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测绘项目管理相关知识

测绘项目管理相关知识

举报
开通vip

测绘项目管理相关知识第二部分测绘项目管理目录1第二部分测绘项目管理2第9章测绘项目合同2§9.1合同内容3§9.2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违约责任3§9.3成本预算4测绘项目合同单项选择题4测绘项目合同多项选择题5第10章测绘项目技术设计5§10.1测绘技术设计基本规定6§10.2测绘技术设计书的主要内容7§10.3专业技术设计书的主要内容和编写要求17§10.4设计评审、验证和审批18测绘项目设计与组织单项选择题20测绘项目设计与组织多项选择题21第11章质量管理...

测绘项目管理相关知识
第二部分测绘项目管理目录1第二部分测绘项目管理2第9章测绘项目合同2§9.1合同内容3§9.2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违约 责任 安全质量包保责任状安全管理目标责任状8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幼儿园安全责任状占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3§9.3成本预算4测绘项目合同单项选择题4测绘项目合同多项选择题5第10章测绘项目技术设计5§10.1测绘技术设计基本规定6§10.2测绘技术设计书的主要内容7§10.3专业技术设计书的主要内容和编写要求17§10.4设计评审、验证和审批18测绘项目设计与组织单项选择题20测绘项目设计与组织多项选择题21第11章质量管理体系21§11.1ISO9000族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基础知识24§11.2测绘单位标的组织与实施贯彻26§11.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27§11.3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认证28§11.4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持续改进28测绘项目质量控制单项选择题30测绘项目质量控制多项选择题32第12章测绘项目的组织与实施32§12.1测绘项目的组织32§12.2测绘项目的实施管理33第13章测绘安全生产管理33§13.1测绘生产作业人员安全管理37§13.2测绘生产仪器设备安全管理39§13.3地理信息数据安全管理44测绘安全生产管理单项选择题46测绘安全生产管理多项选择题48第14章测绘技术总结48§14.1测绘技术总结基本规定49§14.2项目技术总结的主要内容49§14.3专业技术总结的主要内容和编写要求60测绘技术总结单项选择题62测绘技术总结多项选择题64第15章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64§15.1检查验收的基本概念和术语64§15.2测绘产品检查验收基本规定65§15.3测绘产品检查验收工作的组织实施66§15.4主要测绘产品的质量元素及检查验收方法79§15.5测绘成果质量检查报告编写79测绘项目管理模拟试题第9章测绘项目合同§9.1合同内容  按照《合同法》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所以测绘合同的制定应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来对合同的各项条款进行规约,应当遵循公平原则来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且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合同的条款: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合同内容:测绘范围、测绘内容、测绘技术依据质量标准、工程费用及支付方式、项目实施进度安排、甲乙双方的义务、提交成果及验收方式、其他内容9.1.1测绘范围测绘项目是针对特定的地理位置和空间范围展开工作的。必须明确:工作地点、地理位置、测区边界及覆盖的面积测绘范围、测绘内容和技术依据和质量标准构成了对测绘合同标的完整描述。9.1.2测绘内容合同中的测绘内容:测绘种类、等级、数量及质量。9.1.3技术依据和质量标准包括:A测绘项目的实施过程和所提交的测绘成果必须按照国家的相关技术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或规程)来执行,需依据这些规范及规程来完成测绘生产的过程控制及质量保证。B另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是约定测绘工作开展及测绘成果的数据基准,包括平面控制基准和高程控制基准。9.1.4工程费用及其支付方式  合同中工程费用的计算,首先应注明所采用的国家正式颁布的收费依据或收费标准,然后需全部罗列出本项目涉及的各项收费分类细项,而后根据各细项的收费单价及其估算的工程量得出该细项的工程费用。除直接的工程费用外可能还包括其他费用,都需在费用预算列表中逐一罗列,整个项目的工程总价为各细项费用的总和。9.1.5项目实施进度安排标明每项工作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完成的具体时间,以及预期的阶段性成果。9.1.6甲乙双方的义务甲方应尽义务主要包括:(1)向乙方提交该测绘项目相关的资料。  (2)完成对乙方提交的技术设计书的审定工作。  (3)保证乙方的测绘队伍顺利进入现场工作,并对乙方进场人员的工作、生活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工程款按时到位。  (4)允许乙方内部使用执行本合同所生产的测绘成果,等等。乙方的义务主要包括:(1)根据甲方的有关资料和本合同的技术要求完成技术设计书的编制,并交甲方审定。(2)组织测绘队伍进场作业。(3)根据技术设计书要求确保测绘项目如期完成。(4)允许甲方内部使用乙方为执行本合同所提供的属乙方所有的测绘成果。(5)未经甲方允许,乙方不得将本合同标的全部或部分转包给第三方等内容。9.1.7提交成果及验收方式合同中必须对项目完成后拟提交的测绘成果进行详细说明,并逐一罗列出成果名称、种类、技术规格、数量及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9.1.8其他内容除了上述内容外,合同中还需包括以下内容:(1)对违约责任的明确规定。(2)对不可抗拒因素的处理方式。  (3)争议的解决方式及办法。  (4)测绘成果的版权归属和保密约定。(5)合同未约定事宜的处理方式及解决办法,等等。§9.2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违约责任9.2.1合同的订立1、概念:是指两方以上当事人通过协商而于互相之间建立合同关系的行为。2、内容:测绘合同订立的内容包含项目的规模、工期、及质量要求、付款方式、提交的成果、违约责任等。3、订立过程:现场订立4、结果:合同成立、合同不成立两种结果9.2.2合同的履行1、概念:指合同规定义务的执行2、合同的履行的内容:1)合同的履行是当事人的履约行为双方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保证合同的严肃性2)履约合同的标准合同的履行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项目承包方按照要求完成测绘工作,测绘项目委托单位按时交付项目酬金,合同约定的附加工作和额外测绘工作及其酬金给付。9.2.3合同的变更1、概念:合同变更指有效成立的测绘合同在尚未履行完毕之前,双方当事人协商而使测绘合同内容发生改变,双方签订变更后的测绘合同。测绘合同变更内容包括:测绘的范围、测绘的内容、测绘的工程费用、项目的进度、提交的成果等2、测绘合同变更的条件1)原测绘合同关系的有效存在2)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不损害国家及社会公共利益3)合同非要素内容发生变更4)须遵循法定形式3、合同变更的效力1)就合同变更的部分发生债权债务关系消灭后的2)仅对合同未履行部分发生法律效力,即合同变更没有溯及力3)不影响当事人请求赔偿的权利9.2.4合同的违约与责任合同的违约是指违反合同债务的行为。合同债务包括三个方面:合同中约定的义务;法律直接规定的义务、根据法律原则和精神的要求,当事人必须遵守的义务。严重违约的三种行为:a)项目委托方不按合同约定及时支付工程款b)增加额外工作量或变更技术设计的主要条款造成工作量增加而不增加费用c)不能再回头约定的时间提交成果或者提交的成果质量不符合要求。§9.3成本预算测绘项目成本预算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如果项目是生产承包制,其成本预算由生产成本预算和应承担的期间费用预算组成;如果项目是生产经营承包制,其成本预算由生产成本预算、应承担承包部门费用预算和应承担的期间费用预算组成。9.3.1成本预算的依据根据测绘单位的具体情况,其成本管理可分为三个层次:为适应测绘项目生产承包制的要求,第一层次管理的成本就是测绘项目的直接生产费用,它包括直接工资、直接材料、折旧费及生产人员的交通差旅费等,这一层次的项目成本合计数应等于该项目生产承包的结算金额。为适应测绘项目生产经营承包制的要求,第二层次管理的成本不仅包括测绘项目的直接生产费用,还包括可直接记入项目的相关费用和按规定的标准分配记入项目的承包部门费用。可直接记入项目的相关费用包括项目联系、结算、收款等销售费用、项目检查验收费用、按工资基数计提的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等。分配记人项目的承包部门费用包括承包部门开支的各项费用及根据承包责任制应上交的各项费用。为了正确反映测绘项目的投入产出效果,及全面有效地控制测绘项目成本,第三层次管理的成本包括测绘项目应承担的完全成本,它要求采用完全成本法进行管理。鉴于会计制度规定采用制造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可在会计核算的成本报表中加入两栏,将可直接记入项目的期间费用和分配记入项目的期间费用,以全面反映和控制测绘项目成本。9.3.2成本预算的内容成本预算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1.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即直接用于完成特定项目所需的直接费用,主要包括直接人工费、直接材料费、交通差旅费、折旧费等,实行项目承包(或费用包干)的情形则只需计算直接承包费用和折旧费等内容。2.经营成本除去直接的生产成本外,成本预算还应包含维持测绘单位正常运作的各种费用分配,主要包括两大类:①员工福利及他项费用,包括按工资基数计提的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等分配记人项目的部分;②机构运营费用.包括业务往来费用、办公费用、仪器购置、维护及更新费用、工会经费、社团活动费用、质量及安全控制成本、基础设施建设等反映测绘单位正常运作的费用分配记入项目的部分。测绘项目合同单项选择题1、下列内容中,表示测绘范围的是()。A.测绘数量B.测量成果C.测区条件D.测区边界2、下列内容中,表示经营成本的是()。A.直接材料费B.交通差旅费C.职工教育经费D.项目承包费E.折旧费3、下列内容中,表示项目实施进度安排的是、A.合同签订时间B.相关技术规范颁布时间C.工程费用支付时间D.技术标准制定时间E.每项 工作计划 幼儿园家访工作计划关于小学学校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中职财务部门工作计划下载关于学校后勤工作计划 完成的具体时间4、合同的甲方应尽义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完成对乙方提交的技术设计书的审定工作B完成对乙方的项目参与人员的审定工作C完成对乙方的项目监理工作D完成项目实施进度安排E组织测绘队伍进场作业5、直接用于完成特定项目所需的直接费用称为A.管理成本B生产成本C.项目成本D.经营成本E.运营成本6、下列内容中,表示测绘内容的是(A.项目进度安排B测绘成果种类C.提交成果D测区范围E质量标准7、下列内容中,表示生产成本的是A.折旧费B住房公积金C.养老保险金D.业务来往费用E福利费8、下列内容中,表示测绘内容的是、A.工程费用B成果验收方式C测绘成果数量D测区边界E技术依据测绘项目合同多项选择题9、测绘项目合同内容包括〔〕A.测绘范围B测绘技术设计C测绘设备D.测绘内容E工程费用及支付方式10、生产成本主要包括(〉A.折旧费B直接材料费C.机构运营费用D直接人工费E养老保险金11、构成测绘项目合同标的的完整描述的内容包括()。A.测绘成果B测绘范围C.测绘内容D.甲乙双方的义务E.测绘技术依据及质量标淮12、测绘项目合同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是约定测绘工作开展及测绘果的数据基准,包括A.高程控制基准B重力基准C时间基准D平面控制基准E质量标准13、成本预算的主要内容包括()。A.生产成本B制作成本C经营成本D管理成本E.税费成本14、经营成本主要包括()A.项目承包费B.机构运营费用C交通旅差费D直接材料费E.员工福利及他项费用15、测绘项目合同中的测绘内容必须明确列出完成的任务及需提交的测绘成果的内容应包括A.种类等级C.数量D质量E进度安排16、按照《合同法》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合同一般内容包括()。A.履行期限B.标的C.数量D.运输方式E价款或者报酬第10章测绘项目技术设计§10.1测绘技术设计基本规定10.1.1概述测绘技术设计是将顾客或社会对测绘成果的要求转换为测绘成果、测绘生产过程或测绘生产体系规定的特性或规范的一组过程。1、测绘项目测绘项目是由一组有起止日期的、相互协调的测绘活动组成的独特过程,测绘项目通常包括一项或多项不同的测绘活动。构成测绘项目的测绘活动根据其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大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野外地形数据采集及成图、地图制图与印刷、工程测量、界线测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等测绘专业活动;2、测绘技术设计的目地为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保证测绘成果符合技术标准或满足顾客要求,并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测绘技术设计文件包括:项目设计书、专业技术设计书、以及相应的技术设计更改文件。设计更改过程中由设计人员提出、并经过审评、验证(必要时)和审批的技术设计文件。技术设计更改文件既可以是对原设计文件技术性的更改,亦可以是对原设计文件技术性的补充。4、设计过程设计过程是一组将设计输入转化为设计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设计过程通常由一组设计活动所构成,主要包括策划、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评审、验证(必要时)、审批和更改。设计输入是与成果(或产品)、生产过程或生产体系要求有关的、设计输出必须满足的要求或依据的基础性资料。设计输入通常又称设计依据。设计输出是指设计过程的结果,设计输出的表现形式为测绘技术设计文件。设计评审是为确定设计输出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设计验证是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设计输出满足输入要求的认定。10.1.2测绘技术设计分类测绘技术设计分为: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项目设计是对测绘项目进行的综合性整体设计,一般由承担项目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专业技术设计是对测绘专业活动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它是在项目设计基础上,按照测绘活动内容进行的具体设计,是指导测绘生产的主要技术依据。专业技术设计一般由具体承担相应测绘专业任务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对于工作量较小的项目,可根据需要将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合并为项目设计10.1.3测绘技术设计编写依据技术设计应依据设计输入内容,充分考虑顾客的要求,引用适用的国家、行业或地方的相关标准或规范,重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技术设计方案应先考虑整体而后局部,而且应考虑未来发展。要根据作业区实际情况,考虑作业单位的资源条件,如作业单位人员的技术能力、仪器设备配置等情况,挖掘潜力,选择最适用的方案。对已有的测绘成果(或产品)和资料,应认真分析和充分利用。对于外业测量,必要时应进行实地勘察,并编写踏勘报告。积极采用适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10.1.4测绘技术设计编写要求测绘技术设计主要内容:技术设计依据、精度指标设计、工艺技术流程设计、工程进度设计、质量控制设计、提交成果设计1精度指标设计技术设计书不仅要明确作业或成果的坐标系、高程基准、时间系统、投影方法,而且须明确技术等级或精度指标。对于工程测量项目,在精度设计时,应综合考虑放样误差、构建制造误差等影响,既要满足精度要求,又要考虑经济效益。2工程进度设计工程进度设计应对以下内容作出规定:(1)划分作业区的困难类别。(2)根据设计方案,分别计算统计各工序的工作量。(3)根据统计的工作量和计划投入的生产实力,参照有关生产定额,分别列出年度进度计划和各工序的衔接计划。工程进度设计可以编绘工程进度图或工程进度表。3质量控制设计工程质量控制设计内容主要包括:(1)组织管理措施。规定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和主要人员的职责和权限。(2)资源保证措施。对人员的技术能力或培训的要求;对软、硬件装备的需求等。(3)质量控制措施。规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环节和产品质量检查、验收的主要要求。(4)数据安全措施。规定数据安全和备份方面的要求。4项目经费预算5提交成果设计提交的成果应符合技术标准和满足顾客要求,根据具体成果(或产品),规定其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一般可包括成果(或产品)类型及形式、坐标系统、高程基准、重力基准、时间系统,比例尺、分带、投影方法,分幅编号及其空间单元,数据基本内容、数据格式、数据精度以及其他技术指标等。§10.2测绘技术设计书的主要内容技术设计实施前,承担设计任务的单位或部门的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负责对测绘技术设计进行策划,并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控制。必要时,亦可指定相应的技术人员负责。10.2.1收集资料技术设计前,需要收集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1)作业区的地形概况、地貌特征,如居民地、道路、水系、植被等要素的分布与主要特征、地形类别、困难类别、海拔高度、相对高差等。(2)作业区的气候情况,如气候特征、风雨季节等。(3)其他需要说明的作业区情况等。对于收集到的已有资料,需说明其数量、形式、主要质量情况(包括已有资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等)和评价,说明已有资料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说明项目设计书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项目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10.2.2踏勘调查为了保证技术设计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实施踏勘调查,并编写出踏勘报告。踏勘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1)作业区的行政区划、经济水平、踏勘时间、人员组成及分工、踏勘线路及范围。(2)作业区的自然地理情况。(3)作业区的交通情况。(4)居民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情况。(5)作业区的供应情况。(6)作业区的测量标志完好情况。  (7)对技术设计方案和作业的建议。10.2.3项目设计(总体设计)项目没计书的编写应包含以下内容1.概述说明项目来源、内容和目标、作业区范围和行政隶属、任务量、完成期限、项目承担单位和成果(或产品)接收单位等。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根据测绘项目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根据需要说明与测绘作业有关的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2)已有资料情况说明已有资料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情况(包括已有资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等)和评价;说明已有资料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3)引用文件说明项目设计书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4)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说明成果(或产品)的种类及形式、坐标系统、高程基准,比例尺、分带、投影方法,分幅编号及其空间单元,数据基本内容、数据格式、数据精度以及其他技术指标等。5)设计方案1)软件和硬件配置要求。规定测绘生产过程中的硬、软件配置要求,主要包括:①硬件,规定对生产过程所需的主要测绘仪器、数据处理设备、数据存储设备、数据传输网络等设备的要求;其他硬件配置方面的要求(如对于外业测绘,可根据作业区的具体情况,规定对生产所需的主要交通工具、主要物资、通信联络设备以及其他必需的装备等要求)。②软件,规定对生产过程中主要应用软件的要求。2)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说明项目实施的主要生产过程和这些过程之间输入、输出的接口关系。必要时,应用流程图或其他形式清晰、准确地规定出生产作业的主要过程和接口关系。3)技术规定。主要内容包括:①规定各专业活动的主要过程、作业方法和技术、质量要求。②特殊的技术要求,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依据和技术要求。4)上交和归档成果(或产品)及其资料内容和要求。分别规定上交和归档的成果(或产品)内容、要求和数量,以及有关文档资料的类型、数量等,主要包括:①成果数据,规定数据内容、组织、格式、存储介质、包装形式和标识及其上交和归档的数量等。②文档资料,规定需上交和归档的文档资料的类型(包括技术设计文件、技术总结、质量检查验收报告、必要的文档簿、作业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记录等)和数量等。(5)质量保证措施和要求。6)进度安排和经费预算。7)附录内容包括:①需进一步说明的技术要求;②有关的设计附图、附表。10.2.4专业技术设计(分项设计)专业技术设计书的内容通常包括概述、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引用文件、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设计方案等部分。§10.3专业技术设计书的主要内容和编写要求  是根据专业测绘活动内容的不同分为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野外地形数据采集及成图、地图制图与印刷、界线测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等专业技术设计等。10.3.1大地测量1.任务概述任务概述中应说明任务的来源、目的、任务量、测区范围和行政隶属等基本情况。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根据需要说明与设计方案或作业有关的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内容可包括测区地理特征、居民地、交通、气候情况和困难类别等。2)已有资料情况  说明已有资料的数量、形式、施测年代、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和重力基准、资料的主要质量情况和评价、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3.引用文件引用文件是指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4.主要技术指标说明作业或成果的坐标系统、高程基准、重力基准、时间系统、投影方法、精度或技术等级以及其他主要技术指标等。5.设计方案1)选点、埋石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1)规定作业所需的主要装备、工具、材料和其他设施。(2)规定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①选点:测量线路、标志布设的基本要求;点位选址、重合利用旧点的基本要求;需要联测点的踏勘要求;点名及其编号规定;选址作业中应收集的资料和其他相关要求等。②埋石:测量标志、标石材料的选取要求;石子、沙、混凝土的比例;标石、标志、观测墩的数学精度;埋设的标石、标志及附属设施的规格、类型;测量标志的外部整饰要求;埋设过程中需获取的相应资料(地质、水文、照片等)及其他应注意的事项;路线图、点之记绘制要求;测量标志保护及其委托保管要求;其他有关的要求。(3)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4)有关附录。2)平面控制测量(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①规定GPS接收机或其他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测量和计算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和其他配置。②规定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确定观测网的精度等级和其他技术指标等;——规定观测作业各过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规定观测成果记录的内容和要求;——外业数据处理的内容和要求:外业成果检查(或检验)、整理、预处理的内容和要求;基线向量解算方案和数据质量检核的要求;必要时需确定平差方案、高程计算方案等;——规定补测与重测的条件和要求;——其他特殊要求,如拟定所需的交通工具、主要物资及其供应方式、通信联络方式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等:③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④有关附录。(2)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①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测量和计算所需的计算机、软件及其他配置等。②规定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说明所确定的锁(网或导线)的名称、等级、图形、点的密度、已知点的利用和起始控制情况等;规定觇标类型和高度、标石的类型等;——水平角和导线边的测定方法和限差要求等;——三角点、导线点的高程测量方法、新旧点的联测方案等;——数据的质量检核、预处理及其他要求;——其他特殊要求,如拟定所需的交通工具、主要物资及其供应方式、通信联络方式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③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④有关附录。3)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1)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测量和计算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及其他配置。(2)规定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包括:①规定测站设置基本要求。②规定观测、联测、检测及跨越障碍的测量方法;观测的时间、气象条件及其他要求等。③规定观测记录的方法和成果整饰的要求。④说明需要联测的气象站、水文站、验潮站和其他水准点。⑤规定外业成果计算、检核的质量要求。⑥规定成果重测和取舍的要求。⑦必要时,规定成果的平差计算方法、采用软件和高差改正等技术要求。⑧其他特殊要求:如拟定所需的交通工具、主要物资及其供应方式、通信联络方式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3)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4)有关附录。4)重力测量重力测量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1)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对重力仪的维护注意事项;规定测量和计算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和其他配置,并规定测量仪器的运载工具及其要求。(2)规定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①规定重力控制点和加密点的布设和联测方案。②规定重力点平面坐标和高程的施测方案,说明已知重力点的利用和联测情况。③规定测量成果检查、取舍、补测和重测的要求和其他相关的技术要求。④其他特殊要求:拟定所需的交通工具、主要物资及其供应方式、通信联络方式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3)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4)有关附录。5)大地测量数据处理大地测量数据处理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1)规定计算所需的软、硬件配置及其检验和测试要求。(2)规定数据处理的技术路线或流程。(3)规定各过程作业要求和精度质量要求,包括以下内容:①说明对已知数据和外业成果资料的统计、分析和评价的要求。②说明数据预处理和计算的内容和要求。③提出精度分析、精度评定的方法和要求等。④其他有关的技术要求内容。⑤规定数据质量检查的要求。⑥规定上交成果内容、形式、打印格式和归档要求等。10.3.2工程测量1.任务概述说明任务来源、用途、测区范围、内容与特点等基本情况。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根据需要说明与设计方案或作业有关的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内容可包括测区的地理特征、居民地、交通、气候情况以及测区困难类别,测区有关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情况等。2)已有资料情况说明已有资料的施测年代、采用的平面基准、高程基准,资料的数量、形式、质量情况评价、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3引用文件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4.成果(或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说明作业或成果的比例尺、平面和高程基准、投影方式、成图方法、成图基本等高距、数据精度、格式、基本内容以及其他主要技术指标等。5.设计方案1)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设计方案内容参照本篇10.3.1节的有关要求执行。2)施工测量施工测量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1)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作业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及其他配置。(2)规定作业的技术路线和流程。(3)规定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①规定施工场区控制网及建筑控制网的布设方法和精度要求,确定场区高程控制点的布设、精度要求和施测规定。②对施工放样使用的图纸和资料提出技术要求,规定各施工工序间放样、抄平的技术要求、检核方法和限差规定等。③规定结构安装测量中放样的方法和测量允许偏差。④规定灌注桩、界桩和红线点的布设和施测方法及要求。⑤水工建筑物施工放样的方法和测量允许偏差、高层建筑物与预制构件拼装的竖向测量偏差的规定。⑥其他有关要求和规定。(4)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5)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6)有关附录。3)竣工测量竣工测量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1)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作业所需的应用软件及其他配置。 (2)规定作业的技术路线和流程。 (3)规定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包括以下内容:①规定竣工图的分幅、编号、比例尺以及图例、符号等。②规定竣工测量的内容、方法和精度要求。③规定竣工图的内容、精度要求和作业技术要求。④规定对竣工图各项注记及其他要求。⑤其他有关要求和规定。(4)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5)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6)有关附录。4)线路测量线路测量包括铁路测量、公路测量、管线测量、架空索道和架空送电线路、光缆线路测量等。其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1)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作业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及其他配置(2)规定作业的技术路线和流程。(3)规定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包括以下内容:①规定线路控制点的布设方案和要求,联测方法和技术要求,确定线路的测图比例尺。②规定中线、曲线的起点与终点位置、布设要求、实测方法、技术要求以及断面的间距和断面点密度的要求等。③规定各种桩点(中桩、转点、交叉点、断面点、曲线点等)的平面和高程的施测方法和精度要求。④线路测量各阶段对各种点位复测的要求,各次复测值之间的限差规定。⑤架空索道的方向点偏离直线的精度要求等。⑥其他有关要求和规定。(4)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5)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  (6)有关附录。5)变形测量变形测量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1)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作业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及其他配置。(2)规定作业的技术路线和流程。(3)规定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包括以下内容:①基准点设置和变形观测点的布设方案、标石埋设规格、施测方法及其精度要求。②规定变形测量的观测周期和观测要求。③规定数据处理方法、计算公式和统计检验方法等。④规定手簿、记录和计算的要求。⑤其他有关要求和规定。 (4)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5)有关附录。10.3.3摄影测量与遥感1.任务概述说明任务来源、测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成图比例尺、任务量等基本情况。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根据需要说明与设计方案或作业有关的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内容可包括测区地形概况、地貌特征、海拔高度、相对高差、地形类别、困难类别和居民地、道路、水系、植被等要素的分布与主要特征,气候、风雨季节及生活条件等情况。  2)已有资料情况  说明地形图资料采用的平面和高程基准、比例尺、等高距、测制单位和年代等;说明基础控制资料的平面和高程基准、精度及其点位分布等;说明航摄资料的航摄单位、摄区代号、摄影时间、摄影机型号、焦距、像幅、像片比例尺、航高、底片(像片)质量、扫描分辨率等;说明遥感资料数据的时相、分辨率、波段等;说明资料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情况和评价等;说明资料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3.引用文件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4.成果(或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说明作业或成果的比例尺、平面和高程基准、投影方式、成图方法、图幅基本等高距、数据精度、格式、基本内容以及其他主要技术指标等。5.设计方案1)航空摄影航空摄影技术设计的要求按gb/t19294--2003《航空摄影技术设计规范》执行。2)摄影测量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1)软、硬件环境及其要求:规定作业所需的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对作业所需的数据处理、存储与传输等设备的要求;规定对专业应用软件的要求和其他软、硬件配置方面需特别规定的要求。(2)规定作业的技术路线或流程。(3)规定各工序作业要求和质量指标。①控制测量:规定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布设方案及其相关的技术要求等;规定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的施测方法、技术要求、限差规定和精度估算。②调绘:提出室内判绘和实地调绘的方案和技术要求,提出新增地物、地貌以及云影、阴影地区的补测要求;根据测区地理景观特征,对居民地、地形要求的特征和主要表示方法提出要求,其内容如下:  ——水系:规定测定水位的方法和要求,水网区河流、湖泊、沟渠的取舍原则,对水系附属建筑物的表示方法与要求等;  ——居民地与建(构)筑物:按测区居民地与建(构)筑物的分布情况,说明其类型、特征、表示方法和综合取舍的原则;  ——交通:描述铁路、公路类型和分布情况,对公路以下的道路,着重规定综合取舍的要求等;  ——境界:明确境界表示到哪一级,对国界和其他有争议的境界要提出具体的表示方法和要求等;——地貌和土质:说明测区内各类地貌的特征,对地貌符号和土质符号表示提出要求;——植被:说明测区内主要植被的种类、配合表示的要求、地类界综合取舍的要求等。  ③其他关于地图要素的技术要求:  ——地名调查:规定确定地名的依据和方法、人口稠密和人烟稀少地区地名综合取舍要求,对少数民族地区地名应写明译音规则。对地名中的地方字要有统一的注释等;  ——碎部点测量:规定碎部点测量及其相关的技术要求;  ——影像扫描:规定扫描分辨率、色彩模式、数据格式、数据编辑、扫描质量等主要技术要求;  ——空中三角测量:确定加密方案及其要求,内容包括采用的空三系统、平差方法、检测点的选点规则和数量及其精度指标、技术要求和上交成果要求等。  (4)在隐蔽地区、困难地区或特殊情况下测图,或采用新技术、新仪器测图时,需规定具体的作业方法、技术要求、限差规定和必要的精度估算和说明。  (5)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  (6)成果上交和归档要求。  (7)有关附录3)遥感 遥感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硬件平台和软件环境。  (2)作业的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3)规定遥感资料获取、控制和处理的技术和质量要求,可包括:  ——遥感资料获取:说明选取遥感资料的基本要求,并说明所获取遥感资料的名称、摄影参数、范围、格式、质量情况等:  ——控制要求:规定控制点选取的方法、点数及其分布和计算的精度要求等;  ——处理要求:规定各工序(包括纠正、融合及其他内容等)的技术要求及影像质量、误差精度要求等;规定遥感图像解译的方法、技术指标和标志(如解译、形态、影像、色调)及其整饰、注记的方法和技术要求等。  (4)其他相关的技术、质量要求。  (5)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  (6)成果上交和归档要求。  (7)有关附录。10.3.4野外地形数据采集及成图1.任务概述说明任务来源、测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成图比例尺、采集内容、任务量等基本情况。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根据需要说明与设计方案或作业有关的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内容可包括测区地理特征、居民地、交通、气候情况和困难类别等。2)已有资料情况 说明已有资料的施测年代、采用的平面及高程基准、资料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情况和评价,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3.引用文件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4.成果(或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说明作业或成果的比例尺、平面和高程基准、投影方式、成图方法、成图基本等高距、数据精度、格式、基本内容以及其他主要技术指标等。5.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1)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作业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及其他配置。  (2)图根控制测量:规定各类图根点的布设、标志的设置,观测使用的仪器、测量方法和测量限差的要求等。  (3)规定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  ①规定野外地形数据采集方法,包括采用全站型速测仪、平板仪、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等。  ②规定野外数据采集的内容、要素代码、精度要求。  ③规定属性调查的内容和要求。  ④数字高程模型(dem),应规定高程数据采集的要求。  ⑤规定数据记录要求。  ⑥规定数据编辑、接边、处理、检查和成图工具等要求。  ⑦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地形模型(dtm),还应规定内插dem和分层设色的要求等。  (4)其他特殊要求:拟定所需的主要物资及交通工具等,指出物资供应、通信联络、业务管理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或对作业的建议等;采用新技术、新仪器测图时,需规定具体的作业方法、技术要求、限差规定和必要的精度估算和说明。  (5)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  (6)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  (7)有关附录。10.3.5.地图制图和印刷1.地图制图1)任务概述 说明任务来源、制图范围、行政隶属、地图用途、任务量、完成期限、承担单位等基本情况对于地图集(册),还应重点说明其要反映的主体内容等。对于电子地图,还应说明软件基本功能及应用目标等。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根据需要说明与设计方案或作业有关的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内容可包括作业区地形概况、地貌特征、困难类别和居民地、水系、道路、植被等要素的主要特征。 (2)已有资料情况。说明已有资料采用的平面和高程基准、比例尺、等高距、测制单位和年代;资料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情况和评价,并列出基本资料、补充资料和参考资料(包括可利用的图表、图片、文献等)以及资料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说明作者原图或其他专题资料的形式、质量情况,并对其利用方案加以说明。3)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4)成果(或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说明地图比例尺、投影、分幅、密级、出版形式、坐标系统及高程基准、等高距、地图类别和规格、地图性质、精度以及其他主要技术指标等。 对于地图集(册),还应说明图集的开本及其尺寸、图集(册)的主要结构等主要情况。  对于电子地图,则应说明其主题内容、制图区域、比例尺、用途、功能、媒体集成程度、数据格式、可视化模型、数据发布方式及可视化模型表现等。 5)设计方案 (1)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说明作业所需的软、硬件配置。  ②规定作业的技术路线和流程。  ③规定所需作业过程、方法和技术要求:  ——地图扫描处理:规定地图扫描分辨率、色彩模式、数据格式、纠正方法、数据编辑的主要内容、色彩处理等作业方法和质量要求等;  ——数学基础:规定地图的数学基础及其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  ——数据采集与编辑处理,包括以下内容:  ·规定地图表示的数据内容、采集方法、要求表示关系的处理原则、数据接边以及数据编辑处理的其他要求等;  ·规定地图的图面配置、图廓整饰、图幅裁切等技术、质量要求;  ·规定地图各要素符号、注记等的表示要求;  ·规定地图数据的色彩表示、输出分版(或分色)、排版式样、输出材料以及印刷原图的制作要求等;  ·对于地图集(册),规定其详细结构、内容安排、排版样式等,并规定各图幅诸内容的选取原则、表示方法、图片、文字的编排样式、文字的字体、大小等;  ·规定对地图或图集印刷、装帧的主要要求;  ·图历簿填写以及其他要求。  ④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  ⑤最终提交和归档成果、资料的内容及要求。  ⑥有关附录。  (2)电子地图设计方案主要内容如下:  ①制作电子地图以及多媒体制作与浏览所需的各种软、硬件配置要求。  ②电子地图制作的技术路线和主要流程。  ③电子地图制作的主要内容,方法和要求:  ——规定空间信息可视化对象的基本属性内容;  ——规定多媒体可视化表现形式和对媒体数据的要求;  ——规定对地图符号系统设计和地图层次结构设计的内容、表现手段和要求等;  ——规定电子地图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主题内容、表现形式、软件功能及应用目标等;  ——规定电子地图空间信息可视化的表现手段与基本形式等;  ——规定电子地图空间信息的流程结构和组织方式;  ——规定电子地图的界面结构和交互方式等;  ——其他需要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等。  ④最终提交和归档成果、资料的内容及要求。  ⑤有关附录。2.地图印刷1)任务概述 说明任务来源、性质、用途、任务量、完成期限等基本情况。2)印刷原图情况 说明原图的种类、形式、分版情况、制作单位、精度和质量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说明其他有关资料的数量、形式、质量情况和利用方案等。3)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4)主要质量指标 说明印刷的精度、印色、印刷的主要材料(如纸张、胶片、版材等)、装帧方法以及成品的主要质量、数量情况等。5)设计方案印刷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1)确定印刷作业的主要工序和流程(必要时应绘制流程图)。 (2)规定所需工序作业的方法和技术,质量要求,包括拼版的方法和要求。  ①制板:规定制版作业的方法,材料、技术和质量要求。  ②修版;规定修版的方法、内容和要求。③印刷:规定打样的种类、数量和质量要求;规定印刷设备、纸张类型、印色、印序和印数、印刷精度和墨色等要求。  ④装帧的方法、技术要求、采用的材料以及清样本的制作等。   ⑤裁切设备、尺寸和精度要求。  ⑥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的技术质量要求。  ⑦其他有关的技术、质量要求。(3)提交和归档成果(或产品)和资料的要求。(4)有关的附录。10.3.6界线测绘1.任务概述说明任务来源、测区范围、行政隶属、测图比例尺、任务量等基本情况。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根据需要说明与设计方案或作业有关的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内容可包括测区的地理特征、居民地、道路、水系、植被等要素的主要特征,地形类别以及测区困难类别,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土地等级及利用概况等。 2)已有资料情况  说明已有控制成果和图件的形式、采用的平面、高程基准,比例尺,大地点分布密度、等级,行政区划资料、质量情况评价,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对于地籍测绘和房产测绘,还应说明房屋普查资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的现势性和可靠性、土地利用分类、土地权属单元的划分、城镇房产类别、房屋建筑结构分类等标准的制订单位和年代等资料情况和利用方案。3.引用文件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4.成果(或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说明作业或成果的比例尺、平面和高程基准、投影方式、成图方法、数据精度、格式、基本内容,以及其他主要技术指标等。5.设计方案 1)地籍测绘地籍测绘设计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 (1)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作业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及其他配置。 (2)规定作业的技术路线和流程。 (3)规定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  ①控制测量:规定平面控制的布设方案,觇标和埋石的规格,观测方法,观测限差,新旧点联测方案及控制网的精度估算。  ②外业调绘:规定调绘图件(地形图、航摄像片、影像平面图及其他图件),确定地籍要素调绘或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各种权属界线的表示和地块的编号方法等。  ③规定界址点实测和面积量算的方法和技术,质量要求。  ④测图作业要求:规定测图的作业方法、使用的仪器、精度要求和各项限差,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的表示方法等。  ⑤其他技术要求。 (4)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 (5)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 (6)有关附录。 2)房产测绘  房产测绘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1)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作业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什及其他配置。  (2)规定作业的技术路线和流程。  (3)规定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  ①控制测量:规定平面控制的布设方案、觇标和埋石的规格、观测方法、观测限差、新旧点联测方案及控制网的精度估算。  ②房产调查(或调绘):规定房产调查(或调绘)的内容和方法、地块和房屋(幢号)的编号方法、房产调查表的填写要求等。  ③规定界址点布设、编号和实测的方法和技术质量要求。  ④房产图绘制和面积量算的方法和技术质量要求。  ⑤其他技术质量要求。  (4)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  (5)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  (6)有关附录。3)境界测绘境界测绘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1)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作业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及其他配置。(2)规定作业的技术路线和流程。(3)规定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①控制测量:规定平面控制的布设方案、觇标和埋石的规格、观测方法、新旧点联测方案及控制网的精度估算。②外业调绘:确定调绘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等。③规定界址点实测和界桩埋设的方法和要求。④其他技术要求。(4)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5)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6)有关附录。10.3.7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1.任务概述说明任务来源、管理框架、建库目标、系统功能、预期结果、完成期限等基本情况。2.已有资料情况说明数据来源、数据范围、数据产品类型、格式、精度、数据组织、主要质量指标和基本内容等质量情况,并结合数据入库前的检查、验收报告或其他有关文件,说明数据的质量情况和利用方案。3.引用文件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4.成果(或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说明数据库范围、内容、数学基础、分幅编号、成果(或产品)的空间单元、数据精度、格式及其他重要技术指标。5.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1)规定建库的技术路线和流程,应用流程图或其他形式,清晰、准确地规定建库的主要过程及其接口关系。(2)系统软件和硬件的设计:规定建库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及有关的制图软件等;规定数据库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数据处理设备、数据存储设备及其他设备的功能要求或型号、主要技术指标等。规划网络结构(如网络拓扑结构、网线、网络连接设备等)。(3)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规定数据库的系统构成、空间定位参考、空间要素类型及其关系、属性要素类型及其关系等。(4)数据库逻辑设计:应规定要素分类与代码、层(块)、属性项及值域范围以及数据安全性控制技术要求等。(5)数据库物理设计:应描述数据库类型(如关系型数据库、文件型数据库),软、硬件平台,数据库及其子库的命名规则、类型、位置及数据量等。(6)其他技术规定:如用户界面形式、安全备份要求及其他安全规定等。  (7)数据库管理和应用的技术规定。、(8)数据库建库的质量控制环节和检查要求(包括对数据入库前的检查和整理要求)。(9)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10)有关附录。10.3.8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应包括以下多项设计文档1、需求规格说明书引言、项目概述、系统数据描述、系统功能需求、系统性能需求、系统运行需求、质量保证、其他需求。2、系统设计1)系统总体设计(1)体系结构设计:C/S结构或者B/S结构(2)软件配置与硬件网络构架2)系统功能设计包括:数据采集与加工、数据检查与入库、数据更新与维护、数据查询与浏览、数据输出与转换、数据发布与共享,元数据管理等。此外还可以包括控制测量成果管理、地名管理等。3)系统安全设计网络安全与保密,应用系统的安全措施,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用户管理等3、数据库设计参见上一个10.3.74、详细设计说明书1)引言2)程序(模块)系统的组织结构3)模块(子模块)设计说明模块(子模块)设计说明包括输入项、输出项、处理过程、接口、存储分配、注释设计、限制条件、测试计划等§10.4设计评审、验证和审批10.4.1设计评审设计评审应确定评审依据、评审目的、评审内容、评审方式以及评审人员等。其主要内容和要求有以下几点。(1)评审依据:设计输入的内容。(2)评审目的:①评价技术设计文件满足要求(主要是设计输入要求)的能力;②识别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3)评审内容:送审的技术设计文件或设计更改内容及其有关说明。(4)依据评审的具体内容确定评审的方式:包括传递评审、会议评审以及有关负责人审核等。(5)参加评审人员:评审负责人、与所评审的设计阶段有关的职能部门的代表,必要时邀请的有关专家等。10.4.2设计验证为确保技术设计文件满足输入的要求,必要时应对技术设计文件进行验证。根据技术计文件的具体内容,设计验证的方法可选用:(1)将设计输入要求和相应的评审报告与其对应的输出进行比较验证。(2)试验、模拟或试用,根据其结果验证输出符合其输入的要求。(3)对照类似的测绘成果(或产品)进行验证。(4)变换方法进行验证,如采用可替换的计算方法等。(5)其他适用的验证方法。设计方案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时,应对技术设计文件进行验证。验证宜采用试验、模拟或试用等方法,根据其结果验证技术设计文件是否符合规定要求。10.4.3设计审批设计审批的依据主要包括设计输入内容、设计评审和验证报告等。测绘项目设计与组织单项选择题1、测绘技术设计输入通常称为()。A.设计策划B设计目标C.设计依据D.设计更改E.设计验证2、测绘技术设计输出的表现形式为()。A.设计策划文件B.设计评审文件C.设计验证文件D.设计批准文件E.测绘技术设计文件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项目设计是对测绘专业活动的技术要求的设计B项目设计是对测绘项目工程质量控制的设计C.项目设计是对测绘项目工艺技术流程的设计D项目设计是对测绘项目进行的综合性整体设计E.项目设计是对测绘项目提交成果的设计4、项目设计中设计方案必须包括的内容有()A.己有资料情况B质量保证措施和要求C引用技术标准D成果指标和规格E.项目概述5、技术设计文件审批单位是()A.设计评审单位B.技术设计单位C.测绘生产单位D测绘任务的委托单位E承担测绘任务的法人单位6、下列内容中属于大地测量专业技术设计的高程控制测量设计方案内容的是A.点位选址、重合利用旧点的基本要求B.标志布设的基本要求C.规定测站设置基本要求D水平角和导线边的测定方法和限差要求E规定数据处理的技术路线或流程7、下列内容中属于施工测量设计方案内容的是()。A.规定施工厂区控制网的观测周期和观测要求B规定施工场区重力控制网的布设方法和精度要求C.规定施工场区.控制网及建筑控制网的布设方法和精度要求D.规定中线、曲线的位置布设、实测方法和技术要求E.规定竣工图的内容、精度要求和作业技术要求8,下列内容中属于空中三角测量技术设计方案内容的是()。A.采用的测绘系统B采用的苧系统C.采用的网络系统D.来用的采集系统E采用的数据系统9、野外地形数据采集可采用()的方法,A.水准仪测量方法B重力仪测量方法C全站型速测仪测量方法D坐标量测仪测量方法E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测量方法10、地籍测绘外业调绘的内容包括()等。A.各种权属界线的表示和地块的编号方法B界址点实测方法C.宗地面积量算方法D.地形要素表示方法E.界址点质量检查方法1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系统软件设计工要内容包括()等。A.规定建库的数据采集系统B.规定建库的数据输入系统C规定建库的网络系统D规定建库的数据检查系统E.规定建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项目工序就是按照人员管理的需要,将项目分解成的若干工序B项目工序就是按照完成工期,将项目分解成的若干工序C项目工序就是按照时间顺序和工作性质,将项目分解成的若干工序D.项目工序就是按照成本核算的需要,将项個分解成的若子工序E、项目工序就是按照设备配备的情况,将项目分解成的若干工序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项目设计恩对测绘项目工程质量控制的设计B.项目设计是对测绘专业活动的技术要求的设计C.项目设计是对测绘项目精度指标的设计D项目设计是对测绘项目工艺技术流程的设计E项目设计是对测绘项目进行的綜合性整体设计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项目设计中设计方案的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设计是说明项目生产过程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依据和技术要求B.项目设计中设计方案的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设计是说明项目成果的精度指标和规格C.项目设计中设计方案的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设计是说明项目生产过程的硬、软件配置要求D.项目设计中设计方案的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设计是说明项目实施的要生产过程和这些过程之间输入、输出的接口关系E项目设计中设计方案的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设计是说明项目生产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和要求15、技术设计文件审核单位是()。A.测绘生产单位B测绘任务的委托单位C技术设计单位D设计评审单位E承担测绘任务的法人单位16、下列内容中属于大地测量专业技术设计的重力测量设计方案内容的是A.平面控制标志布设的基本要求B规定重力控制点和加密点的布设和联测方案C规定数据处理的技术路线或流程D规定高程点设置基本要求E水平角和导线边的测定方法和限差要求17、下列内容中属于变形测量设计方案内容的是()A.基准网的布设方案、施测方独及其精度要求B水准点的布设方案、施测方法及其精度要求C建筑控制网的布设方案、施测方法及其精度要求D重力网的布设方案、施测方法及其精度要求E.基准点设置和变形观测点的布设力案、标石埋设规格、施测方法及其精度要求18、下列内容中属于测绘技术设计方案内容的是()。A.提出工作业的技术标准、规范和技术文件B.提出工作业所需的测量仪器的类型和精度指标C.提出碎部点测量及其相关的技术要求D.提出室内判绘和实地调绘的方案和技术要求E.提出困难地区的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19、下列内容中属于野外地形数据采集及成图的图根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方案内容的是()。A.规定作业成果的比例尺B.规定成图基本等髙距C.规定各类图根点的布设D.规定属性调查的内容和要求E.规定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20、地图集(册)的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有()等。A.图集的现有资料情况B.图集的开本及其尺寸C图集各要素符号、注记的表示要求D图集质量检查要求E图集提交成果的内容和要求21、印刷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其中包括()等。A.印刷原图的种类、形式、分版情况B印刷已有资料的利用方案C印刷的完成期限D.规定印刷引用的标准和规范E.规定印刷设备、纸张类型、印色、印序和印数22、境界测绘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的内容其中有()。A.规定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B规定界址点实测和界机埋设的方法和要求C.规定测图作业要求D.规定图形面积量算方法和技术要求E.规定成果资料的内容和要求2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规划网络结构内容包含A.网络技术标准B.网络拓扑结构C.网络质量检查D.网络应用规定13.网络数据转输方式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的地形,采用不同的测绘设备B.不同的项目,采用小同的测绘设备C不同的项目工期,采用不同的测绘设备D.不同的质量目标,采用不同的测绘设E不同的测绘方法,采用不同的测绘设备测绘项目设计与组织多项选择题25、测绘技术设计过程通常由组设计活动所构成,其中包括A.策划B.设计输入C.设计输出D设计实施E设计评审26、测绘技术设计书的主要内容包括()。A.工程进度设计B.质量控制设计C.成果验收设计D.技术设计的依据E精度指标设计27、测绘项目踏勘调查报告应存的内容包括()。A.作业区的文化情况B.作业区的自然地理情况C.作业区的生产情况D.作业区的交通情况E作业区的行政区划、经济水平、踏勘时间、人员组成及分下、踏勘路线及范围28、设计评审应确定的内容和要求包括()。A.评审说明B评审内容C.评审时间D评审依据E评审方式29、大地测量专业技术设计的选点设计内容包括()。A.点名及其编号规定B测量方法C.埋设标石的规格D点之记绘制要求E点位选址,取舍利用旧点的基本要求30、工程测量专业技术设计的设计方案内容包括()。A.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B.规定作业的技术路线和流程规定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C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的工要要求D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31、摄影测量技术设计方案规定的各作业工序包括()。A.调绘B控制测量C.航中摄影D.数据采集和编辑E空中三角测風32、野外地形数据采集及成图设计方案主要内容包括()。A.测区自然地理概况B已有资料情况图根控制测量C.规定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D规定测量仪器及作业应用软件33、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设计方案规定所需作业过程、力-法和技术要求包括A.作者原图情况B.数学基础C.地图扫描处理D.地图开本及其尺寸、E数据采集与编辑处理34,地籍测绘规定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其中包括()A.规定作业的技术路线和流程B外业调绘C.测图作业要求D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精度指标E.规定界址点实测和面积量算的方法和技术,质量要求35、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设计方案主要内容包括()A.数据库范围、内容设计B数据库成果的空间单元设计C.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D数据库逻辑设计E数据库物理设计36、测绘项目目标可分解成的目标包括()。A.工期目标B管理目标C.成本目标D产品目标E.质量目标37、测绘技术设计文件包含()。A.项目设计书B.专业技术设计书C.设计评审意见D.设计批准意见E技术设计更改文件38、工程质量控制设计的内容包括()。A.组织管理措施B.安全生产措施C.质量控制措施B.资源保证措施11.经费保陣揃施39、项目设计书应编写的内容中包括()。A.设计方案B.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C.项目成本预算D.引用文件下作业E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40、设计审批的依据工要包括()。A.设计评审B.评审时间C.验证报告D.验证方法E设计输入内容41、大地测量专业技术设计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设计方案的内容包括A.规定点位的选埋要求B.规定观测作业各过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C.规定观测成果记录的内容和要求D规定观测角度与边长的技术指标E.确定观测网的精度等级和其他技术指标42、线路测量设计方案中规定的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内容包括()。A.规定线路控制点的布设方案和要求、联测方法和技术要求,确定线路的测图比例尺B规定中线、曲线的起点与终点位置、布设要求、实测方法、技术要求以及断而的间距和断面点密度的要求C.规定各种桩点(中桩、转点、交叉点、断而点、曲线点等)的重力测量的施测方法和精度要求D规定各种桩点(中桩、转点、交叉点、断而点、曲线点等)的平面和高程的施测方法和精度要求E规定灌注桩、界桩和红线点的布设和施测方法及要求43、摄影测量技术设计方案中规定的矢量数据采集方法和编辑要求包括A.数据配准13.数据分层C.数据编码D数据编辑E数据分析44、野外地形数据采集及成图设计方案的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中规定工要内容包括A.野外数据采集的内容、要素代码、精度要求B.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C.数据记录要求D.数据编辑、接边、处理、检查和成图工具等要求E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45、电子地图制作的主要内容、方法和要求包括()。A.规定电子地图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B.规定电子地图的界而结构和交互方式C.规定交间信息可视化对象的基本属性内容D.规定电子地图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E规定最终提交和归档成果46、房产测绘规定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包括()。A.房产调查(或调绘)B.规定作业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及其配贺C.规矩界址点布设、编号与实测的方法和技术躲求D.规定作业的技术路线和流种E.房产图绘制和面积量算的方法和技术质量要求47、数据库的硬件设计包括()。A.规定数据输入设备B规定数据演示设备C.规定数据处理设备D规定数据输出设备E.规定数据存储设备48、测绘项目人员配备可分为几个方面包括()。A.技术人员B.管理人员C.质量控制人员D设备维修人员E后勤人员第11章质量管理体系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发的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总结了当代世界质量管理领域的成功经验,应用当前先进的管理理论,以简单明确的标准形式向世界各国推荐了一套实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11.1ISO9000族标准基础知识质量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管理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为统一质量管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将质量管理的有关要求系统化、规范化、普遍化和统一化。ISO9000族标准在吸收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上,用国际标准的形式,使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在世界范围内统一起来,具有通用、协调、可操作性的特点。ISO9000族标准是面向21世纪的质量管理标准,它贯穿了当代经济管理理论,尤其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思想和方法。1.1987版ISO9000族标准1987版ISO9000族标准首批发布6个标准:ISO8402质量——术语(该标准为1986年发布);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选择和使用指南;ISO9001质量体系——开发设计、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2质量体系——生产和安装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3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2.1994版ISO9000族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94年对1987版ISO9000族标准进行改版,形成1994版ISO9000族标准。1994版ISO9000族标准继承了1987版ISO9000族标准的总体结构和思路,力图采取增加标准数量的方式,解决适用性差、通用性差、协调困难等问题。1994版ISO9000族标准对ISO9000、ISO9001、ISO9002、ISO9003等几个核心标准,在技术上做出修改;同时,增加分标准来完善补充。为了适应其他领域,如服务、流程性材料等方而质量管理的应用,对ISO9004标准也增加了分标准,使之适应各类产品质量管理的要求。  1994版ISO9000族标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通用性、适用性差的问题。质量保证与质量管理两类标准协调性差的问题也没有解决。经过这次修改,原本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标准数量大大增加。标准与标准之间协调性和连贯性差,应用起来不方便等问题更加突出。3.2000版ISO9000族标准2000版ISO9000族标准是面向21世纪的质量管理标准。它贯穿了与代经济管理理论,尤其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思想和方法。2000版ISO9000族标准主要特点:(1)系统地提出质量管理理论基础及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质量管理的8项基本原则和质量管理体系的12项基本原理的提出,使标准的理论基础更明确坚实。(2)质量管理的境界提高了,以顾客为关注的焦点,满足顾客的要求和期望,增强顾客满意度。质量管理的重心发生了变化,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达、技术进步、商品丰富的现状。质量管理要求提高了,不仅要保持,还要持续改进。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是系统的、规范的、永恒的活动。  (3)系统完整地应用过程方法,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pdca”方法应用到具体质量管理的每项活动和过程中,对每项质量管理的活动作为过程来管理。(4)标准的数量减少,目前仅有5个,通用性更强了。标准中的语言、术语都更加通俗清晰、简捷易懂,减少专业性色彩,便于各行各业的使用。(5)从质量管理的提高、完善的角度来建立标准。(6)标准的内外兼容性好了标准耐人力资源、顾客要求、测量、分析和改进等方面的要求,与组织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发展战略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可以兼容,以便有效地促进这些方面管理的独立发展。标准不排斥与环境管理、职业安全与健康等方面的管理的衔接。4.2000版ISO9000族标准四大核心标准四大核心标准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I9011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支持性标准是:ISO10012测量控制系统5.2008版ISO9000族标准6.我国贯彻ISO9000族标准状况我国作为ISO组织的成员国,积极参与标准的建立工作。7.质量管理的原则和基本原理2008版ISO9000族标准第一次提出质量管理的8项原则,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质量管理体系的12项基本原理。1)质量管理的8项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原则组织依存于顾客,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组织以顾客为关注的焦点,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也是自身生存、发展的基础和需要。(2)领导作用原则领导者确立本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在质量体系下,领导作用归结以下几项:A制订组织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B建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思想;C组织内创造公平、公开、民主、开放和谐的氛围,系统和规范的管理方法,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D协调内外部各方关系,平衡各相关方利益,不断开拓市场,创造未来;E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各级人员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3)全员参与原则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与不是自发的、无序的活动,而是在领导作用下,开展的自觉的、有序的活动。(4)过程方法原则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5)管理的系统方法原则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6)持续改进原则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原则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决策是通过各类的策划活动来实现的。(8)互利的供方关系原则组织和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2)质量管理的8项原则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用-----12项基本原理  (1)质量管理体系说明按照2000版ISO9000族标准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为组织增进顾客的满意,促使组织持续地改进其产品、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为组织及其顾客提供信任。(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2000版ISO9000族标准强调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产品要求应明确区分。一个是管理要求,一个是技术要求。这两者相互区别、相互依存、不可替代与偏废。组织在产品实现过程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产品要求是平行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活动。组织对这两方面应分别加以管理、控制。(3)质量管理体系方法质量管理体系方法是一个管理的系统方法。其8项原则既适用于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也适用于组织针对设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并实现它所涉及的具体的质量管理体系活动和过程的逻辑步骤。(4)过程方法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活动都可以作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过程和过程网络。组织应系统地识别、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对各个过程的形成、转化、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输入、输出和资源等影响因素进行管理控制,以达到预期的过程结果。(5)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方针是组织在质量上的方向性、长远的、宏观的发展与追求。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阶段性目的和实现的要求。质量方针提供了质量目标的框架,质量目标不能偏离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应是具体的、可测量的、可分解的和可实现的,质量目标的实现反映了质量方针正逐步得到贯彻实施.  (6)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最高管理者在组织质量管理体系中起着领导与核心的作用。最高管理者应建立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确保关注顾客的要求;确定适宜的过程;获得必要的资源;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和参与精神;在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持续改进等方面发挥作用。(7)文件文件用于沟通意图,统一行动。质量管理体系涉及6种类型的文件即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规划、指南和记录等。 (8)质量管理体系评价组织的最高管理者主持进行的管理评审是对质量管理体系关于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应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性进行的评价,组织还可以开展其他形式的自我评价。(9)持续改进组织对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各种形式的自我评价.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与结果,通过评价使组织内部进一步开展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增强顾客满意,提高组织效率。持续改进方法的主要步骤有分析现状、确定改进的目标、实改进措施、验证改进的效果和纳入质量管理体系等。(10)统计技术的作用组织在产品实现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选择适宜的统计技术、统计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可用于了解、分析产品实现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现状和变异.支持各项决策进而促进持续改进。(11)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注点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的各项管理体系的一部分,质量管理体系与组织其他管理体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组织的管理体系中,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12)质量管理体系与优秀模式之间的关系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优秀模式之间具有共同点,采用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排斥其他优秀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优秀模式都具有共同的原则、方法和目标。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优秀模式可以相互促进,吸取各自的优点,以适应质量管理体系的系统性和开放性的要求。§11.2测绘单位标的组织与实施贯彻测绘单位贯彻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决策之前,应认识到贯标是一项战略性决策。1.贯标目的和必要性随着测绘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测绘产品的市场不断形成。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适应市场变化需求,发展外向型经济,增强测绘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由于测绘行业的生产方式、方法变化,测绘产品数字化精度的提高,测绘服务领域的拓宽,对于用户的利益保护,测绘单位知名度的提高,应系统、规范管理测绘产品各个生产环节,建立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增强测绘单位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1)决策因素(1)贯标工作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分析、调整和充实生产的资源和过程,整理、补充和编制各类质量管理程序、规范和作业指导书等文件。(2)明确实施贯标工作的目的。为了和国际接轨,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顾客对测绘产品的需求和期望,提高整体效率和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利润。(3)测绘单位原有质量管理体系较完整,需考虑质量管理体系的国际化和先进性。按照国际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使测绘单位具备国际通用、先进、不断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在竞争中发展。(4)测绘单位必须考虑测绘行业正经历向现代化地理信息产业过渡的历史性变革。为适应测绘产品要求,科学技术进步、市场发展、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改进适应行业发展需要。2)标准的应用在现代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测绘单位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必须具备GIS信息系统设计、网络设计、地图设计等综合能力。因此,测绘单位应当用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形成文件,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符合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形成考虑的因素有:(1)标准的各项要求。(2)产品的特性及复杂程度。(3)产品满足法律法规等要求。(4)组织的管理水平与装备水平。(5)各级人员的素质与能力。(6)质量经济性与效率等。3)咨询机构的选择测绘单位确定开展贯标工作,一般应选择咨询机构帮助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这有利于测绘单位准确地理解标准,分析质量管理的现状,建立适合特性、可操作性的质量管理体系。  咨询机构考虑因素有:(1)具有法律地位的实体,能够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2)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家认监委)批准。(3)机构实力强。尤其是熟悉测绘行业,具有对测绘单位开展咨询的业绩。(4)受测绘行政、质量和专业技术等部门所推荐。4)认证机构的选择测绘单位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之后,认证机构的选择考虑因素有:(1)顾客是否提出了需获得某一特定认证机构认证的特殊要求。(2)认证机构是否获得国家认监委批准;业绩与服务是否为你或你的顾客所熟悉。(3)认证机构的认证业务范围是否包括测绘产品。(4)认证机构具有公正地位:认证机构不能从事咨询,不能与咨询机构形成利益关系。反之,则影响了认证机构的公正性,损害了测绘单位的利益,违反了国家或国际有关机构对认证机构管理的基本要求。(5)认证机构的收费标准和收费情况能否被接受。(6)了解认证机构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评定和注册的有关信息,对认可标志和认证证书的使用有何限制等。2.贯标工作策划1)人员培训人员培训是贯标工作的重要内容。2)应用标准考虑因素(1)社会环境。测绘单位产品要满足顾客明确和隐含的需要、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等要求。(2)文化背景。根据测绘单位历史、行业特点和文化传统,对标准的应用要通俗易懂、便于操作、适合单位实际情况和操作人员文化层次。(3)组织规模。根据单位规模、机构设置等决定质量管理体系的大小,形成文件化体系的层次和文件的多少。(4)产品性质。测绘行业产品具有可修复性、共享性,是地理信息产品,是软件、软件与硬件或软件与服务的组合。(5)机构设置。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一方面满足ISO9000族标准要求,一方面考虑单位规模、组织机构设置、各级人员职责和权限;在识别、确定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需确定过程中人员职责、权限和工作要求。(6)管理经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应对以往的质量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将已有的、有效的质量管理经验列入质量管理体系中,并注意管理成本与效益的协调。(7)过程分析。通过分析、确定各个质量管理过程,明确各过程控制重点和要求,人员职责、权限和过程之间,应对其现状进行识别与调查。(8)人员素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应适应各层次人员,其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程度、技术能力是贯标工作的有效保证。(9)文件编写要点。要求内容符合标准,层次分明,上下连贯;注重文体、修辞,体现特点和风格。3)组织机构及编写人员的确定测绘单位开展贯标工作,管理者负责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改进。选定通过ISO9000族标准培训人员为骨干,组成贯标工作班子,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运行和改进。4)组织步骤实施(1)组织策划和领导投入阶段。阶段主要内容包括:(时间一般需要约1个月)。A学习、宣贯ISO9000族标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B领导层决策;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分层次进行贯标培训;C确定文件编写人员;组织培训骨干队伍,包括文件编写培训;D制订工作计划及程序。(2)体系总体设计和资源配备阶段。阶段主要内容包括:(时间一般需要约1个月左右)。A制订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B对现有任务状况进行分析;C对现有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识别、分析;D质量管理体系总体设计(体系结构、层次、过程及过程网络、接口等);E确定质量管理体系各个过程的要求和控制方法;F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权限与工作要求;G配置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运行和改进所必需的资源。(3)文件编制阶段。阶段主要内容包括:(时间一般需要3个月左右:)A依据体系总体设计方案,拟订体系文件的类型、层次、结构和纲目;B制订体系文件编制计划;C文件编制的调研、讨论、起草、协调,形成草案;D文件审定、修改、确认、批准:E文件印刷出版和正式颁布;F文件的分发、学习和实施准备等。(4)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和实施阶段。阶段主要内容包括:(时间一般应不少于3个月)A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其他质量文件发放到位;B各级人员进行文件的学习;C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和改进等。(5)审核、评审和体系改进阶段。阶段主要内容包括:A培训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B制订内部审核计划;C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期间,开展覆盖体系的内部审核;D开展管理评审;E采取措施,包括文件的修改,完善质量管理体系;F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中不断巩固、提高和改进;G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满足要求,向认证机构提出认证申请。§11.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构成、编写原则和步骤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构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规范、作业标准、作业指导书和记录等。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划分(1)质量方针。组织在质量上的追求、宗旨和方向。质量方针由最高管理者批准颁布,形成文件。(2)质量目标。组织在质量上所追求的目的。质量目标通常以文件的形式下达到组织的各个有关职能和层次,分别予以实施。(3)质量手册。向组织的内部和外部提供质量管理体系的一致信息的文件。质量手册是描述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其详略程度由组织自行决定。(4)程序文件。是控制质量活动和过程的信息的文件。程序文件是根据标准和组织的要求,站在组织管理部门的角度制定和实施的文件。程序文件需具有操作性,是策划和管理质量活动的基本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5)作业文件。与程序文件相同类型的文件。作业文件是针对某种岗位或某个具体工作过程的管理控制的文件。作业文件是详细的操作性文件,是策划和管理质量活动的基础性文件。作业文件通常包括作业标准、作业指导书、工艺文件等。(6)规范。阐明要求的文件。规范涉及面较广。涉及管理活动的可称为程序文件、作业文件、章程、规定和细则等;涉及产品活动和要求的可称为产品规范、工艺规范或规程、图样和技术标准等。规范是质量管理和产品实现的基础和准则。规范的要求应清晰明确。(7)记录。为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记录是反映质量管理和产品实现活动的状况与结果的信息,是客观证据。记录具有重复性和可追溯性,形成后不可更改。记录有格式化和非格式化两种形式。(8)质量计划。针对特定的项目、产品、过程或合同所规定的质量管理、资源提供、作业控制和工作顺序等内容的文件。质量计划是在现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不能满足控制要求时,方需编制。质量计划可以引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内容,但不能与其原则相矛盾。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原则(1)系统协调原则:(2)整体优化原则。(3)采用过程方法原则(4)操作实施和证实检查的原则。4)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写步骤(1)领导支持和参与2)成立文件编写组(3)文件编写计划的拟订5)规范编写格式、落实编写任务6)文件的起草7)文件的集中讨论、优化和修改8)审定、批准和发布、实施2.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编写质量方针、组织的质量目标均可单独形成文件,也可列入质量手册中。3.质量手册  1)质量手册的性质和任务质量手册是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质量手册是相对稳定并需长期遵循的文件,是组织必须遵守的纲领和指南,用以协调一切质量活动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在合同条件下或第三方认证情况下,还可以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证实文件和认证的依据。2)质量手册的基本内容质量手册作为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文件,大方、整齐、规范、系统和完整地阐述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反映组织的管理水平与风范,阐述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符合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要求,明确对标准要求的和组织要求的程序文件的直接采用或引用,并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接口作出表述。4.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编写1)程序文件的性质和任务程序是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将这种途径用文件的形式明确规范,即程序文件。程序文件编制要做到满足标准要求、切合组织管理实际、通俗易懂和具有操作性。  2)程序文件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包括:(1)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和活动的目的、范围。(2)与过程和活动相关的管理、执行和验证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3)控制活动和过程的顺序、方法、时间、地点,依据的文件和规范,采用的设备和工具,应形成必要的记录以及信息传递的接口和方式等。  (4)规定和设计记录格式。5.质量计划的编写质量计划是一种特殊情况下使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计划是针对特定的项目、产品、过程或合同的质量管理文件,具有时效性。质量计划具有普遍性、长期性的作用,是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补充,其编制的形式、风格多样性。质量计划内容包括:计划目标、资源提供、活动和过程顺序、控制准则要求、人员职责权限、获得结果证据和计划时限。6.作业文件的编写1)作业文件的性质任务作业文件是质量体系详细的操作性文件。作业文件的任务是指导员工顺利而正确地实现规定的质量活动和过程,是质量管理体系程序的有效补充。2)作业文件的种类包括作业指导书、工艺文件、图式、规范、规程、规章、制度、标准、细则、范例、图表和记录格式等;作业文件除了组织内部专门制订外,很多来自顾客、供方、其他相关方和政府有关部门等。3)作业文件的编写(1)作业文件可以是管理性的,它规定某个具体过程、具体活动的质量管理要求;也可以是纯技术性的,规定某些具体产品、作业过程和活动的技术要求。也可以作业文件管理和技术管理两者兼容。(2)作业文件考虑的内容为作业目的、应用性、过程和岗位适用人员范围、职责和权限、具体工作要求、作业内容准则、使用方法和工作衔接性等。7.记录  记录来自质量体系实施和产品形成的过程和结果,是体现客观证据的文件。§11.3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认证在整个贯标策划中,对认证活动的部署和计划应予以安排,必须先实施贯标,质量管理体系各项要求做好后,方可实施认证。1.认证原则其基本原则是独立性、公正性和科学性.2.认证程序§11.4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是指测绘单位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实现其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在测绘生产全过程中使影响测绘产品质量的全部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主要过程包括:1.培训(1)培训目的是为了贯彻实施已制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即运行已建立的文件的质量管理体系。(2)培训对象包括从事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活动的所有人员,即各级管理者、检验人员和生产人员。(3)培训内容主要是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宣传贯彻质量体系文件精神。(4)培训工作程序:①培训计划的编制。培训计划内容包括:确定师资、受训人员层次及培训的内容,培训的规模与次数,培训的时间安排以及培训效果的验证等。②培训计划的评审。培训计划编制完成后,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培训人员对培训计划进行评审,计划应全面、准确、可行,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即可实施。③培训实施中注意事项。培训工作严格按培训计划实施;注重培训效果,务必使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职责。④培训完成后,应按培训计划进行验证,当某些验证效果达不到要求时,应反复进行培训,只有达到预期效果后才可进入运行阶段2.试运行3.整改4.运行前准备工作5.质量管理体系正式运行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各种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应适应测绘工作特点,能够有效地控制测绘产品质量,并被测绘职工所理解。(2)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树立正确质量意识,提高执行文件的自觉性,提供各级管理者管理水平,规范作业。(3)认真做好质量记录,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的所有质量记录与测绘生产记录同等重要,应采取措施确保所有质量记录真实、准确、齐全。(4)处理好执行文件与群众性技术革新的矛盾。(5)运行初期,在规定的内审频次之外,增加审核验证工作,可在验证人员的选择和审核内容安排上灵活处理,以验证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测绘项目质量控制单项选择题1、一个设定标准、测量结果、评定是否达到预期要求,对质量问题采取措施进行纠正、补救,并防止再发生的过程称为()。A.生产控制B.工序控制C质量控制B.产品控制E技术控制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产制造过程控制的核心是工艺方法控制B.生产制造过程控制的核心是生产技术拉制C.生产制造过程控制的核心是工艺装备控制D.生产制迆过程控制的核心是工序质量控制E.生产制造过程控制的核心处检测方法控制3、质量控制的核心思想是()。A.以预防为主B.及时发现质量问题C.及时纠正质量问题D.使工序质量受控E提高生产人员素质4、受控状态下工序对加工质量进的保证能力称为()。A.管理能力B.生产能力C.技术能力D工序能力E工艺能力5、用于检定、测试各类测绘计量器具的标准装备、器具和设施称为()。A.测绘仪器B测绘计量标准C.测绘基础设施D.测量设备E.测绘标准设备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绘计量器具须定期检查B.测绘计量器具三年一次检查C测绘计量器具五年一次检查D.新购置的测绘计量器具五年内不用检查它E.修理后的测绘计量器具三年内不用检查7、测绘计量标准在合格证书期满前()应按规定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复查A.1个月B3个月C5个月D6个月E.8个月8、组织在质量上的追求、宗旨和方向称为()。A.质量计划B.质量目的C质量管理D质量方针E质量手册9、向组织的内部和外部提供质量管理体系的一致信息文件称为()。A.程序文件B作业文件C质量计划D.规范文件E质量手册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方针由组织的领导集体讨论批准颁布B质量方针由最高管理者的代表批准颁布C质量方针由最高管理者批准颁布D质量方针由最高技术负责人批准颁布E质量方针由組织的工管单位批准颁布11、优化和修改的质量体系文件按规定程序组织审核,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等的批准者是()。A.领导集体B.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C最高管理者D最髙管理者的代表E.最高技术负责人12、在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的活动中,保证产品、服务和管理体系符合技术法规和标准要求的合格评定活动称为()。A.认知B.认可C.认为D认证E.认同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产过程控制是工序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和方法B统计过程控制是工序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和力法C.产品生产控制是工序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和方法D生产工期控制是工序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和方法E价值形态控制是工序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和方法14、保证质量,满是要求,为使各项质量活动及结果达到质量要求是()。A.生产过程的目的B工艺流程的目的C.生产管理的目的D工序生产的目的E质量控制的目的15、工序质量特性值的分布特性不随时间而变化,始终保持稳定且符合质量规格的要求是因为()A.工序质量处于失控状态B工艺方法处于受控状态C产品生产处于受控状态D.技术设计处于受控状态E工序质量处于受控状态16、生产系统涉及的质量控制职能活动称为()。A.生产的质量控制B.狭义的质量控制C.工序的质量控制D广义的质量控制E.管理的质量控制17、用于直接或间接传递量值的测绘工作用仪器、仪表和器具称为()。A.测绘基础没施B测量显示设备C.测绘计量标准D测绘设备标准E测绘计量器具18、S3级以上水准仪检定周期为()。A.一年B.二年C.三年D.四年E.五年19、取得计量授权证书的被授权单位在授权证书期满前几个月,应按规定向顷发证机关中申请复查A.2个月B.3个月C.6个月D.7个月E.8个月20、组织在质量上所追求的目的称为()。A.质量计划B.质量管理C.质量目的D.质量方针E质量手册21、控制质量活动和过程的信息的文件称为()。A.会议文件B.程序文件C.规范文件D.作业文件E质量文件22、优化和修改的质量体系文件按规定程序组织审核,质量手册的批准者是A.部门负责人B.最髙管理者的代表C.分管领导最髙技术负责人E最髙管理者23、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基本原则是A.合作性、和谐性和科学性B.广泛性、群众性和科学性C统一性、权威性和科学性D.可行性、操作性和科学性E独立性,公正性和科学性24、在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的活动中,对从事认证及相关的检测机构(实验室)和审核人员资格条件于能力的合格评定活动称为A.认为B认知C.认可D认同E认证测绘项目质量控制多项选择题25、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包括()。A.标准B管理C.纠正D培训E信息(反馈)26、测绘单位最高领导层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职责是()。A.组织贯彻质量政策、法规和指令,采取有效措施使质量方针为全体职工理解、掌握并贯彻执行B.重视目标管理,实行目标分解,对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效地将质量目标落实到全体职工,共同为实现质量目标努力工作C.組织生产,按时完成项目任务D实现质量方针,重视资源投入,保证人员素质与产品相适应E控制项目成本费用,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7、2000版ISO9000族标准㈣人核心标准姑()。A.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B.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C.ISO9002质量体系——生产和安装的质量保证模式D.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E.ISOI9011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28、2000版ISO9000族标准提出质量管理的8项原则包括()等。A.领导作用原则B.以产品为关注焦点原则C.过程方法原则D.全员参与原则E.周期改进原则29、质量管理体系涉及的6种类型文件包括()等。A.质量手册B.质量程序C.质量计划D质量措施E程序文件30、ISO9000族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贯标工作策划的内容有()。A.人员培训B.咨询机构的选择C.组织步骤的实施D生产管理经验总结E.组织机构及编写人员的确定31、ISO9000族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贯标中组织策划和领导投入阶段的工作包括()A.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B分层次进行贯标培训C.制定工作计划及程序D.文件编制E.确定质量管理体系各个过程的要求和控制方法32、ISO9000族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贯标中文件编制阶段的工作包括()。A.对现有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识别、分析B制订体系文件编制计划C.拟定体系文件的类型、层次、结构和纲目D.质量管理体系总体设计E.文件印刷出版和正式颁布33、1509000族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贯标中审核、评审和体系改进阶段的工作包括()A.培训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B制定内部审核计划C.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期间,控制覆盖体系的内部审核D开展管理评审E.生产管理体系运行和改进34、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原则()。A.系统协调原则B.采用过程方法原则。C整体优化原则D.重点突出原则E操作实施和证实检查的原则35、质量计划的内容其中包括()。A.计划目标B活动和过程顺序设计记录格式E.控制准则要求下计划时限36、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持续改进的工作内容其中包括()。A.试运行B培训C.整改D.管理E.质量管理体系正式运行37、狭义的质量控制其中包括()。A.营销和市场调研B.工艺策划和开发C.生产制造D包装和储存E.设计与规范的编制和产品开发38、测绘单位中层领导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职资A.组织好本部门生产,按时完成项目任务B.落实质量责任制,促使本部门的职工做好本职工作,实现贯彻ISO9000族标准目的C.认真组织贯彻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保正质量体系有效运行,以实现质量目标D.注意培训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本部门的宣贯工作E.按照质量目标进行展工、制定本部门的工作目标及相应完成措施,对本部门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监督检查39、ISO9000族标准产生以来,发展形成了的版本有()。A.1984版B.1987版C.1994版D.2000版E.2005版40、2000版ISO9000族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的12项基本原理包括()。A.文件B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C产品质量管理D.质量管理体系评价E技术人员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4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形成需考虑的因素有()。A.标准的各项要求B产品的特性及复杂程度C.生产流程的完整D各级人员的素质与能力E.组织管理水平与装备水平42、贯标工作的组织实施步骤包括()。A.标准选择与培训阶段B.组织策划和领导投入阶段C体系总体设计和资源配置阶段D.产品质量评审和改进阶段E.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和实施阶段43、ISO9000族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贯标中体系总体设计和资源配置阶段的工作包括A.学习、宣传,统思想、提髙认识B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C.组织培训骨干队伍,包括文件编写培训D质量管理体系总体设计E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权限与工作要求44、ISO9000族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贯标中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和实施阶段的工作包括A.文件审定、修改、确认批淮B.各级人员进行文件的学习C.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其他质量文件发放到位D.现量管理体系运行和改进E.配置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运行和改进所必须的资源45、质量管理体系交件其中包括()。A.生产手册B程序文件C.质量手册E.工序文件E作业文件46、程序文件的基本内容包括()。A.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和活动!目的、范围B表述对质进符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C.规定和设计记录格式D.可测量考核的指标和目标E.与过程和活动相关的管理、执行和验证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47、作业文件的种类其中包括()。A.作业指导书B.规范C.合同D.生产任务E它.工艺文件48、质试管理体系运行的培训工作程序其中包括()。A.培训计划的编制B.培训规模和时间C培训实施D培训计划的评审E.按培训计划进行验证第12章测绘项目的组织与实施§12.1测绘项目的组织在项目组织过程中,首先要对项目的目标进行分解,然后对项目的作业工序进行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员配备和设备配备。12.1.1测绘项目目标管理项目目标与工序分解就是要将项目合同中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细化,达到可操作的程度,下面分别说明项目目标的分解和项目工序的分解。1.项目目标测绘项目目标实际上就是在规定的工期内尽量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完成项目所下达的测绘任务,这是总体目标。项目目标可分解为工期目标、成本目标和质量目标。1)工期目标工期目标就是在项目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个项目。2)成本目标成本目标就是完成项目所需花费的目标数额,也可称为成本预算。成本可分解为人工成本、设备折旧或租用成本、消耗材料成本等3大类成本。这3类成本还可按不同的工序进一步分解,例如,地形图测量项目,3)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就是期望项目最终能够达到的质量等级。质量等级分为合格、良好和优秀。2.项目工序项目工序就是按照时间顺序和工作性质,将项目分解为若干工序,也称子项目。前面地形图测量的例子将项目分成了收集资料、技术设计、控制测量、图根测量、细部测量、检查验收等工序。不同的工序可由不同的人员来完成。12.1.2测绘项目组织结构图12.1.3测绘项目资源配置人员和设备是完成测绘项目的2个主要条件,项目要求每个工序都要配备合适的人员和设备。下面分别讨论人员配备和设备配备。1.人员配备测绘项目人员配备分为项目负责人、生产管理组、技术管理组、质量控制组、后勤服务部门等,下面分别说明。2.设备配备目前测绘项目的主要设备包括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PS测量系统、航空摄影机、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和数字成图系统等。这7类设备前5类属于外业设备,后2类属于内业设备。§12.2测绘项目的实施管理1、目标2、工程进度控制3、资金预算控制4、质量控制第13章测绘安全生产管理§13.1测绘生产作业人员安全管理测绘生产单位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13.1.1测绘外业生产安全管理1.出测、收测前的准备(1)、针对生产情况,对进入测区的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2)、了解测区有关危害因素,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流行传染病、自然环境、人文地理、交通、社会治安等状况,拟订具体的安全生产措施。(3)、按规定配发劳动防护用品,并根据测区具体情况添置必要的小组及个人的野外救生用品、药品、通信或特殊装备,并应检查有关防护及装备的安全可靠性。(4)、掌握人员身体健康情况,进行必要的身体健康检查,避免作业人员进入与其身体状况不适应的地区作业。(5)、组织赴疫区、污染区和有可能散发毒性气体地区作业的人员学习防疫、防毒、防污染知识,并注射相应的疫苗和配备防毒、防污染装具。对于发生高致病的疫区,应禁止作业人员进入。(6)、所有作业人员都应该熟练使用通信、导航定位等安全保障设备,以及掌握利用地图或地物、地貌等判定方位的方法。  (7)、出测、收测前,应制订行车计划,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严禁疲劳驾驶。2.行车1)、基本要求(1)、驾驶员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运行的各种要求;具备野外环境下驾驶车辆的技能,掌握所驾驶车辆的构造、技术性能、技术状况、保养和维修的基本知识或技能。(2)、驾驶员应了解所运送物品的性能,保证人员和物品的安全。运送易燃易爆危险品时,应防止碰撞、泄漏,严禁危险物品与人员混装运送。  (3)、货运汽车车厢内载人,应按公安交通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行车时人要坐在安全位置上,人身不能超过车厢以外。车厢以外的任何部位严禁坐人和站人。2)、行车前的准备(1)、编制行车计划,明确负责人。单车行驶,应配有押车人员。(2)、外业生产车辆应配备必要的检修工具和通信设备。(3)、驾驶员应检查车辆各部件是否灵敏,油、水是否足够,轮胎充气是否适度;应特别注意检查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方向系统、灯光照明等主要部件是否完好,发现故障即行检修,禁止勉强出车。(4)、机动车载货不得超过行驶证上核定的重量。运送的物资器材需装牢捆紧,其重量要分布均匀。  (5)、在戈壁、沙漠和高原等人员稀少、条件恶劣的地区应采用双车作业,作业车辆应加固,配备适宜的轮胎,每车应有双备胎。3)、行车(1)、途中停车休息或就餐,应锁好车门,关闭车窗。(2)、夜间行车要保持灯光完好,降低行驶速度,充分判断地形及行进方向。(3)、遇有暴风骤雨、冰雹、浓雾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行车。视线不清时不准继续行车。(4)、在雨、雪或泥泞、冰冻地带行车时应慢速,必要时应安装防滑链,避免紧急刹车。遇陡坡时,助手或乘车人员应下车持三角木随车跟进,以备车辆下滑时抵住后轮。(5)、车辆穿越河流时,要慎重选择渡口,了解河床地质、水深、流速等情况,采取防范措施安全渡河。(6)、高温炎热天气行车应注意检查油路、电路、水温、轮胎气压;频繁使用刹车的路段应防止刹车片温度过高,导致刹车失灵。(7)、沙土地带行车应停车观察,选择行驶路线,低挡匀速行驶,避免中途停车。若沙土松软,难以通过,应事先采取铺垫等措施。(8)、高原、山区行车要特别注意油压表、气压表及温度表。气压低时应低挡行驶,少用制动,严禁滑行。遇到危险路段,如落石、滑坡、塌陷等,要仔细观察,谨慎驾驶。3.饮食(1)、禁止食用霉烂、变质和被污染过的食物,禁止食用不易识别的野菜、野果、野生菌菇等植物。禁止酒后生产作业。不接触和不食用死、病畜肉。禁止饮用异味、异色和被污染的地表水和井水。(2)、使用煤气、天然气等灶具应保证其连接件和管道完好,防止漏气和煤气中毒。禁止点燃灶具后离人。  (3)、生熟食物应分别存放,并应防止动物侵害。4.住宿1)、室内住宿(1)、外业作业人员应尽量居住民房或招待所。住宿的房屋应进行安全性检查,了解住宿环境和安全通道位置。禁止入宿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2)、应注意用电安全。便携式发电机应置于通风条件下使用,做到人、机分开,专人管理。应防止发电机漏电和超负荷运行对人员造成伤害。(3)、使用煤油灯应安装防风罩。离开房间或休息时,应及时熄灭煤油灯或蜡烛。取暖使用柴灶或煤炉前应先进行检修,防止失火和煤气中毒。(4)、禁止在草料旁堆放油料、易燃物品,禁止在仓库、木料场、木质建筑以及其他易燃物体附近用火。2)、野外住宿(1)、备好防寒、防潮、照明、通信等生活保障物品及必要的自卫器具。(2)、搭设帐篷时应了解地形情况,选择干燥避风处,避开滑坡、觇标、枯树、大树、独立岩石、河边、于涸湖、输电设备及线路等危险地带,防止雷击、崩陷、山洪、高辐射等伤害。(3)、帐篷周围应挖排水沟。在草原、森林地区,周围应开辟防火道。(4)、治安情况复杂或野兽经常出没的地区,应设专人值勤。5.外业作业环境1)、一般要求(1)、应持有效证件和公函与有关部门进行联系。在进入军事要地、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林区、自然保护送或其他特殊防护地区作业时,应事先征得有关部门同意;了解当地民情和社会治安等情况,遵守所在地的风俗习惯及有关的安全规定。(2)、进入单位、居民宅院进行测绘时,应先出示相关证件,说明情况再进行作业。(3)、遇雷电天气应立刻停止作业,选择安全地点躲避,禁止在山顶、开阔的斜坡上、大树下、河边等区域停留,避免遭受雷电袭击。(4)、在高压输电线路、电网等区域作业时,应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优先选用绝缘性能好的标尺等辅助测量设备,避免人员和标尺、测杆、棱镜支杆等测量设备靠近高压线路,防止触电。(5)、外业作业时,应携带所需的装备以及水和药品等用品,必要时应设立供应点,保证作业人员的饮食供给;野外一旦发生水、粮和药品短缺,应及时联系补给或果断撤离,以免发生意外。(6)、外业作业时,所携带的燃油应使用密封、非易碎容器单独存放、保管,防止(7)、进入沙漠、戈壁、沼泽、高山、高寒等人烟稀少地区或原始森林地区,作业前须认真了解掌握该地区的水源、居民、道路、气象、方位等情况,并及时记入随身携带的工作手册中。应配备必要的通信器材,以保持个人与小组、小组与中队之间的联系;应配备必要的判定方位的工具,如导航定位仪器、地形图等。必要时要请熟悉当地情况的向导带路。  (8)、外业测绘必须遵守各地方、各部门相关的安全规定,如在铁路和公路区域应遵守交通管理部门的有关安全规定;进入草原、林区作业必须严格遵守《森林防火条例》、《草原防火条例》及当地的安全规定;下井作业前必须学习相关的安全规程,掌握井下工作的一般安全知识,了解工作地点的具体要求和安全保护规定。(9)、安全员必须随时检查现场的安全情况,发现安全隐患立即整改。(10)、外业测绘严禁单人夜间行动。在发生人员失踪时必须立即寻找,并应尽快报告上级部门,同时与当地公安部门取得联系。2)、城镇地区(1)、在人、车流量大的街道上作业时,必须穿着色彩醒目的带有安全警示反光的马夹,并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牌(墩)、,必要时还应安排专人担任安全警戒员。迁站时要撤除安全警示标志牌(墩)、,应将器材纵向肩扛行进,防止发生意外。  (2)、作业中以自行车代步者,要遵守交通规则,严禁超速、逆行和撒把骑车3)、铁路、公路区域  (1)、沿铁路、公路作业时,必须穿着色彩醒目的带有安全警示反光的马夹。  (2)、在电气化铁路附近作业时,禁止使用铝合金标尺、镜杆,防止触电,  (3)、在桥梁和隧道附近以及公路弯道和视线不清的地点作业时,应事先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牌(墩),必要时安排专人担任安全指挥。  (4)、工间休息应离开铁路、公路路基,选择安全地点休息。4)、地下管线  (1)、无向导协助,禁止进入情况不明的地下管道作业。  (2)、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护帽、安全灯,身穿安全警示工作服,应配备通信设备,并保持与地面人员的通信畅通。  (3)、在城区或道路上进行地下管线探测作业时,应在管道口设置安全隔离标志牌(墩),安排专人担任安全警戒员。打开窨井盖做实地调查时,井口要用警示栏圈围起来,必须有专人看管。夜间作业时,应设置安全警示灯。工作完毕必须清点人员,在确保井下没有留人的情况下及时盖好窨井盖。  (4)、对规模较大的管道,在下井调查或施放探头、电极导线时,严禁明火.并应进行有害、有毒及可燃气体的浓度测定;有害、有毒及可燃气体超标时应打开连续的3个井盖排气通风半小时以上,确认安全并采取保护措施后方可下井作业。  (5)、禁止选择输送易燃、易爆气体管道作为直接法或充电法作业的充电点。在有易燃、易爆隐患环境下作业时,应使用具备防爆性能的测距仪、陀螺经纬仪和电池等设备。  (6)、使用大功率电器设备时,作业人员应具备安全用电和触电急救的基础知识。工作电压超过36v时,供电作业人员应使用绝缘防护用具,接地电极附近应设置明显警告标志,并设专人看管。雷电天气禁止使用大功率仪器设备作业。井下作业的所有电气设备外壳都应接地。  (7)、进入企业厂区进行地下管线探测的作业人员,必须遵守该厂安全保护规定。 5)、水上  (1)、作业人员应穿救生衣,避免单人上船作业:  (2)、应选择租用配有救生圈、绳索、竹竿等安全防护救生设备和必要的通信设备的船只,行船应听从船长指挥。  (3)、租用的船只必须满足平稳性、安全性要求,并具有营业许可证。雇用的船工必须熟悉当地水性并有载客的经验。  (4)、风浪太大的时段不能强行作业。对水流湍急的地段要根据实地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作业。  (5)、海岛、海边作业时,应注意涨落潮时间,避免事故发生。 6)、涉水渡河  (1)、涉水渡河前,应观察河道宽度,探明河水深度、流速、水温及河床沙石等情况,了解上游水库和电站放水情况。根据以上情况选择安全的涉水地点,并应做好涉水时的防护措施。  (2)、水深在0.6m以内、流速不超过3m/s,或者流速虽然较大但水深在0.4m以内时允许徒涉。水深过腰,流速超过4m/s的急流,应采取保护措施涉水过河,禁止独自一人涉水过河。  (3)、遇较深、流速较大的河流,应绕道寻找桥梁或渡口。通过轻便悬桥或独木桥时,要检查木质是否腐朽,若可使用,应逐人通过,必要时应架防护绳。(4)、骑牲畜涉水时一般只限于水深0.8m以内,同时应逆流斜上,不应中途停留。要了解牲畜的水性,必要时给牲畜蹄上采取防滑措施。  (5)、乘小船或其他水运工具时,应检查其安全性能,并雇用有经验的水手操纵,严禁超载。  (6)、暴雨过后要特别注意山洪的到来,严禁在无安全防护保障的条件下和河流暴涨时渡河。 7)、高原、高寒地区  (1)、进入高海拔区域前要进行气候适应训练,掌握高原基本知识。严禁单人夜间行动。雾天应停止作业。  (2)、应配备防寒装备和充足的给养,配置氧气袋(罐)、及高原反应防治专用药品,注意防止感冒、冻伤和紫外线灼伤。在高海拔区域发生高原反应、感冒、冻伤等疾病时,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3)、在冰川、雪山作业时,应戴雪镜,穿色彩醒目的防寒服。  (4)、应按选定路线行进,遇无路情况,则应选择缓坡迂回行进。遇悬崖、绝壁、滑坡、崩陷、积雪较深及容易发生雪崩等危险地带时应该绕行,无安全防护保障不得强行通过。8)、高空  (1)、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癫痫、眩晕、深度近视等高空禁忌症人员禁止从事高空作业。  (2)、现场作业人员应配戴安全防护带和防护帽,不得赤脚。作业前,要认真检查攀登工具和安全防护带,保证完好。安全防护带要高挂低用,不能打结使用。  (3)、应事先检查树、杆、梯、站台以及觇标等各部位结构是否牢固,有无损伤、腐朽和松脱,存在安全隐患的应经过维修后才能作业。到达工作位置后要选坚固的枝于、桩作为依托,并扣好安全防护带后再开始作业;返回地面时严禁滑下或跳下。高楼作业时,应了解楼顶的设施和防护情况,避免在楼顶边缘作业。  (4)、传递仪器和工具时,禁止抛投。使用的绳索要结实,滑轮转动要灵活,禁止使用断股或未经检查过的绳索,以防脱落伤人。  (5)、造(维修)、标、拆标工作时,应由专人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在行人通过的道路或居民地附近造(维修)、标、拆标时,必须将现场围好,悬挂“危险”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作业场地半径不得小于15m。  9)、沙漠、戈壁地区  (1)、作业小组应配备容水器、绳索、地图资料、导航定位仪器、风镜、药品、色彩醒目的工作服和睡袋等。  (2)、在距水源较远的地区作业,应制订供水计划,必要时可分段设立供水站。  (3)、应随时注意天气变化,防止沙漠寒潮和沙暴的侵袭。  10)、沼泽地区  (1)、应配备必要的绳索、木板和长约1.5m的探测棒。  (2)、过沼泽地时,应组成纵队行进,禁止单人涉险。遇有繁茂绿草地带应绕道而行。发生陷入沼泽的情况要冷静,及时采取妥善的救援、自救措施。  (3)、应保持身体干燥清洁,防止皮肤溃烂。  11)、人烟稀少或草原、林区  (1)、在人烟稀少或草原、林区作业应携带手持导航定位仪器及地形图,着装要扎紧领口、袖口、衣摆和裤脚,防止蛇、虫等的叮咬。要特别注意配备防止蛇、虫叮咬的面罩及药品,并注射森林脑炎疫苗。  (2)、行进路线及点位附近,均应留下能为本队人员所共同识别的明显标志。  (3)、禁止夜间单人外出,特殊情况确需外出时应两人以上。应详细报告自己的去向,并要携带电源充足的照明和通信器材,以保持随时联系;同时,宿营地应设置灯光引导标志12)、少数民族地区  (1)、针对具体的作业区域,出测前要组织作业人员学习国家有关的少数民族政策,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社会治安和气候、环境特点,制定具体的安全防范措施。  (2)、进入少数民族地区作业时,应事先征得有关部门同意,主动与当地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公安部门进行沟通,了解当地民情和社会治安等情况,遵守所在地的风俗习惯及有关的安全规定。  (3)、根据作业区域的环境特点,配备满足作业人员防护需要的相应设施,如通信设备、储水容器、手持导航仪、地形巨:、药品、绳索等适合在沼泽、沙漠和人烟稀少地区需要的必要的设备。  (4)、在少数民族地区野外搭设帐篷时,夜间应有专人值勤。  (5)、聘用当地少数民族作业人员、向导时,应注意民族团结,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13.1.2测绘内业生产安全管理1.作业场所要求  (1)、照明、噪音、辐射等环境条件应符合作业要求。  (2)、计算机等生产仪器设备的放置,应有利于减少放射线对作业人员的危害。各种设备与建(构)、筑物之间,应留有满足生产、检修需要的安全距离。  (3)、作业场所中不得随意拉高电线,防止电线、电源漏电。通风、空调、照明等用电设施要有专人管理、检修。  (4)、面积大于100m2的作业场所的安全出口不少于两个。安全出口、通道、楼梯等应保持畅通并设有明显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  (5)、作业场所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配备灭火器具,小于40m2的重点防火区域,如资料、档案、设备库房等,也应配置灭火器具。应定期进行消防设施和安全装置的有效期和能否正常使用检查,保证安全有效。  (6)、作业场所应配置必要的安全(警告)、标志,如配电箱(柜)、标志、资料重地严禁烟火标志、严禁吸烟标志、紧急疏散示意图、上下楼梯警告线以及玻璃隔断提醒标志等,且保证标志完好清晰。  (7)、禁止在作业场所吸烟以及使用明火取暖,禁止超负荷用电。使用电器取暖或烧水,不用时要切断电源。  (8)、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作业场所。2.作业人员安全操作  (1)、仪器设备的安装、检修和使用,须符合安全要求。凡对人体可能构成伤害的危险部位,都要设置安全防护装置。所有用电动力设备,必须按照规定埋设接地网,保持接地良好。(2)、仪器设备须有专人管理,并进行定期的检查、维护和保养,禁止仪器设备带故障运行。  (3)、作业人员应熟悉操作规程,必须严格按有关规程进行操作。  (4)、禁止用湿手拉合电闸或开关电钮。饮水时,应远离仪器设备,防止泼洒造成电路短路。  (5)、擦拭、检修仪器设备应首先断开电源,并在电闸处挂置明显警示标志。修理仪器设备,一般不准带电作业,由于特殊情况而不能切断电源时,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并且须有两名电工现场作业。  (6)、因故停电时,凡用电的仪器设备,应立即断开电源。  (7)、汽油、煤油等挥发性易燃物质不得存放在作业室、车间及办公室内。洒过易燃油料的地方要及时处理。油料着火应用细沙、泥土熄灭,不可向油上浇水。§13.2测绘生产仪器设备安全管理13.2.1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  (1)、根据单位仪器设备情况,专设仪器管理员(或组)、,负责仪器设备的保管、维护、检校和一般鉴定、修理。  (2)、仪器设备必须建立技术档案,其内容包括仪器规格、性能、附件、精度鉴定、损伤记录、修理记录及移交验收记录等。  (3)、仪器设备的借用、转借、调拨、大修、报废等应有一定的审批手续。  (4)、外业队使用的仪器设备,必须由专人管理、使用。作业队的负责人,应经常了解仪器设备维护、保养、使用等情况,及时解决有关问题。  (5)、仪器入出库必须有严格的检查和登记制度。13.2.2仪器设备的保管1.对仪器库房的基本要求  (1)、测量仪器库房应是耐火建筑。  (2)、库房内的温度不能有剧烈变化,最好保持室温在12℃--16℃。  (3)、库房应有消防设备,但不能用一般酸碱式灭火瓶,宜用液体co2或ccl4及新的消防瓶。2.测绘仪器的三防措施  生霉、生雾、生锈是测绘仪器的“三害”,直接影响测绘仪器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影响观测使用。因此需按不同仪器的性能要求,采取必要的防霉、防雾、防锈措施,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状态。1)、测绘仪器防霉措施  (1)、每日收装仪器前,应将仪器光学零件外露表面清刷干净后再盖镜头盖,并使仪器外表清洁后方能装箱密封保管。  (2)、仪器外壳有通孔的,用完后须将通孔盖住。  (3)、仪器箱内放入适当的防霉剂。  (4)、外业仪器一般情况下6个月(湿热季节或湿热地区1一3个月)、应对仪器的光学零件外露表面进行一次全面的擦拭,内业仪器一般一年(湿热季节或湿热地区6个月)、须对仪器未密封的部分进行一次全面的擦拭。  (5)、每台内业仪器必须配备仪器罩,每次操作完毕,应将仪器罩罩上。  (6)、检修时,对所修理的仪器外表和内部必须进行一次彻底的擦拭,注意不应用有机溶剂和粗糙擦布用力擦仪器的密封部位,以免破坏仪器的密封性,对产生霉斑的光学零件表面必须彻底除霉,使仪器的光学性能恢复到良好状态。  (7)、修复的仪器装配时须对仪器内部的零件进行干燥处理,并更换或补放仪器内腔的防霉药片,修复装配后,仪器必须密封的部位,应恢复密封状态。  (8)、在运输仪器过程中,必须有防震设施,以免因震动剧烈引起仪器的密封性能下降,密封性能下降的部位,应重新采取密封措施,使仪器恢复到良好的密封状态。(9)、作业中暂时停用的电子仪器,每周至少通电1小时,同时使各个功能正常运转。  2)、测绘仪器防雾措施  (1)、每次清擦完光学零件表面后,再用干棉球擦拭一遍,以便除去表面潮气,每次测区作业终结后,应对仪器的光学零件外露表面进行擦拭。  (2)、调整或操作仪器时,勿用手心对准光学零件表面,并在仪器运转时避免将油脂挤压或拖粘于光学零件表面上。  (3)、外业仪器一般情况下6个月(湿热季节或湿热地区3个月)、须对仪器的光学零件外露表面进行一次全面擦拭,内业仪器一般在1年(湿热季节或湿热地区3—6个月)、应对仪器外表进行一次全面清擦,并用电吹风机烘烤光学零件外露表面(温度升高不得超过60℃)、。  (4)、防止人为破坏仪器密封造成湿气进入仪器内腔和浸润光学零件表面。  (5)、除雾后或新配置的光学零件表面须用防雾剂进行处理,一旦发现水性雾,应用烘烤或吸潮的方法清除;发现油性雾应用清洗剂擦拭干净并进行干燥处理。  (6)、严禁使用吸潮后的干燥剂。  (7)、保管室内应配备适当的除湿装值3)、测绘仪器防锈措施  (1)、凡测区作业终结收测时,将金属外露面的临时保护油脂全部清除干净,涂上新的防锈油脂。  (2)、外业仪器防锈用油脂,除了具有良好的防锈性能,还应具有优良的置换性,并应符合挥发性低、流散性小的要求,要根据仪器的润滑防锈要求和说明书用油的规定适当选用不同配合间隙、不同运转速度和不同轴线方向所用的油脂。  (3)、外业仪器一般情况下6个月(湿热季节或湿热地区1—3个月)、须对仪器外露表面的润滑防锈油脂进行一次更换,内业仪器一般应在1年(湿热季节或湿热地区6个月)、须将仪器所用临时性防锈油脂全部更换一次,如发现锈蚀现象,必须立即除锈。并分析锈蚀原因,及时改进防锈措施。  (4)、仪器进行检修时,对长锈部位必须除锈,除锈时应保持原表面粗糙度数值或降低不超过相邻的粗糙度值。并且在对金属裸露表面清洗或除锈后,必须进行干燥处理。  (5)、必须将原用油脂彻底清除,通过干燥处理后,涂抹新的油脂进行防锈。  (6)、对有运动配合的部位涂防锈油脂后必须来回运动几次,并除去挤压出来的多余油脂。  (7)、防锈油脂涂抹后应用电容器纸或防锈纸等加封盖。(8)、保管室在不能保证恒温恒湿的要求时,须做到通风、干燥、防尘。13.2.3仪器的安全运送与仪器的使用维护1.仪器的安全运送  (1)、长途搬运仪器时,应将仪器装入专门的运输箱内。若无防震运输箱,而又需运输较精密的仪器时,可特制套箱,再把装有仪器的箱子装入特别套箱内,仪器箱与套箱内包面之间的空隙处可用刨花或纸片等紧紧填实。  (2)、短途搬运仪器时,一般仪器可不装入运输箱内,但一定要专人护送。对特别怕震的仪器设备,必须装入仪器箱内。不论长短距运送仪器,均要防止日晒雨淋,放置仪器设备的地方要安全妥当,并应清洁和干燥。2.仪器在作业过程中的使用维护  (1)、仪器开箱前,应将仪器箱平放在地上,严禁手提或怀抱着仪器开箱,以免仪器在开箱时落地损坏。开箱后应注意看清楚仪器在箱中安放的状态,以便在用完后按原样入箱。仪器在箱中取出前,应松开各制动螺旋,提取仪器时,要用手托住仪器的基座,另一手握持支架,将仪器轻轻取出,严禁用手提望远镜和横轴。仪器及所用部件取出后,应及时合上箱盖,以免灰尘进入箱内。仪器箱放在测站附近,箱上不许坐人。  作业完毕后,应将所有微动螺旋退回到正常位置,并用擦镜纸或软毛刷除去仪器上表面的灰尘。  (2)、架设仪器时,先将三脚架架稳并大致对中,然后放上仪器,并立即拧紧中心连接螺旋。  (3)、对仪器要小心轻放,避免强烈的冲击震动,安置仪器前应检查三脚架的牢固性,作业过程中仪器要随时有人防护,以免造成重大损失。  (4)、仪器在搬站时,可视搬站的远近,道路情况以及周围环境等决定仪器是否要装箱。搬站时,应把仪器的所有制动螺旋略微拧紧,但不要拧得太紧,目的是仪器万一受到碰撞时,还有转动的余地,以免仪器受伤。搬运过程中仪器脚架必须竖直拿稳,不得横扛在肩上。  (5)、在野外使用仪器时,必须用伞遮住太阳。仪器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表面不能让太阳照射,也要避免灰沙雨水的侵袭。  (6)、仪器任何部分若发生故障,不应勉强继续使用,要立即检修,否则将会使仪器损坏加剧。(7)、没有必要时,不要轻易拆开仪器,仪器拆卸次数太多会影响其测量精度。(8)、光学元件应保持清洁,如沾染灰尘必须用毛刷或柔软的擦镜纸清除,禁止用手指抚摸仪器的任何光学元件表面。(9)、在潮湿环境中作业,工作结束后,要用软布擦干仪器表面的水分或灰尘后才能装箱。回到驻地后立即开箱取出仪器放置干燥处,彻底晾干后才能装入仪器箱箱内。  (10)、在连接外部所有仪器设备时,应注意相对应的接口、电极连接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启主机和外围设备。拔插接线时不要抓住线就往外拔,应握住接头顺方向拔插,也不要边摇晃插头边拔插,以免损坏接头。数据传输线、GPS(监控器)、天线等在收线时不要弯折,应盘成圈收藏,以免各类连接线被折断而影响工作。§13.3地理信息数据安全管理  地理信息数据是用来表示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信息的数据,它是地表物体和环境固有的数据、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性的数字、文字、图形、图像的总称。  影响地理信息数据安全的因素主要有:  (1)、安全意识淡薄。我国有很多人并未认识到地理信息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地理信息的国家安全观比较淡化。  (2)、测绘技术上的落后。使我们不得不在进行一些高精度测绘工作时与国外一些拥有先进技术的公司合作。  (3)、硬盘驱动器损坏。一个硬盘驱动器的物理损坏意味着数据丢失。设备的运行损耗、存储介质失效、运行环境以及人为的破坏等,都能对硬盘驱动器设备造成影响。  (4)、人为错误。由于操作失误,使用者可能会误删系统的重要文件,或者修改影响系统运行的参数,以及没有按照规定要求或操作不当导致的系统死机。  (5)、黑客人侵。人侵者通过网络远程入侵系统,侵入形式包括很多,如系统漏洞,管理不力等。  (6)、病毒。近年来,由于感染计算机病毒而破坏计算机系统,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屡屡发生,计算机病毒的复制能力强,感染性强,特别是网络环境下,传播性更快。  (7)、信息窃取。入侵者从计算机上复制信息或将存储设备、介质偷走。  (8)、自然灾害  (9)、电源故障。电源供给系统故障,一个瞬间过载电功率会损坏在硬盘或存储设备上的数据。  (10)、磁干扰。磁干扰是指重要的数据接触到有磁性的物质,会造成计算机数据被破坏。13.3.1地理信息数据安全管理规定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地理信息数据中的核心内容。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标准制作的、可通过计算机系统使用的数字化的基础测绘成果。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具有知识产权的智力成果,受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保护。1.使用许可  (1)、使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部门、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使用单位”),必须得到使用许可,并签订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使用许可协议(以下简称“使用许可协议”)、。使用许可协议是非独占和不可转让的。使用许可协议文本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  (2)、使用许可协议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使用许可协议适用于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政府等用于宏观决策和社会公益事业。乙类使用许可协议适用于非企业单位、个人以教学或者科学研究、规划管理等目的在本单位内部或者个人使用,或者将研究成果向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政府等部门提供用于宏观决策和社会公益事业,丙类使用许可协议适用于企业单位,或者非企业单位用于商业目的、盈利或者直接为建设工程项目服务。其他类型的使用许可协议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3)、适用甲类使用许可协议的,无偿使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适用乙类使用许可协议的,有偿使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给予价格优惠;适用丙类使用许可协议的,有偿使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有偿使用是指收取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部分成本费用。各类使用许可协议的单位均应支付提供数据中所实际发生的介质费、人工费和其他费用等工本费。  (4)、使用单位拥有使用许可协议规定范围内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规定权限的使用权。使用单位根据使用需要,可以对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做部分修改或者对数据的格式进行转换,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修改、转换后的数据对外发布和提供。  (5)、使用单位在使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时,必须明显标示数据的版权所有者。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版权归属不因数据部分修改或者格式改变而改变,使用格式改变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或者使用基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形成的衍生品以及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备份和复制品,必须明显标示原数据的版权所有者。  (6)、使用单位应当确保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安全,防止数据丢失或者被盗;若发生数据丢失或者被盗,应当及时向提供单位报告;造成后果的,应当承担责任。  (7)、使用单位应当按照提供单位提供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密级,依照国家规定进行管理并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8)、当使用单位的身份变更或者使用单位对数据使用用途改变时,应当向原数据提供单位提出申请,重新签订使用许可协仪。  (9)、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需要使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向省级以上测绘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审批(台湾地区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需要使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参照此规定办理)、。  (10)、涉外使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部门、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2.提供与管理  (1)、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负责国家管理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使用的提供工作。省级提供单位负责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委托保管的其他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使用的提供工作,并负责对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使用单位使用其他省级提供单位负责提供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审核转函工作。  (2)、提供单位不得授权或者委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3)、提供单位负责审查使用单位的身份证明、使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书面申请和能证明其使用目的的有关材料,确定使用单位适用的使用许可协议类别,必要时报省级以上测绘主管部门审批。(4)、提供单位应当按照使用许可协议的约定,及时向使用单位提供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数据使用说明,并协助其读取数据。  (5)、对与提供单位建立数据交换关系的使用单位,提供单位有权决定相互交换数据的方式和减少或者免收其使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费用。  (6)、提供单位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使用许可协议的文本格式和内容。  (7)、提供全国范围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必须报经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未经批准提供单位不得以签订多个使用许可协议的形式,将全国范围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解提供给同一个使用部门或者单位。使用和提供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涉及军事部门的,依照测绘成果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8)、未经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未公开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携带或者邮寄出境,不得以任何方式将其传输至境外。  (9)、提供单位应当建立数据提供登记管理系统,详细记载使用单位、使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内容、数量、用途和使用方式等;及时了解社会对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需求情况,定期进行统计汇总,并向其上级测绘主管部门报告。3.法律责任  (1)、使用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级以上测绘主管部门收回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有关资料,根据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制作的衍生成果或者已取得的非法收入一并没收;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使用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包括:  ①擅自向第三方提供或者转让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  ②未经提供单位许可使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  ③使用单位的身份变更或者改变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用途又不及时向提供单位提出申请并重新签订使用许可协议的。  ④对获得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保管不当,造成数据全部或者部分丢失、被窃,又不及时向提供单位报告的。  ⑤使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时,不按规定标示版权所有者或者擅自改变版权所有者的。(2)、伪造身份或者掩盖其对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真实使用用途,骗取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由省级以上测绘主管部门责令停止使用,收回其取得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有关资料,根据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制作的衍生成果或者已取得的非法收入一并没收;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非法所得50%至100%的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3)、使用单位使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时违反有关保密规定的,依照《保密法》、《测绘成果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4)、使用单位擅自将未公开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携带或者邮寄出境,或者以任何方式传输至境外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和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5)、不履行使用许可协议规定的义务或者未按约定条件履行义务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因对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保管不当造成数据丢失、被窃并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6)、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7)、提供单位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者严重失职,造成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提供和管理上的重大事故的,由所在单位对其直接责任者和负有管理责任的工作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4.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管理规定  为了加强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工作的管理,确保对外公布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根据测绘法的有关规定,我国制定了相关措施来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管辖内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审核、公布管理工作。具体内容在其他章节中有详细表述,这里不一赘述。13.3.2地理信息数据安全管理措施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理与保护 1)、归档与移交  (1)、归档内容  ①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应包含最终数据成果、重要的阶段性数据成果、重要的原始数据成果和数据说明文件;如数据成果包含元数据,应随同数据成果一起归档;  数据说明文件应包含以下4部分内容:  ·数据背景:数据名称和来源、密级、制作单位和制作时间等,生产方法或工艺流程;  ·数据组织:数据组织原则、结构和文件命名规则;  ·应用方式:数据格式、运行环境(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版本号)、、使用方式;  ·联系方式:形成单位、联系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人姓名、电话等。  ②文档材料:  基础测绘数据成果文档应包括:  ·项目立项文件:项目申请(或建议)、书、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下达计划或任务文件、项目合同等;  ·项目实施文件:调研报告,招(投)、标书,项目设计(或实施方案)、,项目论证材料,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专业设计、技术质量标准或要求,项目的各种计划、指示、请示及批复文件;  ·项目总结文件:项目阶段性和最终的工作总结、技术总结、评审、鉴定或验收材料等;  ·项目成果文件:标图、附表、文档簿、数据成果目录、相关软件、使用手册等;  ——其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所属文档,按其形成的内容进行归档;  ——文档材料有电子文件形式的,应一并归档。  ③相关软件: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形成过程中开发的特定数据管理软什,应证随同数据成果一起归档。如有演示软件,也应与数据一起归档。相关软件归档时,与软件相关的技术手册、使用手册等有关材料应同时归档。  ④档案目录数据:归档时,应同时提交与归档材料相关的档案目录数据。  (2)、归档要求  ①档案形成单位应在项目完成后两个月内完成归档。  ②基础测绘数据成果应与文档材料一同归档。  ③归档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应为最终版本。  ④归档后,如果档案形成单位又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进行了更新(即补充或完善)、,应将更新后的数据成果及时归档,以替换原归档的数据成果。  ⑤文档材料归档一份,数据成果拷贝归档两份。  ⑥归档的数据成果和相关软件,一般不压缩、不加密。如进行了压缩和加密,应将解压缩软件和密钥、加密和解密软件同时归档。  (3)、归档检验  档案形成单位和接收单位须对归档材料进行检验,并填写《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归)、档检验登记表》,一式两份,双方各持一份。  (4)、移交手续归档材料移交,需办理相关手续。档案形成单位须填写《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档案移交文据》,经交接单位双方签字盖章后,一式两份,双方各持一份。!2)、介质与拷贝  (1)、介质要求  ①数据档案管理单位应根据本单位数据档案的管理要求指定归档介质,如可指定磁带或cd—rom线性磁带。  ②数据档案管理单位如采用磁带作为归档介质,应指定归档磁带的类型和型号。建议使用线性磁带。  ③当数据档案管理单位同时认可磁带和光盘作为归档介质时,建议同一项目所采用的光盘数大于10片时,应以磁带为载体归档。  ④归档的两份数据档案应采用相同类型和型号的归档介质。  ⑤同一项目的数据档案应存储在同种载体介质上。  ⑥归档的介质应有标识,可视标签大小依次选标档号、条形码、密级、题名、运行环境等,但至少应标注档号、条形码和密级。  (2)、拷贝要求  ①两份归档的数据成果组织结构、数据格式、成果形式、  ②当数据档案管理单位认可磁带作为归档介质时,应指定读写磁带的操作系统类型、备份软件(或命令)。③数据档案管理单位应指定备份方式。原则上,数据档案应采取单盘方式拷贝(各介质可独立进行数据读取)、,特殊情况下也可将整体数据以整卷的方式备份在多个介质上。3保管与维护  3)、保管与维护  (1)、工作环境  ①在工作之前,放置在储存环境下的光盘必须在工作环境放置至少2小时。  ②在工作之前放置在储存环境下的磁带必须在工作环境中放置至少24小时。  (2)、储存环境  ①温度选定范围:17℃~20℃;相对湿度选定范围:35%~45%。  ②库房及装具应使用耐火材料,库房内及附近不得有易燃物品,库房内不得有明火,并配有co2型灭火器。  ③库房内的设备要避免水淹,介质架最低一层搁板应高于地面30cm以上。  ④磁带应放在距钢筋房柱或类似结构物10cm以外处,以防雷电经钢筋传播时产生的磁场损坏载体上的信息。  ⑤磁带与磁场源(永久磁铁、马达、变压器)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76mm。   ⑥不得将任何磁性材料及其制品(包括磁化杯、保健磁铁、磁铁图钉等)带入库房。   ⑦库房应远离强磁场,并应有必要的磁屏蔽装置和检测措施。配备测磁设备,以监测隐蔽的磁场。  ⑧库房门窗应有密闭措施,不允许阳光直接照射数据载体。库房内应尽量减少灰尘对环境的污染。介质装具应洁净无尘。   ⑨库房内无腐蚀性气体,并保证通风良好。  ⑩库房内照明应采用防爆、防紫外线灯具。不允许有紫外线直接照射数据载体。  (3)、异地储存  ①归档的两份数据档案介质应异地储存。  ②数据档案管理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异地储存的距离。建议异地储存的距离应大于100km,最佳距离为500km以上。  ③数据档案应自入馆之日起60天内完成异地存储工作。  ④凡取回的异地储存的数据档案,应在数据档案离开储存地之日起的60天内重新完成异地储存工作。  ⑤异地储存介质的读检工作。原则上应在储存地进行,应尽量避免介质离开储存地。  ⑥异地储存所在地单位负责异地数据档案的安全、保密、环境和卫生等工作。  ⑦异地储存的数据档案的管理权属于原数据档案管理单位,不经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擅自复制和提供利用。  (4)、介质维护  ①数据档案管理单位应定期对所有磁介质进行维护并建立相应的登记制度,对数据档案磁介质的检查(倒带、读检)、拷贝、介质更换、销毁等日常工作进行记录,并存档复查。  ②数据档案管理单位每年应读检不低于5%的数据档案。  ③如果数据档案在当年进行过读取操作(如数据查阅、提供利用等)、,则当年可以不对这些介质进行倒带和读检。.  ④归档后的数据档案介质不得外借,只能提供数据复制介质。(5)、数据维护  ①出现介质故障或出现损坏迹象而需要重新拷贝时,如果原数据档案是采用单盘(盒)、方式拷贝的,则可从另一份相同数据档案介质拷贝复制,替换出现故障的介质;如果原数据档案是采用整卷方式拷贝的,则可从另一份数据档案整体复制并替换。介质更换的更新拷贝工作应在30天内完成。  ②如果软件平台能够反映介质的读写错误,则当累计读写错误达10次时,应停止使用该介质(即使该介质仍能正常使用)、,并将数据复制迁移到新的一份介质上。  ③为保证数据档案的长期有效性,对线性磁带应每10年迁移一次,光盘应每5年迁移一次。  ④数据档案管理单位应保证介质的可读性,即在磁带或磁带机(磁带库)、、光盘或光盘驱动器(光盘库)、、驱动软件或读取设备所需的软硬件环境淘汰之前,应将数据迁移到新的介质上。  ⑤数据档案管理单位应尽可能保证数据的可用性,即当出现数据档案的操作软件已经(或将要)、淘汰,或新版软件对旧版软件格式的数据档案不支持等情况时,数据档案管理单位可以将该数据档案转存为新版软件支持的格式或其他软件支持的数据格式。数据档案进行转存新格式拷贝后,原数据档案应继续保存3年。  ⑥数据档案由原格式向新格式的转存之前应进行鉴定,并报单位领导审定。  ⑦数据档案管理单位对数据档案转存新格式时,可以请求其他单位(或原项目单位)、协助实施。  ⑧数据档案转存新格式后,其数据说明文件应作相应的修改,并在数据说明文件的第一部分“数据背景”中反映数据档案的变化情况。⑨日常数据维护工作应建立相应的登记制度,对数据的检查、复制、格式转存、数据迁移、清除等日常工作进行记录,并存档备查。4)、使用与运输  (1)、光盘使用  ①归档光盘不得擦洗、划刻、触摸盘片裸露处,不得弯曲、挤压、摔打盘片,尤其应当保护光的内道。、  ②对光盘的背面同样要注意保护,避免出现擦伤或划伤。  ③防止盘片沾染灰尘和污垢。  ④光盘正常工作时,不得按光驱上的光盘弹出键。  ⑤避免使用劣质光盘。  ⑥光盘背面不应粘贴不干胶,可以用光盘打印机打印标识或油笔书写标识。  ⑦光盘不用时要及时从光驱或光盘库中取出,并放人光盘盒。  ⑧定期对光驱进行清洁保养或请专业人员维护。  (2)、磁带使用  ①在每次使用磁带之前,应检查磁带是否有跌落损坏的痕迹,是否有裂缝、断开、缺少零部件或其他损坏,写保护开关是否可以移动且设置某个位置后是否可保持位置。  ②不得将有污渍的磁带、已损坏的磁带或异物放入驱动器,以免损坏磁头或其他部件。    ③任何时候不得将磁带盒拆开,不得将磁带拉出盒外,不得用手或异物触摸磁性载体表面。  ④在储存前,应该将磁带卷至开始端或末端,写保护开关处于写保护状态。  ⑤数据档案的磁带载体不用时应及时从磁带机或磁带库中取出。  ⑥堆叠或搬运磁带时,最多不超过6盒。  ⑦确保磁带标签区域只有一个标签,切勿使用非标准标签,切勿在磁带标签区域以外粘贴任何东西。  ⑧应定期对磁带机进行清洗,清洗频率可依据使用情况而定。一般的,如果每天都有磁带操作,应每两周至少清洗一次磁带机。  ⑨磁带储存应垂直旋转,不得重叠堆放。⑩磁带应避免跌落。一旦跌落,如果该磁带上有数据,应将数据拷贝到新磁带上,原磁带应停止使用。  (3)、运输要求  ①数据载体运输时应轻拿轻放,并做好防潮、防尘、防紫外线直射、防震、防重压等措施,建议介质应封闭在塑料袋中,再放入容器中运输;或采用专用运输箱运输。 ②运输时要防止数据载体之间的相互滑动和碰撞。  ③要保证容器不会对数据载体造成污染,并在容器层标明放置方向。  ④磁带的运输环境:对于已使用磁带的温度范围要求为5℃~32℃,相对湿度范围为20%~80%;对于未被使用磁带的温度范围是23℃~49℃:,相对湿度范围为20%~80%。同时,运输过程中避免巨大的温度变化。  5)、销毁  (1)、数据档案在销毁之前应进行鉴定。经鉴定需销毁的数据档案,应按有关规定办理销毁手续。  (2)、经数据迁移后废弃的原介质,除数据转存新格式情况外,原数据档案的介质不需鉴定,经审批后直接销毁。  (3)、销毁数据档案时,应对包括异地储存在内的两份数据档案同时销毁。  (4)、当销毁磁带上的数据档案时,如果磁带还有再利用价值,可对磁带进行消磁(如果磁带技术允许)、或全容量写操作,不得只进行初始化。如果磁带载体没有利用价值(如已有故障或已经或将要达到规定的磁带升级期限)、,则应对磁带载体进行物理销毁。  (5)、当销毁光盘上的数据档案时,须连同光盘一起销毁。  (6)、数据档案逻辑或物理销毁后。应从计算机系统中将其彻底清除。  (7)、无论是逻辑销毁还是物理销毁,数据档案销毁时应有数据档案管理单位派员监督,防止泄密。2.测绘成果保密措施 1)、建立健全保密管理制度  (1)、涉及国家秘密的测绘成果(以下简称涉密测绘成果)、事关国家安全和利益,涉密单位应当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保密管理制度,按照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严格标准、明确责任的原则,对落实保密制度的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及时解决保密工作中的问题。  (2)、涉密单位应当建立保密管理领导责任制,加强对本单位保密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履行保密职责和义务;设立保密工作机构,配备保密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接触、使用、保管涉密测绘成果的人员情况,区分核心、重要和一般涉密人员,实行分类管理,进行岗前涉密资格审查,答署保密责任书,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  2)、强化安全保密措施3)、规范成果提供使用行为  4)、依法对外提供测绘成果  5)、切实加强统一监督管理  6)、加强保密管理工作的宣传教育测绘安全生产管理单项选择题1、测绘生产单位应坚持的安全管理方针是()。A.提髙认识、加强教育、完善安全管理B.以生产为工线、注意安全、全面管理C.安全第一、生产为辅、全面管理D.加强安全管理,全面综合治理D.安全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仪器入出库根据测绘需要安排B.仪器入出库必须单位领导批准C.仪器入出库由借用人签名即可D仪器入出库由保管人登记即可D.仪器入出库必须有严格的检查和登记制度3、测绘仪器的防霉措施中规定,外业仪器一般情况下应对仪器的光学零件外露的表面进行次全面擦拭的时间是()。A.1个月B.2个月C.6个月B.8个月D.12个月4、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地理信息数据中的()。A.相关信息B.基础信息C.相关内'容D.核心内容E.重要信息5、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智力成果,受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保护A.具有科学含量的B.具有知识产权的C.具有法律效力的D具有技术先进性的E.具有地理信息的6、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使用许可协议是()A.有偿的和专用的B.共享的和可转让的C.独有的和唯的D.非独占和不可转让的E.无偿的和合法的7、()适用于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政府等用于宏观决策和社会公益事业。A.公益性使用许可协议E.非公益性使用许可协议C.甲类使用许可协议B.乙类使用许可协议丙类使用许可协议8、()适用于二企业单位,或者非企业单位用于商业目的、盈利或者直接为建设工程项目服务。A.公益性使用许可协议B非公益性使用许可协议C.甲类使用许可协议D.乙类使用许可协议E.丙类使用许可协议9、各类使用许可协议的单位均应支付提供数据中所实际发生的()、A.制作费和其他费用B劳务费和其他费用C.测量费和其他费用D资料费和其他费用D.介质费、人工费和其他费用等工本费10、使用单位应当按照提供中位提供国家接本地理信息数据的()依照国家规定进行管理并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A.范围B.精度C.密级B.时间E..数量11、使用单位使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时违反()的,依照《保密法》《绘成果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A.有关提供管理规定B.有关技术管理规定C.有关使用管理规定B.有关保密管理规定D.有关公布管理规定12、归档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的储存环境要求,介质架最低一搁板应高于地面()以上。A.10CMB.2OCMC.30CM.4OCME.50CM13、面积大于100平方米的作业场所的安全出口不少于()A.一B两个C.三个D四个E.五个14、作业中暂时停用的测绘电子仪器,每周至少要通电()。A.0.5小时B.1小时C.2小时B.3小时E.4小时15、测绘仪器的防罩措施中规定,内业仪器一般情况下应对仪器未密封的部分进行次全面擦拭的时间是()A.3个月B.6个月C.9个月D.12个月E.15个月16、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标准制作的,可通过计算机系统使用的数字化的基础测绘成果是()。A.测绘成果数据B.国家基础测绘成果C.空间信息数据D.国家地理信息数据E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17、使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部门、单位和个人,必须得到使用许可,并签订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A.使用许可协议化B.共建共享协议C.保密协议D数据不转让协议E.技术转让协议18、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使用许可协议分为()。A.甲、乙两类B.商业和非商业两类C.甲、乙、丙类D.单位和个人两类E.公益性与非公益性两类19、()适用于非企业单位、个人以教学或者科学研究、规划管理等目的在本单位内部或个人使用,或者将研究成果向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政府等部门提供用于宏观决策和公益事业。A.公益性使用许可协议B非公益性使用许可协议C.甲类使用许可协议D乙类使用许可协议E.丙类使用许可协议20、有偿使用是指收取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A.全部成本费用B.部分成本费用C.全部工本费用D.部分工本费用E.全部资料费用21、使用单位在使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时,必須明显标识示()A.数据的测绘者B.数据的生产时间C.数据的提供者D数据的版权所有者E.数据的使用范围22、提供单位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使用许可协议的A.数据交换方式B.数据使用用途C.数据提供范围D.数据提供数里E.文本格式和内容23、归档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的储存环境要求A.温度选定范围:-5℃~0℃;相对湿度选定范围:15%~25%B.温度选定范围:10℃~15℃;相对湿度选定范围:25%~35%C.温度选定范围:17℃~20℃相对湿度选定范围:35%~45%D.温度选定范围:20℃~23℃;相对湿度选定范围:35%~45%E.温度选定范围:23℃~26℃相对湿度选定范围:45%~55%24、磁带应放在距钢筋房柱或类似结构物()以外处,以防雷电经钢筋传播时产中的磁场损坏载体上的信息。A.5厘米B.10厘米C.20厘米D.30厘米D.40厘米测绘安全生产管理多项选择题25、测绘外业生产安全管理包括A.出测、收测前的准备B.行车C.设备检校D.外业作业环境D.住宿26、测绘外业行车的基本要求包括()。A.货运汽车车厢内载人,应按公安交通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B.驾驶员应严格进行有关交通安全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运行的各种要求,具备野外环境下驾驶车辆的技能C.车辆必须安装出组导航定位装评D.驾驶员应了解所运送物品的性能,保证人员和物品的安全E.危险物品与人员混装运送时,人员要注意安全27、测绘外业作业人员室内住宿的安全管理注意事项包括()。A.外业作业人员应尽量居住民房或招待所,并应对住宿的房屋进行安全检查B.应注意用电安全C.在有安全隐患的房屋住宿时,要随时注意安全D.使用煤油灯应安装防风眾,离开房间或休息时应及时熄火煤油灯E.当使用便携式发电机超负荷运行时,要派专人管理28、测绘外业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的一般要求包括()。A.应持有效证件和公函与有关部门进行联系B.遇雷电天气应立刻停止作业选择安全地点躲避C.外业测绘单人夜间行动,要注意安全D.外业作业时,成携带所需的装备以及水和药晶等用品E.安全人员有空时要检查现场的安企情况,发现安全隐患处整改29、测绘内业生产安全生产管理对作业人员安全操作的要求包括()A.仪器设备的安装、检修和使用,须符合安全要求B.仪器设备带故陣运行时,作业人员要特别小心C.擦拭、检修仪器设备应先断开电测,并注意电闸处挂置明显标志D.因故停电时,凡用电的仪器设备,应立即断开电源E.作业人员应熟悉操作规程,必须严格按有关规程进行操作30、测绘仪器的三防措施有()。A.防盗B.防雾C.防损D.防霉E.防锈31、基础地理信总数据提供单位应当建立数据提供登记管理系统,详细记载的内容包括()。A.使用单位B.数据内容C.数据数置C.生产时间E.用途和使用方式3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包括()。A.项目技术总结B.最终数据成果C.相关软件D.重要的阶段性数据成果E.重要的原始数据成果和数据说明文件33、基础测绘数据成果文档包括()。A.项目立项文件B.项目实施文件C.项目检查文件D.项目成果文件E.项目总结文件34、日常对归档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数据维护工作应建立相应的登记制度,并存档备查,日常工作进行记录的内容包括对数据的()。A.检查B复制C.格式转存D.数据迁移E.数据提供35、涉密单位建立健全保密管理制度的内容中包括()。A.加强请示汇报制度B.建立保密管理领导责任制C.设立保密工作机构E.配备保密管理人员E.签署安全责任书36、经审批获得的涉密测绘成果,被许可使用人只能用于被许可的使用目的和范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A.读取B.复制C.转让D.演示E.转借37、测绘外业生产单位在出测、收测前要做的生产安全准备工作中包括()。A.学习生产技术设计,准备生产仪器设备B了解测区有关危宙因素,拟定具体的安全生产措施C.按规定配发劳动防护用品,检查有关防护及装备的安全可靠性D.制定行车计划,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严禁疲劳驾驶E.针对生产情况,对进入测区的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窻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组织38、测绘外业行车前的准备中包括()。A.驾驶员应检查车辆各部位是否完好安全B.行车前检查发现车辆小故陣乂来不及维修时,行车要注息安全C.编制行车计划,明确负责人D.机动车载货若超过行驶证上核定的重量时,运送的物质器材需装牢捆紧,其重量要分布均匀E.生产车辆应配备必要的检修工具和通信设备39、测绘外业作业人员野外住宿的安全管理应注意()。A.备好防寒、防潮、照明、通信等生活保陣物品及必要的自卫器具B.搭设帐篷时应了解地形情况,选择干燥避风处避开危险地带C.在输电没备及线路等危险地带搭设帐篷时要注意安全D.帐篷周围应挖排水沟,在草原、森林地区,周围应开辟防火道E.治安情况复杂或野啓经常出没的地区,应设专人值勤40、测绘内业生产安全管理对作业场所的要求包括()。A.照明、噪音、辐射等环境条件应符合作业要求B.在作业场所吸烟以及使用明火取暖时要注意安全C.计算机等生产仪器设备的放置应有利于减少放射线对作业人员的危害D.易燃易爆物品带入作业场所必须要有专人保管E.应定期进行消防设施和安全装置的有效朋和能否正常使用检奋,保证安全有效41、对仪器库房的基本要求包括()。A.测量仪器库房应是耐火建筑B.库房应有铁门、铁窗、铁柜C.库房应有适合的消防设茶D.库房应有人24小时值守E.库房内的温度不能有剧烈的变化,最好保持室温在12℃~16℃42、影响地理倌息数据安全的因素包括()。A.安全意识淡薄B.硬盘驱动器损坏C.人为错误D.环境变化E.病毒4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归档内容中包括A.数据生产管理记录B.文档材料C.相关软件D.归档目录数据E.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44、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数据说明文件包括()A.数据背景B.数据组织C.应用方式B.联系方式D.档案目录45、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数据归档要求包括()A.数据成果与文档材料可以小同时归档B.归档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应为最终版本C.文档材料归档份,数据成果拷贝归档两份D.归档的数据成果和相关软件必须压缩及加密E.档案形成单位应在项目完成后两个月内完成归档46、测绘成果保密措施中包括()。A.建立健全保密管理制度B强化安全保密措施C.完善生产技术管理D.规范成果提供使用行为E.切实加强统一监督管理47、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使用涉密测绘成果,应()。A.具有是够的安全措施B.具有明确的使用目的和范围C.具有应用成果的设备能力D.具有使用成果的技术人员E.具备成果保管、保密的基本设施与条件48、严禁在公共信息网络上登载发布使用未经国家测绘局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行政管管部门进行保密技术处理的()。A.公开版地图B.涉密测绘成果C.行政区划图D.旅游图E.涉密测绘成果的衍生产品第14章测绘技术总结§14.1测绘技术总结基本规定14.1.1测绘技术总结的分类  测绘技术总结是在测绘任务完成后,对测绘技术设计文件和技术标准、规范等的执行情况,技术设计方案实施中出现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处理方法,成果(或产品)、质量、新技术的应用等进行分析研究、认真总结,并作出的客观描述和评价。作用:测绘技术总结a为用户(或下工序)对成果(或产品)的合理使用提供方便,b为测绘单位持续质量改进提供依据,c也为测绘技术设计、有关技术标准、规定的定制提供资料。测绘技术总结是与测绘成果(或产品)、有直接关系的技术性文件,是长期保存的重要技术档案。  测绘技术总结分为项目总结和专业技术总结。  项目总结是一个测绘项目在其最终成果(或产品)、检查合格后,在各专业技术总结的基础上,对整个项目所作的技术总结。  专业技术总结是测绘项目中所包含的各测绘专业活动在其成果(或产品)、检查合格后,分别总结撰写的技术文档。  对于工作量较小的项目,可根据需要将项目总结和专业技术总结合并为项目总结。14.1.2测绘技术总结编写依据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的主要依据包括:  (1)、测绘任务书或合同的有关要求,顾客书面要求或口头要求的记录,市场的需求或期望。  (2)、测绘技术设计文件、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  (3)、测绘成果(或产品)、的质量检查报告。  (4)、适用以往测绘技术设计、测绘总结提供的信息。  (5)、其他有关文件和资料。14.1.3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要求  (1)、项目总结由承担项目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或组织编写;专业技术总结由具体承担相应测绘专业任务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具体的编写工作通常由单位的技术人员承担。  (2)、内容真实、全面,重点突出。说明和评价技术要求的执行情况时,不应简单抄录设计书的有关技术要求;应重点说明作业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处理方法、特殊情况的处理及其达到的效果、经验、教训和遗留问题等。  (3)、文字应简明扼要,公式、数据和图表应准确,名词、术语、符号和计量单位等均应与有关法规和标准一致。  (4)、测绘技术总结的幅面、封面格式、字体与字号等应符合相关要求。  (5)、技术总结编写完成后,单位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应对技术总结编写的客观性、完整性等进行审查并签字,并对技术总结编写的质量负责。技术总结经审核、签字后,随测绘成果(或产品)、、测绘技术设计文件和成果(或产品)、检查报告一并上交和归档。14.1.4测绘技术总结的组成  测绘技术总结(包括项目总结和专业技术总结)、通常由概述、技术设计执行情况、成果(或产品)质量说明和评价、上交和归档的成果(或产品)及其资料清单4部分组成。§14.2项目技术总结的主要内容14.2.1概述 项目技术总结的概述部分需概要说明以下几项内容。  (1)、项目来源、内容、目标、工作量,项目的组织和实施,专业测绘任务的划分、内容和相应任务的承担单位,产品交付与接收情况等。  (2)、项目执行情况:说明生产任务安排与完成情况,统计有关的作业定额和作业率,经费执行情况等。  (3)、作业区概况和已有资料的利用情况。14.2.2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技术设计执行情况的主要内容包括:  (1)、说明生产所依据的技术性文件,内容包括:①项目设计书、项目所包括的全部专业技术设计书、技术设计更改文件;②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2)、说明项目总结所依据的各专业技术总结。  (3)、说明和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设计书和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的执行情况,并说明项目设计书的技术更改情况(包括技术设计更改的内容、原因的说明等)、。(4)、重点描述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处理方法、特殊情况的处理及其达到的效果等。  (5)、说明项目实施中质量保障措施(包括组织管理措施、资源保证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以及数据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6)、当生产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时,应详细描述和总结其应用情况。(7)、总结项目实施中的经验、教训(包括重大的缺陷和失败)、和遗留问题,并对今后生产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14.2.3测绘成果(或产品)、质量说明与评价  A说明和评价项目最终测绘成果(或产品)的质量情况(包括必要的精度统计),B产品达到的技术指标,C说明最终测绘成果(或产品)的质量检查报告的名称和编号。14.2.4上交和归档测绘成果(或产品)、及资料清单  分别说明上交和归档成果(或产品)、的形式、数量等,以及一并上交和归档的资料文档清单。主要包括:  (1)、测绘成果(或产品)、:说明其名称、数量、类型等,当上交成果的数量或范围有变化时需附上交成果分布图。  (2)、文档资料:包括项目设计书及其有关的设计更改文件、项目总结,质量检查报告,必要时也包括项目包含的专业技术设计书及其有关的专业设计更改文件和专业技术总结,文档簿(图历簿)、以及其他作业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记录。  (3)、其他需上交和归档的资料。§14.3专业技术总结的主要内容和编写要求14.3.1概述  专业技术总结是测绘项目中所包含的各测绘专业活动在其成果(或产品)、检查合格后,分别总结撰写的技术文档,由概述、技术设计执行情况、成果(或产品)质量说明和评价、上交和归档的成果(或产品)及其资料清单4部分组成。1.概述  本部分需概要说明以下几项内容。  (1)、测绘项目的名称、专业测绘任务的来源,专业测绘任务的内容、任务量和目标,产品交付与接收情况等。    (2)、计划与设计完成的情况、作业率的统计。    (3)、作业区概况和已有资料的利用情况。2.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主要内容包括:   (1)、说明专业活动所依据的技术性文件,内容包括:①专业技术设计书及其有关的技术设计更改文件,必要时也包括本测绘项目的项目设计书及其更改文件;②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2)、说明和评价专业技术活动过程中,专业技术设计文件的执行情况,并重点说明专业测绘生产过程中,专业技术设计书的更改情况(包括专业技术设计更改的内容、原因的说明等)、。   (3)、描述专业测绘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处理方法、特殊情况的处理及其达到的效果等。   (4)、当作业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时,应详细描述和总结其应用情况。   (5)、总结专业测绘生产中的经验、教训(包括重大的缺陷和失败)、和遗留问题,并对今后生产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3.测绘成果(或产品)、质量说明与评价  说明和评价测绘成果(或产品)、的质量情况(包括必要的精度设计),产品达到的技术指标,并说明测绘成果(或产品)、的质量检查报告的名称和编号4.上交和归档测绘成果(或产品)、及资料清单  说明上交测绘成果(或产品)和资料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主要包括:  (1)、测绘成果(或产品)、:说明其名称、数量、类型等,当上交成果的数量或范围有变化时需附上交成果分布图。(2)、文档资料:专业技术设计文件、专业技术总结、检查报告,必要的文档簿(图历簿)、以及其他作业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记录。  (3)、其他需上交和归档的资料。14.3.2大地测量  大地测量专业包括水平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重力测量、大地测量计算等。1.水平控制测量  1)、概述  概述应包括以下内容:  (1)、任务来源、目的、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时间、生产安排概况。  (2)、测区名称、范围,行政隶属,自然地理特征,交通情况和困难类别。  (3)、锁、网、导线段(节)、、基线(网)、或起始边和天文点的名称与等级,分布密度,通视情况,边长(最大、最小、平均)、和角度(最大、最小)、等。  (4)、作业技术依据。(5)、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的统计。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1)、采用的基准和系统。  (2)、起算数据及其等级。  (3)、已知点的利用的联测。  (4)、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使用的仪器、仪表、设备和工具的名称、型号、检校情况及其主要技术数据,天文人仪差测定情况等。  (2)、觇标和标石的情况,施测方法,照准目标类型,观测权数与测回数,日夜比,重测数与重测率,记录方法,记录程序来源和审查意见,归心元素的测定方法,次数和质量,概算情况与结果等。  (3)、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及其效果。   (4)、执行技术标准的情况,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保证和提高质量的主要措施,各项限差与实际测量结果的比较,外业检测情况及精度分析等。  (5)、重合点及联测情况,新、旧成果的分析比较。(6)、为测定国家级水平控制点高程而进行的水准联测与三角高程的施测情况,概算方法和结果。 4)、技术结论  (1)、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和作业方法等的评价。  (2)、最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5)、经验、教训和建议6)、附图、附表2.高程控制测量  1)、概述  (1)、任务来源、目的,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时间,生产安排情况。2)、测区名称、范围、行政隶属,自然地理特征,沿线路面和土质植被情况,路坡度(最大、最小、平均)、,交通情况和困难类别。  (3)、路线和网的名称、等级、长度,点位分布密度,标石类型等。  (4)、作业技术依据。  (5)、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的统计。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1)、采用基准和系统。  (2)、起算数据及其等级。  (3)、已知点的利用和联测。  (4)、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  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使用的仪器、标尺、记录计算工具和尺承等的型号、规格、数量、检校情况及主要技术数据。  (2)、埋石情况,施测方法,视线长度(最大、最小、平均)、及其距地面和障碍物的距离,各分段中上、下午测站不对称数与总站数的比,重测测段和数量,记录和计算法,程序来源,审查或验算结果。  (3)、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及其效果  (4)、跨河水准测量的位置,实施方案;实测结果与精度等。  (5)、联测和支线的施测情况。  (6)、执行技术标准的情况,保证和提高质量的主要措施,各项限差与实际测量结果的比较,外业检测情况及精度分析等。  4)、技术结论  (1)、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和作业方法等的评价。  (2)、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5)、经验、教训和建议  6)、附图、附表3.重力测量  1)、概述  (1)、任务来源、目的、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时间、生产安排概况。  (2)、测区名称、范围、行政隶属、自然地理特征、交通情况和困难类别。  (3)、路线的名称、等级,布点方案,分布密度,点距(最大、最小、平均)、等。  (4)、作业技术依据。  (5)、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的统计。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1)、采用基准和系统。  (2)、起算数据及其等级。  (3)、已知点的利用和联测。  (4)、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  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使用的仪器与仪表的名称、型号、检校情况及其主要技术数据。  (2)、埋石情况,施测方法,施测路线与所用时间(最长、平均)、,测回数,重测数与重测率,概算公式与结果。  (3)、联测点的联测情况,平面坐标与高程的施测和计算情况。  (4)、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及其效果。  (5)、执行技术标准的情况,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保证和提高质量的主要措施,各项限差与实际测量结果的比较,实地检测情况及精度分析等。  4)、技术结论  (1)、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和作业方法等的评价。  (2)、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5)、经验、教训和建议  6)、附图、附表  (1)、利用已有资料清单。  (2)、重力点位和联测路线略图。  (3)、平面坐标与高程施测图。  (4)、仪器检验结果汇总表。  (5)、精度统计表。  (6)、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4.大地测量计算  1)、概述  (1)、任务来源、目的,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时间,生产安排情况。  (2)、计算区域名称、等级、范围、行政隶属。  (3)、作业技术依据。  (4)、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的统计。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1)、采用的基准和系统。  (2)、起算数据及其等级、来源和精度情况。  (3)、重合点的质量分析。  (4)、前工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在计算中的处理方法和结果。  3)、计算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作业过程简述,保证质量的主要措施。  (2)、使用计算工具的名称、型号、性能及其说明,采用程序的名称、来源、编制和审核单位、编制者,程序的基本功能及其检验情况。  (3)、计算的原理、方法、基本公式,改正项及其公式,小数取位等。  (4)、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及其效果。  (5)、数据和信息的输入、输出情况,内容与符号说明。  (6)、计算结果的验算,精度统计分析与说明。  (7)、计算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结果等。  4)、计算结论  (1)、对本计算区成果质量、计算方案、计算方法等的评价。  (2)、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5)、经验、教训和建议  6)、附图、附表  (1)、利用已有资料清单。  (2)、计算区域的线、锁、网图。  (3)、计算机源程序目录(含编制单位、编者、审核单位及其时间等)、。  (4)、精度检验分析统计表。  (5)、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14.3.3工程测量  工程测量专业主要包括控制测量、地形测图、施工测量、线路测量、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变形测量、库区淹没测量等。1.控制测量  参照大地测量的有关内容,结合工程测量的特点进行撰写。2.地形测图  地形测图包括摄影测量方法测图和平板仪、全站型速测仪测图。摄影测量方法测图参照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有关内容,结合工程测量的特点进行撰写。这里主要介绍平板仪、全站型速测仪测图。 1)、概述  (1)、任务来源、目的,测图比例尺,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日期,生产安排概况。  (2)、测区名称、范围、行政隶属,自然地理特征,交通情况,困难类别。  (3)、作业技术依据,采用的等高距,图幅分幅和编号的方法。  (4)、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的统计。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1)、资料的来源和利用情况。  (2)、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 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图根控制测量:各类图根点的布设,标志的设置,观测使用的仪器和方法,各项限差与实际测量结果的比较。  (2)、平板仪测图:测图方法,使用的仪器,每幅图上解析图根点与地形点的密度和分布情况,特殊地物、地貌的表示方法,接边情况等。  (3)、全站型速测仪测图:测图方法,仪器型号、规格和特性,仪器检校情况,外业采集数据的内容、密度、记录的特征,数据处理和成图工具的情况等。  (4)、测图精度分析与统计、检查验收的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结果等。  (5)、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  4)、技术结论  (1)、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和作业方法等的评价。  (2)、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5)、经验、教训和建议  6)、附图、附表  (1)、利用已有资料清单。  (2)、图幅分布和质量评定图。  (3)、控制点分布略图。  (4)、精度统计表。  (5)、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3.施工测量  1)、概述  (1)、任务来源、目的,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时间,生产安排概况。(2)、工程名称,测设项目、测区范围,自然地理特征,交通情况,有关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情况,建设项目的复杂程度和发展情况等。  (3)、作业技术依据。  (4)、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1)、资料的来源和利用情况。  (2)、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控制点系统的建立,埋石情况,使用的仪器和施测方法及其精度。  (2)、施工放样方法和精度。  (3)、各项误差统计、实地检测的项目、数量和方法,检测结果和实际结果比较等。  (4)、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  (5)、作业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4)、技术结论  (1)、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和作业方法等的评价。  (2)、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5)、经验、教训和建议6)、附图、附表  (1)、施工测量成果种类及其说明。  (2)、采用已有资料清单。  (3)、精度统计表。  (4)、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4.线路测量  线路控制测量参照大地测量的有关内容;线路测图除参照地形测图的有关内容,并结合线路测量的特点进行撰写外,还需在“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条款中撰写专业内容。 1)、铁路、公路测量  (1)、与已有控制点的联测方法和精度。  (2)、交点、转点、中桩桩位及曲线等的测设情况。  (3)、中线测量,横断面测量的方法与精度。  (4)、中桩复测与原测成果的比较。 2)、架空索道测量  (1)、方向点间距及方向点偏离直线的情况。  (2)、断面测量(加测断面及断面点)、的情况。3)、自流和压力管线测量施测情况与结果,定线的误差等。  4)、架空送电线路测量  (1)、定线测量与方向点偏离直线的情况。  (2)、实地排定杆位时的检核情况等。5.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  1)、概述  (1)、任务来源、目的,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时间,生产安排概况。  (2)、工程名称,测区范围、面积,工程特点等。  (3)、作业技术依据。:  (4)、完成工作量,作业率的统计。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1)、施工图件和资料的实测与验收情况。  (2)、说明图件、资料,特别是其中地下管线及隐蔽工程的现势性和使用情况。  (3)、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  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竣工总图的成图方法,控制点的恢复与检测,地物的取舍原则,成图的质量等。  (2)、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  (3)、作业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  4)、技术结论  (1)、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作业方法等的评价。  (2)、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5)、经验、教训和建议  6)、附图、附表  (1)、利用已有资料清单。  (2)、上交测绘成果清单。  (3)、建筑物、构筑物细部点成果表等。6.变形测量  1)、概述  (1)、项目名称、来源、目的、内容,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时间,生产安排概况。  (2)、测区地点、范围,建筑物(构筑物)、分布情况及观测条件,标志的特征。  (3)、作业技术依据。  (4)、完成任务量。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1)、测量资料的分析与利用。  (2)、起算数据的名称、等级及其来源。  (3)、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  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仪器的名称、型号和检校情况。  (2)、标志的布设和密度,标石或观测墩的规格及其埋设质量,变形控制网(点)、的建立、施测及其稳定性的分析,变形观测点的施测情况,观测周期,计算方式和方法等。  (3)、重复观测结果的分析比较和数据处理方法。  (4)、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  (5)、执行技术标准的情况,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保证和提高质量的主要措施,各项限差与实际测量结果的比较。  4)、技术结论  (1)、变形观测的结论和评价。  (2)、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作业方法等的评价。  (3)、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5)、经验、教训和建议  6)、附图、附表  (1)、变形控制网布设略图。  (2)、利用已有资料清单。  (3)、变形观测资料的归纳与分析报告。  (4)、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7.库区淹没测量  1)、概述  (1)、任务来源、目的,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时间,生产安排概况。  (2)、水库名称、行政隶属,成图比例尺,库区淹没范围、面积,淹没田地、村庄数量,搬迁人口数等。  (3)、作业技术依据。(4)、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比较。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1)、起算数据及其等级、系统等。  (2)、坝顶高程及其等级、系统等。  (3)、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  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标石埋设情况、分布与数量。  (2)、使用仪器名称、型号及其主要技术参数。  (3)、施测与成图方法,点位布设密度、等级、联测方案与精度等。  (4)、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  (5)、最高淹没面和最低淹没面的高程。  (6)、淹没区面积量算的方法和精度。  (7)、执行技术标准的情况,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保证和提高质量的主要措施,各项限差与实际测量结果的比较,实地检测情况与精度等。  4)、技术结论  (1)、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作业方法等的评价。  (2)、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5)、经验、教训和建议  6)、附图、附表  (1)、控制点分布略图。  (2)、库区淹没图及质量评定图。  (3)、测量精度统计表。(4)、淹没区分类统计表。  (5)、利用已有资料清单。  (6)、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14.3.4摄影测量与遥感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包括航空摄影、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近景摄影测量、遥感等。1.航空摄影  1)、概述  (1)、任务来源、目的,摄影比例尺、航摄单位,摄影起止时间。  (2)、摄区名称、地理位置、面积、行政隶属、摄区地形和气候对摄影工作的影响。  (3)、作业技术依据。  (4)、完成的作业项目、数量。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编制航摄计划用图的比例尺、作业年代及接边资料等。  3)、航摄工作、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航摄仪和附属仪器的类型及其主要技术数据。  (2)、航线敷设情况和飞行质量。  (3)、底片和相纸的类型、特性、冲洗和处理方法,主要技术数据。  (4)、航摄质量及航摄底片复制品的质量情况。  (5)、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  (6)、执行技术标准的情况,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保证和提高质量的主要措施。  4)、技术结论  (1)、对本摄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作业方法等的评价。  (2)、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5)、经验、教训和建议  6)、附图、附表  (1)、摄影分区略图。  (2)、航摄鉴定表。(3)、上交航摄成果清单等。2.航空摄影测量外业  1)、概述  (1)、任务来源、目的、摄影比例尺,成图比例尺,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日期,生产安排概况。  (2)、测区地理位置、面积、行政隶属,自然地理特征,交通情况和困难类别等。  (3)、作业技术依据,采用的投影、坐标系、高程系和等高距。  (4)、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的统计。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1)、航摄资料的来源,仪器的类型及其主要技术数据,像片的质量和利用情况。  (2)、其他资料的来源、等级、质量和利用情况。(3)、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  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控制测量包括:①像片控制点的布设方案,刺点影像;②基础控制点和像片控制点测定的仪器、方法、扩展次数及各种误差;③检查的方法和质量情况。  (2)、像片调绘与综合法测图包括:①调绘像片的比例尺和质量,调绘的方法,使用简化符号的说明;②新增地物、地貌及云影、阴影地区的补测方法和质量;③综合法测绘地貌的方法和质量;④地理调查和地名译音的情况;⑤检查的方法和质量情况。  (3)、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及其效果。  4)、技术结论  (1)、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作业方法等的评价。  (2)、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5)、经验、教训和建议  6)、附图、附表  (1)、测区地形类别及质量评定图。  (2)、利用已有资料清单。  (3)、控制点分布略图。  (4)、精度统计表。(5)、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3.航空摄影测量内业  1)、概述  (1)、任务来源、目的,摄影比例尺,成图比例尺,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日期,生产安排概况。  (2)、测区地理位置、面积、行政隶属,地形的主要特征和困难类别。  (3)、作业技术依据,采用的投影、坐标系、高程系和等高距。  (4)、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的统计。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1)、摄影资料的来源,仪器的类型及其主要技术数据。  (2)、对外业控制点和调绘成果进行分析。  (3)、其他资料的来源、质量和利用情况。  (4)、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  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包括:①加密方法,刺点影像,使用仪器等情况;②加密点的精度及其接边情况。  (2)、影像平面图的编制包括:①纠正和复制的方法,仪器类型,影像质量及精度情况;②采用正射投影仪作业时,断面数据点采集的密度、扫描缝隙长度等有关技术参数;③成图精度和图幅接边精度。  (3)、航测原图的测绘和编绘包括:①采用的方法和使用的仪器;②成图的质量和精度;③与已成图的接边情况。  (4)、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  4)、技术结论  (1)、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作业方法等的评价。  (2)、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5)、经验、教训和建议  6)、附图、附表  (1)、测区图幅接合表。  (2)、航测内业成图方法及质量评定图。  (3)、利用已有资料清单。  (4)、精度统计表。  (5)、野外检测统计表。  (6)、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4.近景摄影测量  1)、概述  (1)、任务来源、目的,摄影比例尺,成图比例尺,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日期,生产安排概况。  (2)、目标的类型和概况。  (3)、作业技术依据。  (4)、完成的作业项目与工作量。  2)、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物方控制包括:物方控制布设情况、测量方法和精度。  (2)、近景图像的获取包括:①摄影仪器类型及检校情况;②摄站布设、摄影方式、摄影参数;③感光材料的型号和影像质量情况。  (3)、近景图像的处理包括:①处理的方法,仪器类型,成果形式;②成果质量和精度的评定方法。  (4)、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  3)、技术结论  (1)、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作业方法等的评价。  (2)、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4)、经验、教训和建议,  5)、附图、附表5.遥感  1)、概述  (1)、任务来源、目的,图像比例尺,成图比例尺,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时间,生产安排概况  (2)、测区概况。  (3)、作业技术依据和作业方案。  (4)、完成的作业项目与工作量。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1)、遥感资料的来源、形式,主要技术参数,质量和利用情况。  (2)、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  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遥感图像处理包括:①采用的仪器及其主要技术参数;②地面控制点选取的方法、点数及分布情况;③处理方法,基本工作程序框图,影像质量及有关误差。  (2)、遥感图像的解译包括:①采用的资料;②标志的形态、影像、色调特征等;③解译的方法。  (3)、解译结果的检验包括:①解译结果检验的方法;②野外取样情况,验证成果的准确率。  (4)、编制专业图件包括:利用遥感影像图、地形图、解译草图和其他资料编制专业图件的方法及有关误差。  (5)、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  4)、技术结论、  (1)、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作业方法等的评价。  (2)、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5)、经验、教训和建议6)、附图、附表14.3.5地图编制1.地图制图  1)、概述  (1)、任务名称、目的、来源、数量、类别和规格,成图比例尺,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日期,生产安排概况。  (2)、制图区域范围、行政隶属,困难类别。  (3)、作业技术依据,采用的投影、坐标系、高程系和等高距等。  (4)、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的统计。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1)、基本资料的比例尺,测制单位,编绘和出版年代,现势性和精度。  (2)、补允资料的比例尺,测制单位,出版年代,现势性,使用程度及方法。  (3)、参考资料的使用程度。  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编绘原图制作方法。  (2)、印刷原图制作方法。  (3)、数学基础的展绘精度,资料拼贴精度。  4)、地图内容的综合及描绘质量。  (5)、执行技术标准的情况,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保证和提高质量的主要措施。  (6)、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  4)、技术结论  (1)、对本制图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和作业方法等的评价。  (2)、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5)、经验、教训和建议  6)、附图、附表  (1)、制图区域图幅接合表。  (2)、资料分布略图。  (3)、利用已有资料清单。.  (4)、成果质量评定统计表。  (5)、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2.地图制印  1)、概述  (1)、任务名称、目的、来源、数量、类别和规格,地图比例尺,承印单位,制印日期,生产安排概况。  (2)、制图区域范围、行政隶属。  (3)、印刷色数、材料和印数。  (4)、制印技术依据。  (5)、完成任务情况。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1)、印刷原图的种类、分版、制作单位、精度和质量。  (2)、分色参考图的质量。  3)、制印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制版、照相、翻版、修版、拷贝、晒版的方法、精度和质量。  (2)、印刷、打样的质量和数量,印刷的设备,印刷图的套合精度、印色、图形及线画的质量,油墨和纸张等的质量。  (3)、装帧的方法、形式及质量。  (4)、执行技术标准的情况,保证和提高质量的主要措施。  (5)、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  (6)、实施工艺方案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方法。  4)、技术结论  对印刷成果质量、工艺方案等的评价。  5)、经验、教训和建议  6)、附图、附表  (1)、工艺设计流程框图。  (2)、制印区域图幅接合表。  (3)、成果、样品及其清单等。14.3.6地籍测绘  1)、概述  (1)、任务名称、来源、目的、内容,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时间,生产安排概况。  (2)、测区范围、面积、行政隶属,测图比例尺,分幅、编号方法,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的特征,困难类别。  (3)、作业技术依据。  (4)、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的统计。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1)、采用的基准和系统。  (2)、起算数据和资料的名称、等级、系统、来源和精度情况  (3)、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  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使用的仪器和主要测量工具的名称、型号、主要技术参数和检校情况。  (2)、控制网、锁、线、点的布设、等级、密度,埋石情况,施测方法和重测情况。  (3)、界址点的布设、密度、数量,标志设置.编号方法和点位精度。  (4)、各地籍要素调绘的原则和根据,土地划分的层次与编号的方法,权属的调查方法,土地利用和土地等级划分的标准。  (5)、面积量算的方法,计算公式,使用工具和量算精度。  (6)、测制地籍图的方法和精度,新增的图式符号。  (7)、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  (8)、执行技术标准的情况,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保证和提高质量的主要措施,实地检测和检查的情况与结果等。4)、技术结论  (1)、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和作业方法等的评价。  (2)、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5)、经验、教训和建议6)、附图、附表  (1)、利用已有资料清单。  (2)、控制点布设图。  (3)、仪器、工具检验结果汇总表。  (4)、精度统计表。  (5)、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测绘技术总结单项选择题1、测绘技术总结是与测绘成果(或产品)有()文件,是长期保存的重要技术档案。A.工要关系的管理型B.间接关系的技术性C.直接关系的技术性D.相对关系的技术性E.直接关系的生产型2、专业技术总结是测绘项目中所包含的各测绘专业活动在其成果(或产品)检查合格后分别总结撰的()。A.工作文档B.生产文档C.技术文档D.资料文档E.质量文档3、应该由()负责编专业技术总结。A.具体承担相应测绘专业任务的法人单位B.委托项目的法人单位C.项目监理单位D.组织质量检验的单位E.承担项目的法人单位4、技术总结经()后,随测绘成果(或产品)、测绘技术设计文件和成果(或产品)检查报告并上交和归档。A.编写完成B.领导审阅C.审核、签字D.讨论通过E.委托方同意5、重力测工技术总结的附图、附表中要有()。A.起算数据及其等级B.图测区点、线、锁、网的分布图D.知点的利用和联测D.重力点位和联测路线图E.新技术的采用及其效果6、地形测量技术总结的图根控制测量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条款中需要撰写的专业内容有:()标志的设置,观测使用的仪器和方法,各项限差与实际测量结果的比较。A.作业技术依据B.控制网生产计划安排C.测图疗法与要求D.测图酋级控制网的布设E.各类图根点的布设7、变形测量技术总结的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条款中需要撰写的专业内容有:标志的布设和密度,标利或观测墩的规格及其埋设质量,变形控制网(点)的建汉、施测及其稳定性的分析,(),观测周期,计算方式和方法等。A.起算数据的名称、等级及其来源B.地形点的施测情况C.变形观测点的施测情况D.建筑物、构筑物细部点的施测怙况E.控制点的恢复与检测8、航空摄影测量内业技术总结的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条款中需要撰写的专业内容有:()。A.等髙距B釆用的投影、坐标系C.成图比例尺D.解析空中:角测工E.作业项目、数量9、近景摄影测量技术总结的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条款中需要撰写的专业内容有:()A.作业技术依据B.扱影比例尺C.成图比例尺D近景图像的获収E.目标的类型和概况10、遥感技术总结的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条軟中需要撰写的专业内容有()A.图像比例尺B技术依据和作业方案C.成图比例尺B.遥感资料的来源E.遥感图像的解译11、地图制印技术总结的概述条款中需要撰写的专业内容有:()。A.分色参考图的质量B.印刷色数、材料和印数C.装幀的方法、形式及质量D.工艺设计流程框图E.技术结论12、地籍测绘技术总结的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条款中有以下专业内容:A.测区范围B.采用的基准和系统C.起算数据D权属的调查方法E.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黾的比较13、项目总结是个测绘项目在其最终成果《或产品》检查合格后,在各()的基础上,对整个项目所作的技术总结。A.专业生产总结B.专业技术总结C.生产安全总结D.项目工作总结E.项目生产总结14、负责编写或组织编写项目总结的是()。A.委托项目的法人单位B承担项目的法人单位C.组织项目检验的单位D项目监理单位E.具体承担相应测绘专业任务的法人单位15、技术总结编写完成后,单位()应对技术总结编写的客观性、完整性等进行审查并签字,并对技术总结编写的质量负责。A.法人B.最高管理者C.生产主管领导D.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E.技术人员16、水平控制测量技术总结的附图、附表中要有()。A.测区点、线、网的水准路线分布B.图测区点、线、锁、网的分布图C.新、旧成果的分析比较D.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E.新技术采用及其效果17、大地测量计算技术总结的计算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部分中要有A.作业技术依据B.起算数据及其等级、来源和精度情况C.重合点的质量分析D计算区域的线、锁、网图E.计算结果的验算,精度统计分析与说明18、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技术总结的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条款中需要撰写的专业内容有:竣工总图的成图方法(),地物的取舍原则,成图的质量等,A.作业技术依据B.测图等级控制网的布设C.变形点的施测D控制点的恢复与检测E..建筑物、构筑物细部点成果表19、航空摄影技术总结的航摄工作、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条款中需要撰写以下专业内容:()。A.作业依据B.摄影比例尺C.摄区代号D完成的作业项目、数量E.航摄仪和附属仪器的类型及其工要技术数据20、航空摄影测匿内业技术总结的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条款中需要撰写的专业内容有:()。A.航摄资料来源B.调绘片的比例尺和质量C.控制点分布略图D.航摄像片质量E.航测原图的测绘和编绘21、遥感技术总结的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条款中需盟撰写的专业内容有:A.技术依据B.成图比例尺C.作业方案D.遥感图像处理E.遥感资料质量情况22、地图制图技术总结的技术结论条款中需要撰写的专业内容有:()A.成图比例尺B.作业技术依据C.采用的投彩D.-制图区域图幅结合表E.对本制图区域成果质量、设计方案和作业方法的评价23、地籍测绘技术总结的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条款中有以下专业内容:界址点的布设、密度、数量,标志设置()和点位精度。A.任务名称B.作业技术依据C.测图比例尺D.采用的基准和系统E.编号方法24、地籍测绘技术总结的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条款中有以下专业内容:A.任务内容B.起算数据C.测区范围D.实际完成工作E.面积量算的方法,计算公式,使用工具和量算精度测绘技术总结多项选择题25、测绘技术总结的作用是()。A.为用户(或下工序)对成果(或产品)的合理使用捉供方便B.为测绘单位持续质量改进提供依据C.为测绘生产提供依据D.为测绘技术设计、有关技术标准、规走的定制提供资料E.为测绘单位提高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6、测绘技术总结编写的主要依据包括()。A.测绘项目招标文件B.测绘任务书或合同的有关要求C.测绘项目目标文件D测绘成果(或产品)的质量检查报告E.测绘技术设计文件、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27、测绘技术总结的组成部分包括()。A.概述B.技术设计执行情况C.安全生产执行情况D成果(或产品)质量说明和评价E.上交和归档的成果(或产品)检查报告28、技术设计执行情况的主要内容其中包括()。A.说明项目总结所依据的各专业技术总结B说明和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设计书和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的执行情况C.重点描述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工要技术问题和处理方法、特殊怙况的处理及其达到的效果D.生产任务安排与完成情况E.说明项目实施中质量保障措施的执行情况29、测绘成果(或产品)质量说明与评价的内容包括()。A.说明和评价项目最终测绘成果(或产品)的质量情况B.测绘成果(或产品)完成的数量情况C.产品达到的技术拊标D.说明项目实施中旗工保陣揹施E.说明最终测绘成果(或产品)的质量检查报告的名称和编号30、上交和归档的文档资料中包括()。A.项目设计书B.项目总结C.质量检查报告D.交档簿(图历簿)E.项目任务书或合同书31、专业技术总结技术设计执行情况的内容包括()。A.说明专业活动所依据的技术性文件B.专业测绘任务完成情况C.说明和评价专业技术活动过程中,专业技术设计文件的执行情况D.描述专业测绘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中要技术问题和处理方法E.专业测绘质量措施执行情况32、大地测量专业中包括()。A.水平控制测]B.高程控制测工C.重力测量D.大地测量计算E.卫星测量33、高程控制测量技术总结的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的内容包括A.测区点、线、网的水准路线图B.使用的仪器、标尺、记录计算工具和尺承等的型号、规格、数耻,检校情况及主要技术数据C.埋石情况,施测方法,视线长度及其距地面和陣碍物的距离D.联测和支线的施测情况E.经验、教训和建议34、施工测量技术总结的作业办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的内容包括()A.资枓的来源和利用情况B.控制点系统的建立,埋石情况,使用的仪器和施测方法及其精度C.施工放样方法和精度D.各项误差的统汁,实地检测的项目、数撖和方法,检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较E.施工测时成果种类及其说明35、摄影测与遥感专业其中包括()。A.航空摄影B.航空摄影测量外业C.遥感D.航空摄影测量外业E.卫星导航定位测量36、地图制图技术总结的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的内容包括()。A.作业技术依据B.编绘原图制作方法C.印刷原图制作方法D.制图区域图幅接合表E.地图内容的综合及描绘质量37、测绘技术总结分为()。A.工作总结B.专业技术总结C.专业生产总结D.项目总结E.生产安全总结38、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要求包括()。A.内容要符合法规要求B.内容真实、全面、重点突出C.测绘技术总结的幅面、封面格式、字体与符号等应符合相关要求D.内容符合招标文件要求E.文字成简明扼要,公式,数据和图表应准确,名词、术语、符号和计量单位等均应与有关法规和标准一致39、项目技术总结概述部分的内容中包括()。A.项目来源、内容、目标、工作跹,项目的组织实施B.生产依据的技术文件C.项目执行情况D.作业区概况和已有资料的利用情况E.生产中采用的新技术40、技术设计执行情况中生产所依据的技术性文件的内容包括()。A.项目生产计划B项目设计书C.项目所包括的全部专业技术设计书D技术设计更改文件E.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41、提交和归档测绘成果(或产品)及资料淸单内容主要包括()。A.文档资料B.项目任务书或合同书C.项目工作计划D.测绘成果(或产品)E.其他需提交和归档的资料42、专业技术总结概述内容包括()。A.测绘项目的名称、专业测绘任务的来源、内容、任务量和目标,产品交付与接收情况B.技术设计执行情况C.作业区概况和已有资料的利用情况D计划与设计完成的情况、作业率的统计E.测绘成果顼锹评价43、各种专业技术总结的主要内容包括()A.利用已有资料怙况B.技术结论C.项目合同D.附图、附表E.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44、水平控制测量技术总结的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的内容包括A.作业技术依据B.采用的基准和系统C.觇标和标石的情况,施测方法D重合点及联测情况,新、旧成果的分析比较E.使用的仪器、设备和工爲的名称、型号检校情况及工.要技术数据45、工程测量专业包括()。A.施工测駐B.线路测量C.变形测量D.重力测工E.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46、线路测量专业包括()。A.铁路、公路测量B.架空送电线路测量C.架空索道测量D.自流和压力管线测量E.梭工总图编绐与实测47、航中摄影测量的控制测量包括()A.航摄资料的来源,像片的质量情况B.像片控制点的布设方案,刺点影像C.调绘像片的比例尺和质量,调绘的方法D.基础控制点像片控制点测定的仪器、方法扩展次数及各种误差E.检查的方法和质量情况48、地籍测绘技术总结的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的内容包括()。A.采用的基准和系统B.界址点的布设、密度、数量标志设置和点位精度C.各地籍要素调绘的原则和根据D测制地籍图的方法和精度E.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和作业方法的评价第15章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15.1检查验收的基本概念和术语15.1.1检查验收的含义  为了评定测绘产品质量,须严格按照相关技术细则或技术标准,通过观察、分析、判断和比较,适当结合测量、试验等方法对测绘产品进行的符合性评价。15.1.2相关术语  (1)、单位成果:为实施检查、验收而划分的基本单位。  (2)、批成果,同一技术设计要求下生产的同一测区的、同一比例尺(或等级)单位成果集合(3)、批量:批量成果中单位成果的数量  (4)、样本:从批成果中抽取的用于评定批成果质量的单位成果集合。(5)、样本量:样本中单位成果的数量  (6)、全数检查:对批成果中全部单位成果逐一进行检查。  (7)、抽样检查:从批成果中抽取一定数量样本进行检查(8)、质量元素:说明质量的定量、定性组成部分。即成果满足规定要求和使用目的的基本特征。  (9)、质量子元素:质量元素的组成部分(10)、检查项:质量子元素的检查内容。(11)、详查:对单位成果质量要求的全部检查项进行的检查。  (12)、概查:对单位成果质量要求的部分检查项进行的检查。(13)、错漏:检查项的检查结果与要求存在的差异。本章根据错漏差异的程度,将其分为a、b、c、d四类。a类:极重要检查项的错漏,或检查项的极严重错漏;b类:重要检查项的错漏,或捡查项的严重错漏;c类:较重要检查项的错漏,或检查项的较重错漏;d类:一般检查项的轻微错漏。(14)、高精度检测(15)、同精度检测(16、简单随即抽样(17)、分层随即抽样§15.2测绘产品检查验收基本规定15.2.1测绘产品检查验收制度1.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  测绘产品实行过程检查、最终检查和验收制度。过程检查由生产单位的中队(室)、检查人员承担。最终检查由生产单位的质量管理机构负责实施。验收工作由任务的委托单位组织实施,或由该单位委托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验收。各级检查、验收工作必须独立进行,不得省略或代替。  (1)、过程检查采用全数检查。  (2)、最终检查一般采用全数检查,涉及野外检查项的可采用抽样检查,样本以外的应实施内业全数检查。  (3)、验收一般采用抽样检查。质量检验机构应对样本进行详查,必要时可对样本以外的单位成果的重要检查项进行概查。2.提交检查验收的资料  项目提交的成果资料必须齐全,一般应包括:  (1)、项目设计书、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等。  (2)、文档簿、质量跟踪卡等。  (3)、数据文件,包括图库内外整饰信息文件,元数据文件等。  (4)、作为数据源使用的原图或复制的二底图。  (5)、图形或影像数据输出的检查图或模拟图。  (6)、技术规定或技术设计书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提交验收时,还应包括检查报告。15.2.2测绘产品检查验收依据  测绘产品的检查验收依据有关的测绘任务书、合同书中有关产品质量元素的摘录文件或委托检查验收文件、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以及技术设计书中有关的技术规定等。15.2.3数学精度检测  图类单位成果高程精度检测、平面位置精度检测及相对位置精度检测,检测点(边)、应分布均匀、位置明显。检测点(边)、数量视地物复杂程度、比例尺等具体情况确定,每幅图一般各选取20—50个。  按单位成果统计数学精度,困难时可以适当扩大统计范围。在允许中误差2倍以内(含2倍)、的误差值均应参与数学精度统计,超过允许中误差2倍的误差视为粗差。同精度检测时,在允许中误差以内(含倍)、的误差值均应参与数学精度统计,超过允许中误差倍的误差视为粗差。检测点(边)、数量少于20个时,以误差的算术平均值代替中误差;大于20个时,按中误差统计。  高精度检测时,中误差计算按式(6—1)、执行,即  (6一1)、式中,m为成果中误差;n为检测点(边)、总数;△为较差。  同精度检测时,中误差计算按式(6—2)、执行,即  (6—2)、式中,m为成果中误差;n为检测点(边)、总数;△为较差。15.2.4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记录与存档  检查验收记录包括质量问题的记录,问题处理的记录以及质量评定的记录等。记录必须及时、认真、规范、清晰。检查、验收工作完成后,须编写检查、验收报告,并随产品一起归档。15.2.5质量问题处理验收中发现有不符合技术标准、技术设计书或其他有关技术规定的成果时,应及时提出处理意见,交测绘单位进行改正。当问题较多或性质较重时,可将部分或全部成果退回测绘单位或部门重新处理,然后再进行验收。经验收判为合格的批,测绘单位或部门要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然后进行复查。经验收判为不合格的批,要将检验批全部退回测绘单位或部门进行处理,然后再次申请验收。再次验收时应重新抽样。  过程检查、最终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改正。过程检查、最终检查工作中,当对质量问题的判定存在分歧时,由测绘单位总工程师裁定;验收工作中,当对质量问题的判定存在分歧时,由委托方或项目管理单位裁定。§15.3测绘产品检查验收工作的组织实施测绘产品检查验收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即实施过程检查、最终检查和验收。15.3.1测绘产品检查工作实施1.过程检查只有通过自查、互查的单位成果,才能进行过程检查。过程检查应该逐单位成果详查。检查出的问题、错误,复查的结果应在检查记录中记录。对于检查出的错误修改后应复查,直至检查无误为止,方可提交最终检查。2.最终检查通过过程检查的单位成果,才能进行最终检查。最终检查应逐单位成果详查。对野外实地检查项,可抽样检查,样本量不应低于表6—1的规定。检查出的问题、错误、复查的结果应在检查记录中记录。最终检查应审核过程检查记录。最终检查不合格的单位成果退回处理,处理后再进行最终检查,直至检查合格为止。最终检查合格的单位成果,对于检查出的错误修改后经复查无误,方可提交验收。最终检查完成后,应编写检查报告,随成果一并提交验收。最终检查完成后,应书面申请验收。15.3.2测绘产品验收工作实施1.验收  单位成果最终检查全部合格后,才能验收。样本内的单位成果应逐一详查,样本外的单位成果根据需要进行概查。检查出的问题、错误,复查的结果应在检查记录中记录。验收应审核最终检查记录。验收不合格的批成果退回处理,并重新提交验收。重新验收时,应重新抽样。验收合格的批成果,应对检查出的错误进行修改.并通过复审核实。验收工作完成后,应编写检验报告。2.验收工作程序  1)、组成批成果  批成果应由同一技术设计书指导下生产的同等级、同规格单位成果汇集而成。生产量较大时,可根据生产时间的不同、作业方法不同或作业单位不同等条件分别组成批成果,实施分批检验。  2)、确定样本量  按照表6—1表的规定确定样本量。  3)、抽取样本  采用分层按比例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批成果中抽取样本,即将批成果按不同班组、不同设备、不同环境、不同困难类别、不同地形类别等因素分成不同的层。根据样本量,在各层内分别按照各层在批成果中所占比例确定各层中应抽取的单位成果数量,并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收样本。提取批成果的有关资料,如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检查报告、接合表、图幅清单等。  4)、检查  详查应根据单位成果的质量元素及相应的检查项,按项目技术要求逐一检查样本内的单位成果,并统计存在的各类错漏数量、错误率、中误差等。根据需要,对样本外单位成果的重要检查项或重要要素以及详查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进行检查,并统计存在的各类错漏数量、错误率、中误差等。  5)、单位成果质量评定  单位成果质量评定通过单位成果质量分值评定质量等级,质量等级划分为优级品、良级品、合格品、不合格品四级。概查只评定合格品、不合格品两级。§15.4主要测绘产品的质量元素及检查验收方法15.4.1质量评分方法  测绘产品的检查验收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具体内容参考本篇§6.3。对其产品单位成果的质量评定须遵守数学精度评分方法、质量错漏扣分标准、质量子元素评分方法以及质量元素评分方法。1.数学精度评分方法数学精度按表6—4的规定采用分段直线内插的方法计算质量分数;多项数学精度评分时,单项数学精度得分均大于60分时,取其算术平均值或加权平均。式中,m0为允许中误差的绝对值;m1为规范或相应技术文件要求的成果中误差;m2为检测中误差(高精度检测时取m2=0)、;m为成果中误差的绝对值;s为质量分数(分数值根据数学精度的绝对值所在区间进行内插)、。2.测绘成果质量错漏扣分标准  成果质量错漏扣分标准按表6—5执行。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编制、地籍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等测绘成果具体的质量错漏扣分标准参考相关国家标准。  3.质量子元素评分方法  首先将质量子元素得分预置为100分,根据表6—5的要求对相应质量子元素中出现的错漏逐个扣分。s2的值按式(6—5)、计算。  s2=100一{a1×(12/t)、+a2×(4/t)、+a3×(1/t)、}(6—5)、  式中,s2为质量子元素得分;a1,a2,a3为质量子元素中相应的b类错漏、c类错漏、d类错漏个数;t为扣分值调整系数。4.质量元素评分方法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质量元素得分。s1的值按式(6—6)、计算。(6—6)、  式中,s1,s2i为质量元素、相应质量子元素得分;pi为相应质量子元素的权;n为质量元素中包含的质量子元素个数。15.4.2大地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及检查项大地测量成果主要包括GPS测量成果、三角测量成果、导线测量成果、水准测量成果、光电测距成果、天文测量成果、重力测量成果以及大地测量计算成果。1.GPS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GPS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和资料质量。  1)、数据质量包括以下3个质量子元素  (1)、数学精度。主要检查点位中误差与规范及设计书的符合,边长相对中误差与规范及设计书的符合情况。  (2)、观测质量。主要检查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观测方法的正确性,观测条件的合理性;GPS点水准联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归心元素、天线高测定方法的正确性;卫星高度角、有效观测卫星总数、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观测时段数、时段长度、数据采样间隔、pdop值、钟漂、多路径效应等参数的规范性和正确性;观测手簿记录和注记的完整性和数字记录、划改的规范性;数据质量检验的符合性;规范和设计方案的执行情况;成果取舍和重测的正确性、合理性。  (3)、计算质量。主要检查起算点选取的合理性和起始数据的正确性;起算点的兼容性及分布的合理性;坐标改算方法的正确性;数据使用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各项外业验算项目的完整性、方法正确性,各项指标符合性。  2)、点位质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  (1)、选点质量。主要检查点位布设及点位密度的合理性;点位观测条件的符合情况;点位选择的合理性;点之记内容的齐全、正确性。  (2)、埋石质量。主要检查埋石坑位的规范性和尺寸的符合性;标石类型和标石埋设规格的规范性;标志类型、规格的正确性;标石质量,如坚固性、规格等;托管手续内容的齐全性、正确性。  3)、资料质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  (1)、整饰质量。主要检查点之记和托管手续、观测手簿、计算成果等资料的规整性;技术总结、检查报告格式的规范性;技术总结、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  (2)、资料完整性。主要检查技术总结编写的齐全和完整情况;检查报告编写的齐全和完整情况;按规范或设计书上交资料的齐全性和完整情况。2.三角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三角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和资料质量。  1)、数据质量包括以下3个质量子元素.  (1)、数学精度。主要检查最弱边相对中误差符合性;最弱点中误差符合性;测角中误差符合性。  (2)、观测质量。主要检查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各项观测误差的符合性;归心元素的测定方法、次数、时间及投影偏差情况,觇标高的测定方法及量取部位的正确性;水平角的观测方法、时间选择、光段分布,成果取舍和重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天顶距(或垂直角)、的观测方法、时间选择,成果取舍和重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观测手簿计算正确性、注记的完整性和数字记录、划改的规范性。  (3)、计算质量。主要检查外业验算项目的齐全性,验算方法的正确性;验算数据的正确性及验算结果的符合性;已知三角点选取的合理性和起始数据的正确性。  2)、点位质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  (1)、选点质量。主要检查点位密度的合理性;点位选择的合理性;锁段图形权倒数值的符合性;展点图内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点之记内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2)、埋石质量。主要检查觇标的结构及橹柱与视线关系的合理性;标石的类型、规格和预制的质量情况;标石的埋设和外部整饰情况;托管手续内容的齐全性和正确性。3)、资料质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  (1)、整饰质量。主要检查选点、理石及验算资料整饰的齐全性和规整性;成果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技术总结整饰的规整性: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2)、资料完整性。主要检查技术总结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检查报告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上交资料的齐全性和完整性。3.导线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导线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和资料质量。  1)、数据质量包括以下3个质量子元素  (1)、数学精度。主要检查点位中误差符合性;边长相对精度符合性;方位角闭合差符合性;测角中误差符合性。  (2)、观测质量。主要检查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各项观测误差的符合性;归心元素的测定办法、次数、时间及投影偏差情况;觇标高的测定方法及量取部位的正确性;水平角和导线测距的观测方法、时间选择、光段分布,成果取舍和重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天顶距(或垂直角)、的观测方法、时间选择,成果取舍和重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记簿计算正确性、注记的完整性和数字记录、划改的规范性。  (3)、计算质量。主要检查外业验算项目的齐全性,验算方法的正确性;验算数据的正确性及验算结果的符合性;已知三角点选取的合理性和起始数据的正确性;上交资料的齐全性。  2)、点位质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  (1)、选点质量。主要检查导线网网形结构的合理性;点位密度的合理性;点位选择的合理性;展点图内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点之记内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导线曲折度。  2)、埋石质量。主要检查觇标的结构及橹柱与视线关系的合理性;标石的类型、规格和预制的规整性;标石的埋设和外部整饰;托管手续内容的齐全性和正确性。  3)、资料质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  (1)、整饰质量。主要检查选点、埋石及验算资料整饰的齐全性和规整性;成果资料整饰的规格性;技术总结整饰的规整性;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  (2)、资料完整性。主要检查技术总结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检查报告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上交资料的齐全性和完整性。4.水准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水准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和资料质量。  1)、数据质量包括以下3个质量子元素  (1)、数学精度。主要检查每公里偶然中误差的符合性;每公里全中误差的符合性。  (2)、观测质量。主要检查测段、区段、路线闭合差的符合性;仪器检验项目的齐个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测站观测误差的符合性;对已有水准点和水准路线联测和接测方法的正确性;观测和检测方法的正确性;观测条件选择的正确性、合理性;成果取舍和重测的正确性、合理性;观测手簿计算正确性、注记的完整性和数字记录、划改的规范性。  (3)、计算质量。主要检查环闭合差的符合性;外业验算项目的齐全性,验算方法的正确性;已知水准点选取的合理性和起始数据的正确性。  2)、点位质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  (1)、选点质量。主要检查水准路线布设及点位密度的合理性;路线图绘制的正确性;点位选择的合理性;点之记内容的齐全性、正确性。  (2)、埋石质量。主要检查标石类型的正确性;标石埋设规格的规范性;托管手续内容的齐全性、正确性。  3)、资料质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  (1)、整饰质量。主要检查观测、计算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成果资料的整饰规整性;技术总结整饰的规整性;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  (2)、资料完整性。主要检查技术总结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检查报告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上交资料的齐全性和完整性。5.光电测距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光电测距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和资料质量。  1)、数据质量包括以下3个质量子元素  (1)、数学精度。主要检查边长精度超限。  (2)、观测质量。主要检查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观测手簿计算正确性、注记的完整性和数字记录、划改的规范性;归心元素测定方法的正确性以及测定时间和投影偏差情况;测距边两端点高差测定方法正确性及精度情况;观测条件选择的正确、光段分配的合理性,气象元素测定情况;成果取舍和重测的正确性、合理性;观测误差与限差的符合情况;外业验算的精度指标与限差的符合情况。  (3)、计算质量。主要检查外业验算项目的齐全性;外业验算方法的正确性;验算结果的正确性;观测成果采用的正确性。  2)、资料质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  (1)、整饰质量。主要检查观测、计算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成果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技术总结整饰的规整性;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  (2)、资料全面性。主要检查技术总结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检查报告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上交资料的齐全性和完整性。6.天文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天文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和资料质量。  1)、数据质量包括以下3个质量子元素  (1)、数学精度。主要检查经纬度中误差的符合性;方位角中误差的符合性;正、反方位角之差的符合性。  (2)、观测质量。主要检查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观测手簿计算正确性、注记的完整性和数字记录、划改的规范性;归心元素测定方法的正确性;经纬度、方位角观测方法的正确性;观测条件选择的正确性、合理性;成果取舍和重测的正确性、合理性;各项外业观测误差与限差的符合性;各项外业验算的精度指标与限差的符合性。  (3)、计算质量。主要检查外业验算项目的齐全性;外业验算方法的正确性;验算结果的正确性;观测成果采用的正确性。2)、点位质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  (1)、选点质量。主要检查点位选择的合理性。  (2)、埋石质量。主要检查天文墩结构的规整性、稳定性;天文墩类型及质量符合性:天文墩埋设规格的正确性。(3)、资料质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  (1)、整饰质量。主要检查观测、计算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成果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技术总结整饰的规整性;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  (2)、资料全面性。主要检查技术总结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检查报告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上交资料的齐全性和完整性。7.重力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重力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和资料质量。  1)、数据质量包括以下3个度量子元素  (1)、数学精度。主要检查重力联测中误差符合性;重力点平面位置中误差符合性;重力点高程中误差符合性。  (2)、观测质量。主要检查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重力测线安排的合理性,联测方法的正确性;重力点平面坐标和高程测定方法的正确性;成果取舍和重测的正确性、合理性;记簿计算正确性、注记的完整性和数字记录、划改的规范性;外业观测误差与限差的符合性;外业验算的精度指标与限差的符合性。  (3)、计算质量。主要检查外业验算项目的齐全性.外业验算方法的正确性;重力基线选取的合理性;起始数据的正确性。  2)、点位质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  (1)、选点质量。主要检查重力点布设位密度的合理性;重力点位选择的合理性;点之记内容的齐全性、正确性。  (2)、埋石质量。主要检查标石类型的规范性和标石质量情况;标石埋设规格的规范。照片资料的齐全性;托管手续的完整性。  3)、资料质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元素  (1)、整饰质量。主要检查观测、计算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成果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技术总结整饰的规整性;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2)、资料全面性。主要检查技术总结内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检查报告内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上交成果资料的齐全性。8.大地测量计算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大地测量计算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成果正确性和成果完整性。  1)、成果正确性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  (1)、数学模型。主要检查采用基准的正确性;平差方案及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完备性;平差图形选择的合理性;计算、改算、平差、统计软件功能的完备性。  (2)、计算正确性。主要检查外业观测数据取舍的合理性、正确性;仪器常数及检定系数选用的正确性;相邻测区成果处理的合理性;计量单位、小数取舍的正确性;起算数据、仪器检验参数、气象参数选用的正确性;计算图、表编制的合理性;各项计算的正确性。  2)、成果完整性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  (1)、整饰质量。主要检查各种计算资料的规整性;成果资料的规整性;技术总结的规整性;检查报告的规整性。  (2)、资料完整性。主要检查成果表编辑或抄录的正确性、全面性;技术总结或计算说明内容的全面性;精度统计资料的完整性、上交成果资料的齐全性。15.4.3工程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及检查项  工程测量成果主要包括平面控制测量成果、高程控制测量成果、大比例尺地形图、线路测量成果、管线测量成果、变形测量成果、施工测量成果以及水下地形测量成果。1.平面控制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平面控制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资料质量。1)、数据质量包括以下3个质量子元素(1)、数学精度。主要检查点位中误差与规范及设计书的符合情况;边长相对中误差与规范及设计书的符合情况。(2)、观测质量。主要检查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观测方法的正确性,观测条件的合理性;GPS点水准联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归心元素、天线高测定方法的正确性;卫星高度角、有效观测卫星总数、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观测时段数、时段长度、数据采样间隔、pdop值、钟漂、多路径影响等参数的规范性和正确性;观测手簿记录和注记的完整性和数字记录、划改的规范性;数据质量检验的符合性;水平角和导线测距的观测方法,成果取舍和重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天顶距(或垂直角)、的观测方法、时间选择,成果取舍和重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规范和设计方案的执行情况;成果取舍和重测的正确性、合理性。-(3)、计算质量。主要检查起算点选取的合理性和起始数据的正确性;起算点的兼容性及分布的合理性;坐标改算方法的正确性;数据使用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各项外业验算项目的完整性、方法正确牲,各项指标符合性。 2)、点位质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1)、选点质量。点位布设及点位密度的合理性;点位满足观测条件的符合情况;点位选择的合理性;点之记内容的齐全、正确性。 (2)、埋石质量。主要检查埋石坑位的规范性和尺寸的符合性;标石类型和标石埋设规格的规范性;标志类型、规格的正确性;托管手续内容的齐全、正确性。3)、资料质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 (1)、整饰质量。主要检查点之记和托管手续、观测手簿、计算成果等资料的规整性;技术总结整饰的规整性;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2)、资料完整性。主要检查技术总结编写的齐全和完整情况;检查报告编写的齐全和完整情况;按规范或设计书上交资料的齐全和完整情况。2.高程控制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高程控制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以及资料质量。1)、数据质量包括以下3个质量子元素  (1)、数学精度。主要检查每公里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的符合性;每公里高差中数全中误差的符合性;相对于起算点的最弱点高程中误差的符合性。  (2)、观测质量。主要检查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测站观测误差的符合性;测段、区段、路线闭合差的符合性;对已有水准点和水准路线联测和接测方法的正确性;观测和检测方法的正确性;观测条件选择的正确、合理性;成果取舍和重测的正确、合理性;观测手簿计算正确性、注记的完整性和数字记录、划改的规范性。 (3)、计算质量。主要检查外业验算项目的齐全性,验算方法的正确性;已知水准点选取的合理性和起始数据的正确性;环闭合差的符合性。2)、点位质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  (1)、选点质量。主要检查水准路线布设、点位选择及点位密度的合理性;水准路线图绘制的正确性;点位选择的合理性;点之记内容的齐全、正确性。‘  (2)、埋石质量。主要检查标石类型的规范性和标石质量情况;标石埋设规格的规范性;托管手续内容齐全性。  3)、资料质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  (1)、整饰质量。主要检查观测、计算资料整饰的规整性;各类报告、总结、附图、附表、簿册装饰的完整性;成果资料的整饰规整性;技术总结整饰的规整性;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  (2)、资料完整性。主要检查技术总结、检查报告编写内容的全面性及正确性;提供成果资料项目的齐全性。3.大比例尺地形图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质量元素包括数学精度、数据及结构正确性、地理精度、整饰质量、附件质量。  1)、数据精度包括以下3个质量子元素  (1)、数学基础。主要检查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的正确性;各类投影计算、使用参数的正确性;图根控制测量精度;图廓尺寸、对角线长度、格网尺寸的正确性;控制点间图上距离与坐标反算长度较差。  (2)、平面精度。主要检查平面绝对位置中误差;平面相对位置中误差;接边精度。  (3)、高程精度。主要检查高程注记点高程中误差;等高线高程中误差;接边精度。   2)、数据及结构正确性  主要检查:文件命名、数据组织正确性;数据格式的正确性;要素分层的正确性、完备性;属性代码的正确性;属性接边质量。  3)、地理精度  主要检查:地理要素的完整性与正确性;地理要素的协调性;注记和符号的正确性;综合取舍的合理性;地理要素接边质量。  4)、整饰质量  主要检查:符号、线画、色彩质量;注记质量;图面要素协调性;图面、图廓外整饰质量。  5)、附件质量  主要检查:元数据文件的正确性、完整性;检查报告、技术总结内容的全面性及正确性;成果资料的齐全性;各类报告、附图(接合图、网图)、、附表、簿册整饰的规整性;资料装帧。4.线路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线路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资料质量。  1)、数据质量包括以下3个质量子元素  (1)、数学精度。主要检查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图成果数学精度;点位或桩位测设成果数学精度;断面成果精度与限差的符合情况。  (2)、观测质量。主要检查控制测量成果。  (3)、计算质量。主要检查验算项目的齐全性和验算方法的正确性;平差计算及其他内业计算的正确性。  2)、点位质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  (1)、选点质量。主要检查控制点布设及点位密度的合理性;点位选择的合理性。  (2)、造埋质量。主要检查标石类型的规范性和标石质量情况;标石埋设规格的规范性;点之记、托管手续内容的齐全、正确性。  3)、资料质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  (1)、整饰质量。主要检查观测、计算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技术总结、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  (2)、资料完整性。主要检查技术总结、检查报告内容的全面性;提供项目成果资料的齐全性;各类报告、总结、图、表、簿册整饰的规整性。5.管线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管线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控制测量精度、管线图质量、资料质量。  1)、控制测量精度  主要检查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  2)、管线图质量包括以下3个质量子元素  (1)、数学精度。主要检查明显管线点量测精度;管线点探测精度;管线开挖点精度;管线点平面、高程精度;管线点与地物相对位置精度。  (2)、地理精度。主要检查管线数据各管线属性的齐全性、正确性、协调性;管线图注记和符号的正确性;管线调查和探测综合取舍的合理性。  (3)、整饰质量。主要检查符号、线画质量;图廓外整饰质量;注记质量;按边质量。  3)、资料质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  (1)、资料完整性。主要检查工程依据文件;工程凭证资料;探测原始资料;探测图表、成果表;技术报告书(总结)、。  (2)、整饰规整性。主要检查依据资料、记录图表归档的规整性;各类报告、总结、图、表、簿册整饰的规整性。6.变形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变形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资料质量。  1)、数据质量包括以下3个质量子元素  (1)、数学精度。主要检查基准网精度;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测量精度。  (2)、观测质量。主要检查仪器设备的符合性;规范和设计方案的执行情况;各项限差与规范或设计书的符合情况;观测方法的规范性,观测条件的合理性;成果取舍和重测的正确性、合理性;观测周期及中止观测时间确定的合理性;数据采集的完整性、连续性。  (3)、计算分析。主要检查计算项目的齐全性和方法的正确性;平差结果及其他内业计算的正确性;成果资料的整理和整编;成果资料的分析。  2)、点位质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  (1)、选点质量。主要检查基准点、观测点布设及点位密度、位置选择的合理性。  (2)、造埋质量。主要检查标石类型、标志构造的规范性和质量情况;标石、标志埋设的规范性。  3)、资料质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  (1)、整饰质量。主要检查观测、计算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技术报告、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  (2)、资料完整性。主要检查技术报告、检查报告内容的全面性;提供成果资料项目的齐全性;技术问题处理的合理性。7.施工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施工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资料质量。  1)、数据质量包括以下3个质量子元素  (1)、数学精度。主要检查控制测量精度;点位或桩位测设成果数学精度。  (2)、观测质量。主要检查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技术设计和观测方案的执行情况;水平角、天顶距、距离观测方法的正确性,观测条件的合理性;成果取舍和重测的正确、合理性;手工记簿计算的正确性、注记的完整性和数字记录、划改的规范性;电子记簿记录程序正确性和输出格式的标准化程度;各项观测误差与限差的符合情况。  (3)、计算质量。主要检查验算项目的齐全性和验算方法的正确性;平差计算及其他内业计算的正确性。  2)、点位质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  (1)、选点质量。主要检查控制点布设及点位密度的合理性;点位选择的合理性。  (2)、造埋质量。主要检查标石类型的规范性和标石质量情况;标石埋设规格的规范性;点之记内容的齐全、正确性;托管手续内容的齐全性。  3)、资料质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  (1)、整饰质量。主要检查观测、计算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技术总结、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  (2)、资料完整性。主要检查技术总结、检查报告内容的全面性;提供成果资料项目的齐全性。8.水下地形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水下地形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资料质量。  1)、数据质量包括以下3个质量子元素  (1)、观测仪器。主要检查仪器选择的合理性;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  (2)、观测质量。主要检查技术设计和观测方案的执行情况;数据采集软件的可靠性;观测要素的齐全性;观测时间、观测条件的合理性;观测方法的正确性;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合理性;岸线修测、陆上和海上具有引航作用的重要地物测量、地理要素表示的齐全性与正确性;成果取舍和重测的正确性、合理性;重复观测成果的符合性。  (3)、计算质量。主要检查计算软件的可靠性;内业计算验算情况;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2)、点位质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  (1)、观测点位。主要检查工作水准点埋设、验潮站设立、观测点布设的合理性、代表性;周边自然环境。  (2)、观测密度。主要检查相关断面线布设及密度的合理性;观测频率、采样率的正确性。  3)、资料质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  (1)、观测记录。主要检查各种观测记录和数据处理记录的完整性。  (2)、附件及资料。主要检查技术总结内容的全面性和规格的正确性;提供成果资料项目的齐全性;成果图绘制的正确性。15.4.4摄影测量与遥感成果的质量元素及检查项摄影测量与遥感成果主要包括像片控制测量成果、像片调绘成果、空中三角测量成果及中小比例尺地形图。1.像片控制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像片控制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布点质量、整饰质量和附件质量。1)、数据质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1)、数学精度。主要检查各项闭合差、中误差等精度指标的符合情况计算的正确性。(2)、观测质量。主要检查观测手簿的规整性和计算的正确性;计算手簿的规整性和计算的正确性。2)、布点质量主要检查控制点点位布设的正确、合理性;控制点选择的正确、合理性。3)、整饰质量主要检查控制点判、刺的正确性;控制点整饰规范性;点位说明的准确性,4)、附件质量主要检查布点略图、成果表。2.像片调绘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像片调绘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地理精度、属性精度、整饰质量和附件质量。1)、地理精度主要检查地物、地貌绘的全面性、正确性;地物、地貌综合取舍的合理性;植被、土质符号配置的准确性、合理性;地名注记内容的正确性、完整性。2)、属性精度主要检查各类地物、地貌性质说明以及说明文字、数字注记等内容的完整性、正确性。3)、整饰质量主要检查各类注记的规整性;各类线画的规整性;要素符号间关系表达的正确性、完整性;像片的整洁度。4)、附件质量主要检查上交资料的齐全性;资料整饰的规整性。3.空中三角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空中三角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布点质量和附件质量。1)、数据质量包括以下5个质量子元素(1)、数学基础。主要检查大地坐标系、大地高程基准、投影系等。(2)、平面位置精度。主要检查内业加密点的平面位置精度。(3)、高程精度。主要检查内业加密点的高程精度。(4)、接边精度。主要检查区域网间接边精度。(5)、计算质量。主要检查基本定向权,内定向、相对定向精度,多余控制点不符值,公共点较差。2)、布点质量  主要检查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是否超基线布控;定向点、检查点设置的合理、正确性;加密点点位选择的正确、合理性。  3)、附件质量主要检查上交资料的齐全性;资料整饰的规整性和点位略图!4.中小比例尺地形图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中小比例尺地形图质量元素包括数学精度、数据及结构正确性、地理精度、整饰质量及附件质量。  1)、数学精度包括以下3个质量子元素  (1)、数学基础。主要检查格网、图廓点、三北方向线。  (2)、平面精度。主要检查平面绝对位置中误差;接边精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3)、高程精度。主要检查高程注记点高程中误差;等高线高程中误差;接边精度。  2)、数据及结构正确性  主要检查文件命名、数据组织正确性;数据格式的正确性;要素分层的正确性、完备性;属性代码的正确性;属性接边正确性。  3)、地理精度  主要检查地理要素的完整性与正确性;地理要素的协调性;注记和符号的正确性;综合取舍的合理性;地理要素接边质量。  4)、整饰质量  主要检查符号、线面、色彩质量;注记质量:图面要素协调性;图面、图廓外整饰质量。  5)、附件质量  主要检查元数据文件的正确性、完整性;检查报告、技术总结内全面性及正确性;成果资料的齐全性;各类报告、附图(接合图、网图)、、附表、簿册整饰的规整性。15.4.5地图编制成果的质量元素及检查项地图编制成果主要包括普通地图的编绘原图和印刷原图、专题地图的编绘原图和印刷原图、地图集、印刷成品以及导航电子地图。1.普通地图的编绘原图、印刷原图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普通地图的编绘原图、印刷原图的质量元素包括数学精度、数据完整性与正确性、地理精度、整饰精度和附件质量。1)、数学精度主要检查展点精度(包括图廓尺寸精度、方里网精度、经纬网精度等)、;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位置精度;地图投影选择的合理性。2)、数据完整性与正确性主要检查文件命名、数据组织和数据格式的正确性、规范性;数据分层的正确性、完备性。3)、地理精度主要检查制图资料的现势性、完备性;制图综合的合理性;各要素的正确性;图内各种注记的正确性;地理要素的协调性。4)、整饰质量主要检查地图符号、色彩的正确性;注记的正规、完整性;图廓外整饰要素的正确性。5)、附件质量主要检查图历簿填写的正确性、完整性;图幅的接边正确性;分色参考图(或彩色打印稿)、的正确性、完整性。2.专题地图的编绘原图、印刷原图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专题地图的编绘原图、印刷原图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完整性与正确性、地图内容适用性、地图表示的科学性、地图精度、图面配置质量和附件质量。1)、数据完整性与正确性1)、数据完整性与正确性主要检查文件命名、数据组织和数据格式的正确性、规范性;数据分层的正确性、完备性。2)、地图内容适用性主要检查地理底图内容的合理性;专题内容的完备性、现势性、可靠性。3)、地图表示的科学性主要检查各种注记表达的合理性、易读性;分类、分级的科学性;色彩、符号与设计的符合性;表示方法选择的正确性。4)、地图精度主要检查图幅选择投影、比例尺的适宜性;制图网精度;地图内容的位置精度;专题内容的量测精度。5)、图面配置质量主要检查图面配置的合理性;图例的全面性、正确性;图廓外整饰正确、规范、艺术性。6)、附件质量主要检查设计书质量;分色样图的质量。3.地图集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地图集的质量元素包括整体质量和图集内图幅质量。1)、整体质量包括以下3个质量子元素(1)、图集内容思想性。主要检查思想正确性(2)、图集内容全面、完整性。主要检查图集内容的全面、系统性;图集结构的完整性。(3)、图集内容统一、协调性。主要检查图集内容的统一、互补性;要素表达协调、可比性。2)、图集内图幅质量包括以下6个质量子元素(1)、数据完整性与正确性。主要检查文件命名、数据组织和数据格式的正确性、规范性;数据分层的正确性、完备性。(2)、地图内容适用性。主要检查地理底图内容的合理性;专题内容的完备性、现势性、可靠性。(3)、地图表示的科学性。主要检查各种注记表达的合理性、易读性;分类、分级的科学性;色彩、符号与设计的符合性;表示方法选择的正确性。(4)、地图精度.主要检查图幅选择投影、比例尺的适宜性;制图网精度;地图内容的位置精度;专题内容的量测精度。(5)、图面配置质量。主要检查图面配置的合理性;图例的全面、正确性;图廓外整饰正确、规范、艺术性。(6)、附件质量。主要检查设计书质量和分色样图的质量。4.印刷成品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印刷成品的质量元素包括印刷质量、拼接质量和装订质量。1)、印刷质量主要检查套印精度、网线、线画粗细变形率,印刷质量和图形质量。2)、拼接质量主要检查拼贴质量和折叠质量。3)、装订质量平装主要检查折页、配页质量,订本质量,封面质量和裁切质量;精装主要检查折页、配页、锁线或无线胶粘质量,图芯脊背、环衬粘贴质量,封面质量,图壳粘贴质量,订本、裁切质量和版芯规格。5.导航电子地图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导航电子地图的质量元素包括位置精度、属性精度、逻辑一致性、完整性与正确性、图面质量和附件质量。1)、位置精度主要检查平面位置精度。2)、属性精度主要检查属性结构、属性值的正确性。3)、逻辑一致性主要检查道路网络连通性;拓扑关系的正确性;节点匹配的正确性;要素间关系的正确性和要素接边的一致性。4)、完整性与正确性主要检查安全处理符合性;地图内容的现势性;兴趣点完整性;数学基础、数据格式文件命名、数据组织和数据分层的正确性和要素的完备性。5)、图面质量主要检查各种注记表达的合理性、易读性;色彩、符号与设计的符合性;图形质量。6)、附件质量主要检查附件的正确性、全面性;成果资料齐全性。15.4.6地籍测绘成果的质量元素及检查项地籍测绘成果主要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地籍细部测量、地籍图和宗地图。1.地籍控制测量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地籍控制测量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和资料质量。1)、数据质量包括以下4个质量子元素(1)、起算数据。主要检查起算点坐标的正确性和相关控制资料可靠性。(2)、数学精度。主要检查基本控制点精度符合性。(3)、观测质量。主要检查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观测方法的正确性;各种记录的规整性;成果取舍和重测的正确性、合理性;各项观测误差符合性。(4)、计算质量。主要检查平差计算的正确性。2)、点位质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1)、选点质量。主要检查控制网布设合理性;点位选择的合理性和点之记内容的齐全、清晰性。(2)、埋设质量。主要检查标石类型的正确性;标志设置的规范性和标石埋设的规整性。3)、资料质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1)、整饰质量。主要检查观测和计算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成果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技术总结和检查报告的规整性。(2)、资料完整性。主要检查成果资料的完整性;技术总结内容和检查报告内容的完整性。2.地籍细部测量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地籍细部测量的质量元素包括界址点测量、地物点测量和资料质量。1)、界址点测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1)、观测质量。主要检查测量方法的正确性;观测手簿记录、属性记录和草图绘制的正确性、完整性;界址点测量方法的正确性;各项观测误差与限差符合的正确性。(2)、数学精度。主要检查界址点相对位置精度;界址点绝对位置精度;宗地面积量算精度。2)、地物点测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1)、观测质量。主要检查测量方法的正确性;观测手簿记录、属性记录和草图绘制的正确性、完整性;地物、地类测量精度;各项观测误差与限差的符合情况。(2)、数学精度。主要检查地物点相对位置精度和地物点绝对位置精度。3)、资料质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1)、整饰质量。主要检查观测和计算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成果资料整饰的规整性和技术总结、检查报告的规整性。(2)、资料完整性。主要检查成果资料的完整性;技术总结、检查报告内容的完整性。3.地籍图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地籍图的质量元素包括数学精度、要素质量和资料质量。1)、数学精度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1)、数学基础。主要检查图廓边长与理论值之差;公里网点与理论值之差;展点精度;两对角线较差;图廓对角线与理论之差。(2)、平面位置。主要检查界址点、线平面位置精度;地物点平面位置精度;地类界的平面位置精度。2)、要素质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1)、地籍要素。主要检查地籍要素表示的正确性。(2)、其他要素。主要检查地物要素的正确性;综合取舍的合理性{各要素协调性;图幅接边的正确性。3)、资料质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1)、整饰质量。主要检查注记和符号的正确性;整饰的规整性、正确性。(2)、资料完整性。主要检查结合图、编图设计和总结的正确性、全面性。4.宗地图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宗地图的质量元素包括数学精度、要素质量和资料质量。1)、数学精度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1)、界址点精度。主要检查界址点平面位置精度和界址边长精度。(2)、面积精度。主要检查宗地面积的正确性。2)、要素质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1)、地籍要素。主要检查宗地号、宗地名称、界址点符号及编号、界址线、相邻。(2)、其他要素。主要检查地物、地类号等表示的正确性。3)、资料质量包括以下2个质量子元素(1)、整饰质量。主要检查注记和符号的正确性;注记和符号的规范性。(2)、资料完整性。主要检查设计和总结全面性。15.4.7测绘航空摄影成果的质量元素及检查项测绘航空摄影成果主要包括航空摄影成果、航空摄影扫描数据和卫星遥感影像。1.航空摄影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航空摄影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飞行质量、影像质量、数据质量和附件质量。1)、飞行质量主要检查航摄设计;像片重叠度(航向和旁向)、;最大和最小航高之差;旋偏角;像片倾斜角;航迹;航线弯曲度;边界覆盖;像点最大位移值。2)、影像质量主要检查量大密度dmax;最小密度dmin;灰雾密度do;反差(△d)、;冲洗质量;影像色调;影像清晰度和框标影像。3)、数据质量主要检查数据完整性和正确性。4)、附件质量主要检查摄区完成情况图、摄区分区图、分区航线结合图、摄区分区航线及像片结合图航摄鉴定表的完整性、正确性;航摄仪技术参数检定报告的正确性;航摄仪压平检测报告的正确性;各类注记、图表填写的完整性、正确性;航摄胶片感光特性测定及航摄底片冲洗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成果包装。2.航空摄影扫描数据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航空摄影扫描数据质量元素包括影像质量、数据正确性和完整性、附件质量。1)、影像质量主要检查影像分辨率的正确性;影像色调是否均匀、反差是否适中;影像清晰度;影像外观质量(噪声、云块、划痕、斑点、污迹等)、;框标影像质量。2)、数据正确性和完整性主要检查原始数据正确性;文件命名、数据组织和数据格式的正确性、规范性;存储数据的介质和规格的正确性;数据内容的完整性。3)、附件质量主要检查元数据文件正确性、完整性;上交资料齐全性。3.卫星遥感影像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卫星遥感影像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影像质量和附件质量。1)、数据质量主要检查数据格式的正确性,影像获取时“侧倾角”等主要技术指标。2)、影像质量主要检查影像反差;影像清晰度;影像色调。3)、附件质量主要检查影像参数文件内容的完整性。15.4.8地理信息系统的质量元素及检查项地理信息系统的质量元素包括资料质量、运行环境、数据(库)、质量、系统结构与功能以及系统管理与维护。1.资料质量主要检查技术方案完整性;数据处理与质量检查资料齐全性;数据字典规范性和齐全性;评审报告、检查验收报告、技术总结等资料的齐全性。2.运行环境主要检查硬件平台符合性;软件平台(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平台,gis软件平台,中间件,应用软件等)、的符合性;网络环境的符合性。3.数据(库)、质量主要检查数据组织正确性;数据库结构正确性;空间参考系正确性;数据质量;各类基础地理数据一致牲。4.系统结构与功能主要检查系统结构的正确性;数据库管理方式的符合性:系统功能符合性:服务器、客户端功能划分正确性;系统效率符合性和系统稳定性。5.系统管理与维护主要检查安全保密管理情况;权限管理情况;数据备份情况和系统维护情况。15.4.9数字线划地形图产品的质量元素数字线划地形图的质量元素主要有空间参考系、位置属性精度、完整性、逻辑一致性、时间准确度、元数据质量、表征质量和附件质量。其中,针对建库数据,质量元素空间参考系包括大地基准、高程基准和地图投影等子元素;位置精度包括平面精度、高程精度和地图投影;属性精度包括属性项完整性、分类正确性和属性正确性;完整性包括数据层的完整性、数据层内部文件的完整性和要素完整性;逻辑一致性包括概念一一致性、格式一致性和拓扑一致性;时间准确度主要包括数据更新和数据采集;元数据质量包括元数据完整性和元数据准确性;表征质量包括几何表达和地理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附件质量包括图历簿质量和附属文档质量。15.4.10数字高程模型产品的质量元素数字高程模型的质量元素主要有空间参考系、位置精度、逻辑一致性时间准确度、栅格质量、元数据质量和附件质量。其中,空间参考系包括大地基准、高程基准和地图投影等子元素;位置精度包括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逻辑一致性主要指格式一致性;时间准确度主要包括数据更新和数据采集;栅格质量主要指格网参数;元数据质量包括元数据的完整性和元数据准确性;附件质量包括图历簿质量和附属文档质量。15.4.11数字正射影像图产品的质量元素数字正射影像图的质量元素主要有空间参考系、位置精度、逻辑一致性、时间准确度、影像质量、元数据质量、表征质量和附件质量。其中,空间参考系包括大地基准、高程基准和地图投影等子元素;位置精度主要指平面精度;逻辑一致性主要指格式一致性;时间准确度包括数据更新和数据采集;影像质量包括影像分辨率和影像特性;元数据质量包括元数据完整性和元数据准确性;表征质量主要指图廓整饰准确性;附件质量包括图历簿质量和附属文档质量。15.4.12数字栅格地图产品的质量元素数字栅格地图的质量元素主要有空间参考系、逻辑一致性、栅格质量、元数据质量和附件质量。其中,空间参考系主要指地图投影;逻辑一致性主要指格式一致性;栅格质量主要指影像分辨率和影像特性;元数据质量包括元数据完整性和元数据准确性;附件质量包括图历簿质量和附属文档质量。15.4.13数字测绘产品的质量检查验收方法数字测绘产品的质量检查验收方法主要是对数字线划地形图、数字高程模型数,数字正射影像图和数字栅格地图等产品进行质检的方法。其他专业的测绘产品的检查、验收可参照使用。质量检查的主要检查方法有:1.参考数据比对: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室内方式检查矢量数据2.野外实测:实测方式检查影像数据、栅格数据,如计算各类中误差等。3.内部检查检查被检数据的内在特性。该方法可用于室内方式检查矢量数据、影像数据、栅格数据。质量检查的方式:1)、计算机自动检查通过软件自动分析和判断结果,如可计算值(属性)、的检查、逻辑一致性的检查、值域的检查、各类统计计算等。2)、计算机辅助检查通过人机交互检查,筛选并人工分析、判断结果,如检查有向点的方向等。3)、人工检查不能通过软件检查,只能人工检查,如矢量要素的遗漏等。在质量检查工作中,应该优先使用软件自动检查、人机交互检查。§15.5测绘成果质量检查报告编写15.5.1质量检查报告的概念质量检查报告是测绘项目检验机构对所检验测绘成果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后撰写的报告文档。15.5.2主要内容1)检查工作概况2)受检成果概况3)检验依据4)抽样情况5)检验内容及方法6)主要质量问题及处理7)质量统计及质量综述8)验收结论9)附件15.5.3基本要求·内容、格式按GB/T18316—2008执行·内容要全面、真实、文字表达要准确、清晰·长期保存测绘项目管理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从事的代理行为,其法律责任由()A.招标代理机构B.发包人C.监理单位D.承包人2.《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在合同中既约定违约金,也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A.可以选择使用违约金或者定金B.可以要求违约金,定金并用C.时刻要求支付违约金D.只可适用定金规定3.招标准备阶段编制的标底,应反映招标工程项目的()。A.施工图预算价格B.较先进的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C.初设概算价格D.预算的可能最低投标价格4.公开招标与邀请招标程序上的主要差异表现为()。A.是否进行资格预审B.是否组织现场考察C.是否解答招标单位的质疑D.是否公开开标5.测绘工程合同示范文本中,属于不可抗力被迫中止合同的事件不包括()。A.建设项目所依据的国家计划被取消B.战争C.协议条款类约定等级以上的地震D.动乱6.在订立测绘工程合同时,当事人()《测绘工程合同(示范文本)》确定合同内容。A.应当依据B.应当参照C.可以参照D.必须参照7.合同一方当事人提出变更合同要求,在双方就变更内容协商期间,合同应()。A.立即停止执行B.继续有效C.宣告无效D.对要求变更的条款部分无效8.发包方应对因()原因,导致施工放线错误造成的返工承担费用。A.发包方提供的水准点高程资料有误B.承包方使用的测量仪器有误差C.承包方出现错误而发包方未查出D.承包方放线后发包方未进行复测9.国家大型工程项目的施工一般都采用()方式选择实施单位。A.直接发包B.公开招标C.邀请招标D.议标10.当工程分包时,分包单位应当对()负责.A.设计单位B.发包人C.总承包人D.监理单位11.项目设计由()承担。A.项目的法人单位负责B.测绘专业的法人单位负贵C.专业人员D.设计人员12.专业技术设计由()具体承担.A.项目的法人单位负责B.测绘专业的法人单位负责C.专业人员D.设计人员13.测绘技术项目总结是()进行编写。A.专业技术总结完成后B.专业技术总结完成前C.项目总结和专业技术总结同时D.测绘项目实施结束后14.整个测绘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控制阶段在()。A.施测阶段B.设计阶段C.招投标阶段D.保修阶段15.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对测绘工程的施测质量负责.A.监理单位B.施测单位C.建设单位D.施测单位和监理单位16.国家基础测绘项目的责任单位是()国家基础测绘项目的实施单位。A.负责B.协助C.监理D.组织17.按我国基础测绘项目建设程序,建设过程大体分为()。建设实施和交付使用三大阶段。A.可行性研究B.项目建设C.编制可研报告D.投资决策18.国家测绘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按()进行管理。A.合同B.上下级行政关系C.设计书D.生产进度19.我国测绘工程单位资质分级().A.甲、乙级B.甲、乙、丙级C.甲、乙、丙、丁级D.甲(特)级、甲级20.()是进行测绘工程质量控制的基础。A.质量标准B.合同文件C.设计文件D.质量数据21.测绘工程质量,应满足()。A.一般的质量标准B.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C.规范规定的标准D.环境协调性的要求22.工程开工前,对于给定的原始基准点.墓准线和参考标高等控制点,()应进行复核。A.施工单位B.监理单位C.设设单位D.质量监督单位。23.测绘工程质量控制统计数据中()的大小,反映了工程质量的稳定性。A.平均值B.中位数C.标准偏差D.极值24.测绘单位年度检查的结论记录在()。A.营业执照副本B.资质证书副本C.年度检查表D.企业年度报表25.测绘工程设计阶段最终目标就是按质、按量、按时间要求提供()文件。A.初步设计书B.技术设计书C.控制网图D.质量保证体系26.工程质量目标和水平是通过设计使其具体化的,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功能使用价值和投资的经济效益,所以设计项目首先应()。A.满足决策的质量目标和水平B.满足业主所需的功能和使用价值C.符合国家规范.规程和标准D.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27.测绘工程设计阶段设计任务书应由()编制。A.行政主管B.总工C.测绘单位主管部门D.监理单位28.测绘工程质量,因地震、洪水、台风等原因造成的损坏问题,由施测单位负责重测,其经济责任由()承担。A.施工单位B.设计单位C.监理单位D.建设单位29.质量控制是指()。A.产品的质量符合规范、标准和图纸要求B.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C.通过采取一系列的专业技术和活动对各个过程实施控制D.确定产品质量的目标和要求的活动30.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建立(),负责实施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A.质检中心B.质检站C.质检所D.质检组3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主管部门建立(),负责实施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A.质检中心B.质检站C.质检所D.质检组32.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的结果,按()判定。A.合格、不合格B.批合格、批不合格C.合格、批不合格D.批合格、不合格33.测绘地下管线.人防工程等设施的地籍图,()采用与当地地籍测绘相一致的测绘基准和坐标系A.必须B.不必C.可以D.参照34.地籍测绘任务完成后,施测单位必须将测绘成果提交()行政主管部门。A.测绘B.土地C.测绘和土地D.建设35.测绘项目的承包方必须以自己的设备、技术和劳力完成所承揽项目的主要部分。测绘项目的承包方,可以向其他具有测绘资格的单位分包,但分包量不得大于该项目总承包量的()。A.百分之三十B.百分之四十C.百分之五十D.百分之六十36.测绘项目的承包方,可以向其他具有测绘资格的单位分包,分包出的任务由()向发包方负完全责任。A.总承包方B.分包方C.中介方D.监理方37.已列入《测绘收费标准》的测绘产品,计费不得低于《测绘收费标准》规定标准的()。A.70%B.85%C.90%D.75%38.测绘市场活动当事人()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A.需要B.必须C.应当D.宜39.测绘市场活动()遵循等价有偿、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A.需要B.必须C.应当D.严格40.进入测绘市场承担测绘任务的单位、经济组织和个体测绘业者,()持有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主管部门颁发的《测绘资格证书》,并按资格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作业限额从事测绘活动。A.需要B.必须C.应当D.可以41.从事经营性测绘活动的单位.其他经济组织.个体测绘业者,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须经()核准登记,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测绘活动。A.测绘行政主管部门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C.物价管理部门D.税务部门42.台港澳人员在大陆进行测绘活动的,须报经()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A.国务院B.省、自治区、直辖市C.所在地D.县43.测绘工作证在()范围内通用.A.全国B.省,自治区,直辖市C.所在地区D.所在单位44.《测绘工作证》为()封皮。A.红色B.绿色C.白色D.黑色45.《临时测绘工作证》有效期为()。A.一年B.二年C.三年D.五年46.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办证申请,并经审核各种报表及各项手续完备之日起,在()日内,完成《测绘工作证》的审核发证工作.A.三十B.四十C.五十D.六十47.测绘人员将测绘工作证转借他人的或擅自涂改测绘工作证的,由本单位收回其测绘工作证并给予批评,收回的测绘工作证应当及时()。A.注销B.消毁C.交回发证机关D.存档48.项目责任单位在按国家基础测绘项目计划后()个月内完成项目设计书的编写工作。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半年49.国家测绘局在收到项目设计书()内对项目设计书进行批复。A.15日B.1个月C.2个月D.3个月50.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是指().A.投资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B.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C.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合同管理,组织协调D.依法经营,高标准服务51.测绘单位应当对其完成的测绘成果质量负责。()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测绘成果质量的监督管理。A.乡B.县C.省D.直辖市52.当质量标准提高时,测绘工程项目的().A.投资降低,工期延长B.投资增加,工期缩短C.投资降低,工期缩短D.投资增加,工期延长5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未经批准,擅自建立相对独立坐标系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并处()的罚款。A.十万元B.十万元以上C.十万元以下D.十五万元以上54.当出现招标文件中的某项规定与答疑会后招标单位发给每位投标人的会议记录不一致时,应以()为准.A.招标文件中的规定B.招标单位在会议上的口头解答C.发给招标单位的会议记录D.场考察时招标单位的口头解释55.应以()为最优投标书。A.投标价最低B.评审标价最低C.评审标价最高D.评标表得分最低56.测绘计量器具是指用于直接或间接()的测绘工作用仪器、仪表和器具A.检定B.测试C.传递量值D.标准原器具57.取得计量标准证书后,属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由组织建立该项标准的政府()审批核发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证书,方可使用。A.计量行政主管部门B.同级测绘主管部门C.同级工商行政主管部门D.同级税务部门58.开展测绘计量器具检定,应执行()主管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A.计量行政B.国务院测绘C.国务院工商行政D.税务部门59.J2级以上经纬仪,S3级以上水准仪,精度优于1Omm+3ppm的GPS接收机,精度优于5mm+5ppm的测距仪、全站仪,以及微伽级重力仪等检定周期一般为()。A一年B.两年C.三年D.四年60.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必须向省级以上政府主管部门申请计量认征。A.测绘B.计量C.工商行政D.税务部门61.取得计量授权证书的单位,在授权证书期满前()个月应按规定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复查。A.三B.六C.九D.十二62.测绘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的《质量管理和质璧保证》标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测绘质量体系,并()申请通过质量体系认证。A.自愿B.必须C.应当D.拒绝63.测绘单位的()确定本单位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签发质量手册;建立本单位的质量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对提供的测绘产品承担产品质量责任。A.法定代表人B.总工程师C.职代会D.总工办65.从事经营性测绘活动的单位,其他经济组织、个体测绘业者,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须经()核准登记,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测绘活动。A.测绘行政主管部门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C.物价管理部门D.税务部门66.经过测绘资格审查,取得()的单位,方可进入测绘市场承揽测绘任务。A.测绘资格证书B.测绘工作证C.营业执照D.注册67.《测绘资格证书》的审批和发证,我国实行()管理制度.A.分级B.统一C.监督D.定额68.《测绘资格证书》颁发后,由()向社会进行公告。A.发证机关B.审查机关C.政府D.工商管理部门69.《测绘资格证书》有效期为()年。A.2B.3C.4D.570.凡吊销《测绘资格证书》的,由()向社会公告.A.领证机关B.工商管理部门C.物价管理部门D.税务部门71.未取得《测绘资格证书》而违法经营测绘业务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测绘工作的部门责令其停止测绘业务,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的罚款。A.50%B.50%—100%C.100%D.150%单项选择参考答案:1B2A3B4A5A6C7B8A9B10C11A12B13A14A15B16A17D18A19C20B21B22A23C24B25B26B27B28D29C30A31B32B33A34A35B36A37C38B39C40B41B42A43A44B45B46D47C48A49A50A51B52D53C54C55B56C57A58B59A60B61B62A63A64A65A66A67A68A69D70A71B二、多项选择题1.国家基础测绘工程项目由国家测绘局与()单位签订项目合同书.A.项目责任单位B.项目协作单位C.项目完成单位D.项目监理单位2.构成对合同当事人双方有约束力的合同文件,其组成内容包括()A.招标通告B.施工合同专用条款C.标准、规范D.工程量清单3.发包人控制工程分包的墓本原则是().A.主体工程的施工任务不允许分包B.主要工程量必须由总承包人完成C.特殊专业工程由总承包人完成D.较简单的工作内容总承包人自行完成4.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规定,出现不可抗力事件,应由甲方承担费用的情况是()A.工程本身的损害B.清理修复的费用C.承包人的设备、机械的损坏D.施工现场甲方人员的伤亡5.开标时可能当场宣布投标单位的投标书为废标的情况包括()。A.未密封递送的标书B.投标工期长于投标文件中要求工期的标书C.未组成联合体D.没有投标授权人签字的标书6.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发现()情况时,可视为招标人违反招标投标法的规定。A.没有编制标底B.在资格审查条件中设置不允许外地区承包人参与投标的规定C.在评标方法中设置对外系统投标人压低分数的规定D.强制投标人必须结成联营体投标7.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规定,对发包人与承包人有约束力的合同包括()等文件。A.施工合同通用条款B.施工合同专用条款C.发包人与监理单位签订的监理委托合同D.发包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书面指示8.国家基础测绘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采用()制度。A.项目委派B.项目管理C.项目法人D.项目监理9.测绘技术设计文件为测绘成果(或产品)固有特性和生产过程或体系提供规范性依据的文件,主要包括()A.项目设计书B.专业技术设计书C.技术设计更改文件D.合同书10.技术设计文件是测绘生产的主要技术依据,也是影响测绘成果(或产品)能否满足顾客要求和技术标准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技术设计文件满足规定要求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测绘技术的设计活动应按照()A.策划B.设计输人C.设计输出D.评审E.审批的程序进行11.测绘技术总结(包括项目总结和专业技术总结)通常由()部分组成。A.概述B.技术设计执行情况C.成果(或产品)质量说明和评价D.上交和归档的成果(或产品)及其资料清单12.工程项目质量目标具有()特点。A.内容广泛性B.质量形成明显的过程性C.影响质量目标因素众多D.质量形成一次性13.()是施工阶段目标控制的经济措施。A.进行计划费用与实际开支费用的比较B.加强工程成本核算C.对提前完工达到质量要求的实行奖励D.不符合合同规定质量要求的拒付工程款14.基础测绘资料汇交、归档后,国家测绘成果档案资料保管单位及时将有关()报告国家测绘局。A.档案资料B.汇交情况C.归档情况D.其它情况15.测绘项目控制的基本环节工作包括().A.规划、计划B.实施C.监督检查D.纠正16.基础测绘项目经费由()财政部门根据测绘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核发。A.中央B.地方C.集资D.中央和地方17.测绘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必须具备的资料包括()。A.与事故有关的技术规范B.与施测有关的仪器资料C事故的教训总结D.事故调查分析报告18.测绘单位必须健全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级测绘资格单位应当设立质量管理或质量检查机构。A.甲B.乙C.丙D.丁19.测绘单位必须接受()的质量监督管理,按照监督检查的需要,向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无偿提供检验样品.A.测绘主管B.技术监督行政部门C.工商行政部门D.银行20.粗制滥造,伪造成果,以假充真的,由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给予()A.经济处罚B.吊销《测绘资格证书》C.没收《测绘营业执照》D.没收《收费许可证》21.()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地籍测绘成果。A.国务院测绘B.省级测绘C.国务院土地D.省级土地22.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测绘工作证的()管理工作。A.审核B.发证C.监督D.制作23.构成对合同当事人双方有约束力的合同文件,其组成内容包括()。A.招标通告B.施工合同专用条款C.标准、规范D.工程量清单24.在施工合同中,()属于发包方应当完成的工作。A.使施工现场具备施工条件B.提供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资料C.提供工程进度计划D.向乙方代表提供在施工现场办公的设施25.按规定整理上交成果进行验收前,须经过()A.作业人员经自查B.中队(室)进行过程检查C.生产单位(院)进行最终检查26.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履行测绘成果质量监督管理的主要技术依据有()A.国家标准B.行业标准C.测绘活动双方约定的特殊技术要求。27.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有监督检验和委托检验两种不同类型的检验,它们的特征主要表现在():A.服务的主体不同B.检验根据不同C.取样母本相同D.责任大小相同28.测绘计量标准是指()各类测绘计量器具的标准装置、器具和设施。A.检定B.测试C.传递量值D.直接测量29.()的测绘器具不得使用。A.检定不合格B.超过检定周期C.未经全部检验D.新购置30.按照《关于印发国家测绘局2009年测绘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的通知》(国测国字〔2009〕2号)要求开展测绘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三项行动”的具体内容是()。A.执法行动B.治理行动C.宣传教育行动D.经济处罚多项选择参考答案:1AB2BCD3AB4ABD5AD6BCD7AD8BC9ABC10ABCDE11ABCD12ABC13ABCD14BCD15ABCD16ABD17ABD18AB19AB20AB21BC22ABC23BCD24ABC25AC26ABC27AB28AB29ABCD30ABC
本文档为【测绘项目管理相关知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30.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百里登峰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4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20-07-24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