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皮肌炎

皮肌炎

举报
开通vip

皮肌炎炎性肌病的诊疗进展历史回顾1886年德国医生Wagner报道并命名了多肌炎(polymyositis,PM) 1891年德国医生Unverricht报道皮肌炎(dermatomysitis,DM) 1935年把DM和PM联系在一起。流行病学研究PM/DM发病率为0.5—8.4/10万,成人男女发病率比为1:2.5发病高峰分布在10—15岁和45—60岁两个时期伴发恶性肿瘤者的平均年龄约为60岁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病者平均年龄为35岁儿童期发病以DM为主,男女比例接近。病因和发病机制环...

皮肌炎
炎性肌病的诊疗进展历史回顾1886年德国医生Wagner报道并命名了多肌炎(polymyositis,PM) 1891年德国医生Unverricht报道皮肌炎(dermatomysitis,DM) 1935年把DM和PM联系在一起。流行病学研究PM/DM发病率为0.5—8.4/10万,成人男女发病率比为1:2.5发病高峰分布在10—15岁和45—60岁两个时期伴发恶性肿瘤者的平均年龄约为60岁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病者平均年龄为35岁儿童期发病以DM为主,男女比例接近。病因和发病机制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可能是PM/DM的发病的诱因 遗传学易感因素:同卵双生子共患率、一级亲属的患病率较高。MHC-B8/DR3相关 由免疫介导的,以横纹肌为主要的靶组织,可以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分类 特发性炎性肌病 其他类型炎性肌病 多发性肌炎 肌炎伴嗜酸细胞增多症 皮肌炎典型皮肌炎无肌病性皮肌炎无皮炎的皮肌炎 骨化性肌炎 局限性肌炎 巨细胞肌炎 感染引起的肌病 儿童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 药物和毒素引起的肌病 肌炎伴发结缔组织病 肌炎合并恶性肿瘤 包涵体肌炎PM/DM发病机制不同血管和肌束膜周围以B细胞和CD4+T浸润为主肌内膜以CD8+T浸润为主肌组织病理PM病理特征多为肌纤维大小不一、变性、坏死、再生及炎细胞浸润免疫组化:MHC-Ⅰ类分子上调;CD8+T淋巴细胞浸润成灶性分布在肌纤维周围及肌纤维内; DM病理特征皮肤可出现液化和空泡变性; 肌肉束间隔及血管周围炎:以B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毛细血管床减少:纤维蛋白血栓和毛细血管闭塞密度减低、剩余的扩张; 束周萎缩是特征;PM/DM病理DMMAC在血管壁沉积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直接损伤,有CD4+T和B细胞参与,肌肉损伤前,小血管即出现内皮细胞肿胀,坏死,栓塞,管腔堵塞DM血管周围炎肌束周围血管壁上有膜攻击复合物(C5b-9)DM病理特点-束周萎缩DM正常DM病理特点-毛细血管床减少毛细血管床减少,剩余毛细血管管腔扩张正常肌肉PMCD8+T细胞识别肌细胞表面MHC-Ⅰ,分泌穿孔素和颗粒酶,损伤肌细胞PM所形成MHC-Ⅰ/CD8复合物多肌炎病理特点慢性炎细胞浸润,伴肌纤维坏死及再生无肌病性皮肌炎(ADM)具有皮肌炎特征性皮损,即Gottron征和眶周紫红色皮损(向阳性皮疹)皮肤活检HE染色符合皮肌炎的病理改变皮损出现至少2年,无肌肉肌无力、肌痛和吞咽困难症状肌酸磷酸激酶和醛缩酶至少2年无异常已被广泛认可;临床上不少见易并发ILD和内脏肿瘤-Euwer等(1991年)RichardDSontheimer.CurrOpinRheum1999,11:475无皮炎的皮肌炎短暂一过性皮疹或不确定性皮疹皮肤肌肉活检:有皮肤受累及典型DM肌肉病理常易误诊为PMDM/PM的临床表现肌肉病变对称性四肢近端肌肉,肌无力以近端明显。颈屈肌,脊旁肌,咽部肌,呼吸肌等亦可受累。晚期可出现肌萎缩面肌与眼外肌受累极少见50%患者肌肉有压痛罕见暴发型表现为横纹肌溶解,肌红蛋白尿,肾功能衰竭包涵体肌炎以远端肌为主。 呼吸系统胸膜炎及胸水—罕见呼吸肌受累—呼吸困难、吸入肺炎肺泡炎和肺间质病变1)进行性弥漫性肺泡炎:严重,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抗tRNA合成酶抗体,导致ARDS2)慢性肺间质病变:干咳,X线显示毛玻璃状、颗粒状、结节状和网格状改变,肺功能示限制性通气障碍DM典型皮疹Gottron皮疹;向阳皮疹;V区皮疹;披肩征DM:技工手,钙质沉着,皮肤异色症“手枪套征”(Holstersign)DM/PM辅助检查肌酶谱95%-99%患者有肌肉来源的酶活性↑CK、AST、ALT、LDH、醛缩酶(ALD) 肌酶改变与肌无力、肌电图和肌活检异常基本平行 肌酶升高在先,肌力改变常滞后3-10周; 肌力恢复正常时CK仍高:可能与细胞膜“漏”有关 少数患者活动期肌酶(特别是CK)可正常,DM比PM更常见肌电图EMG)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差示肌源性损害典型表现为低波幅,短程多棘波可有插入性激惹增强,出现正棘波,自发性纤颤波;以及自发性、杂乱、高频放电10%—15%患者EMG无明显异常晚期可出现神经源性损害,呈神经源性和肌源性的混合相肌炎特异性抗体(MSAs)抗Mi-2抗体:抗原220~240kDa核蛋白复合物,阳性率5~20%,多见于典型DM(特异抗体),提示病情轻,不易合并肿瘤,多有“V”形区和甲周红斑,对激素反应好,5年存活率90%。抗155/140和抗CADM-140:为DM特异性抗体,前者与恶性肿瘤有关,后者与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和快速发展的间质性肺炎相关 ArchDermatol.2011Apr;147(4):391-8.肌炎特异性抗体(MSAs)抗信号识别颗粒(SRP)抗体:阳性率<5%,见于重症PM,尤以合并肿瘤者多见,多以急性重型肌炎发病,黑人妇女多见,常有肌痛,活检有肌坏死,有心脏受累,对激素反应差,常需多种免疫抑制剂,5年存活率仅30%抗Jo-1抗体:抗原50kDa的组氨酰tRNA合成酶。对PM有高度特异性,阳性率18%~45%,与抗合成酶综合征相关(40%~60%出现间质性肺炎,多有非畸形性、非糜烂性关节炎,发热和雷诺现象),对激素反应较好,但病情持续,常需免抑剂,5年存活率60%肌炎相关性抗体ANA、RF、抗scl-70、抗SS-A、抗SS-B、抗PM-Scl、抗Ku、抗肌肉成分的抗体:肌红蛋白、肌球蛋白、肌钙蛋白、原肌球蛋白等,但均不特异DM/PM-ILDMRI多为对称性病变,T1等信号,T2高信号,提示肌肉水肿部位,可用于指导肌活检取材,评估治疗效果诊断和鉴别诊断2009ACR对诊断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探讨B&P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太低英国HelenLinklater等迄今为止有12个标准,6个很少用 分类标准 敏感性(95%CI) 特异性(95%CI) B&P(1975) 94%(77-99)     23%(6.0-54) Dalakas(1991) 100%(84-100) 58%(29-84) Tanimoto(1995) 90%(73-97) 23%(6.0-54) Targoff(1997)  94%(77-99)  62%(32-85) Dalakas(2003) 90%(73-97) 62%(32-85) ENMC(2004) 68%(49-83) 85%(54-97)*诊断标准(1975年Bohan和Peter)1. 对称性肢带肌和颈前屈肌无力2. 肌活检有肌炎的证据3.  血清肌酶升高,尤其是肌酸激酶4.  典型的肌炎肌电图表现5. 皮肌炎的典型皮疹:淡紫色眶周水肿性红斑;Gottron’s丘疹PM:确诊:符合所有1-4条;DM:确诊:第5及1-4条中任3条;Dalakas标准包涵体肌炎:空泡形成和淀粉样物沉积Lancet,2003,362(9388):971-82. 标准 PM DM ADM 肯定 可能 肯定 可能 肯定 肌病性肌无力 是 是 是 是 否 肌电图 肌源性 肌源性 肌源性 肌源性 肌源性或无特异性 肌酶谱 高(达正常50倍) 高(达正常50倍) 高(达正常50倍)或正常 高 高(达正常10倍)或正常 肌活检 MHC-I/CD8复合物,但无空泡形成 只有MHC-I表达,但无CD8浸润和空泡形成 束周或肌束膜或血管周浸润;束周萎缩 束周或肌束膜或血管周浸润;束周萎缩 非特异性或DM(亚临床型肌病) 皮疹或皮下钙化 无 无 有 未发现 有国际肌病协作组(ENMC)建议IIM分类诊断标准(2004)诊断要点(临床标准;血清CK水平、其他实验室标准)1.临床标准:包含标准:A. 常>18岁发作,非特异性肌炎及DM可在儿童期发作B. 亚急性或隐匿性发作C. 肌无力:对称性近端>远端,颈屈肌力>颈伸肌肌力D. DM典型的皮疹:眶周水肿性紫色皮疹;Gottron疹,颈部V型疹,披肩症排除标准:A. IBM的临床表现:非对称性肌无力,腕/手屈肌与三角肌同样无力或更差,伸膝和/或踝背屈与屈髋同样无力或更差B. 眼肌无力,特发性发音困难,颈伸肌力>颈屈肌力C. 药物中毒性肌病,内分泌疾病(甲亢,甲旁亢,低甲),淀粉样变,家族性肌营养不良病或近端运动神经病国际肌病协作组(ENMC)建议IIM分类诊断标准(2004)2.血清CK水平升高3.其他实验室标准A.肌电图检查:包含标准:(I)纤颤电位的插入性和自发性活动增加,正相波或复合的重复放电(II)形态测定分析显示存在短时限,小幅多相性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s)排除标准(I)肌强直性放电提示近端肌强直性营养不良或其他传导通道性病变(II)形态分析显示为长时限,大幅多相性MUAPs(III)用力收缩所募集的MUAP类型减少 B.MRI:STIR显示肌组织内弥漫或片状信号增强(水肿) C.肌炎特异性抗体.国际肌病协作组(ENMC)建议IIM分类诊断标准(2004)D.肌活检标准a.炎性细胞(T细胞)包绕和浸润至非坏死肌内膜b.CD8+T细胞包绕非坏死肌内膜但浸润至非坏死肌内膜不确定,或明显的MHC-I分子表达c.束周萎缩d.小血管MAC沉积,或毛细血管密度降低,或EM见内皮细胞中有管状包涵体,或束周纤维MHC-I表达e.血管周围,肌束膜有炎性细胞浸润f.肌内膜散在的CD8+T浸润,但是否包绕或浸润至肌纤维不肯定g.大量的肌纤维坏死为突出表现,,肌束膜浸润不明显.h.MAC沉积于小血管或EM见烟斗柄状毛细管,内皮细胞中管状包涵体不确定i.可能IBM表现:镶边空泡,碎片性红纤维,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j.MAC沉积于非坏死肌纤维内膜;免疫病理有关的肌营养不良 多发性肌炎国际肌病协作组(ENMC)建议IIM分类诊断标准(2004)诊断标准(PM)确诊PM:1. 符合所有临床标准,除外皮疹2. 血清CK升高3. 肌活检包括a,除外c,d,h,i拟诊PM(probablePM):1. 符合所有临床标准,除外皮疹2. 血清CK升高3. 其他实验室标准中的1/3条4. 肌活检标准包括b,除外c,d,h,i国际肌病协作组(ENMC)建议IIM分类诊断标准(2004)诊断标准(DM)确诊DM:1.符合所有临床标准2.肌活检包括c(束周萎缩)拟诊DM(probableDM):1. 符合所有临床标准2. 肌活检标准包括d或e,或CK升高,或其他实验室指标的1/3条国际肌病协作组(ENMC)建议IIM分类诊断标准(2004)诊断标准(ADM):1.DM典型的皮疹:眶周皮疹或水肿,Gottron征,V型征,披肩征2.皮肤活检证明毛细血管密度降低,沿真皮-表皮交界处MAC沉积,MAC周伴大量角化细胞3.没有客观的肌无力4.CK正常5.EMG正常6.如果做肌活检,无典型的DM表现国际肌病协作组(ENMC)建议IIM分类诊断标准(2004)可疑无皮炎性皮肌炎(possibleDMsinedermatitis):1. 符合所有临床标准,除外皮疹2. 血清CK升高3. 其他实验室指标的1/3条4. 肌活检标准中符合c或d国际肌病协作组(ENMC)建议IIM分类诊断标准(2004)非特异性肌炎:1. 符合所有临床标准,除外皮疹2. 血清CK升高3. 其他实验室指标的1/3条4. 肌活检包括e或f,并除外所有其他表现(血管周围,肌束膜有炎性细胞浸润;肌内膜散在的CD8+T浸润,但是否包绕或浸润至肌纤维不肯定) 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1. 符合所有临床标准,除外皮疹2. 血清CK升高3. 其他实验室指标的1/3条肌活检标准包括g,除外所有其他表现(大量的肌纤维坏死为突出表现,,肌束膜浸润不明显.) PM/DM的鉴别诊断包涵体肌炎(inclusionbodymyositis,IBM) 中年以上,男性多见。起病隐袭,进展缓慢 肌无力表现可累及近端和远端肌肉,可呈不对称性,无肌痛 CK正常或呈低水平升高 少见肺脏、关节累及,ANA偶可阳性,无MSA出现 EMG表现为肌源性损害或合并神经源性损害 病理:电镜下可见直径10—25nm的丝状包涵体 对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低反应性——治疗抵抗的肌炎应进一步 除外IBM 病毒引起的肌炎多为较轻、自限性且可完全恢复。流感、乙肝、柯萨奇、风疹病毒等。肌无力鉴别非对称性:废用性萎缩,重症肌无力,局灶性神经疾病(脑血管病,脊索和脊索根疾病,脱髓鞘病变,压迫性神经炎,单神经病/多发性单神经炎) 对称性受累 特异性分布:遗传性神经病,重症肌无力 近端:炎性肌病,代谢性肌病,内分泌性肌病,皮质类固醇性肌病,线粒体肌病,药物性肌病,HIV相关性肌病,Duchenne肌萎缩,重症肌无力 远端:外周多神经病,运动神经元疾病,重症肌无力鉴别诊断-肌营养不良症X连锁隐性遗传病,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基因突变引起,表现为缓慢进行的对称性骨骼肌无力和萎缩无肌压痛,早期腓肠肌及臀大肌假性肥大,之后进行性肌萎缩和无力MRI:T1WI及T2WI上均为高信号DM/PM为T2WI和压脂T2WI呈高信号)鉴别诊断-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CK升高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表现及肌肉病理(HE染色)与PM相似也可仅有CK升高而无肌无力表现鉴别诊断-无症状性CK升高104例病例:有55%(57例)确诊 第一位:糖原累积病 第二位:无症状或临床前期肌营养不良仍有45%用现有手段无法确诊: 特发性高CK血症Neurology,2006,66:1585-87可以引起肌病症状的药物 酒精 拉贝洛尔 氟伐他汀 环孢素 阿司匹林 肼苯哒嗪 普伐他汀 长春新碱 青霉素 依那普利 洛伐他汀 苯妥英钠 匹氨西林 氟卡胺 氯喹 丙戊酸 萘啶酸 乙胺碘呋酮 羟基氯喹 左旋多巴 依米丁 苯扎贝特 青霉胺 色胺酸 利福平 氯贝特 金盐 可卡因 酮康唑 非诺贝特 糖皮质激素 ε-氨基己酸 磺胺 依托贝特 达那唑 海洛因 甲氰米胍 吉非贝齐 甘草 烟酸 雷尼替丁 辛伐他汀 秋水仙碱 肉毒碱治疗一般性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 泼尼松1—2mg/(kg.d);严重者MP200mg以上;严重(ILD):大剂量甲强龙0.5-1g/d冲3d;病情(肌力和CK)控制后逐渐减量,注意个体化。用药到病情最大程度改善约需1—6个月,一般为2—3个月减至pred0.lmg/(kg.d)后仍需维持数月或数年,疗程一般不应少于2年。激素可引起肌病(CK不高),应与肌炎复发鉴别治疗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MTX10-15mg/w)和硫唑嘌呤(AZA,2mg/(kg.d))均须定期观察血象和肝功能情况 PM/DM中的激素抵抗和难治性PM/DM 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强化治疗:激素+MTX/AZA+CsA/CTX 大剂量静脉丙球冲击(IVIg) IVIg 对改善重症DM/PM的呼吸肌、吞咽肌受累有效 其他药物 氯喹(250—500mg/d)对DM皮损有一定疗效。 蛋白同化激素能促进肌肉蛋白合成,减少尿肌酸的排泄治疗反应(改善或治疗抵抗)激素治疗失败的可能原因病程过长老年患者重要脏器受累,如间质性肺疾病,心脏受累合并恶性肿瘤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如抗合成酶抗体阳性,抗SRP抗体阳性20-30%PM/DM患者对单一激素治疗12周肌力无改善应认为对激素无反应,应加用免疫抑制剂。激素治疗反应不佳的可能原因诊断是否正确?激素初始剂量是否充分?是否有激素性肌病?是否包涵体肌炎?是否合并肿瘤?DM易合并肿瘤,也仅累及近端肌,特点为:极度肌无力:休息时明显,开始活动时稍恢复,继续活动又下降肌肉易疲劳性影像学和血清学阳性陈晔,王国春.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8,12:493-495;ChionyH,etal.AnnRheumDis,2007,10:1345;Laurence,etal.Medicine,2009,88:91-97*合并肿瘤的危险因素危险性因素CD125/CA199均阳性抗140kd/155kd阳性发病年龄大,坏死性皮疹,甲周红斑,淋巴细胞计数高及C4低保护性因素肌炎特异性抗体阳性伴发ILD缓慢进展型激素性肌病特点轻度慢性非均匀性近端肌(主要为下肢)无力,常伴激素其他副作用肌痛:仅占1/3~1/2CK:常正常或轻微升高,尿肌酸增高EMG:可呈肌源性病变(少有纤颤波和正锐波,但有小碎波)病理:II型纤维萎缩和肌细胞坏死伴脂肪沉积I型肌纤维:慢收缩肌纤维,含大量粒线体,耐疲劳,含肌蛋白较多而色偏红II型肌纤维:快收缩肌纤维,粒线体少,糖原多,易产乳酸,含肌蛋白少色偏白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原则ArthritisRheum.2007May;15;57(4):694-702 药物 剂量 适应症 MTX 7.5-20mg/w 肌病;DM皮疹(起效快,6-8周);耐受性优于AZA;治疗抗合成酶综合征优于AZA AZA 2-3mg/kg/d 肌病(起效慢,6-8个月) MTX+AZA 用于MTX/AZA单用无效,联合应用优于静脉单用MTX难治性PM/DM的治疗 药物 剂量 适应症 IVIg 1g/kg/d×2d2g/kg/d×1d(每月1次) 肌病;DM皮疹,食管受累 MMF 1gBID 肌病;DM皮疹,ILD早期病变治疗 CTX 0.3-0.8/m2/M ILD诱导治疗,偶用于DM;对肌病无效 HCQ 0.2-0.4/d DM皮疹;对肌病无效 CsA 3-5mg/kg/d 肌病;ILD维持治疗;常用于MTX或AZA无效者难治性PM/DM的治疗IVIg:可预防膜攻击复合物的产生及其继发的组织损伤。用于激素、MTX和/或AZA均无效的患者,或不能耐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环孢素A:环孢素A对激素抵抗的间质性肺疾病可能有效,应用剂量为5-7.5mg/kg/d。环孢素有肝、肾、骨髓毒性,使用期间需密切监测肾功,使用最初几个月需监测血药浓度(100-200mg/ml)。难治性PM/DM的二线治疗CTX:对肌病无效,大部分专家认为CTX仅限于用于PM/DM合并ILD,尤其是爆发性ILD(如弥漫性肺泡损伤) MMF:对肌病,皮疹有效,是否对ILD有效尚有争议,可能对ILD早期病变有效 他克莫司:极少数研究表明他克莫司对难治性PM/DM合并ILD及抗合成酶综合征有效 血浆置换: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不一。生物制剂TNF-α拮抗剂 曾有报道认为对PM/DM有效 新近研究发现TNF-α拮抗剂不能使PM/DM患者获益,且可能加重间质性肺疾病及肌炎,并增加罹患严重化脓性感染及机会性感染的可能AnnRheumDis.2008;67:1670–7.ArchDermatol2010;146:780–4.其他治疗康复锻炼口服肌酸可改善DM/PM的肌肉功能维生素D①增加调节性T细胞活性②抑制IL-1,IL-2,IL-6,TNFα③抑制B细胞增生及抗体合成 AutoimmunRev2010;9:507–10.PM/DM预后不良因素年龄肺脏受累心脏受累吞咽困难恶性肿瘤血清肌酶特异性抗体阳性(包括抗Ro52,抗Jo-1抗体,抗SRP抗体,抗155/140,抗CADM-140抗体)CurrRheumatolRep.2012Jun;14(3):275-85.肺部病变ILD的治疗效果常不理想.初始治疗可用强的松60-80mg/d,分次服用 快速进展而无感染证据者可用激素冲击治疗(1g/d) 同时应尽早加IS如CTX,CsA,AZA.**
本文档为【皮肌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0.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DNSJDS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0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医药卫生
上传时间:2019-11-23
浏览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