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计史_第5章-唐宋时期1

会计史_第5章-唐宋时期1

举报
开通vip

会计史_第5章-唐宋时期1第五章中国封建制时代的会计„第一节春秋战国时期„第二节秦汉时期„第三节魏晋南朝及隋代„第四节唐宋时期„第五节元、明、清三朝唐朝(公元618年~907年)„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武周代唐—韦后当权—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唐朝衰落—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宣宗之治—唐朝灭亡„唐王朝在黄巢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分崩离析„原为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叛变投唐后,朝廷封左金吾卫大将军,赐名“全忠”。天复...

会计史_第5章-唐宋时期1
第五章中国封建制时代的会计„第一节春秋战国时期„第二节秦汉时期„第三节魏晋南朝及隋代„第四节唐宋时期„第五节元、明、清三朝唐朝(公元618年~907年)„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武周代唐—韦后当权—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唐朝衰落—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宣宗之治—唐朝灭亡„唐王朝在黄巢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分崩离析„原为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叛变投唐后,朝廷封左金吾卫大将军,赐名“全忠”。天复元年(901年)封为梁王。后朱全忠于903年再起反心,挟持唐昭宗并诛宦官数百人,彻底翦除持续一百多年的宦官势力。904年,朱全忠杀昭宗,另立李柷为太子即位,是为唐哀帝。905年朱全忠又大肆贬逐朝官,并将崔枢等被贬的朝官三十余人全部杀死于白马驿,历史称之为“白马驿之祸”。在政治上的阻力全部扫除后,朱全忠遂于907年废哀帝自立,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是为梁太祖,都于开封。至此唐朝完全灭亡。中国历史由此也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的军阀混战时代。五代十国„是指介于唐宋之间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十国指五代之外同时或相继出现的十几个割据政权,主要有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关于五代十国的年限,一般传统的说法为:北宋建立于960年,因此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期间;另一说为:北宋灭亡北汉时是公元979年,所以五代十国的历史时期为公元907年到979年。„五代的开国之君,都是前朝的藩镇,靠军事割据发展起来的,故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战争频仍,政权屡有更迭。五代十国宋朝(960年—1279年)„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很高,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王安石变法„宋代也发明了我国最早的纸币—交子唐朝中央官制„中央官制„三师:太师、太傅、太保(荣誉职务);„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荣誉职务);„三省:中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省(决策、秘书)中书令、门下省(侍从、谏议)侍中、尚书省(行政)尚书令;„尚书省下辖六部(主官:尚书):吏部(人事)、户部(户口、财政)、礼部(礼宾)、兵部(国防)、刑部(法院)、工部(工程、水利);„一台:御史台(监察);„五署: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循旧制,与六部分工);„九寺: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与六部分工合作);一、唐朝的财计组织与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1、财计组织„唐朝由尚书省主掌包括财政、会计在内的一切政务,其首席长官为尚书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之中户部为国家财计的总理机关,刑部中的比部则为具有司法性质的审计机关。户部所属部门及其分工理事关系:„户部之称出自汉代尚书中的民曹。东汉末,曾改民曹为度支。三国时一度改度支为户部。魏晋以后设置度支尚书和左、右民尚书,其中由度支掌财政、会计,左民管户籍,右民则掌公私田宅之事。„唐太宗贞观23年(公元649年)避太宗讳,改民部为户部,此后便得到长期稳定使用。从户部之名本义上考察,户与户籍计账之登统及信息之应用密切相关,户籍登统对象主要是农户,其次是其他民户,这些是课税的主要来源。按人户计征,形成计账,从而,使税收与会计、统计职能作用结合起来,故将财计最高主管部门取名户部较之“大司农”含义更确切、更深刻一些。„唐朝户部掌管全国田地、人户之登统,赋税之征收及全国会计事宜。户部统辖四大主管部门:„(1)户部。„因名称与总名称相一致,故俗称其为本司或头司。户部本司的职权与责任范围体现在二方面:其一,负责全国田土、人户之登统,并据此编造计账,作为征税之依据;其二,按照户籍计账所规定的纳税名目,具体进行各项赋税征收,并将所征钱币、粮谷等财物按归口要求入库。这两项工作前者体现了会计、统计工作的结合,后者体现了税征的专门职能。(2)度支部„度支部“掌判天下租赋多少之数,物产丰约之宜,水陆道途之利。每岁计其所出而度其所用,转运征敛送纳,皆准程而节其迟速,凡天下边军,有支度使,以计军资粮丈之用。每岁所费,皆申度支会计,以长行皆为准。”„从职责方面讲,度支部所掌一是财政预算,以它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考核各项收入,并按照规定度其所用,以最终体现贯彻“量入为出”之制;二是总揽天下会计,上至中央各部门,下至地方各机关,以及军队所拨及所用,均须向其申报年度会计结果,并接受其检查。此外,凡月度,季度国库及财管部门须向度支申报本期财物结存之数。„(3)金部。„金部“掌判天下库藏钱帛出纳之事,颁其节制,而司其簿领。”„钱帛是易于流通之财,是国用控制中的一个重点,故由金部专管之。按规定凡国库钱、帛之出纳,必须持有经金部审核所签发的原始凭证,否则不得支取。„(4)仓部。„掌理全国钱谷出纳及军队出纳事宜,为出纳之指令签发部门。凡粮谷入库与发放须先由仓部审核其原始凭证,认定为无误后签发,管库官员方可据此发放。„仓部与金部是出纳的两个方面,二者分工主事与国库组织部门形成对应关系,这种分工在于强化对财物的专门管理。„这两部虽与度支部不存在上下级隶属关系,但在会计核算方面却要受到度支部的监督制约。凡一年财物收支及其结存情况,金、仓二部均必须及时向度支部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由度支统考一岁之出入,作为解脱其责任或追究其责任之依据。„故度支、金部、仓部之间的关系已与近代会计与出纳关系大体一致。„2.国库组织部门。„与金部、仓部所行使的财物出纳审核签批权相一致,唐朝相应设置了两个财务出纳执行部门,与金部相应者为太府寺,与仓部相对应者则为司农寺。„(1)司农寺。凡粮谷或粟米储积、保管及出纳之权责归司农寺,其所掌为各种类型的国库,各库设仓监统管之。凡入库则按单验收,并归口入库保管;凡支出则以仓部指令为依据,查点名目,如数发放,并详登账簿加以考核。„(2)太府寺。凡钱帛、金银之类财物归由太府寺承担验入及发放之责。验收入库有据,查验支出以金部签发指令为准,日常保管有责。„司农、太府二寺出纳账目既受仓、金二部制约,而同时又须在一定时期接受度支部考核,受制于度支部。故从出纳角度亦可将两寺划归出纳部门。„金仓二部所行使的出纳权又与国库组织密切相关,从出纳审批权与执行权相统一的方位来考查,金、仓二部又可划归国库组织系统。地方政权„唐朝实行州县两级制,州设刺史,为行政最高长官,财计组织与中央相适应,主管官为仓曹、司仓和户曹、司户。这些职掌中包括税赋征收及会计出纳部门。„县一级首官为县令,财计官员设置与州一级相同。„县以下的基层组织还有乡、里、保。户籍、计账一直设置到里一级。„总之,从财计组织方面讲,可见唐代从中央到地方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3.财计监察与审计组织。„唐朝的御史台执掌政治、经济监察大权,岁计报告须送交其审核,太仓和左藏也有御史台专门派的官员进行监察,经济案件亦须其到堂审理。另外,监察御史到州、县视察时,其职责亦有勾覆账目的规定,故监察御史在财计方面具有较强的监督作用。„置于刑部之中的比部则是具有独立作用的审计部门,它对于财计之审计不受行政干预,具有一定权威性,并且它的作用与监察御史相配合,凡朝官在经济上发生贪盗等犯罪行为,由刑部中比部勾覆核实,由御史台上奏弹劾之,然后依法判处。„监察御史的监察内容远远超过审计的范围,而比部则立足于审计方面,因而,从审计方面讲是以比部为主,而御史台监察之权中,仅兼有这方面的权力。„唐朝不仅明确了比部作为独立于财计部门之外的审计组织的重要地位,而且在对财计所进行的审计监督、检查中发挥了它的作用,并明确了比部与经济监察部门的分工协作关系。同时,比部在组织系统上划归刑部,故其不仅具有独立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从审计受托责任关系方面讲,比部所进行的审计具有司法性质,这在古代审计组织建制上是一个典范。五分管的组织建制关系„如图,从内容上可作如下划分:„(1)会计部门与税征部门工作相配合并相互牵制;„(2)会计职掌与出纳职掌相配合并相互牵制;„(3)现金类出纳与实物类出纳分管并相互牵制;„(4)在国库组织中财物出纳签证与财务发放分管并相牵制;„(5)审计职掌与经济监察职掌分管并相互配合,对会计、出纳、税征、保管环节进行牵制。„从唐朝的财计官制中,可以看出两大特点:一是在财计组织中分工明确,职责清楚。户部主管计账、户籍;度支主管会计核算;金、仓二部各掌出纳的一个方面;司农、太府二寺则具体掌握财物的进、出、存。从形式上会计、统计与业务已有了初步的分工。职责之间,既有密切联系,但又不混淆。二是独立的审计组织已初具规模,这给以后的朝代树立了样板。2、财计制度„(1)计账、户籍制度„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后期实行两税法,都与户籍密切相关。因此,唐代特别重视户籍的编制、管理与检察工作。„要讲清楚唐朝的计帐、户籍,涉及到当时一种日常户籍报告书—手实。《新唐书》卷51《食货志》讲:“凡里有手实,岁终具民之年与地之阔狭,为乡帐。乡成于县,县成于州,州成于户部。又有计帐,具来岁课役以报度支。”可见手实是由里(百户为里)负责编制的,手实是编制户籍的底本。而且这与里正的职能“兼课植农桑,催驱赋役”(《唐六典》卷3《尚书户部》),正相符合。„手实的编制是在每年计账编制之前,要进行“团貌”,即核实各户人丁年龄、像貌特点,这样计账的编制就有了可靠的依据。„“每年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唐朝户籍的编制程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由里调查所辖各户人丁土地状况,经过县团貌之后,编成手实。第二,依据手实,编成计帐,这项工作仍由里负责。第三步,依据手实、计帐,编成户籍,这项工作则由县负责。„户籍是基础,手实反映变化,计账则根据人丁的变化核实各项收入。总的讲,手实与户籍是为编制计账服务的户口账簿,属于统计性质的经济资料,计账既是会计核算的依据之一,又是编制新户籍的依据之一,故在唐代的编户制度中,计账的编制是中心环节,是整个户籍工作的目的。„2、预算制度„以上讲到计账已是唐朝预算收入的一种形式,不过,还只是整个预算收入的一部分,并且还不是以预算收入为目的的,而是为了检括户口和检查监督收入。唐初,国家从对整个财政收支管理出发,每年对军、州、县另有编制预算的要求。当时由于实行“量入为出”之制,故预算编制的重点仍放在赋税收入方面。„到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户部尚书李林甫奏请颁发《长行旨条》,重点将赋税收入细目、税率及征收放免办法,形成条文,从原则上将有关规定明确下来。„这样《长行旨条》便成为各军、州、县编造和审查预算之准则。„此后,每年除部分项目(主要是支出项目)规定编造预算外,大部分的内容勿须每年编造,节省人力、财力,又便于检查审核。„《长行旨条》是我国财政史上最早出现的全国性的财政预算制度,也是我国会计史上最早颁布的全国统一会计制度和会计科目,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预算制度早期形态的确立。„此外,在岁出预算方南,唐代对于某些项目实行专款制度,如代宗时将青苗钱指定为百官俸钱,这也反映出我国预算制度的早期形态。„3、“量出制入”之制„量入为出是自西周以来的一种传统财政思想。直到唐德宗之前,依然是实行“量入为出”之制。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杨炎提出了“量出制入”之制,他说:“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唐德宗采纳了他的意见,遂正式废止“租庸调法”,实行“两税法”以贯彻此制。„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同时不再按照丁、中的原则征租、庸、调,而是按贫富等级征财产税及土地税。这是中国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一大变化。从此以后,再没有一个由国家规定的土地兼并限额(畔限)。同时征税对象不再以人丁为主,而以财产、土地为主,而且愈来愈以土地为主。„具体办法:①将建中以前正税、杂税及杂徭合并为一个总额,即所谓“两税元额”。②将这个元额摊派到每户,分别按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以后各州、县的元额都不准减少。③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因此被称为两税。④无固定居处的商人,所在州县依照其收入的1/30征税。⑤租、庸、杂徭悉省,但丁额不废。„在国家财政收支的关系中,“入”是手段,“出”则是目的。杨炎根据大历十四年的“出”来确定下一年的入,已加重了税收。„量出为入其核算重点转移到支出,从预算的编制到会计核算的具本方法(如簿账设置、会计报告)均受其影响。„4、上计制度„自隋文帝复兴上计之制,唐朝又继承之。„唐朝上计,其范围已比以前广泛,除经济、政绩方面的报告外,还有了科举方面的内容。„不过,唐朝皇帝受计不一定固定在年终,日常的需要,还常临时受计。„唐朝上计所呈受的会计报告有两种,一种是关于钱谷入、出、存方面的报告,另一种是计账。这便于中央对照勾覆,凡有弊伪,容易查核清楚。„随着唐朝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这些会计报告已开始通过邮递呈送京都,唐代的上计开始朝着书面报告的方面发展了。„5、审计制度„唐朝的审计监督大权仍由御史台、尚书省之比部和刺史分领。御史台是国家最高监察机构,它兼理部分审计工作。比部是中央审计机构,如在审计中发现重大问题,则与御史台共同处理。刺史则是地方各州掌理审计的官吏。„设在尚书省刑部之下的比部,是具体行使审计监督权的业务部门。顾名思义,其职责就是将宫廷内外、上下各方的资财收支与国家的法律、典章、财政财务计划等相比较,看其是否符合预算,有无损失浪费、违反规定等问题。„比部的审计范围主要是:⑴财政支出,包括中央和地方各部门的经费支出,中央机关各级官吏的薪俸廪禄支出、勋赏赐予支出、工程营建支出、军用开支等。⑵财政收入,包括各种赋敛、税收等。⑶公库系统的出纳,包括仓储粮食和财物的支纳给受。⑷其它收入,包括赃赎、徒役等项收人。其审计方式,通常采用定期报送审计,对帐簿的申报程序和呈送时间都有严格规定。„比部的勾覆是全面的,但主要是进行季度和年度的勾覆审理,月、旬的审理则由各主管部门自行负责。„一般会计报告先经尚书省户部及度支部审理,然后递交比部勾覆。诸州及军府的决算报告则在次年三月以前勾覆,勾考的内容不限于会计报告,同时勾覆计帐和会计簿帐,以及有关的经济凭证。会计报告送达的程限和申报内容均有严格规定。„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比部对京师仓库的审计,3个月进行一次;对诸州则于年终进行一次全面审计。比部的审计职权一直下伸到州、县,而且在州、县两级司法部门中也相应设置了审计官员。唐代对审计人员有严格的要求并加以考核,其标准是“明于勘复,稽失无隐”。„另外,唐朝还在一些财计部门内部建立了较为严密的内部审核制度。如度支部在编制国家总决算过程中,对于下属部门和地方上报的帐簿等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核。„与前代相比,唐代的御史台、刺史、比部3个机构的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属员大幅度增加,对经济领域实施的监督也相应加强,特别是比部隶属于刑部,不受其它行政机构的干涉和控制,直接与刑法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审计的权威性,这是我国古代审计监督在组织形式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唐代审计制度的上述变化,把我国审计推进到了内部审核与外部审核相结合,审计与监察相结合的历史新时期。„6、经济法制„唐律中的经济法制部分,由于财计审理、监察组织机构的健全,执行要比以前得力。凡经济方面发生的重大案件,比部及御史台均委派官员参加审理,一方面提供判决罪证,另一方面又参加判罪处理。„唐代律文以《唐律疏议》为典范,此律乃长孙无忌等人奉太宗之命所写,律文中涉及社会经济及国家财计方面的内容相当广泛。如,唐朝的“会计、出纳律”使会计信息和管理的法规更详细和完备。„另外,刘晏提出的选择会计人员标准为“通敏、精悍、廉勤”,要求会计人员讲求工作效率,办事勤奋认真,且廉洁奉公。„7、仓储制度„“修其储备,谨其出纳”是当时财计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唐代的仓库可划分为以下两大类:„第一大类为国家赋税收入库藏,凡金、银、钱币、珍宝之属出纳决定之权归于金部,保管和具体收发之权在于太府寺;凡粮食之属出纳决定之权归于仓部,保管及具体收发之权在于司农寺。粮食仓库又可分为两小类,一类叫做储色仓,为中央重点之粮仓,一类叫做正仓,为州一级管辖的仓库。第二类为粮食储备调节之库藏,包括和籴(di)仓、义仓和常平仓。„和籴名义上是政府出资向百姓公平购买粮食,实际上是通过压价等手段向农民勒索粮食。义仓打着“备岁不足”的招牌,按田亩、户口向农民收取粮食。常平仓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这三仓都是刮民的一种办法。„仓储规模惊人,故会计核算及仓管水平也较一般仓库要高。据《唐六典》和《旧唐书》记载,诸仓都有比较齐备的财计班子,如仓监掌管仓窖储积之事,计史、出纳掌管全仓的会计核算,主簿则掌管印鉴。太仓重库还另有御史台派官监临。开元天宝中,太府寺、司农寺所管国库之出纳有时还特派专使—出纳使监临。库藏财物的出入制度„凡库藏财物出入颁定有检查及验进、验出制度。„财物收进有官监临,既验数量,又查质量,检验无误方履行入库登记手续。„凡财物支出首先检查上级单位颁发的支付命令。类似符牒之类的支付命令,经验核无误,方发给领取钱物的木契,旧唐书·职官志·金部郎中》所记“……乃置木契,与应出物之司相合”,就是指发放财物时,进行勘合验查所使用的木契。„注:这种木契分为雌雄两式,通常是一雌数雄,雌的相当于现代凭证的正“联”,由主管部门掌管。雄的相当于凭证的副“联”,由财物出纳部门掌管。使用办法一般是,先由受领财物者持符牒及其他凭证到财物出纳部门领取雄木契,然后,随同符牒及其他有关凭证到主管部门与雌木契验合。验合无误,由主管部门签署支给意见,出纳部门遂根据主管部门签署的意见,收回木契,并如数支给财物。此法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所欣赏,成为仓库财物出纳管理与会计核算中的一种比较固定的方法。„木契勘合无误,仓储部门才如数支出所领钱物,这是第二步手续。„财物支出最后必须经监门官检查,仓库开给出门证,写明领物人姓名,所领钱物种类、数目,并加盖印鉴。监门官凭以对照出库钱物查核,无误方可放行。倘若钱物由政府机构以外的人士领取,还要加盖特别印鉴—墨印。„倘若因监门管理不严,造成库藏财物被盗,是要追究责任并依法论处的。„唐朝从财物出入到库藏的保卫工作都建立有比较完备的手续制度,有许多方面,至今仍然适用。粮仓的管理办法„对各色粮仓进行分仓储备,分仓管理和专仓核算的要求。粮食出给采取分仓发放的管理办法。„每屋、每窖一般铭刻有储存的数量和受领官员的姓名、及受领年月,从交付之日起由其负责。支出时以一屋一窖尽为原则,不仅可以随时掌握付出的数量,而且可以比较正确的核算出每一屋、每一窖粮食的损失、损耗数量,以便分清性质,作出处理。„国库中,对各色粮食的储存期,及储存期间的损耗定额也有明确规定。(损耗率一般确定在百分之一、二左右),凡超过此率,造成损失者,追究责任,并令其赔偿,或给予其他处分。二、唐朝会计方法„1、会计簿账的设置及分类„南北朝时期“帐”字已运用到会计、统计核算方面。由《北齐书》记载,北魏孝庄帝因宋世良检括户口有功,亲自慰劳,这里的“帐”指的是户籍帐了。以及北周时,苏绰所创之计帐、户籍之法。„到了唐代“帐”字的意义又进一步扩展。一方面它表示着具体的会计、统计事项,为一笔又一笔经济收支事项的总称;另一方面,又单独地、或者同“簿”字结合在一起表示着一种会计方法的名称—薄帐。总之,唐代“帐”字已成为连续地记录和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或簿书)的代称。这是我国会计发展史的一个变革。„唐代的会计事项及登记会计事项的簿册多用“帐”字。„但唐人对“簿”与“帐”的称呼还是有一定之规的。《新唐书百官志》讲:“凡在署为簿,在寺为帐,...”寺统管范围大,署则要小,署为寺以下的所属机构。前者核算,一般总括反映各类财物的变化,后者则需分别明细色目分设会计簿书进行核算。这大约是当时“簿”与“帐”称呼之别的主要原因了。„并非本质区别,久而久之习惯于把登记会计事项的簿册称之为“簿帐”。„唐朝官厅会计中的簿帐设置,与西汉时代的基本情况相似,大体上也分为两类:„一是户部所属赋税征收部门及财物保管出纳部门(包括户部管辖范围以外的仓储保管出纳部门在内)的会计簿帐设置。从赋役方面讲,唐代主要赋役有四:一是租,二是调,三是役,四是杂徭。„二是户部以外其他部门(主要是财政支出部门)的会计簿账设置,这类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费用项目进行核算,主要项目,如薪俸还设置有专帐,一般费用项目则归并在同一卷簿帐中核算。„唐代官厅的会计簿帐设置,较之汉代的进步在于,这时从上到下都有了比较明确的,按照财物自然属性划类的汇总核算与明细分类核算。各主管部门一般只设置汇总分类帐,在帐中仅分类反映各类财物的入、出、余细数,其所属部门则设置有明细分类簿帐,分类反映各类财物的入、出、余细数。这样当所属部门定期汇总上报时,就便于分类对照进行检查。唐朝的会计簿帐设置情况表明,在划类核算方面,又朝着科学分类的方向前进了一步。„以仓储保管部门的会计簿帐设置为例介绍:„太府寺掌握邦国财货,寺一级财计部门设有总分类帐,总括反映所属各库财物的入、出、余情况。„所属七署则设置有明细分类帐,各署按所管财物分户进行核算,如左藏署分钱、帛等类,右藏署则分金、玉、珠宝、铜、铁等类。各署出纳帐目每季和岁终向寺递交报告,由太府寺全面勾考所属各库季、年的财物收支及结存情况。„寺、署出纳财货受金部颁发出纳凭证之节制,故太府寺每季及年终又必须向金部报送会计报告。„司农寺具体负责各色粮食的库藏出纳。寺一级设有总分类帐,所属各粮仓则设置有明细分类帐,粮仓中又仓窖设置簿帐,以明细粮食保管出纳责任。簿帐中还按各色粮食及草料设户进行核算,系统反映各色粮食及草料的入、出及结存情况。„每季及岁终由各仓向寺递交会计报告,由司农寺总考一季、一年粮食入、出、存状况。寺、仓出纳粮食,受仓部颁发出纳凭证之节制,故季与岁终还由寺向仓部递交会计报告,接受仓部对会计报告的审查。„唐代财政收支基本上由中央把持,地方的支出由中央从地方收入中扣除,其余统一归中央指派运用。凡主管部门均设总分类帐,凡保管出纳部门均设明细分类帐。帐目逐级报送,最后由户部、度支统考,由比部统一勾覆。„所谓三月一比、四时勾会,便是由下至上,由四方到中央的考核行动了。比部勾覆度支总考金部汇总考核太府寺总分类帐诸署明细分类簿地方仓部汇总考核司农寺总分类帐诸仓明细分类簿总帐明细分类簿„唐时的专帐设置较汉代也有了显著发展,除费用专帐外,还有了“利润”专帐的设置。„如在《敦煌掇琐》一书所收编之残帐中,就有几纸关于“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官中卖出疋帛并买进军粮帐目”,在这些帐目中,是按季核算利润的,财计部门把出售布帛,换取规定数量军粮之外的多余钱币,叫作“利润”。每季进行一次结算,结算后还在帐目中注明“前季利润帐讫”的字样,用以将前后帐目区别开来。„据分析,对利润的几个构成部分是分别设帐的,购时粮食的成本有“收粮帐”的设置,为了不影响利润的计算,军粮的支出又另外设有“支粮帐”,布帛销售收入及费用开支亦分别设置有专帐,每季结算利润是将各方面的结果,汇合于利润帐目之中,收支相抵计算出本季利润数额。„这种情况在唐以前未曾有过,它标志着唐代的会计簿账设置和综合计算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2、记账方法及结算方法„唐代仍以“入、出”作为记帐符号,但具体运用已能根据会计事项的具体内容而较灵活地加以掌握。或明确地将这对符号冠于每笔经济事项的首位,或加以省略,而在对经济事项内容的摘要中加以明确,或在按收支事项分别设置簿帐的情况下,在簿帐名称上加以明确;或当收入、支出事项在簿帐记录中比较集中的情况下,分段运用,而不逐笔罗列。„总之,唐朝继续了传统的序时流水帐式,但从会计核算的需要出发,记帐时又不一定受固有格式的限制。„在唐代的官厅会计核算中,进行月结、季结及年终结算,其主流仍是采用“入-出=余”的三柱式结算方法。但是在唐朝中期已经有了“四柱结算法”的名目,已经有了由“三柱结算法”向“四柱结算法”过渡的迹象。„3、货币度量的运用„唐初的货币度量讲,实物货币还占有主要地位,布帛与铜钱并驾齐驱,当时的实物货币承担者主要是一种缣绢,税赋所征,日常所用,大宗买卖……„到了唐德宗建中元年,两税法实行,实物地租转变为货币地租,国家的主要收入便是货币了,当时所通用的是我国货币史上最稳定的一种铜币—开元通宝钱。它在会计核算中,尤其在综合计算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到唐代后期,白银在货币流通中出现,金属货币的地位进一步上升,实物货币的势力范围进一步衰退,从此出现了一个银铜并用的复本位的货币制度时期。这个时期的到来,为货币量度在会计核算中占据主位起着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唐代货币量度的综合计算作用,还表现在官方铸钱的成本核算方面。„《新唐书·食货志》讲天宝时“天下炉九十九……每炉岁铸钱三千三百缗,役丁匠三十,费铜二万一千二百斤,镴三千七百斤、锡五百斤。每千钱费钱七百五十。天下岁铸三十二万七千缗。”„对于每一千钱各项耗费的考核,也是以货币作为统一量度综合计算得来的,具体讲它是综合了劳动力的耗费、各种原材料的耗费,以及辅助材料的耗费,求得一个成本金额的。然后再计算出钱币的总产量,最后才求得一千钱的成本。„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生产过程,也经过了一个比较复杂的计算过程。„4、会计凭证„旧唐书·职官志·金部郎中》所记“……乃置木契,与应出物之司相合”,就是指发放财物时,进行勘合验查所使用的木契。木契用于库藏出纳,太府寺及司农寺所属诸仓均置有这种木契。„不过,木契仅是财物出纳验合之证据,它具有经济凭证的作用,但却不能独立地发挥这种作用。作为库藏财物账面数额增加或减少的依据,还是当时书写于纸张之上,用于财物收支,有着比较固定格式的文符和符牒。„涉及财物支出方面的符牒,其性质及作用就相当于现代的支付命令,它是国库主管部门的支出凭证。另外,度支部所颁发的奉行财物出纳的文符(支付命令),也是当时的会计凭证之一。„在唐朝,征收盐铁税所使用的“令式”及征收商税所用的“印纸”,也属于收入类原始凭证。„《旧唐书·食货志》所记“……依令式收税。如有落账欺没,仍委按察使纠觉奏闻。”便是指盐铁税收的征收必须按照令式进行记账,如果发现没有按照令式入账的落账及贪污行为,相应的官员将会受到按察使等监督官员的审查。„而“市牙各给印纸,人有买卖,随自署记,翌日合算之”,则是指商税的征收应当由负责商业交易的管理人员“市牙”在统一的官方发放的“令式”上对所发生的商品交易进行记录,以便当天定时进行汇总计算。„由此可见,“令式”与“印纸”一类的凭证,具有专用性质。„在《敦煌掇琐》收录的唐代经济史料中,有两件官马管理官员马善昌呈报的关于官马死亡事件的“官马死亡状”,这种“状”实质上也是唐代的一种属于报损之类的原始凭证。„唐代中期以后的经济发展达到了我国封建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高峰,这与唐代官厅对会计凭证的重视与运用是分不开的。„5、会计报告„唐朝是会计报告编制比较有法的第一个朝代,尤其是在财物保管出纳部门。日有日报,旬有旬报,月有月报,季度及岁终还编制有比较全面的会计报告。„唐朝的书面报告分日、旬、月、季、年报五种,各有固定的上报内容和行文格式要求,其中日报和旬报主要上报财物的收支情况,月、季和年报则要全面上报财物收支和结存情况。日、旬、月报主要由本部门的主管机关复核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勾复,而季报和年报则要呈送中央政权审查。„6、唐朝“国计簿”„唐代产生了我国最早的会计专著《元和国计簿》。„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宰相李吉甫著《元和国计簿》共十卷(已佚),为我国第一部会计专门著作。„该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根据有关统计资料,介绍国家预算来源,说明赋税收入的情况;第二部分按照具体的项目记载国家财政收入的实际数额;第三部分以历史资料同现实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揭示财政收支中的问题所在及其原因。„继《元和国计簿》后,文宗大和年间(827-835),韦处厚又撰得《大和国计》20卷,该书深受《元和国计簿》的影响,其结构、内容和方法均似《元和国计簿》。„上述两书运用有关资料,发现其中问题,并找出原因的做法,为我国会计分析立了典范。唐朝民间会计„唐代官厅把民间所设置的会计簿帐称为“私簿”。序时流水帐是当时民间会计核算中的主要簿帐设置。另外,还有在流水帐基础上简单加以归类整理的簿帐(即所来所谓的誉清帐),也是主帐之一,还有一些辅助性质的帐簿。„唐代寺院的庄田规模相当大,一般寺庙把庄田租给附近的农民,而后又把收获的粮食贷给农民,“贷粮帐”就是反映寺院把粮食贷给农民的簿帐。帐中序时记载贷粮人姓名及所贷数量、贷粮日期及贷给方式。“判贷”和“牒贷”是两种不同方式,牒贷大约是有贷粮凭证的放贷,判贷可是一种保贷方法。„序时流水帐以当时的邸店和柜坊所设最为有代表性。„唐朝时邸店是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当时的典当业—质库也已出现。唐玄宗时有些贵族官僚修建店铺,开设邸店、质库,从事商业和高利贷剥削,它与柜坊同在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无论寺院的庄田,还邸店、柜坊、质库,在序时流水帐的基础上,都要定时归类记录到分类簿帐之上。显然,各收支色目是在流水帐的基础上,归类汇总产生的。„关于唐代民间会计簿帐设置方面的史料还很缺乏,但是仅就现有资料,已能看出,我国民间会计簿帐设置的基本特色—流水帐与誉清帐的关系,在唐代已经比较明确了。„在我国民间会计核算中,对于会计凭证是不够重视的。唐代的小说中有两个十分典型的例子:„《续玄怪录》中关于张老的故事,张老娶韦氏女为妻,韦氏兄弟相访,临别张老讲:“人世遐远,不及作书,奉金二十镒。”并与一故席帽曰:“兄若无钱,可于扬州北邸卖药王老家,取一千万,持此为信。”五六年间金尽,欲取王老钱,复疑其妄。或曰:“取尔许钱,不持一字,此帽安足信?”既而困极,其家强逼之曰:“必不得钱,亦何伤?”乃往扬州。入北邸,而王老者方当肆陈药。韦前曰:“叟何姓?”曰:“姓王。”韦曰:“张老令取钱一千万,持此帽为信。”王曰:“钱即实有,席帽是乎?”韦曰:“叟可验之,岂不识耶?”王老未语,有小女出青布帏中曰:“张老常过,令缝帽顶,其时无皂线,以红线缝之。线色手踪,皆可自验。”因取看之,果是也。遂得载钱而归。„其二,《逸史》中卢、李二生的故事。昔有卢李二生,隐居太白山读书,兼习吐纳导引之术。一旦,李生告归曰:“某不能甘此寒苦,且浪迹江湖,诀别而去。”后李生知桔子园,人吏隐欺,欠折官钱数万贯,羁縻不得东归,贫甚。一次偶过扬州,碰见卢生,相邀中堂“宴馔”。宴毕,卢生问曰:“公所欠官钱多少?”曰:“二万贯。”乃与一拄杖曰:“将此于波斯店取钱,可从此学道,无自秽身陷盐铁也。”波斯见拄杖,惊曰:“此卢二舅拄杖,何以得之?”依言付钱,遂得无事。„一根柱杖与旧席帽具有同样的神通,说明在古代,人们重信义而轻凭证,会计簿帐记录通常无凭证作为根据,这是民间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太平广记》卷一百七十二,《赵和》篇中讲:唐懿宗咸通初年,楚州淮阴这个地方,有东邻以庄券为质,向比庄西邻“贷缗百万,契书显验”。第二年,东邻先以八百缗付给西邻,准备次日将余款付清,赎回庄券。然东邻自信与西邻有通家之谊,况且又只是隔日之事,故先付之款未在原庄券中注明,又未向西邻索取收款凭证,次日,偿付余款之时,西邻遂不认昨日付款之事。为此,“东邻冤诉于县,县为追勘,无以证明……复诉于州,州不能理。”后来此案虽被江阴赵和用计查明,但东邻与西邻却从此不和。„古代民间始终没有从经济凭证方面着手解决问题。„唐代民间所用经济凭证,基本上有三种不同的称谓:一是契,二是券,三是帖。唐代著名理财家刘晏„刘晏(公元715——780年)是唐代著名的理财家,历任刺史,京兆尹,御史大夫,户部侍郎,吏部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领吏部选拔、授官、考评等事务,充任度支、铸钱、盐铁、转运、租庸等政事,先后兼任东部、江淮、河南、湖南、荆南、山南道的转运、租庸、盐铁、常平、青苗使等职。„“安史之乱”使唐王朝的财政状况濒于崩溃,他通过调查,采取了一些经济办法来治理财政,统筹兼顾,有效地充实了国家财政收入,在对待费用的问题上,刘晏认为凡必需的开支一定要如数支付,凡不必要的开支则应力求节减。„粮运是唐代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一是转运速度迟缓,二是运杂费用太高,三是损失浪费惊人。以前的转运使都无能为力处理这些问题。刘晏接管后,采取了三项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1、积极整顿漕运;„2、合理组织运输,采取“因地制宜、分段运输”的办法,费用花销由逐级核算到汇总核算;„3、改进运输包装,改散装为袋装,大大减少了损耗。„由于采取这些措施,不仅加快了运输速度,而且极大地减少了运输费用。过去由扬州运粮至长安要花9个月,沿途损耗达20%,改进后仅需40天,且无开斗损失,每石米只需要700文的运杂费,“人以为神”,长安粮价平稳。小结:„唐代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朝代,为其服务和受其影响的会计也得到全面的发展,诸如计帐户籍制度、全国预算制度《长行旨条》的出现、“四柱结算法”的萌芽、我国第一部财计专著《元和国计簿》的出现等,在我国会计发展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这个时代也出现了不少像刘晏的“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杨炎的“量出制入”等财计理论家。思考题:„唐朝度支一部及其所属的()、()、()、()、()、()等六大职能部门构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财计组织系统。„()是我国财政会计史上最早出现的全国性的财政预算原则,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预算制度早期形态的确立,是唐代财计制度发展中的一大特色。„唐代会计簿帐设置,较之汉代的一个进步在于,这时从上到下都有了比较明确的,按照财物自然属性划类的()与()。„在唐朝时,产生了我国最早的会计著作(),由()所著。„户部下属部门分别是什么?其职责是怎样的?„唐朝的仓部、金部与度支部的关系如何?„唐朝的仓部、金部与国库组织部门的关系又如何?„唐朝财计监察与审计组织的关系是怎样的?„唐朝财计官制的特点是什么?„唐朝的审计制度是怎样的?„唐朝官厅的会计簿帐设置较之汉代的进步在于哪些方面?„唐朝官厅的会计凭证有哪几种?使用的程序是什么?
本文档为【会计史_第5章-唐宋时期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Vivian_Anne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0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8
分类:金融会计考试
上传时间:2018-12-06
浏览量: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