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清之际学术史

明清之际学术史

举报
开通vip

明清之际学术史明清之际的学术 明朝一朝之学术,伴随新王朝之建立,政府再次加强专制,表现在思想就是理学受到官方的极力推重,心性义理之学在心学的主流之下,推到极致,由此更加不重视实学,已经完全禅学化了的儒学,此时除了空谈心性义理,已经不能再承担起任何社会功能,就连统治者自己都觉得这样的学问迂腐,看看刘宗周在崇祯朝的遭遇就可知。这种学风也为士人所反思,如徐光启宋应星等人,这种后果带来的影响就是面对天下民族存亡之时,束手无策,完全成了印度,这个民族喜欢沉思、玄想,产生的佛教进入到中国,也使中国变得和她一样,所以这个国家,一直在分裂与外来...

明清之际学术史
明清之际的学术 明朝一朝之学术,伴随新王朝之建立,政府再次加强专制,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在思想就是理学受到官方的极力推重,心性义理之学在心学的主流之下,推到极致,由此更加不重视实学,已经完全禅学化了的儒学,此时除了空谈心性义理,已经不能再承担起任何社会功能,就连统治者自己都觉得这样的学问迂腐,看看刘宗周在崇祯朝的遭遇就可知。这种学风也为士人所反思,如徐光启宋应星等人,这种后果带来的影响就是面对天下民族存亡之时,束手无策,完全成了印度,这个民族喜欢沉思、玄想,产生的佛教进入到中国,也使中国变得和她一样,所以这个国家,一直在分裂与外来侵略中度过,这种现象在中国上演。 面对这个天下巨变,整个学术界展开了反思,那就是实学的兴盛。张履祥的农学,梅文鼎的天文算术,黄宗羲的政治学,顾炎武的经学,方以智用易学通纳了中医数学历法佛教乃至西方科学,王夫之对历史的研究等等,这种学术经江永在安徽传播在戴震的手中发扬光大,和戴震一起形成的一个学派构成了清朝学术的主干。这种转变无疑是对自隋唐以来在宋人手中完善,在明人手中推到极致的心性义理之学的一个极大的反动,也是对消亡上千年的汉学的一个回归,至少精神一致,不过所谓的回归已经不是简单的复兴,更多的带有时代之烙印。 这就是这一时期的总体特点。 1,宋应星 参考书 徐钟济的《宋应星传》《宋应星评传》 徐光启 《天工开物》为生产技术之专著。《野议》中对社会国家发展周期有论述,针对明末之状况,意识到治乱交替,所谓世运,关键在于人。每至王朝末期,多对治乱交替探讨,比如龚魏。能在周期中寻找非周期,进行变革,两者皆用。将经济列为第一位,足见经济乃国本,把握整个社会运行的关键。 《论气》中论述有形无形,两者相互之转化,种子长大又消亡。气得势如水之波而传声,水火相克也不能相离。 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10日),字子先,号玄扈,教名保禄,松江府上海县人,是那个时代的实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农政全书》是传统四大农书之一,他翻译的《几何原本》是介绍西方数学成就的重要典籍。可见徐光启是农学数学等都是很擅长的,他进一步翻译介绍了西方的天文历法成就,他对东西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对后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明清之际,实学兴盛,成就斐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东西交流的成果,这个无疑和徐光启有莫大关系。 2,朱载堉 参考书 邢兆良的《朱载堉评传》冷谦 朱精通音律历数,著《乐律全书》,《律学新说》,《律吕精义》,《乐学新说》,《算学新说》《律历融通》《嘉量算经》,《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辨惑》,与邢云路相交。受何瑭影响,此人深通律历。朱受到江永之推重。邢云路《戊申立春考证》 时人皆习蔡元定之音律,朱亦受到邵雍朱熹蔡元定之影响,喜数。“《周髀》曰‘冬至夏至,观律之数,听钟之音,知寒暑之极,明代序之化。’是知律者历之本也,历者律之宗也,其数可相依而不可相违,故曰《律历融通》,此之谓也。” 朱论数“凡天地造化,莫逃乎数”“数者自然之用也,其用无穷而无所不通”“象之于数,若异用也,而本则一;若殊途也,而归则同。不明乎数,不足于语象;不明乎象,不足于语数。是故欲明律历之学,必以象数为先。”“天运无端惟数可以测其机;天道至玄,因数可以见其妙。理由数显,数自理出,理数可相倚而不可相违。” 否定三分损益而创造十二平均律,由三分损益产生的京房的六十律钱乐之的三百六十律,何承天的新律,蔡元定的十八律。《人舞》四势象征仁义礼智,八势象征三纲五常。 冷谦明代武林人,字启敬,号龙阳子,看来此人也是个道士。洪武初以善音律仕为太常协律郎。此人不仅精通音律而且极善养生,据说活了一百多岁,著有《修龄要旨》,主要阐述了养生修炼的入门理论和具体方法,也是作者自己在养生修炼中的经验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内容包括“四时调摄”、“起居调摄”、“延年六字总决”、“四季却病歌”、“长生一十六字诀”、“十六段锦”、“八段锦法”、“导引歌诀”、“却病八则”等篇章。,此人与邢台刘秉忠从沙门海云游,无书不读,尤邃于《易》及邵氏《皇极经世》,天文、地理、律历、众技皆能通之。至元间,秉忠入拜太保,参中书事,君乃弃释业儒,游于霄川,与赵孟颗游四明塑王府,睹唐李将军画,忽发胸臆效之,不月余,山水、人物,悉臻其妙,……由此以丹青名于时。隶淮阳,遇异人,授中黄大丹,出示张伯端《悟真》之旨,悟之如己作。至明百数十岁,绿鬓童颜,如方壮时。所厕《蓬莱仙弈图》,尤为神物,图后有张三丰题识,二仙之迹,可称联璧。先生永乐中有画鹤之诬,隐壁仙去”。 可见也是一个奇人,和张三丰相似,都是很能活,很传奇。他和刘秉忠有交往,看来以刘秉忠为核心的学术群体很庞大。此人作为道士非常擅长养生,更突出的是他对易学、邵雍的学问很有兴趣,对于天文、地理、历法、音律乃至各种奇技都深有研究,真是一个很厉害的术士。由此也可以看出来元朝的道教兴盛,带来的就是各种术数学问的兴起,构成了整个元朝的学术特色。除此之外也说明了道教对于中国术数文化的作用,道士也是术数文化的重要的一个群体。进一步看出,邵雍学术的兴盛,后世学习术数基本都会学习邵雍的学问,同时看出唐宋转型带来的不仅是儒家的转变,整个术数文化也彻底的改变,道教也开始真正变为内丹修炼。 “长生十六字诀: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起居调摄法:◎ 平明睡觉,先醒心,后醒眼,两手搓热,熨眼数十遍,以睛左旋右转各九遍,闭住少顷,忽大睁开,却除风火。 ◎ 披衣坐起,叩齿集神,次鸣天鼓。依呵、呼、咽、吹、嘘、嘻六字诀,吐浊吸清,按五行相生,循序而行一周,散夜来蕴积邪气。 ◎ 随便导引,或进功夫,徐徐栉沐,饮食调和,面宜多擦,发宜多梳,目宜常运,耳宜常凝,齿宜常叩,口宜... 冷谦的起居调摄法 ◎ 平明睡觉,先醒心,后醒眼,两手搓热,熨眼数十遍,以睛左旋右转各九遍,闭住少顷,忽大睁开,却除风火。 ◎ 披衣坐起,叩齿集神,次鸣天鼓。依呵、呼、咽、吹、嘘、嘻六字诀,吐浊吸清,按五行相生,循序而行一周,散夜来蕴积邪气。 ◎ 随便导引,或进功夫,徐徐栉沐,饮食调和,面宜多擦,发宜多梳,目宜常运,耳宜常凝,齿宜常叩,口宜常闭,津宜常咽,气宜常提,心宜常静,神宜常存,背宜常暖,腹宜常摩,胸宜常护,囊宜常裹,言语常简默,皮肤宜常于沐。 ◎ 良饱徐行,摩脐擦背,使食下舒,方可就坐。饱食发痔,食后曲身而坐,必病中满。怒后勿食,食后勿怒。 ◎ 身体常欲小劳,流水不腐,户枢不朽,运动故也。勿得久劳,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久视伤神,久听伤精。 ◎ 忍小便膝冷成淋,忍大便乃成气痔,著湿衣汗衣令人生疮。 ◎ 夜膳勿饱,饮酒勿醉,醉后勿饮冷,饱余勿便卧。头勿受北卧,头边勿安火炉。 ◎ 切忌子后行房,阳方生而顿灭之,一度伤于百度,大怒交合成痈疽。疲劳入房,虚损少子。独犯阴阳禁忌,不惟父母受伤,生子亦不仁不孝。 ◎ 临睡时,调息咽津,叩齿鸣天鼓,先睡眼,后睡心,侧曲而卧,觉直而伸,昼夜起居,乐在其中矣。 此处可以看出来,他的养生还是遵守了魏伯阳的传统,按照易医汇通的角度来论述人体。 《琴声十六法》:一曰轻 不轻不重者。中和之音也。起调当以中为主。而轻重持损益之则。其趣自生。盖音之轻处最难。力有未到。则浮而不实。晦而不明。虽轻亦不佳。惟轻之中。不爽清实。而一丝一忽。指到音绽。幽趣无限。乃有一节一句之轻。有间杂高下之轻。种种意趣。皆贵於清实中得之。 二曰松 松。即吟猱妙处。宛转动荡。无滞无碍。不促不慢。以至恰好。谓之松。吟猱之巨细缓急。俱有松处。故琴之妙在取音。取音宛转则情联。松活则意畅。其趣如水之与澜。其体如珠之走盘。其声如哦咏之有韵。可以名其松。 三曰脆 脆者健也。於冲和大雅中。健其两手。而音不至於滞。两手皆有脆音。第藏不见。出之不易。右手靠弦。则音滞而木。故曰。指必甲尖。弦必悬落。在指不劲。则音胶而格。故曰。声如金石。动如风发。要知脆处。即指之灵处。指之灵。自出於健。而指之健。又出於腕。腕中之力既到。则为坚脆。然后识滞气之在弦。不为知音厌听。 四曰滑 滑者溜也。又涩之反也。音当欲涩。而指当欲滑。音本喜慢。而缓缓出之。若流泉之鸣咽。时滴滴不已。故曰涩。指取走弦而滞则不灵。乃往来之鼓动。如风发发。故曰滑。然指之运用。固贵其滑。而亦有时乎贵留。盖其留者。即滑中之安顿处也。故有涩不可无滑。有滑不可无留。意有在耳。 五曰高 高与古似。而实与高异。古以韵发。高以调裁。指下既静既清。而又得能高调。则音意始臻微妙。故其为宁谧也。若深渊之不可测。若乔岳之不可望。其为流逝也。若江河之欲无尽。若三籁之欲无声。 六曰洁 欲修妙音者。必先修妙指。修指之道。从有而无。因多而寡。一尘不染。一垢弗缁。止於至洁之地。而人不知其解。指既修洁。则音愈希。音愈希。则意趣愈永。吾故曰。欲修妙音者。必先修妙指。欲修妙指者。又必先自修洁始。 七曰清 清者。音之主宰。地僻则清。心静则清。气肃则清。琴实则清。弦洁则清。必使群清咸集。而后可求之指上。两手如鸾凤和鸣。不染丝毫浊气。厝指如击金戛石。缓急绝无客声。试一听之。则澄然秋潭。皎然月洁。湱然山涛。幽然谷应。真令人心骨俱冷。体气欲仙。 八曰虚 抚琴著实处。亦有何难。独难於得虚。然指动而求声。乌乎虚。余则曰。政在声中求耳。声厉则知躁。声粗则知浊。声静则知虚。此审音之道也。盖其下指功夫。一在调气。一在淘洗。调气则心自静。淘洗则声自虚。故虽急而不乱。多而不繁。深渊自居。清光发外。高山流水。於此可以神会。 九曰幽 音有幽度。始称琴品。品系乎人。幽繇於内。故高雅之士。动操便有幽韵。洵知幽之在指。无论缓急。悉能安闲自如。风度盎溢。纤尘无染。足觇潇洒胸次。指下自然写出一段风情。所谓得之心。而应之手。听其音而得其人。此幽之所以微妙也。 十曰奇 音有奇特处。乃在呤逗间。指下取之。当如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令人流连不尽。应接不暇。至於章句顿挫。曲折之际。尤不可轻易草草放过。定有一段情绪。又如山随人面转。字字摹神。方知奇妙。 十一曰古 琴学祗有二途。非从古。则从时。兹虽古乐久淹。而仿佛其意。则自和澹中来。故下指不落时调。便有羲皇气象。宽大纯朴。落落弦中。不事小巧。宛然深山邃谷。老木寒泉。风声簌簌。顿令人起道心。绝非世所见闻者。是以名其古音。 十二曰澹 时师欲人耳。必作媚音。殊伤大雅。第不知琴音本澹。而吾复调之以澹。故众人所不解。惟澹何居。吾爱此情。不奓不竞。吾爱此味。如雪如冰。吾爱此响。松之风。而竹之雨。涧之滴。而波之涛也。故善知音者。始可与言澹。 十三曰中 乐有中声。惟琴固然。自古音淹没。攘臂弦索。而捧耳於琴者。比比矣。即有继空谷之声。未免郢人寡合。不知喜工柔媚则偏。落指重浊则偏。性好炎闹则偏。发声局促则偏。取音粗厉则偏。入弦仓卒则偏。气质浮躁则偏,矫其偏。归於全。祛其倚。习於正。斯得中之传。 十四曰和 和为五音之本。无过不及之谓也。当调之在弦。审之在指。辨之在音。弦有性。顺则协。逆则矫。往来鼓动。有如胶漆。则弦与指和。音有律。或在徽。或不在徽。俱有分数以位其音。要使婉婉成吟。丝丝叶韵。以得其曲之情。则指与音和。音有意。意动音随。则众妙归。故重而不虚。轻而不浮。疾而不促。缓而不弛。若吟若猱。圆而不俗。以绰经注。正而不差。迂回曲折。联而无间。抑扬起伏。断而复连。则音与意和。因之神闲气逸。指与弦化。自得浑合无迹。吾是以和其太和。 十五曰疾 指法有徐则有疾。然徐为疾之纲。疾为徐之应。尝相错间。故句中借速以落迟。或句完迟老以速接。又有二法。小速微快。要以紧。递指不伤疾中之雅度。而随有行云流水之趣。大速贵急。务使急而不乱。依然安闲之气象。而泻出崩崖飞瀑之声。是故疾以意用。更以意神。 十六曰徐 古人以琴涵养性情。故名其声曰希。尝於徐徐得之。音生于指。优游弦上。节其气候。候至而下以叶厥律。或章句舒徐。或缓急相间。或断而复续。或续而复断。因候制宜。自然调古声希。渐入渊微。严道彻诗。几回拈出阳春调。月满四楼下指迟。其於徐意。大有得也。 其实道士很多都是对艺术很有研究的,从绘画到音律到书法到文学。此人是明朝郊庙乐章的奠基者。曾著《太古遗音》琴谱一卷,宋濂为其作序。 其实这些浙江一代的人物,除了很多名家当时就有朱丹溪等人,不知他们之间是否有交往,明初的人大多和宋濂有交往。 3,此处主要探讨以方以智黄宗羲为核心的东南学术群体,包括了胡渭吕留良王锡阐梅文鼎等 方以智《方以智评传》蒋国葆先生的《方以智与明清哲学》 《四库全书·总目三·子部·天文算法类》中评到“方以智博极群书兼通算术。” 《星历释义》林祖述。 方以智学术上方以智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广博,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 方以智受中医影响很大,从他理论的核心,交轮几即可看出,当然他又把轮的思想在佛教上找到验证,与佛家轮回思想相结合,他融会三教,基础怕就是在他的本体论,他的本体论应该仍然是中医的体现,比如他用气解读万物,基本就是中草药的理论。他的思想观点保存在《东西均》里。方家世代研究《周易》,同时方以智的父亲和黄道周在监狱时一起探讨易学,方以智也是在场,毫无疑问方以智的易学会受到黄道周之影响,黄道周易学,属于象数学,但是他力图用历法象数来描述社会的运行历史周期,和邵雍很类似。方以智也是偏于象数类,深受他父亲《周易时论》。故而应该吸取了黄道周的理论,除此之外,方以智的易学很重视时。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衡州府南王衙坪人,此人是明清之际最伟大的思想家,是明末清初三大儒。因为痛感明朝覆亡,而发奋苦读,“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是他的为学誓言。他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王夫之学识极其渊博。举凡经学、子学、史学、文学、政法、伦理等各门学术,造诣无不精深,天文、历数、医理、兵法乃至卜筮、星象,亦旁涉兼通,且留心当时传入的“西学”。他的著述存世的约有73种,401卷,散佚的约有20种。主要哲学著作有:《永历实录》《周易外传》《周易内传》《尚书引义》《张子正蒙注》《读四书大全说》《诗广传》《思问录》《老子衍》《庄子通》《相宗络索》《黄书》《噩梦》《续春秋左氏传博议》《春秋世论》《读通鉴论》《宋论》 现在已经受到了学术界的充分重视。李若晖先生把王船山列为理学入史的代表,他在《德性政制史》中把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列为重要的参考书。王夫之之所以放在这里,是因为他和方以智有很深的交往,方以智的自然学说,对于气的研究,给王夫之以巨大的影响,王夫之坚持气论很多时候都对方以智的思想做了吸收。他的《周易外传》《周易内传》写的很好,里面对阴阳的分析很深刻,并结合历史来解读。汪学群著有《王夫之》易学,算是很好的参考书。 王锡阐(1628——1682),,字寅旭,又字昭冥,号晓庵,又号余不、天同一生,江苏吴江人,是惊隐诗社的成员,和顾炎武等皆有交往。此人主要是在天文历算领域成就斐然,此人和吕留良、张履祥等都相交,一起讲授廉洛之学。此人对于历算能无师自通,王锡阐曾说自己:“与人相见,终日缄默,然与论古今,则纵横不穷,家贫不能多得书,得亦不尽读,读亦不尽忆,间有会意,即大喜雀跃”。朋友则说他“诸割圆勾股测量之法,他人所目眩心迷者,锡阐手画口谈,如指黑白。每言坐卧尝若有一浑天在前,日月五星横行其上,其精专如是。”又说他:“为人孤介寡合,古衣冠,独行踽踽,不用时世一钱。”正因为如此,王锡阐一生穷困,尤其晚年贫病交加。当时友人吕留良等人来访,他竟落到“已无粗粝能供客,尚有诗篇可解嘲”的境地。王锡阐去世时年五十五岁。他的《晓庵新法》是他的核心著作,此书“兼采中西,去其疵类,参以己意,著历法六篇”《晓庵新法》的第一卷和第二卷介绍的是作为天文计算基础的三角函数知识和基本天文数据。第三卷讲述朔、望、节气时刻、日、月、五星位置的计算。第四卷讨论昼夜长短、晨昏蒙影、月亮和内行星的盈亏现象,以及日、月、五大行星的视直径。第五卷求日食计算所需之视差和日心、月心连线的方向。第六卷为日、月食预测及金星凌日、五星凌犯之推算。 此人在当时影响很大,他与当时北方的历算名家薛凤祚被并称为“南王北薛”。此人和薛凤祚相互讨论过天文问题,两人也是有学术来往的。与王锡阐交谊甚笃的顾炎武,十分推崇他的天文学造诣,曾作《广师》一文,文中有:“学究天人,确乎不拔,吾不如王寅旭”之句。天文数学大家梅文鼎亦说:“历学至今日大著,而能知西法复自成家者,独青州薛仪甫,吴江王寅旭两家为盛。薛书授予西师穆尼阁,王书则于历书悟入,得于精思,似为胜之。”对于未能早知其人,同他深研此学,梅文鼎深感惋惜。 《畴人传》卷三十四云:王锡阐,字晓菴,吴江人。兼通中、西之学,自立新法,用以测日、月食不爽秒忽。每遇天晴霁,辄登屋卧鸱吻察星象,竟夕不寐。著晓庵新法六卷,序曰;“炎帝八节,历之始也,而其书不传。黄帝、虞、夏、殷、周、鲁七历,先儒谓系伪作。今七历俱存,大指与汉历相似,而章蔀气朔,未睹其真,为汉人所讬无疑。太初、三统,法虽疏远,而创始之功,不可泯也。刘洪、姜岌,次第阐明,何、祖专力表、圭,益称精切。自此南、北历象,率能好学深思,多所推论,皆非浅近所及。唐历大衍稍密,然开元甲子当食不食,一行乃为谀词以自解,何如因差以求合乎?” 又曰:“明初元统造大统历,因郭守敬遗法,增损不及百一,岂以守敬之术果能度越前人乎?守敬治历,首重测日,余尝取其表景,反覆布算,前后牴牾。馀所创改,多非密率。在当日已有失食失推之咎,况乎遗籍散亡,法意无徵。兼之年远数盈,违天渐远,安可因循不变耶?元氏艺不逮郭,在廷诸臣,又不逮元,卒使昭代大典,踵陋袭伪。虽有李德芳苦争之,然德芳不能推理,而株守陈言,无以相胜,诚可叹也!” 又曰:“万历季年,西人利氏来华,颇工历算。崇祯初,命礼臣徐光启译其书,有历指为法原,历表为法数,书百馀卷,数年而成,遂盛行于世。言历者莫不奉为俎豆。吾谓西历善矣,然以为测候精详可也,以为深知法意未可也。循其理而求通,可也;安其误而不辨,不可也。姑举其概:二分者,春、秋平气之中;二至者,日道南、北之中也。大统以平气授人时,以盈缩定日躔。西人既用定气,则分、正为一,因讥中历节气差至二日。夫中历岁差数强,盈缩过多,恶得无差?然二日之异,乃分、正殊科,非不知日行之朓朒而致误也。历指直以怫己而讥之,不知法意一也。诸家造历,必有积年日法,多寡任意,牵合由人。守敬去积年而起自辛巳,屏日法而断以万分,识诚卓也。西历命日之时以二十四,命时之分以六十,通计一日为分一千四百四十,是复用日法矣。至於刻法,彼所无也。近始每时四分之,为一日之刻九十六。彼先求度而后日,尚未觉其繁,施之中历则窒矣。乃执西法反谓中历百刻不适于用,何也?且日食时差法之九十有六,与日刻之九十六何与乎?而援以为据,不知法意二也。天体浑沦,初无度分可指,昔人因一日日躔命为一度,日有疾徐,断以平行,数本顺天,不可损益。西人去周天五度有奇,敛为三百六十,不过取便割圜,岂真天道固然?而党同伐异,必曰日度为非,讵知三百六十尚非天真有此度数乎?不知法意三也。上古置闰,忄互于岁终,盖历术疏阔,计岁以置闰也。中古法日趋密,始计月以置闰,而闰于积终,故举中气以定月,而月无中气者即为闰。大统专用平气,置闰必得其月,新法改用定气,致一月有两中气之时,一岁有两可闰之月,若辛丑西历者,不亦盭乎!夫月无平中气者,乃为积馀之终,无定中气者,非其月也。不能虚衷深考,而以卤莽之习,侈支离之学,是以归馀之后,气尚在晦;季冬中气,已入仲冬;首春中气,将归腊杪。不得已而退朔一日以塞人望,亦见其技之穷矣,不知法意四也。天正日躔,本起子半,后因岁差,自丑及寅。若夫合神之说,乃星命家猥言,明理者所不道。西人自命历宗,何至反为所惑,谓天正日躔定起丑初乎?况十二次命名,悉依星象,如随节气递迁,虽子午不妨异地,岂玄枵、鸟咮亦无定位耶?不知法意五也。岁实消长,昉于统天,郭氏用之,而未知所以当用;元氏去之,而未知所以当去。西人知以日行最高求之。而未知以二道远近求之,得其一而遗其一。当辨者一也。岁差不齐,必缘天运缓疾,今欲归之偶差,岂前此诸家皆妄作乎?黄、白异距,生交行之进退;黄、赤异距,生岁差之屈伸;其理一也。历指已明於月,何蔽于日?当辨者二也。日躔盈缩最高,斡运古今不同,揆之臆见,必有定数。不惟日月星应同,但行迟差微,非毕生岁月所可测度耳。西人每诩数千年传人不乏,何以亦无定论?当辨者三也。日月去人时分远近,儿径因分大小,则远近大小,宜为相似之比例。西法日则远近差多,而儿径差少;月则远近差少,而儿径差多。因数求理,难会其通。当辨者四也。日食变差,机在交分,日轨交分,与月高交分不同;月高交於本道,与交於黄道者又不同。历指不详其理,历表不著其数,岂黄道一术足穷日食之变乎?当辨者五也。中限左右,日月儿差,时或一东一西。交、广以南,日月儿差,时或一南一北。此为儿差异向与儿差同向者加减迥别,历指岂以非所常遇,故置不讲耶?万一遇之,则学者何以立算?当辨者六也。日光射物,必有虚景,虚景者,光径与实径之所生也。闇虚恒缩,理不出此。西人不知日有光径,仅以实径求闇虚。及至推步不符,复酌损径分以希偶合。当辨者七也。月食定望,惟食甚为然,亏复四限,距望有差。日食稍离中限,即食甚已非定朔。至于亏复,相去尤远。西历乃言交食必在朔、望,不用朓朒次差。当辨者八也。” 又曰:“语云:‘步历甚难,辨历甚易。’盖言象纬森罗,得失无所遁也。据彼所说,亦未尝自信无差。五星经度,或失二十馀分,躔离表验,或失数分,交食值此,所失当以刻计;凌犯值此,所失当以日计矣。故立法不久,违错颇多,余於历说已辨一二。乃癸卯七月望食当既不既,与夫失食失推者何异乎?且译书之初,本言取西历之材质,归大统之型范,不谓尽隳成宪,而专用西法,如今日者也。余故兼采中、西,去其疵类,参以己意,著历法六篇,会通若干事,改正若干事,表明若干事,增辑若干事,立法若干事。旧法虽舛,而未遽废者,两存之;理虽可知,而上下千年不得其数者,缺之;虽得其数,而远引古测,未经目信者,别见补遗,而正文仍袭其故。为日一百几十有几,为文万有千言,非敢妄云窥其堂奥,庶几初学之津梁也。” 其法:度法百分,日法百刻,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六十五秒五十九微三十二纤,内外准分三十九分九十一秒四十九微,次准九十一分六十八秒八十六微,黄道岁差一分四十三秒七十三微二十六纤。列宿经纬:角一十度七十三分七十九秒,南二度一分二十三秒,亢一十度八十二分二十四秒,北三度一分一秒,氐一十八度一十六分一十四秒,北四十三分九十六秒,房四度八十三分六十三秒,南五度四十六分一十九秒,心七度六十六分二秒,南三度九十七分三十八秒,尾一十五度八十二分七十八秒,南一十五度二十一分九十秒,箕九度四十六分九十六秒,南六度五十九分四十九秒,南斗二十四度一十九分八十二秒,南三度八十八分九十三秒,牵牛七度七十九分五十五秒,北四度七十五分一十七秒,婺女一十一度八十二分二秒,北八度二十分五十九秒,虚一十度一十二分九十一秒,北八度八十二分七十秒,危二十度四十一分四秒,北一十度八十五分六十二秒,营室一十五度九十二分二十秒,北一十度七十一分七十一秒。 先是晓菴新法未成,作历说六篇,历策一篇,其说精核,与新法互有详略。又隐括中、西步术,作大统西历启蒙。丁未岁,因推步大统法作丁未历稿。辛酉八月朔日食,以中、西法及己法豫定时刻分秒,至期,与徐发等以五家法同测,己法独合,作推步交朔测小记。又以治历首重割圜,作圜解。测天当据仪晷,造三晷,兼测日、月、星,因作三辰晷志。俱能究术数之微奥,补西人所不逮。与同时青州薛凤祚齐名,称“南王北薛”云。历策有云:“每遇交会,必以所步、所测课较疏密,疾病寒暑无间,变周、改应、增损、经纬、迟疾诸率,于兹三十年所。”亦可以想见作者实测之诣力矣。 薛凤祚生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卒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薛凤祚出身书香门第,少承家学,后学习中国传统的天文历算方法。1652-1653年又至南京,向波兰传教士穆尼阁学习西方新法,并协同穆尼阁翻译了西方天文历算等方面的著述。薛凤祚少攻儒学,中秀才。明熹宗天启年间,他远游保定府定兴县,从鹿继善和孙奇逢学“陆王”之学。后跟魏文魁学习中国历算,继而又就教于意大利传教士罗雅各;复去南京投师泰西天文学名士波兰人穆尼阁和德人汤若望。他集众师之长,尽得西方历学之精要,终于成为学贯中西,以历算知名海内的天文学家。薛凤祚著述甚多,除汉译穆尼阁所著《天步真源》、《天学会通》之外,数学方面有《比例对数表》、《三角算法》、《比例四线新表》;天文历法方面有,《太阴太阳诸行法》、《交食法原》、《交食表》、《历年甲子》、《求岁时》、《西域回回术》、《今西法选要》、《今法表》、《日食诸法异同》、《求黄赤道度及率总数》、《历法立成》、《新法密率》、《日月食原理》、《五星交食表》。另有数理类《历算会通》、《比例对数表》、《三角算法》、《比例四线新表》等;另有-《甲遁真授秘辑》、《乾象类占》、《圣学心传》、《车马图考》、《两河清汇》等多种。其著述涵盖了天文、地理、数理化、医药、水利等学科。后来薛凤祚将其一生研著成果,汇集为《天学会通》八十卷刊行于世。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编成《历学会通》一书。康熙十九年卒。《历学会通》有正集十二卷,考验二十八卷,致用十六卷。 可见此人当初还是学习儒学的,尤其是心学,而且是向孙奇逢,可见孙奇逢因为资历老,所以基本还是旧学术,难以进入实学。算是那个时代的就学术的代表了。他的学生倒是痴迷学实学,而且向外国人学习,可以说东西交流就是靠这样的人真正实现的,算是徐光启的继续,方以智也算是这方面的,他本人在这方面算是那个时代的权威,连王锡阐都向他请教,后来梅文鼎对此二人做了广泛的吸收,明清之际的历算就这几个人成就大,相互传播也是如此,无一不是深受西方影响,俨然是三国六朝时代,但是这种交流如果政治保持分裂,清政府没有那么多的思想控制,中西交流没有被中断,中国完全实现以此巨大的思想创新,把中华文明大大向前推进一步,可惜了,当中国被迫与西方交流时,差距如此之大,一直完全否定自己一味学习西方。很难真正对中华文化做出真正的贡献,毕竟真正的文明还是靠内化为自己的,中华文明如何吸收西方文明,如何进一步面相未来,至今还没有答案。那个时代的特点就是东西交流,但是并没有如三国南朝那样流入宗教的神秘,到处都是术数,这个时期算是比较理性的,基本天文就是天文,数学就是数学,没有抽象推广形成术数学,神秘化。 梅文鼎梅文鼎(1633-1721),字定九,号勿庵,宣城人。清初著名的天文、数学家,为清代“历算第一名家”和“开山之祖”。著作有《明史历志拟稿》、《历学疑问》、《古今历法通考》、《勿庵历算书目》等。此人小时即随其父读《周易》,喜欢天文,27岁起开始学习数学、历法,终身潜心学术。清初西方科学知识传入,对梅文鼎产生了巨大影响。一生博览群书,著述80余种。文鼎从小受家学熏陶,后从师学习天文历算知识,不仅能懂其历理,且能“发所以立法之故,补其遗缺”。他一生著述正多,绝大部分是天文、历算和数学著作。 他之天文历算和数学著作大致可分为五类: 一是对古代历算的考证和补订, 二是将西方新法结合中国历法融会一起的阐述; 三是回答他人的疑问和授课的讲稿; 四是对天文仪器的考察和说明; 五是对古代方志中天文知识的研究。总计达66种。其数学著作达26种,冶中西数学于一炉,集古今中外之大成,总名之曰《中西算学通》。 文鼎不仅是一位有杰出成就的自然科学家,而且能诗能文,他所写的序言、引言之类,落笔成趣,文采斐然,颇具文学欣赏价值。他既不泥古守旧,也不盲目崇拜,而是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他对难解之书,难释之义“必欲求得其论,往往至废寝忘食”。 他到处搜集 没无闻的古籍,“遇古人之旧说,虽片纸如扛鼎”,著《明史历志拟稿》、《历学疑问》、《古今历法通考》、《平三角举要》、《弧三角举要》、《几何补编》、《堑堵测量》、《几何通解》、《环中黍尺》、《历学骈枝》、《勿庵历算书目》。读元史授时历经,叹其法之善,作元史历经补注二卷。又以授时集古法大成,因参校古术七十馀家,著古今历法通考七十馀卷。授时以六术考古今冬至,取鲁献公冬至证统天术之疏,然依其本法步算,与授时所得正同,作春秋以来冬至考一卷。元史西征庚午元术,西征者,谓太祖庚辰;庚午元者,上元起算之端也。历志讹太祖庚辰为太宗,不知太宗无庚辰也。又讹上元为庚子,则於积年不合。考而正之,作庚午元算考一卷。授时非诸古术所能方,郭守敬所著历草,乃历经立法之根,拈其义之精微者,为郭太史历草补注二卷。立成传写鲁鱼,不得其说,不敢妄用,作大统立成注二卷。授时术於日躔盈缩、月离迟疾,并以垛积招差立算,而九章诸书无此术,从未有能言其故者,作平立定三差详说一卷,此发明古法者也。唐九执术为西法之权舆,其后有婆罗门十一曜经及都聿利斯经,皆九执之属。在元则有札马鲁丁西域万年术,在明则马沙亦黑、马哈麻之回回术、西域天文书,天顺时具琳所刻天文实用,即本此书,作回回历补注三卷,西域天文书补注二卷,三十杂星考一卷。表景生於日轨之高下,日轨又因里差变移,作四省表景立成一卷。周髀所言里差之法,即西人之说所自出,作周髀算经补讠主一卷。浑盖之器,最便行测,作浑盖通测宪图说订补一卷。西国以太阳行黄道三十度为一月,作西国日月考一卷。西术中有细草,犹授时之有通轨也,以历指大意隐括而注之,作七政细草补注三卷。新法有交食蒙求、七政蒙引二书,并逸,作交食蒙求订补二卷、附说二卷。监正杨光先不得已日食图,以金环食与食甚分为二图,而各有时刻,其误非小,作交食作图法订误一卷。新法以黄道求赤道交食,细草用仪象志表,不如弧三角之亲切,作求赤道宿度法一卷。谓中、西两家之法,求交食起复方位,皆以东西南北为言。然东西南北惟日月行至午规而又近天顶,则四方各正其位。非然,则黄道有斜正之殊,而自亏至复,经历时刻,?展转迁移,弧度之势,顷刻易向。且北极有高下,而随处所见必皆不同,势难施诸测验。今别立新法,不用东西南北之号,惟人所见日月员体,分为八向,以正对天顶处为上,对地平处为下,上下联为直线,作十字横线,命之曰左、曰右,此四正向也;曰上左、上右,曰下左、下右,则四隅向也。乃以定其受蚀之所在,则举目可见,作交食管见一卷。太阳之有日差,犹月离交食之有加减时,因表说含糊有误,作日差原理一卷。火星最为难算,至地谷而始密,解其立法之根,作火纬图法一卷。订火纬表记,因及七政,作七政前均简法一卷。天问略取纬不真,而列表从之误,作黄赤距纬图辨一卷。新法帝星、句陈经纬刊本互异,作帝星句陈经纬考异一卷。测帝星、句陈二星为定夜时之简法,作星轨真度一卷。以上皆以发明新法算书,或正其误,或补其缺也。 康熙己未,明史开局,历志为钱塘吴任臣分修,经嘉禾徐善、北平刘献廷、{田比}陵杨文言,各有增定,最后以属黄宗羲,又以属文鼎,摘其讹误五十馀处,以算草、通轨补之,作明史历志拟稿一卷。虽为大统而作,实以阐明授时之奥,补元史之缺略也。其总目凡三:曰法原,曰立成,曰推步。而法原之目七:曰句股测望,曰弧天割圜,曰黄赤道差,曰黄赤道内外度,曰白道交周,曰日月五星平立定三差,曰里差刻漏。立成之目凡四:曰太阳盈缩,曰太阴迟疾,曰昼夜刻,曰五星盈缩。推步之目凡六:曰气朔,曰日躔,曰月离,曰中星,曰交食,曰五星。 又作历志赘言一卷,大意言:“明用大统,实即授时,宜详元史缺载之事,以补其未备。又回回历承用三百年,法宜备书。又郑世子历学已经进呈,宜详述。他如袁黄之历法新书,唐顺之、周学述之会通回历,以庚午元历之例例之,皆得附录。其西洋历方今现行,然崇祯朝徐、李诸公测验改宪之功,不可没也,亦宜备载缘起。” 己巳,至京师,谒李光地于邸第,谓曰;“历法至本朝大备矣,而经生家犹若望洋者,无快论以发其趣也。宜略仿元赵友钦革象新书体例,作简要之书,俾人人得其门户,则从事者多,此学庶将大显。”因作历学疑问三卷。 光地扈驾南巡,驻跸德州,有旨取所刻书籍回奏,光地匆遽未及携带,遂以所辢刻历学疑问谨呈。奉旨:“朕留心历算多年,此事朕能决其是非,将书留览再发。”二日后,召见光地,上云:“昨所呈书甚细心,且议论亦公平,此人用力深矣,朕带回宫中仔细看阅。”光地因求皇上亲加御笔,批驳改定,上肯之。 明年癸未春,驾复南巡,於行在发回原书,面谕光地:“朕已细细看过。”中间圈点涂抹及签贴批语,皆上手笔也。光地复请此书疵缪所在,上云:“无疵缪,但算法未备。”盖其书本未完成,故圣谕及之。 未几,圣祖西巡,问隐沦之士,光地以关中李颙、河南张沐及文鼎三人对。上亦夙知颙及文鼎,乙酉二月,南巡狩,光地以抚臣扈从,上问:“宣城处士梅文鼎焉在?”光地以“尚在臣署”对。上曰:“朕归时,汝与偕来,朕将面见。”四月十九日,光地与文鼎伏迎河干,越晨,俱召对御舟中,从容垂问,至于移时,如是者三日。上谓光地曰:“历象算法,朕最留心,此学今鲜知者,如文鼎,真仅见也。其人亦雅士,惜乎老矣!”连日赐御书扇幅,颁赐珍馔。临辞,特赐“绩学参微”四大字。越明年,又命其孙?成内廷学习。 五十三年,?成奉上谕:“汝祖留心律历多年,可将律吕正义寄一部去,令看,或有错处,指出甚好。夫古帝王有‘都俞吁咈’四字,后来遂止有‘都俞’,即朋友之间,亦不喜人规劝,此皆是私意。汝等须竭力克去,则学问长进。可并将此意写与汝祖知之。”恩宠为古所未有。 文鼎图注各直省及蒙古各地南北东西之差,为书一卷,名分天度里。地既浑员,则所云二百五十里一度,纬度则然,若经度离赤道远,则里数渐狭。故惟路正东西行,自有一定算法;路或斜行,则其法不可用为立法。若两地各有北极高度,又有相距之经度,而无相距里数,是有两边一角,而求馀一边,即可以知斜距之里。若先有斜距之里数而求经度,是为三边求角,亦可以知相距之经度。其法并用斜弧三角形立算,可与月食求经度之法相参,而且简易的确。 文鼎於测算之图与器,一见即得要领,古六合、三辰、四游之仪,以意约为小制,皆合。又自制为月道仪,揆日测高诸器,皆自出新意。尝登观象台,浏览新制六仪,及元郭守敬简仪、明初浑球,指数其中利病,皆如素习。其书有测器考二卷,又自鸣钟说一卷,壶漏考一卷,日晷备考一卷,赤道提晷一卷,勿菴揆日器一卷,加时日轨高度表一卷,揆日测说一卷,璇玑尺解一卷,测量定时简法一卷,勿庵测望仪式一卷,勿庵仰观仪式一卷,月道仪式一卷。 其说曰:“月道出入于黄道,犹黄道之出入于赤道也。自古及今,未有为之仪器者。今依浑盖北密南疏之度,以黄极为枢,而月道半在其内,半出其外,则月纬大小之理,及正交、中交、交前、交后之法,可以众著。仪以铜为之,略如浑盖,其上盘为月道,亦如浑盖天盘之黄道圈;其下盘黄道经纬,分宫分度,并以黄极为心,而侭边以黄纬九十五度少半为限。出黄道南五度少半,月道所到也。” 礼部郎中李焕斗尝从文鼎问历法,作答李祠部问历一卷。沧州老儒刘介锡同客天津,问历法,作答刘文学问天象一卷。又言生平於难读之书,每手疏而携诸箧,以待明者问之,於历学尤多,作思问编一卷。纬度以测日高,因知北极为用甚博,古用二至二分,今则逐日可测,承友人之问,作七十二候太阳纬度一卷。潘天成从文鼎学历,而苦于布算,作写历步历法一卷授之。又授时步交食式一卷,文鼎季弟文{冖鼎}之稿也。步五星式六卷,文鼎与其仲弟文鼐共成之者也。 文鼎每得一书,皆为正其讹阙,指其得失,又古历列星距度考一卷,从残坏之本,寻其普天星宿,入宿去极度分,中缺二星,又从闽中林侗写本补完之,而断以为授时之法。万历中利玛窦入中国,始倡几何之学,以点线面体为测量之资,制器作图,颇为精密。学者张皇过甚,未暇深考,辄薄古法为不足观;而株守旧法者,又斥西人为异学:两家之说,遂成隔碍。文鼎集其书而为之说,用筹、用尺、用笔,稍稍变从我法。若三角、比例等,原非中法可赅,特为表出。古法方程,亦非西法所有,则专著论,以明古人之精意不可湮没。又为九数存古,以著其概。总为中西算学通例一卷。 馀分九种:一,勿庵筹算七卷。二,笔算五卷。皆易横为直,以便中文。三,度算一卷,原无算例,其弟文{冖鼎}补之,而参以嘉禾陈荩谟尺算用法。又有矩算,用一尺一方板,则文鼎所创。四,比例数解四卷。释穆尼阁所译之对数。五,三角法举要五卷。其目有五:曰测量名义,曰算例,曰内容外切,曰或问,曰测量。六,方程论六卷,安溪李鼎徵为刻于泉州。七,几何摘要三卷,就原本删繁补遗。八,句股测量二卷,就周髀、海岛诸术,录要以存古意。九,九九数存古十卷,九数即九章隶首之法,仅存者九章之目耳。后有作者,莫能出其范围。 外有书一十七种为续编:一,少广拾遗一卷。古有一乘方至九乘方相生之图,而莫详所用。后或增之至十乘,惟四乘方与十乘方不可借用他法,因为推演至十二乘方,有条不紊。二,方田通法一卷,算家有捷田二十三法,广之为百二十有四。三,几何补编四卷。几何原本六卷,止於测面,七卷以后,未经译出,取测量全义量体诸率,实考其作法根源,以补原书之未备。而原书二十等面体之说,向固疑其有误者,今乃得其实数。又原本理分中末线,但有求作之法,而莫知所用。今依法求得十二等面及二十等面之体积,因得其各体中棱线及辏心对角诸线之比例。又两体互相容及两体与立方、立员诸体相容各比例,并以理分中末线为法,乃知此线不为徒设。四,西镜录订注一卷。五,权度通几一卷。重学为西术一种,载於比例规解者多譌误,今以南勋卿仪象志互相订补,其数始真。六,奇器补注二卷。关中王公徵奇器图说所述引重转木诸制,并有裨於民生日用,而又本於西人重学,以明其意。尝以书史所传,如汉杜诗作水<厂义>以便民,及王氏农书诸水器之类,睹记所及,如刘继庄诗集载筒车灌田法,稍为辑录,以补其所遗,而图与说不相应者正之,以西字为识者易之。七,正弦简法补一卷。大测诸书,言作八线表之法详矣,薛凤祚书有用矢线求度法,为之作图,以明其意。因得两法,在六宗、三要之外,而为用加捷。两法者,一曰正弦方幂倍而退位得倍弧之矢,一曰正矢进位折半得半弧正弦上方幂。八,弧三角举要五卷。历书皆三角法也,内分二支:一曰平三角,一曰弧三角。凡历法所测,皆弧度也,弧线与直线不能为比例,则剖析浑员之体,而各於弧线中得其相当直线。即於无句股中寻出句股,此法之最奇而确者。弧三角之用法虽多,而其最著明者,为黄赤交变一图。反覆推论,了如列眉,熟此一端,则其馀不难推及矣。测量全义第七、第八、第九卷专明此理,而举例不全,且多错谬。其散见诸历指者,仅存用数,无从得其端倪。天学会通圈线三角法,作图草率,往往不与法相应。一以正弧三角为纲,仍用浑仪解之。正弧三角之理,尽归句股。参伍其变,斜弧三角之理,亦归句股矣。其目:曰弧三角体式,曰正弧句股,曰求馀角法,曰弧角比例,曰垂线,曰次形,曰垂弧捷法,曰八线相当。九,环中黍尺五卷。举要中弧度之法已详,然更有简妙之用宜知。测量全义原有斜弧两矢较之例,所立图姑为斜望之形,而无实度可言。今一以平仪正形为主,凡可以算得者,即可以器量。浑仪真象,呈诸片楮,而经纬历然,无丝毫隐伏假借。至於加减代乘除之用,历书举其名不详其说,疑之数十年,而后得其条贯,即初数次数甲数乙数诸法。其目:曰总论,曰先数后数,曰平仪论,曰三极通几,曰初数次数,曰加减法,曰甲数乙数,曰加减捷法,曰加减又法,曰加减通法。十,巉堵测量二卷。古法斜剖立方,成两巉堵形,巉堵又剖为二,成立三角,立三角为量体所必需,然此义皆未发。今以浑仪黄赤道之割切二线成立三角形,立三角本实形,今诸线相遇成虚形,与实形等,而四面皆句股,西法通於古法矣。又于馀弧取赤道及大距弧之割切线,成句股方锥形,亦四面皆句股,即弧度可相求,亦不言角,古法通于西法矣。二者并可以坚楮为仪象之,则八线相为比例之理,了如掌纹。而郭守敬员容方直矢接句股之法,不烦言说而解。其目:曰总论,曰立三角摘要,曰浑员内容立三角,曰句股锥,曰句股方锥,曰方巉堵容员巉堵,曰员容方直仪简法,曰郭太史本法,曰角即弧解。十一,用句股解几何原本之根一卷。几何不言句股,而其理莫能外。故其最难通者,以句股释之则明。惟理分中末线似与句股异源,今为游心於立法之初,仍不外乎句股,益信古句股义包举无遗。徐光启译大测表,名之曰割圜句股八线表,其知之矣。十二,几何增解数则。其目有四:曰以方斜较求斜方,曰切线角与员内角交互相应,曰量无法四边形捷法,曰取平行线简法。并就几何各题而增,不入补编,附前条共卷。十三,仰观覆矩二卷。一查地平经度为日出入方位,一查赤道经度为日出入时刻,并依里差,用弧三角立算,与历书法微别。十四,方员幂积二卷。历书周径率至二十位,然其入算,仍用古率十一与十四之比例,岂非以乘除之际难用多位欤?今以表列之,取数殊易,乃为之约法,则径与周之比例即方、员二幂之比例,亦即为立方、立员之比例,殊为简易直捷。十五,丽泽珠玑一卷。友朋之益,取其有关算学者。十六,算器考一卷。十七,数学星槎一卷。 文鼎历学疑问,曾呈御览,后又引申其说,作历学疑问补二卷,皆平正通达,可为步算家准则。 文鼎为学甚勤,刘辉祖同舍馆,告桐城方苞曰:“吾每寐觉,漏鼓四五下,梅君犹构灯夜诵,乃今知吾之玩日而愒时也。”居京师时,裕亲王以礼延致朱邸,称梅先生而不名。李文贞公命子锺伦从学,介弟鼎徵及群从皆执弟子之礼。宿迁徐用锡,晋江陈万策,景州魏廷珍,河间王之锐,交河王兰生,皆以得与参校为荣。家多藏书,频年游历,手抄杂帙不下数万卷。岁在辛丑,卒,年八十有九。上闻,特命有地治者经纪其丧,士论荣之。 子以燕,字正谋。康熙癸酉举人。於算学颇有悟入,有法与加减同理,而取径特殊,能於恒星历指中摘出致问,文鼎所谓“能助余之思”也。早卒。 以上内容主要是梁启超先生对梅文鼎的传记,由于写的很好,就直接使用了。梅文鼎吸收了薛凤祚、王锡阐的思想,所以在历算领域上成绩很大,被梁启超誉为清朝第一人,此人和方以智也有交往,方以智曾向他要过著作,他尤其和方以智的儿子方中通的关系好,他们都是关注天文历法算术。同时梅文鼎从小就有家学,学习易学,而且他是个明遗民,他的孙子也是个伟大的数学家。他的交往也是很广泛的,和李光地也有交往的。不过我还是很困惑到了这里明清之际的天文历算算是核心讲完了,可是为什么没有推广去预测事物呢?形成术数文化? 魏荔彤(1670—?),字赓虞,号念庭,又字淡庵,号怀舫,直隶柏乡人,荔彤博学,嗜古,著述甚多。通易理,有《大易通解》。又因医易一家,故兼通医理,有《伤寒论本义》、《金匮要略方论本义》。荔彤亦工诗词曲,据四库全书总目记载,有《怀舫集》三十六卷,其中诗十二卷,续集诗九卷,别集诗六卷,偶遂草两卷,纪恩诗一卷,外杂著三卷,怀舫词一卷,杂曲一卷,弹词一卷,末附自述一篇。生平嗜古学,勤著述。尝作自述云:手注古九经,望道窥一贯。其自负如此。罢官后,犹杜门点校四库、七略,上自经史,旁及天文、地理诸书,丹铅不去手。尤善易,著《大易通解》十五卷、附录一卷。其论画卦,谓与河图洛书只可谓其理相通,不必穿凿附会。阴阳二者一理一气,调剂刚柔,损益过不及,务期如天地运化均平之时。其论医曰:医者,易也。故病之有纲,易之卦也;纲中有目,易之爻也;其证于脉之形状者,象之可观也;其审于标本从逆者,占之可玩也。 此人和梅文鼎相交,这个人生活在官宦之家,酷爱古学,尤其喜欢易学,对于古代的术数之学也深有研究,正是如此,成为梅文鼎的好朋友。这个人十分精通中医,崇尚伤寒学,他写了《伤寒论本义》《金匮要略本义》。 他的《伤寒论本义》全书凡十八卷,另有卷之末、卷之首各一卷。卷之首包括伤寒例、辨脉、平脉、方氏图说、闵氏传经论,并附张景岳论述;卷一至卷七为太阳、阳明和少阳病证内容;卷八至十二分别为合病、并病、坏病、痰病和过经不解等;卷十三至卷十六为太阴、少阴、厥阴病证内容;卷十七、卷十八讨论瘥后劳复、阴阳易、霍乱;卷之末辨汗、吐、下法之可与不可。以方类证,条分缕析,字栉句比,要终原始,贯串通编,并援引《内经》、《周易》有关论说参证诠解,探讨奥旨,以阐明《伤寒论》“表里之义”、“升降之义”和“寒热虚实之义”。注释颇详而多有发明,是注释《伤寒论》著作中的上乘之作”《医宗金鉴》多引其说。显然他也是一个易医汇通的大家,尤其是对于升降的研究。 黄宗羲、胡渭 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明末清初的学问大家,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浙江余姚人,和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家,和黄宗炎、黄宗会合称浙江三黄,与顾炎武、朱舜水、方以智、王夫之合称明末清初五大家。此处提到他主要是论述他的术数学成就,并且因为他和方以智交往密切。黄宗羲对经史百家天文历算音律以及释老等无不研究,和内家拳大师王来咸交往,并让儿子黄百家拜他为师。 此人详细注解过蔡元定的音律学,著《易学象数论》《大统历推法》等。清史记载:羲之学,出於蕺山,闻诚意慎独之说,缜密平实。尝谓明人讲学,袭语录之糟粕,不以六经为根柢,束书而从事於游谈。故问学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不为迂儒,必兼读史。读史不多,无以证理之变化;多而不求於心,则为俗学。故上下古今,穿穴群言,自天官、地志、九流百家之教,无不精研。所著易学象数论六卷,授书随笔一卷,律吕新义二卷,孟子师说二卷。文集则有南雷文案、诗案。今共存南雷文定十一卷,文约四卷。又著明儒学案六十二卷,叙述明代讲学诸儒流派分合得失颇详,明文海四百八十二卷,阅明人文集二千馀家,自言与十朝国史相首尾。又深衣考一卷,今水经一卷,四明山志九卷,历代甲子考一卷,二程学案二卷,辑明史案二百四十四卷,又明夷待访录一卷,皆经世大政。顾炎武见而叹曰:“三代之治可复也!”天文则有大统法辨四卷,时宪书法解新推交食法一卷,圜解一卷,割圜八线解一卷,授时法假如一卷,西洋法假如一卷,回回法假如一卷。其后梅文鼎本周髀言天文,世惊为不传之秘,而不知宗羲实开之。晚年又辑宋元学案,合之明儒学案,以志七百年儒苑门户。宣统元年,从祀文庙。 本书重点研究他的术数学思想,主要参考他的《易学象数论》,此书前三卷为《外篇》,皆论“象”;后三卷为《内篇》,皆论“数”。其论说大旨,谓古圣人以象示人,有八卦之象、六爻之象、象形之象、爻位之象、反对之象、方位之象、互体之象,七象备而象穷;后儒之说,有纳甲、动爻、卦变、先天,四者杂而七者晦。于是取古法而斥伪说,以辨象学之讹。又取郑玄“太乙行九宫法”、《吴越春秋》之占法、《国语》伶州鸠之对,以证太乙、六壬、遁甲,以辨数学之失。宏纲巨目,辩论精详。诚为象数易学之精典,学《易》者不可不读。 他在书中对汉易颇有微词,认为历法是一个数学体系,《周易》是一个,两个是完全不同的体系,汉易把他们牵强附会,硬拉在一起。对宋以来的图书易学也进行了激烈批判。他直接把易学回到汉之前,重视象,应该说和来知德相似。他直接影响了胡渭,从而写出《易图明辨》一书,此书对宋的图书易批判猛烈,基本是清人反宋学,不过着力在易学领域而已。 胡渭(1633-1714)清代经学家、地理学家,他写了《禹贡锥指》《洪范正论》、《大学翼真》等。他的《易图明辨》,否定河图洛书,认定是宋人作为,是陈抟私造的。其实这本书里带有很多主观看法,对图书易学的批判也不恰当,河图洛书并非陈抟伪造,现在已经被出土文献证实。引用胡渭的观点如下: 《诗》《书》《礼》《春秋》,皆不可无图,惟《易》无所用图,六十四卦,二体六爻之画,即其图也。八卦之次序方位,则乾坤三索出震齐巽二章尽之矣,安得有先后天之别哉?《河图》之象,自古无传,何从拟议?《洛书》之文,见于《洪范》五行九宫,初不为《易》而设。作《易图明辨》十卷。又言:《洪范》古圣所传,汉儒专主灾异,以瞽史矫诬之说,乱彝伦攸叙之经,害一。《洛书》本文具在《洪范》,宋儒创为黑白之点,方圆之体,九十之位,书也而变为图矣;且谓《洪范》之理通干《易》,刘牧以九为河图十为洛书,蔡元定两易其名,害二。《洪范》原无错简,后儒任意改窜,移“庶征王省惟岁”以下为五纪之传,移“皇极敛时五福”至“作汝用咎”及“三德惟辟作福”以下为五服六极之传,害三。作《洪范正论》五卷。又作《大学翼真》七卷。言经文“此谓知本”二句当在“止于信”之下。“知本”盖“知止”之讹。“格物致知”与“至善”释在《邦畿》章内,本无阙文,无待于补。 应该说明亡给知识分子造成巨大创伤能理解,但是对宋学如此攻击就不恰当了,在他之前,黄宗羲兄弟已经开始批判宋朝易学,阎若遽更是攻击宋儒不遗余力,在《古文尚书考》中对朱熹的批判实在荒唐,他写了《河图洛书原舛编》、《太极图说遗议》,对宋儒的图书易学进行了批判,尤其攻击朱熹。 王来咸此人是一代内家拳高手,放在这里是因为他和黄宗羲的密切关系。王来咸,字征南,浙江鄞县人。先世居奉化,自祖父居鄞,至来咸徙同,从同里单思南受内家拳法。内家者,起於宋武当道士张三峰(丰),其法以静制动,应手即仆,与少林之主於搏人者异,故别少林为外家。其后流传於秦、晋间,至明中
本文档为【明清之际学术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5277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3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4-01-02
浏览量:53