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面肌痉挛的护理

面肌痉挛的护理

举报
开通vip

面肌痉挛的护理面肌痉挛的护理面肌痉挛面肌痉挛的概述面肌痉挛的临床表现面肌痉挛的术前及术后护理面肌痉挛的锻炼方法概述面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是指一侧面神经所支配的肌群不自主、阵发性、无痛性抽搐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多见于中年发病,男女性别之比2:3。高反应性功能障碍综合症的一种为第Ⅶ对脑神经支配由眼轮匝肌开始,面部表情肌和口轮匝肌又称面肌抽搐或半颜面痉挛症状面肌痉挛即面部一侧抽搐,精神越紧张、激动痉挛越严重。初期症状为眼睑跳动,不易引起重视,过一段时间病灶形成,发展成为面肌痉挛,连动到嘴角,严重的连带...

面肌痉挛的护理
面肌痉挛的护理面肌痉挛面肌痉挛的概述面肌痉挛的临床表现面肌痉挛的术前及术后护理面肌痉挛的锻炼方法概述面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是指一侧面神经所支配的肌群不自主、阵发性、无痛性抽搐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多见于中年发病,男女性别之比2:3。高反应性功能障碍综合症的一种为第Ⅶ对脑神经支配由眼轮匝肌开始,面部表情肌和口轮匝肌又称面肌抽搐或半颜面痉挛症状面肌痉挛即面部一侧抽搐,精神越紧张、激动痉挛越严重。初期症状为眼睑跳动,不易引起重视,过一段时间病灶形成,发展成为面肌痉挛,连动到嘴角,严重的连带颈部。分类原发型面肌痉挛:在静止状态下也可发生,痉挛数分钟后缓解,不受控制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只在做眨眼、抬眉等动作产生病因血管因素1875年报道了一例面肌痉挛病人行尸检时,发现面神经部位存在有“樱桃”大小的基底动脉瘤。血管因素中以小脑前下动脉及小脑后下动脉为主,小脑上动脉次之。病因非血管因素桥脑小角(CPA)的非血管占位性病变,如肉芽肿、肿瘤和囊肿等因素亦可产生面肌痉挛。病因①占位导致正常血管移位。②占位对面神经的直接压迫;③占位本身异常血管的影响如动静脉畸形、脑膜瘤、动脉瘤等临床表现中年女性多见,初发者多为一侧眼轮匝肌不由自主抽搐、阵发性,病情进展,波及同侧面部其他肌肉,口角抽搐最为显著,严重者累及同侧颈阔肌,但额肌较少累及。临床表现抽搐的特点抽搐的程度轻重不等,为阵发性、快速、不规律的抽搐持续时间初起抽搐较轻,持续仅几秒,以后逐渐处长可灰数分钟或更长,而间歇时间逐渐缩短,抽搐逐渐频繁加重。严重者呈强直性,致同侧眼不能睁开,口角向同侧歪斜,无法说话,临床表现常因紧张、劳累、面部过度运动使抽搐加剧,但不能自己控制抽搐发作,睡眠后症状消失。多为单侧发病,部分患者伴有面部疼痛或头晕、耳鸣,长期面肌痉挛可出现同侧面肌肌力减弱,晚期可伴有同侧面瘫。痉挛强度分级0级:无痉挛; 1级:外部刺激引起瞬目增多或面肌轻度颤动; 2级:眼睑、面肌自发轻微颤动,无功能障碍; 3级:痉挛明显,有轻微功能障碍; 4级:严重痉挛和功能障碍辅助检查1.头颅CT、MRI2.脑血管造影。3.病变侧面肌肌电图检查治疗1.药物治疗2.手术治疗3.肉毒素注射4.其他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各种抗癫痫、镇静、安定剂等药物,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地西泮等,对少数患者可减轻症状,同时配合维生素B1、B12肌内注射效果更好。手术治疗1.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主要和首选方法,属面神经非损伤性手术,最大优势是既能解除面肌痉挛,又不造成面神经功能障碍。2.其他手术方法:包括面神经主干或部分神经束切断、药物封闭、面神经干射频治疗、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等。案例:基本资料姓名:李改红性别:女年龄:43岁既往史:体健过敏史:无现病史:缘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面部抽搐,每次持续20秒,无头晕头痛四肢无力等不适症状,于2015-09-0308:38入院。查体:体温36.1脉搏7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5/88mmHg意识清楚,双侧瞳孔正大等圆2.5MM,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主要护理问题自我形象紊乱:与面肌痉挛有关焦虑:与担心手术、疾病的预后有关护理目标患者能够主动应对自我形象的变化,改善或恢复自我形象。患者的焦虑程度减轻,情绪稳定。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心理护理长期不自主的面容常影响人际交往,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心理压力。护士应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详细解释手术目的、方法及术后注意事项,解除患者的心理疑虑,增强信心,正确认识和接受手术。术前准备术前准备(9.3—9.5)1.查血常规、生化、血凝五项、输血前九项、血型2.头颅MRI检查3.查心电图、胸部X线4.备血5.禁食水6.充足休息7.术日晨备皮备皮范围:耳后向上、向后、向下各10cm,术后护理体位与活动饮食护理健康宣教术后护理常规全麻后护理常规伤口观察及护理各管道观察及护理疼痛护理基础护理全麻后护理常规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反射,特别注意呼吸、血压的变化,警惕颅内高压的发生伤口观察及护理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若有应及时通知医生并更换敷料术后第7伤口拆线换药各管道观察及护理输液管保持通畅,留置针妥善固定,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尿管护理按尿管护理常规进行,一般术后第1天可拔出尿管,拔管后关注患者自行排尿情况基础护理做好口腔护理、尿管护理、定时翻身体位与饮食护理术后24小时内要绝对卧床,即此期间内不可坐起或站立,大小便要在床上进行术后6小时不能垫枕头,可适当翻身或活动身体,家属可帮助患者被动活动四肢,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术后24小时后,可将床头适当摇高一些,若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需要立即躺平,反复将床头摇高和放平,患者逐渐适应后,可在家属的搀扶下下床活动。手术6小时后可以给患者喂水,12小时后可进一些流食,注意食盐和纤维素的补充,注意调味以增加患者的食欲,但是要注意少进鲜奶、豆制品等容易产气的食品恢复良好的患者,一般术后7~10天可出院,注意加强随访即可。常见并发症伤口感染脑脊液漏听力下降或丧失周围性面瘫伤口感染的护理血培养使用抗生素药物监测体温变化脑脊液漏的护理绝对卧床休息按无菌伤口处理禁止鼻饲、鼻内滴液和鼻腔吸痰等操作保持鼻部清洁听力下降的护理使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避免噪声刺激病情稳定后可行针灸、理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氯霉素眼药水滴眼红霉素眼药膏保护眼部病情稳定后可行针灸、理疗*面瘫的表现:术侧面部麻木,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嘴角向健侧歪斜。锻炼方法努嘴训练  努嘴主要靠口轮匝肌收缩来完成。进行努嘴训练时,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努嘴,努嘴时要用力。口轮匝肌恢复后,患者能够鼓腮,刷牙漏水或进食流口水的症状随之消失。训练努嘴时同时训练了提上唇肌、下唇方肌及颏肌的运动功能。耸鼻训练  可促进压鼻肌、提上唇肌的运动功能恢复。有少数患者不会耸鼻运动,在训练时应注意往鼻子方向用力锻炼方法抬眉训练  抬眉动作的完成主要依靠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在失用型、轻、中度病变型面瘫中,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功能最容易恢复。可嘱患者上提健侧与患侧的眉目,有助于抬眉运动功能的恢复。鼓腮训练  鼓腮训练有助于口轮匝肌及颊肌运动功能的恢复。鼓腮漏气时,用手上下捏住患侧口轮匝肌进行鼓腮训练。患者能够进行鼓腮运动,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口轮匝肌及颊肌的运动功能可恢复正常,刷牙漏水、流口水及食滞症状消失。锻炼方法闭眼训练  闭眼的功能主要依靠眼轮匝肌的运动收缩完成。训练闭眼时,嘱患者开始时轻轻地闭眼,两眼同时闭合10~20次,如不能完全闭合眼睑,露白时可用示指的指腹沿着眶下缘轻轻的按摩一下,然后再用力闭眼10次,有助于眼睑闭合功能的恢复。出院宣教出院宣教
本文档为【面肌痉挛的护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婷婷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一直担任班主任。
格式:ppt
大小:5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21-03-09
浏览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