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高考地理答题规范指导【至少多得5分】

最新高考地理答题规范指导【至少多得5分】

举报
开通vip

最新高考地理答题规范指导【至少多得5分】DATIGUIFAN主编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黄海波(高级教师)1目录CONTENTS一考前指引01二临考策略03答题技巧1:区分尺度,明辨普遍性与特殊性03答题技巧2:善于比较,明察相似性与差异性05答题技巧3:重视过程,关注地理事物的演变07答题技巧4:拆分设问,拓展解题方向与角度10三真题示范122高考地理是对学生地理知识和能力的限时抽样考查,也是对学生身心和意志品质的大检阅。对地理知识的充分复习是高考制胜的前提,合理的考场应对也是高考制胜的法宝。一、考前指引1.考前巩固主干知识,力求成竹在胸考前应该回归教材,认...

最新高考地理答题规范指导【至少多得5分】
DATIGUIFAN主编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黄海波(高级教师)1目录CONTENTS一考前指引01二临考策略03答题技巧1:区分尺度,明辨普遍性与特殊性03答题技巧2:善于比较,明察相似性与差异性05答题技巧3:重视过程,关注地理事物的演变07答题技巧4:拆分设问,拓展解题方向与角度10三真题示范122高考地理是对学生地理知识和能力的限时抽样考查,也是对学生身心和意志品质的大检阅。对地理知识的充分复习是高考制胜的前提,合理的考场应对也是高考制胜的法宝。一、考前指引1.考前巩固主干知识,力求成竹在胸考前应该回归教材,认真梳理地理主干知识,不宜做太多新题。一方面,高考是国家人才选拔的重要举措。出于公平性考虑,高考试题往往会创设全新的情境。旧题不可能成为新的高考题。哪怕选择了相似的情境,其设问也必定不同。考前做新题和难题,既不能有效助力高考,反而徒增焦虑情绪,浪费查漏补缺的时间。另一方面,地理高考题量较少,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抽样考查。知识漏洞越少,考出高分的保障才能越高。考前应该重视主干知识的梳理,应按照高考的要求重新审视自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是否存在缺陷,并及时查漏补缺。考前要尽量熟知各类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熟知各类地理过程和地理联系。考前可以适当做一些经典高考真题,从真题出发,对农业、工业、生态问题等高频考点要进行重点梳理。也可以针对考核频率较高的区域类型进行重点梳理。例如:“干旱区”几乎是历年必考的区域类型,近三年全国甲、乙、丙三卷均有涉及且分值不小,考前可以对干旱区相关知识进行重点梳理。下图以供参考。12.答题前切记通览全卷,做时先易后难拿到试卷,不要急于做题,应从头到尾通览全卷。要仔细查看试卷的题量、难度、分值等信息。只有明确了试卷结构、试题难易,才能合理分配答题时间,正确规划答题顺序。考试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答题心态。若试卷难度较大,可先从自己最有把握的试题开始做题;若试卷难度不大,则可按试题顺序答题;若遇到没把握或短时内没有头绪的试题,则要果断跳过,并做好标记,留待最后完成。3.题易不喜题新不慌,究图文忆教材高考试题讲究创新,往往通过创设全新的试题情境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与迁移能力,有时还会抛出全新的概念考查学生应对新知识、新概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碰到此类试题千万不要慌张,更不能轻易放弃。因为所谓的“新”并非漫无边际,往往与教材知识和方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仔细分析试题情境中的图文信息,认真回顾教材中相关内容,总能找出其中的蛛丝马迹。哪怕实在理不出头绪,也可以将试题图文信息中的关键词进行简单加工、提炼后写进答案,力求获得更多的分数。4.看分答题详略有度,高分值多拆点解答综合题前,要特别注意考题的分值。要根据分值的高低判定答题要点的多寡,做到详略有度。既要保证得分率,又要尽可能提高答题效率。遇到分值少的试题要言简意赅,突出重点;遇到分值高的试题要咬文嚼字,尽量拆解答题要点,创造得分点。例如:简述安第斯山西南部降水丰富的原因。若分值仅2分,则只需答一点即可,可将答案概括为:迎风坡2多地形雨;若分值为6分,则至少要答三点。可从地理位置和风向、水汽来源、水汽凝结原因三个角度拆分答题要点。即:地处大陆西岸40-60°之间,常年盛行西风;盛行西风将来自于太平洋的水汽带至安第斯山以西;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5.交卷前细查答题卡,无把握不涂改考试结束前,监考老师会提醒15分钟倒计时。此时,不论答题情况如何,切记要暂停答题,仔细检查答题卡上选择题是否有漏涂或错涂,综合题是否有漏填等情况。确认填涂无误后,方可继续答题。若时间允许,则要对试题一一核查,确保会做的试题一定得分。检查时,不要轻易更改之前的答案,除非再三确认有误才做相应的删改。二、临考策略地理学是研究地球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层空间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综合体空间的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的一门学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科学,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的特点。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自身独特性。解题时要特别注意几个容易忽视的问题。一要学会用地理独特的空间视角分析问题;二要学会比较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方法;三要关注地理过程,学会用动态的视角观察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过程;四要学会合理拆解复杂设问的方法,能够依据设问指引寻找解题方向。答题技巧1:区分尺度,明辨普遍性与特殊性尺度思想是准确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基本前提,也是地理解题的重要基础。分析地理事物或现象时,大尺度视角重点突出其普遍性特征,往往需要忽略细节;小尺度视角则要在考虑大尺度因素影响的前提下,重点突出地方性因素造成的特殊表现。例如:在分析聚落区位时,就要特别注意尺度问题。以大尺度(例如某大河整个流域)视角分析,聚落大多分布在地势相对低平的平原地区,这里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利于农耕;以小尺度(选取流域中某个村落)视角分析,聚落则分布在地势相对较高的位置,这里可以免遭洪水危害,且少占良田。通常教材往往以大尺度视角分析问题,突出地理事物的普遍性规律。高考往往以小尺度的视角创设复杂新颖的试题情境,考查地理事物的特殊性表现。在地理学中,尺度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量度,即空间范围大小和时间间隔长短。空间尺度可划分为大尺度(几千公里)、中尺度(几百公里)、小尺度(几十公里);时间尺度可划分为地质年代、年变化、季节变化、日变化、某一时刻。在地理解题时,需要特别注意区分3不同的尺度,才能准确把握解题的关键。【例题1】下图示意某区域两个不同地质时期河流地貌发育情况,完成下列小题。1.河漫滩最宽阔的河段是(B)A.①B.②C.③D.④失分原因该题考查地形对河流地貌演变的影响。根据等高线和河流分布状况不难发现,该区域位于河流上游山区,空间尺度相对较小。图中四个河段虽同属上游地区,但受局部地形影响,其河漫滩宽度不一。本题正确答案为B,部分学生错选了C。主要原因是错误地将地理事物在大尺度下的表现特征等同于小尺度下的表现特征。从大尺度视角分析,河流上游受流水侵蚀下切,河谷窄而深,河漫滩很窄;河流下游通常受流水沉积和侧向侵蚀作用为主,河道宽而浅,河漫滩宽。部分考生依据图中河流流向和流程长短,错误地将③河段认定为河流下游,河漫滩更宽。本题虽无比例尺,但从等高线和水系分布,可知该区域空间尺度较小,四个河段均位于河流上游。从全流域(大尺度)看,四个河段的河漫滩均比下游窄;从图示区域(小尺度)看,四地河漫滩宽窄仍存在差异。河漫滩是指汛期时被洪水淹没,枯水期露出水面的滩地,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河谷宽阔、水流平缓的区域,河流摆动大,河漫滩相对较宽。根据图中四地等高线疏密,可知②河段处河谷更宽阔;另外,对比前后期两图可知,②河段河道摆动幅度更大,因此河漫滩更宽阔。防范措施1.掌握判定尺度大小的一般方法:通常可依据比例尺、经纬网、地形区范围、建筑物大小等参照物或文字信息等判定空间尺度大小;可依据时间轴刻度、图例、文字信息、设问的时间限定等判定时间尺度大小。42.明确不同尺度下同一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表现特征存在差异。以大尺度视角分析地理事物或现象时,通常要忽略细节,突出普遍性规律;以小尺度视角分析时,既要考虑大尺度因素的影响,更要突出因局部地形地貌等小尺度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特殊性表现。3.知晓高考通常以小尺度区域作为考查背景,只有在试题材料信息不足的情况下,才能以大尺度的规律来说明小尺度区域特征。例如:若以“东部季风区”这一大尺度视角分析华北某地冬季盛行风向时,可大致认定为西北风;但若试题所选范围较小(即空间尺度较小),且试题中有特殊地形、风频图、风向等与风向相关的信息,则需要考虑受当地地形以及特定大气活动等因素影响,其实际风向很可能有偏差。答题技巧2:善于比较,明察相似性与差异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科最本质的特征之一,从空间看待一切是地理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一切地理事物都分布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分布特征、空间结构和空间关系。在地理解题时,要注意从区域入手准确了解区域内部各要素的总体特征和相互关系,同时还要学会比较分析相同或相似地理事物或现象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差异。为了更好地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高考试题经常通过比较的方式考查地理问题。高考试题中,既有显性的比较设问如:“A地比B地更……的原因”,也有隐性的比较设问如:“A地更……的原因”或“A地没有……的原因”等。不管哪一种比较类型,只有找准了比较对象和对比项目才能准确答题。【例题2】仓库是货物的集散和储存地,属于城市重要的物流设施,仓库聚集地的变化与城市的产业结构变化密切相关。右图是某市2016年仓库的分布示意图。(1)推测右图中甲地无仓库分布的自然原因,并指出依据。(6分)5【参考答案】该地受(山地)地形限制,建设难度大。(2分)依据:因为甲地交通线缺失,可能地形过于崎岖,城市及交通难以布局,而仓库属物流设施,多沿交通线(或交通设施)分布。(4分)失分原因本题主要考查仓库的区位条件,考查对图表信息和知识的运用能力。本题设问并未明确说明比较对象,属于隐性比较,要找准比较对象及其对比项目才能正确解题。部分学生未发现设问的隐性比较要求,没能找准比较项目;若将设问更改为:“与其他仓库多的地区相比,推测甲地无仓库的自然原因”,则问题就迎刃而解。据图分析,仓库密集区大致有三类:①中心城区、②公路沿线、③机场附近。再结合材料信息:“仓库是货物的集散和储存地”,说明仓库的货物运输量大,应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区;“仓库聚集地的变化与城市的产业结构变化密切相关”,说明仓库应布局在人口和产业集聚的区域。然后,再反向推导就可以得到甲地没有仓库的原因。据图可知,甲地距离中心城区较近,但无公路经过,可能是地形崎岖,不利于城市和交通布局,因而无仓库分布。解题时,可以按照比较项目在脑海中构建表格,理清答题思路。如下表所示。仓库多的区域甲地(无仓库)分布位置市中心公路沿线机场附近距离城市较近人口和产业集缺乏道路,最有可能的自然原条件差异聚,公路网密交通便利交通便利因是地形崎岖,受地形限制。集。仓库特点货物集散,运输量大→靠近交通线或交通枢纽与区位条件货物存储,占地面积大→地形平坦开阔防范措施1.熟知隐性比较设问的关键词。在设问中出现“偏”、“较”“多”“少”等字眼,通常都隐含有比较的意思,找准比较对象才是答题的关键。例如:“简述西江流域输沙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该设问要求与前期相比,分析前后变化因素即可找到答案。“解释浙江省室外滑雪场雪道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的原因”,该设问要求与浙江之外纬度更高或海拔更高的地区相比,从其他省区成本低的角度反向推导答案。2.掌握比较类试题答题方法,切忌答非所问。6比较类型与设问形式答题方向关系示意图比较M、N差异既答A,又答B。显性说出M、N的共同特点只答CMN比较与M相比,N的差异只答BACB说明M优于N的原因解释A优于BM、N两圈分别表示两种隐性说明M条件好的原因解释A优于B不同地理事物,C为交集比较说明M没有B的原因解释A不是B3.尝试多层次、多角度的比较训练①比较同一地理事物或现象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差异性。例如:比较某河流上、下游在外力作用、生态问题、自然灾害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比较植物花期开始时间的空间差异和年际差异。②比较相似地理位置相同地理事物的不同表现。例如:刚果河口未形成三角洲的原因。③比较不同区域相似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差异。例如:同样是流域范围狭窄,其成因是有差异的。尼罗河埃及段是因为气候干旱;澜沧江横断山区段是因为地形束缚;黄河下游段是因为地上河。④比较同一影响因素对不同区域特定要素的不同影响。例如:近年来,同样受全球变暖影响,咸海面积明显缩小,青海湖面积却明显扩大,推测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答题技巧3:重视过程,关注地理事物的演变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或现象随时间推移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强调其时间变化特征。高考试题经常以地理过程为线索,围绕地理过程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和原理的认识、描述、阐释、论证和探讨等关键能力。在复习和考试时,要重视地理过程,而不是单纯记住最终结论。在对地理过程的分析和阐释时,既要注意方法的合理性,也要保证分析和推导逻辑的严密性,更要保证地理过程时序推演的正确性。地理过程类试题的考查方向大致有三个:①分析和归纳地理事物和现象在特定时段的变化特征,并据此推测该时段之前和之后的变化状况;②预测和模拟未来的变化趋势;③研究地理过程与地理分布之间的耦合关系。试题通常以文字、数据或空间变化图等形式呈现地理过程。7【例题3】(2019年江苏卷)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图回答1-2题。1.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D)A.沉积物变化B.古气候变化C.古环境变化D.构造运动变化2.该区域(C)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失分原因本题考查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相关知识。要求通过地质构造形态推演地质事件形成的先后顺序。部分学生平时缺乏对地理过程的重视,不了解地质过程对地质构造的具体影响,导致解题错误。本题具体解析如下:据图可知,N岩层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为沉积岩;N岩层向下弯曲反映了该地区曾经受到过水平挤压;界面M呈水平状反映了该地区在挤压后又发生过抬升现象,导致褶皱顶部遭到侵蚀变平。因此,M表达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即N反映了该地区的地壳曾今受到过水平挤压,而M反映了该地区的地壳在水平挤压后,又抬升并遭到过侵蚀。因此,D正确。据图无法判读沉积物、古气候、古环境等变化,故A、B、C错误。甲位于M界面之上,说明甲形成于M之后;M是地壳抬升后地层遭受外力侵蚀留下的不整合面。因此,A错误;甲、乙均为沉积岩,且乙位于甲之下,因此乙形成时间更早,B错8误;乙在M之下,说明乙比M形成时间更早,而M因侵蚀而成,故C正确;丙是地表沟谷,且丙处未必是背斜,可能仅为地表流水侵蚀而成,或是因断裂形成的沟谷。无法判断其成因,D错误。防范措施1.学会分析地质过程的方法,掌握地层时序判定依据。地质事件地层时序简易判定方法沉积若同为沉积岩,下部岩层形成时间早于上部岩层。此方法仅适用于沉积岩。断层断开的岩层形成于断层之前,未断开的岩层形成于断层之后。褶皱弯曲的岩层形成于褶皱之前;未弯曲的岩层形成于褶皱之后。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地层升降地壳抬升,遭受侵蚀,不形成相应地层,甚至还会侵蚀原有地层。相应地质年代,因地势较高,以侵蚀作用为主,未能沉积该地层;地层缺失地质年代形成了该地层,后因地壳抬升遭到侵蚀而缺失。地层序列中两套地层之间不协调的地层接触关系。如本例题中的界面M。它反映了该区域在长期的沉积过程期间,被特定时段的地壳抬升过程打断过。不整合面即曾经的沉积区因地壳抬升顶部地层遭到侵蚀,之后地壳沉降在侵蚀面上形成了新的沉积岩,最终形成了两地层之间的不连续面。2.梳理教材中地理过程类知识认真梳理教材中各类地理过程类相关知识,掌握分析地理过程的基本方法。自然地理过程包括: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三圈环流形成过程、天气系统形成变化过程、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地貌演化过程、水循环过程、海水运动形成过程、地质构造及其构造地貌形成过程、地质灾害发生过程等。人文地理过程包括:聚落的形成过程、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人口迁移过程、人口再生产过程、区域可持续发展过程。3.掌握地理过程类答题注意事项地理阅卷按采分点给分,过程类试题只有先答对地理过程的时序,再答对各环节的基本要点,才能拿到高分。首先,要确保地理过程的先后顺序正确无误,不犯颠倒时序的错误;其次,要保证地理过程的完整性,确保每个环节环环相扣,没有任何遗漏;最后,还要注意推演逻辑的严密性,确保不出现科学性错误。9答题技巧4:拆分设问,拓展解题方向与角度高考试题的设问极为讲究,做题时要咬文嚼字才能明确问题的正确指向。对于文字较长、限定词较多、分值较大的设问尤其如此。部分学生因设问结构相对复杂,无法准确判定解题方向而造成失分。考试时遇到此类试题,要学会合理拆分试题设问,依据设问的指引从图文信息中寻找答题线索,才能有效拓展解题方向和角度,获得高分。【例题4】(2022年深圳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10分)高寒草甸因气候变暖、过度放牧、鼠害泛滥等原因严重退化,在风蚀等影响下形成黑褐色“秃斑”状裸露土地,称为“黑土滩”。四川若尔盖县的草原牧场,正经历着一场由政府主导、学术支持、牧民主动参与的“黑土滩”复绿行动。复绿过程中,牧民在已播撒草种的土壤上抛撒干草,牦牛群沿着牧草抛撒的轨迹进入播种区啃食草料。说明牦牛在播种后的土壤上来回行走对提高草种成活率的作用。A.播撒草种b.抛撒草料c.牦牛踩踏【参考答案】牦牛踩踏土壤表面形成无数小土窝,使草种与土壤产生更紧实更自然地挤压和粘连;土窝蓄水保水为草种提供水分;土壤变紧实可以减轻雨水和风力侵蚀;牦牛的粪便(和踩入土中的牧草)分解后为草种发芽生长提供养分;可以减少老鼠对种子的啃食。失分原因该题难度不大,但分值较大,很容易因漏答丢分。设问和材料中多处强调土壤对草类生长的影响。说明解题关键在于从图文信息中寻找土壤变化及其对植被生长的具体影响,构建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图,并明确其他要素的改变对土壤要素的改变以及土壤对植被生长影响关系的知识网络。试题分析时可以先对设问进行合理拆分,再依据设问提示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建构知识网络,拓展解题方向和角度。具体拆分方法如下图所示。10防范措施掌握综合题解题步骤和基本方法:1.根据设问的行为动词确定答题要求。设问中常见行为动词及其基本要求如下:序号行为动词答题要求①简述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②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③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④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⑤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⑥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⑦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⑧分析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可先后对比或并⑨对比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间的差别、不同事物的联系。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或优势与⑩评价不足评价。2.根据设问的中心词如特点、原因、意义、 建议 关于小区增设电动车充电建议给教师的建议PDF智慧城市建议书pdf给教师的36条建议下载税则修订调整建议表下载 等确定答题的基本内容。例如:中心词为“意义”,可以从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3.根据设问的限定词,收敛答题角度。既要杜绝答非所问,又要防止漏答丢分。4.依据设问的中心词和限定词,按图索骥寻找图文信息中相应线索。5.分点答题,主次清晰。用地理专业术语组织答案,保证表达的准确性。将与试题图文信息相关的最有把握得分的答案写最前面,将没有把握的答案写在后面。11三、真题示范【真题1】区分尺度,明辨普遍性与特殊性(2020年7月浙江卷)在中纬度地区五千至一万米高空盛行着波状的西风气流。我国华北某气象观测站放飞探空气球进行大气观测,并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时与气象观测站之间水平漂移距离,下图为多年平均水平漂移距离统计图。完成下题。1.观测站在冬季冷锋过境后进行一次放飞气球观测,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过程中的漂移轨迹。下图最接近此次气球放飞过程的地面投影轨迹是()【答案】A【解析】我国华北地区冬季冷锋一般是因西北季风南下造成的。冬季冷锋过境后,风向以西北风为主,气球飘向东南方向,当上升到5000米以上高空后,受西风气流影响,气球再向东方飘移。【答题分析】本题难度较大,部分学生错误选择D。探空气球的移动方向变化能够反映该地区当天不同高度的风向差异,其影响因素异常复杂。从空间尺度看,既受全球性大气环流等大尺度因素影响,也受地形和局地小气候等小尺度因素影响;从时间尺度看,既受冬季季风影响,也受当日天气系统影响。作为高中生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应依据所学知识并紧扣材料信息解题。材料中“高空盛行……西风”,说明最后阶段气球向东飘,C错误;材料中“冬季冷锋过境后”,从季节性尺度看,冬季华北盛行西北风;从短时间尺度看,华北地区冷锋过境12后通常盛行西北风;二者并无冲突,因此近地面风向为西北风,即初始阶段气球向东南飘。因此,A正确。【真题2】善于比较,明察相似性与差异性(2021全国甲卷)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8分)(2)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8分)【答案】(1)冲积扇:以沙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好,有一定的磨圆度;由流水搬运、沉积而成。山坡:以角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差(大小混杂),磨圆度较差(棱角分明);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海拔较高处可能有冰川作用)。(8分)(2)地势较低,山坡和冲积扇流水在此汇集,(冲积扇前沿)地下水出露;地表物质颗粒较细,利于保水;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利于蓄水。(8分)【解析】(1)本题考查两地砾石的特征和成因差异。需要根据两地区域特征差异分析两地砾石特征差异及其成因。据图例可知,冲积扇处以沙砾为主,山坡处以角砾为主。冲积扇是流水沉积地貌,冲积扇上的砾石主要是流水搬运、沉积而成;大颗粒的砾石先沉积,小颗粒的砾石后沉积,分选较好;砾石在水中相互撞击,加上流水的侵蚀,其颗粒不断变小,形态不断变圆,具有一定的磨圆度;山坡上的角砾是山上岩石在重力作用下滚落堆积而成,堆积物分选性较差,且棱角分明;山麓年平均气温低于0℃,山顶可能有冰川,山坡堆积物也可能是冰川堆积而成,其分选性也较差。(2)本题考查两地水分条件差异。可以从两地来水、储水、排水条件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图中显示冲积平原地势最低,所以山坡和冲积扇的流水易在此汇集,在冲积扇前沿有地下水13出露地表;沉积物质以粉沙和黏土为主,颗粒较细,保水能力强;由气象站监测数据可知,该地冬季温度较低,冲积平原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利于水分的蓄存。【答题分析】这两题考查了地理事物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特征和成因差异,试题(1)需要先分辨特征差异,再找出成因差异;试题(2)直接给出差异结果,重点考查成因差异。不论哪一种类型,都需要先从区域特征差异出发,寻找成因差异。遇到这类试题,可以列表比较,再从中发现线索。具体比较如下:①冲积扇与山坡砾石特征及形成条件比较:名称位置地势气温坡度搬运距离外力作用高→低→陡→角砾近→棱角重力崩塌、冻融风化、山坡冰川冻融重力(棱角分明)分明冰川作用→分选差作用风化崩塌沙砾远→磨圆冲积扇低低缓流水搬运、沉积→分选好(磨圆度高)度高②冲积平原与冲积扇水分条件比较:来水排水名称降水量上游来水地下水出露下渗蒸发量径流量冲积多少(黏土颗粒间缝隙蒸发量平原降水稀高山冰雪(地势地平)小;土层厚,夏有冻土)远大于小山坡和少融水为主少多(沙砾颗粒间缝隙更降水量冲积扇(地势高)大;土层薄,夏无冻土)【真题3】重视过程,关注地理事物的演变;拆分设问,拓展解题方向与角度(2021全国乙卷)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下图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14(1)推测该圩田区适宜围垦的自然条件。(6分)(2)分析图示河流三河镇以下河段的形成。(6分)【答案】(1)属湖区,为湖滩地,坡缓、水浅。沉积物厚且颗粒细(淤泥质);热量充足。(2)在枯水期(当巢湖处于低水位时),湖滩出露,出现自然水道。人们在自然水道基础上,开挖河道,垒筑河堤。【解析】2021年高考结束后,官方未及时公布试题和答案,至今网络上仍然充斥各种良莠不齐的答案,复习时要仔细甄别2021年各省市高考试题答案真伪。(1)从设问中“围”字出发,可分析减少工程量的自然条件。据材料可知,圩田海拔低于巢湖多年平均水位。因此,围垦之前圩田属于湖区,只有筑堤排水后,才能出露水面,种植庄稼。据图上信息可知,圩田与陆地相连。因此,圩田形成之前是湖滩地,与湖岸相连的一侧无需筑堤;另外,水浅则围堤较矮;坡缓则围地更多。从设问中“垦”字出发,可分析适宜农耕的自然条件:湖滩地势低,多淤泥;排水后,土壤深厚肥沃,土质细腻;巢湖位于亚热带,热量充足。(2)据图可知,三河镇以下河段穿过圩田区,最终注入巢湖。因此,该河段水位大致与湖面持平;据文字信息可知,圩田海拔低于湖区。综上可知,该河段河面高于圩田。若该河段无河堤阻隔,圩田将被河水淹没。因此,该河段是人为筑堤束水所致。枯水期湖水水位最低,湖滩裸露,有利于施工。且此时上游来水在湖滩上流淌形成天然水道,人们可在天然水道的基础上挖泥筑堤,形成三河镇以下河段。【答题分析】题(1)考查圩田的区位因素,考查学生应对陌生地理事物的认知能力。本题设问的中心词是自然条件,可从气候、地形(含地质地貌)、土壤、水源、生物等方面答题。限定词是围垦,可将其切分为“围”和“垦”。“围”就是筑堤排水,围湖造田;“垦”就是开垦土地,15种植粮食。前者要从降低工程量方面考虑,后者要从适宜种植方面考虑。由于圩田位于湖区,基本不缺水,甚至易涝,水源不是圩田的主要因素;另外,前文已有“坡缓”。所以,在参考答案中没有出现“水源充足”和“地形平坦”。本题设问限定词较多,可将设问进行切分以拓展答题思路和角度,具体操作如下图所示:题(2)考查圩田区河流的形成过程,反映了因地制宜改造自然的和谐人地关系。对图文材料分析的能力要求很高,难度较大。可先从湖面水位与圩田的海拔差异以及圩田与河流的位置关系,推导出该河段水位高于圩田,为人工河道的结论;再根据该结论,推测人工开挖河道的最佳时机。最后,再按照该河段形成的时间顺序组织答案。答题时,既要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考虑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捋顺各种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按照地理过程的正确时序和因果逻辑组织答案是答题的关键。16
本文档为【最新高考地理答题规范指导【至少多得5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6.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悟卿
一线资深高中高级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网络教学比较感兴趣,分享即快乐,生活因分享而美好!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8
分类:高中其他
上传时间:2022-05-11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