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略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调停外交

略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调停外交

举报
开通vip

略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调停外交 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 92 年第一期 略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调停外交 吴 瑞 杨春龙 美国的调停外交 ,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对欧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大战前期 , 美国以 “中立 ” 自居 , 不管交战双方欢迎与否都积极地把 自己打扮成 “和平 ” 、 “公正 ” 的调 停人和仲裁者 , 以迫求和维护其自身的利益 。 威尔逊政府以调停促成交战双方妥协的外交活 动 , 对交战国造成了广泛的影响 。 我们为了能够真正全面而客观地了解一战时期的美国对欧 政策及其扩张本质 , 本文...

略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调停外交
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 92 年第一期 略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调停外交 吴 瑞 杨春龙 美国的调停外交 ,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对欧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大战前期 , 美国以 “中立 ” 自居 , 不管交战双方欢迎与否都积极地把 自己打扮成 “和平 ” 、 “公正 ” 的调 停人和仲裁者 , 以迫求和维护其自身的利益 。 威尔逊政府以调停促成交战双方妥协的外交活 动 , 对交战国造成了广泛的影响 。 我们为了能够真正全面而客观地了解一战时期的美国对欧 政策及其扩张本质 , 本文试图对美国调停外交的过程 、 实质及其失败作一探索 。 (一 ) 美国的调停外交 , 开始于大战前夕的七月危机期间 , 威尔逊特命其顾问豪斯上校以总统 特使身份出面调停 。 力图以调停阻止战争的爆发 。 据德皇威廉二世后来所述 , 豪斯在欧洲的 活动几乎阻止了大战的爆发 。 ¹ 19 1刁年 8 月初 , 英 、 德 、 法 、 俄等欧洲列强纷纷宣战 , 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 爆发 。 顿时 ,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不遗余力地开动战争机器 , 将整个国家的人力 、 物力和财力 都投入了这场空前规模的大厮杀 。 对此 , 远离欧洲而又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美国采取什么样 的外交政策 , 不仅为交战双方所关注 , 而且也为整个世界所瞩 目 。 然而 , 威尔逊总统却于 8 月 4 日毫不迟疑地正式宣布中立 。 两周以后 , 又呼吁美国人民 “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保持不偏不 倚 ” , 他说 : “每一位热爱美国的人的言行都要符合真正的中立精神 , 即对一切国家都保持不 偏不倚 、 公允和友好 ” 。 “无论在思想上或行动上 , 我们都必须做到不偏不倚 , 必须对我们的 感情以及一切可能被解释为偏袒交战一方的交往加以抑制 ” 。º在宣布中立和进行中立宣传的 同时 , 威尔逊政府又一再不厌其烦地扮演了居中 “公正 ” 调停的角色 。 19 1刁年 8 月 d 日至 12 月 6 日 , 美国为促成交战双方妥协烤和而发布的文告即达 10 件之多 。 » 19 1刁年美国最重要的调停活动主要有两次 : 一次在 9 月即马恩河战役期问 ; 另一次在 n 月即第一次伊普尔战役结束之际 。 鉴干德奥当时掌握着军事上的主动权 , 两次调停活动都是 通过与同盟国直接的秘密接触进行的 。 9 月 I’of , 威尔逊特训令美国驻德大使杰勒德在柏林作调 停尝试 , 其直接原因正是对 “法国在军事上行将崩溃 ” 的担心 。 ¼ 杰勒德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是 : 德国同 意在维持欧洲领土原状的基础上与法国礴和 , 德国可以向法国索取任何数额的战争赔款 , 并 任意取得无论多大的法国殖民地 。 但是 , 该方案为德国断然拒绝 。 n 月 , 第一次伊普尔战役 结束 , 西线的战斗陷于僵局 , 德军的速决战略彻底破产 。 在战役行将结束之际 , 威尔逊又派 遣豪斯上校与奥匈驻美大使杜姆 巴进行接触 , 重新提出了调停姗和的问题 。 奥匈外交大臣贝 西托尔德于 11 月 10 日将此事通知柏林 , 并表示 : “为了避免似要进行通常的征服战争的印 象 ” , 同盟国原则上不能拒绝关于调停雄和的侣议 ; 有必要在答复美国前 “先确定两个帝国所 · 117 · 要谋求的最终的战争 目标” 。 ½ 然而 , 这一建议仍然为德外交大臣雅戈所拒绝 。 如果从当时 “现实政治家 ” 的原则出发 , “维持欧洲领土原状” , 即交战双方经过一番激 烈的争斗之后都一无所获 , 而战后又继续保持相互对峙 、 势均力敌的局面 。 这对于交战双方 来说 , 几乎都是不可能接受的方案 。 对德国来说 , 则更是如此 。 大战初期 , 花国还掌握着军 事上的主动权 , 德国统治集团抱着击败一切敌国并迫使一切敌国 “听命礴和 ” 的信心和决心 , 对美国提出的方案自然是不可能感兴趣的 。 另外 , 为了维护国内的军 国主义专制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 德国 统治集团也不敢接受美国提出的靖和方案 。 德国上层人士探信 , “他们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 只有靠赢得战争并扩大实力才能保住 , 因为以恢复原状为基础的不分胜负的和平就足以动摇 他们在国内政治上的权力地位 。” ¾ 在他们看来 , “妥协 ” 就是 “软弱 ” , 而 “如果德国没有什 么利益就婿和 , 那么它就是战败了 (鲁登道夫语 ) 。 ” ¿齐默尔曼承认 , 政府 “为了保全自己 就根本不敢接受他 (杰勒德 ) 的无疑是用意友善的建议 。 ” À 总之 , 对于德国来说 , 只能是孤 注一掷 , “要么全胜 , 要么输光 。 ” Á 战时政治是战前政治的继续 。 战时在同盟国和协约国间扮演 “调停人 ” 和 “仲裁者 ” 的 角色 , 这也是战前美国的既定方针 。 早在十九世纪晚期 , 随着美国 “资兑 , ” 扣 “实力” 的跳 跃性增长 , 国内各种鼓吹世界扩张和 “领导世界 ” 的呼声甚嚣尘上 。 l o e g 年赫伯特 · 柯罗莱 所著 《美国生活的希望》一书便从美国扩张利益出发 , 阐述了有关 “均势外交 ” 的问题 。 他 认为 : “美国应该和英国 、 法国 、 意大利等国一样武装起来 , 维持列强的均势和世界和平 , 使 任何 国际冲突都能获得 圆满解决 。二十世纪美国应负起维持均势的责任 。 ” 这充分表达了帝 国主义代言人的伪善辞令 ! 但是 ,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 , 美国扩张主义分子所谓 “圆满解决 ” 国 际冲突是与他们所追求的均势 目标密切相关的 。 从外交实践来看 , 阿尔黑西拉斯会议和两次 海牙和平会议上都曾留下以 “公正” 、 “和平” 自居的美国外交官的影响。 直到二十世纪初期 , 虽有 日本崛起于东亚 , 美国崛起于北美 , 但欧洲仍然是强国林立的场所 , 世界其它地区事务 取决于欧洲的的状况并没有能够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 美国要向世界扩张 , 就不可能继续奉行 所谓 “孤立主义传统” 而真正地孤立于欧洲政治之外 。 无疑 , 在当时的情形下 , 以调停来维 持欧洲均势是非常符合美国统治阶级的扩张利益的。 首先 , 美国与德奥以及英法俄等大国都存在着尖锐而深刻的矛盾 , 同盟国和协约国任何 竞争一方的获胜对美国都将不利 。 美国宁愿让欧洲永远分裂为两个势不两立的集团 。 对于美 国来说 , 双方势均力敌才是最理想的结局 。 这就难怪乎美国要反复以长篇大论的和平高调和 不厌其烦的外交活动来调解两大集团间的冲突了 ! 两大集团相互对峙 、 相互牵制 , 那么它们 中的任何一个大国都不可能过份强大和威胁到美国的安全和扩张利益 。 另外 , 这种局面还为 美国利用矛盾 , 控制局势 , 从中渔利 , 争当世界霸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 例如 , 无论战 前或战争期间 , 美国正是利用了欧洲列强相互间的矛盾和对峙 , 逐步排挤和消弱了它们在拉 美的扩张势力 ; 大战期间 , 正是利用了两大军事集团火并的机会 , 美国才从中大发战争横财 , 使其 “资本 ” 和 “实力 ” 空前膨胀 , 进一步为美国 日后称霸世界奠定了物质基础 。 难怪威尔 逊在大战初期说 : “美国将成为居中调停国 , ⋯⋯我对美国实行中立感兴趣并非想回避事端 , 而是觉得这 比打仗更有意义 ” ! @ 诚然 , 美国与交战双方矛盾的发展并不平衡 , 亲英 、 抑德 、 扶法是美国的既定策略 。 但是 , 美国 戈持英国 , 决不是希望英国彻底摧毁其德国竞争者 , 而是仅仅希望借助英国达到 抑制德国和重 . 丈维持欧洲均势的 目的 。 有英国直接致力于维持欧洲均势 , 美国乐得不费一枪 · 118 · 一弹而袖手旁观 。 有朝一 日英国实力不济 , 美国再直接插手也为时未晚 , 这就是美国统治集 团的如意算盘 ! 其次 , 通过调停维持均势 , 并充分利用 自身的经济优势进行扩张 , 从而逐步建立起美国 在世界的霸权 , 这对于美国来说也是较为明智和可行的选择 。 鉴于当时军事实力有限和国内 强大的孤立主义 、 和平主义势力的影响 , 立即跨越重洋 , 以武力与欧洲大国相抗 , 这对于美 国来说是不大可能的 , 至少是不明智的。 因此 , 在大战期间 , 威尔逊政府积极调停而乐此不 疲 。 通过上述分析 , 我们便可以看 出 , 尽管威 尔逊政府总是把自己说成是国际关系中 “和 平 ” 、 “民主” 、 “公正” 等正义原则的捍卫者 , 以俨然一副全人类利益代言人的面 目出现 , 尽 管客观上和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 有助于暴露交战双方的侵略和扩张 本质 , 但是美国的调停外交决不是为了某种 “道义 ” 或 “正义 ” 原则 , 而是完全基于美国统 治阶级现实的扩张利益 。 (二) 191 5 年春 , 威尔逊再次派遣豪斯以总统特使身份赴交战国访间 , 探寻由美国进行调停的 可能性 。 经过一番穿梭外交 , 豪斯认为 , 调停成功的前景非常遥远 , 美国不久将可能被迫卷 入战争 。 @ 豪斯还发现 , 交战双方对美国调停的反应不一样 : 英国愿意商讨和平条件 , 只要 德国同意撤 出比利时 、 战后裁军 、 并对将来欧洲和平给予明确的 “保证 ” ; 而德国则根本不愿 具体谈及其战争目标 。 在豪斯回国之际 , 德国不宣而战的潜艇攻击战已开始 , 同时 , 德奥在 美国的种种阴谋活动也陆续被揭发 。 这些使豪斯确信 : “德国在欧洲的胜利 , 将严重危害美国 未来的安全 ” 。 因此 , 19 15 年春豪斯在欧洲的活动是大战期间美国调停外交的一个重要转 折点。 在此之前 , 美国统治集团仍然力图给人以 “公正 ” 或 “不偏不倚 ” 的印象 , 而在此之 后则 日益明显地倒向了协约国一方 。 美国倒向协约国是它长期以来与英德等欧洲大国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所决定的 , 是帝国主 义时代列强按 “实力 ” 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基本规律所决定的 。 德国是一个蓬勃崛起的新 兴 国家 , 军国主义体制和传统使它在对外扩弘过程 中显得更富于疯狂性和 冒险性 . 德国不仅 已经现实地造成了国际政治局势的巨大变化 , 而且也必将进一步破坏欧洲均势 , 危及美国的 自身利益 , 由此 , 美国必然将德国视为其潜在的危险对手 。 美国与英 、 法 、 俄 、 日等国的矛 盾固然尖锐 , 但与协约国集团中任何大国的矛盾 , 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它对德国的基本立场 , 而十九世纪末期以来美英两国间的日趋缓和与勾结 ,则使美德矛盾相形之下显得更为突出。因 此 , 大战期间德国的狂妄和嚣张 , 几乎使豪斯等人立即就进一步明确了以抑制德国为基本目 标的调停方向 。 19 15 年 9 月 , 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在致豪斯的信中表示 : “如果美国战后加入 “集体安全体系” , 英国就可能会对妥协性的和平感兴趣 。 这又使豪斯和威尔逊等人进一步滋 长了亲协约国倾向。 于是 , 豪斯便在多种场合散布了种种反德言论 : 他对威尔逊说 , 假如德 国获胜 , 美国就将面临敌对德国的正面冲击 , “因此 , 我们现在应采取某些断然措施—要么以消灭军国主义的方式结束战争 , 要么让我们站在协约国一边支持他们做到这一点” 。同一天 , 他又在国务院顾问富兰克 · L · 波克面前说 , 美国将不会允许德国击败协约国成为 “世界上占 支配地位的军事因素 ” , 否则 “美国就肯定会成为他们攻击的下一个目标 ” 。 在新任国务卿蓝 辛面前 , 豪斯强调 , 政府即使遇到公众反对也要作出最佳抉择的义务 , “很显然 , 将不会允许 协约国被打垮 ” 。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 使美国不可能真正地保持 “公正” 或 . 119 · “不偏不倚 ” 。 对于德国的狂妄和嚣张 , 美国统治集团岂能等闲视之 ? 1 9 15 年 10 月 , 豪斯向威尔逊提出了抑制德国的 “调停—干涉 ”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 并得到了威尔逊的首肯 。 概括地说 , “威尔逊和豪斯设想由美国和协约国进行密切合作以迫使德国进行和平谈 判 。 如果德国人甚至拒绝谈判 , 美国就可能加入协约国作战” O 。 为执行该项计划 , 豪斯于 19 16 年初抵达伦敦 , 继而又赴巴黎 、 柏林等地 , 分别与英 、 法 、 德等国领导人进行了会谈 。 2 月 , 豪斯促使英国首先对一致行动明确表态 。 2 月 22 日 , 豪斯通过与格雷的商谈签署了一份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 即 “豪斯—格雷备忘录 ” 。 协议规定 : 美国将在协约国认为 “合适 ” 的时候发出和平倡议 , 通过与协约国的合作实现其调停方案 。 在此前后 , 豪斯向英国保证 , “和平条件将协约 国乐于接受为基础 。” 在巴黎 , 豪斯又向法国许下诺言 : “在以后几个月 , 若协约国取得胜 利 , 我想总统一定不会进行干涉 。 若协约国失败 , 我想总统一定会进行干涉 。 ” 威尔逊和豪 斯认为 : “即使美国按照豪斯的计划不得不参战 , 美国至少将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 而且是一 种值得为之战争的事业—一种公正的解决办法和一个战后有效的国际组织 。 至少 , 美国人不仅是为维护海上合法权利而战。 ” 便将调停外交和参战的企图联系在一起了 。 3月 , 当豪斯怀揣备忘录回国时 , 他为其外交活动的成功而满怀喜悦 , 威尔逊也将备忘录 视为外交上的重大胜利 。 然而 , 豪斯的 “调停—干涉” 计划首先需要协约国积极而真诚的合作 , 虽然协约国热情接待了豪斯的来访 , 但它们这样做只是为了装出一副拥护 “和平 ” 的 姿态 , 以避免在国内外舆论面前承担战争罪责 。 事实证明 , “豪斯—格雷备忘录 ” 不仅不能给美国统治集团带来结束战争的最佳结局 , 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威尔逊的手脚 。 没有协 约 国认为 “合适 ” 的时机 , 美国似乎就不能有所作为 。 当时的情形正如英国学者泰勒所述 “虽然它们 (指英法—引者 ) 标榜同美国共同信奉民主 , 并且有礼貌倾听威尔逊的调停建议 ,它们真正关心的只是把美国拖进战争 。 ” @ 春夏之交 , 格雷公开宣布 : 协约国只要有赢得军事 胜利的希望 , 不欢迎美国调停 。 夏秋间 , 英国最大限度地加强经济战争以控制中立国的贸易 和运输时 , 威尔逊气愤地说 : “我们不希望看到 任何一方获胜 。 因为双方都同样不关心中立国 家的权利 。 尽管德国是野蛮地杀害人的生命 , 而英国则只是掠取货物 。 ” @ 再从德国方面看 . 当时的任何姥和倾向都仍然被德国军方和舆论界斥为 “软弱 ” 。 他们只 允许贝特曼政府的外交活动服务于军方旨在战胜一切敌国的战争需要 。 19 16 年 2 月 , 贝特曼 答应德皇 、 海军部和参谋总部 : 要 “用一切手段在政治上为猛烈的潜艇战做好准备 。 ” 6 月 7 日 , 德国驻美大使伯恩施托夫收到雅戈签发的训令 , 明确指示他要尽一切可能将威尔逊的和 平调停扼杀于萌芽状态 : “一旦威尔逊的和平意图有演变为更具体形式之虞并且能看出英国会 接受这种形式的倾向时 , 阁下的任务就是立即阻止威尔逊总统向我们提出积极性的建议 . ” 据雅戈说 , 当时德国方面认为 : “对于象威尔逊总统这样一位其全部观点如此倾向英国而且又 如此天真的政治家的调停 , 我们是持怀疑态度的 。 此外还必须考虑到 , 总统据估计将力求基 本上在保持原状 、 尤其是比利时原状的基础上实现礴和 。 ⋯⋯ 当战争继续获得有利于我们的 进展时 , 我们就不能接受在绝对恢复原状基础上的堵和 。 ” ¾ 上述事实表明 , 19巧 年以后美国调停外交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抑制德国 , 但是这种旨在 偏祖一方的调停活动仍然没有获得任何实际结果 。 到 19 16 年底德国主动发起和平攻势前 , 威 尔逊也曾几度试图向交战国提 出和平倡议 , 但均为豪斯和蓝辛等人所阻 。 豪斯认为 , 美国在 当时情况下发起和平侣议必将招致协约国的不满 , 因为当时的战争地图无疑将使德国在谈判 中处于有利地位 。 蓝辛也说 , “我们决不能甚至把自己直接安排在德国一边” , 一旦调停失败 , · 120 · 美国就必须面对现实 , 加入协约国摧毁德国军国主义和专制独裁斗争的行列 。 蓝辛甚至对 威尔逊战后 “集体安全组织” 的构想也颇有异议 。 19 16 年正是美国总统大选之年 , 为了争取 选举获胜 , 为了争取尽可能广泛的支持而不至于使民主.党内发生分裂 , 因此威尔逊在短期内 便不可能立即着手对欧洲战争采取任何重大行动 。 (三 ) 竞选的帷幕刚刚落下 , 威尔逊又,立即重新考虑调停问题 。 此时 , 交占双方都已经消耗了 巨大的人力 、 物力和财力 , 而战争之难解难分 、 遥遥无期和各国革命运动的高涨 , 这些都加 强了各交战国的妥协姥和倾向 。 列宁在谈到 19 16 年底的和平攻势时曾经指出 : “现在这种议 论同过去 比较起来确实不同了 , 这种议论现在已经具有一定的客观基础 。 造成这一基础的是 世界政洽从帝国主义战争到帝国主义和平的转变 ” 。 @ 当交战双方的妥协势力日益增强之际 , 美国政府力图将媲和活动纳入符合美 国利益的轨道 。 在同盟国方面 , 困顿不堪的奥匈帝国早在 10 月中旬就向德国提出了发表联合和平倡议 , 这一建议原则上为贝特曼所接受 。 此时 , 威尔逊则通过伯恩施托夫奉劝德国当局 , 尽力以明 智的外交行动造成一种有利于美国采取调停行动的气氛 : ( l) 在威尔逊采取调停行动前尽可 能少谈或少写关于和平调停之事 , 以免在协约国方面弓}起好象美国总统受了德国委托并为德 国利益而采取行动的印象 ; ( 2) 避免一切潜艇事件 , 并且在不再争论的情况下 , 把不久前被 搁置的两艘轮船被击沉事件处理好 ; ( 3) 德国对于在美国颇为耸人听闻的把 比利时工人押到 德国做工问题作出一些让步 。 12月 5 日 , 美国代办格鲁在同贝特曼的谈话中告诫说 , 德方 明智的外交行动就是与美国 “实际的合作” 。 “鉴于英国继续反对和平谈判 , 要结束战争是困难的 。 很明显 , 威尔逊除通过与德国政府 合作以谋求和平外 , 毫无其它办法 。 · · 。⋯ 19 16 年 n 月 l组日和 15 日 , 总统通知豪斯 , 他已决 定试图结束战争 。 但豪斯和蓝辛间他 : 如果德国同意合一理解决而协约国拒绝 , 那样出现什么 情况呢 ? 到那时 , 美国难道不会被迫与德国结成友好同盟去反对协约国吗 ? 威尔逊说 , 他愿 意冒这种险” 。 但是 , 威尔逊和豪斯等人当时没有料到协约国集团中的妥协派势力也正在抬头 。 就在威 尔逊与豪斯等这次关于调停靖和问题会谈的前夕 (l 1 月 13 日 ) , 英国前外交大臣 、 当时的内 阁不管部阁员兰斯多恩 已向内阁正式提出了建议举行和平谈判的备忘录 ; 在法国 , 主张妥 协的凯欧 “看到下院对他的支持正在增长 ” @ 。 在俄国 , 对前景悲观失望的情绪更为严重 , 萨 佐诺夫敦促向波兰人让步 , 而且德俄单独烤和的趋势 日益显著 。 @ 威 尔逊出面调停的企图一再为豪斯等人所阻 。 11 月 27 日 , 威尔逊再度与豪斯晤谈 , 并向 他宣读了 “一份致交战各国的照会草稿 , 这份照会是吁请它们拟定作为堵和基础的条件的” , 但仍然为豪斯所阻 。 豪斯认为 , 正当协约国 “经两年作战已取得若干成就 ” 之际 , 礴和建 议将正中德国心意而被协约国视为来自美国方面的非友好行为 。 @ 然而 , 他们没有想到同盟 国会故意抢先提出自己的和平倡议 。 12 月 12 日 , 德国在攻下布加勒斯特后的第六天 , 以德 、 奥 、 土 、 保 组国名义抢先向协约国发 出了婿和倡议 。 德国此举显然是为了避免美国的插手和 干涉 。 而且 , 德国此举选择了极为有利的时机 , 因为当时德未有寸土尺地为敌军所占 , 而德 国则占领了波兰大部 、 塞尔维亚全部 , 以及几乎整个罗马尼亚 , 另外还有比利时和法 、 俄等 国的大片地区 , 等等 。 在和平倡议中 , 德国一面表示愿意媲和 , 一面又竭力炫耀他们在军事 · 121 · _ L的胜利 。 其意图极其明显 , 德国显然是希望最好在保持当时现状的基础上实现妥协 , 至少 也应要求比利时作出保证 , 并将洛林煤 田并人德国 。 贝特曼希望协约国的答复 “将不会是拒 绝” , 但他错了 。 “在西方 , 赞同妥协的力量还没有强大到掌权的地步 , 而德国的提议使这些 力量遭受了致命的削弱 。 法国总理布利安—虽已摇摇欲坠但尚在位—在 12 月 19 日拒绝了这个 ‘陷阱 ’ 。 在英国 , 阿斯奎斯政府刚被推翻 ; 劳合 · 乔治带着一个争取全面胜利的方案 执掌政权 。” O 12 月 18 日 , 威尔逊不顾豪斯等人的劝阻 , 把经修改的和平然会分送给了各交战国 。 威尔 逊在其照会中特别强调说 , 他的呼吁跟德国的和平表示毫无联系 。 照会中也没有要求缔结和 约 , 而只是吁请交战各国阐明自己的礴和条件 。 照会说 : “总统并非建议烤和 , 他甚至没有提 出由自己来调停 。 他只是建议去试探一下水的深度 , 以便所有中立国和交战国都能知道是否 已经靠近那和平的港口 , 而这个港口是人类越来越急于到达的 。” 显而易见 , 任何交战国的 拒绝都必将导致它与美国关系的恶化 。 而且 , 据说威尔逊和平倡议的最初文本曾规定美国的 力量将用以支持赞成其倡议的一方 。 O 为了避免承担战争罪责 , 为了尽可能不使德美关系恶化 , 同盟国抢先答复了威尔逊的和 平照会 。 但是 , 德国的照会却回避了威尔逊和平倡议的核心内容即提出烤和条件的问题 , 而 且还强调 : “和平的达成 , 应当用参战国之间的直接谈判的方法 ” 。 其用意就是要拒绝美国 插手 。 与此相反 , 协约国虽然为威尔逊的调停建议所激怒 , 但既有德国拒绝在先 , 它们还是 阐明了自己的和平条件 : 要求恢复比利时、 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 , 并且赔偿各该国所受的 损失 ; 要求德国退出在法国 、 俄国和罗马尼亚所侵占的领土并支付赔偿 ; 要求 “解放 ” 受奥 匈帝国和土耳其压迫的各个民族 , 并将土耳其逐出欧洲 , 要求恢复波兰 , 等等 。 结果 , 德 国在外交上仍处于不利境地 。 德国于 12 月 12 日抢先发表婿和倡议以及它对威尔逊倡议的答复 , 这就意味着拒绝美国 的建议 。 12 月 26 日 , 外交大臣齐默尔曼又给伯恩施托夫发出训令 : “总统纵以 ‘票据交换 所 ’ 的形式出现 , 其干预也会有损于我们的利益 , 因而应予阻止 。 如果我们不想冒这种危险 : 借中立国的压力来获得所希望的利益 (得自战争的 ) , 那末我们就必须通过与我们对方的直接 谅解来建立和平的基础 。 因此 , 我们也拒绝召开和会的主张 。 ” 12 月 31 日 , 贝特曼在国会 中就德国主动发出烤和倡议一事作了详细的说明 : 德方自始就没有指望协约国接受它的建议 ; 政府只是希望借此使国内人民相信它在 “认真地” 谋求和平 , 从而加强对政府的信任 ; 如果 德方建议受到拒绝 , 这就必然会重新加强国内人民 “坚持到底的决心” ; 政府只是希望通过媲 和建议在国外收到有利于德国的双重宣传效果 , 即一方面唤起敌对阵营人民的和平渴望 , 从 而作为对其本国政府施加压力的手段 , 另一方面又在中立国 、 尤其是美国造成 “一个良好的 印象 ” 。 @ 可见 , 同盟国的媲和建议主要是一种策略性的安排 ! 因此 , 19 17 年 1 月 9 日在普 雷斯大本营德国秘密作出了恢复无限制潜艇战的决定 。 1 月 12 日 , 德皇发布诏书 , 号召德国 人民全力以赴 , 直到争得最后胜利 。 由于不甘心失败 , 兼之受到国内孤立主义 、 和平主义势力的牵制 , 威尔逊于 19 17 年 1月 2 日亲临参议院 , 发表了著么的 “没有胜利的和平 ” 的演说 。 在演说中 , 威尔逊再次呼吁交战 双方在妥协的基础上实现不进行大量兼并和赔款的 “和平” 。 演说还强调要保证 “公海航行自 由” 和给予波兰人独立 , 并让被压迫 民族自治 , 等等 。 @ 威尔逊政府第一次公开勾画了大战 期间美国所寻求的真实目标 , 即既不容忍德国获胜 , 也不愿过份加强英 、 法等国 。 然而 , 德 · 122 · 国统治集团认为威尔逊是在 “多管闲事” , 仍然顽固地认为演说绝非 “走 向为德国所能接受的 和平的一个步骤 。 ” 同时 , 一位英国武官也向豪斯反映了协约国方面的看法 : 演说虽为英国 人所 “衷心接受 , 但在这下面却掩藏着深深的失望 , ⋯ ⋯他们认为 , 不能允许德国逃避惩罚 , 因为它破坏了我们所力图为未来奠定基础的那些规则 。 ” @ 显然 , 协约国若不彻底摧毁其竞争 者也将誓不甘心 ! 美国的调停外交终于走向了绝路 。 欲继续追求既定目标 , 威尔逊政府必须 另寻途径 。 早在 19 15 年春 , 由于预计到调停希望渺茫 , 豪斯曾经认为美国将有可能被迫卷入战争 。 19 16 年春 , 威尔逊政府通过 “豪斯一一格雷备忘录 ” 承担过准备对德作战的义务 。 19 16 年底 , 威尔逊也曾准备调停不成即站在支持其和平倡议的一方直接参战 。 这些事实表明 : 调停外交 决不是什么真正的和平外交 , 而同祥是以武力为后盾的强权外交 。 调停与参战 , 虽然形式不 同 , 但都是美国统治集团借以达到其既定目标的重要手段 , 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任何不可逾越 的鸿沟 。 一旦调停失败 , 美国势必会因此而走向战争 。 到 19 17 年初 , 随着德国无限制潜艇战 的恢复 , 美国的调停外交彻底破产 , 美国统治集团时刻担心的德国胜利和协约国失败的前景 现实地呈现在眼前 。 于是 , 无论当权派 , 还是在野派 , 无论国际派 , 还是孤立派 , 美国统治 集团都一窝蜂地投向了战争的狂潮 。 关于 19 17 年美国参战的原因 , 国内外意见纷纭 。 但是 , 威尔逊本人则早已对此有所说明 , 他曾经公开承认说 : “即使德国对我国公民没有干过任何一 次战争行动或不公正行为” , 美国也要对德国作战 。 假如说威尔逊的言论还不够十分明确 , 那末 , 威尔逊智囊团的重要人物之一沃尔特 · 李普曼则一语道破了天机 ! 他说 : 美国参战并 不是由于德国潜艇击沉美国商船 , 也不是为了 “拯救民主” , 而是为了 “美国的安全 ” ; 美国 的 “安全在于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建立霸权 ” 。 综上所述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硝烟中 , 美国曾经反复顽固地充当了调停人 的角色 。 威尔逊积极致力于调停外交 , 虽然在客观上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 一定 程度上也有助于揭露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的帝国主义的战争目标 , 但它决不是为了什么 “和 平 ” , 什么 “民主” 和 “公正 ” , 而是完全为了维护美国统治阶级的现实利益 。 通过对调停外交的叙述和分析 , 我们不难发现 : 均势是美国在一战中所追求的一项重要 目标 , 而且 一项最为深刻的战略 目标 . 美国的调停外交 , 就是要以调停促成妥协 , 将战前欧 洲两大集团相互对峙 、 相互牵制的格局继续维持到战后 , 从而为美国因势乘便称霸世界铺平 道路 。 大战初期 , 美国曾一度打算宁愿以德国获取巨额赔款和法国殖民地换取德国的妥协 。 19 15 年以后 , 由于更明确地将德国视为对美国未来利益的重大威胁 , 因而在调停外交过程中 采取了与协约国合作以抑制德国的策略 。 由于英法等国的不合作态度 , 威尔逊甚至准备在 19 16 年底和 19 17 年初的和平攻势中不惜冒美德合作的危险 , 以促成交战双方的妥协 。 当调停 外交走向绝路后 , 美国便撕下 “中立 ” 的面具于 19 17 年 以月公开对德宣战 。 责任编辑 徐启形 注释 : ¹ 埃尔默 · 普利施科著 《首脑外交》,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 9 。年版 , 第 96 页 。 º珍亨利 · s · 康马杰编 《美国历史文献》第二卷 , 纽约 19 43年版 , 第 27 6 、 305 一308 页 。 » 《美国外交文件 , , 19 14 乍, 附录 , 华盛顿 拍26 年版 . 第 5打一51 1页 。 ¼ ¾ 喧顺遭吻店嗯0 莎。费里茨 · 费舍尔著 《争雄世界》 上册 三年级上册必备古诗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下载人教社三年级上册数学 pdf四年级上册口算下载三年级数学教材上册pdf , 商务印书馆 10 8 7 年版 , 第 一18 、 20 6 、 。0 5 、 128 、 345 、 34 7 、 347 es we 348 、 35 5 、 36 2 、 3e 4一36 5 、 35 9一36 0 页 . 123 ¿ 科佩尔 · s · 平森著 ‘德国近现代史 , 它的历史和文化》下册 , 商务印书馆 19 8 7年版 , 第 刁41 一4松页 。 À 保罗 · 肯尼迪著 ‘大国的兴衰》,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 9。年版 , 第 331 页 . 烦列〕黄绍湘著 《美国通史简编》, 人民出版社 19 79 年版 , 第 408 、 409 页 。 0 罗伯特 , E · 奥斯古德著 《美国外交中的理想和自身利益》, 芝加哥 19 6 4年版 , 第 18 1页 。 @ 徐国琦 《西奥多 · 罗斯福的欧洲均势外交》, 载 《世界历史》19 89 年第 6 期. 乏凌职珍^ , J . P . 泰勒著 (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 , 15 48一一。18 ) , 商务印书馆 19 5 7 年版 , 6 12、 6的 、 6 13页 . 匀颐酥莎丹尼尔 · M · 史密斯著 《巨大的改变 : 美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 191 4— 19 2 0) , 纽约 19‘5年版 , 第 67 、 68 一 69 、 7 1 页。 卿叹酥珍阿瑟 · 林克等著 《一夕哎兀序以来的美国史》上册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 8 3年版 . 第 2 0 4、 205 、 2 14 、 2巧 页 。 悉尼 · 贝尔著 《正义的侧及, 伍德罗 · 威尔逊和新外交的演进》, 纽约 197 2 年版 , 第 18 4 页 . 托马斯 · 帕特森等著 《美国外交政策》下册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Jg sg 年版 , 第 384 一38 ‘页 . @ 邓蜀生著 《伍德罗 · 威尔逊》,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 82 年版 , 第 132 页。 @ 列宁 《世界政治的转变》, 《列宁选集》第 23 卷 , 第 269 页。 @ 世界史资料丛刊近代史部分《一九一四—一九一八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袱王铁崖选译 ) . 商务印书馆 19 87 年版 ,第 7 3 、 8 4一8 7 页 6 @ 参见列宁 《资产阶级的和平主义与社会党人的和平主义》第一章 , 《列宁选集》第二卷 , 第 899 一9 03 页。 @ 妙孕 《豪斯上校私人文件》, 第二卷 , 第 30 3、 30 1 、 峨20一弓2 1页 . @ 祖波克著 t美国史略 , 28 7 7— 19 18 ) , 三联书店 19 62年版 , 第 466 、 47 0 页 .留萨那等著 《第一次世界大战史》, 人民出版社 19 四 年版 , 第 20 6 页 。 ¾ 沃斯兰斯基著 《美国对德国问题政策史略 , 19 18— 191 9 》,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 57 年版 , 第 46 页 . 转引自王明中 《威尔逊的 “十四点,’) , 载 《国际关系史论文集》 (一 ) . (上接第 1 09 页) @ 参见 《光绪政要》、 《华制存考》户部 (度支部) 有关 奏章。 砂多莎岔@ 也同º政闻录 , 卷三 . 第 4 页 ; 第 “ 页 , 第 26 页 . 第 16页 . 第 2 5 页 ; 第 34 页 ; 第 35 页。 嗯嚏蝮姆同上 , 自治录 , 卷一 , 第 13 页 , 第 13 页 ; 第 4页 ; 第 j 3页。 位筑乡同上 , 政闻录 , 卷二 , 第 8 页 ; 第 10 页 。 O参见彭雨新 : 《清末中央与各省财政关系》, 《社会科 学杂志》 19 47 年第 9 卷第 l期 。 引自《时报》xg lZ 年 2 月 8 日 。 @ 逐嗜同º ,政闻录 , 卷十 , 第 18 页 ;第 19 页 ;第 25 页 . O 同上 , 政闻录 、卷十八 . 第 23 页。 。引自《熊希龄函稿》19 j2 年 3月 18 日附录。 @ 同º ,政闻录 .卷十四 , 第 5 页。 O @ 同上 , 政闻录 , 卷一 , 第 J3 页 ; 第22 页。 匆同上 .政闻录 ,卷十一 ,第 21 页。 O 同上 , 专录 ,卷四 , 第 7 页 .第 7 页 . 9 引自《赵凤昌藏札卜〔)九册 , “辛亥要件”三册之三。 母《张春存稿》第 621 页 . 12」
本文档为【略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调停外交】,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2687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69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3-10-08
浏览量: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