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_庄子_让王_篇性质探论_晁福林

_庄子_让王_篇性质探论_晁福林

举报
开通vip

_庄子_让王_篇性质探论_晁福林 2002 年第 2期 (总第 139 期) 学 习 与 探 索 Study & Exploration No. 2, 2002 General. No. 139 5庄 子 #让 王6 篇 性 质 探 论 晁 福 林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系, 北京 100875) 摘 要:5庄子#让王6篇并非如前人所说的那样是伪作, 也非抄袭5吕氏春秋6而成,而是表明庄子后学 思想发展轨迹的重要篇章。5让王6篇杂纂例证, 宣扬禅让思想,这表明其撰著时代应当...

_庄子_让王_篇性质探论_晁福林
2002 年第 2期 (总第 139 期) 学 习 与 探 索 Study & Exploration No. 2, 2002 General. No. 139 5庄 子 #让 王6 篇 性 质 探 论 晁 福 林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系, 北京 100875) 摘 要:5庄子#让王6篇并非如前人所说的那样是伪作, 也非抄袭5吕氏春秋6而成,而是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庄子后学 思想发展轨迹的重要篇章。5让王6篇杂纂例证, 宣扬禅让思想,这表明其撰著时代应当在公元前 318 年燕 国发生因禅让而引起的内乱动荡之前。其撰著时间应当与郭店楚简5唐虞之道6篇相近。 关键词: 春秋战国;5庄子#让王6 ;道家君主论; 尚贤禅让 中图分类号: K204; B223.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462X( 2002) 02- 0114- 06 自苏轼认定5庄子#让王6篇为伪作以来, 其说几成定谳, 以至于宋元以来的5庄子6注本,多有将5让 王6等篇删去者。当代专家的研究虽然不再以伪作视之, 但对于其性质却歧说纷呈, 今可见到的主要有 以下几种说法: ( 1) /这是一篇不满时政的隐居之士的作品0 [ 1] ; ( 2) /可能是庄子后学所写,亦疑是杨朱学 派所作,发挥杨朱-重生. 思想0 [ 2] ; ( 3)谓其性质是庄子后学的/无君派0的作品, /这一派奏出了中国思想 史上无君论的先声0[ 3] ; ( 4) / 5让王6为秦汉人抄袭5吕氏春秋6而成的文字,绝无可疑0 [ 4] ( P291) ; ( 5)是篇为 /汉初道家隐逸派所作0 [ 5] ( P307)。今检讨诸家所论,虽然皆持之有故, 但仍有再探讨的余地,特试作辨析 如次。 一、5让王6篇非伪作 苏轼断定此篇伪作的理由是5寓言6篇的末章与5列御寇6篇首章, /是固一章也。庄子之言未终而昧 者剿之以入其言0,苏轼认为夹在5寓言6与5列御寇6两篇中间的5让王6、5说剑6、5渔父6、5盗跖6等四篇 皆为/昧者0掺入的伪作(苏轼:5东坡文集6, 卷三十二,5庄子祠堂记6)。苏轼此说,赢得一片赞扬, 南宋时期的 林希逸说/东坡谓5让王6以下四篇, 非庄子所作, 此见极高0 (林希逸:5庄子口义6 ,卷九) , 近代林云铭谓/此 老读书,自是千古只眼0( 5庄子因6 ,卷六)。由于此说影响极大, 所以宋元以来的庄子注本,多有将此四篇 删除者,或虽保留书中却不置释,如王夫之即以/赝编0 (王夫之:5庄子解6 ,卷二十八)为理由而不作注解。 对于上述断定5让王6等为伪作的理由,今可略作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 首先,清代学者章学诚据先秦子书多非自著, /辑其言行,不必尽其身所论述0的原则,已经指出/ 5让 王6篇非伪托也,为庄氏之学所附益耳0(章学诚:5文史通义#言公6上)。当代专家和学者一般认为, 5让王6 篇虽非庄子自著,但作为庄子后学的撰著而列入5庄子6一书,应当是很正常的情况, 不当以伪作视之。 第二,5让王6等篇之前的5寓言6篇的末章述阳子居见老子事, 5列御寇6篇的首章列子遇伯昏事,皆 为杂纂而成的寓言故事, 这两个故事间没有任何必然联系。所以苏轼之说断定5寓言6、5列御寇6两篇中 间的5让王6等篇为/昧者0掺入的伪作, 是没有什么理由的。苏轼之论的主旨是以儒释庄, 认为庄子之 说,对于儒是/实予而文不与,阳挤而阴助之0,是在帮助儒学。其断定5让王6为伪的真正理由盖在于他 以为是篇/浅陋不入于道0,不合乎/阳挤阴助0的原则。今讨论5让王6是否伪作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于苏轼此旨可以 置之不辩。正如钱玄同所说: /像苏老大疑心5盗跖6、5渔父6、5让王6、5说剑6这几篇靠不住,拿它们太对 不起孔二先生为理由,这却是不能成立的0 [ 6] ,此说虽然不无谐谑,但却一语中的,精确可信。 收稿日期: 2001- 09- 28 作者简介: 晁福林( 1943- ) , 男,河南杞县人,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先秦史研 究。 #114# 第三,5庄子6一书, 5吕氏春秋#必己6篇说有/五十二篇0,5史记#老子韩非列传6说庄子/著书十余万 言0。所谓/十余万言0,应当是司马迁所见的五十二篇5庄子6书的字数。这五十二篇文字,东汉魏晋时 尚存,故5汉书#艺文志6载/ 5庄子6五十二篇0,5经典释文#序录#庄子6亦载晋秘书监司马彪的5庄子6注 本为/二十一卷,五十二篇0。晋代所存的除五十二篇本以外,还有晋丞相参军李颐5庄子集解6的三十篇 (一说三十五篇)的选注本。今所见通行的三十三篇本,系郭象在五十二篇本的基础上删削而成。5经典 释文6引郭象语谓: /一曲之才, 妄窜奇说, 若5阏弈6、5意修6之首, 5危言6、5游凫6、5子胥6之篇,凡诸巧 杂,十分有三0, 可见郭象删削掉五十二篇之中的/奇说0、/巧杂0类的文字 ) ) ) 约占全书字数的十分之三 ) ) ) 而成今所见的三十三篇。郭象所删削的文字可以肯定是他断定不似庄子意旨的部分。5经典释文6 谓/惟子玄所注,特会庄生之旨,故为世所贵0。依照这个原则,我们可以说就版本流传来说,并没有理由 剔除今三十三篇本的任何一篇文字,没有理由断定其中任何一篇为伪作。今检5让王6一篇,不仅有郭象 注,而且有司马彪注和李颐注,这就至少证明郭象、司马彪、李颐等并没有认为是篇为伪作。 第四,从文体风格方面对于5让王6篇性质进行的分析是值得重视的。苏轼谓其/浅陋0, 明初宋濂 5诸子辩6谓此篇/不类前后文, 疑后人所剿入0,王夫之谓其/粗鄙狼戾0 (王夫之: 5庄子解6, 卷二十三)等都 不能说没有理由。然而这并不能由此而断定其伪。如果说,后学弟子没有大师那样的文笔风格,其文章 不能与大师比肩,不也是很正常的吗? 并且, 5让王6篇的文字并没有前人所说的那样拙劣。观其述尧舜 让王事、子华子谏魏侯事、孔丘及弟子安贫乐道事等,皆文采可观,其作者于篇中所发出的议论,如/道之 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0等语,亦灿然深刻。谓其粗陋,过矣。 二、5让王6篇非抄袭之作 学者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曾断定5让王6抄袭5吕氏春秋6,可以说其方法是超出前人的,然其结论却 值得商榷。张恒寿先生在罗根泽先生及日人津田左右吉、武内义雄等研究的基础上列出四方面的证据 断定5让王6为抄袭之作[ 4] ( P288- 290) ,今试逐项讨论如下。 第一, 张先生认为5庄子6内、外篇, /记事之后,往往不再评论0, 而5吕氏春秋6则是/记事完后,一定 要加以说明论断0, 5让王6篇则同乎5吕氏春秋6而与5庄子6内、外篇有别。按:5庄子6内、外诸篇文字往 往寓论断于叙事, 作者意旨已由人物语言讲出, 不需再加作者之语,张先生谓/记事之后, 往往不再评 论0, 是正确的。但是5庄子6杂篇文字则多在记事之后由作者进行评说,如5庚桑楚6篇/故曰: 至礼有不 人,至义不物,至知不谋, 至仁无亲,至信辟金0, /是故非以其所好笼而可得者, 无有也0, 5徐无鬼6篇/是 故生无爵, 死无谥,实不聚,名不立, 此之谓大人0, /故无所甚亲, 无所甚疏,抱德炀和以顺天下。此谓真 人0, /故曰:鸱目有所适, 鹤胫有所节,解之也悲0, 5外物6篇/故曰至人不留行焉0等, 皆为作者述事后的 评论。张先生以内外篇之例证属于杂篇的5让王6之作,似有圆凿方枘之嫌。 第二,5吕氏春秋#贵生6篇记有尧以天下让子州支父事,而5让王6记有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事,并且 还有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又让于子州支父的说法。张先生认为这是/有意把两种传说牵合起来, 是比较晚出的证明0。按:关于尧、舜让天下于许由、子州支父(或子州支伯) , 皆战国时期的传闻异辞, 5让王6篇多说并记, 正是它早出之证,反之, 5贵生6篇只选记其中一说则说明它是经整理而晚出的。 第三,5吕氏春秋#审为6篇有/今受其先人爵禄0的说法,而5让王6篇作/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0,故 前者说明当时/分封宗法制度还未完全残破0,而后者已是/秦、汉人语0。张先生似以此亦证明5让王6篇 抄袭5审为6。按:战国秦汉社会是一个社会转型的过渡历史阶段,多种社会因素并存, 旧的世卿世禄制 尚还存留,而新的封建官僚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张先生所指出的两种情况于战国秦汉间同时并存,实在 不足为证。再从思想发展先后次序看, 庄学的/无为0之道肯定要早于其后学的/重生0之说。5让王6篇 谓/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0,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庄学的无为之道, 而5贵生6篇则改为/惟不以天 下害其生者也, 可以托天下0, 已将无为之旨删除。两者的时代早晚于此亦可见一斑。 第四,关于通、达两字的使用, 张先生指出, 5庄子6书多用达而不用通, 而5让王6篇/古之得道者,穷 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0,而5吕氏春秋#慎人6篇用此则全为 /达0,而不用通字。此为5让王6篇/出于秦汉人编改的证明0。按:通、达二字皆行用甚早,至少在春秋战 #115# 国时期即已并用不悖,当时的文献(如5论语6、5左传6、5国语6等)中, 其例不胜枚举, 5说文6谓/通, 达 也0, /达, 不相遇也0,段玉裁以反训为释,谓/经传中通、达同训者, 正乱亦训治、徂亦训存之理0 (段玉裁: 5说文解字注6, 二篇下)。然, 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两字用例, /达0之义较/通0为多, 如/达0有显贵之义(即 5孟子6所谓/达不离道0) ,而/通0则无此义项。/达0与/通0同训而其义项较多,可证其使用不当比/通0 字为早。张先生举5德充符6、5达生6两篇,说明用达为庄子派文的/通例0。按: 其所举/穷达贫富0一例, 正是/达0表示显贵的义项。再看上引5让王6之用/通0字之例,所谓/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0,意皆 谓得/道0的状态,无论是暂时未通乎道,抑或是已经通乎道都处于欢乐心境。通指通乎道,用其本义。 然而, 5慎人6篇改通为达,已用如显贵之义,殊失5庄子6/得道0之旨。由此所证明的只能是5让王6篇为 早,而5慎人6篇采其文时已失其意旨矣。 由用字之例看撰著时代的早晚,是比较可信的比较研究方法。和通、达两字使用情况相比, 罗根泽 先生所指出的一例也许更为重要。5让王6/治天下0,5贵生6作/在天下0, 罗先生谓/在0字用如治,这种 用法后来亡佚, / 5让王6篇改作-治. 字,显然有古今先后之分0 [ 5] ( P308)。今按: /在0字用法的确值得注意。 从殷盘周诰这类较古的史载看, /在0的古义是存在、在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存问之义。5说文6/在, 存也0/存, 恤问也0。5广雅#释诂6/在,居也0,段玉裁谓/在之义, 古训为存问, 今义但训为存亡之存0 (段 玉裁:5说文解字注6 , 十三篇下)。段氏这里所谓/古训0仅当限于战国秦汉之际, 当不包括殷周文辞。/在0 的/存问0之训, 从5广雅6已不载此义的情况看,可以说是后出而早亡, 行用的时间盖于战国汉魏之时。 然而, /治0字之用却一点也不比训为存问或治的/在0字为晚,周诰诸篇已有多例,汉魏以降一直行用不 绝。总之,5让王6篇用/治0, 5贵生6篇用/在0,都不是其时代早晚的标识。两篇用字的这个区别,应当是 文章主旨的结果。5让王6篇是说明/无为0思想的,其结论是/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0, 所以述 事时要用/治(治理)天下0为其结论张本;5贵生6篇是说明生命重要的, 其结论是/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 也,可以托天下0,因此述事时要用/在(恤问)天下0为其结论张本。总之,我们很难根据这两个字的使用 情况而判别先后。 5让王6篇与5吕氏春秋6的用字不同,除以上几例外,再如肯与可、以与用等,皆为战国秦汉间用字之 例,若强要作为时代早晚之证,则牵强而不可信。总之,就用字情况看,并没有证据说5让王6篇比相应的 5吕氏春秋6诸篇为晚,相反却可以找出一例, 说明5让王6篇早于5吕氏春秋6。如5让王6/不能自胜则 从0, 5吕氏春秋#审应6/从0作/纵0。从字义演变看, /从0为本字而/纵0则为后起字。5让王6篇用/从0而 不用/纵0,当在5吕氏春秋6前。 三、5让王6篇所反映的庄学变化 5让王6一篇系杂纂十八个寓言故事并附以议论而成。据其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可以将这十八个寓言故事分为三 组。 第一组述尧、舜让天下至尊之位于许由及子州支父等人之事,大王 父让国于狄人,越王子搜逃避 王位于山中,子华子以身重君轻的道理谏韩昭僖侯等计七个寓言故事, 讲毕这些故事以后,5让王6篇的 作者直接发表评论说: /故曰, 道之真以治身, 其绪余以为国家, 其土苴以治天下。由此观之, 帝王之功, 圣人之余事也, 非所以完身养生也。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 0故事内容和评论中 所蕴涵的思想是/完身养生0的重要远远超过/帝王之功0,真正的/道0就在于/治身0,亦即养生。 第二组述列子拒郑子阳赐粟、屠羊说拒楚王奖赏、原宪论贫与病、曾子养志忘形、颜回乐道而不仕、 瞻子向魏牟论重生轻利、孔子论有仁义之道而不穷等计七个故事, 作者亦直接发表评论谓: / 古之得道 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故许由娱于颍阳而共伯得乎 共首。0这组内容的主旨是说明甘贫乐道是最佳的精神境界。 第三组述北人无择拒舜之让王而投清泠之渊、卞随和务光拒汤之让王而投水自杀、伯夷和叔齐饿死 首阳山等四个寓言故事。本组的主旨在于说明隐士/独乐其志, 不事于世0的/高节戾行0。和前两组不 同之处在于隐士对于世俗的王位、富贵等,取极端排斥态度,不惜以死表明高节。 5让王6篇表现了庄学变化的思想脉络。从5庄子6内篇看,庄子本人的理论核心在于/统大小、忘生 #116# 死、齐是非、不别物我,不知得失、随变任化而无所容心0 [ 7]。他对于显赫权贵极为鄙视, 5秋水6篇载庄子 垂钓濮水时拒楚王礼聘事,5史记6亦载庄子拒辞楚王许以为相之聘。此事虽然或为寓言,但却符合庄子 品格。事或为假,思想则真。5让王6篇中隐士甘贫穷而乐道之事与庄子的此一思想是吻合无误的;其完 身养生的思想与庄子达生之旨亦无矛盾之处。这些都可谓是对于庄子基本理论的阐发,但是在遵循庄 子基本理论的同时, 庄子后学还在许多方面发展甚至改变了庄子思想,从5让王6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 两个方面: 第一,对于政治权位不持绝对排斥态度。5让王6篇的第一组寓言故事皆肯定天子之位或王位的重 要,如谓: /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 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0这里不是将天 子权位及王位视之如敝屣,而是视为至重的/大器0。由此出发, 成为国家的君主,也并非绝对可耻可恶 的事情,如越王子搜所以逃离王位, /非恶为君也,恶为君之患也0。在5让王6篇的作者看来,只是/权位 诚重要,生命价更高0而已。当然事情还可以退一步说,如果这权位与生命没有矛盾,事情该如何呢? 是 坚拒, 抑或是接受? 5让王6篇的作者没有明说,从其对于政治权位的态度看, 盖在乎两者之间。关于这 一点, 宋人林疑独揭示出5让王6篇作者之真意是在说明: /圣人之真者, 忘生而生无不全,忘养而养无不 至,虽为天下国家之所寄托,时适然耳, 又何伤乎?0 (储伯秀: 5南华真经义海纂微6 ,卷九十三引)权力是可以获 取的,只是要看时机,无为的结果乃是要达到无不为,君主之权位当然在/无不为0的范围之内。 第二,对于儒学基本观念的汲取。儒道两家本来在基本政治态度(如入世抑或是出世)上有较大区 别,但在战国后期却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儒家后学成为隐士而思想接近道家的不在少数,而庄子后 学则对/入世0从政有了些兴趣,于儒家的仁义观念取欣赏之态。除了在5让王6篇的上述第一组文字中 有对于国家政权的重视的议论以外,在第二组文字中则重点突出了儒家甘贫乐道精神, 并且其所乐之 /道0,已经是儒家的仁义之道,如颜回谓/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0,孔子谓/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 世之患,其何穷之有0。这可以说是庄子后学对于儒家之道正面赞颂的最典型的文字。 在第三组文字中,5让王6篇的作者突出了儒家之/义0, 务光坚辞汤的让王, 其理由是: /废上,非义 也;杀民, 非仁也;人犯其难,我享其利, 非廉也。吾闻之曰,非其义者, 不受其禄,无道之世,不践其土。0 这组文字中所讲述的隐士卞随、务光皆为拒让王之事而投水自杀而死。这种轻生的做法与第一组文字 中的重生理论是有矛盾的。5经典释文6引唐氏说已指出这个问题,但其答案是5让王6篇写此自杀之事, 是在/标傲世之逸志,旨在不降以厉俗,无厚身以全生0,但这种牵合并没有问题。应当说在这里文意的 矛盾确然存在, 不必为之弥缝。王夫之谓/ 5让王6称卞随、务光恶汤而自杀;徇名轻生, 乃庄子之所大哀 者0 (王夫之:5庄子解6, 卷二十三) ,谓此载不合庄子之旨,说甚明达。我们于此要指出的是: 这组文字与庄 子后学之旨并不相左,关键在于庄子后学对于儒家之说已经是在汲取而非坚拒。 是否入仕受禄, 依务光的话则是/ 非其义者,不受其禄0, 反之如果合乎/ 义0的标准则应当受其禄。 这与儒家所谓的/君子之仕也, 行其义也0 (5论语#微子6)如出一辙,他们的投水自尽,完全合乎儒家/舍生 而取义0 ( 5孟子#告子6上)的原则。儒家所讲的/义0主要指社会政治中的人际关系准则, 首先就是君臣之 间的原则,这称为/君臣大义0,如果/君臣有义0,这才算是正常的情况, 反之, 如果/事君无义0 (5孟子#离 娄6上)则应当被谴责被诛伐。5让王6篇中的务光谓/废上,非义也0, 认为武王伐纣以下伐上并废其君位 的不义之举,伯夷、叔齐则认为武王伐纣是/推乱易暴0, 他们所坚持的君臣大义与孔孟之说无异。5让 王6篇作者说: /若伯夷、叔齐者,其于富贵也, 苟可得已,则必不赖高节戾行0, 意谓/言伯夷、叔齐非欲为 高节戾行,使于富贵稍有可受之义,则必受之矣,亦不至为此高亢之举,惟其于义无可受之理, 所以如此0 (林希逸:5庄子口义6 ,卷九)。不是绝对拒斥富贵,而是看这富贵可不可以取得,这正如孔子所言/不义而富 且贵,于我如浮云0( 5论语#述而6)。 总之, 看似矛盾的现象与论说, 如重生与轻生之分,入仕与避世之别等,是皆融入5让王6一篇之中, 仔细分析起来可以看出, 这其实是有一个思考主线在串联其中的,即融道与儒为一炉以面对现实的社会 政治。对于现实社会政治的若即若离,使得庄子后学陷于比较尴尬的境地。他们不能如其师那样睥睨 世俗,傲视功名利禄,飘逸潇洒;又不能像儒家中人那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理直气壮。5让 王6篇中有些议论闪烁其辞,其根源当在乎此。例如, 是篇谓/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0, 什么人 #117# 最能/无以天下为0呢? 显而易见,应当就是持/无为0学说的道家中人, 说到底就是庄子后学 ) ) ) 亦即 5让王6篇的作者 ) ) ) 可以被托之于治理/天下0之重任。大概是考虑到话不能说得太直露了, 否则便会 有被斥为叛经离道的危险,所以只能点到为止,话只能说到/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0,下面的不能再 讲了。篇中其他的如关于君位、富贵等等的议论, 皆如此类。儒家历来主张义利之辨, 认清义利的轻重 关系。庄子后学,如5让王6篇的作者们,即在义、利之间徘徊, 他们要高举其师的道论旗帜(此即守道家 之/义0) ,但又受不了世俗利益的诱惑,其言论的吞吞吐吐,良有以也。我们不妨作一比喻,如果他们受 不了世俗利益的诱惑而作/佛跳墙0之举,那么其所跳到的应当是黄老之学的领域。 四、5让王6篇撰著的思想背景 从庄子学派的思想发展逻辑看,谓其后学中有贵生一派,是可信的。5让王6篇屡言贵生之意,故谓 其为此派学人的撰著,当无大错。然而,是篇为什么以5让王6为篇名,而不是如后来的5吕氏春秋6的作 者们那样干脆定名为5贵生6呢? 为什么篇中没有完全贯穿重生之旨而屡言/让王0之事呢? 这确是需要 探究的一个问题。 为了说明5让王6篇的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梳理一下/尚贤0与禅让的社会思潮的一般情况。战国前 期和中期,尚贤是一股强劲的社会思潮。这股思潮源于社会结构的大变动,从春秋后期以来, 氏族、宗族 组织松动,一批士人和劳动者走出氏族,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宗法羁绊。他们在政治上的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集中一点 就是/尚贤0。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的墨家与儒家不约而同地鸣奏出/举贤与能0的乐章,孔子谓政治的 根本措施之一就是/举贤才0 (5论语#子路6)。墨子更是从多方面论证其/尚贤0的政治理想。他坚决主张 /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任之以事,断予之令0 (5墨子#尚贤6 上) ,在他的/尚贤0理论中, 天子也应当是为民兴利除害的贤者。/尚贤0所呼唤的正是社会各阶层热切 盼望改变社会政治局面、破除旧的世卿世禄体制的呼声。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大潮中,各国卿族开创了新 的政治体制,摇身变为新的君主,春秋时期的十二诸侯(以5史记#十二诸侯年表6为计)变为战国七雄,这 个历史性的飞跃,可以说与/尚贤0的社会思潮关系极为密切。 尚贤思潮在战国前期和中期, 一发而不可收的结果便是鸣奏出/禅让0的高亢乐章。既然要/尚贤0, 那么国君的权位有什么理由不可掌握在贤者手中呢? 郭店楚简5唐虞之道6就有/尊贤古(故)禅0/禅也 者,上直(德)受(授)贤之胃(谓)也0的说法,可见禅让是尚贤发展的必然结果。于是一批敢于和善于禅 让的圣贤形象便跃然于简帛之上,传颂于社会各阶层中间。尧、舜、禹的禅让是当时人们长谈不厌的话 题,许由的事迹也近乎家喻户晓, 5墨子#所染6篇就曾说他是一个能够影响舜,使舜成为天子的大贤。后 来,荀子还曾记载过社会上流传的关于禅让的/相0辞(即快板、歌辞) : /请成相, 道圣王, 尧舜尚贤身辞 让。许由、善卷, 重义轻利行显明。0 ( 5荀子#成相6 )郭店楚简5唐虞之道6篇明确提及禅让, 谓/汤(唐)吴 (虞)之道,禅而不传。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自)利也。禅而不传,圣之盛也。利天下而弗(自)利也,仁 之至也0。既然如5唐虞之道6所说/禅, 义之至也0,已经达到了/义0的顶峰,那么社会现实政治中也就不 妨试验一番,此即郭象注解5让王6篇时所指出的/使人饰让以求进,遂至乎之哙也0。5吕氏春秋#不屈6 篇载魏惠王两次/固请0/传国0让位于惠施,惠施坚辞,惠施的打算就是做许由那样的贤者,即5不屈6篇 作者所谓/夫辞而贤者许由也, 是惠子欲为许由也0。真正付诸实践的禅让, 是燕王哙让位于子之。然 而,这次试验效果不佳,很快引起燕国大乱和邻国的干涉,燕王哙和子之都死于战乱之中。禅让思潮由 此一蹶不振,此后舆论界所关注的似乎只是如何建立和巩固君主统治的问题。忠君的思潮完全代替了 禅让,原因即在于专制封建帝国的君主不需要禅让,而需要对于君主忠诚。 5让王6篇的篇名原本可能是与禅让思想有关的。关于5让王6的篇名,5释文6谓/ 以事名篇0。此篇 篇名,宋代学者陈景元5南华真经阙误6作5禅让6, 盖古本有此命名者。5让王6篇的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观 察禅让之事,不是如同儒墨两家那样无条件地盛赞古代圣王的禅让, 而是使禅让折射出/无为0思想的光 辉。其思想的基本点有以下几个。 第一, 肯定国家君主存在的合理性, 认为/天下至重0, 应当由圣王出来治理。治理天下的圣王应当 像大王 父那样关心民众。5让王6篇述其事谓民众跟随大王 父, /相连从之, 遂成国于岐山之下0。其 #118# 所塑造的正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下0 (5孟子#尽心6下)的儒家圣王形象。 5让王6篇的作者说: /凡圣人之动作也,必察其所以之与其所以为0, 其义即如成疏所说, /察世人之所适 往,观黎庶之所云为0,犹今语之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转移。 第二, 如前所述,5让王6篇实在话里话外表示出这样的治理国家的圣人,应当是持/无为0思想的道 家中人,此即本篇首章所云/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0的真正意蕴。因此, 是篇并非提倡/无君0,而 是提倡道家的君主论。 第三, 君主王位只能是极少数人所能得, 那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不在其位又应当如何做呢? 那就 要支持圣王君主的统治, 如楚国的屠羊说那样,处处考虑国君的形象及影响。他之所以拒绝楚王给予的 /三旌之位0和/万 之禄0,是因为他考虑到: /岂可以贪爵禄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0篇中所塑造的原 宪、曾子、颜回等甘贫乐道的隐士形象, 固然是/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0, 与当权者并不合作,但也绝不 造反作乱, 这正如孔子所说, /君子固穷, 小人穷斯滥矣0 (5论语#卫灵公6)。多一些原宪之类的/君子0,只 能是有益无害, 使社会更加稳固。显然,这些对于圣王的禅让之事是没有负面影响的。5让王6篇举出许 由、共伯和两位让王的典型,认为让王之举完全是其乐融融的大好事情, /许由娱于颍阳而共伯得乎共 首0, /穷亦乐,通亦乐0,既然禅让使人人高兴,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依庄子齐万物、泯是非的观念,禅让 的/齐一0就在于使人快乐这一点上。可以说,庄子后学即便是宣扬/入世0的观念也没有丢掉道家的旗 帜。 总之, 5让王6篇杂纂例证, 宣扬禅让思想,这表明其撰著时代应当在公元前 318年燕国发生因禅让 而引起的内乱动荡之前。据专家研究, 发现郭店楚简的墓葬时代在公元前 300年左右,其5唐虞之道6篇 和同墓出土的其他竹简一样,时代应在公元前 300年以前。如果我们判断5让王6篇与5唐虞之道6的撰 著时代一致,当无大错。从5让王6篇中可以看出庄子后学有两个思想背景,一是儒道两家思想的融会; 二是禅让思潮的盛行。5让王6篇的作者没有回避这两个潮流,也没有在那里自言自语,而是积极回应这 两个话题,杂纂不少例证以表现自己的理想观念。5让王6篇并非如有的专家所断定的那样是伪作或抄 袭之作,而是表明庄子后学思想发展轨迹的重要篇章。 参考文献: [ 1] 曹础基.庄子浅注[ 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2. 428. [ 2]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 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743. [ 3] 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 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90. [ 4] 张恒寿.庄子新探[ M] .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3. [ 5] 罗根泽.庄子外杂篇探源[ A] .罗根泽. 诸子考索[ C]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8. [ 6] 钱玄同.论5庄子6真伪书[ A] .古史辨(第一册) [ C]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281. [ 7] 顾颉刚.庄子外杂篇著录考[ A] .古史辨(第一册) [ C]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283. Exploring discussion of nature of Zhuangzi#Rangwang CHAO Fu- lin (Department of History , Beij ing Normal University ,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 Zhungzi#Rangwan ( Zhangzi, C. 369- 286B. C, Daoist philosopher, rangwan- abdication of throne) is re- ally not a false book as the predecessors expressed, it is not plagiarized from Lushichunqiu ( history written by Lu) and exists, it is an important article to express the loci of development of thought after Zhuangzi. Rangwang complexly compiles some examples, Propagates the thought of abdication, and it indicates the time when the art icle was written, i. e. before 318 B. C. , then there took place inner upheaval because of abdication in Kingdom Yan, the written time as same as the written t ime of article Tangyuzhidao (way of Tangyu period) of guodian bamboo slips. Key words:Chunqiu( 770- 476B. C. ) Zhanguo ( Warring States( 475- 221B. C. ) ; Zhuangzi Rangwang ; theory of monarch; abdication of virtuous and able persons 1责任编辑:玛 纳2 #119#
本文档为【_庄子_让王_篇性质探论_晁福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1157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0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3-11-27
浏览量: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