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之对比分析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之对比分析

举报
开通vip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之对比分析 2006年第6期 总第77期 《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 JOURNALOFFUQINGBRANCHOFFUJIANNORMALUNIVERSITY SumNo.77 收稿日期:2006-03-12 作者简介:郑 晶(1973—),女,福建福清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语言与文化对比分析。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为3亿以上,但讲英语的人却多达6亿。随着科技和交通的飞速发展, 英语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日益普及,如今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国际通用语(LinguaFranca)。...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之对比分析
2006年第6期 总第77期 《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 JOURNALOFFUQINGBRANCHOFFUJIANNORMALUNIVERSITY SumNo.77 收稿日期:2006-03-12 作者简介:郑 晶(1973—),女,福建福清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语言与文化对比分析。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为3亿以上,但讲英语的人却多达6亿。随着科技和交通的飞速发展, 英语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日益普及,如今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国际通用语(LinguaFranca)。当英语在被作为一门国际 性交际语言广泛使用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民族运用英语时带有各自的语言特点和文化特点,这就是英语在国际 化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形成的英语本土化(nativization)。本土化后的英语在语音、拼写、词汇、语法,甚至在话语、语域、 风格等方面都因语言和文化特点,与“ 英国英语”或“ 美国英语”有一定的区别。而英语在中国也有着非常广泛的运 用,“ 少儿英语”热此起彼伏,各类成人考试中英语成为一道必过的“ 门槛”,译界人士活跃于各行各业中,因此,经过 一百多年来的学习和使用,英语在中国无不被打上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和语言的烙印,与此同时出现了“ 中 国英语”和“ 中式英语”两个不同却又极易产生混淆的概念。下面笔者拟从定义、特征、成因等层面探讨二者之间的不 同点,以便于更有效地区别对待二者。 一 不同的定义 (一)“ 中国英语”(ChinaEnglish)的定义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葛传椝先生在《 漫谈由汉译英问题》一文中首先提出了“ 中国英语”的概念,他说各国有 各国的情况,就我国而言,不论在旧中国或新中国,讲英语或写英语都是有些特有的东西需要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如FourBooks(四 书)、eightleggedessay(八股文)、May4thMovement(五四运动)、Xiucai(秀才)⋯⋯所有以上表达都属于“ 中国英语”[1]。如 追述中国英语历史的话,葛老及其这篇文章可以被定位为“ 中国英语”研究的开端。由于葛老仅从翻译的角度来定义 “ 中国英语”,国内很多学者认为这种定义是不充分的,李文中提出“ 中国英语”应是以规范英语(normativeEnglish)为 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等手段进入英语交际, 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篇章[2]。汪榕培教授于1991年提出“ 中国英语”是中国人在中国使用的,以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英语为 核心,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3]。1999年贾冠杰和项明友对汪榕培的“ 中国英语”的定义做出了修正和补充,他们把中 国英语定义为中文的使用者所使用的一种英语变体,以标准英语为基础,带有中国特色,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4]。 目前虽然语言学界对“ 中国英语”的定义仍有争议,但有三点是可以肯定的。首先,它是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其次,它 受中国文化和社会影响,表达中国特有事物,具有中国特色;再次,中国英语有益于传播中国文化,将随着中国人使 用英语的普及和中国特色的形式而逐渐补充,从而丰富和发展英语和世界文化。 (二)中式英语(ChineseEnglishorChinglish)的定义 中式英语是指中国英语学习者与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 不合规范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5]。它是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英语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种中 介语现象。中介语又称过渡语,是指由某个正在学习第二语言的人按照自己发展起来的规则系统创造出来的既含有 母语特征,又有目的语特征的语言系统[6]。作为中介语的中式英语具有如下特点:(1)系统性。中式英语体现了英语习 得者在一定学习阶段所具有的语言能力,因此在某一阶段,未正确掌握或完全掌握的语言点必然以同一类型的语言 错误形式不断重复出现,形成一个暂时稳定的语言系统。(2)过渡性。Corder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以不断建立“ 假设” 又不断推翻或更正、完善“ 假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中介语逐渐接近目标语。(3)可渗透性。不断输入的新语言知识 会对习得者已具有的语言系统产生影响,习得者会根据相关语言知识对其中式英语系统作出相应的调整。(4)可预测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之对比分析 郑 晶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外语系,福建福清 350300) 摘 要: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极其容易产生混淆。本文通过对比二者在定义、特征、原 因等方面的不同点,指出了在英语学习、使用中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 关键词:中国英语;中式英语;定义;特征;原因 中图分类号:H3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421( 2006)06-0093-04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 2006年11月 性。基于中式英语的成因,中式英语中出现的错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 二 不同的特征 (一)中国英语的特征 中国英语最大的特征就是它的“ 中国味”。中国味指的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事物,且反映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下 面我们将从语音、词汇、语法等三个层面来探讨中国英语的特征。 1.语音层面 每一种语言都有它特有的一个语音系统,特有的一套发音规律。汉语和英语分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它们 的音位的数量及其组合方式上是完全不同的。汉语是一门声调语言(ToneLanguage),总共有四个声调,而英语中没有 声调的区别,单词的意思往往取决于单词的重音(stress)和语调(intonation)。有些英语单词,(如record,combine,contact, insult等),当重音落在第一个音节时构成名词,落在第二个音节上则构成动词。与汉语相比,语调在英语的表达中起 到更重要的表意作用。同样的词按同样的顺序排列,使用降调时为陈述句,而用升调则成了疑问句。中国英语往往缺 乏语调的升降变化,从头到脚非常平稳。至于英语发音中的弱化、同化、连续、不完全爆破等,更是发音中的难点,即 使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英语使用者的发音也很难达到本土的英语使用者的水平,更不用说普通的中国英语使用者。以 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为例,播音员或主持人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重读冠词、介词和连词,缺 少同化和连续等现象。 2.词汇层面 由于每个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事物要表达,因此不可避免地形成地域特征明显的英语词汇。而中国英语 的“ 中国特色”在词汇中体现最多,有一部分已经被收入了英语标准字典和其他一些工具书中。据Cannon(1988)的统 计,截止七十年代中期,进入英语标准词典和其他工具书的汉语借词至少已达979个[7]。改革开放以来进入英语的中 国英语词汇在数量上更为可观,张震久和袁宪军主编的《 汉英中国专有名称和术语简明词典》便收有词目三万条。这 些汉语借词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了表达或描述中国特有的事物,中国的英语使用者通过音译、译借、语义再生等手 段新造出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或短语。 (1)音译 音译法是引进专业技术术语、人名和商品名等专有名词时最常用的方法。当我们在英语中找不到某些中文词汇 的对应表达方式时,我们难以避免地新造出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词汇或短语,如jiaozi(饺子)、wonton(馄饨)、 kowtow(磕头)、kungfu(功夫)、toufu(豆腐)、mahjong(麻将)、litchi(荔枝)等。 (2)译借 译借法主要用于引进中国文化所特有的新事物、新现象的词语,一般是通过翻译手段逐词借用英语表达方式。 如Cultural Revolution(文化大革命)、four modernization(四个现代化)、laid-off workers(下岗工人)、Spring Festival (春节)、open-door policy(对外开放)、iron rice bowl(铁饭碗)等。 (3)语义再生 所谓语义再生指的是在翻译形象化语言时表现出明显的中国民族文化特色,这不但使外国人深感耳目一新,而 且丰富了英语表达方式。中国英语中有一部分词汇、短语、句子就是从汉语译成英语后生成的英语意思。相关的短语 有:bird'snest(燕窝)、bear'spaw(熊掌)、barefootdoctor(赤脚医生)、hundredflowers(百花齐放)、reformthroughlabour(劳动 改造)等。相关的成语、句子有shoottwohawkswithonearrow(一箭双雕)、likebambooshootsafterrain(雨后春笋)、Ten thousandyearsaretoolong,seizetheday,seizethehour.(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3.语法层面 Bolinger认为,语法是语言组成部分中最保守的一部分,其变化是极不明显的。中国英语倾向于将修饰成分前 置,如把状语放在动词之前,定语放在被修饰词之前。这样也就促成中国英语的语篇内单句偏多的现象。这一点是有 文化根源的。欧洲自古以来受到亚里士多德逻辑的影响较深,思考比较缜密,语法和句法比较繁琐,话语中论证的三 段论式的思路较明显。中国自古以来逻辑学并不太发达,汉语的弹性大,句子比较简短。由于受到汉语的影响,中国 人说和写的英语句子一般来说比较短,句法结构比较简单。 对时空的感知或观察民是因民族而异的,汉族人的时空顺序是从大到小,英语民族是从小到大,所以汉语和英 语表达地点和时间的方式正好相反,因此中国人说英语在这方面容易犯错误。 (二)中式英语的特征 如前所述,中式英语是不符合规范或不符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是不符合地道的英文表达习惯或语法规 则的受母语影响的结果。中式英语在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口语和书面语中有着大量的表现形式,下面将着重从语音、 词汇、语法等层面与中国英语作个对比分析。 1.语音层面 中国英语在语音层面的特征是由汉语与英语的发音特点不同而造成的,一般是相对于群体特征而言的,有时就 94 第6期 连高级的学习者也难以避免在讲英语时带“ 中国腔”。而中式英语主要是针对个体而言的,一般是发音极其不地道, 甚至造成交流的障碍。有一则笑话说的是:一个中国人在加拿大的一家中餐馆工作,餐馆里有不少中国厨师和服务 员,他们在忙碌拥挤的厨房中穿梭往来时总是会说一句:“ Ikillme!”这位中国人一时感到迷惑不解,好长时间之后他 才懂得他们说的是“ Excuseme!”这种发音着实让我们难以接受,因为它已经造成了听力和理解上的障碍。 2.词汇层面 与中国英语不同的是,中式英语在词汇层面体现的不是“ 中国特色”,而是词汇使用的失误。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 面。 (1)搭配不当 英语词汇,尤其是动词与名词,名词与介词之间多数讲究搭配,而中式英语由于受到汉语字面的影响,往往出现 搭配不当的问题。同样的一个动词“ 学习”,在“ 学英语”中,我们可以说“ learnEnglish”,而在“ 学知识”中就不宜用 “ learnknowledge”,而是用“ gainknowledge”。同样地,有的名词必须与固定的介词搭配,如“ 问题的答案”,应译为“ key tothequestion”,而不是“ keyofthequestion”。 (2)词汇冗余 学习者由于对英语词汇的理解不够确切,在实际表达中往往出现累赘(redundancy)现象。在学习者的英文习作中 经常发现如下的现象:如把书桌表达为“ bookdesk”或“ writingdesk”,“ 相互之间的合作”表达为“ mutualcooperation”, 把回来表达为“ returnback”,把“ 书房”译为“ studyroom”,把“ 加快经济改革的步伐”译成“ toacceleratethepaceof economicreform”等。 (3)不注意词类转换 学习者在汉译英的过程中,有时不能完全按照原文是什么词类就译成什么词类,而需根据具体情况对词类进行 调整和转换。例如:他们下定决心进行货币体制改革。(Theyhavemadeuptheirmindstoimplementthereformofthe currentsystem.)应改译为:Theyhavemadeuptheirmindstoreformthecurrentsystem.原文中的“ 改革”是名词,在汉译 英过程中应适当地转换为动词。 (4)褒贬误用 某些词在不同的语言中的概念意义相同或相近,而内涵却相差甚远。学习者如果不注意目的语词的内涵意义与 母语相应的词的内涵意义之间的差异,就造成褒贬误用的情况。例如,一个中国学生形容他的外籍同学事情多,是个 大忙人,就说“ Youareabusybody.”但外籍同学听后很不高兴,因为“ busybody”在英语中不是“ 大忙人”的意思,而是 相当于汉语中的“ 爱管闲事的人”。 3.语法层面 中式英语反映在语法层面上的是一些典型的语法错误。具体表现如下: a)由于汉语动词没有时态和形式的变化,句子主要通过以时间副词为主的词汇手段或在一定的语境里表示“ 时” 和“ 态”,所以有些学习者在英语动词方面容易出错。由于汉语名词没有复数形式,只是通过数词和必要时在名词后 加“ 们”来区分,中国学生的英语中往往容易出现表示时间或数量的副词的滥用。例如,Nowthegovernmentis workinghardtoimprovetaxation.(现在进行时态已充分包含了“ now”的涵义。) b)中式英语未能正确处理句中副词,往往按汉语习惯置于动词之前,构成主语+副词修饰语+谓语+宾语,而 非英语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副词修饰的结构。如“ 她昨天在操场上捡到了一个篮球。”(Sheyesterdayonthe playgroundpickedupabasketball.) c)英语否定句的移位对学习者来说也是一个难点。少数几个表示见解或感觉的动词,如believe,think,suppose,expect 等用在否定的复合句中,一般要将从句中的否定词前移,而汉语却无此变化,所以容易产生中式英语。如“ IthinkI won'ttroubleyouagain.” d)英语中有些动词后须跟不定式短语作宾语或宾补,有些动词后须跟动名词作宾语或宾补。汉语不存在这种情 况,所以中国学生常常混淆这两类动词的用法。如:Ourteacherpromisedseeingthemoviewithus.或Wouldyoumind toopenthewindow? 三 不同的成因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从总体上看,都是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语言迁移通常可分为两种:正迁移和负迁移。当 母语的特征同目的语相类似或完全一致时,往往出现正迁移;而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相迥异时,学习者若借 助于母语的一些规则作为拐棍,则出现负迁移现象[8]。由于汉语和英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母语的负迁移现象比较 普遍。在我国,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在接触英语时就已经基本掌握了汉语并且对中国文化有了基本的了解。当英语学 习开始时,汉语的规则和中国的文化对英语的习得产生了干扰作用,就导致了中国英语或中式英语的产生。但是,中 国英语和中式英语在母语负迁移作用下,还各自受到一些不同因素的制约,而呈现出各自的特征。 (一)“ 对应真空”促成了中国英语的产生 郑 晶: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之对比分析 95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 2006年11月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词汇并不是完全对应的,有时会出现“ 对应真空”,也就是说汉语中某些词汇特别是中国文化 中特有的事物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词,如“ 太极”,“ 气功”,“ 孔子”,“ 武术”等。为了促进对外交流的发展,为了让西 方人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我们不得不采取音译、译借、语义再生等手段使这些词语进入言语交际,从而产生了具有 中国特色的中国英语。同样地,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发音、语法方面的“ 对应真空”,中国英语不可避免地带有一种 “ 中国腔”,形成了英语的一种变体,但这是中国英语学习者所共有的一些特征,是有一定极限的,在交际方面并不会 造成困难和障碍。如果在交际方面造成失误的话,那就属于中式英语的范畴了。 (二)语言能力欠缺产生了中式英语 与中国英语的群体特征不同的是,中式英语带有明显的个体特征,这主要是由学习者个体的语言能力欠缺所引 起的。像中式英语中的词汇冗余、搭配不当、滥用副词等现象,除了母语的负迁移作用以外,与个人的语言能力欠缺 不无密切的关系。随着学习者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语言实践的不断丰富,中式英语的现象将逐渐减少直至消亡。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国英语的存在是为了表达中国 文化中特有的事物,如别有风味的词汇、句式、认知方式及行文手段等。中国英语的出现意味着一个正融入国际文化 的现代化社会的中国在国际交往中有了自己的文化认同。因此,我们不应该排斥中国英语,而是应该在高年级英语 教学中补充中国文化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加强中国英语的调查和分析,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它的规律。这样做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对外交流, 弘扬中国文化,对中国的英语教育本身和英语的大面积普及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中式英语却是一种畸形的语言 现象,将随着英语的普及和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使用者的“ 自我审视”而逐渐减少或消亡。英语学习者应以正确的态 度对待中式英语,不逃避,不惧怕,也决不能满足于徘徊在这一中介语状态,应努力培养对语言的浓厚兴趣,提高自 身语言能力,扩大知识面,多读英文原著,最大限度地减少中式英语的出现,以最终习得地道的英语为目的。 参考文献: [1]葛传椝.漫谈由汉译英问题[J].翻译通讯,1980,(2):13-14. [2]李文中.“ 中国英语”与“ 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18-24. [3]汪榕培.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的[A].英语词汇学研究[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90-102. [4]贾冠杰,项明友.为中国英语一辩[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5):11-12. [5]李文中.“ 中国英语”与“ 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18-24. [6]Rod.Ellis,Understanding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85,47-50. [7]GarlandCannon,"ChineseBorrowinginEnglish"[J].AmericanSpeech,Vol.63,No.1Alabama:TheUniversity ofAlabamaPress,1988:28-31. [8]Rod.Ellis,Understanding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85,304-305. AnalysisoftheContrastBetween ChinaEnglishand"Chinglish" ZHENGJing (FuqingBranchFujianNormalUniversity350300) Abstract:PeopletendtogetconfusedatthedifferentnotionsofChinaEnglishand"Chinglish".This paperanalyzesthedifferencesofthetwointermsofdefinition,featuresandcausesandputsforwardthe suggestionsastohowtodealwithChinaEnglishand"Chinglish"inthepracticalstudyanduseof English. Keywords:ChinaEnglish;"Chinglish";Definition;Features;Causes (责任编辑:薛世平) 96
本文档为【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之对比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0533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0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英语六级
上传时间:2013-09-07
浏览量: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