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徐志摩诗歌的建筑美

论徐志摩诗歌的建筑美

举报
开通vip

论徐志摩诗歌的建筑美 文 学 119 论徐志摩诗歌的建筑美 陈静宇 (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提 要:现代诗歌建筑美的概念,始自20世纪20年代闻一多“三美理论”的提出。而对于徐志摩的诗歌,人们多以其 韵律的轻盈、意象的新颖以及艺术风格的飘逸等论之,对于其形体的灵动和意蕴的丰富之结合,却研究不足。本文将弥补这种 缺乏,从诗歌建筑美的先觉、章法体式的灵活、建筑美作为“立体的绘画”和“凝固的音乐”以及内容与格式、精神与形体的和谐 统一这四个方面予以分析。从而确立作为天才的诗人与学者的徐志摩,其诗歌在文学史甚...

论徐志摩诗歌的建筑美
文 学 119 论徐志摩诗歌的建筑美 陈静宇 (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提 要:现代诗歌建筑美的概念,始自20世纪20年代闻一多“三美理论”的提出。而对于徐志摩的诗歌,人们多以其 韵律的轻盈、意象的新颖以及艺术风格的飘逸等论之,对于其形体的灵动和意蕴的丰富之结合,却研究不足。本文将弥补这种 缺乏,从诗歌建筑美的先觉、章法体式的灵活、建筑美作为“立体的绘画”和“凝固的音乐”以及内容与 格式 pdf格式笔记格式下载页码格式下载公文格式下载简报格式下载 、精神与形体的和谐 统一这四个方面予以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从而确立作为天才的诗人与学者的徐志摩,其诗歌在文学史甚至美学史上的独特贡献和地位。 关键词:徐志摩;诗歌;建筑美 中图分类号:12IW.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3637(2011)04一0119—04 美的事物都有一种宜人的形式。中国现代诗歌之所以异 彩纷呈,除了其他方面之外,亦得之于其富有灵气与美感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方式,即,在组织结构和形式上对人的视觉形成的美感冲击 力,这就是诗歌理论中的“建筑美”。然而,白话诗初起,现代新 诗的创作者为摆脱旧体诗格律的影响,竭力在内容和形式上打 破束缚,但其艺术品质上的弱点也逐渐暴露出来,一些人认为 新诗的“新”就在于抒写的自由,无须遵循艺术规律,从而出现 了大量粗制滥造的“散文化自由诗”。这种散漫的诗体,在“五 四”之后的一段时期内相当泛滥,使诗歌这一极其高雅精致的 艺术形态流于边缘化,泯灭了诗歌与散文的界限。为了使新诗 从这种迷失自我的失控状态重回审美艺术之途,闻一多在《诗 的格律》中提出了“建筑美”,即讲求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之主 张,认为,就像中国的古代建筑一般,诗歌也要讲求形式整饬严 谨而变化多端(对称、参差)有机统一。与闻一多一起在诗艺上 不断探索的是徐志摩。他在创作实践中很好地实现了文学与 建筑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联姻,不断地创格,创新,追求诗美。他 说:“诗是表现人类创造力的一个工具,与音乐、美术是同等同 性质的。⋯⋯我们的责任就是替它们搏造适当的躯壳,这就是 诗文与各种美术的新格式与新音节的发见。”【1]416的诗歌别具 一格地将华丽的辞藻融于丰富的意象,以灵活多变的形体和丰 富微妙的内在意蕴相融合,构成一幅幅新颖美妙、色彩绚丽的 立体画卷,从而创造出一种精神与型体结合后的宁馨儿。可以 说,徐志摩以自己的创作实践诠释着、彰显着对新诗建筑美的 美学主张。 一、建筑美的先觉 20世纪20年代是新诗在建筑美方面备受重视并最有建树 的年代。新诗作为新文学运动的首当其冲者,经历着由旧体诗 向新体诗转变的迷惘。1926年5月3日闻一多先生在北京《晨 报·诗镌》上发表了《诗的格律>一文。他说:“在我们中国的 文学里,尤其不当忽略视觉一层,因为我们的文字是象形的,我 们中国人鉴赏文艺的时候,至少有一半的印象是要靠眼睛来传 达的。原来文学本是占时间又占空间的一种艺术。既然占了 空间,却又不能在视觉上引起一种具体的印象——这是欧洲文 字的一个遗憾。我们的文字有了引起这种印象的可能,如果我 们不去利用它,真是可惜了。⋯⋯因为这一来,我们才觉悟了 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 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增加了一种建筑 美的可能性是新诗的特点之一。竹[2】212宗明义地提出新诗创作 的“建筑美主张”。这就使得,我们一般认为,闻一多是新格律 诗理论的创建者。而事实上,在早于《诗的格律》一个半月的 《诗刊弁言》中,徐志摩就提出:“我们要⋯⋯把创格的新诗当 一件认真的事情做”[31415。并且据陈学勇《识徐志摩的一段佚 文》所言,早在1924年11月以前徐志摩就提出了“新诗需同时 下两种功夫,一面造匀整的瓦料,一面打算将来建筑的图 样”【4J∞。因此,可以说,是徐志摩首次将“诗歌”与“建筑”这 两种表面上似乎绝缘的艺术予以“联姻”。加之徐诗在新诗建 筑美上超乎寻常的成就,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徐志摩是新格律 诗“建筑美”中最具创建性的开拓者。 当然,无论其关于“建筑美”的理论主张始于何时,可以确 认的是,在创作实践方面,他是早就着意为之了。如,其早在 1921年11月23日作的《草上的露珠儿》,就显露出这种端倪: 草上的露珠儿 颗颗是透明的水晶球。 新归来的燕儿 在旧巢里呢喃个不休; 诗人呦!可不是春至人间 还不开放你 万方数据 120 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创造的喷泉, 嗤嗤!吐不尽南山北山的瑶瑜, 洒不完东海西海的琼珠, 融和琴瑟箫笙的音韵, 饮餐星辰日月的光明! 诗人呦!可不是春在人间 还不开放你 创造的喷泉! 这一声霹雳, 震破了漫天的云雾, 显焕的旭日 又升临在黄金的宝座; 请看,第一节的一、三行顶格,二、四行往后各退一格,形似 锯齿,错落有致。第二节更富有视觉上的美感,以“诗人呦!”这 种意味深长的呼唤作为发语,顶格感叹春至人间后诗人心性大 开的兴奋状态,并五字一句、五字一句,整齐而美观。接下来, “嗤嗤!”,退后三格,一连四句整齐的排比,最后的复沓又是 “诗人呦!⋯⋯”,与第一句相呼应。第三节又形似第一节奇数 行顶格、偶数行各后退一格,且奇数行只有五个字,偶数行八到 九字,可以说是很标致的“锯齿状”,形成错落的“建筑美”。 此后,如,《小诗》,仅两个小节,形似两个整齐的橄榄球; 《无儿》,一词一行,一句一行,简约而工整地表现出诗人对鸽儿 的爱;《哀曼殊斐儿》,格式已颇似其炉火纯青的代表作《再别 康桥》。至于《消息》《雪花的快乐》等,在建筑美上已日臻成 熟。而此时,闻一多新格律诗的理论还没有正式提出。也就是 说,在闻氏“三美”理论问世以前,徐志摩就有了自己对新诗建 筑美的独到理解并努力实践了。 二、章法体式的灵动 徐志摩与闻一多虽同为新月社诗人,但闻诗严谨而平实, 徐诗则活泼而灵动。徐志摩在《猛虎集·序》中说:“我的笔本 来是最不受羁勒的一匹野马,看到了一多谨严的作品我才憬悟 到我自己的野性。但我素性的落拓始终不容我追随一多他们 在诗的理论方面下过任何细密的工夫。”徐诗就总体而言,十分 讲究诗形和章法,节式、章法、句法、韵脚都讲求变化,从不拘 泥,如同一个调皮的孩子,总要在整齐的诗行中寻求突破,呈现 出灵活多样的体式。纵观《徐志摩全集》,一首与另外一首几乎 没有完全相同的格式,且首首都无拘无束。体现了丰富灵活的 建筑美。我们经过分析之后大致可以将其归为以下几种类型: 边缘化的方块体、简约醒目的双行体、变化多端的轨道体、经典 的齿轮体、丰富多姿的叠加体、信手拈来的复合体、自由洒脱的 散文体。 第一,边缘化的方块体。传统律诗多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方块体,每 行字数相等。而新格律诗则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创造出多种 形式。虽然现代诗歌中也不乏一些,诸如分节、每节字数相等 这种排列整齐的方块体(不一定是正方形)。但在《徐志摩全 集》中,因为总是要在整齐的诗行中讲求参差、寻求突破,故其 标准的方块体几乎无迹可寻,而是形成很多类似于方块体的成 文体式,我们将其称之为“边缘化的方块体”。如《四行诗一 首》: 忧愁他整天拉着我的心, 像一个琴师操练他的琴; 悲哀像是海礁间的飞涛: 看他那汹涌,听他那呼号! 第二,简约醒目的双行体。双行体每一小节由两行文字组 成,简约醒目。如《深夜》: 深夜里,街角上。 梦一般的灯芒。 烟雾迷裹着树! 怪得人错走了路? 第三,变化多端的轨道体。徐志摩还善于以变化多端的轨 道体呈现自己潇洒空灵的艺术风格。所谓“轨道体”,就是分 节,每节首行和末行字数基本相等且字数较多,中间行则字数 较少形似轨道;还有首行和末行之间为两行以上者,且字数相 等,排列整齐,对应或有规则地相错,亦形如轨道。徐诗的轨道 体有单轨、双轨、多轨、连环等,足见其深厚的功底和充沛的创 造力。 单轨——每节诗的首行和末行之间只有一行。如《卑微》: 卑微,卑微,卑微; 风在吹 无抵抗的残苇: 双轨——每节的首行和末行之间为两行,且中间两行排列 整齐对应。如《再不见雷峰》: 再不见雷峰,雷峰坍成了一座大荒冢, 顶上有不少交抱的青葱; 项上有不少交抱的青葱, 再不见雷峰,雷峰坍成了一座大荒冢。 多轨——每节的首行和末行之间有两行以上,且排列整齐 对应。如《为谁》: 这几天秋风来得格外的尖厉: 我怕看我们的庭院。 万方数据 文 学 121 树叶伤鸟似的猛旋, 中着了无形的利箭—— 没了,全没了:生命,颜色,美丽! 连环——由以上中的一种体式,粘连不分节地整齐罗列。 如《那一点神明的火焰》就是单轨体的连绵叠加: 又是一个深夜,寂寞的深夜, 在山中, 浓雾里看不见月影,星光, 就只我: 一个冥蒙的黑影,蹀躞的 正如闻一多在《泰果尔批评》中说:“我们要打破一个固定 的形式,目的是要得到许多变异的形式罢了”[5120。我们只要 一瞥灵活多样的轨道体,就会明白徐诗这种艺术形态的“建筑 美”恰恰在于整饬中有变幻、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中有灵活、凝重中有放逸。 第四,经典的齿轮体。徐志摩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再别 康桥》,而《再别康桥》便是所谓齿轮体,于是齿轮体也成了徐 志摩的经典诗型。齿轮体,分节,每节4行或6行,单双行字数 分别相等或大致相等,排列整齐,形如齿轮。如《月下雷锋影 片》: 我送你一个雷锋塔影。 满天稠密的黑云与白云; 我送你一个雷锋塔顶, 明月泻影在眠熟的波心。 第五,丰富多姿的叠加体。叠加就是一首诗不局限于使用 一种结构造型,而是节与节之间变幻多姿,时而方块体,时而齿 轮状,时而轨道体,均根据内容的表达需要决定诗行的造型。 如前面提到的《草上的露珠儿》就是由第一节的齿轮状、第二 节的多轨体,加第三节的连环体叠加而成的,雅致而美观。《清 风吹断春朝梦》和《两个月亮》也是由不同的体式叠加而成。 第六,信手拈来的复合体。徐志摩的诗集里复合体诗歌数 不胜数。复合,由两个或多个单一体组成。一般来说一个单一 体就是一个小节,用数字标上。如《悲观》就是由十二个单体组 成,整首诗的视觉效果美观匀称,《车眺》《残破》《新催妆曲》 《青年杂咏》《笑解烦恼结》都是这样由若干单体组成。 : 第七,自由洒脱的散文体。这种诗体乍看上去就像散文一 样,但又不是散文,诗行很长,但又似乎有规律可循。诗歌的韵 律感充分体现在句式的调整和押韵。如《秋阳》: 这秋阳——他仿佛叫你想起什么。一个老友的 笑容或是你故乡的山水。你看他多镇静,多自在,多 可亲爱,在半枯的草地上躺着,在斑驳的树枝上挂着, 在水面浮着。⋯⋯ 实际上,就诗体而言,徐诗一诗一体,花样翻新,新意迭出, 远远不止以上所谈到的几种常见体式。他也不再“带着脚镣跳 舞”,而是显示出举重若轻、轻松自如的气度,甚至给人以叹为 观止、出神入化的感觉。 三、。立体的绘画”和“凝固的音乐” 建筑艺术是通过对建筑的形体结构、立体布局以及对色彩 等进行审美处理,形成的一种综合性造型艺术,它讲究空间组 合的节奏,以空间布局的变化而造成流动性,从而以外观的空 间感而寓含着时间感,因而被誉为“立体的绘画”和“凝固的音 乐”。然而诗歌毕竟是一种纸上建筑,由于这种建筑不必注重 实用性而倾向于审美性,所以在“建筑美”的概念延伸到诗歌 范畴中来时,就以建筑艺术品中各因素之间的审美关系来比 配、描述和说明诗歌作品中各因素所综合形成的审美效果。 如,人们在分析诗歌意境的同时也会参照建筑物与周围环境所 构成的那样,注意映衬之美。如在《月下待杜鹃不来》这首诗 中,作者就以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幅立体的图画,“凝静的石 桥”、桥上“石阑的青苔”、桥下“螺细的波纹”、天上的“月儿”、 远处的“塔寺”和“孤舟”,无论从线条、色彩、光影、质感还是构 图上都形成了如同精美绝伦的建筑艺术那样的空间的组合美。 其他如《两尼姑》《强修行》《悲观》等也都以特定的“建筑”为 中心,构筑了一幅幅生动的立体画卷。 “建筑美”与“音乐性”是相通的。19世纪的美学家、艺术 家们,如德国的谢林、许莱格尔和歌德都不约而同地把建筑叫 做“凝固的音乐”。歌德还说:“建筑所引起的心情很接近音乐 的效果。”【6】133因为建筑本身是凝固的、静止的,但由于其比 例、尺度的关系和布局、形体的变化,可以呈现出流动感和韵律 感,似乎与交响乐中的序曲、扩展、渐强、尾声、休止有异曲同工 之妙。据说作曲家贝多芬在创作《英雄交响曲》时,就曾从建筑 中吸取音乐形象的养料。我国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在欣赏了 北京的天宁寺塔后,为它的竖直方向的韵律所打动,也根据月 台、塔身、塔檐、尖顶形成的节奏感,谱写了一首乐曲。在徐志 摩的诗作中也不乏“建筑美”与“韵律美”的和谐统一。最典型 的是作于1923年的《沪杭车中》: 匆匆匆!催催催! 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 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 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诗歌伴随着“匆匆匆!催催催!”车轮前进的声音,整饬 出现。而主人公坐在疾驰的列车中,凭窗眺望,映人眼帘的是 一幅幅目不暇接的画面:烟、山、云影、水、桥、松、竹、红叶等自 然景物如同一组蒙太奇电影镜头,一闪即逝。这种急促而富 万方数据 122 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有节奏的声响和意象在诗行中整齐排列,把人的听觉与视觉 都调动起来,形成了一种强烈的音乐节奏感,给读者制造出一 种劳碌奔波、来去匆匆的效果,令人不禁发出一生短暂、光阴 易逝的感慨。从而达到形、画、乐这三种艺术形态的高度 融合‘7]27。 四、内容与格式、精神与形体的和谐统一 在实践中,徐诗是外在形体和内在精神、意境的和谐统一。 作为对诗体创造情有独钟的诗者,徐志摩认为:“完美的形体是 完美的精神唯一的表现”[s]416。这也就是说,诗歌在追求美的 “形”的同时,还应追求它的美的“意蕴”,将二者有机结合起 来,造成一种情境交融的“建筑美”。这也是对诗歌本体应该实 现建筑美的自觉追求。如,作于1922年8月的《无儿》,可谓匠 心独具。作者人为捕捉刹那间的情愫并充分进行表达,没有将 诗行分节,而且造型十分独到别致——。夜色”、“溟漾”、“野 鸽”、“塞搴”、“蓬松”均以一个词独立成行,以凸显这个词在诗 歌意境中的丰富内涵;而且,朗读上的停顿更使其意义得以放 大。接下来是具体物象的动态描写,将“鸽儿的抖动”与“孩子 的嫩掌”作比,以“扪胸”、“逗痒”等拟人化的动作,将诗人怜爱 的情思细密地跃然纸上。然而这种怜爱恰恰是诗人承受不了 的,所以才有了“休动休动”欲罢不能的爱恋情怀。从诗歌的形 体上来看,作者的珍爱之情也于简约而修长的诗行中浑然天 成,妙不可言。 再如,《消息》也颇具特色: 雷雨暂时收敛了: 双龙似的双虹. 显现在雾霭中。 夭娇,鲜艳。生动。—— 好兆明天准是好天了。 什么!又(是一阵)打雷了,—— 在云外,在天外。 又是一片暗淡。 不见了鲜虹彩。—— 希望,不曾站稳,又毁了[9]192。 这首诗,具有鲜明的象征意象,即以彩虹作为人生理想的 寄寓。在遭遇了一番暴雨后,彩虹呈现了。它是高贵的双龙, 天矫、鲜艳而生动。鲜明的色彩表达了理想可及时欣喜愉悦的 心情,因此他说:“好兆明天准是好天了”。不料第二节笔锋一 转:“又是一阵打雷了”,彩虹不见了,艳丽的色彩消失了,一切 黯淡下来,希望再一次破灭。在诗行中三次使用“——”,每一 次使用都意味着人生际遇的转折和情感的高潮。诗歌分两节, 合乎情感的逻辑,同时使诗行的左右两侧均呈现出好似彩虹形 状的弧形。作者在这里以诗歌的形式对内容进行了有益的补 充,既丰富了诗行的特色,又创造了深远的意境,不能不说是一 举多得。 总之,建筑艺术与文学(诗)艺术是物质材料和艺术形体 明显不同的两种艺术。就直观性而言,建筑可以凭着视觉和触 觉直接把握其形态,后者则需要运用艺术联想和想象来复现其 内容。它俩似乎很难被人们联系到一块。然而,作为天才的诗 人与学者,徐志摩孜孜以求的是二者的融汇和契合。他把诗歌 形体作为独特的功能表现方式,选用具有鲜艳的色彩感、明晰 的线条感、真切的质感的物象名词,以丰富而绝妙的抒写方式 向读者发出抽象的信号,唤起读者形态明晰的艺术联想和想 象,从而完成诗歌与建筑的完美组合,为现代新诗的发展留下 绚丽的华章。这是徐志摩以自己的诗作为中国文学、为中国艺 术,也为中国美学做出的独特而重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韩石山.徐志摩全集:第二卷散文2[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 社,2005. [2]姜涛编.闻一多作品新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3]韩石山.徐志摩全集:第二卷散文2[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 社.2005. [4]王桂青.试论徐志摩诗歌的建筑美[J].洛阳大学学报,2003。 (9). [5]姜涛编.闻一多作品新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6]刘受益.美育基础知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李晓峰.徐志摩诗歌创作艺术风格略论[J].承德民族师专学 报,2004. [8]韩石山.徐志摩全集.第二卷散文2[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 社。2005. [9]韩石山.徐志摩全集第四卷诗歌[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 社。2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青年科研项目“解读徐志 摩诗歌美之奥妙”[ACKYQ083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静宇(1977一),女,安徽砀山人,安徽财经大 学文学院中文系讲师,安徽大学文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 代文学思潮与人物研究。 责任编辑:胡政平:校对:清泉 万方数据 论徐志摩诗歌的建筑美 作者: 陈静宇 作者单位: 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刊名: 甘肃社会科学 英文刊名: Gansu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011(4) 参考文献(9条) 1.韩石山 徐志摩全集:第二卷散文2 2005 2.姜涛 闻一多作品新编 2009 3.韩石山 徐志摩全集:第二卷散文2 2005 4.王桂青 试论徐志摩诗歌的建筑美[期刊论文]-洛阳大学学报 2003(09) 5.姜涛 闻一多作品新编 2009 6.刘受益 美育基础知识 2002 7.李晓峰 徐志摩诗歌创作艺术风格略论[期刊论文]-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4(3) 8.韩石山 徐志摩全集.第二卷散文2 2005 9.韩石山 徐志摩全集第四卷诗歌 2005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陈静宇 论徐志摩诗歌的绘画美[期刊论文]-江汉论坛2011(7) 2. 黄立安.肖百容.HUANG Lian.XIAO Bai-rong 徐志摩生年亟待明确[期刊论文]-中国文学研究2011(1) 3. 董艳娇 徐志摩笔下的“康桥情感”[期刊论文]-山花2011(20) 4. 张文刚 花雪世界风月无边--徐志摩诗歌新解[期刊论文]-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4) 5. 廖玉萍 论徐志摩诗歌语言的音乐性特征[期刊论文]-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6) 6. 俞兆平.YU Zhao-ping 徐志摩后期美学思想中的古典主义倾向[期刊论文]-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7. 龚立新 雪花飞扬的快乐——试论徐志摩诗歌流动的忧伤美和音乐美[期刊论文]-文教资料2007(4) 8. 张桂玲.姚慧卿.ZHANG Gui-ling.YAO Hui-qing 华美的乐章--论徐志摩诗歌的音乐性[期刊论文]-宿州学院学报2005,20(2) 9. 邢海霞 独特华丽下的颓废——论徐志摩创作中的颓废意识[期刊论文]-当代小说(下半月)2011(1) 10. 黄卉 徐志摩思想形成的原因[期刊论文]-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gsshkx201104031.aspx
本文档为【论徐志摩诗歌的建筑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0704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8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7-05
浏览量: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