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3天津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与2014高考复习建议(更新

2013天津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与2014高考复习建议(更新

举报
开通vip

2013天津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与2014高考复习建议(更新小中有大,视角新颖,稳中求变,平实创新2013年高考天津卷文综地理试题分析与2014高考地理复习指导建议李得龙2013年高考已经结束,打开今年天津试题,不难发现有了许多新的变化,今年的高考试题是我市在新课改高考命题背景下向前迈出的崭新一步,无论是在题目层次、知识点选取上,还是难易配比、能力考查权重等方面,试题都有着新的诠释,纵览全卷,可以说是一份跨度较大,深入浅出,综合性强,独特性高,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查较为全面的较高水平试题,体现了命题人对新课改的独特认识与新颖思路,折射出新课改下对教、学、考的新的理解与认识,对未...

2013天津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与2014高考复习建议(更新
小中有大,视角新颖,稳中求变,平实创新2013年高考天津卷文综地理试题分析与2014高考地理复习指导建议李得龙2013年高考已经结束,打开今年天津试题,不难发现有了许多新的变化,今年的高 考试题 教师业务能力考试题中学音乐幼儿园保育员考试题目免费下载工程测量项目竞赛理论考试题库院感知识考试题及答案公司二级安全考试题答案 是我市在新课改高考命题背景下向前迈出的崭新一步,无论是在题目层次、知识点选取上,还是难易配比、能力考查权重等方面,试题都有着新的诠释,纵览全卷,可以说是一份跨度较大,深入浅出,综合性强,独特性高,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查较为全面的较高水平试题,体现了命题人对新课改的独特认识与新颖思路,折射出新课改下对教、学、考的新的理解与认识,对未来高考复习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文拟对2013我市高考地理试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据此浅谈新学年高三高考复习的方向与方法。一、2013年高考天津文综地理试题试卷特点(一)材料选取时效性好,亲和力强,多选取身边事,常见事,表述科学理性,简明严谨,于平常中见不凡材料是为题目而服务的,创造一个好的代入情境与材料简明化是并不矛盾的,以文字材料为例,今年的天津地理卷,即使是长材料,也不超过6 0字 个人自传范文3000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100字新时代好少年事迹1500字绑架的故事5000字个人自传范文2000字 ,这一方面令试卷结构更为科学合理,另一方面,也为考生审题解题带来便利。同时,材料的质量并未由于“简明”而打了折扣——去除了如华而无用的修饰词句等之后的材料,表述更严谨,重点更突出,考察更到位,令试卷整体呈现出了针对性强,少而精的特色。如第13题第(4)问的填表题,看似简单的材料,正是答案所在。材料富于亲和力也是试卷特点之一,没有晦涩难懂的“新鲜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有的是我们很熟悉黄山(第12题)这些认知度很高的“老朋友”,更有对高中生来说非常熟悉的网购(第5题)——这些都为考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互动情境,方便作答的同时,也有利于考场心理的稳定,更突出了“学习有用的地理”这一地理教学的基本思想。较强的时效性也是材料的一大特点——如第13题考察的巴西与非洲都是金砖国家,这就与金砖五国峰会得到契合,而巴西更是下届夏季奥运会举办国,山东省也是我国今年发展蓝色经济区的重点区域等,这些具有时效性且在日常练习中经常使用的材料也为考生的作答提供了一定便利。(二)考点选取独特,不唯热点,不出冷门,贴合考纲要求,把握知识主干,小切口,大视野,考点新颖度高,创新性强,着重考察知识全面性与综合性地理高考每年一次,考点不可能一成不变,但也不会标新立异,本次试题在考点选取上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如第1题焚风的考察,第8~9题通过北极星位置与角速度对地球运动的考察等,不偏不难,但是都是教材上有却很细节的知识,但是这些创新的“小考点”却很好地考查了考生对于地理知识是否全面综合的把握这一“大问题”,而新考点的运用,对基本功的不断考察,也是高考命题变化的一个趋势,为日后的高考复习提供了很到的导向意义,。此外,虽然今年的试题中乡土地理占分不大,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整体试卷结构,58:42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比例,基本将考纲中所要求的各知识模块全面覆盖,具有较高的综合性与全面性(见下表),同时,各考点基本分值相当,也有利于考生在自己更占优势的方面发挥所长,获得更好的成绩。考察模块试题分布地球与地图(2,、8~9)大气运动(10、12(2))水循环与洋流(6)地质自然地理作用(3、7)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11)区域地理特征(13(1))人口与城市(12(2))农业(12(1))工业(12(3)13(3)(4))地人文地理域联系(4~5)旅游地理(12(4)(5))(三)试题考察目标趋于多元,对考生考试能力与答题习惯提出较高要求,对非智力因素等综合能力的考察目标突出知能合一是高考试题所必须具备的“硬件”,越是直白的题目,越是考察学生能否将材料和题目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对考生知识以外的因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第10题为例,在该题材料中,明确写出了“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也就是说受风暴潮最严重的地区应为受向岸风影响最大的地方,如果不审清材料,便会很容易选择A,但实际上却是风力最大但吹离岸风——这种对考生把握地理信息的能力的考察,是完全符合新课改对于高考命题的要求的,这对于“看得懂材料”的考生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再如第12题的第(1)问,材料中明确指出,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C,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那么,只要是能够符合温度适中(纬度);空气湿度大(湿润区);坡度和缓(丘陵)的崎岖,就可以种植茶叶,于是可以很容易的得出乙地适合种植这一结论。对知识外能力的要求,是本次试题着重考查的,也是试题的亮点之一。(四)题目类型形式多样,富于特点,设问明确,指向性强,用词严谨科学,环环相扣,题目设计探究感强,灵活度较大,为考生提供更多思维空间文综考试150分钟考三科,不可能降所有考点一一考察到,但是完全可以通过适当的题目构思将考纲要求考生具备的基本能力考察到位,因此,题目类型的多样化是高考试题的基本特点,题目设计也一直是高考命题极为重要的一环,地理不是语文,让考生在短时间内迅速准确把握题目要求是很重要的,历年来,我市高考试题在题目设计上趋于稳定,题目设问科学,用词严谨,虽有部分题目用语稍显单调,但对高考这种高水平考试来说,却是保证题目质量,突出知能考查,缩短考生阅读题目时间的可行之路,但单调不等于呆板,在不长的题目之中,独特的设计令题目获得了较深的思维空间,在题目与知识联系上灵活性较大,对考生的探究能力、组织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主观卷题目中经常出现的“据图”两字为例,单这两字,便是答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第12题第(1)问,在如前文所说对文字材料进行解读后,能否在答案中将图像材料的相关“证据”——淮河、等高线体现出来,这也是答案的一个重要部分,而这也恰是很多考生不常注意的——短小不等于简单,在这次的试题中,经过巧妙构思的题目设计,令更多的考生感受到了高考试题与平时常见题目的不同。(五)题目构成节奏感强,富于层次,试卷区分度较好,有一定选拔性,试卷信度较为科学,进一步加强对基本功的考查整份试卷题目层次较好,以13题为例,4道题中,既有第2问这样难度较大的题目,也有第4问较为简单的题目,还有两题难度适中,这样的试题结构有利于更好的区分不同层次的考生,同时又使试题整体上节奏感较强,不至于令考生长期在一个难度水平打转,影响思维延伸与水平发挥。同时,今年的试题仍加大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如选择题第2题、第7题都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基本考察,再以第12题第4问为例,虽然难度不大,但是若真答全,还是要有较深的基本功,即旅游地理教材中第二章第一节《旅游景观的观赏》中的相关内容,或者说是教材的原话,而这种利用新情境对教材原汁原味的考察,也是我市高考试题每年的特色。(六)重视学科特色,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理念,实现对学生知识之外的情感、价值的统一,利于加深考生对地理学科的认知程度与认同感实现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地理学科发展的目标之一,也是我市高考试题每年的考察取向,如中非合作、区域产业转入的影响等,莫不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有利于考生加深学科认识,也体现了学科特色,对考生未来培养生活中的地理观,用可持续的观点看待实际问题有积极作用。二对新高三复习的几点建议(一)多维思考,加强基础,学会主动学习,灵活思考,知能合一1加强基本功练习,对教材知识要吃深吃透,切实明白其含义,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再好的能力也是无本之源在高考复习中,一定要加强对教材知识的研读,反复咀嚼,必须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切实的搞明白每个问题的含义,地理是一门文理并包的学科,既要有文科的感性,也必须有理科的“钻劲”,如同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到底怎么用,为什么这么用,在地理学科中,也是需要这么来学一学的,没有了基本功的高考生,就容易变成“花架子”,在考试过程中,一旦遇到必须采用基本知识进行解决的题目,就会很容易无所适从,如第13题第(2)问:a、b两城市均位于热带草原气候。a城市降水特点与b城市相比,有何不同(两气候统计图中左为a城市,右为b坡市)?为什么?请据图探究并说明。(8分)【图略】该题看地无从下手,可是若能够基本功扎实,从知识的“形成原因”来切入的话,就如同洋葱搬,层层深入,其实是不难解答的问题:同一热带草思考:什么导致了展开:副高与信风寻找切入点知识迁移原气候降水不同热带草原气候的造成干季,赤道低的原因干湿季压造成雨季得答探究出案结合题目引申:如何受到不进行发散结论:受谁影响大结论:纬度不同同气压带影响就有谁降水特征可见,只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够顺利的得出答案的,该题平均分较低,也折射出了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不重视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须知,在必要情况下,基础知识本身便是一种答题的方法,新课改下的高考,对于基础知识已经不是单一的“背”,更看重的是“用”,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桥墩,再好的桥也建不起来,知识会变得越来越“虚”,只有真的能够把基本功搞透,才能把看上去云里雾里的题目“打开盖子”,感受到题目的魅力。此外,教材本身是高考命题的来源,对教材上相关语言、事例甚至图像的深入把握,胜过课外辅导书的千言万语,多年来,天津卷始终可以见到与教材直接相关的题目,以第12题第(2)问为例——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30%来自安徽省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答案为:就业机会多(劳动力需求量大),收入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距离安徽近(交通成本低;地理环境相近)该题难度不高,但答案较为全面,对考生临场思维要求较高,但是,如果翻阅教材不难发现,在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迁移》的案例研究中,“德国移民”这一部分的图1-2-7城市——移民人口密集地区中为我们呈现出了德国外来移民人口的不均一性,而这种不均一性的原因,正是可用几乎相同于该高考题的答案来进行解释的。这样的例子,在每年天津的高考题目中都可见到,可以说,回归教材,是必须要引起极大重视的高考复习环节,这并非是读读教材而已,而是应该师生共同将教材吃透,将教材的有限文字图像化成宽广的知识,并能真正的运用到题目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富于信心的应对新课改下的天津高考。2加强知识体系化与网络化,要切实的将学科知识真正的转移到题目解答上来,提高审题能力,能够学以致用每年高考的具体考点都会有微调,但是有两个一般是不会变的,大的方向是不会变的——大的题目方向与对知识点的统合考察的模式,如果在平时的复习中不能够把握知识间的切实练习,无法将其真正地转化为题目语言的话,是无法真正获得成绩的,无论是高考还是平时的模拟考试,在考生作答的答案当中,经常可以发现对于答案的堆砌化,“有多远走多远,走到哪里是哪里”,答案毫无头绪,好似一团乱麻,以至于本该有的“关键词”、“关键句”不该有,没必要出现的东西一堆,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部分考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却缺乏逻辑性,难于及时、准确地展开知识,一套有条理的答案,其背后自然需要一套有条理、有体系的知识体系相支撑。如第13题第(1)问——“请据图8分别说明南非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优越性。”,在解答这道题目时,就要求考生必须了解如何正确科学的回答“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囫囵吞枣、含糊不清的回答方式,最后都会变成不高的分数,因此,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对于问题不仅要多问一个“为什么”,还应该想想“怎么用”,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目的。培养一个良好的思维体系,把握知识间真正的联系,能够帮助考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正确的方式从多个知识区间中组织答案,如同高速公路一般,获得平稳、顺畅的解题体验,这是要比所谓的“模版”、“套话”有用得多。此外,审题问题能力也一直是考生的大问题,前文已经讲过,新课改下的高考试题,题目命制趋于多元,看似简单的题目背后,对学生的审题要求正在逐渐提高,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扣答案”,已经不再符合新高考的趋势,学了一肚子的知识,却连题都读不清楚,到底是问的什么,怎么问的,问的范围是什么都不明白,又怎么能够答好题,答对题?到头来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二)勤练兵,练好兵,变无话可说、千言万语为有的放矢,胸有成竹1加强对知识外因素的培养,着重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能够用科学、理性、严谨的语言解决地理问题在阅卷过程中,经常可以发现学生在答题时踩不上点的情况,这固然有知识水平欠缺的情况,但是也有答题习惯的问题,缺头缺尾,两张皮,不使用术语等问题比比皆是,究其原因,还是在平时练习中存在有“觉得知识对了就对了”的情况,但是高考考得不只是知识,更有能力——怎么把话说到位,是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实,不会说话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不知道怎么说,如第12题第(2)问“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26个字的题目,其实就在考察考生在组织题目时能不能有一个“三个两面性”的良好习惯,所谓两面性就是在思考地理题目题目时,应本着“积极与消极,主观与客观,自然与人文”的角度来思考,这是地理题目最基本的原则,以该题为例,主观上,长三角经济水平与就业机会多是吸引外来务工人员的主观动因,另一方面,交通方便,距离近也成为了外来务工人员能够来到这里的客观动力,因此,能不能把话说全,很多时候归根到底还是能不能把问题想全,词不达意的答案,是没有意义的,散兵游勇的知识点,是无法打硬仗的。另一方面,答题时不会使用地理术语,错别字等问题,也都是常见的不良答题习惯,这些都是应予以关注的问题,态度 决定 郑伟家庭教育讲座全集个人独资股东决定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关于成立临时党支部关于注销分公司决定 一切,只有严谨的答题态度,才能创造出严谨的答案,很多时候,将考生区分开的不是只是,而是知识以外的东西。2练习要多做,但要做精做细,标答要多看,但要用心深看,敢于向题海跳下去,但也要能从题海中游出来高考复习过程中,大量的练习是必要的,但是保“量”更要重“质”,要摒弃为做题而做题的思想,碰题、猜题更不可取,机械式的练习只能让自己在原地打转,必须做精做细,真正的将题目拆分、细化、提炼、升华,实现练习题——高考题的转变,一开始的时候,大量的题目会带来大量的信息,迷茫与无所适从是难免的,但只要能够持之以恒,用心进行提炼,最终是完全能够跳出题海,实现对题目的统和归一,化零为整,真正实现能力的提升的,把书做“厚”再做“薄”,是高考题目练习的必由之路。最终的目的,是真正的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审题、解题方法,以不变应万变。在这里,笔者建议一定要多看高考真题,高考真题都是千锤百炼而成的,如同对艺术品的鉴赏,高考题远非做一做那样简单,典范的高考题,是完全能够检验出考生在知识与能力上的双重问题的,无论是问题情境还是题目设计、能力指向还是答案设计,都非模拟题目所能比,与高手过招才知道什么是招,加强对高考真题的练习,对真题进行模块化、针对性的练习与总结,是完全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的,更可以说,同为高档次的高考题目,经常性的加强练习,对提振考试信心,培养题感,是非常有帮助的,也是一般的模拟题目所无法做到的。另外,对于标准答案也要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如前文所述,严谨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试题答案,是可以将考生在知识与能力的薄弱环节都体现出来的,在阅读答案时,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可以单一知识点的切中为目标——话为什么这么说,这个词语在答案中为什么使用,语言为什么要如此组织等等,都是在高考复习过程中所必须要关注的,标准答案大有天地,“学会看答案”,是提升能力的重要一步。另外,笔者也建议考生在进行练习题目不要做过多的教辅书,不同的教辅,编写方式、设计体例都有所区别,每本都做,反而不如只做几本,做精做深,因为题是不变的,一本好书,一套好题,是完全可以迸发出巨大的潜力的。(三)培养良好临场状态,建立良好的临场考试能力与心理素质,理性科学的看待高考1加强对材料信息的把握能力,重视材料的灵活应用,进一步加强材料题的综合解题能力材料题是文科题目中必不可少的题目类型,近几年,地理学科的材料选取无论是从取材的广度、探究的深度还是形式的多样性来说,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文字型还是图表型材料,都已经成为了题目的必要组成部分,今年的试题也仍然全是材料组题,可以说,如果说知识在这头,答案在那头的话,那么材料就是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的桥,材料的信息量往往较大,短时间内,不会看材料的考生,答案必然会出现堆砌与无序,甚至两张皮的现象,把材料有机的与题目进行糅合,知道材料怎么用,用在哪里,是获取理想高考成绩的必要条件。2不迷信热点,不搞投机主义,不追求押题、扣题,高考容不得浮躁,踏踏实实复习,自然能有所收获高考不是投机,虽然近几年在命题方面确实有所不够“与时俱进”,但也不至于让人“一击即中”,大千世界,热点何其多,热点是为知识服务的,新朋友的背后还是老朋友,热点冷看,全都是由日常的地理理论组织而成的,即使是需要临场应变的,也会在材料当中有所涉及,那些对热点的执着、对所谓内部资料、押题猜题的迷信,这些都是有悖于高考复习原则的,须知,同样的地理知识,是可以放在各种区域进行考察的,同样的区域,也是可以多方位的进行考察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于万变中把握住“不变”,即——基础知识的锻炼与能力习惯的培养,才能真正的从容不迫,须知在考前,重要的东西不会不发布,敏感的东西不可能发布,知道的人不会说,说的人都其实不知道,过于执着于此到头来受害的只能是自己。因此,在平时复习中,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身的灵活”上,即跳出具体的框架,将理论的知识提炼出来并能自由的运用于不同的区域框架之中,在这里,笔者也想再次强调,一定要重视区域地理的学习,这里的重视不仅是知识,还有学习方法,每一个区域都是鲜活的例子,是检验各种地理理论知识的良好载体,将某个区域的具体知识学到极致实际是没有意义的,更重要的是将区域的分析方法学到手,这样的话,枯燥的理论才能鲜活起来,解题之门才能打开,才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像今年的高考试题,没有了天津地理,但是并不是说就不考了某个知识模块,只是换个区域罢了,如13题第3问“山东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不也可以换成别的地方么,一定要摒弃对区域地理的投机心理和过分探究的现象,要明确其在地理复习中的作用,明确复习区域地理的目的,将其看成锻炼能力的载体,才能真正的提升地理水平。三结语总会有人问——为什么我学的很刻苦,也自认很扎实,却仍然不能够获取较高的成绩?为什么有的人看上去并不及我努力,却可以取得和我一样甚至比我还好的成绩?这个问题在高三的地理教学中,经常能够听到,我们不能说学生高估了自己——实事求是地讲,很多考生的学习确实刻苦,知识水平也确实不能算低,但是就是提不上成绩,为什么?地理学科和很多学科不同,是一门文理并蓄的学科,既需要考生能够将重点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搞透,也需要考生能够有着较强的思维“跳跃”的能力,一种类似于数理化的思维体验,而这正是很多同学的问题。试想,学生的知识水平是85分,但是他的能力和习惯只有70分,那么这就成为了他的短板,而他的知识,也就只有70分能够发挥出来,剩下的努力,就像是无用功一样,而有的同学,知识水平是75分,但是能力和习惯却有80分,那么这种良好的能力和习惯,就能够将75分的知识全部发挥出来,而成绩竟然会比前者要高。这体现在题目上,也是一目了然——一份卷子,考的绝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点,更多的是能力和习惯,知识再高,题都读不懂,切入点都找不到,什么都没有意义。所以说很大程度上,能力和习惯决定了考生的作答情况——三流学生无话可说,二流学生千言万语,一流学生有的放矢。这“流”的划分,未必一定和知识成正比,但却一定和能力与习惯呈正相关。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很大程度生是为了甄选学生是否具备了应对高等教育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可以反映在各学科中的,而非由一门学科的知识水平所决定,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各种新元素被注入到了考试当中,而随着各省市逐渐推行自主命题,高考题目也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特点,但是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之中,有一条线,却变得越来越明晰,那就是——知能合一,能力为先。传统的单纯考查知识点的题目正在急速减少,而新型题目——将原有知识点通过新的方式重新排列整合,并最终合成一道看似没有见过的题目。于是,在这“新”与“旧”之间,能否建立起桥梁,就成为了解题的关键,也就是一般所说的“思维迁移”或“思维发散”,但是,桥在哪里,怎么建立,确实很多同学面临的大问题,而这,就是一种能力。就好像今日连印在纸上题目读了几遍都读不懂,他日走上社会,如何迎接巨量的信息流?高考的素质教育指向,其实在这里,已经有了体现。多少同学,因为付出得不到回报,而打起了退堂鼓,出现了畏难心理,甚至产生了自我怀疑,严重影响了考试的正常发挥。生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病在何处。须知“学以致用”,学了半天,用不上,那又有什么意义呢?高考是一味药,良药总会苦口,可能不同的人对其见解不甚相同,但是至少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想要解决高考复习的“疑难杂症”,这意味要是不可缺的。到达目的地前,总要经过一片题海,敢于跳入题海的——是勇者,能够游出题海的——是智者,只有有勇有智的人,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2013年6月
本文档为【2013天津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与2014高考复习建议(更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5.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百万精品文库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0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9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22-11-08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