070- 08 An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n the post system of the Han Dynasty and the places and ruins of Zhi(置) and Qizhi(骑置)and Yi(驿)in Dunhuang LI Bingcheng (Dunhuang Studies Institute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Gansu 730070) Abstract:By a careful checking up inscription of the Han Bamboo Slips unearthed at Xuanquan Dunhuang, this article attempt to investigating the places and ruins of Zhi(置)and Qizhis(骑置)and several Yi(驿)and Ting (亭)in Dunhuang County in the Han Dynasty. Keywords:The Han Dynasty;Dunhuang County;Zhi(置);Qizhi(骑置);Yi(驿) 收稿日期:2010- 11- 2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BZS050) 作者简介:李并成(1953- ),男,山西省浑源县人。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敦煌研究院兼职 研究员,主要从事敦煌学和历史地理的研究和教学。 2011年第 3期 (总第 127期) 敦煌研究 DUNHUANG RESEARCH NO.3. 2011 TOTAL 127 70· · 图 1 汉敦煌郡邮驿系统示意图 其人员较多,吏员有丞,丞下有置、厩、厨、仓啬夫及 佐,承担日常传递文书、养马、驾车、炊厨等值役人 员则或徒、或卒、或一般平民。敦煌悬泉置即有官卒 徒御凡 37人(甘露二年,另一简记载为 47人)、传马 40匹、传车 6乘(阳朔二年),多时可达 15乘。“驿” 与“置”相较,功能有别。有学者认为,驿以驿马传递 为主,置以传车接送为主并兼递部分邮件,有些置、 驿又合而为一。置、驿以下最基层单位为亭。《汉书· 高帝纪》师古注:“亭,谓停留行旅宿食之馆。”敦煌 郡邮路所设的亭,简文中可查知其名者近 60个[ 1]。 另有学者考得汉代邮驿系统中还有以传递重要和 紧急文书为主的“骑置”,此为速度最快的一种传递 方式,其地位在置以下,一般设在两个置之间,骑置 与骑置之间有亭[ 2]。 位居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地当西域门户,为 中原西出西域故道上无可替代的咽喉枢纽。《汉书· 西域传》记,出敦煌玉门关、阳关往西域有南北二 道。刘昭注《后汉书·郡国志》引《耆旧记》称,敦煌为 “华戎所交,一都会也”。故敦煌一地邮驿系统的建 设颇受汉王室的重视,有关史料特别是出土于敦煌 悬泉置等处的汉简中留下了汉敦煌郡境内邮驿系 统设置、运行的许多记载,弥足珍贵。笔者不揣谫 陋,拟运用这批史料并通过反复实地考察,对汉代 敦煌郡境内置、骑置、驿、亭的设置及位置与相关遗 址略作考证(图 1),以就教于学界。 悬泉Ⅱ0214③:154简:“□效谷、遮要、县泉、鱼 离、广至、冥安、渊泉写移书到……”①县泉即悬泉, 简文中均写作县泉。学者公认上引简中提到的 7处 地名皆为汉敦煌郡辖境内的置名,其顺序依次从西 向东排列,这为我们研究丝绸路上这些置的序次及 其相互间的位置提供了第一手珍贵史料。其中效 谷、广至、冥安、渊泉又为敦煌郡属县名,这 4 个置 与县同名,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上述县中亦设置。此外还有龙勒置 和玉门置(详后),敦煌郡境内共有置 9 所。Ⅱ0114 ③:522简:“甘露三年十月辛亥朔,渊泉丞贺移广 至、鱼离、县泉、遮要、龙勒,厩啬夫昌持传马送公主 以下过……”公主即解忧公主,甘露三年(前 51)由 乌孙返回长安。简中所提 6处地名,亦为汉敦煌郡 的置名,其顺序由东向西。又由悬泉简知汉敦煌郡 境内除这 9所置外,还设 12所驿:万年驿、悬泉驿、 临泉驿②、平望驿、龙勒驿、甘井驿、田圣驿、遮要驿、 效谷驿、鱼离驿、常和驿、毋穷驿[ 1] 59-73。在全部 17914 枚悬泉汉简释文中有 13 枚简提到“骑置”,其中效 谷县有甘井骑置、遮要骑置、平望骑置、悬泉骑置共 4个骑置,广至县有万年骑置等。骑置通常有吏 1 人、马 3匹、驿骑 3人[ 2] 50-53。 二 以下对于汉敦煌郡境内邮驿系统的置、骑置、 驿以及若干亭的位置及其遗址,大体依自东向西的 次序分别考证如下。 渊泉置(县、亭) 渊泉为汉敦煌郡境内最东部的一县,县城内设 ① 胡平生、张德芳《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上海古籍出版 社,2001,第 51页。本文所引悬泉汉简,均见于此书或甘肃省文物 考古研究所《敦煌悬泉汉简释文选》(《文物》,2000年第 5期,第 27-45页)和[ 2]引张经久、张俊民大作;简号标注依胡平生、张德 芳大著的写法。 ② 依现已整理刊布的悬泉简所载各置、驿的序次来看,临泉 驿似为悬泉驿的一度改名。 71· · 渊泉置,亦设渊泉亭。笔者曾考得该县城址为今瓜 州县河东乡四道沟村古城,南北约 350米、东西 240 米许、残高 1. 5-2米,城内发现汉五铢钱币等物[ 3]。 另依悬泉Ⅱ0214①:130简,由酒泉郡乾齐县西去渊 泉县 58里,合今约 25公里。由汉乾齐县所在的今 玉门市黄闸湾乡一带沿疏勒河干流西北行 25 公 里,恰为四道沟村古城。渊泉县地处疏勒河干流大 拐弯的内侧,地势较低,泉源旺盛,为疏勒河中游绿 洲的精华地段。 美稷亭 渊泉县以西为冥安县之地,渊泉县西距冥安县 所在的南岔大坑古城(详后)约 60 公里,合汉 140 里,里距较远,其间无疑还应设有邮驿机构,惜今已 不知其名。值得注意的是,在四道沟古城与南岔大 坑古城中间,距二城均为 30公里(合汉 70里)的地 方,今锁阳城镇桥子村长沙岭有一座汉代城堡,今 名草城,又叫半个城。该城平面基本方形,残长东西 26. 4米、南北 24米,东、西、北三面残存墙垣夯筑, 最高处 5. 5米。南垣倒塌后用土坯修补,夯层、土坯 层间均夹压红柳层,系典型的汉代建筑风格,南开 一门。城中仍堆放着当年燃放烽火的积薪,由红柳、 芦苇、胡杨树枝堆积而成,现呈斜坡状,长约 18米、 宽 4. 5米、最高处 4米。因堆放大堆柴草,故称该城 作草城。城内外随处散落陶片等物,城南不远发现 许多墓葬并见大面积的陶片分布。城北 6米许现存 土塔遗址两座,城南 5米处存烽燧遗址。由其位置、 规模、遗物等可以认定草城应为汉代连接渊泉县与 冥安县间的一所骑置或驿、亭。考虑到这里邻近汉 长城宜禾都尉美稷候官所辖塞段①,且悬泉简中又 有美稷亭一名,因而草城有可能即美稷亭遗址。 冥安置(县、亭) 笔者考得汉敦煌郡冥安县故址即今瓜州县锁 阳城镇南岔大坑古城 [4],城内设冥安置,亦设冥安 亭。该城东距草城(美稷亭)30公里,西距锁阳城镇 约 23公里,西南距著名的锁阳城遗址 4. 5公里。城 垣已十分残破,实测东垣 560米、北垣 550米、西垣 535米、南垣 525米,多数墙段残高不足 1. 5米,城 内暴露许多汉代灰、红陶片等物。Ⅴ1611③:39B简: 悬泉去“冥安二百一十七”里,合今约 91公里,这恰 与冥安县(南岔大坑古城)经广至县(踏实破城子, 后考)、鱼离置(老师兔城,后考)而西至悬泉置(吊吊 水)的距离相合,可见南岔大坑古城确为汉冥安县 城,亦是汉冥安置、冥安亭的治所。 广至置(县) 冥安县西接广至县,笔者考得广至县故址即今 瓜州县踏实破城子[5],城内亦设置。该城东距汉冥 安县所在的南岔大坑古城约 32公里,合汉 76里, 东南距锁阳城镇 8公里。城垣损毁较轻,南北约 280 米、东西 150米许、残高 6. 5米。城内散落灰、红陶 片及碎砖等。广至位处榆林河下游绿洲,径流充沛, 土地肥沃,农产丰饶,为此段丝绸路上的必经之地。 鱼离置(驿) 由上引Ⅱ0214③:154 简知,鱼离置为广至西 边、悬泉东边的一所置,该置并设鱼离驿。简Ⅱ0214 ①:125:“入西板檄二,冥安丞印,一诣乐掾治所,一 诣府。元始四年四月戊午,县泉置佐宪受鱼离置佐 陃卿,即时谴即行。”由冥安县往西的板檄,悬泉置 佐接受鱼离置佐的传递,继续西传,鱼离位于悬泉 之东无疑。又Ⅱ0112②:119简记:“出西书一封,廷 尉章,诣西域都尉。二月戊子日下 时受鱼离啬夫, 即时立行。”这封钤有廷尉印章送往西域都尉的要 件,由鱼离啬夫西传悬泉置,亦表明鱼离置位于悬 泉置之东。 由广至县城(踏实破城子)西去穿过榆林河洪 积戈壁滩约 28公里(合汉 67里)处,有一个泉水出 露的小村子———老师兔,村西花岗岩剥蚀残丘上残 存一座古城址,南北 33米、东西 40米许。西、南二 垣较完整,残高 4-6米、残宽 3. 5 米,东垣全部倾 圮,北垣东段坍塌。东北角筑烽燧一座,残高 10米 许。城内散落碎陶片、砖块、铁片等汉、唐时遗物。笔 者考得该城在唐代为瓜沙二州间驿路上的黄谷驿, 系当时一处十分重要的军防警讯之地,附近还有官 马群的放牧[ 6]。该城无疑为汉代始筑,汉鱼离置即应 置于城中。老师兔村泉流众多,水草丰茂,今仍有三 个泉、五个泉、木头泉、直路泉等泉源,为行旅补给 的理想之地。众泉中多见游鱼,这可能是其得名的 缘故。除鱼离置、鱼离驿外,其地还有鱼离乡。Ⅰ 0112③:124简:“入鸡一只,十二月壬戌厨啬夫时受 鱼离乡佐逢时。”可见汉时老师兔村亦为鱼离乡的 所在。鱼离置亦设有“厩”并有羌御。御通驭,羌御即 羌人驭手,专事驾驭车马之人并兼作受付邮书之 ① 宜禾都尉美稷候官所辖塞段,笔者考得即今瓜州县九墩 西至高皇庙、双塔水库、双塔农场段汉塞,位于草城以北(参见拙 著《河西走廊历史地理》,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 212-213 页)。 72· · 事。如 Ⅱ0114④:82:“鱼离厩普行。”Ⅱ0111②:21: “元延二年(前 11年)二月乙卯,鱼离置羌御离吉受 县泉置啬夫敞。”Ⅴ1511②:22简亦提及“鱼离羌 人”,恐该置有较多的羌人御、徒。 万年骑置(驿、亭) 由简文知,万年骑置内并设万年驿、万年亭。如 ⅥF13C②:10A:“永初元年(107)十二月廿七日,夜参 下 分尽时,县泉驿徒吾就付万年驿。”此简为向东 传递之书,县泉驿将文书付于万年驿,可见万年驿 位于县泉驿之东。又如Ⅱ0115①:59A简记,入东军 书一封,“始建国二年(10)九月戊子日蚤(早)食时, 万年亭驿骑张同受临泉亭长阳”。“驿骑”或作“译 骑”,指传递文件人员的身份,据之知亭亦有驿骑。 向东传递的军书,万年亭驿骑接受临泉(悬泉)亭的 传递,则万年必位于悬泉之东。 由鱼离置西北行穿过芦草沟口,再沿截山子西 去即为著名的悬泉置遗址。悬泉置东距鱼离置约 31 公里,合汉 74里许,万年骑置(驿、亭)即设于鱼离、 悬泉二置之间。Ⅴ1411②:55简:“县泉置骑置,西到 平望骑置五十里,东出广至万年骑置卌。”悬泉东去 40汉里(合今约 17公里)的万年骑置,其位置应在 今火焰山芦草沟出山口东侧,其地今存汉代城址一 座,今名芦草沟古城。该城向南穿过芦草沟口至鱼 离置所在的老师兔城约 14. 5公里,合汉 34里。城 垣已不完整,南北残长约 30米、东西近 20米,夯 筑,夯层厚 8-12厘米,底部残宽 2米许、顶宽 1. 2 米,东开一门。城内偶见陶片碎块,瓜州县博物馆认 定该城为汉代城址。城北里许存古道遗迹,残宽 3- 4米,低于现代地面约 0. 8米。城南约 120米的山坡 台地上存汉燧一座,平面正方形,底部边长约 10 米、残高近 7米,夯土夹压红柳、芨芨筑成,夯层厚 8-12厘米,系典型的汉代烽燧构筑形制。烽燧周围 散见绳纹、素面陶片。万年骑置(驿、亭)故址当即该 城。该骑置为广至县辖领,再往西即进入效谷县领 地。Ⅰ0111②:24简:“万年驿骑喜付县泉驿骑奇。” 此文书由万年驿骑传给悬泉驿骑,传递方向是由东 向西。Ⅱ0313②:52简:“年七月癸巳日下 县泉译 骑充国受万年译骑傅。”悬泉译骑接受万年译骑的 文书,其传递方向亦是由东向西。Ⅱ0114③:199: “敦煌大守上书一封,甘露元年(前 53)七月丙辰 ……付广至万年译骑。”敦煌太守上书经由万年驿 骑传递,其方向自然是自西向东。Ⅴ1612④:11A: “皇帝橐书一封,赐敦煌太守。元平元年(前 74)十一 月癸丑夜几少半时,县泉驿骑传受万年驿骑广宗, 到夜少半时付平望驿骑……”橐书即装在囊橐中封 缄的书信,此封皇帝赐予敦煌太守的书信经由万年 驿骑西传悬泉驿骑,再西传平望驿骑,顺序自然是 由东向西。Ⅱ0113③:65:“上书二封。其一封长罗 侯,一乌孙公主。甘露二年(前 52)二月辛未日夕时, 受平望译(驿)骑当富,县泉译(驿)骑朱定,付万年译 (驿)骑。”由西域东传的“上书”,经由平望传至悬 泉,再传给万年,可证万年确位于悬泉置之东,而平 望位于悬泉置之西。 悬泉置(悬泉驿、临泉亭、悬泉邮) 悬泉置遗址南依火焰山(该山西延即三危山), 北邻北沙窝盐碱滩,座落在源于火焰山北麓的吊吊 水沟口,西去今敦煌市 64公里,东去今瓜州县城 60 公里。1990年 10月至 1992年底甘肃省文物考古研 究所连续 3年对其发掘,收获颇丰。整个遗址包括 坞院、灰区、马厩及附属建筑等,占地总面积 22500 平方米。遗址西北角叠压魏晋时烽燧残迹,其下层 为汉代建筑。坞院土坯砌成,长宽各约 50米、墙基 宽 1. 5-2米、残高 0. 8米,其东北和西南转角处筑 角楼,院内共有房屋 27间。出土物以大量简牍、陶 片、麻纸、皮革、丝织品和马、牛、鸡等骨骼为主,最 引人注目的是发现简牍三万五千余枚,其中有字者 二万三千多枚、帛书 10 份、纸文书 10 张和泥墙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记 1 幅。简牍纪年最早为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 111),最晚为东汉安帝永初元年(107)[ 7]。该遗址的 发掘被评为 1991年度和“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 发现之一。 悬泉置其名得自悬泉水,该水又名贰师泉,《十 三州志》、《凉州异物志》、《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 宇记》以及敦煌文书 P. 3929《敦煌廿咏》、P. 4792《两 面杂书》、P. 0788《沙州地志》、P. 2691《沙州城土镜》、 S. 0367《沙州伊州地志》、S. 5448《敦煌录》、P. 2488 《贰师泉赋》、P. 2005《沙州都督府图经》等都对其有 载。如 P. 2005:“悬泉水,右在州东一百卅里,出于石 崖腹中,其泉傍出细流,一里许即绝……侧出悬崖, 故曰悬泉。”该水即今吊吊水,又名掉掉水,自火焰 山山崖间渗出,径流细弱,出山数百米后即全部渗 入砾石戈壁中,“悬泉”、“ 吊吊”之称可谓名副其 实。别看该水细小,但对于行进在“路指三危迥,山 连万里枯”、“涸困胡商,枯山赤坂”之地,周围数十 公里范围内别无水草补给的行旅来说,这股细小的 泉流就成了“能令士马苏”的救命之水。悬泉置设于 73· · 这里正当其地,置内同时并设悬泉驿(临泉驿)、临 泉亭和悬泉邮。由所出简文知悬泉置地理位置重 要,内部机构设置众多,除悬泉置啬夫为主管官吏 外,尚有置丞、厩啬夫、厩佐、厨啬夫、驿徒等,有传 马、传车。如Ⅴ1610②:11-20共 10枚简即为悬泉 厩啬夫上报的《传马名籍》;Ⅰ0208②:1-10为阳朔 二年(前 23)闰月壬申朔癸未县泉置啬夫尊移交的 《传车亶(毡)辇簿》。该置传马多达 40匹、传车 6乘, 多时可达 15乘。置中官卒徒御凡 37人(甘露二年, 另一简记载为 47人)。除官吏等外,置内有戍卒当 值服役,出土兵器簿、铁器簿等,悬泉置兼具邮政与 军事职能的特点。Ⅴ1612④:18:“县泉置元平元年 (前 74年)兵薄(簿)。”此为该置存放兵器的簿册。 87-89C:6A简:“元康三年(前 63)九月辛卯朔癸巳, 县泉置啬夫弘敢言之:谨移铁器薄(簿)一编……” 平望骑置(驿、亭) Ⅱ0216②:341简:“效谷平望骑置一所第四,马 三匹,吏一人,小未傅三人。”知平望骑置为效谷县 境内所置的第四所骑置,有吏 1人和小未傅 3人、 马 3匹。所谓“小未傅”即不够傅籍年龄而服兵役 者。Ⅴ1612④:11AB:“皇帝玺书一封赐敦煌大守,元 平元年(前 74)十一月癸丑夜几少时,县泉译骑得受 万年译骑广宗到夜少半付平望译骑。”由于是皇帝 赐给敦煌大(太)守的玺书,其传递方向必然是由东 向西,即万年骑置递给悬泉骑置,悬泉骑置再递给 平望骑置,平望位于悬泉之西。该简还明确规定了 “得受”和“付”的时间,传递中不得违误。Ⅴ1310③: 67:“入上书一封,车师己校、伊循田臣彊。九月辛亥 日下 时,临泉译(驿)汉受平望马益。”此封自西域 车师、伊循递往长安的“上书”,由平望传经临泉驿, 可见平望确位于临泉(悬泉)之西。上引Ⅴ1411②: 55简云,悬泉至平望骑置 50里,合今约 21公里。由 悬泉置所在的吊吊水沟口沿火焰山北麓西行 21公 里处恰是今东水沟口。东水沟亦是从火焰山中流出 的一股泉流,平均流量 0. 48立方米/秒,年出山径 流量 150万立方米,较吊吊沟水量大很多。上世纪 80年代初,敦煌五墩乡农民在沟口建小型水库一 座,拦蓄沟水,开种土地上千亩。该水出山后顺自然 坡面流经 11公里许至疙瘩井,其下游干河床可一 直通往党河尾闾天然洼地———伊塘湖盐池。东水沟 口亦是一处较重要的军事、交通道口,溯水沟南上, 可穿越火焰山通往山南的东巴兔、浪柴沟等地。汉 平望骑置设于该沟口不仅可得到水源补给保障,亦 有军事方面的意义。由于水流冲刷、自然风蚀和人 为破坏,今天这里已无遗迹可觅。 遮要置(骑置、驿、亭) 悬泉简文中遮要之名多见。如Ⅱ0309③:37: “神爵四年(前 58)四月丙戌,太守守属领(悬)泉置 移遮要置。”太守守属为郡太守的属吏,敦煌太守派 其以史的名义监领悬泉置,又移监遮要置。Ⅱ0216 ②:241-244简为一册书,亦系敦煌太守派史监领 遮要置的一组文书:“监遮要置史张禹,罢。”(241 简)“守属解敞,今监遮要置”(242简)。免去监遮要 置史张禹的职务,任命解敞接替,敦煌太守同时行 文效谷县,将此任免事项告知该县;效谷县又移书 悬泉置,通告此事。由此可见遮要置地位的重要。该 置亦“官卒徒御”兼具。如Ⅱ0216②:80就提到“遮要 置驭杨武。”驭即前引简文中的“御”,即驭手。Ⅱ 0114②:206:“元始五年三月丁卯日入时,遮要马医 王竞、奴铁柱付县泉佐马赏。”据之知该置还有专门 的马医。Ⅱ0114②:165亦提到“遮要奴铁柱”。 遮要置同时并置遮要骑置、遮要驿、遮要亭。Ⅴ 1812②:103:“效谷遮要骑置一所第三,马三匹,吏 一人。”该骑置在效谷县境内排列第三。Ⅱ0214②: 266A、Ⅱ0214②:267A二简均记有遮要驿之名(详 后)。由上引悬泉简知,遮要置位于悬泉置和平望骑 置以西。Ⅴ1812②:58记,送给乌孙大昆弥使者的粟 三石、马十匹,“阳朔四年(前 21)二月戊申,县泉啬 夫定付遮要厩佐常”。此次传送的方向为自东向西, 可见遮要置确位处悬泉置以西。Ⅴ1310③:135A: “遮要以东写传至临泉。”临泉即悬泉,悬泉确在遮 要之东。但遮要与悬泉、平望间的距离简文缺载。考 虑到这一带置、骑置间多相距 40-50汉里,如悬泉 置东到万年骑置 40汉里,西到平望骑置 50汉里, 那么平望骑置到遮要置的距离大概亦可取此约数。 由平望骑置所在的东水沟口西行 50汉里(合今约 21公里),即今敦煌市莫高镇新店台村北 1. 5公里 处,恰可找到一座汉唐时期的古城址,今名大疙瘩 梁古城。残垣犹存,南北 65米、东西 56米、墙基宽 6 米、残高 2-3米。东北角高 4米,为烽燧残迹。该城 西垣中段断缺,似为城门,宽 7米。城址大小与汉唐 时期置、驿的规模类似。城内发现灰陶片、碎砖块、 瓦片等,多为唐代物品,亦可找到少许汉代的粗绳 纹陶片等,该城应始建于汉,延续至唐。依其位置、 规模、遗物等判断,该城即汉遮要置遗址。其东北角 的残烽燧应为遮要隧,Ⅱ0114③:65简即记有“遮要 74· · 隧”一名,“隧”通“燧”。笔者还考得该城亦为唐代的 东泉驿[ 6] 201-205。大疙瘩梁古城位处敦煌绿洲东部边 缘,位置重要。城址以东 3公里许为伊塘湖、新店子 湖一带,这里系党河、东水沟、西水沟(流经莫高窟 前的宕泉河)3条河流冲积扇交汇之处,地势低洼, 又处扇缘泉线分布带,潜流每每出露,积水成泊,唐 代称其为东泉泽。P. 2005《沙州都督府图经》:东泉 泽“在州东卌七里,泽内有泉,因以为号”。沙州故城 东 47唐里(约合今 25公里)处正是这一带,同时唐 代这里还有东盐池。P. 2005:“东盐池水,右在州东 五十里,东西二百步,南北三里。其盐在水中自为块 片,人就水里漉出爆干,并是颗盐,其味淡于河东 盐。”今天这里仍为湖沼区域,面积达 10平方公里, 湖沼中仍有泉和盐池,因其盐体结晶完整(“并是颗 盐”),质量好,不仅仍为远近乡亲们食用,而且还被 开发成工业用盐。该古城因傍湖沼,地下水位较高, 各种杂草生长良好,水源取用方便,城址则筑于一 高起的台地(即大疙瘩梁)上。 效谷置(县、驿、亭) 前引Ⅱ0214③:154简所记敦煌郡境内 7置,其 自东向西的排列顺序遮要置之后为效谷置;又由Ⅱ 0214②:239A、Ⅱ0214②:266A、Ⅱ0214②:267A等简 (详后)知,遮要置之西为甘井骑置,似乎遮要置之 西既有效谷置又有甘井骑置。实际情况为效谷置位 于遮要置北略偏西 7公里(合汉约 17里),而甘井骑 置位于遮要置西北 18公里(合汉约 43里)处(详 后)。效谷置应设在效谷县城,同时并设效谷驿、效 谷亭。笔者考得,汉敦煌郡效谷县城即今敦煌市郭 家堡乡墩湾村北的墩墩湾古城,该城墙垣已毁,在 东西长约 1000米、南北宽 200米的范围内散落大 量灰陶片、碎砖块等遗物[ 8]。该城南偏东距遮要置所 在的大疙瘩梁古城 7公里,西南距今敦煌市城 17 公里。效谷县管辖党河下游绿洲东部、东北部一带。 甘井骑置(驿、亭) Ⅱ0115③:32:“效谷甘井骑置一所第二,马三 匹,吏一人,小未傅三人。”甘井骑置在效谷县境内 排列第二,其人员、马匹配置亦与其他骑置同。由简 文见甘井骑置并设甘井驿、甘井亭,与遮要置、遮要 驿、玉门都尉等联系频繁。Ⅱ0214②:239A:“入东军 书一封,玉门都尉上,建平三年(前 4)四月己未夜食 时,遮要厩吏并受甘井驿苏利。”Ⅱ0214②:266A: “入东军书一封,玉门都尉上,建平三年四月癸卯定 昏时,遮要驿吏并受甘井驿音。”Ⅱ0214②:267A: “入东军一封,使者解君上,建平三年闰月己癸(此 误)鸡中鸣时,遮要驿吏并受甘井驿吏音。”以上 3 简均标明为“入东军书”,即向东递送的军情文书, 其中两封为来自玉门都尉的“上书”。一般认为玉门 都尉府治即今敦煌市城西北约 90 公里的小方盘 城。这些文书均为遮要驿吏或厩吏“受”甘井驿吏 之递,即经由甘井传至遮要,表明甘井位于遮要之 西或西北。同时甘井骑置又要接收来自玉门都尉的 军书,说明该骑置又位于玉门都尉之南或东南。Ⅱ 0214②:268:“(建)平三年四月癸未桑树时,遮要驿 吏并受甘井驿吏音。”亦表明甘井在遮要之西或西 北。甘井骑置还充当敦煌太守府与玉门都尉、中部 都尉间的重要联系站点。Ⅴ1210③:9A:“出北书一 封,大守章诣都尉府,七月壬申夜食时,甘井卒充付 鄣门卒安。”Ⅴ1210③:10A:“出北檄一,大守章诣都 尉府,七月己巳平旦时,甘井卒充受鄣门卒忠。”Ⅴ 1210③:95:“亥时下 时,甘井卒充受鄣门卒安。” 太守无疑指敦煌郡太守,都尉府则可能指玉门都尉 府抑或中部都尉府。笔者考得中部都尉府即今西碱 墩(T24),为一座周长约 130米的鄣城,位处敦煌国 营农场场部东北 6公里、党河汇入疏勒河河口东南 13公里处。从敦煌郡发往北部军防一线的“北书”、 “北檄”亦须经由甘井骑置传递。可见这条以东西方 向为主的驿道中,又分出一条敦煌北通北部军防的 路线。至于“鄣门”所指,上引 9A简记为“付鄣门 卒”,应指玉门都尉府或中部都尉府的鄣门;而 10A、 95两简皆云“受鄣门卒”,则该鄣门当指敦煌太守府 的鄣门。 那么位于遮要置之西或西北、玉门都尉以南或 东南、敦煌城以北的效谷县甘井骑置,究竟位于何 处?笔者注意到,在今转渠口镇戴家墩村六队残存 一座汉唐时的古城址,名戴家墩古城。笔者于 1983 年实地考察时,其墙垣破损严重,仅余颓基,夯筑, 南北 114 米、东西 93 米,墙基坍宽约 10 米、残高 0. 6-1. 1米。四角向外突出,应为角墩残迹,唯西北 角墩稍完整。南垣中部缺失,似为城门所在。城中偶 见灰色绳纹、素面陶片,红色细绳纹薄胎陶片等物。 因其地处党河尾闾,地下水位较高,城周一带多有 草甸、盐碱滩分布。曾有学者认为该城为汉效谷县 城,其实该城的规模远较汉代县城为小,其位置又 与史料所记汉效谷县的方位、距离不符,故不可能 为汉效谷县城。戴家墩古城位于大疙瘩梁古城(遮 要置)东北 18公里(合汉 43里)处,恰与这一带置、 75· · 骑置间通常的距离吻合。其南(略偏西)距汉敦煌郡 城(沙州故城)亦约 18公里、东(略偏南)距墩墩湾古 城(汉效谷县城)12公里(合汉 29 里)、北距西碱墩 (中部都尉府)14公里(合汉 33 里)、西(略偏北)距 小方盘城(玉门都尉府)约 70 公里,这一位置正可 符合甘井骑置的所在,因而戴家墩古城应为汉甘井 骑置。敦煌市博物馆馆长李岩云认为:“从置设置的 里程上来看,在敦煌郡周围每约 40公里左右就设 有一置。依此推测从汉代敦煌郡城到玉门关(小方 盘城)应设有两置,玉门置应为其中一置。由此看来 余以为西汉敦煌郡所设置应超过 9个。”[ 9] 确如其 言,从汉敦煌郡城到玉门关距离过远,的确不可能 仅设一个置,只不过除玉门置外的另外一个并非 置,而是骑置,即甘井骑置。骑置之数是不包括在敦 煌郡 9置总数内的,悬泉汉简记敦煌郡 9置当无误。 由遮要置西去,甘井骑置南去,即可抵达汉敦 煌郡城。学界公认敦煌郡城即今敦煌市城西党河西 岸的古城址,名敦煌故城或沙州故城。由敦煌郡城 东去遮要置(大疙瘩梁古城)21 公里(合汉 49 里), 北去甘井骑置(戴家墩古城)18公里(合汉 42 里), 西去汉龙勒县城(亦设龙勒置,今南湖破城)约 70 公里,经甘井骑置西北去玉门都尉府约 70公里。 玉门置(关) 玉门关约设于武帝元封四年(前 107)“酒泉列 亭障至玉门”之际。笔者曾考得汉代最早的玉门关 在今嘉峪关市石关峡,约太初年间李广利伐大宛后 移至敦煌西北。至于敦煌西北汉玉门关的位置历来 看法不尽一致,或指认今小方盘城,或认为应在小 方盘城以西约 11公里的马圈湾西,或认为应在小 方盘城西侧 150 米处的南北长城线上。至于玉门 置,因悬泉简中未见玉门置之名,故有学者认为未 有玉门置之设。其实并非如此,近年敦煌市博物馆 在小方盘城外西侧、南侧的灰堆中发现 300多枚汉 简,简文中即记有“玉门置”、“玉置”。98DXT5:19简: “玉门隧长□崇言军书到玉门置守啬夫庆卒赵。” 98DXT6:08:“□罚玉置。”[ 9] 132玉置即玉门置的简称, 表明小方盘城亦为玉门置,该置为汉敦煌郡境内所 设 9置之一。同时在小方盘城正东 115米处发现残 存的南北走向坞墙,长 75 米、宽 2-3 米、残高 0. 3-0. 5米,坞墙北端向西北延伸 18米,南端亦向 西延伸;城北 50米处又有东西走向的坞墙,长 40 米。可见小方盘城周围尚有一个外城,外城大体方 形,每边长约 80米[ 10]。笔者赞同小方盘城为玉门都 尉府、玉门置的看法,玉门关应设于其西侧外城。从 敦煌故城北出,沿党河干流西岸而行,至戴家墩古 城(甘井骑置)18公里(合汉 42里),再北行 14公里 (合汉 33里)可抵西碱墩(中部都尉府),折而向西沿 疏勒河南岸行进,经大月牙湖、东园湖、酥油兔、波 罗湖、条湖、大方盘城(汉代粮仓)可抵小方盘城;亦 可不经过中部都尉府而从戴家墩古城径取西北,经 盐池、平湖、麻黄滩、七流水而至大月牙湖,与前道 合。由此继续西行出玉门关,踏上前往西域的北路。 《汉书·西域传》:“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 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 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廷随北山,波河西 行至疏勒,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 奄蔡焉。” 破羌亭 由敦煌故城西(略偏南)去约 60公里(合汉里约 140里),可达汉敦煌郡最西的龙勒置(位于汉龙勒 县城,今敦煌市南湖破城),二者距离较远,其间肯 定还应设有两三处邮驿机构(驿、骑置或亭),其中 一处即为破羌亭。破羌亭一名见于悬泉简,笔者查 得该亭直到唐、五代时仍存,其位置恰在今敦煌故 城与南湖破城中间的南湖店。约撰于盛唐的 P. 0788 《沙州地志》记:“破羌亭,(寿昌)县东六十五里。云汉 破羌将军辛武贤破羌戎,于此筑亭,故曰破羌亭。” 撰于后晋天福十年(即开运二年,945)的《寿昌县地 境》、后汉乾祐二年(949)的《沙州城土镜》(P. 2691) 等文书亦有相似记载。唐寿昌县城东 65里(合今约 70里)处正是今南湖店,其东距敦煌故城 30公里 (合汉 70里),西距南湖破城(汉龙勒县城)亦 30公 里,恰位于二者中间,70里也正好是一般行旅一天 的路程,行进一天后恰可在这里得到休整补充。直 到上世纪 60年代,这里仍为敦煌城与南湖绿洲之 间的行旅食宿之所,惜破羌亭址早已无存。这里还 有一处重要的石窟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千佛洞,洞窟开凿在党河北岸崖壁上,始建年代 不详,今存北魏至元代洞窟 19窟。该石窟群的建造 无疑亦与这里重要的交通位置有关。 龙勒置(县、驿) 前引记载甘露三年(前 51)十月解忧公主由乌 孙返回长安途径敦煌等地的Ⅱ0114③:522简,即明 确记有龙勒置之名,该置无疑设于汉龙勒县城。汉 龙勒县唐代易名寿昌县,其故址学界公认即今南湖 破城。由敦煌市城西出,沿党河(汉氐置水)北岸西 76· · (略偏南)行,经党河总分水闸、南湖店至党河大拐 弯处,继续西南行即可达南湖破城。该城位于今敦 煌市南湖乡北工村一队,已十分残破,多被流动沙 丘掩埋,东、西、北三面仅存断续墙垣,南垣仅见墙 基,南北 270米、东西 300米许。城内外散落大量陶 片、砖块、箭镞、石磨残块、断珠、黑白棋子、铜饰残 件等汉唐遗物。由该城向西约 5公里即为阳关遗址 所在的古董滩。由此西出,即踏上前往西域的大道, 是为西域南道。 三 除上考汉敦煌郡境内邮驿系统的置、骑置、驿、 亭而外,悬泉简中还有一些驿(田圣驿、常和驿、毋 穷驿)和大多数亭,由于缺少相关方位的记载,加以 大部分简文尚未刊布,目前尚难以考证其确切位 置。笔者颇疑,毋穷驿很可能与唐代的无穷驿同在 一地。P. 2005《沙州都督府图经》:“无穷驿,右在州 东一百里,在无穷山置。”笔者考得,无穷山即今火 焰山,在敦煌故城东 100唐里处有一条穿越火焰山 南北的通道,今名汉峡,或称旱峡,行人车马均可畅 通。该道西侧山丘上残存烽燧一座,残高 4. 5米,烽 燧周围尚见残墙遗迹和少许汉唐时期陶片,此即唐 代无穷驿址。驿旁还有一泓崖壁上渗出的泉水,可 供行旅取用[ 6] 201-215。汉毋穷驿亦应位于这里。毋穷驿 西去位于东水沟口的平望骑置约 10公里(合 24汉 里),东去悬泉置 12公里(合 29汉里),恰可作为二 者中间的连接站点。同时由毋穷驿穿过火焰山沿山 南麓东去约 32公里还可径抵老师兔城(鱼离置)。 至于悬泉简中所记众多的亭,实际上它们并非 皆属于邮驿系统,除上考邮驿系统诸亭外,有些亭 应属于治安系统,观其名称如西门亭、安乐亭、常乐 亭、昌安亭、乐义亭、遮奸亭、卫泉亭、禁奸亭、异众 亭、胡城亭等恐是;有的亭则属于军事防御系统,如 远望亭、驷望亭、孤山亭、服羌亭、承塞亭、通关亭、 安汉亭、安羌亭、鱼泽亭、步广亭、广汉亭等。笔者推 测,鱼泽亭应与汉宜禾都尉鱼泽障同在一地,其遗 址为今瓜州县城西南约 4 公里的煨烟墩(T38a 烽)[ 11]双泉亭应与唐双泉驿、双泉戍同在一地,为今 瓜州县柳园镇西北约 35公里的大泉遗址;常乐亭 应与唐常乐驿、常乐县同在一地,为今瓜州县西南 20公里处的六工破城;步广亭当与汉中部都尉府步 广候官治所同在一地,即前述位于今国营敦煌农场 东北 6公里的西碱墩;广汉亭应与汉宜禾都尉广汉 候官治所同在一地,即今瓜州县桥湾火车站南 1. 5 公里处的古城址①。 需补充说明,悬泉简中很少见到“邮”,前引 张德芳先生大作写道,仅在东汉永平十五年(72)的 纪年简中见到石靡邮、悬泉邮两处,可知西汉时称 亭不称邮,只是到了东汉才有了邮的建置。此外,悬 泉简还有“乡邮亭”(Ⅱ0314②:235)、“县及乡邮亭” (0215②:113)等记载,乡里之亭似亦兼传递邮件 之事。 参考文献: [ 1]张德芳 . 简论悬泉汉简的学术价值[G] / / 胡平生,张德 芳. 敦煌悬泉汉简释粹.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02. [ 2]张经久,张俊民 . 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出土的“骑置”简 [ J] .敦煌学辑刊,2008(2): 59- 73. [ 3]李并成.汉敦煌郡冥安、渊泉二县城址考[ J] . 社科纵横, 1991(2): 50- 53. [ 4]李并成.汉敦煌郡冥安县城再考[ J] .敦煌研究,1997(2): 41- 44. [ 5]李并成. 汉敦煌郡广至县城及其有关问题考[ J] . 敦煌研 究, 1991(4): 81- 88. [ 6]李并成. 唐代瓜沙二州间驿站考[ C] / / 敦煌学国际研讨 会文集·史地语文编 . 沈阳 : 辽宁美术出版社,1995: 201- 215. [ 7]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发 掘简报[ J] .文物, 2000(5): 4- 20. [ 8] 李并成. 汉敦煌郡效谷县城考 [ J] . 敦煌学辑刊, 1991 (1): 51- 62. [ 9]李岩云. 1998年敦煌小方盘城出土的一批简牍涉及的相 关问题[ J] .敦煌学辑刊,2009(2): 135. [ 10]李岩云、傅立诚. 汉代玉门关址考[ J] . 敦煌研究,2006 (4): 67- 71. [ 11]李春元.瓜州文物考古总录[M] .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 司,2008. ① 以上有关考证可参见拙著《河西走廊历史地理》(甘肃人 民出版社,1995)、《大漠中的历史丰碑》(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 等。 77· ·
本文档为【漢敦煌郡境內置、騎置、驛等位置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0542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5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8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5-15
浏览量: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