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资料5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资料5

举报
开通vip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资料5新思路 新创意 新精神 中考化学综合计算考题赏析 1.自命题型计算考题 例1.(巢湖考题)我省发展钢铁产业有独天独厚的条件:马鞍山是全国最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之一,庐江有在全国都数得上的高品质的磁铁矿石,两地的交通也便利。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褐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3H2O)、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CO3)、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上述几种铁矿石中理论上最适宜炼铁的两种矿石为________,理由是_______...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资料5
新思路 新创意 新精神 中考化学综合计算考题赏析 1.自命题型计算考题 例1.(巢湖考题)我省发展钢铁产业有独天独厚的条件:马鞍山是全国最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之一,庐江有在全国都数得上的高品质的磁铁矿石,两地的交通也便利。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褐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3H2O)、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CO3)、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上述几种铁矿石中理论上最适宜炼铁的两种矿石为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请你利用下图中所提供的3个数据,自拟一道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并写出解答过程。 分析:铁矿石的选择应把握两点: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尽量不含或少含有害元素(不产生污染),编制计算考题,既要符合图景所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的意义,又要数据合理、准确无误。 解:(1)比较所给出的几种矿石可知最适宜炼铁的两种矿石为:(1)磁铁矿、赤铁矿,理由是铁的百分含量高,有害元素少,冶炼时所产生的污染少。 (2)图片展示的是高炉炼铁的过程,它暗示考生要制得56 Kg含杂质3%的生铁需含氧化铁80%的铁矿石的质量。 自拟题目:要制得56 Kg含杂质3%的生铁需要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多少千克? 解:设需要含Fe2O38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为x 解得x =97 Kg 答:制得56 Kg含杂质3%的生铁需要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97 Kg。 评析:本题积极尝试以课外的材料为试题背景,拓展试题的资源、丰富试题的形式。打破常规的命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解题,既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考查学生的文字功底,是命题上的一大创新。 2.反思推理型计算考题 例2.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刚和小勇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他俩将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盐酸,在蛋壳上很快就有许多小气泡产生,将收集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可判断,收集到的气体中含有      ; (2)实验过程和测定的相关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 小刚根据“蛋壳残渣质量为4.3 g”,求得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小勇根据“反应过程中减少的质量”(10 g+100 g-106.7 g=3.3 g)也求得了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请你写出小勇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3)小刚和小勇根据不同的数据求得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有明显差别,请你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 分析:利用所给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计算,但结论不同。 解:(1)根据气体的性质,可推知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2)残渣质量为4.3 g,则碳酸钙的质量为:10 g-4.3 g=5.7 g,其质量分数为:5.7 g/10 g×100%=57% 小勇的计算过程为: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3.3 g                     x:3.3 g = 100:44    x =7.5 g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g/10 g×100%=75% (3)小刚和小勇的计算结果有明显差别的原因可能是:小刚计算所用的蛋壳残渣可能未干燥,实际蛋壳残渣质量小于4.3 g;也可能是小勇计算所用的数据“3.3 g”中包含了反应过程中盐酸挥发了的氯化氢气体的质量,即实际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小于3.3 g  评析:通过对计算数据及计算方法的考查,考查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发散性,引导学生对计算结果进行反思,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提醒学生:化学实验应具有科学性和严密性、准确性。 3.字母数据讨论型计算考题 例3.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测定Cu-Fe合金、Fe-Zn合金和Fe-Al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一瓶未标明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必要的仪器。他们取其中一种合金的粉末5.6 g与足量该硫酸充分反应,经测定,产生了气体a g。请你参与讨论: (1)当粉末为Fe-Al合金时,a>________; (2)当粉末为Cu-Fe合金时,a<____________; (3)当________>a<________时,粉末可能是          。 分析:字母的取值不同,物质的组成不同,本题用极端假设法求解会更加方便、快捷。 解:(1)假设合金中铁的质量为5.6 g,则根据化学反应的方程式:Fe+H2SO4=FeSO4+H2↑可计算出此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2 g,同理可计算出5.6 gAl与足量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0.2 g,因此当粉末为Fe-Al合金时,a>0.2 g。 (2)铜不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因此当粉末为Cu-Fe合金时,a<0.2 g (3)假设合金中锌的质量为5.6g,根据化学反应的方程式:Zn+H2SO4=ZnSO4+H2↑可计算出此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17 g,而等质量的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2 g,因此当0.2 g>a>0.17 g时,粉末可能是Cu-Fe合金或Fe-Zn合金。 评析:用字母代替具体数据,化具体为抽象增加了试题难度,用讨论法解题则更好的考查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严密性。 4.数据短缺型计算考题 例4.晴晴同学为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杂质不与酸反应),向6.0 g石灰石样品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2 g。试计算: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1%) (2)若要计算上述反应所消耗盐酸溶液的质量,题中还缺少的一个数据是                 。 分析:本题第1个问题可带入数据进行计算,属于基础性题目,第2个问题则需围绕“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可求出盐酸中HCl的质量,要求盐酸溶液的质量,则必须知道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 解:(1)解:设6.0 g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 CO2↑        100                    44         x                     2.2 g        x = 5.0 g (2)题中还缺少的一个数据是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评析:此题让学生通过对所缺计算数据进行思考,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所需计算数据的来由和应用能力,从而提高考生对无数据计算考题和多余数据计算考题的数据处理能力,再次利用另一反应物的质量进行求解,开拓的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5.信息型计算考题 例5.某兴趣小组同学在一份资料中了解到:铜有CuO和Cu2O(红色)两种常见的氧化物。因为Cu和Cu2O均为红色,故他们猜测,在H2还原CuO所得的红色产物中可能含有Cu2O。 (1)该小组同学准确称取了8.0 g黑色CuO粉末放入大试管中,不断通入足量的H2,在加热条件下进行还原,如果产物只有Cu,其质量应为          。 (2)该小组在H2还原CuO时,当发现8.0 g黑色CuO粉末全部转变成红色时,停止加热,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6.8 g。此红色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以此推得Cu2O的质量为        。 (3)将(2)中所得的6.8 g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48.0 g过量稀盐酸(Cu2O与稀盐酸的反应为:Cu2O+2HCl=CuCl2+Cu+H2O),充分搅拌,除有红色固体外,还发现溶液变蓝。试计算此蓝色溶液中CuCl2的质量分数。 分析:本题是一道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考题,其信息为:CuO+2HCl=CuCl2+H2O;Cu2O+2HCl=CuCl2+Cu+H2O,解题时应把握好信息,并利用信息进行解题。 (1)8.0 g黑色CuO粉末中,铜元素的质量为6.4 g,即如果产物只有Cu,其质量应为6.4 g (2)结合(1)的结算结果可知该红色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为:6.8 g-6.4 g=0.4 g,以此推得Cu2O的质量为=3.6 g (3)设生成CuCl2的质量为x,生成Cu的质量为y。 所得溶液中溶液中CuCl2的质量分数: 评析:学生对Cu2O与水的反应比较陌生,把学生置于陌生的化学计算环境中,利用所给信息让学生进行计算,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新知识的应用能力,该题与化学式的计算相结合,突出了计算考题的综合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传统的命题方式将会受到严峻的挑战,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景、合作、实验探究等要素考查学生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人文性的综合性计算考题将会逐年增加,这也必将成为07年中考化学的命题趋势。 中考化学试题中与高中知识衔接分析与备考策略   1、与高中衔接典型试题例析   例1.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透明、澄清、略显蓝色。某同学取少量废水,加入过量的盐酸,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的滤液分成两份,一份滤液中加入稀硫酸,也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另一份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溶液。试回答:   ⑴用化学式回答:加入过量的盐酸,生成的白色沉淀是       ;生成的蓝色沉淀是     。   ⑵废水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填编号)   A.氯化物    B.硫酸盐    C.硝酸盐    D.碳酸盐   ⑶该同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了一个从废水中除去重金属离子的实验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如下[已知白色的Fe(OH)2固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可生成红褐色的Fe(OH)3]  ①金属X为                ,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为(写化学式)                。  ②B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              和               (填序号字母)。   A.K2CO3    B.Fe(NO3)2    C.MgCl2    D.Ba(NO3)2  ③第Ⅳ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该题对金属、酸、碱、盐的性质、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体育概论知识点下载名人传知识点免费下载线性代数知识点汇总下载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 的综合考查。这些知识点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以下简称义务教育课标)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高中课标)中的要求表述分别为: 义务教育课标中内容标准 高中课标中内容标准 ①知道常见的酸、碱、盐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②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并能解释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③能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和解释。 ①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实验:溶液中Ag+、CO32-、Cl-、SO42-等离子的检验。 ②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金属材料的重要作用。   本题以工厂废水处理的实际事实来设置情景,突出命题联系生产实际,体现了化学服务生产、服务应用的STSE新课程理念。(1)考查初中阶段两种不溶于水和酸的化合物AgCl、BaSO4。命题中没有直接提出Ag+、Ba2+的鉴定,由溶液呈蓝色可判定Cu2+存在,但还不能确定阴离子,而Cu(OH)2是不溶于水的蓝色沉淀。再由溶解性表规律分析得可溶性银盐就只有AgNO3,故可回答出(2);然后本题进入了金属、碱、酸、盐的综合考查方向。其推理过程为:   至此可得出(3)中X为Fe,固体为Cu、Ag、Fe三种混合物。②为Fe2+、Ba2+则选B、D。可顺序写出③的化学方程式Na2SO4 + Ba(NO3)2 = BaSO4↓+ 2NaNO3。本题实际上是考查离子Ag-+ 、Ba2+、Cu2+的鉴定和分离,这些知识点正好是高一化学教材必修1首先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科间的承接就体现知识内容承上启后的系统性。 答案:(1) AgCl    Cu(OH)2   (2)   C  (3)  ① Fe    Fe、Ag和Cu  ②  B   D      ③ Ba(NO3)2  +Na2SO4  ===  BaSO4↓+ 2NaNO3  例2.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某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确实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他们分别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两种装置。请回答:  ⑴照装置A挤压胶头滴管,可观察到U形管中的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甚至红墨水被吸入集气瓶中,原因是                ,化学方程式为                  。  ⑵按照装置B,把胶头滴管中的NaOH溶液挤入烧瓶中,松开铁夹,此时可看到的现象是                         。  ⑶现有石灰石、稀盐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等药品,同学们设计了一个制取CO2、并证明CO2确实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实验装置。请模仿右图的“图例”,在右图虚框中直接补画出完整的实验装置图。 图中试剂a是             ,能证明CO2确实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⑷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同学们双设计了如下方案: 取⑶实验后的NaOH溶液, 第一组同学滴加               ,现象为                 ;第二组同学滴加                      ,现象为                                   。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能证实CO2与Na溶液发生了反应。  ⑸通过本实验的探究,我们得到一个启示:保存氢氧化钠溶液时应该             。  分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为:CO2与NaOH的反应,和物理学中气压变化形成喷泉实验的理化综合。NaOH和CO2的反应,该知识点是历年来各地中考的重要考点。由于CO2和NaOH的反应既没有沉淀,又没有颜色变化,因此常设计密闭容器中的气体压强变化来初步说明反应的进行,由于气压减少引起的“喷泉实验”,它是高中教材的研究对象,在初中必须通过知识的相关引导才能出现;再对生成物进行分析,以确证该反应的进行,实际上主要是考查CO32-的鉴定,CO32-在初中是重要知识内容,在考查CO32-的鉴别时为开放性的思维设置多种方案,如采用盐酸、硫酸等酸液或加Ca2+或Ba2+等多种方法,以期培养学生开阔视野,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能力、多角度推理能力,最后归纳出保存NaOH的方法就更易了。体现了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也决定物质的贮存方法。 答案 :(1)压强减小,红墨水被大气压压入集气瓶  CO2 +2 NaOH === Na2CO3 + H2O       (2)   烧瓶中形成红色喷泉       (3)绘图石灰水   a不变浑浊          (4)稀盐酸    冒气泡    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5)密封保存  例3.为测定H2SO4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量,在下图的小烧杯中装入一定的NaOH,测量其温度;另取一定量的硫酸,测量其温度,并缓慢地倾入小烧杯中,边加边用环形玻璃棒搅拌。记录溶液温度的变化。甲、乙、丙三位同学准备选择以下试剂进行实验: 甲、乙、丙三位同学中,有两位同学选择的试剂是错误的。从溶液温度改变的因素考虑,指出错误的原因: (1)        同学错误的原因是                            ; (2)        同学错误的原因是                            。  分析:该题考查物质溶解热和化学反应(中和反应)的热效应。初中阶段涉及能量变化两个知识点,化学反应的吸放热现象和物质溶解的吸放热现象。NaOH固体、浓硫酸的溶解都能放出热量;NaOH与H2SO4的中和反应也引起热效应。在高中提出的中和反应热,要求定量的测定中和热的大小,而初中阶段只要求定性分析热效应的现象,不要求定量分析。这一点符合高初中化学标准的不同要求。同时突出控制变量的变化引起的不正确原因所在,学生只要能明确物质溶解热和化学反应(中和反应)的热效应,就可以较好的得出题解。 答案:(1)甲  NaOH固体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对测量产生误差  (2)乙  浓硫酸溶于时会产生大量的热,对测量产生误差。  2、中考复习备考策略  例4.在化合价、化学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专题复习中,设计了如下一道训练题:在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0   0      +1 -1 如:2Na +Cl2 === 2NaCl  反应前后,Na、Cl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1)请根据化合价是否变化进行分析,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2Mg +O22MgO           B.CaO+H2O === Ca(OH)2   C.2KClO32KCl+3O2↑      D.CaCO3CaO + CO2↑   E.H2 +CuO Cu + H2O        F.HCl + NaOH === NaCl + H2O   (2) 请根据上面的分析和推理,对四种反应类型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作出概括: 置换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    设计意图简析:本题以信息给予的方式提供题干。“用化合价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介于初中以“得氧失氧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比较具体)和高中以“电子转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抽象)的中间过度理论,并且通过金属钠和氯气反应的具体实例,只要学生能从例子中达到基本能理解“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这个题干,就能对上述六个选项进行具体分析并作出解答;接着要求学生将四种化学反应类型作出归纳,得出规律,符合从具体到抽象进化的认识规律。通过本题的解答,让学对初中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局部性有了了解,更对高中氧化还原反应有了更进一步的期待,希望能从反映思维方法和能力的延续性体现学科间的接轨。 答案:(1)A、C、E (2)是    可能    可能   否 在对元素周期表的专题复习中,设计了如下一道训练题:    例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名称是    ,位于    周期,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的原子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它与海水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该化合物属于            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核电荷数是      ;其离子符号为       ,若该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则该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      。   (3)一般来说,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        (填“< ”或“>”或“=”)4个;已知钾元素与钠元素在同一族,请预测原子序数为19的钾原子的电子层数是         ;金属钠和金属钾的化学性质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原因是            。   (4)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当x-y =8时,该粒子为           。  (5)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级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 A.NO和O2    B.CO和N2    C.SO2和CO2   D.PO43-和SO42-   (6)由表中信息可发现如下规律: ①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 ②                             ;③                              。  设计意图简析:本题设计从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初步认识至拓展认识入手:(1)认识元素的名称、周期、最外层电子数、判断离子化合物等简单知识点;(2)考查离子符号的书写和相对分子量的近似计算;(3)引导、归纳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的关系;(4)引导对粒子结构因变量改变的分析。这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推理分析能力,提升了知识层次;(5)以信息给予的方式供出学生未曾接触的高中的知识点——等电子体的概念。考查学生审题能力和信息迁移能力,学生只有能正确理解文字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也就能解决了;(6)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充分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该题可以说是对周期表认识的全方位考查。   答案:(1)氯   第三   得   NaCl   离子  (2)13   Al3+   14  (3)<  4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4)S2-   (5)B、D (6)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加(或同一纵行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左向右由金属元素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终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等)  2.3 分工合作,人人参与,资源共享  我校同科组的教师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多渠道搜集和分析信息,研读上述几本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书和其它资料,交流学习心得和看法。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以必修课程(A1、A2)为例,A1中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主题:主题1  认识化学科学,主题2  化学实验基础,主题3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A2中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主题:主题1  物质结构基础,主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主题3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这些课程模块中的教学内容都是初中化学五大主题中内容的延伸,现将其对比整理如下: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A1、A2) 科学探究                          化学实验基础          身边的化学物质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结构基础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我们根据初、高中课标主题、模块的对照,分别将各相对应的主题、模块分配给各位教师,要求各位教师在复习备考期间有针对性设计一至二份训练题,相互交换,达到分工合作,人人参与,资源共享,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中,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这一中考命题特点必定愈来愈突出。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加强自身理论水平、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的更新发展,同时也应注重对中考命题的研究和分析,在教学与备考中重视初高中知识的有效衔接,不仅可以使学生思维能力的触角伸得更长,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教学创造能力和研究能力的触角伸得更长。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拓展 在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体会从实验事实导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如图1)。 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热;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集气瓶中,至约占集气瓶内空间的1/5。 通过实验得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 实验时,燃烧匙里要盛入过量的红磷,红磷过量,足以使钟罩中密封的氧气反应完,使测得氧气的体积更接近空气中氧气的实际体积。这个实验还可推论出氮气不能支持燃烧;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可以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红磷燃烧后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使集气瓶中空气的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呢?导致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1)红磷的量不足;(2)瓶内氧气没有耗尽;(3)装置漏气(如塞子未塞紧、燃烧匙与橡皮塞之间有缝隙等),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4)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  该实验中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大于1/5,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是(1)点燃红磷后,插入燃烧匙时,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溢出。(2)实验开始时,没有夹或没夹紧止水夹。针对此实验可以展开如下拓展。  例题1.将足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在燃烧匙上点燃(或灼烧),分别放入四只图2所示装置的广口瓶中,立即塞紧橡皮塞,反应结束待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导管中水柱上升最少的是放入哪种物质的装置?(    ) A.铁粉      B.磷         C.木炭        D.镁 解析:铁粉、磷、镁在空气被点燃后,生成物通常呈固态,而木炭燃烧后,虽然消耗了氧气,但是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并且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全部溶解于水,所以导管中水柱上升最少的是放木炭。 例题2.某班同学用图3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①②③④  解析:根据本文开始所述内容可知,对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①②③④。  例题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  (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  )  A.蜡烛                B.红磷                 C.硫粉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4的两套装置, 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       。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    [分组实验] 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 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 mL) 组    别 1 2 3 4 5 6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20 21 19 20 22 18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  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                               。   [实验拓展]  (4)小组的同学做完实验后又尝试用木炭重新做了以上实验,发现水几乎没有进入集气瓶。经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如果事先在集气瓶内注入少量                   溶液来吸收                 气体,实验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5)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  (图5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解析:应该选择红磷,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红磷的用量应保证充足。两套装置中,比较合理的是A装置。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不能支持燃烧,不易溶于水。用木炭重新做以上实验,如果事先在集气瓶内注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澄清石灰水来吸收气体,实验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改进后的优点是,不需要加热,节约能源,装置密封,误差小。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还可以设计一些其他的相关实验来进行探究活动  例题4.右图6所示装置也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  A.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O2,生成固态的P2O5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解析 :若将红磷换成硫或木炭,由于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气体,会导致密闭容器中气体压强变化不明显,影响实验结论。红磷的量要过量,以耗尽氧气,但水位的上升高度并不与红磷的量有关,而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有关。该实验只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同时说明空气中主要含氮气和氧气,但并不能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   例题5.为测定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某同学设计了图7所示的实验,在一个耐热活塞的底部放一小块(足量)白磷(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温度为40 ℃),然后迅速将活塞下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              ;冷却至原来温度时,松开手,活塞最终将回到刻度   处,试回答白磷燃烧的原因                         。  解析:迅速将活塞下压,可以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至原来温度时,松开手,活塞最终将回到刻度4处;迅速将活塞下压,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达到40 ℃。 例题6.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了图8所示装置。 请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闭合电源开关,可以观察到白磷___________。 (2)装置冷却到室温,可观察到U型管内左侧液面_________。  (3)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还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两点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闭合电源开关,电阻丝发热,温度达到40℃时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装置冷却后,由于左侧中氧气被消耗,气体压强减小,水会在左侧中上升,且上升到1刻度处。该实验的目的就是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故实验结论应该与之有关。反应后剩余气体的性质可从实验过程中推知,如该气体与水接触但未被吸收,说明其难溶于水;该气体与火焰接触但未燃烧,说明其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例题7.某同学用右图所示的装置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空气连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5 cm处。已知生石灰与水反应能产生大量的热;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二个条件,一是有一定的温度;二是有充足的氧气。  ⑴向烧杯内加入适量水,与生石灰反应的目的是                        。  ⑵可观察到玻璃管内开始发生的现象:白磷(足量)             ,活塞向       (填“左”或“右”)移动。  ⑶实验结束,恢复到常温后,活塞应停在约        cm处,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解析:向烧杯内加入适量水,与生石灰反应产生热量,可以加热玻璃管内的白磷。白磷燃烧,发出白烟,后又逐渐熄灭。活塞向右移动,应停在约4cm处。可得出的结论是:  白磷燃烧消耗玻璃管内的氧气,氧气在空气中约占空气体积的1/5 。 例题8. 为粗略测量空气中O2与N2的体积比,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先关闭弹簧夹a,将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的灼烧后迅速插入大试管,接触试管底部的过量的白磷,然后立即塞紧橡皮塞。由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得多,因此反应很容易发生,可观察到大试管中产生大量的白烟。试回答以下问题: (1)试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图 10            P +           O2 ——          P2O5  (2)待试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 据此可证实空气中O2与N2的体积比大约为               。  (3)如果装置气密性不好,则测出的O2与N2的体积比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解析: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 待试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为,烧杯中的水通过导管进入大试管中,约占试管容积的1/5 ;据此可证实空气中O2与N2的体积比大约为1:4 ; 如果装置气密性不好,则测出的O2与N2的体积比将偏小。  化学考题中的“标签” 化学是一门源于社会、源于生活的自然科学。生产生活中商品中的“标签”,往往由于隐含了许多化学信息,在近几年的中考题中频频被作为考核化学知识的媒介。“标签”题也引起了许多化学教师的关注。近几年的中考中,有关标签的考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化学用语的考核 这类题的出现改变了以前对化学用语考核的生硬的模式。它结合了其他相关的化学知识(如以下例题中的溶液的组成、物质的用途等)进行考核,情意亲切,方式新颖,综合性较强。   1.右图表示一瓶氯化钾溶液,请按要求填写化学符号: (1)氯化钾中金属元素的符号     ; (2)其溶液中溶质的阴离子符号  ; (3)标出溶剂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 答案:(1)K(2)Cl—(3)—2 ] 饮用矿物质水 净含量350 mL 配料表:纯净水 硫酸镁  氯化钾 保质期:12个月 主要成分: 钾离子:1.0~27.3g/mL 镁离子:0.1~4.8 g/mL 氯离子:10~27.3 g/mL 硫酸根离子:0.4~19.5 g/mL   2.如图是某品牌矿物质水的标签,则:   (1)用离子符号表示其中的一种金属阳离子,一种阴离子       、     。   (2)矿物质水的主要成分是H2O,请说出其中“2”的含义                   。   (3)写出有MgSO4生成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 [ 答案:(1)Mg2+ 或K+ ,SO42- 或Cl-(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3)Mg(OH)2 + H2SO4 == MgSO4 + 2H2O ]     3.右图是某校实验室里一瓶药品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1)该物质的俗称之一是          。   (2)该物质属于        (选填:“氧化物”、“酸”、“碱”、“盐”)。   (3)该物质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的符号是        。   (4)请写出该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   [答案:(1)纯破(或苏打、面碱)   (2)盐   (3)Na+    (4)除油污(或洗涤、蒸馒头、制汽水等)]   二、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考核 这类题紧密联系生活中的食物或药品的标签,充分体现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通过试题进一步体会化学的有用性和实用性。   例1.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应注意营养均衡,膳食合理。   (l)有些青少年不爱吃蔬菜、水果,影响生长发育,这主要是由于摄入_____(填序号)不足而引起的。 ①维生素   ②油脂  ③蛋白质   (2)“××糕点”主要营养成分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该表回答。 ××糕 点 营养素                每100 g中含有 蛋白质              4.8 g 油脂               20 g 糖类               40 g β-胡萝卜素           1.8 mg 碳酸钙             400 mg   ①所含营养素中属于无机盐的是____,没有列出的一类营养素是_______。   ②正常情况下,人每日摄入的油脂不超过60 g,由此计算,每日食用该糕点最多不应超过____g。   ③糖类是人体所需______的主要来源。 [ 答案:(1)① (2)① 碳酸钙,水 ②300 g]    例2.右图是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1)这里的钙、铁、磷、锌指的是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等)。   (2)这袋奶粉中含蛋白质的质量为_______g。   (3)蛋白质是人体重要营养物质之一。除蛋白质外,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还有                       (写出两种即可)。   [ 答案:(1)元素  (2)75  (3)糖类、油脂等]    例3.(2007  肇庆市)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就会患坏血病,哥伦布探险时的许多船员就因此而死亡。右图所示为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部分。请你回答: (1)“Vc”中含有     种元素。 (2)若正常成人每天对“Vc”的最低需要量为60mg。 ①当“Vc”完全来自右图的“维生素C”,则每天至少服用    次; ②当“Vc”完全来自某种新鲜蔬菜(每1 000 g这种蔬菜含“VC”120 mg),则每天至少应食用这种蔬菜       g。 (3)取2片“维生素C”溶于水,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Vc”的溶液显     性;加热该溶液至沸腾,红色消失,表明“VC”受热时易被破坏,那么在烹调新鲜蔬菜时要减少“Vc”的损失,应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 [ 答案:(1)3   (2)①3   ②500  (3)酸  凉拌生食、或少加食醋、或不要高温爆炒、或不要煮过长时间(凡合理答案均给分)] 三、化学探究实验的考核 这类题利用有的标签被损坏、破损不全,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猜想、推测、探究。考题自然、灵活。   例1、右图是实验室里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液体,某同学对瓶中液体是什么物质做了如下猜想,你认为他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A.水         B. 稀硫酸      C.盐酸      D.过氧化氢溶液 [ 答案: C二  ]   例2、小兵同学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严重破损(如右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这瓶试剂可能是硫酸、硫酸钠、硫酸镁溶液中的一种。小兵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     物质 H2SO4 Na2SO4 MgSO4 溶解度/g 与水任意比互溶 19.0 39.0     小兵同学根据上述信息.分析认为此溶液一定不是         溶液。为确定其成分,该同学对此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假设】该溶液可能是                     。     【实验验证】 实  验  步  骤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 答案:Na2SO4   [提出假设]H2SO4溶液、MgSO4溶液、H2SO4溶液或MgSO4溶液(答对一种情况即可)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2)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锌粒 (3)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氧化铜 (d)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铜 (5)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碳酸钠溶液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锌粒表面有气泡产生 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蓝 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蓝 有气泡产生 该溶液是H2SO4溶液 或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该溶液是MgSO4溶液   说明: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答出一种且合理即可。]     例3、我市某初中SHARK探究学习小组学生为了探究该校化学实验室的一种黑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如右图所示)可能是什么物质,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发现问题]当把黑色粉末与无色溶液混合时即产生大量气泡。    [查阅资料]本校化学实验室常见的黑色粉末有氧化铜、二氧化锰、铁粉、炭粉等。   [提出假设]黑色粉末是               ,无色溶液是                   。(只写一种假设)   [设计实验]向盛有少许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无色溶液;用                法收集一试管气体;   [检验气体](写出操作方法)                      。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此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原假设                  。 [ 答案:假设一:MnO2;H2O2;排水集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O2;根据假设与检验的气体是否一致来判断成立或不成立。     假设二:铁粉;稀硫酸;排水(或向下排空气法);把收集满气体的试管移近酒精灯火焰(或把燃着的木条移近试管口);听到爆鸣声(或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H2;根据假设与检验的气体是否一致来判断成立或不成立。 ]   四、化学基本计算的考核 这类考核是利用很多物质的标签中通常具有物质的组成以及纯度、含量(质量)、质量分数等数字信息,要求学生应用这些信息进行相关的计算。这种题的关键是要找准标签中的数字信息才能进行正确计算。   例1、消化药片所含的物质能中和胃里过多的胃酸。某种消化药品的标签如图所示。医生给某胃酸过多的患者开出服用此药的处方为:每日3次,每次2片。试计算,患者按此处方服用该药一天,理论上可中和HCl多少毫克?(计算结果取整数)   [答案:解:设理论上可中和HCl的质量为x Mg(OH)2  +  2HCl  ==  MgCl2  +  2H2O                    58          73  2×3×250 mg     x                                     58:73=(2×3×250 mg):x                                         X=1880mg                                             答:理论上可中和1880mg的HCl  ]   例2、右图是实验室所用盐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计算: (1)欲配制14.6%的稀盐酸1 000 g,需用这种盐酸多少毫升?(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13 g锌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理论上可制得氢气多少克?        [答案:解:(1)设需用盐酸的体积为                 (2)设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                    INCLUDEPICTURE "http://www.pep.com.cn/czhx/jshzhx/kshmt/zhtfx/200806/W020080611577963048512.gif" \* MERGEFORMATINET                    65                    2                    13 g                                            ]      例3、(2007年潍坊市)我市北临渤海湾,是全国重要的产盐区。下图是某盐场生产并处理过的工业盐产品质量指标。某学习小组为了测定该工业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①取100 g该工业盐加热烘干,测得水的质量为3.36 g;②另取l00 g该工业盐溶于水中加入足量碳酸钠溶液得到碳酸钡沉淀1.97 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03=BaC03 +2NaCl)。求:     (1)100g该工业盐中含氯化钡的质量;     (2)通过计算,判断该工业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产品质量指标。(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答案:解:(1)设该工业盐中BaCl:的质量为x   BaCl2+Na2C03=BaC03 +2NaCl   208         197    x          1.97 g   208:197=x :1.97 g   x=2.O8 g   (2)10%该工业盐中氯化钠的质量=100 g-2.08 g-3.36 g=94.56 g   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x :l00%=94.56%>94.4%   答:(1)10%该工业盐中含氯化钡2.08 g   (2)该工业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符合产品质量指标。] PAGE 7
本文档为【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资料5】,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1157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11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小学语文
上传时间:2009-09-16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