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解读《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身份论-文档资料

解读《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身份论-文档资料

举报
开通vip

解读《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身份论-文档资料解读〈〈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身份论一前言艾丽丝?沃克是美国当代文坛最著名的三大黑人女作家之一。她孜孜以求,追寻、挖掘黑人及黑人女性的历史传统,对美国黑人女性文学、黑人文学,颠覆西方白人文化中心论都具有重大意义。“历史记忆”是一个民族经过岁月洗涤以后留下的“根”,是一个时代风雨吹打后所保存的“前理解”,是一个社会走向未来的反思基点(左金梅,申富英,2007)。作为黑人女作家,沃克并不消隐自己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身份,而是努力挖掘黑人的传统记忆,追寻自己的“根”。沃克明确地指出,一旦抹杀了祖先的生命和声音,黑...

解读《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身份论-文档资料
解读〈〈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身份论一前言艾丽丝?沃克是美国当代文坛最著名的三大黑人女作家之一。她孜孜以求,追寻、挖掘黑人及黑人女性的历史传统,对美国黑人女性文学、黑人文学,颠覆西方白人文化中心论都具有重大意义。“历史记忆”是一个民族经过岁月洗涤以后留下的“根”,是一个时代风雨吹打后所保存的“前理解”,是一个社会走向未来的反思基点(左金梅,申富英,2007)。作为黑人女作家,沃克并不消隐自己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身份,而是努力挖掘黑人的传统记忆,追寻自己的“根”。沃克明确地指出,一旦抹杀了祖先的生命和声音,黑人的主体部分也就消亡了。在创作中,沃克延续着黑人尤其是黑人妇女的历史和文化身份。在《梅丽迪恩》中,沃克描绘出黑人种族的历史记忆,追寻黑人女性系谱,重建破碎的黑人民族、黑人女性传统。《在寻找母亲的花园》中沃克强调寻找祖先的重要性,表达了其强烈的民族责任心和使命感。在《紫色》中,沃克抒发了其多种族、多民族和谐共存的愿望。在沃克最为著名的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她则通过母女三人的故事来探讨美国黑人双重文化身份所经历的困惑。《外婆的日用家当》摘选自沃克的短篇小说集《InLoveandTrouble〉〉。该书出版于1973年,当时正值北美黑人权利运动的巅峰时期,美国的非裔黑人为争取种族平等权利,在文化上摒弃了美国黑人的文化传统,并提出“黑人权利”,“黑人民族主义”,“回归非洲”等口号。许多北美黑人寻根非洲,掀起了非洲文化热潮。但是更多的黑人,特别是黑人知识分子对自己既是美国人、又是黑人的双重身份进行艰难的思考和探索。他们在文化身份上表现为既是黑人又是美国人这两种相互冲突的 思想 教师资格思想品德鉴定表下载浅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员工思想动态调查问卷论语教育思想学生思想教育讲话稿 ,由此导致了他们无论面对非洲本土还是美国生活都处于两难境地。如何正确认识和维护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如何“让祖先的生命在我们及别人身上延续下去”?沃克以其女性作家的独特的视角给出了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美国黑人文化身份具有双重性,对其双重性的尊重和双向继承才是本民族文化身份的真正定义。二黑人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身份沃克出生在美国南部佐治亚州的一个佃农家庭,从小家境贫寒。八岁那年在一次游戏中被玩具枪射中了右眼,留下了终身的残疾。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沃克带来了极大的打击,她变得沉默、内向、敏感和自卑。中学毕业后,沃克靠奖学金进入大学学习。毕业后,沃克参与黑人权利运动,关注黑人文化艺术,特另U是黑人女性的命运。她从黑人生活和民间文学中汲取素材,加工整理并运用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天赋之笔,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小说。这些作品奠定了沃克在美国文坛的地位,同时她也成为名副其实的美国黑人文化代言人。沃克的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主要围绕着对黑人文化遗产的定位,继承和发扬来展开故事情节。故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南部的一个村庄。黑人母女约翰逊夫人和小女儿麦姬意外地迎来了离家多年的大女儿迪伊。迪伊回来不是为了探望久别的妈妈和妹妹,而是为了索要一些家族的祖传物件,据为己有。最终,妈妈看透了迪伊虚荣、肤浅的价值观,拒绝了迪伊索要棉被的要求。迪伊狼狈地离开了,约翰逊夫人和麦姬又回到平静祥和的生活中。小说整部故事是以约翰逊夫人的口吻来讲述的。约翰逊夫人是一位“大骨架,牛高马大的黑人妇女,有着一双干男人活儿的粗糙双手”。虽然她本性木讷、不善言辞,但是沃克赋予了她超人的能量:她“能像男人一样狠狠地宰猪并收拾干净”,她“能整天在户外干活”。除了体力过人,她还显示出坚韧的性格和智慧:她去当地教堂筹款最终把天资聪慧的大女儿送去城里读书。她活得踏踏实实,从不白日做梦。大女儿迪伊和她的家庭格格不入:她天资聪慧,自信又美丽,而且“她对任何人都不畏惧”,“犹豫不是她的本性”。她时常把自己凌驾于妈妈和妹妹之上,经常在妈妈和妹妹面前炫耀她的学识。约翰逊夫人回忆道,“她严肃地强迫我们听她读书,把我俩人看成傻瓜一样,刚有点似懂非懂的时候又把我们挥之而去。”迪伊讨厌她的家和家族的一切,包括她的妈妈。她希望的妈妈的样子是:“体重减去一百磅,皮肤像下锅煎之前的大麦面饼那样细腻光滑”,头发应是“在炽热耀眼的灯光下闪闪发光”,还要“伶牙俐齿,说起话来妙语连珠”。迪伊也讨厌她家的旧房子,“她对那所房屋恨得要命”。她对生她养育她的家是如此的厌恶,以至于她在北方上学时曾写信给妈妈和妹妹表示“不会带她的朋友上门”。而麦姬是约翰逊夫人两个女儿中的小女儿,和姐姐迪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体形瘦弱”,并且在意外的火灾中留下了累累疤痕。“正如姣好的相貌和金钱一样,机敏也没有光顾她”。她缺乏自信,这一点从她低头侧身走路的样子,和她对姐姐怀有的“既羡慕又敬畏”的心情可见一斑。她似乎也没上过多少学,仅仅能“读点东西”。但是和迪伊有着天壤之别的是,麦姬热爱她的家,善良朴实。姐妹最大的不同则集中表现在对民族文化的认知角度和欣赏程度。1迪伊的文化价值观迪伊是黑人文化运动中的一员。像部分黑人一样,迪伊拒绝本族文化中的美国特性,厌恶代表落后、无知、贫寒的家,即使对母亲这一传统黑人劳动妇女也充满了鄙视。在黑人权利运动的影响下,回家寻根和改名换姓成为一种潮流和时尚。理所当然,迪伊成了时尚的狂热追随者,离家多年的她重返家园,穿着西非的服饰,还改换了一个东非的名字“WangeroLeewanikaKemanjo”。迪伊回家的目的不是为了怀旧和回归,而是拍几张旧房子的相片搜集一些家族传家宝,既作为她珍视文化遗产的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又可作为她日后炫耀的资本。所有的这一切都映射出迪伊对待文化外表而非实质的偏好。早在上世纪60年代,沃克就批评了一些非裔黑人这种肤浅的文化价值彳向,他们对新接纳的非洲文化了解甚少,对前辈的美国黑人文化同样无知,沃克笔下的迪伊正是当时狂热又盲目追逐文化主义运动的非裔黑人的真实写照。迪伊,陶醉于非洲黑人的寻根热潮,放弃了家族长辈传承给她的名字,迪伊变成了“WangerS,等于切断了她和家族的联系,也和黑人核心文化脱节。现在的她,既不属于她的家庭,也不属于她新建的身份。她枉然追寻黑人文化传统,却远离了黑人文化的根基。2约翰逊夫人和麦姬的文化价值观和迪伊不同,约翰逊夫人和麦姬虽然没受过多少教育,也没有多少阅历,但是她们热爱家,深谙家族历史和传统,对生息在美国土地的传统文化有着共同的理解,这种理解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需要任何人为的定义,更不需要任何物质来佐证。麦姬能够熟记她们祖先的名字和她们的历史。约翰逊夫人也一样,她能把迪伊的名字追溯到南北战争时期。她对家族遗产的热爱从她握着搅乳棒的把柄那一刹那的内心活动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不用将眼睛凑近去细看也可以看出搅乳棒把柄上由于长年累月握着搅动而留下的凹陷的握痕。那上面的小槽子很多,你可以分辨出哪儿是拇指压出的印子,哪儿是其他手指压出的印子。搅乳棒的木料取自大迪伊和史大西住过的庭院中长的一棵树木质呈浅黄色,甚是好看。”对于约翰逊夫人和麦姬来说,家族遗产不是过去遗留下的东西,相反,是贯穿于她们每天生活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如麦姬能记得搅乳棒是迪伊姨妈的第一个丈夫做的,“他的名字叫亨利,但人们总叫他史大西”。在麦姬看来,家族的遗产是她对家族的记忆和情感。紧密的家庭亲情是黑人文化中重要的构成部分,从约翰逊夫人和麦姬身上,可以看到她们对家族的深厚感情和对黑人文化的深沉的爱,从而得以体会沃克的情感倾向和价值取向。3百纳被一一黑人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象征缝制棉被是黑人妇女最具有创作性的活动之一。黑人妇女有着悠久的缝制被子的历史。随着黑人被贩卖到美洲,缝制被子的传统也被带到了美洲。百纳被不仅是妇女亲和力的象征,更是民族文化遗产的标志。《外婆的日用家当》中打满补丁的百纳被,是由外婆穿过的破旧衣服,杰雷尔爷爷穿过的花呢衬衣,还有依兹拉曾祖父在南北战争时穿的军服拆成的布片作为原料,由几代妇女一针一线,饱含深情地拼缀而成。棉被作为民间艺术,虽然最初传自非洲,但从沃克的描述来看,应是美国民间记忆和生活的产物。它承载了家族的历史,几代人的情感,是妇女表达情感、团结协作的艺术结晶。从这一点来看,它是无价之宝,是家族精神的象征。麦姬学会了缝被子,使这份遗产得以传承,同时也传承母亲文化的精神。故事的高潮部分是迪伊和妈妈就如何使用被子展开的争论。迪伊认为,妈妈和妹妹把被子放在床上天天用是扼杀了被子的价值,她坚持要把被子视为艺术品,挂在墙上以供观赏。善良的麦姬向姐姐做出让步,“不要那两条被子我也能记得迪伊外婆”。在麦姬眼里,被子是睹物思人的寄托,是血缘、情感的纽带。她的话深深地感染了母亲,此时的母亲产生了一种“像在教堂里受到上帝的神力感动后激动得狂喊乱叫时的那种感觉”。母亲做了一件以前从未做过的事:将麦姬一把搂过来,并将被子放在了麦姬的怀里。这场冲突使母女三人共同经历了最为艰难的价值、情感取向的抉择。最终母亲选择麦姬作为文化遗产的接班人。沃克为小说安排这样的结局显然是有用意的。通过母亲的选择,沃克不仅阐明了自己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也对当时流行的文化遗产的理解做了委婉的批评。母亲和麦姬所看重的不是物质所具有的经济价值,也不是物质表面的光鲜色彩,而是它所折射出来的家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刘英,2000)。珍视文化遗产不能以物质代替情感,而是将物质和情感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只有日日习用,不断更新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三结语《外婆的日用家当》是一篇赏心悦目的经典之作,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时代性特征。沃克作为探索、分析黑人女性历史和经历的杰出代表,在故事中,以黑人女性人物为中心,通过人物的塑造和矛盾冲突来揭示当时非裔黑人文化运动中逃避现实生活,盲目寻根非洲文化的误区,引导黑人大众的文化选择。后殖民理论家霍米?芭芭认为,各种形式的文化都处在一个与其他形式的文化“杂交”的过程(Showalter,1991)。这种“杂交”并不是一种无条件的统一,而是保持个体特征条件下的优势互补。在多元文化的美国,非裔美国人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同时也吸收、汲取其他民族的精华。沃克在故事中寄予了其文化精神:美国非裔黑人所要传承的文化不仅是非洲文化,更有其扎根美国的文化。两种文化有机结合,融入在日常生活中,才具有绵长不朽的生命力,才能最终确立和捍卫历史记忆和文化身份。沃特对黑人传统文化的挖掘,对美国黑人女性文学,黑人文学以及整个美国文学都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档为【解读《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身份论-文档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837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
上传时间:2020-09-18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