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隐逸思想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影响

隐逸思想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影响

举报
开通vip

隐逸思想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影响 曲阜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隐逸思想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影响 姓名:陈方媛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艺术学美术 指导教师:徐正 20070401 摘 要 中国古代历史上很早就有了隐士的出现,而且他们的一些行为和观念为 后世所推崇,在古代传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隐逸文化是古人 留给我们的-种处世方法和智慧。 隐逸最开始是一些有文化修养的人,由于对社会不满对政治不满,而又 无力发挥自己的才能济世平乱,于是就采取了一种逃避的处理方法。这些个 性清高的知识分子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传统...

隐逸思想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影响
曲阜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隐逸 思想 教师资格思想品德鉴定表下载浅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员工思想动态调查问卷论语教育思想学生思想教育讲话稿 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影响 姓名:陈方媛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艺术学美术 指导教师:徐正 20070401 摘 要 中国古代历史上很早就有了隐士的出现,而且他们的一些行为和观念为 后世所推崇,在古代传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隐逸文化是古人 留给我们的-种处世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和智慧。 隐逸最开始是一些有文化修养的人,由于对社会不满对政治不满,而又 无力发挥自己的才能济世平乱,于是就采取了一种逃避的处理方法。这些个 性清高的知识分子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随着历史的发 展,这些隐逸了的知识分子的文化和观念不断的传播,更多的文人采取了这 种处世方式。与隐逸思想密不可分的就是道家、儒家、禅宗思想,这三家思 想在隐逸思想的建构、传播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隐逸从一种行为转变 成一种文化,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一种审美文化,这种审美文化又影响了中国 古代文学、艺术等等众多方面。 赡逸思想的显著特点就是崇尚自然、柔弱处世,在文学上促进了山水田 园诗的发展,在绘画上促进了水墨山水花鸟画的发展。绘画在最开始的时候 起到的是“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而随着山水画的发展,绘画的功能开 始转向抒发个人情怀的功能。隐逸思想的自然和澹泊正是山水画所追求的, 文人知识分子也从山水画中求得了精神上的自由。 关键词:隐逸;自然;柔弱;山水画;文人画 Abstract TherewerehermitintheearlyancientChinesehistory,andsomeoftheir behaviorsandconceptshavebeenworshipedbygenerations,whichhavebecome auniquephenomanionchinesecultureandhaveplayedaveryimportantin traditionalinChineseculture.Sotospeak,seclusionisawayoflife,wisdomas wellasspiritualwealthourancestorshaveleftus. Seclusionisawayofescapingfromsocietyadoptedbysomecultured menbecausetheyweredissatisfiedwithcontemporarysocialrealityandcouldn ’ttaptheirpotentialtothefull.Mostofthemwerearrogantintellectualsandit waswhotooktheleadindevelopingtaditionalChineseculture.W他the developmentofhistory.tIleseisolatedintellectualshavetransmittedtheirown cultureandconcepts,andmoreandmorepeoplehavefollowedtheir way.Meanwhile,thepublicbeginetoadvocatethiskindofoutlookoflifeis indispensabletothethoughtofConfucian,Taoism,Zen,whichhavegreateffect onthe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seclusion.Soseclusionhaschangedfroma behaviortoacultureandhavebecomeauniqueChineseaestheticculture,which inreturehaveeffectedvariousaspectofChineseancientliterature.artandsoon. Seclusionshowsthecharacteristicsofworshipofnatureandpassivewayof life.Soitpromotesthedevelopmentofidyllinliteratureandlandscapepainting inart.Paintingaimstorefreshpeopleatfirst,butwiththedevelopmentof art,artiststendtoconveytheirfeelingsandtheirworksembodytheirnatumland intellectualfindspiritualfreedomtoo.Soitiswithintellectualpainting,which playsanimportantroleintraditionalChinesearthistoryandtakesnatualfor aestheticstandards. Keyword:hermitnaturepassivewayoflifelandscapepainting intellectualpainting 2 隐逸思想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影响 引 言 隐士和聪逸行为可以}兑足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独特的现象。隐士们的生 活方式也为有文化有修养的文人所推崇和效仿。伴随隐士们的隐逸生活所产 生的隐逸思想又在儒道禅三家思想中得到强化,系统化,并对中国古代文化 审美趣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古代画坛众多有影响的厕家也接受了隐逸思 想,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古代绘画的发展大方向。 第一章隐士及隐逸思想 “隐逸”从字面看,“隐”是“隐藏、匿、蔽”的意思,“逸”在古代 汉语中含有“逃跑”、“隐逸”、“释放,安逸”、“放纵、放荡”“超越”的意 思。可以看出在“隐逸”一词中,“隐”偏重于强调“隐藏”这一行为,而 “逸”则表现出这一行为的特点或者说是目的,“‘逸’是指一种,k活形态 和精神境界。”。“1而隐逸思想何以产生、何时产生,又有什么特点,我们要 从产生这一思想的主体——隐士谈起。 在中国历史中隐士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从现存的文献中可以知道,在尧 统治时期就出现了隐士如许由、巢父。许由“洗耳”的故事彰显了隐士的清 高和对政治的反感情绪。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自从文明社会国家政治出现时, 隐士就已经出现了。“隐士”具体足指哪些人,《辞海》解释“隐士”为“隐 居不仕的人”。但并不能说隐居的人都可称为“隐士”,隐居于山林的农民、 渔民、樵夫都不能算是“隐士”。之所以被称为“士”,就是因为这些人是有 文化修养的人,有/j‘能的人,他们不愿做官隐居起来,就成了我们现在所称 的“隐士”。 隐士的隐逸思想都是“避世”的,他们期迥远离政治和社会。从许由“洗 耳”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最早的隐逸思想表现的是一种人格精神,一种处世 的态度。后来产生的老子的道家思想中的超世、无为思想发展了远古的隐逸 4 思想,叶朗在《中国荚学史》中谈到“先秦就有‘逸民’⋯⋯他们要从浊世 中超脱出来⋯⋯道家的精神是和‘逸民’的生活态度相联系。庄子最为典 型。⋯⋯庄子的精神就是超脱沉浊的‘逸’的精神。当代学者徐观复说,庄 子的哲学是‘逸的哲学一。“’道家的避世思想与隐士的避世思想的一致性, 使道家理论跟步j隐者紧紧地联系了起来,道家思想也成了后世隐士的思想理 论基础。 “道”是老庄哲学的中心范畴和最岛范畴。“道”即是万物的本体和生 命: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老子》第四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第四十二章) “道”是客观存在的,也是荚的,而且是最商的美: “天地有大美而不占,四时有明法而不议,力.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 愿天地之美而达力.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知北游》) “道”是如此之美好的东西,那么怎样/j‘能得到“道”,体会到“道” 呢?老子说“涤除玄鉴,能无疵乎?”也就是说让人排除主观欲念和主观成 见,保持内心的虚静,这样/j。能体会到“道”,观照到“道”。庄子也进一步 发展了保持内心虚静的理沦: “瞪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大宗师》)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昕之以气。耳止 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人 世间》) , 庄子的“心斋”、“坐忘”的精神境界也就是老予的“涤除玄鉴”的境界, 是“道”对人的内心的要求。而想达到这种境界在混乱污浊的现实社会中是 不可能的,要到纯洁天然的自然中/j‘可以。老庄思想到了庄子时就成了完全 的隐逸避世的思想了。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热忠淡玄论道,老子的“涤除玄鉴”,庄子的 “心斋”、“坐忘”的理论被宗炳引入了画论中,对绘画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在《画山水序》中宗炳提出了“澄怀味象”和“澄怀观道”的命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这 罩的“澄怀”也就是“涤除”、 “心斋”、“坐忘”,即保持虚静心态,来观 照自然,体会“道”。 唐代水墨山水的产生,宋代文人厕的产生,明清花岛画的兴盛都跟持有 隐逸思想的文人有关。隐士所表现出来的对田园的热爱,对山水竹石的沉溺, 主要原因不是天生的兴趣爱好,而是残酷的现实。绝大部分隐士的思想开始 是儒家积极入世的,但是在现实中碰壁,而造成了对世俗的厌恶,选择隐居 更多的足出于不得已。如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他隐入山林,“结庐在人境” 就是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所以很多古代文人只是在现实中不能如愿,才 会于失望中隐入山林独善其身。儒家思想虽主张治国平天下,但同时对隐逸 行为也是予以肯定的。孔子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天下有道则见, 无道则隐”。意思是说当国家无道,自我价值不能得以实现时,便可以出世。 孔子在《季氏》中说,“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可见孔子的隐居是 为了“求其志”,也是为了有机会再入世做准备,这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 积蓄力量的过程。孔子自己就是因为鲁国官场污浊而选择不仕,退隐修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 广收弟子,传播自己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是融合了儒道禅多家思想的,样宗足印度大乘佛教和中国 的儒道相结合的一个产物,禅宗注蘑的是人的内心修炼,追求的是回到自己 先天的清净的本性,而不像传统佛教一样崇拜外在的偶像和出世的苦修。禅 宗主张“空”,认为任何的规矩条例都足人为地制定的,是不可靠的,这样 就形成了禅宗的“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思想。禅宗的核心就是心性,禅 宗注重内心比庄子的注莺内心更甚,庄子足轻占轻形,禅宗则是无言无形, 仅仅用心去传教,用心去参悟。在禅宗的世界罩是没有什么所谓此岸世界彼 岸世界的,因为这两个世界都被统一到人的内心世界中,人只需要关注自己 的内心参禅悟道就町以达到歪高境界。禅宗的这一思想无疑为古代文人放弃 俗世归于山林提供了很好的思想依据。禅宗的思想体现在人生哲学上就表现 出了同庄子一样的态度,就是突破传统观念和道德伦理的束缚,超越一切现 实的功名利禄达到一个精神逍遥自在的世界,而在艺术的创作上就表现出对 原有的既定模式与规则的突破。 6 经过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中国古代文人大大丰富了隐逸的方式及其文化 内涵,出现了“真隐”者、“假隐”者、“半官半隐”者。文人们把隐逸行为 分为隐f朝常的大隐,隐于城市的中隐和隐与山林的小隐,其中白居易的中 隐思想影响最为广泛: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喧嚣。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自居易《中隐》) 白居易提出的中隐思想就是可以不到山林中去隐居,可以把山林中的景 致般到城市中柬,造成园林,在城市的园林中隐居。“虽入闹事却仍然体悟 如在山林中体悟的宇宙人生的真谛。于是这种与真实自然同韵}面又小型化了 的壶中天地的园林之境就应运而生了。””1自居易的中隐园林给中国古代文人 提供了一种既可以面对山水又不用受风餐露宿之苦的好地方。“庄子讲: ‘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占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 发也,时命大谬也。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则反一无迹;不当时命而大穷乎 天下,则深根宁静而待,此存身之道也。’也就是说真正的隐士不一定隐身 不见,一言不出⋯⋯让心灵之隐作为判断一个人足否是真隐士的最后因。庄 子以隐心代替隐身,以游世的贫困和心理焦灼,这不但为自陷绝境的隐士开 辟了新的存在之路,而且作为一种人生哲学,具有了与佛禅对接的可能。”“1 在这种有隐逸意味园林中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画家,如苏轼、米芾等, 中隐思想在宋代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与发扬,表现在极大地促进了文人画的发 展。 接下来本文就按历史顺序看一下隐逸思想足怎样影响了中国占代绘画。 隐逸思想对山水画、花鸟画的影响最为重大,我们首先要看一下对山水花鸟 画的影响。 7 第二章隐逸思想对古代山水、花鸟画的影响 以上(摘要中)提剑隐逸思想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即崇尚自然、柔弱处 世,这咀就从这两个特点的渊源和在山水花呜L闭|表现来看看隐逸思想对山水 花鸟矾的影响。 第一节崇尚自然 一、崇尚自然的思想渊源 在我国原始社会瓦解进入奴隶制社会的时期,物质和精神文明有了很大 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丑恶和残酷的社会现象。老子对社会发展的消极方 面进行了揭露,提出要取消文明,实行“无为而治”的小国寡民的状念,回 到蒙昧的、纯自然的原始状念。在他看来自然的状态/l。是人类最荚好的状,奈, 再有作为万物的本体生命的“道”也是从自然中总结出来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发道,道法自然。(《老予》第二十五章) 老子的“道”不足勉强的、造作的,是自然的、朴素的。“道既是天地 万物的本原,又是万物运动的规律,不论足本原意义还是规律意义,道的规 定是无,正因为是无,所以才能出有;道既始生力I物,又按照无为原则化成 万物。道兼体用,‘道常无为’,无为既无用,无用既可有用,所以‘道常无 为而无不为’。””’ 道之出口,淡乎其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老 子》第三十五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老子》第六十三章) “无味”既是一种“味”,而且是最离的“味”,“无为”也是一种“为”, 而且是最高的“为”。老子还说“恬淡为上,胜而不荚”。我们可以理解为“道” 就是一种恬淡的趣味。老予“淡”的思想对后世艺术精神的影响颇深,明代 董其昌就把“淡”视为文人画的审荚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 庄子是一个不愿过问世事的人,喜欢游历于自然之中,出没于山水之|.BJ。 他希望可以“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在《逍遥游》中庄子还 8 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人忘记自己的存在,神人不贪 功,圣人则忘记所有世俗名利。到达这样的境界爿’算是真正达到了逍遥自由 之境,才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远离世俗游于高山流水,成了庄子体“道”, 追求自由的方式。 孔子也深深体会到自然之美的: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束思,雨雪霏霏。(《诗经》)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雍也》) 孔子不但看到了自然的生动与美,还发现人的精神品质不同对于山水的 喜好也会不同。自然景致只所以为人所喜爱,是因为它具有同人的内在精神 相似的地方。这样孔子就把自然同伦理道德结合在了一起。在与弟子的一次 谈话中孔子肯定了自由的境界,他没有赞同其他弟子的关于政治、教化和仪 式的成功是真正有高度的境界,而赞同了曾皙的自由的境界为最高境界。 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无论是从未做过官的文人还是在现实受挫的文人 都成了渴氇忘情游于自然的人,他们在自然中寻找身心的自由。忘情于自然 的隐士们,在他们闲适的隐逸生活中有足够的时间吟诗做画。身处于自然之 中,眼中之物,心中之物尽是自然,自然之境也就成了他们画中的最主要的 形象。 二、崇尚自然在画论中的体现 自然观念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影响足非常深刻和广泛的。从古代画论罩我 们可以看出一斑。在宗炳的《画山水序》中歼篇就是关于从自然中体“道” 的论述: 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是以轩辕、尧、 孔、广成、大隗、许由、孤竹之流,必有崆峒、具次、藐姑、箕首、大蒙之 游焉,又称仁智之乐焉。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 者乐不亦几乎?”1 “圣人含道应物”是说圣人已经体会到、把握到“道”的情况下来面对 客观世界。“贤者”、“味象”是要贤明的人要从自然山水中荡涤心灵,获得 内心的宽愉和享受。自然山水之所以可以令人愉快是因为从山水的形象中可 9 以“媚道”,体现无限的“道”。而一个人要从自然山水中体会“道”,还要 有一个空明虚静的心理状念,要从心中消除世俗的利益观念。 夫阴阳陶蕉,万象错布。玄化无言,神工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绿之 彩,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风不待五色而萃。是故运 墨面盘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历代名惭’记》卷二)”1 “玄化无占,神工独立”是说“道”作为自然万物的本体与生命,当然 就包括了自然中的一切,包括直色在内。因为水墨的颜色最朴素,而“道” 正是朴素的,淡然的,所以水墨比丹青更容易体现出自然的特征,更能体现 无限且朴素的“道”。自然中的血色不需要非要用丹青来体现,用朴素的水 墨束表现斑斓的五色反而更好,更接近“道”。这就是“运墨而五色具”。崇 尚水墨的颜色是与老子“五色令人目盲”和庄子“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荚” 的思想一脉相承的。 魏署时期老庄思想对士人的影晌巨大,玄学风靡士人阶层。五代后梁的 荆浩推崇水墨,在他的《笔法已》中,他评论到,张藻“树石气韵俱盛,笔 墨积微,真思卓然不贵五色,旷占绝今”,称赞项容道“用墨独得玄门”,丽 认为李思训的青绿山水“虽巧而华,大亏墨彩”。荆浩还提出“画者,耐也。 度物象而取其真。”“真”是如何解释昵?荆浩用“真”和“似”的区别阐述 了他的“真”的理解,“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在老子的哲学 中,“气”是含于“道”的,“气”也就是自然的本质生命。山水画就是要表 现所卿对象的“气”,表现了“气”,也就是“真”,也就是“自然”,这样才 能达到绘厕的本质和目标。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到了关于绘画欣赏心理的问题,“凝 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可以看出不仅绘画创作时需要 空静的心灵,在欣赏一幅作品时也需要集中精神,排除利害关系的考虑,从 作品中仔细思考品评,这样彳‘能把握作品中所含的宇宙自然之道。 北宋郭熙在绘厕和理论上都颇有造诣,他的理论著作《林泉高致》中可 以看到他向往自然山林的心情: 看山水亦有体,以林泉之心l临之则价高,以骄侈之曰临之则价低。(《林 泉禽致·山水训》) 10 在《林泉赢致》中郭熙提出了一个很蓖要的概念就是“远”: 山有三远。自山下呵仰山颠,谓之岛远。自山前面窃山后,谓之深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林泉高致·山水训》) 在魏晋玄学中,“远”就足人所追求的境界,因为“远”是通向“道” 的。庄子的“游乎四海之外”就表现了对于“远”的向往。山水自然本身就 是远离人『BJ的,自然的广大与辽阔又给人遥远无限的感觉。所以山水画就要 表现自然山水的“远”。郭熙的《林泉高致》的出现标志着山水嘶理论已经 进入成熟阶段。 南北朝时就开始有对各种艺术门类进行等级的评定,从这些评定的标准 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审美倾向。南朝谢赫曾把绘画分品,唐朝时画品中增加 了“逸”品,北宋黄休复把画分为“逸、神、妙、能”四格,把“逸”列为 上,黄休复对“逸”格的说明是这样的: 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 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日逸格尔。(《益州名硎录》) 而且“逸”品有阴柔、平淡的特征,这是符合隐逸思想的审美倾向的。 唐朝朱景玄提出了“逸”品,说“逸”是“神妙能”三品外“不拘常法”者, 也就是不受常法的约束,而任顺自然。这时朱景玄虽没有把“逸”品作为上 品,但是明确了指出“逸”与自然的关系,这是迎合了隐逸思想中追求自然 的精神的。魏晋时期,受剑玄学的影响,文人在绘画创作中都要求“畅神”、 “媚道”,文人士大夫都以绘画来陶冶性情,抒情占志,现实中受挫的文人 通过隐居、参禅、写诗、作痢来求得精神上的自由,因此以追求自然为特征 的“逸”品越束越受到提倡,宋元时尤甚。 元代著名的隐逸山水画家倪瓒在《答张仲藻书》中写到:“仆之所谓画 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可见倪瓒作画为的是抒发心 中逸气,重视的是画所表达的自己的思想情感。到了元四家(黄、吴、王、 倪)的出现,“逸”品也就发展成熟了,形成了元代山水厕的高逸脱俗的风 格。“逸”品崇尚简洁,要求“笔简形具”,使画家更加注重对心中情感的抒 发。 明代董其昌的绘画理论对明清绘厕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董其昌的文 人画思想以其文人画的“南北分宗”理论为核心,而又以“淡”为文人L罔I的 最高标准。这足受到道家思想中“恬淡为上,胜丽不美”,“淡然无极,而众 没从之”等尚“淡”的思想影响的。董其昌的“淡”的审荚标准也受到了黄 公望、倪瓒的影响。因为到元时平淡风格已经得到相当的发展。柔淡是倪瓒 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董其昌就曾评倪瓒的喇日“云林画妙在幽淡天真,妄 加下笔不得。是以称逸品。”在董其昌看来“淡”就是自然,“质任自然,是 之谓淡。”“淡”是来源于自然的。在文人画中“淡”是从自然中体会到的意 味,然后又自由得流露出来的,“淡”具有朴素、自然、悠远的特征,所以 成为董其昌眼中文人画的最高审美境界。他推王维为文人耐磐祖,也是由于 王维的水墨渲染法,不重钩研,而以墨色浓淡表示色彩及其深浅,这样符合 自然之性,而且笔墨本身也朴素致极。董其昌对笔墨的商度.重视深深影响了 清朝画坛。董其昌还提出了画家应该“读力.卷书,行万事路”,“脱去胸中尘 浊,自然丘壑内营”。画家应该丰富自己的圃理知识,然后到自然中去体悟, 画家的主观情感与自然相交融,形成画家心中的自然,这样彳’能在嘶中流露 出自然的韵味。在山水画的创作中,董其昌善于用墨来表现乎远的意境,他 的作品中墨色层次分明,秀呵柔润,平淡天真,如《秋兴入景图》中,董其 昌用笔简单率直,无多皴擦,看去用笔不经意,却可以达到淡然商逸的意境。 清石涛对自然之美有深刻的体会。石涛《苦瓜和尚话语录》建立了~个 绘画美学体系,这一美学体系的核心是他的“一画论”: 法立于何,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力.物之根。(《苫瓜和尚话语 录》) · 石涛的荚学发展的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身即山川而取之”的绘 砸荚学理论。他的一画论受到了道家思想中“道”生万物的思想的影响。在 作为审荚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人于自然之『日J,石涛认为自然山水本来就是以那 种形式存在着,人所以能在其中体会到某种感受,是因为在人的心中本来就 有与自然景致相符合的东西。石涛在《四时章》中说,“凡写四时之景,风 味不同,阴阳各异,审时度候为之。”这就是说画自然山水要注意对四个时 节的特点的把握,表现出其特色。同时这句话还说明创作时要充分抒发主观 的真实感受。“援尽奇峰打草稿”也是石涛的精彩语录之一,就是说I画家对 事物产生的印象必定是先看到事物形成感觉,而后根据感觉形成具体的概 念,最后形成笔下的艺术形象。在清朝肇占风潮下,石涛I簪决反对一味摹占, 强调师造化的艺术主张。 三、 崇尚自然在绘画中的体现 在中国古代山水曲I如此的辉煌,具有隐逸思想的很多lfiii家作出了巨大 贡献。如唐代的王维,五代的刺浩,关仝,宋代的范宽等他们都足地道的 隐士。他们居住山林之中,心灵与山水相通,潜心研究山水画创作与理论, 取得巨大成就。 1、崇尚自然在山水画中的体现 自然在绘画中的体现我们可以从唐代王维说起,因为唐以前的山水为青 绿山水,而唐时王维丌创了水墨山水。山水ifiil的这一变革的思想源泉就是对 自然的无限向往。 王维是一个多/j‘多艺的,在艺术上有很深修养的文人,他过着’#官半隐 的生活,是典型的“隐于朝”的隐士,其隐逸思想为世人所推崇。他在中国 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也非常的重要,留给后世大量诗作。王维的诗大多描写 山水田园,且意境多商远、淡雅、脱俗。在水墨山水画方面,他多以“雪境, 剑阁,栈道,骡纲,晓行,捕鱼,雪渡,村墟”等自然景物为题。这些无疑 与其喜好恬静、闲适的隐居生活有关。“当时山水画随着唐代山水诗的发展 走向兴盛⋯⋯王维晚年诗中那种幽寂的意境便很自然地与山水|lIii融为一 体。“8’王维在山水厕的创造理论上也颇有建树,在南北朝时就已经基本成为 一个独立的画种且有了关于创作方面的专门理论,如宗炳的《画山水序》王 微的《续画》。到唐朝,传是王维所做的《山水诀》、《山水论》中就出现了 关于山水创作的一些具体的有指导意义的论述: 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 水无波,高与云齐。(《山水论》) 山头不得一样,树头不得一般。(《山水论》) 山分八面,石有三方。闲云切忌芒草样。人不过一寸许,松柏上观二尺 长。(《山水论》) 王维还提出“夫厕道之中,水墨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在 他看来以水调的墨是最能体现自然本色的。所以他就以水调出浓淡不删的墨 色以此代替了前人的颜色的渲染,创立了水墨山水厕。这种观念足与老庄崇 尚朴素的思想一致的。鉴于王维在水墨山水画上的卓越成就,明代堇其吕把 他定为山水L田f南宗鼻祖,虽然这一分宗方法史上颇具争议,但是王维在山水 画上的成就还是值得旨定的。 中晚唐时期山水画已经有了显著进步,五代时期一些画家更加深入自 然,创造了真实生动的北方壮丽山水和江南的秀美风光。北方以荆浩和关仝 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和巨然为代表,两种不同的风格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五代后梁的荆浩出身于士大夫,《宣和画 谱》记载他“博占好雅”,善著诗文。因唐未战 乱,荆浩退隐山林,隐居在太行山洪谷,故自 己号称“洪谷子”。荆浩的作品有《匡庐图》《四 时山水》《夏山图》《秋山楼观图》等。荆浩提 出山水画要有墨有笔,“笔”‘墨”并重,他说, “吴道子画山水有笔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 吾当取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从荆浩的笔 墨并重的技法中可以看出山水厕的创作已经同 益成熟。现存的传为荆浩所作的《匡庐图》中, 树石勾擦皴染,体现出北方石质的峰挺,树木 的劲拔,可以看出荆浩长期隐居太行山对自然 山水肯深刻的观察与体悟。在荆浩的作品中有他耍表现的宇宙天地的博大之 荚,自然的壮丽之荚。荆浩开创了北方画派,后来的范宽、李成、郭熙都受 其影响。绘画理论方面,他还提出了“气、韵、思、景、笔、墨”“六要”, 对“笔”“墨”做了重新的解释,在技法上把两者并列了起来。在后来中国 酾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一提到中国蜥技法,就会提到“笔墨”,可见对后世 影响非常之深。 在宋时文人画兴起,大多文人都参禅论道,蔚然成风。他们以禅论画, 注藿对自身情感兴致的表达,反对院体的工整,拘泥与形的表现的风格,喜 14 好淡雅,简约。这样“平淡”就成为当时社会的普遍的审美理想。平淡是士 人的审荚情趣,是纣-莳雅的韵味的追求,在绘画上表现为远逸脱俗的气质。 北宋初期的山水画大家范宽足一位“进止 疏野”“落魄不拘世故”的隐士画家。范宽技法 上受刺浩和关仝的影响,范宽的,簪实浑厚的风 格是典型的五代北方嘲派,其在北宋的影响足 超过了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厕派。范宽曾经 隐居终南山、太华山,整同于山中凝思体悟, 观察自然。他认为只有到真山真水中爿能体会 到山水的神韵,才能使自己的心灵与山水的景 色融为一体,这一思想与他好道是分不歼的。 现存的范宽的作品有《溪山行旅图》《临流独屯 图厕》《雪山萧寺图》等等,多是描绘崇山峻岭, 雪山寒林的自然景观,都足全景式的大幅山水 作品,这也符合他的疏野豁达的性格。《溪山行 旅图》是范宽著名的作品,整个作品给人雄浑 苍茫的感觉,章法结构大胆,一个山头作为I!iii 面的主体,笔势强劲,深刻表现了山石孥硬的质感。 董其昌称《溪》为“宋两第一”。 北宋前期,山水画画家及其注重观察自然,师 法造化。中后期时,山水厕在实践和理论上都有很 大的提高,郭熙就是这时的一位代表画家、理论家。 郭熙在北宋是一位相当有影响的厕家。郭熙继 承了李成山水的清新的笔意,善于描写自然的季节 气候的丰富变化。在创作中他提倡直接接触自然, 从中汲取营养跟灵感,在他的理论著作《林泉高致》 中说到“身即山川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矣”。 而且还要“饱游饫看”彳+能让自然真lF进入到自己的胸中。郭熙的作品肯《早 春图》《关山春雪图》《秋晚残霞蹦》《晴峦图》《烟雨图》。《关山春雪图》描 绘的是~片积亏中的巨石,天空是用墨染过的,显示出了昏暗阴霾的气氛。 还有一块巨石斜于画中,树木丛,£,清泉流过。《溪山袄霁图》表现的又是 另外~个情景,这幅作品描绘的是秋R雨后见晴的景观,画中的树木山石都 浸润在秋雨的湿润中,远处的山峰已经见晴了。整个作品显得优美且空灵, 对优美景色的表现显示出山水画开始由偏向表现壮丽山水转向表现柔美的 山水。 元代时。蒙古族入主中原。汉族士人在蒙占人的统治下遭到排挤,精神 痛苦压抑,所以那时的士人多厌恶世俗,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力求精神与道 与天地的合一。元文人画具有高逸、孤傲的特点,同时注重主观意趣,精于 笔墨。元代文人发扬了宋代平淡的风格,更多的彰显了元人一种特有的隐逸 情绪。“自四大家出,逸格始完全成熟,而一归与高逸清逸一路⋯⋯”“⋯到 了元四家时,可以说元代绘画发展到一个辉煌的阶段。元四家的山水作品共 同的特点就是“淡”。这个“淡”并不仅仅是删面水墨层次上的,而更是画 家内在心灵的淡薄。元四家崇尚淡泊的境界也与他们尚道有关。元代厕家非 常重规画中的书法用笔。“元人深恶作厕近形似⋯⋯当作画时不以为画,直 以笔用写字之法,写出其胸中所欲画者弓纸上。”⋯1 元四家中黄公望年龄最 长,曾做过宫,但被诬陷入狱, 出狱后信了全真敦,做了道 士,隐居于南山宵箕泉,五十 岁左右片‘歼始专心与山水画 的创作。黄公望长期居住在山 林中,对于江南的自然环境有 深刻的体会。他重视写生,强 调对现实的观察和感受。他的创作都足来自于他自己对自然的亲身感受,姆 淡泊的情感寓于作品中。他描绘的景色多是云雾缭绕的江南真实景观,充满 恬淡、自然之气。他在继承董巨的笔墨技法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即在水墨 勾勒皴染之后,敷以淡彩,创造了“浅绛山水”的画法。黄公望最著名的作 品当属《富春山居图》,作品描绘的是他居住了多年的富春江边的瑰矾景色。 16 作品为纵三十三熙米,横六百六十三点九厘米的大型画卷。画作笔墨简远, 清逸,沉着,多用一F笔皴绘,意境宁静脱俗。明清痢家对黄公望的这幅作品 是及其推崇的。明朝的沈周、文征明都以黄公蠼的笔翟技法为榜样。 元四家中的倪瓒足中国古代著名的“高 士”。他出身显赫世家,受到过良好的教育, 但一生从未做官,性格清高,厌恶世俗。元 朝未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争连连,像许多 文人一样,倪瓒也受到了道、佛思想的影响, 期望超脱俗事,以求精神上的自由解放,于 是他散尽家财,携家眷隐遁太湖。倪瓒的水 墨山水,博采众长,又融汇贯通。董其昌认 为倪瓒是师承与董源、关仝和李成的。倪瓒 自题《六君子图》中“大痴老师见之必大笑 也”,这说明他也吸取了同时代画家黄公望 的笔法。倪瓒的山水画是相当有特色的。他 的代表性作品多是构图简洁,多取平远之 境,以寂寞宁静的寒林为主,近处为平坡, 远处为坡岸,中蚓则一般为一坛静水,“晚 年的水墨山水多作萧疏平远之景,不设色, 也不画人物”““,寂寥、空旷,显出简淡之气。在倪瓒看来,他所追求的“逸 气”不单单是艺术风格上的“逸气”,而是画家心中的“逸气”。所L葡之物要 能体现出作者的超脱的精神世界。 明代早期足院体L珥J和浙派占据主流的,中期以后由“吴门画派”取而 代之。“吴门”画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多是擅长诗书画的文人名士,他们亲身 体验了仕途的险恶,而淡于仕途,云游四方,以诗书画自娱。苏州是一个富 庶而又有文人气的地方,这也成为文人画发展的一个客观条件。明代文人画 沿袭了元人的重意趣、重士气的传统,故而他们的山水花鸟画多表现出宁静 典雅和自娱的精神境界。 17 沈周是“吴派”的创始人,他出身于诗 画世家。由于专制统治残酷,仕途不可测, 文人都隐居起来以求保命,沈周的祖父沈澄 也弃官归隐,不允许子孙走仕途。沈周的祖 父、父辈都是精f书画的文人,受家族影响 沈周在书画上有很深的造诣,终生没有考过 功名,喜欢游历于自然。他的主要的成就就 是在iJJ水画上,董源、巨然、黄公望、王蒙 都是他倾慕研习的对象。沈周著名的《庐山 高图》布局、笔法上都近似于王蒙,危峰耸 立,树木郁郁葱葱,气势宏伟壮丽,笔墨浑 厚,自题曰“⋯⋯西来天颦濯其足,云霞只 月吞吐其胸⋯⋯”说明作者的胸中气概与这 瑰嘱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由于沈周性格宽 厚、仁慈,所以声誉很高,“吴派”的影响 也随之扩大。 清代水墨山水画坛掀起以“四王”为代表的复古之风,众多画家以仿 古为乐,绘画上与前代相比并末取得什么超越。虽然也是追求自然、天然为 上,但作品中所体现的自然却多了刻意造作之气。四王在当时是占据了画坛 的主流地位的,关于他们的艺术本文将在下文中予以论述。 2、崇尚自然在花鸟画中的体现 从中国古代花鸟画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隐逸思想的影响,花鸟逸j的题材 和山水画一样足自然之凯可以满足对社会失望的文人对于叫归自然的渴 望,对于精神解放的追求。 花岛厕发展到五代时在表现技法上已经非常精巧且娴熟了,绘厕的题材 也是相当广泛,而且出现了两位有深刻影响的花呜两画家:黄筝和徐熙。黄 筌是一位宫廷画家,绘痢题材多为珍禽异兽,画风也以富丽精巧见长,是富 贵的宫廷特色。而徐熙则不然,他足属于野逸的山林特色。徐熙不求名利, 性格放荡不羁,不愿踏入仕途,从 未进入宫廷画院。他好游历于自然 山林之中,对自然景物观察细致入 微。花木,鱼虫、果蔬甚至是不为 人注意的野生花草都是他的笔下 之物,每遇到佳景他都会实地写 生。他的花呜画一改Iii『人的富咐的 画风,创造了清丽洒脱的画风。与 黄筝的精巧细致的画法相对立,徐 熙的画法显得朴素简洁。他的画法 以墨为主,不求形似,近似写意, 又能充分体现出所画花鸟的生动 于气韵,《图画见闻志》就有记载 说徐熙:“落墨为格,杂彩副之, 迹与色不相隐映也。”可见徐熙继 承的是王维的水墨戚的传统,苏 轼、米箭对徐熙的作品也颇为欣赏。在当时的画坛上就由徐熙的野逸之气与 黄筝的富贵之风形成了两的迥然不同的花鸟画派。从后来人对于黄徐的评价 看,还是以徐为上的: 筝神向.不妙,(赵)昌妙而不神,神妙具完,舍熙鲜矣。(《圣朝名画录》) 米芾就认为黄筝足重视形,是由法度而柬的,“易摹”,徐熙则是重说逸 趣,是超越法度的,“不可摹”。 但足花吗画在宋的盛行这一过程中,jB宋中后期的文人画起到了很大的 作用。文人花鸟画作为传达自然之荚的渠道,寄托了文人高雅的的情操和清 高的性情。这种高雅的的情操和清高的性情iF足隐逸思想在花鸟画上的主要 表现。 到两宋时墨笔花鸟出现并得到很快的发展。单用墨来表现花鸟显然受到 苏轼等文人的清高平淡的丈人趣味所影响,而这文人趣味又是束源于向往自 然于归隐的隐逸思想的。 19 北宋文同擅长诗文与书画,尤其在墨竹 上的成就最高。文同曾做官,面对党派之 争采墩了回避的态度,希望能过的罔园生 活悠然自在,表现出避世的心念。文同足 苏轼的表兄弟,又是知交,两人在艺术上 的见解一致,都上张文人戏墨,都认为画 家在创作时要有感情,不能单纯地去描攀 客观对象。在绘If;|j创作时要以客观对象为 基础,还要充分发挥画家的主观性,把当 时自己的当时的情感和对客观事物的理解 灌输到作品中。当时的文人是以竹子来比 喻清高、孤傲的性格,文同画竹也是以竹来寄托心情。他笔下的墨竹多潇洒 清秀之气,他用墨的浓淡来表现竹叶的反正,充分发挥了墨的作用,用墨表 现出了竹的神韵。 北宋苏轼也是中国历 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 大家,诗词、散文绘画、书 法样样成绩卓越。苏轼一生 经历许多磨难,面对密难苏 轼保持了宁静恬淡的心胸, 从他的词“敲门都不应,倚 伎听江声”可以看出,他“感悟到只有摆脱名利的束缚,做剑象江水一样的 畅快自在,才能真正主宰自己的命运,并获得精神上的自由。””1他的思想受 诸家影晌,非常复杂、矛盾,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对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苏轼主张的是作厕足为了自娱、适志,提出了“士人画”这一概念。主张“士 人画”要“取其意气所到”,反对“士人画”求“形似”,他的著名的理论“论 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深刻影响了中国画的评判标准。苏轼还蜕“萧散 简远,妙在笔墨之外”,“发纤裱予简占,寄垒味于澹泊”,这种崇尚“平淡”、 “简古”、“柔”的审荚倾向为后世文人所继承,成了宋元画坛的审美标准。 花岛绘画上,苏轼善于用水墨作竹石以奇托清高淡雅之气。苏轼性格达 观、小羁,不愿被传统和规则所嗣,在他的诗词的创作上表现出革新的精神, 冲破传统诗词内容上的束缚,。在他的水墨竹石画的创作中也表现出对传统 法度的突破。他一该改前人叶叶清楚、浓淡分明的L田-法,使自己的水墨浑然 一体,感觉一气呵成。正如他自己主张的“不求形似”,“写心中不平之气, 以玩世者也。”表现出了文人墨成画的自由和不拘常法的特点。苏轼不主张 形似,并不主张画家可以不重视对自然的观察,相反他要求画家要更细致地 观察客观事物,感受客观事物。只有画家对事物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才 能把这种感受融入到作品中去,使作品有情趣不干涩。他还强调诗与画的结 合,认为“诗画本一律”,对文人画的发展影响深刎。 北宋崔白把花鸟酾推入新的时期。崔白 是威院的艺学,他性格豁达,不愿受约束。 他的画风近似与徐熙野逸的一路。崔白的 花鸟画大胆冲破画院花鸟的创作模式,改 革创新,深入写生,形成自己清新、生动 的厕风,与写实逼真的形象之外显现出自 然与人道的相通。这也正是宋人关注入的内省的表现。现存的他的作品《寒 雀图卷》,枯树由浓淡干湿变化丰富的的水墨丽就,笔墨峰实,树的苍老之 态得以充分表现。几只鸟雀生动活泼,用笔清新飘逸,着色淡雅,对自然景 物的深入观察,使他的作品较之前人在生动性和真实性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他还喜画败衙芦雁和秋冬的凄凉之景,表现出了宋代人的些许惆怅之情。 两宋时期,在苏轼的墨戏的 主张下,文人们更加自由地运用 绘画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意趣。单 纯以墨厕的各种花鸟作品已经 流行。 扬无络就以墨梅著称,他 的爱梅出自墨梅勇祖仲仁。据浼 他住的庭院单种有梅花,他也时 常临习。扬无德性格清高淡泊,他的零梅也足清高潇洒一格的。着蓖表现梅 花的清逸之气。他的作品受到宋徽宗的赏识,后来他的画更加“疏枝冷叶, 清意遁人”,与精细的院提画完全不同。扬元咎的作品《阴梅花图卷》单以 水墨写之,写出了梅花的台苞、切开、盛,F、将钱的四个状态,作品简单繁 杂变化均出于自然,清淡闲野之气迎面而柬。 到元代时,花鸟画主要沿着丈人_蛳的审美情趣向前发展,水墨写意非常 流行,花鸟画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时期绘画书法结合也更加密切。 元初的钱选是个多/r的文人,他不但善书厕还精通音律。宋亡后,他“励 志耻傲黄金奴”,拒绝出仕元朝,甘心“隐于绘事以终其身”。钱选就主张把 书法的用笔融入到画法中,使绘画中的笔法如写古隶一般稳重沉着。钱选还 强调画中的“士气”,赵孟援曾经问他,何谓“士气”,钱选回答}兑。“隶体 耳。”可见钱选就认为圃的境界要体现一种士大夫的气节。他的《秋瓜图》 精致典雅,透出简淡的上气。画中瓜果画法删繁就简,突出了意境情趣。钱 选的画中往往有自己的题涛,用诗结合画柬表达自己的情绪。诗书厕相结合 的方式足中国传统文人画的一个传统。他的这种书画相通的理论影响了后来 赵盂颁的以书入画的思想。 赵孟颊是元代著 名的书硒家,在书法 绘画上都有很高的造 诣。赵孟颁的美学思 想对元明清产生了极 深的影响。他曾提诗 说: 石如飞自木如籀 写竹还干八法通。若 也有人能会此,方知 书画本来同。 非常明确地提出把书法运用绘画,他还提出绘嗍要有占意,“作画贵有 古意虽j[无益”““。除了注意师法传统,趑盂顿提出画家还应该师法自然, 对所画之物认真观察体会。他的竹石继承文同、苏轼,多写竹之潇洒.石之 峥嵘,不求形似,以意韵取胜。赵盂颓虽仕元但仍能保持清洁与jF直,所以 多以竹自喻,吐露自己的清高与独立的人格。 明代文人画成为主流,明代的文人画家对文人画这一艺术形式做了总 结。这时的山水厕花鸟确盛行,表明了画家对现实q三活和绘画的政敏作用的 轻视,对自然和精神解放强烈的向往。经过沈周、唐寅以后,明代花乌画的 题材更广了,技法也更纯熟。明后期陈淳、徐渭又把花乌厕推到一个新的阶 段。此时明代比元更注重画家的主观因素,对画家的品行修养非常重视。 沈周在花呜画上也有很大 的成就。沈周的山水lfij;多大幅作 品,重峦叠嶂反复皴擦,丽他的 花鸟却都是小幅的写意,以简淡 见长。他在技法上总结了前人的 经验,特别足桧熙以来的水墨花 卉经验,并把山水厕的表现手法 用于花鸟画。如山水画中的皴撩和浅绛法鄙被他引如花鸟画,使得花呜厕有 了清逸、素雅的气质。沈周不刻意追求形似,而重抓住 不同花鸟景物的特殊神韵。他的《玉兰》用勾勒的笔法 画出枝干,然后加以皴擦,洁白的花朵缀在挺拔的枝干, 穿插自然。 明后期的徐渭在花鸟画史上是一个非常藿要的人 物。他擅长草书,在花鸟威的创作中以狂草笔法纵情挥 洒,作品给人水墨淋漓之感。他的作品抒发了他郁结于 心中的愤懑不平和受尽磨难后仍存有的昏E盛生命力,充 分发挥出了写意花鸟画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功能,徐渭 也成为花呜画发展中的一个罩程碑。 清二僧八丈、石涛传承陈淳、徐渭的传统,以简、 逸的独特风格,抒发了自身情怀和对q三命的热爱。在花 鸟厕的立意、造型、构图、笔墨上较前人都有很大进步, 水罨大写意花鸟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清代是中国花%痢的一个全盛时期。技法、题材、风格都比元明要成熟 和多样,出现了恽寿平、朱耷、石涛等大家,由于当时朝廷压制思想言论, 花鸟画还成为了一种表达思想情感的渠道。 朱耷足清朝的写意花岛画坛一位个性狂怪的杰 出师家,朱耷号八大山人,他足明宗壹后裔,国难、 家难使他陷入到绝望和愤懑之中。曾做过和尚也作 过道士,希望有个地方能够让他忘掉世事,以抚慰 丧围之痛。朱耷的水疆L面艺术发展了南宋以来的奔 放大胆的写意风格。他的花鸟画作品结构布局非常 奇特,往往只是一鸟一鱼,着墨也不多,留出大片 的空自,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作品有很深的思想 寓意也是朱耷的一大特色,他所画的景物基本都屉 他的独特个性的体现。朱耷也是一位擅长诗和散文 的作家,经常会把他的诗文作品题于画上,一来可 以补充画面上的窄白处,二柬也使诗画相结合,更 好的衷现胸中情感。朱耷的绘画,不仅给清朝俩坛以震撼,也给了随后的扬 州八怪、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家以启迪,是一位影响巨大的杰出画 家。看到八大作品的构图,我们想到空白这个中国画形式荚的一个重要的表 现手法。空白在中国画的表现手法中起到的是表现虚实的作用,“空白在中 国画中足从荚学的角度来考虑的,称之为‘计白’,‘计白为墨’,墨出彤, 自藏象,是计划之自,策略之自。”““空白不是“无”恰恰相反,空白也是 一种“有”,只是这“有”被空白“藏境”了,这显现出了道家深藏不露的 柔弱气质,也显现出中国画表现手法的含菁。 第二节柔弱处世 一、柔弱处世的思想渊源 “道”是老庄哲学的核心概念,老子认为“道”产生了世问万物,而且 “道”的循环往复的运动使万物发展变化,同时“道”又是柔弱的: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第四十章) 在这艰,柔弱已经被老予看是“道”的~个特征,成了力.物的一个共性, 柔弱已经不单单足与刚强相对的一个概念。对于“道”的这一特点,老予提 出了“弱者道之用”,“柔弱胜I_9U强”。老子的柔弱t要包括有谦虚、卑下、 谨慎、不争、无为、幼稚等特点。 人之初也柔弱,其死也峰强,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老子》 第七十六章)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之后身体就变得僵硬了。草木有生 命的时候枝干是柔软有弹性的,死之后枝干就变的干枯了。初生的婴儿“骨 弱筋柔而握牢”,显示了无限的生命力。柔弱足生命力的象征。事物的发展 都是出弱到强的,发展到强时就意味藿开始衰落将近死亡了。“略强者死之 徒,柔弱者生之徒”所以老子认为“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老子的柔弱思想还包含有不争,无为之意。老子曾把“道”比做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力.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 第八章) 天下奠弱于水,而攻t簪强者荚能与之争胜。(《老子》第七十八章) 意思是既,水滋润了万物,利于力.物,但是又于世无争,不贪图名利, 不居功,这是与“道”相通的。人也应该象水一样,不贪名利,不挣功使自 己少私寡欲.保持内心的清净,这/l+于“道”相符合。这也就是老子所谓的 “无知无欲”的自然状态。不争还要求人要忍让。“知其荣,守其辱,为天 下谷。”,做到忍让别人,忍受屈辱,如此会获得别人的谅解,丽不要事事与 人争斗,这样会引发嫉恨与报复,让自己和他人都处于困境。由此可见保持 内心的平静,在平静中去等待战胜强大的机会,在老子看来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于“道”的精神足一致的。 老子虽提出“强大出下,柔弱处上”,但是老子并不足反对事物·簪强, 而且老子的柔弱理论也有赞同刚强的意思。老子的柔弱并不是一味的消极退 让,而足积极上进的,充满生命力的。“柔弱者胜一略强”这个命题就说明, 守住近乎“道”的柔弱就能战胜刚强。守弱的目的在于得“道”,保住自身, 长久生存,“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于之争。”不争实际上就是争,“守柔日 强”,能守往柔弱就是t≯强。可见,老子的柔弱背后是,簪强。 老子的柔弱的思想在庄子那黾得到继承和发展。庄子思想中处世是,簪持 “柔”为旨的。庄子的柔弱表现在不做,睦强的抵抗。表面是柔弱的而内心足 l墼强的,表面柔弱也足为了实现对于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的境界的追求。在 庄子看束,在他生活的动荡的战国时代要想生存非常艰难,因为如果一个人 表现的太好、太有/j‘就会遭人妒忌甚至被害。如果表现的不太好就不会有生 存之道。所以一个人要想保全性命,平安过同就得处于才与不才之问。《庄 子·山水》中就提出“周将进f才与不才之I'日j”。这也就是要求人不要暴露 锋芒。《庄子·山水》篇就教人“处浊世避患害之术”““。老子的深藏不露 的观点是怕让对手得知自己的实力,给对手以机会。而庄子的不露则足求的 在世俗中得以生存,也是柔弱处世的体现。在俗髓串生存还要“雅肢体,黜 聪明,离形去知
本文档为【隐逸思想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影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0913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9
分类:
上传时间:2013-12-22
浏览量: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