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1年春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单元期中期末测试卷

2021年春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单元期中期末测试卷

举报
开通vip

2021年春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单元期中期末测试卷新科教版(2021年春)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目录教学计划2第一单元3第1课时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3第2课时种植凤仙花7第3课时种子长出了根12第4课时 茎和叶17第5课时 凤仙花开花了19第6课时 果实和种子22第7课时 种子的传播24第8课时 凤仙花的一生26第二单元电 路30第1课时 电和我们的生活30第2课时 点亮小灯泡32第3课时 简易电路35第4课时 电路出故障了38第5课时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42第6课时 导体和绝缘体45第7课时 电路中的开关48第8课时 模拟安装照明电路53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56第1课...

2021年春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单元期中期末测试卷
新科教版(2021年春)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目录教学计划2第一单元3第1课时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3第2课时种植凤仙花7第3课时种子长出了根12第4课时 茎和叶17第5课时 凤仙花开花了19第6课时 果实和种子22第7课时 种子的传播24第8课时 凤仙花的一生26第二单元电 路30第1课时 电和我们的生活30第2课时 点亮小灯泡32第3课时 简易电路35第4课时 电路出故障了38第5课时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42第6课时 导体和绝缘体45第7课时 电路中的开关48第8课时 模拟安装照明电路53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56第1课时 岩石与土壤的故事56第2课时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58第3课时 岩石的组成63第4课时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67第5课时 岩石、沙和黏土69第6课时 观察土壤72第7课时 比较不同的土壤74第8课时 岩石、土壤和我们772021年春季学期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周次课题课时备注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2.种植凤仙花223.种子长出了根4.茎和叶235.凤仙花开花了6.果实和种子247.种子的传播8.凤仙花的一生25第一单元复习261.电和我们的生活2.点亮小灯泡273.简易电路4.电路出故障了285.里面是怎样连接的6.导体和绝缘体297.电路中的开关8.模拟安装照明电路210第二单元复习2111.岩石与土壤的故事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2123.岩石的组成4.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2135.岩石、沙和黏土6.观察土壤2147.比较不同的土壤8.岩石、土壤和我们215第三单元复习216期末复习217期末复习218期末复习219期末测试2第一单元第1课时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课题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4学习目标1、科学概念(1)不同植物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2)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3)蚕豆种子的胚是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组成。(4)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2、过程与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1)收集种子,综合运用感官比较种子特征。(2)通过猜测、绘图、解剖等途径,观察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初步了解其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究种子奥秘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重点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特点难点解剖种子过程并对内部结构进行比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猜谜语:屋子红帐子中间坐着个白胖子(打一果实)2、“麻屋子”指花生的果皮,“红帐子”“白胖子”指的是花生种子的哪一部分呢?让我们一起探索种子的奥秘吧。猜谜语:花生回答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聚焦绿色开花植物,全世界共有20多万种,占植物界总数的一半以上。它们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种子有什么特征呢?二、探索(一)观察种子外形特征1、提出问题我们收集到哪些植物种子?种子的外部有怎么的特征?2、观察提示眼看:形状、颜色、大小手摸:软硬、光滑程度鼻闻:气味注意:有的种子有毒,在不了解情况下不要去品尝。3、种子观察记录4、这里有几种植物种子,你认识它们吗?(展示图片)明确:它们是:蚕豆、黄豆、花生、白扁豆、赤豆、稻谷、绿豆、黑芝麻。5、你能说说它们的不同点吗?明确:(1)颜色不同蚕豆和绿豆:绿色花生和赤豆:偏红色黄豆和稻谷:黄色黑芝麻:黑色白扁豆:白色(2)大小不同黑芝麻比较小,蚕豆比较大。(3)形状不同黄豆:圆圆的、饱满的蚕豆和白扁豆:扁扁的稻谷:细长的芝麻:有个尖尖角赤豆、绿豆和花生米:长圆形(4)光滑程度不同黄豆、赤豆、黑芝麻和绿豆:光滑花生、稻谷、蚕豆和白扁豆:粗糙6、种子的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明确:种子的外形都有种脐,有的在种子侧面,有的位于种子一端。其形状有圆形、椭圆形、卵形等。二、观察种子内部结构植物种子的外形看起来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内部是不是也是千差万别呢?1、你想象中的种子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把它画下来吧。2、解剖实验(1)实验材料:一粒干蚕豆、用水浸泡一天的蚕豆、镊子、放大镜(2)实验过程A、观察浸泡过与没有浸泡过的种子有什么区别?明确:浸泡后:种子变大、变软,种皮颜色变浅……B、探究种子的内部构造①用镊子小心地剥开种皮②再小心地将种子里的“豆瓣”分开,每部分尽量保持完整,摆放整齐③直接用眼睛或放大镜仔细观察,重点观察“豆瓣”连接处有什么④把看到的种子内部样子画在“实验记录单”的空白处注意:使用镊子时要小心!(3)我的观察蚕豆是由种皮和胚构成。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部分,它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所组成。种子萌发后,胚根形成植物的根,胚芽形成植物的茎和叶。3、其他种子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子?(展示黄豆、花生、白扁豆解剖图)明确:黄豆、花生、白扁豆等内部结构跟蚕豆相似,都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所组成。三、研讨1、不同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有什么不同之处?明确:①形状不同②大小不同③颜色不同……2、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明确: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相同之处是都有胚。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部分,它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所组成。3、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明确: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胚根发育成了根,胚芽发育成了茎和叶,子叶逐渐消失。四、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有一个描述花生果实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麻屋子是指花生的();红帐子是指花生的();白胖子是指花生的()。 A.果皮B.种子C.种皮D.胚E.胚乳F.子叶2、在观察绿大豆种子结构时,我们看到的外部长长的“豆芽”将来发育成植物的()A.根B.茎C.叶(二)判断题1.玉米种子和蚕豆种子一样都有两片子叶。()2.不同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3.浸泡过的种子皮容易撕下。()4.黄豆、花生的种子在水中浸泡一两天后,会变得更大更坚硬。()5.种子是有生命的,但种子的胚没有生命。()五、拓展提高:观察玉米种子把浸泡过的玉米种子纵向切开,滴一滴碘酒,会发现大部分变成蓝色,那是胚乳,没变色部分有胚根、胚轴和胚芽。(展示结构示意图)思考:玉米和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六、作业布置寻找不同植物的种子,做一幅种子贴画。温馨提示:先画轮廓,然后滴上胶水,粘上不同颜色的种子。回答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各种种子整理观察记录认识种子比较不同点比较共同点画出想象中种子的内部结构准备实验材料解剖观察交流结果观察交流讨论、归纳独立完成认真听提出课堂探究任务收集种子,综合运用感官比较种子特征。通过猜测、绘图、解剖等途径,观察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初步了解其作用。知识小结达标测评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兴趣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植物的种子,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但种子都是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第2课时种植凤仙花课题种植凤仙花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4学习目标1、科学概念(1)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的胚开始生长,这个过程叫做种子萌发。(2)播种的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3)制作种植杯便于观察种子的萌发。(4)制作植物变化观察计划,天天坚持观察。2、过程与方法(1)掌握播种的方法和过程,探究种子萌发条件。(2)制作种植杯,制定观察计划,坚持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勤于观察的良好习惯。重点掌握播种方法和过程,探究种子萌发条件。难点制定观察计划,坚持长期观察。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提问:世界上最大种子和最小种子有多大?明确:海椰子:重达1500g左右斑叶兰:1亿粒的重量才有50g种子或大或小,都是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能孕育植物的新生命。查阅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聚焦①我们种下一些种子,它们都能长成一株植物吗?②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③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记录植物生的生长变化过程呢?二、探索(一)播种种子1、工具与材料花盆、小石头、泥土、水、喷壶、凤仙花种子、小铲2、播种过程①先把一块小石头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土。②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洞,深度约1厘米,每个洞里放一粒凤仙花种子,再用土盖住洞口。③往花盆中浇一些水,直到土壤湿润,然后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3、 注意事项 软件开发合同注意事项软件销售合同注意事项电梯维保合同注意事项软件销售合同注意事项员工离职注意事项 ①选择籽粒饱满、没受伤的种子②选择肥沃土壤③一次性浇透水④放置温暖地方4、讨论(1)花盆底部为什么要放小石头?明确:①可减缓盆水的流速,使盆土不易过干。②有利盆土通风透气。(2)播种的种子为什么要放置温暖地方?明确: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花盆中播下的种子,不宜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要减少水分蒸发。(3)有什么办法能观察到种子在土壤中变化呢?(二)种植杯播种1、工具与材料卫生纸、透明杯、土壤、种子、水2、播种过程①透明中裹上一层卫生纸②在纸和杯壁之间放一粒种子③然后往杯中装土④浇适量的水⑤放置温暖的地方注意:适量是指土壤湿润,没有积水。(三)制定观察计划1、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表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明确:①植物名称②栽培时间③栽培地点④栽培方法⑤观察记录方法⑥观察记录内容2、可以参照下表制作三、研讨1、为什么要选择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播种?明确:选种选择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这样的种子发芽率高。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因而选种是很关键的一步。2、需要提供什么条件,种子オ能顺利萌发?明确:植物的种子获得了适宜的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后,胚就开始生长,这个过程叫做种子的萌发。3、我们的依据是什么?明确:播下的种子要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种子萌发需要水分播下的种子要放在温暖的地方——种子萌发需要温度花盆底部放一块小石头,有利于土壤透风透气——种子的萌发需要氧气4、怎样才能做好观察记录,了解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明确:小组分工明确,制定计划,坚持测量、记录、统计。四、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凤仙花的播种方法是()A.选种—放土—下种—浇水B.选种—下神—放土—浇水C.选种—放土—浇水—下种2.在往花盆里播种凤仙花种子时,把一块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装进细土。这样做是为了()A.使凤仙花的根不向下生长B.使风仙花的种子容易呼吸空气C.增强土壤的肥力(二)判断题1.我们不需要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也可以种好凤仙花。()2.先用开水浸泡过得种子更加容易发芽。()3.凤仙花播种得越深越好。()4.凤仙花种子的萌发时需要浇适量的水。()5.凤仙花最适宜生长环境是黑暗潮湿。()6.花盆底部有小孔,是为了让凤仙花种子萌发有更大的空间。()五、拓展提高:怎么筛选饱满的种子?将种子放入清水中,饱满的种子颗粒下沉,瘪粒、病粒等会漂浮在水面,只需捞出漂浮的种子就达到了选种目的。六、作业布置选带芽眼的土豆块、红薯块或天竺葵的枝条种到花盆里,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思考准备工具按步骤播种讨论交流准备材料与工具制作种植杯讨论制定观察计划研讨交流独立完成阅读资料明确课堂探究任务掌握播种方法和过程为了便于观察,学会制作种植杯学会制定植物变化观察计划,养成坚持观察良好习惯掌握播种选种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及其原因明确种子萌发条件明确怎样才能更好记录植物生长变化过程完成达标测评拓宽知识面注意观察不同类型种子的萌发过程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播种时要选择饱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学会制定植物变化观察计划,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第3课时种子长出了根课题种子长出了根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4学习目标1、科学概念(1)种子萌发时,根先长出来。(2)植物的根朝着有水的地方向下生长。(3)根有吸收水分、无机盐,固定植株的作用。(4)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不同。2、过程与方法(1)整理观察记录,描述种子萌发过程。(2)通过猜想、实验等途径,探索根的作用。(3)收集图片资料,了解根的不同形态。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严谨科学实验态度。(2)感受自然的神奇美丽。重点1、观察并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2、实验探索植物根的作用。难点了解根的不同形态:直根、须根、变态根、不定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种在种植杯中的种子和种在花盆中的风仙花种子,在水分充足、温度适宜、氧气足够的情况下,胚已经开始生长发芽。种子的发芽过程是怎样的?思考聚焦问题,明确探究任务讲授新课一、探索1:种子萌发1、观察种植杯中的种子,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提示:展示拍照记录或画图记录。2、我的观察记录(1)拍照展示(2)画图展示3、观察发现种子萌发通常是胚根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根;然后胚芽突破种皮向上生长,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逐步形成幼苗。幼苗就是种子的胚生长成的具有根、茎、叶的小植物。4、问题研讨1为什么种下的种子有些没有萌发,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明确:①没有足够的水分②种子已死了③温度太低④种子正在体眠二、探索2:根的作用1、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长出的是什么?明确:植物的根。2、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1)引导学生猜测。(2)实验探究A、实验材料1支试管、带根的新鲜植物、植物油、水B、实验步骤(1)将带根的新鲜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2)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3)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4)一天后,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5)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C、实验现象经过一天的时间,植物的茎、叶依然保持良好的状态;水面降到标记下面,说明试管中的水减少了。D、实验结论植物的根有吸水的作用。3、问题研讨2(1)种植杯中的植物的根,生长方向为什么不同?明确:根据根具有吸水性特点得知,植物的根是朝着水的方向向下生长。(2)根除了能吸收水分,还有固定植物的作用。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作为证据呢?明确:大树不易被风吹倒、小草不易拔出来……(3)花盆中种植凤仙花种子时,为什么土壤要肥沃?明确:植物的生长需要养分,根能从土壤中吸收矿物质(无机盐),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4、小结:根的作用◆吸收水分◆固定植物◆吸收养分三、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植物的根属于须根系的是()A.柳树B.葱C.芹菜2、如图,植物的根是由()发育而来的。3、植物的根具有()A.朝着阳光有水的方向生长B.朝着有水且向下方向生长C.朝着各种方向都可以自由生长,与水分和地球引カ无关(二)判断题1、绿色植物的根只有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这一个作用。()2、植物的根总会向着湿润的地方生长,是为了吸收水分。()3、根在土度里分布越广,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能力就越弱。()4、所有植物的根都一样。()5、我们平时吃的白萝卜是植物的根。()6、植物的根向哪个地方生长与种子放置的位置有关。()四、拓展提高:根的形态1、这两种植物根的形态有什么不同?明确:第一个:中间比较粗,周围比较细,称它为直根。第二个:根都比较细,像一把胡须,称它为须根。2、直根和须根特点直根:主根明显比侧根粗而长,从主根上生出侧根,主次分明。须根:根有些像人的胡须样,没有主根和侧根之分。3、直根系和须根系根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根系。如大豆、白菜、萝卜、芹菜、苋菜、菠菜、香菜。没有明显的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须根系。如小麦、葱、蒜苗、韭菜荞头、水稻、玉米。4、想一想:萝卜的根是直根还是须根?明确:仔细观察,萝ト上也长有许多小根,这些小根比较细小,也是一些侧根,所以萝卜的根是直根。萝卜的根是一种变态根。5、观察这三种植物的根生长在哪?明确:玉米和杨树的根生长在茎上,秋海棠的根生长在叶上。像这样由植物的茎、叶上发生的根,叫做不定根。6、指出下图中哪些是直根、须根、不定根?五、作业布置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不同。收集更多根的图片,说说它们在维持植物生存中发挥的作用。整理观察记录描述种子萌发过程交流自己发现研讨交流回答猜测实验探究研讨交流归纳独立完成观察比较认真听回答观察交流指出整理观察记录,描述种子萌发过程。通过猜想、实验等途径,探索根的作用。完成达标测评了解不同植物,根的形态不同。巩固课堂知识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种子萌发时先长出根,根朝着有水的方向向下生长。植物的根起着吸收水分、养分(无机盐),固定植株的作用。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也不同。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第4课时 茎和叶[教学目标]1.观察破土后的凤仙花生长过程,观察它的形态特征的变化。2.推测和证明茎和叶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的作用。3.体会到科学研究是艰辛的过程;激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科学研究的愿望。[教学重难点]1.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2.观察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茎和叶的作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植物叶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多媒体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学生准备:采摘生长了四周的凤仙花、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1.师:我们种植的凤仙花已经变成了幼苗,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重点交流一下前一段时间凤仙花幼苗生长变化情况。2.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3.师:破土而出的凤仙花,茎越长越高,叶也越来越多。茎和叶对植物生存分别有什么作用呢?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1)从小组成员栽培的凤仙花中选择生长状况最好的一株,观察它的形态特征。①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②数一数一株凤仙花上叶片的数量。③从不同角度观察凤仙花叶在茎上的分布情况。④画出凤仙花叶在茎上分布的样子。(2)推测茎和叶分别有什么作用。(3)想办法证明我们想法的正误。 茎的运输作用: ①取一段凤仙花的茎和装有红色水的杯子。 ②将凤仙花的茎放入杯中。 ③观察凤仙花茎的变化。 叶吸收阳光及蒸腾水分的作用: ①在凤仙花植株上选一片叶子,将这片叶子用黑色纸遮住,使它见不到阳光。3天后,观察被遮住光的这片叶子会发生什么现象。 ②选择一种叶片较大的植物,在叶子上套上一个干燥的塑料袋,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变化。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1)从不同角度观察凤仙花;(2)茎插入水杯中后,有什么变化?纵向切开、横向切开茎后,观察到什么现象?(3)被遮住光的叶子发生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套在叶子上的干燥塑料袋发生的现象说明了什么?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植物的叶子平展且在茎上交叉生长有什么好处?2.植物茎、叶对植物生存有什么作用?3.根据植物根、茎、叶的特征,推测适合植物生活的环境。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收集更多奇特的茎和叶的图片,了解这些植物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板书设计]茎和叶茎叶运输蒸腾纵切横切[课后反思]首先让学生对凤仙花的生长情况进行了交流。通过交流反馈,我发现学生对观察的过程记录不够。每个班级只有少数同学进行了全程记录,这也是让我感到苦恼的地方。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高度和叶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植株(茎)的高度,观察叶由中心向四周生长的分布形态。第5课时 凤仙花开花了[教学目标]1.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2.指导学生使用工具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解剖花。3.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探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凤仙花花开花落的过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为每组准备一株凤仙花或者一朵凤仙花、镊子、一张白纸。学生准备: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我们种的凤仙花植株已经花满枝头了!凤仙花的花是什么样的?它经历了怎样的花开花谢过程呢?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1)观察花的结构。摘一朵盛开的凤仙花或其他植物的花,观察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用镊子细心地从外到内将花的各部分撕下来,将它们分类排列在纸上。(2)用放大镜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各有什么特点。(3)找一些其他植物的花,观察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1)凤仙花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它由哪几部分组成的?(2)雄蕊、雌蕊各有什么特点?(3)各种植物的花有什么共同点?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雄蕊和雌蕊分别有什么作用?2.花的哪一部分将来有可能发育成果实?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1.试着为凤仙花进行人工授粉。2.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它们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传粉的过程。只有完成传粉,植物的花才能发育成果实。3.蜜蜂等昆虫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可以帮花朵传粉。[板书设计]凤仙花开花了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花粉 传粉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果实里面有种子[课后反思]本课的理论知识较多,学生学起来不容易记牢,因此我在本课中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形式,运用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如在讲解花的结构时,让学生解剖凤仙花,学生有真实的体验;在讲解“传粉和受精”时,请“小老师”上台讲解,使学生有新鲜感;活动多样化,能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他们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按新课标要求,还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渗透这方面的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爱护花、珍爱生命的态度。具体操作是:上课开始时给学生欣赏美丽的鲜花照片,再听美妙的音乐,欣赏花开的动态过程,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住了,情感也得到了熏陶;在上课结束时,让学生齐声朗读“当我们欣赏着美丽的花,品尝着香甜的果实,别忘了平时要注意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第6课时 果实和种子[教学目标]1.观察花凋谢形成果实以及果实生长变化的过程,观察果实的结构。2.比较不同植物的果实以及内含种子的异同点。[教学重难点]果实的生长变化,果实的结构和种子。[教学准备]授粉后的凤仙花、凤仙花果实、更多植物的果实。[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授粉后的凤仙花慢慢凋谢,逐渐形成了果实。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果实对植物来说有什么用呢?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1)轻轻挑开一朵凋谢了的凤仙花,观察花里面有什么。观察凤仙花植株上不同阶段的果实,比较它们的相同与不同。描述果实的生长变化过程。(2)摘下一个成熟的凤仙花果实,观察果实的结构,并数数果实中有多少粒种子。(3)观察更多植物的果实,比较它们的相同与不同。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1)凤仙花果实的特点在生长过程中有什么变化?(2)凤仙花果实由什么组成,内含多少粒种子?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果实都有果皮和种子,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2.一个凤仙花果实中有多少粒种子?一株凤仙花大约可以收获多少粒种子?结出这么多种子有什么意义呢?3.我们经常吃的食物哪些是果实,哪些是种子?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们种下了一颗凤仙花种子,又收获了许多种子!这些种子传播出去,在适宜的环境下又会长出许多株凤仙花,每株凤仙花又会结出许多种子。凤仙花的种族就是这样延续并壮大的![板书设计]果实和种子果实结构 果皮 种子[课后反思]本课设计了两个活动,引领学生从果实的生长变化和收获的种子的现象两个层面体会丰收的喜悦。在这两个活动中,一方面渗透科学讲求实证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用证据陈述观点的意识;另一方面引领学生学习使用观察记录的结果,培养学生整理信息资料、分析学习资料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第7课时 种子的传播[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2.明白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3.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教学重难点]1.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2.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分组:凤仙花、苍耳、蒲公英(莲蓬、樱桃等)的果实和种子。[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果实里面有种子。果实成熟后,就要把种子传播出去,在适宜的环境下,种子萌发长出新的植物。那么,植物是怎样将种子传播出去的呢?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1)收集一些成熟的凤仙花果实,用手轻轻捏它的果皮,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凤仙花是怎样将种子传播出去的。(2)观察苍耳的果实和种子,描述苍耳果实的外部特征。推测苍耳的种子是怎样被传播出去的。(3)观察蒲公英的果实,描述蒲公英果实的外部特征。推测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4)观察更多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推测它们是怎样传播种子的。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1)凤仙花果实和种子有什么特点,推测凤仙花的种子是怎样传播出去的?(2)苍耳果实外部有什么特征,推测苍耳的种子是怎样传播出去的?(3)蒲公英果实外部有什么特征,推测蒲公英的种子是怎样传播出去的?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植物有哪些传播种子的方式?它们的果实和种子分别有什么特点?2.植物将种子传播出去有什么意义呢?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根据果实和种子的特点,做一个果实模型,模拟种子的传播。[板书设计]种子的传播果实、种子的特征种子的传播方式:弹力传播 动物传播 风力传播 水力传播[课后反思]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很快说出风传播蒲公英,学生能很轻松地说出像降落伞,从而得出长得像蒲公英这样的植物都会用风来传播种子,引导学生明白植物种子的形状决定了它的传播方式。学生还知道动物传播苍耳。第8课时 凤仙花的一生[教学目标]1.用估算、制作统计图表等数学方法研究科学问题;通过整理观察记录,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2.明白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3.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4.激发学生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整理观察获得的信息,发现凤仙花生长的规律。2.明晰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一株硕果累累的凤仙花、一张大白纸、几张主要生长阶段的凤仙花照片。学生准备:个人的观察日记或观察记录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经过长达几个月的种植活动,我们亲历了栽培、管理的过程,观察、记录了凤仙花一生的生长变化。整理并分析我们收集的信息,我们有哪些新的收获呢?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1)展示并交流我们种植的凤仙花或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记录表。(2)将我们记录的不同时期凤仙花的图片,按生长变化的顺序排列起来。(3)根据我们的记录,完成下表。计算凤仙花从播下种子到结出新的种子需要多长时间。(4)根据记录的不同阶段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制作凤仙花高度变化统计图,分析凤仙花高度生长变化的规律。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1)根据凤仙花生长的变化,可以将其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可以将凤仙花植株分为哪几个部分?(2)凤仙花的生命周期大约是多长?(3)凤仙花高度生长变化规律是怎样的?3.交流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凤仙花生长的过程中,哪些现象可以说明水、阳光、空气、温度等影响植物的生长?2.成熟的凤仙花植株包括哪几部分?每部分有什么作用?3.凤仙花的生命周期是多长时间?运用我们的观察记录说明凤仙花生长变化的规律。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1.做一个凤仙花模型。2.了解更多植物的生长变化,与凤仙花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板书设计]凤仙花的一生1.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2.凤仙花植株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3.植物的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温度等条件。[课后反思]本课时根据实践记录的数据图表,探究凤仙花一生的生长规律。活动中,一方面渗透科学讲求实证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用证据陈述观点的意识;另一方面引领学生学习使用观察记录的结果,培养学生整理信息资料、分析学习资料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第二单元电 路第1课时 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目标]1.明白常见的电器用电的来源及电器的作用。2.讨论认知生活和学习中有关电的现象。3.注意生活中的用电安全。[教学重难点]电器用电的来源,用电的安全知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若干生活电器。学生准备:家庭电器的课外认识。[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通电后,电器就能工作,为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方便。我们对电有哪些了解?知道哪些有关电的知识?我们是怎样知道这些知识的?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讨论前,明晰讨论要点。(1)用讨论的方式记录我们对电的认识。(2)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由电源提供的,像电灯、电视机等是由发电厂供电;而像手机、石英钟等则是由电池供电。调查家中使用的电器。这些电器用的电来自哪里?通电后能做什么?2.讨论中,围绕问题展开交流。(1)我们学习生活中,电给我们带来哪些方便?(2)生活中电器电的来源怎么分类?电器各自的作用是什么?3.讨论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用电安全提示:1.墙壁插座内的电,是发电厂通过电网输送到各家各户的,一旦触及能引发事故、致人死亡,所以千万不能直接触摸!2.不能用插座中的电做任何实验!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只用干电池来做实验。3.不要靠近变压器以及断开或裸露的电线。当看到断开或裸露的电线时,要马上报告家长、老师或有关人员。[板书设计]电和我们的生活1.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由电源提供的。2.像电灯、电视机等是由发电厂供电;像手机、石英钟等都是由电池供电。3.安全用电:不能用插座中的电做任何实验;不要靠近变压器以及断开或裸露的电线。[课后反思]生活中用电的现象很多,本节主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思考,初步的对电器电源进行分类认识,总结各用电器的生活用途。这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的思考总结,应以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为主。同时要强调生活中的用电安全。第2课时 点亮小灯泡[教学目标]1.连接简单电路,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2.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2.知道小灯泡点亮的原因是电流流进灯丝。[教学准备]小灯泡、1.5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1.打开手电筒的开关,小灯泡就亮了,它是怎样亮起来的?2.如果有导线和电池,你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吗?用示意图表达你的想法。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1)观察小灯泡。找一找小灯泡的发光部位在哪里;想一想小灯泡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2)用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让小灯泡亮起来,并记录有哪些连接能点亮小灯泡,哪些连接不能点亮小灯泡。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1)小灯泡发光的是什么部位?灯泡的结构是怎样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2)怎样将导线和电池连接,小灯泡才能发光?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展示我们的实验记录,交流哪些连接能点亮小灯泡,哪些连接不能点亮小灯泡。2.分析那些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你认为电池和小灯泡怎样连接,小灯泡才能亮起来?3.你认为小灯泡是如何亮起来的?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干电池的金属铜帽端是正极,另一端是负极。当导线直接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而没有经过小灯泡时,就会造成短路。短路时,电池中的电会很快消耗完,并且电池还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甚至可能爆炸。所以,在实验中,要避免出现短路。[板书设计]点亮小灯泡1.小灯泡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两个连接点组成。2.干电池有正极(金属铜帽端)和负极。3.电流经过小灯泡灯丝时,称为通路;导线直接与电池 正负极相连,没经过小灯泡灯丝时,称为短路。[课后反思]我上《点亮小灯泡》一课时,在备课过程中有了新的发现和思考。首先是备课,重新研究教材,使我能准确把握好重点,找准研究点。《点亮小灯泡》一课,用导线连接小灯泡这一活动并不难,学生在活动操作中可以逐渐完成。但是为什么这样连接小灯泡就能亮,这是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知的关键,即深入地研究小灯泡的构造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所以在备课时,我将这一部分作为重点研究,制作了直观的课件,让学生观察理解帮助认知,效果很好。我在教学设计中,力图让学生经历从原来的概念到改进后的概念的思维发展过程。针对原来的概念的思考设计:在设计本教学案例时,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原来的概念不同这一个特点,进行了我的教学考虑。所以,导入部分我采取了最朴实的方法——让学生直接连接电路。因为,“点亮小灯泡”的操作就足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了。第3课时 简易电路[教学目标]1.明白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教学重难点]正确连接电路。准确认识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教学准备]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回顾我们是怎样点亮小灯泡的,小灯泡和电池的连接点在哪里,电流是如何通过小灯泡的。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电路是由什么组成的。我们能组装一个电路吗?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1)组装一个电路。为了发现电路更多的秘密,我们使用电池盒和灯座把电池和小灯泡固定下来,再进行观察。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一根导线,把电池安装在电池盒里。用连接电池盒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把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用导线把它和电池连接起来,使小灯泡亮起来。(2)在电路中安装开关。把开关连接到电路里,观察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与断的。(3)画电路连接图。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1)电池盒和灯座的作用是什么?(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灯座上的?导线怎么连?(3)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断的?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在电路中,电是持续流动的,你认为电流动的路径是怎样的?把你的想法用箭头在连接图中表示出来。2.我们已经发现电路是一个闭合的回路,在电路中哪些电器元件是必备的?如果我们将小灯泡换成小风扇或小电动机,会有什么现象?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板书设计]简易电路1.简易电路:电池、导线、用电器、开关。2.开关的作用:闭合开关,电流接通;断开开关,电流断开。[课后反思]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对于如何点亮小灯泡,学生已获得了一定的经验。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就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新的装置——小灯座和电池盒,用导线连接完整的电路。在使用这些装置建立电路,探索使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的过程中,学生将获得更多的建立电路的经验。根据这样的理念,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进行一个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比赛。在实验中发现,只用一根导线和电池点亮小灯泡不方便,于是引入电池盒和小灯座。接着让学生设计连接点亮一个小灯泡的电路,掌握电池盒、小灯座和导线的安装和连接方法,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形成一个简单电路的概念。第4课时 电路出故障了[教学目标]1.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2.明白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道),当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3.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2.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3.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能使我们更迅速地解决问题。[教学准备]每组小灯泡2~3个、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组装电路检测器的材料一套、电路检测器的挂图一张。[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1.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让学生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并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2.说明:小灯泡发光是因为在这个电路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板书:回路)3.提供一个出了故障的电路,并提出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动。(建议:教师可准备多个好的和坏的小灯泡、有电的和没电的电池等材料。)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1)电路的故障可能有哪些?如何进行检测?把我们的想法都记录下来。(2)做一个电路检测器。把简易电路中的开关拆除后,就形成了一个电路检测器。提示:每次检测前,先将两个检测头互相接触一下,看看小灯泡能否亮起来。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电器的电路。(3)每个小组检测一个有故障的电路,找出故障原因并排除。同时,将“电路故障检测记录表”补充完整。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1)为什么连接方法正确而小灯泡却不亮呢?引导学生来整理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2)还有其他方法查找电路中的故障吗?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交流检测情况。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出了故障,你是怎么知道的?又是怎么排除的?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利用课余时间,学生自主研究电路故障原因,并注意安全用电。注意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电器的电路。[板书设计]电路出故障了1.电路故障,电流中断。2.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小灯泡坏了;灯座松了,没有连上;电池没有电了。3.运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 检测前,先将两个检测头互相接触一下,看看小灯泡能否亮起来;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电器的电路。[课后反思]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此次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我以教材为载体,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在执教过程中,较好地体现了它的精神。一、亲历过程,主动探究。在这堂课中,我努力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验证,留有充分的时间去尝试、讨论、研究,调动学生全员参与、自主探究,让他们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而不是将学生的思维纳入教师的思维轨道,因为只有自己发现并学会的知识才是记得最牢固的。二、有效指导,规范检测。科学课堂的载体是一个个的活动,而活动的顺利开展有赖于教师的精心组织与指导。比如在教学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个故障电路之前,先让学生说说怎样才能把故障找出来。学生提出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检测有故障的元件,逐一检测,逐渐排除。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检测方案,如果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方法检测,也能检测出来。这种检测从表面上看似乎更加开放,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但我们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这个角度看,这种方法只是让学生在检测中演绎自己现有的探究水平,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没有更多的收获。如何引导学生规范科学地检测呢?我采用追问的方式,教会学生能够科学使用电路检测器。学生按照这样的引导去体验了,他们也初步学会了一种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这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来说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第5课时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教学目标]1.熟悉电路检测器的检测原理与方法。2.利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打不开的接线盒,以此为基础,初步掌握检测不可见的封闭电路连接方式的方法。3.根据检测结果,推测接线盒内部的连接方式,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1.电路检测器的检测原理的熟练掌握。2.根据检测结果推测内部连接方式。[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一个电路检测器、两个有四接线头的盒子(其中一个只有一组通路,另一个有三组通路)、实验记录单、一节电池(配电池盒)、一个小灯泡(带灯座)、几根导线。[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在一个真正的电路中,各个部件都是以不同的方式连接的。如果看不到电路,我们能知道各个部件是怎样连接的吗?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检测一个打不开的接线盒,并推测它的内部是怎样连接的。(1)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接线柱之间是通路还是断路,记录检测结果。(2)推测接线盒内部是怎样连接的,说说推测的依据是什么。检测电路前,先将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以检测它能否正常工作;为保证检测的准确性,需检测两次。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我们如何知道接线柱之间是通路还是断路?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下表是一个接线盒的检测记录,你能用示意图说明接线盒内部是怎样连接的吗?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如果是5个或6个接线柱的接线盒,怎样才能毫无遗漏地检测任意两个接线柱之间的通断情况?[板书设计]里面是怎样连接的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接线盒:①先将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②检测两次。[课后反思]出示一个四头接线盒,让学生小组进行检测和记录,然后小组讨论推测内部是如何连接的。将推测结果画出来,然后小组进行汇报,说出理由。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第6课时 导体和绝缘体[教学目标]1.认识到有的物体易导电,这样的物体叫作导体;有的物体不易导电,这样的物体叫作绝缘体。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2.根据检测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3.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教学重难点]1.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2.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判断物体的导电性。[教学准备]为每个小组准备: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铅丝、铝丝(易拉罐)、铁丝、卷笔刀、硬币、导线、插座、20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在连接电路时,我们为什么要把导线两端的塑料包皮剥开?哪些物体容易让电流通过,哪些物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我们可以借助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物体的导电性。 选取身边的20种物体,用电路检测器分别检测它们的导电性,并记录下来。(1)先检查电路检测器能否正常工作。(2)预测被检测物体能否使小灯泡亮起来。(3)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物体的两端,检测物体的导电性,做好记录,并与预测进行比较。(4)将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物体放在一边,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放在另一边。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异同吗?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1)你预测被检测物体能否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认识依据是什么?(2)导体与绝缘体的异同点在哪里?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整理检测记录。在检测的物体中,哪些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哪些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我们对物体导电性的预测与实际的检测结果相同吗?我们检测的结果都一样吗?2.我们通常将那些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将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在检测的物体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3.下图中这些物品的哪些部分是用导体材料制成的,哪些部分是用绝缘材料制成的?为什么这样选用材料?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安全提示:在潮湿的空气中或较强电流下,人体、自然界中的水和大地等都将成为导体。如果我们触及了家中使用的电路,电流就会通过人体而危及生命。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电器的绝缘部分,不能触摸导体部分,还要注意不要把水溅到电器上。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2.描述绝缘材料的用处,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提醒学生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安全用电。3.概括: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在人们不需要的地方阻断电流。[板书设计]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3.在潮湿的空气中或较强电流下,人体、自然界中的水和大地等都将成为导体。[课后反思]从课堂上的反馈情况看,导体与绝缘体这两个科学概念学生以前可能都听说过,但是在认识上是比较模糊的。学生在以前的探究活动中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为什么导线的外面用塑料皮,而里面用铜丝?为什么小灯座、电池盒的有些部分用铜来做,有些部分用塑料来做?教材通过用电路检测器去检测20种(甚至更多)物体能不能使小灯泡发亮(在检测前让学生先作出预测,并强调重复几次)的实验,凸显了探究活动的价值,强调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生成概念、内化概念。如果说起初的概念是模糊的话,那么,活动后的概念将是深刻的、影响深远的。第7课时 电路中的开关[教学目标]1.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2.通过实验确切地认识到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3.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清楚开关的制作材料以及材料的作用。[教学准备]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块软木块(或橡皮)、两个图钉、一个回形针、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一个电池盒、一节电池、若干导线、红灯、绿灯和黄灯各1个。[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生活中,我们能安全、方便地使用各种电器,是因为有一个重要的元件控制着电流的通和断,这个元件就是开关。那么电路中的开关是怎样控制电流通与断的呢?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制作前,明晰制作方法。(1)观察小开关。这个开关的制作使用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有什么作用?把这个小开关连接到电路里,观察开关是怎样控制电流的通与断的。(2)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开关。想一想,这些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与断的。(3)做个回形针开关。像图中那样,用小木板、回形针和图钉做一个简易小开关。①把回形针伸开放在木板上,用笔在伸开的回形针两端各描一个点作为标记。②先把一枚图钉固定在木板的一个描点上,再用图钉把回形针大的一端固定在木板的另外一个描点上。③把回形针开关连接到电路中,看看它能不能控制小灯泡的亮与不亮。2.制作中,围绕问题展开讨论。(1)开关主要分几部分?各部分作用是什么?对应需要什么特性的材料?(2)回形针开关由哪些材料组成?各部分起什么作用?3.制作后,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闭合开关,接通电流,小灯泡亮;断开开关,断开电流,小灯泡灭。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回形针开关是怎样控制电流的通与断的?2.你还能用其他的材料和方法做一个小开关吗?你是怎样制作的,你的小开关有什么特点?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将红色、绿色玻璃纸分别包在小灯泡外面,并将它们与电池、导线、回形针开关连接起来,做成红绿灯。试着用我们制作的回形针开关控制这组红绿灯。如果想在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中间再亮起一盏黄灯,应该怎么办?[板书设计]电路中的开关1.开关:连接或断开电流的控制元件。2.开关是导体、绝缘体共同组成的。3.开关种类: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活动开关等[课后反思]开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极其平常的物品,学生也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和使用到。对于“做个小开关”理论上讲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事实上,学生虽然经常接触,却很少有知道它的制作方法的,更没有学生关心过它的原理和运用。所以,在教授本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了解玩具灯里的开关原理,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玩具灯的开关是怎样控制电流通断的。学生不断地按动着开关,进行着深入的观察,“开关按下去,铜片接触,电流连通,小灯泡亮了”“开关往上松,铜片分开,电流断开,小灯泡不亮”,学生交流着自己的观察成果,对小开关的作用有了更具体的了解。把生活中平常的东西,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并了解知识,掌握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由于手电筒开关的内部不容易观察,所以我选择了学生都熟悉的玩具的开关。我们还可以利用其他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小型用电器﹐但一定是好拆卸,能看清内部构造的。接下来我鼓励学生通过我提供的各种材料,分小组自主交流讨论设计制作小开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主,独立观察讨论,集体汇报交流。再接下来就是制作红绿灯交替变亮的开关了,有了前面的制作经验,学生的活动进展飞快,很多小组都完成了开关的制作。但有一个问题,其他小组大多做成的都是红绿灯串联的电路,而且开关也并没有起到交替控制的作用。这时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并没有让犯这样典型错误的同学修改他们的电路。我认为这节课我的教学重点解决得合理,教学难点解决
本文档为【2021年春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单元期中期末测试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大浪淘沙
一线教师,区级兼职教研员
格式:doc
大小:8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小学科学
上传时间:2021-03-11
浏览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