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虞集诗学研究

虞集诗学研究

举报
开通vip

虞集诗学研究 江西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虞集诗学研究 姓名:何云丽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文艺学 指导教师:李舜臣 20090501 摘 要 作为“元诗四大家”之首,虞集在诗学主张和诗歌创作上都有其自身的特色。 虞集的诗学主张受其学术思想的影响颇深,他继承了乃师吴澄融汇朱陆的学术倾向, 兼及张载的气本论观点,在诗学理论上提出了“养气"说,即通过人格的修养、心 性的磨练来实现诗歌的精华。然而,做为馆阁文臣的虞集,身处元代相当承平之际, 虞集又强调诗歌教化讽谏、颂扬盛世的社会功用作用。但是,作为...

虞集诗学研究
江西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虞集诗学研究 姓名:何云丽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文艺学 指导教师:李舜臣 20090501 摘 要 作为“元诗四大家”之首,虞集在诗学主张和诗歌创作上都有其自身的特色。 虞集的诗学主张受其学术思想的影响颇深,他继承了乃师吴澄融汇朱陆的学术倾向, 兼及张载的气本论观点,在诗学理论上提出了“养气"说,即通过人格的修养、心 性的磨练来实现诗歌的精华。然而,做为馆阁文臣的虞集,身处元代相当承平之际, 虞集又强调诗歌教化讽谏、颂扬盛世的社会功用作用。但是,作为一代文宗,虞集 追求“宗唐复古"以得“性情之正"的诗学理想。在其通达的诗学主张影响下,虞 集的诗歌创作众体兼备,风格多样,数量颇丰,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本文在原始材料的基础上,联系虞集所处社会背景,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力求对虞 集的诗学作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虞集;诗学;诗歌创作;宗唐复古;性情之正 Abstract Astheheadof“fourgreatpoet”inYuandynasty,YuJi‘suniqueinbothpoetics opinionandpoemcreation.Hispoeticsideawasdeeplyaffectedbyhisacademicthought, hesucceedtohistuto卜一WuChengacademictrend,combinationwithZhuLuts academicideaandZhangZai‘Sideaof“qibenlun”.Broughtforwardthetheoryof ‘'upliftspirits”,thatistorealizethepoeticessencebypersonalitycultivationandmind training.Otherwise,asacivilian,andlivedinthepeacefultimeofYuandynasty,YuJi alsoemphasizethepoem’Ssocietyaffectofmoralizationandpraiseforthegovernment. Asagreatpoet,Yulipursuedthepoeticideawhichis throughemulatingpoetryof Tangandrecoveringtopoetryofancientto‘‘dispositioncorrection‘‘,undertheopen poeticadvocation,YuJi。poemcreationiscombinedandstylediversified,large quantity,hasgreataffectatthattimeandaflertime.Thepassagebasedontheoriginal materials,relatedtohissocialbackground,combinedwithpredecessorfmdings,tryto makeacomprehensiveanddeepexplorationaboutYuJi‘Spoetics. KeyWords:拖Ji;poetics;poemcreation;emulatingpoetryofTangand recoveringtopoetryofancient;dispositioncorrection I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 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 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弓磊丽 签字日期:2∞节年与月罗。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有关保留、使用 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 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f巧毛丽 签字日期:沏Dq年5月弓D日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色 、月 7。日 虞集诗学研究 己l 言 丁I 口 一、选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缘由与意义① 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青城樵者、邵庵先生、芝亭老人等, 祖籍四川仁寿,诞生湖南衡州,13岁随父移家抚州崇仁后,平生大半皆居于此。历 仕元成宗至元顺帝数朝,官至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奎章阁侍书学士。著有《道 园学古录》、《道园类稿》、《道园遗稿》等。虞集除早岁经历了宋元鼎革裂变的动荡 外,一生基本走的是正统士人标准的人生道路:问学、仕途、交游、致仕。他一生 交游广泛,师友无数,又善于奖掖后学,《元史·虞集传》中说他:“论荐人材,必 先器识,心所未善,不为牢笼以沽誉。’’② 虞集是元中期最负盛名的文人,学问博洽,研治精深,在史学、理学方面都取 得了很高的成就,与揭侯斯、柳贯、黄潘并称为“儒林四杰”,为元代著名的理学 家。他的诗歌创作典雅精深,律切圆熟,自喻为“汉廷老吏”,世人又将他与杨载、 范柠、揭侯斯并称为“元诗四大家’’。 虞集不但是一位能正襟危坐的馆阁文臣,而且还能流连风雅,逸兴十足。大凡 诗文学问之外,书法、音乐、围棋、茶艺、杯器制作等艺术他都很精通。他的书法 堪称元代一家,“真行草篆皆有法度,古隶为当代第一。"@他在奎章阁与朋友柯九 思等人品茗赓诗,赏玩书画,为一时之佳话。他还懂棋道,著有《棋玄玄经》序, 谙熟道教符篆和科仪。因此,在民间,他的影响也很广泛,笔记野史中记载了很多 关于他的故事。元明两代的刊刻业较为发达,一些书商为了谋利,经常会假托为一 些著名文人所作,以推销书籍。虞集就是其中被冒名较为频繁的一位文人。象《虞 注杜诗》的编订,就是假用其名,甚至还有人将唐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的著 作权亦归属他的名下。 虞集的诗文在元代文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他存留下来的大量著作,不 仅体现出虞集丰瞻的才艺,也是研究元代文化、历史、政治、风俗的重要史料。与 之同时的欧阳玄说: “皇元混一天下三十余年,虞雍公赫然以文鸣于朝著之间,天 下之士翕然,谓公之文当代之巨擘也。’’④清代的翁方纲说:“入元之代,虽硕儒辈 ①本小节对李舜臣、欧阳江琳老师《“汉廷老吏”虞集》中的观点和史料多有借鉴,在此谨表 谢意,恕不一一标出. ②《元史》卷一百八十一,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4181页. ②孙岳颁((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三十七,四库全书820册,第505页。 ④欧阳玄《圭斋文集》卷九《虞雍公神道碑》,《四库全书》1210册.第86页. 1 硕士学位论文 出,而菁华酝酿,合美为难。虞雍靖公,承故相之家,本草庐之学,习朝廷之故事, 择文章之雅言。盖自北宋欧苏以后,老于文学者,定推此一人,不特与一时文士争 长也。"∞四库馆臣则云:“有元一代,作者云兴,大德、延祜以还,尤为极盛,而 词坛宿老,要必以集为大宗。⋯⋯迹其陶铸群才,不减庐陵之在北宋。’’圆当然,后 世对虞集亦有不满之论。比如清人朱庭珍《筱园诗话》中这样评价虞集:“虞道园 自负‘汉廷老吏’,亦时无英雄,浪得名耳。’’@ 综观这些评价,或推之过高,或贬之太低。那么如何正确客观的评价虞集一生 的成就呢?我们以为,应当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虞集本人自身的处境。在这方 面,学术界已经有了不少重要的成果。相较而言,对于他诗学方面的成就,学术界 似乎仍未能形成系统结论。然而相对于虞集的理学、史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我们 以为,虞集之所以能在当时和后世获得如此广泛的声誉,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他是一 位诗人,因此,认识虞集必须首先从他的诗学以及诗歌仓IJ作入手。这不仅可以使我 们能较为系统深入地了解他在诗史上的地位,而且也有助于人们认识元诗发展的脉 络。 二、前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目前学术界关于虞集的研究,大体可分三类:(一)探讨虞集的事功理想、政 治成就和史学;(二)虞集与道教之关系;(三)虞集的学术渊源、文学思想和诗文 成就。以下我们略对它们作一述评。 (一)探讨虞集的理学思想和史学思想 这方面的成果主要是虞集作为“儒林四杰"所取得的理学、史学以及政治方面 的成就。比如,李才远《虞集的哲学思想试探》(《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第3期), 论述了虞集以儒家道统为思想武器,向元统治者提出了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政治主 张。郑忠《决去岂我志,知止亦所谙一略论元代虞集的政治生涯》(《徐州师范学 院学报》(1994年第1期),则较为详细地论述了虞集的仕宦生涯,及其从政期间的 作为,使我们对他文臣的身份有了新的认识。王培华《虞集与元明清西北水利》(《文 史知识》1999年第8期),主要分析了虞集对兴修水利所提出的建议,并予以了较 为客观的评价。喻学忠《虞集——弘才博识的元代大儒》(《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 年3期),则从其“政治才能,主持科技考试,识人和荐人,熟知典章礼仪,通古 知今,融会贯通朱陆理学,精通释道,深谙教育,擅长教书育人,收集文献和撰修 史籍"等方面,较为全面地论述了虞集的各方面的才识及其成就。喻学忠还有《元 ①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五,《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451页. ②永珞《四库全书总日提要》卷一六七,Ⅸ道园学古录》,中华书局1995年,第1440页. ⑦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下,《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330页. 2 虞集诗学研究 代虞集民本思想初探》(《天府新论》2003年第5期)一文,则主要评述了虞集的爱 民思想、富民思想、和尚贤廉政思想。姬沈育《颂扬盛世,尽心输诚——元代著名 作家虞集仕宦生涯的一个侧面》(((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从虞集“颂 扬盛世,尽心输诚’’描述了他的仕宦生涯,以及他卓越的政治主张。周少川《虞集 的史学思想》(《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2期);以虞集修撰《经世大典序录》为中 心,考察了其独特的史学见解。 (二)虞集与道教之关系 虞集一生与道教有着极为深刻的渊源,这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文创作中,而且还 深刻地影响着他的人格修养,所以学者们历来比较注重这方面的研究。比如,郭顺 玉《试论“元诗四大家’’与道教的关系》(《宗教学研究》1998年第3期),分析了 “元诗四大家”与道教之所以发生密切关系的社会背景,以及道教对他们文学创作 所产生的影响。姬沈育《虞集与元代南方道教的相互影响》(《文学遗产》2006年第 1期),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具体阐述了虞集与南方道教的相互影响。姬沈育 《虞集与元代南方道教的密切关系及其原因》(《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指出了生活环境的熏陶、师友的影响、道教在元代的特殊地位以及道士的文人化趋 势等方面的原因,是使虞集迷恋道教的主要原因。 (三)虞集的文学思想和诗文成就 这方面的成果主要有:邓绍基《略论元代著名作家虞集》;(《阴山学刊》1988 年第2期),对虞集散文成就和诗歌方面的一些主张和特点作了论述;查洪德《虞 集的学术渊源和文学主张》、(《殷都学刊》1999第3期),指出了虞集三方面的学术 特点:(1)有回归传统儒学的倾向;(2)有兼容各家的倾向;(3)受张载影响较深。 查洪德《虞集的诗文成就》(《殷都学刊》2000年笫4期),客观地分析了他的诗文 成就,考察了他诗文创作得与失的原因,并详细分析了虞集的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七言律诗、绝句等诗体的特点及“众体兼备”,尤其擅长七律。程杰《“杏花春雨江 南"的审美意蕴与历史渊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则主 要通过虞集的名词《风入松》中提到的“杏花春雨江南"来具体分析它们的审美意 蕴与历史渊源;姬沈育《“宗朱融陆":虞集学术思想的基本特色》(《中州学刊》2008 年第7期),论述了虞集在继承程朱理学的基础上,不受门户之见的限制,在学术 上“和会朱陆”,并对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杜爱英的《元代儒学教授虞集诗词 曲用韵考》(《南昌大学学报》1999年笫4期),通过对虞集古体诗、词、赋等的用 韵和近体诗的用韵做详细分析,得出虞集古体诗、词、赋等可分为18部,和宋代 诗词用韵基本相同的独到见解,为研究虞集诗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总体来说,以上这些研究还略显零散,不甚系统,尚不能全面反映虞集在元代 文学史上的地位。2005年李舜臣、欧阳江琳出版了专著《“汉廷老吏"虞集》(江西 硕士学位论文 高校出版社2006年版),该书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了虞集在政治、史学、理学、 文学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特别是书末所列虞集的年谱,为我们了解虞集的生平情 况提供了一条简洁明了的线索。2008年,姬沈育的《一代文宗虞集》(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2008年版),详细论述了虞集生活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虞集的思想、心 态、诗文创作和虞集与元代南方道教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该书还把虞集作品的若 干版本及重要文献单独列为一章,这有助于读者对《道园类稿》的了解。 此外,还有王步高,庄婷婷《<驳虞集作二十四诗品>说》(《中国韵文学刊》2005 年12月。)该文从(--十四诗品》中明显犯忌的几个地方,来分析虞集不可能是《二 十四诗品》的作者。硕士学位论文有首都师范大学的谭国亮的《虞集书学思想及书 法实践研究》,西南大学雷雨的《虞集书法研究》。两文对虞集在书学方面所取得的 成就及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进行了探讨。但综观这些研究,尚未见 到关于虞集诗学方面的专门研究,故本文试图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三研究思路和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一)、研究思路 虞集没有专门的诗学著作,其诗学思想主要散见于《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 《道园类稿》中的序、跋、书信当中,这是我们研究他诗学思想的主要文献资料。 此外,我们拟从元代其他文人的著作以及后人的诗学著作中,收集有关对虞集诗歌 理论的评议材料。通过对材料的整理,提炼出虞集诗学的主要观点,再结合虞集所 处的社会背景、虞集的学术渊源和学术主张等方面,以期较为系统地探讨其诗学主 张、诗歌功用论及诗学理想。此外,我们还对他的诗歌创作和诗歌风格,进行深入 探析,这对我们理解他的诗学思想亦将大有裨益。 总体思路是从虞集复杂的学术渊源和兼容百家的学术思想着手,考察虞集诗学 主张的特点,诗歌创作的情况和内容,从而揭示虞集诗歌风尚和诗学旨趣。 具体思路:先全面考察虞集的学术渊源,从而探明其学术思想、诗文主张和诗 学理想的渊源,以期做到知人论世;然后再结合虞集的诗歌创作、诗歌风格和诗学 成就等若干特点,以期对其诗学作个初步的探讨。 (二)、研究方法 本论文拟从卷帙浩繁的文献中勾稽材料,以期较全面地考察元中后期虞集的诗 学主张和诗歌创作情况:同时,本论文又试图以虞集的诗学主张为线索,对虞集的 诗歌创作,诗歌体裁和诗歌风格进行研究,以期对虞集的诗学思想有一个较全面的 了解。具体有以下两种方法: l、立足于文献考据与理论阐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元代的历史文献散佚颇为 严重,像范柠仅存留不足700首诗作,虞集的一生所作诗文亦超过万篇,但《道园 4 虞集诗学研究 学古录》和《道园类稿》等所收作品远不足这一数目。故文献的收集、整理是研究 的第一要义。同时,对现存文献的分析,则须通过历史学、文艺学的综合研究,力 图梳理出虞集诗学思想的发展脉络,以及对虞集的诗歌创作、诗歌风格、诗歌功用 和诗学理想等进行阐释,探讨其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阐明其中的规律。 2、选取作家个案进行研究。但是针对虞集学术渊源极为复杂的情况,故要求 我们必需抓住核心特征、核心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对纷繁复杂的史料进行认真梳理、 细心探索,使各种文学现象的横向联系和纵向发展得到清楚显示,尽可能做到来去 清楚,因果分明。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虞集的学术渊源和学术思想 第一节虞集的学术渊源 虞集的学术渊源颇为复杂,既受外家杨氏之学和蜀中地方学术的影响,更源于 家学和师承两端。而江右理学对他的影响是研究虞集学术渊源不可忽视的重要一 面。 欧阳玄在《虞雍公神道碑》中云:“时杨夫人早得见山先生《春秋》之旨,从 父平舟先生以道学自任,当时夫人未笄,尽闻其说。⋯⋯及归虞氏,以家庭所亲得 者教其子。’’∞赵’访《邵庵先生虞公行状》云:“杨公世以《春秋》名家,而从弟参 知政事平舟先生栋以镰洛之道自任。夫人未笄时即尽通其说,至近代典故,亦贯穿 不遗。"见山先生即虞集的外祖父杨文仲,著有《见山集》。虞集终以文章名世,也 与杨氏影响有关。圆 虞集祖籍四川仁寿,自幼便受到蜀中之学的影响。他在《送赵茂元序》中云: “吾蜀乡先生之教学者,自《论语》、《孟子》、《易》、《诗》、《书》、《春秋》、《礼》, 皆依古注疏句读,⋯⋯若传注史书文章之属,必尽日力乃止。⋯⋯其为文,多尚左 氏、苏子瞻之说。及稍长,而后专得从于周程之学焉。故其学者,虽不皆至博洽,而 亦无甚空疏。及其用力于穷理正心之学,则古圣贤之书,帝王之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固已先著于 胸中,及得其要,则触类无所不通矣。"@蜀中之学以传统儒学为根基,避免了理学 空疏之弊。④虞集问学注重经世致用应该源于此。 此外,虞集受家学影响也很大。其曾祖父虞刚简与魏了翁交往甚密。虞集在家 学的潜移默化下接受了魏氏之学。他在《鹤山书院记》中云:“臣闻魏氏之学即物 以明义,反身以求仁。审夫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文艺之细,以推乎典礼会通之大。本诸平居屋漏 之隐,而充极于天地鬼神之著。⋯⋯故其致知之目,加意于《仪礼》、《周官》、大 小戴之《记》。及取九经注疏正义之文,据事别类而录之,谓之《九经要以》。其志 将以见,夫道器之不离而有以正其臆说聚讼之惑世。此正张氏以礼为教而程氏所以 ①欧阳玄《圭斋文集》卷九,《四库全书》1210册,第90页. ②参见查洪德《虞集的学术渊源与文学主张》,((殷都学刊》1999年第4期. ⑦虞集《道园学古录》卷五,第87页,《四库全书》1207册(以下凡引《道园学古录》,《(道园 类稿》只标卷数). ④参见查洪德((虞集的学术渊源与文学主张》,《殷都学刊》1999年第4期. 6 虞集诗学研究 有微上微下之语者也。"①这些观点为他接受张载之学奠定了基础。 不过,综观虞集的学术思想,最主要的特征是融汇朱陆。自宋以来,江西理学 明贤辈出,成就卓著。理学大家层出不穷,各领风骚。传统儒学的发展达到了登峰 造极的高度,朱熹、 陆九渊、吴澄等纷纷著书立说,开创了江西在中国学术史上 最辉煌的时代。特别是南宋淳熙二年发生于江西信州(今上饶)铅山的“鹅湖之 会’’,更堪称江西乃至中国文化史上之大事。此次盛会,陆九渊与朱熹发生了激烈 辩论,不仅直接促成“理学”与“心学"两大学术流派的产生,而且还引发了~个影 响后来理学发展的重要命题:“朱陆异同"论。在这个问题上,虞集观点十分鲜明, 如以下一段文字云: 按, 《朱子年谱》载,陆先生与人帖云: “朱元晦在浙东,大节殊伟,劾 唐与正一事,尤快台人之心。虽士大夫议论,不免纷纭。今其是非已明白,江 东之命出于九重特达,于群疑之中,此尤可喜。”朱子《答叶公谨书》云:“近 日亦觉向来说话有大支离处,反身以求,正坐自己用功亦未切尔。因此减去文 字功夫,觉得气象甚适。”又((与胡季随书》云: “哀病如昔,但觉目前用工 泛滥,不甚切已,方与一二学者力加鞭约,为克己求仁之功,亦粗有得力处, 向来泛滥真是不济事之语,合盖其所谓正坐文字太多,所以此时进学用功实至 于此也。⋯⋯”朱子尝叹“道问学”之功多, “尊德性”之意少,正谓此也。 o “道问学"、“尊德性”,分别代表着朱熹和陆九渊的治学方法与路径。一般 认为,“鹅湖之会"后,朱熹对陆九渊的指责很快豁然冰释,甚至试图弥合二家之 异:但陆九渊却终执一端,贬低朱学。虞集于此引述朱、陆这番话,意在表明不仅 朱熹有取长舍短、互补不足的倾向,且陆九渊亦颇服膺朱子之大节。他将“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朱 陆’’思想,追溯至朱、陆二人,显然极具说服力。 虞集这种“和同朱陆”的思想,也有着深广的江右文化背景。宋元之际活跃在 江西的理学家饶鲁(饶州余干人)、程若庸(安徽休宁人,师从饶鲁,曾主讲万年 斛峰书院、抚州I临汝书院)、三汤(指汤巾、汤中、汤汉三兄弟,余干人)、程绍 开(江西贵溪人),均倡言“合同朱陆",甚至是“全国最早的合会朱陆的学者", 由此使“江西在宋元之际朱陆和会的理学思潮之中,再次走到了全国的前列。’’@虞 集“和同朱陆”思想,与此种学术背景当密不可分。 不过,影响虞集学术最直接、最深刻者,当属乃师吴澄。吴澄(1249-1333), ①虞集《道园学古录》卷七,第112—113页. ②虞集((跋朱先生答陆先生书》,《道园学古录》卷四十,第572页. ⑦胡青《宋元之际江西理学界和会朱陆之思潮》,载Ⅸ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5期. 7 硕士学位论文 字幼清,晚称伯清,自号草庐,江西抚州崇仁人。从师承上说,吴澄是朱熹的四传 弟子,但他并不局限于门户,而是广泛地吸取了陆九渊的思想。虞集曾云: 先生(吴澄)尝为学者言:“朱子‘道问学’功夫多,陆子静却以‘尊德 性’为主.问学不本于德性,则其弊偏于言语训释之末,果如陆子静所言矣. 今学者当以‘尊德性’为本,庶几得之。竹。 指出了吴澄对陆九渊的“尊德性”的高度重视。虞集从十五岁起即随吴澄问学, “吴公于先儒之言有所辨释,公(虞集)悉能推类以达其意,吴公亟称之。”②他不 仅继承了吴澄“合同朱陆"的思想,而且还是其学术的忠实维护者。皇庆元年,吴 澄辞去国子司业之职,时有“议者日:吴幼清,陆氏之学也,非朱子之学也,不合 许氏之学,不得为国子师,是将率天下而为陆子静矣。”虞集对此论予以了激烈的 批评:“呜呼!陆子岂易言哉?彼又安知朱、陆异同之所以然?直妄言以欺世拒人 耳。"固又说:“先正鲁国许文正公实表章程朱之学,以佐至元之治,天下人心风俗 之所系不可诬也。近日晚学小子不肯细心读书穷理,妄引陆子静之说以自欺自弃, 至欲移易《论语章句》,直斥程朱之说为非。此亦非有见于陆氏者也,特以文其猖 狂不学以欺人而已。’’元代一些陆学依附者为抬高本门之地位,常攻讦、指斥朱学, 而朱子门人亦不甘落后,于是谩骂、诬诋之风蔓延。对此,虞集十分气愤,说这是 “王制之必不容者也”。④后来,他又在为吴澄所撰《行状》中说:“二家门人区区 之异同,相胜之浅见,盖无足论也。’’表示了对支离朱陆者的不屑。 虞集对吴澄学术的继承,不仅体现在“和同朱陆’’之上,更重要的是继承了他 融通诸家学说的学术态度和勇于创新的学术品格。他尝言夫子自道: “今吾学之 所讲,其书《易》、《诗》、《书》、《春秋》、《论语》、《大学》、《中庸》、 《孟子》,其道则所以明其道者,颜、曾、思、孟、周、程、张、邵、朱之言也。" @虞集在博采诸家的同时,亦不轻随他人,而敢于标新立异。他认为“天下之理无 穷,而学亦无穷也。今日如此,明日又如此,止而不进,非学也。天下之理无由而 可穷也。一@关于虞集的学术眼光,其门人赵’坊说得比较清楚: “于诸经之说,不 专主一家,必博考精思,以求致用之道。”⑦也就是说, “求致用"是虞集学术的 ①虞集《吴公行状》,《道园学古录》卷四十四,第623页. ②赵济《邵庵先生虞公行状》,Ⅸ全元文》卷一六六二,江苏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54册, 第353页. ⑦虞集《送李扩序》,《(道园学古录》卷五,第79页。 ④虞集《送李彦方闽宪文序》,《道园学古录》卷一,第11页. ⑤虞集《送朱仁卿赴安庆教授序》,《道园学古录》卷五,第86页. (D虞集((送李扩序》,《道园学古录》卷五,第79页. ⑦赵涝《(邵庵先生虞公行状》,Ⅸ全元文》卷一六六二,江苏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54册, 第367页. 虞集诗学研究 出发点和落脚点,由此,他对理学中那种重经义、词章而轻实用的做法,甚为不满。 比如,对于朱子之学,虞集一方面认为他是继孟子后所未有之学问,另一方面又说: “今伊洛之书,衣被天下,经义、治事乃若歧而二之,治且非其治矣。呜呼,是谁 之过哉!’’①委婉地批评了朱子忽略“致用”的倾向。 黄宗羲《宋元学案》将虞集列于“草庐学案",表明了二人在学术上的承传关 系。“吴澄一生以道统自任,长期授业教育,乡学私塾皆以重金迎请,元中期的临 川、崇仁实际形成了一个以吴澄为中一tL,的学术群体,而虞集亦为其中的重要人物。 特别是在吴澄去世后,虞集归隐崇仁,秉承了吴澄的衣钵,成为结系江西学术的核 。tL,人物。”② 第二节道教对虞集的影响 关于虞集与道教的传说故事很多,他与道教很早即有深刻的因缘,他自称为“衡 山道士"。但真正引发他对道教的信仰,实际仍是盛行于江西的道教文化。抚卅I崇 仁的华盖山、芙蓉山、杯山、巴山都流传着很多道士的传说,留下了仙道的足迹。 虞集在诗中曾表达了对这些仙道遗踪之向往:“邑南有高山,隐者浮丘伯。弟子远 来求,千载奠仙宅。苍崖接天光,旭日融五色。永言托幽贞,绵绵奉明德。”@ 元代江西的道教门派纷呈,主要有玄教、正一教以及全真教等,而对虞集影响 最为深刻者,当属玄教。虞集与元代玄教中的几位高道,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比 如,他曾为玄教创始人、大宗师龙虎山道士张留孙(江西贵溪人)撰写墓志铭,高 度赞颂了他的功德。张留孙的弟子、玄教嗣师吴全节(江西饶州人),更是虞集的 方外挚友,有人曾进行统计,在虞集一千多首的诗歌中,与道教有关的达两百多首, 而直接题赠吴全节就有十六首之多。固虞集还与掌管南方道教的朱思本(江西抚州 人)“相从于京师,二十有余年矣"。@还有江西抚州玄教道士陈日新,虞集也说:“予 与公为方外之交者三十年,最知公。"@而张留孙、吴全节的弟子薛玄卿,与虞集的 关系更非同一斑,在《送薛玄卿序》中他说:“⋯⋯于是而为玄教者,吾无不得而 游之,若薛玄卿氏,尤方今之彦,而得于予者也。’’⑦表明了他与玄教中人的密切关 系。 ①虞集《题心远卷后》,《道园学古录》卷十,第156页。 ②参见李舜臣,欧阳江琳《汉廷老吏“虞集”》,第127页,江西高校出版社2006年。 ③虞集《岁寒吟》,《道园遗稿》卷一,第722页. ③郭顺玉《试论“元诗四大家”与道教的关系》,载《宗教学研究》,1998年第3期。 ⑤虞集《贞一稿序》,Ⅸ道园学古录》卷四十六,第651页. ⑥虞集《陈真人道行碑》,((道园学古录》卷五十,第694页. ⑦虞集《道园学古录》卷四十六,第648页. 9 硕士学位论文 玄教是由符篆三宗分化而来,其修习方法主要承袭龙虎宗的符篆斋醮。受其影 响,虞集亦精通道家符篆。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载一则趣事:道士张雨至京师, 拜访虞集,虞集“全不言儒者事,只问道家典故,(张雨)虽答之,或不能详。末 问:‘能作几家符篆?’日:‘不能’。先生日:‘某试书之,以质是否。’连书七十 二家,伯雨汗流浃背,辄下拜日:‘真吾师也’。”∞张雨亦为元代著名道士,能让其 执弟子礼,可见虞集对符篆之精通非同一般。据刘诜《书虞邵庵送体仁》中记载, “邵庵虞先生少有仙才灵气,侍衮龙香案之侧数十年,天下之异人方士皆得博参而 遍识,其于道所得超矣。晚岁山中所养愈熟”,尝与道士曾体仁“相携绕虚廊,岁 坐云堂上,论修真养虚之法,存身守丹之妙"。圆晚年的虞集,还藉崇仁道士余岫云 之助,在华盖山下的黄茅冈筑丹室斋房,潜心清修,其有诗云:“仙游办得茅千束, 华盖须分屋数间。微咏玉经忘我老,谩调金鼎胜于闲。龙雷变化从舒卷,鹤露清寒 自往还。何似绮园诸老者,采芝初不离南山。"@由此可见,求仙问道,清斋修炼, 的确是虞集生活的重要方面。 此外,虞集还与北方的全真教等教派成员有交往。他的作品中存有不少为北方 道教人士所作的碑铭记。如他曾为全真教掌教祁志诚作有《白云观记》,而《孙真 人墓志铭》则是为孙德或而作。“因而也就成为研究祁、孙二人的重要依据"。回《道 园学古录》卷三有《次韵伯庸尚书春暮游七祖真人庵兼简吴宗师》与《奉同吴宗 师赋蔡七祖新斋》, 卷六之《吴张高风图序》、卷二十二之《大道教十一祖张真 人制》和卷五十之《真大道教第八代崇玄广化真人岳公碑》,都是后人研究元代真 大教的宝贵资料。 值得注意的是,虞集存留的作品中,较少直接阐扬宗教义理。《道园学古录》 中的“方外稿",大多为宫观碑记,或描述宫观的历史沿革,或记叙高道的道行, 赞颂其功德。故有学者认为,“南方道教对虞集学术思想、文艺思想的影响微乎其 微,对虞集最为直接的影响则表现在创作题材上。一@但是我们细思之,这一观点并 不完全正确。虞集在《非非子幽室志》中曾说:“汉代所谓道家之言,盖以黄老为 宗、清静无为为本,其流弊以长生不死为要,谓之金丹、金表不坏丹言、纯阳也。 其后变为禁祝祷祈、章醮符篆之类,抑末之甚矣。’’@虽然虞集精通道教符篆,但他 还是认为,道教之精髓在于为人们提供了清净无为的方便法门,而非那些关于长生 不老、诡异神奇的法术。在《护法论后序》中他又说:“吾尝宴坐寂默,心境混融, 纷然而作,不沦于有;泯然而消,不沦于无。⋯⋯凡可以言誉、可以言毁者,特其 ①陶宗仪《南村缀耕录》卷九,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115页. ②刘诜((桂隐文集》卷四,Ⅸ四库全书》1195册,第202--203页. ④虞集《仙游道士余岫云为从珠溪余隐士求得华山下黄茅冈一曲,规作丹室,喜而赋之,不觉 五首》,Ⅸ道园学古录》卷二十九,第411页. ④姬沈育《虞集与元代南方道教的相互影响》,载《文学遗产》2006年第1期. ⑤同上. @虞集Ⅸ道园学古录》卷五十,第704页. 10 虞集诗学研究 道之粗耳。至若实际理地,清净妙明,凝然湛然,了无一法。’’∞可见,虞集之所以 倾慕于道教,终极目的为了心灵的清修无为,而这种“心境"又往往是用语言难以 表达的。此与庄子所云“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 能论,意之所不能致者,不期精粗焉",@是同一意思。或许正是这一原因,虞集很 少直接阐扬宗教义理。 不过,道教清修无为的心灵境界,却已然渗透到虞集的诗学创作之中,像《道 园学古录》“在朝稿’’中的《朱秀之杞菊轩》、《送张道士归上清》、《吹笛图》、《题 郑秀才隐居》、《赋胡氏皆山》、《题暖翠亭》等,而《归田稿》中则更多,不胜枚举。 无论是身在朝中,还是归隐山林,虞集一次次地对隐居田园、逍遥江湖的生活予以 赞美,表达出摆脱官场束缚、超脱尘世的强烈愿望。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深受道教 的影响,虞集对隐逸有自己独到的看法,而不同于一般儒者“穷通出处”的观念。 他认为,真正的“隐逸”是“澹然有余而不堕于空寂,悠然自适而无或出于伤怛, 乃若蝉蜕汗浊与世略不相干,而时和气清,即凡见闻而自足,几乎古人君子之遗意 哉!"四根据这个标准,他检索了历代诗人,以为只有陶渊明、王维、韦应物、柳宗 元四人,才能当得千古高尚之士。而此四人中,他尤其推崇陶渊明。他认为,王维 虽“冲淡”,“然而一旦患难之来,遂失其守,是有余于闲逸,不足于事变’’;韦应 物是“学诗于憔悴之余”;柳宗元则“精思于窜谪之久,然后世虑销歇,得发其过 人之才、高世之趣于宽闲寂寞之地,盖有惩创困绝而后至于斯也”。因此,只有陶 渊明能“大义所存,立志不贰,乃若所遇安乎其天"。不过,平心而论,若以这个 标准考察虞集的人生经历和诗歌情趣,显然他也没有真正达到“外其身以遗世,不 与物接,求生息于彝伦之外"的“无累’’④之境。 虞集曾作有一篇《邵庵老人画像自赞》云: 世家岷峨之山,生身衡岳之舍;咏圣神之遗言,攀仙真之轶驾。白雪晴空, 春风秀野;雨云露雷,不可绘画;聊采灵芝,以遗远者。。 其弘通博学的学术思想、平易雅正的诗学观念以及冲淡舂融的人格,显然都有较为 浓厚的道教思想痕迹。当然,有些问题亦不宜作刻板地理解,在探讨具体学者的学 术渊源和人格锻炼,既要考虑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同时亦须兼顾时代因素。特别是 对于长年出入馆阁、广交天下文人的虞集,尤当如此。比如,在馆阁中的虞集,常 ①虞集《道园学古录》卷三十四,第486页。 ②郭庆藩袋秋水》,((庄子集释》卷六,中华书局,1997,第572页. ⑦虞集《杨叔能诗序》,《道园学古录》卷--I--,第453页. ④同上. ⑤虞集《(道园学古录》卷三十,第520页. 11 硕士学位论文 流露出忧谗畏讥的心态,显然与元代文人特殊的境遇相关。但是相较而言,讨论虞 集的学术渊源,道教文化无疑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第三节兼容百家的学术思想 虞集学术思想受其学术渊源的影响,具有兼容百家的特点。在前文我们已经论 述过,虞集承传和发展了吴澄宗朱融陆的正统理学思想,同时,他对其它门派学术 思想持通达的态度。在《送熊太古诗序》中,虞集就表达了他豁达的治学态度:“昔 者周公、孔子之为教,盖末大于礼焉。千数百年以来,其书阙轶多矣。汉儒即所闻 而缀辑之,因所言傅会之。先王制作之绪余,赖其记载而有可知者,亦不可诬也" 叫而在《郑氏毛诗序》中,虞集云:“汉儒有保存遗经之功,而亦不无专f-IN诂之 失。"圆元明善批评虞集“集治诸经,惟朱子所定者耳。自汉以来先儒所尝尽心者, 考之殊未博。"@难免有失公正。相比之下,赵、访在《邵庵先生虞公行状》中的评 价就贴切得多。“公于诸经之说,不专注一家,必博考精思以求致用之道。"④ 作为吴澄的嫡传弟子,程朱理学的五代传人,虞集却颇为欣赏邵雍。在《天心 水面亭记》中,虞集表示了对这位先贤的敬仰: “臣闻雍之为道,上达乎包羲,以 至于帝尧周文孔子之盛。⋯⋯噫!非几于古之所谓睿知者,其孰能与于此?”@因 为深深佩服邵雍之学,虞集还把自己的书房命名邵庵,故世称其为邵庵先生。而在 《跋朱先生答陆先生书》中,虞集这样评价朱熹的: “道学问之功多,尊德性之意 少"。@虞集不拘于门户之见的通达思想由此可见。 虞集抛开门户之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各种学术流派。如客观评价以王安石为 代表的“荆公学派”和以陈亮、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王安石提出“‘五行’为 天地万物之根本, ‘五行’的运动变化是‘有耦’、 ‘有对’的。所以天地万物的 运动变化也是矛盾和对立的。”⑦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人们可以发 现这个规律从而利用它。@在当时,王安石这种哲学思想无疑是对封建正统思想的 挑战,自然遭到了以二程为代表的学派的激烈批判。而虞集却是这样评价王安石的: “文公高峻明洁,前无古人。当宋盛时,何其多君子矣。自公视之,其为学之精, 治世之要,略无足以当其心者。公之心,以为使是君为尧舜之君,使是民为尧舜之 ①《道园学古录》卷五,第109页. ②((道园学古录》卷三十一,第530页. ⑦《元明善传》,《元史》卷一百八十一,第4173页. ④赵涝《邵庵先生虞公行状》,《全元文》卷一六六二,江苏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54册, 第367页. ⑤《道园学古录》卷二十二,第377页. ⑥Ⅸ道园学古录》卷四十,第573页. ⑦参见《(洪范传》,《临川文集》卷六十五,《四库全书》1105册,第527页. ⑧《礼乐论》,《临川文集》卷六十六,《四库全书》1105册,第543页. 12 虞集诗学研究 民,其自信亦不可诬也。"认为王安石是“百千万人之一人,千百世而一见者”。 ①对其学术、人品和革新的措施都是高度赞赏的。在《王文公祠堂记》里,虞集云: “呜呼!昔人之言日:周公殁,天下无善治。奋乎百世之下,必欲建立法度,以尧 舜其君民,而又得君以行其志,则未有如公者也。况乎冰霜之操、日星之文、卓然 命世之大才者乎!而重修文公祠堂,使人拜公之祠,瞻公之象,诵公之文,考公之 行,以求公之志,而有所感发焉,则贪者可以廉,懦者可以立矣。其于人心风俗, 岂小补哉!”⑦“对王安石的敬仰之情,可谓溢于言表。在程朱理学独尊,而天下 皆朱子之书的现实背景下,虞集这种认识确属难能可贵,于此即可显见虞集这个朱 学传人有着通达的气度。"@同样,对于被朱学斥为“异端邪说’’的永嘉学派,虞 集却对其“经世致用”的学术倾向给予高度评价: “朱子在时,永嘉之学方兴。意 气之轩昂,言辞之雄伟,自非朱子,孰足以当其锋哉?自是以来,以功业自许者, 足以经理于当世;以词章自许者,足以风动于斯文;至于六经之传注,得以脱略凡 近,直造精微,如薛常州春秋等书,实传注之所不可及,而足以发明于遗经者也。" 固而作为朱学的传人,他批评理学为“今伊洛之书,衣被天下,经义治事,乃若歧 而二之,治且非其治矣。乌呼!是谁之过’’@同时在《庐陵刘桂隐存稿序》中他这 样赞扬永嘉学派: “永嘉诸贤,若季宣之奇博,而有得于经,正则之明丽,而不失 其正,彼功利之说,驰骋纵横其间者,其锋亦未易婴也。"@虞集后来问学注重经 世致用,无疑也受到了永嘉之学的影响。 虞集通达的学术思想也体现在他对宋、辽、金历史修撰颇有远见的观点上。程 朱理学“夷夏之辩"的内容深入具有正统理学观念的史学家心里,三家谁是正统之 争严重影响了三史的编修。当时与虞集交往密切的学者欧阳玄、揭侯斯都认为宋应 为三家之正,而辽、金为边夷。虞集在《送墨庄刘叔熙远游序》中对三史体例表达 了自己的看法:“天历、至顺之间,屡诏史馆趣为之,而予别领书局,未奏,故未及承 命。间与同列,议三史之不得成,盖互以分合论正统,莫克有定。今当三家各为书, 各尽其言而核实之,使其事不废可也。乃若议论,则以俟来者,诸公颇以为然。"o所 谓天历、至顺间“予别领书局",当指领修《经世大典》事,文宗屡诏修史,终因正 统之辨而莫克有定。虞集虽未能参与其事,却一直思考三史修撰的问题,他以史家务 实的眼光,冲破理学理想中“夷夏之防"观念的局限,率先提出辽、金、宋“三家 各为书,各尽其言"的编修体例。“乃若议论,则以俟来者",三史各为书的体例虽 看似权宜之计,但在客观上则承认了三朝并立的历史实际,表达了对宋、辽、金平等 ①(《送李伯宗序》,((道园学古录》卷三十四,第579页。 ②《道园学古录》卷三十五,第583--584页。 ⑦姬沈育《一代文宗虞集》,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3,第62页。 ④《送李敬心之永嘉学管序》,《道园学古录》卷三十五,第563—564页。 @《题心远卷后》,《道园学古录》卷十,第156页. ⑥《道园学古录》卷三十三,第549页。 ⑦《道园学古录》卷三十二,第543页. 13 硕士学位论文 看待的原则。“三家各为书"的编修体例,实为后来脱脱三史“各与正统”之先声。 ∞虞集通融达观的学术思想再次显现于此。 虞集以诗文名于世,在理学上没有自己的建树,但是他却能兼融各家之长。除 了他自身通达的问学态度和师承外,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理学的发展趋势也是分不 开的。首先,元统一中国后,结束了持续百年的战乱,南北交往的障碍被清除,中 国的疆域前所未有的辽阔,各民族人民之间来往密切、交流频繁、互相学习、互相 帮助,促成了民族的大融合。在这个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下,各种文化,各种学术思 想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出现了一种繁荣景象。各种学术间的互相取长补短也是顺 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其次,这是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宋代理学发展到了元代,朱、 陆各派在互相诋毁、谩骂之中发现了兼取各家之长补己所短,从而让理学的发展顺 应社会承平的需要。这些都影响了虞集兼容百家的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①周少川Ⅸ虞集的史学思想》,《史学研究》1999年第2期。 14 虞集诗学研究 第二章虞集诗学主张 第一节本体论:以气论文 “气"是中国哲学的本体论范畴,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用于诗学领域。曹丕 《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以气为主’’的命题,第一次把“气”用于文论中;继而 刘勰《文心雕龙》又多次阐发了“气”(社会之气、创作者之气、自然之气等)与 文之关系;唐代韩愈则提出了“气盛则言之短长声之高下皆宜”①说,强调创作主 体自身的修养和内涵,至此,“气"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已有了十分丰富的内涵。两 宋时期,理学家又从哲学的层面,为“气"增加了新的内涵和外延。虽然二程提倡 “作文害道”@说,朱熹坚持“道本文末”@观,但他们都认为,人的气质可以通过 后天的学习来改变,这种观念显然已不同于曹丕的“气论”。而陆九渊认为“人之 文章,多似其气质,杜子美诗乃其气质如此’’④,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张载 那里,“气”具有哲学本体意义,被认为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受前代文论和理学家的影响,虞集多以“气”论文,同时又强调人应“克治 血气"@,以归于平和。查洪德先生认为虞集的这种文学观念,受张载的影响甚大。 “他接受了张载气化流行说和人有‘气质之性’ 的人性论’’,“重其气论是理论 的接受,重其礼学则因为它切于世用"。⑦这是因为: “乐发于情者也,有中节不 中节之分,而无真伪之辩。盖虽不中节之乐,亦由情之所感,自以为乐,而不待于 伪也。惟君子以理命气,则其乐也无妄,乃可谓之真乐也。"@只有克治“血气’’方 能达到“以理命气”的境界。但是,要达到这种境界是不容易的。“近世诗人,深 于怨者多工,长于情者多美,善感慨者不能知所归,极放浪者不能有所返。是皆非 性情之正。惟嗜欲澹泊,思虑安静,最为近之。然学有以致其道,思有以达其才, 庶几古诗人作者之能事乎?"@诗歌既要能抒发感情,又要止于“礼",就应该“定 性’’。所以,虞集在《杨叔能诗序》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然而气之所禀也有盈歉,时之所遇也有治否,而得丧利害休戚吉凶,有顿 ①钱仲联,马茂元校点《韩愈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77页. ②郭绍虞((北宋道学家的文论》,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811页 ⑦《朱子语类》卷一三九((论文上》,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第3319页. ④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三十四,《(语录》,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09页. ⑤云国霞《(元代诗学研究》,四川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3月,第43页. ⑥《君子堂记》, 《(道园学古录》卷三十八,第539页. ⑦查洪德《(虞集的学术渊源与文学思想》,《殷都学刊》,1999年第4期. ④《题吴先生真乐堂记后》,《道园学古录》卷四十,第562页。 ⑨《胡师远诗集序》,《道园学古录》卷三十四,第578页. 15 硕士学位论文 不相似者焉。于是处顺者则流连光景而不知返,不幸而有所婴拂,饥寒之迫, 忧患之感,死丧疾威之至,则嗟痛号呼,随其意之所存,言之所发,盖有不能 自掩者。⋯⋯思去之者,则必至于外其身而遗世。⋯⋯庶几以无累焉。然其为 道,则亦人之所难者矣。盖必若圣贤之教,有以知其大本之所自出,而修其所 当为也。事变之来,视乎义命而安之,则忧患利泽,举无足以动其心;则其为 言也,舒迟而澹泊,暗然而成章。⋯⋯澹然有余,而不堕于空寂;悠然自适, 而无或出于伤怛。乃若蝉蜕于污浊,于世略不相干.而时和气清,即凡见闻而 自足,几乎古人君子之遗意也哉!。 因为“气之所禀也有盈歉’’,所以虞集担心诗人任情而发,“若夫因其哀怒淫放 之情以为急厉绥靡之节,极其所纵而莫能自返。风俗之变,而气运随之,所系至重 也。凡不中律度,而远于中和,君子盖深忧之。”②虞集认为诗人不能任由自己的气 质、性情自由发展,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来提高和规范其修养,让自己仓IJ作的诗歌达 到以平和渊静为美。正如他在《天心水面亭记》中所描述的那样: 月到天心,清之至也;风来水面,和之至也。⋯⋯今夫水滔滔汩汩,一日 千里,下趋而不争,泞而为渊,注而为海,何意乎冲突?一旦有风鼓之,则横 奔怒激,拂性而害物,则亦何取乎水?必也至平之水,而遇夫方动之风,其感 也微,其应也溥,涣乎至文生焉,非至和乎?譬诸人心,拂婴于物则不能和, 流而忘返又和之过,皆非至也.是以君子有感于清和之至,而永歌之不足焉。 @ 基于此,虞集在诗学理论上提出“养气"说,即通过人格的修养、心性的磨练 来实现诗歌的精粹: 古之人以其涵煦和顺之积而发于咏歌,故其声气明畅而温柔,渊静而光泽.至 于世故不齐,有放臣.出子,斥妇,囚奴之达其情于辞者,盖其变也,所遇之不幸 者也.而后之论者乃以为和平之辞难美,忧愤之言易工,是直以其感之速,而激之 深者为言耳.盎亦观于水,夫安流无波,演迄万里,其深长岂易穷也?若夫风涛惊 奔,拢石险壮,是特其遇物之极于变者,而日水之奇观,必在于是,岂观水之术也 哉。。 虞集主张通过作者自身的“养气’’来提高个人的精神境界,从而达到创作上的 ①《道园学古录》卷三十一,第453页. ②《琅然亭记》,《道园学古录》卷八,第164—165页. ⑦《道园学古录》卷二十二,第327页. ④Ⅸ李景山诗集序》,《道园学古录》卷五,第72页. 16 虞集诗学研究 雅正、平易、渊明。 当然,受其通融豁达的学术思想的影响,虞集虽然坚持传统儒学所强度的诗歌 要“发乎情,止乎礼仪’’的观点,可他对充满激愤之情的雄奇诗风并不否认。“上 下千百年间,人品不同,所遇不同,所发异志,所感异事,极其才之所能,岂可以 一概观之也哉?”①这是因为:“夫山之行,重峰峻岭,奔腾起伏,势若龙马,亦或以 广衍平大为胜;水之流,惊湍怒涛,吞天浴日,莫穷涯涣,而亦或以平川漫泽、纡 余清泠以为美。"⑦“他认为平淡、雄奇各为美之一种,不可执一而论。同样,虞 集虽提倡温柔敦厚的风雅正体,但对于一些敢于‘哀而伤’、‘厌而怒’的所谓‘变 体’诗歌也多所肯定。"@ 虞集在强调创作者自身的心性修养之外,还针对国家气运、地域风气等重要问 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李仲渊诗稿序》中,虞集日:“世道有升降,风气有盛 衰,而文采随之,其辞平和而意深长者,大抵皆盛世之音也。”④又日:“国家奄有 万方,三光五岳之气全,淳古醇厚之风立,异人间出,文物聚然,虽古昔何以加焉。" @虞集认为国运盛衰、世道治乱是天地元气流转、运动的产物,诗文能够体现这种 变化,并与这种变化相适应。因此,诗人只有在所处的社会、自然环境中,吸收天 地之精华,采汇地域文化传统之精髓,这样才能写出既有传统特色,更具个性的优 秀作品。追究其根质,就是把自然、地域、社会、文化方面的客观之“气’’通过心 性的修炼、道德的修养,最终融变成内在的精神之“气",从而实现创作的升华。“这 种内在精神之‘气’主要指理学所提倡的宽厚弘博、雍和正大的精神气质。"@ 我们知道,诗人的诗学主张是受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影响的。元统一天下后,社 会稳定,经济快速恢复并繁荣。在这种社会环境下,雍容雅正的诗风成为主流。虞 集诗论中的“气’既有创作者个体主观方面天赋之’’气“,也有创作客体之“气"。 虞集把“平和之性"定为诗文成功之根本便是顺应弘扬盛世的治世之音的需要,同 时也是传统儒家所提倡的道德修养的延续。 第二节诗歌的功用:教化讽谏、颂扬盛世 虞集以儒士自居,为巩固统治者的思想根基,一生都在积极宣传儒家道统,宣 扬以儒学为核心的汉族文化和封建制度。正如欧阳玄在《虞雍公神道碑》里所说: “公之为学,非托空而言。⋯⋯古其教学者,务欲贯事理于一致,同雅俗于至情, ①《会上人诗序》,《(道园学古录》卷四十五,第768-769页. ⑦《饶敬
本文档为【虞集诗学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0913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2
分类:
上传时间:2014-03-07
浏览量: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