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中国高考试题难度的严重不正常

论中国高考试题难度的严重不正常

举报
开通vip

论中国高考试题难度的严重不正常severalgroupnumber,thenwithb±a,=c,cisismethylbtwoverticalboxbetweenofaccuratesize.Per-2~3measurement,suchasproceedsofcvaluesareequalandequaltothedesignvalue,thentheverticalinstallationaccurate.Forexamplea,b,andcvalueswhileonhorizontalverticalerrorsformeasureme...

论中国高考试题难度的严重不正常
severalgroupnumber,thenwithb±a,=c,cisismethylbtwoverticalboxbetweenofaccuratesize.Per-2~3measurement,suchasproceedsofcvaluesareequalandequaltothedesignvalue,thentheverticalinstallationaccurate.Forexamplea,b,andcvalueswhileonhorizontalverticalerrorsformeasurement,Generalinironanglecodebitatmeasurementlevelpointsgriderrors,specificmethodisfrombaselinetomethylverticalboxcenterlinedistancefora,,tobverticalboxdistanceforb,listcanmeasuredseveralgroupnumber,thenwithb±a,=c,cisismethylbtwoverticalboxbetweenofaccuratesize.Per-2~3measurement,suchasproceedsofcvaluesareequalandequaltothedesignvalue,thentheverticalinstallationaccurate.Forexamplea,b,andcvalueswhileonhorizontalverticalerrorsformeasurement,Generalinironanglecodebitatmeasurementlevelpointsgriderrors,specificmethodisfrombaselinetomethylverticalboxcenterlinedistancefora,,tobverticalboxdistanceforb,listcanmeasuredseveralgroupnumber,thenwithb±a,=c,cisismethylbtwoverticalboxbetweenofaccuratesize.Per-2~3measurement,suchasproceedsofcvaluesareequalandequaltothedesignvalue,thentheverticalinstallationaccurate.Forexamplea,b,andcvalueswhileonhorizontalverticalerrorsformeasurement,Generalinironanglecodebitatmeasurementlevelpointsgriderrors,specificmethodisfrombaselinetomethylverticalboxcenterlinedistancefora,,tobverticalboxdistanceforb,listcanmeasured回复         论中国高考试题难度的严重不正常  中国在很久以前就提出“素质教育”的口号了,虽然教育部门做了许多努力,但时至今日,中国的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中国学生的学习负担并未见有多少实质性的减少。为什么会这样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高考试题难度的严重不正常所致。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试题的难度是如何判定的。判定一道题目或一份试卷的难易程度有多种方法,比方说一道题目,可以认为,如果涉及到的知识点越多就越难,涉及到的知识点越少就越简单;如果题目涉及的内容越抽象就越难,涉及的内容越具体就越简单;或是如果计算量越大就越难,计算量越少就越简单;等等。不过,上述方法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没有通用性,有的方法可能适用于这个学科但却不适用于那一个学科;另一个是无法量化,我们可以用上述方法判断两道题目的难度有差别,但其中一道题比另一道题难多少却难以说明。所以,现在判定试题的难易程度采用的方法是以考试的结果来衡量,无论是一道题目还是一份试卷都是如此,而在量化的时候则是以试题的难度系数来说明,其中的难度系数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实际上就是得分率。比方说一份试卷的总分是100分,如果所有参加考试的考生考出来的平均分是65分,那么我们就用考生的平均分与试卷总分的比值65/100=0.65来表示这份试卷的难度,得到的结果0.65就称为这份卷子的难度系数。显然,难度系数的取值范围是0~1,而且数值越靠近1,说明试题的得分率越高,试题越简单;数值越靠近0,说明试题的得分率越低,试题越难。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如何就是这样判定的。  但是,这种事后判定的方法是有问题的。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份试题,给同一组对象考,如果给他们复习和准备的时间不同,考出来的结果是不同的,相应得到的试题难度系数也不同,而且还可能相差很大。比如说一份试题,给考生5天的时间学习、复习和准备,根据考试的结果计算,这份试题的难度系数可能是0.2,给考生两个星期的时间学习、复习和准备,得到的这份试题的难度系数可能是0.42,给考生一个月的时间学习、复习和准备,得到的这份试题的难度系数就可能变成了0.85。如果这样,那么问题来了,对于这份试题来说究竟是难呢还是简单呢?在这些不同的难度系数中,哪一个才是这份试题真正的难度系数呢?或者说哪一个难度系数才是正常的呢?显然,考生学习、复习和准备的时间长短会直接影响到考试的结果,也会直接影响到对试题难度系数的判定,如果撇开考生学习、复习和准备的时间而只是单纯地从考试的结果来讨论试题的难度系数显然是错误的。因此,对于与学校教育有关的考试,其试题难度系数的判定可以设定如下原则:  1.学生用正常的学习时间学习和准备,考出来的难度系数是试题正常的难度系数;  2.学生用稍多于或稍少于正常的学习时间学习和准备,考出来的难度系数会有些误差,但误差不大可以接受;  3.学生用远远多于或远远少于正常的学习时间学习和准备,考出来的难度系数误差会很大,可称为是试题的严重非正常难度系数。  根据上述情形,对于上述的那份试题,其考查的学习内容,如果正常的学习时间是两个星期,那么,0.42就是正常的难度系数,而0.2和0.85就是严重非正常难度系数。  中国的高考,在很久以前就被称为是“黑色的七月”,现在应该称作是“黑色的六月”了,许多学生为了这“黑色的六(七)月”,在高中三年里起早贪黑,暑假寒假和双休日都加班补课,很少有休息和娱乐时间,他们的学习时间实际上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的学习时间。既然如此,由此而得到的高考试题的难度系数难道会正常吗?显然不正常。不过,不正常到何种程度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与正常学习时间相比,究竟多了多少?  首先来看一下学生在高中三年当中正常的学习时间是多少。一年有365天,其中寒暑假按70天记,节日10天,其中春节3天在寒假当中,还有7天,则有77天,记11周。那么学生首先有11周的休息时间。而一年52周,去掉11周,还有41周。这41周中,每周又有2天双休日,于是学生又有82天的休息时间。所以,一年365天当中,学生的休息娱乐时间应该是77+82=159天,正常的学习时间应该是365-159=206天。3年就是618天,但高三的学习时间是计算到6月9日为止,与高一、二年级相比,少了约一个月的时间,扣除8天双休日,正常的学习时间又要少22天,所以高中三年学生的正常学习时间应该为618-22=598天,少于600天,为计算方便,不妨以600天计。  那么,现在高中学生实际的学习时间又是多少呢?由于各所高中的具体情况都不相同,所以要想准确计算是困难的,而只能进行估算。我们不妨先设定一所“标准校”。这所“标准校”在高中三年的教学安排是这样的:高一双休日星期六全天补课,星期天补课半天,寒暑假和节日不补课;高二双休日补课一天半,寒暑假与节日也补课;高三双休日补课一天半,寒假补课,节日也补课。而节日补课的做法是如节日只有一天假的(比如元旦),则全天补课,如节日有三天假的(国庆节),则休息一天。如果是这样,那么这所“标准校”里的学生三年的学习时间是多少呢?高一,寒暑假和节假日计有77天休息,剩下41周,每周有半天休息,又有20.5天休息,故休息时间共为97.5天,那么学生的学习时间为365-97.5=267.5天。高二,由于寒暑假补课,寒假学生休息时间以12天计,暑假学生休息时间以22天计,国庆休息1天,则寒暑假与节日学生休息时间为35天,再加上20.5天的星期天休息时间,故休息时间共为55.5天,那么学生的学习时间为365-55.5=309.5天。高三,由于学习时间是从头一年的9月1日计算到第二年的6月9日止,所以不能够以365天计算,而应当以365-83=283天来计算,其中学生寒假休息以12天计,加国庆休息1天,则有13天休息时间,于是剩下学习时间为283-13=270天,约39周,而每周又有半天休息,即又有19.5天,故学生学习时间为270-19.5=250.5天。于是,这所“标准校”的学生在高中三年中的学习总天数为267.5+309.5+250.5=827.5。然而,上面计算的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天数,实际上,绝大多数学校都存在着增加学生一天之中学习时间的情况。高中学生一天的正常学习时间按早上7:30——11:30,下午2:30——5:00,晚上7:30——10:00,那么一天的正常学习时间为9个小时,然而许多高中都在努力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往往早上增加半个小时,下午增加半个小时,晚上增加一个小时。如此,一天之中,学生的学习时间可以达到11个小时以上,比正常学习时间多了两个小时。不过,有的学校是从高一就开始了,有的学校则是从高二开始。考虑到这一点,不妨减半计算,按每天比正常学习时间多一个小时来计算。这样,学生9天的学习时间,实际上相当于正常情况下10天的学习时间。所以,我们前面得到的学生学习天数为827.5天,经过转换实际上等价于正常学习情况下的920天。  需要说明的是,现在一些学校对于双休日是这样处理的:组织学生在教室看书,教师不补课,这样处理,虽然不算补课,但学生仍然在学习,而且是有组织的,学生的课余时间仍然被占用而不能够自由支配。所以计算学生的学习时间时,这些时间也仍然被计算在内。  我们前面是通过设定一个“标准校”来计算的,可能也有一些高中学校的学习时间比“标准校”要少,但对于绝大多数高中来说,学生的学习时间都要比“标准校”要多,有一些高中学生的学习时间甚至比“标准校”的要多很多。因此,可以认为,上面计算出的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只有少算,没有多算。但从上面的结果看,学生在高中三年的时间里,不断加班加点地学习,实际上是相当于是学习了4年半多一点然后才参加高考的。由于学生的学习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正常的学习时间,所以,可以判定高考试题的难度系数严重不正常。  那么,学生的学习时间与试题难度系数存在着什么样的相关性呢?首先一份试题的总分是150分,所有学生如果正常学习了高中三年,考这份试题的话,得到的平均分将是75分,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份试题的难度系数是0.5,这时0.5就是这份试题的真实难度系数。但现在发生了时间倒流,由于某种原因,所有学生只能够学习一年时间就要考这份试题,那么平均分会是多少呢?设定这份试题对于高中三年各年的学习内容所占分数相同,都是整份试题的三分之一即50分,设定每一年内容的难度都相同,都是0.5。对于学生的学习,设定等量的学习时间可以得到等量的分数,也就是说,学生用一年时间来囫囵吞枣地学完高中三年的内容,或是用这一年的时间来正常学习高一的内容,得到的分数是一样的。既然如此,如果学生用这一年的时间来正常学习高一的内容,在考这份试题时,学生就只能够做高一那50分的题目,而这部分的难度系数是0.5,所以最后的平均分将会是25分,对应的这份试题的难度系数将是25÷150=1/6。由于学生的学习时间不正常,所以,这个难度系数不是正常的难度系数,可以叫做是表面难度系数。从这里看到,当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正常学习时间的1/3时,试题的表面难度系数就是真实难度系数的1/3。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正常学习时间的多少倍,那么试题的表面难度系数就是真实难度系数的多少倍。当然,上面的分析只是一种比较粗糙的估算,结果并不是完全准确的。因为用这个关系来分析的话,一份试题的真实难度系数是0.6,如果学生用两倍的正常时间去学习,这份卷子的表面难度系数就会达到1.2,这就会出现错误,因为难度系数超过1是不可能的。不过,如果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在一定范围内用这个关系来进行估算还是可以的。  根据上面的关系可以来计算中国高考试题真实的难度系数。由前面的计算可以知道,高中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为920天,约为正常学习时间的1.5倍。所以,现在通常得到的高考试题难度系数其实是真实难度系数的1.5倍。也就是说,用现在的高考试题难度系数除以1.5得到的才是高考试题的真实难度系数。比如高考试题的难度系数是0.6的话,其真实的难度系数其实是0.4,难度系数是0.5的话,其真实的难度系数其实是0.33。  那么,中国的高考试题难度严重不正常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在以前实行6天工作制的时候,高中虽然也有补课现象,但一周之中,学生的正常学习时间是6天,星期天补课半天,只是正常学习时间的1/12,并不算多,而且高一高二不补课。所以,那时候高考试题的难度系数可以认为是基本正常的。而在实行5天工作制以后,由于学生的正常学习时间为5天,一周多补课1天,学习时间就比原来多1/5,学习时间就开始变得不正常,于是高考试题的难度系数就开始变得不正常。随着升学率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中学校越来越多地挤占学生的课余时间,于是高考试题的难度系数就开始变得越来越不正常了。中国是从1995年5月1日起开始实行5天工作制的,所以,可以认为,中国的高考试题的难度系数是从1996年开始变得不正常,而从大约2000年左右开始变得严重不正常。  以前,6天工作制的时候,初中和高中还是淘汰式入学,一些小学成绩差的学生不能进入初中就读,一些初中成绩差的学生不能进入高中就读。从理论上说,当时的高考试题的难度,应该比较难。在实行5天工作制后,由于学生的学习时间减少,高考试题的难度应该相应降低。然后,中国开始逐步普及初中,由于5天制,学习时间减少,加上大量小学成绩差的学生进入初中,要照顾这些学生的学习,所以,初中教材的内容减少,难度降低。由此,导致高中学生的基础要比以前差,相应的高考试题的难度应该降低。再然后,中国开始逐步普及高中教育,同样的,许多初中学习差的学生进入高中就读,要照顾这些学生的学习,高中教材的难度又要降低,相应的高考试题的难度又要进一步降低。这样看来,现在高考试题的难度应该比6天工作制时候的难度要降低几个档次才对。但是,如果我们拿1990年前后几年的高考试题和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其难度绝不会比90年前后几年的高考试题简单,而是更难。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中国的教育是行政化管理,对于各个地方的教育局和学校的评价,是行政化的评价。而行政化的评价是要依靠数据的,如果教育局和学校是努力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请问:努力从何体现?然而如果是拿高考成绩出来的话,却可以看到有多少学生考上一本和重点,有多少学生上二本,升学率有多少,政绩可以由此说明。这就决定了教育局和学校对高中教师的评价必然以高考和应试为主。于是,不论高考试题的难度有多大,高中教师都会努力地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去应对高考。一般认为,高考试题的难度系数维持在0.55左右区分度最好,最有利于选拔。实际上,高考试题的出题者也是努力想将试题的难度系数维持在这样一个稳定的水平上的。然而,存在这样的情况:头一年试题的难度对考生来说可能适当或者稍难,但是经过教师加大题量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及花更多的时间做应考的准备后,同样的难度对于第二年的考生来说又显得容易了。于是,出题者为了维持他们心目中理想的难度系数,就不得不一再提高试题的难度,而学校和教师为了应付这越来越高的难度,就不得不一再增加教学的时间,结果就成了水涨船高之势。所以,中国的高考试题,难度系数好象是一直保持稳定,但试题的真实难度实际上在不断提高,而学生的学习时间也是不断地增加。只有当学生的学习时间被彻底榨干之后,高考试题的真实难度才有可能最终地被稳定下来。这就是高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  高考试题难度严重偏难,对于中国教育带来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应对高难度的高考试题,高中学校都在积极努力地榨干学生的课余时间。对于许多高中生来说,生活就是整天在学校里加班加点学习,枯燥、乏味、单调,日复一日机械地存在着,每天除了课本和参考书外,就是无尽地训练做题和考试。学生要么不知道为什么而存在,要么就是被不断地提醒是为了分数而努力,是为了个人的前途而努力,这实际上就被不断地暗示了个人的分数和前途应该居于一切之上。结果学校的德育变得苍白无力,流于形式,这使得学生功利心重,往往考虑自己多而考虑社会少,缺乏奉献精神。而由于学习压力大,负担重,导致许多学生长时间得不到很好休息而身心疲惫,分数低的学生固然常常遭受挫折和打击,分数高的学生也由于心力交瘁而对学习厌倦。另外,由于课余时间被大量挤占,学生与社会接触太少,对社会缺乏应有的认识,所以许多学生既不能很好地认识社会,也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遇到许多实际问题就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处理。而学生整天都在教室与宿舍或教室与家庭之间两点一线来回,缺乏接触新鲜的事物,既无创造之源,则创造力也就基本丧失。因此,中国的高中毕业生,道德水平不足,学习热情没有,创造力丧失,走上社会也不懂得如何能够养活自己。这样的学生,能够有几个人是人才呢?  高考是为了选拔人才的,但由于高考难度严重偏难,实际上已经对学生造成了摧残和伤害。那么,摧残式的教育能够选拔出人才吗?不妨做一个比喻:现在要判定几个人当中谁的头骨较硬,于是我们拿一根木棍给每个人的头骨都狠命一击,结果,有的人活着,有的人死了,于是我们下结论:活着的人头骨较结实,死了的人头骨较弱。结论虽然下了,但死的人已经死去,活着的人也已经遭到了重创。我们之所以对事物或事件作出评价是为了指导我们的行为,但如果为了评价而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了由评价本身而获得的利益,那么这样的评价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用摧残式的教育来选拔人才造成的一个严重后果是当人才被判定为人才的时候,人才已经遭到了重创。  由于高中学生学习和复习的时间远远超过正常的学习时间,因此中国高考试题的难度长期以来都是严重不正常的。这是导致中国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中国各种教育改革不成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对高考试题分析时机械地去理解试题难度系数这一概念,简单地用考试分数来计算试题的难度系数,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时间是否正常所致。所以,中国的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中国高考试题的出题者是难脱其责的。不过,仅仅是出题者的责任吗?对于每年的高考试题,不仅有出题的专家,还有评价的专家。如果出题的专家没有把握好,评价的专家指出来,出题的专家是可以改正的,但评价的专家们也没有能够指出来。如果专家们没有指出来,那么广大一线教师中有人能够指出来,专家们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没有人,教育界没有人指出其中的问题。为什么?难道问题很深奥吗?一点也不。同一组对象考同一份试题,学习和准备的时间不同,考试的结果是不同的,相应的,得到的试题的难度系数就不相同。这一点,说起来中学生都能听得懂,应该是常识而已。然而,整个中国教育界在这个常识问题上却栽了跟头,其中应该有着更为深刻的原因。  广大一线教师没有意识到高考试题难度系数不正常,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迷信专家。许多教师认为高考试题难度的判定是专家的事,与己无关,所以连什么是难度系数都不知道。而另外许多教师觉得专家水平比自己高,肯定不会有错,所以也并不注意去仔细思考,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怀疑。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教育的目的首先是让学生健康的成长,然后才是选拔人才。如果中国教育界真正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话,那么看到学生没有双休日加班加点地补课学习,就应该怀疑高考试题的难度是否不正常,如此可能会发现问题所在。如今没有发现,说明中国教育界对于选拔人才的重视要远远超过学生的健康成长。正因为这样,所以当学生的加班加点学习状态被认为是竞争所导致,而既然竞争是选拔的必然结果,所以也就被认为是正常的了。如果我们再看以前中国的基础教育,不论是小学、初中或是高中,教育的目的都是为高一级的学校输送合格人才,所谓合格人才,就是在竞争中获胜的人。于是,教育的目的就是选拔。现在的基础教育虽然要求专家和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但许多人的观念并没有发生转变。而许多年轻教师在作学生的时候,他们感受到的教育就是选拔性教育,应试教育又使他们缺少创新能力,所以他们会很自然地接受老教师的教育观念。当整个教育界在理念上仍然以选拔作为教育的中心任务,那么不论高考试题的难度如何,难度系数是否正常,只要对选拔而言是公正的,只要对选拔没有影响,就没有必要去细究和质疑了。  然而,正如前面所述,当教育过于重视选拔,并不惜以摧残的教育方式来选拔人才时,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另外,当高考试题严重不正常的难度系数被认为是正常的时候,学生不正常学习状态就会被认为是正常。当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身心遭受摧残的时候,教师的工作量也会越来越大,教师也同样会心力交瘁、疲惫不堪。所以,广大一线教师如果不能够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的话,那么,教师就好象是在自己的脖子套上一根绳子,然后再慢慢地勒紧一样。  中国的教育之所以称为是应试教育,是因为高考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学校教育基本上都是围绕着高考而展开的。所以,高考试题的难度对于基础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高考试题的难度不降低,那么中国的一切教育改革要想取得成功都将是妄想。要想使中国教育能够发生根本性变化,今后几年内,必须要稳步降低高考试题的难度,只有难度降下来,学校才有可能将学生的课余时间真正地还给学生。至于高考难度降低之后,人才应该如何选拔呢?这虽然是个问题,但广大一线教师是不应该考虑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个问题应该留给专家们去解决。教师真正要关注的是,正如弹簧绷久了会失去弹性,学生被剥夺课余时间久了,突然把课余时间还给他们,他们可能会不知道如何支配,而如果学生有了大量的课余时间而不知道如何有益地娱乐,不知道如何利用课余时间来向生活和社会学习的话,那么就有可能游手好闲,整天上网玩游戏,或为了追求刺激而去赌博吸毒。如何预先防范这种情况,这才是教师真正的职责所在。
本文档为【论中国高考试题难度的严重不正常】,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仁为贵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6-07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