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编版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部编版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举报
开通vip

部编版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19年秋季某某小学数学教案总第()课时执教人: 秒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P2-P4内容及课后习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知道1分=60秒,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教法与方法:教法: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钟表课件、实物钟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引出秒的概念。1.出示第2页主题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

部编版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019年秋季某某小学数学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总第()课时执教人: 秒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P2-P4内容及课后习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过程与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知道1分=60秒,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教法与方法:教法: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钟表课件、实物钟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引出秒的概念。1.出示第2页主题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做什么?(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和观众们都在期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他们正在倒计时:十、九、八、七、……二、一!)2.老师提问:人们倒计时时喊的“十、九、八、七、……二、一”每个数字之间经历多长时间?(1秒)师小结: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今天就来认识秒。二.进行新课1.拿出一个有秒针的钟表,请同学们观察,你能从钟面上发现什么?2.在钟面上怎样表示1秒呢?1.课件出示一个有秒针的钟表,请同学们观察,你能从钟面上发现什么?(我发现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还有秒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还有一些小格。师说明:同学们说得很正确,钟表上最细最长的针就是秒针。2.在钟面上怎样表示1秒呢?(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用课件演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的动作。请同学仔细观察。3.请同学谈谈对1秒钟有什么感受。4.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课件中的表,老师演示秒针走一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生: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也在走,并且分针走了一小格,分针走一格是1分,所以1分=60秒。)师总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1分=60秒。5.出示有秒针的实物钟表,和同学们共同感受1分钟有多长。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1分钟比1秒钟长,但1分钟也过得很快)6.出示课本第4页“做一做”第2题,了解1分钟有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现在给同学们1分钟的时间,你亲自实践一下,这段时间可以做些什么,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小组的同学。三.课堂作业1.填一填。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1分钟写()个字。2.填空: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从1数到30用了()秒。1分=()秒,120秒=()分3.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四.课堂小结我们今天学习了关于秒的知识,知道了1分=60秒,还感受了1分、1秒有多长。常言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时间的主人吧!作业:习一的1~3,5,6题。板书设计秒的认识1分=60秒半分钟=30秒教学反思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教学内容: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明确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分清时刻与时间段。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知道1分=60秒,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教法与方法:教法: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PPT课件、钟表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识回顾时、分、秒之间的进率:1时=60分,1分=60秒。2.老师板书进率的关系,用钟表将秒针拨1圈,观察分针走多少,再将分针拨1圈观察时针走多少。学生集体复习。学生在老师拨秒针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分针的动向,在老师拨分针的时候仔细观察时针的动向。1.问题导入:2时=()分2.探究换算方法。1时是60分,2时是2个60分,也就是120分。3.解决问题。老师小结:时与分之间的进率是60,把时化成分时前面是几,就是几个60相加。1.在观察上面活动的基础上,自己动手拨针,并思考如果拨动两圈会是怎样的结果,自己手动操作一下。2.在与老师共同的探究中,理解2时是60分加60分,即120分。3.认真倾听。填空:60分=()时()分=240秒3分=()秒总结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自由谈一谈。板书设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1时=60分,1分=60秒2时=120分教学反思:计算经过的时间教学内容:计算经过的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过程与方法:1.猜谜语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2.通过数格、拨钟面等实践活动把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法与方法:教法: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钟表。学具准备:钟表模型。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2.教师拿出钟面并提问。(1)“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2)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1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1圈的时间是多少?(3)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如:5时、3时等。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计算经过的时间”。(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1.教师课件展示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说图意。2.老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呢?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方法。4.老师总结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老师小结:计算经过的时间的方法:(1)看钟面,数格后计算;(2)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三、巩固练习。1.填空:(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2.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2时至2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表扬四、课堂总结。教学板书计算经过的时间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1.看钟面,数格后计算2.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教学后记: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知道时、分、秒的概念,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时间单位的关系,熟练进行单位间的计算。教法与方法:教法:讨论法、讲授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PPT课件、钟表。教学过程:1.用时、分、秒填空。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2题。2.在()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小孩大约每天睡9();系红领巾大约需要20();做熟饭大约需要25()。时、分、秒的大小比较。比较大小。9分○90秒1分15秒○65秒分析:1分=60秒,9分就是9个60秒即540秒,所以9分>90秒;1分15秒是60秒+15秒=75秒,75秒大于65秒。3.求结束时间。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9题。一列火车本应9:15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什么时候能到达?分析:晚点25分钟就是准点起经过25分钟后到达。所以9时15分是起始时刻。方法一:数大格,经过25分钟走了5大格。方法二:起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答案:9时15分+25分=9时40分。三.布置作业教材第6页第1、3题,第7页第8题。四.课堂总结1.总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2.完成教材第6~8页第4、5、10、11题。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口算的能力,增强在实际中的运用教学重难点: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解题达到一定的准确率教法与方法:教法:讨论法、讲授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及课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口算:50+70  30+60   30+4020+70  60+40  80+90说出怎么计算的。2.春天到了,这节数学课老师安排了一次春游特别行动,你想参加吗?3.播放展示动画。我们将去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一起去看看吧。4.可是美丽的岛屿却在海中央,我们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呢?进行新课1.组织活动1——乘车买票。(1)认真观看,回答问题。二年级一班有39人,二年级二班有44人,三年级一班有33人,三年级二班有36人。(2)根据这些信息,想一想,我们在乘车时将碰到哪些问题?学习不断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肯定,引导。鼓励学生拓展思路,尽可能多提出数学问题。同时板书一些有价值的问题。(3)选择书上例1的问题,加以解决。先看第一个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让学生们说说各自的看法。35+34=(4)互相交流算法。30+4=3435+30=6565+4=6930+5=3530+4=3430+30=605+4=960+9=69(5)同学们相到了那么多种方法,真能干!算一算:39+44=?怎么算的?说一说!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6)对比两个算式,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提醒:注意进位!(7)引导完成。课堂作业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集体评议。1.教材P10页做一做。2.练习二第1题。3.练习二第2题。课堂小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今天主要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部分知识,在口算中要注意不进位与进位的区别。课后作业完成练习二第3、4题。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1.不进位2.进位教学后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例题2及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减法。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减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点难点: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减法。知道计算时不退位及退位的区别。教师准备多媒体。教法与方法:教法:讨论法、讲授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引导学生采用较简捷的方法计算。完成上节课的复习。13+46=27+9=46+17=34+18=15+78=24+12=巡视、辅导。帮助计算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评价,表扬计算有进步的学生。进行新课1.组织活动——票价。出示例2主题图。(1)观察例2主题图。汇报看见的有什么区别?(2)列式计算:65-54=(3)同学之间互相交流。(4)指定一名同学说说口算过程。50+4=5465-50=1515-4=11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11页例2(2)。引导读题、理解题意。列出算式,正确计算。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以及不退位及退位的区别。课堂作业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1)独立计算。(2)集体订正。课后作业完成练习二第5至第8题。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1.不退位计算2.退位计算教学反思: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15页例4、练习三第5~8、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综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过程与方法: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重点难点1.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同学们知道巨幕电影吗?才晖小学的师生们对巨幕电影很是期待,今天学校终于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去看巨幕电影了,但是电影院的座位有限,同学们在座位上遇到了困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帮小朋友们解决吧。进行新课1.引入。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大家都学会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知识——估算。2.出示问题。展示如下的数据表,出示问题: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各班级人数及座位情况: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电影院共有座位441个3.讨论算法。先让学生明白:要解决有些问题,不需准确计算,只进行估算就可以了。然后教师出示课题——加减法的估算。4.探究估算方法。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尝试着估计,在同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想的。然后全班交流。只要想得合理,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如:221+239=220+240=460,5.出示方法。问:还能怎样计算呢?让学生结合刚才自己估算得出的结果,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其中可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算出,也可以用精确计算的方法算出结果。展示:221大于220,239大于230,所以220+230一定大于441,坐不下。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15页“回顾与反思”。独立估算,指名说一说各自的估算过程,结果是多少。作业:教材练习三第5至8、13题。板书设计:解决问题1.四舍五入2.估算的过程教学反思: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梳理 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体育概论知识点下载名人传知识点免费下载线性代数知识点汇总下载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 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难点: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个十,等于31个十。(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样,都是满十进一,退一当十。……(给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二、基本练习1、口算。52+35=86-34=47+33=36+20=23+69=62-18=70-26=65-15=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说口算思路。提问:口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2、计算。650+340=370+480=390+250=520+300=840-560=750-540=440-150=600-240=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然后各组委派一人汇报结果。可以选择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竖式的方法。3、估算。(1)出示教材第19页第2题课件,组织学生读题,从中获取信息。思考:如何列式计算?(2)学生交流后板书:632-441.(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估算呢?(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算法一:632大约是600,441大约是400,600-400=200,大约多200个座位。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约多180个座位。……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并比较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评一评。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发言,教师点评,解疑答惑。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1.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21页例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测量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经历测量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硬币一枚、磁卡一张、学生尺。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1)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2)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在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表的“估计”一栏中。(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2)交流测量的结果,引出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二、进行新课1.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1)提问:“从尺中,你能发现毫米与其他单位间的关系了吗?”(2)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2.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1)在尺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三、课堂作业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22页“做一做”,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3.师生共同小结: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五、课后作业1.练习五第1~2题。2.教材24页做一做第5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分米的认识及毫米和分米的简单换算教学内容:教材P23例题及课后习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过程与方法: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学习的习惯,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点难点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教学准备学生直尺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谁来说一说,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哪几个长度单位?板书:米,厘米,毫米请大家比划比划,这些长度单位大概有多长呀?想一想,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同学们学得真棒,出示情境图。我们学校马上要校庆了,学校很多东西都焕然一新,工人师傅打算把我们的课桌也换一换。二、进行新课1.出示情境图。提问:做好一张桌子工人需要知道桌子的什么?生1:桌子的长,生2:桌子的宽,……师:你们能帮帮他吗?请同学们拿出直尺来先测量出桌子的长。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同学们,虽然自己手里的尺子不够长,却想到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法来测量课桌的长。你们可真会动脑筋。2.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学习例2。刚才有的同学以10厘米为一段来测量课桌的长,10厘米的这一段就是“1分米”。课件出示1分米的长。再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3.游戏:感受1分米的长度。a、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并用手比划1分米的长度。b、用手比划1分米的长度,同桌互量,比一比谁比划的比较准。(汇报要求:比1分米多几厘米或者少几厘米。)c、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找一找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师总结: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课件出示一组生活中接近1分米的物体。4.认识几分米(1)在尺子上找几分米。你能在你的尺子上找到2分米,3分米吗?出示实物米尺。(2)在尺子上找2分米,3分米,并课件展示让学生认识几分米。(3)估计并测量桌子的宽。思考:1米等于多少分米?5.厘米与毫米的换算,教学例3。(1)量一下一枚硬币有多宽?如果用毫米计算该是多少毫米?解:量得硬币宽2厘米,那么2厘米是多少毫米呢?想:1厘米=10毫米,那么2厘米是2个10毫米。10+10=20毫米(2)量一下我们的课桌高多少厘米呢?用毫米计算是多少呢?量得课桌高80厘米,换成毫米是多少呢?80×10=800毫米三、课堂作业下面我们来做几个闯关练习。1.小试身手。(填上合适的单位)(1)杯子的高约为1()(2)跳绳的长约2()(3)尺子的厚度约1()(4)小明的身高为134()(5)旗杆高15()(6)粉笔盒的高约1()2.过关斩将。a.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1)一条裤子长大约9分米()(2)一张床长5分米()(3)爸爸走一步大约30分米()(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b.填空:6米=()厘米4米=()分米10米=()分米30厘米=()分米70分米=()米四、课堂小结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说说你有什么办法来区分它们?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米这个长度单位以及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五、课后作业1.挑战极限。1米-2分米=()分米1分米-3厘米=()厘米37分米-17分米=()分米=()米14厘米+26厘米=()分米2.实际应用。用一根长2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四根,用来做凳腿,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多3.练习五第3、4、6~10题。板书设计:教学后记千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26页例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过程与方法: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重点难点1.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2.千米概念的建立。教学准备米尺、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的?(米)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米分米厘米毫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4)测量教室的长。(米)师:如果要测量天水到兰州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天水到兰州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二、进行新课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1.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板书:1000米)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3.(屏幕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一圈200米)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小结:1千米=1000米1千米=1000米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4.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下面请同学们自学28页第2、6题,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完成26页做一做,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5.千米的应用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1)公路边的里程碑(2)指路标志(3)限速标志(4)摩托车的速度表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三、课堂作业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汽车每小时行40米。电线杆高6千米。小李身高135厘米。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教室黑板长3分米。一支铅笔长2千米。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4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五、课后作业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17个官兵方阵和25个车辆方阵共长2(千米)1万多名官兵过检阅区时每步都走75(厘米),踢腿高度都是30。(厘米)你知道阅兵式上的官兵为什么走得这么整齐吗?在阅兵村,他们平均每天要走3亿(千米),整个训练过程,他们平均每人走了10000多(千米)师:辛勤的汗水、刻苦的训练换来了祖国的荣誉。2.练习六第1、3、8、9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及估测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的例5、例6及“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重点难点1.掌握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2.熟练地进行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转换。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1千米=()米3米=()分米7分米=()厘米60毫米=()厘米300厘米=()米1000米=()千米并让学生说说7分米=70厘米,60毫米=6厘米是怎么想的。进行新课1.学习例1。(1)出示:3千米=()米6千米=()米(任选1题试做)(2)自主探索,汇报交流。提问: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汇报。说明:如3千米=()米,因为1千米=1000米,3千米里面有3个1千米,就是3个1000米,1000×3=3000(米),所以3千米=(3000)米。6千米=()米,方法同上。(3)归纳总结、概括算法。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在算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明确:因为1千米是1000米,那么有几千米就是“几千”米。板书:3千米=3000米6千米=6000米方法:高×进率低(4)初步练习。仿照例题,学生互相出题考一考。并说明思考过程.2.学习例2。(1)出示:5000米=()千米4000米=()米(任选1题试做)师问: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交流。(2)学生汇报。说明:5000米=()千米,因为1000米=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就是5个1千米,5000÷1000=5(千米),所以5000米=(5)千米。4000米=()米,与此同理。(3)总结算法。问:通过例2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明确:因为1000米是1千米,那么有几个1000米就是几“千米”。板书:5000米=5千米4000米=4千米3.学习例3。(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每100米要走多少步?(让学生闭眼想象)(2)师问:从你家到学校是多少千米?(小组讨论)想:每100米大约要走200步,你一共走了多少步呢?先算出有多少米?然后再转换成千米,就知道了。(3)你估算出来你家离学校多远了吗?课堂作业1.填空4千米=()米3000米=()千米9千米=()米6000米=()千米2.估计一下从学校到车站有多远?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今天我掌握了千米、米之间的进率及换算。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练习六第4、10、11、13、14、15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吨的认识1.吨的认识及简单换算教学内容:教材第31~32页,练习七第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运用吨表示物体的重量。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知道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教学准备课件、道具。教学过程情景导入1.故事激趣: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这是什么意思?它们能过桥吗?该怎样过?2.解释:“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3.关于吨的知识你知道些什么?4.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吨作单位?举出几个例子。进行新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猜老师的体重。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2.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课件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介绍。)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吨的认识)。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3.教师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二、初步认识吨1.小组活动:第一小组提水,第二小组提米,第三小组背一背。师:课前同学们都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互相说一说你的体重多少千克?第一小组的提水,第二小组的提米,第三小组的背一背。同桌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戏,了解一袋米,一桶水,一个同学有多重。2.汇报3.师:如果按每个同学25千克计算,4个同学有多少千克?40个同学有多少千克?4.加深认识吨。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一袋大米100千克,学生一边看一边数: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让学生感受:10个100千克就是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三、吨与千克的换算教师出示:例7:3吨=()千克6000千克=()吨学生自主学习,汇报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不难,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班内集体讨论说方法。课堂作业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1)一块橡皮重约10()(2)1头猪重约120()(3)1袋水泥重约50(),1拖拉机水泥约重2()。2.课本72页“做一做”。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今天学习了用吨来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知道了1吨=1000千克。课后作业1.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2.练习七第1~3题。板书设计:吨的认识及简单换算1吨=1000千克3吨=3000千克6000千克=6吨教学反思: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33页例9。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利用所学知识,会用迁移和对比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教学与生活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成功的快乐。重点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练习题等。教学过程情景引入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新的重量单位,首先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有哪些?(克和千克、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1个苹果重200()一个鸡蛋重50()小明的体重28()(2)8吨=()千克1700千克-700千克=()吨9000千克+1000千克=()吨3吨+10吨=()吨10吨-500千克=()千克4吨+5000千克=()吨2.师提问:同学们谁知道我们经常在马路上看到的大卡车是用来装什么东西的?3.学生讨论,给出答案。4.同学们真的太聪明了。是的,我们用大卡车运送沙子,煤等东西。进行新课1.导入新课,我们学习了吨的认识及简单换算,那么今天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我们用卡车运煤。2.出示情景图:怎样派车能恰好把8吨煤运完?3.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4.学生回答。学生甲:一辆载质量2吨的煤学生乙:一辆载质量3吨的煤学生丙:一大堆的煤5.老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真是太聪明了。图中显示了一堆煤和2辆载质量不同的卡车,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怎样派车能恰好把8吨煤运完吗?老师出示表格。6.学生分组讨论。7.学生汇报。8.集体订正,老师讲解。9.老师给出答案。课堂作业课本33页“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学生进行板演,说说解题思路)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课后作业1.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3台重6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2.练习七第4、6、7、8题。教学板书解决问题重量单位:克(g)千克(kg)吨(t)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教学反思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三位数加两、三位数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自主探究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过程与方法会正确的计算不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难点1.会正确的计算不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2.会用竖式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教学法:讲授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生:喜欢。师:那谁来说一说你们都看过哪些动物?生:生随便说。师:看动物的时候你们感觉怎么样?生:非常高兴、非常开心……进行新课师:是的,我们大家都很喜欢动物,动物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今天,我们书中的一个小学也要组织三年级同学去看看我国动物的种类,参观博物馆。我们打开课本第36页一起来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图画,全班交流。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鸟类271种爬行类122种哺乳类31种1.师: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动物一共有多少种?271+122=()列竖式计算应该是怎样计算呢?(1)请同学们自己试试看,算一算(2)学生展示答案(3)师生共同评议总结:三位数的加法应该从哪一位开始加起呢?如果满十应该怎样计算呢?2.第一个问题完成的非常好。那么我们现在完成第二个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呢?(1)怎样列式?271+31=()(2)列竖式怎样计算呢?(师生共同完成)(3)上面的题目同学们完成的很好,那么老师再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271+903=()总结:百位上满十加一在千位上。课堂作业完成教材上第37页“做一做”。课堂总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做万以内加法是应该:一、数位对齐;二、从个位加起。三、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加一。课后作业完成第39页练习八第1、2、3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内容:教材38页例3,练习八4~9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方法,掌握“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运用加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利用学过的旧知识,通过自主思考,迁移学习新知识。重点难点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也就是“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教法:讲授法教学准备课件、表格。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去过动物园吗?动物园里有很多珍奇的动物,你们都知道哪些?生:我知道大象,老虎,熊猫……师: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有很多独有的动物,是别的国家所没有的,比如:熊猫、东北虎、丹顶鹤……通过观察统计表,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我知道了哺乳类动物有31种;鸟类有271种;爬行类有122种;两栖类有30种……师:同学们发现了许多的数学信息,那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生1:哺乳类比鸟类多多少种?生2:两栖类比鸟类少多少种?生1:哺乳类和鸟类一共有多少种特有动物?生2: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特有动物?师:同学们真不错,提出了许多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中,有的我们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就能解答出来,有的还需要在学了新知识后才能解答。现在老师选择了同学们提出的两个问题,在这节课上和同学们共同解决。(1)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2)中国特有的鸟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指名读题后提问:同学们能正确列出算式吗?学生说,教师板书:271+122=271+30=进行新课1.屏幕出示:中国部分动植物种数野生植物445野生动物298让学生先观察。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对你的问题列出算式。”生:“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一共有多少种?”算式是:445+298(当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可只列出式子,不进行计算。)2.对比分析:师:445+298与复习题98+25比较有什么不同?生:前者是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加法,后者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3.猜想方法:师:你觉得它的竖式的计算方法会怎样?生:还是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4.估计结果:师:在竖式计算前先猜一猜它的结果,你们觉得猜想结果会采用什么方法?生:应该用估算!298接近300可以看作300来口算(同学讨论并在全班汇报。)5.汇报过程:生:445约等于450,298约等于300,450加300等于750。6.笔算验证:师:下面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一下。然后看一看它的准确结果和我们的估算接近吗?7.汇报展示:小组说计算的过程,同时教师板书。8.归纳小结:在加法的计算中,哪一位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连续相加,直到加完为止。9.学习加法的验算:(1)讨论:怎样检验445+298的计算结果?可以用哪些方法?743-298=()或者交换445、298的位置,再算一遍。(2)学生汇报,师总结。(3)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4)学生汇报。10.小结:谁来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进行加法的验算的?课堂作业教材第38页“做一做”。课堂总结在加法的计算中,哪一位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连续相加,直到加完为止。课后作业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新的知识,想不想挑战自己?下面请大家完成教材P39练习八的第4~9题。师:有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计算的结果,并且和同学们分享一下你是如何计算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减法三位数减两、三位数教学内容:教材41页例1、例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学会减法的验算方法,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积极思考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重点难点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会验算,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准备课件。教法:讲授法学法:合作学习法教学过程:情景导入1.口算:(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列竖式板演,同时其他同学接龙报口算)谈话:一起来口算,先看一遍,把答案放在心里,算好了点个头告诉老师。(接龙报口算)评价:同学们口算算得真不错,我们再看看某某同学的笔算算得怎么样。2.笔算:35-2335-27提问:某某同学你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算的吗?(板演、同学说过程)提问:在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揭题:今天我们就在两位数减法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的减法。(板书课题:三位数的减法)进行新课(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学校的图书馆里的书可多啦,瞧(出示图书馆场景)图书管理员汇报了今天的借书情况。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一个问题吗?2.提问:求还剩多少本?你会列式吗?你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3.师:(指着算式)原有的本数减去借出的本数,就应该等于剩下的本数?那应该怎样计算呢?你可以直接算一算,也可以在纸上写写,还可以请计算器来帮帮忙。(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1)国产电视的动画片生产情况统计表。(2)算一算。提问:2011年比2009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435-322=()(3)组织对列竖式进行交流,重点讨论:提问:在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不要忘记写横式得数,画线要用尺子画)提问:谁会说计算过程?请你跟你的同桌一起说说看,看谁说得好。(4)同学们算的很好,我们再算下一个题目。2005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总结算法:435减86,先算个位,5-6不够,向3借1,在个位写9,再算十位,3退一是2,2减8不够减,向百位退一作十,与十位上的2相加得12,12-8=4,在十位写4,再算百位,4退1是3,在百位写3,所以435-86=349。(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笔算减法,还学会了连续退位减法。课堂作业完成教材41页“做一做”。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练习九第1~4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多种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难点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教具准备计算器。教法:讲授法学法:合作学习法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笔算:844-22=353-121=279-76=406-10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那么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中间或末尾为0的连续退位减法及减法的验算。进行新课1.学习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1)出示例3:2004年计划生产158部国产电视动画片,2005年计划生产403部国产电视动画片。2005年比2004年计划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说说你是怎样算的?403-158=(2)讨论分析:个位上不够减,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3)交流汇报:得出:要先从百位上退1给十位作10,再从这个退下的10中退1到个位作10,这时十位上是9,然后再减。(4)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说说是怎样计算的。师生评议,结合评议提问:个位上的5是怎样得来的?十位上的4又是怎么得来的?百位上为什么要写2?2.学习被减数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验算。(1)提问:怎样验算403-158的答案是否正确呢?(2)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进行验算?小组讨论交流算法。(3)汇报算法,教师板书。对不同于教材的算法给予肯定和鼓励。3.小结: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和验算方法。口诀:见点退1别忘记,0上有点9去减。提问:今天学习的连续退位减法和昨天学习的连续退位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讨论交流,指名汇报。得出:相同点是都要运用“哪一位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1”的计算法则。不同点是在今天学习的连续退位减的过程中,个位上不够减向十位借1时,十位上是0,要先从百位上退是给十位作10,然后再从退下的10中退1给个位,最后再减。课堂作业1.游戏:小蜜蜂采花蜜。完成练习九第4题。谈话:有6只小蜜蜂,它们被安排到指定的花上去采花蜜。你能根据小蜜蜂手中的算式把它送到指定的位置吗?学生独立练习,交流结果。2.应用题练习。完成练习九第2题。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增长了什么新知识?课后作业教材42页“做一做”,练习九第6~11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解决问题教学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估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动态生成,让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法:讲授法学法:合作学习法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小朋友,老师了解到在炎热的商场里一些电器量较大的商品的销售情况,你们认为他们的销售情况会怎么样呢?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空调是每家每户都有的,属于大众化商品,可以回收进行再次利用;而学习机是高科技产品,对学习有用;护眼灯是比较新颖的产品(课件出示例4:销售清单)进行新课1.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从这个统计表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根据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课件出示):(1)哪种商品最贵?(2)哪种商品最便宜?(3)如果三种都买需要多少钱?(4)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2.解决问题。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中,哪个问题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为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估算(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它。(1)如果三种都买需要多少钱?怎么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58+225+166=(2)应该准备多少钱呢?你是怎么估算的?学生独立思考;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全班交流反馈,教师板书学生的估算过程:方法一:558+225+166=(949)(元)。这种方法虽然是最准确的,却不是最好的,因为买东西不可能提前知道价格,所以我们买东西只能估计个大约数,这就需要估算。方法二:560+230+170=()(元)。(把558看作560,把225看作
本文档为【部编版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20.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不系舟红枫
从教近30年,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
格式:doc
大小:451KB
软件:Word
页数:152
分类:小学语文
上传时间:2019-10-22
浏览量: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